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7745B -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7745B
CN103857745B CN201280048767.0A CN201280048767A CN103857745B CN 103857745 B CN103857745 B CN 103857745B CN 201280048767 A CN201280048767 A CN 201280048767A CN 103857745 B CN103857745 B CN 1038577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rbonate
based resin
mass
compositions according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87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7745A (zh
Inventor
石川康弘
田中隆义
竹内敬直
青木佑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031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804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57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7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7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7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2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10Encapsulated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10Block- or graft-co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G77/445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 C08G77/448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carbonat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3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titanium
    • C08K2003/2241Titanium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20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在维持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优异的特性同时,具有优异的色彩外观。具体提供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A)聚碳酸酯系树脂99.9~96质量份、和(B)氧化钛0.1~4质量份,(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为100质量份,(A)包含: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5~100质量%、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2)0~95质量%和(A‑1)和(A‑2)以外的芳香族聚碳酸酯(A‑3)0~95质量%,(A‑1)在主链具有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和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通式(II)中的n为25~65,且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2~20质量%,(A‑2)在主链具有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和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通式(II)中的n为70~350,且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2~20质量%。[R1和R2表示卤原子、烷基或烷氧基。X表示单键、亚烷基、烷叉基、亚环烷基、环烷叉基、‑S‑、‑SO‑、‑SO2‑、‑O‑或‑CO‑。a和b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R3~R6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或烷基、烷氧基或芳基。Y表示单键、含有脂肪族或芳香族的有机残基。n为平均重复数。]。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的机械强度、电特性、透明性等优异,作为工程塑料被广泛利用在电气-电子设备领域、汽车领域等各种领域中。在手机、便携台式机、数码相机、录像机、电动工具等的壳体中也利用聚碳酸酯树脂,在这些用途中存在操作时落下等的可能性,因此耐冲击性重要,并且外观设计性(特别是色彩)也是重要的因素。
另外,树脂材料的着色是比较容易的,色彩丰富的树脂材料在身边被有效地利用着。特别是大量使用白色、灰色等。另一方面,已知有将聚有机硅氧烷共聚而成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以下有时称为PC-PDMS。)。PC-PDMS的耐冲击性等性质优异,因此被期待用于所述用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用途中耐冲击性重要,另一方面,外观设计性也重要,因此期望使用氧化钛作为颜料。
过去,已知通过PC-PDMS与氧化钛的组合而呈白色外观且具有良好的耐冲击强度的组合物。例如已知耐冲击性、刚性等机械物性、光学特性等优异、并且反射率特性也优异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专利文献1,氧化钛的含量为5~10%的含有PC-PDMS的组合物显示出良好的反射率和机械强度。另外,在另一例子中已知在不添加磷系阻燃剂、卤系阻燃剂的情况下显示出优异的阻燃性、并且呈高反射性、高遮光性且热稳定性优异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2)。根据专利文献2,氧化钛的含量为5~50%的含有PC-PDMS的组合物显示出良好的反射率和Izod冲击强度和阻燃性。
这些文献中记载的组合物显示出高的光反射特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氧化钛的含量多,因此其强度比原来的PC-PDMS所具有的强度低,且在所述用途中,其比重大于适当值,因此期待开发出具有良好的反射率和机械强度等且氧化钛含量更少的含有PC-PDMS的组合物。
另一方面,也已知含有较少量(例如1~2.5重量%)的氧化钛和PC-PDMS的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3205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9156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7-5092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含有PC-PDMS的组合物中,作为提高阻燃性的手段,使用了少量氧化钛,但对于色彩外观没有任何记载。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在维持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优异的特性同时,具有优异的色彩外观。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若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中的聚硅氧烷链长短,则难以表现出强度,因此为了表现出耐冲击性,需要一定以上的聚硅氧烷链长的长度,以及,若聚硅氧烷链长长,则虽然可表现出良好的强度,但成形品表面会产生黑色的条纹状外观不良,并且发现,若在特定的条件下,则能够在维持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特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色彩外观。
即,本发明涉及下述[1]~[10]。
[1]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A)聚碳酸酯系树脂99.9~96质量份、和(B)氧化钛0.1~4质量份,其中,(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为100质量份,
所述(A)聚碳酸酯系树脂包含: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5~100质量%、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2)0~95质量%和所述(A-1)和(A-2)以外的芳香族聚碳酸酯(A-3)0~95质量%,
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为主链具有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和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其中,通式(II)中的n为25~65,并且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2~20质量%,
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2)为主链具有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和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其中,通式(II)中的n为70~350,并且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2~20质量%。
[化1]
[式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卤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8的亚烷基、碳原子数2~8的烷叉基、碳原子数5~15的亚环烷基、碳原子数5~15的环烷叉基、-S-、-SO-、-SO2-、-O-或-CO-,a和b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R3~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6~12的芳基,Y表示单键、含有脂肪族或芳香族的有机残基,n为平均重复数。]
[2]根据上述[1]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中,Y为来自烯丙基苯酚或丁子香酚的有机残基。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中,X为异丙叉基,并且a=b=0。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中,R3~R6均为甲基。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A)成分的聚碳酸酯系树脂中,来自(A-2)成分的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相对于(A-1)~(A-3)成分的合计量为2.5质量%以下。
[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100质量份还含有(C)含有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粉体0.1~1质量份。
[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100质量份还含有0.01~0.15质量份(D)选自有机磺酸的碱金属盐和有机磺酸的碱土金属盐中的至少1种。
[8]一种成形品,其包含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9]一种电气-电子设备用部件,其包含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10]一种汽车用部件,其包含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在维持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优异的特性同时,具有优异的色彩外观。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还具有优异的阻燃性。
具体实施方式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A)聚碳酸酯系树脂99.9~96质量份、和(B)氧化钛0.1~4质量份(其中,(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为100质量份。)
所述(A)聚碳酸酯系树脂包含: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5~100质量%、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2)0~95质量%和所述(A-1)和(A-2)以外的芳香族聚碳酸酯(A-3)0~95质量%,
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为主链具有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和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其中,通式(II)中的n为25~65,并且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2~20质量%,
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2)为主链具有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和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其中,通式(II)中的n为70~350,并且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2~20质量%。
[化2]
[式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卤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8的亚烷基、碳原子数2~8的烷叉基、碳原子数5~15的亚环烷基、碳原子数5~15的环烷叉基、-S-、-SO-、-SO2-、-O-或-CO-,a和b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R3~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6~12的芳基,Y表示单键、含有脂肪族或芳香族的有机残基,n为平均重复数。]
通式(I)中,作为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的卤原子,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
作为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的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各种丁基(“各种”表示包括直链状和所有的支链状的基团,以下具有同样的含义。)、各种戊基、各种己基。作为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的烷氧基,可举出烷基部位为所述烷基的情况。
作为X表示的亚烷基,可举出例如:亚甲基、亚乙基、三亚甲基、四亚甲基、六亚甲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作为X表示的烷叉基,可举出:乙叉基、异丙叉基等。作为X表示的亚环烷基,可举出:环戊二基、环己二基、环辛二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5~10的亚环烷基。作为X表示的环烷叉基,可举出例如:环己叉基、3,5,5-三甲基环己叉基、2-金刚烷叉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5~10的环烷叉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5~8的环烷叉基。
a和b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优选为0~2、更优选为0或1。
通式(II)中,作为R3~R6分别独立地表示的卤原子,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作为R3~R6分别独立地表示的烷基、烷氧基,可举出与R1和R2的情况相同的基团。作为R3~R6分别独立地表示的芳基,可举出:苯基、萘基等。
作为Y表示的包含脂肪族的有机残基,可举出例如:碳原子数1~10(优选为碳原子数1~6、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等。另外,作为Y表示的包含芳香族的有机残基,可举出例如:亚苯基、亚萘基、联苯二基等成环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等。
((A)聚碳酸酯系树脂)
-(A-1)-
首先对(A)成分之一且为必要成分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进行说明。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中,上述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2~20质量%、优选为2~15质量%、更优选为2~10质量%、更优选为3~8质量%、进一步优选为4~7质量%、特别优选为4~6质量%。若小于2质量%,则耐冲击强度提高的效果不充分,另外若超过20质量%,则耐热性的降低增大。
另外,(A-1)中,上述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中的平均重复数n为25~65、优选为30~60、更优选为30~50、进一步优选为30~45。(A-1)中,若n小于25,则耐冲击强度提高的效果不充分,若超过65,则难以得到优异的色彩外观。
(A-1)的粘均分子量(Mv)优选为16,000~30,000、更优选为16,000~25,000、进一步优选为17,000~23,000。若(A-1)的粘均分子量在该范围内,则成形品的强度充分,共聚物的粘度不会变的过大,制造时的生产率稳定,也容易进行薄壁成形。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可以通过使下述通式(1)所示的二价苯酚、下述通式(2)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与碳酰氯、碳酸酯或氯甲酸酯共聚来制造。另外,通过使聚碳酸酯低聚物(例如末端具有氯甲酸酯基的聚碳酸酯低聚物)与聚有机硅氧烷进行反应,也可以制造出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的制造中,优选使下述通式(2)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的反应率为95%以上、更优选使其为97%以上、进一步优选使其为99%以上。
[化3]
[通式(1)中,X、R1~R2、a和b与所述通式(I)中的情况相同。通式(2)中,R3~R6、Y和n与所述通式(II)中的情况相同,在制造(A-1)时,n为25~65。Z表示卤原子、-R7OH、-R7-Z′-R8-OH、-R7COOH、-R7NH2、-COOH或-SH,所述R7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环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所述R8表示成环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所述Z′表示碳原子数1~8的亚烷基、碳原子数2~8的烷叉基、碳原子数5~10的亚环烷基、碳原子数5~10的环烷叉基。M表示0或1。]
作为Z表示的卤原子,可举出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他们之中优选为氯原子。
作为Z表示的-R7OH、-R7-Z′-R8-OH、-R7COOH、-R7NH2中的R7表示的亚烷基,可举出例如: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三亚甲基、五亚甲基等碳原子数1~10(优选为1~5)的亚烷基。另外,作为R7表示的亚环烷基,可举出例如:亚环戊基、亚环己基等成环碳原子数3~10(优选为4~8)的亚环烷基。作为R7表示的亚芳基,可举出例如:亚苯基、亚萘基、联苯二基等成环碳原子数6~12的亚芳基。
R7可以被碳原子数1~5的烷基、碳原子数1~5的烷氧基、成环碳原子数6~12的芳基等取代。作为该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各种丁基等。作为该烷氧基,可举出:烷基部位为所述烷基的基团。作为该芳基,可举出苯基等。
作为Z′表示的亚烷基、烷叉基、亚环烷基、环烷叉基,可举出与X的情况相同的基团。作为Z′,优选为碳原子数2~8的烷叉基、更优选为异丙叉基。
-(A-2)-
接着对(A)成分之一且为任选成分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2)”进行说明。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2)中,所述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2~20质量%、优选为2~15质量%、更优选为2~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8质量%、特别优选为3~7质量%。若小于2质量%,则耐冲击强度提高的效果不充分,另外若超过20质量%,则耐热性的降低增大。
另外,(A-2)中,上述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中的平均重复数n为70~350、优选为80~200、更优选为80~110、进一步优选为80~100。若n小于70,则耐冲击强度提高的效果不充分,若超过350,则粘度增高,操作性变差。
(A-2)的粘均分子量(Mv)优选为16,000~30,000、更优选为16,000~25,000、进一步优选为17,000~23,000。若(A-2)的粘均分子量在该范围内,则成形品的强度充分,共聚物的粘度不会变的过大,制造时的生产率稳定,也容易进行薄壁成形。
进一步,从抑制黑色条纹的外观不良的产生,易于获得改善耐冲击强度的效果的观点出发,(A-2)中的所述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相对于(A)成分总量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2)可以通过使所述通式(1)所示的二价苯酚、所述通式(2)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其中,n为70~350)、与碳酰氯、碳酸酯或氯甲酸酯共聚来制造。另外,通过使聚碳酸酯低聚物(例如末端具有氯甲酸酯基的聚碳酸酯低聚物)与聚有机硅氧烷进行反应,也可以制造出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2)。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2)的制造中,优选使所述通式(2)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的反应率为90%以上、更优选使其为95%以上、进一步优选使其为97%以上、特别优选使其为99%以上。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中,作为(A-1)或(A-2)的原料中使用的通式(1)所示的二价苯酚,有各种物质,但特别优选2,2-双(4-羟基苯基)丙烷〔通称:双酚A〕。若使用双酚A作为二价苯酚,则(A-1)或(A-2)变成:通式(I)中,X为异丙叉基、并且为a=b=0。
作为双酚A以外的双酚,可举出例如: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辛烷、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二苯基甲烷、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萘基甲烷、1,1-双(4-羟基叔丁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溴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四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氯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氯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溴苯基)丙烷等双(羟基芳基)烷烃类;1,1-双(4-羟基苯基)环戊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3,5,5-三甲基环己烷、2,2-双(4-羟基苯基)降冰片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十二烷等双(羟基芳基)环烷烃类;4,4’-二羟基苯基醚、4,4’-二羟基-3,3’-二甲基苯基醚等二羟基芳基醚类;4,4’-二羟基二苯基硫醚、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硫醚等二羟基二芳基硫醚类;4,4’-二羟基二苯基亚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亚砜等二羟基二芳基亚砜类;4,4’-二羟基二苯基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砜等二羟基二芳基砜类;4,4’-二羟基联苯等二羟基联苯类;9,9-双(4-羟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等二羟基二芳基芴类;双(4-羟基苯基)二苯基甲烷、1,3-双(4-羟基苯基)金刚烷、2,2-双(4-羟基苯基)金刚烷、1,3-双(4-羟基苯基)-5,7-二甲基金刚烷等二羟基二芳基金刚烷类;4,4’-[1,3-亚苯基双(1-甲基乙叉基)]双酚、10,10-双(4-羟基苯基)-9-蒽酮、1,5-双(4-羟基苯硫基)-2,3-二氧杂环戊烯等。
这些二价苯酚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通式(2)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可以通过使具有烯属不饱和碳-碳键的酚类优选乙烯基苯酚、烯丙基苯酚、丁子香酚、异丙烯基苯酚等在具有规定聚合度n的聚有机硅氧烷链的末端发生氢化硅烷化(hydrosilanation)反应而容易地制造。上述苯酚类更优选为烯丙基苯酚或丁子香酚。此时,(A-1)、(A-2)的通式(II)中的Y为来自烯丙基苯酚或丁子香酚的有机残基。
作为通式(2)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可举出例如以下的聚有机硅氧烷。
[化4]
所述通式(3)~(11)中,R3~R6与通式(1)中的R3~R6同样。n为有机硅氧烷构成单元的平均重复数,(A-1)的情况下表示25~65,(A-2)的情况下表示70~350。另外,c表示正整数,优选为1~6的整数、更优选为1~3的整数、进一步优选为3。
其中,从聚合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通式(3)所示的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优选c=3)。从获得容易性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作为通式(4)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的α,ω-双[3-(邻羟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或者作为通式(5)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的α,ω-双[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上述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来制造。作为公知的制造法,有例如以下制造法。
使环三硅氧烷和二硅氧烷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合成α,ω-二氢有机聚硅氧烷。此时,通过改变环三硅氧烷与二硅氧烷的投料比,可以合成具有所期望的重复单元的α,ω-二氢有机聚硅氧烷。接着,在氢化硅烷化反应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该烯丙基苯酚、丁子香酚等具有不饱和脂肪族烃基的酚化合物与α,ω-二氢有机聚硅氧烷发生加成反应,从而可以制造具有所期望的重复单元的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
另外,在该阶段中,低分子量的环状聚有机硅氧烷、过量的上述酚化合物以杂质的形式残留,因此在减压下加热,将这些低分子化合物蒸馏除去。
-(A-3)-
接着对(A)成分之一的“芳香族聚碳酸酯(A-3)”进行说明。
(A-3)相当于(A-1)和(A-2)以外的全部芳香族聚碳酸酯。其中,作为(A-3),优选为仅包含所述通式(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芳香族聚碳酸酯。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中,(A-3)可以使用利用以往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法得到的芳香族聚碳酸酯,即,在反应惰性的有机溶剂、碱水溶液的存在下使二价苯酚系化合物及碳酰氯反应后,添加叔胺或季铵盐等聚合催化剂而使其聚合的界面聚合法;使二价苯酚系化合物溶解至吡啶或吡啶与惰性溶剂的混合溶液中,导入碳酰氯而直接制造的吡啶法等。
在上述的反应时,可根据需要使用末端终止剂、分子量调节剂、支化剂等。
作为(A-3)的制造中使用的二价酚系化合物,可列举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辛烷、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二苯基甲烷、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萘基甲烷、1,1-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溴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氯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氯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溴苯基)丙烷等双(羟基芳基)烷烃类;1,1-双(4-羟基苯基)环戊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3,5,5-三甲基环己烷、2,2-双(4-羟基苯基)降冰片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十二烷等双(羟基芳基)环烷烃类;4,4’-二羟基苯基醚、4,4’-二羟基-3,3’-二甲基苯基醚等二羟基芳基醚类;4,4’-二羟基二苯基硫醚、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硫醚等二羟基二芳基硫醚类;4,4’-二羟基二苯基亚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亚砜等二羟基二芳基亚砜类;4,4’-二羟基二苯基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砜等二羟基二芳基砜类;4,4’-二羟基联苯等二羟基联苯类;9,9-双(4-羟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等二羟基二芳基芴类;双(4-羟基苯基)二苯基甲烷、1,3-双(4-羟基苯基)金刚烷、2,2-双(4-羟基苯基)金刚烷、1,3-双(4-羟基苯基)-5,7-二甲基金刚烷等二羟基二芳基金刚烷类;4,4’-[1,3-亚苯基双(1-甲基乙叉基)]双酚、10,10-双(4-羟基苯基)-9-蒽酮、1,5-双(4-羟基苯硫基)-2,3-二氧杂戊烯等。这些二价苯酚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在(A-3)的制造时,通常使用末端终止剂或分子量调节剂。
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只要是通常在聚碳酸酯树脂的聚合中使用的分子量调节剂,则可以使用各种物质。
具体而言,作为一价苯酚,可列举例如:苯酚、邻正丁基苯酚、间正丁基苯酚、对正丁基苯酚、邻异丁基苯酚、间异丁基苯酚、对异丁基苯酚、邻叔丁基苯酚、间叔丁基苯酚、对叔丁基苯酚、邻正戊基苯酚、间正戊基苯酚、对正戊基苯酚、邻正己基苯酚、间正己基苯酚、对正己基苯酚、对叔辛基苯酚、邻环己基苯酚、间环己基苯酚、对环己基苯酚、邻苯基苯酚、间苯基苯酚、对苯基苯酚、邻正壬基苯酚、间壬基苯酚、对正壬基苯酚、邻枯基苯酚、间枯基苯酚、对枯基苯酚、邻萘基苯酚、间萘基苯酚、对萘基苯酚、2,5-二叔丁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3,5-二叔丁基苯酚、2,5-二枯基苯酚、3,5-二枯基苯酚、对甲酚、溴苯酚、三溴苯酚、在邻位、间位或对位具有平均碳原子数为12~3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单烷基苯酚、9-(4-羟基苯基)-9-(4-甲氧基苯基)芴、9-(4-羟基-3-甲基苯基)-9-(4-甲氧基-3-甲基苯基)芴、4-(1-金刚烷基)苯酚等。
在这些一价苯酚中,优选使用对叔丁基苯酚、对枯基苯酚、对苯基苯酚等。当然还可以并用两种以上的化合物。
进一步,相对于上述的二价苯酚系化合物,可以按0.01~3摩尔%、特别是0.1~1摩尔%的范围并用支化剂,形成支化聚碳酸酯,作为支化剂,可以使用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4,4’-[1-[4-[1-(4-羟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乙叉基]双酚、α,α’,α”-三(4-羟基苯基)-1,3,5-三异丙基苯、1-[α-甲基-α-(4’-羟基苯基)乙基]-4-[α’,α’-双(4”-羟基苯基)乙基]苯、间苯三酚(フロログリシン)、偏苯三酸、靛红双(邻甲酚)等具有3个以上官能团的化合物。
(各(A)成分的配合比率)
(A)聚碳酸酯系树脂中的(A-1)~(A-3)的含量为(A-1)5~100质量%、(A-2)0~95质量%、和(A-3)0~95质量%。
若(A)成分中的(A-1)的含量小于5质量%,则在制造(A-1)时需要使含有通式(II)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上,在该情况下,在制造(A-1)时的聚合工序中反应的均匀性有时会降低,并且在聚合物的清洗工序中聚合物与清洗水的分离性有时会变差,因此(A-1)的生产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若(A-2)、(A-3)的含量超过95质量%,则由于(A-1)的比率小于5质量%,因而需要在制造(A-1)时增大含有通式(II)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出于与上述同样的理由而不优选。
从与上述同样的观点出发,(A)成分中的(A-1)的含量优选为20~100质量%、更优选为30~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40~100质量%,(A-2)的含量优选为0~80质量%、更优选为0~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60质量%、特别优选为0~40质量%,(A-3)的含量优选为0~80质量%、更优选为0~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60质量%、特别优选为0~40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A)成分,优选为由(A-1)和(A-2)构成的物质、由(A-1)和(A-3)构成的物质、由(A-1)~(A-3)全部构成的物质。(A)成分仅含有(A-1)和(A-2)的情况下,两者的含有比率优选为(A-1)20~95质量%和(A-2)80~5质量%、更优选为(A-1)20~90质量%和(A-2)80~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A-1)40~80质量%和(A-2)60~20质量%、特别优选为(A-1)50~70质量%和(A-2)50~30质量%。
(A)成分仅含有(A-1)和(A-3)的情况下,两者的含有比率优选为(A-1)20~95质量%和(A-3)80~5质量%、更优选为(A-1)20~90质量%和(A-3)80~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A-1)50~90质量%和(A-3)50~10质量%。
另外,(A)成分含有(A-1)~(A-3)的全部的情况下,它们的含有比率优选为(A-1)20~80质量%、(A-2)10~60质量%、和(A-3)10~50质量%,更优选为(A-1)25~60质量%、(A-2)10~50质量%、和(A-3)25~60质量%。
((B)氧化钛)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中,从耐冲击强度的观点出发,(B)氧化钛(二氧化钛:TiO2)的含量相对于(A)99.9~96质量份为0.1~4质量份,优选相对于(A)99.5~97质量份为0.5~3质量份,进一步优选相对于(A)99.5~98质量份为0.5~2质量份(其中,(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为100质量份。)。
氧化钛的一次平均粒径优选为0.05~0.5μm、更优选为0.1~0.4μm、进一步优选为0.15~0.3μm。
氧化钛可以为其表面被包覆的氧化钛。氧化钛的表面可以由包括铝、硅、镁、氧化锆、钛、锡等元素的至少一种元素的含水氧化物和/或氧化物包覆。氧化钛可以进一步由不含氮原子的多元醇、有机硅化合物、烷醇胺类、高级脂肪酸类等进行表面处理。作为氧化钛,优选由铝、硅的含水氧化物和/或氧化物包覆。另外,也优选由不含氮原子的多元醇进行表面处理后的氧化钛。
作为用于包覆氧化钛的不含氮原子的多元醇,可举出: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乙烷、双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丙烷乙氧基化物、季戊四醇等,其中,从可以防止冲击强度降低的观点出发,优选三羟甲基丙烷和三羟甲基乙烷。这些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用不含氮原子的多元醇包覆表面的方法,可以为湿式法和干式法中的任意一种。湿式法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在不含氮原子的多元醇和低沸点溶剂的混合液中加入氧化钛、搅拌后除去低沸点溶剂。干式法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将不含氮原子的多元醇和氧化钛在享舍尔混合机、转鼓等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或者将不含氮原子的多元醇溶解在溶剂中、或分散在溶剂中得到的混合溶液对氧化钛进行喷雾的方法。
氧化钛的制造方法可以为利用氯法、硫酸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制造的方法。另外,氧化钛的晶体结构可以使用金红石型、锐钛矿型中的任意一种,但从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耐光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金红石型。
((C)含有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粉体)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也可以进一步配合含有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粉体作为(C)成分。含有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粉体包含平均粒径10μm以下的聚四氟乙烯系粒子和有机系聚合物粒子。
含有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粉体的形态随聚四氟乙烯系粒子与有机系聚合物粒子的混合比、粒径而不同,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存在:有机系聚合物粒子包围聚四氟乙烯系粒子的四周的形态、与其相反地聚四氟乙烯系粒子包围有机系聚合物粒子的四周的形态、多个粒子相对于1个粒子凝聚的形态等。
本发明中使用的含有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粉体需要:包含粒径10μm以下的聚四氟乙烯粒子和有机系聚合物,且粉体中聚四氟乙烯没有成为10μm以上的凝聚体。作为这样的含有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粉体,优选:粒径0.05~1.0μm的聚四氟乙烯粒子水性分散液与有机系聚合物粒子水性分散液混合后通过凝固或喷雾干燥而粉体化从而得的混合粉体、或者在粒径0.05~1.0μm的聚四氟乙烯粒子水性分散液存在下将构成有机系聚合物的单体聚合后通过凝固或喷雾干燥而粉体化从而得的混合粉体、或者在混合有粒径0.05~1.0μm的聚四氟乙烯粒子水性分散液和有机系聚合物粒子水性分散液的分散液中将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乳液聚合后通过凝固或喷雾干燥而粉体化从而得的混合粉体。
另外,粒径0.05~1.0μm的聚四氟乙烯粒子水性分散液可通过使用含氟表面活性剂的乳液聚合使四氟乙烯单体聚合而得到。乳液聚合时,在聚四氟乙烯中作为共聚成分,可以使用:六氟丙烯、氯三氟乙烯、氟代烷基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等含氟烯烃、(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含氟烷基酯。这些共聚成分相对于四氟乙烯优选为10质量%以下。
作为聚四氟乙烯系粒子水性分散液的市售原料,可举出Asashi ICIFluoropolymer公司制的Fluon AD-1,AD-936,大金工业公司制的PolyflonD-1、D-2,三井杜邦氟化学公司制的Teflon(注册商标)30J等作为代表例。
所述有机系聚合物粒子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例如: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6-尼龙、66-尼龙、聚芳酯、聚苯醚、改性聚苯醚、聚苯硫醚、聚醚酮、聚醚醚酮、聚砜、聚醚砜、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缩醛、包含芳香族烯基化合物与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的共聚物、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聚氨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苯乙烯-丁二烯的无规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该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等二烯系橡胶、乙烯-丙烯的无规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乙烯-丁烯的无规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乙烯-丙烯酸丁酯等乙烯-不饱和羧酸酯的共聚物、丙烯酸酯-丁二烯共聚物、例如丙烯酸丁酯-丁二烯等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乙烯-丙烯-乙叉基降冰片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己二烯共聚物等乙烯-丙烯非共轭二烯三元共聚物、丁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聚有机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橡胶质聚合物、包含聚有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复合橡胶、橡胶质聚合物与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和氰化乙烯基单体接枝聚合而成的接枝共聚物、包含聚有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复合橡胶与乙烯基单体接枝而成的复合橡胶系接枝共聚物以及相对于全部聚合物含有能够与它们共聚的成分50质量%以下的聚合物等。这些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从聚四氟乙烯的分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与聚碳酸酯系树脂具有亲和性的聚合物,特别优选以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橡胶质聚合物,进一步优选含有30质量%以上具有碳原子数4以上的烷基的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聚合物。
作为所述橡胶质聚合物,可以例示: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苯乙烯-丁二烯的无规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该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等二烯系橡胶、乙烯-丙烯的无规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乙烯-丁烯的无规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乙烯-丙烯酸丁酯等乙烯-不饱和羧酸酯的共聚物、丙烯酸酯-丁二烯共聚物、例如丙烯酸丁酯-丁二烯等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乙烯-丙烯-乙叉基降冰片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己二烯共聚物等乙烯-丙烯非共轭二烯三元共聚物、丁烯-异戊二烯共聚物等,这些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其中,优选例示乙烯-丙烯橡胶、乙烯-丙烯非共轭二烯三元共聚物二烯系橡胶、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特别可以例示聚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优选为聚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有机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含聚有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复合橡胶等。作为这些有机系聚合物的制造法,可以使用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等通常公知的方法。
含有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粉体中的聚四氟乙烯系粒子与有机物聚合物粒子的混合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聚四氟乙烯系粒子为0.1~90质量%。关于含有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粉体,可以通过将聚四氟乙烯系粒子分散液和有机物聚合物粒子分散液搅拌混合而得的水性分散液投入到溶解有氯化钙、硫酸镁等金属盐的热水中并进行盐析、凝固的方法等,由此以粒子的形式分离回收。
在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中配合(C)成分的情况下,其配合量相对于(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100质量份优选为0.1~1质量份、更优选为0.1~0.6质量份。
((D)有机磺酸的碱金属盐和/或有机磺酸的碱土金属盐)
从阻燃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中可以还配合选自有机磺酸的碱金属盐和有机磺酸的碱土金属盐中的至少1种作为(D)成分。
作为有机磺酸,可列举出有机磺酸、聚苯乙烯磺酸等。
作为碱金属,可列举出钠、钾、锂及铯等。
另外,作为碱土金属,可列举镁、钙、锶及钡等。其中,作为有机磺酸盐,可优选使用钠、钾及铯的碱金属盐。
各种有机磺酸碱金属盐和有机磺酸碱土金属盐中,作为有机磺酸可优选使用下述通式(12)所示的全氟烷烃磺酸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
(CcF2c+1SO3)dM···(12)
[式中,c表示1~10的整数,M表示锂、钠、钾及铯等碱金属或者镁、钙、锶及钡等碱土金属,d表示M的原子价。]
例如日本特公昭47-40445号公报中记载的金属盐属于这些金属盐。
所述通式(12)中,作为全氟烷烃磺酸,例如可列举出全氟甲磺酸、全氟乙磺酸、全氟丙磺酸、全氟丁磺酸、全氟甲基丁磺酸、全氟己磺酸、全氟庚磺酸及全氟辛磺酸等。特别优选使用它们的钾盐。
另外,可举出烷基磺酸、苯磺酸、烷基苯磺酸、二苯基磺酸、萘磺酸、2,5-二氯苯磺酸、2,4,5-三氯苯磺酸、二苯基砜-3-磺酸、二苯基砜-3,3’-二磺酸、萘三磺酸及它们的氟取代物以及聚苯乙烯磺酸等有机磺酸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等。
作为有机磺酸,特别优选全氟烷烃磺酸及二苯基磺酸。
作为聚苯乙烯磺酸的碱金属盐和/或碱土金属盐,可列举出下述通式(13)所示的含有磺酸盐基的芳香族乙烯基系树脂。
[化5]
[式(13)中,X表示磺酸盐基,m表示1~5的整数。Y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烃基。n表示摩尔分率,为0<n≤1。]
在此,磺酸盐基为磺酸的碱金属盐和/或碱土金属盐,作为金属,可列举出钠、钾、锂、铷、铯、铍、镁、钙、锶及钡等。
需要说明的是,Y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烃基,优选为氢原子或甲基。
m为1~5的整数,n为0<n≤1的关系。
即,磺酸盐基(X)可以是对芳香环全取代,也可以包括对芳香环部分取代或未取代。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中配合(D)成分的情况下,相对于(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100质量份其配合量优选为0.01~0.15质量份、优选为0.02~0.13质量份、更优选为0.03~0.1质量份。
(其他成分)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中,作为其他成分,可以根据需要配合以往添加到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中的公知的各种添加剂类。作为这些其他成分,可举出例如:增强材料、填充剂、稳定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防静电剂、润滑剂、脱模剂、染料、颜料、其他阻燃剂、耐冲击性改良用弹性体等。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中配合其他成分的情况下,相对于(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100质量份其配合量分别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中优选配合磷系稳定剂。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含有氧化钛,但在聚碳酸酯系树脂中添加氧化钛时,有时发现使聚碳酸酯系树脂分解,使其分子量降低的不优选的作用。磷系稳定剂可以尽可能地抑制该不优选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磷系稳定剂,可举出芳香族膦化合物和/或磷酸系化合物。
作为芳香族膦化合物,可举出例如:三苯基膦、二苯基丁基膦、二苯基十八烷基膦、三(对甲苯基)膦、三(对壬基苯基)膦、三萘基膦、二苯基-(羟基甲基)-膦、二苯基-(乙酰氧基甲基)-膦、二苯基-(β-乙基羧基乙基)-膦、三-(对氯苯基)膦、三-(对氟代苯基)膦、二苯基苄基膦、二苯基-β-氰基乙基膦、二苯基-(对羟基苯基)-膦、二苯基-1,4-二羟基苯基-2-膦、苯基萘基苄基膦等。其中,可以特别优选使用三苯基膦。
另外,作为磷酸系化合物,可举出亚磷酸、磷酸、亚膦酸、膦酸和它们的酯等。具体而言,可举出:三苯基亚磷酸酯、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十三烷基亚磷酸酯、三辛基亚磷酸酯、三(十八烷基)亚磷酸酯、二癸基单苯基亚磷酸酯、二辛基单苯基亚磷酸酯、二异丙基单苯基亚磷酸酯、二苯基异辛基亚磷酸酯、二苯基正辛基亚磷酸酯、单丁基二苯基亚磷酸酯、单癸基二苯基亚磷酸酯、单辛基二苯基亚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辛基亚磷酸酯、双(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三丁基磷酸酯、三乙基磷酸酯、三甲基磷酸酯、三苯基磷酸酯、二苯基单邻联苯基磷酸酯、二丁基磷酸酯、二辛基磷酸酯、二异丙基磷酸酯、4,4′-联苯撑二膦酸四(2,4-二叔丁基苯基)酯、苯基膦酸二甲酯、苯基膦酸二乙酯、苯基膦酸二丙酯等。
优选为二苯基异辛基亚磷酸酯、二苯基正辛基亚磷酸酯、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三甲基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和苯基膦酸二甲酯。
配合上述磷系稳定剂的情况下,相对于(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100质量份优选为0.1~1质量份。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将所述(A)成分和(B)成分以及根据需要的所述添加剂类配合、混炼而得到。
该配合和混炼可以通过通常使用的方法,例如使用带式掺合器(ribbon blender)、亨舍尔混合器(henschel mixer)、班伯里密炼机(Banburymixer)、转鼓(drum tumbler)、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共捏合机、多螺杆挤出机等的方法来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混炼时的加热温度可以在通常250~320℃的范围进选择。
如上所述得到的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的成形中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各种成形方法,例如:注射成形法、注射压缩成形法、挤出成形法、流动成形法、压制成形法、真空成形法和发泡成形法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优选的(包括优选的范围。)技术方案之间的组合当然优选,在所有的规定中,可以将任意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的范围。)组合。
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受这些例子的任何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各例中,粘均分子量(Mv)、未反应PDMS量、PDMS的反应率通过以下的方法求出。
(1.粘均分子量(Mv)的测定方法)
使用乌氏粘度管测定20℃下的二氯甲烷溶液的极限粘度〔η〕,并通过如下的关系式(Schnell式)进行计算。
〔η〕=1.23×10-5×Mv0.83
(2.未反应PDMS量的计算方法)
(i)在各例中得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6g溶解于二氯甲烷50ml所得的溶液中添加丙酮50ml和正己烷150ml并混合后,静置30分钟。
(ii)使用滤纸(No.5A)通过抽滤回收滤液,将回收的滤液浓缩干固,测定所得的干固物的重量。将所得到的干固物溶解于氘代氯仿,进行1H-NMR测定。从未反应的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羟基邻位的质子(δ6.7ppm)的积分值x、归属于亚甲基链的质子(δ0.6ppm)的积分值y,通过下述式算出未反应PDMS的比例z(%)。
z=2×x÷y×100
(iii)另一方面,另外准备在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中添加有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150~2000ppm的标样,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由此求出z与未反应PDMS量(ppm,=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添加量)的关系式。
由(ii)中求出的z与由(iii)求出的关系式,计算未反应PDMS量(ppm)。
(3.PDMS的反应率的计算方法)
按照下述计算式计算PDMS的反应率。
PDMS反应率(质量%)=(1-未反应PDMS量(质量%)÷聚二甲基硅氧烷残基量(质量%))×100
<合成例1>聚碳酸酯低聚物的合成例
向5.6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相对于之后要溶解的双酚A添加2000质量ppm的连二亚硫酸钠,在其中溶解双酚A使得双酚A的浓度为13.5质量%,制备双酚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在该双酚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40L/hr、二氯甲烷15L/hr的流量下,以4.0kg/hr的流量向内径6mm、管长30m的管型反应器连续地通入碳酰氯。管型反应器带有夹套部分,向夹套中通入冷却水,将反应液的温度保持在40℃以下。
将流出管型反应器的反应液连续地导入到具有后掠翼的内容积为40L的带挡板的槽型反应器中,再向其中以2.8L/hr添加双酚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以0.07L/hr添加25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以17L/hr添加水,以0.64L/hr添加1质量%三乙基胺水溶液,进行反应。将从槽型反应器溢出的反应液连续地抽出,通过静置,分离除去水相,收集二氯甲烷相。
这样得到的聚碳酸酯低聚物的浓度为318g/L,氯甲酸酯基浓度为0.75mol/L。另外,其重均分子量(Mw)为1190。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THF(四氢呋喃)作为展开溶剂,通过GPC〔柱:TOSOH TSK-GEL MULTIPORE HXL-M(2根)+Shodex KF801(1根)、温度40℃、流速1.0ml/分钟、检测器:RI〕,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分子量(重均分子量:Mw)的形式测定重均分子量(Mw)。
<制造例1>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A-1)[SiPC-1]
在具备挡板、浆型搅拌扇叶和冷却用夹套的50L槽型反应器中加入合成例1中制造的聚碳酸酯低聚物溶液15L、二氯甲烷8.9L、二甲基硅氧基单元的平均重复数为40的2-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1)307g和三乙基胺8.8mL,在搅拌下在其中加入6.4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389g,进行10分钟聚碳酸酯低聚物与2-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反应。
在该聚合液中添加对叔丁基苯酚(PTBP)的二氯甲烷溶液[将PTBP129g溶解于二氯甲烷2.0L而得到的溶液]、双酚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使双酚A1147g溶解在氢氧化钠581g与连二亚硫酸钠2.3g溶解于水8.5L而得到的水溶液中而得到的溶液],实施50分钟聚合反应。加入用于稀释的二氯甲烷10L后,搅拌10分钟,然后分离为含有聚碳酸酯的有机相和含有过量的双酚A和氢氧化钠的水相,并分离出有机相。
对于这样得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依次用15容积%的0.03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0.2mol/L盐酸进行清洗,接着用纯水重复清洗直至清洗后的水相中的导电度为0.01μS/m以下。将通过清洗得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浓缩、粉碎,将所得到的薄片在减压下在120℃干燥。
上述操作得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1)的通过NMR测定求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残基的量为4.8质量%、基于ISO1628-4(1999)测定的粘度数为49.5,粘均分子量(Mv)为18,600。另外,未反应的PDMS-1的量为150ppm以下,PDMS-1的反应率为99.5%以上。
<制造例2>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A-1)[SiPC-2]
在制造例1中,将二甲基硅氧基单元的重复数为40的2-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PDMS-1)的使用量设为256g,使用PTBP107g溶解于二氯甲烷2.0L而得到的溶液作为对叔丁基苯酚(PTBP)的二氯甲烷溶液,除此以外进行同样操作,制造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上述操作得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2)的通过NMR测定求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残基的量为4.0质量%、基于ISO1628-4(1999)测定的粘度数为55.9、粘均分子量(Mv)为21,400。另外,未反应的PDMS-1的量为150ppm以下、PDMS-1的反应率为99.5%以上。
<制造例3>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A-1)[SiPC-3]
制造例1中,将二甲基硅氧基单元的重复数为40的2-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PDMS-1)的使用量设为384g,使用PTBP137g溶解于二氯甲烷2.0L而得到的溶液作为对叔丁基苯酚(PTBP)的二氯甲烷溶液,除此以外进行同样操作,制造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3)。
上述操作得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3)的通过NMR测定求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残基的量为6.1质量%、基于ISO1628-4(1999)测定的粘度数为47.5、粘均分子量(Mv)为17,700。另外,未反应的PDMS-1的量为150ppm以下、PDMS-1的反应率为99.5%以上。
<制造例4>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A-1)[SiPC-4]
制造例3中,代替二甲基硅氧基单元的重复数为40的2-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PDMS-1)而使用二甲基硅氧基单元的重复数为52的2-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PDMS-2),除此以外进行同样操作,制造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4)。
上述操作得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4)的通过NMR测定求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残基的量为6.0质量%、基于ISO1628-4(1999)测定的粘度数为47.5、粘均分子量(Mv)为177,00。另外,未反应的PDMS-2的量为150ppm以下、PDMS-2的反应率为99.5%以上。
<制造例5>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A-1)[SiPC-5]
制造例1中,将二甲基硅氧基单元的重复数为40的2-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PDMS-1)的使用量设为768g,除此以外进行同样操作,制造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5)。
上述操作得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5)的通过NMR测定求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残基的量为12质量%、基于ISO1628-4(1999)测定的粘度数为46.8、粘均分子量(Mv)为17,400。另外,未反应的PDMS-1的量为200ppm、PDMS-1的反应率为99.5%以上。
<制造例6>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A-1)[SiPC-6]
制造例1中,将二甲基硅氧基单元的重复数为40的丁子香酚末端改性PDMS(PDMS-1)的使用量设为256g,除此以外进行同样操作,制造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6)。
上述操作得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6)的通过NMR测定求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残基的量为4.7质量%、基于ISO1628-4(1999)测定的粘度数为49.5、粘均分子量(Mv)为18,600。另外,未反应的PDMS-1的量为150ppm以下、PDMS-1的反应率为99.5%以上。
<制造例7>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A-2)[SiPC-7]
制造例2中,代替二甲基硅氧基单元的重复数为40的2-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PDMS-1)256g而使用二甲基硅氧基单元的重复数为150的2-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PDMS-3)256g,除此以外进行同样操作,制造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7)。
上述操作得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7)的通过NMR测定求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残基的量为3.9质量%、基于ISO1628-4(1999)测定的粘度数为55.9、粘均分子量(Mv)为21,400。另外,未反应的PDMS-3的量为150ppm以下、PDMS-3的反应率为99.5%以上。
<制造例8>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A-3)[SiPC-8]
制造例6中,代替二甲基硅氧基单元的重复数为150的2-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PDMS-3)而使用二甲基硅氧基单元的重复数为20的2-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PDMS-4),除此以外进行同样操作,制造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8)。
上述操作得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8)的通过NMR测定求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残基的量为4.1质量%、基于ISO1628-4(1999)测定的粘度数为55.4、粘均分子量(Mv)为21,200。另外,未反应的PDMS-4的量为150ppm以下、PDMS-4的反应率为99.5%以上。
<制造例9>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A-2)[SiPC-9]、
制造例6中,代替二甲基硅氧基单元的重复数为150的2-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PDMS-3)而使用二甲基硅氧基单元的重复数为90的2-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PDMS-4),除此以外进行同样操作,制造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9)。
上述操作得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9)的通过NMR测定求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残基的量为4.0质量%、基于ISO1628-4(1999)测定的粘度数为55.9、粘均分子量(Mv)为21,400。另外,未反应的PDMS-4的量为150ppm以下、PDMS-4的反应率为99.5%以上。
<制造例10>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A-2)[SiPC-10]
制造例3中,代替二甲基硅氧基单元的重复数为40的2-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PDMS-1)而使用二甲基硅氧基单元的重复数为90的2-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PDMS-4),除此以外进行同样操作,制造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10)。
上述操作得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10)的通过NMR测定求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残基的量为6.0质量%、基于ISO1628-4(1999)测定的粘度数为47.5、粘均分子量(Mv)为17,700。未反应的PDMS-4的量为150ppm以下、PDMS-4的反应率为99.5%以上。
<制造例11>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A-2)[SiPC-11]
(含有PDMS的聚碳酸酯低聚物的合成)
向5.6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相对于之后要溶解的双酚A添加2000质量ppm的连二亚硫酸钠,在其中溶解双酚A使得BPA的浓度为13.5质量%,制备双酚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以该双酚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40L/hr、PDMS-2的9.3质量%二氯甲烷溶液17L/hr、碳酰氯4.0Kg/hr的流量连续地通入内径6mm、管长30m的管型反应器。管型反应器带有夹套部分,向夹套中通入冷却水,将反应液的温度保持在40℃以下。
将流出管型反应器的反应液连续地导入到具有后掠翼的内容积为40L的带挡板的槽型反应器中,再向其中以2.8L/hr添加双酚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以0.07L/hr添加25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以17L/hr添加水,以0.64L/hr添加1质量%三乙基胺水溶液,进行反应。将从槽型反应器溢出的反应液连续地抽出,通过静置,分离除去水相,收集二氯甲烷相。
这样得到的聚碳酸酯低聚物的浓度为400g/L,氯甲酸酯基浓度为0.75mol/L。另外,其重均分子量(Mw)为2,110。
(SiPC-11的制造)
在具备挡板、浆型搅拌扇叶和冷却用夹套的50L槽型反应器中加入上述制造的聚碳酸酯低聚物溶液15L、二氯甲烷8.9L、对叔丁基苯酚(PTBP)的二氯甲烷溶液[将PTBP129g溶解于二氯甲烷2.0L而得到的溶液]、三乙基胺8.8mL,在搅拌下在其中加入BP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使双酚A1231g溶解在氢氧化钠675g与连二亚硫酸钠2.4g溶解于水9.9L而得到的水溶液中而得到的溶液],实施60分钟聚合反应。加入用于稀释的二氯甲烷10L,搅拌10分钟后,分离为含有聚碳酸酯的有机相和含有过量的双酚A和氢氧化钠的水相,并分离出有机相。
对于这样得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依次用15容积%的0.03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0.2mol/L盐酸进行清洗,接着用纯水重复清洗直至清洗后的水相中的导电度为0.01μS/m以下。将通过清洗得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浓缩、粉碎,将所得到的薄片在减压下在120℃干燥。
上述操作得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SiPC-11)的通过NMR测定求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残基的量为20质量%、基于ISO1628-4(1999)测定的粘度数为49.5、粘均分子量(Mv)为18,600。未反应的PDMS-2的量为150ppm以下、PDMS-2的反应率为99.5%以上。
<实施例1~16、比较例1~7>
按照表1中记载的记载了成分的配合量(单位:质量份)进行配合,使用带通风孔40mm的单轴挤出机,在树脂温度280℃下得到造粒颗粒。
将所得到的造粒颗粒在120℃下干燥8小时后,使用注射成形机,在成形温度280℃、模具温度80℃下注射成形,得到试验片。使用通过造粒颗粒或注射成形而得到的试验片进行以下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1)Izod冲击强度
按照JIS-K-7110,在-20℃和23℃下测定带凹口悬臂梁冲击强度。
(2)成形品外观
在120℃下用干燥机预干燥5小时后,以下述条件将厚度1.5mm、长140mm、宽140mm的成形品进行10次注射成形,目视观察其表面的色彩外观,按照下述评价基准进行评价。
○:成形品表面完全没有观察到褐色~黑色的条纹
×:成形品表面观察到褐色~黑色的条纹
(注射成形条件)
注射成形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制“IS150E”
料筒温度:300℃
模具温度:80℃
(3)阻燃性
在相当于1.5mm厚度下按照UL94法进行垂直燃烧试验。
[表1]
[表2]
表2
以下对表1和表2中的注释进行说明。
*1:制造例1~11中分别制造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2:“TARFLON FN1700A”(商品名、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末端基团具有对叔丁基苯酚的双酚A聚碳酸酯、粘度数46.6、粘均分子量(Mv)=17,300)
*3:“TARFLON FN1900A”(商品名、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末端基团具有对叔丁基苯酚的双酚A聚碳酸酯、粘度数51.1、粘均分子量(Mv)=19,300)
*4:“TARFLON FN2200A”(商品名、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末端基团具有对叔丁基苯酚的双酚A聚碳酸酯、粘度数55.6、粘均分子量(Mv)=21,300)
*5:“CR-63”(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用二氧化硅-氧化铝1%和二甲基硅酮0.5%对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处理后的物质、平均粒径:0.21μm)
*6:“CR-60-2”(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由多元醇包覆的氧化钛、平均粒径:0.21μm)、
*7:“PC3”(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金红石型、表面氧量:10μmol/g、表面碱量:4μmol/g)
*8:“MetablenA-3800”(商品名、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
*9:“Eftop KFBS”(商品名、成分;全氟丁磺酸钾、三菱材料电子化成株式会社制)
*10:“IRGAFOS168”(商品名、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汽巴精化株式会社制)
*11:聚二甲基硅氧烷残基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可以在维持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优异的特性(例如耐冲击性、特别是低温下的耐冲击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色彩外观。另外,实施例12和14中阻燃性也优异。
另一方面,从表2中的比较例1和3可知,含有(A-3)而不含有(A-1)和(A-2)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耐冲击性的降低、特别是低温(-20℃)下的耐冲击性的降低显著。另外,从比较例2、4和6可知,不含有平均重复数n为25~65的(A-1)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即使含有平均重复数n为70~350的(A-2),色彩外观也变差。如比较例5所示可知,含有(A-2)和(A-3)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虽然可以将23℃下的耐冲击性维持得较高,但是低温(-20℃)下的耐冲击性显著降低。进一步,如比较例7所示可知,作为(B)成分的氧化钛的含量过多时,23℃和-20℃中的任意情况下,耐冲击性均显著降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通过本发明得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电器-电子设备领域、汽车领域等各种领域。特别是也可以作为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录像机、电动工具等的壳体材料利用。

Claims (45)

1.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A)聚碳酸酯系树脂99.9~96质量份、和(B)氧化钛0.1~4质量份,其中,(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为100质量份,
所述(A)聚碳酸酯系树脂包含: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为5质量%以上且小于100质量%、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2)为大于0质量%且95质量%以下和所述(A-1)和(A-2)以外的芳香族聚碳酸酯(A-3)0~95质量%,
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为主链具有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和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其中,通式(II)中的n为25~65,并且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2~20质量%,
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2)为主链具有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和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其中,通式(II)中的n为70~350,并且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2~20质量%,
式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卤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8的亚烷基、碳原子数2~8的烷叉基、碳原子数5~15的亚环烷基、碳原子数5~15的环烷叉基、-S-、-SO-、-SO2-、-O-或-CO-,a和b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R3~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6~12的芳基,Y表示单键、含有脂肪族或芳香族的有机残基,n为平均重复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中,Y为来自烯丙基苯酚或丁子香酚的有机残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中,X为异丙叉基,并且a=b=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中,R3~R6均为甲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A)成分的聚碳酸酯系树脂中,来自(A-2)成分的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相对于(A-1)~(A-3)成分的合计量为2.5质量%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100质量份还含有(C)含有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粉体0.1~1质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
相对于(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100质量份还含有0.01~0.15质量份(D)选自有机磺酸的碱金属盐和有机磺酸的碱土金属盐中的至少1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所述(A-1)中,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2~15质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所述(A-1)中,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2~10质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所述(A-1)中,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3~8质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所述(A-1)中,通式(II)中的平均重复数n为30~60。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所述(A-1)中,通式(II)中的平均重复数n为30~50。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所述(A-1)中,通式(II)中的平均重复数n为30~45。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1)的粘均分子量(Mv)为16,000~30,000。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1)的粘均分子量(Mv)为16,000~25,000。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1)的粘均分子量(Mv)为17,000~23,000。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所述(A-2)中,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2~15质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所述(A-2)中,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2~10质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所述(A-2)中,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为3~8质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所述(A-2)中,通式(II)中的平均重复数n为80~200。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所述(A-2)中,通式(II)中的平均重复数n为80~110。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在所述(A-2)中,通式(II)中的平均重复数n为80~100。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2)的粘均分子量(Mv)为16,000~30,000。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2)的粘均分子量(Mv)为16,000~25,000。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2)的粘均分子量(Mv)为17,000~23,000。
2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2)中的通式(II)所示的构成单元相对于所述(A)成分总量为2.0质量%以下。
2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3)仅包含所述通式(I)所示的构成单元。
2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仅含有(A-1)和(A-2),
且包含20~95质量%的(A-1)和80~5质量%的(A-2)。
2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仅含有(A-1)和(A-2),
且包含20~90质量%的(A-1)和80~10质量%的(A-2)。
3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含有(A-1)~(A-3),
且包含20~80质量%的(A-1)、10~60质量%的(A-2)和10~50质量%的(A-3)。
3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含有(A-1)~(A-3),
且包含25~60质量%的(A-1)、10~50质量%的(A-2)和25~60质量%的(A-3)。
3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所述(A)聚碳酸酯系树脂99.5~97质量份、和所述(B)氧化钛0.5~3质量份。
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所述(A)聚碳酸酯系树脂99.5~98质量份、和所述(B)氧化钛0.5~2质量份。
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B)氧化钛的一次平均粒径为0.05~0.5μm。
3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B)氧化钛的一次平均粒径为0.1~0.4μm。
3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B)氧化钛的一次平均粒径为0.15~0.3μm。
3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B)氧化钛的表面由包括铝、硅、镁、锆、钛、锡元素的至少一种元素的含水氧化物和/或氧化物包覆。
3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B)氧化钛由不含氮原子的多元醇、有机硅化合物、烷醇胺、高级脂肪酸进行表面处理。
3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B)氧化钛由二氧化硅-氧化铝1%和二甲基硅酮0.5%进行表面处理。
4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所述(A)聚碳酸酯系树脂和(B)氧化钛的合计100质量份,含有0.1~0.6质量份的(C)含有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粉体。
4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所述(A)聚碳酸酯系树脂和(B)氧化钛的合计100质量份,含有0.03~0.1质量份的(D)选自有机磺酸的碱金属盐和有机磺酸的碱土金属盐中的至少1种。
4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所述(A)聚碳酸酯系树脂和(B)氧化钛的合计100质量份,含有0.1~1质量份的磷系稳定剂。
43.一种成形品,其包含权利要求1~42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44.一种电气-电子设备用部件,其包含权利要求1~42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45.一种汽车用部件,其包含权利要求1~42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CN201280048767.0A 2011-10-03 2012-10-02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Active CN1038577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3154.6A CN106280496B (zh) 2011-10-03 2012-10-02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9430 2011-10-03
JP2011219430 2011-10-03
PCT/JP2012/075506 WO2013051557A1 (ja) 2011-10-03 2012-10-02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03154.6A Division CN106280496B (zh) 2011-10-03 2012-10-02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7745A CN103857745A (zh) 2014-06-11
CN103857745B true CN103857745B (zh) 2016-08-31

Family

ID=480437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8767.0A Active CN103857745B (zh) 2011-10-03 2012-10-02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CN201610703154.6A Active CN106280496B (zh) 2011-10-03 2012-10-02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03154.6A Active CN106280496B (zh) 2011-10-03 2012-10-02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106593B2 (zh)
KR (1) KR101971751B1 (zh)
CN (2) CN103857745B (zh)
TW (2) TWI604012B (zh)
WO (1) WO20130515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7399B2 (ja) * 2013-03-06 2016-07-2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EP3081584A4 (en) * 2013-12-10 2017-07-12 Idemitsu Kosan Co., Ltd Polycarbonate-polyorganosiloxane copolym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TWI659060B (zh) * 2014-02-13 2019-05-11 Idemitsu Kosan Co., Ltd.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CN104174895B (zh) * 2014-07-11 2017-10-10 浙江明磊工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手电钻
KR101779188B1 (ko) 2014-09-05 2017-09-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KR20160067714A (ko) 2014-12-04 2016-06-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물품
KR101685665B1 (ko) 2014-12-04 2016-12-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CN104693772A (zh) * 2015-03-04 2015-06-10 安徽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玻纤云母混合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WI753855B (zh) * 2015-03-12 2022-02-01 日本商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系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品
US10975224B2 (en) * 2015-03-30 2021-04-13 Idemitsu Kosan Co., Ltd.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body of same
US10975195B2 (en) * 2015-03-30 2021-04-13 Idemitsu Kosan Co., Ltd.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body of same
CN107709460B (zh) * 2015-06-17 2023-08-08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
WO2016203916A1 (ja) * 2015-06-17 2016-12-2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KR20180098259A (ko) * 2015-12-22 2018-09-03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WO2017110754A1 (ja) * 2015-12-22 2017-06-2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KR102287397B1 (ko) * 2016-03-09 2021-08-09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성형품
US11161977B2 (en) * 2016-03-09 2021-11-02 Idemitsu Kosan Co., Ltd. Polycarbonate-based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product thereof
WO2018159790A1 (ja) * 2017-03-01 2018-09-0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それを含む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KR102008585B1 (ko) * 2017-12-18 2019-08-07 롯데첨단소재(주)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성형품
JP7075224B2 (ja) * 2018-01-23 2022-05-25 ダイセル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
JP7075225B2 (ja) * 2018-01-23 2022-05-25 ダイセル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
JP7075223B2 (ja) * 2018-01-23 2022-05-25 ダイセル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
JP7253334B2 (ja) * 2018-07-03 2023-04-0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KR102197159B1 (ko) 2018-07-26 2020-12-31 롯데첨단소재(주)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성형품
JP7219102B2 (ja) * 2019-01-30 2023-02-07 帝人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CN112552668A (zh) * 2020-10-21 2021-03-26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稳定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57644B (zh) * 2020-10-21 2022-03-22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韧性、高流动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01127B (zh) * 2021-06-21 2022-09-16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制造方法及聚碳酸酯树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224937T2 (de) * 1991-07-01 1998-10-22 Gen Electric Polycarbonat-Polysiloxan-Blockcopolymere
JP3390465B2 (ja) 1992-05-20 2003-03-24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H06329781A (ja) * 1993-03-25 1994-11-29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及び樹脂組成物
JP3334732B2 (ja) * 1993-12-17 2002-10-15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樹脂組成物
JP3365525B2 (ja) * 1994-01-21 2003-01-14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
JPH09241914A (ja) * 1995-12-26 1997-09-16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耐衝撃性人体保護具
JP4212841B2 (ja) * 2002-07-01 2009-01-2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および成形品
JP4170706B2 (ja) 2002-08-30 2008-10-2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EP1597317B1 (en) * 2003-02-21 2015-09-09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Translucent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 method for making the composition and articles molded there from.
US20050085580A1 (en) 2003-10-16 2005-04-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ight-Colored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KR20070018801A (ko) * 2003-10-16 2007-02-14 제너럴 일렉트릭 캄파니 옅게 착색된 폴리카보네이트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06030405A (ja) * 2004-07-13 2006-02-02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光反射材および成形品
US7498401B2 (en) * 2005-03-03 2009-03-03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Thermoplastic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7323536B2 (en) * 2005-05-20 2008-01-2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ransparent compositions,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articles derived therefrom
US7557153B2 (en) * 2005-10-31 2009-07-07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Ionizing radiation stable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 method of making,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JP2009280725A (ja) * 2008-05-23 2009-12-03 Idemitsu Kosan Co Ltd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光反射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06593B2 (ja) 2017-04-05
TWI586754B (zh) 2017-06-11
TW201323517A (zh) 2013-06-16
KR20140077164A (ko) 2014-06-23
CN106280496A (zh) 2017-01-04
TW201634578A (zh) 2016-10-01
CN103857745A (zh) 2014-06-11
WO2013051557A1 (ja) 2013-04-11
KR101971751B1 (ko) 2019-08-13
CN106280496B (zh) 2019-09-10
JPWO2013051557A1 (ja) 2015-03-30
TWI604012B (zh) 201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7745B (zh)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KR101820182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성형품
CN105623231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聚碳酸酯树脂成型体
US8044127B2 (e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thereof
CN105026496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成形体
TWI572637B (zh) Polycarbonate-polyorganosiloxane copolymer,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 polycarbonate resin containing the copolymer
KR101903214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성형체
JP5914737B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CN103189450B (zh)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及太阳能发电用结构部件
JP5374023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得られた成形体
JP5877098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体
CN106133057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7429052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形品和太阳光发电用结构部件
JP4275278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03226804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CN105980477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