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4036A - 喜树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 Google Patents

喜树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4036A
CN103814036A CN201280032341.6A CN201280032341A CN103814036A CN 103814036 A CN103814036 A CN 103814036A CN 201280032341 A CN201280032341 A CN 201280032341A CN 103814036 A CN103814036 A CN 1038140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hydroxyl
amino
cancer
nit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23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4036B (zh
Inventor
周文强
邓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Fangsheng Huam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周文强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周文强 filed Critical 周文强
Priority to CN2012800323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140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14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40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40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40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547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 C07F9/6527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F9/6533Six-membered rings
    • C07F9/65335Six-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carbocyclic ring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2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leukem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 both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59/00,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89/00
    • C07D491/2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 both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59/00,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89/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four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C07F7/02Silicon compounds
    • C07F7/0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 C07F7/0803Compounds with Si-C or Si-Si linkages
    • C07F7/081Compounds with Si-C or Si-Si linkag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atom selected from the elements N, O, halogen, S, Se or Te
    • C07F7/0812Compounds with Si-C or Si-Si linkag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atom selected from the elements N, O, halogen, S, Se or Te comprising a heterocyclic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C07F7/02Silicon compounds
    • C07F7/0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 C07F7/0803Compounds with Si-C or Si-Si linkages
    • C07F7/081Compounds with Si-C or Si-Si linkag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atom selected from the elements N, O, halogen, S, Se or Te
    • C07F7/0812Compounds with Si-C or Si-Si linkag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atom selected from the elements N, O, halogen, S, Se or Te comprising a heterocyclic ring
    • C07F7/0814Compounds with Si-C or Si-Si linkag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atom selected from the elements N, O, halogen, S, Se or Te comprising a heterocyclic ring said ring is substituted at a C ring atom by Si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547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 C07F9/6561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systems of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condensed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or ring system, with or without other non-condensed hetero ring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喜树碱衍生物,其具有式(II)所示的结构,其中,Xn+选自H+、K+、Na+、Li+、Mg2+、Ca2+、Zn2+、Fe3+、和铵离子,R1、R2、R3、R4独立地代表氢,羟基,硝基,腈基,卤素,羧基,可选取代的氨基,含硅基团,单环芳氧基,可选取代的C1-C6烷氧基,可选取代的C1-C6烷基羰基,可选取代的C1-C6烷基,或可选取代的C3-C6环烷基;或者,R1,R2通过另外的一个至三个原子连接成杂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R3,R4通过-O-(CH2)n-O-形成环状化合物,其中n=1或者2。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化合物稳定性,对癌症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Description

喜树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 具体涉及抗癌药领域, 更具体涉及小分子药物化合物及其制备方 法和医药用途。 背景技术
天然喜树碱 (CPT)具有一个由喹啉环 (A环和 B环)、吡咯烷 (C环)、 α -吡啶酮 (D环)以及一 个六元内酯环 (Ε环)的稠环体系构成的五环结构。 CPT仅在 20-位有一个不对称中心, 并且由 于叔羟基的 S-构型而显右旋。 CPT是一种细胞毒性生物碱, 其最先由 Wall小组报道, 他们从 一种原生于中国的植物——喜树 (Camptotheca accuminata, Nyssaceae)的叶子和树皮中分离出 并确证出 CPT, 开拓了其应用先河 (J. Am. Chem. Soc. 88, 3888, 1966)= CPT的主要细胞靶点是 拓扑异构酶 1 (topo I), 该酶参与在 DNA复制过程中通过双 DNA的瞬时单链剪切、 解链和再 连接的超螺旋染色体 DNA的松弛作用。 CPT在共价二元 topo I-DNA复合物的界面结合, 形 成稳定的三元复合物,其阻止解链后的 DNA的再连接,因此导致复制介导的双链断裂和 DNA 损伤。 因为 CPT抑制可以导致在细胞循环的 S阶段的细胞死亡, CPT在抗癌药开发中已经成 为一个深入研究的焦点 (Nature Review/Cancer, October 2006 Vol.6, pp789-802; Bioorg. Med. Chem., 2004, 12, pp 1585- 1604)。
CPT不溶于水或者其他适宜给药的含水性介质, 在 pH=7或以上, CPT的内酯环 (E-环) 被水解形成羧酸衍生物。 CPT 的羧酸衍生物溶于水, 但是没有所需的生物活性且在临床上毒 性很高。 内酯环 (E-环)水解开环的反应在生理条件下会加剧, 原因是在生理条件下, 该羧酸衍 生物较天然喜树碱优先 (高 150 倍)结合到人血清蛋白 (J. Med. Chem. 1993, 36, 2580; Anal. Biochem. 1993, 212, 285; Biochemistry, 1994, 33, 10325; Biochemistry, 1994, 33, 10325; Pharm. Sci. 1995, 84. 518)。 CPT的水不溶性和其羧酸衍生物的临床毒性这两个难以克服的制约因素使 得天然喜树碱不能作为抗癌化疗剂在临床应用 (Nature Review/Cancer, October 2006 Vol.6, pp789-802 由此可见,通过化学修饰 CPT来提高其在体内的内酯稳定性和水溶性是基于 CPT 的抗癌药研发中药物化学努力的焦点 (Bioorg. Med. Chem., 2004, 12, ppl585-1604; Chem. Rev, 2009, 109 (1), pp 213 - 235)。
在以往的公开报道中, 在保持一定生物活性的前提下提高水溶性的成功尝试主要集中在 于 CPT的 A、 B、 C环上引入亲水基团 (Bioorg. Med. Chem., 2004, 12, ppl 585-1604; Chem. Rev., 2009, 109 (l), pp 213 - 235 然而, 与天然喜树碱相比, 这类稠环体系上的附加的化学修饰基 团在一定程度下影响了 CPT与共价二元 topo I-DNA复合物之间的三元复合物的稳定形成,从 而导致这类衍生物 (例如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标准化疗药物拓扑替康 Topotecan)的生物活性普遍 低于 CPT(Nature Review/Cancer, October 2006 Vol.6, pp789-802; Bioorg. Med. Chem., 2004, 12, ppl585-1604)。 另外, A、 B、 C环上的化学修饰未能缓解 E-环内酯的水解。 一般认为, E-环 内酯的水解是受 20(S)-羟基与相邻羰基之间氢键相互作用促进的 (Bioorg. Med. Chem., 2004, 12, ppl 585-1604; Chem. Rev" 2009, 109 (1), pp 213 _ 235)。 早期的报道显示, 为了提高 CPT的 E- 环内酯环的稳定性, 一般通过用例如垸基或者酰基与 20(S)-羟基成醚或者酯来使得 20(S)-羟基 不能与相邻羰基之间形成氢键, 从而防止由此而加速的 E-环内酯的水解反应。 但是由于该 20(S)-羟基对于喜树碱的药物活性至关重要, 失去 20(S)-羟基的 CPT衍生物被证明一般不具有 抗癌活性 (Organic Lett., 2004, 6(3), pp321-324; Bioorg. Med. Chem., 2004, 12, ppl 585-1604; Chem. Rev., 2009, 109 (1), pp 213 _ 235)。
从以上阐述可见, 在 20(S)-羟基位点上引入水溶性前药基团 (例如离子化官能团)的策略是 一个既能提高所得前药分子水溶性 (给药途径可行性)又能提高 CPT前药在血液循环阶段中 E- 环内酯的稳定性 (药用临床安全性)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 该前药策略将不溶于水的 CPT转 化为水溶性 CPT前药; 由于该水溶性 CPT前药在给进血管后短时间快速地散布到全身, 这些 CPT前药在降解过程中以很低的浓度存在,这样避免了 CPT在血管中的沉淀。另外,在 20(S)- 羟基位点上引入屏蔽性的前药基团,可以避免 20(S 羟基与相邻羰基之间通过氢键作用而促进 的 E-环内酯的水解反应, 从而提高 CPT前药在血液循环阶段中 E-环内酯的稳定性, 这样可 以缓解由 CPT 水解而生成羧酸衍生物引起的血液毒性等药用临床安全性问题。 很显然, 在 20(S)-羟基位点上引入水溶性前药基团的前药策略是能够实现内酯稳定性、 水溶性、 生物活性 等便利 CPT抗癌药开发的药物化学方法。
对于基于 20(S 羟基位点的化学修饰来制备 CPT前药和 CPT基化合物的尝试己有报道, 其中, 绝大多数是用 20(S 羟基的酯化的途径来引入各种保护官能团 (包括亲油和可离子化官 能团 XChem. Rev., 2009, 109 (1), pp 213 - 235)。酯前药向天然 CPT转化由一组称为酯酶的酶所 介导, 这种酶广泛存在于动物 (包括人)血液中。 酯前药的弱点是酯链在人体内生理条件下较差 的稳定性,很容易被酯酶打断, CPT酯前药的临床效果不理想 (Chem. Rev., 2009, 109 (1), pp 213 - 235)。 另夕卜, 已有人制备出 CPT的 20(S)-O-磷酸酯 (Organic Lett., 2004, 6(3), pp321-324 己公开的 CPT的 20(S)-O-憐酸酯虽然能增大水溶性和在体内的内酯稳定性,但是经实验验证, CPT的 20(S)-O-磷酸酯缺乏抗癌活性 (Organic Lett., 2004, 6(3), pp321 -324)。 20(S)-O-磷酸酯在 生理条件下不能转化成 CPT(Organic Lett., 2004, 6(3), pp321-324)。
因此, 现有技术仍然需要开发既具有适宜的水溶性和内酯环稳定性, 又能显示良好抗癌 活性的 CPT衍生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新的喜树碱衍生物, 其具有理想的抗癌活性、 水溶性和内酯环 稳定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 CPT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 CPT衍生物在制备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提供了式 1的 CPT亚磷酸单酯:
其中, R'、 R2、 R R4独立地代表氢, 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羧基, 可选取代的氨 基, 取代的硅基 (例如硅垸基、 硅氧垸基, 其中烷基例如为 C1-C6的烷基, 但是本发明不限 于此), 单环芳氧基, 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C6烷氧基, 可选 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C6烷基羰基, 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C6垸基, 或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C6 环烷基。
或者, R R2通过另外的一个至三个原子连接成杂环, 所述杂环为氮杂环、 硫杂环、 氧杂 环、 或者含两个杂原子的环, 当杂环含两个杂原子时, 该杂原子选自氮原子、 氧原子、 硫原 子构成的组, R3、 R4同上所述;
或者, I 1、 R2同上所述, 而 R3,R4 通过 -0-(CH2)n-0-形成环状化合物, 其中 n = l 或者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提供了式 II的 CPT亚磷酸单酯盐:
其中, 1^,12,13和14的定义同上, Xn+选自 K+、 Na+、 Li+、 Mg2+、 Ca2+、 Zn2 Fe3+、 和 铵离子。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面, 以及包含上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以及其在药 物制备中的用途。
根据本发明的 CPT衍生物除了具有较好的生理活性外, 还显示出理想的水溶性和在生理 条件下较高的内酯环稳定性。 本发明的药物化合物还显示出较低的毒理学性质。 附图说明
图 1示出了合成本发明喜树碱衍生物的路线图;
图 2显示了化合物 WQ1001在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图 3显示了化合物 WQ1001在 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图 4显示了化合物 WQ1001在 HCT1 16(结肠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图 5显示了化合物 WQ1002在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图 6显示了化合物 WQ1002在 HCT1 16(结肠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图 7显示了 WQ1003和 WQ1004在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图 8显示了 WQ2001和 WQ2002在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图 9显示了 WQ2001和 WQ2002在 HCT1 16(结肠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图 10显示了 WQ2001和 WQ2002在 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图 11显示了 WQ3001和 WQ3002在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图 12显示了 WQ3001和 WQ3002在 HCT116(结肠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图 13显示了 WQ3001和 WQ3002在 MDAMB231 (乳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图 14是 WQ1001体内抗肿瘤药效学实验相对肿瘤体积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说明, 否则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所用的术语具有下面给出的含义。 本文没有具体 给出含义的其他术语具有其在本领域中通常的含义。
术语" CPT前药"是指带有可生物降解的 20(S)-羟基保护基团的喜树碱衍生物。在生理条件 下, 这些可生物降解的 20(S)-羟基的保护基团被特定的酶慢慢裂解而释放出药物活性的喜树 碱。
术语"哺乳动物"包括但不限于灵长类动物, 特别是人; 啮齿类动物, 包括小鼠、 大鼠和仓 鼠; 家畜, 例如兔、 马、 牛、 狗、 猫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 所述哺乳动物是人。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喜树碱亚磷酸酯, 其由式 1表示: 其中, R'、 R2、 R3、 R4独立地代表氢, 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羧基, 可选取代的氨 基, 取代的硅基 (例如硅垸基、 硅氧烷基, 其中烷基例如为 C 1 -C6的垸基, 但是本发明不限 于此), 单环芳氧基, 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 -C6烷氧基, 可选 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C6烷基羰基, 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C6烷基, 或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C6 环烷基。
或者, R1, !^通过另外的一个至三个原子连接成杂环, 所述杂环为氮杂环、 硫杂环、 氧杂 环、 或者含两个杂原子的环, 当杂环含两个杂原子时, 该杂原子选自氮原子、 氧原子、 硫原 子构成的组, R3、 R4独立地代表氢, 羟基, 硝基, 腈基, ¾素, 羧基, 可选取代的氨基, 取 代的硅基 (例如硅垸基、 硅氧垸基, 其中垸基例如为 C1-C6的垸基,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单环芳氧基, 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C6垸氧基, 可选地由羟 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C6烷基羰基, 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 1 -C6垸基, 或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 -C6环垸 基;
或者, R R2独立地代表氢, 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羧基, 可选取代的氨基, 取代 的硅基 (例如硅垸基、 硅氧垸基, 其中垸基例如为 C1-C6的烷基,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单 环芳氧基, 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 -C6烷氧基, 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 1 -C6垸基羰基, 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 氨基取代的 C1 -C6垸基, 或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 1-C6环垸基, 而 R3,R4 通过 -0-(CH2)n-0-形成环状化合物, 其中 n = l 或者 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当取代基含有氨基或羟基时, 氨基或者羟基可以被本领域常用的保 护基保护。 氨基保护基优选苯甲酰基, 异丁酰基, 叔丁氧羟基, 三苯甲基, 甲酰基等; 羟基 保护基优选烷基, 甲基, 甲氧甲基, 苯基氧基甲基, 苄基, 三甲基硅烷基, 叔丁基甲基硅基, 乙酰基, 三氟乙酰基, 三甲基乙酰基, 苯甲酰基, 烷基酰基等。 本领域其他合适的氨基或羟 基保护基, 可参见 Theodora W. Green , Peter G. M. Wuts: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 第 3版, John Wiley & Sons (1999)。
进一步地, 该保护基优选在生理条件下能被酶水解掉的基团, 如酰基。
作为优选, 为了利于发挥本发明的 CPT类化合物的活性, 1^, 1 2, 1 3和 R4优先选择为相对 于 CPT位阻比较小的基团, 这通常通过选择较低分子量的基团来实现。 例如, 通常分别控制 Ι^, Ι 2, Ι 3和 R4的分子量在 100以下。
经过试验发现, 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药物活性和水溶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喜树碱亚磷酸单酯的盐, 其由式 II表示:
其中, R1, R2, R3和 R4的定义同上, Χη+选自 K+、 Na+、 Li Mg2+、 Ca2+、 Zn2+、 Fe3+、 和 铵离子。 其中的铵离子可以衍生自例如下列碱中的任一种: NH3、 一甲胺、 二甲胺、 三甲胺、 一乙胺、 二乙胺、 三乙胺、 一甲基乙胺、 二甲基乙胺、 二异丙胺、 吡咯烷、 二氢异吲哚、 吗 啉、 Ν,Ν-二烯丙基胺、 4-甲基哌啶、 乙醇胺、 5-溴二氢异吲哚、 硫代吗啉、 顺式 -2,6-二甲基吗 啉和乙二胺。
上述盐除了具有良好的药物活性外, 还具有在人体生理条件下良好的稳定性和更佳的水 溶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对表 1 中列出的式 IV化合物加以修饰, 在 C-20位引入亚 磷酸根, 以获得根据本发明的式 I和式 U化合物:
式 IV 表 1
可以按照图 1所示的方案合成本发明的化合物,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 使 PCI3与式 RH的氮唑类活性物质反应, 生成式 1Π的亚磷酰三胺中间体: R-P-R
R 式 III' N、 ,'N —N 或 ;
(2) 使式 III的亚磷酰三胺中间体与式 IV化合物反应, 生成式 V的 20(S)-O-亚磷酰胺酯 中间体:
其中 R1 R R R4定义如上, 当 R1 R2、 R3、 R4是氨基或者羟基或者连有氨基、 羟基 时, 与式 IV反应前先用保护基保护;
(3) 使式 V的 20(S)-O-亚磷酰胺酯中间体水解, 生成式 I的 CPT 20(S)-O-亚磷酸单酯:
式 I
当 R1 R2、 R3、 R4是氨基或者羟基或者连有氨基、 羟基的保护基时, 脱去保护基。
(4) 可以用碱将式 I化合物进一步盐化, 得到式 II化合物。 可以使用的碱包括但不限于 NaOH、Na2C03、 NaHC03、 KOH, HC03 , K2C03、 LiOH、 LiHC03 , Li2C03, NH4HC03、 Ca(OH)2、CaC03、 Ca(HC03)2、 Ca(OH)2、 CaC03、 Ca(HC03)2、 Mg(HC03)2、 Zn(HC03)2、 Zn (OH)2、 Fe(OH)3 o 当欲获得季铵盐时, 可以用相应的季铵碱。 本发明的式 I和式 II化合物可有效地用于治疗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癌症 (也称为"恶性肿 瘤"), 包括所有形式的处于低度分化、 中度分化和高度分化期的癌症。 在将本发明的化合物投 药给需要这种治疗的个体时, 将有效量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化合物 的制剂施给所述个体。如本文所使用的, "有效量"是指能产生所希望的效果的本发明的化合物 的量。 例如, 就治疗癌症 /恶性肿瘤而言, 有效量是这样一种用量, 其抑制、 减缓癌症的发展, 或者杀死癌细胞或肿瘤细胞, 和 /或例如使恶性肿瘤的症状消退和 /或减轻, 例如减小肿瘤的体 积或大小, 或完全消除肿瘤。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有效量 (剂量)优选为每公斤体重 0.1-lOOmg— 种本发明的化合物。 更优选地, 有效量 (剂量)为每公斤体重 0.1-50mg 的一种或多种的本发明 的化合物。 如果医生或兽医认为必要和可行, 有效量可以在上述范围之外。 当本发明的化合 物以其可药用的盐、 溶剂合物、 水合物的形式施用时, 所述有效量是指游离化合物的量。
本发明的化合物或者药物组合物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癌症, 包括但不限于肺癌、 乳腺癌、 结肠癌、 直肠癌、 前列腺癌、 黑素瘤、 胰腺癌、 胃癌、 肝癌、 脑癌、 肾癌、 子宫癌、 宫颈癌、 卵巢癌、 尿道癌、 胃肠癌等实体瘤以及血液肿瘤例如白血病。 优选的实体瘤包括但不限于结 肠癌和直肠癌、 乳腺癌、 肺癌, 尤其是小细胞肺癌。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与一种或多种其他抗癌药组合使用。 上下文中所述的其他抗癌药包 括: 1)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例如他莫昔芬、 雷洛昔芬、 艾多昔芬; 2)雄激素受体调节剂, 例如 非那雄胺、 尼鲁米特、 氟他胺、 比卡鲁胺; 3)类视色素受体调节剂, 例如贝沙罗汀、 维甲酸、 13-顺式-视黄酸、 9-顺式-视黄酸; 4)细胞毒物质, 包括垸化剂、 肿瘤坏死因子、 微管蛋白抑制 剂、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例如异环磷酰胺、 卡铂、 雷莫司汀、 福莫司汀、 奥沙利铂、 米托蒽 醌、 紫杉醇、 拓扑替康; 5)抗增殖剂, 例如三甲曲沙、 氟达拉滨、 卡培他滨; 6)异戊烯基蛋白 转移酵抑制剂, 7)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8) HIV蛋白酶抑制剂, 和 9)逆转录酶抑制剂等。
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可用作拓扑异构酶 1的抑制剂。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以抑制酶拓扑异构 酶 1的有效量给予。 所述有效量一般为每公斤体重每周 0.1-100mg, 优约 l-50mg。
此外, 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可以作为抗病毒 (例如抗 HIV)剂和抗寄生虫剂。
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以其本身的形式用作药物或者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用作药物。 除了本发明的化合物和可药用载体以外,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包含其他的不损 害其期望作用和 /或补充完善该期望作用的活性物质。
本发明的化合物和药物组合物可以以任何途径给药, 例如以液体或固体的形式采用口服、 经鼻、 非肠胃、 静脉、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或者局部给药。
为了非肠胃给药的目的, 可以将活性成分置于溶液或混悬液中。 溶液和混悬液还可以包 含下面的成分: 用于注射的无菌稀释剂, 例如注射用水; 脂质体颗粒混悬物, 其中在颗粒的 中心包含稳定的活性药, 该颗粒具有预定的 pH值和受保护的内环境; 脂质体颗粒混悬物, 其 中活性药外挂在颗粒的外表或是双膜的任何一膜; 盐水溶液、 不挥发油、 聚乙二醇、 甘油、 丙二醇或者其他合成溶剂; 抗菌剂, 例如苄醇或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抗氧化剂, 例如抗坏血 酸或者亚硫酸氢钠; 螯合剂, 例如乙二胺四乙酸; 缓冲剂, 例如乙酸 (盐)、 柠檬酸 (:盐)以及用 LI
¥^u^ °Ψ〖筌士 r ¾u3 '^^m ^ ^^ ΛΙ ^ ^r r^
°ιοοιόΜ呦:^ 目録 '士^ '呦 目奪^ 'ϊΨδΐο
M 'fRW ¥S '« '¾¾^W¾ewraY« ' ζ畧、 叫 '畧 ΐίθθθΐδΜ
¾:『1$^^騸亩邈 ¾§3K-o-(s)o乙丄 d =3-i
•9999 'e08'6 (6U Z£ '0W8fr 9 L 'ZWL6 Oe9'8ll '906921 '6£0'A3l '乙 '939"821
'68ζ·6 'S£0 ei '6 》【 'Ι ΆΙ 'ί^ίΠ '6 ISI '68^9Sl '000691 S: (εΐθαθ 'ZHPM 531) ΉΙΛΙΝ Π '(H£ Ί) 0880-6060 '(Η【 ' ) 5661-乙90∑; '(HI 'ω) 00 Γ3-3Ζ.Γ3 '(HE 'ω) 69 5-6ΐε-5 '(HI 'Ρ) 9I?-S-0SS-5 '(Η 'ω) I59-/,-£89' '(HI 'Ρ) I0 9H '(HI ¾ 87< ' '(Hi 'Ρ) ίίβ -β β ί '(HI 'ρ) S8r8-^o 8 '(HI 's)乙 8ε·8 δ: (ειοαο 'ZHW oos) ¾NNHi :εε ιΐ7 :7W W
。 'οοοι Λν ^目 ' Μ^^ 'Φ
^ Y m 士 ^園 '士蘩 sr» '^ m °¾¾Ϊ¾Κ '^w
id3 '^ ^ #¾丄¾ 5 '铋谬 ¾
W \ £ -i (IdD) »树景 £ Ytl¥gi# 丄 ^軍 ' ) β辛) i '(ΐοιηηις) 驚三 9Ό 陣! ¾ (00010 ) ¾^«¾M-O-(S)03 IdD :l"t p^¾$
^ mi m °s¾ ^呦 审 ^mm^ m ' 「 Wjfe^蔞 ¾ °(3υμοΛΒ[ί 9§ι^0)^¾¾^¾ 邈 氺 ^mmw 'i m^ 'mm^ m
'^ ¾ :m m^¾ ^ m ^ ^ ° ^ ^ ^mm
°Ψ¾Ψ 畧^ 醤 ^ ^m ^陴«扉^ ¾申5¾1^^「|$ ^^編¾非 '
Zl.000/Zl0ZN3/X3d 69Z000/C10Z OAV 5.612-5.570(d, 1 H), 5.412-5.371(d, 1H),
5.208(s, 2H),2.182-2.100(m, 2H), 1.029-0.995 (t, 3H); 13C NMR (125 MHz, MeOD): δ 169.000, 156.489, 151.529, 147.783, 147.541, 144.449, 130.035, 129.589, 128.626, 127.397, 127.039, 126.906, 118.630, 97.542, 75.765, 65.641, 48.840, 32.850, 32.789, 9.803; 3 IP NMR (202 MHz, MeOD): δ 1.577; [M + 23] 457.
WQ1002 CPT M.W.: 485.47; 1H NMR(400MHz, MeOD): δ
8.385 (s, 1H), 8.202-8.185 (d, 1H), 7.949-7.933 (d, 1H), 7.844-7.815 (t, 1H), 7.821-6.302(d, 1H), 7.683-7.651 (m, 2H), 5.550-5.516 (d, 1H), 5.319-5.269 (m, 3H), 2.862-2.836 (m, 4H), 2.172-2.100 (m, 1H), 2.067-1.995 (m, 1H), 1.172-1.143 (t, 6H), 0.909-0.880 (t, 3H); 13C NMR (125 MHz, MeOD): δ 169.000, 156.489, 151.529, 147.783, 147.541, 144.449, 130.035, 129.589, 128.626, 127.397, 127.039, 126.906, 118.630, 97.542, 75.765, 65.641, 48.840, 40.508, 32.850, 32.789, 9.803, 6.655; 3 IP NMR (202 MHz, MeOD): 52.219; [M + 1] 486.
WQ1003 CPT M.W.: 513.52; 1H NMR (400 MHz, MeOD): δ
8.533 (s, IH), 8.133-8.112 (d, 1H), 8.007-7.987 (d,
(H <J 1H), 7.827-7.789 (t, IH), 7.758 (s, IH),
7.786-6.329(d, I H), 7.662-7.625 (t, IH), 5.604-5.563 (d, IH), 5.417-5.376 (d, 1H),5.150 (s, 2H), 3.460-3.398 (m, 2H), 2.192-2.077 (m, 2H), 1.295-1.279 (d, 12H), 1.033-0.998 (t, 3H); 13C NMR (100 MHz, MeOD): δ 171.600, 159.255, 153.833, 151.311, 149.843, 147.188, 132.949, 131.730, 130.702, 130.232, 129.856, 129.734, 129.016, 120.289, 100.393, 78.609, 78.528, 67.720, 51.477, 34.715, 19.429, 8.375; 3 IP NMR (161 MHz, MeOD): δ 2.161; [M+ 1] 514.
WQ1004 CPT M.W.: 499.45; IH NMR (400MHz, MeOD): δ
8.555 (s, 1H), 8.145-8.123 (d, IH), 8.022-8.002 (d, IH), 7.841-7.803 (t, IH), 7.737 (s,
1Η),7.669-6.294 (d, IH), 7.677-7.640 (t, IH), 5.612-5.570 (d, IH), 5.427-5.385 (d, IH), 5.224 (s, 2H), 3.835-3.812 (t, 4H), 3.201-3.177 (t, 4H), 2.213-2.063 (m, 2H), 1.034-0.998 (t, 3H); 13C NMR (100 MHz, MeOD): δ 170.222, 157.703, '£t [ίζ + η] 'οοπ s 'ioza 'ZHW 0 )
¾IMNdie -Z££'L Ίί 'ίΖ 'ίζΖ'βΡ 'i9V99 H
ΊΙ 86 '6 "Ζ.ΟΙ 'ζ9 /.11 ^ Ζ'ΖΖΙ ^ZVLZ]
'990831 "L i'm 'ε? 6 Ι '6080W ^ΖΓΡΠ
'W)8,9W t£9'6W '\ΖΥςς 'tLO'LSl '808' I 9
■ioza 'mn ςζι) ΉΡΜΝ n '(He ¾ 6'o-6660
'(HZ: ' ) OOOT- O '(Η2 'ui)g l
'(HI 'p) Z6rs-ie s '(HI 'Ρ) 9Ζ. 5-ζ1^ς
'(HI 's) Ζ.0Γ9 '(HI 'Ρ) 899·9-689·9 '(H
is)6P69 UZ ' ) 9WL-9ZVL '(HI 'P)∑;81'9-6
9 -(Ola 'ZHW 009) HI '[ 09t :W W idj S¾-oi ιοοε
OiS[\ +W\ -l£tZ g -(OZa ^UVi ZOZ)
dli -(.Hi ¾ 8660-1^01 '(H6'ui)£9n-00n
'(HZ Ό S80' 9W XHZ 'ιο) 6
'(Η17 'ω) ςζ6τ-£ξθτ '(HZ '^)6£L-p-0S8P
'(HI 'Ρ) 19Γ5- 0^5 '(HI 'Ρ)
'(HI 'ρ)ζίνί-8ίΐί '(HI 'Ϊ) se /.-e9 /. '(HI
's) 09 L '(HI 'Ρ) 306- -S^6"Z, '(HI 'Ρ) 0£i 9-S96 L
9 -(OZa 'mVi OOS) ¾]AtN HI S'6 "W'JAI +(¾ )HN 8C-NS
303) ¾IAlNdl£ '£08"6 '5.8-81 '68AX£ '0S8Te
Ol78'8i7 '117959 9L L "Z ^L6 '0£9"8II
'906931 '6eO'Z.3l 'ίόΖΊΖΙ '939"831 '685631
'68t7'95l '000691 § -(QOsn ^HVi 9Z\) ViN.
Dzi '(He ¾ 8860-100' i '(Ηε¾ε9Γΐ-οοε·ι
Xuz Ό ε8οτ-Η7ζ·ζ '(Η 'UI) sesx-ioex
'(HZ! 寸 98 '(HI 'P) ILZ'S-ZIVG
'(HI 'Ρ) ηξ-ζ-ΡΖ9 ξ '(HI 'P)0ei .-9£17.
'(HI Ό 99£"A-t78£ . '(HI 's) 319'Z.
'(HI 'P) 006Z.-036". '(HI 'Ρ)0ΐε·9-^6·乙 9
: (αθ^ΙΜ 'ZHW 00 S) HI 8£·8Ζ : "AVW 8e-NS
00S [Ι+ΙΛΙ];6£17'∑: s: (αο^Ν '2
Z9i) ¾WM die -£6Z.'9 'ζβθ'Ζί ' '6t
'£6ν£9 '-81'99 'Z9Q'LL '^9'86 '6½'8Π 'ό^' ,ϋ!
Ό9Γ8Π 'IW8Z【 ' 9 6 Ι '05Γ0Π
'98Πεΐ '82Z."St7l 8Γ8Η 4S/. 3SI
Zl.000/ZlOZN3/X3d 69Ζ000/εΐ0Ζ OAV WQ3002 10-羟基 CPT NH(C2H5)+ M.W.: 501.47; IH NMR (500 MHz, D20): δ
7.842-6.204 (d, IH), 7.149-7.125 (m, 2H), 6.954(s, IH), 6.707-6.689 (d, IH), 6.204 (s, IH), 5.452-5.434 (d, IH), 5.253-5.215 (d, IH), 4.124-3.956(m, 2H), 2.971-2.914(m, 4H), 2.157-2.109 (m, 2H), 1.347-1.294(t, 6H), 0.990-0.958 (t, 3H); 3 IP NMR (202 MHz, D20): δ 1.234; [M + 1] 502.
WQ4001 拓扑替康 Na+ M.W.: 493.38; 3 IP NMR (202 MHz, D20): δ
2.141; [M + 23] 516.
WQ5001 伊立替康 Na+ M.W.: 672.64; 31P NMR (202 MHz, D20): δ
1.027; [M + 23] 695.
WQ6001 9-氨基 CPT Na+ M.W.: 449.33; 3 IP NMR (202 MHz, D20): δ
1.546; [M + 23] 472.
WQ7001 9-硝基 CPT Na+ M.W.: 479.31; 3 IP NMR (202 MHz, D20): δ
1,942; [M + 23] 473.
WQ8001 勒 托 替 康 Na+ M.W.: 604.51; 3 IP NMR (202 MHz, D20): δ
(Lurtotecan) 1.473; [M + 23] 627.
WQ9001 依 喜 替 康 Na+ M.W.: 521.41 ; 3 IP NMR (202 MHz, D20): δ
(Exatecan) 0.315; [M + 23] 544.
WQ 10001 7-乙基 CPT Na+ M.W.: 462.37; 3 IP NMR (202 MHz, D20): δ
2.641; [M + 23] 473.
WQ11001 7-乙基 -10,11 Na+ M.W.: 506.38; 3 IP NMR (202 MHz, D20): δ
1.328; [M + 23] 529.
CPT
WQ 12001 Gimatecan Na+ M.W.: 517.49; 3 IP NMR (202 MHz, D20): δ
1.195; [M + 23] 540.
WQ13001 Karenitecan Na+ M.W.: 518.59; 31P NMR (202 MHz, D20): δ
2.347; [M + 23] 541.
WQ 14001 Silatecan Na+ M.W.: 532.62; 3 IP NMR (202 MHz, D20): δ
2.025; [M + 23] 555. 实施例 2: WQ1001的体外抗癌评价
利用 Promega公司的 CellTiter-Glo试剂盒,对癌细胞进行了细胞活性分析,达到用体外细 胞实验来评估某一抗癌药的杀死某一癌细胞能力的目的。该试剂盒通过酶促荧光素酶测试 ATP 水平, 正常活细胞代谢产生的 ATP水平是一定的, 此 ATP与荧光素酶进行酶促反应发出一定 量的荧光信号, 被光度计捕获并记录为一定荧光信号读数。 死亡细胞因代谢功能消失不能产 生 ATP, 在同样测试条件下不能产生荧光信号, 光度计荧光信号读数为零。 当用此方法来评 估某一抗癌药的抗癌活性时, 在同样数量的癌症活细胞中加入某一浓度的抗癌药, 然后在特 定时间点用 CellTiter-Glo试剂盒的来检测荧光信号读数,荧光信号读数越低反映该抗癌药处理 后癌症活细胞量越低, 该抗癌药杀死某一癌细胞能力越强。 具体的做法为: 将特定数目的小 细胞肺癌细胞 (ATCC 目录号 H446)、 乳腺癌细胞 (ATCC 目录号 MDAMB231)或结肠癌细胞 (ATCC目录号 HCT116)接种在有相同细胞培养液的 96孔板中,然后用 WQ1001和其他抗癌药 物分别处理 24、 48、 72小时。 在各个时间点, 将癌细胞与 CellTiter-Glo试剂混合 1小时, 记 录相应荧光信号。 因检测到的荧光信号读数与癌症活细胞成正比, 检测到的荧光信号读数换 算成相应的活细胞数。 癌症细胞存活率由某一浓度的抗癌药处理后癌症活细胞量除以没有抗 癌药处理的对照组癌症活细胞量得到。
化合物 WQ1001的抗癌活性如图 2-4及表 3-5中所示。
图 2显示了化合物 WQ1001在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在横坐 标中" CPT"组是用 CPT (溶解于 DMSO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微摩 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在横坐标中" WQ1001"组是用 WQ1001(溶解于食盐水 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 1.0、 10 微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 时。
表 3: 用药物处理 48小时后 H446细胞的存活率
可以看到水溶性的 WQ1001在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其效果 优于 CPT。
图 3显示了化合物 WQ1001在 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在橫 坐标中 "CPT"组是用 CPT (溶解于 DMSO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微 摩尔)处理 MDAMB231(乳腺癌)细胞 48小时;在横坐标中" WQ1001"组是用 WQ1001 (溶解于食 盐水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MDAMB231(乳腺癌)细 胞 48小时。 表 4: 用药物处理后 MDAMB231细胞的存活率
可以看到水溶性的 WQ1001在 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其效 果与 CPT相当。
图 4显示了化合物 WQ1001在 HCT】16(结肠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在横坐标 中" CPT"组是用 CPT(溶解于 DMSO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微摩尔) 处理 HCT116(结肠癌)细胞 48小时; 在横坐标中" WQ1001"组是用 WQ1001 (溶解于食盐水中) 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微摩尔)处理 HCT116(结肠癌)细胞。
表 5 : 用药物处理 48小时后 HCT116细胞的存活率
可以看到水溶性的 WQ1001在 HCT1 16(结肠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其中, 在 1.0 μΜ浓度时, 试验品的细胞存活率显著显著低于对照品。
实施例 3 : WQ1002的体外抗癌评价
利用实施例 2中的方法测试了化合物 WQ1002的抗癌活性,试验结果如图 5-6及表 6-7中 所示。
图 5显示了化合物 WQ1002在 Η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在横坐 标中" CPT"组是用 CPT (溶解于 DMSO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微摩 尔)处理 Η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在横坐标中" WQ1002"组是用 WQ1002(溶解于食盐水 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微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 时; 在横坐标中"依托泊甙"组是用依托泊甙 (Etoposide, 别名: 足叶乙苷, 溶解于食盐水中)按 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微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 表 6: 用药物处理 48小时后 H446细胞的存活率
可以看到水溶性的 WQ1002在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其效果 优于 CPT, 也好于依托泊甙 (己于临床使用, 细胞靶点为 topo II)。
图 6显示了化合物 WQ1002在 HCT1 16(结肠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在横坐标 中" CPT"组是用 CPT (溶解于 DMSO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 处理 HCT116(结肠癌)细胞 48小时; 在横坐标中" WQ1002"组是用 WQ1002(溶解于食盐水中) 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微摩尔)处理 HCT116(结肠癌)细胞 48小时; 在横坐标中"依托泊甙"组是用依托泊甙 (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的 4 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CT116(结肠癌)细胞 48小时。
表 7: 用药物处理 48小时后 HCT116细胞的存活率
可以看到水溶性的 WQ1002在 HCT116(结肠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其效果优 于 CPT, 也好于依托泊甙 (己于临床使用, 细胞靶点为 topo II)。
实施例 4和 5 : WQ1003 和 WQ1004的体外抗癌评价
利用实施例 2中的方法测试了化合物 WQ1003和 WQ1004的抗癌活性, 试验结果如图 7 及表 8中所示。
图 7显示了 WQ1003和 WQ1004在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在 横坐标中" CPT"组是用 CPT (溶解于 DMSO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0.1、1.0、10 微 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 在横坐标中"依托泊甙"组是用依托泊甙 (溶解于食 盐水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在横坐标中" WQ1003"组是用 WQ1003(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 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 在横坐标中" WQ1004"组是 用 WQ1004(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的 4 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
表 8: 用药物处理 48小时后 H446细胞的存活率
可以看到水溶性的 WQ1003、 WQ1004在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 亡, 其效果优于 CPT, 也好于依托泊甙 (己于临床使用, 细胞靶点为 topo 。
实施例 6和 7: WQ2001 和 WQ2002的体外抗癌评价
利用实施例 2中的方法测试了化合物 WQ2001和 WQ2002的抗癌活性,试验结果如图 8-10 及表 9-11中所示。
图 8显示了 WQ2001和 WQ2002在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在 横坐标中" SN-38"组是用 SN-38(溶解于 DMSO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在横坐标中"拓扑替康"组是用拓扑替康 (溶解 于食盐水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 细胞 48小时; 在横坐标中" WQ2001"组是用 WQ2001(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微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 在横坐标中" WQ2002" 组是用 WQ2002(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微摩尔)处 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
表 9: 用药物处理 48小时后 H446细胞的存活率
可以看到水溶性的 WQ2001、 WQ2002在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 亡, 其效果与 SN38、 拓扑替康 (已于临床使用, 细胞靶点为 topo l)相当。
图 9显示了 WQ2001和 WQ2002在 HCT116(结肠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在横 坐标中 "SN-38"组是用 SN38(溶解于 DMSO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CT116(结肠癌)细胞 48小时; 在横坐标中"拓扑替康"组是用拓扑替康 (溶解于食 盐水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CT116(结肠癌)细胞 48 小时; 在横坐标中" WQ2001"组是用 WQ2001(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CT116(结肠癌)细胞 48 小时; 在横坐标中" WQ2002"组是用 WQ2002(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的 4 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CT116(结肠癌)细胞 48小时。
表 10: 用药物处理 48小时后 HCT116细胞的存活率
可以看到 WQ2001、 WQ2002在 HCT1 16 (结肠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其效果 与 SN-38、 拓扑替康 (已于临床使用, 细胞靶点为 topo l)相当, 均具有很好的效果。
图 10显示了 WQ2001和 WQ2002在 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在横坐标中" SN38"组是用 SN38(溶解于 DMSO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MDAMB231细胞 48小时; 在横坐标中"拓扑替康"组是用拓扑替康 (溶解于食 盐水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微摩尔)处理 MDAMB231细胞 48小 时;在横坐标中" WQ2001"组是用 WQ2001(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 小时; 在横坐标中" WQ2002"组是用 WQ2002(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微摩尔)处理 H446(小 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 表 1 1列出了实验结果。 表 11 : 用药物处理 48小时后 MDAMB231细胞的存活率
可以看到水溶性的 WQ2001、 WQ2002在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 亡, 其效果略低于 SN38但是与拓扑替康效果 (己于临床使用, 细胞靶点为 topo l)相当。 实施例 8和 9: WQ3001 和 WQ3002的体外抗癌评价
利用实施例 2-1 中的方法测试了化合物 WQ3001和 WQ3002的抗癌活性, 试验结果如图 11-13及表 12-14中所示。
图 11和表 12显示了 WQ3001和 WQ3002在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 死亡。 在横坐标中" 10羟基 CPT"组是用 SN38(溶解于 DMSO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 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 在横坐标中"拓扑替康"组是 用拓扑替康 (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的 4 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 在横坐标中" WQ3001"组是用 WQ3001(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 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 在 横坐标中 "WQ3002"组是用 WQ3002(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微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
表 12: 用药物处理 48小时后 H446细胞的存活率
可以看到 WQ3001、 WQ3002在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其效 果与 SN38、 拓扑替康 (已于临床使用, 细胞靶点为 topo l)相当。
图 12和表 13显示了 WQ3001和 WQ3002在 HCT116(结肠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 亡。在横坐标中" 10-羟基 CPT"组是用 10-羟基 CPT (溶解于 DMSO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 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CT1 16(结肠癌)细胞 48小时; 在横坐标中"拓扑替康"组是 用拓扑替康 (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的 4 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CT116(结肠癌)细胞 48小时;在横坐标中" WQ3001"组是用 WQ3001(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 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微摩尔)处理 HCT116(结肠癌)细胞 48小时; 在横坐 标中" WQ3002"组是用 WQ3002(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CT116(结肠癌)细胞 48小时。
表 13: 用药物处理 48小时后 HCT116细胞的存活率
化合物浓度 10-羟基 CPT WQ3001 WQ3002 拓扑替康
Ο μΜ 100% 100% 100% 100% 0.1 μΜ 15% 15% 15% 26%
1.0 μΜ 1% 2% 2% 2%
10 μΜ 9% 6% 9% 6%
可以看到水溶性的 WQ3001、WQ3002在 HCT116 (结肠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亡, 其效果与 SN38、 拓扑替康 (己于临床使用, 细胞靶点为 topo l)相当。
图 13和表 14显示了 WQ3001和 WQ3002在 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 胞死亡。 在横坐标中" 10-羟基 CPT"组是用 10-羟基 CPT (溶解于 DMSO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 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MDAMB231细胞 48小时; 在横坐标中"拓扑替康" 组是用拓扑替康 (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 理 MDAMB231细胞 48小时; 在横坐标中" WQ3001"组是用 WQ3001(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 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微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 在横 坐标中 "WQ3002"组是用 WQ3002(溶解于食盐水中)按相应的 4个浓度梯度 (分别为 0、 0.1、 1.0、 10 微摩尔)处理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 48小时。
表 14: 用药物处理 48小时后 MDAMB231细胞的存活率
可以看到水溶性的 WQ3001、 WQ3002在 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引发依剂量的细胞死 亡, 其效果与 SN38和拓扑替康 (已于临床使用, 细胞靶点为 topo l)相当。 实施例 10: 动物试验抗癌评价人小细胞肺癌 NCI-H446裸鼠移植瘤模型 将裸鼠接种人小细胞肺癌 NCI-H446细胞株。待肿瘤体积长至 100mm3左右时, 根据肿瘤 体积分层随机化分为 5组: 阴性对照组、 WQ1001设 3组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和阳性对照组(拓扑替康)。 采取静脉注射的给药途径, 具体给药方案见表 15。 首次给药当天 计为给 D0天, 每次给药前测定体重, 根据体重调整给药量; 停药后每周测两次体重, 试验终 点 (D22) 动物处死前称重一次。 表 15 : WQ1001体内抗肿瘤药效学试验给药方案
阴性对照组 (NS) 10 1 1 D0、 2、 4, 11 、 13、 0.2
15
低剂量组 8 10 1.0 D0、 2、 4, 11 、 13、
0.2
15
供试品组
中剂量组 8 20 2.0 D0、 2、 4 , 1 1 、 13、 0.2
(WQ1001) 15
高剂量组 8 40 4.0 D0、 2、 4 , 1 1 、 13、 0.2
] 5
阳性对照组(拓扑替康) 8 10 1.0 D0、 4、 7、 11 、 14、
0.2 17 分组后开始给药, 体重变化结果显示, WQ1001 10mg/kg组体重正常; WQ1001 20mg kg和 40mg kg组给药 1周后, 动物体重明显下降, 但停药 5天后恢复正常; 试 验结束时 (D22 ), WQ1001 40mg/kg和拓扑替康 10mg/kg组动物体重明显下降, 但未 出现动物死亡。 WQ1001 40mg/kg和拓扑替康 10mg/kg组的给药剂量在此试验方案分 别已达到最大毒性忍受量 (MTD)。
试验结束时,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各给药组肿瘤生长相对缓慢, WQ1001静脉注 射间隔 1天给药, 连续 3次, 停药 7天后再给 1个循环, 共 6次, 10mg/kg、 20mg/kg 和 40mg/kg都对肿瘤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 40mg/kg疗效最好; 拓扑替康 10mg/kg每 周给药两次, 间隔 2~3天,共给药 3周(6次),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疗效与 WQ1001 10mg/kg和 20mg/kg相当。
综合受试组动物毒性 (动物体重变化) 和抑瘤效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在同等抑 瘤效果下 WQ1001的动物毒性比拓扑替康低。 试验结果详见表 16和图 14。
表 16中, RTV表示相对肿瘤体积, 由 V t/Vo计算得到, 其中 Vo为 DO天测得的 肿瘤体积, V t为每一次测量时的肿瘤体积。 抗肿瘤活性的评价指标为相对肿瘤增殖率 T/C(%)= ( TRTV/CRTV ) * 100%, Trtv为治疗组 RTV, Crtv为阴性对照组 RTV。 表 16: WQ1001体内抗肿瘤药效试验各实验组体重变化和抑瘤情况
阴性对照组 D0、 2、 4, 11、 17.0 ± 1.0 18.9 ± 1.3 21.8 ± 10.2 100 13、 15
WQIOOI
D0、 2、 4, 11、
17.4± 1.1 18.6± 1.4 12.2±5.1 56.2 lOmg/kg 13、 15
WQIOOI
D0、 2、 4, 11、
16.8± 1.3 17.6± 1.4 11·3 ±4.0 52.0 20mg/kg 13、 15
WQIOOI D0、 2、 4, 11、
16.9± 1.2 15.4± 1.6** 8.2±4.3** 37.7
40mg/kg 13、 15
拓扑替康 D0、 4、 7、 11、
17.6± 1.2 16.4± 1.5** 10.7±4.8* 49.3 lOmg/kg 14、 17 表 17列出了根据本发明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与若干现有 CPT衍生物的性质比较。 其中, 内酯环稳定性是以所试化合物在 PH值为 7.4的缓冲溶液中放置 72小时后以液相色谱测得的 内酯环保持率来表征。 抗癌活性是以 10 μΜ药物浓度下 Η446癌细胞的存活率表征。 从中可 以看出本发明化合物在水溶性、 内酯环稳定性和毒理学方面的差异。 表 17: 实施例化合物以及对照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物理性质比较
受试样品 水溶性 内酯环稳定性 癌细胞的存活率
CPT <0.1 mg/mL <50% <30%
拓扑替康 1 mg/mL <50% > 30 % 依立替康 1 mg/mL <50% > 30 %
(irinotecan)
CPT-20(S)-磷酸 > 10 mg/mL > 90% > 85%
WQIOOI > 10 mg/mL > 90% < 30%
WQ1002 > 10 mg/mL > 90% < 30%
WQ1003 > 10 mg/mL > 90% < 30%
WQ1004 > 10 mg/mL > 90% < 30%
WQ2001 > 10 mg/mL > 90% < 30%
WQ2002 > 10 mg/mL > 90% < 30%
WQ3001 > 10 mg/mL > 90% < 30%
WQ3002 > 10 mg/mL > 90% < 30%
WQ4001 > 10 mg/mL > 90% < 30%
WQ5001 > 10 mg/mL > 90% < 30% WQ6001 > 10 mg/mL > 90% < 30%
WQ7001 > 10 mg/mL > 90% < 30%
WQ8001 > 10 mg/mL > 90% < 30%
WQ9001 > 10 mg mL > 90% < 30%
WQ 10001 > 10 mg/mL > 90% < 30%
WQ11001 > 10 mg/mL > 90% < 30%
WQ12001 >】 0 mg/mL > 90% < 30%
WQ13001 > 10 mg/mL > 90% < 30%
WQ 14001 > 10 mg/mL > 90% < 30%
前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将能充分地揭示本发明的一般特征, 以致他人借助现有知识 很容易为具体应用对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做调整和 /或适应性变化, 这些皆没有偏离本发明的范 围, 因此这些调整和修改应该视为对本发明中所披露实施方式的等同替换。

Claims (11)

1. 喜树碱衍生物, 其为式 I的 CPT亚磷酸单酯或其可药用盐 :
式 I,
其中, R R2、 R R4独立地代表氢, 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羧基, 可选取代 的氨基, 取代的硅基, 单环芳氧基, 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C6垸氧基, 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 -C6垸基羰基, 可 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C6烷基, 或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 -C6环垸基; 或者,
R1, !^通过另外的一个至三个原子连接成杂环,所述杂环为氮杂环、硫杂环、氧杂环、 或者含两个杂原子的环, 当杂环含两个杂原子时, 该杂原子选自氮原子、 氧原子、 硫原 子构成的组; 而 R3、 R4独立地代表氢, 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羧基, 可选取代的氨 基, 取代的硅基, 单环芳氧基, 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C6 烷氧基, 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C6垸基羰基, 可选地由 羟基、 硝基、 腈基、 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 -C6烷基, 或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 -C6环烷基; 或者,
R R2独立地代表氢, 羟基, 硝基, 腈基, m, 羧基, 可选取代的氨基, 取代的 硅基, 单环芳氧基, 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C6垸氧基, 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1-C6烷基羰基, 可选地由羟基、 硝 基、 腈基、 卤素、 或氨基取代的 C 1-C6垸基, 或可选地由羟基、 硝基、 腈基、 卤素、 或 氨基取代的 C1 -C6环垸基, 而 R3, R4 通过 -0-(CH2)n-0-形成环状化合物, 其中 n = l 或 者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喜树碱衍生物, 其为式 II表示的盐:
其中, Xn+选自 K+、 Na+、 Li+、 Mg2+、 Ca2+、 Zn2+、 Fe3+、 和铵离子。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喜树碱衍生物, 其中, 所述氨基或羟基被保护基保护。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喜树碱衍生物, 其中, 所述铵离子衍生自下列碱中的任一种:
NH3、 一甲胺、 二甲胺、 三甲胺、 一乙胺、 二乙胺、 三乙胺、 一甲基乙胺、 二甲基 乙胺、 二异丙胺、 吡咯垸、 二氢异吲哚、 吗啉、 Ν,Ν-二烯丙基胺、 4-甲基哌啶、 乙醇胺、 5-溴二氢异吲哚、 硫代吗啉、 顺式 -2,6-二甲基吗啉和乙二胺。
5.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4任一项所述的喜树碱衍生物,其为选自由喜树碱、 SN-38、拓扑替康、 9-氨基 CPT、伊立替康、 9-硝基 CPT、 勒托替康、 7-乙基 -10,11-甲二氧基 CPT、依喜替康、 7-乙基 CPT、 10-羟基 CPT、 吉麻替康、 卡诺尼替康、 和斯拉替康构成的组中的亚磷酸单 酯或其可药用盐。
6. 用于制备权利要求 1所述喜树碱衍生物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使 PCI3与式 RH的氮唑类活性物质反应, 生成式 III的亚磷酰三胺中间体:
R-P-R
式 III,
(2) 使式 III的亚磷酰三胺中间体与式 IV的化合物反应, 生成式 V的 CPT 20(S)-O- 亚磷酰胺酯中间体:
其中 I 1、 R2、 R3、 R4如权 1所定义, 当 I 1、 R R\ R4是氨基或者羟基或者连有 氨基、 羟基时, 与式 III反应前先用保护基保护;
(3) 使式 V的中间体水解, 生成式 I的 20(S)-O-亚磷酸单酯:
当 I 1、 R2、 R R4是氨基或者羟基或者连有氨基、 羟基的保护基时, 脱去保护基。 ( 4 ) 可选地, 盐化该式 I化合物, 得到相应的盐。
7. 一种药物组合物, 其包含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喜树碱衍生物。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药物组合物, 其中, 氨基或羟基被保护基保护。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药物组合物, 其中, 所述铵离子衍生自下列碱中的任一种:
NH3、 一甲胺、 二甲胺、 三甲胺、 一乙胺、 二乙胺、 三乙胺、 一甲基乙胺、 二甲基 乙胺、 二异丙胺、 吡咯烷、 二氢异吲哚、 吗啉、 Ν,Ν-二烯丙基胺、 4-甲基哌啶、 乙醇胺、 5-溴二氢异吲哚、 硫代吗啉、 顺式 -2,6-二甲基吗啉和乙二胺。
10. 权利要求 1 或 2所述的喜树碱衍生物在制备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其中所述癌 症选自肺癌、 乳腺癌、 结肠癌、 直肠癌、 前列腺癌、 黑素瘤、 胰腺癌、 胃癌、 肝癌、 脑 癌、 肾癌、 子宫癌、 宫颈癌、 卵巢癌、 尿道癌、 胃肠癌和白血病构成的组。
1 1. 根据权利要求 1 0所述的用途, 其中, 所述癌症选自由乳腺癌、 结肠癌、 直肠癌、 和肺癌 构成的组。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1所述的用途, 其中, 所述癌症是小细胞肺癌。
CN201280032341.6A 2011-06-30 2012-05-22 喜树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Active CN1038140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80032341.6A CN103814036B (zh) 2011-06-30 2012-05-22 喜树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1406.0 2011-06-30
CN2011101814060 2011-06-30
CN2011101814060A CN102850400A (zh) 2011-06-30 2011-06-30 喜树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CN201280032341.6A CN103814036B (zh) 2011-06-30 2012-05-22 喜树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PCT/CN2012/000712 WO2013000269A1 (zh) 2011-06-30 2012-05-22 喜树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4036A true CN103814036A (zh) 2014-05-21
CN103814036B CN103814036B (zh) 2016-05-18

Family

ID=473974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14060A Pending CN102850400A (zh) 2011-06-30 2011-06-30 喜树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CN201280032341.6A Active CN103814036B (zh) 2011-06-30 2012-05-22 喜树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14060A Pending CN102850400A (zh) 2011-06-30 2011-06-30 喜树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9266911B2 (zh)
EP (1) EP2727927B1 (zh)
JP (1) JP5819523B2 (zh)
KR (1) KR101606624B1 (zh)
CN (2) CN102850400A (zh)
AU (1) AU2012276175B2 (zh)
BR (1) BR112013033472A2 (zh)
CA (1) CA2838875C (zh)
EA (1) EA021814B1 (zh)
WO (1) WO2013000269A1 (zh)
ZA (1) ZA2013095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13176A1 (zh) 2014-01-28 2015-08-06 周文强 喜树碱衍生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ES2930295T3 (es) * 2019-03-29 2022-12-09 Medimmune Ltd Compuestos y conjugados de los mismos
US20220242874A1 (en) 2019-07-11 2022-08-04 Sun Pharma Advanced Research Company Limited Camptothecin derivatives
KR20220113747A (ko) * 2019-12-16 2022-08-16 지앙수 헨그루이 파마슈티컬스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항 cea 항체-엑사테칸 유사체의 접합체 및 이의 약학적 용도
TW202304929A (zh) 2021-04-29 2023-02-01 美商艾伯維有限公司 抗c-Met抗體藥物結合物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95393A (ja) * 1986-02-21 1987-08-28 Yakult Honsha Co Ltd 新規なカンプトテシン誘導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2195394A (ja) * 1986-02-24 1987-08-28 Yakult Honsha Co Ltd 新規なカンプトテシン誘導体
WO2008085688A1 (en) * 2007-01-05 2008-07-17 Jayanta Saha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cancer treatment using a chemically linked phosphonoformic acid partial ester
CN102153607A (zh) * 2010-02-11 2011-08-17 湖南方盛华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水溶性喜树碱衍生物及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3579A (en) * 1987-10-06 1990-07-2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Water soluble prodrugs of camptothecin
WO2007095389A2 (en) * 2006-02-17 2007-08-23 Novacea, Inc. Treatment of hyperproliferative diseases with camptothecine n-oxide and analog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95393A (ja) * 1986-02-21 1987-08-28 Yakult Honsha Co Ltd 新規なカンプトテシン誘導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2195394A (ja) * 1986-02-24 1987-08-28 Yakult Honsha Co Ltd 新規なカンプトテシン誘導体
WO2008085688A1 (en) * 2007-01-05 2008-07-17 Jayanta Saha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cancer treatment using a chemically linked phosphonoformic acid partial ester
CN102153607A (zh) * 2010-02-11 2011-08-17 湖南方盛华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水溶性喜树碱衍生物及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ICOLAS J. RAHIER等: "Water-soluble camptothecin derivatives that are intrinsic topoisomerase I poisons", 《ORGANIC LETTERS》, vol. 6, no. 3, 1 July 2004 (2004-07-01) *
牟 松等: "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的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 vol. 41, no. 11, 30 June 2006 (2006-06-3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27927A4 (en) 2015-02-11
KR20140020333A (ko) 2014-02-18
US20140107342A1 (en) 2014-04-17
ZA201309559B (en) 2014-08-27
KR101606624B1 (ko) 2016-03-25
JP5819523B2 (ja) 2015-11-24
CN102850400A (zh) 2013-01-02
EP2727927A1 (en) 2014-05-07
BR112013033472A2 (pt) 2017-03-14
JP2014520762A (ja) 2014-08-25
US9266911B2 (en) 2016-02-23
EP2727927B1 (en) 2016-07-20
AU2012276175A1 (en) 2014-01-09
CA2838875A1 (en) 2013-01-03
EA201370251A1 (ru) 2014-04-30
AU2012276175B2 (en) 2016-08-11
EA021814B1 (ru) 2015-09-30
WO2013000269A1 (zh) 2013-01-03
CN103814036B (zh) 2016-05-18
CA2838875C (en) 2016-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44098B1 (ko) 인 치환기를 갖는 퀴놀린계 화합물과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퀴놀린계 화합물을 함유하는 약학 조성물과 그의 용도
TWI426905B (zh) 用於乳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卵巢癌及肺癌之治療的7-乙基-10羥喜樹鹼之多臂聚合性共軛物
CN103814036A (zh) 喜树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EP1097138A1 (fr) Compositions pharmaceutiques comprenant des 2-quinolones
AU2017220738A1 (en) Carboxamide derivatives useful as RSK inhibitors
CN101707888A (zh) 用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多臂聚合物缀合物治疗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ES2958528T3 (es) Macrociclos sustituidos útiles como inhibidores de quinasas
KR101805693B1 (ko) 피롤 치환된 인돌론 유도체, 이의 제조방법, 이를 함유하는 조성물 및 이의 용도
CN102649795B (zh) 10-甲氧基喜树碱衍生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336904B (zh) 一种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多价peg修饰物及其用途
US9334299B2 (en) Water-soluble camptothecin derivativ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JP5755796B2 (ja) 抗腫瘍活性を有するカンプトテシン誘導体
CN104136026B (zh) 包含mao靶向/探寻器部分的人神经胶质瘤治疗用化合物
CN105131039A (zh) 一种喜树碱类磷脂化合物、其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JP2011225510A (ja) 新規な抗腫瘍剤
TW201038578A (en) Methods to treat cancer
JP2021147340A (ja) 化合物、そのナノ粒子及び癌疾患の治療剤
US20040204435A1 (en) Alternating treatment with topoisomerase I and topoisomerase II inhibitors
PT1962850E (pt) Tratamento de tumores resistentes a drogas
RU2441009C2 (ru) Производные камптотецина с противоопухолевой активностью
CN102161680A (zh) 磷酰胺酯喜树碱衍生物以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SK397391A3 (sk) 9,10-Substituované kamptotecíny, farmaceutický prípravok s ich obsahom a medziproduk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UNAN FANGSHENG HUAM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OU WENQIANG

Effective date: 201409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918

Address after: 410205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 Tin Road No. 19

Applicant after: Hunan Fangsheng Huam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205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 Tin Road No. 19

Applicant before: Zhou Wenqia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