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7385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7385A
CN103917385A CN201280054653.7A CN201280054653A CN103917385A CN 103917385 A CN103917385 A CN 103917385A CN 201280054653 A CN201280054653 A CN 201280054653A CN 103917385 A CN103917385 A CN 103917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gradual change
change portion
degree
ornamenta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46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17385B (zh
Inventor
宫坂淳
糸井大太
岩渕聪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449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6636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035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2387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17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7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7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73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1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装饰部设置在轮胎的至少一个侧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中,该装饰部通过打印形成且沿着轮胎周向延伸。该装饰部具有渐变部,在该渐变部中,色相、饱和度、明度中的至少一方沿长度方向逐渐地变化。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技术,其用于降低侧部的外表面的由于轮胎的制造或结构而产生的凹凸的显而易见性。
背景技术
在轮胎的侧部的外表面上,胎体层的轮胎周向的端部重叠的接合部或者轮胎径向的折返端部形成了局部凹凸。特别地在轮胎的内压高或者胎侧橡胶薄的情况下,该凹凸容易变得显而易见,这损害了轮胎的外观。以降低该局部凹凸的显而易见性为目的,传统地,通常已经通过在轮胎的侧部的外表面设置被称为脊部的多个小突起来形成条状的装饰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利用该技术,通过例如在脊部的表面的光反射来降低凹凸的显而易见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996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脊部具有以下问题。由于侧部在行驶过程中反复地变形,因此应力集中在脊部中或集中在脊部之间并且容易形成裂纹。此外,由于脊部比侧部表面高,因此在行驶过程中空气阻力增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代替形成多个脊部的新技术,其能够降低轮胎的侧部外表面的凹凸的显而易见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经构思出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包括:装饰部,其在所述轮胎的至少一个侧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打印形成且沿轮胎周向延伸,该装饰部包括色相、饱和度、明度中的至少一方在长度方向上逐渐地变化的渐变部。
在本公开中,“颜色的浓淡”指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中的至少一方的差异(变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装饰部中的渐变部来掩饰侧部外表面的凹凸,因而降低了凹凸的显而易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安装于轮辋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半视图)。
图2是图1中的轮胎的侧部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图2中的一渐变部的放大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安装于轮辋的充气轮胎的局部侧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安装于轮辋的充气轮胎的局部侧视图。
图6是图5中的装饰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轮胎的装饰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如下充气轮胎:如图1所示,该充气轮胎可以设置有一对胎圈部3、从胎圈部3沿轮胎径向延伸的一对胎侧部5和在胎侧部5之间延伸的胎面部7,该充气轮胎在轮胎的内侧设置有胎体层11和在胎体层11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13。该胎体层11跨过胎圈部3、胎侧部5和胎面部7环状地延伸且胎体层11的端部绕着埋设在胎圈部3中的各胎圈芯9折返。本发明当然还可以应用于实心轮胎(未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侧部外表面的凹凸不限于由胎体层的接合部或轮胎径向的折返端部形成。而是,也可以将可能由于轮胎的制造或结构而产生的凹凸、诸如硫化过程中的橡胶的非均匀流动而产生的凹凸作为对象。以下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充气轮胎的示例。
如图1所示,侧部15包括上述胎侧部5和胎圈部3。更详细地,侧部15指从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缘到胎圈部3的轮辋嵌合部的范围。当轮胎为被安装在正规轮辋上、被填充正规内压且被施加的正规载荷压抵平坦面的充气轮胎时,“胎面表面”指胎面部的与平坦表面接触的表面。正规轮辋指由JATMA规定的“标准轮辋”、由TRA规定的“设计轮辋(Design Rim)”或者由ETRTO规定的“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正规内压指由JATMA规定的“最大空气压力”、由TRA规定的“在各种冷填充压力状态下的轮胎载荷极限(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PRESSURES)”的最大值或者由ETRTO规定的“填充压力(INFLATIONPRESSURES)”。正规载荷指由JATMA规定的“最大载荷能力”、由TRA规定的“在各种冷填充压力状态下的轮胎载荷极限(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的最大值或者由ETRTO规定的“载荷能力(LOAD CAPACITY)”。在图中,附图标记R表示轮辋。此外,在本公开中,渐变部的“轮胎周向长度”和“轮胎径向长度”指当充气轮胎被安装在正规轮辋上、填充正规内压且处于无载荷条件下时测量的长度。
如图2所示,轮胎设置有环状的装饰部17,该装饰部17是通过在至少一个(在示例中为一个)侧部15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中打印而形成的。装饰部17无需绕着整个侧部15延伸,替代地可以仅间断地设置在轮胎周向上的一部分。为了保证法律上要求的且与轮辋线m相邻地设置在轮辋线m的轮胎径向外侧的标识(未示出)的可视性,装饰部17优选地设置在从轮辋线m起朝向轮胎径向外侧至少15mm的距离处。装饰部17包括通过打印形成的多个渐变部19,图3示出了渐变部19的放大图。各渐变部19沿轮胎周向延伸,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以下称为“色相等”)中的至少一方从轮胎周向的一端19a向另一端19b沿轮胎周向逐渐地变化。装饰部17可以形成在轮胎的两侧部15上。当形成装饰部17时,可以使用诸如喷墨打印、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平板印刷等的已知打印技术。在本示例中,轮胎周向是渐变部19的长度方向,轮胎径向是渐变部19的宽度方向。
为了详细具体地说明装饰部17,如图2所示,装饰部17包括多个渐变部19,各渐变部19是沿轮胎周向细长的条状,条状的渐变部19以颜色的浓淡沿轮胎周向重复的方式沿轮胎周向连续地设置。两个或更多个(在示例中为12个)渐变部在轮胎径向上相邻。另外,在轮胎径向上相邻的渐变部19的浓淡的相位沿轮胎周向彼此错开。
此外,条状的渐变部19被配置成使得在中间隔着一个渐变部19的在轮胎径向上相邻的渐变部19的浓淡的相位以相对小的相位差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错开。
在各渐变部19中,为了表现渐变部,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中的任意一方可以是固定的,另两方从轮胎周向的一端19a向另一端19b逐渐地变化,或者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中的任意两方可以是固定的,余下一方从轮胎周向的一端19a向另一端19b逐渐地变化。可选地,可以通过使色相、饱和度和明度所有这三方均从轮胎周向的一端19a向另一端19b逐渐地变化来表现渐变部19中的渐变。在本示例中,各渐变部19具有如下的渐变:使得在固定的240度的色相和80%的饱和度的情况下,明度从轮胎周向的一端19a向另一端19b从80%至30%(50%的明度差)逐渐地(平滑地)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渐变部19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中的至少一方(在本示例中为明度)从轮胎周向的一端19a向另一端19b变化,从而接近黑色(0%的明度),即接近轮胎侧部15的底色。注意,在HSV模式(HSV色空间)中定义明度、饱和度和色相。可以利用以下方法测量明度、饱和度和色相。具体地,在使用光谱色度计(例如由柯尼卡美能达(Konica Minolta)制造的)、利用不同系统(例如Lab色空间)测量渐变部19的明度、饱和度和色相之后,然后使用必要的软件(例如photoshop(注册商标))来转换到HSV系统。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轮胎周向上的变化之外,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中的至少一方在渐变部19中从轮胎径向的一端(内端)向另一端(外端)变化。在本示例中,各渐变部19具有如下的渐变:使得在HSV模式中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中的两方为固定的240%(度)和80%的情况下,余下的明度从轮胎径向的内端向外端从80%(度)至30%(度)逐渐地(平滑地)变化。
图2中的附图标记21表示由以与渐变部19不同的颜色(在本情况下为白色)打印的字符、符号等组成的且以渐变部19为背景的标记。通过如此将标记21叠置于渐变部19上,提高了标记21的可视性。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轮胎,形成于轮胎的侧部15的渐变部19的颜色的浓淡掩饰了由于胎体层11的轮胎周向的端部重叠的接合部、轮胎径向的折返端部等而导致的在侧部15中产生的局部凹凸(高度差)。因此,可以降低凹凸的显而易见性(以下称为“掩饰效果”)。此外,渐变部19是通过打印形成的平滑面。与如传统技术那样形成具有上述脊部的装饰部相比,可以大幅地减小在轮胎转动过程中由于装饰部引起的空气阻力且不会在侧部15中产生如上所述地由脊部引起的裂纹。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轮胎,渐变部19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中的至少一方以接近轮胎侧部15的底色的方式从轮胎周向的一端19a向另一端19b变化,由此使渐变部19在视觉上与轮胎协调。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渐变部19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中的至少一方在轮胎径向上逐渐变化,因此特别地可以使由于胎体层11的折返端部等而产生的轮胎径向的凹凸(高度差)在视觉上几乎不会显而易见。
此外,由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渐变部19为条状的,因此可以形成在轮胎周向上重复的渐变花纹。通过在轮胎径向上相邻的渐变部19的颜色的浓淡之间设置相位差(轮胎周向的相位差),颜色的浓淡在轮胎径向上交替,使得甚至可以进一步降低由于胎体层11的折返端部等而产生的凹凸(高度差)的显而易见性。当通过喷墨打印形成超过打印头的宽度的装饰部17时,需要在轮胎径向上进行多次打印。此时,通过使打印边界与在轮胎径向上相邻的条状渐变部19的边界对齐,可以降低打印边界的显而易见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0%表示相同相位的情况下,在轮胎径向上相邻的渐变部19之间的、当沿轮胎周向观察时的浓淡的相位差优选地为25%至7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50%)。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可靠地识别在轮胎径向上相邻的渐变部19。换言之,如果在轮胎径向上相邻的渐变部19之间的浓淡的相位差小于25%或大于75%,则在轮胎径向上相邻的渐变部19变得在视觉上一体化,这可能使得降低由于胎体层11的折返端等而产生的轮胎径向的凹凸(高度差)的显而易见性的效果减弱。
在本实施方式中,条状的渐变部19优选地被配置成:使得,在0%表示相同相位的情况下,中间隔着一个渐变部19的在轮胎径向上相邻的渐变部19之间的、当沿轮胎周向观察时的浓淡的相位以0%至30%的相位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位差为25%)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稍微错开。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整个装饰部17表现“流动”或“速度”的感觉,可以创作均匀的设计。可选地,条状的渐变部19可以被布置成使得中间隔着一个渐变部19的在轮胎径向上相邻的渐变部19的浓淡的相位是同相的(未示出)。因而,可以表现颜色的统一感和一体感。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渐变部19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为5mm至300mm。原因在于如果各渐变部19的轮胎周向的长度小于5mm,则可能不能充分地获得渐变部19的渐变效果,且不可能充分地掩饰侧部15表面的凹凸。相反地,如果长度L超过300mm,则每单位长度的色相等的变化减小。结果,可能不能充分地获得渐变效果,且不可能充分地掩饰侧部15表面的凹凸。
优选地,渐变部19的轮胎径向的长度为5mm至100mm。原因在于如果各渐变部19的轮胎径向的长度小于5mm,则可能不能充分地获得渐变部19的渐变效果,且不可能充分地掩饰侧部表面的凹凸。相反地,如果长度超过100mm,则每单位长度的色相等的变化减小。结果,可能不能充分地获得渐变效果,且不可能充分地掩饰侧部15表面的凹凸。如与各渐变部19的轮胎周向的长度的最大值为300mm相对地使得各渐变部19的轮胎径向的长度的最大值被设定为100mm的原因在于:如果轮胎径向的距离过长则效果减弱,这是因为充气轮胎的轮胎径向截面的形状变化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明度和饱和度是固定的且色相变化时,则在HSV模式中色相差(最小色相和最大色相之间的差)优选地为30度以上。原因在于如果渐变部19中的色相差小于30度,则由于渐变引起的上述掩饰效果可能不足。
同样地,当色相和饱和度是固定的且明度变化时,则在HSV模式下明度差(最小明度和最大明度之间的差)优选地为30%以上。原因在于如果渐变部19中的明度差小于30%,则由于渐变引起的上述掩饰效果可能不足。
相似地,当色相和明度被固定且饱和度变化时,则在HSV模式下饱和度差(最小饱和度和最大饱和度之间的差)优选地为30%以上。原因在于如果渐变部19中的饱和度差小于30%,则由于渐变引起的上述掩饰效果可能不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装饰部17在侧部15上优选地设置在至少在从胎面花纹端至轮辋线部(大致与轮辋凸缘对应的部分)的外侧10mm-15mm的位置的范围。原因在于侧部的凹凸容易产生在帘布层折返端附近,折返端通常位于胎面花纹端和轮辋线位置之间,最通常位于最大宽度附近。另一方面,由标准(JATMA、ETRTO等)规定的标识(轮胎尺寸等)需要设置在轮辋线附近。由于各套标准指定了用于标识的位置通常在最大宽度的内侧,因此轮辋线的外侧大约10mm至15mm的用于标识的空间是必需的。因此,不在上述范围设置装饰使得标识清晰,因此是优选的。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侧部的局部侧视图。
该轮胎与之前的实施方式的轮胎的相同之处在于:该轮胎包括通过在侧部15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处打印而形成的装饰部25,并且该装饰部25包括沿轮胎周向延伸且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中的至少一方沿轮胎周向逐渐地变化的渐变部27。然而,各渐变部27的结构不同。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装饰部25包括在轮胎周向上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渐变部27。各渐变部27在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的状态下沿轮胎周向从轮胎径向内端向外端延伸。在图示的示例中,各渐变部27具有如下渐变:使得在HSV模式下,在固定的240度的色相和80%的饱和度的情况下,明度从轮胎周向的一端27a向另一端27b从80%至30%(明度差为50%)逐渐地(连续地)变化。当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渐变部27中的渐变不限于图示的示例,可以通过使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中的任意两方或全部三方逐渐地变化来表现渐变。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字符等组成的(白色)标记29还被打印成与渐变部27重叠。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与之前的实施方式的轮胎同样地,形成于轮胎的侧部15的渐变部27的颜色的浓淡掩饰了由于胎体层11的轮胎周向的端部重叠的接合部或者由于轮胎径向的折返端部而在侧部15中产生的局部凹凸(高度差)。因此,可以降低凹凸的显而易见性。此外,渐变部27是通过打印形成的平滑面。与如传统技术那样形成具有上述脊部的装饰部相比,可以大幅地减小在轮胎转动过程中由于装饰部引起的空气阻力并且在侧部15中不会产生如上所述地由脊部引起的裂纹。在图2中所示的装饰中,渐变部在轮胎径向上被划分成条状,使得容易分割打印部。因此,当存在要使得轮胎径向的打印宽度变宽的期望时,本示例是特别优选的。相比而言,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与图2的装饰不一样,该装饰部沿轮胎径向延伸,由此提供动态印象。
以上仅说明了本发明的一部分,对本发明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更改。例如,渐变部的颜色(色相)可以与安装轮胎的车体的颜色大致符合,如此创作出与车体一体化的设计。
以下还说明了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如下充气轮胎:如图1所示,该充气轮胎设置有一对胎圈部3、朝向胎圈部3的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5以及在胎侧部5之间延伸胎面部7,并且该充气轮胎在轮胎内侧设置有胎体层11和在胎体层11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13。该胎体层11跨越胎圈部3、胎侧部5和胎面部7环状地延伸且胎体层11的端部绕着埋设在各胎圈部3中的胎圈芯9折返。本实施方式不限于应用于上述充气轮胎且当然还可以应用于实心轮胎(未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侧部外表面的凹凸不限于由胎体层的接合部或轮胎径向的折返端部形成。而是,也可以将可能由于轮胎的制造或结构而产生的凹凸、诸如硫化过程中的橡胶的非均匀流动而产生的凹凸做为对象。以下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充气轮胎的示例。
如图5所示,该轮胎设置有环状的装饰部117,该装饰部117是通过在至少一个(在示例中为一个)侧部115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中打印而形成的。装饰部117可以延伸遍及整个侧部115或者仅设置于侧部115的一部分。装饰部117由多个装饰部列121组成,各装饰部列121均由直线地并行配置的多个渐变部119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装饰部列121是通过在并行配置方向D上直线状地配置渐变部119而形成的,装饰部列121在其相位错开的状态下与并行配置方向D垂直地连续配置。换言之,渐变部119处于无间隙的交错配置。如图6的放大图所示,各渐变部119包括通过打印形成的渐变元素123。在各渐变元素123中,明度、饱和度和色相(以下称为“明度等”)中的至少一方从一端123a向另一端123b沿着并行配置方向D(即在该情况下,沿矩形的长度方向)逐渐地变化。装饰部117可以形成在轮胎的两侧部115。用于形成装饰部117的方法可以是诸如喷墨打印、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平板印刷等的已知打印技术。
以下基于具体例说明装饰部117。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装饰部117的各渐变部119是矩形的,并且在渐变元素123中,明度等中的至少一方从一短边119a向另一短边119b沿着矩形渐变部119的长度方向逐渐地变化。换言之,在该情况下,渐变元素123的一端123a与渐变部119的一短边119a一致,渐变元素123的另一端123b与渐变部119的另一短边119b一致。重复颜色的浓淡的装饰部列121是通过沿着长度方向直线状地重复并行配置的包括渐变元素123的矩形渐变部119形成的。此外,对于相邻的装饰部列121,在一个装饰部列121的渐变部119和另一个装饰部列121的渐变部119之间相位沿并行配置方向D错开。换言之,在相邻的装饰部列121之间颜色的浓淡不一致。尽管在本示例中通过打印形成的所有渐变部119的形状是相同的,但是形状不必需是相同的。此外,尽管在该情况下所有装饰部列121的配置方向平行,但是所有装饰部列121平行地配置不是必需的。
在各渐变元素123中,为了表现渐变,明度、饱和度和色相中的任意一方可以是固定的,另两方从渐变部119的并行配置方向D的一端123a向另一端123b逐渐地变化;或者明度、饱和度和色相中的任意两方可以是固定的,剩下的一方从一端123a向另一端123b逐渐地变化。可选地,可以通过使明度、饱和度和色相的全部三方从一端123a向另一端123b逐渐地变化来表现渐变元素123中的渐变。
在本示例中,各渐变元素123具有如下渐变:使得在色相和饱和度固定的情况下,明度从一端123a向另一端123b从80%至30%(明度差为50%)逐渐地(平滑地)变化。注意,在HSV模式(HSV色空间)下定义明度、饱和度和色相。可以利用以下方法测量明度、饱和度和色相。具体地,在使用光谱色度计(例如由柯尼卡美能达制造的)、利用不同系统(例如Lab色空间)测量渐变元素123的明度、饱和度和色相之后,然后使用必要的软件(例如photoshop(注册商标))来转换到HSV系统。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轮胎,通过打印形成于轮胎的侧部115的渐变元素123的颜色的浓淡的重复掩饰了由于胎体层11的轮胎周向的端部重叠的接合部、轮胎径向的折返端部等而在侧部115外表面中产生的局部凹凸(高度差)。因此,可以降低凹凸的显而易见性。此外,渐变元素123是通过打印形成的平滑面。与如传统技术那样形成具有上述脊部的装饰部相比,可以大幅地减小在轮胎转动过程中由于装饰部引起的空气阻力且不会在侧部15中产生如上所述地由脊部引起的裂纹。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轮胎,装饰部117由多个装饰部列121形成,装饰部列121由直线状地并行配置的渐变部119构成。因此,可以通过不仅在并行配置方向D上而且在与并行配置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重复的颜色的浓淡的相互作用效果(synergistic effect),来甚至进一步降低上述凹凸的显而易见性。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对于相邻的装饰部列121,在一个装饰部列121的渐变部119和另一个装饰部121的渐变部119之间相位沿并行配置方向D错开。因此,可以在视觉上可靠地识别渐变元素123,由此可靠地增强了降低凹凸的显而易见性的效果。
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相邻的装饰部列121,以0%表示相同的相位,在一个装饰部列121的渐变部119和另一个装饰部列121的渐变部119之间的相位差优选地在渐变部119的沿着并行配置方向D的长度的30%至70%的范围。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视觉上可靠地识别渐变元素123之间的边界,由此增强降低侧部115外表面的凹凸的显而易见性的效果。换言之,当上述相位差小于30%或大于70%时,相邻的装饰部列121之间的渐变元素123在视觉上几乎变得一体化,这可能使得降低侧部115外表面的凹凸的显而易见性的效果减弱。
在本实施方式中,渐变部119的沿着并行配置方向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优选地在渐变部119的宽度W的100%至400%的范围。因而,可以在视觉上更可靠地识别渐变元素123,增强了降低侧部115外表面的凹凸的显而易见性的效果。在小于宽度W的100%的情况下,可能难以清晰地表现渐变,而在大于宽度W的400%的情况下,装饰部在并行配置方向上的数量减少了,这可能使得降低凹凸的显而易见性的效果减弱。
此外,在本发明中,各渐变部119的宽度优选地在1mm至5mm的范围。在小于1mm的情况下,渐变部119过小,且单个渐变元素123可能难以在视觉上识别,而在大于5mm的情况下,重复的相互作用效果变得难以实现,这可能使得降低侧部115外表面的凹凸的显而易见性的效果减弱。
此外,在本发明中,渐变元素123优选地(在HSV模式下)具有50%以上的明度差(最小明度和最大明度之间的差)、50%以上的饱和度差(最小饱和度和最大饱和度之间的差)和/或40°以上的色相差(最小色相和最大色相之间的差)。在渐变元素123中,如果明度差小于50%、饱和度差小于50%或者色相差小于40°,则单个渐变元素123变得难以识别,这可能使得产生的降低侧部115外表面的凹凸的显而易见性的效果不足。
此外,在本发明中,装饰部117在侧部115上优选地设置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靠轮胎径向外侧的区域中。采用这种方式,渐变部119特别地设置在容易受结构的端部的刚性差所影响的厚度薄的区域中,由此更有效地降低凹凸的显而易见性。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在设置装饰部117所在的区域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区域中设置通过打印形成的内侧装饰部118。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得轮胎的侧部115呈现为好像轮胎的侧部115是车轮的一部分,这产生轮胎具有比实际车轮的轮辋直径大的直径的外观。内侧装饰部118可以是明度等没有变化的单色。
此外,在本发明中,内侧装饰部118优选地为使得明度和饱和度的乘积为20%以上的颜色。如果该颜色使得明度和饱和度的乘积为20%以上,则与轮胎自身的颜色(黑色)相比时不能充分地识别该颜色,这可能得不到作为车轮的一部分的外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排除从轮辋线m起沿轮胎径向10mm至25mm的区域的侧部115外表面被指定为可显示的区域时,内侧装饰部118优选地设置于可显示区域内的轮胎径向高度h的20%以上的范围。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更可靠地获得作为车轮的一部分的外观。如果范围小于20%,可能不能充分地获得作为车轮的一部分的外观。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轮胎的侧部中的装饰部117。在图7中,尽管未示出渐变元素,但是渐变部119设置有与之前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渐变元素。该轮胎关于以下几点与之前的实施方式的轮胎是相同的。该轮胎包括在侧部115的外表面的区域中通过打印而形成的装饰部117。装饰部组由多个装饰部列121形成,各装饰部列121均具有直线状地并行配置的多个渐变部119。各渐变部119包括渐变元素,在各渐变元素中,明度等中的至少一方从并行配置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地变化。然而,该轮胎的不同之处在于:配置装饰部列121的方向不是平行的。具体地,如图7所示,通过各装饰部列121的中心的并行配置方向A以如下方式倾斜:使得并行配置方向A和通过点P的切线B之间的角度θ是恒定的,其中点P为并行配置方向A与形成环状的装饰部117的外侧轮廓的圆C相交的点。在该情况下,随着渐变部越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各渐变部119具有越小的形状,并且随着装饰部越朝向外侧各渐变部119具有越大的形状。此外,各渐变部119是在轮胎径向内侧的边短且在外侧的边长的四边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与之前的实施方式的轮胎同样地,形成于轮胎的侧部115的渐变元素的颜色的浓淡掩饰了由于胎体层11的轮胎周向的端部重叠的接合部、轮胎径向的折返端部等而在侧部中产生的局部凹凸(高度差)。因此,可以降低凹凸的显而易见性。此外,渐变元素是通过打印形成的平滑面。与如传统技术那样形成具有上述脊部的装饰部相比,可以大幅地减小在轮胎转动过程中由于装饰部引起的空气阻力且不会在侧部中产生如上所述地由脊部引起的裂纹。此外,除了获得与之前的基本的实施方式的那些效果相同的效果之外,由于为转动体使得该轮胎被设计成具有特殊的坐标系统,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装饰部组容易被设定在轮胎中。
实施例
(评价1)
以下说明了如下实验:其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轮胎的渐变部中的明度差、饱和度差和色相差是变化的,且在视觉上确认各轮胎的侧部中产生的凹凸以评价凹凸的显而易见性。
实施例1至实施例11的轮胎均具有195/65R15的尺寸,并且使用图2中所示的装饰部为基础,各轮胎的侧部设置有渐变部如表1中所示地变化的装饰部。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11的轮胎中,设置装饰部的范围是从如下位置起沿轮胎径向延伸55mm的环状区域:该位置是从轮辋线起朝向轮胎径向外侧15mm的位置。表1示出了条状的渐变部的轮胎周向的长度和轮胎径向的长度以及根据HSV模式的渐变部的轮胎周向的明度差(%)、饱和度差(%)和色相差(度)。
比较例1的轮胎具有195/65R15的尺寸,且侧部设置有如下的装饰部:其中明度仅沿轮胎径向、即宽度方向逐渐变化,使得色相、饱和度和明度在长度方向上不变。在比较例1的轮胎中,设置装饰部的范围是从如下位置起沿轮胎径向延伸55mm的环状区域:该位置是从轮辋线起朝向轮胎径向外侧15mm的位置。表1示出了条状的渐变部的轮胎周向的长度和轮胎径向的长度以及根据HSV模式的渐变部的轮胎周向的明度差(%)、饱和度差(%)和色相差(度)。
接下来,实施例12至实施例21的轮胎均具有195/65R15的尺寸,并且使用图4中所示的装饰部为基础,各轮胎的侧部设置有渐变部如表1中所示地变化的装饰部。在实施例12至实施例21的轮胎中,设置装饰部的范围是从如下位置起沿轮胎径向延伸55mm的环状区域:该位置是从轮辋线起朝向轮胎径向外侧15mm的位置。表2示出了渐变部的轮胎周向的长度和轮胎径向的长度以及根据HSV模式的渐变部的轮胎周向和轮胎径向的明度差(%)、饱和度差(%)和色相差(度)。
传统例的轮胎具有195/65R15的尺寸,并且由脊部形成的装饰部设置于侧部。
在将各试验轮胎安装在6J×15尺寸的轮辋上且填充根据JATMA标准的最大内压(240kPa)之后,在视觉上确定凹凸的显而易见性。表1和表2示出了评价结果。表1和表2的结果为通过30名观察者的三段式的视觉评价。当认为凹凸是显而易见的观察者的数量小于10时,赋予值“3”。当认为凹凸是显而易见的观察者的数量为10以上且小于20时,赋予值“2”。最终,当认为凹凸是显而易见的观察者的数量为20以上时,赋予值“1”。
[表1]
[表2]
基于表1和表2的结果而显而易见地,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21的轮胎可以将在轮胎的侧部外表面中产生的凹凸的显而易见性降低到与装饰部由脊部形成的情况下的大致相同的水平。
(评价2)
接下来,说明了如下实验:使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实施例的轮胎的装饰部变化,且在视觉上确认在各轮胎的侧部中产生的凹凸以评价凹凸的显而易见性。
实施例22至实施例39的轮胎均具有195/65R15的尺寸,并且使用图5为基础,各轮胎的侧部设置有渐变部如表3中所示地变化的装饰部和内侧装饰部。在实施例22至实施例39的轮胎中,设置装饰部和内侧装饰的范围是从如下位置起延伸67mm的环状区域:该位置是从轮辋线起朝向轮胎径向外侧10mm的位置,并且在实施例39的轮胎中,设置装饰部群和内侧装饰部的范围是从如下位置起延伸67mm的环状区域:该位置是从轮辋线起朝向轮胎径向外侧33.4mm的位置。表3示出了根据HSV模式的各轮胎的装饰部中的渐变部的明度差(%)、饱和度差(%)和色相差(度)以及相邻的装饰部列之间的装饰部中的相位差(%)、各装饰部的长度与宽度的比例(%)、各装饰部的宽度(mm)、内侧装饰部的明度与饱和度的乘积(%)和内侧装饰部的沿轮胎径向的设置范围(作为可显示区域的比例(%))。
传统例1的轮胎具有195/65R15的尺,并且由脊部形成的装饰部设置于侧部。
在将各试验轮胎安装在6J×15尺寸的轮辋上且填充根据JATMA标准的最大内压(240kPa)之后,在视觉上确定凹凸的显而易见性。表3示出了评价结果。表3的结果是通过30名观察者的三段式的视觉评价。当认为凹凸是显而易见的观察者的数量小于10时,赋予值“3”。当认为凹凸是显而易见的观察者的数量10以上且小于20时,赋予值“2”。最终,当认为凹凸是显而易见的观察者的数量为20以上时,赋予值“1”。
[表3]
此外,基于表3中的结果而显而易见地,与利用脊部形成装饰部的情况相比,实施例22至实施例39的轮胎可以进一步降低在轮胎的侧部外表面中产生的凹凸的显而易见性(或者将显而易见性至少降低到大致相同的水平)。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代替形成多个脊部的新技术,其能够降低轮胎的侧部外表面的凹凸的显而易见性。
附图标记的说明
3  胎圈部
5  胎侧部
7  胎面部
9  胎圈芯
11 胎体层
13 带束层
15 侧部
17 装饰部
19 渐变部
25 装饰部
27 渐变部
115 侧部
117 装饰部
118 内侧装饰部
119 渐变部
121 装饰部列
123 渐变元素
m  轮辋线
R  轮辋

Claims (13)

1.一种轮胎,其包括:
装饰部,所述装饰部在所述轮胎的至少一个侧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打印形成且沿轮胎周向延伸,
所述装饰部包括色相、饱和度、明度中的至少一方在长度方向上逐渐地变化的渐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轮胎的至少一个侧部的外表面包括多个所述渐变部,各渐变部为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宽度方向的长度的条状,并且
条状的所述渐变部以使得颜色的浓淡沿轮胎周向重复的方式沿长度方向连续地设置且在宽度方向上相邻地配置两个以上的所述渐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渐变部的浓淡的相位在长度方向上彼此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沿宽度方向设置三个以上条状的所述渐变部,中间隔着一个渐变部的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渐变部之间的沿长度方向观察的浓淡的相位是同相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部具有50%以上的明度差、50%以上的饱和度差和/或40°以上的色相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部的明度、饱和度及色相中的至少一方从所述渐变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变化,从而接近轮胎底色(黑色)。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方向沿着轮胎周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部的明度、饱和度及色相中的至少一方还沿轮胎径向逐渐地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部的宽度在1mm至5mm的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部位于所述侧部的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外侧的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部为矩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还包括内侧装饰部,所述内侧装饰部通过打印形成在设置有所述装饰部的区域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装饰部具有明度和饱和度的乘积为20%以上的颜色。
CN201280054653.7A 2011-11-08 2012-11-06 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173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4938A JP5566362B2 (ja) 2011-11-08 2011-11-08 タイヤ
JP2011-244938 2011-11-08
JP2012003538A JP5823877B2 (ja) 2012-01-11 2012-01-11 タイヤ
JP2012-003538 2012-01-11
PCT/JP2012/007111 WO2013069260A1 (ja) 2011-11-08 2012-11-06 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7385A true CN103917385A (zh) 2014-07-09
CN103917385B CN103917385B (zh) 2016-11-09

Family

ID=48289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465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17385B (zh) 2011-11-08 2012-11-06 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11646A1 (zh)
EP (1) EP2781375A4 (zh)
CN (1) CN103917385B (zh)
WO (1) WO20130692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9708A (zh) * 2017-12-13 2020-07-3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93805B2 (en) * 2011-11-08 2019-12-0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FR3022851B1 (fr) * 2014-06-30 2018-05-11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 marquage a fort contraste
FR3023508B1 (fr) * 2014-07-11 2017-12-08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 marquage a fort contraste
KR101840289B1 (ko) * 2017-08-28 2018-03-20 오행준 식별용이형 자전거 바퀴 및 자전거 차체
JP2019104385A (ja) * 2017-12-12 2019-06-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装飾体
JP2022142663A (ja) * 2021-03-16 2022-09-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2711A (en) * 1993-02-16 2000-03-07 Pirelli Coordinamento Pneumatici Spa Tire for motor vehicle wheels having a surface-worked annular surface at the sidewalls thereof
CN101524951A (zh) * 2004-04-12 2009-09-09 普利斯通凡世通北美轮胎有限公司 轮胎上用作指示器的有色标记的使用
CN102066137A (zh) * 2008-06-17 2011-05-18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0997B2 (ja) * 1986-07-30 1996-06-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標識添着のタイヤ
JP3614973B2 (ja) * 1995-04-19 2005-01-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多数のリッジによる装飾体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9640834C2 (de) * 1996-10-02 1998-09-10 Pirelli Reifenwerke Verfahren zum Aufdrucken von Kennzeichnungen auf einen Gummiartikel, insbesondere Reifen, sowie der durch das Verfahren hergestellte Gummiartikel
JP2000255223A (ja) * 1999-03-05 2000-09-19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US20030140999A1 (en) * 2002-01-28 2003-07-31 Smith Krag C. Motor vehicle tires
US7255762B2 (en) * 2002-02-25 2007-08-14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Camouflage tire
US20040144462A1 (en) * 2002-02-25 2004-07-2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Camouflage tire
JP3326428B1 (ja) * 2002-02-26 2002-09-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USD480041S1 (en) * 2002-03-20 2003-09-30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Camouflage tire
JP3980929B2 (ja) * 2002-05-08 2007-09-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2004299662A (ja) 2003-03-19 2004-10-28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04038141A1 (de) * 2004-08-06 2006-03-16 Continental Ag Fahrzeugluftreifen
JP5054948B2 (ja) * 2006-09-05 2012-10-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CN103167963B (zh) * 2010-09-09 2015-07-2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JP5657024B2 (ja) * 2010-11-30 2015-01-2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769583B2 (ja) * 2011-10-21 2015-08-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2711A (en) * 1993-02-16 2000-03-07 Pirelli Coordinamento Pneumatici Spa Tire for motor vehicle wheels having a surface-worked annular surface at the sidewalls thereof
CN101524951A (zh) * 2004-04-12 2009-09-09 普利斯通凡世通北美轮胎有限公司 轮胎上用作指示器的有色标记的使用
CN102066137A (zh) * 2008-06-17 2011-05-18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9708A (zh) * 2017-12-13 2020-07-3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11646A1 (en) 2014-10-23
CN103917385B (zh) 2016-11-09
EP2781375A4 (en) 2015-07-29
WO2013069260A1 (ja) 2013-05-16
EP2781375A1 (en) 2014-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7385A (zh) 轮胎
JP6574770B2 (ja) サイドウォール部に特定のテクスチャを有するタイヤ
US10029518B2 (en) Pneumatic tire
WO2014199731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545826B2 (en) Pneumatic tire
US11161376B2 (en) Pneumatic tire
EP2647509B1 (en) Tire
JP201406182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555670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4185560B (zh) 充气轮胎
CN104918797A (zh) 充气轮胎
JP201422391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80354315A1 (en) Tire
JP5823877B2 (ja) タイヤ
CN112423999B (zh) 充气轮胎
EP2777954B1 (en) Pneumatic tire
EP2977232B1 (en) Tire and tire surface printing method
JP5566362B2 (ja) タイヤ
CN104010841A (zh) 橡胶装饰物及轮胎
JP6018882B2 (ja) タイヤ
JP200914340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073234A (ja) タイヤ
JP5902486B2 (ja) タイヤ
JP647201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