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86153B - 驱动力传输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驱动力传输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86153B
CN103486153B CN201310221826.6A CN201310221826A CN103486153B CN 103486153 B CN103486153 B CN 103486153B CN 201310221826 A CN201310221826 A CN 201310221826A CN 103486153 B CN103486153 B CN 1034861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ircumferential
area
armature
protuberance
circumferential sp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218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86153A (zh
Inventor
泽田直树
大薮干治
斋藤泰成
可儿正胜
大野峻
伊藤大岳
生岛嘉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86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6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86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6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11/14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with clutching members movable only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 F16D27/108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 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 F16D27/108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 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27/112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 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27/115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 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ore than two discs, e.g.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5/00Components of actuators
    • F16D2125/18Mechanical mechanisms
    • F16D2125/20Mechanical mechanisms converting rotation to linear movement or vice versa
    • F16D2125/34Mechanical mechanisms converting rotation to linear movement or vice versa acting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axis of rotation
    • F16D2125/36Helical cams, Ball-rotating ramps
    • F16D2125/38Helical cams, Ball-rotating ramps with plural cam or ball-ramp mechanisms arranged concentrically with the brake rotor axis

Abstract

一种驱动力传输设备(2)包括:壳体(20);内轴(23);包括第一外离合器板和第一内离合器板(31,32)的主离合器(3);通过相对旋转一对凸轮构件(41,42)产生用于挤压主离合器的挤压力的凸轮机构(4);以及电磁离合器机构(5),其包括电枢(50)并且通过电磁线圈(53)的激励将用于使凸轮构件(41,42)相对旋转的旋转力施加至凸轮机构(4)。面向电枢的端面(212a)形成在内周花键部(210)中并且位于同第一外离合器板接合的第一区域(210a)与同电枢接合的第二区域(210b)之间。电枢朝向第一区域(210a)的运动通过电枢与端面(212a)的接触来限制。

Description

驱动力传输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例如机动车中将驱动力从输入轴传递至输出轴的驱动力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有一种现存的驱动力传输设备,该驱动力传输设备例如安装在四轮驱动车上并且通过离合器联接一对旋转构件使得能够传递扭矩(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48157(JP2002-48157A))。
这种类型的驱动力传输设备包括:外旋转构件;内旋转构件,该内旋转构件与外旋转构件同轴地相对可旋转地支承;主离合器,该主离合器将外旋转构件联接至内旋转构件使得能够传递扭矩;电磁离合器机构,该电磁离合器机构沿着与主离合器平行的旋转轴线设置;以及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通过电磁离合器的致动将来自外旋转构件的旋转力转变成朝向主离合器的挤压力。
凸轮机构包括一对凸轮构件,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当接收到来自电磁离合器机构的旋转力时,凸轮构件中的一个凸轮构件就相对于凸轮构件中的另一个凸轮构件旋转,然后凸轮构件中的另一个凸轮由于旋转而挤压主离合器。
电磁离合器机构包括电磁线圈、接收电磁线圈的电磁力的电枢、以及被电枢挤压的外离合器板和内离合器板。外离合器板与外旋转构件花键接合。内离合器板与凸轮机构的凸轮构件中的一个凸轮构件花键接合。
当电磁线圈被激励时,电枢挤压外离合器板和内离合器板。因而,外旋转构件的旋转力传递至凸轮构件中的一个凸轮构件,旋转力转变成轴向挤压力,并且凸轮构件中的另一个凸轮构件挤压主离合器。因而,外旋转构件与内旋转构件联接至彼此使得能够传递扭矩。
附带地,为了确保强度,凸轮机构的凸轮构件由作为磁性材料的铁制成。因此,当电磁线圈被激励的同时电枢靠近凸轮构件时,凸轮构件可以形成磁路,并且电枢可以被朝向凸轮构件吸引。在该情况下,电磁离合器机构的外离合器板和内离合器板没有被挤压,因此凸轮机构没有被致动,并且外旋转构件和内旋转构件没有联接至彼此以能够传递扭矩。
为了解决以上不便,在JP2002-48157A中所描述的驱动力传输设备包括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的间隙限制构件,用于确保电枢与凸轮构件之间的间隙。具体地,间隙限制构件例如包括由非磁性材料形成且分别配合至形成在凸轮构件的配合孔中的滚珠或设置在凸轮构件与电枢之间的叶片弹簧。电枢朝向凸轮构件的运动通过间隙限制构件进行限制,并且在电磁线圈被激励的同时电枢被可靠地朝向电磁线圈吸引。
然而,在JP2002-48157A中所描述的驱动力传输设备额外地包括间隙限制构件,因此部件的数量增加并且组装工时也增加。在这方面,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力传输设备,该驱动力传输设备能够在不增加用于确保电枢与凸轮构件之间的间隙的构件的情况下限制电枢朝向凸轮构件的运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驱动力传输设备。该驱动力传输设备包括:i)外旋转构件,该外旋转构件在外旋转构件的内周处具有内周花键部,该内周花键部具有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内周花键突出部;ii)内旋转构件,该内旋转构件与外旋转构件同轴地且相对可旋转地被支承,该内旋转构件在内旋转构件的外周处具有外周花键部,并且该外周花键部具有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外周花键突出部;iii)主离合器,该主离合器包括:外离合器板和内离合器板,该外离合器板与内周花键部接合以便能够轴向运动,该内离合器板与外周花键部接合以便能够轴向运动,并且主离合器将外旋转构件联接至内旋转构件使得能够传递扭矩;iv)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包括第一凸轮构件和第二凸轮构件,并且凸轮机构通过使第一凸轮构件相对于第二凸轮构件相对旋转而使第二凸轮构件产生用于挤压主离合器的挤压力;以及v)电磁离合器机构,该电磁离合器机构包括电枢和电磁线圈,该电枢与内周花键部接合以便能够轴向运动,该电磁线圈产生用于使电枢轴向运动的电磁力,并且电磁离合器机构在电磁线圈被激励时将用于使第一凸轮构件和第二凸轮构件相对于彼此相对旋转的旋转力施加至凸轮机构,其中,内周花键部具有与外离合器板接合的第一区域以及与电枢接合的第二区域,内周花键部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具有面向电枢的面对表面,并且电枢朝向第一区域的运动通过电枢与面对表面的接触来限制。
在根据以上方面的驱动力传输设备中,多个内周花键突出部中的每个内周花键突出部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截面面积在第二区域中可以比在第一区域中小,并且由截面面积差所造成的阶梯面可以是面对表面。
在根据以上方面的驱动力传输设备中,面对表面可以设置在内周花键部的多个内周花键突出部的一部分处。
在根据以上方面的驱动力传输设备中,内周花键部的多个内周花键突出部可以包括与外离合器板和电枢接合的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以及与外离合器板接合但不与电枢接合的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并且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的位于靠近第二区域侧的端面可以是面对表面。
在根据以上方面的驱动力传输设备中,内周花键部的多个内周花键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径向高度在第二区域中可以比在第一区域中低,由高度差所造成的阶梯面可以是面对表面。
在根据以上方面的驱动力传输设备中,内周花键部的多个内周花键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向宽度在第二区域中可以比在第一区域中窄,并且由宽度差所造成的阶梯面可以是面对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能够在不需要增加用于确保电枢与凸轮构件之间的间隙的构件情况下限制电枢朝向凸轮构件的运动,并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以及组装工时的增加。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的意义进行描述,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了其上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输设备的四轮驱动车的构造的示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示出了驱动力传输设备的构造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3A是前壳体的内表面的总的立体图;
图3B是图3A的局部放大图;
图4A是电枢的平面图;
图4B是图4A的局部放大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前壳体的内表面的总的立体图;
图5B是图5A的局部放大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枢的平面图;
图6B是图6A的局部放大图;
图7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前壳体的内表面的总的立体图;
图7B是图7A的局部放大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枢的平面图;以及
图8B是图8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其上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输设备的四轮驱动车的构造的示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四轮驱动车1包括发动机102、变速差速器103、一对前轮104、一对后轮105、后差速器承载件106、传动轴107和驱动力传输设备2。发动机102用作驱动源。变速差速器103包括变速器和前差速器。
驱动力传输设备2在四轮驱动车1中布置在从前轮侧至后轮侧的驱动力传输路径中,并且经由后差速器承载件106支承在车辆本体101上。驱动力传输设备2将传动轴(输入轴)107联接至驱动小齿轮轴(输出轴)108使得能够传输扭矩,并且构造成能够在该联接状态下将发动机102的驱动力传递至后轮105。
驱动力传输设备2接收由控制装置10供应的电流,并且基于供应的电流将驱动力从传动轴107传递至驱动小齿轮轴108。控制装置10例如基于前轮104与后轮105之间的转速差以及驾驶者的加速器操作量(加速器踏板的踩下量)等来执行增大或减小供应至驱动力传输设备2的电流的控制。
在上述构造中,发动机102通过将驱动力经由变速差速器103输出至前轮轴109而驱动前轮104。此外,发动机102通过将驱动力经由变速差速器103、传动轴107、驱动力传输设备2、驱动小齿轮108和后差速器110输出至后轮轴111而驱动后轮105。
驱动力传输设备2的构造
图2是示出了驱动力传输设备2的构造的示例的截面图。在图2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上侧示出了驱动力传输设备2的操作状态(扭矩传输状态),相对于旋转轴线O的下侧示出了驱动力传输设备2的非操作状态(扭矩非传输状态)。
驱动力传输设备2包括壳体20、圆柱形内轴23、主离合器3、凸轮机构4和电磁离合器机构5。壳体20由前壳体21和后壳体22形成,并且用作外旋转构件。内轴23与壳体20同轴地且相对可旋转地被支承,并且用作内旋转构件。主离合器3将壳体20联接至内轴23,使得能够传递扭矩。凸轮机构4产生用于挤压主离合器3的挤压力。电磁离合器机构5设置成从主离合器3越过凸轮机构4。
壳体20通过将闭合端圆柱形前壳体21连接至部分地覆盖前壳体21的开口侧的环形后壳体22而形成。润滑油(未图示)封装在壳体20的内表面中。
前壳体21一体地具有圆柱部21和底部21b,并且在圆柱部21a的开口端部的内表面处具有内螺纹部21c。前壳体21由诸如铁之类的磁性材料形成。传动轴107(参见图1)例如经由十字接头联接至底部21b以便不可相对旋转。前壳体21可以由诸如铝之类的非磁性材料形成。
内周花键部210形成在圆柱部21a的内周处。内周花键部210具有沿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以及类似地沿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内周花键部210具有第一区域210a和第二区域210b。第一外离合器板31(如下所述)与第一区域210a花键接合。电枢50和第二外离合器板51(如下所述)与第二区域210b花键接合。在下文将对内周花键部210的细节进行描述。
后壳体22由第一构件221、第二构件222和第三构件223形成。第一构件221由诸如铁之类的磁性材料制成。第二构件222由诸如奥氏体不锈钢之类的非磁性材料制成并且通过焊接等方式一体地连接至第一构件221的内周侧。第三构件223由诸如铁之类的磁性材料制成并且通过焊接等方式一体地连接至第二构件222的内周侧。在第一构件221与第三构件223之间形成有环形容置空间22a。容置空间22a容置电磁线圈53(如下所述)。外螺纹部221a形成在第一构件221的外周处。外螺纹部221a旋拧至前壳体21的内螺纹部21c。
内轴23经由滚珠轴承61和滚针轴承62支承在壳体20的内周侧。外周花键部230形成在内轴23的外周处。外周花键部230具有沿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外周花键突出部231。此外,花键配合部232形成在内轴23的一个端部的内表面处。驱动小齿轮轴108(参见图1)的一个端部配合至花键配合部232以便不可相对旋转。
主离合器3由湿式多片离合器形成,该湿式多片离合器包括多个第一外离合器板31和多个第一内离合器板32。第一外离合器板31和第一内离合器板32沿着壳体20的旋转轴线O交替设置。多个突出部311设置在第一外离合器板31的外周部处。突出部311与内周花键部210花键接合。此外,多个突出部321设置在第一内离合器板32的内周部处。突出部321与内轴23的外周花键部230花键接合。
第一外离合器板31相对于前壳体21不能够相对旋转且能够在轴向上运动。第一内离合器板32相对于内轴23不能够相对旋转且能够在轴向上运动。第一内离合器板32具有用于使润滑油流动的多个油孔322。第一外离合器板31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外离合器板”的一个方面,并且第一内离合器板32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内离合器板”的一个方面。
凸轮机构4包括先导凸轮41、主凸轮42和多个球面凸轮滚珠43。先导凸轮41用作第一凸轮构件。主凸轮42用作第二凸轮构件并且轴向地挤压主离合器3。凸轮滚珠43设置在先导凸轮41与主凸轮42之间。
主凸轮42一体地具有环形板状挤压部421和凸轮部422。挤压部421接触主离合器3的一端处的第一内离合器板32,并且挤压主离合器3。凸轮部422相对于挤压部421设置在主凸轮42的内周侧。挤压部421的外周421a面向内周花键部210(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与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
主凸轮42在挤压部421的内侧处具有花键齿421b。花键齿421b与内轴23的外周花键部230花键接合。因而,主凸轮42相对于内轴23不能够相对旋转且能够轴向运动。叶片弹簧44设置在主凸轮42与内轴23中形成的阶梯面23a之间。叶片弹簧44朝向先导凸轮41推压主凸轮42。
花键接合部411形成在先导凸轮41的外周部处。推力滚针轴承45设置在先导凸轮41与后壳体22的第三构件223之间,并且先导凸轮41朝向后壳体22的运动被限制。
多个凸轮槽41a、422a分别形成在先导凸轮41和主凸轮42的凸轮部422的相向表面处。多个凸轮槽41a、422a中的每个凸轮槽的轴向深度在周向方向上变化。球面凸轮滚珠43设置在先导凸轮41的每个凸轮槽41a与主凸轮42的相应的凸轮槽422a之间。凸轮机构4通过使先导凸轮41相对于主凸轮42相对旋转而使得主凸轮42产生挤压主离合器3的轴向挤压力。
电磁离合器机构5包括电枢50、多个第二外离合器板51、多个第二内离合器板52和电磁线圈53。
电枢50是由诸如铁之类的电磁材料制成的环形构件。多个第一突出部501和第二突出部502设置在电枢50的外周部处。第一突出部501和第二突出部502与前壳体21的内周花键部210花键接合。电枢50相对于前壳体21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轴向运动。将在下文对电枢50的细节进行描述。
第二外离合器板51和第二内离合器板52在电枢50与后壳体22之间沿着旋转轴线O交替设置。多个突出部511设置在每个第二外离合器板51的外周部处。突出部511与前壳体21的内周花键部210花键接合。多个突出部521设置在每个第二内离合器板52的内周部处。突出部521与先导凸轮41的花键接合部411花键接合。
第二外离合器板51相对于前壳体21不可相对旋转且能够轴向运动。第二内离合器板52相对于先导凸轮41不可相对旋转且能够轴向运动。
电磁线圈53通过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环形轭部530保持,并且容置在后壳体22的容置空间22a中。轭部530经由滚珠轴承63通过后壳体22的第三构件223支承,并且轭部530的外周面向第一构件221的内周。轭部530的内周面向第三构件223的外周。激励电流经由电线531从控制装置10供应至电磁线圈53。
在如此构造的驱动力传输设备2中,当激励电流从控制装置10供应至电磁线圈25时,在穿过轭部530、后壳体22的第一构件221和第三构件223、第二外离合器板51、第二内离合器板52以及电枢50的磁路G中产生磁通量。电枢50被磁通量的电磁力朝向后壳体22吸引以沿着轴向方向运动,并且挤压第二外离合器板51和第二内离合器板52。
因而,第二外离合器板51和第二内离合器板52彼此摩擦滑动,壳体20的旋转力传递至凸轮机构4的先导凸轮41,并且先导凸轮41相对于主凸轮42相对旋转。即,当电磁线圈53被激励时,电磁离合器机构5施加旋转力至凸轮机构4以使先导凸轮41相对于主凸轮42相对旋转。
通过先导凸轮41与主凸轮42之间的相对旋转,凸轮滚珠43在相应的凸轮槽41a、422a之间滚动,并且在先导凸轮41与主凸轮42分离的方向上产生轴向推力。主凸轮42利用该推力挤压主离合器3,并且壳体20和内轴23彼此联接以使得能够传递扭矩。
另一方面,当施加至电磁线圈25的激励电流中断时,主凸轮42通过叶片弹簧44的迫压力朝向先导凸轮41而被推回,并且凸轮滚珠43朝向相应的凸轮槽41a、422a的最深的位置运动。因而,在主离合器3的第一外离合器板31和第一内离合器板32中的任何相邻的两个之间形成间隙,润滑油流入该间隙中,并且壳体20与内轴23之间的联接状态被释放。即,驱动力传输设备2进入非操作状态。
前壳体21的构造
图3A是前壳体21的内表面的总立体图。图3B是图3A的局部放大图。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周花键部210由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与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形成。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与第一外离合器板31和电枢50接合。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与第一外离合器板31接合但不与电枢50接合。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和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形成为从前壳体21的内周21d朝向旋转轴线O(在图1中示出)径向突出。在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中的任何相邻对之间以及在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和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中的任何相邻对之间分别形成有花键间隙213。
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形成为在包括内周花键部210的第一区域210a和第二区域210b的范围内平行于旋转轴线O延伸。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形成为在包括内周花键部210的第一区域210a的范围内平行于旋转轴线O延伸,并且不形成在第二区域210b中。即,每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形成为在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长度短于每个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并且形成为由于长度差而不与电枢50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周花键部210由二十八个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和四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形成。四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相对于旋转轴线O沿着周向方向以相等的间隔形成在四个位置处。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与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中的任何相邻对之间的周向间隔等于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中的任何相邻对之间的周向间隔。
此外,在前壳体21的内周21d处在周向方向上的四个位置处形成没有形成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的非齿部21e。非齿部21e使前壳体21中的润滑油的流动平顺。
每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处于靠近前壳体21的开口侧(靠近第二区域210b的侧部)处的端面212a形成在第一区域210a与第二区域210b之间。更具体地,在驱动力传输设备2的非操作状态下,端面212a比主凸轮42的挤压部421的外周421a的位于靠近第二区域210b侧的端部更靠近于前壳体21的开口(后壳体22)。
因而,内周花键部210的在垂直于旋转轴线O的横截面中的截面面积在第一区域210a中是多个(二十八个)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的横截面积与多个(四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横截面积的总和,并且在第二区域210b中是多个(二十八个)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的横截面积的总和。即,内周花键部210的在垂直于旋转轴线O的横截面中的截面面积在第二区域210b中比在第一区域210a中小,其中端面212a被设定为边界。即,端面212a对应于通过内周花键部210的截面面积差所形成的阶梯面的一个方面。
每个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的位于靠近前壳体21的开口侧的端面211a定位成比每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开口侧端面212a更靠近前壳体21的开口。
每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端面212a形成为在轴向上面向电枢50的面对表面。电枢50朝向第一区域210a的运动通过电枢50与端面212a的接触来限制。
电枢50的构造
图4A示出了电枢50的平面图。图4B示出了图4A的局部放大图。
在电枢50中,多个第一突出部501和多个第二突出部502设置在环形基部500的外周侧处。第一突出部501接合在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中的任何相邻对之间以及接合在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和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中的任何相邻对之间。第二突出部502接合在跨越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任何相邻对的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之间。
每个第二突出部502形成为在周向方向上的宽度长于每个第一突出部501。更具体地,每个第二突出部502具有通过连接一对周向相邻的第一突出部501所获得的宽度。第二突出部502形成在电枢50的四个位置处,以便分别面向四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端面212a。
在图4B中,第二突出部502的轴向面向端面212a的区域502a通过虚线表示。不面向端面212a的区域502b沿着周向方向形成在区域502a的两侧。每个区域502b经由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与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之间的花键间隙213面向前壳体21的底部21b。
在电磁线圈53的非激励期间,当电枢50例如由于四轮驱动车1的振动、加速、减速等而朝向第一区域210a(朝向底部21b)运动时,每个第二突出部502的区域502a接触相应的端面212a,并且限制电枢50朝向第一区域210a的进一步的运动。因而,驱动力传输设备2构造成使得电枢50不接触主凸轮42。
可以通过例如铸造来制造前壳体21。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在模具中设置对应于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和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凹部而形成内周花键部210。此外,为了改进每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端面212a的位置精度和轮廓不规则性,建议每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在铸造时形成为略长,此后,每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端部通过机加工切削以形成端面212a。
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和有益效果
根据以上描述的本实施方式,电枢50的第二突出部502接触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相应的端面212a,并且电枢50朝向第一区域210a的运动被限制,因此电枢50不接触主凸轮42,并且在电枢50与主凸轮42的挤压部421之间确保了轴向间隙。因而,当电磁线圈53被激励时,防止电枢50被朝向主凸轮42吸引。此外,不需要提供用于限制电枢50朝向第一区域210a的运动的构件,因此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和组装工时的增加。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图5A至图6B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输设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前壳体的形状和电枢的形状,其他的构造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大致相同功能的部件,并且省略了重复的描述。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前壳体21A的内表面的总的立体图。图5B是图5A的局部放大图。图6A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枢50A的平面图。图6B是图6A的局部放大图。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前壳体21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壳体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形状,并且其他的构造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形成在整个内周花键部210的第一区域210a与第二区域210b上,并且每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径向高度在第二区域210b中比在第一区域210a中低。由于高度差而产生的阶梯面212Aa形成在第一区域210a与第二区域210b之间。
更具体地,每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由位于比阶梯面212Aa更靠近第一区域210a侧的第一花键部212A以及位于比阶梯面212Aa更靠近第二区域210b侧的第二花键部212B形成,并且第二花键部212B的内表面(旋转轴线O侧表面)定位成比第一花键部212A的内表面212Ab更径向向外。因而,在花键间隙213处,每个第二花键部212B距离前壳体21的内周21d的高度低于每个第一花键部212A距离内周21d的高度。
也就是说,内周花键部210形成为使得在垂直于旋转轴线O的横截面中的截面面积在第二区域210b中比在第一区域210a中小,并且每个阶梯面212Aa通过截面面积差形成。
前壳体21A中的每个阶梯面212Aa的轴向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壳体21中的每个端面212a的轴向位置相同。即,在非操作状态下,每个阶梯面212Aa比主凸轮42的挤压部421的外周421a的处于靠近第二区域210b侧的端部更靠近前壳体21A的开口。
每个第二花键部212B的位于靠近前壳体21的开口侧的端面212Ba在沿旋转轴线O的方向上与每个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的开口侧端面211a形成在相同的位置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和每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形成为具有相同的长度。
如图6A和图6B中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枢50A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枢50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第二突出部502的形状,并且其他构造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每个第二突出部502形成为与每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第二花键部212B接合。更具体地,在每个第二突出部502中,每个第二花键部212B的面向内表面212Bb的外周50a在周向方向的两侧上定位成比外周50b更径向向内。每个外周50b与旋转轴线O的距离等于每个第一突出部501的外周50c与旋转轴线O的距离。
外周50a的内侧上的每个区域502a面向阶梯面212Aa,该阶梯面212Aa是每个第一花键部212A的位于靠近前壳体21的开口侧的端面。即,每个阶梯面212Aa形成为面向电枢50A(区域502a)的面对表面。不面向阶梯面212Aa的区域502b在区域502a的沿周向方向的两侧上形成在外周50b的内侧上。
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和有益效果
根据以上描述的本实施方式,获得了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那些操作和有益效果相似的操作和有益效果。此外,每个第二突出部502与相应的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第二花键部212B接合,因此电枢50A在前壳体21中的位置和方向变得更稳定。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图7A至图8B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输设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前壳体的形状和电枢的形状,而其他的构造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大致相同功能的部件,并且省略了重复的描述。
图7A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前壳体21B的内表面的总的立体图。图7B是图7A的局部放大图。图8A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枢50B的平面图。图8B是图8A的局部放大图。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前壳体21B中,每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形成在整个内周花键部210的第一区域210a和第二区域210b上,并且每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周向宽度在第二区域210b中比在第一区域210a中窄。由于宽度差而产生的阶梯面212Aa形成在第一区域210a与第二区域210b之间。
更具体地,每个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由处于比阶梯面212Aa更靠近第一区域210a侧的第一花键部212A和处于比阶梯面212Aa更靠近第二区域210b侧的第二花键部212B形成,并且第二花键部212B的在前壳体21B的周向方向上的宽度窄于第一花键部212A。在图7A和图7B中所示出的示例中,在每个第二花键部212B的沿周向方向的两侧形成两个阶梯面212Aa。
也就是说,内周花键部210形成为使得在垂直于旋转轴线O的横截面中的截面面积在第二区域210b中比在第一区域210a中小,并且两个阶梯面212Aa通过截面面积差而形成。
阶梯面212Aa在前壳体21B中的轴向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壳体21中的每个端面212a的轴向位置相同。即,在非操作状态下,阶梯面212Aa比主凸轮42的挤压部421的外周421a的位于靠近第二区域210b侧的端部更靠近前壳体21B的开口。
如图8A和图8B中所示出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枢50B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枢50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第二突出部502的形状,并且其他的构造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每个第二突出部502形成为与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每个第二花键部212B接合。更具体地,每个第二突出部502在其周向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凹槽502c,并且每个第二花键部212B与凹槽502c接合。每个凹槽502c形成为从电枢50B的外周径向地凹进,并且沿着厚度方向延伸穿过电枢50B。
在轴向上面向阶梯面212Aa的区域502a形成在每个凹槽502c的周向方向的两侧。即,阶梯面212Aa形成为面向电枢50B(区域502a)的面对表面。不面向阶梯面212Aa的区域502b在区域502a的周向方向的两侧上形成在外周50b的内侧上。
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和有益效果
根据以上描述的本实施方式,获得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操作和有益效果相似的操作和有益效果。此外,每个第二突出部502在凹槽502c处与相应的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的第二花键部212B接合,因此电枢50B在前壳体21中的位置和方向变得更加稳定。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根据需要来实施。例如,在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形成在各个前壳体21、21A、21B的内表面的四个位置处,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构造。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仅需要形成在至少两个位置处。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内周花键部210可以不具有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而是可以仅具有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

Claims (6)

1.一种驱动力传输设备(2),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旋转构件(20),所述外旋转构件(20)在所述外旋转构件(20)的内周(21d)处具有内周花键部(210),所述内周花键部具有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内周花键突出部(211,212);
内旋转构件(23),所述内旋转构件(23)与所述外旋转构件同轴地且能够相对旋转地被支承,所述内旋转构件(23)在所述内旋转构件(23)的外周处具有外周花键部(230),并且所述外周花键部具有在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外周花键突出部(231);
主离合器(3),所述主离合器(3)包括与所述内周花键部接合以便能够轴向运动的外离合器板(31)和与所述外周花键部接合以便能够轴向运动的内离合器板(32),并且所述主离合器(3)将所述外旋转构件联接至所述内旋转构件使得能够传递扭矩;
凸轮机构(4),所述凸轮机构(4)包括第一凸轮构件(41)和第二凸轮构件(42),并且所述凸轮机构(4)通过使所述第一凸轮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凸轮构件相对旋转而使所述第二凸轮构件产生用于挤压所述主离合器的挤压力;以及
电磁离合器机构(5),所述电磁离合器机构(5)包括电枢(50,50A,50B)和电磁线圈(25),所述电枢(50,50A,50B)与所述内周花键部接合以便能够轴向运动,所述电磁线圈(25)产生用于使所述电枢轴向运动的电磁力,并且所述电磁离合器机构(5)在所述电磁线圈被激励时将用于使所述第一凸轮构件和所述第二凸轮构件相对于彼此相对旋转的旋转力施加至所述凸轮机构,其中
所述内周花键部具有与所述外离合器板接合的第一区域(210a)和与所述电枢接合的第二区域(210b),所述内周花键部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具有面对所述电枢的面对表面(212a,212Aa),并且
所述电枢朝向所述第一区域的运动通过所述电枢与所述面对表面的接触来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输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内周花键突出部中的每个内周花键突出部在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的截面面积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比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小,以及
由截面面积差所产生的阶梯面(212a,212Aa)是所述面对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力传输设备,其中
所述面对表面设置在所述内周花键部的所述多个内周花键突出部的一部分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力传输设备,其中
所述内周花键部的所述多个内周花键突出部包括: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所述第一内周花键突出部(211)与所述外离合器板和所述电枢接合;以及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所述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212)与所述外离合器板接合但不与所述电枢接合,以及
所述第二内周花键突出部的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区域侧的端面(212a)是所述面对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驱动力传输设备,其中
所述内周花键部的所述多个内周花键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径向高度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比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低,以及
由高度差所产生的阶梯面(212Aa)是所述面对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驱动力传输设备,其中
所述内周花键部的所述多个内周花键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向宽度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比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窄,以及
由宽度差所产生的阶梯面(212Aa)是所述面对表面。
CN201310221826.6A 2012-06-07 2013-06-05 驱动力传输设备 Active CN1034861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9898A JP5901435B2 (ja) 2012-06-07 2012-06-07 駆動力伝達装置
JP2012-129898 2012-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6153A CN103486153A (zh) 2014-01-01
CN103486153B true CN103486153B (zh) 2017-05-31

Family

ID=48607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21826.6A Active CN103486153B (zh) 2012-06-07 2013-06-05 驱动力传输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05208B2 (zh)
EP (1) EP2672136B1 (zh)
JP (1) JP5901435B2 (zh)
CN (1) CN1034861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9675B (zh) * 2014-04-30 2016-02-24 魏伯卿 电磁吸斥同极间隔环排离合器
CN105402272B (zh) * 2015-12-18 2018-10-19 唐山华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辆、自动变速装置及其自动离合器
CN107061534B (zh) * 2016-01-13 2020-06-26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爪形离合器和差速齿轮
EP3586025A1 (en) * 2017-02-21 2020-01-01 Linamar Corporation Self-energizing electromagnetic disconnect actuator
JP7243253B2 (ja) * 2019-02-12 2023-03-2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駆動力伝達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4393A (zh) * 2005-03-18 2005-09-07 陆永平 双稳态电磁离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92304B2 (ja) * 1990-03-28 1999-12-20 栃木富士産業株式会社 連結装置
JP2813937B2 (ja) * 1993-02-26 1998-10-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連結装置
US5881856A (en) * 1997-03-19 1999-03-16 Koppy Corporation Clutch dru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6098770A (en) * 1999-03-19 2000-08-08 Borgwarner Inc. Clutch assembly having reaction force circuit
JP4048701B2 (ja) 2000-08-01 2008-02-2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駆動力伝達装置
JPWO2002038976A1 (ja) 2000-11-08 2004-03-18 豊田工機株式会社 電磁クラッチを用いた駆動力伝達装置
JP2004084899A (ja) * 2002-08-29 2004-03-18 Toyoda Mach Works Ltd 駆動力伝達装置
JP2008082397A (ja) * 2006-09-26 2008-04-10 Jtekt Corp 駆動力伝達装置
JP2008261434A (ja) * 2007-04-12 2008-10-30 Gkn ドライブライン トル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電磁クラッチ装置
JP2010159845A (ja) * 2009-01-09 2010-07-22 Gkn Driveline Japan Ltd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0174944A (ja) * 2009-01-28 2010-08-12 Gkn Driveline Japan Ltd 動力伝達装置
JP5390886B2 (ja) * 2009-03-02 2014-01-15 Gknドライブライン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1099521A (ja) * 2009-11-06 2011-05-19 Gkn Driveline Japan Ltd シール構造
JP2011102637A (ja) * 2009-11-12 2011-05-26 Gkn Driveline Japan Ltd 動力伝達装置
US8240446B2 (en) * 2010-06-04 2012-08-14 Szuba Consulting, Inc. Clutch assembly with formed retention ring
US8607952B2 (en) * 2010-06-23 2013-12-17 Borgwarner, Inc. Aluminum clutch housing for a friction clutch with a piston pocket and a spline liner
JP2012062986A (ja) * 2010-09-17 2012-03-29 Jtekt Corp 駆動力伝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4393A (zh) * 2005-03-18 2005-09-07 陆永平 双稳态电磁离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72136B1 (en) 2019-10-23
EP2672136A1 (en) 2013-12-11
US8905208B2 (en) 2014-12-09
JP2013253654A (ja) 2013-12-19
JP5901435B2 (ja) 2016-04-13
CN103486153A (zh) 2014-01-01
US20130327610A1 (en) 201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6153B (zh) 驱动力传输设备
CN203611728U (zh) 离合器系统和车辆后桥
JP5032746B2 (ja) トランスファケース等用の多極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を有するクラッチ
US11674575B2 (en) Drive axle with a disconnect device
CN101796329A (zh) 受控的差速器致动器
JP2019105370A (ja) 車両差動装置のための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US11207979B2 (en) Drive device for vehicle
JP2019535975A (ja) クラッチ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駆動アッセンブリ
US7913827B2 (e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electromagnetic clutch including said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and driving force transmit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including said electromagnetic clutch
US7357236B2 (en) Pressure relief valve actuator for hydraulic torque coupling actuator
US6302251B1 (e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with asymmetric spoke patterns
EP1002683B1 (en) A clutch apparatus
JP5504900B2 (ja) カム機構及び電磁クラッチ
JP3834419B2 (ja) クラッチプレ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磁式摩擦クラッチ
JP2010025170A (ja) 駆動力断続装置、駆動力断続装置の制御方法、四輪駆動車両及び四輪駆動車両の制御方法
JP7384080B2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53044A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2004114193A (ja) 動力伝達装置の組立方法
CN214888692U (zh) 电磁吸盘式摩擦限滑差速器
JP2002061677A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
JP2015121279A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
JP7174617B2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の制御装置
JPH11208303A (ja) 車両用駆動力伝達装置
JP4513457B2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
JP2001153203A (ja) カム機構とこれを用いたカップリング及び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