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2047B - 运动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运动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82047B CN103782047B CN201280043731.3A CN201280043731A CN103782047B CN 103782047 B CN103782047 B CN 103782047B CN 201280043731 A CN201280043731 A CN 201280043731A CN 103782047 B CN103782047 B CN 1037820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ing body
- roller surface
- body roller
- guide device
- motion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05—Guide rails or tracks for a linear bearing, i.e. adapted for movement of a carriage or bearing body there alo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 F16C29/0635—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provided as bores in a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e.g.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 single part with end caps provided at each end
- F16C29/065—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provided as bores in a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e.g.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 single part with end caps provided at each end with roll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34—Rollers; Needles
- F16C33/36—Rollers; Needles with bearing-surfaces other than cylindrical, e.g. tapered; with grooves in the bearing surfa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34—Rollers; Needles
- F16C33/36—Rollers; Needles with bearing-surfaces other than cylindrical, e.g. tapered; with grooves in the bearing surfaces
- F16C33/363—Rollers; Needles with bearing-surfaces other than cylindrical, e.g. tapered; with grooves in the bearing surfaces with grooves in the bearing-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动引导装置,其不使用壁、凸缘这样的滚动体的定位机构而准确地对移动构件与滚动体的位置进行定位,由此能够实现顺畅的滚动体的滚动与制造成本的抑制,从而能够可靠地发挥利用滚动体进行的对移动构件的自动调节能力。滚动体滚道面以及负载滚动体滚道面的剖面形状形成为朝向所述负载滚动体滚道面或所述滚动体滚道面而成为凸形的圆弧状,滚动体以与所述滚动体滚道面以及所述负载滚动体滚道面的剖面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为从两端部沿着轴向而逐渐缩径的鼓形,所述滚动体滚道面以及所述负载滚动体滚道面呈角接触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动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如下的运动引导装置,其具备:沿着长边方向形成有滚动体滚道面的轨道构件;形成有与滚动体滚道面对置的负载滚动体滚道面,并被组装为能够相对于轨道构件移动的移动构件;在滚动体滚道面与负载滚动体滚道面之间滚动的多个滚动体例如滚珠、圆筒状的辊。
在运动引导装置中,在受到载荷时移动构件相对于轨道构件进行相对位移。在进行了该相对位移时,当作为滚动体而使用滚珠时,发生接点变动而带来接触角的变化,然而例如像圆弧接触结构那样的移动构件与滚珠的接触结构不变化,因此能够实现顺畅的滚动。另一方面,当使用圆筒状的辊时,由于能够使滚动体滚道面、负载滚动体滚道面与辊进行线接触,因此能够实现刚性的提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93517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使用了圆筒状的辊的运动引导装置中,由于移动构件受到例如过大的力矩载荷,造成移动构件与辊的相对位置变化,滚动体滚道面与辊变得不平行,从而在辊的轴向上产生分力。因此,辊偏移碰撞,而变得不能保持辊与移动构件的接触结构,从而有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运动引导装置的功能。即,可知圆筒状的辊缺乏自动调节能力。而且,当在辊的轴向产生分力时,由于辊向辊轴向移动,因此需要在移动构件的辊轴向的端部形成定位用的壁、凸缘等定位部。需要以非常高的尺寸精度制造该壁、凸缘等定位部。根据以上的内容,在将圆筒状的辊应用在滚动体的情况下,不仅难以抑制制造成本,而且存在对顺畅的辊的循环构成障碍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运动引导装置,该运动引导装置不使用壁、凸缘这样的辊的定位机构便能够使辊顺畅地无限循环,并且抑制了制造成本。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具备:轨道构件,其沿着长边方向而形成有滚动体滚道面;移动构件,其形成有与所述滚动体滚道面对置的负载滚动体滚道面,且被组装为在其与所述轨道构件之间经由滚动体而能够移动,所述运动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滚道面以及所述负载滚动体滚道面的剖面形状形成为朝向相互对置的方向而成为凸形的圆弧状,所述滚动体以与所述滚动体滚道面以及所述负载滚动体滚道面的剖面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为从两端部沿着轴向而逐渐缩径的剖面鼓状,所述滚动体滚道面以及所述负载滚动体滚道面经由所述滚动体而呈角接触结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的运动引导装置,该运动引导装置不使用辊的定位机构便能够使鼓状辊顺畅地无限循环,并且抑制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中使用的鼓状辊的主视图。
图3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各构件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5为用于说明使用了作为本发明的比较例的桶状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说明图。
图6为用于说明使用了作为本发明的比较例的桶状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7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中使用的鼓状辊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并非对各权利要求所涉及的发明进行限定,而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组合整体并非发明的解决方式所必须的。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中使用的鼓状辊的主视图,图3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各构件的动作的示意图,图5为用于说明使用了作为本发明的比较例的桶状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说明图,图6为用于说明使用了作为本发明的比较例的桶状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图7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3所示,将图3的上下方向定义为附图的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具备:沿着长边方向而在其外表面形成有多个滚动体滚道面11的轨道构件10;形成有与滚动体滚道面11对置的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并被组装为能够相对于轨道构件10进行往返运动的移动构件20;在滚动体滚道面11与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之间滚动的多个滚动体(鼓状辊)30。而且,如图2所示滚动体30形成从轴向的两端部31a、31b朝向中央部沿着轴向而逐渐缩径的鼓状,剖面形成为曲率半径R的曲线状。
在轨道构件10从上表面朝向底面地穿孔有多个螺栓孔12。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通过将螺栓插通在形成于轨道构件10的这些多个螺栓孔12中而紧固在基台上。此外,轨道构件10为剖面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长条构件,例如在左右两侧相互分离地形成有各两条而合计四条滚动体滚道面11。
移动构件20以横跨于轨道构件10的上表面上的方式剖面形成大致“コ”字状,具备移动构件主体21与安装在作为该移动构件主体21的往返运动方向的两端面的侧盖22。
移动构件主体21以及侧盖22具有与轨道构件10的上表面对置的中央部、与轨道构件10的左右两侧面对置的一对支腿部。在移动构件主体21以与轨道构件10的滚动体滚道面11对置的方式而形成有沿着轨道构件10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例如合计四条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
而且,在移动构件主体21形成有合计四条与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平行地延伸的滚动体返回通路24。
而且,在侧盖22形成有将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与滚动体返回通路24连结的一对U字形状的方向转换路29。形成了由包括滚动体滚道面11与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的负载滚动体滚道路、一对方向转换路29以及滚动体返回通路24构成的无限循环路。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中,由于鼓状辊30介于滚动体滚道面11与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之间,因此当使移动构件20沿着轨道构件10的长边方向移动时,能够使其进行滚转运动。滚动至负载滚动体滚道路的一端的鼓状辊30被侧盖22的拾起部拾起,而导向一方向转换路29。在方向转换路29中转换了行进方向的鼓状辊30在滚动体返回通路24滚动,经由了另一方向转换路29之后,再次返回负载滚动体滚道路。如此通过使鼓状辊30滚动实现了无限循环。另外,如图3所示,滚动体返回通路24的剖面形成为圆形状,并在其中插入有中空圆形的导管24a。鼓状辊在该导管24a的中空部分滚动,但在鼓状辊的与滚道面的中央部附近对置的位置形成有间隙24b。该间隙24b起到保持润滑脂等润滑剂的功能,而能够使鼓状辊30的润滑性提高。
而且,多个鼓状辊30通过带状护圈来保持,该带状护圈包括配置在鼓状辊30间的间隔部和经由鼓状辊30的两端面而将该间隔部连结的带状的连结带32。如此,由于鼓状辊30通过连结带32而一连串地被连结保持,因此能够防止鼓状辊30彼此的碰撞。
而且,如图3所示,移动构件20具备在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的两侧部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第一连结带引导部26a、第二连结带引导部26b以及第三连结带引导部26c。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中形成移动构件20不与鼓状辊30的辊轴向的端面接触的结构。即,成为未形成对鼓状辊30在辊轴向上移动进行限制的定位机构的结构。另外,以与第一连结带引导部26a邻接的方式设置有防止尘埃等从轨道构件10的上表面侵入到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的第一密封机构27a,在第三连结带引导部26c的下端分别设置有防止尘埃等从轨道构件10的侧面侵入到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的第二密封机构27b。
如图3所示,滚动体滚道面11以及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的剖面形状以与鼓状辊30的鼓形对应的方式而形成为朝向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或滚动体滚道面11成为凸形的圆弧状。而且,隔着鼓状辊30的滚动体滚道面11以及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成为例如初始接触角形成为45°的角接触结构,具体而言,形成如下的具有交叉点P2与交叉点P1的角接触结构,即,作为基台侧的下侧的一对条线的、在滚动体滚道面11上滚动的鼓状辊30的接触角线L2、L3具有从将它们的滚动体滚道面11的圆弧形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连结的下侧水平线H2例如朝向上方倾斜45°而在轨道构件10的上方相交的交叉点P2,上侧的一对条线的、在滚动体滚道面11上滚动的鼓状辊30的接触角线L1、L4具有从将它们的滚动体滚道面11的圆弧形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连结的上侧水平线H1例如朝向下方倾斜45°而在轨道构件10的下方相交的交叉点P1。另外,接触角线指将滚动体滚道面11以及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隔着鼓状辊30接触的点连结而成的线。
另外,交叉点P1与交叉点P2在沿着相对于轨道构件10的短边方向的铅垂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上相交。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角线L1和L2相交的作用点Q1与接触角线L3和L4相交的作用点Q2为成为位于轨道构件10的剖面内部的四方向等效载荷的上下左右对称的DF结构。通过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设置为DF结构,由此借助后述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效果,即便对鼓状辊30施加预压也能够吸收安装误差,从而能够以高精度实现顺畅的运动引导。
此外,能够将滚动体滚道面11以及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的剖面形状设置为例如与鼓状辊30的鼓形状大致相同的单一R(曲率)、R/(2f)。此处,f表示槽适合性,并由滚动体滚道面11以及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的剖面的曲率半径与鼓状辊30的单一R的比来表示,并设定为0.50<f<0.55。通过将槽适合性f设定在该范围内,也能够将鼓状辊30与滚动体滚道面11以及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的接触结构设定为圆弧接触结构。另外,由于滚动体的滚道面34与滚动体滚道面11以及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以单一曲率而形成圆弧状,因此在负载载荷时,能够有效地发挥后述的自动调节能力。
接下来,对于图3所示那样在移动构件20受到例如过大的力矩载荷MX的情况下的、隔着鼓状辊30的滚动体滚道面11以及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的接触状态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当受到力矩载荷MX时,移动构件20向水平方向、铅垂方向以及Mx方向位移。随着该移动构件20的位移,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的圆弧的中心C1向铅垂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移动Δz以及Δy而移动至C1′。此时,鼓状辊30在将滚动体滚道面11的圆弧的中心与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的圆弧的中心C2连结的线上移动。因此,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点A1与鼓状辊30的轴向的中心点Rc之间的相对滑动量小于滚动体滚道面1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点A2与鼓状辊30轴向的中心点Rc之间的相对滑动量。而且,在两中心之间以δ量接近了的接触部处鼓状辊30发生弹性变形而接触,因此在移动构件20的位移前后,接触结构不发生变化。这是由于,在鼓状辊30被主动侧(移动构件20)与从动侧(轨道构件10)夹持配置的情况下,当受到以从动侧的下方点为中心的力矩时,鼓状辊30的接触点的主动侧受到向鼓状辊30嵌入的力,从动侧受到沿着滚动体滚道面11的圆弧释放的力。这是由于沿着该滚动体滚道面11的圆弧释放的力使得鼓状辊30向S方向滑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鼓状辊30的接触结构如上所述在移动构件20的位移的前后不发生变化,而具有追随移动构件20的自动调节能力,因此无需在移动构件20设置鼓状辊30的定位机构而能够使鼓状辊30顺畅地进行无限循环。
而且,由于鼓状辊30的接触结构如此在移动构件20的位移的前后不发生变化,因此能够自行地进行定位。即,即使移动构件20受到力矩载荷而造成鼓状辊30与移动构件20进行相对位移,鼓状辊也会追随移动构件20地进行循环,因此不在移动构件20设置定位机构而能够进行鼓状辊30的无限循环。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由于无需设置现有使用的对圆筒状辊的两端部的位置进行限制的壁、凸缘等定位部,因此能够制造抑制了制造成本的运动引导装置1。
接下来,作为比较例而参照图5以及图6,说明作为滚动体而使用从轴向两端部朝向中央逐渐扩径了的桶状辊的运动引导装置。
如图5所示,本比较例为如下的运动引导装置100,其具备桶状的辊130、包括以与该桶状辊对应的方式具备圆弧状的凹部的滚动体滚道面以及负载滚动体滚道面在内的轨道构件110、以及移动构件120。另外,滚动体滚道面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同样,在轨道构件110的两侧面形成有各两条而合计四条形成的DF结构。
当本比较例的移动构件120受到力矩载荷MX时,如图6所示,桶状辊130的接触点的从动侧受到嵌入轨道构件110的力,而主动侧沿着移动构件120的圆弧形状而发生滑动。由此作为主动侧的移动构件120向T方向移动,桶状辊130以追随轨道构件110的方式从由虚线表示的状态相对移动至由实线表示的状态。如上所述,这是由于在负载滚动体滚道面12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点A1′与桶状辊130的轴向的中心点Rc′之间产生滑动,而在滚动体滚道面11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点A2′与桶状辊130的轴向的中心点Rc′之间几乎不产生滑动。
即,在使用桶状辊130的情况下,由于形成由滚动体滚道面111以及负载滚动体滚道面123抱持桶状辊130的结构,因此与圆筒状辊相比容易进行辊的轴向的定位,与鼓状辊同样无需在移动构件设置凸缘部,但由于桶状辊发挥追随轨道构件110的自动调节能力,因此相对于移动构件120在辊轴向上位置不确定。此时,当移动构件120受到力矩载荷时,桶状辊130追随轨道构件110而进行移动,桶状辊130的相对位置相对于移动构件120发生变化。因此,在欲通过在侧盖形成的拾起部拾起在负载滚动体滚道面滚动的桶状辊130时造成干涉,而不能实现顺畅的无限循环。因此,其结果是需要定位机构。
另外,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形成DF结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情况。例如,如图7所示,在形成了如下的角接触结构的运动引导装置中,形成接触角线L1′与接触角线L2′相交的作用点Q1′和接触角线L3′与接触角线L4′相交的作用点Q2′位于轨道构件10a的剖面外部的DB结构,在所述角接触结构中,在上侧的滚动体滚道面滚动的鼓状辊30的接触角线L1′、L4′在位于移动构件20a的上侧的交叉点P1′相交,在下侧的滚动体滚道面滚动的鼓状辊30的接触角线L2′、L3′在位于移动构件20a的下侧的交叉点P2′相交。如此,通过设置为DB结构,能够得到高刚性的运动引导装置。即使在该变形例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移动构件20a与辊30的接触结构的变化,而能够进行自动调节,从而能够实现顺畅的辊的无限循环。
(第二实施方式)
在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中,对在轨道构件的两侧面形成上下各两条而合计四条的滚动体滚道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接下来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2为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2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内容。另外,对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或类似的构件,标注相同符号而省略说明。
图8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2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2形成配置有多列鼓状辊的结构。具体而言,轨道构件10′具备第一滚动体滚道面11a与第二滚动体滚道面11b,鼓状辊30a、30b以在第一滚动体滚道面11a以及第二滚动体滚道面11b、与这些第一滚动体滚道面11a以及第二滚动体滚道面11b对置的第一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a以及第二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b之间滚动地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2中,在轨道构件10′形成有八条滚动体滚道面,在移动构件20′同样形成有八条负载滚动体滚道面。
而且,鼓状辊30a、30b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同样而形成鼓形,并从轴向的两端部沿着轴向而逐渐缩径地形成。此外,第一滚动体滚道面11a与第二滚动体滚道面11b以及第一负载滚动体滚道槽23a与第二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b以与鼓状辊30a、30b的鼓形对应的方式形成朝向第一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a、第二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b或第一滚动体滚道面11a、第二滚动体滚道面11b而成为凸形的圆弧状。而且,在形成于左右两侧面的第一滚动体滚道面11a以及第二滚动体滚道面11b滚动的鼓状辊30a、30b分别呈角接触结构,具体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同样形成DF结构。
另外,鼓状辊30a以及鼓状辊30b通过由合成树脂构成的连结带32′而相互连结。如此,由于通过合成树脂将相邻的鼓状辊30a、30b连结,因此当在作为无负载区域的滚动体返回通路24滚动时,鼓状辊30a、30b的轴向朝向相同方向地滚动,而在作为负载区域的第一滚动体滚道面11a、第二滚动体滚道面11b与第一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a、第二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b之间滚动时,能够仿效第一滚动体滚道面11a以及第二滚动体滚道面11b的形状而使轴向相互交叉地弯曲滚动。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2中,例如,关于鼓状辊30a能够将初始接触角设置为37.5°,关于鼓状辊30b能够将初始接触角设置为52.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2中,由于鼓状辊具有追随移动构件的自动调节能力,因此无需在移动构件20′设置对鼓状辊的轴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定位机构。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2中,由于相对于滚动体滚道面而配置有多列鼓状辊,因此能够降低平均每个滚动体所负载的载荷,从而能够提高运动引导装置整体的刚性。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中,如图9所示,也可以具备如鼓状辊30c那样在轴向的两端沿着周向与轴向平行形成的平坦面35。如此,通过形成平坦面35,能够在鼓状辊30c的制造时将平坦面35用作加工的基准面,从而能够容易进行高精度的加工。
此外,由于滚动体滚道面11以及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形成与鼓状辊30c的滚道面34的曲率R相同的曲率,因此平坦面35不与滚动体滚道面11以及负载滚动体滚道面23接触,因而在滚动体负载载荷时,应力不会集中在平坦面35与曲率R所连续的部位。另外,由于平坦面35如上所述作为从加工角度考虑的基准面而被形成,因此优选将沿着轴向的宽度形成为例如0.3~0.5mm左右。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轨道构件形成剖面矩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轨道构件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根据要求的刚性、加工性进行适当变更。而且,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2应用带状护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应用带状护圈而全部设置为鼓状辊地构成,也可以使间隔件介装于相邻的鼓状辊之间。
而且,在全部设为鼓状辊的情况下,即使相邻的鼓状辊彼此接触,只要如鼓状辊30c那样形成有平坦面35,则各平坦面35接触而各滚道面34不会受到因接触造成的损伤,从而能够实现鼓状辊的长使用寿命。
而且,对滚动体滚道面形成合计四条或八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滚动体滚道面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根据要求的刚性、载荷适当进行变更。施加了那样的变更或改良的方式也能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显而易见。
附图符号说明
1、1a、2运动引导装置,
10、10′轨道构件,
11滚动体滚道面,
11a第一滚动体滚道面,
11b第二滚动体滚道面,
20、20′移动构件,
23负载滚动体滚道面,
23a第一负载滚动体滚道面,
23b第二负载滚动体滚道面,
30、30a、30b、30c辊,
35平坦面,
L1、L2、L3、L4、L1′、L2′、L3′、L4′接触角线
Claims (7)
1.一种运动引导装置,具备:
轨道构件,其沿着长边方向而形成有滚动体滚道面;
移动构件,其形成有与所述滚动体滚道面对置的负载滚动体滚道面,且被组装为在其与所述轨道构件之间经由滚动体而能够移动,
所述运动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滚道面以及所述负载滚动体滚道面的剖面形状形成为朝向相互对置的方向而成为凸形的圆弧状,
所述滚动体以与所述滚动体滚道面以及所述负载滚动体滚道面的剖面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为剖面凹状,所述滚动体滚道面以及所述负载滚动体滚道面经由所述滚动体而呈角接触结构,
所述滚动体滚道面具备第一上侧滚动体滚道面、第二上侧滚动体滚道面、第一下侧滚动体滚道面以及第二下侧滚动体滚道面,
所述第一上侧滚动体滚道面以及所述第二上侧滚动体滚道面各自的接触角线在位于所述移动构件上以及所述移动构件的下方中的任一方的第一交叉点相交,
所述第一下侧滚动体滚道面以及所述第二下侧滚动体滚道面各自的接触角线在位于所述移动构件上以及所述移动构件的下方中的另一方的第二交叉点相交,
在将所述第一上侧滚动体滚道面以及所述第一下侧滚动体滚道面的接触角线相交的点作为第一作用点,将所述第二上侧滚动体滚道面以及所述第二下侧滚动体滚道面的接触角线相交的点作为第二作用点时,所述运动引导装置成为所述第一作用点和所述第二作用点位于所述轨道构件的剖面内部或外部中的一方的四方向等效载荷的结构,
所述第一上侧滚动体滚道面与所述第一下侧滚动体滚道面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上侧滚动体滚道面与所述第二上侧滚动体滚道面之间的距离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滚道面以及所述负载滚动体滚道面形成有多对夹着沿着与所述轨道构件的短边方向铅垂的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的一对条线,
所述第一交叉点以及所述第二交叉点在所述中心线上相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滚道面与所述负载滚动体滚道面呈槽适合性为0.50或超过0.50且0.55以下的圆弧接触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构件不具有对所述滚动体的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定位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具备至少在轴向的一端部沿着周向而与轴向平行形成的平坦面。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的滚道面与所述滚动体滚道面以及所述负载滚动体滚道面的剖面形状以单一的曲率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配置有多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97257 | 2011-09-09 | ||
JP2011197257 | 2011-09-09 | ||
PCT/JP2012/072693 WO2013035769A1 (ja) | 2011-09-09 | 2012-09-06 | 運動案内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82047A CN103782047A (zh) | 2014-05-07 |
CN103782047B true CN103782047B (zh) | 2016-06-08 |
Family
ID=47832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43731.3A Active CN103782047B (zh) | 2011-09-09 | 2012-09-06 | 运动引导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28608B2 (zh) |
JP (1) | JP6051161B2 (zh) |
CN (1) | CN103782047B (zh) |
DE (1) | DE112012003767B4 (zh) |
WO (1) | WO20130357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96886A (zh) * | 2014-08-25 | 2014-12-10 | 浙江精久轴承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直线轴承的腰型滚子 |
JP6651412B2 (ja) * | 2016-05-25 | 2020-02-19 | Thk株式会社 | 転がり案内装置 |
CN106246722B (zh) * | 2016-09-20 | 2018-08-17 | 山东大学 | 一种可均化误差的重载滚动直线导轨副 |
JP6952465B2 (ja) * | 2016-12-28 | 2021-10-20 | Thk株式会社 | 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運動案内装置 |
WO2019044493A1 (ja) | 2017-08-29 | 2019-03-07 | Thk株式会社 | 運動案内装置 |
JP7219877B2 (ja) * | 2017-08-29 | 2023-02-09 | Thk株式会社 | 運動案内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01162A (ja) * | 1998-01-14 | 1999-07-27 | Nippon Seiko Kk | 循環式ころがり案内装置 |
JP2000205255A (ja) * | 1999-01-11 | 2000-07-25 | Hiroshi Teramachi | 直線ロ―ラ案内装置およびテ―ブル案内装置 |
JP2002250340A (ja) * | 2001-02-26 | 2002-09-06 | Isel Co Ltd | 直動軸受 |
JP2002266860A (ja) * | 2001-03-09 | 2002-09-18 | Isel Co Ltd | 直動軸受 |
CN101191518A (zh) * | 2006-12-01 | 2008-06-0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滚珠滑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06499A (en) * | 1969-11-25 | 1971-09-20 | Herman Ganser | Antifriction bearing assembly having an orbiting roller arrangement |
US4293166A (en) * | 1977-08-23 | 1981-10-06 | Skf Kugellagerfabriken Gmbh | Rolling bearing for relative linear movement on a shaft |
US4463992A (en) * | 1982-11-15 | 1984-08-07 | R & H Technology Inc. | High capacity needle bearing for linear motion on a shaft |
JPS61116120A (ja) * | 1984-11-13 | 1986-06-03 | Hiroshi Teramachi | 直線運動ロ−ラ−ベアリング |
JPS63111310A (ja) * | 1986-10-30 | 1988-05-16 | Hiroshi Teramachi | 直線摺動用ロ−ラ−ベアリングユニツト |
JP3493517B2 (ja) * | 1998-07-31 | 2004-02-03 | 博 寺町 | ローラ連結体及びこのローラ連結体を組み込んだ直線運動案内装置 |
US6312158B1 (en) | 1999-01-11 | 2001-11-06 | Hiroshi Teramachi | Roller guide apparatus |
JP3711534B2 (ja) * | 2000-06-26 | 2005-11-02 | 博 寺町 | 転動体 |
US6394656B1 (en) * | 2000-09-05 | 2002-05-28 | Rexnord Corporation | Retainerless precessing roller bearing |
US7410301B2 (en) * | 2002-06-21 | 2008-08-12 | Ina-Schaeffler Kg | Linear rolling bearing |
JP2011112069A (ja) | 2009-11-24 | 2011-06-09 | Thk Co Ltd | 運動案内装置及びローラねじ |
-
2012
- 2012-09-06 DE DE112012003767.7T patent/DE112012003767B4/de active Active
- 2012-09-06 US US14/241,150 patent/US9228608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9-06 CN CN201280043731.3A patent/CN103782047B/zh active Active
- 2012-09-06 JP JP2013532637A patent/JP6051161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9-06 WO PCT/JP2012/072693 patent/WO201303576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01162A (ja) * | 1998-01-14 | 1999-07-27 | Nippon Seiko Kk | 循環式ころがり案内装置 |
JP2000205255A (ja) * | 1999-01-11 | 2000-07-25 | Hiroshi Teramachi | 直線ロ―ラ案内装置およびテ―ブル案内装置 |
JP2002250340A (ja) * | 2001-02-26 | 2002-09-06 | Isel Co Ltd | 直動軸受 |
JP2002266860A (ja) * | 2001-03-09 | 2002-09-18 | Isel Co Ltd | 直動軸受 |
CN101191518A (zh) * | 2006-12-01 | 2008-06-0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滚珠滑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051161B2 (ja) | 2016-12-27 |
US9228608B2 (en) | 2016-01-05 |
DE112012003767T5 (de) | 2014-09-18 |
DE112012003767B4 (de) | 2017-04-06 |
CN103782047A (zh) | 2014-05-07 |
JPWO2013035769A1 (ja) | 2015-03-23 |
WO2013035769A1 (ja) | 2013-03-14 |
US20140363110A1 (en) | 2014-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82047B (zh) | 运动引导装置 | |
CN103890424A (zh) | 运动引导装置 | |
US20110194798A1 (en) | Crossed roller bearing retainer and crossed roller bearing | |
CN101959773A (zh) | 用于曲线路径、带有导向装置的传送带以及用于传送带的模块 | |
CN106460924B (zh) | 直动引导装置 | |
TWI595166B (zh) | Motion Guide and Actuator | |
CN107705822A (zh) | 一种大承载柔性铰链导向机构 | |
CN207474079U (zh) | 一种大承载柔性铰链导向机构 | |
CN102434585A (zh) | 一种直线轴承滑动机构 | |
CN103140690B (zh) | 带有互锁结构的直线运动轴承 | |
KR101551615B1 (ko) | 운동 안내 장치 | |
CN102398864A (zh) | 伸缩机构、工程机械及消防机械 | |
CN103133562B (zh) | 一种外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 |
CN104169598B (zh) | 运动装置 | |
CN102593022B (zh) | 交叉滚针导轨副 | |
CN103303646A (zh) | 一种重载阻燃抗静电尼龙托辊 | |
CN105000364A (zh) | 一种十字方向传送的滚筒传送装置 | |
CN102046509B (zh) | 电梯引导部 | |
CN105008734A (zh) | 运动引导装置 | |
CN207621180U (zh) | 具上盖支撑装置的线性模块 | |
JP2018071592A (ja) |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 |
CN203585100U (zh) | 一种外引导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 | |
CN102840235B (zh) | 具回流系统的线性滑轨及其组装方法 | |
CN204572781U (zh) | 直线导轨装置 | |
KR102499970B1 (ko) | 운동 안내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