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2472B - 倾斜式转向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倾斜式转向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2472B
CN103732472B CN201380002333.1A CN201380002333A CN103732472B CN 103732472 B CN103732472 B CN 103732472B CN 201380002333 A CN201380002333 A CN 201380002333A CN 103732472 B CN103732472 B CN 1037324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elongated hole
pair
steering column
supporting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23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32472A (zh
Inventor
城井宏之
新井阳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Ltd filed Critical NSK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32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2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32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2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7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 B62D1/18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the entire column being tiltable as a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倾斜式转向柱装置,其具有如下的构造:在将位移托架(16a)设置在转向柱(6a)的上侧的构造中,即使在使方向盘(1)位于调节范围的上端的位置的状态下,也抑制调节柄(24a)的操作力变大。在设置于支撑板部(15b、15c)的1对长孔(17a、17b)中的至少一方的长孔(17a)的上端部,设置大宽度部(33),该大宽度部(33)具有比锚部(25)或推压部件(29)的上半部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大的宽度尺寸。

Description

倾斜式转向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装入汽车用转向装置的倾斜式转向柱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5所示,汽车用转向装置被构成为将方向盘1的旋转经转向轴5、自由接头7、中间轴8、自由接头9向转向齿轮单元2的输入轴3传递,伴随着输入轴3的旋转,推拉左右1对拉杆4,付与前车轮转向角。转向轴5以在轴方向将圆筒状的转向柱6插通的状态,被旋转自由地支撑于被支撑在车身上的转向柱6。另外,在图示的例中,装入有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成为辅助动力源的电动马达10被支撑于固定在转向柱6的前端部的壳体11上。
在汽车用转向装置装入有用于与驾驶者的体格、驾驶姿势相应地调节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的倾斜机构。具备倾斜机构的转向装置的构造例如被记载在日本特开2009-22718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25415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121443号公报等。在图5所示的以往构造中,壳体11的上部前端部由在车身的宽度方向被配置的倾斜轴13可摆动位移地支撑在车身12上。另外,在转向柱6的轴方向中间部的靠后端的部分具备在宽度方向隔离的1对支撑板部15,且设置有被支撑在车身12上的支撑托架14。转向柱6的轴方向中间部的靠后端的部分以由1对支撑板部15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的状态,经支撑托架14支撑在车身12上。在转向柱6的轴方向中间部下表面,在被夹持在1对支撑板部15上的部分设置有位移托架16。
在1对支撑板部15的每一个形成有呈以倾斜轴13为中心的圆弧状地并在上下方向伸长的长孔17。另外,在位移托架16的一部分,与这些长孔17的一部分匹配的部分形成有通孔18。另外,由于在图5记载的构造上装入有不仅能够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还能够调节前后位置的倾斜·伸缩机构,所以,通孔18被形成为在转向轴5以及转向柱6的轴方向上伸长的长孔。与之相吻合,转向轴5以及转向柱6具备可伸缩的构造。
图6以及图7是表示具有日本特愿2011-214698号公报记载的构造的被装入具备倾斜·伸缩机构的转向装置的倾斜式转向柱装置。在该倾斜式转向柱装置中,转向柱6被构成为使配置在后侧的外柱19的前部和配置在前侧的内柱20的后部可滑动地嵌合,使其全长可伸缩。外柱19例如通过对轻合金进行压铸成形而制造,在其前部设置狭缝21,其内径可弹性地扩缩。在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狭缝21的部分设置构成位移托架16的1对被夹持板部22。在这些被夹持板部22的每一个形成有作为长孔的在前后方向伸长的通孔18。支撑托架14由被配置在转向柱6的上侧的上板部34以及从该上板部34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朝向下方折曲成直角、并被配置在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位移托架16的部分的1对支撑板部15构成。其中,在1对支撑板部15上形成有呈以倾斜轴13(参见图5)为中心的局部圆弧状地在上下方向伸长的长孔17。而且,倾斜螺栓、推拉用拉杆等倾斜用杆状部件23在宽度方向插通于这些长孔17以及通孔18。支撑托架14经被焊接固定在上板部34的上表面的卡定部件35,支撑于被支撑固定在车身12(参见图5)上的车身侧托架36上。
在倾斜用杆状部件23的轴方向一端部设置作为倾斜柄的调节柄24,在倾斜用杆状部件23的轴方向另一端部设置锚部25,在倾斜用杆状部件23的轴方向中间部的靠一端的部分设置凸轮装置26。通过这样的结构,构成根据调节柄24的摆动来扩缩1对支撑板部15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的倾斜锁止机构。锚部25像螺栓的头部那样,整体为圆板状,在其内侧面形成有第一卡合凸部27。第一卡合凸部27与一方(图7的右方)的长孔17仅可进行沿着该长孔17的位移地卡合。因此,倾斜用杆状部件23虽然能够沿长孔17升降,但不会以其本身的轴为中心旋转。
凸轮装置26将驱动侧凸轮28和作为推压部件发挥功能的被驱动侧凸轮29组合而构成。驱动侧凸轮28以及被驱动侧凸轮29分别将整体形成为圆圈状,并且,具有供倾斜用杆状部件23插通的中心孔。在驱动侧凸轮28和被驱动侧凸轮29的相互相向的面上形成有分别使凹凸在周方向连续的凸轮面(驱动侧凸轮面和被驱动侧凸轮面)。在被驱动侧凸轮29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二卡合凸部30,第二卡合凸部30与另一方(图7的左方)的长孔17仅可进行沿着该长孔17的位移地卡合。因此,被驱动侧凸轮29也是虽然能够沿长孔17升降,但不会以其本身的轴为中心旋转。另外,“内侧面”被定义为在转向柱6的宽度方向靠中央的侧面,另外,“外侧面”被定义为在转向柱6的宽度方向靠外的侧面。驱动侧凸轮28被结合固定在调节柄24的基端部,被构成为随着调节柄24的往复摆动,而在倾斜用杆状部件23的周围往复旋转。另外,在拧合于倾斜用杆状部件23的另一端部的螺母31和调节柄24的基端部外侧面之间,设置有支承作用于驱动侧凸轮28的推力载荷并使驱动侧凸轮28的往复摆动成为可能的推力轴承32。另外,螺母31通过铆接等谋求防松。
在进行方向盘1的位置调节时,通过使调节柄24向规定方向(一般为下方)摆动,缩窄凸轮装置26的轴方向尺寸,扩开被驱动侧凸轮29和锚部25的间隔。其结果为,1对支撑板部15的内侧面和被夹持板部22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面压力降低乃至丧失,并且,外柱19的前端部的内径弹性地扩开,外柱19的前端部内周面和内柱20的后端部外周面的抵接部的面压力降低。在该状态下,在倾斜用杆状部件23能够在长孔17以及通孔18内运动的范围内,可以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以及前后位置。若在使方向盘1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后,使调节柄24向反方向(一般为上方)摆动,扩开凸轮装置26的轴方向尺寸,缩窄支撑板部15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则支撑板部15的内侧面和被夹持板部22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面压力上升,并且,外柱19的前端部的内径弹性地缩窄,外柱19的前端部内周面和内柱20的后端部外周面的抵接部的面压力上升,方向盘1被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
另外,可调节推压构成支撑托架的1对支撑板部的外侧面的力并且可调节方向盘的位置或者将该方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的机构除图6以及图7所示的构造外,还已知各种构造。例如,还已知倾斜用杆状部件可绕其本身的中心轴旋转地被支撑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在锚部25和一方的支撑板部15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推力轴承,并且,在倾斜用杆状部件23的另一端部结合固定调节柄24的基端部。或者,还已知使锚部25的第一卡合凸部27与一方的长孔17仅可进行沿着该长孔17的位移地卡合,并且,在被拧合于倾斜用杆状部件23的另一端部并作为推压部件发挥功能的螺母31上结合固定有调节柄24的基端部的构造。在该构造中,通过由调节柄24使螺母31旋转,螺母31和锚部25的间隔被扩缩。
在任意的构造中都需要在至少1处使卡合凸部在一方的长孔中能够进行沿着该长孔的位移,并且以阻止以倾斜用杆状部件为中心的旋转的状态卡合于该一方的长孔。另外,为了充分确保将方向盘1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的力,需要在通过调节柄24的操作而缩窄了锚部25和由被驱动侧凸轮29等构成的推压部件的间隔的状态下,确保1对支撑板部15的内侧面和位移托架16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面压力。而且,为了确保这些抵接部的面压力,需要确实地缩窄1对支撑板部15中的夹持着位移托架16的部分的间隔。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位移托架16被设置在转向柱6的下侧的构造的情况下,比较容易确保这些抵接部的面压力。其理由为,即使在使方向盘1位于调节范围的上端的情况下,1对支撑板部15中的夹持着位移托架16的部分从这些支撑板部15的上端离开,也能够使作用于使该夹持部分彼此挨近的方向的力矩较大。
相对于此,如日本特开2004-001562号公报记载的那样,在位移托架被设置在转向柱的上侧的构造中,在使方向盘位于调节范围的上端的情况下,难以确保1对支撑板部的内侧面和位移托架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面压力。图8~图10表示在构成转向柱6a的外柱19a的上侧设置了位移托架16a的构造的1例。在该构造中,由于位移托架16a没有向转向柱6a的下方突出,所以,具有用于在碰撞事故时保护驾驶者的膝等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这样的优点。
但是,若使方向盘位于调节范围的上端,则成为位移托架16a位于构成支撑托架14a的1对支撑板部15a的上端部(基端部)极其附近的状态。在根据调节柄24a的操作,缩窄了锚部25和被驱动侧凸轮29的间隔的情况下,1对支撑板部15a分别以各自的上端部为中心位移。作用于这些支撑板部15a的力矩越接近成为支撑板部15a的位移中心的支撑板部15a的上端部越小。由此,在图8~图10所示的构造中,在使方向盘位于调节范围的上端的状态下,若欲确保1对支撑板部15a的内侧面和位移托架16a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面压力,则与图6以及图7的构造相比,调节柄24a和1对支撑板部15a的上端部的距离短,作用于使支撑板部15a彼此相互挨近的方向的力矩小,因此,需要增大向调节柄24a施加的操作力。这样,伴随着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的不同而使调节柄24a的操作力产生大的差别的情况,由于给予操作调节柄24a的驾驶者不协调感,故而不优选。
若采用即使在增大1对支撑板部15a的高度尺寸,使方向盘位于调节范围的上端的状态下,也能够确保位移托架16a和支撑板部15a的上端部的距离的结构,则能够缓和这样的不协调感。但是,在该结构中,只要在设置于车身侧的支撑托架14a的装配部分的高度位置相同,转向柱6a的设置位置就位于更下侧,所以,除转向柱装置的设置空间有富裕的情况以外,难以采用该结构。
在日本特开2004-001562号公报记载的构造的情况下,使锚部以及被驱动侧凸轮的内侧面的上半部与下半部相比凹陷,或在支撑板部的外侧面使长孔的上端部的周围部分凹陷。但是,在前者的构造中,由于锚部以及被驱动侧凸轮的装配方向被限定,所以,装配作业性降低。另一方面,在后者的构造中,不仅需要多出通过平压加工等使支撑板部的外侧面凹陷的工序,还需要将伴随着该加工产生的毛刺除去的工序,制造成本升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71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541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2144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0015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那样的情况,提供一种不受方向盘的上下位置的影响,不会使操作调节柄所需要的力产生大的差别,能够以低成本制造的倾斜式转向柱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倾斜式转向柱装置具备:
转向柱,所述转向柱以在宽度方向被设置在前部的倾斜轴为中心摆动位移;
位移托架,所述位移托架被固定设置在该转向柱的轴方向中间部;
转向轴,所述转向轴被旋转自由地支撑在该转向柱的内径侧;
支撑托架,所述支撑托架具备被支撑在车身上的上板部、以及从该上板部向下方垂下并从宽度方向从两侧夹着前述位移托架的1对支撑板部;
1对长孔,所述1对长孔被设置在前述1对支撑板部的各自的相互匹配的部分,呈以前述倾斜轴为中心的局部圆弧状地在上下方向伸长;
通孔,所述通孔在前述位移托架的一部分的与前述1对长孔匹配的部分,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贯通;
倾斜用杆状部件,所述倾斜用杆状部件在宽度方向插通前述1对长孔以及前述通孔;
锚部,所述锚部被设置在该倾斜用杆状部件的基端部;
倾斜柄,所述倾斜柄被设置在该倾斜用杆状部件的前端部;和
推压部件,所述推压部件根据该倾斜柄的摆动,扩缩与前述锚部的间隔,
通过前述锚部和前述推压部件的间隔的扩缩,前述1对支撑板部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被扩缩。
尤其是,在本发明的倾斜式转向柱装置中,在前述1对长孔中的至少一方的长孔的上端部设置大宽度部,该大宽度部具有前述锚部或前述推压部件的上半部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以上的宽度尺寸、优选更大的宽度尺寸。本发明尤其适合应用于前述位移托架被设置在前述转向柱的上侧的转向柱装置。另外,前述锚部或前述推压部的上半部意味着在使前述倾斜用杆状部件在前述1对长孔内位于最上端部侧的状态下,从宽度方向看与前述大宽度部重叠的这些部件的上侧的半部,被设定在这些上侧的70%~30%左右、优选在60%~40%左右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前述大宽度部仅被设置在前述一方的长孔的上端部,并且,前述1对长孔中的另一方的长孔的上端缘位于该一方的长孔的上端缘的下侧。而且,在使前述倾斜用杆状部件移动到前述另一方的长孔的上端的状态下,前述锚部或前述推压部件的下半部位于与前述大宽度部相比的下侧。即、前述锚部或前述推压部件的下半部意味着在使前述倾斜用杆状部件在前述1对长孔内位于最上端部侧的状态下,从宽度方向看没有与前述大宽度部重叠的这些部件的下侧的半部,被设定在这些部件的下侧的30%~70%左右、优选在40%~60%左右的范围。另外,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中,在前述1对长孔的上端部的任意一个都设置前述大宽度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设置用于限制前述倾斜用杆状部件的上升量的限制构件,以便在使方向盘移动到调节范围的上端位置的状态下,使前述锚部以及前述推压部件的下半部位于与前述大宽度部相比的下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受方向盘的上下位置的影响,不会使操作调节柄所需要的力产生大的差别的倾斜式转向柱装置。即,即使在使方向盘位于调节范围的上端,位移托架位于构成支撑托架的1对支撑板部的上端部附近部分的状态下,锚部和推压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上半部也因设置在长孔的上端部的大宽度部的存在,而不会与支撑板部的外侧面抵接。因此,锚部和推压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仅用从支撑板部的上端部稍微离开的下半部,将一方的支撑板部相对于另一方的支撑板部推压。
因为锚部和推压部件的下半部从成为支撑板部的位移中心的支撑板部的上端部离开某种程度,所以,即使是方向盘的高度位置处于最上侧的情况下,通过锚部和推压部件的下半部,作用于支撑板部的力矩不会过小而是确保为某种程度。而且,在支撑板部中的由锚部和推压部件的下半部按压的部分和支撑板部的上端部之间存在大宽度部,存在该大宽度部的部分上的支撑板部的刚性降低与该大宽度部的尺寸相当的量。因此,即使在使方向盘位于调节范围的上端的状态下,在确保1对支撑板部的内侧面和位移托架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面压力的情况下,没有必要特别地加大施加给调节柄的操作力,能够缓和给予操作该调节柄的驾驶者的不协调感。并且,支撑板部的刚性仅在存在大宽度部的部分降低必要最小限度的量,不存在支撑板部整体的刚性受损的情况。
再有,大宽度部在形成长孔的同时,通过基于冲压的冲裁加工被容易地形成。另外,对锚部和推压部件的任意一个都没有限定装配方向。因此,不存在本发明的倾斜式转向柱装置的制造成本升高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1例的倾斜式转向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W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X-X剖视图。
图4是被装入图1的装置的支撑托架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装入有倾斜式转向装置的汽车用转向装置的以往构造的1例的局部切断大致侧视图。
图6是表示倾斜式转向装置的以往构造的第一例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7是图6的Y-Y剖视图。
图8是表示倾斜式转向装置的以往构造的第二例的侧视图。
图9是将一部分省略来表示的图8的Z-Z剖视图。
图10是被装入图8的装置的支撑托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1例。在本例的构造中,除用于调节方向盘1(参见图5)的上下位置的倾斜机构外,还装入有用于调节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本例的倾斜式转向柱装置具备:转向柱6a,其以在宽度方向被设置在前部的倾斜轴13(参见图5)为中心进行摆动位移;位移托架16a,其被固定设置在转向柱6a的轴方向中间部;转向轴5,其被旋转自由地支撑在转向柱6a的内径侧,且在从转向柱6a的后端开口突出的后端部分固定方向盘1;具备上板部34a和1对支撑板部15b、15c的支撑托架14b,上述上板部34a被配置在转向柱6a的上侧并经卡定部件35a被支撑在车身上,上述1对支撑板部15b、15c将其上端部焊接固定在上板部34a的下表面的宽度方向2处,并从上板部34向下方垂下,并且,被构成为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位移托架16a;1对长孔17a、17b,被设置在1对支撑板部15b、15c的各自的相互匹配的部分,呈以倾斜轴13为中心的局部圆弧状地在上下方向伸长;通孔18,在位移托架16a的一部分的与1对长孔17a、17b匹配的部分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贯通;倾斜用杆状部件23,在宽度方向将1对长孔17a、17b以及通孔18插通;被设置在倾斜用杆状部件23的基端部的锚部25;被设置在倾斜用杆状部件23的前端部的作为倾斜柄的调节柄24a;作为推压部件的被驱动侧凸轮29,其根据调节柄24a的摆动扩缩与锚部25的间隔。在本例的构造中,通过锚部25和被驱动侧凸轮29的间隔的扩缩,1对支撑板部15b、15c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被扩缩。而且,成为如下的状态:通过1对支撑板部15b、15c的内侧面间的间隔缩小,转向柱6a被1对支撑板部15b、15c夹持,另一方面,通过1对支撑板部15b、15c的内侧面间的间隔扩大,可以进行转向柱6a的上下方向的位移。
尤其是,本例的倾斜式转向柱装置具备在构成转向柱6a的外柱19a的上侧设置着位移托架16a的构造,但是,其在如下这点具有特征:为了即使在使方向盘1位于调节范围的上端的状态下,也抑制调节柄24a的操作力变大,在长孔17a的上端部形成有大宽度部33。就倾斜式转向柱装置以及装入了它的转向装置的基本构造而言,与以往构造相同。对与以往构造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或简略重复的说明,下面,以本例的特征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被形成在构成支撑托架14b的1对支撑板部15b、15c的各自的相互匹配的部分的长孔17a、17b中的、供倾斜用杆状部件23的锚部25卡合的长孔17a的上端部形成有大宽度部33。大宽度部33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从长孔17a的中间部到下端部相比大。相对于此,在本例中,在以从被驱动侧凸轮29的内侧面朝向宽度方向内方突出的状态被形成的第二卡合凸部30所卡合的长孔17b的上端缘没有形成大宽度部,长孔17b的宽度尺寸除形成了上下两端部的角R部的部分以外,遍及全长相同。即、从长孔17a的中间部到下端部为止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和长孔17b的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与设置在锚部25的内侧面的第一卡合凸部27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以及被设置在被驱动侧凸轮29的内侧面的第二卡合凸部30相比,均稍微大这些第一卡合凸部27以及第二卡合凸部30仅可进行沿着长孔17a、17b的位移的程度,被驱动侧凸轮29的内侧面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长孔17b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比,尤其在被驱动侧凸轮29的中间部充分变大。相对于此,大宽度部33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在使外嵌在倾斜用杆状部件23上的被驱动侧凸轮29的第二卡合凸部30移动到未形成大宽度部33的长孔17b的上端的状态下,至少与锚部25中从宽度方向看与大宽度部33重叠的上半部的内侧面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等,优选更大。
另外,与形成有大宽度部33的长孔17a的上端缘(大宽度部33的上缘)相比,未形成大宽度部的长孔17b的上端缘位于下侧。该长孔17a的上端缘的位置及长孔17b的上端缘的位置以及这些上端缘的位置关系被决定为,在使外嵌在倾斜用杆状部件23的被驱动侧凸轮29的第二卡合凸部30移动到未形成大宽度部33的长孔17b的上端的状态下,锚部25的下半部位于与大宽度部33相比的下侧,并且,锚部25的上端部位于与大宽度部33的上缘相比的下侧。即、锚部25的下半部在该状态下从宽度方向看没有与大宽度部33重叠。另外,锚部25的下半部被设定为锚部25的下侧的30%~70%左右,优选为40%~60%左右的范围。因此,锚部25的上半部被设定为锚部25的上侧的70%~30%左右,优选为60%~40%左右的范围。
根据本例的构造,能够不受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的影响,不使操作调节柄24a所需要的力产生大的差别。即、若使方向盘1位于调节范围的上端,则第二卡合凸部30的上端部和未形成大宽度部的长孔17b的上端缘抵接,倾斜用杆状部件23不会进一步上升。而且,在该状态下,设置在倾斜用杆状部件23的基端部的锚部25的上半部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与设置在长孔17a的上端部的大宽度部33相向。因此,锚部25的上半部不会推压形成有长孔17a的支撑板部15b的外侧面。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优选大宽度部33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为锚部25的上半部的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在使第二卡合凸部30移动到未形成大宽度部33的长孔17b的上端的状态,其内侧面没有与支撑板部15a的外侧面接触的部分的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的1倍~1.5倍,更优选为1.05倍~1.2倍左右。另外,大宽度部33的高度尺寸为锚部25的上半部的高度尺寸的1倍~1.5倍,优选为1.05倍~1.2倍左右。
由于从该状态开始,将方向盘1保持在调节后的上端位置或上端附近位置,所以,若根据调节柄24a的操作,扩大凸轮装置26的轴方向尺寸,则倾斜用杆状部件23被拉伸,锚部25的下半部的一部分处于支撑板部15b的上部外侧面中的长孔17a的两侧,并且被压在处于大宽度部33的下侧的部分。因为由锚部25的下半部按压的大宽度部33的下侧部分从成为支撑板部15b的位移中心的支撑板部15b的上端部离开某种程度,所以,能够某种程度地确保作用于支撑板部15b的力矩。即、在本例中,与图8~图10记载的以往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充分大地确保作用于使1对支撑板部15b、15c彼此相互挨近的方向的力矩。而且,支撑板部15b中的由锚部25的下半部按压的部分是通过设置大宽度部33而使长孔17a的前后两侧缘不连续的鼓出成角状的部分,是其本身的刚性变低的部分。再有,在该部分和支撑板部15b的上端部之间存在大宽度部33,在该部分,支撑板部15b的刚性降低与大宽度部33的尺寸相当的量。
因此,即使在使方向盘1位于调节范围的上端的状态下,通过调节柄24a的操作,支撑板部15b的内侧面中的大宽度部33的下侧部分被强力地压在位移托架16a的单侧外侧面。而且,作为其反作用,其它的支撑板部15c的内侧面和位移托架16a的另一侧外侧面也强力地抵接。这样,由于没有特别地使向调节柄24a施加的操作力大,而将方向盘1保持在调节后的上端位置,所以,可以确保支撑板部15b、15c的内侧面和位移托架16a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面压力,以对于调节柄24a的操作力产生大的差别为起因的给予操作调节柄24a的驾驶者的不协调感得到缓和。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在一方的支撑板部15b的长孔17a的上端部设置大宽度部33,能够缓和前述不协调感,所以,将支撑板部15b的刚性的降低抑制在必要最小限度。即、能够充分确保一方的支撑板部15b的刚性,还能够充分确保倾斜式转向柱装置整体的支撑刚性。
再有,大宽度部33在将长孔17a形成在支撑板部15b上的同时,通过基于冲压的冲裁加工被容易地形成。而且,设置了锚部25的倾斜用杆状部件23和被驱动侧凸轮29的任意一个都未被限定装配方向。因此,还不存在本例的倾斜式转向柱装置的制造成本升高的情况。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供第二卡合凸部30卡合的长孔17b的宽度一直窄到上端部。因此,第二卡合凸部30的止转功能得以充分确保,即使为了将方向盘1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而在使调节柄24a转动时施加大的力矩,也能够确实地谋求阻止被驱动侧凸轮29的旋转。
本发明产生的效果在像本例的构造那样,在将位移托架16a设置在转向柱6a的上侧的构造中能够明显地得到。然而,即使是图6以及图7所示的将位移托架16设置在转向柱6的下侧的构造中,也能够某种程度地得到因应用本发明而产生的效果。即、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在将位移托架设置在转向柱的下侧的构造。
另外,在图示的例中,将大宽度部33仅设置在供倾斜用杆状部件23的锚部25卡合的一侧的长孔17a的上端部,但是,也可以替代性地仅在调节柄24a的设置侧(在图示的例中为供被驱动侧凸轮29卡合的一侧)的上端部设置大宽度部。这样,若在任意一方的长孔17a、17b的上端部设置大宽度部33,则将形成有长孔17a、17b的支撑板部15b、15c的刚性抑制得低,能够得到本发明的作用以及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容易实现用于在使方向盘1移动到可调节的上端位置的状态下,恰当地限制锚部25或作为推压部件的被驱动侧凸轮29和大宽度部33的位置关系的构造。
但是,通过在长孔17a、17b的上端部分别设置大宽度部33,能够更明显地得到本发明的作用以及效果。但是,在将大宽度部33设置在两方的长孔17a、17b的情况下,即、在长孔17a、17b的上端缘(大宽度部33的上端缘)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一致的情况下,需要用于限制倾斜用杆状部件23的上升量的限制构件,以便在使方向盘1移动到调节范围的上端位置的状态下,锚部25以及作为推压部件的被驱动侧凸轮29的下半部位于与大宽度部33相比的下侧。作为该限制构件,例如可以采用使锚部25和作为推压部件的被驱动侧凸轮29中的至少一方抵接在支撑托架14b中的被支撑在车身上的上部(安装板部)的下表面或抵接在突出设置在支撑板部15b、15c的外侧面的挡块等的构造。
在任意一种情况下,都适当地限制该大宽度部33的高度尺寸、剩余部分的宽度尺寸,以便在将大宽度部33形成于由锚部25和作为推压部件的被驱动侧凸轮29中的有必要进行止转的部分所卡合的长孔17a、17b的上端部的情况下,不会因该大宽度部33的存在而有损止转功能。总而言之,有必要使用于构成止转机构的凸部以足够的高度尺寸高精度地卡合在长孔17a、17b中的大宽度部33的下侧部分,将宽度尺寸的松旷抑制得极小。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本例的构造,也可以应用在将推力轴承设置在锚部和一方的支撑板部的外侧面之间,并且在倾斜用杆状部件的另一端部结合固定调节柄的基端部,倾斜用杆状部件可绕其本身的中心轴旋转地被支撑的构造;锚部的第一卡合凸部与一方的长孔仅可进行沿着该长孔的位移地卡合,并且,在被拧合在倾斜用杆状部件的另一端部并作为推压部件发挥功能的螺母上结合固定有调节柄的基端部,通过由调节柄使螺母旋转而扩缩螺母和锚部的间隔的构造。在任意的一种构造的情况下,都在锚部侧的长孔设置本例的大宽度部。另外,支撑托架还能够采用像图6以及图7所示的以往构造那样,1对支撑板部15与上板部34一体地构成,从上板部34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朝向下方折曲并伸长那样的结构。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不仅应用于仅可调节方向盘的高度位置的倾斜式转向装置,还广泛地应用在除方向盘的高度位置外,还可调节前后位置的倾斜·伸缩式转向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方向盘;2:转向齿轮单元;3:输入轴;4:拉杆;5:转向轴;6、6a:转向柱;7:自由接头;8:中间轴;9:自由接头;10:电动马达;11:壳体;12:车身;13、13a:倾斜轴;14、14a、14b:支撑托架;15、15a、15b、15c:支撑板部;16、16a:位移托架;17、17a、17b:长孔;18:通孔;19、19a:外柱;20:内柱;21:狭缝;22:被夹持板部;23:倾斜用杆状部件;24、24a:调节柄;25:锚部;26:凸轮装置;27:第一卡合凸部;28:驱动侧凸轮;29:被驱动侧凸轮;30:第二卡合凸部;31:螺母;32:推力轴承;33:大宽度部;34、34a:上板部;35、35a:卡定部件;36:车身侧托架。

Claims (4)

1.一种倾斜式转向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转向柱,所述转向柱以在宽度方向被设置在前部的倾斜轴为中心摆动位移;
位移托架,所述位移托架被固定设置在该转向柱的轴方向中间部;
转向轴,所述转向轴被旋转自由地支撑在该转向柱的内径侧,在所述转向轴的后端部分固定方向盘;
支撑托架,所述支撑托架具备被支撑在车身上的上板部、以及从该上板部向下方垂下并从宽度方向从两侧夹着前述位移托架的1对支撑板部;
1对长孔,所述1对长孔被设置在前述1对支撑板部的各自的相互匹配的部分,呈以前述倾斜轴为中心的局部圆弧状地在上下方向伸长;
通孔,所述通孔在前述位移托架的一部分的与前述1对长孔匹配的部分,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贯通;
倾斜用杆状部件,所述倾斜用杆状部件在宽度方向插通前述1对长孔以及前述通孔;
锚部,所述锚部被设置在该倾斜用杆状部件的基端部;
倾斜柄,所述倾斜柄被设置在该倾斜用杆状部件的前端部;和
推压部件,所述推压部件根据该倾斜柄的摆动,扩缩与前述锚部的间隔,
通过前述锚部和前述推压部件的间隔的扩缩,前述1对支撑板部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被扩缩,并且成为如下的状态:通过前述1对支撑板部的内侧面间的间隔缩小,前述转向柱被前述1对支撑板部夹持,通过前述1对支撑板部的内侧面间的间隔扩大,能够进行前述转向柱的上下方向的位移,以及
在使前述方向盘位于调节范围的上端,前述倾斜用杆状部件不上升的状态下,前述锚部的上半部或前述推压部件的上半部与前述1对长孔中的至少一方的长孔的上端部相向,并且在该至少一方的长孔的上端部设置有大宽度部,该大宽度部具有前述锚部或前述推压部件的上半部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以上的宽度尺寸,前述锚部的下半部或前述推压部件的下半部位于与前述大宽度部相比的下侧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式转向柱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位移托架被设置在前述转向柱的上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倾斜式转向柱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大宽度部仅被设置在前述一方的长孔的上端部,并且,前述1对长孔中的另一方的长孔的上端缘位于该一方的长孔的上端缘的下侧,在使前述倾斜用杆状部件移动到该另一方的长孔的上端的状态下,前述锚部或前述推压部件的下半部位于与前述大宽度部相比的下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倾斜式转向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1对长孔的上端部的任意一个都设置有前述大宽度部。
CN201380002333.1A 2012-08-09 2013-08-09 倾斜式转向柱装置 Active CN1037324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6838 2012-08-09
JP2012176838 2012-08-09
PCT/JP2013/071645 WO2014025011A1 (ja) 2012-08-09 2013-08-09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2472A CN103732472A (zh) 2014-04-16
CN103732472B true CN103732472B (zh) 2016-11-09

Family

ID=50068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2333.1A Active CN103732472B (zh) 2012-08-09 2013-08-09 倾斜式转向柱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05858B2 (zh)
EP (1) EP2724916B1 (zh)
JP (1) JP5648766B2 (zh)
CN (1) CN103732472B (zh)
WO (1) WO20140250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58006A1 (ja) * 2011-10-18 2013-04-2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支持装置
JP5856221B2 (ja) * 2014-05-09 2016-02-09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その組付法
WO2017057158A1 (ja) * 2015-09-29 2017-04-0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JP6731229B2 (ja) * 2015-10-16 2020-07-29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807633B2 (en) * 2017-05-12 2020-10-20 Ka Group Ag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ssembly and system with anti-rotation couple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1945A (zh) * 2010-06-16 2012-05-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柱的支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9528B2 (ja) * 1995-08-22 2003-05-2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支持装置
JPH11115771A (ja) * 1997-10-16 1999-04-27 Toyota Motor Corp 衝撃吸収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3865549B2 (ja) * 1999-06-11 2007-01-1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メモリ機構付き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4001562A (ja) 2000-07-24 2004-01-0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US6659504B2 (en) * 2001-05-18 2003-12-0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teering column for a vehicle
JP4182419B2 (ja) 2003-06-12 2008-11-1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9227181A (ja) 2008-03-25 2009-10-08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93380B2 (ja) 2009-04-27 2013-09-1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40179B2 (ja) 2009-12-09 2013-07-1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1214698A (ja) 2010-04-01 2011-10-27 Toyota Motor Corp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JP2012035758A (ja) * 2010-08-06 2012-02-23 Jtekt Corp 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589768B2 (ja) * 2010-10-29 2014-09-1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1945A (zh) * 2010-06-16 2012-05-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柱的支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2472A (zh) 2014-04-16
EP2724916A1 (en) 2014-04-30
JPWO2014025011A1 (ja) 2016-07-25
EP2724916A4 (en) 2015-05-06
JP5648766B2 (ja) 2015-01-07
US20150203146A1 (en) 2015-07-23
EP2724916B1 (en) 2017-06-28
WO2014025011A1 (ja) 2014-02-13
US9205858B2 (en) 2015-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2472B (zh) 倾斜式转向柱装置
JP4062082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CN103874617B (zh) 倾斜转向装置
CN102933448B (zh) 汽车用转向装置
CN104379430B (zh) 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
EP2759456B1 (en) Steering device
CN102112362A (zh)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CN102958779B (zh) 汽车用转向装置
CN1615237A (zh) 转向装置
CN107614357A (zh) 可伸缩转向柱及转向装置
CN107002839A (zh) 凸轮装置及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以及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组装方法
KR20110092456A (ko) 자동차 조향장치의 랙바 지지장치
CA2623107A1 (en)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CN110316242A (zh) 转向柱装置
US20060156854A1 (en) Vehicle position adjustment type steering column device
KR20130041676A (ko) 차량용 현가시스템의 차고조절장치
JP5553005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用支持装置
EP3391864A1 (en) Wheelchair
CN206217978U (zh) 伸缩式转向装置用外柱
CN202624344U (zh)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溃缩保持力的调节机构
CN217198322U (zh) 一种转向柱的长度调节预紧装置
CN214959095U (zh) 用于安装电机的支架
JP2019006283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0482150B1 (ko) 자동차 스티어링 기어박스의 랙바 지지구조
JP2017001569A (ja) テレスコピック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