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8388B -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8388B
CN103428388B CN201210525730.4A CN201210525730A CN103428388B CN 103428388 B CN103428388 B CN 103428388B CN 201210525730 A CN201210525730 A CN 201210525730A CN 103428388 B CN103428388 B CN 1034283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mobile object
power supply
detection rang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257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8388A (zh
Inventor
山科晋
成岛和彦
小野真史
马场基文
尾形健太
东恒
东恒一
黑石健儿
白石惠子
堀江英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28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8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83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83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0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using a power saving mo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4Power supply control, e.g. power-saving mode, automatic power turn-of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40Details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printing, e.g. machine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the arrangement as a whole or of its constitutive parts
    • G06K15/4055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e.g. standby mode
    • G06K15/406Wake-up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888Control thereof
    • H04N1/00891Switching on or off, e.g. for saving power when not in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电力供给控制方法。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包括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和电力供给单元。移动对象检测单元附接于处理装置主体并能够检测在处理装置主体附近移动的移动对象,并且具有划分为作为检测移动对象的与地面大致接触的部分的下侧检测范围的下侧区域和作为检测移动对象的顶部的上侧检测范围的上侧区域的检测范围。处理装置主体包括多个电力供给对象和控制他们的控制器。电力供给单元包含在控制器中并且总是被供给有电力以使用移动对象检测单元监视移动对象的接近。电力供给单元在检测到移动对象时,向多个电力供给对象中的电力供给对象供给电力。该电力供给对象包括控制器的除了电力供给单元之外的部分。

Description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No.9-166943公开了用于处理如下缺陷的技术,即使当用户在包括人体存在传感器的装置前方时,该用户也不能执行操作,直到经过了一定时期为止。具体地说,操作单元控制器被单独控制为在人体存在传感器输出表示检测到从装置前面没人的状态至该装置前面有人的状态的状态变化的信号时,从节电模式返回到正常模式。引擎控制器也被控制为在装置前面有人的状态持续一定时段的情况下返回到正常模式。
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5-017938描述了当在节电模式下从人体存在传感器(反射传感器)接收到检测信号时启动对内部处理电路的电力供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检测移动对象并且防止主要是由移动对象的静止状态引起的误检测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电力供给控制方法,所述移动对象包括向装置移动并且指示该装置执行处理的用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和电力供给单元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附接于处理装置主体并且能够检测在所述处理装置主体的附近移动的移动对象。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具有被划分为下侧区域和上侧区域的检测范围。所述下侧区域是用于检测移动对象的与地面大致接触的部分的下侧检测范围。所述上侧区域是用于检测移动对象的顶部的上侧检测范围。所述处理装置主体包括多个电力供给对象和控制所述多个电力供给对象的控制器。所述电力供给单元包含在所述控制器中并且总是被供给有电力以使用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监视移动对象的接近。所述电力供给单元在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检测到移动对象时,向所述处理装置主体中所包含的所述多个电力供给对象中的电力供给对象供给电力。该电力供给对象包括所述控制器的除了所述电力供给单元之外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利用所述下侧检测范围,检测在离所述处理装置主体相对远的位置处正朝向所述处理装置主体移动的移动对象。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利用所述上侧检测范围,检测在离所述处理装置主体相对近的位置处面向所述处理装置主体并且对操作单元进行操作的移动对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包括具有各自检测区域的多个检测元件,并且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将所述多个检测元件获得的检测信号组合成单一检测信号。所述多个检测元件面向遮蔽部,并且所述遮蔽部具有针对所述上侧检测范围和所述下侧检测范围的不同检测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包括具有各自的检测区域的多个检测元件,并且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将所述多个检测元件获得的检测信号组合成单一检测信号。所述多个检测元件面向遮蔽部,并且所述遮蔽部具有针对所述上侧检测范围和所述下侧检测范围中的一个检测范围的检测开口,并且所述多个检测元件中的一个以上检测元件的光轴被反射镜朝向所述上侧检测范围和所述下侧检测范围中的另一个检测范围转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以及局部节电单元。所述处理装置主体包括以下处理部中的至少一个处理部:从原稿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处理部、基于图像信息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部、以及根据预定的通信顺序收发图像的传真通信处理部。所述局部节电单元受所述控制器控制,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部单独地进入电力供给状态和电力供给停止状态,并且该局部节电单元逐处理部地节省电力。
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供给控制方法,所述电力供给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步骤,使用被划分为下侧区域和上侧区域的检测范围,检测在处理装置主体的附近移动的移动对象,所述下侧区域是用于检测移动对象的与地面大致接触的部分的下侧检测范围,所述上侧区域是用于检测移动对象的顶部的上侧检测范围,所述处理装置主体包括多个电力供给对象和控制所述多个电力供给对象的控制器;总是供电步骤,总是向所述控制器的一部分供给电力,该部分在所述检测步骤中监视移动对象的接近;以及电力供给对象供电步骤,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所述移动对象时,向所述处理装置主体中包含的所述多个电力供给对象中的电力供给对象供给电力,该电力供给对象包括所述控制器的其它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可以检测到包括朝向装置移动并且指示该装置执行处理的用户的移动对象并且可以防止主要由移动对象的静止状态引起的误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针对移动对象朝向处理装置主体移动的情况和所述移动对象面向并且操作所述处理装置主体的情况设置不同的检测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有效地利用检测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解决各个检测区域中的检测元件的信号强度之间的个体差异。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面的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例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造的框图;
图3是例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及其周边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附接于支柱部的前面的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附接有人体存在传感器的支柱部的侧面图;
图6A和图6B分别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人体存在传感器的传感器单元的正面图,具体地说,图6A是检测元件的正面图,图6B是透镜盖的正面图,而图6C是沿着线VIC-VIC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例示了图像处理装置及其周边,并例示了人体存在传感器的上侧区域和下侧区域的侧面图(部分1);
图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例示了图像处理装置及其周边,并例示了人体存在传感器的上侧区域和下侧区域的侧面图(部分2);
图9是例示了图7所示的用户面向图像处理装置的状态的侧面图(部分1);
图10是例示图8所示的用户面向图像处理装置的状态的侧面图(部分2);以及
图11是根据示例性变型例的、针对反射镜使得同一检测元件在上侧区域和下侧区域二者中执行检测的情况与图5相对应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例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0。
图像处理装置10包括: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2,从原稿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14和传真通信控制电路16。图像处理装置10还包括主控制器18。通过使用主控制器18,图像处理装置10控制图像形成部12、图像读取部14和传真通信控制电路16,由此例如,暂时存储图像读取部14从原稿中读取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发送至图像形成部12或传真通信控制电路16。
主控制器18连接至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20。传真通信控制电路16连接至电话网络22。主控制器18例如经由通信网络20连接至主计算机,并具有从主计算机接收图像数据的功能。主控制器18还具有经由传真通信控制电路16通过使用电话网络22接收传真和发送传真的功能。
图像读取部14包括:原稿位于其上的原稿台、扫描驱动系统和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光电转换器。扫描驱动系统通过向位于原稿台上的原稿照射光对该原稿的图像进行扫描。光电转换器接收作为扫描驱动系统执行扫描的结果已反射的或已透过的光并且将所接收的光转换成电信号。
图像形成部12包括感光体。图像形成部12还包括在感光体周围的充电装置、扫描曝光单元、图像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和清洁单元。充电装置对感光体进行均匀充电。扫描曝光单元基于图像数据利用光束对感光体进行扫描。图像显影单元对扫描曝光单元执行扫描曝光产生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转印单元将感光体上的显影图像转印到记录片材上。清洁单元在转印之后清洁感光体的表面。图像形成部12还包括在记录片材所沿着传送的路径上的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对转印后的记录片材上的图像进行定影。
图像处理装置10包括输入电源线24,其具有配备有插头26的端部。插头26被插入到连接至商用电源31的插座32中(在墙面W上),由此将来自商用电源31的电力供给图像处理装置10。
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硬件构造
图2是图像处理装置10的控制系统的硬件构造的示意图。
图像处理装置10的主控制器18连接至通信网络20,该通信网络20连接至可能用作发送图像数据的源的个人计算机(终端装置)29。
主控制器18经由诸如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的总线33A、33B、33C和33D分别连接至传真通信控制电路16、图像读取部14、图像形成部12和用户接口(UI)触摸板40。也就是说,该主控制器18控制图像处理装置10的各处理部。UI触摸板40包括UI触摸板背光单元40BL。
图像处理装置10还包括电源装置42,该电源装置42通过信号线缆束43连接至主控制器18。
经由输入电源线24将来自商用电源31的电力供给电源装置42。
电源装置42设置有电力供给线,利用该电力供给线将电力独立地供给至主控制器18。电源装置42还设置有电力供给线35A、35B、35C和35D,分别利用电力供给线35A、35B、35C和35D将电力独立地供给至传真通信控制电路16、图像读取部14、图像形成部12和UI触摸板40。该构造使得主控制装置18执行所谓的部分节电控制,在所述部分节电控制中,将电力单独供给至各个处理部(装置)(在供给电力的模式下)或使供给至各个处理部(装置)的电力单独停止(在睡眠模式下)。
主控制器18中包括总是供给有电力的节电监视控制器(例如,集成电路(IC)芯片)。节电监视控制器连接至人体存在传感器28,以监视在图像处理装置10附近是否有人。
人体存在传感器的功能
如果在睡眠模式下,用户站立在图像处理装置10的前面,然后例如操作节电控制按钮以重新开始电力供给,则完全激活图像处理装置10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因此,设置了人体存在传感器28。具体地说,在睡眠模式下,在用户按下节电控制按钮之前人体存在传感器28检测到用户的存在,使得在更早的时间点重新开始电力供给。因此,用户能够在更早的时间点使用图像处理装置10。虽然使用节电控制按钮和人体存在传感器28二者,但是可以通过仅使用人体存在传感器28执行监视。
术语“人体存在传感器28”包含词语“人体”,但该术语仅仅是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专有名词。人体存在传感器28至少感测(检测)到人就足够了。也就是说,人体存在传感器28也可以感测(检测)除了人以外的移动对象。虽然在下文中将提到人体存在传感器28所要检测的对象是“人”,但是将来,代替人执行操作的机器人等也属于感测对象范围。另一方面,如果存在能够特别感测人的特定传感器,则这样的特定传感器是可使用的。在下文中,术语“移动对象”、“人”和“用户”等等都类似地被视为人体存在传感器28要检测的对象。然而,这些术语根据需要进行区分。
人体存在传感器28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人体存在传感器28具有在图像处理装置10周围(例如,在从0米至5米的范围内)检测移动对象的移动的规格。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传感器的代表类型是使用热电元件的热电效应的红外线传感器(热电传感器)。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热电传感器被用作人体存在传感器28。例如,在检测范围内的温度变化量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使作为输出信号的二值信号反相。
用作人体存在传感器28的、使用热电元件的热电效应的传感器的显著特征是该传感器具有宽的检测区域。该传感器检测移动对象的移动。因此,当人在检测区域内静止时,因为没有发生温度变化,所以传感器无法检测到人的存在。例如,传感器在人移动的同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如果检测范围内的人停止移动以静止,则该信号变为低电平信号。
“静止”状态显然包括诸如用静态相机等拍摄的静态图像中的完全静止的状态。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假设“静止”状态还包括人站在图像处理装置10前面执行操作的状态。因此,预定范围的轻微移动(诸如由呼吸引起的移动)和手、脚或颈部的移动也在“静止”的范畴中。
如果人在等待例如图像形成或图像读取等的处理完成的同时在图像处理装置10前面做伸展运动,则人体存在传感器28可能检测到人的存在。相反,如果人从温度低于房间温度的外部进入房间,则具有低温的衣物可能防止人体存在传感器28检测到此人的温度。这种情况将在后面说明。
对于上述原因,代替定义状态“静止”以及设置人体存在传感器28检测移动所使用的阈值,可以根据标准来设置比较粗略的阈值,以依赖于人体存在传感器28的以基于环境的(诸如基于温度和湿度的)检测状态。具体地说,可以针对图像处理装置10的放置地方,基于实验或统计来设置阈值,使得当人体存在传感器28输出二值信号的一个值(例如,高电平信号)时表示人正在移动;而当人位于人体存在传感器28的检测区域内并且所述人体存在传感器28输出二值信号中的另一个值(例如,低电平信号)时表示人是静止的。
人体存在传感器28并不限于热电传感器,只要该传感器能够实现下面描述的人体存在传感器28的各功能即可。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移动对象(用户)进入人体存在传感器28所覆盖的检测区域时,发出从睡眠模式转移到待机模式的指示。
另一方面,当电力供给停止时,使用人体存在传感器28获取的移动对象检测结果和计时器功能。
人体存在传感器28及其周边的构造
如图3所示,图像处理装置10包括壳体300,该壳体300覆盖图像读取部14、图像形成部12等。壳体300具有支柱部302,该支柱部302具有纵向细长的矩形形状并且人体存在传感器28附接于该支柱部302。支柱部302是将上壳体300A连结至下壳体300B的部分,该上壳体300A覆盖图像读取部14,该下壳体300B覆盖图像形成部12。支柱部302内部包含记录介质传送系统。
关于支柱部302的前面,附接具有纵向细长的矩形形状的盖部件304,并且该盖部件304从设计角度覆盖支柱部302。如图4所示,在盖部件304的背面侧上设置有结构308(参见图5),人体存在传感器28被附接到该结构308。
如图5所示,在盖部件304的下表面和下壳体300B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312。盖部件304的图5所示的下端部具有所谓的倒角形状(倒角部304A),使得间隙312的开口空间大于在深度方向上进一步向内的开口空间。
倒角部304A具有矩形贯通孔304B。由于贯通孔304B形成在倒角部304A中,因此与贯通孔304B形成在盖部件304前表面的情况相比,该贯通孔304B不太可能从图像处理装置10的前面可见。因此,贯通孔304B不损坏盖部件304的设计。
包括检测单元28A的人体存在传感器28附接于结构308,使得检测单元28A的检测面(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的中心光轴(法线L)基本上是水平的。由于贯通孔304B形成在该法线L下面,因此该贯通孔304B具有向下监视窗的功能,通过该向下监视窗,人体存在传感器28检测移动对象。
盖部件304还具有在法线L上方的贯通孔304C。该贯通孔304C具有向上监视窗的功能,通过该上向监视窗,人体存在传感器28检测移动对象。在下文中,贯通孔304B和304C偶尔被统称为监视窗304。
人体存在传感器28包括检测单元28A和电路板单元28B。电路板单元28B附接于被排列成与盖部件304大致平行的结构308。结果,检测单元28A的检测面的中心光轴(法线L)被设置为是大致水平的。面向盖部件304的前侧(背面)的检测单元28A被遮挡。
图6A是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人体存在传感器28(热电传感器)的检测单元28A的检测面的正面图。检测单元28A包括多个检测元件的集合体(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16个检测元件314A、314B、314C、314D、314E、314F、314G、314H、314I、314J、314K、314L、314M、314N、314O和314P的集合体)。在下文中,这些检测元件314A到314P偶尔被统称为检测元件314。
检测元件314各能够检测红外线照射。电路板单元28B(参见图5)组合与输入到各检测元件314的红外线照射的变化量相对应的电信号,并将其输出作为传感器的单一电信号。
检测单元28A覆盖有透镜盖316(参照图5),该透镜盖316具有子弹形状(具有半球状的端部的筒体型)。透镜盖316的半球状的端部具有经分区的透镜部318A至318P(参见图6B并且在下文中偶尔被统称为“透镜部318”),透镜部318的数量基于检测元件314的数量(本文中为16)。各个透镜部318会聚光的相应区域是相应检测元件314的检测区域。检测区域至少具有共同的区域(由规格确定的检测区域)。检测元件314利用得越有效,输出电信号的强度(精度)变得越高。
如图5、图6B和图6C所示,盖部件304的前表面的背面侧304D遮挡住了人体存在传感器28的前表面。因此,检测元件314中的一些(在图6B中,位于上部和下部各个中的检测元件314的大约三分之一)用作能够通过监视窗口304检测到红外线照射的有效检测元件。具体地说,下部中的检测元件的三分之一是检测元件314A、314B、314C和314D,而上部中的检测元件的三分之一是检测元件314J、314N、314O和314P。
换句话说,其余的检测元件314E、314F、314G、314H、314I、314K、314L和314M是不能检测到红外线照射的无效检测元件。
在检测精度方面,使用所有(16个)检测元件314A到314P的信号的组合信号的强度(例如,电压值)显然是优选的。然而,已证明了虽然与使用用于两个以上检测元件的信号的强度的情况相比检测精度降低了,但是一个检测元件的信号的强度足以检测移动对象。
如图7和图8所示,人体存在传感器28的检测区域(检测范围)被设置为下侧区域56A和上侧区域58A,下侧区域56A和上侧区域58A是分别朝向放置图像处理装置10的地面56延伸和朝向天花板面58延伸的两个单独区域。
具体地说,下侧区域56A的检测范围到达地面56。因此,下侧区域56A覆盖正在朝向图像处理装置10移动的移动对象(用户60)的、与地面大致接触的部分(足部)。
人体存在传感器28对检测范围内的温度变化进行检测。因此,移动对象(用户60)必须移动,以便于人体存在传感器28检测该移动对象(用户60)。然而,关于足部(例如,在用户60在图像处理装置10前面并且正在操作UI触摸板40等的情况下,如图9和图10所示),人体存在传感器28可能无法检测到温度变化。
因此,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除了下侧区域56A之外,上侧区域58A也被设置为人体存在传感器28的检测范围。最终到达天花板面58的该上侧区域58A是基于以下假设设置的:移动对象(用户60)的预期最频繁移动的顶部(头部)进入直至天花板面58(参见图9和图10)的空间。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利用下侧区域56A检测到用户60的足部的情况下距离图像处理装置10的最大距离A被设置为大于在利用上侧区域58A检测到用户60的头部的情况下距离图像处理装置10的最大距离B1(参见图7)和B2(参见图8)。以这种方式,需要解决由于用户60的最大高度的差异而引起的检测时间滞后(例如,图7的距离C1与图8的距离C2之间的差异,其中C1<C2)。
下面将描述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操作。
图像处理装置10(设备)的电力供给控制的模式改变的示例
当图像处理装置10不执行任何处理时,操作状态改变至睡眠模式。
如果在该状态下有激活触发(检测到激活触发,诸如人体存在传感器28检测到用户,或节电控制按钮等的操作),则操作状态改变至预热模式。
可以设置这样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下,由于激活了主控制器18和UI触摸板40,所以电力供给量与在原来睡眠模式下的电力供给量相比较增加。该模式可以被定义为睡眠模式或其它模式。
如果,例如在激活触发后操作了节电控制按钮,则操作模式返回至选择作业的模式。根据所选择的作业,确定要被激活的装置。如果确定出图像形成部12不被激活,则省略预热。
激活触发的示例包括IC卡读卡器的操作验证、人体存在传感器28检测到用户,以及通过操作节电控制按钮进行了用户的节电解除操作。
预热模式是这样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下,图像处理装置10进行预热,使得该图像处理装置10(主要是图像形成部12的定影单元的温度)迅速转移到准备处理的状态。因此,在所有模式中,预热模式具有最大的电力消耗。然而,与使用卤素灯加热器的情况相比,使用电感加热器作为定影单元的加热器缩短了预热模式的时间段。另选地,可以使用电感加热器和卤素灯加热器二者。预热模式是具有最大的电力消耗(例如,1200瓦)的模式。
在结束预热模式下的预热之后,图像处理装置10将进入待机模式。
待机模式字面意义上是“完成了针对处理的准备”的模式,因此图像处理装置10准备在任何时间执行图像处理操作。
因此,如果使用按钮输入了作业执行操作,则图像处理装置10的操作状态改变至运行模式,在该运行模式下,要执行基于作业指示的图像处理。
在图像处理结束之后(当队列中有多个连续的作业时所有作业都结束),图像处理装置10的操作状态响应于待机触发而改变为待机模式。具体地说,在图像处理结束之后,定时器功能提供的定时器启动。在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后,输出待机触发,响应于该待机触发,操作状态可改变为待机模式。
如果在待机模式下发出了作业执行指示,则操作状态再次改变为运行模式。当检测到去激活触发时或者当经过了预定时间段时,操作状态改变为睡眠模式。去激活触发的示例包括基于人体存在传感器28获得的检测结果的信号、定时器功能及其组合。
图像处理装置10的实际操作中的模式改变不一定根据如单一时序图所示的顺序发生。例如,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处理在预热模式后在待机模式下被中断,并且操作状态然后改变为睡眠模式。
如上所述,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0在多个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各个模式下消耗的电力不同。
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逐装置地执行电力供给控制。这实现所谓的局部节电,使得例如当在睡眠模式下发出用于图像读取处理的指示时,在图像形成部12保持去激活的情况下向图像读取部14供给电力。
在睡眠模式下人体存在传感器28进行的监视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常,在睡眠模式下仅人体存在传感器28供给有电力并且监视移动对象是否接近。
在检测到移动对象(用户60)时(如图7和图8所示,移动对象刚刚进入检测区域的状态),人体存在传感器28把该移动对象识别为将要使用图像处理装置10的用户,并且向图像处理装置10的一部分(例如,主控制器18和UI的触摸板40)或全部供给电力。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人体存在传感器28的检测区域被划分成下侧区域56A和上侧区域58A,如图7和图8所示。
为了检测接近的移动对象(人),通常将可以确保检测到足部的地面56侧(即,下侧区域56A)设置为检测范围。然而,因为人体存在传感器28对检测范围内的温度变化进行检测,所以在移动对象停止移动因此没有发生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人体存在传感器28可能无法检测到温度变化。
因此,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除了下侧区域56A之外,还将上侧区域58A设置为人体存在传感器28的检测范围,由此把移动对象(移动对象是用户的情况下的人)的除了足部之外的头部作为检测对象。
如上所述,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人体存在传感器28的检测范围被划分为朝向地面56延伸的下侧区域56A的检测范围和朝向天花板面58延伸的上侧区域58A的检测范围。例如,假如移动对象(用户60)在图像处理装置10前面操作图像处理装置10的UI触摸板40时停止移动他们的脚(参见图9和图10)。头部变得完全静止的概率比足部低(参见图9和图10)。因此,可以认识到正在操作UI触摸板40等用户60。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人体存在传感器28的检测范围被划分为下侧区域56A和上侧区域58A,针对下侧区域56A和上侧区域58A,设置了不同的检测距离。具体地说,在利用下侧区域56A检测到用户60的足部的情况下,距离图像处理装置10的最大距离A被设置为大于在利用上侧区域58A检测到用户60的头部的情况下距离图像处理装置10的最大距离B1或B2。即,针对足部的检测位置比针对头部的检测位置更远。
利用该结构,解决了由于用户60的最大高度的差异而引起的检测时间滞后(例如,图7的距离C1与图8的距离C2之间的差异,其中C1<C2)。
变型例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人体存在传感器28的多个检测元件314中,检测元件314A、314B、314C和314D执行下侧区域56A中的检测,而检测元件314J、314N、314O和314P执行上侧区域58A中的检测。
在这种情况下,检测元件314A、314B、314C和314D的信号强度与检测元件314J、314N、314O和314P的信号强度由于这些检测元件的个体差异而可能不同。因此,上侧区域58A的检测基准(检测阈值)与下侧区域56A的检测基准(检测阈值)可能不同。
因此,在变型例中,如图11所示,反射镜(光学部件)320被布置在面向盖部件304的下壳体300B的上表面上。由此,相同的检测元件(图11中的检测元件314A、314B、314C和314D)被构造为执行上侧区域58A和下侧区域56A二者中的检测。
具体地说,对于下侧区域56A,光轴直接通过贯通孔304B。另一方面,对于上侧区域58A,光轴由反射镜320反射而被转向。
在这里,状态“被转向”包括光轴被透镜或棱镜等折射的情况以及光轴被反射镜320反射但是与光轴绕着轴旋转的“被偏振”状态不同的情况。
根据该变型例,盖部件304具有仅在倒角部304A中形成的贯通孔304B作为开口(不再需要贯通孔304C)。因此,不再需要影响支柱部302在正面图中的设计的处理。
已经出于例示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前述描述并非旨在穷尽或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明显的。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领域其它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适用于所设想的具体用途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电力供给控制装置,该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包括:
移动对象检测单元,该移动对象检测单元附接于处理装置主体并且能够检测在所述处理装置主体的附近移动的移动对象,该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具有被划分为下侧区域和上侧区域的检测范围,所述下侧区域是用于检测移动对象的与地面大致接触的部分的下侧检测范围,所述上侧区域是用于检测移动对象的顶部的上侧检测范围,所述处理装置主体包括多个电力供给对象和控制所述多个电力供给对象的控制器;以及
电力供给单元,该电力供给单元包含在所述控制器中并且总是被供给有电力以使用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监视移动对象的接近,并且所述电力供给单元在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检测到移动对象时,向所述处理装置主体中所包含的所述多个电力供给对象中的电力供给对象供给电力,该电力供给对象包括所述控制器的除了所述电力供给单元之外的部分,
其中,所述下侧检测范围配置为比所述上侧检测范围具有更长的距离,
其中,即使无法利用所述下侧检测范围检测到所述移动对象,也利用所述上侧检测范围检测所述移动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利用所述下侧检测范围,检测在离所述处理装置主体相对远的位置处正朝向所述处理装置主体移动的移动对象,并且
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利用所述上侧检测范围,检测在离所述处理装置主体相对近的位置处面向所述处理装置主体并且正在对操作单元进行操作的移动对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包括具有各自的检测区域的多个检测元件,并且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将所述多个检测元件获得的检测信号组合成单一检测信号,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检测元件面向遮蔽部,并且所述遮蔽部具有针对所述上侧检测范围和所述下侧检测范围的不同检测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包括具有各自的检测区域的多个检测元件,并且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将所述多个检测元件获得的检测信号组合成单一检测信号,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检测元件面向遮蔽部,并且所述遮蔽部具有针对所述上侧检测范围和所述下侧检测范围的不同检测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包括具有各自的检测区域的多个检测元件,并且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将所述多个检测元件获得的检测信号组合成单一检测信号,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检测元件面向遮蔽部,并且所述遮蔽部具有针对所述上侧检测范围和所述下侧检测范围中的一个检测范围的检测开口,并且所述多个检测元件中的一个以上检测元件的光轴被反射镜朝向所述上侧检测范围和所述下侧检测范围中的另一个检测范围转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包括具有各自的检测区域的多个检测元件,并且所述移动对象检测单元将所述多个检测元件获得的检测信号组合成单一检测信号,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检测元件面向遮蔽部,并且所述遮蔽部具有针对所述上侧检测范围和所述下侧检测范围中的一个检测范围的检测开口,并且所述多个检测元件中的一个以上检测元件的光轴被反射镜朝向所述上侧检测范围和所述下侧检测范围中的另一个检测范围转向。
7.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所述处理装置主体包括以下处理部中的至少一个处理部:从原稿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处理部、基于图像信息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部、以及根据预定的通信顺序收发图像的传真通信处理部;以及
局部节电单元,该局部节电单元受所述控制器控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部单独地进入电力供给状态和电力供给停止状态,并且该局部节电单元逐处理部地节省电力。
8.一种电力供给控制方法,该电力供给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步骤,使用被划分为下侧区域和上侧区域的检测范围,检测在处理装置主体的附近移动的移动对象,所述下侧区域是用于检测移动对象的与地面大致接触的部分的下侧检测范围,所述上侧区域是用于检测移动对象的顶部的上侧检测范围,所述处理装置主体包括多个电力供给对象和控制所述多个电力供给对象的控制器;
总是供电步骤,总是向所述控制器的一部分供给电力,该部分在所述检测步骤中监视移动对象的接近;以及
电力供给对象供电步骤,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所述移动对象时,向所述处理装置主体中包含的所述多个电力供给对象中的电力供给对象供给电力,该电力供给对象包括所述控制器的其他部分,
其中,所述下侧检测范围配置为比所述上侧检测范围具有更长的距离,
其中,即使无法利用所述下侧检测范围检测到所述移动对象,也利用所述上侧检测范围检测所述移动对象。
CN201210525730.4A 2012-05-14 2012-12-07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4283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0754A JP6044113B2 (ja) 2012-05-14 2012-05-14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
JP2012-110754 2012-05-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8388A CN103428388A (zh) 2013-12-04
CN103428388B true CN103428388B (zh) 2018-06-29

Family

ID=49548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25730.4A Active CN103428388B (zh) 2012-05-14 2012-12-07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461503B2 (zh)
JP (1) JP6044113B2 (zh)
CN (1) CN1034283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13213B1 (en) * 2012-09-03 2022-01-19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6214174B2 (ja) * 2013-03-08 2017-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521558B2 (ja) * 2013-04-04 2019-05-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9554958B2 (en) * 2013-12-11 2017-01-3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infant presence
JP2015154377A (ja) 2014-02-18 2015-08-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23784B2 (ja) * 2014-12-25 2017-05-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節電状態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012548B2 (en) * 2015-11-05 2018-07-03 Google Llc Passive infrared sensor self test with known heat source
JP6843542B2 (ja) * 2016-07-29 2021-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超音波センサを用いて人を検知する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03049B2 (ja) * 2018-07-25 2020-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1196222A (ja) * 2020-06-11 2021-12-2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センサ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23030250A (ja) * 2021-08-23 2023-03-0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人検出機能付きの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195A (zh) * 2009-11-12 2011-05-18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07148A (ja) * 1982-05-27 1983-12-02 Ricoh Co Ltd 事務用装置
JP2763572B2 (ja) * 1989-03-28 1998-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事務機器のオペレータ検出装置
JPH0659040A (ja) * 1992-08-05 1994-03-0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242226A (ja) * 1993-02-20 1994-09-02 Ricoh Co Ltd オペレータ検出方法,オペレータ検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10534A (ja) * 1993-08-16 1995-04-25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H09166943A (ja) * 1995-12-14 1997-06-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835771B2 (ja) * 1996-03-15 2006-10-18 株式会社東芝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装置及び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方法
JP2004089631A (ja) * 2002-07-12 2004-03-25 Toto Ltd 便座装置
JP2005017938A (ja) * 2003-06-27 2005-01-20 Murata Mach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5037296A (ja) * 2003-07-17 2005-02-10 Asahi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赤外線センサ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JP4995195B2 (ja) * 2006-05-31 2012-08-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システム
JP5022661B2 (ja) * 2006-10-06 2012-09-12 日立オムロンターミナ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不審物検知方法および取引装置
JP5163249B2 (ja) * 2008-04-11 2013-03-13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
JP5053188B2 (ja) * 2008-06-18 2012-10-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入力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47987A (ja) * 2008-08-21 2010-03-04 Toto Ltd 小便器
JP5300451B2 (ja) * 2008-12-17 2013-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424676B2 (ja) * 2009-03-13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5793994B2 (ja) * 2011-06-27 2015-10-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994229B2 (en) * 2011-12-14 2015-03-31 Optex Inc. Wireless non-contact switch for automatic doors
JP5970230B2 (ja) * 2012-05-08 2016-08-17 アツミ電氣株式会社 測距型防犯センサ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195A (zh) * 2009-11-12 2011-05-18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77065B2 (en) 2019-04-30
CN103428388A (zh) 2013-12-04
US20130300198A1 (en) 2013-11-14
JP6044113B2 (ja) 2016-12-14
JP2013237179A (ja) 2013-11-28
US20160372968A1 (en) 2016-12-22
US9461503B2 (en) 2016-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8388B (zh)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CN103716484B (zh)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CN103118212B (zh)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CN103369167B (zh)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4580795B (zh) 电力供给控制设备、图像处理设备和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CN103327215B (zh) 移动体检测装置、电源控制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US8917402B2 (en) Power-supply control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power-supply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supply based on monitoring a movement and executing an individual recognition
US9294644B2 (en) Power-supply control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power-supply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5929023B2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773719B2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ower supply control program
CN102685345B (zh)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和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US20140104630A1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2478770A (zh)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CN104219406B (zh) 显示控制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4853054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JP5939083B2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942624B2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011035B2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
JP2016186657A (ja) 電力表示モジュール
JP6137367B2 (ja) 処理装置
JP2016145995A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9061258A (ja) 処理装置、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007713B2 (ja) 電力表示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