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3144A -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3144A
CN103713144A CN201310442027.1A CN201310442027A CN103713144A CN 103713144 A CN103713144 A CN 103713144A CN 201310442027 A CN201310442027 A CN 201310442027A CN 103713144 A CN103713144 A CN 103713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plate
sample plate
parts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420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3144B (zh
Inventor
山崎充生
巴山幸贤
大前勇一郎
朝原友幸
长井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13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3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3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3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81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relatively moving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containers in an horizontal plan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029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provided with flat sample substrates, e.g. slides
    • G01N2035/00039Transport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lat sample substrates, e.g. pusher blad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12Block or rack elements with a single row of samp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5Details of handling test elements, e.g. dispensing or storage,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est metho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1Automated chemical analysis
    • Y10T436/112499Automated chemical analysis with sample on test sli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1Automated chemical analysis
    • Y10T436/113332Automated chemical analysis with conveyance of sample along a test line in a container or rack
    • Y10T436/114165Automated chemical analysis with conveyance of sample along a test line in a container or rack with step of insertion or removal from test line

Landscapes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Optical Measuring Cell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一面为涂抹面的标本板运送至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运送装置,包括:将标本板移至所述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移动部件;以涂抹面向上的状态从标本摄像装置接受标本板并改变标本板的姿态状态、使所接受的标本板的纵长方向的一端位于另一端上方的姿态变换部件;以及将改变姿态状态后的标本板插入板收纳架的标本插入部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标本摄像装置和标本运送装置的标本检查系统和一种将标本板运送到标本摄像装置的方法。

Description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已知一种标本制备装置,该标本制备装置将血液等试样涂抹在载玻片上来制作标本板(以下也简称“标本”),人们还知道一种用显微镜观察或用照相机拍摄这种标本制备装置制作的标本的标本摄像装置。人们还知道一种将从标本制备装置接受的标本运送到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运送装置。
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Japanese Laid-Open Patent Application)No.2007-178251中公开了一种标本图像摄像系统,其具有:将涂有血液的载玻片收纳在盒(cassette,下同)内再向盒内供应染色液来制备标本板的血液涂片标本制备装置、拍摄标本板的标本图像摄像装置、以及将从血液涂片标本制备装置接受的盒运至标本图像摄像装置的盒运送装置。
盒运送装置从血液涂片标本制备装置接受处于立起状态的盒,并将盒转为标本板的涂抹面朝上。标本图像摄像装置具有从盒中取出涂抹面朝上配置的标本板的夹取件、以及将取出的标本板运到摄像部件的运送通道。拍摄完的标本板由所述运送通道运送,并收纳到板收纳用架中。
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Japanese Laid-Open Patent Application)No.2007-178251中记述的标本图像摄像系统中,拍摄后的标本板以涂抹面向上的状态(水平姿态状态)运送到板收纳用架,标本板在架中以水平姿态状态上下方向排列收纳。架侧面有开口,通过此开口就能取放标本板。
然而,例如,当拍摄标本时需要使用浸油时,从架取出标本板时,标本上沾附的浸油会落在架外部,可能污染架周围。此时,有可能需要清洗架周围的工序,也有可能架周围的构件附着上浸油并影响该构件的正常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范围只由后附权利要求所规定,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受这一节发明内容的陈述所限。
本发明提供:
(1)将一面为涂抹面的标本板运送至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运送装置,其具有:将标本板移至所述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移动部件、以涂抹面向上的状态从标本摄像装置接受标本板并改变标本板的姿态状态,使所接受的标本板的纵长方向的一端位于另一端上方的姿态变换部件、将改变姿态状态后的标本板插入板收纳架的标本插入部件。
(2)根据(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标本运送装置还具有能够收放标本板的收放器具,所述标本移动部件通过移动收放标本板的所述收放器具来将标本板移到所述标本摄像装置。
(3)根据(2)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姿态变换部件通过旋转所述收放器具来改变标本板的姿态状态。
(4)根据(2)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标本插入部件取出所述收放器具中收放的标本板,并将取出的标本板插入所述板收纳架内。
(5)根据(2)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收放器具能够收放数个标本板。
(6)根据(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标本板纵长方向的所述一端设有记录试样的识别信息的记录部件。
(7)根据(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标本运送装置还具有用于接受拍摄前的标本板的标本接受部件,所述姿态变换部件将通过所述标本接受部件接受的拍摄前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变为涂抹面朝上的状态,所述标本移动部件将所述姿态变换部件改变了姿态状态的拍摄前标本板移至标本摄像装置。
(8)根据(7)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该标本运送装置连接着用于制备标本板的标本制备装置,所述标本接受部件从所述标本制备装置接受标本板。
(9)根据(8)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标本板的纵长方向的所述一端设有记录试样的识别信息的记录部件,所述标本接受部件从标本制备装置接受所述记录部件位于上方的状态下的标本板。
(10)根据(8)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标本接受部件从标本制备装置接受收放有标本板的标本盒,所述姿态变换部件改变通过所述标本接受部件接受的标本盒中取出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
(11)根据(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标本运送装置具有能够收放标本板的收放器具,所述姿态变换部件具有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以所述收放器具的一端为轴旋转收放有拍摄后的标本板的该收放器具并使之立起,以此改变所述拍摄后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使标本板的纵长方向的一端位于另一端上方。
(12)根据(1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旋转构件以所述收放器具的一端为轴,将收放有拍摄前的标本板的所述收放器具向与收放有拍摄后的标本板的所述收放器具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此改变所述拍摄前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使其涂抹面向上。
(13)根据(1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标本插入部件包括夹持标本板的夹持部件和向上下方向移动此夹持部件的上下移动部件,用所述上下移动部件向上下方向移动夹持部件,以此用该夹持部件夹持立起的收放器具内的标本板并将其取出,将取出的标本板插入所述板收纳架内。
(14)根据(13)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标本接受部件接受收放有标本板的标本盒,所述标本插入部件通过所述上下移动部件向上下方向移动夹持部件,以此用夹持部件从所述标本接受部件接受的标本盒中取出拍摄前的标本板,所述标本移动部件将夹持部件取出的标本板移至标本摄像装置。
(15)根据(14)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上下移动部件移动夹持部件,以便将从标本盒取出的拍摄前的标本板插入所述收放器具,所述标本移动部件将收放有拍摄前的标本板的所述收放器具移至所述标本摄像装置。
(16)根据(15)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标本运送装置具有盒移动部件,该盒移动部件用于将所述标本接受部件接受的标本盒移至与所述夹持部件的上下移动路径交叉的位置,所述标本移动部件将收放器具移至与所述夹持部件的上下移动路径交叉的位置。
(17)根据(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涂抹在所述标本板上的试样为血液。
(18)一种具有标本摄像装置和标本运送装置的标本检查系统,其中:所述标本运送装置具有:将一面为涂抹面的标本板移至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移动部件、以涂抹面向上的状态从标本摄像装置接受标本板并改变标本板的姿态状态使接受的标本板的纵长方向的一端位于另一端上方的姿态变换部件、将改变姿态状态后的标本板插入板收纳架的标本插入部件。
(19)根据(18)所述的标本检查系统,其中:所述标本运送装置具有从标本制备装置接受标本板的标本接受部件,所述姿态变换部件使所述标本接受部件接受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变为涂抹面向上的状态,所述标本移动部件将姿态变换部件改变姿态状态后的标本板移到标本摄像装置。
(20)一种将标本板运送到标本摄像装置的方法,该标本运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标本板移到所述标本摄像装置的步骤;从所述标本摄像装置接受试样涂抹面向上的状态的所述标本板的步骤;改变标本板的姿态状态,使接受的标本板的纵长方向的一端位于另一端上方的步骤;将改变姿态状态后的标本板插入板收纳架的步骤。
根据上述(1)的结构,能够从标本摄像装置接受试样的涂抹面朝上的状态的所述标本板,并将所接受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改变为标本板纵长方向一端位于另一端上方的状态,然后将其插入板收纳用架。因此,既能恰当地对标本板进行拍摄,又能将拍摄后的标本板以立起状态收纳于架中。比如,能够在标本板的涂抹面引入浸油的状态下拍摄标本,获得高精度的标本图像,并能在标本板立起的状态下将其收放在架中,以此使浸油移动到架下方,防止从架取出标本板时油滴附到架外部。
采用上述(2)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运送标本板。
采用上述(3)的结构,仅旋转收放器具就能改变标本板的姿态状态,从而能够简化用于改变姿态状态的结构。
采用上述(4)的结构,能够用标本插入部件从收放器具取出标本板、向收纳架插入标本板。
采用上述(5)的结构,能够高效地运送标本板。
采用上述(6)的结构,能够确定标本板的样本信息。
采用上述(7)的结构,能够在标本板的涂抹面朝上的状态下进行运送。
采用上述(8)的结构,标本运送装置能够从标本制备装置直接接受标本板。
采用上述(9)的结构,能够轻松确认标本板的识别信息。
采用上述(10)的结构,在从标本盒取出标本板的状态下改变姿态状态,以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改变姿态状态。
采用上述(11)的结构,能够简化用于改变姿态状态的构件。
采用上述(12)的结构,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完成标本板的姿态状态变更。
采用上述(13)的结构,通过上下移动夹持部件来从收放器具取出标本板,并向收纳架插入标本板,能够提高运送效率。
采用上述(14)的结构,能够用所述夹持部件从标本盒取出标本板,能够进一步提高运送效率。
采用上述(15)的结构,能够用所述夹持部件将标本板插入收放器具,能够更加高效地将标本板运送到标本摄像装置。
采用上述(16)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构建起标本运送装置。
如上述(17)的结构所述,能够用血液作为试样。
采用上述(18)的结构,能够从标本摄像装置接受试样的涂抹面朝上的状态的标本板,将所接受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改变为标本板纵长方向的一端位于另一端上方,并将其插入板收纳用架。因此,既能恰当地对标本板进行拍摄,又能将拍摄后的标本板以立起的状态收纳于架中。比如,能够在标本板的涂抹面引入浸油的状态下对标本进行拍摄,获得高精度的标本图像,同时又能以立起的状态将标本板收纳在架中,以此使浸油移动到架下方,防止从架取出标本板时油滴附到架外部。
采用上述(19)的结构,能够以涂抹面朝上的状态运送标本板。
采用上述(20)的结构,能够从标本摄像装置接受试样涂抹面朝上的状态的标本板,将所接受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改变为标本板纵长方向的一端位于另一端上方的状态,然后将其插入板收纳用架。因此,既能恰当地对标本板进行拍摄,又能将拍摄后的标本板以立起的状态收纳于架中。比如,能够在标本板的涂抹面引入浸油的状态下对标本进行拍摄,获得高精度的标本图像,还能以立起的状态将标本板受案在架中,以此使浸油移动到架下方,防止从架取出标本板时油滴附到架外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标本检查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标本板和盒的斜视图;
图3为在标本运送装置中的盒移动构件(横向移动部件)的作业的正视说明图;
图4为在标本运送装置中的上下移动构件的概要侧视图;
图5为说明夹持爪的开合作业的简要底面图;
图6为水平移动构件的平面说明图;
图7为图6的VII-VII箭头的截面图;
图8为图6的VIII-VIII箭头的截面图;
图9为水平移动构件的作业的平面说明图;
图10为水平移动构件的作业的平面说明图;
图11为架的侧视图;
图12为架的平面图;
图13为架下部的正视图;
图14为图12的XII-XII箭头的截面图;
图15为从侧面看到的架移动构件的截面说明图;
图16为从正面看到的架移动构件的截面说明图;
图17为从正面看到的架移动构件的截面说明图;
图18为说明架移动构件的横向移动部件的作业的概略平面图;
图19为说明架移动构件的横向移动部件的作业的概略平面图;
图20为说明架移动构件的横向移动部件的作业的概略平面图;
图21为架移动构件的纵向移动部件(后退状态)的侧视说明图;
图22为架移动构件的纵向移动部件(前进状态)的侧视说明图;
图23为说明纵向移动部件的作业的概略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标本检查系统的简要结构]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标本检查系统1的整体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的标本检查系统1包括标本制备装置2、标本运送装置3和标本摄像装置(标本检查装置)4,该系统是自动进行从血液等试样的标本制备到标本拍摄之间的一系列作业的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图1所示X方向为左右方向,Y方向为前后方向,Z方向为上下方向。另外,在图1中,以下侧为前侧,以上侧为后侧,标本制备装置2配置在标本检查系统1的右侧部分,标本摄像装置4配置在左侧部分,标本制备装置2与标本摄像装置4左右之间配置标本运送装置3。标本运送装置3的一部分与标本摄像装置4的前侧重叠。在本说明书中,表达左右方向的意思时有时会描述为“横”,表达前后方向的意思时有时描述为“纵”。
标本制备装置2将作为试样的血液涂抹在载玻片上,施以干燥和染色等处理,以此制备标本板10(下面有时简称为“标本”)。图2为标本板10和盒11的斜视图。标本板10由玻璃等长方形板材构成,其中央部位涂抹试样并形成试样涂片部分10a。充当标本板10的纵长方向的一端的上部印有作为识别信息的试样信息(表示试样号、日期、受理号、姓名、试样信息的条形码等),由此构成了记录部件10b。
制作的标本板10收纳在盒11中并在此状态下供应给后面的标本运送装置3。标本制备装置2的左侧后部设有用于向标本运送装置3供应装有标本板10的盒11的盒供应部件2a。标本制备装置2上的各构件部分的运行由控制部件2b控制。控制部件2b通过通信部件2c与其他机器进行了可通信连接。
收纳标本板10的盒11如图2所示,正面看时为略呈T字形的扁平盒。盒11上端中央有用于插入标本板10的插口11a。插入此插口11a的标本板10从盒11突出,并露出其上部的试样信息。另外,盒11上部有向左右两侧突出的边缘部分11b。
标本运送装置3的功能是向接邻而设的标本摄像装置4运送从标本制备装置2接受的标本板10(盒11)。具体而言,从盒11取出标本板10,经一定路径将标本板10运至标本摄像装置4。标本运送装置3还具有下述功能:回收在标本摄像装置4完成拍摄的标本板10并将其收纳在一定的架12中。在标本运送装置3的各构件部分(后述标本收纳装置20、盒移动构件21、上下移动构件22、水平移动构件23等)的作业由控制部件3b控制。此控制部件3b通过通信部件3c、2c与标本制备装置2的控制部件2b连接,能够传输信息,以相互协同作业。关于此标本运送装置3待后详述。
标本摄像装置4将从标本运送装置3接受的标本板10运至摄像部件4a,在此摄像部件4a进行试样拍摄。所拍摄的图像数据传送至控制部件4b,在此控制部件4b进行细胞特征提取处理和识别分类处理等一定处理。所拍摄的图像数据和分析结果能够显示在显示监视器4d上,或者是通过无图示的打印机等进行输出。控制部件4b通过通信部件4c、3c与标本运送装置3的控制部件3b连接,能够传输信息以便相互协同作业。
[标本运送装置3的结构]
下面详细说明标本运送装置3。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标本运送装置3由盒移动构件21、上下移动构件22、水平移动构件23及标本收纳装置20构成。
标本收纳装置20由架移动构件24和存放部件75构成。
标本板10被盒移动构件21、上下移动构件22、水平移动构件23运至标本摄像装置4,并传递给标本摄像装置4。在标本摄像装置4完成拍摄的标本板10由水平移动构件23、上下移动构件22和架移动构件24收纳在一定的架12中,然后,调整状态使得整个架12能够从标本运送装置3回收。
[盒移动构件21的结构]
盒移动构件21具有:接受并存放标本制备装置2的盒供应部件2a所供应的标本板10收入其中的盒11的标本收入部件26、回收取出标本板10后的盒11的盒回收部件27、以及左右移动盒11的盒移动部件,也就是横向移动部件28。
标本收入部件26能够以前后方向排列的状态收纳多个装有标本板10的盒11。标本收入部件26能够容纳比如90个盒11。标本收入部件26左右配备一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传送带输送机(纵向移动部件)26a。将边缘部分11b(参照图2)载在左右的传送带输送机26a上,以此安放盒11,运转此传送带输送机26a来向前移动。
盒回收部件27相接邻地配置在标本收入部件26左侧,能够在前后方向排列收纳多个抽出标本板10后的盒11。盒回收部件27比如能够容纳与标本收入部件26相同数目的90个盒11。盒回收部件27左右配备一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传送带输送机(纵向移动部件)27a。盒11将边缘部分11b(参照图2)搭载在左右的传送带输送机27a上,以此安放盒11,运转此传送带输送机27a来向后移动。
横向移动部件28设置在标本收入部件26和盒回收部件27的前端。横向移动部件28安放着在标本收入部件26前端的盒11向左右移动。在此左右移动的过程中,标本板10从盒11取出,变空后的盒11回收到盒回收部件27。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横向移动部件28取出标本收入部件26前端的盒11并安放该盒11,向左(箭头x1)运送(参照图3(a))。盒11被置于盒移动构件21前端左侧的一定标本传递位置W。在此标本传递位置W,后述上下移动构件22的夹持部件31在上方(上段位置H)待命。夹持部件31向下方(箭头z1)的中段位置M移动,夹持标本板10,然后向上方(箭头z2)返回,从盒11抽出标本板10(参照图3(b)、(c))。即,作为盒移动部件的横向移动部件28使盒11移到与夹持部件31的上下移动路径交叉的位置。
横向移动部件28向右(箭头x2)移动抽出标本板10后的盒11,并将其移到盒回收部件27的前端,将盒11传递到盒回收部件27的前端。然后,再在标本收入部件26前端位置接受盒11,重复上述作业。盒回收部件27通过传送带输送机向后移动传递过来的空盒11,然后等待下一次接受。横向移动部件28从标本收入部件26取出下一个盒11,重复上述作业。
本实施方式的盒移动构件21在标本收入部件26、横向移动部件28和盒回收部件27都是在使盒11立起的状态下移动。因此,不需要用于变换盒11姿势状态的复杂构件,能够力求结构简化。
横向移动部件28安放盒11的方式如有:从下面支撑盒11的下面或边缘部分11b的方式、用夹具等夹持盒11的方式、以及用吸盘吸住的方式等各种方式。左右移动所安放的盒11时可以采用下述构件:传送带输送机和链条(chain)等卷挂式(wrapping)运送构件、以及液压力缸等伸缩作业构件等。
[上下移动构件22的结构]
图4为在标本运送装置3中的上下移动构件22的概要侧视图。
上下移动构件22具有夹持标本板10的夹持部件(安放部件)31、以及上下升降此夹持部件31的上下移动部件32。夹持部件31具有前后一对夹持爪33、以及前后开合夹持爪33的开合构件34。通过前后开合夹持爪33就能够夹持(安放)和放开标本板10。夹持部件31被上下移动构件22的支架35支撑并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支架35有导轨36,该导轨36向上下方向延伸,并引导夹持部件31的上下移动。
图5为说明夹持爪33的开合作业的简要底面图,图5(a)显示了夹持爪33闭合的状态,图5(b)显示了夹持爪33打开的状态。一个夹持爪33设有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突起33a。另一夹持爪33在相当于两个突起33a之间的位置设置了一个突起33b。夹持爪33凭借三个突起33a、33b在三点夹住、夹持标本板10。这些突起33a、33b为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或者一个夹持爪33的突起33a为圆锥形,另一夹持爪33的突起为正方体或长方体形状。将突起33a做成圆锥形能够缩小与标本板10的接触面积,提高夹持压力。
开合构件34具有驱动马达37、连接在驱动马达37的输出轴37a的操作棒38、通过栓38a连接在操作棒38各端的一对操作部分39、以及由螺旋拉伸弹簧构成的施力部分40。驱动马达37固定在夹持部件31的固定架41上。操作部分39分别连接一对夹持爪33,它由固定架41支撑并能够与夹持爪33一起前后移动。操作部分39有左右方向较长的长孔39a,此长孔39a与栓38a啮合。施力部分40向前侧的夹持爪33和操作部分施以向后的力,向后侧的夹持爪33和操作部分39施以向前的力。
因此,一对夹持爪33被施力部分40施加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的力,靠此力得以夹持标本板10。驱动马达37转动操作棒38,使一对夹持爪33和操作部分39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这样就能打开一对夹持爪33。如此用施力部分40的力夹持标本板10,即使在夹持标本板10时驱动马达37断电,也能够继续夹持标本板10而不会掉落。
如图4所示,上下移动部件32由上下方向延伸的传送带输送机构成,此传送带输送机有设在支架35的上下一对滑轮43、卷挂在两个滑轮43上的传送带44、旋转驱动一个滑轮43的驱动马达45。传送带44连接有夹持部件31。能够通过驱动马达45运作传送带44,以此上下移动夹持部件31。上下移动部件32不限于传送带输送机,也可采用链式运送构件或液压力缸等伸缩作业构件等其他结构。
上下移动构件22在所述标本传递位置W上下移动夹持部件31夹持的标本板10,使该标本板10至少位于上段位置H、中段位置M和下段位置L三个高度位置。所述盒移动构件21配置在中段位置M,用夹持部件31夹着盒移动构件21所运送的盒11中的标本板10并移动到上段位置H,从盒11抽出所述标本板10。后述水平移动构件23配置在下段位置L,架移动构件24配置在中段位置M,上下移动构件22在这些移动构件23、24之间也能传递标本板10。
如上所述,上下移动构件22在标本传递位置W仅上下移动标本板10,不向前后左右移动。因此,从盒11取出标本板10、与后述水平移动构件23传递标本板10、以及与架移动构件24运送的架12传递标本板10时,都是通过标本板10的上下移动来实现的。因此能够简化上下移动构件22的结构,同时能够尽可能缩短未受盒11保护(未被覆盖)的标本板10的移动距离(移动范围)。
[水平移动构件23的结构]
如图1所示,水平移动构件23在标本传递位置W和标本摄像装置4的标本传递部件4e之间左右移动标本板10。
水平移动构件23具有运送单元50,该运送单元50在标本传递位置W从夹持部件31接受标本板10,向标本摄像装置4的标本传递部件4e(参照图1)左移,再从标本传递部件4e接受拍摄后的标本板10,向标本传递位置W右移。
图6为水平移动构件23的运送单元50的平面图,图7为图6的VII-VII箭头的截面图,图8为图6的VIII-VIII箭头的截面图,也就是标本板10的定位构件的作用的说明图。
运送单元50有基座51、运送箱52和横向移动部件53。基座51由标本运送装置3的装置架支撑并能在图1所示标本传递位置W和标本摄像装置4的标本传递部件4e之间左右移动。横向移动部件53由传送带输送机构成,包括缠绕在左右一对滑轮54上的传送带55和驱动一侧的滑轮54的驱动马达56等。基座51上部设有左右一对支撑片51a,在此支撑片51a上架设了具有左右方向的轴心的支轴57。
运送箱52具有收放器具的功能,其形状与所述标本板10相配合,能够收放标本板10,该运送箱52具有第一壁部分58、第二壁部分59和隔断部分60。第一壁部分58如图7和图8所示,弯折至截面呈U字形,其具有左右的侧壁部分58a、58b和上壁部分58c。另一方面,第二壁部分59有在上壁部分58c下方与之相对的下壁部分59a。下壁部分59a左右中央处设有隔断部分60。第一壁部分58前端设有向下弯曲的底壁部分58d。因此,运送箱52中左右排列着由第一壁部分58、第二壁部分59和隔断部分60围拢的、向后开放的两个空间61、62。这些空间能够收放标本板10。
在运送箱52中形成的收放部件61、62具有收放拍摄前标本板10的第一收放部件61、以及收放拍摄后标本板10的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2。由于标本板10收放在第一、第二收放部件61、62中,因此包括试样涂片部分10a在内的大部分都被运送箱52覆盖,而印刷有试样信息的部分(记录部件10b)从运送箱52突出。另如图6所示,在第一壁部分58的侧壁部分58a、58b和上壁部分58c与底壁部分58d的交界部分形成缺口63。此缺口63如后所述,其功能是充当使浸油等吸附物滴落的开口。
运送箱52的第一壁部分58和第二壁部分59相连接并能在左右方向相对移动。因此,尺寸能够如下调整:如图8(a)所示,第一收放部件61的左右宽度w1较小且第二收放部件62的左右宽度w2较大;还有如图8(b)所示,第一收放部件61的左右宽度较大且第二收放部件62的左右宽度较小。在第一、第二收放部件61、62的左右宽度w1、w2较小的状态下,标本板10与左右侧壁部分58a、58b和隔断部分60间的间隙变小,标本板10左右方向的松动受限。在第一、第二收放部件61、62的左右宽度w1、w2较大的状态下,标本板10与左右侧壁部分58a、58b和隔断部分60间的间隙增大,标本板10插入各收放部件61、62变得很容易。关于第一、第二收放部件61、62左右宽度w1、w2的调整方法待后详述。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壁部分58的左右侧壁部分58a、58b下端设有左右延伸的脚架64。第二壁部分59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前延伸的连接臂59b。连接臂59b的前端连接在支轴57上且能够旋转。因此,运送箱52能够以支轴57为中心上下(前后)转动,通过此转动,能够使第一、第二收放部件61、62的开口变换为向后的水平姿态状态(标准姿态状态)、以及所述开口向上的立起姿态状态。换言之,运送箱52中能进行下述姿态状态变更:标本板10的涂抹面朝上的状态(水平姿态状态)、以及所述涂抹面朝向侧向的状态(立起姿态状态)。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仅转动收放标本板10的运送箱52就能够改变标本板10的姿态状态,能够简化改变姿态状态时所使用的构件。
运送单元50的运送箱52通过充当姿态变换部件的姿态变换构件65来改变姿态状态。此姿态变换构件65具有插入位于标本传递位置W的运送单元50的运送箱52下侧的操作杆65a、以及上下移动或转动此操作杆65a的转动构件—也就是驱动部件65b(参照图9)。驱动部件65b可以由驱动马达和连接部件等构成。当用驱动部件65b移动操作杆65a时,运送箱52以支轴57为支点上下转动,并成为上述水平姿态状态和立起姿态状态中的其中之一。另外,支轴57上装有螺旋扭转弹簧构成的施力部分66,运送箱52通过此施力部分66被施加能使其向下转动的方向(成为水平姿态状态的方向)的力。如图7所示,基座51后部设有带磁石(吸附部分)67a的支撑部件67,运送箱52转为水平姿态状态后,连接在第一壁部分58上的脚架64载于支撑部件67上并被磁石67a吸住。由此,运送箱52以水平姿势状态被安放,而不会因为振动等上浮。
如图3的说明所示,上下移动构件22从盒11抽取的标本板10在被夹持部件31夹持着的状态下放置到标本传递位置W的上段位置H。如图4所示,所述标本板10被传递到位于标本传递位置W的下段位置L的运送单元50的运送箱52。此时,运送箱52由姿态变换构件65变为立起姿态状态,标本板10随着夹持部件31的下降而插入运送箱52的第一收放部件61。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同一夹持部件31就能够从盒11取出标本板10、并能向运送箱52插入标本板,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的结构。
而且,仅上下移动夹持部件31就能从盒11取出标本板10、并能向运送箱52插入标本板10,因此能够进一步简化装置的结构。
图9和图10为水平移动构件23的作业的平面概要说明图。
如图9所示,标本板10在标本传递位置W插入运送单元50的运送箱52,运送箱52由姿态变换构件65变为水平姿态状态,然后,横向移动部件53(参照图6)启动,使运送箱52向左(箭头x4)移动。于是,运送箱52移到标本摄像装置4的标本传递部件4e(参照图9(a))。
标本摄像装置4有用于移动标本板10的运送部件4f,此运送部件4f从移到标本传递部件4e的运送箱52取出标本板10(参照图9(b))。取出的标本板10由运送部件4f运送到摄像部件4a(参照图1),由此摄像部件4a拍摄试样图像,供分析使用。拍摄后的标本板10由运送部件4f送回标本传递部件4e,返回处于待机状态的运送箱52。
此时,拍摄完成后的标本板10插入运送箱52的第二收放部件62(参照图9(c))。运送箱52向右(箭头x6)运送(参照图10(a)),并再次位于标本传递位置W。然后,运送单元50的运送箱52被姿态变换构件65从水平姿态状态改变为立起姿态状态(参照图10(b))。
在上述水平移动构件23的运行中,如果在对运送到标本摄像装置4的标本板10进行分析期间,下一个要分析的标本板10供应到上下移动构件22,则运送箱52从标本传递部件4e移到标本传递位置W,将下一个要分析的标本板10收放在运送箱52的第一标本收放部件61中。然后,通过横向移动部件53的作业,使运送箱52位于标本摄像装置4的标本传递部件4e,运送部件4f从第一标本收放部件61取出下一个要进行分析的标本板。并将上一次运送的、标本摄像装置4完成了拍摄的标本板10收放在运送箱52的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2。如此,驱动水平移动构件23,从运送箱52取出下一个要拍摄的标本板10的作业、以及将完成拍摄的标本板10送回运送箱52的作业在标本传递部件4e并列进行。以此,将能够更加高效地运送标本板10,标本运送装置3和标本检查系统1的处理能力得以提高。
如上所述,标本运送装置3的水平移动构件23在从盒11取出的标本板10收放在运送箱52内的状态下将其运送到标本摄像装置4。因此,从盒11取出的标本板10被运送箱52覆盖,防止运送途中附着脏物等。水平移动构件23的运送箱52分别具有收放拍摄前的标本板10的第一收放部件61和收放拍摄后的标本板10的第二收放部件62。因此,拍摄中附着在标本板10的浸油等液体就算会附着在第二收放部件62内也不会附着在第一收放部件61上。因此,能够防止拍摄前的标本板10粘附所述液体。
运送箱52的底壁部分58d有开口(缺口63;参照图6),将拍摄后的标本板10运至标本传递位置W,使运送箱52呈立起状态时,附着在标本板10的液体通过开口滴到下面,并排到运送箱52外。另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标本传递位置W下部设有液体接盘68,其接受从运送箱52滴下的液体,以此能够防止所述液体附着到标本运送装置3内的其他零部件上。另外,液体接盘68能够安装在标本运送装置3的装置架上也能够拆卸下来,取下后,就能够轻松废弃液体接盘68上存留的液体,方便清洗液体接盘68。如图9和图10所示,在运送箱52的移动路径下方设有液体接板69,该液体接板69能够将移动过程中的运送箱52滴下的液体接住。
运送箱52能够左右并列地收放两个标本板10,因此能够尽可能使其结构小型化。当运送箱52为水平姿势状态时,能够使各收放部件61、62中收放的标本板10高度一致,能够使标本摄像装置4的运送部件4f传递拍摄前和拍摄后的标本板10的高度固定。另外,当运送箱52为立起姿势状态时,能够使各收放部件61、62中收放的标本板10的前后位置一致,因此,能够使上下移动构件22的夹持部件31传递标本的前后位置固定。
如图4所示,上下移动构件22将标本板10插入运送箱52的第一收放部件61时,第一收放部件61的左右宽度很宽(参照图8(b))。因此,标本板10能够很有余地地插入第一收放部件61内而不会发生碰撞。然而,运送箱52以这种状态运到标本摄像装置4的话,标本板10有可能在第一收放部件61内松动,影响其后的标本板10传递。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a)所示,将标本板10运到标本摄像装置4之前,先将运送箱52向右(箭头x3)移动,使运送箱52接触装置架的壁部分71。更详细地说,如图8(a)所示,让脚架64接触壁部分71,由此使第一壁部分58相对于第二壁部分59来说向该图中的右侧移动。以此能够缩小第一收放部件61的左右宽度w1,消除标本板10的晃动。此时,第二收放部件62的左右宽度w2相对增大。
相反,拍摄后的标本板10在标本摄像装置4的标本传递部件4e中由运送部件4f插入运送单元50中的第二收放部件62。此时,第二收放部件62的左右宽度w2较大,因此拍摄后的标本板10能够很有余地地插入第二收放部件62内而不会产生碰撞。然而,在保持这种状态的情况下将拍摄后的标本板10运到标本传递位置W的话,标本板10有可能产生松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标本板10运到标本传递位置W之前,先将运送箱52向图10(a)所示左方向(箭头x5方向)移动,使之接触装置架的壁部分72。更详细地说,如图8(b)所示,让脚架64接触壁部分72,以此使第一壁部分58相对于第二壁部分59来说向该图中的左侧移动。以此能够缩小第二收放部件62的左右宽度w2,消除标本板10的松动。
[标本收纳装置20的结构]
标本收纳装置20(架移动构件24和存放部件75) 用于将如上所述的由水平移动构件23运到标本传递位置W的拍摄后标本板10收放到一定架12中。架12的形状如图11~图14所示,具有平面看呈长方形的底壁部分13a、以及从此底壁部分13a的各边向上立起的四个侧壁部分13b、13c,在上方有开口。此架12内能够收放共计12片标本板10。具体而言,此架12能够在标本板10基本垂直竖立的立起状态下沿底壁部分13a纵长方向并列收放多个标本板10。
架12左右侧壁部分13b的内侧前后有复数道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支撑部件)14。将标本板10的两侧部分嵌入此凹槽14来支撑标本板10并使标本板10保持立起姿态状态,且复数个标本板10收放时留有间隔,相互不接触。另外,凹槽14向上逐渐加宽。因此,标本板10嵌入此凹槽14时,标本板10不容易碰到凹槽14之间的突出部分,能够将标本板10插到凹槽14下侧并由此防止松动。
标本板10以竖立状态收放,拍摄时粘附的浸油等液体向下流,积到架12的底壁部分13a。因此,不会发生所述液体溢出或污染架12的移动区等情况。此外,左右侧壁部分13b下端部分形成有凹部13d,此凹部13d减小与后述存放部件75的底板80的接触面积。因此,架12在底板80上滑动时的阻力降低。
架12的前后侧壁部分13c上端有向下弯曲的钩部15。架12在图12的平面视图中就从前后中心线O1通过的垂直面形成面对称,就从左右中心线O2通过的垂直面形成面对称。换言之,就平面视图中的架12的中心线C形成旋转对称(二重对称,dyad symmetly)。因此,将架12放置到标本运送装置3的存放部件75时,不用考虑前后方向的朝向就能进行放置。
如图13所示,架12的前后侧壁部分13c下端部位的左右两侧有凹部17。左右两侧的凹部17之间的部分为被检出部件16,就该被检出部件16,用传感器(检出部件)检测后述存放部件75内的一定位置(取出回收位置R)是否有架12。
如图1所示,标本收纳装置20有能够左右方向排列存放复数个架12的存放部件75、以及在存放部件75内外以水平方向移动架12的架移动构件24。架移动构件24有向左右方向移动架12的横向移动部件76(参照图15)、以及从存放部件75内的一定位置R向前后方向移动架12的纵向移动部件77。存放部件75配置在标本传递位置W前面,纵向移动部件77前后穿过标本传递位置W。
图15为从侧面看到的架移动构件24的截面说明图,图16和图17为从正面看到的架移动构件24的截面说明图。
存放部件75具有:平面视图呈左右较长的长方形的底板80、从底板四边竖起的前后板81、82、以及左右板83。能够通过在底板80上放置复数个架12来存放架。本实施方式的存放部件75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位设有架12的取出回收位置R。在此取出回收位置R,从存放部件75取出架12,将标本板10收放到架12。收放完标本板10的架12再次送回取出回收位置R。
在存放部件75的取出回收位置R的右侧设有前段存放部件75A,该前段存放部件75A用于存放未收放标本板10的空的架12,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左侧设有用于存放收放已用完的标本板10的架12的后段存放部件75B。
如图16所示,存放部件75的后板82只形成在前段存放部件75A和后段存放部件75B的一部分,在取出回收位置R则没有。因此,配置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架12能够向后拉出。如图15所示,后板82上端啮合着前段存放部件75A和后段存放部件75B中收放的架12的后侧钩部15。以此防止存放部件75A和75B内的架12左右倾倒。因此,架12的钩部15和存放部件75A、75B的后板82发挥着防止架12倾倒的倾倒防止构件的功能。
横向移动部件76从右向左移动存放部件75内的架12。即,横向移动部件76将架12从前段存放部件75A经取出回收位置R移到后段存放部件75B。更具体地说,横向移动部件76具有与前段存放部件75A中收放的复数个架12中最右侧(运送方向后侧)的架啮合的推进件85、以及左右移动此推进件85的驱动部件86。
推进件85如图15所示,设置了前后一对,分别能够与架12的前端和后端啮合。前后一对推进件85在存放部件75下方由连接件87连接,此连接件87由左右方向延伸的导轨88向左右方向引导着移动。
如图16和图17所示,驱动部件86由传送带输送机构成。具体而言,其具有左右一对滑轮86a、缠绕在两滑轮86a上的传送带86b、以及驱动一侧的滑轮86a的驱动马达86c。传送带86b上连接着连接件87。
在驱动马达86c的驱动下,传送带86b运作,通过连接件87使推进件85向左右方向移动。使推进件85与最右侧的架12啮合,并使其向左移动,以此就能使存放部件75上的所有架12向左移动。如图16所示,推进件85以前段存放部件75A的右端为初始位置,从此初始位置左移,以此移动架12。
在横向移动部件76的作用下,移到取出回收位置R的架12由后述纵向移动部件77从存放部件75上取出,此时,为防止取出回收位置R以外的架12误侵入取出回收位置R,设置了一个用于阻止上述架移动的止动构件(移动阻止构件)78。
此止动构件78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左右两侧具有突出在存放部件75的底板80上并作用于架12的移动阻止件90、以及切换部件91,其中切换部件91用于在此移动阻止件90突出于底板80上方的作用状态和退避到底板80下方的非作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如图15所示,移动阻止件90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左右分别设有前后两个。
移动阻止件90分别安装在底板80下方,并能够围绕前后方向的支轴90a转动。左右相对的移动阻止件90之间由链接件90b连接,连动转动。具体而言,左右的移动阻止件90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由此从底板80上退避;向相互离开的方向转动,由此突出到底板80之上。
切换部件91具有一端连接着右侧的移动阻止件90的下端的驱动链接91a、以及一端连接着此驱动链接91a的另一端的连动链接91b。安装连动链接91b,使其中央部分能绕前后方向的支轴91c转动,其上端连接着驱动链接91a。连动链接91b下端啮合着与横向移动部件76的连接件87同时移动的啮合件87a。连动链接91b被无图示的施力件推向顺时针方向。
因此,止动构件78与横向移动部件76的作业连动。具体而言,如图16所示,当推进件85在右端的初始位置时,啮合件87a与连动链接91b啮合,移动阻止件90转为突出于底板80上方的作用状态。在此状态下,在前段存放部件75A和后段存放部件75B的架12不能入侵取出回收位置R。由于推进件85在初始位置,架12也不会向取出回收位置R移动。
如图17所示,当推进件85从初始位置向左移动并要推动架12时,啮合件87a从连动链接91b脱离,通过驱动链接91a,移动阻止件90转为非作用状态。因此,被推进件85推动的架12能够不受移动阻止件90阻碍地在存放部件75内移动。
如此,止动构件78(移动阻止件90)与横向移动部件76连动,被与横向移动部件76的驱动部件86为同一驱动部件的驱动部件驱动。因此,与分别用各个驱动部件进行驱动相比能够谋求结构的简化。
图21为架移动构件24的纵向移动部件77(后退状态)的侧视说明图,图22为架移动构件24的纵向移动部件77(前进状态)的侧视说明图。
纵向移动部件77具有下述功能:通过纵向移动部件77,使置于取出回收位置R的架12向后移动,以此从存放部件75取出架,将该架12移到标本板10的收纳位置(上述标本传递位置W),再将收纳标本板10后的架12送回存放部件75。
纵向移动部件77具有用于支撑架12的支撑部件92、以及向前后方向移动支撑部件92的驱动部件94。支撑部件92包括与架12后侧的钩部15啮合的啮合爪93、保持与啮合爪93啮合的架12的姿态状态的姿态支撑器具95、将啮合爪93和姿态支撑器具95装在前端的移动件96。
移动件96为前后方向较长的较长的部件,由引导部件97支撑着并能向前后移动。
驱动部件94由传送带输送机构成,有前后一对滑轮94a、缠绕在两滑轮94a上的传送带94b、以及驱动一侧的滑轮94a的驱动马达94c。传送带94b上连接着移动件96的后端。因此,能够在驱动马达94c的驱动下,通过移动件96前后移动啮合爪93及姿态支撑器具95。另外,图21所示啮合爪93的位置为倒退到最后的初始位置。
啮合爪93与架12后侧的钩部15啮合,以此支撑架12并举起架12。仅用啮合爪93与钩部15啮合的话,架12前部会下倾,因此使姿态支撑器具95与架12的后侧壁部分13c接触,并由此使架12的姿态状态保持水平。姿态支撑器具95包括接触架12的支撑器具主体95a、以及设置在移动件96上、并能够围绕左右方向的支轴95b旋转的操作件95c。在由拉伸螺旋弹簧构成的设在与啮合爪93之间的位置的施力件95d的作用力下,操作件95c被施加向前转动的力。
图22显示了纵向移动部件77使啮合爪93及姿态支撑器具95移到最前方的状态。此时,啮合爪93配置于与存放部件75的后板82的上端左右并列的位置。因此,当横向移动部件76使架12移到取出回收位置R时,其后侧的钩部15自动与啮合爪93啮合。姿态支撑器具95的操作件95c与存放部件75后上方的接触部件98接触,成为向后转动的状态。由此,姿态支撑器具95的支撑器具主体95a从架12的后侧壁部分13c退避,以免妨碍架12的横向移动。移动件96的前端下面装有辊轴96a,此辊轴96a配置在存放部件75后下方的支座99上。以此,支撑移动件96的前端,使啮合爪93位于适当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图18~图20为说明架移动构件24的横向移动部件76的作业的简要平面图。
图18(a)显示的是前段存放部件75A中存放5个空架12的状态。传感器100能够检测出前段存放部件75A是否存有架12。此传感器100由一对投光受光器构成,该投光受光器具有斜着穿过前段存放部件75A的光轴。横向移动部件76的推进件85配置于右端的初始位置。后段存放部件75B是否存有架12能够由传感器102检测出来。此传感器102由设在后段存放部件75B左端的反射型投光受光器构成。当架12运到后段存放部件75B左端时,即,当后段存放部件75B已满时,被左端的架12反射的光信号被传感器102接受,以此检测出后段存放部件75B已满。
在图18(b),推进件85向左移动,前段存放部件75A内的全部架12都被向左推。最左侧的架12被推到取出回收位置R时,推进件85停止作业。此时,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架12的钩部15(参照图22)与在该位置R待命的纵向移动部件77的啮合爪93啮合。
架12是否到达取出回收位置R能够由传感器101检测出来。传感器101如图15所示,由一对投光受光器构成,该投光受光器具有从存放部件75的前板81和底板80形成的孔81a、80a通过的光轴101a。此传感器101的光轴101a被架12前侧壁部分13c下端形成的被检出部件16遮挡,由此能够检出架12到达取出回收位置R。即,如图13所示,当传感器101的光轴101a在左右并列的架12的凹部17的范围A中时,检测不到架12的存在,当光轴在被检出部件16的范围B中时,检测出架12的存在。
然后,如图18(c)所示,纵向移动部件77的啮合爪93向后移动,从取出回收位置R取出架12。取出的架12中依次收放拍摄完成后的标本板10。关于此作业待后详述。
如图19(a)所示,推动件85向右移动,当到达初始位置时,移动阻止件90突出到存放部件75的底板80之上。以此能够防止残留在前段存放部件75A的架12侵入取出回收位置R。如图19(b)所示,收放标本板10后的架12在纵向移动部件77作用下向前移动,退回取出回收位置R时,推动件85稍向左移动,移动阻止件90退避到底板80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阻止件90突出在底板80以上时,纵向移动部件77不进行向取出回收位置R移动架的作业。
在图19(a)中,当移动阻止件90突出在底板80之上时,前段存放部件75A的架12被向右侧推回若干。这是因为如图16和图17所示,右侧的移动阻止件90从底板80突出来时会伴随着向右侧的移动。如此将前段存放部件75A的架12向右推回,能够确保取出回收位置R的空间更大,防止收放标本板10后的架12返回取出回收位置R时干扰存放部件75内的其他架12。
接下来,如图19(c)所示,在初始位置的推动件85向左移动,使在前段存放部件75A的4个空的架12和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收放有标本板10的架12全部向左移动。然后,空架12移到取出回收位置R,则推动件85停止作业,如图20(a)所示,所述架12由纵向移动部件77向后方取出。
其后,如图20(b)所示,推动件85返回初始位置后,移动阻止件90再次突出到底板80之上。此时,收放有标本板10的架12被移动阻止件90略向左推,空架12被移动阻止件90略向右推,因此,能够确保取出回收位置R的宽广空间。
下面就拍摄后的标本板10收放到架12的作业进行说明。
图23为架移动构件24的纵向移动部件77的作业的简要说明侧视图。在图23(a)中,由于纵向移动部件77的啮合爪93后退到初始位置,从存放部件75的取出回收位置R取出的架12位于比标本传递位置W靠后的位置。然后,如前所述,上下移动构件22从在水平移动构件23的运送箱52取出拍摄后的标本板10(参照图10(b)),并将其运送到标本传递位置W的上段位置H,然后架移动构件24的纵向移动部件77使架12前进(箭头y1),并将其置于夹持部件31的下方。
如图12所示,架12前后方向上的多处设有标本板10的收纳位置,因此,纵向移动部件77推动架12前进,使应该插入标本板10的一定收纳位置正好对准标本板10的下方。
接着,如图23(b)所示,下降上下移动构件22的夹持部件31,将标本板10插入架12内。
然后,如图23(c)所示,放开夹持部件31的夹持爪33,并在此状态下提升夹持部件31。如果要继续向架12收放标本板10,则由纵向移动部件77向后移动(箭头y2方向)架12,若向架12收放标本板10的作业结束,则由纵向移动部件77再向前移动(箭头y3方向)架12,将该架12送回存放部件75的取出回收位置R。
该架12送回存放部件75后,如图19(c)和图20(a)所示,从存放部件75取出新的空架12,再次重复图23(a)以后的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标本摄像装置4接受处于水平姿态状态的标本板,并将所接受的标本板10改为立起姿态状态,然后在此状态下收纳到架12。因此,比如,能够在标本板10的涂抹面引入浸油后对标本进行拍摄,并能够获得高精度的标本图像,同时又能以立起的状态将标本板10放入架12,使浸油移动到架12下方,防止从架12取出标本板10时油滴附到架12外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标本板10处于立起姿态状态且记录有试样信息的记录部件10b位于上端的状态下将标本板10收放在架12。因此,能够收纳标本板10并使得包括试样的识别信息在内的试样信息易于看见,比如,用户能够很方便地识别需要进行复检的标本板10并将其取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标本运送装置3从标本制备装置2接受处于立起姿态状态且记录部件10b位于上端的标本板10。因此,能够在处于上述姿态状态的状态下制备标本板10并将该标本板10在此状态下运到标本运送装置3的标本制备装置2。以此,在标本制备装置2能够向处于立起姿态状态的标本板10加注如染色液等并对试样中的细胞进行染色,能够防止染色液粘附到记录部件10b。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姿态变换构件65旋转收纳有标本板10的运送箱52,以此能够使运送箱52内的标本板10变为躺倒的状态和起立的状态,因此,用共同的构件就能够改变拍摄前标本板10的姿态状态,还能够改变拍摄后的标本板10的姿态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架移动构件24在架12的长边方向(标本板10的并列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情况下,将复数个架12左右并排地放入存放部件75,在该存放部件75内左右运送架12。因此,与架12的长边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情况相比,这里能够使架移动构件24的存放部件75在左右方向更紧凑,也能够缩短横向移动部件76左右运送架12的距离。
架移动构件24使架12相对于存放部件75的取出回收方向与标本板10在架12中的并列方向一致,以此通过同一方向的作业就能进行从存放部件75取出并回收架12的作业、以及将架12的各收纳位置对准标本板10的待命位置的作业,以此能够简化架移动构件24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标本收纳装置20在标本运送装置3前部配置有:存放空架12的前段存放部件75A、以及存放收放有拍摄后标本板10的架12的后段存放部件75B,因此,使用者在标本运送装置3前侧的一处就能完成对前段存放部件75A的架12的供应作业、以及从后段存放部件75B取出架12的取出作业,使这些作业的可操作性得以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标本检查系统1在标本制备装置2与标本摄像装置4之间设置标本运送装置3,标本制备装置2制备的标本板10不是直接供应给标本摄像装置4,而是通过标本运送装置3供应给标本摄像装置4。拍摄后的标本板10不是在标本摄像装置4回收,而是在标本运送装置3回收到架12。因此,标本摄像装置4不具备从标本制备装置2接受标本板10的结构、不具备回收拍摄后的标本板10的结构也没关系,只要有针对标本运送装置3的标本传递部件4e即可。从而能够尽可能使结构简单和小型化。此外,对标本制备装置2来说,也不需要具有将标本板10运到标本摄像装置4的构件,也能够力争简化结构和使结构小型化。标本运送装置3能够回收已经使用过的盒11和拍摄后的标本板10,因此使用者仅从标本运送装置3取出已经使用的盒11和拍摄后的标本板10即可,能够提高所述处理的可操作性。
[其他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在权利要求所述发明范围内可以有适当变化。
比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标本板10以垂直姿态状态收纳于架12,但也能够将处于倾斜姿态状态的标本板10收纳于架12。此时,由姿态变换构件65改变所述拍摄后的标本板10的姿态状态,使该标本板10变为倾斜姿态状态。
在架移动构件24中,取出回收位置R设在存放部件75中的一处,但也可以分别设置取出位置和回收位置。在存放部件75的架12的存放数量也可有适当变化。
向标本运送装置3供应标本板10的作业不仅可以由标本制备装置2完成,也可以由人手动将其装入标本收入部件2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存放部件75取出并移到标本传递位置W的架12插入拍摄后的标本板10,但也可以将标本板10运到存放部件75上方,并向位于存放部件75内的架12插入标本板10。
充当检查对象的试样不限于血液,也可以是尿和采自宫颈的试样等。
另外还可以由不同的姿态变换构件分别变换拍摄前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和拍摄后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

Claims (20)

1. 一种将一面为涂抹面的标本板运送至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运送装置,包括:
将标本板移至所述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移动部件;
以涂抹面向上的状态从标本摄像装置接受标本板并改变标本板的姿态状态、使所接受的标本板的纵长方向的一端位于另一端上方的姿态变换部件;以及
将改变姿态状态后的标本板插入板收纳架的标本插入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运送装置还具有能够收放标本板的收放器具;
所述标本移动部件通过移动收放标本板的所述收放器具来将标本板移到所述标本摄像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姿态变换部件通过旋转所述收放器具来改变标本板的姿态状态。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插入部件取出所述收放器具中收放的标本板,并将取出的标本板插入所述板收纳架内。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放器具能够收放数个标本板。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标本板纵长方向的所述一端设有记录试样的识别信息的记录部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运送装置还具有用于接受拍摄前的标本板的标本接受部件,
所述姿态变换部件将通过所述标本接受部件接受的拍摄前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变为涂抹面朝上的状态;
所述标本移动部件将所述姿态变换部件改变了姿态状态的拍摄前标本板移至标本摄像装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标本运送装置连接着用于制备标本板的标本制备装置;
所述标本接受部件从所述标本制备装置接受标本板。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标本板的纵长方向的所述一端设有记录试样的识别信息的记录部件;
所述标本接受部件从标本制备装置接受所述记录部件位于上方的状态下的标本板。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接受部件从标本制备装置接受收放有标本板的标本盒;
所述姿态变换部件改变通过所述标本接受部件接受的标本盒中取出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运送装置具有能够收放标本板的收放器具;
所述姿态变换部件具有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以所述收放器具的一端为轴旋转收放有拍摄后的标本板的该收放器具并使之立起,以此改变所述拍摄后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使标本板的纵长方向的一端位于另一端上方。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构件以所述收放器具的一端为轴,将收放有拍摄前的标本板的所述收放器具向与收放有拍摄后的标本板的所述收放器具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此改变所述拍摄前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使其涂抹面向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插入部件包括夹持标本板的夹持部件和向上下方向移动此夹持部件的上下移动部件,用所述上下移动部件向上下方向移动夹持部件,以此用该夹持部件夹持立起的收放器具内的标本板并将其取出,将取出的标本板插入所述板收纳架内。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接受部件接受收放有标本板的标本盒;
所述标本插入部件通过所述上下移动部件向上下方向移动夹持部件,以此用夹持部件从所述标本接受部件接受的标本盒中取出拍摄前的标本板;
所述标本移动部件将夹持部件取出的标本板移至标本摄像装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移动部件移动夹持部件,以便将从标本盒取出的拍摄前的标本板插入所述收放器具,所述标本移动部件将收放有拍摄前的标本板的所述收放器具移至所述标本摄像装置。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运送装置具有盒移动部件,该盒移动部件用于将所述标本接受部件接受的标本盒移至与所述夹持部件的上下移动路径交叉的位置;
所述标本移动部件将收放器具移至与所述夹持部件的上下移动路径交叉的位置。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涂抹在所述标本板上的试样为血液。
18. 一种具有标本摄像装置和标本运送装置的标本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运送装置包括:
将一面为涂抹面的标本板移至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移动部件;
以涂抹面向上的状态从标本摄像装置接受标本板并改变标本板的姿态状态、使接受的标本板的纵长方向的一端位于另一端上方的姿态变换部件;以及
将改变姿态状态后的标本板插入板收纳架的标本插入部件。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标本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运送装置具有从标本制备装置接受标本板的标本接受部件;
所述姿态变换部件使所述标本接受部件接受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变为涂抹面向上的状态;
所述标本移动部件将姿态变换部件改变姿态状态后的标本板移到标本摄像装置。
20. 一种将标本板运送到标本摄像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标本板移到所述标本摄像装置的步骤;
从所述标本摄像装置接受试样涂抹面向上的状态的所述标本板的步骤;
改变标本板的姿态状态,使接受的标本板的纵长方向的一端位于另一端上方的步骤;
将改变姿态状态后的标本板插入板收纳架的步骤。
CN201310442027.1A 2012-09-28 2013-09-26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Active CN1037131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5601 2012-09-28
JP2012215601A JP5995631B2 (ja) 2012-09-28 2012-09-28 標本搬送装置、標本検査システムおよび標本搬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3144A true CN103713144A (zh) 2014-04-09
CN103713144B CN103713144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385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42027.1A Active CN103713144B (zh) 2012-09-28 2013-09-26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57925B2 (zh)
JP (1) JP5995631B2 (zh)
CN (1) CN10371314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6255A (zh) * 2016-05-26 2017-12-05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涂抹标本制作装置和涂抹标本制作方法
CN107664703A (zh) * 2016-07-29 2018-02-0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图像拍摄系统及标本分析系统
CN107664592A (zh) * 2016-07-29 2018-02-0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标本运送装置、涂抹标本系统及涂抹标本制备装置
CN109270677A (zh) * 2018-11-08 2019-01-25 深圳市瑞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试剂卡夹持移动平台
CN112665932A (zh) * 2015-08-31 2021-04-1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本涂抹装置及涂抹方法、涂抹标本制作装置及制作方法
WO2022000251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玻片传送装置、玻片传送方法和样本图像分析仪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46752B2 (en) 2009-11-13 2020-08-18 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 Opposables and automated specimen processing systems with opposables
US10509216B2 (en) * 2012-12-26 2019-12-17 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 Specimen proces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igning slides
USD782695S1 (en) 2015-12-18 2017-03-28 Abbott Laboratories Slide carrier
USD802787S1 (en) 2015-12-18 2017-11-14 Abbott Laboratories Slide carrier
USD799055S1 (en) 2015-12-18 2017-10-03 Abbott Laboratories Smear tape cartridge
USD782064S1 (en) 2015-12-18 2017-03-21 Abbott Laboratories Tube rack
USD793473S1 (en) 2015-12-18 2017-08-01 Abbott Laboratories Print tape cartridge
USD812244S1 (en) 2015-12-18 2018-03-06 Abbott Laboratories Tube rack
USD799057S1 (en) 2015-12-18 2017-10-03 Abbott Laboratories Slide rack
USD811616S1 (en) 2015-12-18 2018-02-27 Abbott Laboratories Tube rack
WO2017138582A1 (ja) * 2016-02-12 2017-08-17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圧子透過式試験体表面観察装置、観察方法及び動画像解析・装置制御・特性値演算用プログラム
JP6755475B2 (ja) * 2016-02-12 2020-09-16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圧子透過式試験体表面観察装置、観察方法及び動画像解析・装置制御・特性値演算用プログラム
USD799058S1 (en) 2016-02-18 2017-10-03 Abbott Laboratories Slide caddy
JP6205029B1 (ja) * 2016-07-29 2017-09-2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標本搬送装置、標本画像撮像システム及び標本分析システム
JP6746470B2 (ja) * 2016-11-08 2020-08-26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保持装置
JP7223888B2 (ja) * 2017-07-21 2023-02-16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標本搬送装置および標本搬送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4412A (ja) * 1995-05-09 1996-11-22 Toa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スライドガラス収納装置
US20020164235A1 (en) * 2000-07-10 2002-11-07 Affymetrix, Inc., A California Corporation Cartridge loader and methods
JP2005300434A (ja) * 2004-04-15 2005-10-27 Sysmex Corp 標本作製装置
US20070148046A1 (en) * 2005-12-28 2007-06-28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image obtaining apparatus, sample image obtai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sample image
US20100086684A1 (en) * 2006-12-06 2010-04-08 Thomas Fergus Hughes Device and method for orientating a plurality of cassettes for laboratory samples
CN102272652A (zh) * 2008-12-30 2011-12-07 细胞视觉公司 用于生物标本的光学分析的分析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3807A (en) * 1981-06-17 1984-06-12 Smithkline Beckman Corp System for handling slides
JPH0725668Y2 (ja) * 1989-05-26 1995-06-07 サクラ精機株式会社 標本作製装置のガラス板懸吊支持用クリップ
JP2724884B2 (ja) * 1989-09-06 1998-03-09 東亜医用電子株式会社 総合血液検査装置
JPH04307366A (ja) * 1991-04-03 1992-10-29 Hitachi Ltd スライドガラス格納機構
AU715627B2 (en) * 1996-02-21 2000-02-03 Biomerieux Vitek, Inc. Automatic sample testing machine
US6110425A (en) * 1998-12-03 2000-08-29 Coulter International Corp. Blood smear slide outloader
US6395554B1 (en) * 1999-09-03 2002-05-28 Packard Instrument Company Microarray loading/unloading system
US6847481B1 (en) * 2001-10-26 2005-01-25 Ludl Electronics Products, Ltd. Automated slide loader cassette for microscope
JP2006171186A (ja) * 2004-12-14 2006-06-29 Nikon Corp 顕微鏡装置
JP5132050B2 (ja) 2005-09-30 2013-01-30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標本撮像装置及び標本撮像方法とその装置を制御する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標本分析装置
JP5063999B2 (ja) * 2006-11-30 2012-10-3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血液像分析装置
JP4884187B2 (ja) * 2006-11-30 2012-02-29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処理システム
JP4831486B2 (ja) * 2006-12-18 2011-12-07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薄切片標本作製装置及び薄切片標本の作製方法
ES2645749T3 (es) * 2011-12-28 2017-12-07 Abbott Laboratories Aparato para hacer extensiones de manera automatizada
JP6022285B2 (ja) * 2012-09-28 2016-11-09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標本収納装置、標本収納方法、及び標本検査システム
JP6009890B2 (ja) * 2012-09-28 2016-10-19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標本搬送装置および標本検査システム
JP5963631B2 (ja) * 2012-09-28 2016-08-03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標本収納装置、標本収納方法、及び、収納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4412A (ja) * 1995-05-09 1996-11-22 Toa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スライドガラス収納装置
US20020164235A1 (en) * 2000-07-10 2002-11-07 Affymetrix, Inc., A California Corporation Cartridge loader and methods
JP2005300434A (ja) * 2004-04-15 2005-10-27 Sysmex Corp 標本作製装置
US20070148046A1 (en) * 2005-12-28 2007-06-28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image obtaining apparatus, sample image obtai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sample image
US20100086684A1 (en) * 2006-12-06 2010-04-08 Thomas Fergus Hughes Device and method for orientating a plurality of cassettes for laboratory samples
CN102272652A (zh) * 2008-12-30 2011-12-07 细胞视觉公司 用于生物标本的光学分析的分析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5932A (zh) * 2015-08-31 2021-04-1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本涂抹装置及涂抹方法、涂抹标本制作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07436255A (zh) * 2016-05-26 2017-12-05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涂抹标本制作装置和涂抹标本制作方法
US11035762B2 (en) 2016-05-26 2021-06-15 Sysmex Corporation Smear preparing apparatus and smear preparing method
CN107664703A (zh) * 2016-07-29 2018-02-0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图像拍摄系统及标本分析系统
CN107664592A (zh) * 2016-07-29 2018-02-0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标本运送装置、涂抹标本系统及涂抹标本制备装置
CN107664592B (zh) * 2016-07-29 2021-09-03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标本运送装置、涂抹标本系统及涂抹标本制备装置
CN107664703B (zh) * 2016-07-29 2022-07-08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图像拍摄系统及标本分析系统
US11506578B2 (en) 2016-07-29 2022-11-22 Sysmex Corporation Smear transporting apparatus, smear system, and smear preparing apparatus
CN109270677A (zh) * 2018-11-08 2019-01-25 深圳市瑞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试剂卡夹持移动平台
WO2022000251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玻片传送装置、玻片传送方法和样本图像分析仪
WO2022002144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玻片传送装置、玻片传送方法和样本图像分析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70932A (ja) 2014-04-21
CN103713144B (zh) 2017-04-12
JP5995631B2 (ja) 2016-09-21
US20140093967A1 (en) 2014-04-03
US9157925B2 (en) 2015-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3144A (zh)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CN103713141A (zh) 标本运送装置及标本摄像系统
CN103713142A (zh) 标本收纳装置、标本收纳方法及标本检查系统
CN103713146A (zh) 标本收纳装置、标本收纳方法及收纳器具
CN103713145A (zh)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JP4808492B2 (ja) 標本画像撮像装置、標本画像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標本スライド供給装置
CN102023224B (zh) 回收单元以及检测体处理装置
CN101566668B (zh) 测试处理机、卸载/制造封装芯片和传送测试托盘的方法
CN102539800B (zh) 样本分析装置及样本分析方法
US20230075319A1 (en) Smear transporting apparatus, smear system, and smear preparing apparatus
JP5727667B2 (ja) グリッパユニットを有する打抜き装置
EP3800461A1 (en) Smear analysis system and method
CN107436255A (zh) 涂抹标本制作装置和涂抹标本制作方法
JP7223888B2 (ja) 標本搬送装置および標本搬送方法
CN105116161B (zh) 轨道进出样装置
KR102329261B1 (ko) 불량선별이 용이한 의료용 진단키트 제조장치
CN105910864A (zh) 一种涂片机
JPH08304400A (ja) 検体の検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