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3145A -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3145A
CN103713145A CN201310442106.2A CN201310442106A CN103713145A CN 103713145 A CN103713145 A CN 103713145A CN 201310442106 A CN201310442106 A CN 201310442106A CN 103713145 A CN103713145 A CN 103713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folding
unfolding
part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421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3145B (zh
Inventor
巴山幸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1808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236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13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3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3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3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01N21/13Moving of cuvettes or solid samples to or from the investigating st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0Staining; Impregnating ; Fixation; Dehydration; Multistep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samples of tissue, cell or nucleic acid material and the like for analysis
    • G01N1/31Apparatus therefor
    • G01N1/312Apparatus therefor for samples mounted on planar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029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provided with flat sample substrates, e.g. sli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029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provided with flat sample substrates, e.g. slides
    • G01N2035/00039Transport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lat sample substrates, e.g. pusher blad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029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provided with flat sample substrates, e.g. slides
    • G01N2035/00099Characterised by type of test elements
    • G01N2035/00138Slid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力求结构简单化、小型化的标本运送装置。解决方法:一种将标本板运送到对涂抹有试样的标本板进行拍摄的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运送装置。其具有收放标本板的标本收放部件、在将标本板收放在标本收放部件的状态下将所述标本收放部件运送到所述标本摄像装置的移动构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标本摄像装置和标本运送装置的标本检查系统和一种将标本板运送到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运送方法。

Description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apanese Laid-Open Patent Application)No.2007-101199中公开了一种标本摄像装置,该标本摄像装置用照相机拍摄将血液等试样涂在载玻片上而制成的标本板(plate,下同)(以下也简称为“标本”)。
所述标本板由涂片标本制备装置制作,所制作的标本板供应给标本摄像装置。此时,载玻片很脆弱,对其进行的操作会很不方便,因此,这种载玻片插入合成树脂制成的盒内,并在此状态下由涂片标本制备装置提供出来,将此盒运至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收入部件。
然而,所述盒比载玻片大,形状也复杂。而几乎所有涂片标本制备装置的盒出口和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收入部件不仅在水平方向有间隙,在上下方向也都有间隙。因此,用于夹持盒并将盒送到标本摄像装置的一定位置的运送构件趋于大型化和复杂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范围只由后附权利要求所规定,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受这一节发明内容的陈述所限。
本发明提供:
(1)一种将标本板运送至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标本运送装置具有:收放标本板的标本收放部件、从盒中取出标本板并将其收放在标本收放部件的标本抓持部件、以及移动构件,其中该移动构件在标本板收放在所述标本收放部件的状态下将所述标本收放部件移到用于将标本板传递至所述标本摄像装置的传递位置。
(2)根据(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构件支撑所述标本收放部件,使得所述标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标本板在向所述标本摄像装置传递标本板的传递位置上实际处于水平状态。
(3)根据(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标本收放部件能够收放复数个标本板。
(4)根据(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具有收放所述标本摄像装置拍摄前的标本板的第一标本收放部件、以及收放所述标本摄像装置拍摄后的标本板的第二标本收放部件。
(5)根据(4)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在所述传递位置使所述第一标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标本板和所述第二标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标本板彼此处于同一平面。
(6)根据(4)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在所述传递位置从所述标本摄像装置中接受所述标本摄像装置拍摄后的标本板。
(7)根据(4)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标本收放部件和第二标本收放部件一体化设置。
(8)根据(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标本收放部件能够在所述标本抓持部件接受标本板的接受位置和所述传递位置之间往返移动。
(9)根据(8)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构件在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往返移动时支撑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并使得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内收放的标本板实际上保持水平。
(10)根据(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构件在接受所述标本抓持部件的标本板的接受位置支撑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并使得所述标本收放部件的标本收放开口向上。
(11)根据(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中:在从所述标本抓持部件接受标本板的接受位置的所述标本收放部件的下方配备有用于接受来自标本板的油的接油器。
(12)一种具有标本摄像装置和标本运送装置的标本检查系统,其中:所述标本运送装置具有收放标本板的标本收放部件、从盒中取出标本板并将其收放在标本收放部件的标本抓持部件、以及移动构件,该移动构件在标本板收放在所述标本收放部件的状态下将所述标本收放部件移送到用于将标本板传递至所述标本摄像装置的传递位置。
(13)根据(12)所述的标本检查系统,其中:所述标本收放部件能够收放复数个标本板。
(14)根据(13)所述的标本检查系统,其中: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具有收放所述标本摄像装置拍摄前的标本板的第一标本收放部件、以及收放所述标本摄像装置拍摄后的标本板的第二标本收放部件。
(15)一种将标本板运送到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运送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骤:从盒中取出标本板的步骤、将取出的标本板收放在标本收放部件的步骤、在标本板收放在所述标本收放部件的状态下将所述标本收放部件运至所述标本摄像装置的步骤、以及将标本板从所述标本收放部件传递到所述标本摄像装置的步骤。
(16)根据(15)所述的标本运送方法,其中:所述标本运送方法还包括所述标本收放部件从所述标本摄像装置接受标本板的步骤。
(17)根据(15)所述的标本运送方法,其中:在传递标本板的步骤中,所述标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标本板在向所述标本摄像装置传递标本板的传递位置实际保持水平状态。
(18)根据(15)所述的标本运送方法,其中:在将取出的标本板收放于标本收放部件的步骤中,支撑标本板,并使得所述标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标本板实际上处于垂直状态。
(19)根据(15)所述的标本运送方法,其中:所述标本收放部件中收放复数个标本板。
(20)根据(19)所述的标本运送方法,其中:在所述传递位置传递要进行拍摄的标本板并接受已完成拍摄的标本板。
根据上述(1)所述结构,将标本板本身运到标本摄像装置,而非将收放标本板的盒运到标本摄像装置,因此,与运送形状复杂且庞大的盒相比,这里能够简化缩小运送装置的结构。
另如上述(2)的结构所示,所述移动构件只需支撑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并使所述标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标本板在向所述标本摄像装置传递标本板的传递位置实际上处于水平状态。以此能够轻松地向标本摄像装置传递标本板。
根据上述(3)所述结构能够高效地运送标本板。
如上述(4)的结构所述,所述标本收放部件最好具有收放所述标本摄像装置拍摄前的标本板的第一标本收放部件、以及收放所述标本摄像装置拍摄后的标本板的第二标本收放部件。以此能够高效地向标本摄像装置传递拍摄前和拍摄后的标本板。
如上述(5)的结构所述,在向标本摄像装置传递标本板的传递位置,所述第一标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标本板与所述第二标本收放部件收放的标本板彼此处于同一平面上即可。以此能够使所收放的标本板高度一致,能够使标本摄像装置的运送部件传递拍摄前和拍摄后标本板的高度固定。
根据上述(6)的结构所述,能够在同一位置传递标本摄像装置拍摄前的标本板、并接受标本摄像装置拍摄后的标本板,因此能够提高运送效率。
如上述(7)的结构所述,所述第一标本收放部件和第二标本收放部件中形成一体。如此能够使运送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化和小型化。
如上述(8)的结构所述,最好所述标本收放部件能够在从所述标本抓持部件接受标本板的接受位置和向标本摄像装置传递标本板的传递位置之间往返移动。
另外,如上述(9)的结构所述,所述移动构件支撑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并使得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内收放的标本板在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往返移动时实际上保持水平。如此能够更加高效地运送标本板。
如上述(10)的结构所述,所述移动构件支撑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并使所述标本收放部件的标本收放开口在从所述标本抓持部件接受标本板的接受位置朝向上方。以此能够用共用的夹持部件从盒中取出标本板、从架取出已拍摄的标本板,从而得以简化装置的结构。
如上述(11)的结构所述,在从所述标本抓持部件接受标本板的接受位置的所述标本收放部件下方配备用于接受标本板的油的接油器。以此,接住从标本收放部件滴落的油等液体,能够防止所述液体粘附到标本运送装置内的其他零部件上。
如上述(12)的结构所述,将标本板本身运到标本摄像装置,而非将收放标本板的盒运到标本摄像装置,因此,与运送形状复杂且庞大的盒相比,这种结构能够简化缩小运送装置的结构。
根据上述(13)的结构能够更高效地运送标本板。
根据上述(14)的结构能够高效地向标本摄像装置传递拍摄前和拍摄后的标本板。
根据上述(15)的结构所述,将标本板本身运送到标本摄像装置,而非将收放标本板的盒运至标本摄像装置,因此,与运送形状复杂且庞大的盒相比,这一结构能够简化缩小运送装置的结构。
根据上述(16)的结构所述,标本收放部件能够从标本摄像装置接受标本板。
根据上述(17)的结构所述,能够轻松地向标本摄像装置传递标本板。
如上述(18)的结构所述,能够支撑标本板并使得标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标本板实际上处于垂直状态。
根据上述(19)的结构能够高效地运送标本板。
根据上述(20)的结构能够高效地向标本摄像装置传递拍摄前和拍摄后标本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标本检查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标本板和盒的斜视图;
图3为在标本运送装置中的盒移动构件(横向移动部件)的作业的正视说明图;
图4为在标本运送装置中的上下移动构件的概要侧视图;
图5为说明夹持爪的开合作业的简要底面图;
图6为水平移动构件的平面说明图;
图7为图6的VII-VII箭头的截面图;
图8为图6的VIII-VIII箭头的截面图;
图9为水平移动构件的作业的平面说明图;
图10为水平移动构件的作业的平面说明图;
图11为架的侧视图;
图12为架的平面图;
图13为架下部的正视图;
图14为图12的XII-XII箭头的截面图;
图15为从侧面看到的架移动构件的截面说明图;
图16为从正面看到的架移动构件的截面说明图;
图17为从正面看到的架移动构件的截面说明图;
图18为说明架移动构件的横向移动部件的作业的概略平面图;
图19为说明架移动构件的横向移动部件的作业的概略平面图;
图20为说明架移动构件的横向移动部件的作业的概略平面图;
图21为架移动构件的纵向移动部件(后退状态)的侧视说明图;
图22为架移动构件的纵向移动部件(前进状态)的侧视说明图;
图23为说明纵向移动部件的作业的概略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标本检查系统的简要结构]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标本检查系统1的整体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的标本检查系统1包括标本制备装置2、标本运送装置3和标本摄像装置(标本检查装置)4,该系统是自动进行从血样等试样的标本制备到标本拍摄之间的一系列作业的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图1所示X方向为左右方向,Y方向为前后方向,Z方向为上下方向。另外,在图1中,下侧为前侧,上侧为后侧,标本制备装置2配置在标本检查系统1的右侧部分,标本摄像装置4配置在左侧部分,标本制备装置2与标本摄像装置4左右之间配置标本运送装置3。标本运送装置3的一部分与标本摄像装置4的前侧重叠。在本说明书中,表达左右方向的意思时有时会描述为“横”,表达前后方向的意思时有时描述为“纵”。
标本制备装置2将作为试样的血液涂抹在载玻片上,施以干燥和染色等处理,以此制备标本板10。图2为标本板10和盒11的斜视图。标本板10由玻璃等长方形板材构成,其中央部位涂抹试样,形成试样涂片部分10a。充当标本板10的纵长方向的一端的上部印有作为识别信息的试样信息(表示试样号、日期、受理号、姓名、试样信息的条形码等),由此构成了记录部件10b。
制作的标本板10收放在盒11中并在此状态下供应给后面的标本运送装置3。标本制备装置2的左侧后部设有用于向标本运送装置3供应装有标本板10的盒11的盒供应部件2a。标本制备装置2上的各构件部分的运行由控制部件2b控制。控制部件2b通过通信部件2c与其他机器进行了可通信连接。
收放标本板10的盒11如图2所示,正面看时为略呈T字形的扁平盒。盒11上端中央有用于插入标本板10的插口11a。插入此插口11a的标本板10从盒11突出,并露出其上部的试样信息。另外,盒11上部有向左右两侧突出的边缘部分11b。
标本运送装置3的一个功能是向相邻的标本摄像装置4运送从标本制备装置2接受的标本板10(盒11)。具体而言,从盒11取出标本板10,经一定路径将标本板10运至标本摄像装置4。标本运送装置3还具有下述功能:回收在标本摄像装置4完成拍摄的标本板10并将其收放在一定的架12中。在标本运送装置3的各构件部分(后述标本收纳装置20、标本移动构件21~23等)的作业由控制部件3b控制。此控制部件3b通过通信部件3c、2c与标本制备装置2的控制部件2b连接,能够传输信息,以相互协同作业。关于此标本运送装置3待后详述。
标本摄像装置4将从标本运送装置3接受的标本板10运至摄像部件4a,在此摄像部件4a进行试样拍摄。所拍摄的图像数据传送至控制部件4b,在此控制部件4b进行细胞特征提取处理和识别分类处理等一定处理。所拍摄的图像数据和分析结果能够显示在显示监视器4d上,或者是通过无图示的打印机等进行输出。控制部件4b通过通信部件4c、3c与标本运送装置3的控制部件3b连接,能够传输信息以便相互协同作业。
[标本运送装置3的结构]
下面详细说明标本运送装置3。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标本运送装置3大致分为标本移动构件21~23、以及标本收纳装置20。标本移动构件又由盒移动构件21、上下移动构件22和水平移动构件23构成。
标本收纳装置20由架移动构件24和架存放部件75构成。
标本板10被标本移动构件21~23运至标本摄像装置4,并传递给标本摄像装置4。在标本摄像装置4完成拍摄的标本板10通过水平移动构件23、上下移动构件22和架移动构件24收放在架12中,然后,调整状态使得整个架12能够从标本运送装置3回收。
[盒移动构件21的结构]
盒移动构件21具有:接受并存放标本制备装置2的盒供应部件2a所供应的收放标本板10的盒11的标本收入部件26、回收取出标本板10后的盒11的盒回收部件27、以及左右移动盒11的盒移动部件,也就是横向移动部件28。
标本收入部件26能够以前后方向排列的状态收放多个装有标本板10的盒11。标本收入部件26能够容纳比如90个盒11。标本收入部件26左右配备一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传送带输送机(纵向移动部件)26a。将边缘部分11b(参照图2)载在左右的传送带输送机26a上,以此安放盒11,运转此传送带输送机26a来向前移动。
盒回收部件27相邻配置在标本收入部件26左侧,能够在前后方向排列收放多个抽出标本板10后的盒11。盒回收部件27比如能够容纳与标本收入部件26相同数目的90个盒11。盒回收部件27左右配备一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传送带输送机(纵向移动部件)27a。盒11将边缘部分11b(参照图2)搭载在左右的传送带输送机27a上,以此安放盒11,运转此传送带输送机27a来向后移动。
横向移动部件28设置在标本收入部件26和盒回收部件27的前端。横向移动部件28安放着在标本收入部件26前端的盒11向左右移动。在此左右移动的过程中,标本板10从盒11取出,变空后的盒11回收到盒回收部件27。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横向移动部件28取出标本收入部件26前端的盒11并安放该盒11,向左(箭头x1)运送(参照图3(a))。盒11被置于盒移动构件21前端左侧的一定标本传递位置W。在此标本传递位置W,后述上下移动构件22的夹持部件31在上方(上段位置H)待命。夹持部件31向下方(箭头z1)的中段位置M移动,夹持标本板10,然后向上方(箭头z2)返回,从盒11抽出标本板10(参照图3(b)、(c))。即,作为盒移动部件的横向移动部件28使盒11移到与夹持部件31的上下移动路径交叉的位置。
横向移动部件28向右(箭头x2)移动抽出标本板10后的盒11,并将其移到盒回收部件27的前端,将盒11传递到盒回收部件27的前端。然后,再在标本收入部件26前端位置接受盒11,重复上述作业。盒回收部件27通过输送机向后移动传递过来的空盒11,然后等待下一次接受。横向移动部件28从标本收入部件26取出下一个盒11,重复上述作业。
本实施方式的盒移动构件21在标本收入部件、横向移动部件28和盒回收部件27都是在使盒11立起的状态下移动。因此,不需要用于变换盒11姿势状态的复杂构件,能够力求结构简化。
横向移动部件28安放盒11的方式如有:从下面支撑盒11的下面或边缘部分11b的方式、用夹具等夹持盒11的方式、以及用吸盘吸住的方式等各种方式。左右移动所安放的盒11时可以采用下述构件:传送带输送机和链条(chain)等卷挂式(wrapping)运送构件、以及液压力缸等伸缩作业构件等。
[上下移动构件22的结构]
图4为在标本运送装置3中的上下移动构件22的概要侧视图。
构成用于抓持标本的标本抓持部件的上下移动构件22具有夹持标本板10的夹持部件31和上下升降此夹持部件31的上下移动部件32。夹持部件31有前后一对夹持爪33和前后开合夹持爪33的开合构件34。通过前后开合夹持爪33就能够夹持(安放)和放开标本板10。夹持部件31被上下移动构件22的支架35支撑并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支架35有导轨36,该导轨36向上下方向延伸,并引导夹持部件31的上下移动。
图5为说明夹持爪33的开合作业的简要底面图,图5(a)显示了夹持爪33闭合的状态,图5(b)显示了夹持爪33打开的状态。一个夹持爪33设有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突起33a。另一夹持爪33在相当于两个突起33a之间的位置设置了一个突起33b。夹持爪33凭借三个突起33a、33b在三点夹住、夹持标本板10。这些突起33a、33b为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或者一个夹持爪33的突起33a为圆锥形,另一夹持爪33的突起为正方体或长方体形状。将突起33a做成圆锥形能够缩小与标本板10的接触面积,提高夹持压力。
开合构件34具有驱动马达37、连接在驱动马达37的输出轴37a的操作棒38、通过栓38a连接在操作棒38各端的一对操作部分39、以及由螺旋拉伸弹簧构成的施力部分40。驱动马达37固定在夹持部件31的固定架41上。操作部分39分别连接一对夹持爪33,它由固定架41支撑并能够与夹持爪33一起前后移动。操作部分39有左右方向较长的长孔39a,此长孔39a与栓38a啮合。施力部分40向前侧的夹持爪33和操作部分39施以向后的力,向后侧的夹持爪33和操作部分39施以向前的力。
因此,一对夹持爪33被施力部分40施加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的力,靠此力得以夹持标本板10。驱动马达37转动操作棒38,使一对夹持爪33和操作部分39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这样就能打开一对夹持爪33。如此用施力部分40的力夹持标本板10,即使在夹持标本板10时驱动马达37断电,也能够继续夹持标本板10而不会掉落。
如图4所示,上下移动部件32由上下方向延伸的传送带输送机构成,此传送带输送机有设在支架35的上下一对滑轮43、卷挂在两个滑轮43上的传送带44、旋转驱动一个滑轮43的驱动马达45。传送带44连接有夹持部件31。能够通过驱动马达45旋转传送带44,以此上下移动夹持部件31。上下移动部件32不限于传送带输送机,也可采用链式运送构件或液压力缸等伸缩作业构件等其他结构。
上下移动构件22在所述标本传递位置W上下移动夹持部件31夹持的标本板10,使该标本板10至少位于上段位置H、中段位置M和下段位置L三个高度位置。所述盒移动构件21配置在中段位置M,用夹持部件31夹着盒移动构件21所运送的盒11中的标本板10并移动到上段位置H,从盒11抽出所述标本板10。后述水平移动构件23配置在下段位置L,标本收纳装置20配置在中段位置M,上下移动构件22在这些移动构件23、24之间也能传递标本板10。
如上所述,上下移动构件22在标本传递位置W仅上下移动标本板10,不向前后左右移动。因此,从盒11取出标本板10、与后述水平移动构件23传递标本板10、以及与架移动构件24运送的架12传递标本板10时,都是通过标本板10的上下移动来实现。因此能够简化上下移动构件22的结构,同时能够尽可能缩短处于未受保护(未被覆盖)状态的标本板10的移动距离(移动范围)。
[水平移动构件23的结构]                                                      
如图1所示,水平移动构件23在标本传递位置W和标本摄像装置4的标本传递部件4e之间左右移动标本板10。
水平移动构件23具有运送单元50,该运送单元50在标本传递位置W从夹持部件31接受标本板10,向标本摄像装置4的标本传递部件4e(参照图1)左移,再从标本传递部件4e接受拍摄完毕后的标本板10,向标本传递位置W右移。
图6为水平移动构件23的运送单元50的平面图,图7为图6的VII-VII箭头的截面图,图8为图6的VIII-VIII箭头的截面图,也就是标本板10的定位构件的作用的说明图。
运送单元50有基座51、运送箱52和横向移动部件53。基座51由标本运送装置3的装置架支撑并能在图1所示标本传递位置W和标本摄像装置4的标本传递部件4e之间左右移动。横向移动部件53由传送带输送机构成,包括缠绕在左右一对滑轮54上的传送带55和驱动一侧的滑轮54的驱动马达56等。基座51上部设有左右一对支撑片51a,在此支撑片51a上架设了具有左右方向的轴心的支轴57。
运送箱52具有收放器具的功能,其形状与所述标本板10相配合,能够收放标本板10,该运送箱52具有第一壁部分58、第二壁部分59和隔断部分60。第一壁部分58如图7和图8所示,弯折至截面呈U字形,其具有左右的侧壁部分58a、58b和上壁部分58c。另一方面,第二壁部分59有在上壁部分58c下方与之相对的下壁部分59a。下壁部分59a左右中央处设有隔断部分60。第一壁部分58前端设有向下弯曲的底壁部分58d。因此,运送箱52中左右排列着由第一壁部分58、第二壁部分59和隔断部分60围拢的、向后开放的两个空间61、62。这些空间能够收放标本板10。
在运送箱52中形成的收放部件61、62有收放拍摄前标本板10的第一标本收放部件61和收放拍摄后标本板10的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2。由于标本板10收放在第一、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1、62中,因此包括试样涂片部分10a在内的大部分都被运送箱52覆盖,而印刷有试样信息的部分(记录部件10b)从运送箱52突出。在此,“收放”标本板10是指只要至少覆盖涂抹有试样的区域即可。如此用运送箱52运送标本板10时能够抑制尘土等脏物吸附,在标本摄像装置4拍摄时能够获得清晰的图像。另如图6所示,在第一壁部分58的侧壁部分58a、58b和上壁部分58c与底壁部分58d的交界部分形成缺口63。此缺口63如后所述,其功能是充当使浸油等吸附物滴落的开口。因此,在标本板竖立状态下,缺口63至少设置在运送箱52中的底壁部分58d的一部分中即可,以此能够有效地使浸油等吸附物滴落。
运送箱52的第一壁部分58和第二壁部分59相连接并能在左右方向相对移动。因此,尺寸能够如下调整:如图8(a)所示,第一标本收放部件61的左右宽度w1较小且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2的左右宽度w2较大;还有如图8(b)所示,第一标本收放部件61的左右宽度较大且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2的左右宽度较小。在第一、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1、62的左右宽度w1、w2较小的状态下,标本板10与左右侧壁部分58a、58b和隔断部分60间的间隙变小,标本板10左右方向的松动受限。在第一、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1、62的左右宽度w1、w2较大的状态下,标本板10与左右侧壁部分58a、58b和隔断部分60间的间隙增大,标本板10插入各收放部件61、62变得很容易。关于第一、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1、62左右宽度w1、w2的调整方法待后详述。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壁部分58的左右侧壁部分58a、58b下端设有左右延伸的脚架64。第二壁部分59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前延伸的连接臂59b。连接臂59b的前端连接在支轴57上且能够旋转。因此,运送箱52能够以支轴57为中心上下(前后)转动,通过此转动,能够使第一、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1、62的开口变换为向后的水平姿态状态(标准姿态状态)、以及所述开口向上的立起姿态状态。换言之,运送箱52中能进行下述姿态状态变更:标本板10的涂面朝向基本垂直方向的状态(标本板实际上为水平的水平姿态状态)、以及所述涂面朝向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种形态)的状态(立起姿态状态)。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仅转动收放标本板10的运送箱52即可改变标本板10的姿态状态,能够简化改变姿态状态时所使用的构件。
运送单元50的运送箱52通过姿态变换构件65来改变姿态状态。此姿态变换构件65具有插入位于标本传递位置W的运送单元50的运送箱52下侧的操作杆65a、以及上下移动或转动此操作杆65a的转动构件—也就是驱动部件65b(参照图9)。驱动部件65b可以由驱动马达和连接部件等构成。当用驱动部件65b移动操作杆65a时,运送箱52以支轴57为支点上下移动或转动,并成为上述水平姿态状态和立起姿态状态中的其中之一。另外,支轴57上装有螺旋扭转弹簧构成的施力部分66,运送箱52通过此施力部分66被施加能使其向下转动的方向(成为水平姿态状态的方向)的力。如图7所示,基座51后部设有带磁石(吸附部分)67a的支撑部件67,运送箱52转为水平姿态状态后,连接在第一壁部分58上的脚架64载于支撑部件67上并被磁石67a吸住。由此,运送箱52以水平姿势状态被支撑,而不会因为振动等上浮。
如图3的说明所示,上下移动构件22从盒11抽取的标本板10在被夹持部件31夹持着的状态下放置到标本传递位置W的上段位置H。如图4所示,所述标本板10被传递到位于标本传递位置W的下段位置L的运送单元50的运送箱52。此时,运送箱52由姿态变换构件65变为立起姿态状态,标本收放部件61、62的开口变为朝上的状态。标本板10随着夹持部件31的下降而插入运送箱52的第一标本收放部件61。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同一夹持部件31就能够从盒11取出标本板10、并能从架12取出拍摄后的标本板10,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的结构。
而且,仅上下移动夹持部件31就能从盒11取出标本板10、并能从架12放入和取出标本板10,能够进一步简化装置的结构。
图9和图10为水平移动构件23的作业的平面概要说明图。
如图9所示,标本板10在标本传递位置W插入运送单元50的运送箱52,运送箱52由姿态变换构件65变为水平姿态,然后,横向移动部件53(参照图6)启动,使收放标本板10的运送箱52向左(箭头x4)移动。于是,运送箱52移到标本摄像装置4的标本传递部件4e(参照图9(a))。
标本摄像装置4有用于移动标本板10的运送部件4f,此运送部件4f从移到标本传递部件4e的运送箱52取出标本板10(参照图9(b))。取出的标本板10由运送部件4f运送到摄像部件4a(参照图1),由此摄像部件4a拍摄试样图像,供分析使用。拍摄后的标本板10由运送部件4f送回标本传递部件4e,返回处于待机状态的运送箱52。
此时,拍摄后的标本板10插入运送箱52的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2(参照图9(c))。接着,运送箱52向右(箭头x6)运送(参照图10(a)),并再次位于标本传递位置W。然后,运送单元50的运送箱52被姿态变换构件65从水平状态姿态改变为立起状态姿态(参照图10(b))。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拍摄后的标本板10能够与架12的设计相应地变换状态姿态,架12的朝向和形状的选择余地扩大,因此抓持所述架12的标本运送装置的设计自由度得以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通用的标本摄像装置且该标本摄像装置能够在涂抹面朝向垂直方向的状态下拍摄标本板10,并以此状态姿态运出所述标本板10,能够简化标本摄像装置的设计。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下述架12:在涂抹面朝向水平方向且记录有试样信息的记录部件10b位于上端的状态下收放标本板10的架12。因此,收放的标本板10中很容易看到包括试样识别信息在内的试样信息,便于使用者取出标本板10。另外,如果标本摄像装置是在标本板10上的试样中滴入拍摄用油再进行拍摄处理的结构,则标本板10收放在架12时能够使油移动到架12下方,因此能够防止从架12取出标本板10时油飞溅并污染装置。
在上述水平移动构件23的运行中,如果在对运送到标本摄像装置4的标本板10进行分析期间,下一个要分析的标本板10供应到上下移动构件22,则运送箱52从标本传递部件4e移到标本传递位置W,将下一个要分析的标本板10收放到运送箱52的第一标本收放部件61中。然后在横向移动部件53的作业下,使运送箱52位于标本摄像装置4的标本传递部件4e,运送部件4f从第一标本收放部件61取出下一个要分析的标本板。然后,将上一次运送的标本摄像装置4已经拍摄完的标本板10收放在运送箱52的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2中。水平移动构件23进行如此作业,以此从运送箱52取出下一个要拍摄的标本板10的作业、以及将拍摄后的标本板10送回运送箱52的作业在标本传递部件4e中并列进行。以此运送标本板10将能够更加高效,标本运送装置3和标本检查系统1的处理能力得以提高。
如上所述,标本运送装置3的水平移动构件23在从盒11取出的标本板10收放在运送箱52内的状态下将其运送到标本摄像装置4。因此,从盒11取出的标本板10被运送箱52覆盖,防止运送途中附着脏物等。水平移动构件23的运送箱52具有收放拍摄前的标本板10的第一标本收放部件61和收放拍摄后的标本板10的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2。因此,拍摄中附着在标本板10的浸油等液体就算会附着在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2内也不会附着在第一标本收放部件61上。因此,能够防止拍摄前的标本板10粘附所述液体。
运送箱52的底壁部分58d有开口(缺口63;参照图6),将拍摄后的标本板10运至标本传递位置W,使运送箱52呈立起状态时,附着在标本板10的液体通过开口滴到下面,并排到运送箱52外。另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标本传递位置W下部设有充当接油器的液体接盘68,其接受从运送箱52滴下的油等液体,以此能够防止所述液体附着到标本运送装置3内的其他零部件上。另外,液体接盘68能够安装在标本运送装置3的装置架上也能够拆卸下来,取下后,就能够轻松废弃液体接盘68上存留的液体,方便清洗液体接盘68。如图9和图10所示,在运送箱52的移动路径下方设有液体接板69,该液体接板69能够将移动过程中的运送箱52滴下的液体接住。
运送箱52能够左右并列地收放两个标本板10,因此能够尽可能使其结构小型化。当运送箱52为水平姿势状态时,能够使各收放部件61、62中收放的标本板10高度一致,能够使标本摄像装置4的运送部件4f传递拍摄前和拍摄后标本板10的高度固定。另外,当运送箱52为立起姿势状态时,能够使各收放部件61、62中收放的标本板10的前后位置一致,因此,能够使上下移动构件22的夹持部件31传递标本的前后位置固定。
如图4所示,上下移动构件22将标本板10插入运送箱52的第一标本收放部件61时,第一标本收放部件61的左右宽度很宽(参照图8(b))。因此,标本板10能够很有余地地插入第一标本收放部件61内而不会发生碰撞。然而,运送箱52以这种状态运到标本摄像装置4的话,标本板10有可能在第一标本收放部件61内松动,影响其后的标本板10传递。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a)所示,将标本板10运到标本摄像装置4之前,先将运送箱52向右(箭头x3)移动,使运送箱52接触装置架的壁71。更详细地说,如图8(a)所示,让脚架64接触壁71,由此使第一壁部分58相对于第二壁部分59来说向该图中的右侧移动。以此能够缩小第一标本收放部件61的左右宽度w1,消除标本板10的晃动。此时,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2的左右宽度w2相对增大。
相反,拍摄后的标本板10在标本摄像装置4的标本传递部件4e中由运送部件4f插入运送单元50中的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2。此时,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2的左右宽度w2较大,因此拍摄后的标本板10能够很有余地地插入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2内而不会产生碰撞。然而,在保持这种状态的情况下将拍摄后的标本板10运到标本传递位置W的话,标本板10有可能产生松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标本板10运到标本传递位置W之前,先将运送箱52向图10(a)所示左方向(箭头x5方向)移动,使之接触装置架的壁72。更详细地说,如图8(b)所示,让脚架64接触壁72,以此使第一壁部分58相对于第二壁部分59来说向该图中的左侧移动。以此能够缩小第二标本收放部件62的左右宽度w2,消除标本板10的松动。
在所述标本运送装置3中,从标本制备装置2接受涂抹面朝向水平方向且记录部件10b位于上方的标本板10。因此,标本制备装置2能够在此姿势状态下制备标本板10,并将所述标本板10以原状态运至标本运送装置3。以此能够在标本制备装置2中向涂抹面朝向水平方向的标本板10滴染色液等并对试样中的细胞进行染色,以此能够防止染色液附着到记录部件10b。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改变从盒11取出的标本板10的状态姿态,因此能够用同一个姿态变换构件65进行拍摄前的标本板10的姿态状态变更和拍摄后的标本板10的姿态状态变更。
[标本收纳装置20的结构]
标本收纳装置20(架移动构件24和存放部件75) 用于将如上所述的由水平移动构件23运到标本传递位置W的拍摄后标本板10收放到一定架12中。架12的形状如图11~图14所示,具有平面看呈长方形的底壁部分13a、以及从此底壁部分13a的各边向上立起的四个侧壁部分13b、13c,在上方有开口。此架12内能够收放共计12片标本板10。具体而言,此架12能够在标本板10基本垂直竖立的立起状态下沿底壁部分13a纵长方向并列收放多个标本板10。
架12左右侧壁部分13b的内侧前后有复数道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支撑部件)14。将标本板10的两侧部分嵌入此凹槽14来支撑标本板10使标本板10保持立起姿态状态,且复数个标本板10收放时留有间隔,相互不接触。另外,凹槽14向上逐渐加宽。因此,标本板10嵌入此凹槽14时,标本板10不容易碰到凹槽14之间的突出部分,因此标本板10能够插到凹槽14下侧,从而防止造成松动。
标本板10以竖立状态收放,拍摄时粘附的浸油等液体向下流,积到架12的底壁部分13a。因此,不会发生所述液体溢出或污染架12的移动区等情况。此外,左右侧壁部分13b下端部分形成有凹部13d,此凹部13d减小与后述存放部件75的底板80的接触面积。因此,架12在底板80上滑动时的阻力降低。
架12的前后侧壁部分13c上端有向下弯曲的钩部15。架12在图12的平面视图中就从前后中心线O1通过的垂直面形成面对称,就从左右中心线O2通过的垂直面形成面对称。换言之,就平面视图中的架12的中心线C形成旋转对称(二重对称,dyad symmetly)。因此,将架12放置到标本运送装置3的存放部件75时,不用考虑前后方向的朝向就能进行放置。
如图13所示,架12的前后侧壁部分13c下端部位的左右两侧有凹部17。左右两侧的凹部17之间的部分为被检出部件16,该被检出部件16是用传感器(检出部件)检测后述存放部件75内的一定位置(取出回收位置R)是否有架12。
如图1所示,标本收纳装置20有能够左右方向排列存放复数个架12的存放部件75、以及在存放部件75内外以水平方向移动架12的架移动构件24。架移动构件24有向左右方向移动架12的横向移动部件76(参照图15)、以及从存放部件75内的一定位置R向前后方向移动架12的纵向移动部件77。存放部件75配置在标本传递位置W前面,纵向移动部件77前后穿过标本传递位置W。
图15为从侧面看到的架移动构件24的截面说明图,图16和图17为从正面看到的架移动构件24的截面说明图。
存放部件75具有:平面视图呈左右较长的长方形的底板80、从底板四边竖起的前后板81、82、以及左右板83。能够通过在底板80上放置复数个架12来存放架。本实施方式的存放部件75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位设有架12的取出回收位置R。在此取出回收位置R,从存放部件75取出架12,将标本板10收放到架12。收放完标本板10的架12再次送回取出回收位置R。
在存放部件75的取出回收位置R的右侧设有前段存放部件75A,该前段存放部件75A用于存放未收放标本板10的空的架12,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左侧设有用于存放收放已用完的标本板10的架12的后段存放部件75B。
如图16所示,存放部件75的后板82只形成在前段存放部件75A和后段存放部件75B的一部分,在取出回收位置R则没有。因此,配置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架12能够向后拉出。如图15所示,后板82上端啮合着前段存放部件75A和后段存放部件75B中收放的架12的后侧钩部15。以此防止存放部件75A和75B内的架12左右倾倒。因此,架12的钩部15和存放部件75A、75B的后板82发挥着防止架12倾倒的倾倒防止构件的功能。
横向移动部件76从右向左移动存放部件75内的架12。即,横向移动部件76将架12从前段存放部件75A经取出回收位置R移到后段存放部件75B。更具体地说,横向移动部件76具有与前段存放部件75A中收放的复数个架12中最右侧(运送方向后侧)的架啮合的推进件85、以及左右移动此推进件85的驱动部件86。
推进件85如图15所示,设置了前后一对,分别能够与架12的前端和后端啮合。前后一对推进件85在存放部件75下方由连接件87连接,此连接件87由左右方向延伸的导轨88向左右方向引导着移动。
如图16和图17所示,驱动部件86由传送带输送机构成。具体而言,其具有左右一对滑轮86a、缠绕在两滑轮86a上的传送带86b、以及驱动一侧的滑轮86a的驱动马达86c。传送带86b上连接着连接件87。
在驱动马达86c的驱动下,传送带86b转动,通过连接件87使推进件85向左右方向移动。使推进件85与最右侧的架12啮合,并使其向左移动,以此就能使存放部件75上的所有架12向左移动。如图16所示,推进件85以前段存放部件75A的右端为初始位置,从此初始位置左移,以此移动架12。
在横向移动部件76的作用下,移到取出回收位置R的架12由后述纵向移动部件77从存放部件75上取出,此时,为防止取出回收位置R以外的架12误侵入取出回收位置R,设置了一个用于阻止上述架移动的止动构件(移动阻止构件)78。
此止动构件78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左右两侧具有突出在存放部件75的底板80上并作用于架12的移动阻止件90、以及切换部件91,其中切换部件91用于在此移动阻止件90突出于底板80上方的作用状态和退避到底板80下方的非作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如图15所示,移动阻止件90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左右分别设有前后两个。
移动阻止件90分别安装在底板80下方,并能够围绕前后方向的支轴90a转动。左右相对的移动阻止件90之间由链接件90b连接,连动转动。具体而言,左右的移动阻止件90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由此从底板80上退避;向相互离开的方向转动,由此突出到底板80之上。
切换部件91具有一端连接着右侧的移动阻止件90的下端的驱动链接91a、以及一端连接着此驱动链接91a的另一端的连动链接91b。安装连动链接91b时,使其中央部分能绕支轴91c转动,其上端连接着驱动链接91a。连动链接91b下端啮合着与横向移动部件76的连接件87同时移动的啮合件87a。连动链接91b被无图示的施力件推向顺时针方向。
因此,止动构件78与横向移动部件76的作业连动。具体而言,如图16所示,当推进件85在右端的初始位置时,啮合件87a与连动链接91b啮合,移动阻止件90转为突出于底板80上方的作用状态。在此状态下,在前段存放部件75A和后段存放部件75B的架12不能入侵取出回收位置R。由于推进件85在初始位置,架12也不会向取出回收位置R移动。
如图17所示,当推进件85从初始位置向左移动并要推动架12时,啮合件87a从连动链接91b脱离,通过驱动链接91a,移动阻止件90转为非作用状态。因此,被推进件85推动的架12能够不受移动阻止件90阻碍地在存放部件75内移动。
如此,止动构件78(移动阻止件90)与横向移动部件76连动,被与横向移动部件76的驱动部件86为同一驱动部件的驱动部件驱动。因此,与分别用各个驱动部件进行驱动相比能够谋求结构的简化。
图21为架移动构件24的纵向移动部件77(后退状态)的侧视说明图,图22为架移动构件24的纵向移动部件77(前进状态)的侧视说明图。
纵向移动部件77具有下述功能:通过纵向移动部件77,使置于取出回收位置R的架12向后移动,以此从存放部件75取出架,将该架12移到标本板10的收纳位置(上述标本传递位置W),再将收纳标本板10后的架12送回存放部件75。
纵向移动部件77具有用于支撑架12的支撑部件92、以及向前后方向移动支撑部件92的驱动部件94。支撑部件92包括与架12后侧的钩部15啮合的啮合爪93、保持与啮合爪93啮合的架12的姿态状态的姿态支撑器具95、将啮合爪93和姿态支撑器具95装在前端的移动件96。
移动件96为前后方向较长的较长的部件,由引导部件97支撑着并能向前后移动。
驱动部件94由传送带输送机构成,有前后一对滑轮94a、缠绕在两滑轮94a上的传送带94b、以及驱动一侧的滑轮94a的驱动马达94c。传送带94b上连接着移动件96的后端。因此,能够在驱动马达94c的驱动下,通过移动件96前后移动啮合爪93及姿态支撑器具95。另外,图21所示啮合爪93的位置为倒退到最后的初始位置。
啮合爪93与架12后侧的钩部15啮合,以此支撑架12并举起架12。仅用啮合爪93与钩部15啮合的话,架12前部会下倾,因此使姿态支撑器具95与架12的后侧壁部分13c接触,并由此使架12的姿态状态保持水平。姿态支撑器具95包括接触架12的支撑器具主体95a、以及设置在移动件96上、并能够围绕左右方向的支轴95b旋转的操作件95c。在由拉伸螺旋弹簧构成的设在与啮合爪93之间的位置的施力件95d的作用力下,操作件95c向前转动。
图22显示了纵向移动部件77使啮合爪93及姿态支撑器具95移到最前方的状态。此时,啮合爪93配置于与存放部件75的后板82的上端左右并列的位置。因此,当横向移动部件76使架12移到取出回收位置R时,其后侧的钩部15自动与啮合爪93啮合。姿态支撑器具95的操作件95c与存放部件75后上方的接触部件98接触,成为向后转动的状态。由此,姿态支撑器具95的支撑器具主体95a从架12的后侧壁部分13c退避,以免妨碍架12的横向移动。移动件96的前端下面装有辊轴96a,此辊轴96a配置在存放部件75后下方的支座99上。以此,支撑移动件96的前端,使啮合爪93位于适当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图18~图20为说明架移动构件24的横向移动部件76的作业的简要平面图。
图18(a)显示的是前段存放部件75A中存放5个空架12的状态。传感器100能够检测出前段存放部件75A是否存有架12。此传感器100由一对投光受光器构成,该投光受光器具有斜着穿过前段存放部件75A的光轴。横向移动部件76的推进件85配置于右端的初始位置。后段存放部件75B是否存有架12能够由传感器102检测出来。此传感器102由一对设在后段存放部件75B左端的反射型投光受光器构成。当架12运到后段存放部件75B左端时,即,当后段存放部件75B已满时,被左端的架12反射的光信号被传感器102接受,以此检测出后段存放部件75B已满。
在图18(b),推进件85向左移动,前段存放部件75A内的全部架12都被向左推。最左侧的架12被推到取出回收位置R时,推进件85停止作业。此时,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架12的钩部15(参照图22)与在该位置R待命的纵向移动部件77的啮合爪93啮合。
架12是否到达取出回收位置R能够由传感器101检测出来。传感器101如图15所示,由一对投光受光器构成,该投光受光器具有从存放部件75的前板81和底板80形成的孔81a、80a通过的光轴101a。此传感器101的光轴101a被架12前侧壁部分13c下端形成的被检出部件16遮挡,由此能够检出架12到达取出回收位置R。即,如图13所示,当传感器101的光轴101a在左右并列的架12的凹部17的范围A中时,检测不到架12的存在,当光轴在被检出部件16的范围B中时,检测出架12的存在。
然后,如图18(c)所示,纵向移动部件77的啮合爪93向后移动,从取出回收位置R取出架12。取出的架12中依次收放拍摄完成后的标本板10。关于此作业待后详述。
如图19(a)所示,推动件85向右移动,当到达初始位置时,移动阻止件90突出到存放部件75的底板80之上。以此能够防止残留在前段存放部件75A的架12侵入取出回收位置R。如图19(b)所示,收放标本板10后的架12在纵向移动部件77作用下向前移动,退回取出回收位置R时,推动件85稍向左移动,移动阻止件90退避到底板80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阻止件90突出在底板80以上时,纵向移动部件77不进行向取出回收位置R移动架的作业。
在图19(a)中,当移动阻止件90突出在底板80之上时,前段存放部件75A的架12被向右侧推回若干。这是因为如图16和图17所示,右侧的移动阻止件90从底板80突出来时会伴随着向右侧的移动。如此将前段存放部件75A的架12向右推回,能够确保取出回收位置R的空间更大,防止收放标本板10后的架12返回取出回收位置R时干扰存放部件75内的其他架12。
接下来,如图19(c)所示,在初始位置的推动件85向左移动,使在前段存放部件75A的4个空的架12和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收放有标本板10的架12全部向左移动。然后,空架12移到取出回收位置R,则推动件85停止作业,如图20(a)所示,所述架12由纵向移动部件77向后方取出。
其后,如图20(b)所示,推动件85返回初始位置后,移动阻止件90再次突出到底板80之上。此时,收放有标本板10的架12被移动阻止件90略向左推,空架12被移动阻止件90略向右推,因此,能够确保取出回收位置R的宽广空间。
下面就拍摄后的标本板10收放到架12的作业进行说明。
图23为架移动构件24的纵向移动部件77的作业的简要说明侧视图。在图23(a)中,由于纵向移动部件77的啮合爪93后退到初始位置,从存放部件75的取出回收位置R取出的架12位于比标本传递位置W靠后的位置。然后,如前所述,上下移动构件22从在水平移动构件23的运送箱52取出拍摄后的标本板10(参照图10(b)),并将其运送到标本传递位置W的上段位置H,然后架移动构件24的纵向移动部件77使架12前进(箭头y1),并将其置于夹持部件31的下方。
如图12所示,架12前后方向上的多处设有标本板10的收纳位置,因此,纵向移动部件77推动架12前进,使应该插入标本板10的一定收纳位置正好对准标本板10的下方。
接着,如图23(b)所示,下降上下移动构件22的夹持部件31,将标本板10插入架12内。
然后,如图23(c)所示,放开夹持部件31的夹持爪33,并在此状态下提升夹持部件31。如果要继续向架12收放标本板10,则由纵向移动部件77向后移动(箭头y2方向)架12,若向架12收放标本板10的作业结束,则由纵向移动部件77再向前移动(箭头y3方向)架12,将该架12送回存放部件75的取出回收位置R。
该架12送回存放部件75后,如图19(c)和图20(a)所示,从存放部件75取出新的空架12,再次重复图23(a)以后的作业。
本实施方式的架移动构件24在架12的长边方向(标本板10的并列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情况下,将复数个架12左右并排地放入存放部件75,在该存放部件75内左右运送架12。因此,与架12的长边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情况相比,这里能够使架移动构件24的存放部件75在左右方向更紧凑,也能够缩短横向移动部件76左右运送架12的距离。
架移动构件24使架12相对于存放部件75的取出回收方向与标本板10在架12中的并列方向一致,以此通过同一方向的作业就能进行从存放部件75取出并回收架12的作业、以及将架12的各收纳位置对准标本板10的待命位置的作业,以此能够简化架移动构件24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标本收纳装置20在标本运送装置3前部配置有:存放空架12的前段存放部件75A、以及存放收放有拍摄后标本板10的架12的后段存放部件75B,因此,使用者在标本运送装置3前侧的一处就能完成对前段存放部件75A的架12的供应作业、以及从后段存放部件75B取出架12的取出作业,使这些作业的可操作性得以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标本检查系统1在标本制备装置2与标本摄像装置4之间设置标本运送装置3,标本制备装置2制备的标本板10不是直接供应给标本摄像装置4,而是通过标本运送装置3供应给标本摄像装置4。拍摄后的标本板10不是在标本摄像装置4回收,而是在标本运送装置3回收到架12。因此,标本摄像装置4不具备从标本制备装置2接受标本板10的结构、不具备回收拍摄后的标本板10的结构也没关系,只要有针对标本运送装置3的标本传递部件4e即可。从而能够尽可能使结构简单和小型化。此外,对标本制备装置2来说,也不需要具有将标本板10运到标本摄像装置4的构件,也能够力争简化结构和使结构小型化。标本运送装置3能够回收已经使用过的盒11和拍摄后的标本板10,因此使用者仅从标本运送装置3取出已经使用的盒11和拍摄后的标本板10即可,能够提高所述处理的可操作性。
[其他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在权利要求所述发明范围内可以有适当变化。
比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标本板10以立起状态收放于架12中,但也可以如下:将涂抹面朝斜上方的标本板10收放于架12。此时,由姿态变换构件65改变所述标本板10的姿态,使拍摄后的标本板10的涂抹面向斜上方。
在架移动构件24中,取出回收位置R设在存放部件75中的一处,但也可以分别设置取出位置和回收位置。在存放部件75的架12的存放数量也可有适当变化。
向标本运送装置3供应标本板10不仅可以由标本制备装置2完成,也可以由人手动将其装入标本收入部件26。
充当检查对象的试样不限于血液,也可以是尿和采自宫颈的试样等。
另外还可以由不同的姿态变换构件分别变换拍摄前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和拍摄后的标本板的姿态状态。

Claims (20)

1. 一种将标本板运送至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运送装置,包括:
收放标本板的标本收放部件;
从盒中取出标本板并将其收放在标本收放部件的标本抓持部件;以及
移动构件;
其中,该移动构件在标本板收放在所述标本收放部件的状态下将所述标本收放部件移到用于将标本板传递至所述标本摄像装置的传递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构件支撑所述标本收放部件,使得所述标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标本板在所述传递位置上实际处于水平状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收放部件能够收放数个标本板。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具有收放所述标本摄像装置拍摄前的标本板的第一标本收放部件、以及收放所述标本摄像装置拍摄后的标本板的第二标本收放部件。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在所述传递位置使所述第一标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标本板和所述第二标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标本板彼此处于同一平面。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递位置从所述标本摄像装置中接受所述标本摄像装置拍摄后的标本板。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标本收放部件和第二标本收放部件一体化设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收放部件能够在所述标本抓持部件接受标本板的接受位置和所述传递位置之间往返移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构件在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往返移动时支撑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并使得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内收放的标本板实际上处于水平状态。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构件在接受所述标本抓持部件的标本板的接受位置支撑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并使得所述标本收放部件的标本收放开口朝向上方。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接受所述标本抓持部件的标本板的接受位置的所述标本收放部件的下方配备有用于接受来自标本板的油的接油器。
12. 一种具有标本摄像装置和标本运送装置的标本检查系统,包括:
收放标本板的标本收放部件;
从盒中取出标本板并将其收放在标本收放部件的标本抓持部件;以及
移动构件;
该移动构件在标本板收放在所述标本收放部件的状态下将所述标本收放部件移送到用于将标本板传递至所述标本摄像装置的传递位置。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标本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收放部件能够收放数个标本板。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标本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收放部件具有收放所述标本摄像装置拍摄前的标本板的第一标本收放部件、以及收放所述标本摄像装置拍摄后的标本板的第二标本收放部件。
15. 一种将标本板运送到标本摄像装置的标本运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盒中取出标本板的步骤;
将取出的标本板收放在标本收放部件的步骤;
在标本板收放在所述标本收放部件的状态下将所述标本收放部件运至所述标本摄像装置的步骤;以及
将标本板从所述标本收放部件传递到所述标本摄像装置的步骤。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标本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运送方法还包括所述标本收放部件从所述标本摄像装置接受标本板的步骤。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标本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传递标本板的步骤中,所述标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标本板在向所述标本摄像装置传递标本板的传递位置实际保持水平状态。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标本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取出的标本板收放于标本收放部件的步骤中,支撑标本板,并使得所述标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标本板实际上处于垂直状态。
19.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标本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本收放部件中收放数个标本板。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标本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递位置传递要进行拍摄的标本板并接受已完成拍摄的标本板。
CN201310442106.2A 2012-09-28 2013-09-26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Active CN1037131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0838.2A CN105823670B (zh) 2012-09-28 2013-09-26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5356 2012-09-28
JP2012215356A JP6009890B2 (ja) 2012-09-28 2012-09-28 標本搬送装置および標本検査システ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80838.2A Division CN105823670B (zh) 2012-09-28 2013-09-26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3145A true CN103713145A (zh) 2014-04-09
CN103713145B CN103713145B (zh) 2017-06-13

Family

ID=503848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80838.2A Active CN105823670B (zh) 2012-09-28 2013-09-26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CN201310442106.2A Active CN103713145B (zh) 2012-09-28 2013-09-26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80838.2A Active CN105823670B (zh) 2012-09-28 2013-09-26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52979B2 (zh)
JP (1) JP6009890B2 (zh)
CN (2) CN1058236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6560B2 (ja) * 2012-09-28 2016-10-26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標本搬送装置及び標本撮像システム
JP5963631B2 (ja) * 2012-09-28 2016-08-03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標本収納装置、標本収納方法、及び、収納具
JP5995631B2 (ja) * 2012-09-28 2016-09-2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標本搬送装置、標本検査システムおよび標本搬送方法
CN106153436B (zh) * 2016-08-31 2021-05-11 厦门通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载片标本检测的热处理装置
JP6208301B1 (ja) 2016-07-29 2017-10-04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標本搬送装置、塗抹標本システム及び塗抹標本作製装置
CN115032411A (zh) 2016-07-29 2022-09-09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图像拍摄系统及标本分析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3807A (en) * 1981-06-17 1984-06-12 Smithkline Beckman Corp System for handling slides
WO2003003021A1 (en) * 2001-06-29 2003-01-09 Biomachin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 site on a biological substrate
JP2005300434A (ja) * 2004-04-15 2005-10-27 Sysmex Corp 標本作製装置
US20070057106A1 (en) * 2005-09-14 2007-03-15 Cytyc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cytological imaging system
US20070077550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imaging apparatus, sample analyzing apparatus, and sample imaging method
US20070148046A1 (en) * 2005-12-28 2007-06-28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image obtaining apparatus, sample image obtai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sample image
US20100080440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Sysmex Corporation Blood cell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specimen analyzing system, blood cell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100104169A1 (en) * 2008-10-28 2010-04-29 Sysmex Corporation Specimen processing system and blood cell image classifying apparatus
CN102252968A (zh) * 2011-04-29 2011-11-23 襄阳市科瑞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自动操作粪便检验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23717A (ja) * 1986-03-26 1987-10-01 Hitachi Ltd コンデンサレンズ防油方式
NO20060555L (no) * 2006-02-02 2007-08-03 Torstein Ljungmann Apparat for utforelse av behandlingsoperasjoner i forbindelse med farging av vevsprover pa objektglass
JP4548357B2 (ja) * 2006-02-13 2010-09-22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自動薄切片標本作製装置及び自動薄切片標本作製方法
JP5063999B2 (ja) 2006-11-30 2012-10-3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血液像分析装置
EP2204686B9 (en) 2008-12-30 2012-11-14 Cellavision AB Analyser for optical analysis of a biological specimen
JP2012013954A (ja) * 2010-06-30 2012-01-19 Sony Corp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方法並びに顕微鏡システム
US8388891B2 (en) * 2010-12-28 2013-03-05 Sakura Finetek U.S.A., Inc. Autom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biological specimen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3807A (en) * 1981-06-17 1984-06-12 Smithkline Beckman Corp System for handling slides
WO2003003021A1 (en) * 2001-06-29 2003-01-09 Biomachin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 site on a biological substrate
JP2005300434A (ja) * 2004-04-15 2005-10-27 Sysmex Corp 標本作製装置
US20070057106A1 (en) * 2005-09-14 2007-03-15 Cytyc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cytological imaging system
US20070077550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imaging apparatus, sample analyzing apparatus, and sample imaging method
US20070148046A1 (en) * 2005-12-28 2007-06-28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image obtaining apparatus, sample image obtai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sample image
US20100080440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Sysmex Corporation Blood cell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specimen analyzing system, blood cell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100104169A1 (en) * 2008-10-28 2010-04-29 Sysmex Corporation Specimen processing system and blood cell image classifying apparatus
CN102252968A (zh) * 2011-04-29 2011-11-23 襄阳市科瑞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自动操作粪便检验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70926A (ja) 2014-04-21
JP6009890B2 (ja) 2016-10-19
US20140092382A1 (en) 2014-04-03
US9752979B2 (en) 2017-09-05
CN105823670B (zh) 2019-01-01
CN103713145B (zh) 2017-06-13
CN105823670A (zh)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3144A (zh)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CN103713141A (zh) 标本运送装置及标本摄像系统
CN103713146A (zh) 标本收纳装置、标本收纳方法及收纳器具
CN103713145A (zh) 标本运送装置、标本检查系统及标本运送方法
CN103713142A (zh) 标本收纳装置、标本收纳方法及标本检查系统
JP4808492B2 (ja) 標本画像撮像装置、標本画像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標本スライド供給装置
CN103518137B (zh) 包括实验室产品传送元件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39800B (zh) 样本分析装置及样本分析方法
CN102023224B (zh) 回收单元以及检测体处理装置
JP5727667B2 (ja) グリッパユニットを有する打抜き装置
WO2005101024A1 (fr) Dispositif pour l'approvisionnement d'analyseurs sur sang total en tubes de sang
EP3276328B1 (en) Smear transporting apparatus, smear image capture system, and smear analysis system
CN107664592A (zh) 标本运送装置、涂抹标本系统及涂抹标本制备装置
CN113371990B (zh) 空气质量检测用吸附碳管自动化切割提取系统
EP0819470A1 (en) Automatic bar code label applying apparatus for test tubes
CN105116161B (zh) 轨道进出样装置
CN217614871U (zh) 一种血液采集用试管放置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