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1411A - 键式开关 - Google Patents

键式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1411A
CN103821411A CN201310529274.5A CN201310529274A CN103821411A CN 103821411 A CN103821411 A CN 103821411A CN 201310529274 A CN201310529274 A CN 201310529274A CN 103821411 A CN103821411 A CN 103821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unit
locked
back side
door
releas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292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21411B (zh
Inventor
狩野俊介
小谷雅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21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1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1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1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0065Operating modes; Transformable to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
    • E05B63/0069Override systems, e.g. allowing opening from inside without the key, even when locked from outsid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1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panic or emergency doors
    • E05B65/1086Locks with panic function, e.g. allowing opening from the inside without a ley even when locked from the outs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PSAFETY DEVICES IN GENERAL; SAFETY DEVICES FOR PRESSES
    • F16P3/00Safety devices ac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a machine; Control arrangements requiring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two or more parts of the body
    • F16P3/08Safety devices ac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a machine; Control arrangements requiring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two or more parts of the body in connection with the locking of doors, covers, guards, or like members giving access to moving machin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20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wherein an auxiliary movement thereof, or of an attachment thereto, is necessary before the main movement is possible or effective, e.g. for unlatching, for 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在防困钥匙型键式开关中,提供了一种关在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能够从内侧解除锁死的键式开关。在键式开关(1A)中,包括通过电磁筒形线圈(25)的驱动而进行移动的第一滑动部件(47A);通过第一滑动部件的一个方向的移动而无法移动,通过另一个方向的移动而能够移动的第二滑动部件(48A);与第二滑动部件的移动相连动向锁死位置和解锁位置移动的锁死部件(49);以从门的外侧能够操作的方式设置,使第二滑动部件移动到锁死位置和解锁位置的锁死解锁操作单元(4、50);其中,设有:以从门的内侧能够操作的方式设置,通过操作的第一阶段而使第一滑动部件移动到解锁位置并通过操作的第二阶段使第二滑动部件移动到解锁位置的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

Description

键式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危险区域的出入口的门上的键式开关,所述出入口通过安全栅包围且作业机器人等在其内侧运转。
背景技术
当作业人员为了作业机器人的检查等而进入到危险区域内时,需要避免作业人员被机器人等机械卷入而受伤的情况。为此,如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键式开关设置在危险区域的门上,当门没有完全地关闭时停止机器人等机械。
即使设置有这种键式开关,还是提出了各种键式开关的方案,即:防止在虽然作业人员进入了危险区域,却判断为无作业人员而从外侧锁住门的这样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被关在危险区域内部的情况。在这样的键式开关中,具有背面释放按键型和防困钥匙型。
如专利文献3、4所示,背面释放按键型在键式开关的背面处设置有从危险区域内侧能够操作的背面释放按键,即使键式开关处于锁死状态,通过从危险区域内侧按压背面释放按键,使键式开关变为解锁状态,打开门能够向外侧逃出。
作为防困钥匙型具有,如专利文献5所示那样地,设置由于驱动部使动作体处于解锁位置时,使切换部转动到锁死、解锁位置的操作体(防困钥匙),或者,如专利文献6所示那样地,当设置由于筒形线圈使连结件处于解锁位置时,经由叶片锁死部件,使滑动部件滑动到锁死、解锁位置的防困钥匙。通过这种类型的键式开关,由防困钥匙进行解锁操作,即使拥有防困钥匙进入了危险区域之后,出错而门被锁,若将防困钥匙拆下不会变为锁死状态,便能够打开门,从而能够防止被关在危险区域。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6-766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0-3347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10-302580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2007-06680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0-20797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06-2286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防困钥匙型中,在多个作业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其中持有防困钥匙的作业人员出到危险区域外面,并误认为全员都出到外面,从而锁了门的情况下,存在留在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被关在危险区域内的问题。因此,寻求一种被关在了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能够从内侧解除锁死的键式开关。
因此,即使在防困钥匙型中,如背面释放按键型那样,考虑在键式开关的背面设置从危险区域内侧可操作的控制杆或按键,但是,在防困钥匙型中,具有被筒形线圈驱动的部件和被防困钥匙操作的部件这两个部件,由于他们的移动方向不同,设置背面释放按键,很难使这两个部件同时地移动。
因此,本发明,在防困钥匙型的键式开关中,目的在于提供被关在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从内侧能够解除锁死的键式开关。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键式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在门关闭时收纳设置在门上的门开闭部件,在门打开时与释放所述门开闭部件的门闩机构的动作相连动并检测门的开闭;第二开关,检测由驱动单元进行的锁死和解锁,所述驱动单元基于门打开信号或门关闭信号而进行驱动;第一滑动部件,通过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来进行移动;第二滑动部件,通过所述第一滑动部件的一个方向的移动而无法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滑动部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移动而能够移动;锁死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的移动相连动,移动到锁死位置和解锁位置;锁死解锁操作单元,以从门的外侧能够操作的方式设置,使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移动到锁死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所述键式开关中,设有:背面锁死解除部件,以从门的内侧能够操作的方式设置,通过操作的第一阶段使所述第一滑动部件移动到解锁位置,并且通过操作的第二阶段使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移动到解锁位置。具体的,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以通过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而沿着第一轴移动到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以通过所述第一滑动部件的第一方向的移动而沿着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的第二轴向第三方向和与该第三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能够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一滑动部件的第二方向的移动而向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无法移动的方式形成;所述锁死部件以移动到锁死位置和解锁部件的方式形成,在所述锁死位置处,所述锁死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向所述第三方向的移动相连动且在所述门闩机构收纳到所述门开闭部件的状态下锁死所述门闩机构,在所述解锁位置处,所述锁死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向第四方向的移动相连动且所述门闩机构被设置为能够释放所述门开闭部件的状态;所述锁死解锁操作单元以使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移动到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的方式形成;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以通过操作的第一阶段而使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向第一方向移动,并且通过操作的第二阶段而使所述滑动部件向第三方向移动的方式形成。
通过所述构成,尽管作业人员处于门的内侧而门被锁死的情况下,若作业人员从门的内侧操作背面锁死解除部件,则可通过操作的第一阶段,第一滑动部件向第一方向移动,并通过操作的第二阶段,第二滑动部件向第三方向移动,因此,由于锁死部件移动到解锁位置变为解锁状态,作业人员打开门进而能够向外侧逃出。
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以能够压入操作的方式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件或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至少一者上设置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通过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操作的第一阶段而使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向第一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二滑动部件或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至少一者上设置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通过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操作的第二阶段而使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向第三方向移动。
通过所述构成,若作业人员从门的内侧操作背面锁死解除部件,则通过操作的第一阶段,在背面锁死解除部件和第一滑动部件的至少一个中设置的第一倾斜面上其他的部件滑动从而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向第一方向移动,进而由于操作的第二阶段,在背面锁死解除部件和第一滑动部件的至少一个中设置的第二倾斜面上其他的部件滑动从而第二滑动部件向第三方向移动,因此,由于锁死部件向解锁位置移动,变为解锁状态,作业人员打开门进而能够向外侧逃出。
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以能够旋转操作的方式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上,设置通过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操作的第一阶段而按压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以使其向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按压部;在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上,设置通过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操作的第二阶段而按压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以使其向第三方向移动的第二按压部。
通过所述构成,若作业人员从门的内侧操作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由于操作的第一阶段,设置在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第一按压部按压第一滑动部向第一方向移动,进而由于操作的第二阶段,设置在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第二按压部按压第二滑动部件,第二滑动部件向第三方向移动,因此,由于锁死部件向解锁位置移动,变为解锁状态,作业人员打开门从而能够向外侧逃出。
也可以设置操作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操作杆。通过所述构成,被关了的作业人员能够由于操作杆迅速地进行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操作。
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键式开关,在防困钥匙型的键式开关中,尽管作业人员处于门的内侧门被锁住的情况下,若作业人员从门的内侧操作背面锁死解除部件,通过操作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从内侧解除锁死,打开门能够向外侧逃出,并能够确保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键式开关从正面斜上观察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键式开关从背面斜上观察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拆卸键式开关的锁死解锁操作键、罩盖、内罩盖、顶部罩盖的立体图;
图4为图1的键式开关的正视图;
图5为门闩机构的部分截面图;
图6为锁死/解锁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第一滑动部件的从一个方向和另一个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8为第二滑动部件的从一个方向和另一个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9为锁死部件的从一个方向和另一个方向观察的斜视图;
图10为锁死解锁操作杆的立体图;
图11为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立体图;
图12为表示由锁死解锁操作杆而导致的锁死/解锁机构的动作的正视图;
图13为表示由背面锁死解除部件而导致的锁死/解锁机构的动作的正视图;
图14为基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键式开关从背面斜上观察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4的键式开关的锁死/解锁机构的立体图;
图16为第一滑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17为第二滑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18为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立体图;
图19为表示由背面锁死解除部件而导致的锁死/解锁机构的动作的正面图;
图20为基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从背面斜上观察的立体图;
图21为图20的键式开关的操作杆的截面图。
标号说明:
1A、1B、1C 键式开关
2 开关壳体
3 门开闭部件
4 锁死解锁操作键
21 第一开关
22 第二开关
25 电磁筒形线圈
47A、47B 第一滑动部件
48A、48B 第二滑动部件
49 锁死部件
50 锁死解锁操作杆
51A、51B 背面锁死解除部件
56 倾斜面
63 倾斜面
76 第一按压部
77 第二按压部
81 第一按压部
82 第二按压部
83 操作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2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键式开关1A的外观。键式开关1A在生产工厂中安装在被安全栅包围且配置有作业机器人等的危险区域的出入口上。键式开关1A具有开关壳体2、门开闭部件3和作为锁死解锁操作单元的一部分的锁死解锁操作键4。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装有锁死解锁操作单元4的一面作为前面,与该前面相对应,将上下、左右、背面各侧的面称为上面、底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将从前面朝向背面的方向称为X方向,从左侧面朝向右侧面的方向称为Y方向,将从底面朝向上面的方向称为Z方向,在这些方向上设定X、Y、Z轴。
开关壳体2安装在与门的可动端相邻接的安全栅的外侧。该开关壳体2通过壳体主体5、罩盖6、顶部罩盖7构成。如图3所示,壳体主体5为在前面具有开口部8的箱形。如图2所示,在壳体主体5的背面形成圆形孔9,在该圆形孔9处一体形成套筒10,套筒10用于安装后述的安装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如图3所示,罩盖6以覆盖壳体主体5的开口部8的方式形成。在壳体6的大致中央处,锁死解锁操作键4可装卸地插入键固定器11。该键固定器11通过螺母20固定在罩盖6上。顶部罩盖7的底面及左侧面开口,其为覆盖壳体主体5的上方右角部的箱形。在顶部罩盖7的前面和顶面形成有插入门开闭部件3的插入口12a、12b。对应门开闭部件3的安装方向,能够选择任意的插入口12a、12b。
如图1所示,门开闭部件3具有被安装在安全栅的门上的安装部13,和相对于该安装部13弯曲90°并插入顶部罩盖7的插入口12a、12b的插入部14。在插入部14上形成有与后述的门闩机构24的卡合部37相卡合的矩形的卡合孔15。
如图3所示,锁死解锁操作键4为公知的键,其包括在前端具有卡合凸起16的筒状的键主体17和被安装在后端的握柄18。
如图3所示,在开关壳体2的内侧,内壳19以与罩盖6重叠的方式被安装于壳体主体5。
如图4所示,在壳体主体5的内侧配设有第一开关21、第二开关22、端子基板23、门闩机构24、作为驱动单元的电磁筒形线圈25和锁死解锁机构26。
从壳体主体5的正面观察,第一开关21配设在下部右侧,其被构成为若向上方突出的操作体27被压向下方则内部的触点闭合或断开,若解除操作体2的按压则通过复位弹簧(未图示)而向上方复位从而触点断开或闭合。第一开关21具有三对触点,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两个触点,但对应于用途可使用至少一个触点。
从壳体主体5的正面观察,第二开关22配设在下部左侧。与第一开关21同样地,第二开关22被构成为若向上方突出的操作体28被压向下方则内部的触点闭合或断开,若操作体的按压被解除则通过复位弹簧(未图示)而向上方复位从而触点断开或闭合。虽然第二开关22具有三个触点,但对应于用途可使用至少一个触点。第二开关22的触点通过汇流条29a、29b与第一开关21的触点串联连接。
从壳体主体的正面观察,端子基板23配设在上部左侧。端子基板23具有未图示的显示灯和针对电磁筒形线圈25的通电端子30a~30d。
如图3所示,门闩机构24设置在壳体主体5的上部右侧,并被顶部罩盖7覆盖。门闩机构24大致由基座部件31、凸轮体32和推杆33构成。
基座部件31在其两侧具有突出部34,该基座部件31以从壳体主体5的正面观察呈U字形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主体5内。在两侧的突出部34之间,轴35架设在Y方向上。
凸轮体32以位于基座部件31的突出部34之间的方式安装在轴35上,在Y轴的圆周上能够转动。如图5所示,凸轮体32在上半部分的圆周上形成被从顶部罩盖7的插入口12a插入的门开闭部件3的插入部14进入的两个凹部36,和位于与该凹部36相邻接的位置并卡合在门开闭部件3的卡合孔15内的两个卡合部37;在下半部分以包围轴35的方式形成大致U字形的凸轮槽38,凸轮槽38的底壁形成凸轮面。在凸轮槽38的两侧壁,形成沿着凸轮面大致U字形的导引孔39。
推杆33在其上半部分具有大直径部40,在其下半部分具有小直径部41。推杆33的上端,即大直径部40的上端,包括与凸轮体32的凸轮面滑动连接的滑动连接部42,和与凸轮体32的导引孔39相卡合的滑动销43。推杆33的下端,即小直径部41的下端,形成有与第一开关21的操作体27相卡合的卡合部44。
如图4所示,作为驱动单元的电磁筒形线圈25设置在壳体主体5的上部左侧。电磁筒形线圈25具有在Z轴方向上能够移动的推杆45。在推杆45的下端形成有卡合部46。
如图6所示,锁死解锁机构26包括第一滑动部件47A、第二滑动部件48A和锁死部件49,还具有作为锁死解锁操作单元的锁死解锁操作杆50和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
如图4所示,第一滑动部件47A配设在电磁筒形线圈25和第二开关22之间。如图7所示,在第一滑动部件47A的上端形成电磁筒形线圈25的推杆45的卡合部46所卡合的推杆卡合槽52,在下端形成与第二开关22的操作体28相卡合的开关卡合槽53。在第一滑动部件47A的背面形成卡合突起54。在第一滑动部件47A的右侧面下部形成在Y方向上延伸的延长部55,在该延长部55的背面形成从与Y轴平行的上角部向斜下方倾斜45°的倾斜面56。即,该倾斜面56与Y轴平行并相对于X轴和Z轴呈45°。第一滑动部件47A通过电磁筒形线圈25的驱动,在Y方向和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能够滑动。
如图4所示,第二滑动部件48A以在第一滑动部件47A的背后与第一滑动部件47A局部重叠的方式配置。如图8所示,在观察前面的情况下,第二滑动部件48A在左侧形成有滑动孔57,在右侧形成有销插入孔58。滑动孔57在仅从正面观察的情况下呈L字形,由向Z方向延伸的纵滑动部57a和沿,向Y方向延伸的横滑动部57b形成。在第二滑动部件48A的前面的中间形成向与X方向相反方向突出的突出部59。在该突出部59的正面形成卡合凹部60。另外,形成从突出部59的右侧面下部向Y方向延伸的延长部61,在该延长部61的下面形成向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突出部62。在该卡合突出部62的背面,形成以从与Z轴平行的右角部向斜后方呈45°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63。即,该倾斜面63与Z轴平行并相对于X轴和Y轴呈45°。
如图4所示,锁死部件49配置在门闩机构24和第一开关21之间。如图9所示,锁死部件49在右端形成切口部64,在左端形成向与Y方向相反方向上延伸、弯曲并向X方向延伸的臂部65。切口部64由门闩机构24的推杆33的大直径部40卡合的大切口部64a和与该大切口部64a连续且门闩机构24的推杆33的小直径部41卡合的小切口部64b构成。在臂部65的前端形成向X方向突出并插入第二滑动部件48A的销插入孔58内的卡合销66。
如图10所示,作为锁死解锁操作单元的锁死解锁操作杆50包括插入键固定器11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保持的保持轴67,和通过螺钉68固定在该保持轴67的前端的转动板69。保持轴67具有与锁死解锁操作键4的卡合突起16相卡合的卡合凹部70。转动板69具有在保持轴67的轴向上延伸、即与X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指部71,在该指部71的前端形成有与第二滑动部件48A的卡合凹部60卡合的卡合部72。
如图11所示,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具有圆形截面的棒状形状的主体部73。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在X方向的前端形成人员能够按压操作的按键部74和键75,在与X方向相反方向的前端部形成第一按压部76和第二按压部77。第一按压部76对主体部73的上下部分进行开槽而板状地形成。第二按压部77从第一按压部76对X方向后侧的主体部73的一周的四分之一的部分进行开槽而形成。如图2所示,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以在形成于壳体主体5的背面的套筒10上在X方向上能够移动并且通过键75而在X轴的周向上无法旋转的方式安装。优选的,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被未图示的弹簧部件向X方向施力。进而,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的第一按压部76以与X轴相反方向的前端按压第一滑动部件47A的倾斜面56的方式形成,第二按压部77以与Z轴平行的角部按压第二滑动部件48A的倾斜面63的方式形成。
下面,对通过以上的构成形成的键式开关1A的动作进行说明。
现在,关闭安全栅的门,锁死解锁操作杆50通过锁死解锁操作键4而移动至锁死位置,设置处于电磁筒形线圈25不驱动的锁死状态。
在安全栅的门关闭的状态下,在图5中,门开闭部件3进入门闩机构24的凸轮体32的凹部36,凸轮体32绕轴35顺时针转动,卡合部37卡合在门开关部件3的卡合孔15中,另一方面,推杆33的滑动销43沿着导引孔39移动,其结果是,推杆33在Z方向上被上拉,大直径部40和小直径部41之间的阶梯部40a位于锁死部件49的上方从而形成与锁死部件49的小切口部64b能够卡合的状态。另外,通过推杆33的在Z方向上的上拉,第一开关21的操作体27被上拉,第一开关21闭合。
在锁死解锁操作杆50通过锁死解锁操作键4顺时针地转动而移动至锁死位置的状态下,第二滑动部件48A向Y方向(图12中的右方向)移动,随之,锁死部件49也向Y方向(图12中右方向)移动,小切口部64b与推杆33的小直径部41相卡合。另外,第一滑动部件47A的卡合突起54位于第二滑动部件48A的纵滑动部57a处,从而在Z方向和与其相反方向上能够滑动。第二开关22的操作体28通过由复位弹簧产生的施力而上推,从而第二开关22闭合。另外,通过第二开关22的操作体28的上推,第一滑动部件47A向Z轴方向上移动,从而位于第二滑动部件48A的纵滑动部57a的上端。其结果是,第二滑动部件48A在Y方向和与其相反方向的移动被阻止。另外,门闩机构24的推杆33的Z方向和与其相反方向的移动被阻止,随之,门闩机构24的凸轮体32逆时针的转动被阻止。其结果是,门开关部件3无法拔出,形成锁死状态。另外,由于第一开关21和第二开关22的闭合,机器人等的电源电路接通,在安全栅内配置的机器人等形成能够驱动的状态。
当在安全栅内在机器人等驱动的状态下为了检测等而打开门时,电磁筒形线圈25基于来自外部的门打开信号或机械停止信号而通电。通过针对电磁筒形线圈25的通电,在图12(a)中,推杆45向下方突出,将第一滑动部件47A向与Z方向相反方向下压。由此,如图12(b)所示,第一滑动部件47A的卡合突起54向下方移动第二滑动部件48A的滑动孔57的纵滑动部57a,第二滑动部件48A呈在横滑动部57b内在与Y方向相反方向上能够移动的状态。另外,通过第一滑动部件47A的向下方的移动,第二开关22的操作体28被按压,从而第二开关22断开。因此,电源电路断开,机器人等呈停止状态。
然后,当锁死解锁操作键4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使锁死解锁操作杆50转动至解锁位置时,如图12(c)所示,与第二滑动部件48A的卡合凹部60卡合的锁死解锁操作杆50的卡合部72向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二滑动部件48A,随之,锁死部件49也向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锁死部件49的小切口部64b从门闩机构24的推杆的小直径部41脱离,推杆33呈在上下方向上能够移动的状态,从而形成解锁状态。
在该状态下,作业人员将锁死解锁操作键4从键式开关1A拔出并持有,若打开门,则门开闭部件3的卡合孔15的边缘按压凸轮体32的卡合部37,门开关部件3从门闩机构24的凸轮体32的凹部36脱离,凸轮体32在传动杆35的圆周上逆时针转动,另一方面,推杆33的滑动销43沿着导引孔39移动,其结果是,推杆33在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下压,大直径部40和小直径部41之间的阶段部40a位于相对锁死部件49的下方,与锁死部件49的大切口部64a相卡合。另外,由于推杆33的与Z方向相反方向上的下压,第一开关21的操作体27被下压,第一开关21断开。并且,若门开闭部件3从凹部36完全地脱离,则凸轮体32通过未图示的复位弹簧而保持在图5的状态。
锁死解锁操作键4只要在解锁状态被拔出,则即使门被关闭,第二滑动部件48A也保持在解锁位置。因此,进入安全栅的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如果持有锁死解锁键4,则机器人等的机器便无法驱动,也不会被关在危险区域内。
但是,多个作业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其中持有锁死解锁操作键4的一个作业人员事情做完并从危险区域离开,未确认其他的作业人员还留在危险区域,或者,误认为全员走到外面,而将锁死解锁操作键4插入键式开关1A操作到锁死位置时,其他的作业人员被关在危险区域。另外,若继续使门关闭信号发出,则电磁筒形线圈25被断开,电源电路闭合,安全栅内配置的机器人等被驱动,作业人员会被暴露于极其危险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在本发明中,由于在键式开关1A中具有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能够从危险区域简单地逃出。下面对该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3(a)所示,因为第二滑动部件48A处于锁死状态,第一滑动部件47A也处于锁死位置的状态,若被留在危险区域内部的作业人员按下位于键式开关1A的背面的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则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向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如图13(b)所示,在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的按下操作的第一阶段中,由于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的第一按压部76按压第一滑动部件47A的倾斜面56,第一滑动部件47A被压下向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到解锁位置。
之后,如图13(c)所示,在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的按下操作的第二阶段中,通过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的第二按压部77,第一滑动部件47A被按压推动,向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到解锁位置。随之,锁死部件49也向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到解锁位置。
因此,锁死部件49的小切口部64b从门闩机构24的推杆33的小直径部41脱离,推杆33变为在上下方向上能够移动的状态。因此,被关在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能够从内侧打开门并逃出。
<第二实施方式>
图14表示从背面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键式开关1B的外观。该键式开关1B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是按下按键型,设置为旋转把手形的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B,随之,如图15所示,除了改变第一滑动部件47B和第二滑动部件48B的形状之外,其与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从而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描述。
如图16所示,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一滑动部件47B未设置如在延长部55的背面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动部件47A那样的倾斜面56。
如图17所示,第二滑动部件48B未设置如在突出部62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动部件48A那样的倾斜面63。
如图18所示,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B具有圆形截面的棒状形状的主体部78。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B,形成在X方向的前端形成人员能够转动操作的把手部79和挡块80,在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前端部形成有第一按压部81和第二按压部82。第一按压部81对在主体部78的在图18中的上半部分进行开槽而形成半圆柱状。第二按压部82相对第一按压部81更靠近X方向后侧的主体部78的在图18中开槽下半部分而形成半圆柱状。如图14所示,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B插入在开关壳体2的背面形成的套筒10,在设置在套筒10的内面的阶段部(未图示)卡止挡块80,在X轴圆周以能够180°旋转的方式安装。优选的,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B通过复位弹簧而向X轴圆周的一个方向上施力。进而,以按压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B的上面的方式形成,第二按压部82以半圆柱的一侧端以及周面按压第二滑动部件48B的卡合突出部62的方式形成。
即使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通过键式开关1B的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B,被留在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能够从危险区域简单地逃出。对该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B的动作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19(a)所示,因为第二滑动部件48B处于锁死位置,第一滑动部件47B也处于锁死位置的状态,若被留在危险区域的内部的作业人员转动位于键式开关1B的背面的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B,则背面锁死接触部件51B在X轴圆周上转动。
如图19(b)所示,在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B的转动操作的第一阶段中,由于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B的第一按压部81按压第一滑动部件47B的延长部55的上面,第一滑动部件47B被下压向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到解锁位置。
如图19(c)所示,之后,在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B的转动操作的第二阶段,由于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B的第二按压部82按压第二滑动部件48B的卡合突出部62的侧面,第二滑动部件48B被压推向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到解锁位置。随之,锁死部件49也向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到解锁位置。
因此,锁死部件49的小切口部64b从门闩机构24的推杆33的小直径部41脱离,形成推杆33上下可移动的状态。因此,被关在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能够从内侧打开门并逃出。
<第三实施方式>
图20表示从背面观察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键式开关1C的外观。该键式开关1C除了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设置操作杆83以外,其与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1所示,操作杆83包括开关壳体2的套筒10的前端安装的壳体84,在该壳体84的内部向Y轴方向延伸的两端被支撑在壳体84的两侧壁的动作轴85和被安装在从该动作轴85的壳体84突出的一端的摇柄86。摇柄86以能够90°转动的方式设置,其是在半圆柱状的按动部87的平面部87a抵接在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的前端的初始位置和半圆柱状的按动部87的圆周面部87b的一端抵接在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的前端的锁死解除位置之间可转动的,由未图示的弹簧被施力向初始位置。
被留在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若将操作杆83从初期位置下压到锁死解除位置,则动作轴85的按动部87转动并按动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A的前端。因此,如已经说明的那样,锁死解锁结构26动作,能够从内侧打开门并逃出。
并且,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杆83也能够适用第二实施方式的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B,但是在此情况下,操作杆83只要以能够在X轴圆周上转动第二实施方式的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B的方式,在背面锁死解除部件51B上安装以在X轴圆周上转动即可。

Claims (7)

1.一种键式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开关,在门关闭时收纳设置在门上的门开闭部件,在门打开时与释放所述门开闭部件的门闩机构的动作相连动并检测门的开闭;
第二开关,检测由驱动单元进行的锁死和解锁,所述驱动单元基于门打开信号或门关闭信号而进行驱动;
第一滑动部件,通过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来进行移动;
第二滑动部件,通过所述第一滑动部件的一个方向的移动而无法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滑动部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移动而能够移动;
锁死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的移动相连动,移动到锁死位置和解锁位置;
锁死解锁操作单元,以从门的外侧能够操作的方式设置,使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移动到锁死位置和解锁位置;
在所述键式开关中,设有:
背面锁死解除部件,以从门的内侧能够操作的方式设置,通过操作的第一阶段使所述第一滑动部件移动到解锁位置,并且通过操作的第二阶段使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移动到解锁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式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以通过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而沿着第一轴移动到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以通过所述第一滑动部件的第一方向的移动而沿着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的第二轴向第三方向和与该第三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能够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一滑动部件的第二方向的移动而向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无法移动的方式形成;
所述锁死部件以移动到锁死位置和解锁部件的方式形成,在所述锁死位置处,所述锁死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向所述第三方向的移动相连动且在所述门闩机构收纳到所述门开闭部件的状态下锁死所述门闩机构,在所述解锁位置处,所述锁死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向第四方向的移动相连动且所述门闩机构被设置为能够释放所述门开闭部件的状态;
所述锁死解锁操作单元以使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移动到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的方式形成;
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以通过操作的第一阶段而使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向第一方向移动,并且通过操作的第二阶段而使所述滑动部件向第三方向移动的方式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以能够压入操作的方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式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件或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至少一者上设置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通过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操作的第一阶段而使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向第一方向移动;
在所述第二滑动部件或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至少一者上设置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通过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操作的第二阶段而使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向第三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以能够旋转操作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式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上,设置通过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操作的第一阶段而按压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以使其向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按压部;
在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上,设置通过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操作的第二阶段而按压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以使其向第三方向移动的第二按压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键式开关,其特征在于,设置操作所述背面锁死解除部件的操作杆。
CN201310529274.5A 2012-11-15 2013-10-30 键式开关 Active CN1038214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1087 2012-11-15
JP2012251087A JP5974845B2 (ja) 2012-11-15 2012-11-15 キー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1411A true CN103821411A (zh) 2014-05-28
CN103821411B CN103821411B (zh) 2016-09-28

Family

ID=507566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29274.5A Active CN103821411B (zh) 2012-11-15 2013-10-30 键式开关
CN20132067891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9454U (zh) 2012-11-15 2013-10-30 键式开关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7891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9454U (zh) 2012-11-15 2013-10-30 键式开关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74845B2 (zh)
KR (1) KR101524539B1 (zh)
CN (2) CN1038214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4845B2 (ja) * 2012-11-15 2016-08-2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
KR102148676B1 (ko) * 2019-01-02 2020-08-27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인터록 모듈이 포함된 회로차단기의 인입출 장치
KR102605323B1 (ko) * 2022-11-01 2023-11-23 주식회사 세펙트 인터락 스위치 조립체 및 그 인터락 스위치 조립체의 키 검출 플레이트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0305B1 (en) * 1999-01-14 2001-10-30 Idec Izumi Corporation Safety switch
JP2002157944A (ja) * 2000-11-17 2002-05-31 Omron Corp キースイッチ
CN101026042A (zh) * 2006-02-23 2007-08-29 欧姆龙株式会社 安全开关
CN203769454U (zh) * 2012-11-15 2014-08-13 欧姆龙株式会社 键式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21622B2 (ja) * 1992-08-31 1998-03-04 和泉電気株式会社 安全用スイッチ装置
JPH10334772A (ja) * 1997-03-31 1998-12-18 Idec Izumi Corp 安全スイッチ
JPH10302580A (ja) * 1997-04-30 1998-11-13 Idec Izumi Corp 安全スイッチ
JP4396542B2 (ja) * 2005-02-18 2010-01-1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
WO2007066803A1 (ja) * 2005-12-09 2007-06-14 Idec Corporation 安全スイッチ
JP2008277291A (ja) * 2007-04-06 2008-11-13 Idec Corp 安全スイッチ
JP2009016060A (ja) * 2007-06-29 2009-01-22 Sunx Ltd 安全スイッチ
US8017880B2 (en) * 2008-06-26 2011-09-1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afety switch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0305B1 (en) * 1999-01-14 2001-10-30 Idec Izumi Corporation Safety switch
JP2002157944A (ja) * 2000-11-17 2002-05-31 Omron Corp キースイッチ
CN101026042A (zh) * 2006-02-23 2007-08-29 欧姆龙株式会社 安全开关
CN203769454U (zh) * 2012-11-15 2014-08-13 欧姆龙株式会社 键式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99350A (ja) 2014-05-29
CN103821411B (zh) 2016-09-28
CN203769454U (zh) 2014-08-13
JP5974845B2 (ja) 2016-08-23
KR20140063405A (ko) 2014-05-27
KR101524539B1 (ko) 2015-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59070B2 (en) Disconnect operating handles suitable for circuit breakers and related bucket assemblies and handle interlocks
CN203769454U (zh) 键式开关
EP3125380B1 (en) Safety device for locking and actua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ranged in a withdrawable mcc drawer
CN208142056U (zh)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挂锁机构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101675563A (zh) 正面组件,具有这种正面组件的仪器托架,和具有多个这种仪器托架的开关柜
CN203434502U (zh) 一种装有隔离开关、真空断路器及接地开关的开关柜
RU2578127C2 (ru) Блок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ых контактов
CN102953607B (zh) 储物柜
CN209071929U (zh) 机械联锁机构
CN103208382B (zh) 功能复合型高压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操控联锁装置
JP4396478B2 (ja) キースイッチ
KR101630678B1 (ko) 수납유닛 조립체 및 이러한 수납 유닛 조립체를 구비한 mcc
RU2470431C2 (ru) Выдвижной приборный блок и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ый шкаф с большим числом выдвижных приборных блоков
CN203351457U (zh) 一种隔离开关、真空断路器与柜门的互锁机构
JP2010157488A (ja) 安全スイッチ
KR101353876B1 (ko) 록킹 장치
JP5138015B2 (ja) 誤操作防止スイッチ
JPH0676675A (ja) 安全用スイッチ装置
CN103854909A (zh) 选择开关
JP4434877B2 (ja) 押ボタンスイッチ
JP2020095827A (ja) 押ボタンスイッチ
KR200484531Y1 (ko) 모터 컨트롤 센터
JP2006260856A (ja) キーによる一括電気制御システム
US20050205403A1 (en) Secure operation mechanism for electrical shutdown device and device equipped with such a mechanism
CN116547877A (zh) 用于插接式切割电气设备的框架装置以及包括这种装置和这种设备的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