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1746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1746A
CN103901746A CN201310712155.3A CN201310712155A CN103901746A CN 103901746 A CN103901746 A CN 103901746A CN 201310712155 A CN201310712155 A CN 201310712155A CN 103901746 A CN103901746 A CN 103901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unit
driver
image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121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1746B (zh
Inventor
小林竜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901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1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1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1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驱动齿轮单元和高电压基板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减少与上述构件相关的部件个数,且能容易确保安装位置。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用单元、框架结构件、多个转动轴、多个驱动齿轮、树脂制的驱动外壳和高电压基板。所述框架结构件至少包括一个金属制的侧板框架,所述侧板框架具有与收容所述单元的内部空间相对的内侧面以及与该内侧面相反侧的外侧面。所述多个驱动齿轮分别绕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驱动外壳具有支撑所述转动轴一端的支撑侧面和收容所述驱动齿轮的空腔,并且在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侧开口。所述驱动外壳具有支撑所述高电压基板的基板支撑部,并以由所述侧板框架的所述内侧面封闭所述开口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侧板框架。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薄片体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由包含侧板框架的金属板制框架结构件形成箱体结构,并且在其内部空间配置有用于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多个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例如是鼓单元和显影单元,上述鼓单元包含形成调色剂像的感光鼓,所述显影单元向所述感光鼓提供调色剂,在感光鼓上形成调色剂像。在所述侧板框架上组装有向所述处理单元提供动作电压的高电压基板和驱动齿轮单元等,该驱动齿轮单元向处理单元所具有的被驱动构件(感光鼓和显影辊等)传递驱动力。
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齿轮单元包括多个驱动齿轮的排列件和覆盖上述排列件的树脂外壳。另外,由树脂外壳覆盖驱动齿轮是为了使齿轮的动作声音静音。一般来说,该驱动齿轮单元安装在所述侧板框架的外侧面上。此外,在所述侧板框架的与驱动齿轮单元的安装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安装有端子台,相对于上述端子台组装所述高电压基板。因此,具有部件个数变多的倾向,并且存在如下问题:需要分别确保所述驱动齿轮单元和所述高电压基板相对于所述侧板框架的安装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驱动齿轮单元和高电压基板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减少与上述构件相关的部件个数,并且能容易地确保安装位置。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用单元、框架结构件、多个转动轴、多个驱动齿轮、树脂制的驱动外壳和高电压基板。所述框架结构件形成具有收容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内部空间的箱体结构,并且至少包括一个金属制的侧板框架,所述侧板框架具有与所述内部空间相对的内侧面以及与所述内侧面相反侧的外侧面。所述多个驱动齿轮分别绕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驱动外壳具有支撑所述转动轴一端的支撑侧面和收容所述驱动齿轮的空腔,并且在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侧开口。所述高电压基板安装有用于使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动作的电气部件。所述驱动外壳具有支撑所述高电压基板的基板支撑部,并且以由所述侧板框架的所述内侧面封闭所述开口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侧板框架。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具有驱动齿轮单元和高电压基板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减少与上述构件相关的部件个数,并能容易地确保安装位置。因此,容易进行图像形成装置的组装作业,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要部的断面图。
图3是从前方右上观察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结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从后方右上观察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结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有高电压基板的驱动外壳以及后方侧板框架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从开口侧观察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外壳的立体图。
图7是从后方侧板框架的内侧面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外壳的基板支撑部及其周边部的立体图。
图8是在取下驱动齿轮组的状态下,从后方侧板框架的外侧面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外壳的基板支撑部及其周边部的立体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连接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相对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外壳安装转印前引导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放大表示相对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外壳安装转印前引导件的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相对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外壳安装转印前引导件之前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像形成装置1是具有复印功能的黑白打印机,其包括呈箱形的主体箱体10。主体箱体10包括:下部箱体11;上部箱体12,配置在下部箱体11的上方;以及连接箱体13,配置在下部箱体11和上部箱体12之间,且位于主体箱体10的右侧面10R侧。
下部箱体11收容用于对薄片体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各种单元。上部箱体12在图像形成装置1作为复印机发挥功能时使用,收容以光学方式读取原稿薄片体的图像的扫描装置。在下部箱体11的前面装拆自如地安装有薄片体盒14,该薄片体盒14用于贮存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摞。主体箱体10包括体内排纸空间15,用于排出图像形成处理后的薄片体。体内排纸空间15是由下部箱体11的上表面、上部箱体12的下表面和连接箱体13的左侧面区划的空间。在体内排纸空间15的底部设置有接收所述薄片体的体内出纸盘151。在上部箱体12的前面安装有操作面板16,该操作面板16接受用户对该图像形成装置1输入的操作信息。此外,在主体箱体10的右侧面10R上,设置有相对于右侧面10R开关自如的手动盘17,用于手动提供薄片体。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要部的断面图。图2中表示了下部箱体1右半部分的上方部分和连接箱体13的左右方向断面图。在下部箱体11内作为图像形成用单元收容有:鼓单元21、曝光单元22、显影单元23、调色剂容器24、定影单元25和输送单元26等。上述构件能够以单元为单位,从下部箱体11(后述的框架结构件30)内取出。
鼓单元21包括感光鼓211和配置在上述感光鼓211周围的带电装置212和清洁装置214。显影单元23包含与感光鼓211抵接的显影辊231。输送单元26安装有与感光鼓211抵接的转印辊213。
感光鼓211具有周面,绕轴转动来形成静电潜影和调色剂像。带电装置212使感光鼓211的所述周面均匀带电。曝光单元22向感光鼓211的所述周面照射激光,以便形成所述静电潜影。显影单元23的显影辊231向感光鼓211的周面提供调色剂,以便使形成在感光鼓211周面上的静电潜影显影。转印辊213与感光鼓211形成转印夹缝部N1,将感光鼓21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上。清洁装置214对调色剂像转印后的感光鼓211的周面进行清扫。调色剂容器24向显影单元23补充调色剂。
定影单元25包括:定影辊251,内置有热源;加压辊252,与定影辊251一起形成定影夹缝部N2。定影单元25通过在定影夹缝部N2对在转印夹缝部N1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薄片体进行加热和加压,来进行定影处理。定影处理后的薄片体从薄片体排出口131向体内出纸盘151排出。
在主体箱体10内具有输送薄片体的薄片体输送通道。上述薄片体输送通道包括主输送通道P1,该主输送通道P1从下部箱体11的下部附近到连接箱体13,经由转印夹缝部N1和定影夹缝部N2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延伸至薄片体排出口131。此外,双面印刷时对薄片体进行翻转输送的翻转输送通道P2从主输送通道P1的最下游端延伸至上游端附近。
薄片体盒14具有收容薄片体摞的薄片体收容部。在上述薄片体收容部的右上附近具有:搓辊271,将所述薄片体摞最上层的薄片体一张张地抽出;以及供纸辊对272,将上述薄片体向主输送通道P1的上游端送出。在主输送通道P1的比转印夹缝部N1靠向上游侧配置有对准辊对273,上述对准辊对273在规定的时机将薄片体向转印夹缝部N1送出。
利用输送单元26的内侧面(左侧面)和外侧面(右侧面)形成主输送通道P1和翻转输送通道P2。例如,由输送单元26的内侧面和与其相对配置的转印前引导件274区划转印夹缝部N1正上游的主输送通道P1。输送单元26除了安装有上述的转印辊213以外,还安装有对准辊对273中的一个辊、以及在翻转输送通道P2内输送薄片体的输送辊对(省略图示)中的一个辊。
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简单说明。首先,利用带电装置212使感光鼓211的周面大体均匀带电。利用从曝光单元22发出的激光对带电的感光鼓211的周面进行曝光,从而将形成在薄片体上的图像的静电潜影形成在感光鼓211的周面上。通过从显影单元23向感光鼓211的周面提供调色剂,使上述静电潜影作为调色剂像显现。
当对薄片体进行单面印刷处理时,将薄片体从薄片体盒14或手动盘17向主输送通道P1送出,分别对该薄片体进行如下处理:在转印夹缝部N1进行所述调色剂像的转印处理,在定影夹缝部N2进行将转印的调色剂定影在薄片体上的定影处理。此后,该薄片体从薄片体排出口131被排出到体内出纸盘151上。另一方面,当对薄片体进行双面印刷处理时,在对薄片体的单面进行转印处理和定影处理之后,该薄片体的一部分从薄片体排出口131向体内出纸盘151上排出。此后,对该薄片体进行转回输送,使该薄片体经由翻转输送通道P2,返回主输送通道P1的上游端附近。随后,对薄片体的另一面进行转印处理和定影处理,并将该薄片体从薄片体排出口131排出到体内出纸盘151上。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框架结构件30进行说明。图3是从前方右上观察框架结构件30的立体图,图4是从后方右上观察框架结构件30的立体图。框架结构件30是形成箱体结构的框架结构件,组装在下部箱体11内,具有内部空间30H,该内部空间30H用于收容上述鼓单元21、曝光单元22、显影单元23、调色剂容器24、定影单元25和输送单元26。
框架结构件30由金属板制的构件形成,其包括:后方侧板框架31(侧板框架)、前方侧板框架32、棒状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纵框架331、332、333、334、以及棒状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水平框架341、342、343、344、345、346、347。
第一、第二纵框架331、332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平行地直立设置,分别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第二水平框架341、342连接它们的上端和下端。由上述四个棒状框架331、332、341、342形成的方形框架状的框架组装件构成框架结构件30的左侧壁。第三、第四纵框架333、334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平行地直立设置,分别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五、第六水平框架345、346连接它们的上端和下端。由上述四个棒状框架333、334、345、346形成的方形框架状的框架组装件构成框架结构件30的右侧壁。
作为后方侧纵框架的第二、第四纵框架332、334分别保持后方侧板框架31的左端边缘和右端边缘。此外,分别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三、第四水平框架343、344连接第二、第四纵框架332、334的上端和下端。第三、第四水平框架343、344分别保持后方侧板框架31的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即,由四个棒状框架332、334、343、344形成方形框架状的框架组装件,并且由后方侧板框架31大体封闭其开口部。另外,后方侧板框架31实际上分为多个侧板部分。例如后方侧板框架31的靠向右方的部分由纵向长的侧板框架部分310构成(参照图5)。
作为前方侧纵框架的第一、第三纵框架331、333分别保持前方侧板框架32的左端边缘和右端边缘。前方侧板框架32具有第一、第三纵框架331、333的高度一半程度的上下宽度。前方侧板框架32的下边缘部位于比框架结构件30的底部高的位置上,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七水平框架347支撑该下边缘部。由第一、第三纵框架331、333的下端部分和第七水平框架347区划的门型的开口14H是安装薄片体盒14的开口。
虽然图3中表示了在内部空间30H未安装各种单元的状态的框架结构件30,但是表示了安装有上述转印前引导件274和保持对准辊对273中的一个辊的输送引导构件275的状态。后方侧板框架31具有与内部空间30H相对的内侧面31A、以及与该内侧面31A相反侧的外侧面31B。外侧面31B是与下部箱体11的外壳构件的内表面相对的面。在后方侧板框架31的内侧面31A上安装有收容多个驱动齿轮组50(参照图6)的驱动外壳40。利用上述驱动外壳40,定位并固定转印前引导件274和输送引导构件275的后端部。此外,驱动外壳40还起到支撑高电压基板70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后方侧板框架31的外侧面31B上安装有驱动电动机M(图4),该驱动电动机M向驱动齿轮组50提供转动驱动力。以下,对驱动外壳40的结构及与其相关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5是表示安装有高电压基板70的驱动外壳40以及作为后方侧板框架31一部分的侧板框架部分310的立体图。图6是从开口侧观察驱动外壳40的立体图。驱动外壳40是树脂制的构件,利用具有电绝缘性的硬质树脂材料成形,其包括:作为大体平板的底板41(支撑侧面);以及侧板42,从上述底板41的四周边缘直立设置。此外,驱动外壳40在左上部分具有支撑高电压基板70的基板支撑部43。该基板支撑部43是底板41和侧板42以向左上方突出的方式延伸设置而成的部分。
侧板42的直立设置端缘是驱动外壳40的开口边缘44。即,驱动外壳40是有底容器,与底板41相对的面开口,并且具有与侧板42的直立设置高度对应的空腔40H。空腔40H是用于收容驱动齿轮组50的空间。所述驱动外壳40以由后方侧板框架31(侧板框架部分310)的内侧面31A封闭所述开口的方式、具体地说以使开口边缘44与内侧面31A抵接的方式,安装在后方侧板框架31上。
驱动齿轮组50由多个驱动齿轮51、52、53、54、55…的排列件构成,发挥作为减速齿轮或空转齿轮等的作用。驱动齿轮组50向鼓单元21、显影单元23或定影单元25等所具有的转动构件(感光鼓211、显影辊231和定影辊251等),或向输送薄片体的转动构件(供纸辊对272或对准辊对273等)传递驱动电动机M的转动驱动力。侧板42具有大体紧密地包围上述驱动齿轮组50周围的形状。但是,基板支撑部43不是沿着驱动齿轮组50周围形状的部分,该基板支撑部43未收容驱动齿轮。
各驱动齿轮51、52、53、54、55…包括:转动轴501;以及齿轮主体502,绕上述转动轴501转动。如图8所示,转动轴501的一端侧被底板41支撑,转动轴501的另一端侧相对于底板41沿垂直方向直立设置。即,转动轴501的另一端侧是驱动外壳40的开口面。另外,驱动电动机M的输出轴与驱动齿轮51、55啮合。图6中附图标记P所示的圆的部位是驱动电动机M的输出轴的啮合位置。由于驱动电动机M安装在金属板制的后方侧板框架31的外侧面31B上,所以可以利用后方侧板框架31,对驱动电动机M发出的热量进行散热。
高电压基板70是电路基板,安装用于使图像形成用单元动作的高电压用电气部件。所述电气部件是电力用半导体元件、整流器等,用于向鼓单元21、曝光单元22、显影单元23和转印辊213等施加规定的动作电压或偏置电压。高电压基板70是纵向长的长方形基板,其包括:安装面70P,安装有所述电气部件;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接点部71、72、73、74,在该安装面70P的右侧部沿上下方向排列(上述接点部位于图5中表示的面的背面侧)。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接点部71、72、73、74与安装在安装面70P上的规定的电气部件电连接。
图7是从后方侧板框架31的内侧面31A方向观察驱动外壳40的基板支撑部43及其周边部的立体图。图8是在取下驱动齿轮组50的状态下,从后方侧板框架31的外侧面31B方向观察驱动外壳40的基板支撑部43及其周边部的立体图。基板支撑部43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支撑板431;以及沿上下方向延伸(包含一部分弯曲部)的右支撑板432,相对于上述左支撑板431向右方隔开间隔配置。
左支撑板431和右支撑板432的高度(前后方向的宽度)比侧板42高。侧板42相对于底板41直立设置在后方,但是左支撑板431和右支撑板432不仅相对于底板41向后方且还向前方延伸。具体地说,基板支撑部43具有与底板41大体位于相同水平面内的延长平面部41E,上述延长平面部41E的左右两侧边缘具有支撑左支撑板431和右支撑板432的前后方向中央附近的形状。因此,在延长平面部41E的前面侧形成有空腔43H,该空腔43H与左支撑板431和右支撑板432朝向前方的突出部分对应。
左支撑板431的前端缘431F和右支撑板432的前端缘432F的上端部分与高电压基板70的安装面70P抵接。在基板支撑部43的上端附近设置具有第一螺钉孔433的平板部,并且在下端附近设置具有第二螺钉孔434的平板部。如图5所示,通过分别使第一螺钉751和第二螺钉752与第一螺钉孔433和第二螺钉孔434螺纹连接,将高电压基板70固定在基板支撑部43上。固定在基板支撑部43上的是高电压基板70的右侧部,高电压基板70的右侧部以外的部分相对于基板支撑部43(驱动外壳40)向左方突出。
驱动外壳40保持由所谓线簧构成的多个连接构件,该线簧由裸导线形成,上述多个连接构件电连接高电压基板70的接点部和图像形成用单元各自具备的接点部。由于驱动外壳40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所以能够以确保电绝缘性的状态保持多个所述连接构件。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连接构件61、62、63、64安装于驱动外壳40,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连接构件61、62、63、64分别电连接高电压基板70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接点部71、72、73、74和图像形成用单元各自具备的接点部(省略图示)。
第一~第四连接构件61~64由导电性的金属线形成,分别包括导线和螺旋弹簧状的端子构件,所述端子构件分别设置在导线的两端上。具体地说,第一连接构件61包括:第一导线613;以及第一基板端子611和第一单元端子612,分别与上述第一导线613的一端和另一端连接设置。第二连接构件62包括:第二导线623;以及第二基板端子621和第二单元端子622,分别与上述第二导线623的一端和另一端连接设置。图9是表示上述第二连接构件62的图。第三连接构件63包括:第三导线633;以及第三基板端子631和第三单元端子632,分别与上述第三导线633的一端和另一端连接设置。第四连接构件64包括:第四导线643;以及第四基板端子641和第四单元端子642,分别与上述第四导线643的一端和另一端连接设置。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导线613、623、633、643分别布置在底板41和延长平面部41E的表面上,并沿规定的布线路径弯曲。图9所示的第二连接构件62的第二导线623设置有四个部位的直角弯折部。如图7所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基板端子611、621、631、641(第二端子构件)以上下方向排成一列的方式配置在基板支撑部43的空腔43H内。第一基板端子611以与第一导线613连接设置的基端部接触延长平面部41E内表面侧、且作为螺旋弹簧缠绕末端的前端部相对于延长平面部41E垂直地直立设置的状态,配置在基板支撑部43内。在第一基板端子611的下方依次配置的第二、第三、第四基板端子621、631、641也以同样的方式,配置在基板支撑部43内。
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基板端子611、621、631、641分别在高电压基板70支撑于基板支撑部43的状态下,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接点部71、72、73、74接触而成为分别电导通的状态。图5是表示形成上述导通的状态。在上述状态下,第一~第四连接构件61~64分别成为与安装在高电压基板70上的电源电路(电气部件)电连接的状态,并且成为能够向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单元端子612、622、632、642(第一端子构件)施加适当的偏压的状态。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单元端子612、622、632、642对应于需要施加偏压的图像形成用单元的配置位置,分别配置在驱动外壳40的适当部位上。第一、第三单元端子612、632从驱动外壳40的右侧板42向右方突出设置。为了实现这种布线,第一、第三导线613、633的一部分布置成经由驱动外壳40的内部(图8)。第二、第四单元端子622、642从底板41朝内部空间30H向前方突出设置。第二、第四导线623、643布置在驱动外壳40的外部(与内部空间30H相对的面)(图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单元端子612是用于向转印辊213施加转印偏压的端子,第二单元端子622是向显影辊231施加显影偏压的端子,第三单元端子632是用于向薄片体分离部215施加分离偏压(用于使薄片体从感光鼓211剥离的、与所述转印偏压极性相反的偏压)的端子,第四单元端子642是用于向带电装置212施加带电偏压的端子。如果将鼓单元21、显影单元23和输送单元26适当地安装在主体箱体10上,则上述单元端子612~642与上述单元各自具备的接点部(省略图示)接触。
按照这种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由后方侧板框架31封闭收容驱动齿轮组50的驱动外壳40的开口面。因此,通过设置所述开口,可以减少该驱动外壳40的部件个数,并且通过由底板41和后方侧板框架31的内侧面31A夹持驱动齿轮组50,可以实现齿轮的动作声音静音的结构。此外,由于通过驱动外壳40的基板支撑部43支撑高电压基板70,所以不需要单独准备高电压基板70相对于后方侧板框架31的安装位置和安装部件(端子台等),从而可以实现减少部件个数,并且能够容易地确保安装位置。
此外,驱动外壳40具有兼用作如下构件的功能,即,以电绝缘状态保持作为用于对图像形成用单元供给电力的端子的第一~第四单元端子612~642。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部件个数。并且,由于驱动外壳40以电绝缘状态保持电连接高电压基板70和图像形成用单元的第一~第四连接构件61~64,所以与单独使用布线用构件时相比,可以减少部件个数。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外壳40还具备对安装在框架结构件30上的构件和单元进行定位的功能。基于图10~图12对此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相对于驱动外壳40安装转印前引导件274(引导构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放大表示转印前引导件274的安装部的立体图(但是,与图10斜视方向不同),图12是表示相对于驱动外壳40安装转印前引导件274之前状态的立体图。
在驱动外壳40的底板41上具有朝内部空间30H向前方突出的定位片451和凸起部452(安装卡合部)。定位片451和凸起部452是为了实现转印前引导件274相对于框架结构件30的定位,而与转印前引导件274的后端部274R卡合的部分。转印前引导件274由板材构成,具有与主输送通道P1的输送路径对应的弯曲形状,在其后端部274R上具有下侧突出片274A、上侧突出片274B和切口部274C,所述切口部274C形成在下侧突出片274A和上侧突出片274B之间。
定位片451是突出设置的板材,具有与转印前引导件274的后端部274R对应的弯曲形状。凸起部452相对于定位片451隔开间隙G突出设置,该间隙G与转印前引导件274的厚度部分大体相等。凸起部452的与定位片451相对的面(左表面)具有对应于后端部274R的弯曲形状。在定位片451的右表面上,以朝向间隙G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条453。上述引导条453具有与切口部274C紧密卡合的形状。
当将转印前引导件274向框架结构件30组装时,如图12所示,将转印前引导件274的后端部274R向定位片451和凸起部452之间的间隙G插入。此时,下侧突出片274A和上侧突出片274B被凸起部452的左表面引导。并且,边使引导条453嵌入切口部274C、边将后端部274R收容在间隙G内。如果上述收容动作结束,则转印前引导件274的定位也结束。另外,例如也可以将输送引导构件275和鼓单元21的一部分作为与驱动外壳40卡合的构件,实现利用该驱动外壳40进行定位。按照这种结构,驱动外壳40能够兼用作对转印前引导件274和图像形成用单元进行定位的定位构件。因此,可以减少定位所需要的部件。
按照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在具有收容驱动齿轮组50的单元和高电压基板70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实现减少与上述构件相关的部件个数,并且能够容易地确保安装位置。即,由于驱动外壳40具有用于安装高电压基板70的端子台的功能,以及具有对转印前引导件274进行定位的构件的功能,所以不需要上述构件。此外,由于驱动外壳40还利用后方侧板框架31封闭开口,所以作为由一对壁面夹持驱动齿轮组50的方式,能够确保隔音效果,并且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因此,容易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的组装作业,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用单元;
框架结构件,形成具有收容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内部空间的箱体结构,并且至少包括一个金属制的侧板框架,所述侧板框架具有与所述内部空间相对的内侧面以及与所述内侧面相反侧的外侧面;
多个转动轴;
多个驱动齿轮,分别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树脂制的驱动外壳,具有支撑所述转动轴一端的支撑侧面和收容所述驱动齿轮的空腔,并且在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侧开口;以及
高电压基板,安装有用于使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动作的电气部件,其中,
所述驱动外壳具有支撑所述高电压基板的基板支撑部,并且以由所述侧板框架的所述内侧面封闭所述开口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侧板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构件,由导电性的金属构成,其包括导线以及作为接点的第一端子构件,所述第一端子构件设置在所述导线的一端,向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供电,
所述驱动外壳具有电绝缘性,并保持所述连接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电压基板具有与所述电气部件电连接的接点部,
所述连接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线另一端的第二端子构件,
所述第二端子构件配置于所述基板支撑部,在所述高电压基板被支撑于所述基板支撑部的状态下,所述接点部和所述第二端子构件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电动机,向多个驱动齿轮提供驱动力,
所述驱动电动机安装在所述侧板框架的所述外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引导构件,引导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
所述驱动外壳具有安装卡合部,所述安装卡合部与所述引导构件或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一部分卡合,将所述引导构件或所述图像形成用单元的一部分定位于所述内部空间的规定安装位置。
CN201310712155.3A 2012-12-27 2013-12-20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9017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5866 2012-12-27
JP2012285866A JP5779576B2 (ja) 2012-12-27 2012-12-27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1746A true CN103901746A (zh) 2014-07-02
CN103901746B CN103901746B (zh) 2016-09-21

Family

ID=49918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12155.3A Active CN103901746B (zh) 2012-12-27 2013-12-2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88947B2 (zh)
EP (1) EP2749965B1 (zh)
JP (1) JP5779576B2 (zh)
CN (1) CN1039017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7583B2 (ja) * 2014-10-16 2017-10-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77164A (ja) 2015-03-20 2016-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56854A1 (en) * 2002-01-29 2003-08-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031447A (ja) * 2003-07-04 2005-02-0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37520A (ja) * 2003-07-17 2005-02-10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9121A (ja) * 2004-11-12 2006-06-01 Ricoh Co Ltd 駆動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93156A1 (en) * 2004-11-18 2008-08-14 Hiroyoshi Omur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high voltage circuit board and driving unit
US20090179528A1 (en) * 2008-01-16 2009-07-16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Drive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9167B2 (ja) * 1991-07-15 1999-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304233A (ja) * 1994-05-16 1995-11-21 Minolta Co Ltd プリンタ装置
JP2004077788A (ja) * 2002-08-19 2004-03-11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85284B2 (ja) * 2004-08-10 2010-06-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8650A (ja) * 2005-06-30 2007-02-15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52609A (ja) * 2005-12-01 2007-06-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386034B2 (ja) * 2005-12-27 2009-1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9262A (ja) * 2006-06-30 2008-01-17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8750745B2 (en) 2010-06-07 2014-06-10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igh-voltage boar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56854A1 (en) * 2002-01-29 2003-08-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031447A (ja) * 2003-07-04 2005-02-0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37520A (ja) * 2003-07-17 2005-02-10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9121A (ja) * 2004-11-12 2006-06-01 Ricoh Co Ltd 駆動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93156A1 (en) * 2004-11-18 2008-08-14 Hiroyoshi Omur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high voltage circuit board and driving unit
US20090179528A1 (en) * 2008-01-16 2009-07-16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Drive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49965B1 (en) 2018-08-22
US9188947B2 (en) 2015-11-17
US20140186068A1 (en) 2014-07-03
JP5779576B2 (ja) 2015-09-16
JP2014126838A (ja) 2014-07-07
EP2749965A2 (en) 2014-07-02
CN103901746B (zh) 2016-09-21
EP2749965A3 (en) 2017-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1579C (zh) 成像装置
US7303346B2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frame structure used therei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frame structure
CN103369179B (zh) 图像处理装置
JP58165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335992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JP20150442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3214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90174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3539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095967A (ja) シールドボックス
CN108622685B (zh) 电缆支撑机构、原稿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028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99396B2 (ja) 複数の電装基板の収納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393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69252B2 (ja) 電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15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015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12510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516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286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912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12510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158949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H012510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728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