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9548A - 一种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9548A
CN103599548A CN201310588848.6A CN201310588848A CN103599548A CN 103599548 A CN103599548 A CN 103599548A CN 201310588848 A CN201310588848 A CN 201310588848A CN 103599548 A CN103599548 A CN 103599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paclitaxel
drug
preparation
b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888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9548B (zh
Inventor
孙海
汤朝晖
许午
高战团
庄秀丽
陈学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5888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995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99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9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9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95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包括含端羧基的聚合物和与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酯化键合的紫杉醇;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为:以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为引发剂,脂肪族环酯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得到两亲性聚合物;将所述两亲性聚合物与含有二硫键的二酸在有机碱和缩合剂作用下,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所述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提高了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具有还原敏感性,可以自组装成胶束,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能够避免血液循环中人体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保证有充足的时间通过EPR效应到达肿瘤部位,进而通过内吞进入细胞,实现药物的高效靶向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特别涉及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紫杉醇是一种由太平洋紫杉-短叶红豆杉的针叶和树皮中提取的抗微管剂,其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0418743760000011
自从Wani等人在1971年第一次分离并用化学和X射线结晶学方法确定了紫杉醇的结构以来,I期临床研究和II、III期临床试验显示出对人类癌症具有明显的抗瘤作用。这一作用最初是在晚期卵巢和乳腺肿瘤中发现的,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它对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和转移黑素瘤有显著作用。它的生物活性与其细胞分裂的作用有关,他能在细胞分裂期间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成微管,其后通过防止多聚化过程而使微管稳定增强而抑制微管网正常动力学重组,进而影响细胞生命期和分裂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繁殖。
尽管紫杉醇在临床上对许多肿瘤产生很好的疗效,但是紫杉醇的化学结构的高度亲脂性,几乎不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只有0.25μg/mL,不利于临床给药,从而阻碍了紫杉醇的应用。
研制紫杉醇的新剂型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人们探索了多种紫杉醇药物输送系统,如脂质体、乳剂、微囊、微球、纳米胶囊及用环糊精络合等。最近,聚合物键合药的制备和研究受到大家的极大关注。所谓“聚合物键合药”,就是将药物分子用共价键结合到高分子上,制成一定的剂型,采用相应的给药方式,将高分子连同药物送到病人体内,在生理条件下,药物分子从高分子上解离下来,发挥治疗或诊断的作用。药物与高分子键合后可以改善亲油性药物的亲水性,在高分子的保护下,药物可以免受生理环境中酶和免疫系统的攻击,达到缓释和长效的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两亲性聚合物键合药自组装成胶束,药物一般处于胶束的内核,由于与高分子结合牢固,一般不会通过扩散从胶束中逃逸出来。所以它既具有传统物理包埋胶束的优点,又避免了因动力学上的不稳定造成的药物突释,从而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中国专利CN1629150A公开了一种利用酯键将紫杉醇与聚乙二醇-脂肪族聚酯嵌段共聚物键合的高分子前药及其合成方法,通过体内的水解酶实现药物的释放;中国专利CN1895676A利用乳酸或羟基乙酸作为连接臂,将聚乙二醇与紫杉醇进行键合,方法与CN1629150A类似;中国专利CN100431610C公开了一种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紫杉醇键合药机制制备方法,聚合物材料亲水段为聚乙二醇,疏水段为脂肪族环酯和带有羧基侧基的吗啉二酮的开环聚合物产物聚酯酰胺,增加了与药物可反应的羧基量,提高了载药量。但是在现有报道中,两亲性聚合物材料与紫杉醇的键合大多以酯键形式,需要通过体内的酯化酶才能实现药物的释放,断键的敏感性和区域选择性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具有还原敏感性,靶向作用提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含端羧基的聚合物和与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酯化键合的紫杉醇;
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为引发剂,脂肪族环酯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得到两亲性聚合物;
(B)将所述两亲性聚合物与含有二硫键的二酸在有机碱和缩合剂作用下,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含羧基端的聚合物。
优选的,所述脂肪族环酯单体为丙交酯、乙交酯和ε-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含有二硫键的二酸为3,3′-二硫代二丙酸、2,2′-二硫代二乙酸、4,4′-二硫代二丁酸或5,5′-二硫代二戊酸。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为引发剂,脂肪族环酯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得到两亲性聚合物;
(B)将所述两亲性聚合物与含有二硫键的二酸在有机碱和缩合剂作用下,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
(C)将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与紫杉醇在有机碱和缩合剂作用下,于第二有机溶剂中进行酯化反应,得到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所述脂肪族环酯单体为丙交酯、乙交酯和ε-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所述含有二硫键的二酸为3,3′-二硫代二丙酸、2,2′-二硫代二乙酸、4,4′-二硫代二丁酸或5,5′-二硫代二戊酸。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所述有机碱为三乙胺、吡啶或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所述两亲性聚合物与含有二硫键的二酸的摩尔比为1:1~50。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所述含有羧基端的聚合物与紫杉醇的摩尔比为1:1~5。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所述酯化反应的温度为0~80℃,所述酯化反应的时间为3~48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包括含端羧基的聚合物和与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酯化键合的紫杉醇;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为:以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为引发剂,脂肪族环酯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得到两亲性聚合物;将所述两亲性聚合物与含有二硫键的二酸在有机碱和缩合剂作用下,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分为两亲性聚合物链段和具有还原性敏感性的二硫键链段,所述两亲性聚合物链段为载体,所述二硫键的链段为连接臂,所述二硫键链段实现的载体与紫杉醇的连接。由于所述两亲性聚合物链段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因此提高了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其次,二硫键链段具有还原敏感性,在肿瘤组织谷胱甘肽浓度较高的环境中,能够迅速被切断,实现紫杉醇在肿瘤组织中的快速、可控释放。另外,该高分子键合药可以自组装成胶束,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能够避免血液循环中人体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保证有充足的时间通过EPR效应到达肿瘤部位,进而通过内吞进入细胞,实现药物的高效靶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在水中自组装形成胶束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含有二硫键端羧基的聚合物的1HNMR谱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含有二硫键端羧基的聚合物的GPC谱图;
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的核磁谱图;
图5为纯紫杉醇的核磁谱图;
图6为实施例2制备的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的药效试验图;
图7为实施例3制备紫杉醇键合药的合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包括含端羧基的聚合物和与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酯化键合的紫杉醇;
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为引发剂,脂肪族环酯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得到两亲性聚合物;
(B)将所述两亲性聚合物与含有二硫键的二酸在有机碱和缩合剂作用下,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
本发明的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包括含端羧基的聚合物和紫杉醇,所述紫杉醇与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通过酯化键合在一起。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首先,以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为引发剂,脂肪族环酯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得到两亲性聚合物。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500~20000,更优选为1000~5000。所述脂肪族环酯单体优选为丙交酯、乙交酯和ε-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催化剂优选为辛酸亚锡。所述聚合的温度优选为90~190℃,更优选为120~170℃;所述聚合的时间优选为6~48小时,更优选为15~38小时。所述聚合优选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的无水环境中进行。所述聚合结束后,优选用氯仿或二氯甲烷溶解产物,经乙醚沉降,过滤及干燥,得到两亲性聚合物。所述两亲性聚合物包括由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构成的亲水链段以及由脂肪族环酯单体聚合构成的聚酯链段,所述聚酯链段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20000。以聚乙二醇单甲醚为引发剂时,聚合得到的为两嵌段的两亲性聚合物;以聚乙二醇为引发剂时,聚合得到的为三嵌段的两亲性聚合物,其中聚乙二醇链段在中间,聚酯链段在两侧。
得到所述两亲性聚合物后,将其含有二硫键的二酸在有机碱和缩合剂作用下,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含羧基端的聚合物。所述含有二硫键的二酸优选为3,3′-二硫代二丙酸、2,2′-二硫代二乙酸、4,4′-二硫代二丁酸或5,5′-二硫代二戊酸,也可以为具有与3,3′-二硫代二丙酸有类似结构的含有二硫键的二元酸。所述两亲性聚合物与含有二硫键的二酸的摩尔比优选为1:1~50,更优选为1:10~40。所述有机碱优选为三乙胺、吡啶或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所述的缩合剂优选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或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在所述缩合剂和有机碱的作用下,所述两亲性聚合物的羟基容易与所述含有二硫键的二酸中的羧基脱水聚合,最终得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所述缩合剂与所述两亲性聚合物的摩尔比优选为1~5:1。所述有机碱与所述两亲性聚合物的摩尔比优选为0.5~5:1。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二甲亚砜。所述反应的温度优选为0~80℃,所述反应的时间优选为3~48小时。通过所述反应,所述含有二硫键的二酸,一端经羧基连接在两亲性聚合物上,并且还保留有一个自由的羧基,可以便于后续与紫杉醇的酯化键合。所述得到的含端羧基的聚合物含有二硫键,在还原性环境下,能够迅速断裂,具有较强的还原敏感性。
本发明的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包括含端羧基的聚合物和与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酯化键合的紫杉醇。所述紫杉醇与含端羧基的聚合物酯化脱水,即为紫杉醇键合药。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分为两亲性聚合物链段和具有还原性敏感性的二硫键链段,所述两亲性聚合物链段为载体,所述二硫键的链段为连接臂,所述二硫键链段实现的载体与紫杉醇的连接。由于所述两亲性聚合物链段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因此提高了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在两亲性聚合物链段的作用下,所述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可以在水中自组装为胶束,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在水中自组装成胶束的示意图。
由于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中含有的二硫键,在还原性环境下,能够迅速断裂,因此所述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在肿瘤组织谷胱甘肽浓度较高的环境中,能够迅速被切断,实现紫杉醇在肿瘤组织中的快速、可控释放。另外,该高分子键合药可以自组装成胶束,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能够避免血液循环中人体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保证有充足的时间通过EPR效应到达肿瘤部位,进而通过内吞进入细胞,实现药物的高效靶向作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为引发剂,脂肪族环酯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得到两亲性聚合物;
(B)将所述两亲性聚合物与含有二硫键的二酸在有机碱和缩合剂作用下,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
(C)将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与紫杉醇在有机碱和缩合剂作用下,于第二有机溶剂中进行酯化反应,得到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
在本发明中,首先,以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为引发剂,脂肪族环酯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得到两亲性聚合物。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500~20000更优选为1000~5000所述脂肪族环酯单体优选为丙交酯、乙交酯和ε-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催化剂优选为辛酸亚锡。所述聚合的温度优选为90~190℃,更优选为120~170℃;所述聚合的时间优选为6~48小时,更优选为15~38小时。所述聚合优选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的无水环境中进行。所述聚合结束后,优选用氯仿或二氯甲烷溶解产物,经乙醚沉降,过滤及干燥,得到两亲性聚合物。所述两亲性聚合物包括由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构成的亲水链段以及由脂肪族环酯单体聚合构成的聚酯链段,所述聚酯链段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20000。以聚乙二醇单甲醚为引发剂时,聚合得到的为两嵌段的两亲性聚合物;以聚乙二醇为引发剂时,聚合得到的为三嵌段的两亲性聚合物,其中聚乙二醇链段在中间,聚酯链段在两侧。
得到所述两亲性聚合物后,将其含有二硫键的二酸在有机碱和缩合剂作用下,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所述含有二硫键的二酸优选为3,3′-二硫代二丙酸、2,2′-二硫代二乙酸、4,4′-二硫代二丁酸或5,5′-二硫代二戊酸,也可以为具有与3,3′-二硫代二丙酸有类似结构的含有二硫键的二元酸。所述两亲性聚合物与含有二硫键的二酸的摩尔比优选为1:1~50,更优选为1:10~40。所述有机碱优选为三乙胺、吡啶或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所述的缩合剂优选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或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在所述缩合剂和有机碱的作用下,所述两亲性聚合物的羟基容易与所述含有二硫键的二酸中的羧基脱水聚合,最终得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所述缩合剂与所述两亲性聚合物的摩尔比优选为1~5:1。所述有机碱与所述两亲性聚合物的摩尔比优选为0.5~5:1。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二甲亚砜。所述反应的温度优选为0~80℃,所述反应的时间优选为3~48小时。通过所述反应,所述含有二硫键的二酸,一端经羧基连接在两亲性聚合物上,并且还保留有一个自由的羧基,可以便于后续与紫杉醇的酯化键合。所述得到的含羧基端的聚合物含有二硫键,在还原性环境下,能够迅速断裂,具有较强的还原敏感性。
得到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后,将其与紫杉醇在有机碱和缩合剂作用下,于第二有机溶剂中进行酯化反应,得到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与紫杉醇的摩尔比优选为1:1~5。所述有机碱优选为三乙胺、吡啶或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所述的缩合剂优选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或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在所述缩合剂和有机碱的作用下,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的羟基容易与所述紫杉醇进行缩合,最终得到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所述缩合剂与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的摩尔比优选为1~5:1。所述有机碱与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的摩尔比优选为0.5~5:1。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二甲亚砜。所述反应的温度优选为0~80℃,所述反应的时间优选为3~48小时。
对本发明的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进行药物癌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的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与纯紫杉醇对癌细胞的毒性相当,比酯键相连的键合药效果好。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将10g分子量为2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加入到带有分水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无水甲苯共沸除水,除去大部分甲苯后,改为减压装置抽去剩余甲苯,并在80℃下真空干燥6小时。恢复至室温后,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重结晶过的丙交酯6g,加热体系至100℃,反应物至熔融状态,加入8mg辛酸亚锡,搅拌均匀后130℃下反应24小时。将产物溶于适量的二氯甲烷中,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产物12.8g,收率80%。所得聚合物核磁测试结果显示,聚合物MPEG-PLA分子量为2000-1000,GPC测试结果显示为单一峰。
将得到聚合物3g、3,3′-二硫代二丙酸4.3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245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20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631mg,保持该温度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将产物使用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淡黄色粉末状产物2.4g,即含有二硫键端羧基的聚合物,收率75%。所得含有二硫键端羧基的聚合物的1HNMR谱图见图2,GPC谱图见图3。
将得到的含有二硫键端羧基的聚合物37mg、紫杉醇20m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3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二氯甲烷5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8mg,保持该温度避光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减压除去体系中的二氯甲烷,残余物加入二甲亚砜(DMSO)溶解,转移至阻隔分子量为1000的透析袋中,使用DMSO透析3次,再用一次水透析3次除去DMSO,最后将样品冻干,得到产物37mg,收率78%。所得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的核磁谱图见图4。图5为纯紫杉醇的核磁图谱。由图4和图5可知,本发明完成了紫衫醇和含有二硫键端羧基的聚合物的酯化键合。
实施例2
(1)将10g分子量为2000的双羟基聚乙二醇(PEG)加入到带有分水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无水甲苯共沸除水,除去大部分甲苯后,改为减压装置抽去剩余甲苯,并在80℃下真空干燥6小时。恢复至室温后,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重结晶过的丙交酯6g,加热体系至100℃,反应物至熔融状态,加入8mg辛酸亚锡,搅拌均匀后130℃下反应24小时。将产物溶于适量的二氯甲烷中,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产物12.8g,收率80%。所得聚合物核磁测试结果显示,聚合物PLA-PEG-PLA分子量为500-2000-500,GPC测试结果显示为单一峰。
(2)将(1)中得到的聚合物3g、2,2′-二硫代二乙酸7.45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490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20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1262mg,保持该温度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将产物使用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淡黄色粉末状产物2.5g,收率74%。
(3)将(2)中合成的聚合物材料41mg、紫杉醇40m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6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二氯甲烷5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16mg,保持该温度避光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减压除去体系中的二氯甲烷,残余物加入二甲亚砜(DMSO)溶解,转移至阻隔分子量为1000的透析袋中,使用DMSO透析3次,再用一次水透析3次除去DMSO,最后将样品冻干,得到产物46mg,收率75%。
将合成的以二硫键作为连接臂的紫杉醇键合药与以酯键作为连接臂的键合药和纯的紫杉醇药物进行Hela细胞的毒性对比试验,选用的以酯键为连接臂的键合药按照中国专利CN1629150A的方法制备得到。
将Hela细胞与上述三种药物在不同溶度下培养24小时后,测试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见图6,图6为实施例2制备的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的药效试验图。图6中,
Figure BDA0000418743760000111
为纯紫杉醇药物对Hela细胞的毒性;
Figure BDA0000418743760000112
为实施例1制备的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对Hela细胞的毒性;为酯键为连接臂的键合药对Hela细胞的毒性。由结果可见,以酯键作为连接臂的紫杉醇键合药只有在高浓度下细胞存活率才有明显下降,但与纯紫杉醇药物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以二硫键作为连接臂的紫杉醇键合药,Hela细胞与其培养24小时后,细胞存活率与纯紫杉醇药物相当,明显优于以酯键作为连接臂的键合药,表现出了很好的杀死癌细胞的效果。
实施例3
(1)将10g分子量为5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加入到带有分水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无水甲苯共沸除水,除去大部分甲苯后,改为减压装置抽去剩余甲苯,并在80℃下真空干燥6小时。恢复至室温后,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重结晶过的丙交酯2.5g,加热体系至100℃,反应物至熔融状态,加入7mg辛酸亚锡,搅拌均匀后130℃下反应24小时。将产物溶于适量的二氯甲烷中,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产物9g,收率75%。所得聚合物核磁测试结果显示,聚合物MPEG-PLA分子量为5000-1000。
(2)将(1)中得到的聚合物6g、3,3′-二硫代二丙酸4.3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245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20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631mg,保持该温度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将产物使用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淡黄色粉末状产物4.5g,即含有羧基端的聚合物,收率73%。
(3)将(2)中合成的含有羧基端的聚合物75mg、紫杉醇20m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3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二氯甲烷5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8mg,保持该温度避光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减压除去体系中的二氯甲烷,残余物加入二甲亚砜(DMSO)溶解,转移至阻隔分子量为1000的透析袋中,使用DMSO透析3次,再用一次水透析3次除去DMSO,最后将样品冻干,得到产物64mg,即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收率75%。
所述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的合成示意图参见图7,图7为实施例3制备紫杉醇键合药的合成示意图。
实施例4
(1)将10g分子量为2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加入到带有分水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无水甲苯共沸除水,除去大部分甲苯后,改为减压装置抽去剩余甲苯,并在80℃下真空干燥6小时。恢复至室温后,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重结晶过的丙交酯4.68g和乙交酯1.32g,加热体系至100℃,反应物至熔融状态,加入8mg辛酸亚锡,搅拌均匀后130℃下反应24小时。将产物溶于适量的二氯甲烷中,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产物12.8g,收率80%。所得聚合物核磁测试结果显示,聚合物MPEG-PLGA分子量为2000-1000,聚合物中丙交酯和乙交酯比例为75/25,GPC测试结果显示为单一峰。
(2)将(1)中得到的聚合物3g、2,2′-二硫代二乙酸3.73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245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20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631mg,保持该温度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将产物使用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淡黄色粉末状产物2.4g,即含有羧基端的聚合物,收率75%。
(3)将(2)中合成的含有羧基端的聚合物37mg、紫杉醇20m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3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二氯甲烷5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8mg,保持该温度避光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减压除去体系中的二氯甲烷,残余物加入二甲亚砜(DMSO)溶解,转移至阻隔分子量为1000的透析袋中,使用DMSO透析3次,再用一次水透析3次除去DMSO,最后将样品冻干,得到产物37mg,即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收率78%。
实施例5
(1)将10g分子量为2000的双羟基聚乙二醇(PEG)加入到带有分水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无水甲苯共沸除水,除去大部分甲苯后,改为减压装置抽去剩余甲苯,并在80℃下真空干燥6小时。恢复至室温后,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重结晶过的丙交酯4.68g和乙交酯1.32g,加热体系至100℃,反应物至熔融状态,加入8mg辛酸亚锡,搅拌均匀后130℃下反应24小时。将产物溶于适量的二氯甲烷中,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产物12.8g,收率80%。所得聚合物核磁测试结果显示,聚合物PLGA-PEG-PLGA分子量为500-2000-500,聚合物中丙交酯和乙交酯比例为75/25,GPC测试结果显示为单一峰。
(2)将(1)中得到的聚合物3g、3,3′-二硫代二丙酸8.6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490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20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1262mg,保持该温度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将产物使用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淡黄色粉末状产物2.5g,即含有羧基端的聚合物,收率74%。
(3)将(2)中合成的含有羧基端的聚合物41mg、紫杉醇40m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6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二氯甲烷5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16mg,保持该温度避光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减压除去体系中的二氯甲烷,残余物加入二甲亚砜(DMSO)溶解,转移至阻隔分子量为1000的透析袋中,使用DMSO透析3次,再用一次水透析3次除去DMSO,最后将样品冻干,得到产物46mg,即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收率75%。
实施例6
(1)将10g分子量为5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加入到带有分水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无水甲苯共沸除水,除去大部分甲苯后,改为减压装置抽去剩余甲苯,并在80℃下真空干燥6小时。恢复至室温后,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重结晶过的丙交酯1.95g和乙交酯0.55g,加热体系至100℃,反应物至熔融状态,加入7mg辛酸亚锡,搅拌均匀后130℃下反应24小时。将产物溶于适量的二氯甲烷中,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产物9g,收率75%。所得聚合物核磁测试结果显示,聚合物MPEG-PLGA分子量为5000-1000。
(2)将(1)中得到的聚合物6g、3,3′-二硫代二丙酸4.3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245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20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631mg,保持该温度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将产物使用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淡黄色粉末状产物4.5g,即含有羧基端的聚合物,收率73%。
(3)将(2)中合成的含有羧基端的聚合物75mg、紫杉醇20m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3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二氯甲烷5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8mg,保持该温度避光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减压除去体系中的二氯甲烷,残余物加入二甲亚砜(DMSO)溶解,转移至阻隔分子量为1000的透析袋中,使用DMSO透析3次,再用一次水透析3次除去DMSO,最后将样品冻干,得到产物64mg,即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收率75%。
实施例7
(1)将10g分子量为2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加入到带有分水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无水甲苯共沸除水,除去大部分甲苯后,改为减压装置抽去剩余甲苯,并在80℃下真空干燥6小时。恢复至室温后,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干燥的ε-己内酯5.5g,加热体系至100℃,反应物至熔融状态,加入8mg辛酸亚锡,搅拌均匀后130℃下反应24小时。将产物溶于适量的二氯甲烷中,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产物13.6g,收率85%。所得聚合物核磁测试结果显示,聚合物MPEG-PCL分子量为2000-1000,GPC测试结果显示为单一峰。
(2)将(1)中得到的聚合物3g、3,3′-二硫代二丙酸4.3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245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20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631mg,保持该温度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将产物使用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淡黄色粉末状产物2.4g,即含有羧基端的聚合物,收率75%。
(3)将(2)中合成的含有羧基端的聚合物37mg、紫杉醇20m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3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二氯甲烷5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8mg,保持该温度避光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减压除去体系中的二氯甲烷,残余物加入二甲亚砜(DMSO)溶解,转移至阻隔分子量为1000的透析袋中,使用DMSO透析3次,再用一次水透析3次除去DMSO,最后将样品冻干,得到产物37mg,即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收率78%。
实施例8
(1)将10g分子量为2000的双羟基聚乙二醇(PEG)加入到带有分水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无水甲苯共沸除水,除去大部分甲苯后,改为减压装置抽去剩余甲苯,并在80℃下真空干燥6小时。恢复至室温后,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干燥的ε-己内酯5.5g,加热体系至100℃,反应物至熔融状态,加入8mg辛酸亚锡,搅拌均匀后130℃下反应24小时。将产物溶于适量的二氯甲烷中,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产物13.5g,收率85%。所得聚合物核磁测试结果显示,聚合物PCL-PEG-PCL分子量为500-2000-500,GPC测试结果显示为单一峰。
(2)将(1)中得到的聚合物3g、3,3′-二硫代二丙酸8.6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490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20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1.26g,保持该温度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将产物使用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淡黄色粉末状产物2.5g,即含有羧基端的聚合物,收率74%。
(3)将(2)中合成的聚合物材料41mg、紫杉醇40m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6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二氯甲烷5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16mg,保持该温度避光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减压除去体系中的二氯甲烷,残余物加入二甲亚砜(DMSO)溶解,转移至阻隔分子量为1000的透析袋中,使用DMSO透析3次,再用一次水透析3次除去DMSO,最后将样品冻干,得到产物46mg,即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收率75%。
实施例9
(1)将10g分子量为5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加入到带有分水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无水甲苯共沸除水,除去大部分甲苯后,改为减压装置抽去剩余甲苯,并在80℃下真空干燥6小时。恢复至室温后,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干燥的ε-己内酯2.2g,加热体系至100℃,反应物至熔融状态,加入7mg,辛酸亚锡,搅拌均匀后130℃下反应24小时。将产物溶于适量的二氯甲烷中,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产物10g,收率83%。所得聚合物核磁测试结果显示,聚合物MPEG-PCL分子量为5000-1000。
(2)将(1)中得到的聚合物6g、2,2′-二硫代二乙酸3.73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245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20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631mg,保持该温度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将产物使用乙醚沉降,真空干燥,得到淡黄色粉末状产物4.5g,即含有羧基端的聚合物,收率73%。
(3)将(2)中合成的含有羧基端的聚合物75mg、紫杉醇20mg和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DMAP)3mg混合于干燥的反应瓶中,抽换氩气3次,加入干燥的二氯甲烷5mL搅拌溶解。冰水浴下向反应瓶中滴加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8mg,保持该温度避光继续搅拌反应,体系自然恢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反应,总反应时间为24小时。减压除去体系中的二氯甲烷,残余物加入二甲亚砜(DMSO)溶解,转移至阻隔分子量为1000的透析袋中,使用DMSO透析3次,再用一次水透析3次除去DMSO,最后将样品冻干,得到产物64mg,即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收率75%。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产品、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包括含端羧基的聚合物和与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酯化键合的紫杉醇;
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为引发剂,脂肪族环酯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得到两亲性聚合物;
(B)将所述两亲性聚合物与含有二硫键的二酸在有机碱和缩合剂作用下,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环酯单体为丙交酯、乙交酯和ε-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二硫键的二酸为3,3′-二硫代二丙酸、2,2′-二硫代二乙酸、4,4′-二硫代二丁酸或5,5′-二硫代二戊酸。
4.一种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为引发剂,脂肪族环酯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得到两亲性聚合物;
(B)将所述两亲性聚合物与含有二硫键的二酸在有机碱和缩合剂作用下,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
(C)将所述含有羧基端的聚合物与紫杉醇在有机碱和缩合剂作用下,于第二有机溶剂中进行酯化反应,得到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脂肪族环酯单体为丙交酯、乙交酯和ε-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含有二硫键的二酸为3,3′-二硫代二丙酸、2,2′-二硫代二乙酸、4,4′-二硫代二丁酸或5,5′-二硫代二戊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有机碱为三乙胺、吡啶或N,N-二甲基对氨基吡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两亲性聚合物与含有二硫键的二酸的摩尔比为1:1~5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含端羧基的聚合物与紫杉醇的摩尔比为1:1~5。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酯化反应的温度为0~80℃,所述酯化反应的时间为3~48小时。
CN201310588848.6A 2013-11-20 2013-11-20 一种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5995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88848.6A CN103599548B (zh) 2013-11-20 2013-11-20 一种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88848.6A CN103599548B (zh) 2013-11-20 2013-11-20 一种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9548A true CN103599548A (zh) 2014-02-26
CN103599548B CN103599548B (zh) 2015-08-05

Family

ID=50117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88848.6A Active CN103599548B (zh) 2013-11-20 2013-11-20 一种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99548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3298A (zh) * 2015-09-18 2016-01-13 东南大学 一种紫杉醇类磷脂化合物、其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CN105688225A (zh) * 2014-11-27 2016-06-22 黑龙江鑫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降解高分子-多西紫杉醇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92468B (zh) * 2014-09-28 2017-05-10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含桦木酸的两性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45683A (zh) * 2018-01-26 2018-07-0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p-糖蛋白抑制功能的抗肿瘤前药及制备方法
CN108434456A (zh) * 2018-05-03 2018-08-24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一种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440512A (zh) * 2018-05-11 2018-08-24 成都大学 一种抗肿瘤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9193B (zh) * 2016-08-25 2019-01-25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紫杉醇类二聚体、制备方法及其制剂
CN111978520A (zh) * 2020-02-25 2020-11-24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嵌段共聚物、聚合物胶束药物以及制备方法
CN114377151A (zh) * 2022-01-24 2022-04-22 辽宁大学 一种双重响应型聚合物前药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9150A (zh) * 2004-10-26 2005-06-2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紫杉醇前药及其合成方法
CN1895676A (zh) * 2005-07-14 2007-01-17 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聚乙二醇为载体的紫杉醇或多烯紫杉醇的前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9150A (zh) * 2004-10-26 2005-06-2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紫杉醇前药及其合成方法
CN1895676A (zh) * 2005-07-14 2007-01-17 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聚乙二醇为载体的紫杉醇或多烯紫杉醇的前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A SO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in vitro properties of redox-responsive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for paclitaxel delivery》",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2468B (zh) * 2014-09-28 2017-05-10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含桦木酸的两性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88225A (zh) * 2014-11-27 2016-06-22 黑龙江鑫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降解高分子-多西紫杉醇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3298A (zh) * 2015-09-18 2016-01-13 东南大学 一种紫杉醇类磷脂化合物、其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CN106349193B (zh) * 2016-08-25 2019-01-25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紫杉醇类二聚体、制备方法及其制剂
CN108245683A (zh) * 2018-01-26 2018-07-0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p-糖蛋白抑制功能的抗肿瘤前药及制备方法
CN108245683B (zh) * 2018-01-26 2020-02-1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p-糖蛋白抑制功能的抗肿瘤前药及制备方法
CN108434456A (zh) * 2018-05-03 2018-08-24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一种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440512A (zh) * 2018-05-11 2018-08-24 成都大学 一种抗肿瘤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78520A (zh) * 2020-02-25 2020-11-24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嵌段共聚物、聚合物胶束药物以及制备方法
CN114377151A (zh) * 2022-01-24 2022-04-22 辽宁大学 一种双重响应型聚合物前药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77151B (zh) * 2022-01-24 2024-02-20 辽宁大学 一种双重响应型聚合物前药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9548B (zh) 2015-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9548B (zh) 一种紫杉醇高分子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
Zou et al. Self-crosslinkable and intracellularly decrosslinkable biodegradable micellar nanoparticles: A robust, simple and multifunctional nanoplatform for high-efficiency targeted cancer chemotherapy
Yu et al. 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curcumin when delivered by size/charge-changing multistage polymeric micelles based on amphiphilic poly (β-amino ester) derivates
CN103772686B (zh) 一种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共聚物与抗肿瘤药物形成的胶束载药系统
CA2408716C (en) Stable polymeric micelle-type drug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CN101234204B (zh) 高分子键合阿霉素药、其纳米胶囊及制备方法
CN1961962B (zh) 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紫杉醇键合药及其合成方法
CN102600063B (zh) 一种高载药量姜黄素胶束的制备方法
CN101787119A (zh) 一种具有肿瘤组织pH响应性的聚合物及其胶束
JP6246421B2 (ja) 側鎖にジチオ五員環官能基を有する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マー及びその応用
Senthilkumar et al. Long circulating PEGylated poly (D, L-lactide-co-glycolide) nanoparticulate delivery of Docetaxel to solid tumors
Carstens et al. The effect of core composition in biodegradable oligomeric micelles as taxane formulations
CN101991860B (zh) 泊洛沙姆-羧酸类药物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6768069B2 (ja) 生分解性両親媒性ポリマー、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るポリマーベシクル、及び肺がん標的治療薬の製造における使用
WO2005035606A1 (en)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 and polymeri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for drug delivery
CN101007174A (zh) 一种生物降解高分子-多西紫杉醇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507190A (ja) 卵巣癌用の特異的に標的化された生分解性両親媒性ポリマー、それから製造されたポリマーベシクル及びその使用
JP2005505675A (ja) 高分子ミセルを形成するpH応答性生分解性ポリ乳酸誘導体及び難溶性薬物伝達体への当該誘導体の使用
CN101422615A (zh) 一种冬凌草甲素聚合物胶束给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JP2016503012A (ja) 化合物相互作用ドメインを含む製剤及びキャリアシステム
CN104116710A (zh) 靶向肿瘤的pH敏感聚合物胶束组合物
Yi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formulation of poly-puerarin as a biodegradable and biosafe drug delivery platform for anti-cancer therapy
CN100431610C (zh) 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紫杉醇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
Liang et al. Highly sensitive H2O2-scavenging nano-bionic system for precise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CN104922689A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且具有pH响应性的抗肿瘤高分子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