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3738B - 曳力旋钮以及使用该曳力旋钮的垂钓用渔线轮 - Google Patents

曳力旋钮以及使用该曳力旋钮的垂钓用渔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3738B
CN103843738B CN201310485337.1A CN201310485337A CN103843738B CN 103843738 B CN103843738 B CN 103843738B CN 201310485337 A CN201310485337 A CN 201310485337A CN 103843738 B CN103843738 B CN 1038437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g force
helical spring
spool
spring
opera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853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3738A (zh
Inventor
平冈宏
平冈宏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843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3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3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3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27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pick-up, i.e. for reels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02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Wound, torsion, leaf, cup, ring or the like spr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spring not being relevant
    • F16F1/04Wound springs
    • F16F1/06Wound springs with turns lying in cylindrical surfa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曳力旋钮以及垂钓用渔线轮,即使在轴向上的截面呈矩形状的螺旋弹簧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螺旋弹簧变形。该曳力旋钮具有:操作部件(67),其以能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渔线轮主体(2)上;螺旋弹簧(73),其通过操作部件(67)的转动沿着操作部件(67)的转动轴线方向伸缩;弹簧支承部件(66)其在螺旋弹簧(77)的作用下赋予卷线筒(4)以曳力;滑动部件(63),其在转动轴线方向上配置在螺旋弹簧(73)和弹簧支承部件(66)之间,且摩擦系数小于弹簧支承部件(66)。

Description

曳力旋钮以及使用该曳力旋钮的垂钓用渔线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整曳力机构的曳力的曳力旋钮以及使用该曳力旋钮的垂钓用渔线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垂钓用渔线轮具有用于对卷线筒的转动进行制动的曳力机构。该曳力机构主要由曳力旋钮和摩擦部构成,其中,曳力旋钮用于调整曳力(对卷线筒的制动力),摩擦部由多个曳力垫圈构成。曳力旋钮具有:操作部件;弹簧支承部件,其安装在操作部件上且能相对于该操作部件转动;螺旋弹簧,其配置在操作部件和弹簧支承部件之间。该曳力旋钮通过操作部件的转动使收装在内部的螺旋弹簧伸缩来改变该螺旋弹簧对弹簧支承部件施加的作用力。通过改变螺旋弹簧的作用力,使弹簧支承部件对摩擦部施加的推压力发生变化,从而使曳力得到调整。
由于在具有像这样的结构的曳力旋钮中所使用螺旋弹簧通过将截面呈圆形的线材弯曲成螺旋状而形成。因而在压缩时螺旋弹簧可能朝径向弯曲。为了防止螺旋弹簧朝径向弯曲,在专利文献1中,将如下螺旋弹簧用于曳力旋钮:将专利文献2和3所公开的截面呈矩形状的线材弯曲成螺旋状而形成的螺旋弹簧。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第2012-205517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第2002-39243号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公报平6-10226号
上述曳力旋钮中所使用的各种螺旋弹簧在操作部件转动时受到拉伸方向上的力而产生扭曲,容易发生变形,即,该螺旋弹簧受到周向上的力可能产生扭曲变形。另外,该扭曲变形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使用截面呈矩形状的螺旋弹簧时表现明显。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螺旋弹簧扭曲变形的曳力旋钮以及垂钓用渔线轮。
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曳力旋钮用于调整对卷线筒进行制动的曳力机构的曳力,该卷线筒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垂钓用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上。该曳力旋钮具有操作部件、螺旋弹簧、弹簧支承部件以及滑动部件。操作部件以能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渔线轮主体上。螺旋弹簧通过操作部件的转动沿着操作部件的转动轴线方向伸缩。弹簧支承部件在螺旋弹簧的作用下赋予卷线筒曳力。滑动部件沿着转动轴线方向配置在螺旋弹簧和弹簧支承部件之间,且摩擦系数小于弹簧支承部件。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螺旋弹簧和弹簧支承部件之间配置有滑动部件,因而使在现有技术中因与弹簧支承部件的摩擦而受到周向上的摩擦力的螺旋弹簧受到因其与滑动部件的摩擦而产生的周向上的摩擦力。另外,由于滑动部件的摩擦系数小于弹簧支承部件的摩擦系数,因而能够使螺旋弹簧所受到的摩擦力小于现有技术中该螺旋弹簧所受到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抑制因摩擦力所引起的螺旋弹簧的扭曲变形。
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曳力旋钮用于调整对卷线筒进行制动的曳力机构的曳力,该卷线筒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垂钓用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上。该曳力旋钮具有操作部件、螺旋弹簧、弹簧支承部件以及滑动部件。操作部件以能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渔线轮主体上。螺旋弹簧通过操作部件的转动沿着操作部件的转动轴线方向伸缩。弹簧支承部件在螺旋弹簧的作用下赋予卷线筒曳力。滑动部件沿着转动轴线方向配置在螺旋弹簧和操作部件之间,且摩擦系数小于操作部件。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螺旋弹簧和操作部件之间配置有滑动部件,因而使在现有技术中因与操作部件的摩擦而受到周向上的摩擦力的螺旋弹簧受到因其与滑动部件的摩擦而产生的周向上的摩擦力。另外,由于滑动部件的摩擦系数小于操作部件的摩擦系数,因而能够使螺旋弹簧所受到的摩擦力小于现有技术中该螺旋弹簧所受到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抑制因摩擦力所引起的螺旋弹簧的扭曲变形。
在技术方案1或者2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曳力旋钮中,螺旋弹簧的轴向上的截面呈矩形状。使用轴向上的截面呈矩形状的螺旋弹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螺旋弹簧,能够防止螺旋弹簧朝径向弯曲。另外,即使在螺旋弹簧的截面呈矩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如上所述减小螺旋弹簧所受到的摩擦力,从而防止螺旋弹簧的扭曲变形。
在技术方案1~3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曳力旋钮中,螺旋弹簧为螺旋波纹弹簧。使用螺旋波纹弹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螺旋弹簧,既能够保持同等的作用力,又能够缩短螺旋弹簧的轴向上的长度。
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垂钓用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卷线筒,其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主体上;曳力机构,其具有技术方案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曳力旋钮,用于对卷线筒的转动进行制动。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防止螺旋弹簧扭曲变形的曳力旋钮以及垂钓用渔线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采用的纺车式渔线轮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该纺车式渔线轮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表示卷线筒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表示卷线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曳力旋钮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表示曳力旋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螺旋弹簧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螺旋弹簧的侧面剖视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曳力旋钮的侧面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2所涉及的螺旋弹簧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渔线轮主体;4:卷线筒;60:曳力机构;61:曳力旋钮;63:滑动部件;66:弹簧支承部件;67:操作部件;73: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具有手柄1、用于支承手柄1转动的渔线轮主体2、转子3、卷线筒4、收装在卷线筒4内的曳力机构60以及曳力机构发声机构85。转子3用于将渔线卷绕在卷线筒4上,且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渔线轮主体2的前部。卷线筒4是一种在其外周面上卷绕渔线的部件,该卷线筒4以能前后移动的方式配置在转子3的前部。另外,手柄1既能够安装在渔线轮主体2的左侧,又能够安装在渔线轮主体2的右侧。
【渔线轮主体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渔线轮主体2具有:轮体2a,其具有开口2d;盖部件2b,其以能拆下来的方式安装在轮体2a上且用于堵住开口2d;钓竿安装腿部2c,其由轮体2a朝斜上前方延伸。轮体2a和盖部件2b例如可以由铝合金制成。在该轮体2a的内部具有一定空间,在该空间内设有后述转子驱动机构5和摆动机构6。
转子驱动机构5用于使转子3与手柄1联动转动。如图2所示,该转子驱动机构5具有:主齿轮11,其与固定有手柄1的手柄轴10的主齿轮轴11a一起转动;小齿轮12,其与该主齿轮11相啮合。小齿轮12呈筒状,其前部12a穿过转子3的中心部,通过螺母13与转子3固定。小齿轮12的轴向上的中间部(非正中间部)和后端部通过隔开一定间隔安装在轮体2a上的轴承14a、14b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轮体2a上。
摆动机构6用于使卷线筒4前后移动,以使渔线均匀地卷绕在该卷线筒4上。更详细地讲,摆动机构6用于使通过曳力机构60与卷线筒4的中心部相连接的卷线筒轴(转轴的一个例子)15沿前后方向移动来带动卷线筒4沿着相同方向移动。摆动机构6具有:螺杆轴21,其平行配置在卷线筒轴15的下方;滑块22,其沿着螺杆轴2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中间齿轮23,其固定在螺杆轴21的顶端。卷线筒轴15的后端固定在滑块22上且不能转动。中间齿轮23与小齿轮12相啮合。
卷线筒轴15沿着轴向穿过小齿轮12而配置。卷线筒轴15在摆动机构6的作用下在小齿轮12的内部进行前后往复移动。卷线筒轴15的中间部通过安装在螺帽13内的轴承16能够沿着轴向移动,卷线筒轴15的后部通过小齿轮12的后部内周面能够沿着轴向移动。另外,卷线筒轴15不能转动,而小齿轮12能够相对于卷线筒轴15转动。当卷线筒轴15与小齿轮12相对转动且前后移动时,为了防止卷线筒轴15卡在小齿轮12上,在卷线筒轴15的表面进行无电解镀镍。在卷线筒轴15的顶端形成有:卡止面15a,其由相互平行的面构成且用于防止卷线筒轴15转动;曳力调整用的外螺纹部15b。
【转子的结构】
转子3具有圆筒部30、第1转子臂31以及第2转子臂32,其中,第1转子臂31以及第2转子臂32设置在圆筒部30的侧方且相互面对。圆筒部30和第1转子臂31以及第2转子臂32形成一体。
在圆筒部30的前部形成有前壁30a,在该前壁30a的中央部设有突起部30b。在突起部30b的中心部形成有通孔,小齿轮12的前部12a和卷线筒轴15穿过该通孔。在前壁30a的前部配置有螺母13,转子3被该螺帽13固定在小齿轮12的前部12a上。
第1转子臂31由圆筒部30向外方弯曲成凸状且朝前方延伸。在第1转子臂31的顶端外周侧安装有第1放线环支承部件40,该放线环支承部件40能够摆动。在第1放线环支承部件40的顶端安装有用于将渔线引导至卷线筒4的线辊41。第2转子臂32由圆筒部30向外方弯曲成凸状且朝前方延伸。在第2转子臂32的顶端外周侧安装有第2放线环支承部件42,该第2放线环支承部件42能够摆动。在线辊41和第2放线环支承部件42之间固定有通过将线材弯曲成大致U状而形成的放线环43。该第1放线环支承部件40、第2放线环支承部件42、线辊41以及放线环43构成放线环翻转臂44。放线环翻转臂44能够在图1所示的导线状态和从该导线状态翻转时所得到的放线状态之间摆动。
在转子3的圆筒部30的内部配置有反转防止机构50,该反转防止机构用于禁止转子3的反转和解除该禁止转子3的反转状态。该反转防止机构50具有:单向离合器51,其为内环空转的转子型部件;切换柄(未图示),其使单向离合器51在动作状态(反转禁止状态)和非动作状态(反转容许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卷线筒的结构】
如图2所示,卷线筒4配置在转子3的第1转子臂31和第2转子臂32之间,且安装在卷线筒轴15的顶端。如图3所示,卷线筒4例如具有:由铝合金制成的线轴4a;裙部4b,其在线轴4a的后部形成且与之形成一体;前凸缘部4c,其在线轴4a的前端形成且与之形成一体。在卷线筒4的内部收装有曳力机构60和发声机构85,其中,曳力机构60用于对卷线筒4进行制动,以使所设定的曳力作用于该卷线筒4,发声机构85用于在曳力机构动作时发出声音。
线轴4a呈圆筒状,其外周面由与卷线筒轴15平行的周面构成。线轴4a具有:筒状部4d,其用于卷绕渔线;支承壁部4e,其呈圆板状且与筒状部4d的内周面形成一体;轴承支承部4f,其呈筒状且在支承壁部4e的内周侧形成。
裙部4b具有:后凸缘部4h,其由线轴4a的后方朝径向延伸;圆筒部4i,其由后凸缘部4h的外周侧朝后方延伸成筒状。在该圆筒部4i的内侧配置有转子3的圆筒部30。
在前凸缘部4c的外周面安装有金属制的卷线筒环20,该卷线筒环20用于从线轴4a中顺利地放出渔线。卷线筒环20具有俯视时呈倒梯形状的倾斜面20a。卷线筒环20被环固定部件19固定在前凸缘部4c上。环固定部件19与由前凸缘部4c朝前方突出的筒状的内螺纹部4j形成螺纹配合。
如图3和图4所示,在线轴4a的内部,于支承壁部4e的前方安装有用于收装曳力机构60的曳力机构收装筒部52,该曳力机构收装筒部52能够与卷线筒一起转动。在曳力机构收装筒部52的前方安装有支承筒部53,该支承筒部53用于与轴承支承部4f来支承卷线筒4相对于卷线筒轴15转动。
在曳力机构收装筒部52的内部收装有曳力机构60的后述摩擦部62。曳力机构收装筒部52在其内周面上具有多个(例如,8个)呈半圆形的卡止凹部52a,各卡止凹部52在周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另外,在卷线筒4的支承壁部4e上形成有多个(例如,4个)卡合孔4g,各卡合孔4g在周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另外,曳力机构收装筒部52在其后表面具有与该各卡合孔4g相卡合的多个(例如,4个)卡合突起52b。这样就能使曳力机构收装筒部52与卷线筒4一起转动。
支承筒部53具有:安装筒部53a,其与线轴4a的筒状部4d的内周面嵌合;圆形壁部53b,其与安装筒部53a的内周面形成一体;轴承支承部53c,其呈筒状且在圆形壁部53b的内周侧形成。安装筒部53a的前侧外周面53e的直径大于其后侧外周面53f的直径,该安装筒部53a的前侧外周面53e与筒状部4d的内周面嵌合。在该前侧外周面53e上安装有O型环54,以防止液体从筒状部4d和支承筒部53的缝隙向支承筒部53的后方浸入。O型环54安装在形成于支承筒部53的前侧外周面53e上的环状槽53d内。安装筒部53a的后表面与曳力机构收装筒部52的前表面相接触。支承筒部53通过位于其前方且安装在卷线筒4内部的线材制的防脱弹簧55,与曳力机构收装筒部52一起被固定住。防脱弹簧55位于线轴4a的前表面和环固定部件19的后表面之间的缝隙中且保持在卷线筒4内。
在卷线筒轴15的外周面嵌入有第1支承部56和第2支承部57,在该第1支承部56和第2支承部57上安装有2个轴承58a、58b。这样能够支承卷线筒4相对于卷线筒轴15转动。第1支承部56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卷线筒轴15上。第1支承部56为带凸缘的圆筒状部件,具有凸缘部56a和直径小于凸缘部56a的筒部56b。第1支承部56配置在曳力旋钮61和摩擦部62之间且与两者相接触。轴承58a的内环被压紧固定在第1支承部56的筒部56b的外周面上。轴承58a的外环安装在支承筒部53的轴承支承部53c上。这样就能够简单地将轴承58a固定在第1支承部56的筒部56b的外周面上。
第2支承部57固定在卷线筒轴15的前侧部分上形成的卡止面15a的后部。第2支承部57为带台阶的圆筒状部件,且具有大小两段,即小径部57a和大径部57b。在小径部57a上安装有轴承58b的内环。轴承58b的外环安装在线轴4a的轴承支承部4f上。在大径部57b上形成有:第1卡止面57c,其由相互平行的面构成;一对第2卡止面57d,其与第1卡止面垂直。第2支承部57被穿过该第1卡止面57c的锁紧螺钉59固定在卷线筒轴15上且不能转动。这里,使用带开槽的空心固定螺钉作为锁紧螺钉59,该锁紧螺钉59穿过第1卡止面57c被拧入穿过卡止面15a的螺纹孔中。
在具有像这样的结构的卷线筒4的支承结构中,由于在线轴4a的支承壁部4e的前方设置支承筒部53,在该支承筒部53上配置轴承58a,所以与在轴承支承部4f上排列设置2个轴承的现有结构相比,该支承结构能够扩大2个轴承58a、58b在轴向上的间隔。从而能够扩大卷线筒4的支承间隔,抑制卷线筒4的晃动。
【曳力机构的结构】
曳力机构60用于对卷线筒4朝放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制动,使曳力(制动力)作用于该卷线筒4。如图3和图4所示,曳力机构60具有:曳力旋钮61;摩擦部62,其例如具有4个曳力垫圈62a~62d。
【曳力旋钮的结构】
如图5和图6所示,曳力旋钮61具有操作部件67、螺旋弹簧73、弹簧支承部件66以及滑动部件63。另外,曳力旋钮61还具有:连接部件74,其用于连接操作部件67和弹簧支承部件66以使二者沿着轴向不能相互移动但可以相互转动;第1密封部件64,其用于密封曳力旋钮61和卷线筒4之间的缝隙;第2密封部件65,其用于密封弹簧支承部件66和操作部件67之间的缝隙;旋钮发声机构68,其因弹簧支承部件66和操作部件67的相对转动而发出声音。
弹簧支承部件66用于在螺旋弹簧73的作用下赋予卷线筒4以曳力(制动力)。弹簧支承部件66呈带凸缘的筒状,具有环状的凸缘部66a和直径小于凸缘66a的圆筒部66b,该弹簧支承部件66例如由铝合金等金属制成。弹簧支承部件66以不能转动但可沿着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卷线筒轴15上。
在圆筒部66b的内周部形成有椭圆状的卡止槽66c,该卡止槽66c与卷线筒轴15的卡止面15a相卡合,以使得弹簧支承部件66不能转动。在圆筒部66b的外周面的第1密封部件64的安装部分的后部形成有环状槽66d。该圆筒部66b的后端面隔着第1支承部56与摩擦部62的曳力垫圈62a相抵接。
操作部件67与弹簧支承部件66相面对,且以能与该弹簧支承部件66相对转动的方式而设置。操作部件67以能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渔线轮主体2上,且与卷线筒轴15以螺纹方式连接,另外,该操作部件67朝弹簧支承部件66突出成筒状且罩住凸缘部66a。操作部件67具有:旋钮体71;螺母部72,其以不能相对于旋钮体71转动但可沿着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旋钮体71上,并与卷线筒轴15螺纹连接。
旋钮体71具有:旋钮体主体75,其由合成树脂制成;盖部76,其呈圆板状,由金属制成,且固定在旋钮体主体75的前表面上;操作旋钮77,其由金属制成且沿着径向固定在盖部76的前表面上。
旋钮主体75具有:圆板部75a;突出部75b,其呈筒状且直径小于圆板部75a。从圆板部75a的后面侧插入4根螺栓部件80a~80d,该4根螺栓部件80a~80d穿过盖部76,被拧入操作旋钮77中。这样就能使盖部76和操作旋钮77固定在旋钮主体75上。
突出部75b朝弹簧支承部件66突出成筒状,用以盖住弹簧支承部件66的凸缘部66a。由突出部75b所盖住的弹簧支承部件66的凸缘部66a被安装在突出部75b的内周面上的连接部件74固定住。这样使弹簧支承部件66和操作部件67以能相对转动且沿着轴向不能移动的方式相连接。在旋钮主体75的内周部形成有用于收装螺母部72的螺母收装部75c。螺母部72以能相对于旋钮主体75沿着轴向移动且与之一起转动的方式收装在螺母收装部75c内。
盖部76用以盖住旋钮主体75的圆板部75a的前表面和外周面的一部分而形成。从而使构成曳力旋钮61的机构部分的合成树脂制的旋钮主体75隐藏在卷线筒4内而不露出到外部。盖部76的前表面以逐渐由厚变薄的方式朝中心部分下凹。操作旋钮77沿着盖部76的直径配置且朝前方突出。
连接部件74是通过折弯具有弹性的金属线材而形成的部件。连接部件74为C字状的弹簧部件且具有相当于大致正方形的角的4个角部74a。通过将角部74a卡止在形成于突出部75b的内周面上的环状槽内,使连接部件74安装在突出部75b的内周面上。连接部件74通过将位于角部74a之间的3个圆弧部74b与凸缘部66a的后表面相接触来固定弹簧支承部件66,防止其脱落。
螺母部72例如为六角螺母,且与在卷线筒轴15的顶端外周面上形成的外螺纹部15b相螺纹配合。螺母部72通过与旋钮主体75一起转动而沿着卷线筒轴15移动,使螺旋弹簧73伸缩。
螺旋弹簧73通过操作部件67的转动而沿着卷线筒轴15的轴向伸缩。螺旋弹簧73配置在操作部件67和弹簧支承部件66之间。详细地讲,在螺旋弹簧73和弹簧支承部件66之间配置有滑动部件63,使螺旋弹簧73配置在操作部件67和滑动部件63之间。另外,优选螺旋弹簧73在压缩状态下配置。如图7和图8所示,螺旋弹簧73在轴向上的截面呈矩形状。即,螺旋弹簧73是通过将截面呈矩形状的线材弯曲成螺旋状而形成的。螺旋弹簧73的内径大于卷线筒轴15的外径,该螺旋弹簧73与卷线筒轴15不相接触。
滑动部件63配置在螺旋弹簧73和弹簧支承部件66之间。滑动部件63在螺旋弹簧73的作用下被押向弹簧支承部件66。滑动部件63为环状部件,其内径和外径与螺旋弹簧73的内径和外径大致相同。优选滑动部件63由摩擦系数小于弹簧支承部件66的材料形成。滑动部件63例如可以为垫圈形状。
第1密封部件64例如为由合成橡胶制成的圆板状部件。第1密封部件64配置在卷线筒4的支承筒部53的安装筒部53a的内周面和弹簧支承部件66的圆筒部66b的外周面之间。第1密封部件64被安装在环状槽66d上的卡环70限制向后方移动。第1密封部件64的内周面安装在弹簧支承部件66的圆筒部66b上,其外周面与支承筒部53的安装筒部53a的内周面相接触。在第1密封部件64的内部设有例如由不锈钢合金制成的圆板状的加强板81。加强板81在第1密封部件64成型时被插入到模具内,通过插入成型的方法而制成。在第1密封部件64的外周部形成有与安装筒部53a的内周面相接触的且具有圆锥截面的唇口部64a。唇口部64a朝前方倾斜。另外,在第1密封部件64的径向上的中途(内周面和外周部之间)形成有朝前方突出的且截面呈三角形状的环状突起部64b。该环状突起部64b与第2密封部件65的后表面相接触。另外,第1密封部件64的唇口部64a的前表面也与第2密封部件65的外周面的后端部相接触。
第2密封部件65例如为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有底筒状部件。第2密封部件65配置在第1密封部件64和操作部件67之间。第2密封部件65具有:接触部65a,其呈筒状且能够与操作部件67的旋钮主体75的突出部75b的外周面相接触;环状凹部65b,其在接触部65a的内周侧形成且与突出部75b的后端面相卡合;圆板部65c,其安装在弹簧支承部件66的圆筒部66b的外周面上。
在具有像这样的结构的曳力旋钮61中,配置在弹簧支承部件66和操作部件67之间的第2密封部件65具有与操作部件67的突出部75b的外周面相接触的筒状的接触部65a,由该第2密封部件65密封弹簧支承部件66和操作部件67之间的缝隙。另外,通过配置在卷线筒4和弹簧支承部件66之间的第1密封部件64来密封卷线筒4和弹簧支承部件66之间的缝隙。这里,第2密封部件65通过筒状的接触部65a与操作部件67的旋钮主体75的突出部75b的外周面相接触。因此,在将第1密封部件64和第2密封部件65形成一个整体的情况下,即使水压作用于第1密封部件64,使其下压,第2密封部件65也不容易变形。因此,即使水压作用于这两个密封部件64、65,液体也很难由弹簧支承部件66和操作部件67之间流入到曳力旋钮的内部。而且,由于第1密封部件和第2密封部件为分体结构,所以即使第1密封部件64产生变形,第2密封部件65也不容易变形,从而使液体更加难以流入到曳力旋钮61的内部。
如图6所示,旋钮发声机构68具有:发声圆盘69,其具有发声凹部69a;撞针82,其以能进退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旋钮主体75上;螺旋弹簧83,其用于使撞针82朝发声凹部69a施力。撞针82的中央部分直径较大,其顶端和后端的直径较小,另外,撞针82的顶端被制成半球状。当进行曳力机构的操作时,在操作部件67和弹簧支承部件66相对转动的情况下,该撞针82反复撞击发声凹部69a,从而发出声音。
发声圆盘69由合成树脂制成,在其前表面形成有多个发声凹部69a,该多个发声凹部69a在周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在发声圆盘69的后表面形成有多个连接突起69b,该多个连接突起69b与在凸缘部66a上形成的多个连接孔66e相嵌合。这样就能防止发声圆盘69相对于弹簧支承部件66转动。
【摩擦部的结构】
摩擦部62具有多个(例如4个)曳力垫圈62a~62d。如图4所示,曳力垫圈62a隔着第1支承部56与弹簧支承部件66相接触,且为相对于卷线筒轴15不能转动的金属制的圆板部件。曳力垫圈62b为能够与卷线筒4一起转动的金属制的圆板部件。曳力垫圈62c与曳力垫圈62a一样为相对于卷线筒轴15不能转动的金属制的圆板部件。曳力垫圈62d能够相对于卷线筒4和卷线筒轴15转动且为例如由毛毡或者石墨制成的圆板部件。在曳力垫圈62a、62c的中心部形成有椭圆形的卡止槽62e,该卡止槽62e与在卷线筒轴15的顶端侧形成的卡止面15a相卡合。在曳力垫圈62b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例如8个)朝径向外方突出的耳部62f。该耳部62f在周向上隔开一定间隔配置在曳力机构收装筒部52的内周面上,且卡止在沿着轴向形成的多个卡止凹部52a中。这样使曳力垫圈62b能够与卷线筒4一起转动。
曳力垫圈62a~62d被支承支承筒部53的第1支承部56固定住而不脱落。因此,如果不将配置在支承筒部53前方的防脱弹簧55拆下来,便不能对曳力垫圈62a~62d进行拆装。
【曳力机构发声机构的结构】
曳力机构发声机构85在通过曳力机构动作而使卷线筒轴15和卷线筒4相对转动时发出声音。如图4所示,曳力机构发声机构85具有:第1发声部件86,其安装在卷线筒4的后凸缘部4h的后表面且与卷线筒4一起转动;第2发声部件87,其反复撞击第1发声部件86。
第1发声部件86呈带凸缘的圆筒形状,且为内周面形成有多个呈圆弧状的发声凹部86a的金属制部件。在第1发声部件86的后表面配置有标牌88,第1发声部件86与标牌88一起被螺纹固定在后凸缘部4h的后表面上。
第2发声部件87具有:2个撞针87a,其朝发声凹部86a进退移动;2个弹簧部件87b,其用于使2个撞针87a朝发声凹部86a施力。撞针87a收装在筒状的收装部件89中,该收装部件89以不能转动的方式与第2支承部57的一对第2卡止面57d相卡合。收装部件89具有:收装主体部89a,其呈厚壁圆筒状,具有用于收装撞针87a且供其进退移动的2个收装槽89c;盖部89b,其呈圆板状,被收装主体部89a螺纹固定住,用以堵住收装槽89c,且与一对第2卡止面57d相卡合。收装主体部89a的2个收装槽89c朝收装主体部89a的外周面敞口,开口侧的2个收装槽89c的间隔较窄。在盖部89b的内周面形成有与一对第2卡止面57d相卡合的卡止槽89d。在收装部件89和卷线筒4的支承壁部4e之间配置有垫片101。
在盖部89b的后表面安装有3个卷线筒位置调整垫片102和2个限制垫片103、104,其中,卷线筒位置调整垫片102与第2支承部57的第1卡止面57c相卡合,且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限制垫片103、104用于限制卷线筒4朝后方移动。在限制垫片103、104的内周部形成有与卷线筒轴15的卡止面15a相卡合的卡止槽103a、104a,这使得限制垫片103、104不能相对于卷线筒轴15转动。限制垫片104为带台阶的垫片,其与限制垫片103来保持第3密封部件105。第3密封部件105的外周部与第1发声部件86的内周面相接触。第3密封部件105用于防止液体由卷线筒4的后表面向包含摩擦部62的卷线筒4的内部流入。
【渔线轮的操作以及动作】
在垂钓之前,根据鱼的大小或种类来调整对卷线筒4的转动进行制动的制动力,即,曳力。为调整曳力,就得转动曳力旋钮61。在例如使曳力旋钮61顺时针转动时,与卷线筒轴15螺纹结合的螺母部72朝后面方向(图3、图5纸面的右方)移动。螺旋弹簧73通过螺母部72的移动隔着滑动部件63朝后面方向对弹簧支承部件66施力,该弹簧支承部件66在螺旋弹簧73的作用下赋予卷线筒4曳力。更详细地讲,弹簧支承部件66隔着第1支承部56推压摩擦部62,构成摩擦部62的各曳力垫圈62a~62d分别通过摩擦力相互结合,从而赋予卷线筒4曳力。此时,通过弹簧支承部件66和操作部件67的相对转动使撞针82以规定间隔反复撞击发声凹部69a,从而产生清脆的敲击声。另外,曳力旋钮61顺时针转动的程度越大,所产生的曳力也就越大。
在抛竿时,将放线环翻转臂4翻转到放线状态。从而使第1放线环支承部件40和第2放线环支承部件42摆动。在该状态下,用握住鱼竿的手的手指搭在渔线上,将鱼竿抛出去。于是,渔线在钓钩组件的重量作用下顺势被放出。在该状态下,当手柄1沿着收线方向转动时,转子驱动机构5使转子3沿着收线方向转动,放线环翻转臂44通过放线环翻转臂反转机构(未图示)回到收线位置,渔线由放线环43向线辊41移动,卷绕在卷线筒4上。
【特征】
(1)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曳力旋钮61用于调整对卷线筒4的转动进行制动的曳力机构60的曳力,该卷线筒4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垂钓用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2上。该曳力旋钮61具有操作部件67、螺旋弹簧73、弹簧支承部件66以及滑动部件63。操作部件67以能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渔线轮主体2上。螺旋弹簧73通过操作部件67的转动沿着操作部件67的转动轴线方向(图1、图2、图3、图5的纸面的左右方向)伸缩。弹簧支承部件66在螺旋弹簧73的作用下赋予卷线筒4曳力。滑动部件63在转动轴线方向上配置在螺旋弹簧73和弹簧支承部件66之间,且摩擦系数小于弹簧支承部件。
采用如上构成的实施方式可以得到如下效果。首先,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螺旋弹簧73和弹簧支承部件66相接触,因而使螺旋弹簧73受到因该螺旋弹簧73和弹簧支承部件66的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螺旋弹簧73和弹簧支承部件66之间配置有滑动部件63,因而使螺旋弹簧73受到因该螺旋弹簧73和滑动部件63的接触所产生的周向上的摩擦力。另外,由于滑动部件63的摩擦系数小于弹簧支承部件66的摩擦系数,因而能够使螺旋弹簧73所受到的摩擦力小于现有技术中螺旋弹簧73所受到的摩擦力。从而抑制因摩擦力所引起的螺旋弹簧73的扭曲变形。
(2)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旋弹簧73的轴向上的截面呈矩形状。通过采用具有像这样形状的螺旋弹簧73,能够防止螺旋弹簧73朝径向弯曲。另外,即使在螺旋弹簧73的轴向上的截面呈矩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如上所述减小螺旋弹簧所受到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抑制螺旋弹簧73的扭曲变形。
(3)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垂钓用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2;卷线筒4,其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主体2上;曳力机构60,其具有曳力旋钮61,且用于对卷线筒4的转动进行制动。由于能够如上所述减小曳力旋钮61中使用的螺旋弹簧73所受到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抑制螺旋弹簧73的扭曲变形。
【变型例】
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下面说明各变形例。
变型例1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滑动部件63配置在螺旋弹簧73和弹簧支承部件66之间,但是,如图9所示,滑动部件63可以配置在螺旋弹簧73和操作部件67之间。还有,滑动部件63可以配置在螺旋弹簧73和弹簧支承部件66之间以及螺旋弹簧73和操作部件67之间。
该变形例1所涉及的曳力旋钮61用于对卷线筒4的转动进行制动的曳力机构60的曳力调整,该卷线筒4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垂钓用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2上。该曳力旋钮61具有操作部件67、螺旋弹簧73、弹簧支承部件66以及滑动部件63。操作部件67以能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渔线轮主体2上。螺旋弹簧73通过操作部件67的转动沿着操作部件67的转动轴向伸缩。弹簧支承部件66在螺旋弹簧73的作用下赋予卷线筒4曳力。滑动部件63在转动轴线方向上配置在螺旋弹簧73和操作部件67之间,且摩擦系数小于操作部件67。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螺旋弹簧73和操作部件67之间配置有滑动部件63,因而使在现有技术中因与操作部件67的摩擦而受到周向上的摩擦力的螺旋弹簧73受到因其与滑动部件63的摩擦而产生的周向上的摩擦力。另外,由于滑动部件63的摩擦系数小于操作部件67的摩擦系数,因而能够使螺旋弹簧73所受到的摩擦力小于现有技术中该螺旋弹簧73所受到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抑制因摩擦力所引起的螺旋弹簧73的扭曲变形。
变型例2
螺旋弹簧73可以为图10所示的螺旋波纹弹簧。详细地讲,螺旋弹簧73可以通过使线材在轴向上呈凹凸状,并且将该凹凸部分旋转成连续的波纹状而形成。在该螺旋弹簧73上,线材的相邻的凸部和凸部相面对或者相邻的凹部和凹部相面对,相面对的凸部在其顶点相接触。这样,使用螺旋波纹弹簧作为螺旋弹簧73,不仅能够保持相等的作用力,还能够缩短螺旋弹簧73的轴向上的长度。
变型例3
螺旋弹簧73的轴向上的截面可以为圆形。即,可以使用将截面呈圆形的线材弯曲成螺旋状而形成的螺旋弹簧。即使在像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减小螺旋弹簧73所受到的摩擦力,防止螺旋弹簧73的扭曲变形。
变型例4
滑动部件63与螺旋弹簧73接触的面以及与弹簧支承部件66接触的面中的至少一方的面可以不是平面。例如,为了使螺旋弹簧73、滑动部件63以及弹簧支承部件66之间的滑动更加顺畅,可以使用润滑油或者润滑脂等。另外,为了保持住该润滑油或者润滑脂,在滑动部件63的至少一方的面上形成槽。该槽既可以沿着径向连续或者断续形成,又可以沿着周向连续或者断续形成。除此之外,可以在滑动部件63的至少一方的面上形成凹部或者凸部。

Claims (4)

1.一种曳力旋钮,其用于调整对卷线筒的转动进行制动的曳力机构的曳力,所述卷线筒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垂钓用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力机构具有摩擦部,该摩擦部具有多个曳力垫圈,
所述曳力旋钮具有:
操作部件,其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
螺旋弹簧,其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转动沿着所述操作部件的转动轴线方向伸缩,其轴向上的截面呈矩形状;
弹簧支承部件,其具有圆筒部,所述圆筒部以同轴设置的方式位于所述螺旋弹簧的周围,在所述螺旋弹簧的作用下通过摩擦部的多个曳力垫圈赋予所述卷线筒以曳力;
滑动部件,其在所述转动轴线方向上配置在所述螺旋弹簧和所述弹簧支承部件之间,且摩擦系数小于所述弹簧支承部件。
2.一种曳力旋钮,其用于调整对卷线筒的转动进行制动的曳力机构的曳力,所述卷线筒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垂钓用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力机构具有摩擦部,该摩擦部具有多个曳力垫圈,
所述曳力旋钮具有:
操作部件,其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
螺旋弹簧,其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转动沿着所述操作部件的转动轴线方向伸缩,其轴向上的截面呈矩形状;
弹簧支承部件,其具有圆筒部,所述圆筒部以同轴设置的方式位于所述螺旋弹簧的周围,在所述螺旋弹簧的作用下通过摩擦部的多个曳力垫圈赋予所述卷线筒曳力;
滑动部件,其在所述转动轴线方向上配置在所述螺旋弹簧和所述操作部件之间,且摩擦系数小于所述操作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曳力旋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弹簧为螺旋波纹弹簧。
4.一种垂钓用渔线轮,具有:
渔线轮主体;
卷线筒,其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
曳力机构,其具有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曳力旋钮,用于对所述卷线筒的转动进行制动。
CN201310485337.1A 2012-12-04 2013-10-16 曳力旋钮以及使用该曳力旋钮的垂钓用渔线轮 Active CN1038437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5031A JP6134133B2 (ja) 2012-12-04 2012-12-04 ドラグつま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釣り用リール
JP2012-265031 2012-1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3738A CN103843738A (zh) 2014-06-11
CN103843738B true CN103843738B (zh) 2018-11-06

Family

ID=49485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85337.1A Active CN103843738B (zh) 2012-12-04 2013-10-16 曳力旋钮以及使用该曳力旋钮的垂钓用渔线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004387B2 (zh)
EP (1) EP2740354B1 (zh)
JP (1) JP6134133B2 (zh)
KR (1) KR102061068B1 (zh)
CN (1) CN103843738B (zh)
MY (1) MY172938A (zh)
TW (1) TWI6096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95742A1 (zh) * 2014-12-18 2016-06-23 陈勇 钓鱼用盘簧收线放线器
CN105660558B (zh) * 2014-12-18 2022-04-22 陈勇 钓鱼用盘簧收线放线器
CN107847782B (zh) 2015-05-29 2019-11-22 维兹欧·阿提欧利 用于健身器材的抓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P3330563B1 (en) * 2015-07-31 2021-03-03 Eagle Industry Co., Ltd. Diaphragm damper device coiled wave spring and damper system
JP6968640B2 (ja) * 2017-09-19 2021-11-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スプール着脱機構および片軸受リール
JP7088670B2 (ja) * 2017-12-27 2022-06-21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ドラグつまみ、及び釣り用リール
JP7065626B2 (ja) * 2018-01-31 2022-05-12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ドラグつまみ
JP7133417B2 (ja) * 2018-09-26 2022-09-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発音機構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1691542S (zh) * 2020-12-23 2021-08-02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48283A (en) * 1970-07-08 1974-03-13 Carpano & Pons Fishing reel
US4725012A (en) * 1986-06-30 1988-02-16 Brunswick Corporation Fishing reel drag with duplex control
CN1537423A (zh) * 2003-04-16 2004-10-20 ��ʽ���絺Ұ 钓轴的发声机构
CN101904325A (zh) * 2009-06-08 2010-12-08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纺车型渔线轮的制动切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2356A (en) * 1959-12-02 1963-01-08 Walter F Leuthner Fishing line reel
JPS4218941Y1 (zh) * 1964-04-15 1967-11-01
US4796828A (en) * 1982-08-09 1989-01-10 Zebco Corporation Cartridge rear mounted drag assembly and method
US4488689A (en) * 1982-08-09 1984-12-18 Brunswick Corporation Method of assembling a drag cartridge in a rear mounted drag reel
JPH0610226Y2 (ja) 1988-12-05 1994-03-16 三興線材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
JP2548345Y2 (ja) * 1990-11-27 1997-09-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ドラグ構造
US5857632A (en) * 1996-09-11 1999-01-12 Flylogic, Inc. Casting fishing reel with torque converter and clutch
JPH11155441A (ja) * 1997-11-28 1999-06-15 Mamiya Op Co Ltd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H11299399A (ja) * 1998-04-24 1999-11-02 Ryobi Ltd 魚釣用リールの逆転防止装置
JP2002039243A (ja) 2000-07-25 2002-02-06 Toshikazu Okuno ウエーブコイルばね
JP2003210081A (ja) * 2002-01-22 2003-07-29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の部品組立体
JP4187558B2 (ja) 2003-03-27 2008-11-26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ドラグ切換装置
JP4395341B2 (ja) * 2003-07-30 2010-01-06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アドラグ操作構造
WO2007104508A2 (en) * 2006-03-10 2007-09-20 Georgi Chivarov Large arbor fly fishing reel, spool, drag and ventilation system
JP5184759B2 (ja) * 2006-05-26 2013-04-17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ドラグ装置
US7344099B1 (en) * 2006-11-14 2008-03-18 Pure Fishing, Inc. Drag system for a spinning reel
WO2009036180A2 (en) * 2007-09-11 2009-03-19 U.S. Reel-Missouri, Llc Drag system for a spinning reel
JP5467511B2 (ja) * 2010-02-09 2014-04-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2012205517A (ja) * 2011-03-29 2012-10-25 Globeride Inc 魚釣用リー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48283A (en) * 1970-07-08 1974-03-13 Carpano & Pons Fishing reel
US4725012A (en) * 1986-06-30 1988-02-16 Brunswick Corporation Fishing reel drag with duplex control
CN1537423A (zh) * 2003-04-16 2004-10-20 ��ʽ���絺Ұ 钓轴的发声机构
CN101904325A (zh) * 2009-06-08 2010-12-08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纺车型渔线轮的制动切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34133B2 (ja) 2017-05-24
KR20140071879A (ko) 2014-06-12
JP2014108092A (ja) 2014-06-12
EP2740354A1 (en) 2014-06-11
US20140151483A1 (en) 2014-06-05
KR102061068B1 (ko) 2019-12-31
US9004387B2 (en) 2015-04-14
TW201422149A (zh) 2014-06-16
TWI609628B (zh) 2018-01-01
CN103843738A (zh) 2014-06-11
EP2740354B1 (en) 2016-12-14
MY172938A (en) 2019-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3738B (zh) 曳力旋钮以及使用该曳力旋钮的垂钓用渔线轮
US10010061B2 (en) Spinning reel
TW518203B (en) Spool of spinning reel
CN104621065B (zh) 双轴承渔线轮的曳力装置
US9700033B2 (en) Coiled wave spring and drag knob
EP2113170B1 (en) Spool for spinning reel
US7665683B2 (en) Fishing line guiding mechanism of spinning reel
US7926756B2 (en) Spinning reel drag knob
CN100407916C (zh) 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及旋转绕线轮
CN1849255A (zh) 胶带供给器
US7198218B2 (en) Brake operation structure for fishing reel spool
JP2014168423A (ja) ドラグつま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釣り用リール
JP4173387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発音機構
CN110012882A (zh) 钓鱼用渔线轮的轴承保持结构和钓鱼用渔线轮
CN206341753U (zh) 一种用于内出线钓鱼竿的下凹式渔轮卡座
JP2006217849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発音機構
CN206251775U (zh) 一种用于内出线钓鱼竿的下凹式渔轮卡座
JP4251607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9037222A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クリック音発生装置
CN109315821A (zh) 一种新型烟丝松散弹丝辊装置
CN220343313U (zh) 一种可自由旋转实现离合定位锁紧帽的多边形路亚手柄
CN211619436U (zh) 用于卷管器慢回收的甩块及机构
JP5923433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CN102396434B (zh) 卷线器的线轮离心刹车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