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6115B - 链条 - Google Patents

链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6115B
CN103836115B CN201310553874.5A CN201310553874A CN103836115B CN 103836115 B CN103836115 B CN 103836115B CN 201310553874 A CN201310553874 A CN 201310553874A CN 103836115 B CN103836115 B CN 1038361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plate part
chain
width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538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36115A (zh
Inventor
横山正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bakimoto Chain Co
Original Assignee
Tsubakimoto Chai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bakimoto Chain Co filed Critical Tsubakimoto Chain Co
Publication of CN103836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6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36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61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02Driving-chains
    • F16G13/06Driving-chains with links connected by parallel driving-pins with or without rollers so called open l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18Chains having special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链条,其在提高链条强度的同时通过降低连接件单元与连接件平板之间的滑动阻力来降低动力损失。具体而言,在链条(100)中,可弯曲地连接1对连接件平板(160)的1个连接件单元(101)形成为,1对连接销部分(110)与1对平板部分(140)在接合部(150)接合成不分开。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平板部分(140)与连接件平板(160)之间,限制连接件平板(160)靠近平板部分(140)的限制部(123)设置在连接销部分(110)。

Description

链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链条,其为多个内连接件及外连接件在长度方向上交互且可弯曲地连接而形成,并卷挂在链轮上。该链条例如作为传动用链条而被使用。
背景技术
一般地讲,卷挂在链轮上的链条是如下形成的,在链条长度方向(以下称为“长度方向”)上通过游嵌于衬套的连接销交互且可弯曲地连接多个内连接件与多个外连接件的每一个内连接件及外连接件,内连接件是在1对内连接件平板上压入1对衬套,外连接件是在1对外连接件平板上压入1对连接销。
另外,还已知构成内连接件的1对内连接件平板及1对衬套通过一体成形而被一体化的链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现有链条的内连接件中,在与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一侧即1对相对部呈相反侧的1对非相对部,1对衬套使链条张力作为按压力而作用于各内连接件平板。
因而,在内连接件平板中,在包围各衬套的部位的以长度方向的1对相对部之间的相对区域与长度方向的1对非相对部之间的非相对区域的边界为中心的边界部,因应力集中而产生拉伸应力(以下称为“集中拉伸应力”)。
而且,因链条张力的变动而反复产生的该集中拉伸应力降低内连接件平板的疲劳强度,使链条的耐久性降低。
于是,本申请人提出了以下链条,1对连接销部分及1对平板部分在接合部呈一体接合的连接件单元、和以弯曲中心线为中心可弯曲地连接在所述连接销部分的1对连接件平板在长度方向上交互连接。
根据该提出的链条,由于1对连接销部分通过在长度方向上位于相对部的所述接合部而使链条张力作为拉力作用于各平板部分,因此可防止在现有的链条中产生所述集中拉伸应力,能够提高平板部分的疲劳强度,提高链条的耐久性。
专利文献1:日本国实公平2-10848号公报(第2~4栏,全部图)
但是,在所提出的链条中存在以下问题,在链条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平板部分与连接件平板的接触区域较大时,以弯曲中心线为中心相对可弯曲的连接件单元及连接件平板在链条弯曲时等因相互摩擦而产生的滑动阻力变大,链条上的动力损失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链条,其在提高链条强度的同时通过降低连接件单元与连接件平板之间的滑动阻力来降低动力损失。
本发明是一种链条,通过多个内连接件及外连接件在长度方向上交互且可弯曲地连接而形成,并卷挂在链轮上,所述内连接件由连接件单元构成,连接件单元具有:1对连接销部分,其在长度方向上离开;及1对平板部分,在连接所述1对连接销部分的同时在宽度方向上离开,所述平板部分通过不分开地接合有所述1对连接销部分与所述平板部分的1对接合部来连结所述1对连接销部分,所述外连接件由1对连接件平板构成,所述1对连接件平板在宽度方向上隔着所述1对平板部分而分别可弯曲地连接在所述连接销部分的1对支撑部,设置有限制部,其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平板部分与所述连接件平板即邻接平板部分与邻接连接件平板之间的宽度方向范围内,实现限制所述邻接连接件平板靠近所述邻接平板部分的限制状态,在所述限制状态下,在所述邻接平板部分及所述邻接连接件平板相互在宽度方向上面对的面对部分之间,形成有宽度方向间隙,由此解决了上述问题。
根据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本发明的链条,由于内连接件由连接件单元构成,连接件单元具有:1对连接销部分,其在链条长度方向上离开;及1对平板部分,在连结1对连接销部分的同时在链条宽度方向上离开,1对连接销部分与1对平板部分在1对接合部接合成不分开,外连接件由1对连接件平板构成,因此能够以结构简单的连接件单元构成内连接件,而且,能够提高内连接件的强度,从而提高链条的耐久性。
另外,在组装链条时,对于1对连接销部分与1对平板部分呈一体化的单一部件即连接件单元,由于可弯曲地连接1对连接件平板即可,因此与将1对连接销压入于1对外连接件平板的现有的链条相比,链条的组装趋于简单化从而组装性提高,所以能够降低成本。
而且,由于在与平板部分呈一体的连接销部分连接有连接件平板,因此在对连接件单元与1对连接件平板进行连接时,与需要连接销及衬套的现有的链条相比部件数量减少,因此在这一点上也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设置有限制部,其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平板部分与连接件平板即邻接平板部分与邻接连接件平板之间的宽度方向范围内,实现限制邻接连接件平板靠近邻接平板部分的限制状态,由于在该限制状态下,在邻接平板部分及邻接连接件平板相互在宽度方向上面对的面对部分之间,形成有宽度方向间隙,因此限制部抑制邻接平板部分与邻接连接件平板接触,所以与没有限制部的情况相比,连接件单元及连接件平板的接触区域减少,从而以弯曲中心线为中心相对可弯曲的连接件单元及连接件平板在链条弯曲时等因相互摩擦而产生的滑动阻力减小,能够降低通过动力源所产生的动力而被驱动、运动的链条上的动力损失,能够提高链条的动力传递性能。
根据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本发明的链条,由于在长度方向上交互形成有第1啮合空间与第2啮合空间,第1啮合空间被连接件单元的1对连接销部分及1对平板部分所围绕,第2啮合空间被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连接件单元彼此的连接销部分及1对连接件平板所围绕,链轮的多个链轮齿可分别一个一个依次进入第1啮合空间及第2啮合空间,因此在链条与链轮啮合时,通过链轮旋转,从而链轮齿进入第1、第2啮合空间,在链条与链轮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时,与链轮齿之间的动力传递在链条上是通过连接件单元进行的,连接销部分及平板部分接合成不分开,不会因这些连接销部分与平板部分之间存在间隙而产生相对移动,因此可防止由于所述相对移动而产生噪音,能够提高链条的防噪音性能。
另外,1对连接销部分具有:1对相对部,位于在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一侧;及1对非相对部,位于在长度方向上与1对相对部相反的一侧,连接销部分通过分别位于1对相对部的1对接合部而使链条张力作用于平板部分,由此,发生在平板部分的围着连接销部分的部位的拉伸应力在接合部分散发生,由于可防止在以相对区域与在长度方向上的1对非相对部之间的区域即非相对区域的边界为中心的边界部产生应力集中,因此连接件单元的平板部分的疲劳强度提高,从而能够提高连接件单元的耐久性,进而能够提高链条的耐久性。
根据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本发明的链条,由于限制部为连接销部分的一部分,连接件平板游嵌在插入于该销孔的支撑部,限制部具有与销孔的孔径相比更大的外径,平板部分在高度方向上位于限制部的高度方向范围内,因此游嵌在支撑部的邻接连接件平板围绕长度方向倾斜时,即使在邻接连接件平板的平板高度大于平板部分的平板高度时,也能够减小参与抑制邻接平板部分及邻接连接件平板接触的要素即对于邻接平板部分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限制部的偏移量,所以能够使链条在宽度方向上小型化。
根据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本发明的链条,由于连接销部分具有:大径部,在宽度方向上连续;及1对小径部,位于在宽度方向上隔着大径部的位置,同时外径小于大径部的外径,大径部形成限制部及啮合部,啮合部在宽度方向上位于1对平板部分之间,可与链轮齿啮合,各小径部形成支撑部,接合部在限制部及啮合部的跨度上形成,因此在由大径部及小径部构成的连接销部分,由于在由大径部形成的啮合部及限制部的跨度上设置接合部,所以通过由大径部构成啮合部,从而可在提高啮合部的刚性的同时增大在接合部的接合区域,能够降低在接合部产生的拉伸应力,因此能够提高连接件单元的疲劳强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是链条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2是在高度方向上观察图1的链条的省略一部分构成部件的要部的图,一部分是图4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的要部剖视图。
图5是说明滑动接触链条导件的链条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0-链条;101-连接件单元;110-连接销部分;111-相对部;112-非相对部;120-大径部;121-啮合部;123-限制部;130-小径部;131-支撑部;140-平板部分;140N-邻接平板部分;140g-面对部分;150-接合部;160-连接件平板;160N-邻接连接件平板;160g-面对部分;163-销孔;C-弯曲中心线;d1、d11、d12、d2、d21-外径;d6-孔径;E-宽度方向范围;F-高度方向范围;G-宽度方向间隙;S1、S2-啮合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链条为多个内连接件及外连接件在长度方向上交互且可弯曲地连接而形成且卷挂在链轮上的链条,所述内连接件由连接件单元构成,连接件单元具有:1对连接销部分,其在长度方向上离开;及1对平板部分,在连接1对连接销部分的同时在宽度方向上离开,平板部分通过不分开地接合有1对连接销部分与平板部分的1对接合部来连结1对连接销部分,所述外连接件由1对连接件平板构成,1对连接件平板在宽度方向上隔着1对平板部分而分别可弯曲地连接在连接销部分的1对支撑部,设置有限制部,其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平板部分与连接件平板即邻接平板部分与邻接连接件平板之间的宽度方向范围内,实现限制邻接连接件平板靠近邻接平板部分的限制状态,在限制状态下,在邻接平板部分及邻接连接件平板相互在宽度方向上面对的面对部分之间,形成有宽度方向间隙,只要是在提高链条强度的同时可通过降低连接件单元与连接件平板之间的滑动阻力而降低动力损失,则其具体形态可以是任意的。
例如,在本发明的链条的连接件单元中,接合连接销部分与平板部分的接合方法可以是一体成形、热粘接(或者焊接)及粘接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链条的连接件单元的形成材料也可以是合成树脂(以下称为“树脂”)、金属或者树脂及金属(例如,由树脂与插入于该树脂的金属形成的情况)。
在形成材料为树脂时,连接销部分与平板部分也可以通过不同树脂的双色成型而形成。
树脂也可以是通过树脂与纤维进行强化的纤维强化树脂。
在形成材料为金属时,一体成形也可以是铸造、塑性加工(锻造等)、机械加工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发明的链条中,也可以将限制部设置于连接销部分、平板部分及连接件平板中的任意一个。
本发明的链条是在运动时产生链条张力的链条,例如作为传动用链条(例如定时链条)或搬运用链条而使用,作为机械也可以使用于例如车辆的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搬运机械及工业机械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2、图4可知,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为传动用链条的链条100为无接头链条,其具备:构成内连接件的多个连接件单元101;及构成外连接件的多组的1对连接件平板160,所有的连接件单元101及所有组的1对连接件平板160的每1个连接件单元101及1对连接件平板160通过连接件单元101的连接销部分110(以下称为“销部分110”)在长度方向上交互且以销部分110的弯曲中心线C为中心可弯曲地连接,从而形成无接头链条。
链条100与该链条100所卷挂的具有多个链轮10(图4中示出了其中的1个)的链轮机构及对在长度方向上运动的链条100进行导向的链条导件20(参照图5)一起构成链条传动装置。
链条100被包含在所述多个链轮10中的驱动链轮所驱动并运动。
运动状态的链条100所滑动接触的链条导件20抑制在高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的链条100的振动。
在此,长度方向为链条100延伸的方向,宽度方向为平行于弯曲中心线C的方向。
另外,高度方向是在以直线状态的链条100为基准时与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者,在连接件单元101中,是与包含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1对弯曲中心线C的平面正交的方向。
连接件单元101是由1对销部分110与1对平板部分140构成的单一部件,1对销部分110在长度方向上离开,1对平板部分140分别在连接1对销部分110的同时在宽度方向上离开。
1对销部分110及板状的各平板部分140通过作为接合方法的一体成形而被一体化,形成连接件单元101。
而且,在一对接合部150不分开地接合有1对销部分110及各平板部分140,各平板部分140只通过1对接合部150连接1对销部分110。
在此,“不分开地接合”是指以下意思的结合,在运动时的链条100上作用有链条张力的状态下,1对销部分110与各平板部分140在接合部150不会分开,并且作用在销部分110及平板部分140上的拉力通过接合部150在两部分110、140间传递。
连接件单元101换言之1对销部分110及1对平板部分140是由作为形成材料的单一的树脂所形成的一体成形品。
1对销部分110呈相同形状,1对平板部分140呈相同形状。
在连接件单元101的外观上,接合部150是被由相互不分开地接合的销部分110与平板部分140形成的框状的接合边界部151所围住的区域。
而且,在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连接件单元101的本实施例中,接合部150是包括接合边界部151的前述区域整体。
并且,作为其他例子,接合部150也可以是前述区域的一部分。
同时参照图3可知,销部分110是具有大径部120与小径部130的具有阶梯部的圆柱状构件,大径部120是在宽度方向上连续的第1销部,小径部130是在宽度方向上位于隔着大径部120的位置的同时外径不同于大径部120的外径d1的1对第2销部,在此外径d2小于外径d1。
在宽度方向全长的跨度上具有相同外径d1的大径部120形成具有外径d11的啮合部121与具有外径d12的1对限制部123。
在本实施例中,各外径d11、d12等于外径d1,而且接合部150只位于大径部120。
另外,在宽度方向全长的跨度上具有相同外径d2的各小径部130形成具有外径d21的支撑部131与销端部133,外径d21等于外径d2。
在大径部120,啮合部121是在宽度方向上位于1对平板部分140之间的部分,是在与链轮10之间传递动力的传递部。
啮合部121可啮合于链轮10所具有的多个链轮齿11(参照图4),在与该链轮齿11之间直接传递动力。
参照图1~图3、图5时可知,限制部123在连接件单元101中是作为销部分110的一部分而被设置的,是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1对平板部分140向与啮合部121的相反侧突出的部分。
限制部123位于与该限制部123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平板部分140与连接件平板160即邻接平板部分140N与邻接连接件平板160N之间的宽度方向范围E(图3)内。
宽度方向范围E是邻接平板部分140N与邻接连接件平板160N之间的宽度方向的最大间隔。
通过限制部123与邻接连接件平板160N在宽度方向上抵接,从而限制部123实现限制邻接连接件平板160N在宽度方向上相对地靠近邻接平板部分140N的限制状态。
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了处于该限制状态的邻接连接件平板160N。
限制部123具有与连接件平板160的后述销孔163的孔径d6相比更大的外径d12,同时相对于小径部130径向突出,从而在支撑部131的全周上,在与支撑部131之间形成径向阶梯部。
因而,限制部123具有在周向上包围小径部130全周的圆环状的径向阶梯面124。
阶梯面124位于相对于平板部分140以偏移量T在宽度方向上偏移的位置。
在邻接连接件平板160N抵接于阶梯面124的所述限制状态下,在邻接平板部分140N及邻接连接件平板160N相互在宽度方向上面对的面对部分140g、160g之间,形成宽度方向间隙G(图3)。
在宽度方向上邻接连接件平板160N可抵接的抵接部即阶梯面124的面积小于各面对部分140g、160g的面积。
小径部130是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限制部123向啮合部121的相反侧突出的突出部,其具有:支撑部131,在宽度方向上靠近平板部分140;及销端部133,具有销端面134。
在支撑部131,连接件平板160被支撑为能够以该支撑部131或弯曲中心线C为中心进行弯曲。
弯曲中心线C是在链条100啮合链轮10时以及啮合解除时连接件单元101与1对连接件平板160相对进行转动而弯曲时的中心线。
而且,径向及周向分别是以销部分110或弯曲中心线C为中心的径向及周向。
销部分110的横断面形状如下,在啮合部121及限制部123,在宽度方向的任意位置,是以弯曲中心线C为中心的圆形,在小径部130,在宽度方向的任意位置,是以弯曲中心线C为中心的圆形。
而且,横断面是指在与宽度方向或弯曲中心线C正交的平面上的断面。
参照图1、图2、图4可知,在连接件单元101,1对销部分110(即大径部120及1对小径部130)具有:在长度方向上相对侧的1对相对部111;及在长度方向上与该相对部111呈相反侧的1对非相对部112。
相对部111及非相对部112是在宽度方向的任意位置的横断面上销部分110被直线L(图4)分成两部分时的2个部分,直线L通过规定大径部120的销高度H1(即,高度方向的大径部120的外周面128的最大间隔)的外周面128上的2个部位即最低部120a及最高部120b。
最低部120a及最高部120b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弯曲中心线C且平行于高度方向的直线即直线L与外周面128的交点。
在1对销部分110中,1对相对部111在长度方向上规定1对相对部111之间的区域,即规定将1对相对部111作为在长度方向上的边界的区域即相对区域。
另外,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连接件单元101彼此的1对销部分110中,1对非相对部112在长度方向上规定该1对非相对部112之间的区域,即规定将1对非相对部112作为在长度方向上的边界的区域即非相对区域。
在各大径部120中,1对销部分110及平板部分140只在相对部111及非相对部112当中的相对部111不分开地接合。
因而,在各销部分110中,接合部150只在相对部111的宽度方向的平板部分140的厚度范围内且在限制部123及啮合部121的跨度上在周向的相对部111的至少一部分上存在,在本实施例中,在周向的相对部111整体上存在(或者位于),而在非相对部112不存在(或者不位于)。
在连接件单元101中,1对平板部分140只设置在长度方向的1对相对部111之间(即相对区域内)。
而且,在非相对部112不存在从平板部分140连续的部分,而且不存在从外周面128向长度方向及径向外方突出的部分。
这样,平板部分140整体在长度方向上位于相对区域的范围内,以与该范围相等的长度在长度方向上延伸。
而且,在非相对区域不存在平板部分140,相应地由于平板部分140在链条长度方向上被小型化,因此能够使平板部分140轻量化,进而能够使链条100轻量化。
另外,同时参照图3可知,限制部123在相对部111从平板部分140在宽度方向上以偏移量T突出,另一方面,在非相对部112则位于与啮合部121相同的径向位置即同一面上。
主要参照图4且适当参照图1可知,在本实施例中,销高度H1与各大径部120的外径d1相等,与平板部分140的平板高度H4相等。
平板高度H4是在长度方向上的1对相对部111之间(即相对区域)的长度方向任意位置上的平板部分140的第1、第2平板端面141、142在高度方向上的间隔,平板部分140被设定为针对链条张力具有所需的拉伸刚性。
在本实施例中,平板高度H4在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都相同,可认为平板高度H4的最大值及最小值为相同的值。
高度方向上的接合部150的接合高度H5及销高度H1(或者外径d1)都被设定在平板高度H4的最小值以上且最大值以下,在此,与平板高度H4的最大值相等。
通过销部分110增大到平板高度H4为止,从而能够抑制因链条张力而销部分110发生弯曲,能够提高链条100的动力传递性能。
另外,高度方向上的接合部150的形成范围即接合高度H5被设定在销高度H1的最大值以下。
在本实施例中,销高度H1在宽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都相同,可认为销高度H1的最大值及最小值为相同的值,接合高度H5是销高度H1(即外径d1)的最大值。
由此,由于在接合部150的接合区域变大,因此在平板部分140产生的拉伸应力变小,从而连接件单元101的耐久性提高。
高度方向上的平板部分140的端面即两个平板端面141、142是在长度方向的其全长上而且在其整体上分别位于外周面128共通的1对第1、第2切平面P1、P2上的平面。
因而,由于平板部分140在高度方向的两个方向上不比大径部120更突出,因此能够在高度方向上使平板部120小型化,能够进行轻量化。
参照图5可知,在连接件单元101中,各大径部120及各平板部分140分别具有与链条导件20的导向面21滑动接触的销滑动接触部129及平板滑动接触部149。
根据导向面21的形状及链条100的运动状态,两个销滑动接触部129的至少一个与两个平板滑动接触部149同时接触导向面21,或者只有两个平板滑动接触部149同时接触导向面21。
参照图1~图4可知,相同形状的1对板状的连接件平板160在宽度方向上离开且可弯曲地连接在各销部分110。
在本实施例中,1对连接件平板160在宽度方向上隔着1对平板部分140而配置,因而,1对平板部分140在宽度方向上被配置在1对连接件平板160之间。
在由作为形成材料的金属所形成的连接件平板160上,设置有在长度方向上离开的1对销孔163。
通过小径部130在销孔163中插入到支撑部131,从而连接件平板160在游嵌(即间隙配合)于该支撑部131的状态下可弯曲地连接在销部分110。
连接件平板160的平板高度H6大于平板部分140的平板高度H4。
平板高度H6是在长度方向上邻接的1对非相对部112之间(或者后述的非相对区域)的在长度方向任意位置的连接件平板160的第1、第2平板端面161、162的高度方向的最大间隔。
平板高度H6在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都相同。
同时参照图5可知,对于限制部123,平板部分140的平板高度H4为高度方向上的限制部123的形成范围即高度方向范围F以下,在此与高度方向范围F相同,平板部分140在高度方向上位于高度方向范围F内。
另一方面,连接件平板160的平板高度H6大于高度方向范围F,连接件平板160在高度方向上位于超过高度方向范围F的范围的位置。
参照图2、图4可知,在各连接件单元101形成只被1对相对部111及1对平板部分140所围绕且链轮齿11可进退的(即可进入及退出)的第1啮合空间S1。
另外,形成有只被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连接件单元101彼此的1对非相对部112及1对连接件平板160所围绕且链轮齿11可进退的第2啮合空间S2。
在链条100中,分别对于在长度方向上交互配置的第1、第2啮合空间S1、S2,在因链轮10的旋转而链条100啮合于链轮10时,链轮齿11一个一个依次进入,在链条100从链轮10解除啮合时,链轮齿11一个一个依次退出。
参照图1~图3、图5可知,链条100具备作为防脱部的多个盖子103,其用于防止因与连接件平板160抵接而连接件平板160从销部分110脱落。
在各小径部130中,对于分别支撑在两支撑部131的1对连接件平板160,1对盖子103分别设置在1对销端部133。
盖子103覆盖销端面134,通过作为固定方法的压入而固定在销端部133。
在组装链条100时,首先将连接件单元101的销部分110的两个小径部130插入于销孔163,将1对连接件平板160游嵌于支撑部131。
接下来,将盖子103安装在各销端部133,对连接件平板160进行防脱处理。
以下,经过同样的装配工序而组装连接件单元101及1对连接件平板160在长度方向上交互连接的链条100。
当链条100上产生链条张力时,销部分110只通过各接合部150在相对区域使链条张力作用于平板部分140。
此时,在接合部150产生拉伸应力。
而且,通过加大销高度H1或外径d1,从而该拉伸应力减小。
另一方面,销部分110在各小径部130的相对区域使链条张力作为按压力而作用于连接件平板160。
接下来,对如前所述地构成的实施例的效果进行说明。
链条100通过1个连接件单元101与1对连接件平板160在长度方向上交互且可弯曲地连接而形成,并卷挂在构成链轮机构的多个链轮10上。
由此,通过将1个连接件单元101与1对连接件平板160在长度方向上交互且可弯曲地连接的链条100卷挂在所述多个链轮10上,从而链条100能够在链轮10之间传递动力。
连接件单元101由1对销部分110与1对平板部分140构成,平板部分140在1对接合部150连接1对销部分110,销部分110通过位于相对部111的接合部150使链条张力作为拉力而作用于平板部分140,1对连接件平板160在宽度方向上隔着所述1对平板部分140可弯曲地连接在销部分110。
由此,由于销部分110在相对区域通过接合部150使链条张力作为拉力而作用于平板部分140,因此在平板部分140产生于围着销部分110的部位的拉伸应力在接合部150分散产生,防止在以相对区域与非相对区域的边界B(图4)为中心的边界部A(图4)产生应力集中。
因而,连接件单元101的平板部分140的疲劳强度提高,从而能够提高连接件单元101的耐久性,进而能够提高链条100的耐久性。
另外,在组装链条100时,对于1对销部分110与1对平板部分140呈一体化的单一部件即连接件单元101,由于可弯曲地连接1对连接件平板160即可,因此与1对连接销压入于1对外连接件平板的现有的链条相比,链条100的组装变得简单化从而组装性提高,所以能够降低成本。
而且,由于在与平板部分140呈一体的销部分110连接有连接件平板160,因此在对连接件单元101与1对连接件平板160进行连接时,与需要连接销及衬套的现有的链条相比部件数量减少,在这一点上也能够降低成本。
设置有限制部123,其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邻接平板部分140N与邻接连接件平板160N之间的宽度方向范围E内,实现限制邻接连接件平板160N靠近邻接平板部分140N的限制状态,在该限制状态下,在邻接平板部分140N及邻接连接件平板160N在宽度方向上的面对部分140g、160g之间,形成有宽度方向间隙G。
由此,由于限制部123抑制邻接平板部分140N与邻接连接件平板160N接触,因此与不存在限制部123的情况相比,连接件单元101及连接件平板160的接触区域减少,从而以弯曲中心线C为中心相对可弯曲的连接件单元101及连接件平板160在链条100弯曲时等因相互摩擦而产生的滑动阻力减小,能够降低通过动力源(例如发动机或电动机)所产生的动力而被驱动、运动的链条100上的动力损失,能够提高链条100的动力传递性能。
在长度方向上交互形成有第1啮合空间S1与第2啮合空间S2,第1啮合空间S1被连接件单元101的1对大径部120及1对平板部分140所围绕,第2啮合空间S2被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连接件单元101彼此的大径部120及1对连接件平板160所围绕,链轮10的多个链轮齿11可分别一个一个依次进入第1、第2啮合空间S1、S2。
由此,在链条100与链轮10啮合时,通过链轮10旋转,从而链轮齿11进入第1、第2啮合空间S1、S2,在链条100与链轮10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时,由于与链轮齿11之间的动力传递在链条100上是通过连接件单元101进行的,销部分110及平板部分140接合成不分开,关于销部分110及平板部分140,不会因这些销部分110与平板部分140之间存在间隙而产生相对移动,因此可防止由于所述相对移动而产生噪音,能够提高链条100的防噪音性能。
限制部123为销部分110的一部分,连接件平板160游嵌在插入于该销孔的支撑部131,限制部123具有与销孔163的孔径d6相比更大的外径d12,平板部分140在高度方向上位于限制部123的高度方向范围F内。
由此,在游嵌于支撑部131的邻接连接件平板160N围绕长度方向倾斜时,即使在邻接连接件平板160N的平板高度大于平板部分140的平板高度时,也能够减小参与抑制邻接平板部分140N及邻接连接件平板160N的接触的要素即对于邻接平板部分140N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限制部123的偏移量T,所以能够在宽度方向上使链条100小型化。
销部分110具有:大径部120,在宽度方向上连续;及1对小径部130,位于在宽度方向上隔着大径部120的位置,同时外径d2小于大径部120的外径d1,大径部120形成限制部123及啮合部121,啮合部121在宽度方向上位于1对平板部分140之间,可与链轮齿啮合,各小径部130形成各支撑部131,接合部150在限制部123及啮合部121的跨度上形成。
由此,在由大径部120及小径部130构成的销部分110,由于在由大径部120形成的啮合部121及限制部123的跨度上设置接合部150,所以通过由大径部120构成啮合部121,从而可在提高啮合部121的刚性的同时增大在接合部150的接合区域,能够降低在接合部150产生的拉伸应力,因此能够提高连接件单元的疲劳强度,进而能够提高链条100的耐久性。
平板部分140在长度方向上只位于1对相对部111之间,接合部150在销部分110中只位于大径部120的1对相对部111。
由此,由于平板部分140不存在于长度方向上的1对相对部111的外侧的区域即非相对区域或第2啮合空间S2,因此即使销部分110因链条张力而产生弯曲,也能够避免在平板部分140存在于非相对区域时所能发生的平板部分140与链轮齿11的接触,所以起因于该接触的噪音、磨损及摩擦阻力减小,能够提高链条100的防噪音性能、耐久性及动力传递性能。
而且,在非相对区域不存在平板部分140,相应地由于平板部分140在长度方向上被小型化,因此能够使平板部分140轻量化,进而能够使链条100轻量化。
1对大径部120及1对平板部分140分别具有与链条导件20的导向面21滑动接触的销滑动接触部129及平板滑动接触部149。
由此,在连接件单元101中,在导向面21上除了1对平板部分140之外,1对销部分110的大径部120也进行滑动接触,因此与只有1对平板部分140滑动接触导向面21的情况相比,各大径部120滑动接触导向面21,相应地平板部分140与导向面21的滑动接触频率降低,或者,平板部分140与销部分110的同时滑动接触所造成的对导向面21的接触压力降低,由此平板部分140的磨损降低,能够提高平板部分140的耐久性,进而能够提高链条100的耐久性。
以下,对变更前述实施例的一部分结构的实施例,关于变更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大径部120中,啮合部121的外径d11及限制部123的外径d12也可以不同。
支撑部131的外径d21也可以大于啮合部121的外径d11。
限制部123的外径d21也可以在周向的一部分上大于销孔163的孔径d6。
限制部123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上离开平板部分140。
代替盖子103,也可以对销端部133进行塑性变形而形成防脱部。

Claims (4)

1.一种链条,通过多个内连接件及外连接件在长度方向上交互且可弯曲地连接而形成,并卷挂在链轮上,其特征为,
所述内连接件由连接件单元构成,连接件单元具有:1对连接销部分,其在长度方向上离开;及1对平板部分,在连接所述1对连接销部分的同时在宽度方向上离开,
所述平板部分通过不分开地接合有所述1对连接销部分与所述平板部分的1对接合部来连结所述1对连接销部分,
所述外连接件由1对连接件平板构成,
所述1对连接件平板在宽度方向上隔着所述1对平板部分而分别可弯曲地连接在所述连接销部分的1对支撑部,
设置有限制部,其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平板部分与所述连接件平板即邻接平板部分与邻接连接件平板之间的宽度方向范围内,实现限制所述邻接连接件平板靠近所述邻接平板部分的限制状态,
在所述限制状态下,在所述邻接平板部分及所述邻接连接件平板相互在宽度方向上面对的面对部分之间,形成有宽度方向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条,其特征为,
所述1对连接销部分具有:1对相对部,位于在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一侧;及1对非相对部,位于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1对相对部相反的一侧,
所述连接销部分通过分别位于所述1对相对部的所述1对接合部而使链条张力作用于所述平板部分,
在长度方向上交互形成有第1啮合空间与第2啮合空间,第1啮合空间被所述连接件单元的所述1对连接销部分及所述1对平板部分所围绕,第2啮合空间被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连接件单元彼此的连接销部分及所述1对连接件平板所围绕,
所述链轮的多个链轮齿可分别一个一个依次进入所述第1啮合空间及所述第2啮合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条,其特征为,
所述限制部为所述连接销部分的一部分,
所述连接件平板游嵌在插入于销孔的所述支撑部,
所述限制部具有与所述销孔的孔径相比更大的外径,
所述平板部分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限制部的高度方向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条,其特征为,
所述连接销部分具有:大径部,在宽度方向上连续;及1对小径部,位于在宽度方向上隔着所述大径部的位置,同时外径小于所述大径部的外径,
所述大径部形成所述限制部及啮合部,啮合部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1对平板部分之间,可与所述链轮的链轮齿啮合,
所述各小径部形成所述支撑部,所述接合部在所述限制部及所述啮合部的跨度上形成。
CN201310553874.5A 2012-11-21 2013-11-08 链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361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5611A JP5925110B2 (ja) 2012-11-21 2012-11-21 チェーン
JP2012-255611 2012-1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6115A CN103836115A (zh) 2014-06-04
CN103836115B true CN103836115B (zh) 2016-02-10

Family

ID=50625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5387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36115B (zh) 2012-11-21 2013-11-08 链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43684B2 (zh)
JP (1) JP5925110B2 (zh)
CN (1) CN103836115B (zh)
DE (1) DE1020132236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6222B2 (ja) * 2013-11-28 2016-07-05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金属製チェーン
WO2015101943A1 (en) * 2014-01-03 2015-07-09 Danieli & C.Officine Meccaniche S.P.A. Intermediate chain for drawing assemblies of drawing machines
WO2018169920A1 (en) * 2017-03-14 2018-09-20 Evoqua Water Technologies Llc Composite loop chain
GB201717436D0 (en) * 2017-07-13 2017-12-06 Infigear Ltd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US11566697B2 (en) 2017-07-13 2023-01-31 New Motion Labs Ltd. Drive sprocket
US11603906B2 (en) * 2017-07-13 2023-03-14 New Motion Labs Ltd. Drive sprocket
US11655878B2 (en) * 2017-07-13 2023-05-23 New Motion Labs Ltd. Power transmission drive member
US11732782B2 (en) * 2017-07-13 2023-08-22 New Motion Labs Ltd. Transmission system
TWD194464S (zh) * 2018-03-23 2018-12-01 桂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Chai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7165A (en) * 1901-04-27 1902-04-08 Wagner Palmros Mfg Company Link for chains.
US3709054A (en) * 1970-10-20 1973-01-09 Litton Industrial Products Chain connecting link
GB2351543A (en) * 1999-06-30 2001-01-03 Renold Plc A "snap-fit" chain
CN1712752A (zh) * 2004-06-25 2005-12-28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动力传输链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39494A (en) * 1966-10-26 1969-04-22 Esco Corp Combination chain
US3608499A (en) * 1969-07-18 1971-09-28 Rapistan Inc Tow chain for conveyors
BE791167A (fr) * 1971-11-30 1973-03-01 Fromme Hans G Chaine de halage pour installations de transport souterrain
USRE32941E (en) * 1980-10-31 1989-06-06 Drive chain
US4570436A (en) * 1982-09-30 1986-02-18 Wilkie Donald S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conveyor chain
JPS58142437U (ja) * 1983-01-15 1983-09-26 坪井 信行 動力伝導用チエン
FI69345C (fi) * 1983-10-11 1986-01-10 Nokia Oy Ab Transportkedja
JP2528345B2 (ja) 1987-03-24 1996-08-28 橋本コーポレイション株式会社 多機能電話装置
JPH0210848Y2 (zh) 1987-03-27 1990-03-16
US4750325A (en) * 1987-04-09 1988-06-14 Fernand Messier Chain links
BE1004818A3 (nl) * 1991-05-17 1993-02-02 Elek Citeit Voor Goederenbehan Sleepketting.
JPH0536155U (ja) * 1991-10-21 1993-05-18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セラミツク製チエーンのピン抜止構造
US5520585A (en) * 1994-07-27 1996-05-28 Green; Arthur G. Plastic chain, module and sprocket cluster
JP3572821B2 (ja) * 1996-08-05 2004-10-0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チェーン
JP2000120805A (ja) * 1998-10-09 2000-04-28 Ngk Insulators Ltd チェーンブッシュおよびブッシュドチェーン
IT1307682B1 (it) * 1999-04-13 2001-11-14 Campagnolo Srl Maglia speciale a collegamento rapido, per catena di bicicletta.
JP3905322B2 (ja) * 2001-03-05 2007-04-18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サイレントチェーン
US7246699B2 (en) * 2002-03-08 2007-07-24 Frost Links, Inc. Conveyor chain
US7571595B2 (en) * 2006-07-14 2009-08-11 Eric Wettlaufer Chain link overlay and method of improving chain link aesthetics
US20080026896A1 (en) * 2006-07-26 2008-01-31 Sean Curran Bicycle chain with connected outer plates
JP2011518294A (ja) * 2008-04-16 2011-06-23 レノルド ピーエルシー チェーン
JP2014040865A (ja) * 2012-08-22 2014-03-06 Tsubakimoto Chain Co チェーン
CA2859523A1 (en) * 2013-08-14 2015-02-14 The Timken Company Non-marking roller chai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7165A (en) * 1901-04-27 1902-04-08 Wagner Palmros Mfg Company Link for chains.
US3709054A (en) * 1970-10-20 1973-01-09 Litton Industrial Products Chain connecting link
GB2351543A (en) * 1999-06-30 2001-01-03 Renold Plc A "snap-fit" chain
CN1712752A (zh) * 2004-06-25 2005-12-28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动力传输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25110B2 (ja) 2016-05-25
US20140141913A1 (en) 2014-05-22
DE102013223606A1 (de) 2014-05-22
CN103836115A (zh) 2014-06-04
JP2014101971A (ja) 2014-06-05
US9243684B2 (en) 2016-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6115B (zh) 链条
KR101047932B1 (ko) 크롤러벨트 장치 및 크롤러벨트용 링크 구조체
US9046151B2 (en) Chain
CN113022777B (zh) 自行车链条
EP2123544B1 (en) Rubber track
EP1837552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4110462B (zh) 链条
JP2015102237A (ja) 金属製チェーン
EP1788280A2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having the same
JPWO2005085673A1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CN101198808A (zh) 平环链
JP4450843B2 (ja) 伝動用多列チェーン
JPH0718474B2 (ja) 伝動ベルト
JPS636245A (ja) 動力伝達用v型チエ−ンベルト
JP4702626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動力伝達装置
JP2017129190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
EP1270383B1 (en) Elastic crawl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3042267A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20070184926A1 (en)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and components therefor
JP2018020688A (ja) 弾性クローラ
JP2007010050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動力伝達装置
TWM603072U (zh) 齒形鏈
JP2021017929A (ja) 自転車用チェーン
JP2018009619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
JPS61140650A (ja) ブロツク式vベル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