CN103917843A - 板式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板式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7843A
CN103917843A CN201280054348.8A CN201280054348A CN103917843A CN 103917843 A CN103917843 A CN 103917843A CN 201280054348 A CN201280054348 A CN 201280054348A CN 103917843 A CN103917843 A CN 103917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m
pad
heat transfer
heat
exchang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43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17843B (zh
Inventor
樋渡功
岩城爱
楠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aka Work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aka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aka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Hisaka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17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7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7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7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05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direct contact between different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65/00Safety or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 F28F2265/16Safety or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for preventing leak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通过在多张层叠的各传热板间的外周部插装流路形成用垫片,并插装交替地包围相邻的传热板的通路孔的连通路形成用垫片,从而以传热板为界交替地形成有使高温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使低温流体流通的第二流路、以及使流体流入流出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连通路。用于排出从第一流路、第二流路或连通路泄漏的流体的排液孔形成于传热板。排液孔被阻断第一流路、第二流路或连通路的垫片包围。通过垫片形成有漏液流路或漏液收集部。

Description

板式热交换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主张日本特愿2011-247552号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组合在本申请说明书的记载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进行热交换的板式热交换器,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通过层叠多张传热板并在各传热板间的外周部等插装垫片、从而在各传热板间交替地形成流通高温流体的流路以及流通低温流体的流路的板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如图8所示,板式热交换器在竖直姿势的长方形板状的固定框11和竖直姿势的长方形板状的移动框12之间以竖直姿势层叠多张长方形状的传热板20,20,…,如图9所示,在该传热板20和传热板20之间交替地形成第一流路1和第二流路2,通过在第一流路1流通高温流体H,在第二流路2流通低温流体C,对高温流体H和低温流体C进行热交换。
而且,在固定框11的四角设有作为流体H、C的出入口的通路孔11a~11d,在移动框12上未设有通路孔。此外,在固定框11和移动框12上分别重叠有专用的板(以下,称为“D板”、“E板”。)20d、20e。在D板20d的四个角上设置有通路孔(未编号),包围该通路孔的垫片(以下,称为“D垫片”。)140插装于D板20d和固定框11之间。此外,在E板20e上未设置有通路孔。
另外,在传热板20的四角设有作为流体H、C的出入口的通路孔21~24,在中间部设有传热部(无编号),在各传热板20、20间插装垫片130,使得例如连通左侧上、下的通路孔21、22和传热部、且右侧上、下的通路孔23、24不向传热部开口,或者与之相反。
垫片130异体或未图示的一体地形成有包围各传热板20的外周部(沿外周缘的内侧)的流路形成用垫片131以及包围通路孔21~24的周围的连通路形成用垫片132。
而且,板式热交换器通过使右侧上下的连通路形成用垫片132、132包围右侧上下的通路孔23、24而设置有与左侧上下的通路孔21、22及第一流路1隔断的连通路3、3,并且,板式热交换器通过使流路形成垫片131包围左侧上下的通路孔21、22和传热部而设置有流通高温流体H的第一流路1。
另外,板式热交换器通过使左侧上下的连通路形成用垫片132、132包围左侧上下的通路孔21、22而设置有与右侧上下的通路孔23、24及第二流路2隔断的连通路3、3,并且,板式热交换器通过使流路形成用垫片131包围右侧上下的通路孔23、24和传热部而设置有流通低温流体C的第二流路2。
因此,在图9中,高温流体H从左上的通路孔21向下流经第一流路1内而从左下的通路孔22排出,低温流体C从右下的通路孔24向上流经第二流路2内而从右上的通路孔23排出,从而两流体H、C进行热交换。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板式热交换器,其在传热板间插装了流路形成用垫片和连通路形成用垫片一体化而成的垫片,在传热部和通路孔的边界部分具有并列插装了流路形成用垫片的一部分和连通路形成用垫片的一部分而成的双层(两个)垫片。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双层垫片不使用粘接剂地固定到传热板,而其它部分的垫片使用粘接剂粘接到传热板。
而且,双层垫片隔一张(交替)地插装在层叠的传热板间,从而形成有无双层垫片地连通传热部和通路孔的流路。未插装该双层垫片的部分的传热板容易因内压而变形,但由于双层垫片未通过粘接剂粘接到传热板,故板式热交换器的耐压性得到提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9-72686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图8以及图9所示的现有板式热交换器中,存在以下问题。
板式热交换器在刚组装后的试运行阶段,有时会从垫片130泄漏流体H、C。例如,由于垫片130制造时的异物混入、接合不良导致的龟裂和物性异常、或者由于垫片130被高温流体H加热或加压而位置偏离、或者由于垫片130压入有异物等的安装不良、由于垫片130的膨胀,从而流体H、C从垫片130泄漏。这样的流体H、C的泄漏发生在设置板式热交换器的初期阶段且泄漏量多,从而易于检测。
但是,特别是使高温流体H流通的垫片130由于内侧与高温流体H接触、外侧与大气接触,从而因经年劣化而导致永久变形增加、并且由于热负荷环境下的氧化劣化而导致产生龟裂,故高温流体H有时会从垫片130泄漏。
而且,由于垫片130的品质、设置板式热交换器的环境、还有运行条件的不同,因此,不仅是难以预测流体H、C泄漏的发生时期,而且由于泄漏量是渗漏程度的很少的量,因此,也难以及时地检测流体H、C的泄漏。进而,在高温流体H为危险的药液的情况下,一旦从板式热交换器泄漏的高温流体H流出至外部,则往往会发生二次灾害。
若为了流体H、C不泄漏至外部而提早更换垫片130,则运行成本上升。另外,也考虑了用防水性高的片材等覆盖整个板式热交换器、或向层叠的传热板间的外周缘部的间隙插入橡胶等来避免高温流体H流出至外部的方法,但这样的方法因在成本方面、品质方面存在问题而未得到采用。
另外,专利文献1记载的板式热交换器在传热部和通路孔的边界部分,流路形成用垫片的一部分和连通路形成用垫片的一部分形成为双层。但是,高温流体流通的流路形成用垫片未形成为双层,因此,由于该流路形成用垫片的氧化劣化的发展等,高温流体有时会在早期泄漏至外部。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高温流体不向外部泄漏的情况下容易地检测垫片劣化引起的高温流体的泄漏的板式热交换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中,层叠有多张形成有多个通路孔的传热板,通过在相邻的各传热板的外周部间插装流路形成用垫片,从而以传热板为界交替地形成有使高温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和使低温流体流通的第二流体,通过将包围所述通路孔的连通路形成用垫片插装于相邻的传热板之间,从而形成有使流体流入流出第一流路的连通路和流入流出第二流路的连通路,在传热板上形成有用于排出从第一流路、第二流路或连通路泄漏的流体的排液孔,通过该排液孔被多个垫片所包围,从而形成有与第一流路、第二流路、或连通路隔离的漏液流路或漏液收集部。
这里,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形成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流路形成垫片的整周被外周垫片所包围、所述漏液流路形成于所述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和外周垫片之间的构成。
此外,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其它方式,可以采用所述连通路形成用垫片被形成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和局部垫片所包围、所述漏液收集部形成于所述连通路形成用垫片、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和局部垫片之间的构成。
此外,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另一个不同的方式,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所述连通路形成用垫片为内侧垫片部件和外侧垫片部件的双层垫片,所述排液孔形成于该内侧垫片部件和外侧垫片部件之间,内侧垫片部件和外侧垫片部件之间作为漏液流路,与该漏液流路相邻地露出于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的排液孔通过环状垫片而被连接。
此外,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另一个不同的方式,可以采用在所述传热板上形成有用于向所述漏液流路或漏液收集部内供给第三流体的流体供给孔的构成。
此外,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另一个不同的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构成:在夹着所述多张层叠的传热板的固定框或移动框上形成有与所述排液孔连续的排液路,在该排液路上安装有排液用喷嘴,在该排液用喷嘴上连接有检测流体的传感器。
此外,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另一个不同的方式,可以采用所述通路孔形成于传热板的各角部的构成。
此外,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另一个不同的方式,可以采用所述通路孔在传热板的长度方向上大致形成为一列的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5A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左上部的主要部分放大主视图。
图5B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三实施方式,是沿图5A的V-V线的放大截面图。
图5C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三实施方式,是沿图5A的V-V线的放大截面图。
图6A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左下部的主要部分放大主视图。
图6B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三实施方式,是沿图6A的VI-VI线的放大截面图。
图6C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三实施方式,是沿图6A的VI-VI线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现有的板式热交换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示出现有的板式热交换器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对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叙述的上下左右等位置是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在实际的使用样态中,当然有时会是不同的位置。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与现有技术同样,是在传热板20和传热板20之间交替地形成第一流路1和第二流路2、在第一流路1流通高温流体H、而在第二流路2流通低温流体C的装置。即、以传热板20为界交替地形成有高温流体H流通的第一流路1和低温流体C流通的第二流路2。
第一流路1通过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在附图中以梯形状)包围传热板20的左侧上下的通路孔21、22以及传热部而形成。并且,通过低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32c分别包围该传热板20的右侧上下的通路孔23、24而形成低温流体连通路3c、3c。
由于该低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32c被插装在形成第一流路1的传热板20、20间,从而低温流体C不会流入形成第一流路1的传热板20、20间,而是从下侧供给至第二流路2内、且从第二流路2的上侧排出。
而且,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的整周以及两个低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32c被沿传热板20的外周缘插装的外周垫片33所包围,在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以及两个低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32c与外周垫片33之间设有漏液流路4。
而且,第二流路2通过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31b(在附图中以梯形状)包围与上述传热板20相邻的传热板20的右侧上下的通路孔23、24以及传热部而形成。另外,通过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分别包围该传热板20的左侧上下的通路孔21、22而形成高温流体连通路3h、3h。
由于该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被插装在形成第二流路2的传热板20间,从而高温流体H不会流入形成第二流路2的传热板20、20间,而是从上侧供给至第一流路1内、且从第一流路1的下侧排出。
而且,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被局部垫片34和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31b的一部分(在附图中接近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而倾斜的部分)所包围,在这些垫片32h、34、31b之间,(在附图中以三角形状)设有收集从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泄漏的高温流体Hm的第一、第二漏液收集部5a、5b。
另外,在第一漏液收集部5a的下端部,用于使泄漏至第一漏液收集部5a内的高温流体Hm排出至上述漏液流路4内的排液孔(下面,称为“第一排液孔”。)6a贯穿传热板20而形成。
而且,在漏液流路4的下端部形成有用于排出在漏液流路4内流下来的高温流体Hm的排液孔(下面,称为“第二排液孔”。)6b。第二排液孔6b贯穿传热板20,连通隔着传热板20而相邻的漏液流路4和第二漏液收集部5b。
因此,第二排液孔6b在相邻的传热板20、20、...间连续。另外,以第二排液孔6b连续的方式设有泄漏的高温流体Hm流动的排液路(未编号)。另外,在固定框11上形成有与排液路连续的排液孔(未图示),如图2所示,排液用喷嘴8安装于该排液孔。
在该排液用喷嘴8上根据需要安装有根据需要检测泄漏的高温流体Hm的温度、压力、泄漏量、液体成分等的传感器(未图示)。此外,作为该传感器,也可以使用将温度等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从而建立向管理室发送电信号的系统。
进而,在第一漏液收集部5a内,与漏液流路4连通的第三流体供给孔7贯穿传热板20而形成。该第三流体供给孔7形成于在相邻的传热板20、20间形成的漏液流路4和第一漏液收集部5a相重叠的部位,因此形成于传热板20的上部。而且,在固定框11上也形成有第三流体供给孔(未图示),如图2所示,第三流体供给用喷嘴9安装于该第三流体供给孔7。
从该第三流体供给用喷嘴9通过第三流体供给孔7向漏液流路4以及第一、第二漏液收集部5a、5b内供给氮气等惰性气体、纯水等流体,去除初期存在于该空间内的空气中的氧气,使得各垫片31a、32h、32c的整个范围以及各垫片31b、33、34的内侧不会氧化。该第三流体供给孔7形成于在传热板20被上下颠倒组装时可以作为第二排液孔6b使用的位置。
即便是像这样地在传热板20上形成有第一、第二排液孔6a、6b并设置有第一、第二漏液收集部5a、5b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中,也是通过高温流体H在第一流路1中流通、低温流体C在第二流路2中流通,从而两流体H、C进行热交换。
而且,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中,在第一流路1、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与高温流体H接触而在热负荷环境下产生了劣化时,可以通过检测泄漏的高温流体Hm来容易地判断发生了高温流体Hm的泄漏。
即、如果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发生劣化,则高温流体Hm从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漏出至漏液流路4内。此外,如果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发生劣化,则泄漏的高温流体Hm从高温流体连通路3h内流经形成于第一漏液收集部5a内的第一排液孔6a而漏出至漏液流路4内。
而且,漏出至该漏液流路4内的高温流体Hm流经第二排液孔6b、排液路而从排液用喷嘴8排出。因此,通过检测正从排液用喷嘴8排出该高温流体Hm,可以判断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或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发生劣化,发生了高温流体Hm的泄漏。
另外,在一直从第三流体供给用喷嘴9供给纯水的情况下,一直从排液用喷嘴8排出纯水。可以通过传感器来识别纯水和泄漏的高温流体Hm,因此,通过检测正从排液用喷嘴8排出高温流体Hm,可以判断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或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发生劣化,发生了高温流体Hm的泄漏。
(实施方式二)
下面,参照图3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是沿传热板20的外周缘插装了外周垫片33的构成。该外周垫片33不仅包围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的整周以及两个低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32c而设有漏液流路4,还包围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31b的整周以及两个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32h而设有漏液流路4。
即、通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中的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31b(在附图中以梯形状)包围传热板20的右侧上下的通路孔23、24以及传热部而形成有第二流路2。此外,通过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32h包围左侧上下的通路孔21、22而形成有高温流体连通路3h。并且,在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31b以及两个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32h与外周垫片33之间设有漏液流路4。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未设有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第一、第二漏液收集部5a、5b,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及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31b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左右对称地插装低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32c及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32h。
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漏液流路4的下部形成有贯穿传热板20的排液孔6,在漏液流路4的上部形成有贯穿传热板20的第三流体供给孔7。排液孔6及第三流体供给孔7可以在漏液流路4内的任意位置形成多个,但是,为了在传热板20上下颠倒进行组装时可以共用排液孔6和第三流体供给孔7,优选将水平方向的中心轴作为对称轴而上下对称地形成。
此外,排液孔6在相邻的传热板20、20、...间,构成泄漏的高温流体Hm流动的排液路(未编号)。并且,第三流体供给孔7在相邻的传热板20、20、...间,构成泄漏的高温流体Hm流动的第三流体供给路(未编号)。
而且,虽未图示,但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固定框11上也形成有分别与排液路和第三流体供给路连续的排液孔和第三流体供给孔,并分别安装排液用喷嘴和第三流体供给用喷嘴。即便形成多个排液孔和第三流体供给孔,也可以逐一安装排液用喷嘴和给气用喷嘴。
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板式热交换器也是通过高温流体H在第一流路1中流通、低温流体C在第二流路2中流通,从而两流体H、C进行热交换。而且,在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与高温流体H接触而在热负荷环境下产生了劣化时,可以通过检测泄漏的高温流体Hm来容易地判断发生了高温流体Hm的泄漏。
即、如果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与高温流体H接触发生劣化而高温流体Hm从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流下至漏液流路4内,则该泄漏的高温流体Hm流经排液孔6、排液路而从排液用喷嘴排出。通过检测该排出的高温流体Hm,可以判断由于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的劣化而发生了高温流体Hm的泄漏。
此外,通过从给气用喷嘴供给氮气等惰性气体或纯水,从而去除初期存在于漏液流路4内的空气,使得各垫片31a、31b、32a、32c、32h、33不会氧化。即便一直供给纯水,也可以通过传感器识别、检测从排液孔6流出的泄漏的高温流体Hm。
(实施方式三)
下面,参照图4至图6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此外,图5B、图5C还示出插装于固定框11和D板20d之间的双层的D垫片41、42包围连通孔21的状态,图6B、图6C还示出插装于固定框11和D板20d之间的双层的D垫片41、42包围连通孔22的状态。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板式热交换器如第二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那样,沿传热板20、20的外周插装的外周垫片33包围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和两个低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32c,插装于相邻的传热板20、20间的外周垫片33包围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31b以及两个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32h。
而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低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均形成为内侧垫片部件32c’、32h’和外侧垫片部件32c’’、32h’’的双层垫片,在两垫片部件32c’、32c’’;32h’、32h’’之间,低温流体排液孔5c、高温流体排液孔5h贯穿传热板20而形成。该低温流体排液孔5c、高温流体排液孔5h形成于各通路孔21~24的下侧。
因此,为了低温流体排液孔5c不在第二流路2内露出,通过插装在形成第二流路2的传热板20、20间的环状垫片35c而使低温流体排液孔5c、5c连接。此外,为了高温流体排出孔5h不在第一流路1内露出,通过插装在形成第一流路1的传热板20、20间的环状垫片35h而使高温流体排出孔5h、5h连接。
而且,在形成于外周垫片33的内侧的漏液流路4的下部形成有高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5d和低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5e。如图6所示,高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5d隔着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的下侧部分或下侧的外侧垫片部件32h’’而与高温流体排液孔5h并列。此外,低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5e隔着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31b的下侧部分或下侧的外侧垫片部件32c’’而与低温流体排液孔5c并列。
而且,该板式热交换器中的各排液孔5h、5c通过环状垫片35h、35c而连接。即、环状垫片35h、35c被夹在相邻的传热板20和传热板20之间,将各排液孔5h、5c与第一流路1、第二流路2隔断。
而且,各排液孔5c、5h、5d、5e通过插装于相邻的传热板20、20间的环状垫片35c、35h而形成排液路5v。而且,与该排液路5v连续地在固定框11上安装有排液用喷嘴8、8。虽未图示,但是,该排液用喷嘴8、8上也可以安装传感器。
在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中,也是通过高温流体H在第一流路1中流通、低温流体C在第二流路2中流通,从而两流体H、C进行热交换。而且,在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与高温流体H接触而在热负荷环境下产生了劣化时,可以通过检测泄漏的高温流体Hm来容易地判断发生了高温流体Hm的泄漏。
例如,如果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发生劣化而如图4所示那样地高温流体Hm从第一流路1漏出至漏液流路4内,则该泄漏的高温流体Hm流经高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5d而从排液用喷嘴8排出。由于该泄漏的高温流体Hm不流入被环状垫片35e包围的低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5e内,因此,通过检测从排液用喷嘴8流出的高温流体Hm,可以判断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劣化而发生了高温流体Hm的泄漏。
此外,如果如图5C所示,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的内侧垫片部件32h’发生劣化,或者如图5B所示,包围高温流体排出孔5h的环状垫片35h发生劣化而高温流体Hm泄漏,则从排液用喷嘴8排出泄漏的高温流体Hm。
另外,如果如图6B所示,环状垫片35h或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的内侧垫片部件32h’发生劣化,或者如图6C所示,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发生劣化,则从排液用喷嘴8排出泄漏的高温流体Hm,可以判断为环状垫片35h或内侧垫片部件32h’劣化而发生了高温流体Hm的泄漏。
(实施方式四)
下面,参照图7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中,通路孔21~24在上下方向上排列为大致一列(包括准确的一列)。而且,高温流体H流通的第一流路1由包围内侧的两个通路孔21、22且不包围外侧的两个通路孔23、24的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所形成。此外,低温流体C流通的第二流路2由包围四个通路孔21~24的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31b所形成。
而且,位于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的外侧的外侧的两个通路孔23、24分别被低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32c包围而形成低温流体流通路3c。两低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均形成为包围通路孔23、24的内侧垫片部件32c’、以及包围该内侧垫片部件32c’的外侧垫片部件32c’’的双层垫片。在该低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的内侧垫片部件32c’内形成有低温流体C流动的低温流体连通路3c。
另外,在该内侧垫片部件32c’与外侧垫片部件32c’’之间,以贯穿传热板20的方式形成有低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5e。当然,在第二流路2内也形成有该低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5e。在第二流路2内,相邻的低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5e、5e通过插装在两张传热板20、20间的环状垫片35c而连接。
而且,第二流路2内的内侧的两个通路孔21、22分别被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32h包围而形成高温流体连通路3h。两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均形成为包围通路孔21、22的内侧垫片部件32h’、以及包围该内侧垫片部件32h’的外侧垫片部件32h’’的双层垫片。在该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的内侧垫片部件32h’内形成有高温流体H流动的高温流体连通路3h。
而且,在该内侧垫片部件32h’和外侧垫片部件32h’’之间形成有高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5d。当然,在第一流路1内也形成有该高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5d。在第一流路1内,相邻的高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5d、5d通过环状垫片35c而连接。
而且,与低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5e和高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5d连续的连通孔(未图示)形成于固定框(未图示),在该连通孔上安装有排液用喷嘴(未图示)。
该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板式热交换器也是通过高温流体H在第一流路1流通、低温流体C在第二流路2流通,从而两流体H、C进行热交换。
而且,如果由于在高温流体连通路3h内流通的高温流体H而使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的内侧垫片部件32h’发生劣化,则高温流体Hm从内侧垫片部件32h’漏出,但是,由于外侧垫片部件32h’’而不会漏出至第二流路2内,泄漏的高温流体Hm在环状垫片35c内移动,并从排液用喷嘴排出。
另外,如果由于在低温流体连通路3c内流通的低温流体C而使低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的内侧垫片部件32c’发生劣化,则低温流体Cm从内侧垫片部件32c’漏出,但是,由于外侧垫片部件32c’’而不会流出至外部,泄漏的低温流体Cm在环状垫片35c内移动,并从排液用喷嘴排出。
通过检测像这样地从排液用喷嘴排出泄漏的高温流体Hm、低温流体Cm,从而可以判断为内侧垫片部件32h’、32c’劣化而发生了高温流体Hm、低温流体Cm的泄漏。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中,层叠有多张形成有多个通路孔21、22、23、24的传热板20,通过在相邻的各传热板20的外周部间插装流路形成用垫片31a、31b,从而以传热板20为界交替地形成有使高温流体H流通的第一流路1和使低温流体C流通的第二流体2,通过将包围所述通路孔21、22、23、24的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32h插装于相邻的传热板20之间,从而形成有使流体H、C流入流出第一流路1的连通路3和流入流出第二流路2的连通路3,用于排出从第一流路1、第二流路2或连通路3泄漏的流体Hm、Cm的排液孔5c、5e、5d、5h、6、6a、6b形成于传热板20,通过该排液孔5c、5e、5d、5h、6、6a、6b被多个垫片31a、31b、32c、32h、33、34、35c、35d、35e、35h所包围,从而形成有与第一流路1、第二流路2或连通路3隔断的漏液流路4或漏液收集部5a、5b。因此,通过多个垫片31a、31b、32c、32h、33、34、35c、35d、35e、35h而形成包括排液孔5c、5e、5d、5h、6、6a、6b的漏液流路4或漏液收集部5a、5b,如果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31b、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32h在热负荷环境下劣化而流体H、C从形成第一流路1、第二流路2、连通路3的垫片31a、31b泄漏,则可以通过该流体H、C从漏液流路4或漏液收集部5a、5b流入排液孔5c、5e、5d、5h、6、6a、6b内并从排液孔5c、5e、5d、5h、6、6a、6b排出来检测所述垫片劣化引起的高温流体H的漏液。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所述漏液流路4形成于包围所述第一流路形成垫片31a的整周的外周垫片33与所述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之间。由此,不仅是在外周垫片33和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之间形成有漏液流路4,而且还通过外周垫片33使得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的外侧不与大气接触,从而可以使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不易劣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所述漏液收集部5a、5b形成于包围所述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32h的所述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31b及局部垫片34与所述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32h之间。由此,不仅是通过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31b和局部垫片34包围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而形成有漏液收集部5a、5b,而且还通过局部垫片34而使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的外侧不与大气接触,从而可以使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31a不易劣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所述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32h形成为内侧垫片部件32c’、32h’和外侧垫片部件32c’’、32h’’的双层垫片,所述排液孔5c、5e、5d、5h、6、6a、6b形成于该内侧垫片部件32c’、32h’与外侧垫片部件32c’’、32h’’之间,内侧垫片部件32c’、32h’与外侧垫片部件32c’’、32h’’之间作为漏液流路4,与该漏液流路4相邻地露出于第一流路1或第二流路2的排液孔5c、5e、5d、5h、6、6a、6b通过环状垫片35c、35d、35e、35h而被连接。因此,由于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32h形成为内侧垫片部件32c’、32h’和外侧垫片部件32c’’、32h’’的双层垫片,从而即便是内侧垫片部件32c’、32h’劣化而连通路3内的流体从内侧垫片部件32c’、32h’漏出,也不会从外侧垫片部件32c’’、32h’’漏出,可以从排液孔5c、5e、5d、5h、6、6a、6b向漏液流路4排出。而且,在相邻的第一流路1或第二流路2内,排液孔5c、5e、5d、5h、6、6a、6b通过环状垫片35c、35d、35e、35h而被连接,从而使得从内侧垫片部件32c’、32h’漏出的流体不会流入第一流路1或第二流路2内。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用于向所述漏液流路4或漏液收集部5a、5b内供给第三流体的流体供给孔7形成于所述传热板20。因此,通过从流体供给孔7向漏液流路4、漏液收集部5a、5b内供给第三流体,可以去除初期存在于漏液流路4、漏液收集部5a、5b内的空气中的氧气。此外,可以使用氮气等惰性气体、纯水等作为第三流体。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在夹着所述多张层叠的传热板20的固定框11或移动框12上形成有与所述排液孔5c、5e、5d、5h、6、6a、6b连续的排液路5v,在该排液路5v上安装有排液用喷嘴8,在该排液用喷嘴8上连接有检测流体的传感器。由此,可以通过传感器来检测正从排液用喷嘴8漏出流体。通过传感器正确地检测例如泄漏的流体的温度、压力、泄漏量、成分中的任一种或全部,从而可以采取恰当的善后对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所述通路孔21、22、23、24形成于传热板20的各角部。由此,例如在某个传热板20中,左上的通路孔21作为高温流体H的入口、左下的通路孔22作为高温流体H的出口,从而高温流体H从该传热板20的上部向下部流通,而且,在相邻的传热板20中,右下的通路孔24作为低温流体C的入口、右上的通路孔23作为低温流体C的出口,从而低温流体C从传热板20的下部向上部流通,可以使高温流体H和低温流体C高效地进行热交换。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所述通路孔21、22、23、24在传热板20的长度方向上形成为大致一列。由此,在内上侧、内下侧、外下侧、外上侧,通路孔21、22、24、23形成为一列,例如,在某个传热板20上,内上侧的通路孔21作为高温流体H的入口,内下侧的通路孔22作为高温流体H的出口,从而高温流体H从该传热板20的内侧上部向内侧下部流通,而且,在相邻的传热板20上,外下侧的通路孔24作为低温流体C的入口,外上侧的通路孔23作为低温流体C的出口,从而低温流体C从传热板20的外侧下部向外侧上部流通,可以使高温流体H和低温流体C高效地进行热交换。此外,大致一列包括准确的一列。
(其它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低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h也可以采用双层垫片。此外,第三、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低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32c也可以为单层垫片。此外,与低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5e和高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5d连续的连通孔可以不是设置于固定框而是设置于移动框。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流路                        2  第二流路
3  连通路                          3c 低温流体连通路
3h 高温流体连通路                  4  漏液流路
5a 第一漏液收集部                  5b 第二漏液收集部
5c、5e  低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
5d、5h 高温流体泄漏检测用排液孔
5v 排液路                          6、6a、6b 排液孔
7 流体供给孔                       8  排液用喷嘴
9 流体供给用喷嘴                   11 固定框
12 移动框                          20 传热板
21、22、23、24 通路孔              31a 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
31b  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            32a 内侧垫片部件
32b  流路形成用垫片                32c 低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
32c’ 内侧垫片部件                 32c’’ 外侧垫片部件
32h  高温流体连通路形成用垫片      32h’ 内侧垫片部件
32h’’ 外侧垫片部件               33 外周垫片
34 局部垫片                        35c、35d、35e、35h 环状垫片
C 低温流体
Cm  泄漏的低温流体、以及可能要泄漏的低温流体
H 高温流体
Hm  泄漏的高温流体、以及可能要泄漏的高温流体

Claims (8)

1.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中,
层叠有多张形成有多个通路孔的传热板,
通过在相邻的各传热板的外周部间插装流路形成用垫片,从而所述板式热交换器以传热板为界交替地形成有使高温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和使低温流体流通的第二流体,
通过将包围所述通路孔的连通路形成用垫片插装于相邻的传热板之间,从而所述板式热交换器形成有使流体流入流出第一流路的连通路和流入流出第二流路的连通路,
在传热板上形成有用于排出从第一流路、第二流路或连通路泄漏的流体的排液孔,
通过该排液孔被多个垫片所包围,从而形成有与第一流路、第二流路、或连通路隔离的漏液流路或漏液收集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中,形成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流路形成垫片的整周被外周垫片所包围,所述漏液流路形成于所述第一流路形成用垫片和外周垫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连通路形成用垫片被形成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和局部垫片所包围,所述漏液收集部形成于所述连通路形成用垫片、第二流路形成用垫片和局部垫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连通路形成用垫片为内侧垫片部件和外侧垫片部件的双层垫片,所述排液孔形成于该内侧垫片部件和外侧垫片部件之间,内侧垫片部件和外侧垫片部件之间作为漏液流路,与该漏液流路相邻地露出于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的排液孔通过环状垫片而被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传热板上形成有用于向所述漏液流路或漏液收集部内供给第三流体的流体供给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中,在夹着所述多张层叠的传热板的固定框或移动框上形成有与所述排液孔连续的排液路,在该排液路上安装有排液用喷嘴,在该排液用喷嘴上连接有检测流体的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通路孔形成于传热板的各角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通路孔在传热板的长度方向上大致形成为一列。
CN201280054348.8A 2011-11-11 2012-11-07 板式热交换器 Active CN1039178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7552 2011-11-11
JP2011247552 2011-11-11
PCT/JP2012/078891 WO2013069706A1 (ja) 2011-11-11 2012-11-07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7843A true CN103917843A (zh) 2014-07-09
CN103917843B CN103917843B (zh) 2016-11-09

Family

ID=48290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4348.8A Active CN103917843B (zh) 2011-11-11 2012-11-07 板式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72146B2 (zh)
EP (1) EP2778594B1 (zh)
JP (1) JP6097697B2 (zh)
CN (1) CN103917843B (zh)
WO (1) WO201306970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3796A (zh) * 2015-02-04 2015-05-13 武汉微冷科技有限公司 自带真空隔热功能的微型换热器
CN107635596A (zh) * 2015-05-21 2018-01-26 费森尤斯医疗护理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血液治疗仪
CN109724436A (zh) * 2018-12-29 2019-05-0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器
WO2020258886A1 (zh) * 2019-06-27 2020-12-30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板片、板片组件及热交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51799B1 (ko) * 2016-01-07 2016-08-26 김진동 판형 열교환기
JP6911469B2 (ja) 2017-03-31 2021-07-28 株式会社Ihi 熱処理装置
CA3077939A1 (en) * 2019-04-09 2020-10-09 Peter Dawson Flat heat exchanger with adjustable spacer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92598A (ja) * 1989-01-18 1990-07-30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の流体漏れ検出装置
JPH0579786A (ja) * 1991-09-25 1993-03-30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H0972686A (ja) * 1995-09-05 1997-03-18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のガスケット装着構造
JPH11503819A (ja) * 1996-02-09 1999-03-30 スウェプ・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アクチボラゲット プレート形熱交換器のエンドレスゴムガスケット
CN2370371Y (zh) * 1999-01-07 2000-03-22 机械工业部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 非对称网状导流板式换热器
JP2008051390A (ja) * 2006-08-24 2008-03-06 Fuiisa Kk 熱交換器
CN201233195Y (zh) * 2008-05-05 2009-05-06 沃法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板式热交换器密封垫片
CN101484771A (zh) * 2006-06-05 2009-07-15 阿尔法拉瓦尔有限公司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板和垫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45873A (en) * 1979-04-26 1980-11-13 Power Reactor & Nuclear Fuel Dev Corp Bellows seal valve
GB2208005A (en) * 1987-08-07 1989-02-15 Apv Uk Plate heat transfer apparatus
SE9502135D0 (sv) * 1995-06-13 1995-06-13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Plattvärmeväxlare
JPH0989478A (ja) * 1995-09-27 1997-04-04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H09292193A (ja) 1996-04-26 1997-11-11 Showa Alum Corp 熱交換器
SE521916C2 (sv) 1997-02-25 2003-12-16 Ep Technology Ab Plattvärmeväxlare med läckageutsläpp
JP3629900B2 (ja) * 1997-07-04 2005-03-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JP4346728B2 (ja) 1999-03-31 2009-10-21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2005069639A (ja) * 2003-08-27 2005-03-17 Noritz Corp 熱交換器
US20100300651A1 (en) * 2009-05-28 2010-12-02 Spx Apv Danmark A/S Double-walled plate heat exchanger
DE102009041524A1 (de) * 2009-09-15 2011-03-24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Plattenwärmetauscher
US9163882B2 (en) * 2011-04-25 2015-10-20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Plate heat exchanger with channels for ‘leaking fluid’
JP6097696B2 (ja) * 2011-10-24 2017-03-15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92598A (ja) * 1989-01-18 1990-07-30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の流体漏れ検出装置
JPH0579786A (ja) * 1991-09-25 1993-03-30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H0972686A (ja) * 1995-09-05 1997-03-18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のガスケット装着構造
JPH11503819A (ja) * 1996-02-09 1999-03-30 スウェプ・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アクチボラゲット プレート形熱交換器のエンドレスゴムガスケット
CN2370371Y (zh) * 1999-01-07 2000-03-22 机械工业部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 非对称网状导流板式换热器
CN101484771A (zh) * 2006-06-05 2009-07-15 阿尔法拉瓦尔有限公司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板和垫片
JP2008051390A (ja) * 2006-08-24 2008-03-06 Fuiisa Kk 熱交換器
CN201233195Y (zh) * 2008-05-05 2009-05-06 沃法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板式热交换器密封垫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3796A (zh) * 2015-02-04 2015-05-13 武汉微冷科技有限公司 自带真空隔热功能的微型换热器
CN107635596A (zh) * 2015-05-21 2018-01-26 费森尤斯医疗护理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血液治疗仪
CN107635596B (zh) * 2015-05-21 2021-08-17 费森尤斯医疗护理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血液治疗仪
CN109724436A (zh) * 2018-12-29 2019-05-0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器
WO2020258886A1 (zh) * 2019-06-27 2020-12-30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板片、板片组件及热交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97697B2 (ja) 2017-03-15
EP2778594B1 (en) 2018-05-23
CN103917843B (zh) 2016-11-09
EP2778594A1 (en) 2014-09-17
WO2013069706A1 (ja) 2013-05-16
EP2778594A4 (en) 2015-07-08
US9772146B2 (en) 2017-09-26
JPWO2013069706A1 (ja) 2015-04-02
US20140311724A1 (en) 2014-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7843A (zh) 板式热交换器
CN103946663A (zh) 板式热交换器
CN103842761A (zh) 板式热交换器
CN102449420B (zh) 改进的双壁板式热交换器
US7580109B2 (en) Substrate supporting unit, and substrate temperature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JP6035436B2 (ja) 蒸気トラップ監視システム、配管集合装置、及び、蒸気トラップユニット
AU2014376966B2 (en) Fuel cell unit
JP4346728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N219496569U (zh) 一种冷却组件、压头机构及分选测试设备
US9541204B2 (en) Valve manifold
CN114797707B (zh) 一种可切换使用的塔器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7964712U (zh) 一种点冷水路串联结构
US20200381748A1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JP3184020U (ja) 漏洩検出機能を有する熱交換器の構造
US11933547B2 (en) Double plate heat exchanger
CN210567456U (zh) 机油冷却器结构
CN101936662B (zh) 一种环形风道隔断
CN210774523U (zh) 水冷器泄漏检测装置及水冷器
CN111811812A (zh) 一种呼吸阀检测装置及系统
JP2019018196A (ja) 流体流通装置及びその流通異常検知方法
CN201382496Y (zh) 空调器
JPS59140308A (ja) シヤフト炉用冷却盤式炉体冷却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