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0616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0616A
CN103660616A CN201310384473.1A CN201310384473A CN103660616A CN 103660616 A CN103660616 A CN 103660616A CN 201310384473 A CN201310384473 A CN 201310384473A CN 103660616 A CN103660616 A CN 103660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cooling
stream
liquid coolant
op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44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0616B (zh
Inventor
千绵祐平
乾正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60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0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0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06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22Clamps or grip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图像形状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引导构件;干燥部;油墨固化部,其将光照射到已由干燥部干燥的记录介质的正面上并且固化油墨;单个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其将液体冷却剂循环到在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与多个冷却目标之间分别形成的循环流路,其中由于干燥部的热或油墨固化部的热而需要针对所述多个冷却目标进行冷却,所述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利用液体冷却剂的间歇循环来冷却所述冷却目标中的一个,并且利用液体冷却剂的连续循环来冷却所述冷却目标中的其它冷却目标;以及开闭部,其打开和关闭一个所述循环流路以间歇地循环一个冷却目标的液体冷却剂。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JP-A)No.2008-162035公开了一种设置有对纸上的油墨图像进行干燥的干燥设备的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包括传送带,该传送带传送在面向干燥设备的部分形成有油墨图像的纸。然后通过冷却设备来冷却已被干燥设备加热的传送带。
JP-A No.2012-111123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中,通过热并且还通过紫外线来干燥水性油墨。在该打印装置中,在将打印后的卷筒纸(web)供给到油墨干燥设备并且已将油墨干燥之后,通过冷却设备来冷却该卷筒纸。
在JP-A No.2008-162035中,冷却设备仅执行对传送带的冷却。在JP-ANo.2012-111123中,通过冷却设备来冷却打印后的卷筒纸。即,根据两个专利文件,各自的冷却设备仅具有1个冷却目标,而不是通过单个冷却设备来冷却的多个冷却目标。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利用单个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对多个冷却目标进行冷却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引导构件,其引导被传送的记录介质;干燥部,其被设置为面向所述引导构件中的一个并且对已被喷射到记录介质上的油墨进行干燥;油墨固化部,其被设置为面向所述引导构件中的另一个,并且将光照射到已由干燥部干燥的记录介质的正面上并对油墨进行固化;单个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其将液体冷却剂循环到在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与多个冷却目标之间分别形成的循环流路,其中由于干燥部的热或油墨固化部的热而需要针对所述多个冷却目标进行冷却,所述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利用液体冷却剂的间歇循环来冷却一个冷却目标,并且利用液体冷却剂的连续循环来冷却另一个所述冷却目标;以及开闭部,其打开和关闭一个所述循环流路以间歇地循环一个冷却目标的液体冷却剂。
根据上述发明,通过至少两个引导构件来引导所传送的记录介质,并且通过被设置为面向该一个引导构件的干燥部来干燥已被喷射到记录介质上的油墨。被设置为面向引导构件中的另一个的油墨固化部通过将光照射到已被干燥的记录介质的正面来固化油墨。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单个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将液体冷却剂循环到在液体冷却剂设备和多个冷却目标之间分别形成的循环流路,由于干燥部的热或油墨固化部的热而需要针对所述多个冷却目标进行冷却。在此通过打开和关闭一个冷却流路的开闭部来间隙地循环一个冷却目标的液体冷却剂。相应地,利用液体冷却剂的间隙循环来冷却该一个冷却目标,而利用液体冷却剂的连续循环来冷却其它冷却目标。因此,可以利用单个液体冷却剂设备来冷却多个冷却目标。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旁路流路,其将构造一个循环流路的流入流路和返回流路连接在一起;以及开闭部,其被配置为将液体冷却剂在液体冷却剂循环通过一个冷却目标的路线与液体冷却剂循环通过旁路流路的路线之间进行切换。
根据上述发明,由将液体冷却剂循环通过循环流路的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利用基本均匀的液体冷却剂流动速率来冷却多个冷却目标。
当间歇循环液体冷却剂以调节一个冷却目标的温度时,即在未将液体冷却剂循环到一个冷却目标而使其冷却停止时,操作开闭部以使得液体冷却剂通过流入流路、旁路流路和返回流路返回到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而不流到冷却目标中。相应地,抑制了整体循环流动速率的波动,并且正被连续循环冷却的冷却目标的冷却性能不会发生波动。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开闭部包括第一开闭阀和第二开闭阀,所述第一开闭阀被设置到流入流路,进一步设置到冷却目标侧而不是流入流路与所述旁路流路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二开闭阀被设置到所述旁路流路。
根据上述发明,通过打开第一开闭阀并且关闭第二开闭阀,在离开液体冷却循环设备之后,液体冷却剂就通过流入流路、冷却目标以及返回流路返回到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因此,通过液体冷却剂来连续冷却该冷却目标。
通过关闭第一开闭阀并且打开第二开闭阀,在离开液体冷却循环设备之后,液体冷却剂就通过流入流路、旁路流路和返回流路返回到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因为液体冷却剂并不流到冷却目标中,冷却被停止,然而因为由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循环的液体冷却剂的流动速率并不波动,所以对其它冷却目标的冷却性能没有影响。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停止对一个冷却目标的冷却时,在所述第一开闭阀被关闭的同时或在所述第一开闭阀被关闭之前,打开第二开闭阀;并且在开始对一个冷却目标的冷却时,在第一开闭阀被打开的同时或在第一开闭阀被打开之后,关闭第二开闭阀。
根据上述发明,在第一开闭阀被关闭的同时或在第一开闭阀被关闭之前,打开第二开闭阀,并且在第一开闭阀被打开的同时或在第一开闭阀被打开之后,关闭第二开闭阀。因此,避免第一开闭阀和第二开闭阀被同时关闭的状态。相应地,能够抑制液体冷却剂在分别设置有第一开闭阀和第二开闭阀的流路中逐渐积累且施加负荷。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第一方面到第四方面中的任一的图形形成装置,其中:一个冷却目标是引导构件中的一个;并且其它冷却目标是引导构件中的另一个或油墨固化部,或者其它冷却目标是引导构件中的另一个和油墨固化部。
根据上述发明,作为该一个冷却目标的引导构件由间歇循环冷却,而作为其它冷却目标的其它冷却构件或油墨固化部,或作为其它冷却目标的其它引导构件和油墨固化部由连续循环来冷却。由于干燥部的热或油墨固化部的热而需要冷却的多个冷却目标能够相应地由间歇循环或连续循环来更适当地冷却。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是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被设置为面向干燥部的引导构件由间歇循环来冷却;而被设置为面向油墨固化部的引导构件由连续循环来冷却。
根据上述发明,被设置为面向干燥部的引导构件由液体冷却剂的间歇循环来冷却,而被设置为面向油墨固化部的引导构件由液体冷却剂的连续循环来冷却。因此,使用不同的冷却方法来冷却各个引导构件。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是第一方面到第四方面中的任一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检测引导构件中的一个的温度的温度检测传感器;以及基于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温度通过间歇循环来控制引导构件的温度。
根据上述发明,通过温度检测传感器来检测该一个引导构件的温度;以及基于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温度通过液体冷却剂的间歇循环来冷却引导构件。相应地,能够适当地调节引导构件的温度。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是第七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进行控制使得:当引导构件的温度已达到上限设定温度或以上时,打开第一开闭阀并且关闭第二开闭阀;并且当引导构件的温度已达到下限设定温度时,关闭第一开闭阀并且打开第二开闭阀。
根据上述发明,当引导构件的温度已达到上限设定温度或以上时,打开间歇循环流路的第一开闭阀并且关闭旁路流路的第二开闭阀,并且当引导构件的温度已经达到下限设定温度时,关闭第一开闭阀并且打开第二开闭阀。相应地,能够将引导构件维持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是第一方面到第四方面中的任一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链式夹持器,其夹持记录介质的前缘并沿着引导构件来传送记录介质;以及吸附部,其将记录介质吸附到引导构件。
根据上述发明,在由链式夹持器夹持记录介质的前缘并且通过吸附部将记录介质吸附到引导构件的状态下,沿着引导构件传送记录介质。能够通过单个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来冷却在此包括引导构件(在该引导构件上传送记录介质)的多个冷却目标。
由于如上所述来构造本发明,能够通过单个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来冷却多个冷却目标。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油墨干燥部、链式夹持器和第一引导构件的横截面;
图3A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第一引导构件的平面图;
图3B是图3A中所示的第一引导构件的侧视图;
图4A是示出在液体冷却剂正循环在第一引导构件的冷却流路中的状态下的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的配置图;
图4B是示出在液体冷却剂正循环在第一引导构件的旁路流路中的状态下的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的配置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的框图;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UV照射单元的平面图;
图6B是图6A中所示的UV照射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在液体冷却剂正循环在第一引导构件的冷却流路中的状态下的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的配置图;以及
图8是示出在液体冷却剂正循环在第一引导构件的冷却流路和第二引导构件的冷却流路中的状态下的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的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关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如下。
装置构造
图1是用作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总体构造。
喷墨记录设备10是用于通过使用水性UV油墨(使用水介质并且利用紫外(UV)光固化的油墨)的喷墨方法在纸张P(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设备。喷墨记录设备10被构造为主要包括:用于供给纸P的纸供给部12;处理液体施加部14,用于将特定处理液体施加到从纸供给部12供给进来的纸P的正面(图像记录表面);处理液体干燥部16,用于对被处理液体施加部14施加有处理液体的纸P进行干燥;图像记录部18,用于利用使用水性UV油墨的喷墨方法在已由处理液体干燥部16进行干燥的纸P的正面上记录图像;油墨干燥部20,用于对由图像记录部18记录有图像的纸P进行干燥;UV照射部22,对由油墨干燥部20干燥的纸P执行UV照射(定影处理)以便将图像定影到纸P上;以及纸排出部24,用于将已由UV照射部22利用UV照射的纸P排出。
纸供给部
纸供给部12将堆叠在纸供给台30上的纸P一次一张地供给到处理液体施加部14。作为纸供给部的示例的纸供给部12被构造为主要包括:纸供给台30;吸入器(sucker)设备32;一对纸供给辊34;供给器板36;前挡块38;以及纸供给滚筒40。
以一捆多个堆叠的纸张的方式将纸P放置在纸供给台30上。纸供给台30配备有能够提升和降低纸供给台30的纸供给台提升和降低设备(其在图中未示出)。将该纸供给台提升和降低设备与堆叠在纸供给台30上的纸P的增加或减少相协调,其中对该纸供给台提升和降低设备的驱动进行控制以提升和降低纸供给台30,使得位于该批中最上面的纸P处于恒定高度。
用作记录介质的纸P不受特别限制,而且可以采用胶印中使用的通用的打印纸(主要由纤维素形成的纸,例如被称为优级纸、涂布纸或美术纸)。在该示例中,采用涂布处理的纸。该涂布处理的纸例如是被涂布有涂布材料的纸,以在通常未被表面处理的表面(例如优级纸或无酸纸的表面)上提供涂布层。特别地,优选采用美术纸、涂布纸、轻涂布纸和精细涂布纸。
吸入器设备32从顶部一次一张地依次拾取堆叠在纸供给台30上的纸P,并且将纸P供给到该对纸供给辊34。吸入器设备32配备有吸足32A,吸足32A被设置为能够提升、降低和摆动。纸P的顶表面被吸足32A吸附并保持,以便将纸P从纸供给台30传送到该对纸供给辊34。具体地,吸足32A吸附并保持最上面的纸P的前缘侧的顶面,拾取该纸P,并且将所拾取的纸P的前缘插入到构成该对纸供给辊34的一对辊34A、34B之间。
该对纸供给辊34由彼此处于压接的一对上下辊34A、34B来构成。该对上下辊34A、34B中的一个是驱动辊(辊34A),而另一个是从动辊(辊34B)。由电机(在图中未示出)旋转驱动该驱动辊(辊34A)。与供给纸P相协调地驱动电机。当纸P从吸入器设备32被供给时,电机以协调的时序来旋转驱动辊(辊34A)。被插入到该对上下辊34A、34B之间的纸P被辊34A和34B夹住,并且在辊34A和34B的旋转方向(设置供给器板36的方向)上供给。
对应于纸宽度来形成供给器板36,并且该供给器板36接收由该对纸供给辊34供给出来的纸P,并且将纸P引导到前挡块38。供给器板36被设置为向下倾斜,然后放置在供给器板36的传送表面上的纸P通过沿着传送面滑动而被引导到前挡块38。
将用于传送纸P的多个带式供给器36A在宽度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到供给器板36。带式供给器36A形成为环形形状,而且由电机(在图中未示出)驱动以进行旋转。放置在供给器板36的传送面上的纸P由带式供给器36A供给,并且在供给器板36上传送。
保持器36B和辊36C也被设置在供给器板36上。沿着纸P传送面成直线地前后设置多个保持器36B(在当前示例中为两个)。保持器36B由板弹簧构成,宽度对应于纸宽度,而且被设置为与传送面压接。通过在保持器36B的下面传递来校正由带式供给器36A在供给器板36上传送的纸P的不平整。注意,保持器36B形成有卷曲后端部分,以便使其更易于将纸P引入到保持器36B和供给器板36之间。
辊36C设置在前保持器和后保持器36B之间。辊36C被设置为与纸P的传送面压接。在纸P的顶表面被辊36C向下按压的情况下来传送正在前保持器和后保持器36B之间传送的纸P。
前挡块38校正纸P的取向。前挡块38形成为板状,而且与纸P传送方向正交设置。前挡块38由电机(在图中未示出)驱动,并且被设置为能够摆动。通过使纸P的前缘接触前挡块38来校正正在供给器板36上传送的纸P的取向(称为防歪斜)。前挡块38与将纸供给到纸供给滚筒40相协调地摆动,并且将经过取向校正的纸P传递到纸供给滚筒40。
纸供给滚筒40接收从供给器板36通过前挡块38所供给的纸P,并且将纸P向着处理液体施加部14传送。纸供给滚筒40形成为圆柱形状,并由电机(在图中未示出)旋转驱动。还将夹持器40A设置在纸供给滚筒40的外周面上,来用于夹持纸P的前缘。因此,在由夹持器40A夹持纸P的前缘部并且将纸P缠绕到纸供给滚筒40的周面上的情况下,纸供给滚筒40通过旋转,将纸P向着处理液体施加部14传送。
如上所述地来构造纸供给部12。通过吸入器设备32依序从顶页一次一页地拾取被堆叠在纸供给台30上的纸P,并且将该纸P供给到该对纸供给辊34中。由构造该对纸供给辊34的该对上下辊34A、34B将已被供给到该对纸供给辊34中的纸P向外传送,并且将该纸P放置在供给器板36上。通过被设置到供给器板36的传送面上的带式供给器36A来传送已被放置在供给器板36上的纸P。在传送过程期间,保持器36B压在供给器板36的传送面上,从而校正任何不平整。由供给器板36传送的纸P的前缘接触前挡块38并进行歪斜校正,之后该纸P被传递穿过纸供给滚筒40。然后通过纸供给滚筒40将纸P传送到处理液体施加部14。
处理液体施加部
处理液体施加部14将特定处理液体施加到纸P的正面(图像记录面)。处理液体施加部14被构造为主要包括:用于传送纸P的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以及用于将特定处理液体施加到由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正在传送的纸P的打印面的处理液体施加单元44。
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接收来自纸供给部12的纸供给滚筒40的纸P,并且将纸P向着处理液体干燥部16传送。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形成为圆筒状,并由电机(在图中未示出)旋转驱动。还将夹持器42A设置在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的外周面上,来用于夹持纸P的前缘。在由夹持器42A夹持纸P的前缘并且将纸P缠绕到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的周面上的情况下,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通过旋转将纸P向着处理液体干燥部16传送(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旋转一次,传送一张纸P)。对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和纸供给滚筒40的旋转进行控制,使得传递和接收纸P的时序彼此协调。即,将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和纸供给滚筒40驱动为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圆周速度,并驱动为使得夹持器的位置彼此协调。
处理液体施加单元44使用辊将处理液体涂布到正由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传送的纸P的正面上。处理液体施加单元44被构造为主要包括:用于将处理液体涂布到纸P上的涂布辊44A;存储处理液体的处理液体槽44B;以及用于汲取存储在处理液体槽44B中的处理液体并将其供给到涂布辊44A的汲取(pickup)辊44C。汲取辊44C被设置为与涂布辊44A压接,并且汲取辊44C的一部分被设置为浸入储存在处理液体槽44B中的处理液体。汲取辊44C汲取并且计量处理液体并且将处理液体以均匀厚度施加到涂布辊44A的周面。涂布辊44A被设置为对应于纸宽度,并且与纸P压接,从而利用已被施加到涂布辊44A的周面上的处理液体来涂布纸P。涂布辊44A由接触/分离机构(图中未示出)驱动,并且在接触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的周面的接触位置和与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的周面分离开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接触/分离机构与纸P穿过的时序相协调地移动涂布辊44A,从而将处理液体涂布到正被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传送的纸P的正面上。
注意在本示例中,做出由辊来涂布处理液体的构造,然而,用于施加处理液体的方法不限于此。也可采取这样的构造,即采用喷墨头来施加处理液体,或者将处理液体作为喷雾来施加。
如上所述构造了处理液体施加部14。从纸供给部12的纸供给滚筒40传递过来的纸P由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接收。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利用夹持器42A夹持纸P的前缘,并且旋转以传送缠绕在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的周面的纸P。在该传送过程期间,涂布辊44A与纸P的正面压接,从而将处理液体涂布到纸P的正面上。
注意,被涂布到纸P的正面上的处理液体具有聚集水性UV油墨中的着色物质的功能,将在稍后阶段在图像记录部18中将该水性UV油墨喷滴(dot)到纸P上。由于将这样的处理液体涂布到纸P的正面上,并且喷滴水性UV油墨,从而可以避免图案干扰等,使得即使在使用通用打印纸时也能够执行高质量打印。
处理液体干燥部
处理液体干燥部16对正面已经被施加有处理液体的纸P进行干燥。处理液体干燥部16被构造为主要包括:用于传送纸P的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纸传送引导体48;以及用于通过将热空气吹到由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正在传送的纸P的打印面上来对处理液体进行干燥的处理液体干燥单元50。
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接收来自处理液体施加部14的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的纸P,并且将纸P向着图像记录部18传送。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被构造有圆筒状框体,并由电机(在图中未示出)旋转驱动。夹持器46A被设置在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的外周面上,来用于夹持纸P的前缘。在由夹持器46A夹持纸P的前缘的情况下,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通过旋转将纸P向着图像记录部18传送。注意,本示例中的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以能够利用单次旋转来传送两张纸P的构造而在外周面上的两个位置处设置有夹持器46A。对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和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的旋转进行控制,使得用于接收和传递纸P的时序能彼此协调。即,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和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被驱动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圆周速度,并且被驱动使得夹持器的位置彼此协调。
将纸传送引导体48沿着纸P传送路径设置到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的一侧,并且引导纸P的传送。
将处理液体干燥单元50设置在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的内部,并且通过将热空气吹到正由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传送的纸P的正面上来进行干燥。在本示例中,两个处理液体干燥单元50被设置在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的内部,并且被构造为将热空气吹向正由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传送的纸P的正面。
如上所述地来构造处理液体干燥部16。从处理液体施加部14的处理液体施加滚筒42传递过来的纸P由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接收。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利用夹持器46A夹持纸P的前缘,并且旋转以传送纸P。在此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传送纸P,其中正面(涂布有处理液体的表面)面向内侧。通过在纸P正由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传送的同时将来自被设置在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内部的处理液体干燥单元50的热空气吹到纸P的正面上,来对纸P进行干燥。即,处理液体中的溶剂成分被驱除。相应地,在纸P的正面上形成油墨聚集层。
图像记录部
图像记录部18通过将颜色C、M、Y、K的油墨(水性UV油墨)的液滴喷滴到纸P的打印面上,来在纸P的打印面上渲染彩色图像。图像记录部18被构造为主要包括:用于传送纸P的图像记录滚筒52;用于按压由图像记录滚筒52传送的纸P以便使纸P紧密接触图像记录滚筒52的周面的纸按压辊54;用于将每个颜色C、M、Y、K的油墨液滴喷射到纸P上的喷墨头56C、56M、56Y、56K(其用作喷射头的示例);用于读取记录在纸P上的图像的联机传感器58;用于俘获墨雾的油雾过滤器60;以及滚筒冷却单元62。
图像记录滚筒52接收来自处理液体干燥部16的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的纸P,并且将纸P向着油墨干燥部20传送。图像记录滚筒52形成为圆筒状,并由电机(在图中未示出)旋转驱动。夹持器52A被设置在图像记录滚筒52的外周面上,来用于夹持纸P的前缘。在由夹持器52A夹持的纸P的前缘并且将纸P缠绕到图像记录滚筒52的周面上的情况下,图像记录滚筒52通过旋转,将纸P向着油墨干燥部20传送。图像记录滚筒52的周面还设置有以特定图案形成的多个吸引孔(图中未示出)。缠绕在图像记录滚筒52的周面的纸P被传送,同时通过吸引孔的吸引,将该纸P吸引保持在图像记录滚筒52的周面上。因此,能够以高平整性来传送纸P。
注意,吸引孔的吸引只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作用在特定吸引开始位置至特定吸引结束位置之间。将吸引开始位置设定为纸按压辊54的设置位置,而将吸引结束位置设定在联机传感器58的设置位置的下游侧(例如,设定在纸穿过油墨干燥部20的位置)。即,进行设定以使得将纸P至少在喷墨头56C、56M、56Y、56K的设置位置(图像记录位置)以及在联机传感器58的设置位置(图像读取位置)处吸引保持到图像记录滚筒52的周面上。
用于将纸P吸引保持到图像记录滚筒52的周面的机构不限于上述负压吸引附着方法,而也可以采取应用静电吸引的方法。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记录滚筒52以能够单次旋转传送两张纸P的构造,在外周面上的两个位置处设置有夹持器52A。对图像记录滚筒52和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的旋转进行控制,使得用于接收和传递纸P的时序能彼此协调。即,图像记录滚筒52和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被驱动以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圆周速度,并且被驱动以使得夹持器的位置彼此协调。
将纸按压辊54设置在图像记录滚筒52的纸件接收位置(从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接收纸P的位置)附近。由橡胶辊来构造纸按压辊54,并且将纸按压辊54设置为与图像记录滚筒52的周面压接。由于在穿过纸按压辊54时被夹挤,而导致已从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传递到图像记录滚筒52的纸P与图像记录滚筒52的周面紧密接触。
将四个喷墨头56C、56M、56Y、56K沿着纸P的传送路径以均匀间隔设置到图像记录滚筒52的一侧。喷墨头56C、56M、56Y、56K被构造为对应于纸宽度的线性头,其中喷嘴面面向图像记录滚筒52的周面而设置。喷墨头56C、56M、56Y、56K中的每个通过将油墨液滴从形成在喷嘴面上的喷嘴行向着图像记录滚筒52喷射,来将图像记录在正由图像记录滚筒52传送的纸P上。
将水性UV油墨用于从喷墨头56C、56M、56Y、56K中的每一个所喷射的油墨。可以在液滴击中后通过具有紫外线(UV)的照射来固化水性UV油墨。
将联机传感器58设置在图像记录滚筒52中的在纸P传送方向上的最后的喷墨头56K的下游侧的一侧。联机传感器58读取由喷墨头56C、56M、56Y、56K记录在纸P上的图像。例如,联机传感器58由线性扫描仪构成,并且读取由喷墨头56C、56M、56Y、56K记录在正由图像记录滚筒52传送的纸P上的图像。
接触防止板59被设置在联机传感器58的传送方向下游侧,并且邻近联机传感器58。当由于例如不好的传送而发生对纸P的提升时,接触防止板59防止纸P与联机传感器58接触。
油雾过滤器60被设置在最后的喷墨头56K与联机传感器58之间,以便吸入在图像记录滚筒52的周边的空气,并且捕获任何墨雾。由于在图像记录滚筒52的周边的空气被吸入并且墨雾被捕获,因此抑制了墨雾渗透到联机传感器58,从而抑制了例如读取误差的发生。
滚筒冷却单元62将冷空气吹到图像记录滚筒52上,从而对图像记录滚筒52进行冷却。滚筒冷却单元62被构造为主要包括空气调节器(在图中未示出)以及管道62A,该管道62A用于将从空气调节器供应的冷空气吹到图像记录滚筒52的周面上。管道62A在纸P传送区域之外的区域将冷空气吹到图像记录滚筒52上,而对图像记录滚筒52进行冷却。在本示例中,管道62A被构造为在图像记录滚筒52的基本下半侧的区域处吹冷空气并冷却图像记录滚筒52,这是因为基本是在图像记录滚筒52的圆弧形表面的上半部传送纸P。更具体地,以圆弧形来形成管道62A的出口,以便基本覆盖图像记录滚筒52的下半侧,并且将管道62A的出口构造为在图像记录滚筒52基本下半侧的区域吹冷空气。
基于与喷墨头56C、56M、56Y、56K的温度(特别是喷嘴面的温度)的关系,来设定图像记录滚筒52被冷却的温度,使得将图像记录滚筒52冷却到比喷墨头56C、56M、56Y、56K的温度低的温度。相应地,可以防止在喷墨头56C、56M、56Y、56K上发生冷凝。即,通过将图像记录滚筒52的温度降低到喷墨头56C、56M、56Y、56K的温度以下,可以引导任何冷凝发生在图像记录滚筒一侧,并且可防止在喷墨头56C、56M、56Y、56K上发生冷凝(特别是喷嘴面上发生冷凝)。
如上所述地来构造图像记录介质18。从处理液体干燥部16的处理液体干燥滚筒46传递过来的纸P由图像记录滚筒52接收。图像记录滚筒52利用夹持器52A夹持纸P的前缘,并且旋转以传送纸P。首先,已被传递到图像记录滚筒52的纸P穿过纸按压辊54,从而将纸P放置成与图像记录滚筒52的周面紧密接触。同时,通过图像记录滚筒52的吸引孔来施加吸引,使得将纸P吸引保持在图像记录滚筒52的外周面上。将纸P以该状态传送,从而穿过喷墨头56C、56M、56Y、56K中的每一个。在纸P穿过时,从相应的喷墨头56C、56M、56Y、56K将油墨的每个颜色C、M、Y、K的液滴喷滴到纸P的正面上,由此在正面上制造彩色图像。因为已在纸P的正面上形成油墨聚集层,因此并未发生例如羽化和渗色,使得能够记录高质量的图像。
然后,喷墨头56C、56M、56Y、56K在其上已记录了图像的纸P穿过联机传感器58。在纸P穿过联机传感器58时,读取记录在正面上的图像。必要时执行对所记录的图像这样的读取,其中将所读取的图像用于检查喷射缺陷等。这里在纸P与图像记录滚筒52处于吸引保持状态的情况下执行读取,使得能够以高精度执行该读取。由于紧接着图像记录之后执行该读取,而导致能够立即检测到诸如喷射缺陷之类的异常,使得能够快速响应。能够相应地防止不必要的记录,并能够将浪费的纸抑制到最少。
在释放吸附之后,然后将纸P传递到油墨干燥部20。
油墨干燥部
油墨干燥部20在图像记录之后对纸P进行干燥,并且驱除保留在纸P的记录表面上的液体成分。油墨干燥部20被构造为主要包括:用于传送已记录图像的纸P的链式夹持器64;将反张力施加到正由链式夹持器64传送的纸P上的、用作反张力施加部的示例的反张力施加机构66(吸附部);以及用于对正由链式夹持器64传送的纸P进行干燥的油墨干燥单元68(用作干燥单元的示例)。
链式夹持器64是油墨干燥部20、水施加部80、UV照射部22和纸排出部24中采用的共同的纸传送机构。链式夹持器64接收从图像记录部18传递的纸P,并且将其传送直到纸排出部24。
链式夹持器64被构造为主要包括:设置在图像记录滚筒52附近的第一链轮64A;设置到纸排出部24的第二链轮64B;围绕第一链轮64A和第二链轮64B输送的环形链条64C;用于引导链条64C的行进的多个链条引导体(图中未示出);以及以均匀间隔附着到链条64C的多个夹持器64D。第一链轮64A、第二链轮64B、链条64C和链条引导体分别成对构成,而且被设置在纸P的宽度方向两侧。夹持器64D被设置为跨越在该对链条64之间。
第一链轮64A被设置在图像记录滚筒52附近,从而能够利用夹持器64D接收从图像记录滚筒52传递过来的纸P。第一链轮64A由轴承(在图中未示出)可旋转地支承,并且被耦合到电机(在图中未示出)。通过驱动该电机来运转围绕第一链轮64A和第二链轮64B输送的链条64C。
第二链轮64B被设置在纸排出部24处,使得能够在纸排出部24处收集从图像记录滚筒52接收的纸P。即,第二链轮64B的设置位置构成了沿着链式夹持器64的纸P传送路径的终点。第二链轮64B由轴承可旋转地支承(在图中未示出)。
链条64C形成为环形,而且围绕第一链轮64A和第二链轮64B被输送。
将链条引导体设置在特定的位置处,并进行引导使得链条64C沿着特定路径行进(=进行引导以使得对纸P进行传送以沿着特定传送路径行进)。在本示例的喷墨记录设备10中,将第二链轮64B设置在高于第一链轮64A的位置处。相应地,链条64C形成了在途中倾斜的行进路径。更具体地,行进路径由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倾斜传送路径70B和第二水平传送路径70C所构成。
将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设置在与第一链轮64A相似的高度,并且将围绕第一链轮64A而被输送的链条64C设置为水平行进。将第二水平传送路径70C设置在与第二链轮64B相似的高度,并且将围绕第二链轮64B而被输送的链条64C设置为水平行进。将倾斜传送路径70B设置在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和第二水平传送路径70C之间,并且被设置为连接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和第二水平传送路径70C。
设置链条引导体以便形成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倾斜传送路径70B和第二水平传送路径70C。更具体地,链条引导体至少被设置在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与倾斜传送路径70B的结点处,以及倾斜传送路径70B与第二水平传送路径70C的结点处。
多个夹持器64D以均匀间隔附着到链条64C。设定夹持器64D的附着间隔,以使得与在从图像记录滚筒52接收纸P之间的间隔相匹配。即,将夹持器64D的附着间隔设定为与在从图像记录滚筒52接收纸P之间的间隔相匹配,以便能够以协调的时序从图像记录滚筒52接收从图像记录滚筒52依次传递的纸P。
如上所述来构造链式夹持器64。如上所说明的,当连接到第一链轮64A的电机(图中未示出)被驱动时,链条64C开始行进。链条64C的行进速度与图像记录滚筒52的圆周速度相同。对时序进行协调,使得每个夹持器64D能够接收从图像记录滚筒52传递的纸P。
反张力施加机构66将反张力施加到正在传送的纸P,其中由链式夹持器64夹持前缘。反张力施加机构66主要包括第一引导板72和第二引导板82,该第一引导板72用作设置在油墨干燥部20中的引导构件,第二引导板82用作设置在UV照射部22中的引导构件。
如图2所示,第一引导板72由具有与纸宽度相对应的宽度的中空箱板来构成。第一引导板72设置有形成在上表面72A中的多个吸引孔200,以及被设置在第一引导板72的中心部分的下部侧并且通过多个吸引孔200吸气的抽风机202。第一引导板72的下部侧连接到空气排出管204,用于将由抽风机202通过多个吸引孔200吸取的空气排出。
虽然未在图中示出,第二引导板82类似地由具有与纸宽度相对应的宽度的中空箱板构成,并且第二引导板82设置有形成到上表面的多个吸引孔、通过多个吸引孔吸引空气的抽风机、以及用于将空气排出的空气排出管。
将第一引导板72设置为沿着链式夹持器64的纸P传送路径(=链式延伸路径)延伸。更具体地,沿着链条64C来设置第一引导板72,其中该链条64C沿着在距该链条64C特定的分隔距离的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延伸。沿着链条64C来设置第二引导板82,其中该链条64C沿着在距该链条64C特定的分隔距离的倾斜传送路径70B延伸。在制成与之滑动接触的第一引导板72的上表面和第二引导板82的上表面(面向链条64C的面:滑动接触面)之上传送正由链式夹持器64传送的纸P的背面(没有记录图像的一侧表面)。
如图2所示,第一引导板72的滑动接触面(上表面)以特定图案(参见图3A)形成有多个吸引孔200。如上所述,由中空箱板形成第一引导板72,而抽风机202在第一引导板72的中空部(内部)中产生吸力。相应地,通过形成在滑动接触面中的吸引孔200吸入空气。
由于通过第一引导板72的吸引孔200吸入空气,而导致正由链式夹持器64传送的纸P的背面被吸引到吸引孔200。相应地,将反张力施加到正由链式夹持器64传送的纸P。类似地,正由链式夹持器64传送的纸P的背面被吸引到第二引导板82中的吸引孔,由此将反张力施加到正由链式夹持器64传送的纸P。
如上所述,将第一引导板72设置为沿着链条64C延伸(其中该链条64C沿着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延伸);并且将第二引导板82设置为沿着链条64C延伸(其中该链条64C沿着倾斜传送路径70B延伸)。相应地,在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和倾斜传送路径70B之间的传送期间施加反张力。
如图1所示,将油墨干燥单元68设置到链式夹持器64的内部(特别是构成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的位置的前半侧),并且油墨干燥单元68对正沿着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传送的纸P进行干燥。油墨干燥单元68通过将热空气吹到正沿着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传送的纸P的记录表面上,来对纸P进行干燥。沿着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设置多个油墨干燥单元68。根据诸如油墨干燥单元68的处理能力以及纸P的传送速度(=打印速度)之类的因素,来设定所设置的油墨干燥单元68的数量。即,进行设定以使得从图像记录部18接收的纸P能够在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上正被传送的同时被干燥。相应地,还考虑油墨干燥单元68的能力来设定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的长度。
如上所述来构造油墨干燥部20。从图像记录部18的图像记录滚筒52传递过来的纸P由链式夹持器64接收。链式夹持器64利用夹持器64D来夹持纸P的前缘,并沿着呈平面状的第一引导板72传送纸P。以被传递到链式夹持器64的纸P首先被传送在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之上。在被传送在第一水平传递路径70A之上的同时,通过设置在链式夹持器64内部的油墨干燥单元68来对纸P进行干燥。即,通过将热空气吹到正面(图像记录面)上来执行干燥。在此,纸P在由反张力施加机构66施加反张力的同时被干燥。相应地,能够在干燥的同时抑制纸P的变形。
UV照射部
UV照射部22将紫外线(UV)照射到使用水性UV油墨来记录的图像上,从而对图像进行定影。UV照射部22被构造为主要包括:用于传送纸P的链式夹持器64、用于将反张力施加到正由链式夹持器64传送的纸P的反张力施加机构66、以及将紫外线照射到正由链式夹持器64传送的纸P的UV照射单元74(其用作定影单元的示例)。
如上所述,在油墨干燥部20、水施加部80和纸排出部24上在此也共同采用了链式夹持器64和反张力施加机构66。
将UV照射单元74设置在链式夹持器64的内部(特别是在构成倾斜传送路径70B的位置处),并且将紫外线照射到正在倾斜传送路径70B上传送的纸P的记录表面上。UV照射单元74设置有紫外线灯(UV灯),并沿着倾斜传送路径70B设置多个UV照射单元74。UV照射单元74将紫外线照射到正在倾斜传送路径70B上传送的纸P的记录表面上。根据例如纸P的传送速度(=打印速度),来设定所设置的UV照射单元74的数量。即,进行设定以使得在倾斜传送路径70B上传送纸P的同时,能够通过照射紫外线使图像定影。相应地,还考虑例如纸P的传送速度来设定倾斜传送路径70B的长度。
如上所述来构造UV照射部22。正由链式夹持器64传送并且已由油墨干燥部20干燥的纸P然后被传送在倾斜传送路径70B上。在倾斜传送路径70B上,链式夹持器64沿着第二引导板82传递纸P,其中由夹持器64D夹持纸P的前缘部分。在倾斜传送路径70B之上的传送期间,通过设置在链式夹持器64内部的UV照射单元74来UV照射纸P。即,从UV照射单元74向着正面照射紫外线。在此,在由反张力施加机构66将反张力施加到纸P的同时来执行对纸P的UV照射。相应地能够在执行UV照射的同时抑制纸P的变形。因为UV照射部22被设置在倾斜传送路径70B上,而倾斜的第二引导板82也被设置在倾斜传送路径70B上,因此即使例如纸P在传送期间从夹持器64D掉落,纸P也能够在第二引导板82上滑过且被排出。
纸排出部
纸排出部24收集已进行了图像记录过程的循环的纸P。纸排出部24被构造为主要包括:用于传送UV照射后的纸P的链式夹持器64以及用于堆叠和收集纸P的纸排出台76。
如上所述,在油墨干燥部20和UV照射部22之上在此也共同采用了链式夹持器64。链式夹持器64将纸P释放在纸排出台76之上,从而将纸P堆叠在纸排出台76上。
纸排出台76堆叠和收集从链式夹持器64释放出来的纸P。纸排出台76设置有纸挡块(例如前纸挡块、后纸挡块和侧纸挡块)(图中未示出),以便整齐地堆叠纸P。
纸排出台76配备有纸排出台提升和降低设备(在图中未示出),该设备能够提升和降低纸排出台76。将纸排出台提升和降低设备耦合,以增加和减少堆叠在纸排出台76中的纸量,其中控制驱动使得对纸排出台76进行提升和降低,从而将纸P的最上面的页定位在恒定高度。
油墨干燥部和UV照射部的详细描述
下面是关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10的相关部分的油墨干燥部20和UV照射部22的更加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由油墨干燥部20中的油墨干燥单元68对由链式夹持器64传送的纸P进行干燥。即,油墨干燥部20是对包含在已通过着色材料的聚集作用而分离的溶剂中的水分进行干燥的机构。油墨干燥部20设置有油墨干燥单元68,在该油墨干燥单元68中,在面向由链式夹持器64传送的纸P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例如IR加热器和风扇构成的组。
链式夹持器64利用夹持器64D夹持纸P的前缘,并且沿着呈平面状的第一引导板72传送纸P。通过设置在链式夹持器64内部的油墨干燥单元68来干燥纸P。在此,在由反张力施加机构66施加反张力的同时,利用来自油墨干燥单元68的热空气对纸P进行干燥。
油墨干燥单元68的热空气喷嘴被构造为将受控至特定温度的热空气以均匀的气流速率吹到纸P上。每一相应的IR加热器被控制到特定温度。热空气喷嘴和IR加热器通过蒸发记录表面上所包含的水分,来对纸P进行干燥。
注意,被蒸发的水分优选通过排出部(图中未示出)与空气一起排出到装置之外。也可以通过例如冷却设备(散热器)来冷却所循环的空气,并且将蒸发的水分恢复为液体。
图3A是第一引导板72的平面图。图3B是第一引导板72的侧视图。如图3A所示,第一引导板72的上表面72A(滑动接触面)以特定的图案形成有多个吸引孔200。如图3A和图3B所示,第一引导板72的内部的上表面72A侧设置有液体冷却剂流动的冷却流路210。冷却流路210由单个细长的流路来构成,该单个细长的流路被设置为在第一引导板72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来回迂回延伸。换言之,在平面图中,冷却流路210被设置为从在呈矩形形状的第一引导板72的一侧到面向该侧的另一侧来回迂回延伸,而将该迂回延伸的流路中的每一个设置为基本上相互平行。
作为冷却流路210的长度方向端部的一个连接端口212A连接到用作流入流路的第一流路104。从第一流路104通过连接端口212A将液体冷却剂引入冷却流路210。液体冷却剂流过被设置成来回迂回延伸的冷却流路210,由此对第一引导板72的至少上表面72A侧进行冷却。在连接端口212A的相对侧上的作为冷却流路210中的端部的另一连接端口212B连接到用作返回流路的第二流路206。从冷却流路210通过连接端口212B将液体冷却剂排出到第二流路106中。
将盖子220附着到图3A中所示的第一引导板72的上表面72A的中心部分。将稍后描述的用作温度检测传感器的热敏电阻器(T1)124附着到盖子220。
例如可以采用水(净化水、纯净水)或乙二醇(防冻剂)的水溶液作为液体冷却剂。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净化水作为液体冷却剂。
虽然未在图中示出,将与第一引导板72的构造基本上相同的构造的冷却剂流路设置在第二引导板82内部来回迂回延伸。进行构造以使得第二引导板82的上表面侧由液体冷却剂冷却。
图4A示出了对用作多个(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两个)冷却目标的第一引导板72和第二引导板82进行冷却的冷却设备100。如图4A所示,冷却设备100包括冷却器本体101,其用作对液体冷却剂进行循环的单个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冷却设备100被构造为通过液体冷却剂的间歇循环来冷却作为一个冷却目标的第一引导板72,并且通过液体冷却剂的连续循环来冷却作为另一个冷却目标的第二引导板82。
更具体地,用于供应液体冷却剂的单个供应侧流路102连接到冷却器本体101,其中供应侧流路102在分支部102A被分别分支为用作流入流路的第一流路104和第三流路108。该供应侧流路102设置有用于循环该液体冷却剂的泵114。第一流路104连接到第一引导板72。即,第一流路104通过第一引导板72的连接端口212A(参见图3A)连接到冷却流路210(参见图3A)。第三流路108连接到第二引导板82。即,第三流路108通过第二引导板82的连接端口连接到冷却流路(图中未示出)。
用作返回流路(液体冷却剂通过该返回流路从冷却流路210(参见图3A)排出)的第二流路106连接到第一引导板72。用作返回流路(液体冷却剂通过该返回流路从冷却流路(图中未示出)排出)的第四流路110连接到第二引导板82。第二流路106和第四流路110在合并部112A被合并为单个排出侧流路112。排出侧流路112连接到冷却器本体101。
换言之,连接到第一引导板72的第一流路104和第二流路106以及连接到第二引导板82的第三流路108和第四流路110构成了分别在用作多个冷却目标的第一引导板72和第二引导板82与冷却器本体101之间形成的循环流路。
在冷却设备100中,由于将第三流路108和第四流路110连接到第二引导板82的冷却流路(图中未示出),已从冷却器本体101发送到供应侧流路102的液体冷却剂通过分支部102A被供应到第三流路108,并且然后被供应到第二引导板82的冷却流路(图中未示出)。已从第二引导板82的冷却流路(图中未示出)被排出到第四流路110的液体冷却剂通过合并部112A合并到排出侧流路112,并且返回到冷却器本体101。由此将液体冷却剂连续地循环到第二引导板82的冷却流路(图中未示出),以连续地冷却第二引导板82。
将切换设备128设置在第一流路104与第二流路106之间以用于通过液体冷却剂的间歇循环来冷却第一引导板72。更具体地,将分支部104A设置在沿着第一流路104的途中,其中旁路流路116的一端连接到分支部104A。将合并部106A设置在沿着第二流路106的途中。旁路流路116的另一端连接到合并部106A。换言之,旁路流路116连接在作为用于间歇循环的流路的第一流路104与第二流路106之间,其中将旁路流路116连接成对作为一个冷却目标的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流路210(参见图3A)进行旁路。
将用作第一开闭阀的第一电磁阀120设置到分支部104A的第一引导板72侧上的第一流路104,分支部104A在旁路流路116分支出的地方分支。将用作第二开闭阀的第二电磁阀122设置到旁路流路116。换言之,第一电磁阀120和第二电磁阀122构成本发明的开闭部,其中与第一电磁阀120的打开和关闭相耦合地关闭和打开第二电磁阀122。相应地,能够在液体冷却剂循环通过冷却流路210(参见图3A)的路线与液体冷却剂循环通过旁路流路116的路线之间进行切换。
第一引导板72设置有用作温度检测传感器的热敏电阻器(T1)124。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热敏电阻器124例如检测第一引导板72的上表面72A(参见图3A)的温度。
如图5所示,将由热敏电阻器(T1)124检测的温度的信号输入到控制器126中。控制器126基于由热敏电阻器(T1)124检测的温度来控制第一电磁阀(CV1)120的打开和关闭以及第二电磁阀(CV2)122的关闭和打开。换言之,控制器126执行控制,以使得与第一电磁阀(CV1)120的打开和关闭相耦合地关闭和打开第二电磁阀122(CV2)。
如图4A所示,在冷却设备100中,进行构造,以使得当第一流路104的第一电磁阀120被打开且旁路流路116的第二电磁阀122被关闭时,液体冷却剂流到第一流路104并且被输送到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流路210(参见图3A),并随后,液体冷却剂流到第二流路106中并合并到排出侧流路112中。即,通过打开第一电磁阀120并且将液体冷却剂输送到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流路210(参见图3A)来开始对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
而且如图4B所示,在冷却设备100中,进行构造,以使得当第一流路104的第一电磁阀120被关闭且旁路流路116的第二电磁阀122被打开时,液体冷却剂从第一流路104的分支部104A流到旁路流路116中,并且从合并部106A流到第二流路106中,然后被合并到排出侧流路112中。即,由于液体冷却剂从第一流路104的分支部104A通过旁路流路116流动而停止对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其中液体冷却剂不再供应到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流路210(参见图3A)。
如上所述,在冷却设备100中,通过间歇地将液体冷却剂循环到第一冷却板72的冷却流路210(参见图3A)来控制第一冷却板72的温度。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由热敏电阻器124检测的第一引导板72的温度已达到上限设定温度或以上时,进行控制以打开第一电磁阀(CV1)120并且关闭第二电磁阀(CV2)122。当由热敏电阻器124检测的第一引导板72的温度已达到下限设定温度时,进行控制以关闭第一电磁阀(CV1)120并且打开第二电磁阀(CV2)122。相应地,能够将第一引导部72的温度控制在特定温度范围内。
控制器126控制旁路流路116的第二电磁阀122,以便在第一电磁阀120关闭的同时或在第一电磁阀120关闭之前打开。控制器126还控制旁路流路116的第二电磁阀122,以便在第一电磁阀120打开的同时地或在第一电磁阀120打开之后关闭。这相应地避免了第二电磁阀122和第一电磁阀120被同时关闭的情况,从而防止由于液体冷却剂在第二电磁阀122和第一电磁阀120的流路中逐渐积累而导致的负荷增加。
冷却器本体101被构造为以均匀的温度和均匀的流动速率来循环液体冷却剂。将旁路流路116设置在第一流路104和第二流路106之间,并且与第一电磁阀120的打开和关闭相耦合地关闭和打开第二电磁阀122。被供应到第一流路104的液体冷却剂因此要么在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流路210(参见图3A)中流动,要么在旁路流路116中流动。相应地,即使当冷却器本体101以均匀的流动速率循环液体冷却剂时,也能够针对第二引导板82来维持基本上均匀的冷却循环流动速率。
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UV照射单元74被构造为空气冷却,而并非由液体冷却剂来强制冷却。
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代替第一电磁阀120和第二电磁阀122来设置其它流动速率控制阀。
以下说明了关于设置到喷墨记录装置10的冷却设备100的操作和有利效果。
如图4中所示,通过分支部102A将从冷却器本体101输送到供应侧流路102的液体冷却剂的流在第一流路104和第三流路108之间分开。通过打开第一流路104的第一电磁阀120并且关闭旁路流路116的第二电磁阀122来将第一流路104中流动的液体冷却剂供应到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流路210(参见图3A)。因此对第一引导板72进行冷却。将第三流路108中流动的液体冷却剂供应到第二引导板82的冷却流路(图中未示出)。因此对第二引导板82进行冷却。
将液体冷却剂从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流路210(参见图3A)排出到第二流路106中。将第二引导板82的冷却流路(图中未示出)中的液体冷却剂排出到第四流路110中。第二流路106中流动的液体冷却剂和第四流路110中流动的液体冷却剂通过合并部112A合并到排出侧流路112中,并返回到冷却器本体101。冷却器本体101以均匀的温度和均匀的流动速率来循环液体冷却剂。
在喷墨记录装置10(参见图1)中,对于作为多个冷却目标的第一引导板72和第二引导板82而言,为了维持性能所需的冷却方法是不同的。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被定位到油墨干燥单元68的下侧的第一引导板72必须被调节在特定温度范围内以维持干燥性能,因此需要通过液体冷却剂的间歇循环来进行温度调节。必须利用在均匀流动速率下的液体冷却剂来连续冷却被定位到UV照射单元74的下侧的第二引导板82,以便维持UV照射油墨固化性能,并因此需要液体冷却剂的连续循环。
通常,当利用单个冷却器来冷却多个冷却目标时,在液体冷却剂被间歇地循环到冷却目标中的一个以便执行温度调节时,存在液体冷却剂到其它冷却目标的流动速率发生改变的可能性。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旁路流路116被设置在第一流路104和第二流路106之间,并且与第一电磁阀120的打开和关闭相耦合地关闭和打开第二电磁阀122。相应地,供应到第一流路104的液体冷却剂要么在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流路210(参见图3A)中流动,要么在旁路流路116中流动。即使当冷却器本体101以均匀的流动速率循环液体冷却剂时,也能够针对第二引导板82来维持基本上均匀的冷却循环流动速率。
当由热敏电阻器124检测的第一引导板72的温度已达到上限设定温度或以上时,控制器126打开第一电磁阀(CV1)120并且关闭第二电磁阀(CV2)122。液体冷却剂相应地以均匀的流动速率在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路径210中流动,从而对第一引导板72进行冷却。当由热敏电阻器124检测的第一引导板72的温度已达到下限设定温度时,控制器126关闭第一电磁阀(CV1)120并且打开第二电磁阀(CV2)122。液体冷却剂相应地在旁路流路116中流动并且停止对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相应地,即使在第一引导板72的温度由于油墨干燥单元68的加热而升高时,也能够将第一引导部72的温度控制在特定温度范围内。
因为当第一引导板72正由液体冷却剂的间歇循环冷却时,对于第二引导板82维持了基本上均匀的冷却循环流动速率,所以能够以基本上均匀的流动速率将液体冷却剂连续地循环到第二引导板82。
将旁路流路116的第二电磁阀122控制为在第一电磁阀120关闭的同时或在第一电磁阀120关闭之前打开。而且,将旁路流路116的第二电磁阀122控制为在第一电磁阀120打开的同时或在第一电磁阀120打开之后关闭。这相应地避免第二电磁阀122和第一电磁阀120被同时关闭的情况,使得能够抑制由于液体冷却剂在第二电磁阀122和第一电磁阀120的流路中逐渐积累而导致的负荷增加。
注意,并非将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流路210的构造限制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基本上平行来回迂回延伸的构造,并且可以对其做出改变。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以下参考图6A到图7来说明关于用作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注意,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那些构造部分相类似的构造部分被分配了相同的附图标记,且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6A是示出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采用的UV照射单元150的平面图。图6B是示出UV照射单元150的侧视图。图7示出对用作多个(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3个)冷却目标的第一引导板72、第二引导板82以及UV照射单元150进行冷却的冷却设备170。如图6A和图6B所示,UV照射单元150包括用于将紫外线照射在纸P的正面(参见图1)上的UV(紫外线)灯152,以及被设置为包围UV灯152的背面侧(照射方向的相对侧)的反射镜154。反射镜154被形成为基本上半圆的形状,并且被设置在距UV灯152的周面特定的间隔处。将反射镜154设置在UV灯152宽度方向上的基本整个区域上。
UV照射单元150还包括沿着反射镜154被设置在反射镜154的背面侧上(在UV灯152的相对侧)的冷却流路156。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是冷却流路156例如由细长的流路来构成,该细长的流路被设置为在反射镜154的基本整个长度上来回迂回延伸。将液体冷却剂供应到冷却流路156的第五流路174连接到作为冷却流路156的一个端部的连接端口158A。将液体冷却剂从冷却流路156排出的第六流路176连接到作为冷却流路156的另一个端部的连接端口158B。液体冷却剂在冷却流路156中流动,从而对UV照射单元150的反射镜154的周边进行冷却。
如图7所示,冷却设备170包括冷却器本体171,该冷却器本体171用作对液体冷却剂进行循环的单个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冷却设备170被构造为通过液体冷却剂的间歇循环来对作为一个冷却目标的第一引导板72进行冷却,并且通过液体冷却剂的连续循环来对作为另外2个冷却目标的第二引导板82和UV照射单元150进行冷却。
更具体地,用于供应液体冷却剂的单个供应侧流路172连接到冷却器本体171,其中供应侧流路172在分支部172A处分支为供应侧流路102和第五流路174。供应侧流路102在分支部102A处分支为第一流路104和第三流路108。供应侧流路172设置有用于对液体冷却剂进行循环的泵114。第五流路174连接到UV照射单元150(参见图6A和图6B)。
用于排出液体冷却剂的第六流路176也连接到UV照射单元150(参见图6A和图6B)。第二流路106和第四流路110在合并部112A处合并为单个排出侧流路112。排出侧流路112和第六流路176在合并部178A处合并为单个排出侧流路178。排出侧流路178连接到冷却器本体171。
换言之,连接到第一引导板72的第一流路104和第二流路106、连接到第二引导板82的第三流路108和第四流路110、以及连接到UV照射单元150的第五流路174和第六流路176分别构成了在用作多个冷却目标的第一引导板72、第二引导板82以及UV照射单元150与冷却器本体171之间形成的循环流路。
在冷却设备170中,由于将第五流路174和第六流路176连接到UV照射单元150的冷却流路156(参见图6A和图6B),而导致液体冷却剂被连续循环。UV照射单元150因此被连续冷却。
在冷却设备170中,在第一流路104和第二流路106之间设置切换设备128,用于通过液体冷却剂的间歇循环来冷却第一引导板72。
冷却器本体171被构造为以均匀的温度和均匀的流动速率来循环液体冷却剂。在第一流路104和第二流路106之间设置旁路流路116,并且与第一电磁阀120的打开和关闭相耦合地关闭和打开第二电磁阀122。相应地,被供应到第一流路104的液体冷却剂要么在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流路210(参见图3A)中流动,要么在旁路流路116中流动。相应地,即使当冷却器本体171以均匀的流动速率循环液体冷却剂时,也能够针对第二引导板82来维持液体冷却剂的基本均匀的连续循环流动速率。
例如,当由热敏电阻器124检测的第一引导板72的温度已达到上限设定温度或以上时,打开第一电磁阀(CV1)120并且关闭第二电磁阀(CV2)122(参见图7)。液体冷却剂相应地以均匀的流动速率在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路径210(参见图3A)中流动,从而对第一引导板72进行冷却。当由热敏电阻器124检测的第一引导板72的温度已达到下限设定温度时,关闭第一电磁阀(CV1)120并且打开第二电磁阀(CV2)122。液体冷却剂相应地在旁路流路116中流动,从而停止对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相应地,能够将第一引导部72的温度控制在特定温度范围内。
因为当第一引导板72正由液体冷却剂的间歇循环冷却时,在到第二引导板82和UV照射单元150的连续循环中维持了基本均匀的液体冷却剂流动速率,所以能够以基本均匀的流动速率将液体冷却剂连续地循环到第二引导板82和UV照射单元150。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以下参考图8来说明关于用作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注意,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那些构造部分类似的构造部分被分配了相同的附图标记,且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8示出了对用作喷墨记录装置的多个(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3个)冷却目标的第一引导板72、第二引导板82和UV照射单元150进行冷却的冷却设备230。如图8所示,冷却设备230包括冷却器本体231,该冷却器本体231用作对液体冷却剂进行循环的单个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冷却设备230被构造为通过液体冷却剂的间歇循环对两个冷却目标(其为第一引导板72和第二引导板82)进行冷却,并且通过液体冷却剂的连续循环对另一个冷却目标(其为UV照射单元150)进行冷却。
将切换设备232设置在第三流路108和第四流路110之间的冷却设备230上,以用于通过液体冷却剂的间歇循环来冷却第二引导板82。更具体地,将分支部108A设置在沿着用作流入流路的第三流路108的途中,并且旁路流路234的一端连接到分支部108A。将合并部110A设置在沿着用作返回流路的第四流路110的途中,并且旁路流路234的另一端连接到合并部110A。换言之,旁路流路234连接在第三流路108和第四流路110之间,第三流路108和第四流路110为间歇循环流路,并且被连接以对作为冷却目标的第二引导板82的冷却流路(图中未示出)进行旁路。
将用作第一开闭阀的第三电磁阀236设置到分支部108A的第二引导板82侧上的第三流路108,旁路流路234在分支部108A处分支出。将用作第二开闭阀的第四电磁阀238设置到旁路流路234。换言之,第三电磁阀236和第四电磁阀238构成本发明的开闭部,其中与第三电磁阀236的打开和关闭相耦合地关闭和打开第四电磁阀238。相应地,能够在液体冷却剂循环通过第二引导板82的冷却流路(图中未示出)的路线与液体冷却剂循环通过旁路流路234的路线之间进行切换。
将用作温度检测传感器的热敏电阻器(T2)240设置到第二引导板82。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热敏电阻器240例如检测第二引导板82的上表面的温度。
冷却器本体231被构造为以均匀的温度和均匀的流动速率来循环液体冷却剂。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旁路流路116设置在第一流路104与第二流路106之间,并且与第一电磁阀120的打开和关闭相耦合地关闭和打开第二电磁阀122。将旁路流路234设置在第三流路108与第四流路110之间,并且与第三电磁阀236的打开和关闭相耦合地关闭和打开第四电磁阀238。被供应到第一流路104的液体冷却剂因此要么在第一引导板72的冷却流路210(参见图3A)中流动,要么在旁路流路116中流动。被供应到第三流路108的液体冷却剂要么在第二引导板82的冷却流路(图中未示出)中流动,要么在旁路流路234中流动。相应地,即使当冷却器本体231以均匀的流动速率循环液体冷却剂时,也能够针对到UV照射单元150的连续循环来维持基本均匀的液体冷却剂流动速率。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由热敏电阻器240检测的第二引导板82的温度已达到上限设定温度或以上时,进行控制以打开第三电磁阀236并且关闭第四电磁阀238。当由热敏电阻器240检测的第二引导板82的温度已达到下限设定温度时,进行控制以关闭第三电磁阀236并且打开第四电磁阀238。相应地,能够将第二引导部82的温度控制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
而且,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旁路流路234的第四电磁阀238控制为在第三电磁阀236关闭的同时打开,或在第三电磁阀236关闭之前打开。而且,将旁路流路234的第四电磁阀238控制为在第三电磁阀236打开的同时关闭,或在第三电磁阀236打开之后关闭。这相应地避免了第四电磁阀238和第三电磁阀236被同时关闭的情况,使得能够抑制由于液体冷却剂在第四电磁阀238和第三电磁阀236的流路中逐渐积累而导致的负荷增加。
在如此构造的冷却设备230中,因为当第一引导板72和第二引导板82正由液体冷却剂的间歇循环冷却时,针对到UV照射单元150的连续循环维持了基本均匀的液体冷却剂流动速率,所以能够将液体冷却剂以基本均匀的流动速率连续地循环到UV照射单元150。
以上给出了关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受上文的任何示例性实施例所限制,并且明显地,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实施例。
注意,并不限制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目标,并且可以做出以下构造,其中通过单个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来间歇地循环和连续地循环到其它附加冷却目标。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10中,将第一开闭阀设置到连接到第一引导板的第一流路(流入流路),而将第二开闭阀设置到将第一流路(流入流路)和第二流路(返回流路)连接在一起的旁路流路,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进行以下构造,其中将打开和关闭的开闭部设置到连接到第一引导板的循环流路(例如第一流路),而省略旁路流路。通过打开和关闭该开闭部,这样的构造仍然允许单个冷却器本体(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通过液体冷却剂的间歇循环来冷却第一引导板,并且通过液体冷却剂的连续循环来冷却第二引导板和/或UV照射单元。
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进行构造以使得在纸P正由链式夹持器64传送的同时油墨干燥单元对纸P进行干燥,并且UV照射单元对纸P上的油墨进行固化,然而并不限于此。可以进行以下构造,其中在纸P正由滚筒(压印滚筒)传送的同时,由被设置为面向滚筒(压印滚筒)的油墨干燥单元68对纸P进行干燥并且通过UV照射单元对纸P上的油墨进行固化。在这样的构造中,滚筒(压印滚筒)用作冷却目标。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引导构件,其引导被传送的记录介质;
干燥部,其被设置为面向所述引导构件中的一个并且对已被喷射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油墨进行干燥;
油墨固化部,其被设置为面向所述引导构件中的另一个,并且将光照射到已由所述干燥部干燥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正面上并固化所述油墨;
单个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其将液体冷却剂循环到在所述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与多个冷却目标之间分别形成的循环流路,其中由于所述干燥部的热或所述油墨固化部的热而需要针对所述多个冷却目标进行冷却,所述液体冷却剂循环设备利用液体冷却剂的间歇循环来冷却一个所述冷却目标,并且利用液体冷却剂的连续循环来冷却另一个所述冷却目标;以及
开闭部,其打开和关闭一个所述循环流路以间歇地循环所述一个冷却目标的液体冷却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旁路流路,其将构造所述一个循环流路的流入流路和返回流路连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开闭部被构造成将所述液体冷却剂在所述液体冷却剂循环通过所述一个冷却目标的路线与所述液体冷却剂循环通过所述旁路流路的路线之间进行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开闭部包括第一开闭阀以及第二开闭阀,所述第一开闭阀被设置到所述流入流路,进一步设置到所述冷却目标侧而不是所述流入流路与所述旁路流路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二开闭阀被设置到所述旁路流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停止对所述一个冷却目标的冷却时,在所述第一开闭阀被关闭的同时或在所述第一开闭阀被关闭之前,打开所述第二开闭阀;并且
当开始对所述一个冷却目标的冷却时,在所述第一开闭阀被打开的同时或在所述第一开闭阀被打开之后,关闭所述第二开闭阀。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一个冷却目标是所述引导构件中的一个;并且
所述其它冷却目标是所述引导构件中的另一个或所述油墨固化部,或者所述其它冷却目标是所述引导构件中的另一个和所述油墨固化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通过所述间歇循环来冷却被设置为面向所述干燥部的所述引导构件;并且
通过所述连续循环来冷却被设置为面向所述油墨固化部的所述引导构件。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温度检测传感器,其检测所述引导构件中的一个的温度;
其中,基于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温度通过所述间歇循环来控制所述引导构件的温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进行控制以使得:
当所述引导构件的温度已达到上限设定温度或以上时,打开所述第一开闭阀并且关闭所述第二开闭阀;并且
当所述引导构件的温度已达到下限设定温度时,关闭所述第一开闭阀并且打开所述第二开闭阀。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链式夹持器,其夹持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缘,并且沿着所述引导构件来传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吸附部,其将所述记录介质吸附到所述引导构件。
CN201310384473.1A 2012-09-10 2013-08-29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606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8701A JP5642747B2 (ja) 2012-09-10 2012-09-1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98701 2012-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0616A true CN103660616A (zh) 2014-03-26
CN103660616B CN103660616B (zh) 2017-05-03

Family

ID=50232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447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60616B (zh) 2012-09-10 2013-08-2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40219B2 (zh)
JP (1) JP5642747B2 (zh)
CN (1) CN1036606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6265A (zh) * 2015-09-09 2022-10-28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用于依次加工单张纸状的基材的加工站的机器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66315A1 (en) * 2012-07-05 2015-09-24 Memjet Technology Ltd. Printer with media trajectory converging towards printhead
WO2015151772A1 (ja) * 2014-04-02 2015-10-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8327411B (zh) * 2017-01-20 2022-01-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DE102017222700A1 (de) * 2017-07-17 2019-01-17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Druckmaschine mit Zwillingsdruckwerk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olchen Druckmaschine
JP7167550B2 (ja) * 2018-01-18 2022-1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供給流路部材、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EP3513974B1 (en) * 2018-01-18 2020-12-02 Ricoh Company, Ltd. Supply channel member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11318760B2 (en) 2019-12-23 2022-05-03 Xerox Corporation Media transport belt that attenuates thermal artifacts in images on substrates printed by aqueous ink printer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4531A (zh) * 1998-03-24 1999-11-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体电子成像印制机的载体回收装置
US6092891A (en) * 1990-11-30 2000-07-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mechanism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fixing mechanism
CN1918190A (zh) * 2004-01-07 2007-02-21 勘彻克尔公司 紫外发光二极管控制回路和用于紫外固化的控制器
JP2009208348A (ja) * 2008-03-04 2009-09-17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9226755A (ja) * 2008-03-24 2009-10-08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における搬送ベルトの温度調整方法
US20100225720A1 (en) * 2009-03-04 2010-09-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rawing device
JP2011168019A (ja) * 2010-02-22 2011-09-01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62035A (ja) 2006-12-27 2008-07-17 Kyocera Mita Corp インク画像乾燥装置及びインク画像形成装置
JP5579030B2 (ja) 2010-11-24 2014-08-27 三菱重工印刷紙工機械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並びに輪転印刷機、印刷機
JP2013039820A (ja) * 2011-08-19 2013-02-28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2891A (en) * 1990-11-30 2000-07-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mechanism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fixing mechanism
CN1234531A (zh) * 1998-03-24 1999-11-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体电子成像印制机的载体回收装置
CN1918190A (zh) * 2004-01-07 2007-02-21 勘彻克尔公司 紫外发光二极管控制回路和用于紫外固化的控制器
JP2009208348A (ja) * 2008-03-04 2009-09-17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9226755A (ja) * 2008-03-24 2009-10-08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における搬送ベルトの温度調整方法
US20100225720A1 (en) * 2009-03-04 2010-09-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rawing device
JP2011168019A (ja) * 2010-02-22 2011-09-01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6265A (zh) * 2015-09-09 2022-10-28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用于依次加工单张纸状的基材的加工站的机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51074A (ja) 2014-03-20
US20140071197A1 (en) 2014-03-13
US8840219B2 (en) 2014-09-23
JP5642747B2 (ja) 2014-12-17
CN103660616B (zh) 2017-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061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2623328B1 (en) Dr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745229B2 (ja) 印刷装置
EP2551122A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21142340A (ja) 錠剤印刷装置及び錠剤印刷方法
JP20141811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4136512A1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955137B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5980622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25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8008315A1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缶体製造システム
JP59257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5037346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092488B2 (ja) 払拭部材、ノズル払拭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17860A (zh) 涂布设备和喷墨记录设备
JP602554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227043A (ja) 画像記録装置、ニス付与装置及びニス付与方法
JP6062822B2 (ja) 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媒体搬送方法
JP6045403B2 (ja) 記録媒体冷却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6143181A1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液体付与装置
JP60229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165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249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68780A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51683B2 (ja) 排紙ユニット及び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