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7284A - 钓鱼用旋转卷线器 - Google Patents

钓鱼用旋转卷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7284A
CN103857284A CN201380003292.8A CN201380003292A CN103857284A CN 103857284 A CN103857284 A CN 103857284A CN 201380003292 A CN201380003292 A CN 201380003292A CN 103857284 A CN103857284 A CN 103857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cartridge
handle arm
holding section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32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7284B (zh
Inventor
狩野秀太
松桥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eride Inc
Original Assignee
Globerid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223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2033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223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3789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eride Inc filed Critical Globeride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857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7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7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72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06Hand crank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钓鱼用旋转卷线器,其具有防止在手柄部分产生松动且手柄部分的组装操作以及折叠操作容易进行的手柄的装配结构。具体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具备:驱动轴,与传动齿轮一体化;手柄臂,根据手柄的操作进行旋转;手柄轴,在一端侧对手柄臂进行轴支承使其可以摆动同时根据手柄臂的旋转而进行旋转,与驱动轴在轴向上断开;及筒状部件,连结为可分别与驱动轴及手柄轴一体旋转,具有第1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在手柄的使用状态下,第1卡合部与驱动轴卡合,第2卡合部与手柄臂卡合。

Description

钓鱼用旋转卷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鱼用旋转卷线器,详细而言,涉及在手柄的装配结构上具有特征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
本申请是以日本国专利申请2012-122369(2012年5月29日申请)及日本国专利申请2012-122371(2012年5月29日申请)为基础的优先权主张申请,该基础申请的内容如本说明书的记载内容所示。
背景技术
钓鱼用旋转卷线器为以下结构,具备通过手柄的卷绕旋转操作而进行联动旋转的转子以及进行前后移动的卷筒,构成为介由手柄轴将手柄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传动齿轮,并通过传动齿轮的旋转而形成转子及卷筒的驱动。另外,上述手柄构成为手柄臂可相对于手柄轴进行折叠,以实现小型化。
但是,当如上所示将手柄构成为折叠式时,在手柄臂、手柄轴及传动齿轮的连结部分则容易产生松动。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手柄的装配结构,在手柄轴上对手柄臂进行轴支承使其可以摆动,并且在驱动传动齿轮的齿轮轴(驱动轴筒)时防止产生松动。该手柄的装配结构为以下结构,配设有筒状部件(套环:collar),该筒状部件内嵌有手柄轴,该手柄轴在顶端对手柄臂进行轴支承使其可以摆动,该手柄轴不能进行相对旋转,在该筒状部件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与手柄臂和齿轮轴卡合的卡合部。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8-193949号公报
在上述公知技术中,在与手柄轴进行止转嵌合的筒状部件的两个端部,分别使手柄臂和齿轮轴进行卡合,并且将手柄轴止转嵌合于齿轮轴,从手柄臂到齿轮轴的驱动力的传递系统呈与筒状部件一同一体化的状态,因此,使各个卡合部分的松动(间隙·交叉)保持一定则变得复杂,对各部件要求高精度的尺寸管理。即,各卡合部分的定位精度(交叉)变得严格,由此产生以下问题,手柄部分的组装操作以及折叠操作变得困难。另外,由于难以将筒状部件整体的松动状态保持一定,因此在某一个卡合部分容易产生较大的旋转方向的负荷,其结果,容易在该部分产生轴向上的松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之一是防止在手柄部分产生松动。另外,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钓鱼用旋转卷线器,其具有手柄部分的组装操作以及折叠操作容易进行的手柄的装配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为一种钓鱼用旋转卷线器,其具备:驱动轴,与传动齿轮一体化;手柄臂,根据手柄的操作进行旋转;手柄轴,在一端侧对所述手柄臂进行轴支承使其可以摆动同时根据所述手柄臂的旋转而进行旋转,与所述驱动轴在轴向上断开;及筒状部件,连结为可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及所述手柄轴一体旋转,具有第1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在所述手柄的使用状态下,第1卡合部与所述驱动轴卡合,第2卡合部与所述手柄臂卡合。
在上述构成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中,由于在筒状部件上设置有第1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且使这些卡合部在手柄的使用状态下与驱动轴和手柄臂进行卡合,所以能够抑制在从手柄臂至驱动轴的部分产生松动。另外,由于是以下构成,即介由与驱动轴在轴向上处于断开状态的手柄轴与筒状部件的连结以及介由与手柄轴在轴向上处于断开状态的驱动轴与筒状部件的连结,从而来自手柄臂的驱动力被传递至驱动轴侧,所以,传递来自手柄的驱动力的传递系统并未呈与筒状部件一同一体化的状态。因此,筒状部件的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不需要使精度保持在一定的松动(间隙·交叉)范围,在各卡合部容许单独的松动,所以在尺寸管理上留有余地,手柄部分的组装操作以及折叠操作变得容易。而且,由此,在筒状部件的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不易产生旋转方向的负荷,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轴向松动。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为一种钓鱼用旋转卷线器,其具备:驱动轴,与传动齿轮一体化;手柄臂,根据手柄的操作进行旋转;手柄轴,在一端侧对手柄臂进行轴支承使其可以摆动同时根据所述手柄臂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内嵌于所述驱动轴且可进行一体旋转;及筒状部件,所述手柄轴穿过且可进行旋转,具有第1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在所述手柄的使用状态下,第1卡合部与所述驱动轴卡合,第2卡合部与所述手柄臂卡合。
在上述构成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中,由于在筒状部件上设置有第1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且使这些卡合部在手柄的使用状态下与驱动轴和手柄臂进行卡合,所以能够抑制在从手柄臂至驱动轴的部分产生松动。另外,来自手柄臂的驱动力是从内嵌于驱动轴且可一体旋转的手柄轴传递的,由于手柄轴穿过筒状部件且可旋转,所以传递来自手柄的驱动力的传递系统未呈与筒状部件一同一体化的状态。因此,筒状部件的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不需要使精度保持在一定的松动(间隙·交叉)范围,在各卡合部容许单独的松动,所以在尺寸管理上留有余地,手柄部分的组装操作以及折叠操作变得容易。而且,由此,在筒状部件的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不易产生旋转方向的负荷,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轴向松动。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其他实施方式为一种钓鱼用旋转卷线器,其具备:驱动轴,与传动齿轮一体化;手柄臂,根据手柄的操作进行旋转;手柄轴,在一端侧对所述手柄臂进行轴支承使其可以摆动同时根据所述手柄臂的旋转而进行旋转,配设在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侧;筒状部件,介于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手柄臂之间,配设为围绕所述手柄轴的至少一部分;及连结轴,从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侧螺合插入所述手柄轴的另一端部,在所述手柄臂及所述筒状部件上,分别在通过所述手柄轴与所述连结轴的螺合所产生的轴向紧固力而相互进行面接触的界面部位上形成有锥状的支承面,通过所述手柄臂和所述筒状部件沿着因所述轴向紧固力而相互接触的所述支承面进行相对变位,从而所述手柄臂和所述手柄轴被相互推抵而固定。
在上述构成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中,由于所述筒状部件及所述手柄臂分别在通过所述手柄轴与所述连结轴的螺合所产生的轴向紧固力而相互进行面接触的界面部位上具有锥状的支承面,通过所述手柄臂和所述筒状部件沿着因所述轴向紧固力而相互接触的所述支承面进行相对变位,从而所述手柄臂和所述手柄轴被相互推抵而固定,所以通过使用手柄装配结构的原有构成零件(无需准备别的零件)而只将手柄装配结构的构成零件进行组合,手柄臂与手柄轴之间的松动便可自动且确实得到去除。也就是说,在组合手柄装配结构的构成零件时可确保该组合所需的最小限度的留空量,同时在组合完毕时可去除该留空量从而防止松动。即,不会给手柄装配结构的构成零件的组装性带来影响,能够确实抑制装配完毕时构成零件之间的松动。
并且,在上述构成中,优选通过所述手柄臂和所述筒状部件沿着因所述轴向紧固力而相互接触的所述支承面进行相对变位,从而还有所述筒状部件和所述手柄轴被相互推抵而固定。由此,通过一次组合操作即可有效地消除手柄的装配结构整体(多处)的松动,十分有益。另外,在通过所述手柄臂和所述筒状部件的相对变位从而所述手柄轴被所述手柄臂或所述筒状部件推抵而固定的状态下,优选所述手柄臂的外表面与所述筒状部件的外表面呈齐平面。由此,可实现美观的手柄的装配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得到如下钓鱼用旋转卷线器,其具有防止在手柄部分产生松动且手柄部分的组装操作以及折叠操作容易进行的手柄的装配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的第1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从后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中将手柄旋转90°的状态的图。
图4是手柄的装配部分的要部放大图。
图5是沿图4的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的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4的C-C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手柄的装配部分的要部分解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是从后方观察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9的E-E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9的F-F线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的第3实施方式的图,是从后方观察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手柄的装配部分的要部局部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4的G-G线的剖视图。
图16是沿图14的H-H线的剖视图。
图17是沿图14的I-I线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手柄的装配部分的要部分解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的图,是从后方观察的局部剖视图。
图20是沿图19的J-J线的剖视图。
图21是沿图19的K-K线的剖视图。
图22是沿图19的L-L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涉及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即钓鱼用旋转卷线器1的图,图1是局部剖视图,图2是从后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1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1中将手柄旋转90°的状态的图,图4是手柄的装配部分的要部放大图,图5是沿图4的A-A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4的B-B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4的C-C线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手柄的装配部分的要部分解状态的图。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钓鱼用旋转卷线器1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钓鱼用旋转卷线器1具备:卷线器本体2,形成有用于安装在钓竿上的竿安装部2a;转子3,配置为可在卷线器本体2的前方旋转;及卷筒5,配置为可与转子3的旋转运动同步进行前后移动。在所述卷线器本体2内配设有与驱动轴(齿轮轴)7一体化的传动齿轮(平面齿轮)7A,其可介由一对轴承8进行旋转。另外,如图所示,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轴7整体形成为筒状,因此以下称为“驱动轴筒”。
如后述内容所示,所述驱动轴筒7构成为由通过手柄21的旋转操作而一体旋转的手柄轴22来进行旋转驱动,在与驱动轴筒7一体化的传动齿轮7A的齿部7a上啮合有小齿轮12,其在与所述驱动轴筒7正交的方向上伸出,同时止转固定有所述转子3。支承所述卷筒5的卷筒轴5a穿过该小齿轮12,在该卷筒轴5a的后端卡合有公知的摆动机构15,随着手柄21的卷绕操作而在前后方向上对卷筒轴5a进行往复驱动。
在所述转子3的圆筒部上,隔着大致180°的间隔形成有一对相对的支承臂3a,在每个前端部上支承有安装有导线环3b的基端部的导线环支承部件3c,导线环支承部件3c可在钓线放出位置与钓线卷绕位置之间翻转。此时,导线环3b的一个基端部安装在一体设置于导线环支承部件3c的钓线导向部3d。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手柄21的卷绕操作,转子3介由被手柄轴22旋转驱动的传动齿轮7A及小齿轮12而被旋转驱动,并且卷筒5介由摆动机构15进行前后移动,因此,钓线介由钓线导向部3d被均匀地卷绕于卷筒5。另外,放出钓线时则如下进行,对导线环支承部件3c进行翻转操作使其从图1所示的钓线卷绕位置翻转到钓线放出位置,并从钓线导向部3d拿开钓线后下挥钓竿。
其次,对手柄装配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手柄装配部分的装配结构20构成为,在所述手柄轴22的一端侧将具备手柄臂24的手柄21由图2所示的实线状态折叠为用虚线示出的状态,手柄臂24被支轴(轴支承销)22a轴支承为可以摆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装配结构20具备:连结轴25,穿过所述驱动轴筒7且可进行相对旋转;及筒状部件(套环部件)27,配设在所述驱动轴筒7和手柄轴22之间的长度上。
所述连结轴25构成为,可根据右手用、左手用而从由卷线器本体2突出的驱动轴筒7的端部7b的任一侧穿过驱动轴筒7,如图2所示,通过从卷线器本体2的例如左侧插入驱动轴筒7,并对设置在连结轴25的左侧端部的盖(旋钮)25a进行旋转操作,能够将手柄21固定于使用状态(在图2中设定为右手用)。此时,所述连结轴25的突出端上形成有外螺纹部25b,通过与形成于所述手柄轴22的中心轴孔22c的内螺纹部22b螺合,从而使手柄轴22在轴向上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筒状部件27构成且配设为覆盖以下外面,即驱动轴筒7的从手柄轴22侧的端部(由卷线器本体突出的端部7b)开始在轴向上的一定范围的外面,及手柄轴22的从传动齿轮7A侧(驱动轴筒7侧)的端部开始在轴向上的一定范围(至所述支轴22a跟前的范围)的外面,所述驱动轴筒7和手柄轴22配置为在被筒状部件27覆盖的范围内在轴向上断开。即,驱动轴筒7和手柄轴22配置为在轴向上不相互重叠(两者不嵌入),呈不连续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两个部件的端部彼此被后述的筒状部件27的隔壁27A隔开,但是也可以是端面彼此接触的构成。
在所述筒状部件27的空心部,与其轴向中间相比在向传动齿轮7A侧移动的位置上形成有在轴向上大致正交的隔壁27A,在该隔壁27A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开口27a,所述连结轴25的外螺纹部25b穿过。而且,所述驱动轴筒7和手柄轴22被该隔壁27A在轴向上隔开。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紧固连结轴25,隔壁27A与手柄轴22之间也构成产生轴向间隙G的关系。
构成所述筒状部件27的空心的内周面(从隔壁27A开始位于传动齿轮7A侧的内周面27b以及从隔壁27A开始位于手柄臂24侧的内周面27c)均为截面呈多边形,在这些部分分别止转嵌入有驱动轴筒7的形成为截面呈多边形的端部7b以及形成为截面呈多边形的手柄轴22。即,通过这样的嵌入结构,手柄轴22被连结为可与筒状部件27一体旋转,并且与手柄轴22断开的驱动轴筒7被连结为可与筒状部件27一体旋转。并且,在筒状部件27与手柄轴22嵌合的部分,手柄轴22(及筒状部件27的空心部)形成从手柄臂24侧朝向传动齿轮7A侧直径逐渐变小的锥形。
在所述筒状部件27上形成有第1卡合部28和第2卡合部29,在手柄的使用状态下,第1卡合部28与驱动轴筒7卡合,第2卡合部29与手柄臂24卡合。
本实施方式的第1卡合部28形成在所述隔壁27A的传动齿轮7A侧的侧面27d,如图7所示,由从开口27a向径向伸出且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的多个凹部28a(例如大致以60°间隔形成的6个凹部28a)构成。而且,在所述驱动轴筒7的隔壁27A侧的开口端面7c上,形成有可与这样的凹部28a卡合的多个凸部7d(例如大致以180°间隔形成的2个凸部7d),这些凸部7d可与形成在所述隔壁27A的侧面27d上的多个凹部28a卡合。此时,优选凹部28a与凸部7d在所卡合的部分在轴向上为锥形(彼此呈锥面的卡合关系),通过呈这样的卡合关系,可在紧固操作时容易卡合,并能抑制轴向松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2卡合部29形成在筒状部件27的手柄臂24侧的端面27e,由从开口27a向径向伸出且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的多个凸部29a(例如大致以180°间隔形成的2个凸部29a)构成。而且,在所述手柄臂24的隔壁27A侧的端面24a上,形成有可与这样的凸部29a卡合的多个凹部24f(例如大致以60°间隔形成的6个凹部24f),这些凹部24f可与形成在所述筒状部件27的侧面27e上的多个凸部29a卡合。此时,优选凸部29a与凹部24f在所卡合的部分在轴向上为锥形(彼此以锥面在轴向上压接卡合),通过呈这样的卡合关系,可在紧固操作时容易卡合,并能抑制轴向松动。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由于当连续松缓连结轴25时,最终会导致手柄臂24与手柄轴22一同脱离筒状部件27,因此如图3所示,优选在手柄轴22的中心轴孔22c的终点附近预先装有止脱部件(止脱销)22p。在筒状部件27的所述内周面27c形成有在轴向上伸出的槽27p,以便止脱部件22p进入,构成为通过铆接该手柄臂24侧端部从而手柄轴22不会脱落。
接下来,对如上构成的手柄装配部分的装配结构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驱动轴筒7的两个端部7b相对于所述卷线器本体2突出,利用该突出的端部7b,可以换装左右手柄。在图2及图3所示的右侧手柄的情况下,使筒状部件27的内周面27b止转嵌入于从卷线器本体2突出的驱动轴筒7的右侧的端部7b,同时将手柄轴22止转嵌入筒状部件27的内周面27c。而且,在该状态下,将连结轴25从驱动轴筒7的相反侧的端部侧(左侧的端部7b侧)插入,一边旋转操作盖25a一边使连结轴25与手柄轴22逐渐螺合。
当紧固连结轴25时,手柄轴22逐渐向传动齿轮7侧移动,随之筒状部件27也向传动齿轮7侧移动,通过形成在驱动轴筒7的开口端面7c上的凸部7d卡合于第1卡合部即形成在隔壁27A侧面27d上的凹部28a,从而驱动轴筒7与筒状部件27卡合而不松动。而且,当手柄轴22逐渐向传动齿轮7侧移动时,如图2的虚线所示,相对于手柄轴22以支轴22a为中心呈可摆动状态(可折叠的状态)的手柄臂24如实线所示那样立起,最终,通过形成在手柄臂24端面24a上的凹部24f卡合于第2卡合部即形成在手柄臂24侧的端面27e上的凸部29a,从而筒状部件27与手柄臂24卡合而不松动。即,在手柄的使用状态下,驱动轴筒7与手柄臂24(手柄轴22)介由上述筒状部件27的第1卡合部28及第2卡合部29进行连结而不松动。尤其是通过使两个卡合部彼此在轴向上呈锥形的锥面的卡合关系,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旋转方向的松动。
另外,由于是以下构成,即介由与驱动轴筒7在轴向上处于断开状态的手柄轴22与筒状部件27的连结(两者的止转嵌合)以及与手柄轴22在轴向上处于断开状态的驱动轴筒7与筒状部件27的连结(两者的止转嵌合),从而旋转操作手柄臂24而产生的驱动力被传递至驱动轴筒7侧,所以,传递来自手柄侧的驱动力的传递系统并未呈与筒状部件27一同一体化的状态。因此,筒状部件27的第1卡合部28及第2卡合部29不需要使精度保持在一定的松动(间隙·交叉)范围,在各卡合部容许单独的松动,所以在尺寸管理上留有余地,手柄部分的组装操作以及折叠操作变得容易。而且,在筒状部件27的第1卡合部28及第2卡合部29不易产生旋转方向的负荷,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轴向松动。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紧固连结轴25,隔壁27A与手柄轴22之间也构成产生间隙G的关系,因此,在手柄轴22的轴向尺寸精度上也可以多少有一些间隙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由于隔壁27A形成在筒状部件27的空心部,并以该隔壁27A为边界,将驱动轴筒7与手柄轴22隔开而不直接卡合(直接嵌入),所以不再需要使较长形成的手柄轴22直接嵌入驱动轴筒7的内部,能够确实防止两者松动,同时不用使手柄轴22小径化,能够防止随小径化而产生的强度降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驱动轴筒7及手柄轴22以隔壁27A为边界从两侧内嵌于筒状部件27,且在该隔壁27A的侧面27d形成有第1卡合部28,在该筒状部件27的端面27e上形成有第2卡合部29,所以筒状部件27的组装性提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可进行如下变形而进行实施。
关于所述筒状部件27,也可以不形成隔壁27A。此时,第1卡合部28可以形成在筒状部件27的传动齿轮7A侧的端面。另外,手柄轴22及/或驱动轴筒7也可以是外嵌于筒状部件27这样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9至图12,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101进行说明。
在上述图中,图9是从后方观察钓鱼用旋转卷线器101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沿图9的D-D线的剖视图,图11是沿图9的E-E线的剖视图,图12是沿图9的F-F线的剖视图。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101除手柄装配部分的结构以外其他构成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1相同。因此,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101的手柄装配部分的装配结构50为,使手柄51的手柄轴52如图11所示那样穿过筒状部件57且可以旋转,手柄51具备被轴支承为可以摆动的手柄臂54。即,筒状部件57的通孔的内周面57a的截面呈圆形,在此使形成为截面呈多边形的手柄轴52穿过,两者呈可旋转的关系。而且,筒状部件57构成且配设为覆盖驱动轴筒7的从手柄轴52侧的端部开始在轴向上的一定范围的外面。所述截面呈多边形的手柄轴52伸出至驱动轴筒7的内部,具体而言伸出至传动齿轮7A的位置,如图12所示,内嵌于驱动轴筒7的内面且可进行一体旋转。由此,来自手柄臂54的驱动力从内嵌为可进行一体旋转的手柄轴52传递至驱动轴筒7。
另外,在驱动轴筒7的内部,连结轴55穿过驱动轴筒7且可进行相对旋转,形成在连结轴55顶端的外螺纹部55b与形成在所述手柄轴52顶端的内螺纹部52b螺合。即,通过对盖(旋钮)55a进行旋转操作,由于两者的螺合关系,能够使手柄轴52在轴向上移动,从而将手柄51固定于使用状态(在图9中设定为右手用)。
而且,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所述筒状部件57上形成有第1卡合部58和第2卡合部59,在手柄的使用状态下,第1卡合部58与驱动轴筒7卡合,第2卡合部59与手柄臂54卡合。
本实施方式的第1卡合部58形成在所述驱动轴筒7的与手柄轴52侧的端部接触的侧面58a上,如图12所示,由从开口57a向径向伸出且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的多个凹部58a(例如大致以60°间隔形成的6个凹部58a)构成。而且,在所述驱动轴筒7的手柄轴52侧的端部的开口端面7c上,形成有可与这样的凹部58b卡合的多个凸部7d(例如大致以180°间隔形成的2个凸部7d),这些凸部7d在驱动轴筒7插入筒状部件57时可与形成在所述侧面58a上的凹部58b卡合。此时,优选凹部58b与凸部7d在所卡合的部分在轴向上为锥形(彼此呈锥面的卡合关系),通过呈这样的卡合关系,可在紧固操作时容易卡合,并能抑制轴向松动。
另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的第2卡合部59形成在筒状部件57的手柄臂54侧的端面57e,由从开口57a向径向伸出且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的多个凸部59a(例如大致以180°间隔形成的2个凸部59a)构成。而且,在所述手柄臂54的筒状部件57侧的端面54a上,形成有可与这样的凸部59a卡合的多个凹部54f(例如大致以60°间隔形成的6个凹部54f),这些凹部54f可与形成在所述筒状部件57的端面57e上的多个凸部59a卡合。此时,优选凸部59a与凹部54f在所卡合的部分在轴向上为锥形(彼此以锥面在轴向上压接卡合),通过呈这样的卡合关系,可在紧固操作时容易卡合,并能抑制轴向松动。
在第2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101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由于在筒状部件57上设置有第1卡合部58和第2卡合部59,在手柄的使用状态下,使这些卡合部卡合于驱动轴筒7和手柄臂54,所以能够抑制从手柄臂54开始在驱动轴筒7的部分松动。另外,使手柄轴52穿过筒状部件57且可进行旋转,从而内嵌于驱动轴筒7且可进行一体旋转,将来自手柄臂54的驱动力从手柄轴52传递至驱动轴筒7,使手柄轴52的驱动力不会传递至筒状部件57。即,传递来自手柄的驱动力的传递系统未呈与筒状部件57一同一体化的状态,因此,筒状部件57的第1卡合部58及第2卡合部59不需要使精度保持在一定的松动(间隙·交叉)范围,在各卡合部容许单独的松动,所以在尺寸管理上留有余地,手柄部分的组装操作以及折叠操作变得容易。而且,由于在筒状部件57的第1卡合部58及第2卡合部59不易产生旋转方向的负荷,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轴向松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驱动轴筒7内嵌于筒状部件57且可进行旋转,同时在与该内嵌的驱动轴筒7的端部接触的侧面58a上形成有第1卡合部58,所以筒状部件57的组装性提高。
关于上述第2实施方式,例如可进行如下变形而进行实施。驱动轴筒7也可以是外嵌于筒状部件57这样的结构。另外,例如关于各实施方式中的形成在筒状部件上的卡合部的结构,不局限于如上所述的卡合方法,可进行各种变形。
下面,参照图13至图18,对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201进行说明。另外,在这些图中,图13是从后方观察钓鱼用旋转卷线器201的局部剖视图,图14是手柄的装配部分的要部局部剖视图,图15是沿图14的G-G线的剖视图,图16是沿图14的H-H线的剖视图,图17是沿图14的I-I线的剖视图,图18是表示手柄的装配部分的要部分解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另外,第3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卷线器201除手柄装配部分的结构以外其他构成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1等相同。因此,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1等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3、图14所明确示出的那样,被组合于驱动轴筒7的手柄装配部分的装配结构80具有:手柄轴82,在驱动轴筒7的一端侧沿轴向同轴并设且可进行一体旋转;手柄臂84,其基端部在手柄轴82的一端部介由支轴(轴支承销)82a被安装固定为可以摆动,且在其顶端部安装有手柄81;筒状部件87,介于驱动轴筒7与手柄臂84之间,且配设为围绕驱动轴筒7的手柄轴82侧端部与手柄轴82的除手柄臂84侧端部以外的区域;及连结轴85,其截面呈圆形,从驱动轴筒7的另一端侧穿过其空心部内,且螺合插入于形成在手柄轴82的另一端部的中心轴孔82c(参照图14)从而被紧固。
在连结轴85的端部设置有从卷线器本体2露出的盖(旋钮)85a,通过对该盖85a进行旋转操作,从而形成在连结轴85顶端85c(参照图14)外周面的外螺纹部85b螺合于形成在手柄轴82的中心轴孔82c(参照图14)内周面的内螺纹部82b(参照图14)。连结轴85与驱动轴筒7呈可在轴向上移动且可进行相对旋转的关系。
在筒状部件87内周面的与轴向中间相比向传动齿轮7A侧移动的位置上形成有隔壁87A,在该隔壁87A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开口87a,所述截面呈圆形的连结轴85的顶端穿过该开口87a。而且,驱动轴筒7和手柄轴82被该隔壁87A隔开。另外,即使紧固连结轴85,隔壁87A与手柄轴82之间也构成产生间隙G(参照图14)的关系。
筒状部件87的与隔壁87A相比靠向传动齿轮7A侧的内周面87b(参照图14)和与隔壁87A相比靠向手柄臂84侧的内周面87c(参照图14)均为截面呈多边形,在这些部分分别止转嵌入有驱动轴筒7的形成为截面呈多边形的端部7b(参照图14)和截面呈多边形的手柄轴8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状部件87及手柄臂84,分别在通过手柄轴82与连结轴85的螺合所产生的轴向紧固力(将手柄轴82拉向驱动轴筒7侧的力,在图14中用箭头F表示)而相互进行面接触的界面部位上,即在筒状部件87的手柄臂侧端面87e以及手柄臂84的驱动轴筒侧端面84a上形成有作为锥状支承面的凸轮面(也参照图18)。这些凸轮面84a、87e向手柄旋转方向倾斜,通过该凸轮作用,可消除在装配结构80的构成零件上产生的松动。
具体而言,当使手柄轴82和连结轴85逐渐螺合时,连结于手柄轴82且可以摆动的手柄臂84的驱动轴筒侧端面84a即凸轮面84a的一部分则会碰到筒状部件87的手柄臂侧端面87e即凸轮面87e上,并以该碰到的部分为支点,手柄臂84以支轴82a为中心进行摆动从而被拉向筒状部件87侧,由此,凸轮面84a、87e彼此在整个面上接触。而且,当进一步将连结轴85拧入手柄轴82时,手柄臂84和筒状部件87则沿着因该轴向紧固力F而相互接触的凸轮面84a、87e开始进行相对变位。这是因为在手柄轴82与手柄臂84及筒状部件87之间存在它们的组合所需的留空量,手柄臂84和筒状部件87进行与该留空量相应的相对变位。即,如在图14中用箭头X、Y所表示的那样,手柄臂84及筒状部件87沿着凸轮面84a、87e相互向相反方向变位。由此,一方面手柄臂84在抵接部90(参照图14及图15)从侧方抵靠(推抵)在手柄轴82上,同时另一方面,筒状部件87在抵接部91(参照图14及图16)从侧方抵靠(推抵)在手柄轴82上。而且,这种在抵接部90、91的推抵状态通过轴向紧固力F而被保持。也就是说,在该状态下,手柄臂84及筒状部件87与手柄轴82相互推抵而被固定,从而可防止这些零件之间的松动。另外,由于凸轮面84a、87e向手柄旋转方向倾斜,所以也能够防止手柄旋转时的旋转方向的松动。另外,在该防止松动的状态下,在抵接部90、91的相反侧当然也产生间隙92、9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零件之间的嵌合尺寸被设定为,在手柄臂84及筒状部件87与手柄轴82如此在抵接部90、91相互推抵而被固定的状态下,手柄臂84的外表面与筒状部件87的外表面呈齐平面。这一点例如可通过如下方法来实现,即估计出手柄臂84及筒状部件87沿凸轮面84a、87e相互向相反方向进行变位的变位量,例如使手柄臂84的槽加工错开中心轴(使手柄轴82所插入的手柄臂84的插入孔的中心轴错开手柄臂84的中心轴)。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筒状部件87及手柄臂84分别在通过手柄轴82与连结轴85的螺合所产生的轴向紧固力F而相互进行面接触的界面部位上具有锥状的凸轮面84a、87e,且手柄臂84和筒状部件87沿着因轴向紧固力F而相互接触的凸轮面84a、87e进行相对变位从而手柄臂84及筒状部件87与手柄轴82相互推抵而被固定,所以通过使用装配结构80的原有构成零件(无需准备别的零件)而只将装配结构80的构成零件进行组合,手柄臂84及筒状部件87与手柄轴82之间的松动便可自动且确实得到去除。也就是说,在组合装配结构80的构成零件时可确保该组合所需的最小限度的留空量,同时在组合完毕时可去除该留空量从而防止松动。
图19是从后方观察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201B的局部剖视图,图20是沿图19的J-J线的剖视图,图21是沿图19的K-K线的剖视图,图22是沿图19的L-L线的剖视图。在本变形例中,与第3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201不同,手柄轴82不介由筒状部件87便可直接将旋转力传递至驱动轴筒7。具体而言,截面呈多边形的筒状的连结部82e从本实施方式的手柄轴82延伸,该连结部82e进入驱动轴筒7的截面呈多边形的空心部,从而与比第3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201短的连结轴85螺合。也就是说,手柄轴82止转嵌合于驱动轴筒7(当然,也可以无需如此构成,驱动轴筒7的空心部的截面形状以及手柄轴82的连结部82e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圆形)。另外,通过手柄臂84和筒状部件87沿着因轴向紧固力F而相互接触的凸轮面84a、87e进行相对变位从而手柄臂84及筒状部件87与手柄轴82在抵接部90、91(参照图20、图21)相互推抵而被固定这一点与第3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201相同。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得到与第3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201同样的作用效果。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形态,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而进行实施。例如,凸轮面的倾斜方向不局限于图14所示的方向。也就是说,凸轮面的倾斜方向既可以是如图14所示那样朝向支轴82a的方向(手柄旋转方向),或者也可以与之相反是与支轴82a交叉的方向(手柄折叠方向),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方向。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驱动轴虽然采用了筒状的驱动轴筒,但是组合有装配结构80的驱动轴无需构成筒状。例如,也可以是驱动轴的整体不构成筒状,而通过驱动轴与手柄臂84侧进行凹凸结合来传递动力。另外,在前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虽然手柄臂84介由支轴82a而结合于手柄轴82且可以摆动,但是不需要是介由支轴82a。总之,如果手柄臂84相对于手柄轴82可以摆动,则任何结合方式均可。另外,在前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通过轴向紧固力而使手柄臂84和筒状部件87进行相对变位的锥状支承面,虽然采用了起凸轮作用的凸轮面,但是上述(支承轴向紧固力的)支承面不需要是凸轮面。总之,如果能够通过轴向紧固力而使手柄臂84和筒状部件87进行相对变位,则任何支承面均可。而且,上述支承面不需要形成在筒状部件87及手柄臂84的接触界面部位的整体上,也可以是支承面只形成在所述界面部位的一部分上。

Claims (9)

1.一种钓鱼用旋转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轴,与传动齿轮一体化;
手柄臂,根据手柄的操作进行旋转;
手柄轴,在一端侧对所述手柄臂进行轴支承使其可以摆动同时根据所述手柄臂的旋转而进行旋转,与所述驱动轴在轴向上断开;
及筒状部件,连结为可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及所述手柄轴一体旋转,具有第1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在所述手柄的使用状态下,第1卡合部与所述驱动轴卡合,第2卡合部与所述手柄臂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手柄轴在所述筒状部件内部在轴向上断开,分别内嵌于所述筒状部件且可进行一体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件形成有使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手柄轴在轴向上断开的隔壁,所述第1卡合部形成在所述隔壁的所述传动齿轮侧的侧面,所述第2卡合部形成在所述筒状部件的所述手柄臂侧的端面。
4.一种钓鱼用旋转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轴,与传动齿轮一体化;
手柄臂,根据手柄的操作进行旋转;
手柄轴,在一端侧对所述手柄臂进行轴支承使其可以摆动同时根据所述手柄臂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内嵌于所述驱动轴且可进行一体旋转;
及筒状部件,所述手柄轴穿过且可进行旋转,具有第1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在所述手柄的使用状态下,第1卡合部与所述驱动轴卡合,第2卡合部与所述手柄臂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轴内嵌于所述筒状部件且可进行旋转,
所述筒状部件在被所述驱动轴内嵌的底面形成有所述第1卡合部。
6.一种钓鱼用旋转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轴,与传动齿轮一体化;
手柄臂,根据手柄的操作进行旋转;
手柄轴,在一端部对所述手柄臂进行轴支承使其可以摆动同时根据所述手柄臂的旋转而进行旋转,配设在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侧;
筒状部件,介于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手柄臂之间,配设为围绕所述手柄轴的至少一部分;
及连结轴,从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侧螺合插入所述手柄轴的另一端部,
在所述手柄臂及所述筒状部件上,分别在通过所述手柄轴与所述连结轴的螺合所产生的轴向紧固力而相互进行面接触的界面部位上形成有锥状的支承面,通过所述手柄臂和所述筒状部件沿着因所述轴向紧固力而相互接触的所述支承面进行相对变位,从而所述手柄臂和所述手柄轴被相互推抵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钓鱼用旋转卷线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手柄臂和所述筒状部件沿着因所述轴向紧固力而相互接触的所述支承面进行相对变位,从而所述筒状部件和所述手柄轴被相互推抵而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手柄臂和所述筒状部件的相对变位从而所述手柄轴被所述手柄臂推抵而固定的状态下,所述手柄臂的外表面与所述筒状部件的外表面呈齐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手柄臂和所述筒状部件的相对变位从而所述手柄轴被所述筒状部件推抵而固定的状态下,所述手柄臂的外表面与所述筒状部件的外表面呈齐平面。
CN201380003292.8A 2012-05-29 2013-05-24 钓鱼用旋转卷线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572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2369A JP5820338B2 (ja) 2012-05-29 2012-05-29 魚釣用リール
JP2012-122369 2012-05-29
JP2012122371A JP5937892B2 (ja) 2012-05-29 2012-05-29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2-122371 2012-05-29
PCT/JP2013/064465 WO2013180026A1 (ja) 2012-05-29 2013-05-24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7284A true CN103857284A (zh) 2014-06-11
CN103857284B CN103857284B (zh) 2015-12-30

Family

ID=49673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329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57284B (zh) 2012-05-29 2013-05-24 钓鱼用旋转卷线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32744B2 (zh)
EP (1) EP2749164A4 (zh)
KR (1) KR102005125B1 (zh)
CN (1) CN103857284B (zh)
WO (1) WO20131800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101209A (ko) 2021-12-29 2023-07-06 이명우 낚시용릴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0289A (en) * 1993-09-08 1997-11-25 Daiwa Seiko, Inc. Handle mounting structure in fishing reel
KR20040066725A (ko) * 2003-01-20 2004-07-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노 스피닝 릴의 핸들 조립체
JP2007143457A (ja) * 2005-11-28 2007-06-14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ルのハンドル
JP2008237081A (ja) * 2007-03-27 2008-10-09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CN101569298A (zh) * 2008-04-28 2009-11-04 株式会社岛野 渔线轮的手柄把手
CN101569299A (zh) * 2008-04-30 2009-11-04 株式会社岛野 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
US20100243781A1 (en) * 2009-03-26 2010-09-30 Shimano Inc. Handle arm mounting structure for fishing reel
CN102165941A (zh) * 2010-02-26 2011-08-31 株式会社岛野 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引导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39432Y2 (zh) * 1977-02-07 1979-11-21
US5118048A (en) * 1990-01-17 1992-06-02 Team Lew's, Inc. Dual drag fishing reel
JPH0462063U (zh) * 1990-10-11 1992-05-27
JPH05184269A (ja) * 1992-01-13 1993-07-27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US5538198A (en) * 1992-11-05 1996-07-23 Daiwa Seiko, Inc. Handle for fishing reel
JPH11299398A (ja) * 1998-04-21 1999-11-02 Ryobi Ltd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ハンドルガタ防止機構
JP4045167B2 (ja) * 2002-05-01 2008-02-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JP3908673B2 (ja) * 2003-01-31 2007-04-25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ルのハンドル
SG121940A1 (en) * 2004-10-06 2006-05-26 Shimano Kk Handle knob and handle assembly for a fishing reel
JP2006217848A (ja) * 2005-02-09 2006-08-24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JP5236883B2 (ja) 2007-02-13 2013-07-17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JP2010273629A (ja) * 2009-05-29 2010-12-09 Shimano Components Malaysia Sdn Bhd 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JP5495669B2 (ja) * 2009-08-20 2014-05-21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JP5501190B2 (ja) * 2010-10-21 2014-05-21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フェースギアの噛み合い進行方向線決定方法、フェースギアの製造方法、フェースギア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0289A (en) * 1993-09-08 1997-11-25 Daiwa Seiko, Inc. Handle mounting structure in fishing reel
KR20040066725A (ko) * 2003-01-20 2004-07-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노 스피닝 릴의 핸들 조립체
JP2007143457A (ja) * 2005-11-28 2007-06-14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ルのハンドル
JP2008237081A (ja) * 2007-03-27 2008-10-09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CN101569298A (zh) * 2008-04-28 2009-11-04 株式会社岛野 渔线轮的手柄把手
CN101569299A (zh) * 2008-04-30 2009-11-04 株式会社岛野 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
US20100243781A1 (en) * 2009-03-26 2010-09-30 Shimano Inc. Handle arm mounting structure for fishing reel
CN102165941A (zh) * 2010-02-26 2011-08-31 株式会社岛野 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引导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49164A1 (en) 2014-07-02
WO2013180026A1 (ja) 2013-12-05
EP2749164A4 (en) 2016-02-24
CN103857284B (zh) 2015-12-30
KR102005125B1 (ko) 2019-07-29
US9332744B2 (en) 2016-05-10
US20150069162A1 (en) 2015-03-12
KR20150022737A (ko) 2015-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07879B2 (en) Window covering having a winding function
RU2466525C2 (ru) Головка для кошения травы леской
JP6376739B2 (ja) 釣用リールのスプールユニット
EP2806060A1 (en) Bobbin
JP2002191150A (ja) モータ
JP6679249B2 (ja) 車両用開閉体の駆動装置
CN103857284A (zh) 钓鱼用旋转卷线器
JP2011153517A (ja) 巻取り機能を有する窓カバー
JP5113404B2 (ja) 差動式キャスタ
JP2007196784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ロック装置
JP6069155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US5762278A (en) Handle for fishing reel
TWI299022B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pencil and a pencil
JP2586303Y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4964709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5937892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US20060107777A1 (en) Leadscrew set for stepping motor
KR102462482B1 (ko) 핸들 조립체
JP2007097381A (ja)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JP6284830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4187851A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2019041716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
CN108099815A (zh) 线束固定构造
CN111493035B (zh) 纺车式卷线器
JP6562801B2 (ja) モータ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