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1576A -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1576A
CN103731576A CN201310286859.9A CN201310286859A CN103731576A CN 103731576 A CN103731576 A CN 103731576A CN 201310286859 A CN201310286859 A CN 201310286859A CN 103731576 A CN103731576 A CN 103731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image
power
moving body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868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场基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31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15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323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measuring, monitoring or signaling apparatus, e.g. for transmitting measured information to a central lo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326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ata reading, recognizing or recording apparatus, e.g. with a bar-code apparatus
    • H04N1/0032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ata reading, recognizing or recording apparatus, e.g. with a bar-code apparatus with an apparatus processing optically-read information
    • H04N1/00336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ata reading, recognizing or recording apparatus, e.g. with a bar-code apparatus with an apparatus processing optically-read information with an apparatus performing pattern recognition, e.g. of a face or a geographic fea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888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888Control thereof
    • H04N1/00891Switching on or off, e.g. for saving power when not in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904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different circuits or for supplying power at different lev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装置包括改变单元、监视单元、指令单元、成像单元和个体识别单元。改变单元将受控对象的操作模式改变到供电模式或断电模式。监视单元在断电模式期间监视移动体的移动。如果监视单元判定移动体正在靠近所述受控对象,则指令单元输出将受控对象的操作模式改变到供电模式的指令。成像单元响应于移动体的靠近而被供应电力,并且捕获移动体的特征图像。个体识别单元基于成像单元捕获的特征图像的图像信息执行个体识别处理。

Description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人感传感器控制是已知的对供电装置进行自动省电控制的方式。
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5-045471提出了一种配备有人感传感器的图像处理设备。该人感传感器探测靠近图像处理设备的人并启动图像处理设备,从而实现电耗降低和用户友好性二者。
更具体而言,所使用的人感传感器是位于两个位置的距离探测器,并且判断人是否在朝预定区域移动。根据判断结果,控制图像处理设备。当人感传感器探测到人正在靠近图像处理设备时,即使靠近图像处理设备的人仅仅经过而不操作该设备(即,即使人仅仅是过路人)也执行启动。
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7-279603讨论了一种具有照相机的图像处理设备,该照相机捕获(拍摄)人的图像,并基于该图像中的面部信息识别个体。该图像处理设备包括控制器,在探测到人之后,该控制器控制操作模式改变到预热模式或者紧接在执行用于识别个体的比较处理之前从预热模式恢复。
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4-331051提出了一种作为使用人感传感器和照相机二者的技术的车辆状态监视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当入侵者非法入侵到车辆中时,捕获入侵者的照片图像,并经由所有者的诸如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终端将情况通知该车辆的合法所有者。在根据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4-331051的车辆状态监视系统中,当入侵者入侵到车辆中时,诸如红外线传感器等人感传感器探测到入侵者,照相机捕获入侵者的图像和车辆内部的状况。然后,将图像发送到该车辆的合法所有者的便携式终端。此外,从扬声器发出报警信号、恐吓噪声或警告,以恐吓入侵者。
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2-15367提出了一种面对面自动售货设备,其中,在自动售货机中设置有人感传感器和可视门铃电话的听筒单元。卖方侧设置有机器监视装置,该装置具有用于可视门铃电话的基础单元和自动售货机的销售许可开关,该销售许可开关能够在销售禁止模式和销售许可模式之间切换。当人感传感器探测到顾客时或者当顾客从可视门铃电话的听筒单元呼出以进行购买时,基于可视门铃电话的基础单元的显示监视器上的视频图像和通过可视门铃电话进行的通话,利用销售许可开关将自动售货机设定到销售许可模式。保持可视门铃电话的显示监视器上的显示直到人感传感器探测到顾客离开自动售货机为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多种类型的探测器的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所述探测器至少包括具有成像功能的探测器,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彼此间具有不同电耗和不同操作规范,从而实现节能效率性能的提高和用户友好性的增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装置,包括改变单元、监视单元、指令单元、成像单元和个体识别单元。所述改变单元将受控对象的操作模式改变到供电模式或断电模式。在断电模式期间,所述监视单元监视移动体的移动。如果所述监视单元判定移动体正在靠近所述受控对象,则所述指令单元输出将所述受控对象的操作模式改变到供电模式的指令。所述成像单元响应于所述移动体的靠近而被供应电力,并且捕获所述移动体的特征图像。所述个体识别单元基于所述成像单元捕获的特征图像的图像信息执行个体识别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供电控制装置中,所述受控对象可以包括:处理单元,通过供应电力而使所述处理单元执行处理;接口,其具有接收所述处理单元的操作指令信息的功能和提供所述处理单元的操作模式信息的通知的功能;以及控制器,其控制处理单元与接口之中每一个的操作。所述个体识别单元可以至少在所述移动体操作所述接口之前完成所述个体识别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供电控制装置中,所述监视单元可以包括热电型探测器、二维阵列热源探测器和反射型探测器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热电型探测器至少探测在探测范围内的移动体的移动。所述二维阵列热源探测器通过沿纵向和横向布置多个热源探测器而具有多像素阵列。每个热源探测器根据从热源接收的热量输出电信号。所述反射型探测器探测在所述探测范围内的移动体的存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二方面的供电控制装置中,所述监视单元可以包括热电型探测器、二维阵列热源探测器和反射型探测器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热电型探测器至少探测在探测范围内的移动体的移动。所述二维阵列热源探测器通过沿纵向和横向布置多个热源探测器而具有多像素阵列。每个热源探测器根据从热源接收的热量输出电信号。所述反射型探测器探测在所述探测范围内的移动体的存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供电控制装置。处理单元包括图像读取单元、图像形成单元和传真通信控制器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图像读取单元从文档图像读取图像,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基于图像信息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所述传真通信控制器根据所述传真通信控制器与目的地之间设定的预定通信程序与所述目的地交换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方法,包括:当受控对象处于断电模式下时,监视移动体的移动,所述受控对象的操作模式将改变到供电模式或断电模式;如果判断结果表明移动体正在靠近所述受控对象,则输出将所述受控对象的操作模式选择性地改变到供电模式的指令;利用响应于移动体的靠近而被供应电力的成像元件捕获移动体的特征图像;以及基于所捕获的特征图像的图像信息执行个体识别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通过利用多种类型的至少包括具有成像功能的探测器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彼此间具有不同电耗和不同操作规范的探测器,可以实现节能效率性能的提高和用户友好性的增强二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不设置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快速执行个体识别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与不设置根据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用省电传感器。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包括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通信网络;
图2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一个图像处理设备;
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中的控制系统的构造的框图;
图4示意性地逐个功能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器和电源装置的控制系统;
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和传感器在设备附近的探测范围的透视图;
图6是设置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柱部的前表面上的盖部件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当从休眠模式启动时执行的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监视控制程序的流程图;以及
图8A至图8C是图像处理设备的平面图,示出基于图7所示流程图的操作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处理设备的构造>
如图1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10与诸如因特网等通信网络20连接。虽然在图1中连接有两个图像处理设备10,但是对图像处理设备的数目没有限制,可以是一个或三个或更多个。
通信网络20连接到作为信息终端设备的多台个人计算机(PC)21。虽然在图1中连接有两台PC21,但是对PC的数目没有限制,可以是一台或三台或更多台。信息终端设备不限于PC21,并且并非必须以有线方式彼此相连。换句话说,信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无线交换也是允许的。
如图1所示,对于每个图像处理设备10,存在如下两种情况,即,图像形成(打印)指令通过例如数据传输从一台PC21远程输入给图像处理设备10的情况,或者用户站在图像处理设备10的前方操作图像处理设备10以命令图像处理设备10执行例如复印、扫描或传真发送接收处理的情况。
图2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一个图像处理设备10。
每个图像处理设备10包括:图像形成单元240,其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图像读取单元238,其读取文档图像;以及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处理设备10包括控制器200,控制器200控制图像形成单元240、图像读取单元238和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以临时存储由图像读取单元238读取的文档图像的图像数据或者将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图像形成单元240或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
控制器200与诸如因特网等通信网络20相连,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与电话网络22相连。例如,控制器200经由通信网络20与主机相连,具有接收图像数据的功能,并且具有利用电话网络22经由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发送和接收传真的功能。
图像读取单元238设置有:文档托盘,文档放置在文档托盘上;扫描驱动系统,其向放置在文档托盘上的文档发射光并同时扫描文档的图像;以及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等光电转换元件,其接收由扫描驱动系统执行扫描而产生的反射或透射光,并将光转换成电信号。
图像形成单元240包括感光体。感光体的周围布置有:充电装置,其给感光体均匀地充电;扫描曝光部分,其基于图像数据在整个感光体上扫描光束;图像显影部分,其使通过扫描曝光部分执行的扫描曝光处理而形成在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转印部分,其将感光体上的显影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以及清洁部分,其清洁转印处理之后的感光体的表面。此外,在记录纸张的传送路径上设置有将转印的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上的定影部分。
图像处理设备10具有电源插塞245,电源插塞245连接至输入电缆244的端部。通过将电源插塞245插入布线到墙面W的商用电源242的电源插座243内,从商用电源242向图像处理设备10供应电力。
<图像处理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硬件构造>
图3示意性地示出每个图像处理设备10的控制系统的硬件构造。
通信网络20与控制器200连接。控制器200经由诸如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等总线33A至33D与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读取单元238、图像形成单元240和用户界面(UI)触摸屏216相连。具体而言,控制器200控制图像处理设备10中的每个处理单元。UI触摸屏背光部分216BL(参见图4)连接至UI触摸屏216。
图像处理设备10还包括电源装置202,电源装置202经由信号线束33E与控制器200相连。
经由输入电缆244从商用电源242向电源装置202供应电力。
电源装置202设置有用于分别向控制器200、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读取单元238、图像形成单元240和UI触摸屏216单独供应电力的供电线路35A至35D。因此,控制器200能够执行用于向各个处理单元(装置)供应电力(即,供电模式)或切断电力供应(即,休眠模式)的所谓的部分省电控制。
此外,控制器200与多个传感器(即,第一传感器28、第二传感器29和第三传感器30)相连,这些传感器用于监视图像处理设备10的周围是否有人。随后将描述第一传感器28、第二传感器29和第三传感器30。
<部分省电构造的功能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处理单元(有时称为“负载”、“装置”,“模块”,等等)、控制器200和用于向各个装置供应电力的电源装置202的电力线路的构造,处理单元用作受控制器200控制的受控对象并且能够通过接收电力而操作。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处理设备10能够向处理单元逐个单元地供应或不供应电力(部分省电控制)。对处理单元执行的逐个单元的部分省电控制仅仅是实例。作为选择,可以通过将处理单元分组来逐个组地执行部分省电控制。
控制器200被包括进来作为部分省电的一个对象。如果控制所有的处理单元进行部分省电,则监视控制单元24(随后描述)接收最小的电力,并且切断向其它控制装置的电力供应(这种模式有时可以称为“省电模式”或“休眠模式”)。
<控制器200>
如图4所示,控制器2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204、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06、只读存储器(ROM)208、输入输出(I/O)单元210、以及将这些器件彼此连接起来的诸如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总线212。I/O单元210经由UI控制电路214与UI触摸屏216(包括背光部分216BL)连接。此外,I/O单元210与硬盘驱动器(HDD)218连接。CPU204基于存储在ROM208、HDD218等中的程序进行操作,从而实现控制器200的功能。作为选择,CPU204可以基于从记录介质(诸如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蓝光光盘(BD)、通用串行总线(USB)闪速存储器、安全数字(SD)存储卡等)安装的程序进行操作,从而实现图像处理功能。
I/O单元210连接至计时电路220和通信线路接口(I/F)222。此外,I/O单元210还与诸如传真通信控制电路(即,调制解调器)236、图像读取单元238和图像形成单元240等装置连接。
计时电路220(下文中有时称为“系统计时器”)执行计时,以便确定何时将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读取单元238和图像形成单元240设定为省电模式(断电模式)。
电源装置202将电力供应给控制器200和上述装置(即,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读取单元238和图像形成单元240)(参见图4中的虚线)。尽管在图4中由单根线(虚线)表示每条电力线,但如果由电源装置202管理极性等时,则每条电力线实际上通常由两至三根导线物理地构成。
<电源装置202>
如图4所示,从商用电源242延伸出来的输入电缆244与开关246相连。通过打开开关246,电力能够经由第一子电源开关256供应给第一电源单元248和第二电源单元250。
第一电源单元248包括与控制器200的供电控制电路252连接的控制电力生成部分248A。供电控制电路252向控制器200供应电力。此外,供电控制电路252与I/O单元210连接,并根据控制器200的控制程序执行切换控制,以使至少经由延伸到上述装置(即,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读取单元238和图像形成单元240)的供电线路电导通或不导通。
与第二电源单元250相连的电源线路254设置有第一子电源开关256(在下文中,有时称为“SW-1”)。供电控制电路252对SW-1进行开关控制。具体而言,当SW-1关断时,第二电源单元250是不起作用的(即,SW-1的下游侧是在零耗电状态)。
第二电源单元250包括24V电源单元250H(LVPS2)和5V电源单元250L(LVPS1)。24V电源单元250H(LVPS2)是用于电动机等的电源。
第二电源单元250中的24V电源单元250H(LVPS2)和5V电源单元250L(LVPS1)选择性地与图像读取单元供电部分258、图像形成单元供电部分260、传真通信控制电路供电部分264和UI触摸屏供电部分266相连。
利用24V电源单元250H(LVPS2)作为输入源,图像读取单元供电部分258经由第二子电源开关268(在下文中,有时称为“SW-2”)与图像读取单元238相连。
利用24V电源单元250H(LVPS2)和5V电源单元250L(LVPS1)作为输入源,图像形成单元供电部分260经由第三子电源开关270(在下文中,有时称为“SW-3”)与图像形成单元240相连。
利用24V电源单元250H(LVPS2)和5V电源单元250L(LVPS1)作为输入源,传真通信控制电路供电部分264经由第四子电源开关274(在下文中,有时称为“SW-4”)与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相连。
利用5V电源单元250L(LVPS1)和24V电源单元250H(LVPS2)作为输入源,UI触摸屏供电部分266经由第五子电源开关276(在下文中,有时称为“SW-5”)与UI触摸屏216(包括背光部分216BL)相连。可以从监视控制单元24向UI触摸屏216的原有功能(即,除背光部分216BL以外的功能)供应电力。
与第一子电源开关256类似,基于来自控制器200的供电控制电路252的供电选择信号对第二子电源开关268、第三子电源开关270、第四子电源开关274和第五子电源开关276进行开关控制。尽管未示出,但用于向24V电源单元250H和5V电源单元250L供应电力的开关和导线由双系统构成。作为选择,电源开关268、270、274和276可以设置在要供应电力的装置中,而不设置在电源装置202中。仅仅当图像形成单元240中的电力必要时,利用商用电源242(例如100V)从第一子电源开关256(“SW-1”)的下游侧直接向图像形成单元240中的定影部分(未示出)(对应于图3所示的“定影器”)供应电力。
在上述构造中,电力选择性地逐个功能地供应给上述装置(即,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读取单元238和图像形成单元240),从而电力不供应至指令功能不使用的装置,由此消耗最小的电力。
<图像处理设备的模式转换的监视控制>
关于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器200,存在部分地停止功能(即,部分省电)以便消耗最小电力的情况。还存在停止对控制器200(包括其大部分)供应电力的情况。上述情况可以统称为“休眠模式(省电模式)”。
可以例如通过在图像处理完成之后启动系统计时器而将操作模式改变为休眠模式。具体而言,当从启动系统计时器的时刻经过预定时间时,停止电力供应。如果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前存在任何种类的操作(如按下硬键),则中断休眠模式的计时处理,并且从完成后续的图像处理的时刻起启动系统计时器。
即使在休眠模式期间,监视控制单元24(参见图4)也不断地被供应电力,并且与I/O单元210相连。监视控制单元24可以包括例如被称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集成电路(IC)芯片,该集成电路芯片存储有操作程序,并且配备有利用操作程序处理的CPU、RAM和ROM。
在休眠模式期间的监视处理中,例如,存在从通信线路探测器接收到打印请求或者从传真线路探测器接收到传真接收请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监视控制单元24通过借助供电控制电路252控制第一子电源开关256、第二子电源开关268、第三子电源开关270、第四子电源开关274和第五子电源开关276而向处于省电模式的装置供应电力。
控制器200中的I/O单元210与省电控制按钮26相连。当用户在省电模式期间操作省电控制按钮26时,取消省电模式。省电控制按钮26可以具有如下功能,即,当向上述处理单元供应电力的同时操作省电控制按钮26时,省电控制按钮26强制切断向上述处理单元的电力供应。
为了在休眠模式期间执行监视处理,除了向监视控制单元24供应电力之外,还可以向处于省电模式的省电控制按钮26和探测器供应最小的电力。具体而言,即使在不供应电力的休眠模式期间,也存在接收最小电力以判断是否要供应预定电力或更低电力(例如0.5W或更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电源不限于商用电源242,而可以是,例如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或者当从商用电源242供应电力时充电的电池充电器。通过不使用商用电源242,休眠模式期间的商用电耗(即,用电)可以被抑制到零。
在休眠模式期间的特定时期,存在向诸如UI触摸屏216和IC卡读取器217等输入系统供应最小电力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背光部分216BL关断或将其照度设定为低于通常状态下的照度。
<人感传感器的功能>
当在休眠模式期间用户站在图像处理设备10的前方继而操作省电控制按钮26以恢复电力供应时,可能要花费一定时间将图像处理设备10启动。
对于“自动恢复模式”,省电模式下的监视控制单元24设置有人感传感器(即,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一人感传感器28和第二人感传感器29)。另外,在休眠模式期间,人感传感器在用户按压省电取消按钮之前探测到用户,从而快速恢复电力供应,允许用户立即使用该设备。
虽然将第一人感传感器28和第二人感传感器29描述为“人体探测”传感器,但是这些术语是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专有名词并且第一人感传感器28和第二人感传感器29可以是能够至少探测人的任何类型的传感器。换句话说,这些传感器可以是还能够探测除了人之外的移动体的类型。因此,尽管在以下描述中将用人感传感器探测的对象被描述为“人”,但是在未来,代替人执行请求指令的动物或机器人也被包括为待探测的对象。另一方面,如果存在能够专门探测人的特殊类型的传感器,则可以使用这种特殊类型的传感器。在以下描述中,术语“移动体”、“人类”、“人”、“用户”等用作与待由第一人感传感器28和第二人感传感器29探测的对象等同的术语,并且只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彼此区分。
<第一人感传感器28>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人感传感器28构造成探测图像处理设备10的周围(例如周围1m到5m的范围)的移动体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典型实例是利用热电元件的热电效应的红外线传感器(热电型传感器)。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热电型传感器作为第一人感传感器28。
关于利用热电元件的热电效应的应用于第一人感传感器28的传感器,其主要特征在于探测范围(包括延展宽度和探测距离)大。此外,由于传感器基于温度变化探测移动体的移动,所以如果人在探测范围内不移动,则该传感器探测不到人的存在。例如,当人移动期间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如果人在探测范围内停止移动,则该信号变成低电平信号。
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表述“不移动”除了包括例如人为了操作图像处理设备10而静止站在设备前方的状态之外,还包括完全静止的状态,如同由静物照相机捕获(拍摄)到的静止图像那样。因此,表述“不移动”包括预定范围内的微小移动(诸如因呼吸发生的移动等)以及手、脚和颈的移动。
然而,例如,如果人在等待图像形成处理、图像读取处理等的同时在图像处理设备10的前方进行伸展,则第一人感传感器28有时可以探测到人的存在。
因此,代替定义表述“不移动”并且由第一人感传感器28设定移动探测的阈值,可以相对粗略地将阈值设定为标准值,并且该阈值基于环境(诸如温度和湿度等)可以取决于第一人感传感器28的探测状态。具体而言,在设备的安装地点,可以以如下方式通过实验或统计来设定阈值,即,如果第一人感传感器28输出一个二值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则阈值可以表明人正在移动,如果人存在于第一人感传感器28的探测范围内且第一人感传感器28输出另一个二值信号(例如,低电平信号)则阈值可以表明人不在移动。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人感传感器28构造成探测图像处理设备10的周围(例如周围0m到5m的范围)的移动体的移动。
<第二人感传感器29>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人感传感器29构造成探测是否存在移动体。用作第二人感传感器29的传感器的典型实例是配有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的反射型传感器。反射型传感器可以是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彼此分开的类型。
关于应用于第二人感传感器29的反射型传感器,其主要特征在于根据进入光接收器的光是否被遮挡来可靠地探测移动体的存在。此外,由于进入光接收器的光量受到发射器所发射的光量的限制,因此反射型传感器具有相对较近探测范围。
如果第一人感传感器28和第二人感传感器29能够实现下述功能,则第一人感传感器28和第二人感传感器29不分别限于热电型传感器和反射型传感器。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人感传感器28和第二人感传感器29设定了最大的探测范围(例如,图5所示的探测范围F和探测范围N)。
图5所示的作为相对较远探测范围的探测范围F是第一人感传感器28的探测范围,并且用作相对较远范围移动体探测部分。图5所示的作为相对较近探测范围的探测范围N是第二人感传感器29的探测范围,并且用作相对较近范围移动体探测部分。
根据图像处理设备10的安装地点,可以将第一人感传感器28的探测范围(参见图5所示的探测范围F)设定为使得临界点(即,最远点)大致位于离传感器大约0m至3m处。第二人感传感器29的探测范围(参见图5所示的探测范围N)是能够在图像处理设备10的UI触摸屏216和硬键上执行操作的范围,并且可以将该探测范围设定为使得临界点(即,最远点)大致位于离传感器大约0.2m至1m处。在设定两个探测范围之后,第一人感传感器28的临界点比第二人感传感器29的临界点位于更远处。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除了第一人感传感器28和第二人感传感器29之外,可以使用用于探测用户的个体识别信息的具有照相机功能的传感器作为第三传感器30。在下文中,将第三传感器30称为“识别照相机30”。
为了探测用户的个体识别信息,识别照相机30捕获包含个体的独特特征信息的图像,例如用户的面部。基于特征图像信息,例如捕获的面部图像,控制器200利用预先存储在ROM208或HDD218中的包含面部图像等的特征图像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执行例如用户的个体认证或者将特征图像信息与个体独特信息联系起来,并在操作面板上自动显示个体用户画面等。因此,简化了认证处理和个体信息搜索处理,从而用户不牵涉到操作按钮的复杂处理,由此可以提供令人愉快的操作较少的服务。
个体识别信息用来判断是否给予用户访问图像处理设备10的权利,用来确定要使用的装置的类型,并且用于图像处理设备10的操作控制。
例如,通过在个人PC21上初步登记识别信息和作业类型,基于在捕获用户面部的图像之后获得的面部图像信息执行授权处理。通过将从面部图像信息获得的识别信息与连同作业一起登记的识别信息相比较,可以确定所请求的作业类型。
由识别照相机30进行图像捕获的对象不限于用户的面部。作为选择,可以捕获并验证识别信息的图像,例如赋予给用户60所携带或带着的物品(诸如身份(ID)卡或文档等)的条形码或快速响应(QR)码(注册商标)。
<第一人感传感器28、第二人感传感器29、识别照相机30和周边结构>
如图6所示,第一人感传感器28和第二人感传感器29安装到图像处理设备10的纵长矩形的支柱部302。如图2所示,支柱部302是将覆盖图像读取单元238的上外壳和覆盖图像形成单元240的下外壳相连接的部件。支柱部302内部安装有记录纸张传送系统等。
具有设计元素且覆盖支柱部302的纵长矩形的盖部件304附接到支柱部302的前表面。
盖部件304的下表面与下壳体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未示出)。如图6所示,盖部件302的下端部经斜切(斜切部分304A)而使盖部件304的下表面与下壳体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的开口面积比间隙在远侧的开口面积大。
斜切部分304A设置有矩形通孔304B,第一人感传感器28附接到该矩形通孔。因此,通孔304B用作第一人感传感器28探测移动体的监视窗。
由于通孔304B形成在斜切部分304A中,所以与通孔304B形成在前表面中的情形相比,比较不容易从设备的前侧注意到通孔304B,从而不损害盖部件304的设计元素。
如图6所示,盖部件304的上端设置有纵长狭缝310。第二人感传感器29设置在狭缝310的里侧。第二人感传感器29包括作为与电路板306相连的探测器的光接收器29IN和光发射器29OUT。
识别照相机30设置在第二人感传感器29的附近。识别照相机30的光轴调整成能够捕获到靠近图像处理设备10的用户60(参见图8A至图8C)的面部图像和与图像处理设备10的UI触摸屏216面对的用户60的面部图像。
与第一人感传感器28和第二人感传感器29结合起来控制识别照相机30的成像计时(供电计时)。具体而言,至少在休眠模式期间切断识别照相机30的电力供应。
如果在休眠模式期间第一人感传感器28探测到移动体,则向识别照相机30供应电力,并且在第二人感传感器29探测到用户60正面对UI触摸屏216之前启动识别照相机30的成像处理。
通过分析识别照相机30捕获的图像,执行对用户60的个体识别处理,从而判断是否允许用户60使用图像处理设备10。该个体识别处理涉及例如验证用户60的面部。在这种面部验证中,例如,执行对用户60的个体识别处理,直到用户60面对UI触摸屏216为止,如果识别出该个体,则选择性地执行对图像处理设备10中的装置的供电控制。
另一方面,例如,如果没有确认用户60面对UI触摸屏216,则可以基于不能确认面向的时段而有时切断识别照相机30的电力。
识别照相机30构造成探测图像处理设备10周围的移动体的存在和形状(轮廓)以及时间序列移动信息,并且可以是,例如,图像传感器(例如CCD图像传感器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
虽然由于图像传感器是用作移动图像捕获单元的普通传感器因而省略对图像传感器的详细描述,但是下面对图像传感器进行简单描述。
图像传感器由基于单晶硅的半导体构成,并且对由光电效应产生的可自由移动的电子(信号电荷)的数量进行计数,以便识别接收到的光量。作为用于保持所产生的信号电荷不让它们逃逸的机构,通常使用光电二极管。
在使用彩色图像传感器的情况下,仅仅利用光电二极管的信号电荷量,即使能够区分亮度,也不能区分颜色。因此,将发射特定颜色光束的滤色器附接到各个像素。
例如,在用于数字照相机的图像传感器中,滤色器按被称为拜耳阵列的颜色和像素阵列进行布置。在用于光的三基色(即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滤色器中,绿色滤色器的使用次数是红色滤色器和蓝色滤色器的使用次数的两倍。这是因为人眼对绿光具有高灵敏度(即,即使对于具有相同能量的光,也感觉绿光最亮)。因此,绿光提高所捕获的图像的分辨率。
与此相反,用作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识别照相机30的图像传感器(诸如CCD照相机)不调整到人眼的灵敏度。换句话说,当图像传感器用作识别照相机30时,可以基于识别照相机30的输出信号根据要分析的内容将彩色滤色器的阵列设定成适合于每种规格。
关于识别照相机30的规格,例如,代替验证IC卡,识别照相机30的个体识别功能可以验证面对图像处理设备10的用户的面部。当识别照相机30所捕获的面部图像通过与面部图像数据库相比较而被识别出来时,将电力供应给适当的装置(包括所有装置)。通过利用适用于面部验证的过滤器构造(即,清楚地探测出面部轮廓、眼睛、鼻子、嘴等的过滤器构造)执行面部识别。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出于面部识别的目的而分析从识别照相机30输出的信息。作为选择,如下的过滤器构造也是允许的:能够探测近年来每个个体总是使用和携带的身份卡(包括挂在脖子或夹到胸前口袋的身份卡)、或者能够容易地从例如赋予给身份卡的条形码或QR码(注册商标)读取识别信息。
作为另一实例,如果根据靠近图像处理设备10的人所携带的文档的类型确定要启动的装置,则可以使用能够容易地识别文档类型的过滤器构造。例如,如果识别出传真发送表的格式,则可以启动用于传真发送的装置,并且可以通过识别出文档是单色文档还是彩色文档来确定UI触摸屏216的显示模式。
图5示出将第一人感传感器28的探测范围F、第二人感传感器29的探测范围N和识别照相机30的探测范围La相比较的实例。
第一人感传感器28的探测范围F在图5中显示为阴影区,具有介于100°和120°之间的广角,并且朝图像处理设备10下方的地板延伸。
第二人感传感器29的探测范围N在图5中也显示为阴影区,比第一人感传感器28的探测范围F窄,并且用于探测面对UI触摸屏216的用户60。
识别照相机30的探测范围La(即,成像范围)在图5中由点划线表示,包括第一人感传感器28的探测范围F,并且用于捕获靠近UI触摸屏216的用户60的面部图像。即使在用户60面对UI触摸屏216之后,也可以捕获用户60的面部图像。
下面将描述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当图像处理设备10中不执行处理时,图像处理设备10的操作模式改变到休眠模式。在休眠模式下,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仅仅对监视控制单元24供应电力。
当存在启动契机时(例如当第二人感传感器29预测到用户正在靠近时、当取消省电模式时、或者当操作UI触摸屏216(即,按钮输入)时),启动控制器200、UI触摸屏216和识别照相机30。在经授权的用户操作UI触摸屏216等(即,按钮输入)的情况下,操作模式根据作业类型改变到预热模式。
当完成预热模式下的预热操作时,图像处理设备10的操作模式改变到待机模式或运行模式。
在待机模式下,图像处理设备10可以立即执行图像处理。
因此,当利用按钮输入作业执行指令时,图像处理设备10的操作模式改变到运行模式,并且基于作业指令执行图像处理。
当图像处理完成时(即,在有多个连续作业待命的情况下,当所有连续作业完成时),图像处理设备10的操作模式借助待机触发信号改变到待机模式。
如果在待机模式期间存在作业执行指令,则操作模式再次改变到运行模式。另一方面,例如,如果第二人感传感器29探测到(或预测到)用户已经从图像处理设备10离开(或将要离开),或者如果已经经过预定时间,则操作模式改变到休眠模式。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人感传感器28、第二人感传感器29和识别照相机30相互协作地工作来执行供电控制。具体而言,与不断地向第一人感传感器28供应电力相反,基于第一人感传感器28的探测信息控制第二人感传感器29和识别照相机30以顺序地供应电力,由此除了实现对装置的供电控制之外还实现了节能效率性能的提高。
下面将参考图7所示的流程图描述通过使第一人感传感器28、第二人感传感器29和识别照相机30相互协作地工作而执行的供电控制程序。
图7中的启动对应于操作模式改变到休眠模式的时刻。在休眠模式期间,不向控制器200、UI触摸屏216、上述装置、第二人感传感器29以及识别照相机30供应电力(断电模式)。另一方面,向第一人感传感器28和控制器200中的监视控制单元24供应电力(供电模式),并且电力是例如大约0.5W。
在步骤100中,判断第一人感传感器28是否探测到移动体。如果得出肯定的判断结果,则处理转入步骤102,在该步骤中,向第二人感传感器29和识别照相机30供应电力。在这种情况下,对识别照相机30的电力供应对应于不进行成像的所谓的准备时段。
在步骤104中,基于第二人感传感器29的探测结果,判断移动体是否靠近图像处理设备10。具体而言,如果在第一人感传感器28探测到移动体之后第二人感传感器29也探测到移动体,则可预测到用户60正靠近图像处理设备10。
如果步骤104中得出否定的判断结果,则处理转入步骤106,在该步骤中,判断是否已经经过预定时间。如果步骤106中得出否定的判断结果,则处理转入步骤104。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到步骤104或106中得出肯定的判断结果为止。
当步骤106中得出肯定的判断结果时,处理转入步骤108,在该步骤中,切断向第二人感传感器29和识别照相机30的电力供应。然后,处理返回至步骤100。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一人感传感器28探测到的移动体通常是仅仅经过的人。当步骤104中得出肯定的判断结果时,处理转入步骤110,在该步骤中,将电力供应给控制器200和UI触摸屏216。
在步骤112中,识别照相机30开始成像处理。具体而言,当第二人感传感器29探测到用户60时,在用户60面对UI触摸屏216之前启动成像处理。虽然当第一人感传感器28探测到移动体时在步骤102中向识别照相机30供应电力,但是基于识别照相机30准备捕获图像的准备时段尽可能地延迟供电计时。最终,成像计时和供电计时可以相同。
在步骤114中,基于捕获的图像信息执行个体识别处理。个体识别处理涉及:分析捕获的面部图像,将面部图像与预先登记在控制器200的ROM208或HDD218中的面部图像数据库相比较,以及验证用户是否被授权使用图像处理设备10。
验证不限于使用面部图像。作为选择,可以通过从例如授予给用户所携带的ID卡或文档的条形码或QR码(注册商标)读取识别信息来执行验证。
在步骤116中,判断移动体(即,用户60)是否面对图像处理设备10。如果步骤116中得出否定的判断结果,则处理转入步骤118,在该步骤中,判断是否已经经过预定时间。如果步骤118中得出否定的判断结果,则处理返回到步骤116。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到步骤116或118中得出肯定的判断结果为止。
当步骤118中得出肯定的判断结果时,处理转入步骤120,在该步骤中,切断向UI触摸屏216和识别照相机30的电力供应。然后,处理转入步骤104。当步骤116中得出肯定的判断结果时,处理转入步骤122。
在步骤122中,根据个体识别处理的结果在管理模式下控制图像处理设备10的操作。具体而言,如果授权得到验证,则将电力供应给包括图像读取单元238和图像形成单元240在内的装置。如果授权没有得到验证,则在UI触摸屏216上提供用于解释为什么不能验证的通知。
当授权得到验证时,例如,如果作业是由用户60预先登记的,则可以将电力仅仅供应给作业要使用的装置。根据将被供应电力的装置的类型和数量而改变电力。
图8A至图8C示出基于图7所示流程图的操作方式的实例。
在图8A中,将电力仅仅供应给第一人感传感器28,并且因为用户60位于探测范围F之外,所以第一人感传感器28没有探测到移动体。
图8B示出用户60(用实线表示)已经进入第一人感传感器28的探测范围F的状态。这时,第一人感传感器28探测到移动体。因此,向第二人感传感器29和识别照相机30供应电力。在这种状态下,第二人感传感器29能够探测到用户60正在靠近图像处理设备10。此外,识别照相机30启动成像处理,以便执行个体识别处理。
图8C示出用户60(用实线表示)面对UI触摸屏216的状态。这时,完成识别照相机30的个体识别处理,并且根据验证结果在管理模式下向装置供应电力。
图8A至图8C所示的操作方式仅仅是实例。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第一人感传感器28、第二人感传感器29和识别照相机30相互协作地工作而执行的供电控制不限于图8A至图8C所示的操作方式,并且可以适用于各种移动体的移动。此外,该供电控制也可以适用于在图8A至图8C所示的用户周围的区域中存在所谓的经过的移动体的情况,或者多个用户同时靠近图像处理设备10的情况。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包括供电控制器、移动体探测器、用户判断单元、个体识别单元和指令单元。供电控制器将每个受控对象的操作模式改变到供电模式或断电模式。各受控对象包括:处理单元,其通过被供应电力而执行特定的处理;接口,其具有接收处理单元的操作指令信息的功能和提供处理单元的操作模式信息的通知的功能;以及管理控制器,其对处理单元的操作与接口的操作以相互协作的方式进行管理。即使当所有受控对象都处于断电模式下时供电控制器也向移动体探测器连续地供应电力,并且移动体探测器探测在预定探测范围内的移动体的移动。移动体包括使用处理单元的用户。用户判断单元属于受控对象,在移动体探测器探测到移动体已经进入探测范围时被供应电力,并且至少判断移动体是否是面对接口的用户。个体识别单元包括成像元件,该成像元件在用户判断单元判定移动体是用户时被供应电力,并且捕获用户的特征图像。基于成像元件所捕获的特征图像的图像信息,个体识别单元执行用户的个体识别处理。当用户判断单元判定移动体是用户时,基于个体识别单元获得的个体识别结果,指令单元将供电模式指令输出给供电控制器,并将管理控制模式指令输出给管理控制器。
虽然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图像处理设备10描述为要进行供电控制的对象,但是该对象不限于图像处理设备10。作为选择,该对象可适用于如下处理设备,即,基于移动体(用户/非用户)的类型、移动体的移动预测和移动历史来执行供电控制。这种处理设备的实例包括自动售货机、大楼安全系统、自动售票机和自动检票机。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供人判断装置,该装置具有:监视单元,其监视移动体;成像单元,其在监视单元判定移动体靠近时被供应电力,并且捕获移动体的特征图像;以及个体识别单元,其基于成像单元捕获的特征图像的图像信息执行个体识别处理。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术语“面部验证”被认为是“面部识别”的一个结果。具体而言,术语“面部识别”不限于“面部验证”,而且可以包括如下服务:例如,识别面部表情(例如微笑或眨眼)并在显示于UI触摸屏216上的图像中显示适合于面部表情的消息。在面部识别中,可以通过识别嘴唇运动来分析话语。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面的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供电控制装置,包括:
改变单元,其将受控对象的操作模式改变到供电模式或断电模式;
监视单元,在断电模式期间,所述监视单元监视移动体的移动;
指令单元,如果所述监视单元判定移动体正在靠近所述受控对象,则所述指令单元输出将所述受控对象的操作模式改变到供电模式的指令;
成像单元,其响应于所述移动体的靠近而被供应电力,并且捕获所述移动体的特征图像;以及
个体识别单元,其基于所述成像单元捕获的特征图像的图像信息执行个体识别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受控对象包括:处理单元,通过供应电力而使所述处理单元执行处理;接口,其具有接收所述处理单元的操作指令信息的功能和提供所述处理单元的操作模式信息的通知的功能;以及控制器,其控制处理单元与接口之中每一个的操作,
所述个体识别单元至少在所述移动体操作所述接口之前完成所述个体识别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监视单元包括热电型探测器、二维阵列热源探测器和反射型探测器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热电型探测器至少探测在探测范围内的移动体的移动,所述二维阵列热源探测器通过沿纵向和横向布置多个热源探测器而具有多像素阵列,每个热源探测器根据从热源接收的热量输出电信号,所述反射型探测器探测在所述探测范围内的移动体的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监视单元包括热电型探测器、二维阵列热源探测器和反射型探测器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热电型探测器至少探测在探测范围内的移动体的移动,所述二维阵列热源探测器通过沿纵向和横向布置多个热源探测器而具有多像素阵列,每个热源探测器根据从热源接收的热量输出电信号,所述反射型探测器探测在所述探测范围内的移动体的存在。
5.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控制装置,
其中,处理单元包括图像读取单元、图像形成单元和传真通信控制器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图像读取单元从文档图像读取图像,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基于图像信息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所述传真通信控制器根据所述传真通信控制器与目的地之间设定的预定通信程序与所述目的地交换图像。
6.一种供电控制方法,包括:
当受控对象处于断电模式下时,监视移动体的移动,所述受控对象的操作模式将改变到供电模式或断电模式;
如果判断结果表明移动体正在靠近所述受控对象,则输出将所述受控对象的操作模式选择性地改变到供电模式的指令;
利用响应于移动体的靠近而被供应电力的成像元件捕获移动体的特征图像;以及
基于所捕获的特征图像的图像信息执行个体识别处理。
CN201310286859.9A 2012-10-15 2013-07-09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37315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8342A JP5998831B2 (ja) 2012-10-15 2012-10-15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2-228342 2012-10-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1576A true CN103731576A (zh) 2014-04-16

Family

ID=50455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86859.9A Pending CN103731576A (zh) 2012-10-15 2013-07-09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17402B2 (zh)
JP (1) JP5998831B2 (zh)
CN (1) CN10373157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4207A (zh) * 2015-01-22 2016-08-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9117410A (ja) * 2019-04-08 2019-07-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035191A (zh) * 2017-11-29 2019-07-19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通知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44471B2 (ja) * 2013-06-28 2016-12-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048448A (ja) * 2014-08-27 2016-04-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398490B2 (ja) * 2014-09-05 2018-10-0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22051B2 (ja) * 2014-11-17 2017-11-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60150124A1 (en) * 2014-11-24 2016-05-2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User Identification Capabilities
JP2016118707A (ja) * 2014-12-22 2016-06-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544448B2 (en) * 2015-03-20 2017-01-10 Ricoh Company, Lt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nnection
JP2016180830A (ja) * 2015-03-24 2016-10-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58064B2 (ja) * 2015-05-08 2019-08-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認証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11399A (ja) * 2015-06-18 2017-01-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記録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569386B2 (ja) * 2015-08-20 2019-09-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US10037074B2 (en) * 2015-09-10 2018-07-31 Google Llc Computer power management based on sensor data from remote devices
JP2017107172A (ja) * 2015-12-08 2017-06-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認証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728746B2 (ja) * 2016-02-19 2020-07-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28507B2 (ja) * 2017-02-24 2021-02-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46660A (ja) * 2017-03-02 2018-09-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46853B2 (ja) * 2017-08-21 2021-10-13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6703049B2 (ja) * 2018-07-25 2020-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635182B2 (ja) * 2018-12-12 2020-01-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30250A (ja) * 2021-08-23 2023-03-0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人検出機能付きの装置
JP2024030786A (ja) * 2022-08-25 2024-03-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39282A (ja) * 1991-01-14 1992-11-26 Hamamatsu Photonics Kk 物体検知装置
US20040129883A1 (en) * 2003-01-08 2004-07-08 Home Data Source Passive infrared device for detection of boundary crossings
JP2007279603A (ja) * 2006-04-11 2007-10-25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57789A (ja) * 2008-12-26 2010-07-15 Naltec Inc 多機能装置および操作パネルユニット
CN102065195A (zh) * 2009-11-12 2011-05-18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478770A (zh) * 2010-11-30 2012-05-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CN102480580A (zh) * 2010-11-19 2012-05-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供电监视装置和图像处理设备
CN102480579A (zh) * 2010-11-19 2012-05-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以及供电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5471A (ja) 1991-08-20 1993-02-23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15367A (ja) 2000-06-30 2002-01-18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対面自動販売装置及び対面自動販売方法
JP2004331051A (ja) 2003-04-18 2004-11-25 Apex Communications:Kk 車両状態監視システム
JP2010135993A (ja) 2008-12-03 2010-06-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271742B2 (ja) * 2009-02-10 2013-08-21 セコム株式会社 サングラス着用検出装置
JP5163761B2 (ja) * 2011-02-09 2013-03-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39282A (ja) * 1991-01-14 1992-11-26 Hamamatsu Photonics Kk 物体検知装置
US20040129883A1 (en) * 2003-01-08 2004-07-08 Home Data Source Passive infrared device for detection of boundary crossings
JP2007279603A (ja) * 2006-04-11 2007-10-25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57789A (ja) * 2008-12-26 2010-07-15 Naltec Inc 多機能装置および操作パネルユニット
CN102065195A (zh) * 2009-11-12 2011-05-18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480580A (zh) * 2010-11-19 2012-05-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供电监视装置和图像处理设备
CN102480579A (zh) * 2010-11-19 2012-05-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以及供电控制方法
CN102478770A (zh) * 2010-11-30 2012-05-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4207A (zh) * 2015-01-22 2016-08-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824207B (zh) * 2015-01-22 2019-02-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035191A (zh) * 2017-11-29 2019-07-19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通知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JP2019117410A (ja) * 2019-04-08 2019-07-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17402B2 (en) 2014-12-23
US20140104631A1 (en) 2014-04-17
JP5998831B2 (ja) 2016-09-28
JP2014082596A (ja) 2014-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1576A (zh)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JP6304319B2 (ja) 人判別装置
JP5998830B2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817267B2 (ja) 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
US10642555B2 (e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20140092417A1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4933334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118212A (zh)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CN102685345A (zh)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和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CN10477772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19057036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043105A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40268217A1 (en) Operation history image storage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toring of operation history imag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2014007766A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137367B2 (ja) 処理装置
JP2016145995A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477173B2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