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3982A - 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 - Google Patents

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3982A
CN103943982A CN201310692496.9A CN201310692496A CN103943982A CN 103943982 A CN103943982 A CN 103943982A CN 201310692496 A CN201310692496 A CN 201310692496A CN 103943982 A CN103943982 A CN 103943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lite
tuning fork
fork terminal
printed circui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924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43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39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4Stacked arrangements of plana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2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23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by an interconnection through aligned holes in the boards or multilayer boar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026Multiple connections subassembli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4Assemblies of printed circuits
    • H05K2201/042Stacked spaced PCBs; Planar parts of folded flexible circuits having mounted components in between or spaced from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81Fus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227Other objects, e.g. metallic pieces
    • H05K2201/10295Metallic connector elements partly mounted in a hole of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227Other objects, e.g. metallic pieces
    • H05K2201/10295Metallic connector elements partly mounted in a hole of the PCB
    • H05K2201/10303Pin-in-hole mounted p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F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构造的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在具有改善了的作业性和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能够连接隔开间隙而相对配置的印刷电路基板的印刷电路配线间。在隔开间隙而相对配置的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中,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上竖立设置有焊接到印刷电路配线(32)的第一音叉端子(26),而在第二印刷电路基板上竖立设置有焊接到印刷电路配线(36)的第二音叉端子(34),第一印刷电路基板的印刷电路配线(32)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印刷电路配线(36),通过具备压接到第一音叉端子(26)和第二音叉端子(34)各自的压接刀片(28、28)间的一对连接部(57、57)的导通部件(56)而导通。

Description

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隔开间隙而相对配置的两个印刷电路基板经由与各自的印刷电路配线连接的导通部件而导通。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搭载在汽车的电气连接箱,公知有在内部容纳印刷电路基板而构成内部电路的电气连接箱。特别是,在近年,伴随车载电装品的增加等,如在日本特开平7-29756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公开有包含将两个印刷电路基板隔开间隙而相对配置的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的电气连接箱。
但是,在这种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中,为了将两个印刷电路基板的各个印刷电路配线彼此连接,将杆状的基板间连接端子的两端分别插通配置到设置于两印刷电路基板的印刷电路配线上的通孔,通过焊接而进行连接。
但是,如上所述的以往构造的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中,在将基板间连接端子的一方的端部焊接到一方的印刷电路基板之后,将基板间端子的另一方的端部定位插通到另一方的印刷电路基板的通孔而进行焊接的作业非常繁杂,存在作业需要时间的问题。
另外,由于将杆状的基板间连接端子的两端,分别焊接到两个印刷电路基板而进行连接,因此当在一方的印刷电路基板上施加负荷等而两个印刷电路基板相对地出现位置偏移时,在基板间连接端子的焊接部上会施加很大的负荷。因此,存在在基板间连接端子的焊接部上容易产生焊料裂纹的顾虑,不能说充分地保证两个基板间的连接稳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975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如下所述新构造的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在具有改善了的作业性和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能够连接隔开间隙而相对配置的印刷电路基板的印刷电路配线间。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特征在于,一种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具有:隔开间隙而相对配置的第一印刷电路基板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基板上竖立设置有焊接到第一印刷电路配线的第一音叉端子,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印刷电路基板上竖立设置有焊接到第二印刷电路配线的第二音叉端子,所述第一印刷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一印刷电路配线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二印刷电路配线,通过具有压接在所述第一音叉端子和所述第二音叉端子各自的压接刀片间的一对连接部的导通部件而彼此导通。
在按照本发明构成的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中,跨过分别焊接到第一印刷电路基板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并竖立设置的音叉端子来组装导通部件,从而能够导通第一印刷电路基板的印刷电路配线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印刷电路配线。由此,能够不需要如以往构造那样两端部焊接在两个印刷电路基板的基板间连接端子,能够不需要在将基板间连接端子的一方的端部焊接到一方的印刷电路基板之后,将另一方的端部插通到另一方的印刷电路基板的通孔而进行焊接等的复杂的作业。其结果,能够提高第一印刷电路基板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连接的作业性。而且,能够避免在基板间连接端子中成为问题的、伴随焊接了基板间连接端子的两端部的两个印刷电路基板彼此的位置偏移而产生的焊料裂纹,还能够提高两印刷电路基板的连接稳定性。
而且,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上竖立设置有具备压接刀片的音叉端子,用音叉端子的压接刀片压接导通部件的连接部而进行连接,因此还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音叉端子和第二音叉端子与导通部件的连接作业。而且,通过利用压接刀片的压接力,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导通部件与两音叉端子之间的导通,还能够提高第一印刷电路基板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另外,导通部件只要具有压接在第一音叉端子和第二音叉端子的压接刀片之间的一对连接部即可,例如也可以是由金属板形成的汇流条等,也可以是通常使用的保险丝、或与保险丝具有相同形状且不具有熔断部的所谓短路引脚(short pin)等。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在所述第一方式所记载的基础上,所述导通部件构成为包含从保险丝和短路引脚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另一方面,所述第一音叉端子和所述第二音叉端子的高度尺寸不同,从而所述第一音叉端子和所述第二音叉端子各自的压接刀片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基板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相对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第一音叉端子的压接刀片和第二音叉端子的压接刀片,在导通部件的连接方向上配置在彼此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将一对连接部在对于音叉端子的连接方向上设定于彼此相同位置的通用产品的保险丝或短路引脚等,有利于用作导通部件。
并且,将连接在印刷电路配线之间的保险丝、或将印刷电路配线间分支连接的短路引脚等用作导通部件而连接第一印刷电路基板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从而能够不需要仅在两个印刷电路基板间的连接中使用的基板间连接端子,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印刷电路基板的空间,或者能够实现印刷电路基板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是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式所记载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基板的周缘部上竖立设置有所述第一音叉端子,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基板的上方隔开间隙而配置的所述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周缘部比所述第一印刷电路基板的所述周缘部位于内侧,并且在所述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所述周缘部上竖立设置有所述第二音叉端子,所述第一音叉端子超过所述第二印刷电路基板而向上方突出,并且所述第一音叉端子的所述压接刀片和所述第二音叉端子的所述压接刀片在水平方向上相对配置。
在本方式中,第一印刷电路基板的周缘部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周缘部在水平方向上分离,在各个印刷电路基板的周缘部上竖立设置第一音叉端子和第二音叉端子。由此,能够将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之间的连接中使用的第一音叉端子和第二音叉端子、以及与这些连接的导通部件配置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各自的周缘部上,确保第一印刷电路基板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各自的中央部的空间,能够有效地利用两印刷电路基板。另外,通过使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周缘部比第一印刷电路基板的周缘部位于内侧,从而不需要为了使第一印刷电路基板的第一音叉端子比第二印刷电路基板更突出到上方而设置用于将第一音叉端子插通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贯通孔或切口。因此,能够以简单的形状且容易地制造第二印刷电路基板,并且有利于确保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刚性,并且能够进行基板间连接。
在本发明中,在层叠配置的第一印刷电路基板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各自上,竖立设置具备压接刀片的第一音叉端子和第二音叉端子,在这些第一音叉端子的压接刀片和第二音叉端子的压接刀片上分别连接导通部件的一对连接部,从而将第一印刷电路基板的印刷电路配线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印刷电路配线彼此连接。由此,不需要如以往的基板间连接端子那样将两端部插通到各个印刷电路基板的通孔而进行焊接等复杂的作业,能够得到优秀的组装作业性。而且,由于将导通部件的连接部压接到第一印刷电路基板的第一音叉端子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第二音叉端子的压接刀片而进行连接,因此能够容易进行两音叉端子与导通部件之间的连接,并且能够稳定地维持连接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容纳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的电气连接箱的剖面说明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的上表面的说明图。
图3是放大示出从图2的A箭头观察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4是放大示出从图2的B箭头观察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中的主要部分的上表面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中的主要部分的上表面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1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具备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10的电气连接箱12。电气连接箱12具有在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上部壳体14与下部壳体16之间容纳有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10的构造。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方是指作为上部壳体14侧的图1中的上方,下方是指作为下部壳体16侧的图1中的下方。
图2示出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10的上表面,并且在图3和图4示出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10的主要部分。另外,在图2~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一并示出后述的保险丝56。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10具有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上方隔开间隙而相对配置了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构造。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分别具有大致矩形的板形状。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形成为在俯视时(参照图2)具有比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小的尺寸。由此,在俯视时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周缘部24比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周缘部22位于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周缘部22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周缘部24的全周向外侧突出。
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周缘部22上竖立设置有多个第一音叉端子26。第一音叉端子26为由金属板形成的一体成型品,一方的端部具有一对压接刀片28、28隔开间隙而相对形成的、大致U字的所谓音叉形状。另外,在第一音叉端子26中,在与压接刀片28、28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一对焊接部30、30。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焊接部30、30弯曲成曲柄形状,在进行后述的保险丝56的连接时与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抵接,从而抵抗来自保险丝56的压入力而能够支撑第一音叉端子26,但是焊接部30、30也可以具有在第一音叉端子26的长度方向(在图3和图4中,上下方向)上径直延伸的形状。这种第一音叉端子26的焊接部30、30插通到贯穿设置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周缘部22的未图示的通孔,焊接到形成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上的作为第一印刷电路配线的印刷电路配线32,从而多个第一音叉端子26在周缘部22的周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竖立设置在周缘部2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音叉端子26配置在整个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周缘部22的三边。
另一方面,在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周缘部24上竖立设置有多个第二音叉端子34。在第二音叉端子34中,关于与第一音叉端子26相同构造的部位,在图中附上与第一音叉端子26相同的标号,从而省略其说明。即,第二音叉端子34是长度尺寸(在图3和图4中,上下方向尺寸)与第一音叉端子26不同的音叉端子,长度尺寸比第一音叉端子26短。这种第二音叉端子34,与第一音叉端子26同样,焊接部30、30焊接到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作为第二印刷电路配线的印刷电路配线36,从而竖立设置在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周缘部24。另外,如从图2可知,在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中央部分上相对配置一对第二音叉端子34、34,从而当然能够形成与以往相同的保险丝连接部。
另外,如图1所示,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上焊接有作为金属端子的多个输出连接器连接端子38,突出设置在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相反侧。另一方面,在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上焊接有作为金属端子的多个输入连接器连接端子40,突出设置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相反侧。作为这些输出连接器连接端子38和输入连接器连接端子40,能够根据后述的输出用连接器60和输入用连接器58,适当采用具有各种形状的金属端子,例如能够采用具有正方形剖面或圆形剖面的销形状、具有长条矩形剖面的突片形状等任意形状的金属端子。并且,输出连接器连接端子38焊接到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印刷电路配线32(参照图3),与多个第一音叉端子26的至少一个电连接,而另一方面输入连接器连接端子40焊接到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印刷电路配线36,与多个第二音叉端子34的至少一个电连接。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分别被上部壳体14和下部壳体16支撑,从而被定位成隔开间隙的相对状态。例如,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被支撑在从上部壳体14突出的支撑凸台42、与形成在下部壳体16的周壁内面的支撑壁44之间。另一方面,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被支撑在从上部壳体14突出的支撑凸台42、与从下部壳体16突出而插通到形成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未图示的贯通孔的支撑凸台46之间。但是,不会对以层叠状态定位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具体的构造进行任何限定,例如,也可以使合成树脂制的绝缘板介于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之间,将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分别固定在该绝缘板上等。
通过将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层叠而彼此定位,从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周缘部24位于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周缘部22的内侧。并且,如上所述,第一音叉端子26的长度尺寸比第二音叉端子34长,从而如图3所示,第一音叉端子26从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高出的高度尺寸:H1比第二音叉端子34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高出的高度尺寸:H2大,第一音叉端子26超过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而向上方(在图3中,上方)突出。由此,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压接刀片28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压接刀片28在水平方向(在图3中,左右方向)上相对配置,并且作为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相对方向的上下方向(在图3中,上下方向)上配置在彼此相等的位置。
具有这种构造的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10,容纳在上部壳体14与下部壳体16之间。由此,如图1所示,彼此相对的第一音叉端子26和第二音叉端子34,插通到贯穿设置在上部壳体14的未图示的端子插通孔,分别配置在形成于上部壳体14的多个保险丝容纳腔50内。另外,突出设置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输出连接器连接端子38,插通到贯穿设置在下部壳体16的未图示的端子插通孔,配置在形成于下部壳体16的输出用连接器容纳腔52内。而且,突出设置在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输入连接器连接端子40,插通到贯穿设置在上部壳体14的未图示的端子插通孔,配置在形成于上部壳体14的输入用连接器容纳腔54内。
并且,在各保险丝容纳腔50中插入作为导通部件的保险丝56。保险丝56为以往公知的保险丝,突出设置有隔着未图示的熔断部而彼此连接的、具有板形状的一对连接部57、57。通过将这种保险丝56分别插入到各保险丝容纳腔50,从而在各保险丝容纳腔50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一方的连接部57压接在第一音叉端子26的压接刀片28、28之间,并且另一方的连接部57压接在第二音叉端子34的压接刀片28、28之间。由此,保险丝56与第一音叉端子26和第二音叉端子34连接,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印刷电路配线32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印刷电路配线36通过保险丝56而彼此导通。
而且,通过在输入用连接器容纳腔54中插入例如设置在与电池连接的线束的末端的输入用连接器58,从而输入用连接器58与输入连接器连接端子40连接,从而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印刷电路配线36(参照图3)电连接。另外,通过在输出用连接器容纳腔52中插入例如设置在与作为负载的汽车的各电气部件连接的线束的末端的输出用连接器60,从而输出用连接器60与输出连接器连接端子38连接,从而与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印刷电路配线32电连接。其结果,输入用连接器58通过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第二音叉端子34、保险丝56、第一音叉端子26、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与输出用连接器60电连接,连接输入用连接器58与输出用连接器60的导电路径,通过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10而形成。
关于具有这种构造的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10,将从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各自突出设置的第一音叉端子26与第二音叉端子34通过保险丝56彼此连接,从而使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印刷电路配线32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印刷电路配线36彼此导通。由此,能够不需要如以往的用多个基板间连接端子将两印刷电路基板彼此连接的构造那样在将各基板间连接端子的一方的端部焊接到一方的印刷电路基板之后将多个基板间连接端子的另一方的端部分别插通到另一方的印刷电路基板而进行焊接等的复杂的作业,能够容易地连接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而且,通过分别利用第一音叉端子26的压接刀片28、28的压接力和第二音叉端子34的压接刀片28、28的压接力,从而能够稳定地将第一音叉端子26和第二音叉端子34分别与保险丝56连接,也能够避免如以往的基板间连接端子那样由两印刷电路基板的彼此位置偏移引起的焊料裂纹的产生,能够提高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连接可靠性。并且,不需要仅在两印刷电路基板间的连接中使用的基板间连接端子,从而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音叉端子26和第二音叉端子34竖立设置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各自的周缘部22、24上。由此,能够更有利于确保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有效空间,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并且能够实现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10的小型化。
而且,通过使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周缘部24比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周缘部22位于内侧,从而能够使竖立设置在两周缘部24、22的第二音叉端子34与第一音叉端子26能够彼此相对配置,特别是也不需要为了在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中使第一音叉端子26向上方突出而贯穿设置插通孔等,能够确保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强度,并且使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形状变得简单,从而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而且,第一音叉端子26的压接刀片28、28和第二音叉端子34的压接刀片28、28,在保险丝56的插入方向(在图3中,从上方到下方)上位于同等的位置,因此作为保险丝56,能够利用以往广泛使用的通用产品,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并且能够将保险丝56的连接部57、57同时连接到第一音叉端子26和第二音叉端子34,能够更顺利地进行连接作业。
接着,图5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70的主要部分的上表面。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构造的部件和部位,在图中附上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从而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在俯视时大小彼此大致相同。并且,在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中央部分贯穿设置贯通孔72,突出设置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第一音叉端子26,穿过贯通孔72而向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上方突出,与突出设置在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第二音叉端子34相对配置。如上所述,第一音叉端子26和第二音叉端子34也可以配置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周缘部以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音叉端子26和第二音叉端子34上连接有作为导通部件的短路引脚74。虽然省略详细的图示,但是短路引脚74具有与所述保险丝56相同的外形形状,具有与保险丝56的连接部57、57相同的形状的一对连接部76、76,不通过熔断部而连接。这种短路引脚74的连接部76、76,与所述保险丝56同样压接在第一音叉端子26的压接刀片28、28之间,并且压接在第二音叉端子34的压接刀片28、28之间,从而第一音叉端子26与第二音叉端子34通过短路引脚74而彼此导通。如上所述,导通部件不限定于保险丝。另外,也能够一起使用保险丝56和短路引脚74,对于多个第一音叉端子26与第二音叉端子34的对,也可以选择性地使用保险丝56和短路引脚74。
接着,图6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80的主要部分的上表面。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大小彼此大致相同,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周缘部22的上方,隔开间隔配置有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周缘部24。并且,在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周缘部24上形成有向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内侧凹陷的切口82,竖立设置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周缘部22的第一音叉端子26通过切口82而突出到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上方,与竖立设置在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周缘部24的第二音叉端子34相对配置。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在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的周缘部24设置切口82,从而使第一音叉端子26也向上方突出。另外,在图6中,虽然多个第一音叉端子26配置在共同的切口82内,但是当然也可以对各第一音叉端子26的每个形成切口8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音叉端子26和第二音叉端子34上连接有作为导通部件的汇流条84。汇流条84具有对金属板进行了冲切加工而形成的平板形状。虽然省略详细的图示,但是汇流条84也可以例如具有长条矩形的平板形状,根据需要,也可以突出形成与所述保险丝56的连接部57、57相同的突片形状的连接部等。通过将这种汇流条84压接在第一音叉端子26的压接刀片28、28之间和第二音叉端子34的压接刀片28、28之间,从而第一音叉端子26与第二音叉端子34通过汇流条84而彼此导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然也可以代替汇流条84,而使用所述保险丝56或短路引脚74。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具体的记载。例如,第一音叉端子的压接刀片和第二音叉端子的压接刀片,不一定在第一印刷电路基板与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相对方向上配置在彼此等同的位置,也可以使第一音叉端子和第二音叉端子成为彼此相同的形状而将压接刀片的位置偏移配置,并且使导通部件的连接部变长。
另外,关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印刷电路基板20,虽然周缘部24在整个全周上位于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内侧,但是也可以例如仅使周缘部24的一边位于第一印刷电路基板18的内侧,仅在该边部配置第一音叉端子26和第二音叉端子34。
而且,所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音叉端子和第二音叉端子的数量、印刷电路配线的布线形状等当然是例示,能够任意设定第一音叉端子和第二音叉端子的数量和配置位置、印刷电路配线的布线形状等。

Claims (3)

1.一种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隔开间隙而相对配置的第一印刷电路基板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
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基板上竖立设置有焊接到第一印刷电路配线的第一音叉端子,
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印刷电路基板上竖立设置有焊接到第二印刷电路配线的第二音叉端子,
所述第一印刷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一印刷电路配线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二印刷电路配线,通过具有压接在所述第一音叉端子和所述第二音叉端子各自的压接刀片间的一对连接部的导通部件而彼此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其中,
所述导通部件构成为包含从保险丝和短路引脚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音叉端子和所述第二音叉端子的高度尺寸不同,从而所述第一音叉端子和所述第二音叉端子各自的压接刀片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基板和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相对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其中,
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基板的周缘部上竖立设置有所述第一音叉端子,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基板的上方隔开间隙而配置的所述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周缘部,比所述第一印刷电路基板的所述周缘部位于内侧,并且在所述第二印刷电路基板的所述周缘部上竖立设置有所述第二音叉端子,
所述第一音叉端子超过所述第二印刷电路基板而向上方突出,并且所述第一音叉端子的所述压接刀片和所述第二音叉端子的所述压接刀片在水平方向上相对配置。
CN201310692496.9A 2013-01-17 2013-12-17 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 Pending CN1039439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6760 2013-01-17
JP2013006760A JP6015940B2 (ja) 2013-01-17 2013-01-17 プリント基板積層体を備えた電気接続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3982A true CN103943982A (zh) 2014-07-23

Family

ID=49619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92496.9A Pending CN103943982A (zh) 2013-01-17 2013-12-17 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98470A1 (zh)
EP (1) EP2757863A3 (zh)
JP (1) JP6015940B2 (zh)
CN (1) CN1039439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4251A (zh) * 2015-07-23 2017-02-01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在多个平面上的印刷电路板上具有用于插卡的接口的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3515B (zh) * 2015-06-01 2017-03-01 宜鼎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疊板構造
JP6759615B2 (ja) * 2016-02-12 2020-09-23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回路基板組立体、インサート成形品及び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6727552B2 (ja) * 2016-12-05 2020-07-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を用いた回路構成体
JP6709958B2 (ja) * 2017-01-13 2020-06-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
KR101988562B1 (ko) * 2017-12-13 2019-06-12 현대오트론 주식회사 전자 제어 장치
JP6709967B2 (ja) * 2019-08-09 2020-06-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
JP6748975B2 (ja) * 2019-08-09 2020-09-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
JP6709968B2 (ja) * 2019-08-09 2020-06-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
JP6748983B2 (ja) * 2019-08-22 2020-09-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
JP6814987B2 (ja) * 2020-01-23 2021-01-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
JP6872712B2 (ja) * 2020-01-23 2021-05-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
JP6755008B1 (ja) * 2020-06-29 2020-09-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
US20220185207A1 (en) * 2020-12-11 2022-06-16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54A (zh) * 1994-04-15 1995-11-22 惠特克公司 分线盒及其印刷电路板组合体
JP2003087936A (ja) * 2001-09-10 2003-03-20 Fujikura Ltd 電気回路装置
JP2008271706A (ja) * 2007-04-20 2008-11-06 Fujikura Ltd 電気接続箱
US7905732B2 (en) * 2007-12-18 2011-03-1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8939A (ja) * 2002-01-16 2003-07-25 Yazaki Corp 端子の取付け方法および取付け構造
KR200358267Y1 (ko) * 2004-03-20 2004-08-06 영화테크(주) 차량용 통합 전자 모듈의 구조
JP4597659B2 (ja) * 2004-12-24 2010-1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ジャンクションブロック
JP5347545B2 (ja) * 2009-02-12 2013-11-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2012074435A (ja) * 2010-09-28 2012-04-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プリント基板積層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54A (zh) * 1994-04-15 1995-11-22 惠特克公司 分线盒及其印刷电路板组合体
JP2003087936A (ja) * 2001-09-10 2003-03-20 Fujikura Ltd 電気回路装置
JP2008271706A (ja) * 2007-04-20 2008-11-06 Fujikura Ltd 電気接続箱
US7905732B2 (en) * 2007-12-18 2011-03-1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4251A (zh) * 2015-07-23 2017-02-01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在多个平面上的印刷电路板上具有用于插卡的接口的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15940B2 (ja) 2016-10-26
US20140198470A1 (en) 2014-07-17
EP2757863A2 (en) 2014-07-23
EP2757863A3 (en) 2015-01-14
JP2014138126A (ja) 2014-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3982A (zh) 印刷电路基板层叠体
CN103943983A (zh) 电气连接箱
CN101322264B (zh) 制备电池芯组的方法
CN105531850A (zh) 蓄电模块
JP6533500B2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US8859122B2 (en) Interconnect device for battery assembly
CN103325983B (zh) 电池以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9428039B (zh) 汇流条、汇流条模块和电池组
CN101064419B (zh) 接线盒
CN103620874A (zh) 阴端子
CN104733679A (zh) 用于车辆的高压电池
JP2018206699A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装置
KR20220036131A (ko) 센싱 어셈블리 및 배터리 모듈
CN101379660B (zh) 多槽接头
JP6036850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組電池
CN103515891A (zh) 电气连接箱
CN100566062C (zh) 电接线盒
CN104064895A (zh) 端子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233303A (ja) 基板用端子
CN112751096A (zh) 感测组件及包括该感测组件的电池模块
JP4181662B2 (ja) 多極形ヒューズ素子
JP2002186137A (ja) 電気部品の電気接続箱への接続構造
JP3562431B2 (ja) 大型バスバーの製造方法
CN111081914A (zh) 锂电池
CN201204360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