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1931B - 一种滑子菇及其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子菇及其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1931B
CN103881931B CN201410135405.6A CN201410135405A CN103881931B CN 103881931 B CN103881931 B CN 103881931B CN 201410135405 A CN201410135405 A CN 201410135405A CN 103881931 B CN103881931 B CN 1038819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oomy
cunning
water
huazigu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354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81931A (zh
Inventor
王会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quan Shi C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会森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会森 filed Critical 王会森
Priority to CN2014101354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819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81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1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81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19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食用菌领域的一种滑子菇(Pholiota?nameko)菌株森滑1号,该菌株于2013年1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7110。本发明还公开了森滑1号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个其子实体为白色的新型的滑子菇,丰富了滑子菇的种类;其次,本发明滑子菇子实体通体洁白、新鲜光亮,食时与黄色滑子菇同样粘滑、细嫩、爽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极具商业开发价值;此外,本发明滑子菇加工品质好,子实体杀青后仍然保持白色。

Description

一种滑子菇及其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滑子菇,以及该滑子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滑子菇(Pholiotanameko)因其表面附有一层粘液,食用时滑润可口而得名。滑子菇又称为滑子蘑、滑菇、珍珠菇、珍珠蘑、光盖库恩菇、光帽鳞伞、光滑环锈伞或光帽黄伞等,属于鳞伞属(Pholiota);在日本,滑子菇被称为纳美菇。滑子菇属于低温型菌类,菇体丛生、肉质,菌盖半圆型,菌盖淡黄色至黄褐色,上有一层粘液,菌柄短粗,直径8~15mm。滑子菇子实体色泽艳丽、清香柔滑、脆嫩爽口,富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蛋白质及糖类、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保健物质。
滑子菇的栽培始于日本,我国于1976年由日本引进,主产区有河北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等。
现有的滑子菇的子实体为淡黄色至黄褐色,没有发现子实体为白色的滑子菇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子菇菌株,该菌株子实体通体洁白,菇形美观,食时粘滑、细嫩、爽口。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滑子菇菌株的栽培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滑子菇(Pholiotanameko)菌株森滑1号,已于2013年1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No.7110。
森滑1号的发现和培育过程
森滑1号是本发明人于2010年9月20日在河北省平泉县卧龙镇一个滑子菇早丰112(早丰112是目前在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滑子菇品种)的出菇棚中发现一个子实体为白色的滑子菇,经本发明人对该白色滑子菇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后获得菌丝体,然后选用多种培养基进行提纯、筛选及复壮后得到纯菌丝体,又经过约3年的反复试验栽培,最终获得人工栽培的白色的滑子菇,并将该菌株命名为森滑1号。
所述的森滑1号的分类鉴定:
(一)森滑1号菌株的形态特征分类鉴定:
森滑1号菌株子实体的基本形态特征为:子实体个体较小,丛生;菌盖半球形,直径3.0-8.0cm,初期扁半球形,后近扁平,表面平滑至有粘液物质,边缘平滑,初期内卷,而有粘的菌膜残片;菌褶直生、密、不等长,边缘常常波状;菌柄下部略粗、近圆柱状、中空、长2.5-8.0cm,直径0.3-1.3cm;菌环幼时粘、膜质,覆盖于菌盖下方,开伞后残留在菌柄上,或不明显;孢子椭圆形至卵形,光滑,(4-6um)×(2.5-3um)。森滑1号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与《中国大型真菌》(卯晓岚主编.2000.河南科技出版社.郑州.)中251页第638图示所述的光滑环锈伞(Pholiotanameko)的形态特征基本相同,而光滑环锈伞即为滑子菇,因此,根据上述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可以确定,森滑1号在分类上属于鳞伞属滑子菇(Pholiotanameko)。
现有滑子菇子实体的菌盖为淡黄色至黄褐色,但是本发明森滑1号子实体的菌盖为白色,即森滑1号和现有其他菌株的菌盖颜色完全不同,说明森滑1号是一个新菌株。
(二)森滑1号的IGS2分子鉴定:
利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取森滑1号菌丝基因组DNA,然后以森滑1号菌丝基因组DNA为模板,以下述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其中所述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为:
正向引物:5ˊ-ACTGGCAGAATCAACCAGGTA-3ˊ(SEQIDNo:1),
反向引物:5ˊ-ACCGCATCCCGTCTGAT-3ˊ(SEQIDNo:2);
其中IGS2扩增反应体系为:dNTP(2.5mM)2μL,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10μmol)各1.5μL,ExTaqTMDNA聚合酶0.5U,10×ExTaqPCR缓冲液5μL,模板3μL,用ddH2O补齐至50μL。IGS2的PCR扩增反应条件:94℃5min;94℃1min,57℃1min,72℃3min,共35个循环;72℃10min。电泳检测将扩增产物4μL与6×上样缓冲液1μL混合均匀,点样于1%琼脂糖凝胶上电泳,检测扩增反应结果。然后将所得PCR产物送往华大基因测序公司进行双向测序(测序实验进行一次重复),测序得其IGS2序列片段为936bp(见SEQIDNo:3)。
将所得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其它菌种比对分析。结果在IGS2序列片段上,森滑1号与其最近的早丰112的IGS2序列仅在一个位点上有区别,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森滑1号在分类上属于鳞伞属滑子菇(Pholiotanameko),但是森滑1号的IGS2序列与任何其他菌种皆不相同,说明森滑1号是一个新菌株。
(三)森滑1号与早丰112的拮抗试验:
试验方法:(1)制作平皿培养基,培养基采用PDA培养基,培养皿采用直径90mm规格,每皿放入PDA培养基25ml,高压灭菌,121℃,保持30分钟;自然冷却后,备用。(2)取活化的森滑1号母种及早丰112母种,分三组进行接种,第一组森滑1号与早丰112;第二组为森滑1号和森滑1号;第三组为早丰112和早丰112,每组三个重复,分别进行对峙培养;(3)用直径5mm打孔器分别打取活化后菌的菌落边缘作接种块,放置在直径90mm的培养皿距中央15mm处,菌丝朝上,间隔30mm;接种完毕后,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温度为23℃、通风、避光条件下培养8天,菌种块菌丝接触,再在自然光下,培养7天,记录下各组菌丝的拮抗反应。
结果(见图1)森滑1号与早丰112品种之间存在明显的拮抗,说明森滑1号与早丰112具有显著的差异,森滑1号是一个不同于早丰112的菌株。
上述滑子菇森滑1号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母种繁殖:按照重量百分比为3~5%的比例将森滑1号菌种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上,在温度为18~2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黑暗条件下培养15~18天,得森滑1号母种;其中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比为:土豆200~300克,麸皮50~70克,柞木屑100~150克,葡萄糖20~25克,琼脂20~25克,水1000毫升;
(2)原种培养:按照重量百分比为3~5%的比例将步骤(1)中所得的森滑1号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然后在温度为20~23℃、空气相对温度为60~70%、黑暗条件下培养25~30天,得森滑1号原种;其中所述的原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高粱粒83~87%,阔叶细木屑15~17%石膏粉1~2%;料水比为:1:0.50~0.55;
(3)、栽培种培养:按照重量百分比为8~10%的比例将步骤(2)中所得的森滑1号原种接种到栽培种培养基上,在温度为20~23℃、空气相对温度为60~70%、黑暗条件下培养25~30天,得森滑1号栽培种;其中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百分比为:阔叶木屑45~50%,1%石灰水浸泡12~14小时的玉米芯颗粒40~45%,麸皮12~14%,石膏粉1~2%;料水比为1:0.55~0.60;
(4)、栽培:
(a)、接种和菌丝萌发培养:按照栽培料干重的15~20%的比例将步骤(3)所得的森滑1号栽培种接种到栽培料中,然后包好塑料膜,在温度为8~15℃、相对湿度为60~70%、黑暗条件下培养7~10天,菌丝开始萌发并向料面生长,形成直径1-2cm菌落;其中接种方法为用打孔器在栽培料面上打孔,孔的深度为1.5~2.0厘米,接种的栽培种的菌块直径为2.0~2.5厘米,所述的栽培料的原料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阔叶树木屑75~80%、麸皮21~25%、玉米粉2~3%、石膏1~2%,料水比为1:0.55~0.60;
(b)、菌丝扩展期:在温度为18~23℃,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避光条件下培养15~20天,其中栽培料内温度不超过25℃,通过增大通风或疏散培养盘的降温方式控制料温;每天通风1-2次,保持空间空气清新,菌丝长满全部培养基料;
(c)、菌丝后熟期:在室内温度为18~23℃,料内温度为20~25℃,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条件下培养13~15天,其中每天早、中、晚各通风1次,每次通风20分钟;所得培养基料内的菌丝体洁白健壮,菌丝体连接成一个整体;
(d)开盘喷水:把步骤(c)所得的后熟期的菌盘均匀摆放在层架上,层间距为25厘米,打开塑料膜,培养8~10天,每天用喷头向料面均匀喷雾化水3~4次;
(e)出菇管理:菌盘含水量达65~70%时,控制昼夜温差在5~10℃,经3~5天,料面便形成白色米粒状原基,再在室内温度为8~1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黑暗或少量的散射光条件下培养2~3天,白色原基破壳而出,形成白色幼蕾;经5~7天,菇蕾长至菌盖直径大小为2cm,此期喷水应减少至每天喷1-2次,每次为5-10毫升/盘,同时向空间喷雾化水,空间相对湿度在85~90%;
(f)、采收:在菌盖直径达1.5~2cm、且菌幕未开伞时采摘。
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母种培养基,其制备方法为:其制备方法同常规PDA培养基,但不同点是,麸皮在500~600毫升沸水中煮20~30分钟,用四层纱布过滤,取汁;柞木屑在500~600毫升沸水中煮30~35分钟,用四层纱布过滤,取汁;以上两种煮汁与土豆煮汁合并后,煮沸定容至1000毫升,然后加入葡萄糖和琼脂,待完全溶解,用母种培养基分装器分装入试管中,塞好硅胶塞,高压灭菌,灭菌参数:121℃,保持30分钟,自然冷却至75~90℃时,取出摆成斜面,冷却凝固待用,得母种培养基。
上述方法步骤(2)中所述的原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将高粱粒用20~25℃水浸泡2~3小时,放入锅中煮沸,至高粱粒无白心,但不能开花,捞出沥干;然后加入阔叶细木屑15~17%和石膏粉1~2%,搅拌均匀后,装入菌种瓶,高压灭菌,得原种培养基。
上述方法步骤(3)中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将玉米芯颗粒在1%石灰水中浸泡8~12小时;然后按照重量百分比将阔叶木屑45~50%,用1%石灰水浸泡过的玉米芯颗粒40~45%,麸皮12~14%,石膏1~2%混合均匀,再加入水,至料水均匀,并使混合物含水量达水55~60%,得栽培种培养基,装袋,灭菌待用。
上述方法步骤(4)中栽培料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百分比将阔叶树木屑75~80%、麸皮21~25%、玉米粉2~3%、石膏1~2%的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水,再次搅拌均匀至含水量达55~60%,得栽培基料;将栽培基料先均匀散铺于蒸锅内的透汽的篦子上,栽培基料厚5~10cm,通入外源热蒸汽,待培养基料面上均匀上热汽后,再向锅内料表面撒栽培基料,每次栽培基料厚控制在5~10cm,以后依次是见汽撒料,渐次铺料,直至栽培基料装满锅,用塑料膜封严压实,持续送汽,在栽培基料温达100℃条件下保持2-2.5小时,停火,自然冷却,得栽培料。
上述方法步骤(4)中(b)、包盘接种:待料温冷却至70℃~90℃时,进行包盘操作,盘的规格为45×23×4cm,内衬塑料膜,趁热包好,用0.1~0.3%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封粘;自然冷却至15~20℃时进行接种,接种工具采用打孔器,采取混播和穴播有序分布结合的方法:接种人员配备好提前消毒好的工作服后,用手打开内衬塑料膜,用打孔器在料面上打孔,通常孔数量为九个/盘,深度为1~1.5厘米,把菌种掰成2~2.5厘米大小的种块,接入孔穴中,同时把掰成细屑的菌种均匀在撒在栽培料层表面,通常菌接种量为栽培料干重的15-20%,然后迅速按原样包好塑料膜。
与现有的滑子菇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了一个其子实体为白色的新的滑子菇菌株,是一种新型的滑子菇,丰富了滑子菇的种类。(2)、本发明滑子菇子实体通体洁白、新鲜光亮,食时与黄色滑子菇同样粘滑、细嫩、爽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极具商业开发价值。(3)、本发明滑子菇加工品质好,子实体杀青后仍然保持白色。
附图说明
图1、森滑1号和早丰112菌丝体拮抗试验照片。
图2、森滑1号原种出菇照片。
图3、森滑1号盘栽出菇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森滑1号的栽培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1)、母种繁殖:按照重量百分比为3%的比例将本发明滑子菇(Pholiotanameko)森滑1号(已于2013年1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No.7110。)菌种接种于母种培养基(母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比为:土豆200克,麸皮50克,柞木屑1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上,在20℃,空气相对湿度在60%、黑暗条件下培养时间18天,菌丝长满试管,得森滑1号母种;(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制作方法同常规PDA培养基,但不同点是,麸皮单独用500毫升水煮沸,保持20分钟,用四层纱布过滤取汁,柞木屑用500毫升水煮沸,保持30分钟,用四层纱布过滤取汁,以上两种煮汁与土豆煮汁合并后,煮沸定容至1000毫升后,加入其他物质,待完全溶解后,用母种分装器分装入试管中,塞好硅胶塞,高压灭菌,灭菌参数:121℃,保持30分钟,自然冷却至90℃左右时,取出摆成斜面,冷却凝固待用)。
(2)原种培养:按照重量百分比为5%的比例将森滑1号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成分及其重量比为:高粱粒83%、阔叶细木屑16%、石膏粉1%)上,然后在23℃、空气相对温度在60%、黑暗避光条件下培养28天;得森滑1号原种(其中原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将高粱粒用25℃左右温水浸泡2小时,放入锅中煮沸,至高粱粒无白心,没开花,捞出略沥干,加入的16%阔叶细木屑和1%石膏粉,搅拌均匀后,装入菌种瓶,高压灭菌,灭菌条件:0.14Mpa~0.15MPa,2.5小时)。
(3)、栽培种培养:按照重量百分比为8%的比例将森滑1号原种接种到栽培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及其比例为:阔叶木屑45%,1%石灰水浸泡的玉米芯颗粒40%,麸皮14%,石膏1%,含水量水55%,PH6.5)上,在22℃、空气相对温度为60%、黑暗条件下培养28天,得森滑1号栽培种;(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玉米芯颗粒要提前10小时用1%石灰水浸泡,使其充分吸水至没有白色干心,将以上原料(除水外)按比例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后加入水,至料水均匀,并使混合物含水量达55%,装袋,栽培种采取15×33cm的高密度聚乙烯袋,装好后灭菌,灭菌方法采用常压湿热灭菌方式,料温达100℃时,开始计时保持14小时,停火自然冷却)。
(4)、森滑1号的栽培:
(a)、栽培料的制备:按照重量比将阔叶树木屑75%,麸皮21%,玉米粉3%,石膏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水,再次搅拌均匀至含水量达60%,将栽培料均匀散铺于蒸锅内的透汽的篦子上,料厚10cm,通入外源热蒸汽,待料面上均匀上热汽后,再向锅内料表面撒料,每次加料厚控制在8cm,以后依次是见汽撒料,渐次铺料,直至料装满锅,用塑料布封严压实,持续送汽,料温达100℃,保持2.5小时,停火,自然冷却,得栽培料;
(b)、包盘接种:待料温冷却至70℃时,进行包盘操作,盘的规格为45×23×4cm,内衬塑料膜,趁热包好,用0.3%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封粘;自然冷却至20℃以下,进行接种,接种工具采用打孔器,采取混播和穴播有序分布结合的方法:接种人员配备好提前消毒好的工作服后,用手打开内衬塑料膜,用打孔器在料面上打孔,通常孔数量为九个,深度为1.5cm,把菌种掰成2cm大小的种块,接入孔穴中,同时把掰成细屑的菌种均匀在撒在料层表面,通常菌种用量为培养基干料量的20%,然后迅速按原样包好塑料膜。
(c)、菌丝萌发期:接种后,把菌盘分层垛在发菌室(棚)内,在10℃、相对湿度为60%、黑暗条件下培养10天,菌丝开始萌发并向料面生长,形成直径1.5cm菌落。
(d)、菌丝扩展期:在室内温度为20℃,空气相对湿度为60%、避光条件下培养18天,其中料内温度为23℃,每天早、晚各通风1次,保持空间空气清新;(随着菌丝不断向料面及料内生长,菌丝基本上将整个料面覆盖至菌丝长透料层)
(e)、菌丝后熟期:在室内温度23℃,料内温度为25℃,空气相对湿度为60%、避光条件下培养15天;每天早、中、晚各通风1次,始终保持空气新鲜,培养环境有少量的散射光;(菌丝全部长满培养基后进入菌丝后熟期,其目的是让菌丝吸收更足的营养,同时使培养块连接更硬实)
(f)开盘喷水:采取层架出菇,把后熟好的菌盘均匀摆放在层架上,层架为六层,层间距为25厘米,每1000盘占地70平方米,打开地膜,用喷头向料面均匀喷雾化水,每天4次,使料面湿润并软化,逐渐吸水;
(g)出菇管理:经8天,培养块含水量达68%时,采取温差刺激,昼夜温差达5-10℃间,经4天,料面形成白色米粒状原基,呈堆簇状,且呈较均匀分布,此间室内温度控制在14℃,空气相对湿度为85%,少量的散射光,2天后白色原基破壳而出,形成白色幼蕾(见图2),经6天,菇蕾可长至菌盖直径2cm大小,此期喷水每天3次,每次30秒,以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为主;
(h)、采收加工:森滑1号多簇生少单生,子实体从白色的小米粒状原基至子实体长至成熟,始终是洁白色(见图3),在菌盖直径达1.5-2cm时,菌幕未开伞时及时采摘,采收时及手握菇丛下部,轻轻将菇丛掰下,尽量少带或不带培养基料。采收后的子实体可以鲜品上市;也可进行简单的初加工,进行盐渍,森滑1号的杀青后,菇体仍然保持白色。本发明滑子菇子实体通体洁白、新鲜光亮,食时与黄色滑子菇同样粘滑、细嫩、爽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极具商业开发价值,为滑子菇罐头加工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独特原料。

Claims (6)

1.一种滑子菇(Pholiotanameko)菌株森滑1号,于2013年1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711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子菇森滑1号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重量百分比为3~5%的比例将森滑1号菌种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上,在温度为18~2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黑暗条件下培养15~18天,得森滑1号母种;其中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比为:土豆200~300克,麸皮50~70克,柞木屑100~150克,葡萄糖20~25克,琼脂20~25克,水1000毫升;其中所述的麸皮是将麸皮在500~600毫升沸水中煮20~30分钟,用四层纱布过滤,取汁;所述的柞木屑是将柞木屑在500~600毫升沸水中煮30~35分钟,用四层纱布过滤,取汁;
(2)、按照重量百分比为3~5%的比例将步骤(1)中所得的森滑1号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然后在温度为20~23℃、空气相对温度为60~70%、黑暗条件下培养25~30天,得森滑1号原种;其中所述的原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高粱粒83~87%,阔叶细木屑15~17%石膏粉1~2%;料水比为:1:0.50~0.55;
(3)、按照重量百分比为8~10%的比例将步骤(2)中所得的森滑1号原种接种到栽培种培养基上,在温度为20~23℃、空气相对温度为60~70%、黑暗条件下培养25~30天,得森滑1号栽培种;其中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百分比为:阔叶木屑45~50%,1%石灰水浸泡12~14小时的玉米芯颗粒40~45%,麸皮12~14%,石膏粉1~2%;料水比为1:0.55~0.60;
(4)、栽培:
(a)、按照栽培料干重的15~20%的比例将步骤(3)所得的森滑1号栽培种接种到栽培料中,然后包好塑料膜,在温度为8~15℃、相对湿度为60~70%、黑暗条件下培养7~10天,菌丝开始萌发并向料面生长,形成直径1-2cm菌落;其中接种方法为用打孔器在栽培料面上打孔,孔的深度为1.5~2.0厘米,接种的栽培种的菌块直径为2.0~2.5厘米,所述的栽培料的原料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阔叶树木屑75~80%、麸皮21~25%、玉米粉2~3%、石膏1~2%,料水比为1:0.55~0.60;
(b)、在温度为18~23℃,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避光条件下培养15~20天,其中栽培料内温度不超过25℃,通过增大通风或疏散培养盘的降温方式控制料温;每天通风1-2次,保持空间空气清新,菌丝长满全部培养基料;
(c)、在室内温度为18~23℃,料内温度为20~25℃,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条件下培养13~15天,其中每天早、中、晚各通风1次,每次通风20分钟;所得培养基料内的菌丝体洁白健壮,菌丝体连接成一个整体;
(d)把步骤(c)所得的后熟期的菌盘均匀摆放在层架上,层间距为25厘米,打开塑料膜,培养8~10天,每天用喷头向料面均匀喷雾化水3~4次;
(e)菌盘含水量达65~70%时,控制昼夜温差在5~10℃,经3~5天,料面便形成白色米粒状原基,再在室内温度为8~1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黑暗或少量的散射光条件下培养2~3天,白色原基破壳而出,形成白色幼蕾;经5~7天,菇蕾长至菌盖直径大小为2cm,此期喷水应减少至每天喷1-2次,每次为5-10毫升/盘,同时向空间喷雾化水,空间相对湿度在85~90%;
(f)、在菌盖直径达1.5~2cm、且菌幕未开伞时采摘。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2)中所述的原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将高粱粒用20~25℃水浸泡2~3小时,放入锅中煮沸,至高粱粒无白心,但不能开花,捞出沥干;然后加入阔叶细木屑15~17%和石膏粉1~2%,搅拌均匀后,装入菌种瓶,高压灭菌,得原种培养基。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3)中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将玉米芯颗粒在1%石灰水中浸泡8~12小时;然后按照重量百分比将阔叶木屑45~50%,用1%石灰水浸泡过的玉米芯颗粒40~45%,麸皮12~14%,石膏1~2%混合均匀,再加入水,至料水均匀,并使混合物含水量达水55~60%,得栽培种培养基,装袋,灭菌待用。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4)中栽培料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百分比将阔叶树木屑75~80%、麸皮21~25%、玉米粉2~3%、石膏1~2%的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水,再次搅拌均匀至含水量达55~60%,得栽培基料;将栽培基料先均匀散铺于蒸锅内的透汽的篦子上,栽培基料厚5~10cm,通入外源热蒸汽,待培养基料面上均匀上热汽后,再向锅内料表面撒栽培基料,每次栽培基料厚控制在5~10cm,以后依次是见汽撒料,渐次铺料,直至栽培基料装满锅,用塑料膜封严压实,持续送汽,在栽培基料温达100℃条件下保持2-2.5小时,停火,自然冷却,得栽培料。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4)中(b)、包盘接种:待料温冷却至70℃~90℃时,进行包盘操作,盘的规格为45×23×4cm,内衬塑料膜,趁热包好,用0.1~0.3%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封粘;自然冷却至15~20℃时进行接种,接种工具采用打孔器,采取混播和穴播有序分布结合的方法:接种人员配备好提前消毒好的工作服后,用手打开内衬塑料膜,用打孔器在料面上打孔,通常孔数量为九个/盘,深度为1~1.5厘米,把菌种掰成2~2.5厘米大小的种块,接入孔穴中,同时把掰成细屑的菌种均匀在撒在栽培料层表面,菌接种量为栽培料干重的15-20%,然后迅速按原样包好塑料膜。
CN201410135405.6A 2014-04-04 2014-04-04 一种滑子菇及其栽培方法 Active CN1038819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5405.6A CN103881931B (zh) 2014-04-04 2014-04-04 一种滑子菇及其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5405.6A CN103881931B (zh) 2014-04-04 2014-04-04 一种滑子菇及其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1931A CN103881931A (zh) 2014-06-25
CN103881931B true CN103881931B (zh) 2016-01-20

Family

ID=50951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35405.6A Active CN103881931B (zh) 2014-04-04 2014-04-04 一种滑子菇及其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819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8549B (zh) * 2014-12-15 2016-08-17 莒县果庄鑫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滑子菇的高温出菇栽培方法
CN104604531A (zh) * 2015-02-14 2015-05-13 邬金梅 一种滑菇栽培方法
CN104604529A (zh) * 2015-02-14 2015-05-13 邬金梅 一种滑菇栽培方法
CN105940948A (zh) * 2016-05-05 2016-09-2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一种滑菇栽培方法
CN106561263A (zh) * 2016-10-29 2017-04-19 安徽禾泉农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珍珠菇的栽培方法
CN106576890A (zh) * 2016-11-10 2017-04-26 大连森源菌业有限公司 一种滑子蘑栽培方法
CN106665122A (zh) * 2016-12-19 2017-05-17 周振平 一种滑子菇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8770592B (zh) * 2018-05-10 2021-02-26 河北师范大学 一种柠檬鳞伞栽培用培养基及柠檬鳞伞的栽培方法
CN109511464A (zh) * 2018-09-29 2019-03-26 南阳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鸡油菌谷粒原种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19664A (zh) * 2020-08-11 2020-11-13 南京康之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滑子菇栽培基质及滑子菇栽培方法
CN114181837B (zh) * 2021-12-06 2023-07-28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一株富硒毛柄库恩菇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CN114350528B (zh) * 2022-01-26 2024-02-20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滑子菇优良菌株及其特异性分子标记与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北方优质香菇高效栽培技术;王会森;《瓜果蔬菜》;20091102;全文 *
山东地区滑菇栽培技术;刘炳明等;《山东蔬菜》;20000820(第3期);全文 *
滑菇栽培技术;王家季等;《河北供销与科技》;19990310(第3期);第35页第1段,第36-3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1931A (zh)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1931B (zh) 一种滑子菇及其栽培方法
CN104041330B (zh)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CN101481657B (zh) 食用珊瑚状猴头菌及其栽培方法
CN101228829B (zh) 一种黑木耳的培植方法
CN103907478B (zh) 平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平菇的培养基
CN101455161B (zh) 北方半熟料开放式香菇生产方法
CN101933441A (zh) 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
CN103583225A (zh) 一种利用木薯杆栽培优质高产秀珍菇的方法
CN102173886A (zh) 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及其发酵菌剂与应用
CN102557792A (zh) 一种蟹味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3283608B (zh) 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菌种及其栽培方法
CN101449648A (zh) 荷叶离褶伞的工厂化栽培工艺
CN103907477A (zh) 蘑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蘑菇的培养基
CN103875452B (zh) 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CN103749151A (zh) 一种皱盖假芝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4541969A (zh) 一种双孢蘑菇生长菌剂及利用该菌剂的双孢蘑菇栽培方法
CN1745617B (zh) 利用无粉碎茶籽壳栽培茶树菇的方法
CN101665378B (zh) 野生灵芝栽培用母种载体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N106929463A (zh) 一种耐高温野生香菇菌种人工驯化方法
CN107409743A (zh) 一种云芝的人工代料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4472211A (zh) 一种袋料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08184541A (zh) 黄芪功能性食用菌的生产方法
CN102177812A (zh) 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
CN111887096B (zh) 一种金黄色大球盖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CN103299822A (zh) 一株裂褶菌高产子实体菌株及返生态立体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30

Address after: Chengde City, Hebei Province, Pingquan city 067500 County Road mushroom research

Patentee after: Ningbo Xicai Application Fungu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The administrative center of Chengde city of Hebei province Pingquan County 067500 room 447

Patentee before: Wang Huisen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67500 Hebei Chengde Pingquan County Xicheng Road edible fungus Research Association

Patentee after: Pingquan Shi C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067500 Hebei Chengde Pingquan County Xicheng Road edible fungus Research Association

Patentee before: Ningbo Xicai Application Fungu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