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19747A - 电梯的层站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层站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19747A
CN103619747A CN201180071800.7A CN201180071800A CN103619747A CN 103619747 A CN103619747 A CN 103619747A CN 201180071800 A CN201180071800 A CN 201180071800A CN 103619747 A CN103619747 A CN 103619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closure
stop
main body
rev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18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圭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19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97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66B13/303Details of door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66B13/306Details of door jam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66B13/308Details of seals and joint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的层站门装置中,在层站门主体的门套侧端部设有门侧门套封闭部。在层站门框的纵架设有在层站门主体全闭时与门侧门套封闭部抵接的纵架封闭部。在门侧门套封闭部和纵架封闭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设有由弹性体构成的门套气密部材。门侧门套封闭部和纵架封闭部的抵接面相对于层站门主体的开闭方向向如下方向倾斜,该方向是由于层站门主体因层站与井道之间的气压差而受到的力,使门套气密部材产生弹性变形的方向。

Description

电梯的层站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闭电梯的层站出入口的层站门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减小气流噪音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高扬程的电梯中,由于在层站和井道之间会产生压力差,因此,会引起空气从层站门的周围的间隙向井道流出或流入,此时会产生被称作气流噪音的鸣叫音。对此,在现有的气流抑制装置中,通过在井道设置层站以外的开口部来控制井道内的空气流,由此减弱了层站门的周围的空气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现有的电梯出入口装置中,当层站门全闭时,通过多个遮烟板堵塞层站门与层站门框之间的间隙。由此,防止了因轿厢升降而在井道内产生的高速气流通过层站门的周围的间隙,从而减小了由高速气流导致的鸣叫音的产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在现有的电梯中,在轿厢室和轿厢门之间设有隔音装置,所述隔音装置在轿厢门全闭时堵塞轿厢门的周围的间隙。由此,能够减轻轿厢高速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向轿厢内的侵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4)。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135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726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24767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1203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气流抑制装置中,由于需要在建筑物新设置开口部,因此,可能会对建筑物的布局或设计产生障碍,另外,还需要大规模的控制装置,从而导致成本升高。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现有的电梯出入口装置中,为了使遮烟板紧密贴合于门框,需要增大层站门装置的关闭力,从而使得层站门装置的负载增大。如果遮烟板的接触状态不充分,则会部分地产生细微的间隙,从而在该部分产生气流噪音,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效果。因此,需要遍及层站门的整个周围以一定程度以上的按压力将遮烟板向门框按压,需要增加层站门装置的关闭力。
另外,在专利文献3、4所示的现有的电梯中,由于没有考虑在层站和井道之间因压力差而产生的气流噪音,因此,即使将这些结构应用于层站门装置,也无法高效地降低气流噪音。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在抑制关闭力增大的同时以简单的结构降低气流噪音的电梯的层站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门装置具有:层站门框,其具有设在层站出入口左右的纵架和设在层站出入口的上部的顶架;和层站门主体,其开闭层站出入口,在层站门框设有门框侧封闭部,在层站门主体设有门侧封闭部,在层站门主体全闭时,门侧封闭部抵接于门框侧封闭部而堵塞层站门主体与层站门框之间的间隙,门侧封闭部包括门侧门套封闭部,门侧门套封闭部设于层站门主体的门套侧端部,门框侧封闭部包括纵架封闭部,纵架封闭部设于纵架,且在层站门主体全闭时与门侧门套封闭部抵接,在门侧门套封闭部和纵架封闭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设有由弹性体构成的门套气密部材,门侧门套封闭部与纵架封闭部的抵接面相对于层站门主体的开闭方向向如下方向倾斜,该方向是由于层站门主体因层站与井道之间的气压差而受到的力,使门套气密部材产生弹性变形的方向。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梯的层站门装置中,如果层站门主体因层站和井道之间的气压差而受到力,则门套气密部材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气密性增大,因此能够在抑制关闭力增大的同时以简单的结构降低气流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下部层站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对图3的层站门主体从层站侧施加有压力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对图4的层站门主体从层站侧施加有压力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对图3的层站门主体即将全闭之前的状态和全闭时的状态进行比较并示出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图7的门套气密部材和纵架封闭部的抵接面与层站门主体的正面成直角的比较例的说明图。
图9是对图3的层站门主体被安装于基准位置的状态和从基准位置偏移后的状态进行比较并示出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图9的门套气密部材和纵架封闭部的抵接面与层站门主体的正面成直角的比较例的说明图。
图11是图1的上部层站门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图12是图1的上部层站门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对图11的层站门主体从井道侧施加有压力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对图12的层站门主体从井道侧施加有压力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层站门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层站门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图17是图15或图16的层站门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18是示出图17的层站门装置的俯视图。
图19是示出将图17的上部气密部材应用于图1的上部层站门装置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20是示出图19的上部层站门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概要结构图,在该例子中,示出了穿梭式电梯。在穿梭式电梯中,轿厢在至少一个低层停止楼层和至少一个高层停止楼层之间往复运转(直达运转)。
图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机房2。在机房2设置有曳引机(驱动装置)3、反绳轮4和运行控制装置(控制盘)5。曳引机3具有:驱动绳轮6;使驱动绳轮6旋转的曳引机马达;以及对驱动绳轮6的旋转进行制动的曳引机制动器(电磁制动器)。
在驱动绳轮6和反绳轮4卷绕有悬吊构件7。作为悬吊构件7,使用多根绳索或多根带。在悬吊构件7的第1端部连接有轿厢8。在悬吊构件7的第2端部连接有对重9。
轿厢8和对重9被悬吊构件7悬挂在井道1内,并通过曳引机3而在井道1内升降。运行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曳引机3来控制轿厢8的运行。
在轿厢8设有用于开闭轿厢出入口的轿厢门装置10。在低层停止楼层设有下部层站门装置11。在高层停止楼层设有上部层站门装置12。层站门装置11、12在轿厢8靠站时与轿厢门装置10卡合,由此与轿厢门装置10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
图2是示出图1的下部层站门装置11的主视图,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在该例子中,示出了双门中央对开式的门装置。
在层站出入口设有层站门框13。层站门框13具有:一对纵架14,它们设在层站出入口的左右;和顶架15,其设在层站出入口的上部。顶架15水平地固定于纵架14的上端部之间。
层站出入口通过一对层站门主体(门板)16开闭。在层站出入口的上部设有对层站门主体16的开闭进行引导的吊轨(未图示)。层站门主体16悬挂于吊轨,并与轿厢门装置10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
各层站门主体16具有面对层站的正面16a和面对井道1的背面16b。在各层站门主体16的背面16b的门套相反侧端部固定有门挡橡胶17。门挡橡胶17被夹持在门挡橡胶按压部材18和层站门主体16之间,所述门挡橡胶按压部材18固定于背面16b。
另外,门挡橡胶17连续地配置于层站门主体16的整个高度方向。由此,在层站门主体16全闭时,门挡橡胶17互相抵接,从而将层站门主体16之间的间隙被密闭。
在各层站门主体16的背面16b的下端部固定有加强板19。在加强板19固定有多个门脚20。门脚20在层站门主体16的宽度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
另外,在加强板19固定有下部气密部材21。下部气密部材21被夹持在下部按压部材22和加强板19之间,所述下部按压部材22固定于加强板19。另外,下部气密部材21连续地配置于层站门主体16的整个宽度方向。而且,下部气密部材21由例如橡胶等弹性体构成。
在层站出入口的下部设有层站地坎23。在层站地坎23设有地坎槽23a。门脚20插入于地坎槽23a。在层站门主体16进行开闭动作时,门脚20在地坎槽23a内滑动。
下部气密部材21在比地坎槽23a靠层站侧的位置与层站地坎23的上表面接触。由此,在层站门主体16全闭时,层站门主体16的下端部和层站地坎23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被密闭。
在各层站门主体16的门套侧端部设有门侧门套封闭体(门侧门套封闭部)24,所述门侧门套封闭体24在层站门主体16全闭时堵塞层站门主体16与纵架14之间的间隙。门侧门套封闭体24具有:截面为L字形的门套遮蔽板25,其固定于层站门主体16的门套侧端部;和门套气密部材26,其固定于门套遮蔽板25。
各门套遮蔽板25具有:平板状的固定部25a,其固定于层站门主体16的门套侧端面,且向纵架14侧突出;和平板状的对置部25b,其是使固定部25a的层站侧端部向层站出入口侧呈直角弯折而成的。对置部25b与层站门主体16的正面16a平行地对置。
门套气密部材26固定安装于门套遮蔽板25的角部的内侧。另外,门套气密部材26连续地配置于层站门主体16的整个高度方向。而且,门套气密部材26由例如橡胶等弹性体构成。
在纵架14设有作为纵架封闭部的纵架弯折部14a,在层站门主体16全闭时,门套气密部材26与所述纵架弯折部14a抵接。在该例子中,纵架弯折部14a是使纵架14的端部呈锐角弯折而形成的。另外,纵架弯折部14a连续地形成于纵架14的整个高度方向。
门套气密部材26和纵架弯折部14a的彼此的抵接面分别相对于层站门主体16的开闭方向向如下方向倾斜,该方向是由于层站门主体16因层站与井道1之间的气压差而承受的力,使门套气密部材26产生弹性变形(压缩)的方向。
在各层站门主体16的上端部设有门侧上部封闭体(门侧上部封闭部)27,在层站门主体16全闭时,所述门侧上部封闭体27堵塞层站门主体16与顶架15之间的间隙。门侧上部封闭体27具有:截面为L字形的上部遮蔽板28,其固定于层站门主体16的上端部;和上部气密部材29,其固定于上部遮蔽板28。
各上部遮蔽板28具有:平板状的固定部28a,其水平地固定于层站门主体16的上端面,且向顶架15侧突出;和平板状的对置部28b,其是使固定部28a的层站侧端部向下侧呈直角弯折而成的。对置部28b与层站门主体16的正面16a平行地对置。
上部气密部材29固定安装于上部遮蔽板28的角部的内侧。另外,上部气密部材29连续地配置于层站门主体16的整个宽度方向。而且,上部气密部材29由例如橡胶等弹性体构成。
在顶架15设有作为顶架封闭部的顶架弯折部15a,上部气密部材29与所述顶架弯折部15a抵接。即,上部气密部材29设于门侧门套封闭体24的与顶架弯折部15a抵接的抵接部。在该例子中,顶架弯折部15a是使顶架15的端部呈锐角弯折而形成的。上部气密部材29在层站门主体16进行开闭动作时相对于顶架弯折部15a滑动。
上部气密部材29和顶架弯折部15a的彼此的抵接面分别相对于与层站门主体16的开闭方向平行的铅直面向如下方向倾斜,该方向是由于层站门主体16因层站与井道1之间的气压差而承受的力,使上部气密部材29产生弹性变形(压缩)的方向。
门侧封闭部具有门侧门套封闭体24和门侧上部封闭体27。另外,门框侧封闭部具有纵架弯折部14a和顶架弯折部15a。在层站门主体16全闭时,门侧门套封闭体24和纵架弯折部14a抵接,并且,门侧上部封闭体27和顶架弯折部15a抵接,从而将层站门框13和层站门主体16之间的间隙堵塞。
在此,在高层大厦,公知:在冬季,低层楼层的层站成为压力比井道高的高压,高层楼层的层站成为压力比井道低的低压。并且,层站门装置11、12中的气流噪音由于这样的压力差而产生。但是,对于夏季,层站和井道之间的气温差比较小,多数情况下不会产生气流噪音的问题。
图5是示出对图3的层站门主体16从层站侧施加有压力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对图4的层站门主体16从层站侧施加有压力的状态的剖视图。如果下部层站门装置11的层站侧成为压力比井道1侧高的高压,则层站门主体16由于气流现象而从层站侧受到朝向井道1侧的压力即正气流压,从而向井道1侧稍微移位。
由此,门套气密部材26被纵架弯折部14a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另外,上部气密部材29被顶架弯折部15a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由此,提高了层站门主体16和层站门框13之间的密闭性。
另外,图7是对图3的层站门主体16即将全闭之前的状态(上段)和全闭时的状态(下段)进行比较并示出的说明图。在层站门主体16全闭时,为了完全封闭层站门主体16和纵架14之间的间隙,不管是否存在气流现象,都需要将门套气密部材26向纵架弯折部14a按压一定的程度。
此时,如果纵架弯折部14a的弯折角度为θ,则按压量=层站门主体16的移动量×sinθ,按压量比层站门主体16的从接触开始起的移动量小。
另一方面,图8是示出图7的门套气密部材26和纵架弯折部14a的抵接面与层站门主体16的正面16a(门开闭方向)成直角的比较例的说明图。在这种情况下,按压量=层站门主体16的移动量,因此,在使层站门主体16的移动量相同的情况下,关于门套气密部材26的按压量,图7这一方比图8小。即,图7这一方能够减小门套气密部材26的反作用力,从而能够减小下部层站门装置11的关闭力的负担。
另外,图9是对图3的层站门主体16被安装于基准位置的状态(上段)和从基准位置偏移后的状态(下段)进行比较并示出的说明图。由于制造上或安装上的尺寸误差的影响,层站门主体16和层站门框13的位置关系不一定固定。
例如,如图9所示,在层站门主体16安装于比基准位置靠门套侧(开门方向)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沿与层站门主体16的开闭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图9的上下方向)调整门套遮蔽板25相对于层站门主体16的安装位置,能够更加可靠地使门套气密部材26紧密贴合于纵架弯折部14a。
例如,利用多个螺钉将门套遮蔽板25固定于层站门主体16,并使通过螺钉的孔形成为长孔,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这样的门套遮蔽板25的安装位置的调整。
另一方面,图10是示出图9的门套气密部材26和纵架弯折部14a的抵接面与层站门主体16的正面16a成直角的比较例的说明图。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在门套遮蔽板25和纵架弯折部14a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
图11是图1的上部层站门装置12的水平剖视图,图12是图1的上部层站门装置12的纵剖视图,它们分别表示与图3、图4相当的截面。在上部层站门装置12,纵架弯折部14a是使纵架14的端部呈钝角弯折而形成的。由此,门套气密部材26和纵架弯折部14a的抵接面与下部层站门装置11的情况反向地倾斜。
另外,顶架弯折部15a是使顶架15的端部呈钝角弯折而形成的。由此,上部气密部材29和顶架弯折部15a的抵接面也与下部层站门装置11的情况反向地倾斜。其他结构与下部层站门装置11相同。
如上所述,在上部层站门装置12,冬季时,井道1成为压力比层站高的高压。图13是示出对图11的层站门主体16从井道1侧施加有压力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4是示出对图12的层站门主体16从井道1侧施加有压力的状态的剖视图。
如果上部层站门装置12的井道1侧成为压力比层站侧高的高压,则层站门主体16由于气流现象而从井道1侧受到朝向层站侧的压力即负气流压,从而向层站侧稍微移位。
由此,门套气密部材26被纵架弯折部14a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另外,上部气密部材29被顶架弯折部15a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由此,提高了层站门主体16和层站门框13之间的密闭性。
根据这样的电梯的层站门装置11、12,能够在抑制关闭力增大的同时以简单的结构来降低气流噪音。
另外,在火灾时层站门主体16被从层站侧加热的情况下,门侧门套封闭体24卡合于纵架14,由此可以阻止层站门主体16的热变形,从而可以防止火焰向井道1内侵入。即,门侧门套封闭体24还作为耐火部材发挥功能。
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在下部层站门装置11和上部层站门装置12双方都设有门侧门套封闭体24和门侧上部封闭体27,但也可以仅在一方设置门侧门套封闭体24和门侧上部封闭体27。例如,在高层楼层的气流噪音的问题较小的情况下,可以不对上部层站门装置12采取气流噪音对策。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将门套气密部材26和上部气密部材29设置于门侧封闭部,但也可以设置于门框侧封闭部侧,或设置于门侧封闭部和门框侧封闭部双方。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层站门装置的水平剖视图,示出了相当于图3的截面。另外,在图15中,示出了应用于图1的下部层站门装置11中的应用例。图中,门套气密部材31具有在层站门主体16全闭时抵接于纵架弯折部14a的鳍部31a。
门套气密部材31连续地配置于层站门主体16的整个高度方向。另外,门套气密部材31由例如橡胶等弹性体构成。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采用这样的门套气密部材31的情况下,如果层站门主体16受到正气流压,则鳍部31a发生弹性变形(弯曲变形),从而也可以提高层站门主体16和层站门框13之间的密闭性。因此,能够在抑制关闭力增大的同时以简单的结构来降低气流噪音。
另外,通过在门套气密部材31设置鳍部31a,可以降低门套气密部材31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下部层站门装置11的关闭力的负担。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层站门装置的水平剖视图,示出了相当于图3的截面。另外,在图16中,示出了应用于图1的下部层站门装置11中的应用例。
在各层站门主体16的门套侧端部设有作为门侧门套封闭部的门套遮蔽板32。各门套遮蔽板32具有:平板状的固定部32a,其固定于层站门主体16的门套侧端面,且向纵架14侧突出;和平板状的倾斜部32b,其是使固定部32a的层站侧端部向层站出入口侧呈钝角弯折而成的。倾斜部32b与纵架弯折部14a平行地对置。
门套气密部材31固定于纵架弯折部14a。实施方式3的纵架封闭部具有纵架弯折部14a和门套气密部材31。在层站门主体16全闭时,鳍部31a与倾斜部32b抵接。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
这样,在将门套气密部材31安装于纵架14侧的情况下,如果层站门主体16受到正气流压,则鳍部31a通过倾斜部32b而发生弹性变形(弯曲变形),从而也可以提高层站门主体16和层站门框13之间的密闭性。因此,能够在抑制关闭力增大的同时以简单的结构来降低气流噪音。
另外,通过在门套气密部材31设置鳍部31a,可以降低门套气密部材31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下部层站门装置11的关闭力的负担。
并且,在实施方式2、3中,示出了应用于下部层站门装置11的应用例,但在应用于上部层站门装置12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只要使门套气密部材31和纵架弯折部14a或倾斜部32b的抵接面与下部层站门装置11的情况反向地倾斜即可。
在此,图17是图15或图16的层站门装置的纵剖视图,示出了相当于图4的截面。在层站门主体16的上端部固定有截面为L字形的上部遮蔽板(门侧上部封闭部)33。各上部遮蔽板33具有:平板状的固定部33a,其水平地固定于层站门主体16的上端面,且向顶架15侧突出;和平板状的对置部33b,其是使固定部33a的层站侧端部向下侧呈直角弯折而成的。对置部33b与层站门主体16的正面16a对置。
在顶架15内固定有截面为L字形的支承部材34。在支承部材34上固定有作为顶架封闭部的顶架封闭体35。顶架封闭体35具有上部气密部材36和保持上部气密部材36的上部保持件37。
上部气密部材36具有与对置部33b的层站门主体16侧的面抵接的鳍部36a。另外,上部气密部材36连续地配置于层站门主体16的整个宽度方向。而且,上部气密部材36由例如橡胶等弹性体构成。
图18是示出图17的层站门装置的俯视图。对置部33b和上部气密部材36配置成相对于层站门主体16的开闭方向以预定的角度倾斜,而不是平行。另外,对置部33b和上部气密部材36互相平行地配置。
在这样的结构中,如果层站门主体16受到正气流压,则鳍部36a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可以提高层站门主体16和层站门框13之间的密闭性。另外,上部气密部材36不是在层站门主体16的开闭动作的过程中相对于对置部33b一直滑动,而是仅在层站门主体16全闭时抵接于对置部33b。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层站门装置的关闭力。
图19是示出将图17的上部气密部材36应用于图1的上部层站门装置12中的例子的剖视图,图20是示出图19的上部层站门装置12的俯视图。顶架封闭体35具有上部气密部材36和保持上部气密部材36的上部保持件38。上部气密部材36的鳍部36a抵接于对置部33b的与层站门主体16相反的一侧的面。对置部33b和上部气密部材36配置成相对于层站门主体16的正面16a与图18反向地以预定的角度倾斜。
在这样的结构中,如果层站门主体16受到负气流压,则鳍部36a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可以提高层站门主体16和层站门框13之间的密闭性。另外,上部气密部材36不是在层站门主体16的开闭动作的过程中相对于对置部33b一直滑动,而是仅在层站门主体16全闭时抵接于对置部33b。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层站门装置的关闭力。
并且,对于实施方式1所示的气密部材26、29和实施方式2、3所示的气密部材31、36,可以适当地改变组合来使用。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示出了双门中央对开式的层站门装置,但门装置的类型并不限于此。
而且,在图1中示出了1:1绕绳方式的电梯,但绕绳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2:1绕绳方式的电梯。
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穿梭式电梯,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穿梭式电梯以外的各种电梯。

Claims (4)

1.一种电梯的层站门装置,所述电梯的层站门装置具有:
层站门框,其具有设在层站出入口左右的纵架和设在所述层站出入口的上部的顶架;和
层站门主体,其开闭所述层站出入口,
在所述层站门框设有门框侧封闭部,
在所述层站门主体设有门侧封闭部,在所述层站门主体全闭时,所述门侧封闭部抵接于所述门框侧封闭部而堵塞所述层站门主体与所述层站门框之间的间隙,
所述门侧封闭部包括门侧门套封闭部,所述门侧门套封闭部设于所述层站门主体的门套侧端部,
所述门框侧封闭部包括纵架封闭部,所述纵架封闭部设于所述纵架,且在所述层站门主体全闭时与所述门侧门套封闭部抵接,
在所述门侧门套封闭部和所述纵架封闭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设有由弹性体构成的门套气密部材,
所述门侧门套封闭部与所述纵架封闭部的抵接面相对于所述层站门主体的开闭方向向如下方向倾斜,该方向是由于所述层站门主体因层站与井道之间的气压差而受到的力,使所述门套气密部材产生弹性变形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层站门装置,其中,
所述门侧门套封闭部具有:截面为L字形的门套侧安装件,其与所述层站门主体的正面对置;和所述门套气密部材,其固定于所述门套侧安装件,
所述纵架封闭部是使所述纵架的端部弯折而形成的纵架弯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层站门装置,其中,
所述门套气密部材固定于所述门侧门套封闭部和所述纵架封闭部中的一方,且具有与所述门侧门套封闭部和所述纵架封闭部中的另一方抵接的鳍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层站门装置,其中,
所述门侧封闭部包括门侧上部封闭部,所述门侧上部封闭部设于所述层站门主体的上端部,
所述门框侧封闭部包括顶架封闭部,在所述层站门主体全闭时,所述门侧上部封闭部与所述顶架封闭部抵接,
在所述门侧上部封闭部和所述顶架封闭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设有由弹性体构成的上部气密部材,
所述门侧上部封闭部与所述顶架封闭部的抵接面相对于所述层站门主体的开闭方向向如下方向倾斜,该方向是由于所述层站门主体因层站与井道之间的气压差而受到的力,使所述上部气密部材产生弹性变形的方向。
CN201180071800.7A 2011-06-23 2011-06-23 电梯的层站门装置 Pending CN1036197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4369 WO2012176297A1 (ja) 2011-06-23 2011-06-23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ド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9747A true CN103619747A (zh) 2014-03-05

Family

ID=47422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1800.7A Pending CN103619747A (zh) 2011-06-23 2011-06-23 电梯的层站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130124367A (zh)
CN (1) CN103619747A (zh)
WO (1) WO2012176297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0825A (zh) * 2014-10-13 2016-04-13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层门装置
CN105731222A (zh) * 2014-12-26 2016-07-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
CN105819317A (zh) * 2016-05-19 2016-08-03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前壁门缝密封结构
CN106006327A (zh) * 2015-03-30 2016-10-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6882688A (zh) * 2015-10-30 2017-06-2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CN107922164A (zh) * 2015-08-28 2018-04-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层站门框
CN108495805A (zh) * 2016-02-08 2018-09-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9110617A (zh) * 2017-06-26 2019-01-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9748180A (zh) * 2017-11-01 2019-05-14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热触发机构及具有该热触发机构的电梯层门装置
CN111153311A (zh) * 2020-03-02 2020-05-15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泄压装置及电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4644A (zh) * 2018-07-20 2018-09-28 杨宝金 一种防火电梯层门及电梯设备
JP6743982B1 (ja) * 2019-04-25 2020-08-19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場の側に設けられた気密材の点検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2577U (ja) * 1984-04-06 1985-10-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扉
JPH0672681A (ja) * 1992-08-28 1994-03-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出入口装置
JPH0724864U (ja) * 1993-10-13 1995-05-12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サービス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用遮煙装置
CN201495003U (zh) * 2009-09-02 2010-06-02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防火层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8129B2 (ja) * 2003-07-09 2009-10-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2577U (ja) * 1984-04-06 1985-10-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扉
JPH0672681A (ja) * 1992-08-28 1994-03-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出入口装置
JPH0724864U (ja) * 1993-10-13 1995-05-12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サービス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用遮煙装置
CN201495003U (zh) * 2009-09-02 2010-06-02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防火层门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0825A (zh) * 2014-10-13 2016-04-13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层门装置
CN105731222A (zh) * 2014-12-26 2016-07-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
CN105731222B (zh) * 2014-12-26 2018-01-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
CN106006327A (zh) * 2015-03-30 2016-10-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6006327B (zh) * 2015-03-30 2018-05-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7922164A (zh) * 2015-08-28 2018-04-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层站门框
CN107922164B (zh) * 2015-08-28 2019-10-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层站门框
CN106882688A (zh) * 2015-10-30 2017-06-2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CN106882688B (zh) * 2015-10-30 2019-10-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CN108495805A (zh) * 2016-02-08 2018-09-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8495805B (zh) * 2016-02-08 2020-04-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5819317B (zh) * 2016-05-19 2018-04-10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前壁门缝密封结构
CN105819317A (zh) * 2016-05-19 2016-08-03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前壁门缝密封结构
CN109110617A (zh) * 2017-06-26 2019-01-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9110617B (zh) * 2017-06-26 2020-10-2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9748180A (zh) * 2017-11-01 2019-05-14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热触发机构及具有该热触发机构的电梯层门装置
CN111153311A (zh) * 2020-03-02 2020-05-15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泄压装置及电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76297A1 (ja) 2012-12-27
KR20130124367A (ko) 201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9747A (zh) 电梯的层站门装置
CN103201207B (zh) 轿厢门气密装置以及电梯设备
JPH06321466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かご室入口構造
CN105731222B (zh) 电梯轿厢
JP2010058946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7108168B (zh) 电梯系统
JP604988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87671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CN105417324B (zh) 电梯装置
JP6054482B1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ドア
JP5781102B2 (ja) エレベータ
JP6602896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54666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7522077A (zh) 电梯轿厢门气密装置以及电梯装置
CN107709215B (zh) 电梯装置
JP647610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678319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634145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気密部材
JPWO2012176297A1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ドア装置
JP5547116B2 (ja) 高昇降エレベータのドアシステム
KR101172003B1 (ko) 엘리베이터 카의 밀폐를 위한 카도어 구조
JP2015168497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フェッシャープレート
JP2015020807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シル間隙間の閉塞具、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KR20190025161A (ko) 솔레노이드 구조를 사용한 카도어의 기밀 구조
JPH0692577A (ja) エレベータドアの自動戸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202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