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0580A - 供电监视装置和图像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供电监视装置和图像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0580A
CN102480580A CN2011102276845A CN201110227684A CN102480580A CN 102480580 A CN102480580 A CN 102480580A CN 2011102276845 A CN2011102276845 A CN 2011102276845A CN 201110227684 A CN201110227684 A CN 201110227684A CN 102480580 A CN102480580 A CN 102480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image
covering
image processing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76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0580B (zh
Inventor
尾形健太
成岛和彦
马场基文
小野真史
间宫光伸
黑石健儿
石山正人
白石惠子
东恒一
堀江英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80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0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0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0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888Control thereof
    • H04N1/00891Switching on or off, e.g. for saving power when not in u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4Power supply control, e.g. power-saving mode, automatic power turn-of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供电监视装置和图像处理设备,该装置包括供电控制部分、检测部分、判断部分、控制部分和安装部分。供电控制部分接受从主电源部分供应的电力,并且选择性地设置供电模式和节电模式。在供电模式下,电力供应至使用从主电源部分供应的电力来操作的处理部分。在节电模式下,停止对处理部分供应电力。检测部分检测设置在处理部分周围的预定区域内的可移动体。可移动体包括试图使用处理部分的用户。当检测部分检测到可移动体时,判断部分判断是否要执行从节电模式切换到供电模式的操作。控制部分基于判断结果控制供电控制部分。安装部分安装在检测部分上而能调整检测区域。检测区域包括用于识别试图使用处理部分的用户的位置或区域。

Description

供电监视装置和图像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监视装置和图像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未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071833中描述了一种人体检测传感器,其需要利用时间划分在节电时间进行驱动,并且,当人体检测传感器实际检测到人体时,通过例如缩短用于时间划分的周期来节约利用时间划分驱动的人体检测传感器的平均电力。此外,该专利申请还描述了:在装置上执行操作时,停止驱动人体检测传感器,以便进一步节约电力。
在未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5-045471中,已经提出了下述技术:通过将人感传感器设置在图像处理设备中,通过检测接近图像处理设备的人以及通过打开图像处理设备的电力来同时实现便利性和减少功耗。
更具体地说,采用了作为人感传感器设置在两个点处的距离检测单元。判断人移动的方向是否取向至预定的区域。基于判断结果,控制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存在这样的情况:人接近图像处理设备并且经过该图像处理设备而不进行操作。当人感传感器检测到有人接近图像处理设备时,包括这样的情况:因发生这种情况(人仅仅走过)而如上文所述的那样将图像处理设备的电力打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的供电监视装置和图像处理设备:能够优化位于处理部分周围的要检测可移动体的区域,并且能够提高对检测到的可移动体是否为将在处理部分上执行操作的人作出判断的判断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供电监视装置包括:供电控制部分、检测部分、判断部分、控制部分和安装部分。供电控制部分接受从主电源部分供应的电力,并且选择性地设置供电模式和节电模式。在所述供电模式下,电力供应至使用从所述主电源部分供应的电力进行操作的处理部分。在所述节电模式下,停止对所述处理部分供应电力。所述检测部分检测设置在所述处理部分周围的预定区域内的可移动体。所述可移动体包括试图使用所述处理部分的用户。当所述检测部分检测到可移动体时,所述判断部分对是否要执行从节电模式切换到供电模式的操作作出判断。所述控制部分基于所述判断部分的判断结果控制所述供电控制部分。所述安装部分安装在所述检测部分上从而能调整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包括用于识别试图使用所述处理部分的用户的位置或者具有用于识别试图使用所述处理部分的用户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供电监视装置中,所述安装部分包括遮蔽件,所述遮蔽件通过遮住所述检测部分的检测面的一部分来限制所述检测区域,并且所述安装部分根据所述遮蔽件的安装位置调整所述检测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供电监视装置还包括引导部分,所述引导部分能够改变所述遮蔽件和所述检测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遮蔽件中预先形成有用于所述检测区域的多个形状,并且通过利用所述引导部分使所述遮蔽件与所述检测部分之间进行相对移动,而选择性地使用形成在所述遮蔽件中的用于所述检测区域的多个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供电监视装置中,在所述处理部分上可拆卸地安装有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所述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使所述处理部分的整个外部轮廓改变,并且所述检测区域根据所述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的安装状态而被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二方面的供电监视装置中,在所述处理部分上可拆卸地安装有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所述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使所述处理部分的整个外部轮廓改变,并且所述检测区域根据所述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的安装状态而被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三方面的供电监视装置中,在所述处理部分上可拆卸地安装有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所述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使所述处理部分的整个外部轮廓改变,并且所述检测区域根据所述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的安装状态而被调整。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供电监视装置;以及下列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图像读取部分、图像形成部分和传真通信控制部分。所述图像读取部分从文档图像读取图像。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基于图像信息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所述传真通信控制部分根据预先相互确定的通信程序将图像发送至发送目的地。所述图像读取部分、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和所述传真通信控制部分通过彼此配合来执行各种图像处理功能。图像处理功能是由用户指定的,并且包括图像读取功能、图像形成功能、图像复制功能、传真接收功能和传真发送功能。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供电监视装置和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图像处理设备中,位于处理部分周围的要检测可移动体的区域可以得到优化,并且对检测到的可移动体是否为将在处理部分上执行操作的人作出判断的判断可靠性可以得到提高。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供电监视装置中,可以预先确定检测区域的多种类型的调整范围。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供电监视装置中,与供电监视装置不具有这种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用于调整检测范围的调整机构。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供电监视装置中,与供电监视装置不具有这种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根据处理部分的外部变化对检测区域进行优化。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主控制器和电源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3A是示出安装在图像读取部分的下侧的人感传感器的安装结构以及人感传感器的周围的透视图;
图3B是图3A的放大透视图;
图4A示出形成有开口面积不同的多个开口的遮蔽件的正视图;
图4B是示出与各个开口对应的检测区域的透视图;
图5A示出形成有多个开口的遮蔽件的正视图,其中多个开口的开口位置偏移到左侧和右侧从而使对应于检测面的圆与开口相对偏心;
图5B是示出对应于各个开口的检测区域的透视图(在安装有集成电路(IC)卡读卡器的情况下);
图6A示出形成有多个开口的遮蔽件的正视图,其中多个开口的开口位置沿深度方向偏移从而使对应于检测面的圆与开口相对偏心;
图6B是示出与各个开口对应的检测区域的透视图;
图7A示出不受限制地形成有多个开口的遮蔽件的正视图,其中多个开口具有不同的开口位置、不同的开口形状、不同的开口面积等;
图7B是示出对应于各个开口的检测区域的透视图(在安装有可选装置的情况下);以及
图8示出人感传感器的实例,人感传感器是包括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的反射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10。图像处理设备10包括:图像形成部分240,其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图像读取部分238,其读取文档图像;以及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处理装置10包括主控制器200。主控制器200控制图像形成部分240、图像读取部分238和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以便临时存储与图像读取部分238所读取的文档图像相关的图像数据,或将图像读取数据发送至图像形成部分240或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
诸如因特网等网络通信网络20与主控制器200连接。电话网络22与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连接。主控制器200经由网络通信网络20与例如主计算机连接。主控制器200具有接收图像数据的功能,以及使用电话网络22经由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接收传真和发送传真的功能。
图像形成部分240包括感光鼓。在感光鼓的周围设置有充电装置、扫描曝光单元、图像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和清洁单元。充电装置均匀地对感光鼓进行充电。扫描曝光单元基于图像数据利用光束扫描感光体。图像显影单元对已用扫描曝光单元扫描感光鼓以使感光鼓暴露于光束而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转印单元将感光鼓上的已经可见的图像转印到记录片材上。清洁单元在转印单元执行转印之后清洁感光鼓的表面。此外,沿着传送记录片材的路径设置有定影单元,定影单元将已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图像进行定影。
在图像读取部分238中设置有文档板、扫描驱动系统和光电转换元件。在文档板上执行文档的定位。扫描驱动系统对形成在放置于文档板上的文档上的图像进行扫描,从而用光照射图像。诸如CCD等光电转换元件接收通过用扫描驱动系统扫描图像而得到的反射光或透射光,并将反射光或透射光转换为电信号。
对于图像处理设备10来说,插塞245连接至输入电力线244的端部。插塞245插入主电源242的插塞板243中以接受电力供应,对于主电源242将布线安装至墙面W中。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设置有由主控制器200控制的装置、主控制器200、用于向各个装置供应电力的电源装置202的电力线等的构造的示意图。
<主控制器200>
如图2所示,主控制器2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204,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06,只读存储器(ROM)208,输入/输出端(I/O)(输入/输出部分)210,以及用于将CPU 204、RAM 206、ROM 208、I/O 210彼此连接起来的包括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的总线212。用户接口(UI)触摸面板216经由UI控制电路214与I/O 210连接。此外,硬盘(HDD)218与I/O 210连接。CPU 204根据记录在ROM 208、硬盘218等中的程序进行操作,以实现主控制器200的功能。应该注意到,可以从存储有程序的记录介质(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通用光盘只读存储器(DVD-ROM)等)安装程序,并且CPU 204可以根据该程序来进行操作,因此可以实现图像处理功能。
计时电路220和通信线接口(I/F)222连接至I/O 210。此外,传真通信控制电路(MODEM)236、图像读取部分238和图像形成部分240各个装置与I/O 210连接。
应该注意到,计时电路220将初始设置时间视为将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读取部分238和图像形成部分240设置至节电状态(不供应电力的状态)的触发器。
电力从电源装置202供应至主控制器200和各个装置(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读取部分238和图像形成部分240)(参见图2所示的虚线)。应该注意到,尽管在图2中示出了作为电力线的一条线(虚线),但电力线实际上包括多条布线。
<电源装置202>
如图2所示,从主电源242引出的输入电力线244与主开关246连接。开启主开关246,从而能够对第一电源部分248和第二电源部分250供应电力。
第一电源部分248包括控制发电单元248A。控制发电单元248A与主控制器200的供电控制电路252连接。供电控制电路252对主控制器200供应电力,并与I/O 210连接。供电控制电路252根据主控制器200执行的控制程序,执行切换控制以使通过供电线的电流导通/不导通,电力通过供电线被供应至各个装置(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读取部分238和图像形成部分240)。
与之对比,对于连接至第二电源部分250的电力线254,第一副电源开关256(下文中,在某些情况下称为“SW-1”)设置在电力线254与第二电源部分250之间。供电控制电路252控制SW-1的开启/关闭。
此外,第二电源部分250包括高压发电单元250H和低压发电单元(LVPS)250L。高压发电单元250H是用于例如图像形成部分240的定影单元的加热器等的电源。用于高压发电单元250H的电力是由低压发电单元250L产生的。
第二电源部分250的高压发电单元250H和低压发电单元(LVPS)250L选择性地与图像读取功能供电部分258、图像形成功能供电部分260、图像复制功能供电部分262、传真接收功能供电部分264和传真发送功能供电部分266连接。
图像读取功能供电部分258使用低压发电单元(LVPS)250L作为输入源,并且经由第二副电源开关268(下文中,在某些情况下称为“SW-2”)与图像读取部分238连接。
图像形成功能供电部分260使用高压发电单元250H和低压发电单元(LVPS)250L作为输入源,并且经由第三副电源开关270(下文中,在某些情况下称为“SW-3”)与图像形成部分240连接。
图像复制功能供电部分262使用高压发电单元250H和低压发电单元(LVPS)250L作为输入源,并且经由第四副电源开关272(下文中,在某些情况下称为“SW-4”)与图像读取部分238和图像形成部分240连接。
传真接收功能供电部分264使用低压发电单元(LVPS)250L作为输入源,并且经由第五副电源开关274(下文中,在某些情况下称为“SW-5”)与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和图像形成部分240连接。
传真发送功能供电部分266使用低压发电单元(LVPS)250L作为输入源,并且经由第六副电源开关276(下文中,在某些情况下称为“SW-6”)与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和图像读取部分238连接(除了通信报告的输出等)。
与第一副电源开关256的情况类似地,根据从主控制器200的供电控制电路252供应的供电选择信号控制第二副电源开关268、第三副电源开关270、第四副电源开关272、第五副电源开关274和第六副电源开关276每一个的开启/关闭。
在上述构造中,设置这样的电源:其连接为按照功能逐一选择各个装置(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读取部分238和图像形成部分240),并且电力不供应至对特定功能来说不必要的装置。相应地,只需要所必需的最小电力。
<在节电模式期间的监视>
这里,对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主控制器200来说,在某些情况下,其功能被部分停止以便消耗最小所需电力。作为选择,在某些情况下,停止对包括主控制器200的多数部分在内的元件供应电力。这种情况统称为“节电模式”。设置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作为在节电模式期间一直接收电力供应的元件,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与I/O 210连接。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可以采用例如被称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集成电路(IC)芯片来构造,该集成电路芯片存储有操作程序,并且包括根据操作程序执行处理的CPU、RAM、ROM等。
在节电模式期间进行监视时,假设例如在UI触摸面板216上执行操作或者在所谓的硬键(例如,用于提供复制指令、传真指令等的操作按钮)上执行操作,并且根据该操作,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控制第一副电源开关256、第二副电源开关268、第三副电源开关270、第四副电源开关272、第五副电源开关274和第六副电源开关276,以便对已被设置为节电模式的装置供应电力。
此外,节电取消按钮26与主控制器200的I/O 210连接。在节电模式期间,用户对节电取消按钮26进行操作,从而可以取消节电模式。
这里,为了监视上述在UI触摸面板261上执行的操作或者在所谓的硬键(包括节电取消按钮26)上执行的操作,假设除了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以外,电力还供应至主控制器200的触摸面板216等。
相应地,事实上,即使在节电模式期间,也供应所必需的最小电力,即,例如对包括UI触摸面板216的输入系统来说所必需的电力。
此外,当用户站在图像处理设备10的前方继而对节电取消按钮26执行操作以重新开始供应电力时,在一些情况下,在图像处理设备10被启动之前将花费一定的时间。
为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因在上述节电模式期间进行监视而供应至主控制器200的电量减少,为了进一步减少供应至主控制器200的电量,在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内设置人感传感器28。在节电模式下,中断对除人感传感器28和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之外的部分供应电力。
应该注意到,对于人感传感器28来说,使用了术语“人感(human presence)”。然而,术语“人感传感器”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而使用的专有名词。人感传感器至少需要对人类进行检测。换句话说,人感传感器还可以检测除人类之外的可移动体。相应地,在下述说明中,有一些情况,人感传感器所检测的目标是“人”。然而,在未来,人感传感器所检测的目标的实例中包括可将取代人类执行操作的机器人等。应该注意到,与此对比,当特定的传感器能够排他地检测人的存在时,可以应用该特定的传感器。
人感传感器28的规格包括在图像处理设备10周围检测人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以例如利用热电元件的热电效应的红外线传感器作为人感传感器28的典型代表。
利用热电元件的热电效应的这种传感器的最大特点是其检测区域大。此外,由于传感器检测人的移动,因此当人在检测区域中静止地站立时,传感器检测不到人的存在。例如,假设当人移动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当人在检测区域中变静止时,信号从高电平信号改变至低电平信号。
理所当然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术语“静止”的含义还包括人完全静止的状态,如在由静物照相机所拍摄的静止图像等那样。然而,例如,术语“静止”的含义还包括人为了执行操作而静止站立在图像处理设备10前方的状态。相应地,术语“静止”的含义包括人在预先确定的范围内稍微地移动的状态,或者人的手、腿、颈等移动的状态。
应该注意到,不一定必需使用这样的方案:在如上文所述的那样定义术语“静止”的含义之后,对人感传感器28的灵敏度进行调整。人感传感器28的灵敏度可以相对粗略且典型地来调整,并且可以取决于人感传感器28的检测状态。
此外,人感传感器29还可以设置在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中。人感传感器29的规格可以包括检测人的存在/不存在(在场/不在场)。这种检测人的存在/不存在的传感器以例如包括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的反射型传感器为典型代表。应该注意到,可以使用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彼此独立的构造。这里,作为光发射单元,例如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LED),并且作为光接收单元,例如可以使用位置敏感检测器(PSD)。图8示出包括用作光发射单元的LED和用作光接收单元的PSD的人感传感器29的实例。
这种反射型传感器的最大特点是:反射型传感器根据进入光接收单元的光是否被中断来可靠地检测人的存在/不存在。此外,由于进入光接收单元的光量受到从光发射单元等发射的光量限制,因此反射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是相对窄的区域。
这里,安装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10中的人感传感器28如上文所述地与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连接。从人感传感器28输出的检测信号输入至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
在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中,人感传感器28基于从人感传感器28输出的检测信号,辨别是否有人接近,进一步辨别是否有人试图执行操作。另外,假设在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中还设置人感传感器29。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感传感器28和29检测到可移动体(人)到达位于距图像处理设备10预定距离内的位置以接近图像处理设备10并且可移动体(人)改变为静止,则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基于从人感传感器28和29输出的检测信号判断出可移动体(人)试图在图像处理设备10上执行操作。
如图3A所示,在图像处理设备10的图像读取部分238的顶面的前侧设置有操作面板,并且基本上,人感传感器28固定地安装至图像读取部分238的背面侧以便与操作面板对应,即,固定地安装在图像读取部分238的下侧。
人感传感器28的检测光轴取向至如下的区域:预期会有人在图像处理设备10的前方站立并执行操作区域,并且该区域位于图像处理设备10的前方。基本上,人感传感器28的检测区域是人感传感器28能检测到的人的移动或在场/不在场的最大区域M(参见图4A至图7B)。
对于图像处理设备10来说,人的移动可能根据图像处理设备10放置的位置而有所不同。换句话说,人的移动可能根据图像处理设备10放置的位置的环境(例如办公室)而有所不同。由于人的移动根据环境而有所不同,因此很可能发生下述情况:将要被人感传感器28检测到的目标可能是除了实际上在图像处理设备10上执行操作的人以外的人(例如,仅仅经过图像处理设备10的人,或者未移动至图像处理设备10附近的人)。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了这样的结构,其中可以根据图像处理设备10的设置状态调整人感传感器28的包括检测方向、检测区域、检测区域的形状(轮廓)在内的多种类型的要素。通过调整多种类型的要素基于最大区域M限制检测区域。
图3A和图3B示出将人感传感器28安装至图像处理设备的操作面板的下侧的安装结构。
用于安装人感传感器28的矩形凹槽32安装在操作面板的下侧部分30上。人感传感器28容纳在凹槽32内。
如图3B所示,人感传感器28包括平板形电路板部分28A和管状检测部分28B。检测部分28B的端部具有检测面。电路板部分28A与凹槽32的底面接触,并被固定。因此,检测部分28B的检测面位于凹槽32的开口处。应该注意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检测部分28B的检测面的光轴固定地设置为与电路板部分28A的主平面垂直。然而,例如,检测部分28B可以安装为使检测部分28B能够相对于电路板部分28A摆动,因此,可以使用检测面的光轴能不受限制地改变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最大区域M的位置(参见图4B至图7B)发生改变而不改变最大区域M的尺寸(将在下面进行说明)。应该注意到,不受限制地改变光轴的方案的实例包括多轴结构、球窝接合结构和柔性臂结构。方案不特别地限于此。
遮蔽件34选择性地设置在凹槽32的边缘,以面向人感传感器28的检测部分28B的检测面。在各个遮蔽件34中可以形成开口34A,开口34A具有不同的开口面积、不同的开口位置和不同的开口形状。在图3B中示出了作为实例的形成有3个开口34A的遮蔽件34,并且开口34A具有从安装基准中心偏移而使对应于检测面的圆与开口34A相对偏心的开口位置。通过安装遮蔽件34而基于最大区域M限制人感传感器28的检测区域(参见图4B至图7B)。
在凹槽32的周部以下述方式彼此平行地安装有一对引导件36:每个凹槽32沿着引导件36的彼此相对的一对侧面中的对应侧面而取向。
引导件36具有条形形状。引导件36的垂直于其轴线的横截面形成为大致L形。引导件36安装为两侧对称。
通过这对引导件36的引导,遮蔽件34从引导件36的端部沿着纵向滑动。在遮蔽件34上的三个点处设置安装基准中心(参见图3B中示出的十字形点划线)。对遮蔽件34执行定位,使得安装基准中心之一与检测部分28B的检测面的光轴重合。
应该注意到,尽管取决于遮蔽件34滑动时遮蔽件34与引导件36之间的摩擦阻力的状态,但优选地,在执行上述定位之后,使用公知的可拆卸结构将遮蔽件34固定在凹槽32的周部上。作为公知的可拆卸结构的实例,遮蔽件34可以螺固在凹槽32的周部上、用夹子紧固在凹槽32的周部上、或者利用弹力保持在凹槽32的周部上。
应该注意到,遮蔽件34的图案(参见图4A至图7B)是通过基于形状对开口34A的基本形状进行分类而设定的(将在下面进行说明)。然而,也可以准备这样的遮蔽件,其中各个开口的形状以复杂的方式来设置(例如这样的图案:开口具有小的面积和偏移的光轴,开口具有移至左方的开口位置和大的开口面积,等等)。
应该注意到,例如可以准备不存在开口的遮蔽件34。根据图像处理设备10放置的位置制作具有设定有开口形状的图案的模板。基于模板,可以在图像处理设备10放置的位置加工遮蔽板34。此外,可以在不受限制且不使用模板的情况下加工遮蔽板34。
此外,可以安装设有如下程序的控制装置,该程序输入有用户期望检测的区域并用于执行算法处理以便计算开口34A的最适合形状,或者维护人员可以携带控制装置。
通过安装各个遮蔽件34而基于最大区域M限制人感传感器28的检测区域。相应地,根据图像处理设备10放置的位置,使用基于最大区域M而限制的检测区域以一定判断精度对用户接近图像处理设备10是为了在图像处理设备10上执行操作还是并非为了在图像处理设备10上执行操作作出判断。这种情况下的判断精度,与使用最大区域M对用户接近图像处理设备10是为了在图像处理设备10上执行操作还是并非为了在图像处理设备10上执行操作作出判断的判断精度相比,很可能有所提高。
图4A至图7B示出了设置有各种形状的开口34A的遮蔽件34的图案。
图4A和图4B示出形成有开口面积不同的开口34A的遮蔽件34的图案。从图4A中的顶部起示出如下状态:未安装遮蔽件34的状态;检测面被具有相对中等开口面积的开口34A遮蔽的状态;检测面被具有相对大的开口面积的开口34A遮蔽的状态;检测面被具有相对小的开口面积的开口34A遮蔽的状态。
图5A和图5B示出形成有如下开口34A的遮蔽件34的图案,这些开口34A具有受限的开口面积并且具有不同位置而偏移到左侧和右侧的开口中心。从图5A中的顶部起示出如下状态:未安装遮蔽件34的状态;检测面被如下开口34A遮蔽的状态,该开口34A具有不从安装基准中心偏移的开口位置从而对应于检测面的圆与开口34A不发生相对偏心;检测面被如下的开口34A遮蔽的状态,该开口具有从安装基准中心向左侧相对偏移的开口位置,从而对应于检测面的圆与开口34A相对偏心;以及检测面被如下的开口34A遮蔽的状态,该开口具有从安装基准中心向右侧相对偏移的开口位置,从而对应于检测面的圆与开口34A相对偏心。
图6A和图6B示出具有如下开口34A的遮蔽件34,这些开口34A具有受限的开口面积并且具有不同位置而偏移至前侧和后侧的开口中心。从图6A中的顶部起示出如下状态:未安装遮蔽件34的状态;检测面被如下的开口34A遮蔽的状态,该开口34A具有不从安装基准中心偏移的开口位置,从而对应于检测面的圆与开口34A不相对偏心;检测面被如下的开口34A遮蔽的状态,该开口34A具有从安装基准中心向前侧相对偏移的开口位置,从而对应于检测面的圆与开口34A相对偏心;以及检测面被如下的开口34A遮蔽的状态,该开口34A具有从安装基准中心向后侧相对偏移的开口位置,从而对应于检测面的圆与开口34A相对偏心。
图7A和图7B示出形成有不受限制的开口34A的遮蔽件34的图案。从图7A中的顶部起示出如下状态:未安装遮蔽件34的状态;检测面被具有扁平形状的开口34A遮蔽的状态;检测面被与相对地位于设备左侧的精确位置(pinpoint)对应的开口34A遮蔽的状态;检测面被与相对地位于设备右侧的精确位置对应的开口34A遮蔽的状态。
下面对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10中,当满足预先确定的条件时,切换至节电模式。在节电模式下,不仅中断对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读取部分238和图像形成部分240各个装置供应电力,而且还中断对除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以外的主控制器200、以及UI触摸面板216供应电力。在这种情况下,与主控制器200连接的节电取消按钮26的功能也停止。相应地,图像处理设备10进入这样的状态:该状态等同于当从图像处理设备10的周围观察图像处理设备10时主电源开关完全关闭的状态。换句话说,图像处理设备10进入这样的状态:通过从图像处理设备10的周围进行观察,能够确信确实地设置节电模式(实现了“可见”)。
这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因经触发而重新开始向如上文所述地设置在节电模式下的图像处理设备10供应电力,人感传感器28对图像处理设备10的周围进行监视。对人接近图像处理设备10是为了在图像处理设备10上执行操作还是并非为了在图像处理设备10上执行操作进行辨别,并且对是否重新开始供应电力作出判断。
对于用人感传感器28检测人而言,在节电模式期间重新开始对图像处理设备10供应电力的情况下,理所当然优选的是,由人感传感器28所检测到的人是在图像处理设备10上执行一定操作的用户。然而,根据人感传感器28的检测区域,即使在人接近图像处理设备10时,也可以考虑事实上不需要重新开始对图像处理设备10供应电力的情况,例如人穿过图像处理设备10的附近的情况,或者人经过图像处理设备10而不在图像处理设备10上执行操作的情况。上述情况的一个原因是图像处理设备10放置的位置。换句话说,当图像处理设备10放置在狭窄的通道中时,每当有人穿过通道,人感传感器28都可以检测到人。此外,假设通过将图像处理设备10沿着列布置或者通过将图像处理设备放置在凹进的位置,使得从图像处理设备10起的2或3个方向被阻挡。在该情况下,即使当试图在图像处理设备10上执行操作的人接近图像处理设备10时,人感传感器28也可能无法检测到人。
作为选择,安装可选装置使图像处理设备10的外形随之改变,这可能导致在人感传感器28的检测区域内出现所谓的盲点。可选装置的实例包括IC卡读卡器38(参见图5B)、自动分拣装置40(参见图7B)和大容量片材储存装置42(参见图7B)。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这样的结构:其中利用简单的构造根据图像处理设备10放置的位置或状态调整人感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基本上,设置这样的结构:其中,人感传感器28安装在图像处理设备10上,并且通过阻挡人感传感器28的检测部分28B的检测面的一部分对人感传感器28的检测区域进行限制。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遮蔽件34,并且,在每个遮蔽件34中形成有三种类型的开口34A。
在下文中,参考图4A至图7B对各个遮蔽件34的用途进行说明。
应该注意到,未安装遮蔽件的状态是将人感传感器28的检测部分28B的检测面的利用率最大化(图4B至图7B中每一幅附图所示最大区域M)的状态。未安装遮蔽件的情况适用于当图像处理设备10放置的场地相对大时用人感传感器28可靠且快速地检测接近图像处理设备10的人的情况。
如图4A所示,在遮蔽件34中,具有不同开口面积的开口34A形成为图案(其中设有下述开口34A:具有相对中等的开口面积的开口34A、具有相对较大的开口面积的开口34A和具有相对较小的开口面积的开口34A)。当使遮蔽件34沿着一对引导件36滑动时,可以如图4B所示设置检测区域,检测区域的形状为具有不同半径的同心圆。
相应地,在图像处理设备10放置的场地是通道的情况下,通过使遮蔽件34滑动,根据通道的宽度等在包括最大区域M在内的四种类型的检测区域中选择检测区域并设置该检测区域。
如图5A所示,在遮蔽件34中,具有受限的开口面积且具有不同位置而偏移至左侧和右侧的开口中心的开口34A形成为图案(其中设有下述开口:具有不从安装基准中心偏移的开口位置从而对应于检测面的圆与开口34A不相对偏心;具有从安装基准中心向左侧相对偏移的开口位置从而对应于检测面的圆与开口34A相对偏心;以及,具有从安装基准中心向右侧相对偏移的开口位置从而对应于检测面的圆与开口34A相对偏心)。当使遮蔽件34沿着一对引导件36滑动时,如图5B所示,可以沿图像处理设备10的宽度方向设置三个检测区域。
相应地,例如,假设用于验证处理的IC卡读卡器38设置在图像处理设备10的图像读取部分238的左侧或右侧,并且假设在图像处理设备10上执行的首个操作必然是验证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IC卡读卡器38的设置位置(图像读取部分238的右侧或左侧)来设置检测区域。
如图6A所示,在遮蔽件34中,具有受限的开口面积且具有不同位置而偏移至前侧和后侧的开口中心的开口34A形成为图案(其中设有下述开口:具有不从安装基准中心偏移的开口位置从而对应于检测面的圆与开口34A不相对偏心;具有从安装基准中心向前侧相对偏移的开口位置从而对应于检测面的圆与开口34A相对偏心;以及,具有从安装基准中心向后侧相对偏移的开口位置从而对应于检测面的圆与开口34A相对偏心)。当使遮蔽件34沿着一对引导件36滑动时,如图6B所示,可以沿图像处理设备10的深度方向设置三个检测区域。
相应地,例如,假设图像处理设备10沿着列设置或者设置在凹进的位置,并且试图在图像处理设备10上执行操作的人从图像处理设备10的前方接近图像处理设备10。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遮蔽件34沿着人接近图像处理设备10时所沿着的通道的方向滑动,在三种类型的检测区域中选择检测区域并设置该检测区域。
应该注意到,在图4A至图6B中,开口34A具有圆形形状。然而,开口34A的形状不限于此。开口34A的形状实例包括矩形形状、多边形形状、椭圆形形状和星形形状。此外,可以在遮蔽件中的一种类型的位置处形成两个或更多个开口。
如图7A所示,在遮蔽件34中,开口34A不受限制地形成为图案(其中设有下述开口34A:具有扁平形状的开口34A;与相对地位于设备左侧的精确位置对应的开口34A;以及与相对地位于设备右侧的精确位置对应的开口34A)。当使遮蔽件34沿着一对引导件36滑动时,如图7B所示,可以根据图像处理设备10放置的位置或者可选装置安装到图像处理设备10上的状态来设置三个检测区域。
例如,当使用具有扁平形状的开口34A时,假设在可选装置(自动分拣装置40或者大容量片材存储装置42)安装到图像处理设备10的左侧或右侧的情况下将图像处理设备10放置在狭窄的通道中。在这种情况下,检测区域沿深度方向的长度设定为短于包括可选装置在内的整个图像处理设备10的前部的长度。相应地,不检测从通道的与图像处理装置10放置侧相对的一侧通过的人,并且检测接近图像处理设备10的人。应该注意到,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有人接近图像处理设备10以便向用作可选装置的大容量片材储存装置42供应片材时,为了使人感传感器28检测到人,只需要人到达大容量片材储存装置42的前方。由被再次供应电力的主控制器200来识别片材供应状态。
应该注意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这样的构造:其中,通过使遮蔽件34沿着引导件36滑动来为固定的人感传感器28选择开口34A。然而,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在图像处理设备10上预先形成有开口34A或者与开口34A等同的多个检测面限制部分,在检测面限制部分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检测面限制部分,并安装人感传感器28。
此外,遮蔽件34的移动不限于线性滑动。理所当然地,可以使用遮蔽件34被逐一地替换的构造。例如,可以使用所谓的转台系统,其中在盘的边缘形成多个开口34,并且通过使遮蔽件34旋转来选择开口34A。此外,人感传感器28可以被支撑在能够三维移动的台子上,从而可以增加调整检测面的光轴的灵活性程度。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节电模式期间的电力(用于启动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的电力)是从主电源242供应的。然而,如果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利用从内置电池、太阳能电池或者在供电模式下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池供应的电力来操作,则从主电源242供应的电力在节电模式下被完全中断。
此外,参考图2,使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对每个特定处理功能所需要的装置(传真通信控制电路236、图像读取部分238、图像形成部分240以及主控制器200的一部分、UI触摸面板216等)逐个装置地供应电力,或者逐个装置地中断电力的供应。然而,例如,可以使用这样的构造:在供电模式下,将电力供应至全部装置,与之对比,在节电模式下,可以仅将电力至少供应至人感传感器28及其监视控制系统(节电期间监视控制部分24)。
此外,可以基于与人感传感器28检测可移动体的检测历史相关的检测历史信息来判断下述状态:人感传感器28已安装并且用户为了使用图像处理设备10而接近图像处理设备10从而被判断出的可能性高。此外,在供电模式或节电模式下保证充足的电力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样的构造:基于检测历史信息,能够使用诸如电动机等驱动源自动地调整人感传感器28的检测方向或者为了选择开口34A而使遮蔽件34作出的移动。
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供电监视装置,包括:
供电控制部分,其接受从主电源部分供应的电力,并且选择性地设置供电模式和节电模式,所述供电模式是对使用从所述主电源部分供应的电力进行操作的处理部分供应电力的模式,所述节电模式是停止对所述处理部分供应电力的模式;
检测部分,其检测设置在所述处理部分周围的预定区域内的可移动体,所述可移动体包括试图使用所述处理部分的用户;
判断部分,当所述检测部分检测到所述可移动体时,所述判断部分对是否要执行从所述节电模式切换到所述供电模式的操作作出判断;
控制部分,其基于所述判断部分的判断结果控制所述供电控制部分;以及
安装部分,其安装在所述检测部分上,从而能调整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包括用于识别试图使用所述处理部分的用户的位置或者包括用于识别试图使用所述处理部分的用户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监视装置,其中,所述安装部分包括遮蔽件,所述遮蔽件通过遮住所述检测部分的检测面的一部分来限制所述检测区域,并且所述安装部分根据所述遮蔽件的安装位置来调整所述检测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监视装置,还包括:
引导部分,其能够改变所述遮蔽件和所述检测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
其中,在所述遮蔽件中预先形成有用于所述检测区域的多个形状,并且通过利用所述引导部分使所述遮蔽件与所述检测部分之间进行相对移动,而选择性地使用形成在所述遮蔽件中的用于所述检测区域的多个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监视装置,其中,在所述处理部分上可拆卸地安装有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所述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使所述处理部分的整个外部轮廓改变,并且所述检测区域根据所述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的安装状态而被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监视装置,其中,在所述处理部分上可拆卸地安装有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所述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使所述处理部分的整个外部轮廓改变,并且所述检测区域根据所述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的安装状态而被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监视装置,其中,在所述处理部分上可拆卸地安装有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所述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使所述处理部分的整个外部轮廓改变,并且所述检测区域根据所述能够被后续安装的装置的安装状态而被调整。
7.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监视装置;以及
下列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图像读取部分、图像形成部分及传真通信控制部分,所述图像读取部分从文档图像读取图像,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基于图像信息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所述传真通信控制部分根据预先相互确定的通信程序将图像发送至发送目的地,
其中,所述图像读取部分、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和所述传真通信控制部分通过彼此配合来执行各种图像处理功能,所述图像处理功能是由用户指定的,并且包括图像读取功能、图像形成功能、图像复制功能、传真接收功能和传真发送功能。
CN201110227684.5A 2010-11-19 2011-08-09 供电监视装置和图像处理设备 Active CN102480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9236 2010-11-19
JP2010259236A JP5195877B2 (ja) 2010-11-19 2010-11-19 電力供給監視装置、画像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0580A true CN102480580A (zh) 2012-05-30
CN102480580B CN102480580B (zh) 2016-04-06

Family

ID=46064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7684.5A Active CN102480580B (zh) 2010-11-19 2011-08-09 供电监视装置和图像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27518A1 (zh)
JP (1) JP5195877B2 (zh)
CN (1) CN10248058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1576A (zh) * 2012-10-15 2014-04-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CN104065847A (zh) * 2013-03-18 2014-09-24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电力控制方法
CN104113655A (zh) * 2013-04-17 2014-10-22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以及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CN105911829A (zh) * 2012-09-03 2016-08-3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电力控制方法
CN113810566A (zh) * 2020-06-11 2021-12-17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传感器单元及图像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7168B2 (ja) * 2012-07-31 2015-10-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モード制御方法
US9065955B2 (en) * 2012-10-15 2015-06-23 Fuji Xerox Co., Ltd. Power supply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JP6150503B2 (ja) * 2012-12-04 2017-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7861607B (zh) * 2012-12-05 2020-10-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US9792120B2 (en) 2013-03-05 2017-10-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nticipated prefetching for a parent core in a multi-core chip
JP6044472B2 (ja) * 2013-06-28 2016-12-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50001941A1 (en) * 2013-06-28 2015-01-0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Management
JP2015041323A (ja) * 2013-08-23 2015-03-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
JP5880506B2 (ja) * 2013-09-19 2016-03-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
JP6287259B2 (ja) * 2014-01-27 2018-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機器
JP6351285B2 (ja) * 2014-02-13 2018-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598629B1 (ja) * 2014-06-10 2014-10-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98628B1 (ja) * 2014-06-10 2014-10-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23784B2 (ja) * 2014-12-25 2017-05-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節電状態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43542B2 (ja) * 2016-07-29 2021-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超音波センサを用いて人を検知する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73591A (ja) 2017-03-31 2018-1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202505A (ja) * 2018-05-25 2019-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03049B2 (ja) * 2018-07-25 2020-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1758062B1 (en) 2022-02-22 2023-09-1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1567A (en) * 1989-06-13 1991-09-24 Rjs, Inc. Bar code reader to read different bar code formats
CN1075043A (zh) * 1992-01-14 1993-08-04 佳能株式会社 传真装置及其功能扩展单元
US5822077A (en) * 1992-09-14 1998-10-13 Ricoh Company, Ltd. Determination unit for determining, through detecting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external object, whether or not external object will use functional apparatus or who is external object, so as to provide appropriate service
CN1756966A (zh) * 2003-03-11 2006-04-05 欧宝士株式会社 物体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21600A5 (zh) * 1978-05-02 1981-02-13 Jahleel Corp
JPH0636438Y2 (ja) * 1988-08-15 1994-09-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用人検知装置
US5440367A (en) * 1990-11-07 1995-08-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ocus detect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detection fields
JPH06242226A (ja) * 1993-02-20 1994-09-02 Ricoh Co Ltd オペレータ検出方法,オペレータ検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0151302B1 (ko) * 1995-07-13 1998-12-15 구자홍 위치판별 적외선센서와 이를 이용한 센싱방법
JP3500986B2 (ja) * 1998-10-26 2004-02-2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人体検知装置
JP4454802B2 (ja) * 2000-06-20 2010-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4271240B2 (ja) * 2007-01-15 2009-06-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TW200947149A (en) * 2008-04-11 2009-11-16 Nikon Corp Stage device, exposure device and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JP5053188B2 (ja) * 2008-06-18 2012-10-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入力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00451B2 (ja) * 2008-12-17 2013-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424676B2 (ja) * 2009-03-13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1567A (en) * 1989-06-13 1991-09-24 Rjs, Inc. Bar code reader to read different bar code formats
CN1075043A (zh) * 1992-01-14 1993-08-04 佳能株式会社 传真装置及其功能扩展单元
US5822077A (en) * 1992-09-14 1998-10-13 Ricoh Company, Ltd. Determination unit for determining, through detecting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external object, whether or not external object will use functional apparatus or who is external object, so as to provide appropriate service
CN1756966A (zh) * 2003-03-11 2006-04-05 欧宝士株式会社 物体检测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1829A (zh) * 2012-09-03 2016-08-3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电力控制方法
CN103731576A (zh) * 2012-10-15 2014-04-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CN104065847A (zh) * 2013-03-18 2014-09-24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电力控制方法
CN104065847B (zh) * 2013-03-18 2017-04-12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电力控制方法
US9915997B2 (en) 2013-03-18 2018-03-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device,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thereof
CN104113655A (zh) * 2013-04-17 2014-10-22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以及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CN113810566A (zh) * 2020-06-11 2021-12-17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传感器单元及图像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95877B2 (ja) 2013-05-15
US20120127518A1 (en) 2012-05-24
CN102480580B (zh) 2016-04-06
JP2012114500A (ja) 201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0580A (zh) 供电监视装置和图像处理设备
CN102478770B (zh)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CN107168022B (zh)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及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CN103118212A (zh)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CN102480579B (zh)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以及供电控制方法
US9065955B2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AU2012203128B2 (en) Operation device, human detecting device, and controlling device
US8917402B2 (en) Power-supply control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power-supply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supply based on monitoring a movement and executing an individual recognition
CN102685345A (zh)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和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US20140104630A1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2984413A (zh)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CN103428388B (zh)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JP5045830B2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4933334A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477772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US1001534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a line of sight detector
JP2014002216A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管理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2247799A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011035B2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
JP2019061258A (ja) 処理装置、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75328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モード切換方法およびモード切換プログラム
JP6191730B2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