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8134A - 热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08134A
CN103608134A CN201180071738.1A CN201180071738A CN103608134A CN 103608134 A CN103608134 A CN 103608134A CN 201180071738 A CN201180071738 A CN 201180071738A CN 103608134 A CN103608134 A CN 103608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rix
counterdie
workpiece
space part
forming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17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08134B (zh
Inventor
石井慎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08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8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08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81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20Deep-draw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02Stamping using rigid devices or tools
    • B21D22/022Stamping using rigid devices or tools by heating the blank or stamping associated with heat 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20Deep-drawing
    • B21D22/208Deep-drawing by heating the blank or deep-drawing associated with heat 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20Deep-drawing
    • B21D22/28Deep-drawing of cylindrical articles using consecutive dies
    • B21D22/286Deep-drawing of cylindrical articles using consecutive dies with lubricating or coo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6Heating or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以足够的冷却速度将工件淬火的热压装置。本发明的热压装置(1),具备互相的成形面相对地设置的下模(10)及上模(20),将已加热的工件(W)在由下模(10)及上模(20)夹入以进行冲压加工的同时以使下模(10)的成形面及上模(20)的成形面与工件(W)的表面接触的状态进行保持,从而将工件(W)冷却,其中,在下模(10)的、与上模(20)的凸状R部(22、23)相对的部分和/或上模(20)的、与下模(10)的凸状R部(22、23)相对的部分,从成形面向内部凹陷地形成空隙部(14、15)及空隙部(24、25),该热压装置具备作为冷却水供给单元的供水通路(17)及下模用供水装置(30)以及供水通路(27)及上模用供水装置(50),这些冷却水供给单元向下模(10)和上模(20)与工件(W)之间供给用于冷却工件(W)的冷却水。

Description

热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已加热了的工件在进行冲压加工的同时进行冷却的热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热压装置,其对于被加热到奥氏体组织出现的温度以上的温度的钢板等工件在通过上模和下模(模具)进行冲压加工的同时,实施利用了模具与工件的接触所实现的冷却的淬火处理。
公知有以下的技术:在热压装置中,通过在模具的内部形成供冷却水流动的水路来将模具冷却,并在淬火时将工件良好地冷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由于冲压加工所导致的工件的板厚的增减、模具制作时成形面的精度误差以及冲压加工时的模具的弯曲等影响,在淬火时会在工件与模具之间产生间隙。与此相伴,在淬火时在工件的表面与模具的成形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在工件的局部无法确保足够的冷却速度,会产生工件的硬度局部比期望的值小这一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74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以足够的冷却速度将工件淬火的热压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热压装置,具备设置成彼此的成形面相对的下模及上模,在通过所述下模及所述上模夹着已加热了的工件进行冲压加工的同时,在使所述下模的成形面及所述上模的成形面与所述工件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保持从而将所述工件冷却,其中,在所述下模中的与所述上模的加工点相对的部分和/或所述上模中的与所述下模的加工点相对的部分,以从成形面向内部凹陷的方式形成有空隙部,该热压装置具备冷却水供给单元,该冷却水供给单元向形成有所述空隙部的所述下模和/或所述上模与所述工件之间供给用于冷却所述工件的冷却水。
在本发明的热压装置中,优选的是,在形成有所述空隙部的所述下模和/或所述上模的内部形成有由于所述冷却水与所述工件接触而产生的水蒸汽流动的排出通路,所述排出通路从所述下模和/或所述上模中的成形面以外的面形成至所述下模和/或所述上模与所述工件之间的空间。
在本发明的热压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排出通路从所述下模和/或所述上模中的成形面以外的面形成至所述空隙部。
在本发明的热压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排出通路连接有吸引装置,该吸引装置对在该排出通路中流动的所述水蒸汽进行吸引。
在本发明的热压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空隙部设有向该空隙部供给冷却剂的冷却剂供给单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以足够的冷却速度将工件淬火并能防止工件的硬度部分地比期望的值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压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压装置的下模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模到达下止点前的热压装置的图。
图4是表示上模到达了下止点的状态下的热压装置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压装置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压装置的下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及图2就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热压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压装置1的构成进行说明。
热压装置1是对工件W实施热压成形的装置。
工件W是成为热压装置1的加工对象的钢板,并通过通电加热等被加热到奥氏体组织出现的温度以上的温度。
再有,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规定为热压装置1的上下方向,并将图1中的左右方向规定为热压装置1的左右方向。还有,将图1中的纸面跟前侧规定为热压装置1的前方,同样地将纸面进深侧规定为热压装置1的后方。
如图1所示,热压装置1具备:设置成彼此的成形面相对的下模10及上模20;与下模10连接的下模用供水装置30及下模用吸引装置40;和与上模20连接的上模用供水装置50及上模用吸引装置60。
下模10及上模20配置成它们的成形面互相相对,通过用液压缸等使下模20下降到下止点以接近下模10,从而将已加热了的板状的工件W夹入下模10及上模20的成形面间并进行冲压加工,将工件W成形为所谓的帽形形状,与此同时在使下模10的成形面及上模20的成形面与工件W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保持,从而进行工件W的冷却并制作作为产品的工件W。
首先,对下模10及上模20各自的大致形状进行说明。
下模10是与上模20相对应的模具。
在下模10的成形面(上表面)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凸部11。
凸部11是下模10的成形面向上方突出而形成的部位,在下模10的成形面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途部(大体中央部)沿前后方向连续地形成。
在下模10中,在凸部11的突出端部(最上部)沿左右方向延展的顶面10a、凸部11的左右方向上的侧面即侧面10b、10b和没有形成凸部11的部分的成形面即基端面10c、10c形成为所谓帽形形状的成形面。
下模10中的顶面10a和左侧的侧面10b结合的部分形成为带有圆弧的凸状R部12,下模10中的顶面10a和右侧的侧面10b结合的部分形成为带有圆滑的凸状R部13。
凸状R部12及凸状R部13是成为通过下模10及上模20进行工件W的冲压加工时的加工点的部位(参照图3)。
此处,所谓模具(下模10及上模20)的“加工点”意指该模具的成形面中的角部分,也是在通过该模具进行工件W的冲压加工时用于使工件W弯曲的部分。
上模20是与下模10相对应的模具。
在上模20的成形面(下表面)上配合凸部11的形状地向上方凹陷地形成了凹部21。
凹部21是上模20的成形面向上方凹陷而形成的部位,该凹部21在上模20的成形面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途部(大体中央部)沿前后方向连续地形成。
在上模20中,在凹部21的最深部(最上部)沿左右方向延展的底面20a、凹部21的左右方向上的侧面即侧面20b、20b和没有形成凹部21的部分的成形面即基端面20c、20c形成为所谓帽形形状的成形面。
上模20中的左侧的侧面20b和左侧的基端面20c结合的部分形成为带有圆弧的凸状R部22,上模20中的右侧的侧面20b和右侧的基端面20c结合的部分形成为带有圆弧的凸状R部23。
凸状R部22及凸状R部23是成为通过下模10及上模20进行工件W的冲压加工时的加工点的部位(参照图3)。
接着,对下模10及上模20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下模10的成形面上向下模10的内部凹陷地形成有空隙部14、15。
空隙部14是以在左侧的侧面10b与左侧的基端面10c的边界处从下模10的成形面(严格地讲,从左侧的侧面10b及左侧的基端面10c)向内部凹陷的方式遍及该成形面在前后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而连续地形成的空间。即、空隙部14设置在下模10中的与上模20的凸状R部22相对的部分。
空隙部15是以在右侧的侧面10b与右侧的基端面10c的边界处从下模10的成形面(严格地讲,从右侧的侧面10b及右侧的基端面10c)向内部凹陷的方式遍及该成形面在前后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而连续地形成的空间。即、空隙部15设置在下模10中的与上模20的凸状R部23相对的部分。
此外,在下模10的成形面上形成有槽16。
如图1及图2所示,槽16是在顶面10a、侧面10b、10b及基端面10c、10c各自的整个区域内以预定的深度(上下尺寸)形成的微细的槽。槽16形成为下述两种槽交叉的网眼状,其一为互相之间隔着预定间隔地平行配置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槽,其二为互相之间隔着预定间隔地平行配置并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槽。
如图1所示,在下模10的内部形成有供水通路17及排出通路18、19。
供水通路17是供用于冷却已加热了的工件W的冷却水流动的通路。供水通路17形成为从下模10的下表面到侧面10b、10b在下模10的内部穿过。供水通路17在下模10的内部分叉为多个使得在侧面10b、10b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多个开口(参照图2)。再有,形成于侧面10b、10b的供水通路17的开口被设定为不会对工件W的冲压加工产生不良影响的程度(能与以往同样地进行工件W的冲压加工的程度)的内径。
排出通路18、19是用于将在工件W的淬火时由于冷却水蒸发而产生的水蒸汽向下模10的外部排出的通路,从下模10的成形面以外的面形成至下模10与工件W之间的空间。具体地,排出通路18、19形成为分别从下模10的下表面到空隙部14、15在下模10的内部沿上下方向穿过。排出通路18、19在分别下模10的内部分叉为多个使得在空隙部14、15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多个开口(参照图2)。
在上模20的成形面上向上模20的内部凹陷地形成有空隙部24、25。
空隙部24是以在底面20a与左侧的侧面20b的边界处从上模20的成形面(严格地讲,从底面20a及左侧的侧面20b)向内部凹陷的方式遍及该成形面在前后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而连续地形成的空间。即、空隙部24设置在上模20中的与下模10的凸状R部12相对的部分。
空隙部25是以在底面20a与右侧的侧面20b的边界处从上模20的成形面(严格地讲,从底面20a及右侧的侧面20b)向内部凹陷的方式遍及该成形面在前后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而连续地形成的空间。即、空隙部25设置在上模20中的与下模10的凸状R部13相对的部分。
此外,在上模20的成形面上形成有槽26。
槽26是与下模10的槽16大体相同地构成的槽,且在底面20a、侧面20b、20b及基端面20c、20c各自的整个区域以预定的深度(上下尺寸)形成为网眼状。
在上模20的内部形成有供水通路27及排出通路28、29。
供水通路27是供用于冷却已加热了的工件W的冷却水流动的通路。供水通路27形成为从上模20的上表面到底面20a沿上下方向穿过上模20的内部。再有,虽然未图示,但是供水通路27在上模20的内部分叉为多个使得在底面20a上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多个开口。再有,形成于底面20a的供水通路27的开口被设定为不会对工件W的冲压加工产生不良影响的程度(能与以往同样地进行工件W的冲压加工的程度)的内径。
排出通路28、29是用于将在工件W的淬火时由于冷却水蒸发而产生的水蒸汽向上模20的外部排出的通路,从上模20的成形面以外的面形成至上模20与工件W之间的空间。
排出通路28形成为从上模20的左面到空隙部24在上模20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穿过。
排出通路29形成为从上模20的右面到空隙部25在上模20的内部沿左右方向穿过。
再有,虽然未图示,但是排出通路28、29分别在上模20的内部分叉为多个使得在空隙部24、25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多个开口。
此处,详细说明与下模10连接的下模用供水装置30及下模用吸引装置40和与上模20连接的上模用供水装置50及上模用吸引装置60。
下模用供水装置30是将冷却水向下模10和工件W之间供给的泵等装置。下模用供水装置30通过供水通路17将冷却水以预定的压力(例如,10个大气压)向下模10和工件W之间有压力地输送。具体地,下模用供水装置30使存储于预定的容器中的冷却水从下模10的下表面的开口流入在下模10中形成的供水通路17中,并从侧面10b、10b的开口流出。
这样,下模用供水装置30与供水通路17一同作为将冷却水向下模10与工件W之间供给的冷却水供给单元发挥功能。
下模用吸引装置40是对在工件W的淬火时由于冷却水蒸发而产生的水蒸汽进行吸引的泵等装置,并与在下模10的下表面开口的排出通路18、19连接。下模用吸引装置40通过经排出通路18、19来吸引由于冷却水与高温的工件W的下表面接触而产生的水蒸汽,从而将该水蒸汽排出到下模10的外部。
上模用供水装置50是将冷却水向上模20与工件W之间供给的泵等装置。上模用供水装置50通过供水通路27将冷却水以预定的压力(例如,10个大气压)向上模20与工件W之间有压力地输送。具体地,上模用供水装置50使存储于预定的容器中的冷却水从上模20的上表面的开口流入在上模20中形成的供水通路27中,并从底面20a的开口流出。
这样,上模用供水装置50与供水通路27一同作为将冷却水向上模20与工件W之间供给的冷却水供给单元发挥功能。
上模用吸引装置60是对在工件W的淬火时由于冷却水蒸发而产生的水蒸汽进行吸引的泵等装置,且与在上模20的左面开口的排出通路28、29以及在上模20的右面开口的排出通路29连接。上模用吸引装置60通过经排出通路28、29来吸引由于冷却水与高温的工件W的下表面接触而产生的水蒸汽,从而将该水蒸汽排出到上模20的外部。
下面,参照图3及图4就热压装置1对工件W实施热压成形时的工作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进行工件W的冲压加工时,在上模20相对于下模10接近、到达下止点附近的阶段,由下模用供水装置30将预定量的冷却水经供水通路17供给到下模10与工件W之间,并且由上模用供水装置50将预定量的冷却水经供水通路27供给到上模20与工件W之间。
再有,图3中的涂黑箭头表示冷却水的流动方向。
如图4所示,当上模20到达下止点时,工件W的冲压加工结束,工件W成形为所谓的帽形形状。而且,在下模10的成形面与工件W的下表面接触且上模20的成形面与工件W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将下模10及上模20保持预定时间,从而用下模10及上模20将高温的工件W冷却。
还有,被供给到了下模10与工件W之间的冷却水经槽16而流遍下模10的整个成形面,并且被供给到了上模20与工件W之间的冷却水经槽26而流遍上模20的整个成形面。这样,通过不仅下模10的成形面与上模20的成形面与工件W的表面接触,而且冷却水也与工件W的整个表面接触,从而将工件W良好地冷却。
这样,由于在下模10的成形面及上模20的成形面上分别形成有槽16及槽26,因此能经槽16及槽26使冷却水良好地流遍下模10的整个成形面以及上模20的整个成形面。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槽16及槽26形成为网眼状,但是,只要能使冷却水流遍下模10的整个成形面以及上模20的整个成形面,则对其形状没有限制。例如,也能在前后方向上互相隔着预定间隔地形成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槽。
在上述那样的工件W的淬火时,冷却水与高温工件W的表面接触,从而冷却水蒸发、产生水蒸汽。
若冷却水气化,则其体积大幅增加,因此在下模10的成形面与工件W的下表面之间产生的水蒸汽以及在上模20的成形面与工件W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的水蒸汽,分别流入在下模10的成形面形成的空隙部14、15及在上模20的成形面形成的空隙部24、25中。
流入了空隙部14、15及空隙部24、25的水蒸汽由下模用吸引装置40经排出通路18、19吸引而向下模10的外部排出,并且由上模用吸引装置50经排出通路28、29吸引而向上模20的外部排出(参照图4中的空心箭头)。
再有,向下模10及上模20与工件W之间供给的冷却水的量被设定为冷却水完全气化。冷却水应从高温的工件W吸收的热量可通过模拟等预先算出,因此能设定冷却水的适当量。
在冷却水没有完全气化而有一部分作为液体残留的情况下,由下模用吸引装置40及上模用吸引装置60将其吸引并去除。
这样,在下模10的成形面及上模20的成形面上分别形成有空隙部14、15及空隙部24、25,因此空隙部14、15及空隙部24、25成为在下模10及上模20与工件W之间产生的水蒸汽的释放处。
由此,高温的水蒸汽不会在下模10的成形面及上模20的成形面与工件W的表面之间滞留地将向空隙部14、15及空隙部24、25流动。
因此,高效地利用冷却水的气化热,并能以足够的冷却速度将工件W淬火。
特别地,在本发明中,在工件W的淬火中使用作为液体的冷却水,因此在工件W的淬火时,即使在下模10及上模20与工件W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下,冷却水填满该间隙,从而也能防止工件的硬度局部地比期望值小。
此处,如上所述,空隙部14、15及空隙部24、25分别以使用于对工件W施行冲压加工的下模10的成形面及上模20的成形面凹陷的方式形成。即、在下模10中的形成有空隙部14、15的部分及上模20中的形成有空隙部24、25的部分是不存在成形面的。
然而,公知的是,通常即使一个模具的成形面中不存在与另一模具的加工点相对的部分,也不会对冲压加工产生影响。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下模10中的与上模20的凸状R部22、23相对的部分设有空隙部14、15且在上模20中的与下模10的凸状R部12、13相对的部分设有空隙部24、25,但是对向工件W实施的冲压加工并没有影响。
这样,在下模10以及上模20中,在对向工件W实施的冲压加工没有影响的部分分别设有空隙部14、15及空隙部24、25,并使这些空隙部成为水蒸汽的释放处,从而能高效地利用冷却水的气化热。
再有,通过使空隙部14、15及空隙部24、25成为水蒸汽的释放处,从而由于在工件W的冲压加工途中(参照图3)产生的水蒸汽使空隙部14、15及空隙部24、25的气压上升。因此,在工件W的冲压加工时,能对工件W中的位于空隙部14、15及空隙部24、25的部分施加均等的力。
此外,在下模10的内部,从下模10的成形面以外的面到下模10与工件W之间的空间形成有排出通路18、19,在上模20的内部,从上模20的成形面以外的面到上模20与工件W之间的空间形成有排出通路28、29。
这样,在下模10及上模20与工件W之间产生的水蒸汽经排出通路18、19及排出通路28、29向下模10及上模20的外部流出,因此能良好地进行使用冷却水的气化热的工件W的冷却。
特别地,排出通路18、19形成为将下模10的外部和空隙部14、15连通,排出通路28、29形成为将上模20的外部和空隙部24、25连通,因此能使流入空隙部14、15及空隙部24、25的水蒸汽高效地向下模10及上模20流出,并能更良好地进行使用冷却水的气化热的工件W的冷却。
此外,在排出通路18、19及排出通路28、29上分别连接有下模用吸引装置40及上模用吸引装置60。
由此,将在下模10及上模20与工件W之间产生的水蒸汽能经排出通路18、19及排出通路28、29向下模10及上模20的外部排出。
因此,能更好地进行使用冷却水的气化热的工件W的冷却。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模10上设有排出通路18、19及下模用吸引装置40,并在上模20上设有排出通路28、29及上模用吸引装置60,但是并不限于该构成。
例如,也可采用以下构成:对下模10不设置下模用吸引装置40而仅设置排出通路18、19,对上模20不设置上模用吸引装置60而仅设置排出通路28、29。
此外,还可采用以下构成:在下模10及上模20上不设置排出通路18、19以及下模用吸引装置40及上模用吸引装置6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排出通路18、19及排出通路28、29形成为分别向空隙部14、15及空隙部24、25开口,但是,并不限于该构成。
在工件W的淬火时产生的水蒸汽的流动因模具(下模10及上模20)的成形面的形状等而不同。因此,只要形成排出通路使得水蒸汽从模具的成形面与工件W的表面之间的水蒸汽的流动源排出到模具的外部。即、只要在使水蒸汽难以滞留于模具的成形面与工件W的表面之间的位置形成排出通路。
例如,水蒸汽容易向上方流动,因此也可以构成为排出通路在位于下模10的最上部的顶面10a开口,通过该排出通路由下模用吸引装置40吸引水蒸汽。
此外,也可将供水通路17及供水通路27用作用于排出水蒸汽的排出通路,并将排出通路18、19及排出通路28、29用作用于排出冷却水的供水通路。
再有,水蒸汽的流动可预先通过模拟等来解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模20到达下止点附近的阶段也就是工件W的冲压加工中途的阶段,将冷却水向模具和工件W之间供给,但是,也可在上模20到达下止点后将冷却水向模具和工件W之间工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供水通路17使得冷却水从侧面10b、10b的开口流出,形成供水通路27使得冷却水从底面20a的开口流出,但是,对冷却水向模具和工件W之间的供给位置没有限定。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5及图6就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热压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压装置100的构成进行说明。
热压装置100是对工件W实施热压成形的装置。
再有,为了便于说明,将图5的上下方向规定为热压装置100的上下方向,并将图5中的左右方向规定为热压装置100的左右方向。还有,将图5中的纸面跟前侧规定为热压装置100的前方,同样地将纸面进深侧规定为热压装置100的后方。
此外,在下面,对与热压装置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热压装置100具备:设置成彼此的成形面相对的下模110及上模120;与下模110连接的下模用供水装置30;和与上模120连接的上模用供水装置50。
下模110是与热压装置1的下模10大体相同地构成的模具,并在没有设置排出通路18、19而设置有下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70这一点上与下模10不同。
如图6所示,下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70是冷却剂在其内部流动的管,并沿前后方向延伸。下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70设置于空隙部14,并配置于在工件W的冲压加工时不与工件W接触的位置。在下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70的外周面,沿前后方向互相之间隔着预定间隔地设有多个将下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70的内部和外部相连通的微细的贯通孔,通过该贯通孔,通过预定的装置(未图示)供给到下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70内部的冷却剂以雾状喷出。
这样,下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70作为向空隙部14供给冷却剂的冷却剂供给单元发挥功能。
再有,本实施方式的冷却剂是液氮。
如图5所示,上模120是与热压装置1的上模20大体相同地构成的模具,在没有设置排出通路28、29而设置有上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80这一点上与上模20不同。
上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80是冷却剂在其内部流动的管,并沿前后方向延伸。上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80设置于空隙部25,并配置于在工件W的冲压加工时不与工件W接触的位置。再有,虽然未图示,但是,在上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80的外周面,沿前后方向互相之间隔着预定间隔地设有多个将上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80的内部和外部相连通的微细的贯通孔,通过该贯通孔,由预定的装置(未图示)供给到上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80的内部的冷却剂以雾状喷出。
这样,上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80作为向空隙部25供给冷却剂的冷却剂供给单元发挥功能。
在上模120到达下止点附近从而工件W的冲压加工结束后,由下模用供水装置30将预定量的冷却水通过供水通路17供给到下模110与工件W之间,并且由上模用供水装置50将预定量的冷却水通过供水通路27供给到上模120与工件W之间。
然后,从下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70向空隙部14喷出雾状的冷却剂,并且从上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80向空隙部25喷出雾状的冷却剂。
从下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70及上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80喷出的冷却剂即液氮成为雾状,因此在空隙部14及空隙部15直接气化,其体积大幅膨胀。因此,空隙部14及空隙部25的气压将上升。与之相伴,被供给到了下模110与工件W之间的冷却水从空隙部14远离地流动,并且被供给到了上模120与工件W之间供给的冷却水从空隙部25远离地流动(参照图5中的实心箭头)。
这样,在空隙部14及空隙部25充满的气体状的冷却剂作为使冷却水流动的泵而发挥功能,因此能使冷却水良好地流遍下模110的整个成形面及上模120的整个成形面。
再有,冷却剂将周围的冷却水等冷却,因此能促进工件W的冷却。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空隙部14设置下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70且在空隙部25设置上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80,但是,并不限于该构成,只要能使冷却水良好地流动便可。即、只要在空隙部14及空隙部15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下模用冷却剂喷出管,并在空隙部24及空隙部25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上模用冷却剂喷出管便可。
此外,采用下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70来作为向空隙部14供给冷却剂的冷却剂供给单元并采用上模用冷却剂喷出管180来作为向空隙部25供给冷却剂的冷却剂供给单元,但是,也可采用其他冷却剂供给单元。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在下模110及上模120分别设置排出通路18、19及排出通路28、29,但是,也可在下模110及上模120分别设置排出通路18、19及排出通路28、29。再有,也可在排出通路18、19及排出通路28、29上分别连接下模用吸引装置40及上模用吸引装置60。
再有,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下模设置空隙部14及空隙部15且在上模设置空隙部24及空隙部25,但是,并不限于该构成,只要在下模及上模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空隙部即可。在仅在下模及上模中的一个设置空隙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向下模及上模中的另一个(没有设置空隙部一方)与工件W之间供给冷却水。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模具构成为包括形成有凸部的下模及形成有凹部的上模,但是,也可构成为包括形成有凹部的下模及形成有凸部的上模。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模具设为用于将工件W成形为帽形形状的形状,但是,并不限于该形状,即使在具备其他形状的下模及上模的热压装置中也可应用本发明。
产业上的应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用于在对已加热了的工件进行冲压加工的同时进行冷却的热压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热压装置  10下模  11凸部  12、13凸状R部(加工点)
14、15空隙部  16槽  17供水通路(冷却水供给单元)
18、19排出通路  20上模  21凹部
22、23凸状R部(加工点)  24、25空隙部  26槽
27供水通路(冷却水供给单元)  28、29排出通路
30下模用供水装置(冷却水供给单元)
40下模用吸引装置(吸引装置)
50上模用供水装置(冷却水供给单元)
60上模用吸引装置(吸引装置)  100热压装置
110下模  120上模
170下模用冷却剂喷出管(冷却剂供给单元)
180上模用冷却剂喷出管(冷却剂供给单元)

Claims (5)

1.一种热压装置,具备设置成彼此的成形面相对的下模及上模,在通过所述下模及所述上模夹着已加热了的工件进行冲压加工的同时,在使所述下模的成形面及所述上模的成形面与所述工件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保持从而将所述工件冷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模中的与所述上模的加工点相对的部分和/或所述上模中的与所述下模的加工点相对的部分,以从成形面向内部凹陷的方式形成有空隙部,
该热压装置具备冷却水供给单元,该冷却水供给单元向形成有所述空隙部的所述下模和/或所述上模与所述工件之间供给用于冷却所述工件的冷却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有所述空隙部的所述下模和/或所述上模的内部形成有供由于所述冷却水与所述工件接触而产生的水蒸汽流动的排出通路,
所述排出通路从所述下模和/或所述上模中的成形面以外的面形成至所述下模和/或所述上模与所述工件之间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通路从所述下模和/或所述上模中的成形面以外的面形成至所述空隙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通路连接有吸引装置,该吸引装置对在该排出通路中流动的所述水蒸汽进行吸引。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隙部设有向该空隙部供给冷却剂的冷却剂供给单元。
CN201180071738.1A 2011-06-29 2011-06-29 热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081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4969 WO2013001630A1 (ja) 2011-06-29 2011-06-29 ホットプレ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8134A true CN103608134A (zh) 2014-02-26
CN103608134B CN103608134B (zh) 2016-08-24

Family

ID=47423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173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08134B (zh) 2011-06-29 2011-06-29 热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27238B2 (zh)
JP (1) JP5679057B2 (zh)
CN (1) CN103608134B (zh)
DE (1) DE112011105387T5 (zh)
WO (1) WO2013001630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5672A (zh) * 2018-05-14 2018-08-17 柳州市立丰刀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圆形刀片的油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9985968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明信汽车科技株式会社 烫印模具装置
CN110252897A (zh) * 2019-07-18 2019-09-20 上海凌云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热成型模具冷却工艺及其热成型模具
CN111918730A (zh) * 2018-03-30 2020-11-10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热压加工方法及加工装置
CN113732180A (zh) * 2021-08-16 2021-12-03 武汉理工大学 适用于中厚及以上板料的热成型模具装置
CN115255157A (zh) * 2022-07-21 2022-11-01 江西追风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压缩机壳体加工模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0056B2 (ja) 2013-06-05 2015-12-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プレス装置及び噴射ノズル
CN103386444B (zh) * 2013-07-24 2016-03-02 陈扬 基于硼钢钢板的热成形模具的冷却液直冷工艺及装置
CN103350148B (zh) * 2013-07-24 2015-10-07 陈扬 基于硼钢钢管的热成形模具的冷却液直冷工艺及装置
DE102013108046A1 (de) * 2013-07-26 2015-01-29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artiellen Härten von Halbzeugen
WO2015037657A1 (ja) 2013-09-12 2015-03-19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熱間プレス成形の冷却方法および熱間プレス成形装置
GB201504498D0 (en) * 2015-03-17 2015-04-29 Penso Holding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tion of carbon fibre components
KR101734474B1 (ko) * 2015-09-23 2017-05-11 (주)코링텍 열간 프레스 성형장치 및 방법
DE102016102344B4 (de) * 2016-02-10 2020-09-24 Voestalpine Metal Forming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gehärteter Stahlbauteile
DE102016102322B4 (de) * 2016-02-10 2017-10-12 Voestalpine Metal Forming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gehärteter Stahlbauteile
JP6633445B2 (ja) * 2016-04-25 2020-01-2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工業株式会社 金型、金型装置およびワークの冷却方法
JP6340389B2 (ja) * 2016-07-19 2018-06-06 東亜工業株式会社 熱間プレス装置、熱間プレス方法及び自動車車体部品の製造方法
TWI623361B (zh) * 2016-10-04 2018-05-11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Hot pressing method and hot pressing system
JP2019093393A (ja) * 2017-11-20 2019-06-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ホットプレス成形方法
WO2019132090A1 (ko) * 2017-12-29 2019-07-04 주식회사 엠에스 오토텍 핫스탬핑 금형 장치
JP7151507B2 (ja) * 2019-01-24 2022-10-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熱間プレス加工装置
JP7120044B2 (ja) * 2019-01-24 2022-08-17 マツダ株式会社 熱間プレス加工装置
JP6748255B1 (ja) * 2019-03-28 2020-08-26 株式会社ジーテクト 金型および熱間プレス成型装置
JP7210513B2 (ja) * 2020-08-06 2023-01-23 株式会社ジーテクト 金型
WO2022259730A1 (ja) * 2021-06-09 2022-12-15 株式会社キーレックス・ワイテック・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ホットプレス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95745A (ja) * 1985-02-25 1986-08-30 Sumitomo Metal Ind Ltd 鋼の連続鋳造用鋳型
JPH04158Y2 (zh) * 1986-08-29 1992-01-06
JPH08155558A (ja) * 1994-11-29 1996-06-18 Nissan Motor Co Ltd アルミニウム又は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素材のプレス成形加工方法及び装置
CN1289274A (zh) * 1998-12-10 2001-03-28 本田美国制造公司 干膜润滑剂在冲压模具和锻造模具上的施用方法
CN1863614A (zh) * 2003-10-02 2006-11-15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金属板材的热压成型装置及热压成型方法
CN101189350A (zh) * 2005-05-30 2008-05-28 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 用模压淬火制造具有材料特性不同的相邻部位的金属件的方法
CN101489700A (zh) * 2006-07-17 2009-07-22 麦格纳国际公司 热印模装置
WO2010084864A1 (ja) * 2009-01-23 2010-07-29 株式会社深井製作所 エンボスが形成された鋼板の加圧成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15545A1 (fr) 1981-10-30 1983-05-06 Griset Ets Filiere de coulee en continu de metaux, notamment des alliages de cuivre
JPS61257584A (ja) 1985-05-10 1986-11-15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
JP4604364B2 (ja) * 2001-02-22 2011-01-05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金属板の熱間プレス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5007442A (ja) 2003-06-19 2005-01-13 Yoshihiro Kato プレス装置
JP2007326112A (ja) 2006-06-06 2007-12-20 Hiroshima Pref Gov プレス成形方法
JP2008036709A (ja) 2006-07-10 2008-02-21 Nippon Steel Corp 熱間プレス成形方法及び熱間プレス成形装置
JP4968208B2 (ja) 2008-08-04 2012-07-04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金属板の熱間プレス成形方法
DE102010012579B3 (de) 2010-03-23 2011-07-07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33102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gehärteten Formbauteile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95745A (ja) * 1985-02-25 1986-08-30 Sumitomo Metal Ind Ltd 鋼の連続鋳造用鋳型
JPH04158Y2 (zh) * 1986-08-29 1992-01-06
JPH08155558A (ja) * 1994-11-29 1996-06-18 Nissan Motor Co Ltd アルミニウム又は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素材のプレス成形加工方法及び装置
CN1289274A (zh) * 1998-12-10 2001-03-28 本田美国制造公司 干膜润滑剂在冲压模具和锻造模具上的施用方法
CN1863614A (zh) * 2003-10-02 2006-11-15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金属板材的热压成型装置及热压成型方法
CN101189350A (zh) * 2005-05-30 2008-05-28 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 用模压淬火制造具有材料特性不同的相邻部位的金属件的方法
CN101489700A (zh) * 2006-07-17 2009-07-22 麦格纳国际公司 热印模装置
WO2010084864A1 (ja) * 2009-01-23 2010-07-29 株式会社深井製作所 エンボスが形成された鋼板の加圧成形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5968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明信汽车科技株式会社 烫印模具装置
CN109985968B (zh) * 2017-12-29 2021-04-06 明信汽车科技株式会社 热冲压成形模具装置
CN111918730A (zh) * 2018-03-30 2020-11-10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热压加工方法及加工装置
CN111918730B (zh) * 2018-03-30 2022-07-2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热压加工方法及加工装置
CN108405672A (zh) * 2018-05-14 2018-08-17 柳州市立丰刀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圆形刀片的油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0252897A (zh) * 2019-07-18 2019-09-20 上海凌云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热成型模具冷却工艺及其热成型模具
CN113732180A (zh) * 2021-08-16 2021-12-03 武汉理工大学 适用于中厚及以上板料的热成型模具装置
CN115255157A (zh) * 2022-07-21 2022-11-01 江西追风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压缩机壳体加工模具
CN115255157B (zh) * 2022-07-21 2024-04-12 江西追风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壳体加工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8134B (zh) 2016-08-24
JP5679057B2 (ja) 2015-03-04
WO2013001630A1 (ja) 2013-01-03
US20140123721A1 (en) 2014-05-08
US9227238B2 (en) 2016-01-05
JPWO2013001630A1 (ja) 2015-02-23
DE112011105387T5 (de) 201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8134A (zh) 热压装置
CN103547389A (zh) 热压装置
KR101038160B1 (ko) 열간 성형 금형 및 프레스 성형 장치 및 열간 프레스 성형 방법
DE502006002967D1 (de) Formwerkzeug
JP2009297741A (ja) 熱間プレス用金型
JP6323427B2 (ja) 熱間プレス加工装置
MX2021009131A (es) Matriz para un cabezal de impresion.
US20200238363A1 (en) Hot press machine
CN104494056A (zh) 一种波形模具
EP2830088B1 (en) Cooling fluid flow passage matrix for electronics cooling
JP6748255B1 (ja) 金型および熱間プレス成型装置
JP6323428B2 (ja) 熱間プレス加工装置
JP6692667B2 (ja) 熱間プレス加工装置
CN210308819U (zh) 反变形汽车电器盒的生产模具
JP7101730B2 (ja) 金型
KR20150005862A (ko) 열간 프레스 성형품의 측벽부 강도 향상을 위한 금형 냉각방법 및 열간 프레스 성형품의 측벽부 강도 향상을 위한 금형 구조
CN106077282B (zh) 一种c100拨叉整形模组
US9688009B2 (en) Cellular materials based molds with lower cycle time
US20170200968A1 (en) Integrated metal-and-plastic molded art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tegrated metal-and-plastic molded article
KR102039513B1 (ko) 공냉식 버블시트용 열성형 금형장치
JP7210513B2 (ja) 金型
JP5917644B2 (ja) プランジャチップおよび射出装置
CN107000019A (zh) 用于对工件进行变形和/或部分地加压淬火的模具以及用于对工件进行变形和/或部分地加压淬火的方法
KR20180115833A (ko) 모듈형 금형장치
KR200373035Y1 (ko) 롤포오밍기의 냉각수 순환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