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3239B - 船外机 - Google Patents

船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3239B
CN103703239B CN201280036370.XA CN201280036370A CN103703239B CN 103703239 B CN103703239 B CN 103703239B CN 201280036370 A CN201280036370 A CN 201280036370A CN 103703239 B CN103703239 B CN 1037032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engine hood
opening portion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63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03239A (zh
Inventor
原田义弘
甲斐大志
石塚邦彦
相川直树
石坂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614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1207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614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5155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614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5981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614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519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03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3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03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32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2Intake silencers ; Sound modulation, transmission or amplification
    • F02M35/1244Intake silencers ; Sound modulation, transmission or amplification using interference; Masking or reflecting sou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06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elements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direction of the air intake flow, i.e. between ambient air inlet and supply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02M35/10013Means upstream of the air filter; Connection to the ambient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02M35/10262Flow guides, obstructions, deflector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02M35/10288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another engine part, e.g. cylinder head cover or being cast in one piece with the exhaust manifold, cylinder head or engine blo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2Intake silencers ; Sound modulation, transmission or amplification
    • F02M35/1205Flow throttling or guiding
    • F02M35/1227Flow throttling or guiding by using multiple air intake flow paths, e.g. bypass, honeycomb or pipes opening into an expansion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2Intake silencers ; Sound modulation, transmission or amplification
    • F02M35/1288Intake silencers ; Sound modulation, transmission or amplification combined with or integrated into other devices ; Plurality of air intake silenc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6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in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6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in vehicles
    • F02M35/165Marine vessels; Ships; Boats
    • F02M35/167Marine vessels; Ships; Boats having outboard engines; Jet-sk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6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in vehicles
    • F02M35/165Marine vessels; Ships; Boats
    • F02M35/167Marine vessels; Ships; Boats having outboard engines; Jet-skis
    • F02M35/168Marine vessels; Ships; Boats having outboard engines; Jet-skis with means, e.g. valves, to prevent water ent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0/00Outboard propulsion units, e.g. outboard motors or Z-drives; Arrangements thereof on vessels
    • B63H20/24Arrangement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exhaust gas in outboard drives, e.g. exhaust gas outl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船外机(10),其构成为:发动机(23)被发动机罩(24)覆盖,在发动机罩(24)的两侧部设置有进气用开口部(26),从进气用开口部(26)吸入到发动机罩(24)的空气被导入至节气门体(42)。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设置在进气通路(73)的中途,进气通路(73)将空气从进气开口部(26)引导至节气门体(42)。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在发动机罩(24)内被设置为纵型,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的内部在纵向被分割成两部分。

Description

船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外机,其在发动机罩内设置有发动机,能够将从发动机罩的开口部吸入到发动机罩内的空气导入到节气门体。
背景技术
在船外机中,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如下结构:在覆盖发动机的上方的发动机罩具备进气管道,进气管道的入口开口于进气室,进气管道的出口开口于空气引入管。进气室经过发动机罩的进气口与发动机罩的外部连通。空气引入管与节气门体(节气门)连通。
根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船外机,能够将空气从发动机罩的进气口吸入到进气室,并且将吸入到进气室的空气从入口吸入到进气管道。吸入到进气管道的空气经过进气管道的出口被吸入到空气引入管,吸入到空气引入管的空气被吸入到节气门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6086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船外机,在船外机安装于船体的状态下,发动机罩的进气口朝向横向侧设置。由此,在发动机驱动时伴随着进气波动和冲击波而产生了进气音时,产生的进气音经过进气管道从发动机罩的进气口横向传递。这样,通过使进气音横向传递,进气音难以传递到船体侧。但是,利用使进气音横向传递的方法难以使进气音充分降低。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船外机,其能够充分降低进气音。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形态1的发明,提供一种船外机,所述船外机具备:发动机;发动机罩,其覆盖所述发动机;进气用的开口部,其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罩的两侧部;以及节气门体,其用于导入从所述开口部吸入到所述发动机罩内的空气,在将空气从所述开口部引导至所述节气门体的进气通路的中途,设置有用于减少进气音的干涉型消音器,所述干涉型消音器在所述发动机罩内被设置为纵型,所述干涉型消音器的内部在纵向被分割成两部分。
在形态2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干涉型消音器由于内部被纵向分割成两部分而由一对干涉型消音部构成,这一对干涉型消音部由一个干涉型消音部和另一个干涉型消音部构成,所述进气通路具备以下两个系统:一个进气通路部,其将空气从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罩的两侧部的所述开口部中的一个开口部引导至所述节气门体;以及另一个进气通路部,其将空气从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罩的两侧部的开口部中的另一个开口部引导至所述节气门体,在所述一个进气通路部的中途设置有所述一个干涉型消音部,在所述另一个进气通路部(73B)的中途设置有所述另一个干涉型消音部。
在形态3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干涉型消音器在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能够将浸入到所述干涉型消音器内的水排出到外部。
在形态4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进气通路在所述干涉型消音器的下游侧且所述节气门体的上游侧,设置有用于降低进气音的消声器。
在形态5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船外机还具备:筒状的进气引导部,其设置在所述进气通路的中途,能够对从所述开口部吸入的空气沿纵向进行引导;纵型的管道,其在所述进气引导部的下游部且所述发动机罩的后壁侧被设置为在纵向分割成两部分的状态,并且对被所述进气引导部沿纵向引导后的空气沿横向进行引导;以及纵型的分离肋,其阻碍所述沿横向引导后的空气的流动。
在形态6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管道由于内部被纵向分割成两部分而具备由一个管道部和另一个管道部构成的一对管道部,所述进气通路具备以下两个系统:一个进气通路部,其将空气从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罩的两侧部的开口部中的一个开口部经过所述一个管道部引导至所述节气门体;以及另一个进气通路部,其将空气从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罩的两侧部的开口部中的另一个开口部经过所述另一个管道部引导至所述节气门体,在所述发动机罩中与所述一个管道部对置的部位设置有所述分离肋,在所述发动机罩中与所述另一个管道部对置的部位设置有所述分离肋。
在形态7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管道具有设置在底部的排水口。
在形态8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管道具有引导肋,所述引导肋被设置为将引导至所述管道的空气向所述分离肋进行引导。
在形态9的发明中优选为:在所述进气通路中,在所述节气门体的上游侧设置有具有消声器室的消声器,所述消声器具备:主体部,其设置于带罩,并形成所述消声器室的下半部,所述带罩以覆盖用于驱动所述发动机的辅机类的驱动带的方式配置在上方;以及罩部,其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罩,并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罩部形成所述消声器室的上半部。
在形态10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消声器具备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罩部之间的密封件。
在形态11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进气通路具备:筒状的进气引导部,其朝向纵向设置在从所述开口部吸入的空气实质上沿水平方向流动的部位,能够将水与从所述开口部吸入的空气分离开;引导底部,其在所述开口部和所述进气引导部之间以从所述进气引导部向所述开口部成为下坡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状;以及排水槽,其设置于所述引导底部,将通过所述进气引导部分离出的水从所述进气引导部向所述开口部引导,被所述排水槽引导至所述开口部的水从所述开口部排出到所述发动机罩的外部。
在形态12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排水槽从所述进气引导部向所述开口部形成为下坡。
在形态13的发明中优选为:所述排水槽具有设置于所述开口部附近的外槽壁和离开所述开口部而设置的内槽壁,所述外槽壁的高度尺寸比所述内槽壁的高度尺寸大。
发明的效果
在形态1的发明中,在发动机罩的两侧部设有开口部,在从开口部延伸到节气门体的进气通路的中途设有干涉型消音器。通过在进气通路设置干涉型消音器,能够利用干涉型消音器使排气音中产生特别大的音压的进气音的频率范围衰减。由此,在发动机驱动时伴随着进气波动和冲击波而产生了进气音时,能够利用干涉型消音器充分降低进气音。
通常,船外机在发动机罩的侧壁和发动机之间存在死角。于是,在本发明中,将干涉型消音器设置为纵型。由此,能够利用死角来设置干涉型消音器。由此,由于不需要重新确保用于设置干涉型消音器的空间,因而能够实现船外机的小型化(紧凑化)。
在形态2的发明中,作为进气通路,具备一个进气通路部和另一个进气通路部这样两个系统。此外,在一个进气通路部设置有一个干涉型消音部,在另一个进气通路部设置有另一个干涉型消音部。能够利用一个干涉型消音部降低一个进气通路部的进气音,利用另一个干涉型消音部来降低另一个进气通路部的进气音。由此,能够充分降低在发动机驱动时产生的进气音。
在形态3的发明中,在干涉型消音器的底部设有排水口。该干涉型消音器设置为纵型。由此,能够通过干涉型消音器使从开口部与空气一起吸入的水向下方滴下,并使滴下到底部的水从排水口排出到干涉型消音器的外部。由此,能够在干涉型消音器中使从开口部吸入的水与空气分离,并仅将空气引导至节气门体。
即,干涉型消音器兼具使进气音减少的消音功能、和将水从空气中分离的水分离功能。由此,由于不需要分别设置具备消音功能的部件和具备水分离功能的部件,因而能够实现船外机的小型化(紧凑化)。
在形态4的发明中,在干涉型消音器的下游侧且节气门体的上游侧设置有消声器。由此,能够通过消声器来降低进气音,因而能够进一步恰当地降低进气音。
在形态5的发明中,从开口部吸入的空气被进气引导部沿纵向(向下方向)引导,被进气引导部沿纵向引导的空气被管道沿横向引导。被管道沿横向引导的空气的流动被分离肋阻碍。
通过利用分离肋来阻碍空气的流动,能够使同空气一起被引导的水与分离肋接触。通过使水与分离肋接触,能够使水沿着分离肋向下方滴下。由此,能够将与空气一起吸入的水通过分离肋可靠地分离。
在形态6的发明中,作为进气通路,具备一个进气通路部和另一个进气通路部这样两个系统。此外,在一个进气通路部设置有一个管道部,在另一个进气通路部设置有另一个管道部。此外,在发动机罩中,在与一个管道部对置的部位和与另一个管道部对置的部位分别设置有分离肋。由此,利用分离肋来阻碍引导至一个进气通路部的空气的流动,从而能够利用分离肋将流入到一个进气通路部的水从空气中分离。同样地,利用分离肋来阻碍引导至另一个进气通路部的空气的流动,从而能够利用分离肋将流入到另一个进气通路部的水从空气中分离。由此,能够利用分离肋将与空气一起吸入的水从空气中可靠地分离。
在形态7的发明中,在管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由此,能够利用底部来承接沿分离肋向下方滴下的水,并使被底部承接的水从排水口排出到外部。
在形态8的发明中,在管道设置有引导肋,通过该引导肋来将空气向分离肋引导。由此,能够将导入到管道的空气向分离肋良好地进行引导,能够使与空气一起被引导的水与分离肋恰当地接触。由此,能够利用分离肋将与空气一起吸入的水从空气中更加可靠地分离。
在形态9的发明中,将消声器的主体部设置于带罩,将消声器的罩部设置于发动机罩,由此,能够从发动机罩和消声器之间、以及带罩和消声器之间去除防止干涉用的空隙。由此,能够将防止干涉用的空隙用作使消声器的容量增加的空间。由此,能够以不增大发动机罩的方式来使消声器的容量增加,能够充分降低进气通路的进气音。
此外,将消声器的罩部从上方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设置于主体部。由此,通过从主体部将罩部卸下,能够使消声器室开放。由此,能够简单而便利地将侵入到消声器室的尘埃除去。
在形态10的发明中,在主体部和罩部之间设置有密封件。由此,确保了主体部和罩部之间的密封性,能够通过消声器来充分降低进气通路的进气音。
在形态11的发明中,在进气通路设置有筒状的进气引导部,能够利用进气引导部将水从空气中分离。此外,以从进气引导部向开口部成为下坡的方式具备引导底部,在引导底部设置有排水槽。由此,能够将通过进气引导部分离出的水沿着引导底部引导至排水槽。
此外,能够利用排水槽将通过进气引导部分离出的水引导向开口部。由此,通过进气引导部分离出的水被排水槽引导至开口部,并从开口部排出到发动机罩的外部。由此,能够将从开口部同空气一起吸入的水与空气可靠地分离。
在形态12的发明中,使排水槽从进气引导部向开口部形成为下坡。由此,通过进气引导部分离出的水被排水槽向开口部良好地引导。由此,能够将通过进气引导部分离出的水从开口部可靠地排出到发动机罩的外部。
在形态13的发明中,使排水槽的外槽壁的高度尺寸比内槽壁的高度尺寸大。由此,能够使排水槽内的水与在排水槽的上方流动的空气大幅地分离,因而能够防止由于在排水槽的上方流动的空气而使排水槽内的水飞溅到排水槽的外侧的情况。由此,能够将排水槽内的水向开口部良好地进行引导,并从开口部可靠地排出到发动机罩的外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船外机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罩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区域4的放大图。
图5是图3所示的船外机的分解剖视图。
图6是沿图4的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4所示的排气风扇室和排气风扇的立体图。
图8是图3所示的进气单元(空气引导件和后管道)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进气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沿图1的10-10线的剖视图。
图11的(a)是沿图10的11a-11a线的剖视图,图11的(b)是图11的(a)的区域11b的放大图。
图12是沿图10的12-12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图9所示的后管道的立体图。
图14是沿图1的14-14线的剖视图。
图15是从图13的箭头15方向观察的图。
图16是沿图2的16-16线的剖视图。
图17是图3所示的消声器的分解剖视图。
图18是沿图1的18-18线的剖视图。
图19是示出通过本实施例的排气单元将发动机罩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例子的图。
图20的(a)和(b)是示出通过图8所示的进气单元的排水槽将水排出到发动机罩的外部的例子的图。
图21是示出防止导入到图20所示的排水槽中的水飞溅起来的例子的图。
图22的(a)和(b)是示出通过图7所示的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的分离肋来将水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例子的图。
图23的(a)和(b)是示出将空气导入到节气门体的例子的图。
图24的(a)和(b)是示出通过消声器和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一个干涉型消音部)来降低进气音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船外机10具备:船外机主体12;以及安装单元16,其设置于船外机主体12并能够相对于船体14(具体为船尾15)装卸。安装单元16具备:回转轴17,其能够使船外机主体12在左右方向(水平方向)摆动;和翻转轴18,其能够使船外机主体12在上下方向摆动。
船外机主体12具备:装载壳体21,其设于安装单元16;发动机23,其搭载在装载壳体21的上部;发动机罩24,其覆盖发动机23;驱动轴28,其与发动机23的曲轴27同轴连结;齿轮机构29,发动机23(曲轴27)的旋转经过驱动轴28传递给所述齿轮机构29;以及螺旋桨32,齿轮机构29的旋转经过螺旋桨轴31传递给所述螺旋桨32。
此外,船外机主体12具备:排气单元(换气单元)51,其将发动机罩24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35;和进气单元52,其将空气从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引导至发动机23。
驱动轴28由设于装载壳体21的下侧的延伸壳体33覆盖。齿轮机构29和螺旋桨轴31由设在延伸壳体33的下侧的齿轮箱34覆盖。
发动机23具备构成发动机主体的缸体36、气缸盖罩37、曲轴27、气缸38和活塞39等,并具备发动机23的辅机类41。
根据该船外机10,通过驱动发动机23,发动机23的旋转经过驱动轴28、齿轮机构29、螺旋桨轴31传递到螺旋桨32,螺旋桨32旋转而使船体14推进。
如图2所示,发动机罩24具有:形成于上部24a的排气用开口部25;和形成于两侧部24b的进气用开口部26。在两侧部的进气用开口部26中,另一个进气用开口部(内侧的进气用开口部)26如图10所示。对于排气用开口部25和进气用开口部26,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发动机23的辅机类41具备:节气门体42,其与发动机23的燃烧室连通;发电机43,其设置于节气门体42的相反侧;以及排气风扇54,其设置在发电机43和节气门体42之间。
如图4所示,在发电机43的从动带轮47和驱动带轮48卷绕有驱动带49。驱动带轮48设置于曲轴27的上端部27a。由此,通过曲轴27旋转,使得驱动带轮48旋转。驱动带轮48的旋转经过驱动带49传递至从动带轮47。通过从动带轮47旋转而驱动发电机43。
如图4、图5所示,排气单元51具备:排气风扇54,其同轴设置在驱动带轮48的上部;带罩55,其覆盖驱动带49的上方;风扇罩56,其设置在带罩55的上方;以及排气通路59,其用于将发动机罩24内的空气引导至外部。
排气风扇54以同轴的方式设置于驱动带轮48的上部。由此,通过驱动带轮48旋转来使排气风扇54旋转。排气风扇54将发动机罩24内的空气排出到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
带罩55设置为覆盖驱动带49的上方并覆盖发电机43的一部分的上方,并且后端部55a设置在节气门体42侧(图3)。通过将带罩55设置在发动机罩24内,来将发动机罩24内分隔为发动机室61和进/排气室62。
发动机室61形成于带罩55的下方,用于收纳发动机23。进/排气室62形成于带罩55的上方,排气通路59和进气通路73(图3)位于进/排气室62。发动机室61和进/排气室62相互连通。
在带罩55的上侧设置有风扇罩56。风扇罩56具备:第1风扇罩57,其设置于带罩55的上侧;和第2风扇罩58,其设置于第1风扇罩57的上侧。在带罩55的上侧设置有第1风扇罩57,在第1风扇罩57的前部上侧设置有第2风扇罩58,由此,通过带罩55和第1、第2风扇罩57、58形成了排气风扇室64。
带罩55和风扇罩56设置于发动机23的上方,因此设置为相对于发动机23独立。由此,带罩55和风扇罩56能够以不受发动机23的外形影响的方式来任意决定形状。由此,由于能够任意选择带罩55和风扇罩56的形状,因而能够从排气风扇室64去除间隙和凹凸部。
这样,通过从排气风扇室64去除间隙和凹凸部,能够将排气风扇室64按照发挥排气风扇54的风扇性能的形状来形成。由此,能够将进/排气室62的空气高效地吸入排气风扇室64,并能够将吸入排气风扇室64的空气高效地排出到排气风扇室64的外部。此外,能够将排出到排气风扇室64的外部的空气高效地排出到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
此外,排气风扇室64位于带罩55的上方,驱动带49和驱动带轮48位于带罩55的下方。由此,能够通过带罩55将排气风扇室64与驱动带49和驱动带轮48分隔开。
通过将排气风扇室64与驱动带49和驱动带轮48分隔开,能够使吸入排气风扇室64的空气的流动不会被驱动带49和驱动带轮48的旋转扰乱。由此,能够将进/排气室62的空气更高效地排出到发动机罩24的外部。
第2风扇罩58设置在比第1风扇罩57高出H1尺寸的位置。由此,风扇罩56在第1风扇罩57和第2风扇罩58之间存在阶梯差H1。排气风扇室64与发动机室61和进/排气室62分隔开。如图6所示,在排气风扇室64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收纳有排气风扇54。排气风扇54在排气风扇室64旋转,从而将排气风扇室64的空气如箭头那样引导至排气口66。
如图4、图7所示,在第1、第2风扇罩57、58,形成有将进/排气室62与排气风扇室64连通的进气口65。进气口65具有:第1进气口65a,其形成于第1风扇罩57的大致中央57a;和第2进气口65b,其形成于第2风扇罩58的前部58a。第1、第2进气口65a、65b设置在排气风扇54的上方。
这样,在第1风扇罩57和第2风扇罩58之间存在阶梯差H1,在第1、第2风扇罩57、58设置有第1、第2进气口65a、65b。由此,排气风扇室64如箭头所示形成为螺旋形状(涡旋形状)。通过使排气风扇室64为螺旋形状,能够将空气从第1、第2进气口65a、65b顺利地吸入到排气风扇室64。
在第1风扇罩57的前部57b,形成有使排气风扇室64与排气通路59连通的排气口66。排气通路59在发动机罩24的上部24a和空气引导件71的前半部71a沿着发动机罩24的上部24a形成。
该排气通路59经过排气开口部25与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连通。像上述那样,排气开口部25形成于发动机罩24的上部24a。即,排气风扇室64经过排气口66、排气通路59和排气用开口部25与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相连通。
通过排气风扇54的旋转,使进/排气室62的空气经过进气口65吸入到排气风扇室64。吸入到排气风扇室64的空气经过排气口66被引导至排气风扇室64的外部(即,排气通路59)。引导至排气通路59的空气经过排气通路59从排气用开口部25排出到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
像前述那样,进/排气室62与发动机室61相连通。由此,通过排气风扇54的旋转,进/排气室62的空气和发动机室61的空气可靠地排出到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
此外,由于在风扇罩56存在阶梯差H1,排气风扇室64形成为螺旋形状。通过使排气风扇室64为螺旋形状,进/排气室62的空气从第1、第2进气口65a、65b更为顺利地被吸入到排气风扇室64。
由此,进/排气室62的空气更为顺利地排出到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由此,能够将进/排气室62和发动机室61内的空气经过进/排气室62高效地排出到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因此,能够将进/排气室62和发动机室61内的空气(空气温度)保持为合适的温度。
船外机一般在发动机主体的上侧设置有节气门体42和发电机43等辅机类41。由于发动机23而过热的空气积存在发动机罩24的上部。由此,通过在发动机罩24的上部具备进气口65和排气口66,在热重启时,能够将积存在发动机罩24的上部空间(即,进/排气室62)的空气(过热的空气)迅速排出(去除)。
由此,能够使在发动机23的上方且带罩55的下方设置的辅机类41的冷却效率提高。在这里,热重启是指:在使发动机23停止后,在发动机23冷却之前使发动机23重启。
此外,由于在排气风扇54的上方具备排气口66,从而能够从排气口66向上方向将空气排出。此外,通过在发动机罩24的上部24a设置排气通路59,能够将排气通路59设置在排气口66的上方。
由此,能够将从排气口66向上方向排出的空气顺利地导入排气通路59。由此,能够更为顺利地从发动机罩24的上部24a的排气用开口部25排出到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
如图8、图9所示,进气单元52具备:进气通路73,其将空气从发动机罩24的外部引导至节气门体42;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干涉型消音器)75,其设置在进气通路73的中途;以及消声器77,其设置在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的下游侧且节气门体42的上游侧。
进气通路73是能够将从发动机罩24的两侧的进气用开口部26吸入到发动机罩24内的空气导入到节气门体42的通路。进气通路73由发动机罩24、空气引导件71和后管道72等形成。该进气通路73具备一对进气通路部73A、73B(一个进气通路部73A和另一个进气通路部73B)这样的两个系统的通路部。一对进气通路部73A、73B在图9中如箭头所示。
一个进气通路部73A将空气从设置于发动机罩24的两侧部的进气用开口部26中的一个进气用开口部26引导至节气门体42。一个进气通路部73A具备:一个干涉型消音部75A(参照图16),其设置于一个进气通路部73A的中途;和消声器77,其设置在一个干涉型消音部75A的下游侧且节气门体42的上游侧。
另一个进气通路部73B将空气从设置于发动机罩24的两侧部的进气用开口部26中的另一个进气用开口部26引导至节气门体42。另一个进气通路部73B具备:另一个干涉型消音部75B(参照图16),其设置于另一个进气通路部73B的中途;和消声器77,其设置在另一个干涉型消音部75B的下游侧且节气门体42的上游侧。消声器77(兼用)用于一个进气通路部73A和另一个进气通路部73B双方。
由此,能够通过一个干涉型消音部75A(参照图16)和消声器77来降低一个进气通路部73A的进气音。此外,能够通过另一个干涉型消音部75B(参照图16)和消声器77来降低另一个进气通路部73B的进气音。由此,能够充分降低在发动机23驱动时产生的进气音。此外,对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一个干涉型消音部75A、另一个干涉型消音部75B)和消声器77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如图3、图5所示,空气引导件71配置在风扇罩56和后管道72的上侧,并且设置在发动机罩24的上部24a的背面侧。空气引导件71具备:引导底部81,其覆盖风扇罩56和后管道72;通路入口82,其设置在引导底部81的前端部;排气通路59的侧壁83(也参照图9),其设置在通路入口82的后方;以及第1、第2引导板84、85,其设置在排气通路59内。通路入口82是形成排气通路59的入口的部位。
通过排气通路59的侧壁83来覆盖发动机罩24的上部24a和引导底部81之间的空间,从而在发动机罩24和空气引导件71的前半部71a之间形成有排气通路59。通过在排气通路59设置第1、第2引导板84、85,能够将从排气风扇室64引导至排气通路59内的空气通过各引导板84、85朝着排气用开口部25顺利地引导。
此外,如图10所示,空气引导件71具备:进气引导部87,其设置于引导底部81的后端部;排水槽91,其设置为从进气引导部87的外周向前方延伸;以及多个引导板95,其设置于排水槽91的外侧。多个引导板95设置在与两侧的进气用开口部26对应的部位,用于使水与从进气开口部26吸入的空气相分离。
考虑到:在将空气从进气用开口部26吸入到发动机罩24内时,积存在进气用开口部26的周围的水滴或水花与空气一起被吸入到发动机罩24内。由此,能够使从进气用开口部26与空气一起被吸入的水与多个引导板95接触而与空气分离。
在这里,以不会由于多个引导板95而增加空气的进气阻力的方式决定进气用开口部26的开口。此外,从进气用开口部26导入到发动机罩24内的空气沿着引导底部81大致水平地被导入到进气引导部87。
如图3、图10所示,进气引导部87设置在进气通路73的中途。该进气引导部87是筒状的通路,其朝向纵向设置在引导底部81的后端部,并在上端部87a设置有进气口87b。引导底部81的后端部是使从进气用开口部26吸入的空气沿大致水平方向如箭头(参照图10)那样流动的部位。
进气引导部87的进气口87b配置在引导底部81的上方。通过该进气引导部87使引导底部81的上方空间与引导底部81的下方空间相连通。由此,通过将从进气用开口部26吸入的空气从进气引导部87的进气口87b吸入到进气引导部87内,能够对空气向下方向(纵向)如箭头(参照图3)那样进行引导。
此外,将进气引导部87朝向纵向设置在引导底部81的后端部,由此从进气用开口部26吸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被进气引导部87改变。此时,能够使空气中所含的水与进气引导部87接触,从而将水与空气分离。在这里,以不会由于进气引导部87而增加空气的进气阻力的方式来决定进气引导部87的形状。
即,进气引导部87形成为能够将水与从进气用开口部26吸入到发动机罩24内的空气分离。通过进气引导部87分离出的水被导入到后排水槽部92(后述)和引导底部81。
引导底部81从后端81a向前端81b(图10)形成为倾斜角θ1(参照图12)的下坡。此外,引导底部81从宽度方向中央81c向两侧形成倾斜角θ2(参照图11)的下坡。即,引导底部81在进气用开口部26和进气引导部87之间,以从进气引导部87向着进气用开口部26成为下坡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状。
在引导底部81设置有排水槽91。排水槽91具有:后排水槽部92,其设置于进气引导部87的后部;和两侧的侧方排水槽部93,其经过进气引导部87的两侧部向前方延伸。该排水槽91形成为,能够将通过进气引导部87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水从进气用开口部26排出到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
后排水槽部92设置在进气引导部87的后部,与引导底部81一样,从宽度方向中央92a向两侧形成为倾斜角θ2(参照图11)的下坡。由此,能够将通过进气引导部87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水像箭头那样引导至后排水槽部92的两外端部92b。
两侧的侧方排水槽部93从后排水槽部92的两外端部92b朝向前方延伸至进气用开口部26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即,侧方排水槽部93的后端部93a与后排水槽部92的外端部92b相连通,前端部93b位于进气用开口部26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由此,被进气引导部87分离而导入至后排水槽部92的水从侧方排水槽部93的后端部93a被引导至侧方排水槽部93。
侧方排水槽部93设置为比宽度方向中央81c靠外侧。此外,引导底部81从宽度方向中央81c向两侧形成为倾斜角θ2(参照图11)的下坡。由此,被进气引导部87分离而导入至引导底部81的水从侧方排水槽部93的后端部93a被引导至侧方排水槽部93。
如图10、图12所示,由于侧方排水槽部93从后排水槽部92的外端部92b向前方延伸,因此,与引导底部81一样,从进气引导部87向进气开口部26形成为倾斜角θ1(参照图12)的下坡。由此,能够将侧方排水槽部93内的水从后端部93a向前端部93b进行引导。
像前述那样,侧方排水槽部93的前端部93b位于进气用开口部26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由此,从后排水槽部92和引导底部81导入到侧方排水槽部93的水经过侧方排水槽部93而被引导向进气用开口部26。由此,通过进气引导部87分离出的水从进气用开口部26可靠地排出到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
如图11的(a)所示,侧方排水槽部93具有:外槽壁97,其设置在进气用开口部26附近;内槽壁98,其设置为离开进气开口部26;以及槽底部99,其连结内槽壁98和外槽壁97的下端部。该侧方排水槽部93由内槽壁98、外槽壁97和槽底部99形成为截面大致呈U字状。
与引导底部81一样,槽底部99朝向引导底部81的宽度方向外侧(即,多个引导板95(图10))形成为倾斜角θ2的倾斜角。侧方排水槽部93形成为外槽壁97的高度尺寸H2大于内槽壁98的高度尺寸H3。由此,外槽壁97形成为比内槽壁98高出高度尺寸H4(H2-H3)。对于使外槽壁97比内槽壁98高出高度尺寸H4的理由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侧方排水槽部93形成为从进气引导部87朝向前端部93b,槽深尺寸逐渐减小。通过使侧方排水槽部93的槽深尺寸逐渐减小,外槽壁97的高度尺寸H2(图11的(b))形成为从进气引导部87向前端部93b逐渐减小。
这样,使侧方排水槽部93从进气引导部87向进气开口部26形成为倾斜角θ1的下坡,此外,形成为从进气引导部87向前端部93b,外槽壁97的高度尺寸H2(图11的(b))逐渐减小。由此,能够可靠地将侧方排水槽部93内的水从后端部93a向前端部93b进行引导。
引导至前端部93b的水从图10所示的前端部93b经过多个引导板95和进气用开口部26如箭头那样排出到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由此,能够将从进气用开口部26同空气一起吸入的水与空气可靠地分离。
在这里,对于使图11的(b)所示的外槽壁97形成为比内槽壁98高出高度尺寸H4的理由进行说明。如图10、图11的(a)所示,从进气用开口部26向进气引导部87吸入的空气以与侧方排水槽部93交叉的方式,在侧方排水槽部93的上方如箭头那样流动。因此,考虑到:由于在侧方排水槽部93的上方流动的空气,使得侧方排水槽部93内的水飞溅到侧方排水槽部93的外侧。
于是,如图11的(b)所示,使外槽壁97形成为比内槽壁98高出高度尺寸H4。由此,能够使在侧方排水槽部93的上方如箭头那样流动的空气与侧方排水槽部93内的水101大幅地分离开。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在侧方排水槽部93的上方流动的空气而使得侧方排水槽部93内的水101飞溅到侧方排水槽部93的外侧的情况。因此,能够将侧方排水槽部93内的水101向进气用开口部26(即,前端部93b)进行引导,并可靠地从进气用开口部26排出到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
如图9所示,在空气引导件71的后半部71b的下方设置有后管道72。后管道72设置在进气引导部87的下游侧且发动机罩24的后壁24c(图8)侧。
如图13、图14所示,该后管道72具备:载置部104,其能够载置空气引导件71(图10)的进气引导部87;纵管道部(管道)105,其从载置部104的后端部104a向下方垂下;以及侧引导部107,其从纵管道部105的两侧部向前方延伸。
载置部104是覆盖节气门体42的上方的部位。该载置部104具有:嵌合壁部111,其从后半部104b向上方突出;以及后分隔壁113(图3、图4),其从前缘104c向上下方向突出。嵌合壁部111在后端部开设有引导口112,嵌合壁部111形成为能够与空气引导件71的进气引导部87嵌合。
在进气引导部87与嵌合壁部111嵌合的状态下,进气引导部87经过引导口112与纵管道部105相连通。由此,导入到进气引导部87的空气经过引导口112沿着纵管道部105向下方被引导。
如图13、图15所示,纵管道部105是纵型的管道,其具备:中央分隔部106,其能够将纵管道部105在纵向分割成两部分;以及一对划分管道部(管道部)115,其是利用中央分隔部106将纵管道部105分割成两部分而形成的。
如图16所示,纵管道部105被发动机罩24的后壁24c覆盖。由于纵管道部105被发动机罩24的后壁24c覆盖,因而通过纵管道部105和发动机罩24的后壁24c形成了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
如图13、图15所示,中央分隔部106具有:上中央分隔部106a,其从载置部104的后端部104a向下方延伸到矩形开口部109;以及下中央分隔部106b,其从矩形开口部109延伸到纵管道部105的下端部105a。由于在纵管道部105设置有中央分隔部106,纵管道部105被中央分隔部106划分为两侧。
通过使纵管道部105被中央分隔部106划分为两侧而成为分割成两部分的构造,纵管道部105具有一对划分管道部115。由此,在将进气引导部87内的空气经过引导口112向下方向引导至纵管道部105时,进气引导部87内的空气被中央分隔部106分流到一对划分管道部115。
划分管道部115是纵型的管道,其具备:上管道部116,其从载置部104的后端部104a向下方垂下;以及下管道部117,其从上管道部116的下端部116a向下方垂下。
上管道部116在中央分隔部106的侧部设置有下断坡部121,在下断坡部121设置有引导肋122。
下断坡部121从中央分隔部106向引导肋122形成为下坡。由此,向下方向引导至上管道部116的空气被下断坡部121向引导肋122沿横向如箭头那样引导。
引导肋122呈竖直状地设置在上管道部116的侧部附近,并从上管道部116向后方伸出。该引导肋122是能够对引导至上管道部116的空气向分离肋123如箭头(图14)那样进行引导的肋。
在这里,如图2、图14所示,在发动机罩24的后壁24c中与上管道部116对置的部位24d设置有分离肋123。分离肋123设置于引导肋122的外侧,并向上管道部116伸出。该分离肋123以与引导肋122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为竖直状。
通过在上管道部116的两侧部附近设置分离肋123,能够利用分离肋123对被上管道部116沿横向引导后的空气的流动进行阻碍。通过利用分离肋123阻碍空气的流动,能够使空气中的水与分离肋123接触而将水从空气中分离。
此外,能够使通过分离肋123分离出的水沿着分离肋123向下方滴下。由此,能够使空气中所含的水被分离肋123可靠地从空气中分离。
如图8、图9所示,作为进气通路73,具备一个进气通路部73A和另一个进气通路部73B这样两个系统。此外,在一个进气通路部73A设置有一个划分管道部115,在另一个进气通路部73B设置有另一个划分管道部115。此外,在发动机罩24中,在与一个划分管道部115对置的部位和与另一个划分管道部115对置的部位分别设置有分离肋123。
由此,利用分离肋123来阻碍引导至一个进气通路部73A的空气的流动,从而能够利用分离肋123将流入到一个进气通路部72A的水从空气分离。同样地,利用分离肋123来阻碍引导至另一个进气通路部73B的空气的流动,从而能够利用分离肋123将流入到另一个进气通路部的水从空气中分离。由此,能够利用分离肋123将与空气一起吸入的水从空气中可靠地分离。
如图14所示,在分离肋123的上游侧设置有引导肋122。由此,能够利用引导肋122将引导至上管道部116的空气如箭头那样良好地引导向分离肋123,能够使与空气一起引导来的水与分离肋123恰当地接触。由此,能够利用分离肋123将与空气一起吸入的水从空气中可靠地分离。以不会由于多个分离肋123和引导肋122而增加空气的进气阻力的方式来决定分离肋123和引导肋122的形状。
如图13、图15所示,下管道部117设置有从宽度方向中央向后方鼓出的中央鼓出部126,在中央鼓出部126的外侧,并在底部127的上方设置有上断坡128,在底部127的外端部(上断坡128的下侧)设置有排水口129。底部127从中央分隔部106向外侧形成为倾斜角θ3的下坡。
即,在底部127的最下部设置有排水口129。通过分离肋123(还参照图14)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水滴下至该底部127。由此,滴下到底部127的水沿底部127被引导至排水口129,并从排水口129排出到下管道部117的外部。
在将引导至上管道部116的向下的空气通过下断坡部121如箭头那样变换为横向时,一部分的空气朝向下管道部117如箭头那样被引导向下方向。向下方向引导的空气沿着上断坡128如箭头那样上升。
侧引导部107从上管道部116的外侧下端部116b向前方延伸到消声器77的外侧部77a,并具有从前端部107b向上方伸出的侧分隔壁119。
一个侧引导部107形成了一个进气通路部73A(图9)的一部分。另一个侧引导部107形成了另一个进气通路部73B的一部分。以下,对一个侧引导部107进行说明,并省略另一个侧引导部107的说明。
侧引导部107的后端部107a与下断坡部121相连通,前端部107b与消声器77的入口136相连通。
侧分隔壁119设置为相对于后分隔壁113隔开预定间隔。此外,侧分隔壁119的上端和后分隔壁113的上端与引导底部81(图4)的背面抵接。由此,在侧分隔壁119和后分隔壁113之间形成有消声器77的入口136。
侧引导部107的前端部107b与该入口136连通。由此,通过上管道部116的分离肋123分离了水的空气如箭头那样被引导至侧引导部107。引导至侧引导部107的空气经过侧引导部107,从消声器77的入口136如箭头那样被导入到消声器室135。
另一方面,向下方向引导至下管道部117的空气沿着上断坡128如箭头那样上升。上升的空气如箭头那样引导至侧引导部107。引导至侧引导部107的空气经过侧引导部107,从消声器77的入口136如箭头那样被导入到消声器室135。
如图13、图14所示,该划分管道部115与发动机罩24的后壁24c组合而形成干涉型消音部75A。干涉型消音部75A具备使从消声器77的入口136传递来的进气音降低的功能。对于干涉型消音部75A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消声器77具备:主体部132,其由带罩55的后部55b和风扇罩56的后部形成;和罩部133,其形成于主体部132的上方。该消声器77具备消声器室135。
如图17所示,主体部132由带罩55的后部55b和风扇罩56的后部(第1风扇罩57的后部57c和第2风扇罩58的后部58b)形成。即,主体部132设置于带罩55和风扇罩56。该主体部132具备消声器室135(参照图4)的下半室(消声器下半室)135a。
主体部132在第2风扇罩58(后部58b)的两侧部形成有消声器下半室135a的开口138(图13、图14),在后端部形成有出口139。出口139由带罩55的后部55b和第2风扇罩58的后部58b形成。该出口139经过连通通路141与节气门体42连通。
在主体部132的上方形成有罩部133。罩部133由第2风扇罩58、引导底部81、前分隔壁144、后分隔壁113和密封件143形成。
如图12、图14所示,密封件143在第2风扇罩58(后部58b)的上表面形成为俯视呈大致五边形的框状。如图4所示,密封件143的前半部143a被前分隔壁144的下端从上方按压。前分隔壁144是从引导底部81的背面向下方突出的突片。此外,密封件143的后半部143b(还参照图12、图14)被后分隔壁113的下端从上方按压。后分隔壁113的上端与引导底部81的背面抵接。
密封件143的前半部143a被前分隔壁144按压,密封件143的后半部143b被后分隔壁113按压,由此通过第2风扇罩58、前分隔壁144、后分隔壁113和引导底部81形成了消声器77的罩部133。
如图17所示,引导底部81(即,空气引导件71)设置于发动机罩24。由此,罩部133从上方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设置于主体部132。该罩部133具备消声器室135的上半部(消声器上半室)135b(图4)。消声器上半室135b和消声器下半室135a通过开口138(图14)连通。
该消声器77的入口136(图14)与侧引导部107连通,出口139经过连通通路141与节气门体42连通。由此,如图14所示,从侧引导部107如箭头那样导入到入口136的空气从入口136如箭头那样被引导至消声器上半室135b(图4)。引导至消声器上半室135b的空气经过开口138如箭头(还参照图4)那样被引导至消声器下半室135a。
如图18所示,引导至消声器下半室135a的空气经过出口139和连通通路141如箭头那样被引导至节气门体42。节气门体42与发动机23的燃烧室连通。该消声器77具备以下功能:在发动机23驱动时伴随着进气波动和冲击波而产生了进气音时,降低产生的进气音。
如图4所示,消声器77的主体部132设置于带罩55和风扇罩56,罩部133设置于发动机罩24。对将带罩55等设置于主体部132、并将罩部133设置于发动机罩24的理由在下文中进行说明。
通常的船外机在发动机罩和带罩之间设置有消声器。考虑到在发动机罩和带罩之间设置有消声器的情况下,消声器与发动机罩或带罩发生干涉。因此,在发动机罩和消声器之间或者带罩和消声器之间,需要设置用于防止消声器的干涉的空隙。
对此,在本实施例的船外机10中,将消声器77的主体部132设置在带罩55和风扇罩56,将消声器77的罩部133设置在发动机罩24。由此,能够去除发动机罩24和消声器77之间或者带罩55(包括风扇罩56)和消声器77之间的防止干涉用的空隙。
由此,能够将防止干涉用的空隙用作使消声器77的容量增加的空间。因此,能够以不增大发动机罩24的方式实现消声器77的容量增加,能够充分降低进气通路73的进气音(伴随着进气波动和冲击波而产生的进气音)。
此外,如图17所示,将消声器77的罩部133从上方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设置于主体部132。由此,通过从主体部132将罩部133卸下,能够使消声器室135(图4)开放。由此,能够简单而便利地将侵入到消声器室135的尘埃除去。
此外,在主体部132和罩部133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43。由此,确保了主体部132和罩部133之间的密封性,能够通过消声器77来充分降低进气通路73(图9)的进气音。
接着,根据图13、图16对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3、图16所示,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在发动机罩24内设置为纵型,并通过形成为被中央分隔部106在纵向分割成两部分的构造而具备一对干涉型消音部(侧分支)75A、75B。
一个干涉型消音部75A由一个划分管道部115、和发动机罩24的后壁24c中与一个划分管道部115对置的部位形成。一个干涉型消音部75A设置于一个进气通路部73A(图9)的中途,经过消声器77而与节气门体42连通。
另一个干涉型消音部75B由另一个划分管道部115、和发动机罩24的后壁24c中与另一个划分管道部115对置的部位形成。另一个干涉型消音部75B设置于另一个进气通路部73B(图9)的中途,经过消声器77而与节气门体42连通。节气门体42与发动机23的燃烧室连通。
如图13、图18所示,在发动机23驱动时伴随着进气波动和冲击波而产生了进气音时,产生的进气音从消声器77的入口136如箭头那样被引导至侧引导部107。引导至侧引导部107的进气音从侧引导部107如箭头那样被引导至上管道部116,并如箭头那样被引导至下管道部117。
引导至下管道部117的进气音在下管道部117内向下方向如箭头那样传递至上断坡128。传递至上断坡128的进气音在经过上断坡128和中央鼓出部126后,流动的方向向上方向如箭头那样变化。从下管道部117向上方向引导的进气音与从侧引导部107引导至上管道部116的进气音在干涉位置P1发生干涉。
在干涉位置P1,从下管道部117引导至上管道部116的进气音(第2进气音)相对于从侧引导部107直接引导至上管道部116的进气音(第1进气音),频率的相位发生反转。
即,一对干涉型消音部75A、75B形成为,在干涉位置P1,第2进气音相对于第1进气音频率的相位发生反转。具体地,通过调整第1进气音和第2进气音的通路面积和通路长度,使第2进气音的相位相对于第1进气音反转。这样,在干涉位置P1,相位发生了反转的第2进气音与第1进气音干涉,从而能够降低从消声器77的入口136传递来的进气音。
该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能够使排气音中产生特别大的音压的进气音的频率范围衰减。由此,在发动机23驱动时伴随着进气波动和冲击波而产生了进气音时,能够利用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充分降低进气音。
如图13、图16所示,船外机10通常在发动机罩24的侧壁(特别是后壁24c)和发动机23之间存在死角。于是,通过将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设置为纵型,能够利用死角来设置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由此,由于不需要重新确保用于设置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的空间,因而能够实现船外机10的小型化(紧凑化)。
此外,在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的底部127设置有排水口129。该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设置为纵型。由此,能够利用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使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水向下方滴下到底部127。此外,能够使滴下到底部127的水从排水口129排出到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的外部。由此,能够在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中将水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并引导至节气门体42(图18)。
即,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兼具使进气音减少的消音功能、和将水从空气中分离的水分离功能。由此,由于不需要分别设置具备消音功能的部件和具备水分离功能的部件,因而能够实现船外机10的进一步小型化(紧凑化)。
接着,对于将发动机罩24内的空气通过排气单元(换气单元)51排出到外部35的例子,根据图19进行说明。如图19所示,在第1风扇罩57和第2风扇罩58之间存在阶梯差H1。在第1风扇罩57形成有第1进气口65a,在第2风扇罩58形成有第2进气口65b。
通过使排气风扇54旋转,将进/排气室62的空气如箭头A那样呈螺旋状(涡旋状)地引导至排气风扇室64内。通过将空气呈螺旋状地引导至排气风扇室64,能够使进/排气室62的空气高效且顺利地吸入到排气风扇室64。
吸入到排气风扇室64的空气经过排气口66如箭头B那样被引导至排气风扇室64的外部(即,排气通路59)。对引导至排气通路59的空气沿着排气通路59如箭头D那样进行引导,使其经过排气通路59从排气开口部25如箭头E那样排出到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
进/排气室62与发动机室61连通。由此,通过排气风扇54的旋转,能够使进/排气室62的空气和发动机室61的空气可靠地排出到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由此,能够将进/排气室62和发动机室61内的空气温度保持为合适的温度。
接着,根据图20~图23,对将从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吸入的空气引导至节气门体42(参照图23的(b))的例子进行说明。在图20~图23中,为了便于理解空气的流动,仅对一个进气通路部73A(参照图9)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图20~图21,对将水与从发动机罩24的进气用开口部26引导至空气引导件71的空气分离的例子进行说明。如图20的(a)所示,空气从发动机罩24的进气用开口部26向空气引导件71如箭头F那样被引导。
从进气开口部26吸入的空气经过多个引导板95引导至发动机罩24内。此时,空气中所含的水与多个引导板95接触,水从空气中分离。通过多个引导板95分离出水的空气沿着空气引导件71的引导底部81被引导至进气引导部87。
通过将空气引导至进气引导部87,从进气用开口部26吸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被进气引导部87如箭头G那样改变为上方向。由此,空气中所含的水与进气引导部87的外周面接触,水从空气中分离。通过进气引导部87分离出水的空气从进气引导部87的进气口87b被吸入到进气引导部87内。吸入到进气引导部87内的空气向下方向(纵向)如箭头H那样被引导。
如图20的(b)所示,通过进气引导部87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水沿着进气引导部87的外周面滴下,并被引导至后排水槽部92和两侧的侧方排水槽部93。引导至后排水槽部92和两侧的侧方排水槽部93水沿着两侧的侧方排水槽部93如箭头I那样被引导至前端部93b。引导至前端部93b的水从前端部93b经过进气用开口部26,如箭头J那样排出到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
如图21所示,侧方排水槽部93的外槽壁97形成为比内槽壁98高出高度尺寸H4。从进气用开口部26向进气引导部87吸入的空气以与侧方排水槽部93交叉的方式,在侧方排水槽部93的上方如箭头K那样流动。由此,通过使外槽壁97形成为比内槽壁98高出高度尺寸H4,能够使侧方排水槽部93内的水101与在侧方排水槽部93的上方流动的空气大幅地分离开。
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在侧方排水槽部93的上方流动的空气而使侧方排水槽部93内的水101飞溅到侧方排水槽部93的外侧的情况。因此,能够将侧方排水槽部93内的水101向前端部93b(图20的(b))良好地进行引导,并可靠地从进气用开口部26排出到发动机罩24的外部35(图20的(b))。
接着,根据图22和图23对将水从引导至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的划分管道部115的空气中分离出来的例子进行说明。如图22的(a)所示,引导至进气引导部87(图20的(a))空气经过引导口112,沿着纵管道部105的上管道部116如箭头L那样向下方被引导。向下方向引导至上管道部116的空气被下断坡部121向引导肋122沿横向如箭头M那样进行引导。
如图22的(b)所示,向引导肋122引导的空气被引导肋122向着分离肋123如箭头N那样进行引导。通过将空气向分离肋123进行引导,能够利用分离肋123阻碍空气的流动。通过利用分离肋123阻碍空气的流动,空气中的水与分离肋123接触,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通过分离肋123分离出水的空气向着侧引导部107如箭头O那样被引导。
另一方面,如图22的(a)所示,通过分离肋123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水如箭头那样滴下至底部127。滴下到底部127的水沿底部127被引导至排水口129,并从排水口129排出到下管道部117的外部。
如图23的(a)所示,如箭头L那样向下方向引导至上管道部116的空气的一部分如箭头P那样向下方向被引导至下管道部117。向下方向引导的空气沿着上断坡128如箭头Q那样上升。上升的空气如箭头R那样被引导至侧引导部107。
如箭头O那样引导至侧引导部107的空气和如箭头R那样引导至侧引导部107的空气经过侧引导部107从消声器77的入口136如箭头S那样被引导至消声器室135的消声器上半室135b。引导至消声器上半室135b的空气经过消声器77的开口138,如箭头T那样被引导至消声器下半室135a。
如图23的(b)所示,引导至消声器下半室135a的空气向着消声器室135的出口139如箭头U那样被引导。引导至消声器室135的出口139的空气经过连通通路141,如箭头V那样被引导至节气门体42。
像图20~图23说明的那样,通过在一个干涉型消音部75A具备多个引导板95、进气引导部87和分离肋123,能够将水从空气中充分分离。由此,能够将充分分离了水的空气(即,不含水分的空气)供给至节气门体42。
接着,根据图24,对通过消声器77和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来降低在发动机23驱动时伴随着进气波动和冲击波而产生的进气音的例子进行说明。在图24中,为便于理解降低进气音的例子,仅对一个进气通路部73A(图9)进行说明。
如图24的(a)所示,在发动机23驱动时,伴随着进气波动和冲击波而产生了进气音。产生的进气音经过节气门体42,如箭头W那样传递至图24的(b)所示的消声器77的消声器下半室135a。
如图24的(b)所示,消声器下半室135a经由开口138与消声器上半室135b连通。由此,进气音被消声器77(消声器室135(图4))衰减而降低。
被消声器77衰减的进气音从消声器77的入口136如箭头X那样传递至侧引导部107。传递至侧引导部107的进气音经过侧引导部107而传递至一个干涉型消音部75A。
具体地,传递至侧引导部107的进气音从侧引导部107如箭头Y那样传递至上管道部116,并如箭头Z那样传递至下管道部117。传递至上管道部116的进气音经过上管道部116而如箭头Y那样传递至引导口112。
另一方面,传递至下管道部117的进气音在下管道部117内向下方向如箭头Z那样传递至上断坡128。传递至上断坡128的进气音在经过上断坡128和中央鼓出部126后,流动的方向向上方向如箭头Z那样变化。向上方向传递的进气音(第2进气音)与从侧引导部107如箭头Y那样引导至上管道部116的进气音(第1进气音)在干涉位置P1发生干涉。
在干涉位置P1,从下管道部117如箭头Z那样传递至上管道部116的进气音(第2进气音)相对于从侧引导部107如箭头Y那样引导至上管道部116的进气音(第1进气音),频率的相位发生反转。这样,在干涉位置P1,使相位发生了反转的第2进气音与第1进气音干涉,从而能够降低从消声器77的入口136传递来的进气音。
像图24说明的那样,在一个进气通路部73A具备消声器77和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一个干涉型消音部75A)。由此,能够通过消声器77和一个干涉型消音部75A这两者来降低进气音,因而能够充分降低进气音。
本发明的船外机并不限定于前述实施例,能够进行恰当的变更和改良等。例如,实施例中示出的船外机10、发动机23、发动机罩24、进气用开口部26、辅机类41、节气门体42、驱动带49、带罩55、进气通路73、一对进气通路部73A、73B、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75、一对干涉型消音部75A、75B、消声器77、引导底部81、进气引导部87、排水槽91、外槽壁97、内槽壁98、一对划分管道部115、引导肋122和分离肋123、消声器77和排水口129、主体部132、罩部、消声器室135、消声器下半室135a、消声器上半室135b、密封件143等的形状和结构并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能够进行恰当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合应用于船外机,该船外机在发动机罩内设置有发动机,能够将吸入到发动机罩内的空气导入到节气门体。
标号说明
10:船外机;23:发动机;24:发动机罩;24b:发动机罩的两侧部;24c:发动机罩的后壁;26:进气开口部(开口部);35:发动机罩的外部;41:辅机类;42:节气门体;49:驱动带;55:带罩;73:进气通路;73A、73B:一对进气通路部;75:排水/干涉型消音单元(干涉型消音器);75A、75B:一对干涉型消音部;77:消声器;127:底部;81:引导底部;87:进气引导部;91:排水槽;92:后排水槽部;93:侧方排水槽部;97:外槽部;98:内槽部;105:纵管道部(管道部);115:一对划分管道部(管道部);122:引导肋;123:分离肋;129:排水口;132:主体部;133:罩类;135:消声器室;135a:消声器下半室;135b:消声器上半室;143:密封件。

Claims (11)

1.一种船外机,其具备:
发动机;
发动机罩,其覆盖所述发动机;
进气用的开口部,其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罩的两侧部;以及
节气门体,其用于导入从所述开口部吸入到所述发动机罩内的空气,
在将空气从所述开口部引导至所述节气门体的进气通路的中途,设置有用于减少进气音的干涉型消音器,
所述干涉型消音器在所述发动机罩内被设置为纵型,所述干涉型消音器的内部在纵向被分割成两部分,
所述船外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干涉型消音器由于内部被纵向分割成两部分而由一对干涉型消音部构成,这一对干涉型消音部由一个干涉型消音部和另一个干涉型消音部构成,
所述进气通路具备以下两个系统:一个进气通路部,其将空气从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罩的两侧部的所述开口部中的一个开口部引导至所述节气门体;以及另一个进气通路部,其将空气从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罩的两侧部的开口部中的另一个开口部引导至所述节气门体,
在所述一个进气通路部的中途设置有所述一个干涉型消音部,在所述另一个进气通路部的中途设置有所述另一个干涉型消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外机,其中,所述干涉型消音器在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能够将浸入到所述干涉型消音器内的水排出到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外机,其中,所述进气通路在所述干涉型消音器的下游侧且所述节气门体的上游侧,设置有用于降低进气音的消声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外机,其中,
所述船外机还具备:
筒状的进气引导部,其设置在所述进气通路的中途,能够对从所述开口部吸入的空气沿纵向进行引导;
纵型的管道,其在所述进气引导部的下游部且所述发动机罩的后壁侧被设置为在纵向分割成两部分的状态,并且对被所述进气引导部沿纵向引导后的空气沿横向进行引导;以及
纵型的分离肋,其阻碍所述沿横向引导后的空气的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外机,其中,
所述管道由于内部被纵向分割成两部分而具备由一个管道部和另一个管道部构成的一对管道部,
所述进气通路具备以下两个系统:一个进气通路部,其将空气从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罩的两侧部的开口部中的一个开口部经过所述一个管道部引导至所述节气门体;以及另一个进气通路部,其将空气从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罩的两侧部的开口部中的另一个开口部经过所述另一个管道部引导至所述节气门体,
在所述发动机罩中与所述一个管道部对置的部位设置有所述分离肋,在所述发动机罩中与所述另一个管道部对置的部位设置有所述分离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外机,其中,所述管道具有设置在底部的排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外机,其中,所述管道具有引导肋,所述引导肋被设置为将引导至所述管道的空气向所述分离肋进行引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外机,其中,
在所述进气通路中,在所述节气门体的上游侧设置有具有消声器室的消声器,
所述消声器具备:
主体部,其设置于带罩,并形成所述消声器室的下半部,所述带罩以覆盖用于驱动所述发动机的辅机类的驱动带的方式配置在上方;以及
罩部,其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罩,并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罩部形成所述消声器室的上半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外机,其中,所述消声器具备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罩部之间的密封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外机,其中,
所述进气通路具备:
筒状的进气引导部,其朝向纵向设置在从所述开口部吸入的空气实质上沿水平方向流动的部位,能够将水与从所述开口部吸入的空气分离开;
引导底部,其在所述开口部和所述进气引导部之间以从所述进气引导部向所述开口部成为下坡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状;以及
排水槽,其设置于所述引导底部,将通过所述进气引导部分离出的水从所述进气引导部向所述开口部引导,
被所述排水槽引导至所述开口部的水从所述开口部排出到所述发动机罩的外部,
所述排水槽具有设置于所述开口部附近的外槽壁和离开所述开口部而设置的内槽壁,所述外槽壁的高度尺寸比所述内槽壁的高度尺寸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船外机,其中,所述排水槽从所述进气引导部向所述开口部形成为下坡。
CN201280036370.XA 2011-07-23 2012-04-10 船外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032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1460A JP5712075B2 (ja) 2011-07-23 2011-07-23 船外機
JP2011-161459 2011-07-23
JP2011-161457 2011-07-23
JP2011-161460 2011-07-23
JP2011161458A JP5651553B2 (ja) 2011-07-23 2011-07-23 船外機
JP2011161459A JP5759817B2 (ja) 2011-07-23 2011-07-23 船外機
JP2011161457A JP5751967B2 (ja) 2011-07-23 2011-07-23 船外機
JP2011-161458 2011-07-23
PCT/JP2012/059766 WO2013014982A1 (ja) 2011-07-23 2012-04-10 船外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3239A CN103703239A (zh) 2014-04-02
CN103703239B true CN103703239B (zh) 2016-01-20

Family

ID=47600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637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03239B (zh) 2011-07-23 2012-04-10 船外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17122B2 (zh)
EP (1) EP2735721B1 (zh)
CN (1) CN103703239B (zh)
CA (1) CA2842575C (zh)
WO (1) WO20130149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9431B2 (ja) * 2014-03-12 2017-08-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船外機
JP6642300B2 (ja) * 2016-06-22 2020-02-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船外機
JP2021146932A (ja) * 2020-03-19 2021-09-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外機用エンジンのカバー構造
JP7169385B2 (ja) 2021-02-26 2022-1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吸気通路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2441A (zh) * 1997-04-25 1998-12-23 三信工业株式会社 船外机的吸气通路构造
US6024616A (en) * 1997-09-11 2000-02-15 Suzuki Kabushiki Kaisha Engine cover of outboard motor
US6099372A (en) * 1998-06-17 2000-08-08 Suzuki Kabushiki Kaisha Intake apparatus of outboard motor
US6358105B1 (en) * 1998-04-24 2002-03-19 Sanshi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wling arrangement for outboard motor
CN101356361A (zh) * 2006-03-31 2009-01-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进气消声器的内燃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460A (ja) 1988-03-18 1990-01-05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スルホニルシクロプロパン誘導体、その製造法及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除草剤
JPH021460U (zh) * 1988-06-14 1990-01-08
JP3608637B2 (ja) 1996-04-12 2005-01-12 ヤマハマリン株式会社 船外機
JP4489312B2 (ja) * 2000-08-25 2010-06-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外機
JP4450403B2 (ja) * 2001-02-08 2010-04-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吸気消音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船外機
JP4005528B2 (ja) * 2003-03-31 2007-11-07 ヤマハマリン株式会社 船外機のトップカウル
JP2004338462A (ja) * 2003-05-13 2004-12-02 Honda Motor Co Ltd 船外機の吸気取入構造
US7335075B2 (en) * 2004-12-28 2008-02-26 Yamaha Marine Kabushiki Kaisha Outboard motor with cowling
JP5134993B2 (ja) * 2008-02-01 2013-0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外機の吸気口装置
JP4913118B2 (ja) * 2008-12-11 2012-04-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外機
JP4799607B2 (ja) 2008-12-12 2011-10-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外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2441A (zh) * 1997-04-25 1998-12-23 三信工业株式会社 船外机的吸气通路构造
US6024616A (en) * 1997-09-11 2000-02-15 Suzuki Kabushiki Kaisha Engine cover of outboard motor
US6358105B1 (en) * 1998-04-24 2002-03-19 Sanshi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wling arrangement for outboard motor
US6099372A (en) * 1998-06-17 2000-08-08 Suzuki Kabushiki Kaisha Intake apparatus of outboard motor
CN101356361A (zh) * 2006-03-31 2009-01-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进气消声器的内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35721B1 (en) 2017-02-01
EP2735721A4 (en) 2015-01-21
EP2735721A1 (en) 2014-05-28
CA2842575A1 (en) 2013-01-31
WO2013014982A1 (ja) 2013-01-31
CA2842575C (en) 2015-12-22
US9017122B2 (en) 2015-04-28
US20140141665A1 (en) 2014-05-22
CN103703239A (zh) 201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3239B (zh) 船外机
CN103290877B (zh) 工程机械
CA2779868C (en) Outboard engine unit
US10156059B2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including engine
JP4578511B2 (ja)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US8518248B2 (en) Oil strainer with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air accumulation
JP2017219014A (ja) エンジンのブローバイガス用気液分離装置
CN104421163B (zh) 离心泵
CN103085958B (zh) 船外机
CN103182929B (zh) 骑乘型车辆
JP6805775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5712075B2 (ja) 船外機
EP3184792A1 (en) Intake system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ing vehicle
JP5751967B2 (ja) 船外機
JP5651553B2 (ja) 船外機
CN103184956B (zh) 骑乘型车辆
JP5759817B2 (ja) 船外機
JP2009185802A (ja) エンジンの排気浄化装置
CN102720655A (zh) 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JP7141914B2 (ja) ブロワユニット
JP2909161B2 (ja)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ポンプ駆動装置
JP2022018708A (ja) ブロワユニット
JP2003080957A (ja) コンバイン
JP4679557B2 (ja) 吸気部品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JP2015172360A (ja) 船外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