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5891A - 电气连接箱 - Google Patents

电气连接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5891A
CN103515891A CN201310244339.1A CN201310244339A CN103515891A CN 103515891 A CN103515891 A CN 103515891A CN 201310244339 A CN201310244339 A CN 201310244339A CN 103515891 A CN103515891 A CN 103515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erminal
connector
support parts
terminal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43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5891B (zh
Inventor
服部佑一
小田昭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15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5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5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5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026Multiple connections subassembli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04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comprising several parts forming a closed ca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8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F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结构的电气连接箱,即使在将具有L字形状的连接端子用作侧方连接型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稳定的连接器连接。利用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的连接器壳体(114)和端子支撑部件(42)夹着连接端子(90)中的从内部电路87立起的上方延伸部(92),并且将第一侧方支撑肋(64a)设置在上述端子支撑部件42,并将第二侧方支撑肋(64b)设置在上述连接器壳体(114),利用这一对侧方支撑肋(64a、64b)从宽度方向的两侧夹着上述连接端子(90)的连接部(93)。

Description

电气连接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机动车等的电气连接箱,特别涉及设有向箱体的侧方开口的侧方连接型连接器的电气连接箱。
背景技术
公知在搭载于机动车的接线盒等电气连接箱中设有多个连接器。特别是近几年,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箱体的空间,如日本特开11-252746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所述,向箱体的侧方开口的侧方连接型连接器设置在箱体的侧面。在这种侧方连接型连接器中,构成电气连接箱的内部电路的汇流排或印刷电路基板上所设置的连接端子容纳于向箱体的侧方开口的连接器壳体。
但是,作为应用于侧方连接型连接器的连接端子,如专利文献1所述,为了设定连接器壳体内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或设定侧方连接型连接器自身的箱体侧面的高度位置,多使用的是如下的具有L字形状的连接端子:设有从内部电路立起的上方延伸部,并且上方延伸部的前端缘部朝向箱体的外侧弯曲而成为与对应连接器的连接部。
但是,在连接这种具有L字形状的连接端子和连接器时,从连接器施加的按压力使连接部后退,从而具有无法进行稳定的连接的担忧。并且,在将连接部容纳在连接器壳体时,若连接部在连接器壳体内无法高精度地定位,则同样也具有不利于连接的稳定性的担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11-2527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上述事实为背景而提出的,其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新结构的电气连接箱,即使在将具有L字形状的连接端子作为侧方连接型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连接连接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电气连接箱具有向箱体的侧面开口的侧方连接型连接器,设置在上述侧方连接型连接器且与容纳在上述箱体的内部电路相连接的连接端子具有L字形状,且包括从上述内部电路立起的上方延伸部和以与该上方延伸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式从该上方延伸部的前端缘部延伸的连接部,并且上述连接部容纳在连接器壳体,上述电气连接箱的特征在于,在与夹着上述上方延伸部的上述连接器壳体相反的一侧配置有端子支撑部件,并且,在该端子支撑部件的与上述连接器壳体相对的面以突出方式设置有第一侧方支撑肋,另一方面,在上述连接器壳体的与上述端子支撑部件相对的面以突出方式设置有第二侧方支撑肋,上述连接端子被第一侧方支撑肋和第二侧方支撑肋从宽度方向的两侧夹着。
在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的电气连接箱中,连接端子中的从内部电路立起的上方延伸部被连接器壳体和端子支撑部件从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夹着。因此,在连接连接器时,在向连接端子施加压入方向的力的情况下,通过利用端子支撑部件来支撑上方延伸部,能够防止连接端子的后退。另一方面,在从连接端子拔出连接器时,在向连接端子施加拉伸方向的力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连接器壳体支撑上方延伸部。由此,即使是具有从内部电路立起的上方延伸部的L字形状的连接端子,也能够防止插拔连接器时发生的连接部的位置偏差,能够进行稳定的插拔,能够提高连接可靠性,并且在例如将连接端子与印刷电路基板进行焊接等情况下,插拔连接器时通过稳定地支撑连接端子,能够抑制焊料破裂(crack)的发生。
进而,在端子支撑部件设有第一侧方支撑肋,另一方面,在连接器壳体设有第二侧方支撑肋,利用这一对侧方支撑肋从宽度方向的两侧夹着连接端子的连接部。由此,防止连接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差,能够在连接器壳体内高精度地定位。其结果,能够更加稳定地连接连接器。特别是,将一对侧方支撑肋分割而分别设置于端子支撑部件和连接器壳体,因此与预先固定地设置一对侧方支撑肋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灵活地设定连接端子相对于端子支撑部件或连接器壳体的组装方向,并且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
此外,本发明中的内部电路可以是印刷电路基板,也可以是汇流排等。因此,作为与内部电路相连接的连接端子,可以是以焊接或压入的方式固定在印刷电路基板的金属端子等,也可以是汇流排部分地立起而形成L字形状等。并且,端子支撑部件可以特别设置,也可以利用设置在电气连接箱的各个部件。例如,在连接端子形成于汇流排的情况下,可以将用于放置汇流排的部件用作端子支撑部件等,例如,可在构成箱体的上外壳等形成用于支撑连接端子的上方延伸部的支撑部,从而将上外壳用作端子支撑部件等。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根据上述第一方式所述的内容,上述内部电路为汇流排,上述连接端子的上述上方延伸部和上述连接部以一体化方式形成于汇流排,另一方面,在上述端子支撑部件形成有插入狭缝,上述汇流排在上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上插入于上述插入狭缝,使得上述上方延伸部通过该插入狭缝而配置在上述端子支撑部件的与上述连接器壳体相对的面上,另一方面,上述第一侧方支撑肋设置在上述汇流排的朝向上述插入狭缝的插入方向的前方,并且上述第二侧方支撑肋设置在上述插入方向的后方。
在本方式中,设置在端子支撑部件的第一侧方支撑肋配置在汇流排相对于端子支撑部件的插入方向的前方,并且设置在连接器壳体的第二侧方支撑肋配置在汇流排的插入方向的后方。因此,即使在将汇流排插入于端子支撑部件而组装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插入方向的两侧特别是在插入方向的后方配置侧方支撑肋,并且可以利用一对侧方支撑肋从宽度方向的两侧夹着连接端子。由此,能够提高汇流排针对端子支撑部件的组装方向上的设定自由度。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根据上述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述的内容,在上述端子支撑部件的与上述连接器壳体相对的面以突出方式设置有上方支撑肋,另一方面,在上述连接器壳体形成有端子插入口,该端子插入口从上述连接器壳体的与上述端子支撑部件相对的面向上方连续地开口,上述连接端子的上述连接部从上述端子插入口的上方的开口插入,从而容纳在上述连接器壳体,并且,上述连接部被上述端子插入口的下端的开口缘部和上述上方支撑肋从上下方向的两侧夹着。
根据本方式,除了利用一对侧方支撑肋从宽度方向的两侧夹着连接端子的连接部之外,也可以通过端子插入口的下端的开口缘部和上方支撑肋从上下方向夹着连接端子的连接部。由此,能够将连接部更加高精度地定位在连接器壳体内,并且更加稳定地支撑连接部,能够得到更加优异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发明中,通过夹着侧方连接型连接器的连接端子,将端子支撑部件设置在与连接器壳体相反的一侧,将第一侧方支撑肋设置在端子支撑部件,并将第二侧方支撑肋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从而利用这一对侧方支撑肋从宽度方向的两侧夹着连接端子。由此,在插拔连接器时,可以利用连接器壳体和端子支撑部件从插拔连接器的方向的两侧支撑连接端子,并且利用第一侧方支撑肋和第二侧方支撑肋能够抑制连接端子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差。其结果,能够更加稳定地进行连接器的插拔。并且,通过将第一侧方支撑肋和第二侧方支撑肋分别设置于端子支撑部件和连接器壳体,能够更加灵活地设定连接端子相对于端子支撑部件或连接器壳体的组装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箱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电气连接箱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电气连接箱的与图2不同方向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电气连接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熔断丝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熔断丝组件的侧视图。
图7是用于构成熔断丝组件的基板端子的立体图。
图8是侧壁部件的后视图。
图9是图1中IX-IX线剖面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图2中X-X线剖面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1(a)、图11(b)是表示连接器连接在电气连接箱的状态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12(a)、图12(b)是表示与图11(a)、图11(b)不同的连接器连接在电气连接箱的状态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图1至图4中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箱10。从图4中明确地看到,电气连接箱10在上外壳12和下外壳14之间容纳有印刷电路基板16。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上方是指图2中的上方,下方是指图2中的下方。
上外壳12为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一体成形品,且形成向下方开口的大致矩形的箱体形状。在上外壳12的上表面形成有安装面18,在安装面18的一个端部以贯通方式设有连接器插通孔20。并且,在安装面18的外侧与连接器插通孔20相反的一侧设有轴承部22、22。
另一方面,下外壳14为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一体成形品。上述下外壳14呈向上方开口的大致箱体形状,在大致矩形的板形状的底壁24的外周边缘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周壁26。
并且,印刷电路基板16具有矩形的板形状。例如,在印刷电路基板16的中央部分适当地设有继电器28等各种电气部件。在印刷电路基板16的一边的外周部分30a,沿着外周部分30a配置有向上方突出的伸长形成的外部连接连接器32。并且,与外周部分30a正交的一边的外周部分30b配置有侧方连接型连接器34a。侧方连接型连接器34a构成为多个基板端子38插通于由合成树脂形成且向电气连接箱10的侧方开口的连接器容纳部件36。并且,从连接器容纳部件36向印刷电路基板16一侧的外方突出的基板端子38的端部朝向印刷电路基板16弯曲成L字形状,并焊接在印刷电路基板16,从而与形成于印刷电路基板16的未图示的印刷配线相连接。
进而,在印刷电路基板16中,在与外部连接连接器32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部分30c设有熔断丝组件40。图5及图6中示出了熔断丝组件40。如图5中所示,熔断丝组件40包括端子支撑部件42、基础部件44、熔断丝外壳46、多个基板端子48a~48c及汇流排50a~50e。
端子支撑部件42为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一体成形品,呈大致伸长的块形状。在端子支撑部件42形成有多个端子插通孔52a~52c。这些端子插通孔52a~52c以将端子支撑部件42向前后方向(图6中的左右方向)贯通的方式在端子支撑部件42的长度方向上排列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端子插通孔52a~52c在端子支撑部件42的上下方向上排列成三排而形成,在最下方排列的端子插通孔52a及在该端子插通孔52a的上方排列的端子插通孔52b以隔开用于与未图示的熔断丝的一对连接端子相连接的预定的间隔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相互相对。进而,在端子插通孔52b的上方排列有端子插通孔52c。然后,在端子支撑部件42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端子插通孔52a、52a、端子插通孔52b、52b、端子插通孔52c、52c之间分别形成有沿着端子支撑部件42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销插通孔54。在端子支撑部件42中,在端子插通孔52c的上方形成有向前方(图6中的右方)开口且沿着端子支撑部件4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呈伸长矩形的空间56,销插通孔54的上端缘部向该空间56内开口。由此,多个销插通孔54在端子支撑部件42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而形成。并且,在端子支撑部件42的上表面58的前方(图6中的右方)的端缘部,多个支撑突起60在端子支撑部件42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而形成。
进而,在端子支撑部件42的一方的侧面62以突出方式设置有第一侧方支撑肋64a。第一侧方支撑肋64a在侧面62的上端部位于端子支撑部件42的稍微前方侧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上述上端缘部位于侧面62的上端缘部。并且,第一侧方支撑肋64a的上端缘部沿着侧面62的上端缘部向端子支撑部件42的后方延伸,从而在侧面62的上端缘部以突出方式设置有具有与第一侧方支撑肋64a相同的突出尺寸的上方支撑肋66。进而,在被第一侧方支撑肋64a和上方支撑肋66包围的区域内形成有突出尺寸比这些支撑肋64a、66的突出尺寸小的支撑突部68。并且,在端子支撑部件42,在第一侧方支撑肋64a的下方形成有插入狭缝70。插入狭缝70沿着端子支撑部件42的前后方向(图6中的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呈向端子支撑部件42的后方开口的狭缝形状。因此,侧方支撑肋64a在插入狭缝70的延伸方向(图6中的左右方向)上位于与插入狭缝70的开口方向相反的一侧。
另一方面,基础部件44为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一体成形品。基础部件44具有与端子支撑部件42大致相同的长度方向尺寸,并且呈具有预定的宽度尺寸的大致矩形的板形状。多个端子插通孔72以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方式设置在基础部件44。进而,在基础部件44的前方(图6中的右方)的端缘部,向上方突出的多个支撑销74与端子支撑部件42的销插通孔54对应而在基础部件44的长度方向上以隔开预定间隔的方式形成。
并且,熔断丝外壳46为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伸长形成的一体成形品。在熔断丝外壳46形成有多个熔断丝容纳部76。这种熔断丝容纳部76在上下方向上层叠2为两层,并且在熔断丝外壳46的长度方向上排列形成。熔断丝容纳部76向熔断丝外壳46的前方(图6中的右方)开口,并且呈大致矩形的凹部,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在上述上下两端部以贯通的方式设有端子插通孔。
基板端子48a~48c的形状都大致相同。如图7中以基板端子48a为例子所示的内容,基板端子48具有冲压金属板之后弯曲成直角的弯曲部78,并且呈L字形状。在基板端子48的一端部形成有音叉状部82,该音叉状部82由用于夹着未图示的熔断丝的连接端子的一对压接刃80、80相对而形成,并且在基板端子48另一端部形成有插通于印刷电路基板16的通孔并被焊接的焊接部84。并且,在音叉状部82和弯曲部78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缘部形成有卡定切口86、86。上述基板端子48a、48b、48c从弯曲部78至焊接部84的长度尺寸互不相同,并且设定为按照基板端子48a、48b、48c的顺序逐渐变长。
并且,如图5所示,汇流排50a~50e由金属板被冲压而形成。在汇流排50a~50e的端缘部分别排列形成有与上述基板端子48相同的音叉状部82和卡定切口86、86。
汇流排50a具有作为内部电路的平板状部87,在平板状部87的一端缘部,以排列且一体化方式形成有多个音叉状部82,并且在与排列有这些音叉状部82的端缘部正交的端缘部88以一体化方式形成有作为连接端子的第一输入端子90且与平板状部87相连接。第一输入端子90通过由设置在平板状部87的端缘部88的突片向上方弯曲成曲柄状而形成,并且呈L字形状,该第一输入端子90具有从端缘部88向上方立起的上方延伸部92和从上方延伸部92的上端缘部向与上方延伸部92的延伸方向正交且平板状部87的外侧突出的连接部93。由此,连接部93位于相比形成于汇流排50a的音叉状部82更靠上方的位置。并且,第一输入端子90从上方延伸部92遍及连接部93以大致固定的宽度尺寸形成,连接部93具有预定的宽度尺寸,并且呈大致平板的突片形状。
另一方面,汇流排50b~50e具有曲柄形状。并且,在与形成有音叉状部82的端缘部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形成有与基板端子48相同的焊接部84。并且,在汇流排50b中,在夹着曲柄状部且与音叉状部82相反的一侧,在与汇流排50a的第一输入端子90相同的一侧的端缘部94以一体化方式形成有第二输入端子96。第二输入端子96具有预定的宽度尺寸,呈大致平板的突片形状,并且向与第一输入端子90相同的方向突出。
并且,在安装熔断丝组件40的情况下,首先,基板端子48a~48c的音叉状部82从后方(图6中的左方)分别插通于端子支撑部件42的端子插通孔52a~52c并且向端子支撑部件42的前方突出。此外,在多个端子插通孔52b的一部分中,与基板端子48b同样地插通有汇流排50a的音叉状部82,并与基板端子48b的音叉状部82排列,向端子支撑部件42的前方突出。进而,如图6所示,汇流排50a从端子支撑部件42的后方插入于插入狭缝70。由此,汇流排50a在第一输入端子90的连接部93的宽度方向上插入于插入狭缝70。并且,第一侧方支撑肋64a配置在汇流排50a的插入方向的前方。由此,上方延伸部92通过插入狭缝70配置在侧面62上,上方延伸部92的上端部配置在支撑突部68上,并且连接部93配置为嵌入于第一侧方支撑肋64a及上方支撑肋66之间,并向端子支撑部件42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突出。
接着,将组装有基板端子48a~48c和汇流排50a的端子支撑部件42重叠在基础部件44上,并将基础部件44的各个支撑销74分别插通于端子支撑部件42中的对应的销插通孔54。由此,支撑销74沿端子支撑部件42的上下方向插通,并插通于在端子支撑部件42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基板端子48a、48a、基板端子48b、48b(或汇流排50a)、基板端子48c、48c的卡定切口86、86之间。然后,通过卡定各个基板端子48a~48c、汇流排50a的卡定切口86和支撑销74,可以保持为基板端子48a~48c、汇流排50a不从端子支撑部件42拔出,并且在插拔未图示的熔断丝时,可以支撑基板端子48a~48c和汇流排50a的音叉状部82。并且,基板端子48a~48c的焊接部84插通于基础部件44的端子插通孔72且向基础部件44的下方突出。
接着,将汇流排50b~50e重叠在端子支撑部件42的上表面58和基础部件44的上表面。由此,形成于端子支撑部件42的上表面58的支撑突起60插通于在端子支撑部件42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各个汇流排50b~50e的卡定切口86、86之间。其结果,在插拔未图示的熔断丝时,通过使各个汇流排50b~50e的卡定切口86和支撑突起60卡定,能够支撑汇流排50b~50e的音叉状部82。并且,汇流排50b~50e的焊接部84通过基础部件44的端子插通孔72向基础部件44的下方突出。进而,通过将汇流排50a放置在基础部件44上,使第二输入端子96从基础部件44向侧方突出。如图6中明确地看到,第二输入端子96配置为相比第一输入端子90更靠下方(图6中的下方),并且在熔断丝组件40的前后方向(图6中,右方为前方、左方为后方)上,第二输入端子96配置为相比第一输入端子90更靠后方。
然后,将熔断丝外壳46重叠在端子支撑部件42的前表面,从而使形成于熔断丝外壳46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卡定框98、98与形成于端子支撑部件42在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卡定爪100、100相互卡定。由此,向端子支撑部件42的前方突出的基板端子48a的音叉状部82和基板端子48b或汇流排50a的音叉状部82插通于下层的熔断丝容纳部76的未图示的端子插通孔,并且在熔断丝容纳部76内相互相对。同样,基板端子48c的音叉状部82和汇流排50b~50e的音叉状部82插通于上层的熔断丝容纳部76内并相互相对。通过这些各个熔断丝容纳部76和配置在其内部的一对音叉状部82、82来形成熔断丝安装部102,在本实施方式的熔断丝组件40中,多个熔断丝安装部102沿上下方向层叠2为两层,并沿着熔断丝组件40的长度方向排列形成。由此,形成熔断丝组件40。此外,如图4等所示,可在熔断丝组件40组装覆盖部件103,用覆盖部件103覆盖熔断丝安装部102的开口部,从而保护熔断丝安装部102内的音叉状部82、82。
如图4所示,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的熔断丝组件40放置在印刷电路基板16的外周部分30c,并且各个基板端子48a~48c及汇流排50b~50e的焊接部84插通于印刷电路基板16的通孔并被焊接。并且,形成在端子支撑部件4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螺栓固定部106、106利用螺栓108(参照后面要说明的图9)固定在印刷电路基板16,从而使熔断丝组件40固定在印刷电路基板16的外周部分30c。
进而,在印刷电路基板16中与熔断丝组件40的长度方向正交而延伸的一方的外周部分30d配置有侧壁部件110。侧壁部件110为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伸长形成的一体成形品。在侧壁部件110形成有两个连接器容纳部112、112,两个连接器容纳部112、112形成为朝向印刷电路基板16的外侧开口的矩形的凹形状,并且在长度方向上相邻。与上述侧方连接型连接器34a同样地,弯曲成L字形状的多个基板端子38插通于上述连接器容纳部112、112,并分别构成侧方连接型连接器34b、34c。
进而,在侧壁部件110的长度方向上,在熔断丝组件40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作为连接器壳体的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和第二连接器容纳部116。这些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和第二连接器容纳部116形成向印刷电路基板16的外侧开口的空间。在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形成有从侧壁部件110的侧面118向印刷电路基板16的外方突出的大致矩形周壁状的外罩(hood)120。另一方面,第二连接器容纳部116为向侧壁部件110的侧面118开口的凹形状。由此,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的开口端部相比第二连接器容纳部116的开口端部更向印刷电路基板16的外侧突出。此外,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和第二连接器容纳部116通过以贯通的方式设置在侧壁部件110的端子插入口122、122而从印刷电路基板16的内侧朝向外侧贯通。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和第二连接器容纳部116中,端子插入口122、122从侧壁部件110的里面124向上方连续地开口,从而使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及第二连接器容纳部116通过端子插入口122、122也向上方开口。
并且,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和第二连接器容纳部116以上下方向相互错开位置的方式配置,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相比第二连接器容纳部116更靠上方。进而,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及第二连接器容纳部116在作为侧壁部件110的长度方向的左右方向(图8中的左右方向)上也以相互错开位置的方式配置,并且第二连接器容纳部116相比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在侧壁部件110的长度方向上更靠侧壁部件110的内侧。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和第二连接器容纳部116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不重叠且相互隔开,从而以完全错开位置的方式配置。
进而,在侧壁部件110中的位于印刷电路基板16一侧的里面124,第二侧方支撑肋64b突出且以一体化方式形成。第二侧方支撑肋64b在里面124从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的端子插入口122的下端的开口缘部125向下方延伸,从而在侧壁部件11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该端子插入口122配置在侧壁部件110的内侧。
并且,在侧壁部件110中的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的下方,开口窗126以贯通的方式设置。开口窗126为沿着侧壁部件110的长度方向延伸,呈大致伸长矩形的贯通孔形状,并且形成于侧壁部件110的下端部。此外,开口窗126的开口端面相比成为第二连接器容纳部116的开口端面的侧面118稍微向印刷电路基板16一侧凹陷。
这种侧壁部件110与印刷电路基板16的外周部分30d相重叠,并且在侧壁部件110形成的侧方连接型连接器34b、34c的基板端子38通过插通于印刷电路基板16的通孔并被焊接,从而沿着印刷电路基板16的外周部分30d进行配置。此外,侧壁部件110相比上述熔断丝组件优先组装在印刷电路基板。即,在将侧壁部件110组装在印刷电路基板16之后,通过从上方使熔断丝组件40与印刷电路基板16的外周部分30c相重叠,从熔断丝组件40以突出方式设置的第一输入端子90的连接部93和第二输入端子96分别从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和第二连接器容纳部116中的端子插入口122的上方的开口插入,并且分别配置在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和第二连接器容纳部116内。由此,如图2等所示,形成有包括第一输入端子90和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的、作为侧方连接型连接器的第一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并且还形成有包括第二输入端子96和第二连接器容纳部116的第二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30。
通过将侧壁部件110和熔断丝组件40组装在印刷电路基板16,如图9所示,夹着第一输入端子90的上方延伸部,使端子支撑部件42的侧面与侧壁部件110中的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的里面124相对。由此,端子支撑部件42的侧面62成为与作为连接器壳体的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相对的面,并且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的里面124成为与端子支撑部件42相对的面。并且,由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的里面124和在端子支撑部件42形成的支撑突部68在连接部93的突出方向上从两侧夹着第一输入端子90的上方延伸部92。进而,由上方支撑肋66和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中的端子插入口122的下端的开口缘部125从上下方向的两侧夹着连接部93。进而,如图10所示,在第一输入端子90中的连接部93的宽度方向(图10中的上下方向)上的一侧配置有形成于端子支撑部件42的第一侧方支撑肋64a,并且在另一侧配置有形成于侧壁部件110的第二侧方支撑肋64b。由此,由第一侧方支撑肋64a和第二侧方支撑肋64b从宽度方向的两侧夹着连接部93。
并且,如图9所示,侧壁部件110的开口窗126与印刷电路基板16的表面(图9中的上表面)相邻,并且配置在熔断丝组件40中所设置的基板端子48a~48c和汇流排50b~50e的焊接部84的排列方向(图9中的左右方向)的延长线上。此外,开口窗126被下外壳14的周壁26从外侧覆盖。
通过将这种印刷电路基板16容纳在上外壳12与下外壳14之间来构成电气连接箱10。然后,如图3所示,设置在熔断丝组件40的多个熔断丝安装部102向作为电气连接箱10的一个侧面的第一个侧面132开口,并且沿上下方向层叠2为两层,并且在第一个侧面132的延伸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上排列。并且,如图2所示,侧壁部件110的第一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和第二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30向电气连接箱10中的与第一个侧面132正交的第二侧面134开口。进而,如图1所示,通过向安装面18开口的连接器插通孔20,设置在印刷电路基板16的外部连接连接器32向安装面18上突出。
例如,这种电气连接箱10配置在机动车的车室内等。并且,设置在未图示的ECU单元等外部电路体的轴部由上外壳12的轴承部22、22进行轴支撑,并且外部电路体围绕轴部进行转动操作而与安装面18重叠,从而使设置在外部电路体的连接器与向安装面18突出的外部连接连接器32连接,使印刷电路基板16与外部电路体相连接。并且,在向电气连接箱10的侧方开口的侧方连接型连接器34a~34c与未图示的连接器相连接。
进而,电气连接箱10的向第一个侧面132开口的多个熔断丝安装部102与未图示的熔断丝相连接。从连接器对上述熔断丝供给电源,该连接器与向第二侧面134开口的第一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以及第二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30相连接,如图11(a)、图11(b)所示,第一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与设置在电池的电线136的末端的连接器138相连接,而第二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30与设置在交流发电机的电线140的末端的连接器142相连接。由此,配置在第一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内的第一输入端子90的连接部93与连接器138相连接,并且配置在第二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30内的第二输入端子96与连接器142相连接,从而通过这些第一输入端子90及第二输入端子96向各个熔断丝安装部102供给电源。
并且,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电气连接箱10,第一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和第二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30在上下方向上以错开位置的方式配置在第二侧面134。由此,在即使因车辆的配置空间等需要使从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130延伸的电线136、140弯曲的情况下,也可以减轻因两个电线136、140相互重叠而干渉的问题。其结果,能够更加缩小电线136、140的弯曲半径,能够更加减小包括电线136、140的电气连接箱10的配置空间。
进而,第一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和第二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30也在第二侧面134的延伸方向上以错开位置的方式配置,第二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30在第二侧面134的延伸方向上位于电气连接箱10的内侧。由此,如图12(a)、图12(b)所示,通过使第二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30与具有L字形状的L型连接器144相连接,巧妙地利用第一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的下方的空的空间,对L型连接器144从电气连接箱10突出的尺寸进行抑制,从而能够以高空间利用率进行安装。其结果,电线140无需弯曲也可以沿着与第二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30的开口方向(图12(a)中的下方)正交的方向延伸,从而能够得到更优异的空间利用率。
并且,第一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和第二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30利用熔断丝组件40的上下方向尺寸以沿上下错开位置的方式配置。即,熔断丝组件40由多个熔断丝安装部102排列多层(本实施方式中的两层)而形成,因此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尺寸。于是,通过利用上述熔断丝组件40的上下尺寸,不会导致电气连接箱10的厚度尺寸(图12(b)中的上下方向尺寸)大型化,能够以高空间利用率使第一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和第二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30以在上下方向上错开位置的方式配置。
进而,在配置在第一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的第一输入端子90的上方延伸部92,在连接部93的突出方向(图9中的右方至左方)的后方配置有设置在端子支撑部件42的侧面62的支撑突部68。由此,可抵抗连接连接器138时的按压力并利用支撑突部68来支撑上述延伸部92。因此,由于向上方配置第一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所以在形成上方延伸部92且从汇流排50a的平板状部87立起而延伸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连接部93的后退,从而可以进行稳定的连接器连接。并且,在连接部93的突出方向上在上方延伸部92的前方配置有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的里面124。由此,在从连接部93拔出连接器138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里面124来支撑上方延伸部92。其结果,在相对于连接部93插拔连接器138时,都能够支撑第一输入端子90,并且可以进行稳定的插拔。
加上,如图10所示,由设置在端子支撑部件42的第一侧方支撑肋64a和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的里面124的第二侧方支撑肋64b从宽度方向(图10中的上下方向)的两侧夹着第一输入端子90的连接部93。由此,能够使连接部93从宽度方向的两侧定位,并在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内高精度地进行定位,并且能够减少拔出连接器138时的位置偏差。特别是,通过进行分割设置,即,将第一侧方支撑肋64a设置在端子支撑部件42,将第二侧方支撑肋64b设置在与端子支撑部件42相对的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即使在将汇流排50a插入于端子支撑部件42的插入狭缝70而将连接部93沿宽度方向(图10中的上方至下方)组装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插入方向(图10中的上方至下方)的后方配置第二侧方支撑肋64b,从而可以利用第一侧方支撑肋64a和第二侧方支撑肋64b从宽度方向的两侧夹着连接部93。其结果,能够利用更高的自由度来设定汇流排50a相对于端子支撑部件42的组装方向,并且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
进而,如图9所示,连接部93也被端子支撑部件的上方支撑肋66和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中的端子插入口122的开口缘部125从上下方向(图9中的上下方向)的两侧夹着。由此,能够使连接部93在第一连接器容纳部114内更加高精度地定位,并且能够更有效防止位置偏差,能够得到更加优异的连接稳定性。
并且,在侧壁部件110,在第一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的下方形成有开口窗126。由此,能够通过开口窗126对设置在熔断丝组件40的基板端子48a~48c的焊接部84进行目视确认,并且能够容易地确认基板端子48a~48c的焊接状态。并且,在第二侧面134的延伸方向上位于与熔断丝安装部102最接近的位置的第一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的下方的空的空间形成有开口窗126,从而可使开口窗126以高空间利用率形成在位于基板端子48a~48c的焊接部84的排列方向的延长线上且对于目视确认最适合的位置上。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内容。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被端子支撑部件和连接器壳体支撑的连接端子以一体化方式形成于汇流排,汇流排作为设有连接端子的内部电路,但是,内部电路也可以是印刷电路基板等,也可以将焊接或压入在印刷电路基板等而设置的金属端子等作为连接端子。
并且,端子支撑部件根据要支撑的连接端子的配置位置等可采用各个部件,不一定局限于如上述实施方式的熔断丝组件的结构部件,例如,也可以单独准备端子支撑部件,或者使连接端子的支撑部位形成于上外壳,将上外壳用作端子支撑部件等。因此,在本发明中,不一定需要熔断丝组件。
并且,在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28和第二侧方连接型连接器130那样设置多个侧方连接型连接器的情况下,多个侧方连接型连接器在熔断丝安装部的层叠方向和第二侧面的延伸方向上以完全错开位置的方式配置,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配置为在熔断丝安装部的层叠方向或第二侧面的延伸方向上部分重叠。进而,使多个侧方连接型连接器在第二侧面的延伸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仅在熔断丝安装部的层叠方向上错开位置等。
并且,本发明当然并不仅适用于如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有ECU单元等个别的电路体的电气连接箱,例如,也可以适用于上表面上设置有继电器或连接器等电气部件的安装部的电气连接箱等。

Claims (3)

1.一种电气连接箱,
具有向箱体的侧面开口的侧方连接型连接器,
设置在上述侧方连接型连接器且与容纳在上述箱体的内部电路相连接的连接端子具有L字形状,该L字形状包括从上述内部电路立起的上方延伸部和以与该上方延伸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式从该上方延伸部的前端缘部延伸的连接部,并且上述连接部容纳在连接器壳体,
上述电气连接箱的特征在于,
在与夹着上述上方延伸部的上述连接器壳体相反的一侧配置有端子支撑部件,
并且,在该端子支撑部件的与上述连接器壳体相对的面以突出方式设置有第一侧方支撑肋,
另一方面,在上述连接器壳体的与上述端子支撑部件相对的面以突出方式设置有第二侧方支撑肋,
上述连接端子被第一侧方支撑肋和第二侧方支撑肋从宽度方向的两侧夹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部电路为汇流排,上述连接端子的上述上方延伸部和上述连接部以一体化方式形成于上述汇流排,
在上述端子支撑部件形成有插入狭缝,上述汇流排在上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上插入于上述插入狭缝,使得上述上方延伸部通过该插入狭缝而配置在上述端子支撑部件的与上述连接器壳体相对的面上,
另一方面,上述第一侧方支撑肋设置在上述汇流排的朝向上述插入狭缝的插入方向的前方,并且上述第二侧方支撑肋设置在上述插入方向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连接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端子支撑部件的与上述连接器壳体相对的面以突出方式设置有上方支撑肋,
另一方面,在上述连接器壳体形成有端子插入口,该端子插入口从上述连接器壳体的与上述端子支撑部件相对的面向上方连续地开口,上述连接端子的上述连接部从上述端子插入口的上方的开口插入,从而容纳在上述连接器壳体,
并且,上述连接部被上述端子插入口的下端的开口缘部和上述上方支撑肋从上下方向的两侧夹着。
CN201310244339.1A 2012-06-20 2013-06-19 电气连接箱 Active CN1035158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8892A JP5648981B2 (ja) 2012-06-20 2012-06-20 電気接続箱
JP2012-138892 2012-06-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5891A true CN103515891A (zh) 2014-01-15
CN103515891B CN103515891B (zh) 2016-06-08

Family

ID=49773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4339.1A Active CN103515891B (zh) 2012-06-20 2013-06-19 电气连接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46565B2 (zh)
JP (1) JP5648981B2 (zh)
CN (1) CN1035158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80861B2 (ja) * 2014-11-26 2018-02-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平面配索体モジュール
JP6797123B2 (ja) * 2015-09-11 2020-12-0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気回路装置
JP7159831B2 (ja) * 2018-12-07 2022-10-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7143749B2 (ja) * 2018-12-07 2022-09-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7074041B2 (ja) * 2018-12-07 2022-05-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981A (zh) * 1996-07-09 1998-01-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用于汽车上的电连接箱
EP1577983A2 (en) * 2004-03-17 2005-09-2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20060046536A1 (en) * 2004-08-31 2006-03-0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 junction box for a vehicle
CN101483285A (zh) * 2007-12-21 2009-07-1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连接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2746A (ja) 1998-03-02 1999-09-17 Harness Syst Tech Res Ltd 電気接続箱におけるコネクタ横出し構造
US6570088B1 (en) * 2002-03-13 2003-05-2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Junction box assembly
US7179990B2 (en) * 2004-07-31 2007-02-2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 junction box
JP2007006612A (ja) * 2005-06-23 2007-01-1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気接続箱
JP4809733B2 (ja) * 2006-08-25 2011-11-0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気接続箱
JP4356741B2 (ja) * 2006-12-20 2009-11-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2008182797A (ja) * 2007-01-23 2008-08-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車載用の電気接続箱
US8207454B2 (en) * 2008-06-27 2012-06-26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JP5228679B2 (ja) * 2008-07-31 2013-07-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流センサーを備えた電気接続箱
JP5299699B2 (ja) * 2009-10-28 2013-09-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5382526B2 (ja) * 2009-11-05 2014-01-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5608447B2 (ja) * 2010-07-08 2014-10-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カバー及び接続箱ユニット
JP5756661B2 (ja) * 2010-09-15 2015-07-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5892505B2 (ja) * 2011-06-30 2016-03-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板金部材、バスバ及びこのバスバを備えた電気接続箱
JP5704350B2 (ja) * 2012-06-20 2015-04-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5696691B2 (ja) * 2012-06-20 2015-04-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5664929B2 (ja) * 2012-06-20 2015-02-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981A (zh) * 1996-07-09 1998-01-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用于汽车上的电连接箱
EP1577983A2 (en) * 2004-03-17 2005-09-2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20060046536A1 (en) * 2004-08-31 2006-03-0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 junction box for a vehicle
CN101483285A (zh) * 2007-12-21 2009-07-1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连接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03854A (ja) 2014-01-09
JP5648981B2 (ja) 2015-01-07
US20130341084A1 (en) 2013-12-26
US8946565B2 (en) 2015-02-03
CN103515891B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5892A (zh) 电气连接箱
EP1018783B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having a bus bar
JP5166943B2 (ja) バスバーの組付構造
CN102754178B (zh) 熔丝单元
CN103515889B (zh) 电气连接箱
CN101276973B (zh) 连接器
CN103515891A (zh) 电气连接箱
JP6653121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03943982A (zh) 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
CN102414871A (zh) 电源装置以及电池连接体
US20160204555A1 (en) Battery direct-mounted fusible link
CN104701791A (zh) 母线联接装置组件
CN105531882A (zh) 电力端子连接器
US9685905B2 (en) Terminal box and solar cell module
KR20100083413A (ko) 버스바조립체
JP5344900B2 (ja) 電気接続箱用の電線付き端子接続構造
JP5638775B2 (ja) バスバー構造、バスバーと電源端子との接続固定構造、及び電気接続箱
JP5754501B2 (ja) 中継コネクタ用端子製造方法
JP3562431B2 (ja) 大型バスバーの製造方法
JP4096800B2 (ja) 自動車用リレーボックス
JP4305220B2 (ja) 電気接続箱
JP3994908B2 (ja) 自動車用電気接続箱
CN102208788B (zh) 电连接盒
JP6080504B2 (ja) 導電路の分岐配線構造
JP4287600B2 (ja) 基板用圧接コネクタ付の絶縁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