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3860A -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63860A
CN103863860A CN201310581527.3A CN201310581527A CN103863860A CN 103863860 A CN103863860 A CN 103863860A CN 201310581527 A CN201310581527 A CN 201310581527A CN 103863860 A CN103863860 A CN 103863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copy
length
unit
image
manuscrip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815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63860B (zh
Inventor
加藤千沙
平子博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63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3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63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3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不增加原稿长度传感器个数而正确地进行下一个原稿的有无的判定、并进行多种尺寸、特别是较短原稿的尺寸判定。包括多个原稿长度传感器27、后端检测传感器25、原稿放置传感器18,利用原稿长度传感器27的信号来判定原稿1的长度。当不能用原稿长度传感器27检测出原稿1的长度时,使用后端检测传感器25的信号来判定原稿1的长度。此时,当基于不是用后端检测传感器25来检测原稿1而判定原稿长度时,基于原稿放置传感器18的检测信号稳定之后的原稿放置传感器18的检测结果来判定下一个原稿的有无。

Description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将原稿从原稿台上的原稿捆上逐张输送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一种具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原稿读取装置、以及一种具备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装备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上,向读取在原稿上记载的图像的原稿读取部输送原稿。在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当由原稿读取部进行图像的读取时,预先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来检测原稿的尺寸,并将该检测出的尺寸发送至图像形成装置。此时,当所发送的原稿尺寸与实际输送的原稿尺寸不同时,会在所读取的图像上发生图像缺损等异常。因此,需要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正确地检测出所供应的原稿的尺寸。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在原稿台上沿原稿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设置多个原稿尺寸检测传感器来对原稿的尺寸进行检测。
原稿的长度方向的原稿尺寸检测传感器(原稿长度传感器)是在原稿台上沿原稿输送方向隔开多个预定间隔设置。另外,原稿的宽度方向的检测传感器(原稿宽度传感器)是在顶靠辊的下游侧沿径直朝原稿输送方向的方向隔开多个预定间隔设置。并且,通过该些原稿长度传感器、原稿宽度传感器的开关状态的组合来检测原稿尺寸。
然而,在对该类原稿尺寸进行检测时,当在原稿台上装载比原稿长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更短的尺寸的原稿时,哪个原稿长度检测传感器都无法检测出原稿,不能进行原稿长度的检测。对此如果增加原稿长度传感器则原稿长度可检测的原稿尺寸会增加,但在小型化的装置中难以设置更多数量的原稿长度传感器的配置场所,并且还会增加成本。
另外,以往,在具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提高作为每单位时间的复印张数的生产性,在利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进行的原稿的送出之前,先开始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复印纸等转印材料的送出。因此,在具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果自动原稿输送装置检测出在由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现在输送的原稿之后还存在原稿,则在原稿的读取之前预先送出对应该下一个原稿的复印材料而提高生产性。
作为这样的原稿输送装置,存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中,配置后端检测传感器,并利用该传感器信息来迅速且正确地进行下一个原稿的有无判断。该原稿输送装置是具备原稿台、将原稿从原稿捆逐张分离的分离部件、将原稿输送至预定位置的供纸部、检测在原稿台上装备的最终原稿的最终原稿检测传感器、配置在分离部附近并检测在原稿台上装载有原稿的原稿放置检测传感器、接受来自该最终原稿检测传感器及原稿放置检测传感器的信号并一边输送原稿一边进行读取的输送控制单元的片材通过型(sheet-through type)的原稿供纸装置,其中,当最终原稿检测传感器检测出在原稿台上没有原稿、且原稿放置传感器检测出没有原稿时,输送控制单元进行没有最终原稿的判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520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在装载原稿时对于原稿不由后端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小尺寸原稿,由于不能正确地进行尺寸判定、下一个原稿的有无判定,因此禁止使用小尺寸原稿。
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以提供一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为目的,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不增加原稿长度传感器的数量而正确地进行关于下一个原稿的有无的判定,同时能够进行多个尺寸、特别是较短的原稿的尺寸判定。
<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稿台,装载原稿;多个原稿长度检测单元,被设置为用于对配置在所述原稿台上的所述原稿的长度进行检测;最终原稿检测单元,配置在所述原稿长度检测装置的原稿输送下游侧,并检测所述原稿台上的最终原稿;原稿放置检测单元,配置在所述最终原稿检测单元的原稿输送下游侧,并对在所述原稿台上装载了所述原稿进行检测;输送控制单元,基于来自所述原稿放置检测单元的信号,来控制将所述原稿输送到原稿读取位置的定时;以及原稿长度判定单元,基于所述原稿长度检测单元的信号来判定所设置的所述原稿的长度,其中,当不能用所述原稿长度检测单元检测长度时,所述原稿长度判定单元基于所述最终原稿检测单元的最终的信息来判定所述原稿的长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原稿后端检测传感器起到作为原稿长度传感器的作用,从而能够不增加原稿长度传感器的数量而增加可检测的原稿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2是将该图像形成装置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上部一起表示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图4是表示用于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原稿放置检测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原稿放置检测传感器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原稿长度传感器及原稿宽度传感器的配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用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进行的原稿尺寸的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用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进行的原稿长度的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用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进行的原稿尺寸的判定基准的表。
符号说明
1 原稿;2 原稿台;3 供纸引导板;4 呼出辊;5 供纸部件;6 分离部件;7 顶靠辊;7a 顶靠从动辊;8 顶靠传感器;9 压纸传感器;10 入口辊;10a 入口从动辊;11 第一接触玻璃;12 出口辊;12a 出口从动辊;13 排纸传感器;14 排纸辊;14a 排纸从动辊;14b 第二排纸从动辊;15 切换爪;16 排纸部;17 反转辊;17a 反转从动辊;18 原稿放置传感器;18a 光断续器(photo interrupter);18b 机械旗标(mechanical flag)18c 支点;20 读取引导部件;21 第一输送路径;22 第二输送路径;23 第三输送路径;24 第四输送路径;25 后端检测传感器;27 原稿长度传感器;28 原稿宽度传感器;29 其他传感器;100 图像形成装置;101 固定读取部;102 主体引导器;104 主体控制部;105 操作部;111 供纸马达;112 输送马达;115 反转电磁线圈(solenoid);200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1 输送控制部;301 排纸盘;302 光写入装置;303K、303Y、303M、303C 处理单元;304K、304Y、304M、304C 感光体;310 图像形成部;324 转印单元;325 中间转印带;328 纸输送单元;329 纸输送带;333 压纸辊对;334 定影装置;335 排纸辊对;336 转回(switch back)装置;337主体侧转印纸供纸路;340 转印纸供纸装置;341 供纸部;342、342 转印纸供纸盒;343 转印纸送出辊;344 转印纸供纸路;345 转印纸分离辊;350 原稿读取单元;370 扫描器部;371 第二接触玻璃;372 移动读取部;373 图像读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首先,对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以下对于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具备自动地输送原稿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的复印机为例进行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部310、以及作为图像读取部的原稿读取单元350。原稿读取单元350具备在图像形成部310上固定的扫描器部370、以及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上配置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
转印纸供纸装置340具备转印纸送出辊343和转印纸分离辊345,该转印纸送出辊343将作为记录介质的转印纸从多段设置在供纸部341上的两个转印纸供纸盒342、342送出,该转印纸分离辊345将所送出的转印纸分离并供应至转印纸供纸路344。另外,转印纸供纸装置340将转印纸供纸盒342内的转印纸供应至图像形成部310内的主体侧转印纸供纸路337内。
图像形成部310具备光写入装置302、四个处理单元303K、303Y、303M、303C、转印单元324、纸输送单元328、压纸辊对333、定影装置334等。另外,图像形成部310具备转回(switch back)装置336、主体侧转印纸供纸路337。处理单元303K、303Y、303M、303C分别具备感光体304K、304Y、304M、304C。处理单元303K、303Y、303M、303C分别制作黑(K)、黄(Y)、品红(M)、青(C)各色的调色剂图像。
光写入装置302驱动在其内部配置的未示出的激光二极管或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光源,向四个感光体304K、304Y、304M、304C照射激光。光写入装置302基于由原稿读取单元350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来控制照射在各感光体304K、304Y、304M、304C上的激光。通过该照射,在感光体304K、304Y、304M、304C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该潜像经由预定的显影过程而显影为调色剂像,在原稿的两面记载的图像被复印到转印纸上。
处理单元303K、303Y、303M、303C被构成为分别将感光体304K、304Y、304M、304C及在其周围配置的各种装置作为一个单元而由共通的支撑体所支撑。该些处理单元分别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图像形成部310安装拆卸。处理单元303K、303Y、303M、303C被构成为在感光体304K、304Y、304M、304C的周围配置充电装置、显影装置、鼓清洁装置、静电除去灯等。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是将四个处理单元303K、303Y、303M、303C以相对于中间转印带325沿其无端移动方向排列的方式相对配置的所谓的串列型的结构。
在处理单元303K、303Y、303M、303C的下方配置转印单元324。转印单元324使由多个辊撑起的中间转印带325一边与感光体304K、304Y、304M、304C接触一边沿图中顺时针方向无端移动。由此,形成了感光体304K、304Y、304M、304C与中间转印带325接触的K、Y、M、C用的一次转印夹缝(nip)。在K、Y、M、C用的一次转印夹缝的附近,通过在带环内侧配置的一次转印辊而将中间转印带325向感光体304K、304Y、304M、304C按压。
在该些一次转印辊上,分别通过未示出的电源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由此,在K、Y、M、C用的一次转印夹缝中,形成使感光体304K、304Y、304M、304C上的调色剂像向着中间转印带325静电移动的一次转印电场。在随着图中顺时针方向的无端移动而依次通过K、Y、M、C用的一次转印夹缝的中间转印带325的表面上,调色剂像在各个一次转印夹缝中一次重合并被进行一次转印。通过该重合的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25的表面上形成四色重合的调色剂像(以下称为四色调色剂像)。
在转印单元324的图中下方,设有具备纸输送带329的纸输送单元328。由此,形成了中间转印带325的表面与纸输送带329的表面接触的二次转印夹缝。
在该二次转印夹缝的图中右侧方,配置有压纸辊对333。另外,在压纸辊对333的压纸夹缝的入口附近,配置有未示出的压纸辊传感器。对于从转印纸供纸装置340向着压纸辊对333被输送来的转印纸,在其前端由未示出的压纸辊传感器所检测到的预定时间后转印纸的输送暂时停止,使其前端顶靠压纸辊对333的压纸辊夹缝。其结果是,转印纸的姿势被修正,协调了与图像形成同步的准备。
当转印纸的前端顶靠压纸夹缝时,压纸辊对333在可使转印纸与中间转印带325上的四色调色剂像同步的时间点重新开始辊转动驱动,将转印纸送出至二次转印夹缝。在二次转印夹缝内,由于二次转印电场或夹缝压的影响中间转印带325上的四色调色剂像被一揽子二次转印到转印纸上,与转印纸的白色相互作用称为全彩图像。通过二次转印夹缝的转印纸从中间转印带325上离开,一边被支撑在纸输送带329的表面,一边随着该无端转动而被输送至定影装置334。
被输送至定影装置334的转印纸通过定影装置334内的加压及加热而将全彩图像定影后,从定影装置334被送至排纸辊对335后,被排出到机器外的排纸盘301。
在图1中,在纸输送单元328及定影装置334之下,配置有作为转印纸反转装置的转回装置336。由此,能够将由原稿读取单元350读取的原稿的两面的图像印刷到转印纸的两面上。当进行两面印刷时,结束了针对一面的图像定影处理的转印纸的输送路通过切换爪而被切换至转回装置336侧,因此转印纸被反转并再次进入二次转印夹缝。接着,在对转印纸的另一面也实施了图像的二次转印处理和定影处理后,被排出到排置盘301上。
由图像形成部310上的扫描器部370、及扫描器部370上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构成的原稿读取单元350具有下述的固定读取部101、及移动读取部372。移动读取部372以与原稿1接触的方式配置在第二接触玻璃371的正下方、并使由光源及反射镜等构成的光学系统沿图中左右方向移动,该第二接触玻璃371被固定在原稿读取单元350的外壳上壁。并且,在使光学系统从图中左侧向右侧移动过去的过程中,使由光源发出的光在第二接触玻璃371上配置的原稿1的下表面反射后,经由多个反射镜,由在原稿读取单元350上固定的图像读取传感器373来接收光。
另一方面,固定读取部101具有光源、CIS(Contact Image Sensor)等图像读取传感器等。固定读取部101以与原稿1接触的方式被配置在第一接触玻璃11的正下方,该第一接触玻璃11被固定在扫描器部370的外壳上壁。并且,当由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所输送的原稿1通过第一接触玻璃11上时,通过使从光源射出的光在原稿1的第一图像面上反射而读取图像。
接着,对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进行说明。图2是将该图像形成装置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上部一起表示的剖视图。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通过未示出的铰链等连接部件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上部连接,开闭自如地设置。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具备装载原稿1的原稿台2、供纸引导板3、呼出辊4、供纸部件5、分离部件6、顶靠辊7、顶靠从动辊7a、顶靠传感器8、压纸传感器9、入口辊10、入口从动辊10a。另外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具备第一接触玻璃11、出口辊12、出口从动辊12a、排纸传感器13、排纸辊14、排纸从动辊14a、第二排纸从动辊14b、切换爪15、排纸部16、反转辊17。另外,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具备作为原稿放置检测单元的原稿放置传感器18、完成戳19、读取引导部件20、第一输送路径21、第二输送路径22。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还具备第三输送路径23、第四输送路径24、作为最终原稿检测单元的后端检测传感器25、作为原稿长度检测单元的原稿长度传感器27、原稿宽度传感器28。
当读取一面的图像时,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将原稿1从原稿台2按第一输送路径21、第一接触玻璃11、第二输送路径22、排纸部16的顺序进行输送。此时,在第一接触玻璃11上,由固定读取部101来读取第一图像面的图像。
另外,当读取两面的图像时,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在读取了原稿1的第一图像面之后,使原稿1反转而读取第二图像面。换言之,将原稿1从原稿台2按第一输送路径21、第一接触玻璃11、第二输送路径22、第三输送路径23、第四输送路径24、第一输送路径21、第一接触玻璃11、出口辊12、排纸部16的顺序进行输送。如此一来,当最初配置在第一接触玻璃11上时由固定读取部11读取第一图像面的图像,当再次输送到第一接触玻璃11上时由固定读取部11进行第二图像面的读取。
在原稿台2上配置原稿1或由多张原稿构成的原稿捆。另外,在原稿台2上,配置有三个原稿长度传感器27。呼出辊4构成将原稿1逐张分离的分离部,将堆积而配置在原稿台2上的原稿1从最上一张逐张按顺序的输送。因此,呼出辊4以可移动到与原稿台2上的原稿供纸侧接触的位置的方式配置。供纸部件5构成供纸部,沿供纸方向转动并获取由呼出辊4所呼出的原稿1。分离部件6沿供纸方向和反方向转动仅将所提供的原稿1的最上一张分离。
在此,呼出辊4由未示出的电磁线圈移动,供纸部件5及分离部件6由未示出的例如由步进马达构成的驱动马达所驱动。
另外,顶靠辊7被设置在供纸部件5及分离部件6的下游,通过原稿1顶靠顶靠从动辊7a而校正倾斜。入口辊10、入口从动辊10a将校正了倾斜的原稿1输送至第一输送路径21。在第一输送路径21中,原稿1被反转以使被输送的原稿1的第一图像面面向第一接触玻璃11。接着,原稿1由入口辊10、入口从动辊10a、出口辊12、出口从动辊12a被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22。该些辊由未示出的例如由步进马达构成的驱动马达所驱动。
另外,将出口辊12的输送速度设定为比入口辊10的输送速度快一些(例如1%左右)。因此,由入口辊10、10a夹持的原稿1在第一接触玻璃11上移动并被主体引导器102捞取后,在原稿1由入口辊对10、10a、以及出口辊对12、12a所夹持期间,原稿1为伸展状态。由此,维持与第一接触玻璃11不接触、且与读取引导部件20之间的接触面较小的状态而通过固定读取部101上的读取位置,被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22。在该第二输送路径22上,配置有排纸传感器13、在排纸时或反转时的输送方向改变用的切换爪15、以及由未示出的驱动马达所驱动的排纸辊14、反转辊17等。
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该读取的图像来驱动光写入装置302,在处理单元303K、303Y、303M、303C的感光体304K、304Y、304M、304C上写入静电图像。
另外,读取后的原稿1由出口辊对12、12a经由第二输送路径22被排出至排纸部16或切换爪15的下游。当仅进行一面的读取时,原稿1被排出至排纸部16。当完成第一图像面的读取并读取相反面时,原稿1由切换爪15被分配,为了被出口辊对12、12a被反转而被引导、被输送至第三输送路径23并被送至反转辊17、反转从动辊17a。接着,经由第四输送路径24再度被输送至第一输送路径21,由固定读取部101进行第二图像面的读取。
图3是表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驱动控制的主体控制部104、以及配置有用户进行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输入操作的输入按钮等的操作部105。由操作部105,用户能够进行原稿尺寸、原稿长度、原稿纸厚等的设定、或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具备作为基于主体控制部104的控制而进行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的驱动控制的控制单元的输送控制部201。输送控制部201作为进行原稿的长度判定的原稿长度判定单元、及对将原稿输送至原稿读取位置的定时进行控制的输送控制单元进行操作。
在输送控制部201上,连接有顶靠传感器8、压纸传感器9、作为原稿检测单元的原稿放置传感器18、原稿长度传感器27、原稿宽度传感器28、其他传感器29,并接收来自各个传感器的信号。另外,在输送控制部201上,连接有对呼出辊4、供纸部件5、分离部件6等进行驱动的供纸马达111、对入口辊10、出口辊12等进行驱动的输送马达112、对供纸离合器113、切换爪进行驱动的反转电磁线圈(solenoid)115等。并且,输送控制部201进行各部的驱动控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中的原稿1的输送进行说明。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中,对于在原稿台2上将第一图像面朝上设置并堆积的原稿1,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部105的开始键的按下而从主体控制部104向输送控制部201发送开始信号。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触发该开始信号,从原稿1捆的最上一张逐张地依次供纸。
当将原稿1堆积设置在原稿台2上时,呼出辊4基于开始信号通过未示出的电磁线圈等而晃动,下降到与原稿1抵靠的位置。由呼出辊4所加压的原稿1由沿供纸方向转动的呼出辊4被输送至由供纸部件5及分离部件6构成的分离部并从最上一张逐张地分离。逐张分离的原稿1与暂时停止的顶靠辊7、顶靠从动辊7a顶靠,在经过校正倾斜后,通过再次启动的顶靠辊7、顶靠从动辊7a而被输送至第一输送路径21。在第一输送路径21上,配置有入口辊10、入口从动辊10a。
在入口辊对10、10a附近配置的压纸传感器9检测原稿前端、并协调对于第一接触玻璃11上的读取位置的原稿前端通过与图像读取开始信号发送之间的定时(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当输送原稿1之后,经过一定时间还未由压纸传感器9检测到原稿前端时,判定为发生了卡纸。
再有,根据该操作部105的单面/双面模式的设定而进入读取操作。当在单面模式下仅读取第一图像面时,原稿1在由固定读取部101被读取第一图像面的图像信息后,通过配置有出口辊对12、12a、排纸辊对14、14a的第二输送路径22,被排出到排纸部16。此时,当经过一定时间还未由排纸传感器13检测到原稿前端时判定为发生了卡纸。
当选择了两面模式时,在完成了第一图像面的读取后,由切换爪15被引导并由反转辊对17、17a从第三输送路径23被抽出。接着,通过进行反转的反转辊对17、17a、和排纸辊14及第二排纸从动辊14b,原稿1被输送至第四输送路径24。接着,原稿1通过顶靠辊7、顶靠从动辊7a而被校正倾斜,被输送至第一输送路径21,由固定读取部101读取第二图像面,之后被排出至排纸部16。
在实施方式1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中,作为原稿放置传感器18,使用如下构成的传感器。图4是表示用于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原稿放置检测传感器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该原稿放置检测传感器的操作的示意图。图5(a)是表示原稿1通过前的示意图,(b)是表是原稿1通过中的示意图,(c)是表示原稿1通过后的示意图,(d)是放大表示机械旗标(mechanical flag)的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原稿放置传感器18由机械旗标(mechanical flag)18b、和光断续器(photo interrupter)18a构成。换言之,原稿放置传感器18通过机械旗标18b以支点18c为中心转动来检测原稿的有无。如图5所示,当原稿1未与机械旗标18b抵靠时(图5(a)),机械旗标18b遮挡光断续器(photo interrupter)18a。进一步,在原稿1通过后机械旗标18b也遮挡光断续器18a(图5(c))。
如此一来原稿传感器18检测出“无原稿”及“有原稿”。在该原稿的有无检测的确定时,当最终的原稿1通过原稿放置传感器18时,有时机械旗标18b与输送路碰撞而弹回,在最终纸通过后再度变成有原稿的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中,设定机械旗标18b弹回收敛等待时间x[ms],即使检测出一次“无原稿”,也仅在等待时间x[ms]后再次无原稿时,才确定为“无原稿”信息。
然而,如果将下一个原稿有无的判定设为原稿通过原稿放置传感器18的时间点,则下一个原稿供纸时间必须等待到那时,不能提高生产性。因此在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中,将设置在原稿长度传感器27的原稿输送下游侧、检测最终原稿的后端检测传感器25的输出作为向输送控制部201发送的信息。输送控制部201基于来自原稿长度传感器27、原稿宽度传感器28及后端检测传感器25的信号来判定原稿1的尺寸。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中的原稿1的尺寸的判定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原稿长度传感器及原稿宽度传感器的配置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用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进行的原稿尺寸的判定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图8是表示用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进行的原稿长度的判定处理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用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进行的原稿尺寸的判定基准的表。
如图6所示,在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0中,配置有三个原稿长度传感器27、一个后端检测传感器25、四个原稿宽度传感器28。换言之,沿着原稿的输送方向,自上游配置有原稿长度传感器(S)27a、原稿长度传感器(M)27b、原稿长度传感器(L)27c。另外,沿原稿1的宽度方向,自原稿1的基准位置配置有原稿宽度传感器(S)28a、原稿宽度传感器(M)28b、原稿宽度传感器(L)28c、原稿宽度传感器(LL)28d。
接着对尺寸的判定处理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基本来说如果原稿1被放置到原稿台2上(SA1),则输送控制部201利用多个原稿长度传感器27来取得原稿长度尺寸(SA2)。该原稿长度尺寸的取得是按照图8所示的步骤。换言之,当原稿长度传感器(L)27c为ON时(SB1),判定原稿1的长度为L1(SB2)。
另外,当原稿长度传感器(L)27a为OFF状态、原稿长度传感器(M)27b为ON时(SB3),判定原稿1的长度为L2(SB4)。再有,当原稿长度传感器(M)27b为OFF状态、原稿长度传感器(S)27c为ON时(SB5),判定原稿1的长度为L3(SB6)。再有,当原稿长度传感器(S)27c为OFF状态、后端检测传感器25为ON时(SB7),判定原稿1的长度为L4(SB8)。并且,当全部传感器为OFF时,判定原稿1的长度为L5(SB9)。
接着,待机直到有供纸开始请求(SA3),当接收到供纸开始请求后开始供纸操作(SA4)。接着,由原稿宽度传感器28取得原稿宽度尺寸(SA5),通过原稿长度尺寸和原稿宽度尺寸的组合计算出原稿的尺寸(SA6)。
之后,将原稿1输送到预定位置(在本例子中为分离部件6夹缝部)(SA7)。当将原稿1输送到预定位置后,原稿1后端通过后端检测传感器25,后端检测传感器25变为OFF。换言之,基于将原稿1输送至预定位置时的后端检测传感器25的输出能够判断下一个原稿的有无。
接着进行下一个原稿有无的判断(SA8)。接着,当由后端检测传感器25未检测出原稿时(SA12为否),将下一个原稿有无信息设为与原稿放置传感器18信息相同(SA10)。此时,经过原稿放置传感器18的弹回收敛时间,也即等待检测信号稳定而利用该检测结果来确定信息(SA9)。接着,通知下一个原稿有无信息(S11)。后端检测传感器25监视是ON还是OFF(SA12),当由后端检测传感器25检测出原稿时(SA12为是),将下一个原稿有无信息设为与后端检测传感器信息相同(S13),通知下一个原稿有无信息(S11)。
接着,对实施方式1中的原稿1尺寸的判定进行说明。在原稿台2的里侧设有例如L个由光传感器构成的原稿长度传感器27,该L个原稿长度传感器27对放置在原稿台2上的原稿1的长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输出至输送控制部201。另外,在第一输送路径21上设有W个原稿宽度传感器28,该原稿宽度传感器28检测输送中原稿的宽度并将检测信息输送至输送控制部201。例如,以L=3、W=4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L、W的值不限定于此。
图9是表示用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进行的原稿尺寸的判定基准的表。如图9(a)所示,通过组合原稿尺寸检测传感器(长度传感器、宽度传感器),从而能够计算出(L+1)×(W+1)种类的原稿尺寸。在此情况下,能够检测出(3+1)×(4+1)=4×5=20(种)原稿尺寸。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b)所示,将后端检测传感器25作为原稿长度传感器27的增加信息来使用。因此,可检测出的原稿尺寸之中的长度检测尺寸增加1中,可检测尺寸为(L+1+1)×(W+1)=(3+1+1)×(4+1)=5×5=25。因此,可检测尺寸增加了原稿宽度传感器28的个数(W+1)种,也即增加了5种。
另外,当原稿尺寸为如图9(b)所示的尺寸“21”~“25”,也即原稿长度传感器27全为“OFF”、后端检测传感器25为“OFF”时,如果用后端检测传感器进行下一个原稿有无判定,则有可能成为错误的判定。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放置后端检测传感器25为OFF的小尺寸原稿时,利用原稿放置传感器18来进行下一个原稿有无判定。由此,没有了错误判定下一个原稿有无的情况。

Claims (5)

1.一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稿台,装载原稿;
多个原稿长度检测单元,被设置为用于对配置在所述原稿台上的所述原稿的长度进行检测;
最终原稿检测单元,配置在所述原稿长度检测装置的原稿输送下游侧,并检测所述原稿台上的最终原稿;
原稿放置检测单元,配置在所述最终原稿检测单元的原稿输送下游侧,并对在所述原稿台上装载了所述原稿进行检测;
输送控制单元,基于来自所述原稿放置检测单元的信号,来控制将所述原稿输送到原稿读取位置的定时;以及
原稿长度判定单元,基于所述原稿长度检测单元的信号来判定所设置的所述原稿的长度,
其中,当不能用所述原稿长度检测单元检测长度时,所述原稿长度判定单元基于所述最终原稿检测单元的最终的信息来判定所述原稿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中,
当所述原稿长度判定单元基于不是用所述最终原稿检测单元来检测原稿而判定原稿长度时,所述输送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原稿放置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稳定之后的所述原稿放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判定下一个原稿的有无。
3.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以及
图像读取部,读取在所述原稿上记载的图像信息。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
图像读取部,读取在所述原稿上记载的图像信息;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基于由所述图像读取部读取的图像信息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基于由所述原稿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信息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CN201310581527.3A 2012-12-18 2013-11-19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863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5848 2012-12-18
JP2012275848A JP2014118282A (ja) 2012-12-18 2012-12-18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3860A true CN103863860A (zh) 2014-06-18
CN103863860B CN103863860B (zh) 2016-06-29

Family

ID=50902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81527.3A Active CN103863860B (zh) 2012-12-18 2013-11-19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18282A (zh)
CN (1) CN1038638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2269A (zh) * 2014-12-11 2016-06-22 株式会社理光 自动文件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成像设备和成像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94254A (ja) * 2002-12-13 2004-07-08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
CN1619430A (zh) * 2003-11-20 2005-05-25 株式会社理光 原稿尺寸检测方法,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052082A (ja) * 2004-08-16 2006-02-23 Ricoh Co Ltd 原稿給紙装置、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19241A (ja) * 2005-10-31 2007-05-17 Brother Ind Ltd 原稿搬送装置
JP2011241047A (ja) * 2010-05-18 2011-12-01 Ricoh Co Ltd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CN102556696A (zh) * 2010-11-11 2012-07-11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97435A (ja) * 1996-05-01 1997-11-18 Ricoh Co Ltd 自動原稿給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20639B2 (ja) * 2004-12-22 2008-07-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94254A (ja) * 2002-12-13 2004-07-08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
CN1619430A (zh) * 2003-11-20 2005-05-25 株式会社理光 原稿尺寸检测方法,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052082A (ja) * 2004-08-16 2006-02-23 Ricoh Co Ltd 原稿給紙装置、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19241A (ja) * 2005-10-31 2007-05-17 Brother Ind Ltd 原稿搬送装置
JP2011241047A (ja) * 2010-05-18 2011-12-01 Ricoh Co Ltd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CN102556696A (zh) * 2010-11-11 2012-07-11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2269A (zh) * 2014-12-11 2016-06-22 株式会社理光 自动文件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成像设备和成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18282A (ja) 2014-06-30
CN103863860B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04352B2 (ja)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22734B2 (ja) 中継搬送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JPS61197336A (ja) 複写機
JP2009067559A (ja) 原稿送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02586B2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original conveying metho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70462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98579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12182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CN103863860A (zh)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800228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83581A (ja) 原稿送り装置
JP422755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6052082A (ja) 原稿給紙装置、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202644B2 (ja) 複写機
JP37538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7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2300A (ja) 複写装置
JP2003137459A (ja) 記録媒体送り装置と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41271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47380A (ja) 搬送装置、原稿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380385B2 (ja)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44125A (ja) 検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874791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20011392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後処理機及びシート後処理方法
JP20101022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