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8148A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8148A
CN103458148A CN2013100985189A CN201310098518A CN103458148A CN 103458148 A CN103458148 A CN 103458148A CN 2013100985189 A CN2013100985189 A CN 2013100985189A CN 201310098518 A CN201310098518 A CN 201310098518A CN 103458148 A CN103458148 A CN 103458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e
outlet
contact glass
movable member
read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85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58148B (zh
Inventor
三浦克朗
刑部吉记
高畑宗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58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8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58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8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618Transporting curved sheets or curving sheets during transportation, e.g. for feeding to a drum-type scann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5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two-dimensional ar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输送装置,其被构造成在U形翻转路径中一个接一个连续地输送文件,该U形翻转路径由弯曲引导表面形成;读取单元,其被构造成读取由该输送装置输送的文件上的图像;接触玻璃,其布置在该读取单元和被输送的文件之间;盖,该盖被构造成覆盖该输送装置,该盖包含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还包括可移动构件,该可移动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由该输送装置输送的文件通过该排出口排出到该可移动构件的上方;以及表面,该表面位于该输送装置和该排出口之间,该表面被构造成当文件通过该排出口被排出时支撑文件。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能够抑制外部光进入到读取部的附近的情况。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读取文件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读取文件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是以其单体作为图像扫描仪来使用的、或者和图像形成装置结合而作为复印机来使用的。
图像读取装置设置有例如图像传感器、和经由图像传感器的文件输送路径。输送路径由输送文件的多个辊子、引导文件的引导面等形成。在文件沿着文件输送路径输送的途中,文件与图像传感器相对。此时,光从图像传感器照射向文件。此外,图像传感器接受来自文件的反射光,从而实现文件上所形成的图像的读取。
这样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构成有可输送文件的两个文件输送路径,该图像读取装置具有通过设置于装置主体的盖子的开闭而使两个文件输送路径有选择地形成的结构。专利文献1记载有该结构的一例。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在盖子关闭的状态下通过盖子的内表面形成U字型的文件输送路径。另一方面,在盖子打开状态下,U字型的文件输送路径的一部分开放,并形成有直线状的文件输送路径。由此,对于硬度比较低的文件,在盖子一直保持关闭的状态下,在U字型的文件输送路径输送文件,由此实现文件的图像的读取。另一方面,对于厚的文件等硬度比较高的文件,通过打开盖子,从而在直线状的文件输送路径上合理地输送文件,由此实现文件的图像的读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28413号公报
然而,上述的结构中,当盖子打开时,构成U字型的文件输送路径的一部分被露出。因此,在图像传感器的附近来自外部的光(外部光)变得容易进入。
当外部光进入到传感器的附近时,用图像传感器读取白色基准时不能取得正确的白色数据。其结果不能良好地进行使用白色数据的明暗补正等,图像的读取精度下降。此外,读取文件的图像时,可能因外部光而导致图像的读取精度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外部光进入到读取部的附近的图像读取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被构造成在U形翻转路径中一个接一个连续地输送文件,所述U形翻转路径由弯曲引导表面形成;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被构造成读取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上的图像;接触玻璃,所述接触玻璃布置在所述读取单元和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之间;盖,所述盖被构造成覆盖所述输送装置,所述盖包含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读取单元和所述接触玻璃的上侧,所述第二表面沿着所述第二表面的平面与所述接触玻璃的平面和所述第一表面的平面两者均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表面进一步包括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用于打开排出口的打开位置和用于关闭所述排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通过所述排出口排出到所述可移动构件的上方;和表面,所述表面位于所述输送装置和所述排出口之间,所述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文件通过所述排出口被排出时支撑所述文件。
可选地,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布置在所述读取单元和所述排出口之间,并且,朝着所述排出口输送其中的图像已经被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所述文件;并且,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输送辊的旋转辊轴线延伸。
可选地,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输送辊位于所述接触玻璃的平面的上方,所述接触玻璃的所述平面被构造成支撑所述文件;并且,所述输送辊的一部分在所述接触玻璃的所述平面的下方延伸。
可选地,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接触玻璃的接触所述文件的表面在第一平面中;接触所述文件的所述表面在第二平面中;并且,所述第二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倾斜一定角度。
可选地,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下端部,所述下端部被所述第二表面支撑,以便能够绕着沿所述第二表面延伸的轴线摆动;和上端部,所述可移动构件的所述上端部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沿着所述接触玻璃延伸的延伸平面和直线之间的角度不小于30度,所述直线连接所述输送辊与所述文件接触的点和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所述可移动构件的末端。
可选地,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读取单元,所述第二读取单元布置在所述接触玻璃和所述排出口之间,并且,读取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上的图像;和第二接触玻璃,所述第二接触玻璃布置成面对所述第二读取单元,并且,与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接触。
可选地,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接触玻璃被构造成与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的第一表面接触;并且,所述第二接触玻璃被构造成与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的第二表面接触,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相反。
可选地,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引导表面,所述文件通过所述引导表面被朝着所述排出口引导,所述引导表面被构造成在所述输送辊和所述排出口之间。
可选地,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进一步包括: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布置在所述输送辊和所述排出口之间,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和联锁单元,所述引导构件通过所述联锁单元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打开位置至所述关闭位置的移动相联锁地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所述引导构件通过所述联锁单元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关闭位置至所述打开位置的移动相联锁地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被构造成:当所述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允许正在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沿着第一输送路径移动;并且,当所述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允许正在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沿着第二输送路径移动,其中,所述可移动构件堵塞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一部分。
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第一接触玻璃;文件盖,所述文件盖被构造成能够在未覆盖位置和覆盖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未覆盖位置,所述文件盖未覆盖所述第一接触玻璃;在所述覆盖位置,所述文件盖覆盖所述第一接触玻璃;所述文件盖包括可移动构件;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布置在所述文件盖内部,并且,输送文件;和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被构造成通过第一读取模式和第二读取模式读取所述文件上的图像;当所述读取单元沿着所述第一接触玻璃移动时,所述读取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读取模式读取由所述第一接触玻璃支撑的所述文件上的图像;当所述读取单元在面对所述第一接触玻璃的预定位置停止时,所述读取单元通过所述第二读取模式读取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上的图像。其中,所述可移动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用于打开排出口的打开位置和用于关闭所述排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通过所述排出口排出;其中,所述文件盖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一接触玻璃的上侧的上方;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沿着与所述第一接触玻璃和所述第一表面两者的平面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其中,所述可移动构件形成所述第二表面的一部分。
可选地,在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布置在所述读取单元和所述排出口之间,并且,朝着所述排出口输送其中的图像已经被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所述文件;并且,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输送辊的旋转辊轴线延伸。
可选地,在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输送辊的一部分在被构造成支撑所述文件的所述接触玻璃的平面的下方延伸。
可选地,在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下端部,所述下端部被所述第二表面支撑,以便能够绕着沿所述第二表面延伸的轴线摆动;和上端部,所述可移动构件的所述上端部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在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沿着所述第一接触玻璃延伸的延伸平面和直线之间的角度不小于30度,所述直线连接所述输送辊与所述文件接触的点和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所述可移动构件的末端。
可选地,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进一步包括:引导表面,所述文件通过所述引导表面被朝着所述排出口引导,所述引导表面在所述输送辊和所述排出口之间。
可选地,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进一步包括: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布置在所述输送辊和所述排出口之间,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和联锁单元,所述引导构件通过所述联锁单元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打开位置至所述关闭位置的移动相联锁地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所述引导构件通过所述联锁单元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关闭位置至所述打开位置的移动相联锁地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被构造成:当所述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允许正在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沿着第一输送路径移动;并且,当所述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允许正在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沿着第二输送路径移动,其中,所述可移动构件堵塞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一部分。
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被构造成读取文件上的图像;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布置成面对所述读取单元,并且,与经过所述读取单元读取图像的所述文件接触;输送辊,已经经过所述读取单元读取图像的所述文件通过所述输送辊被朝着用于排出所述文件的排出口输送;和盖,所述盖布置在覆盖所述读取单元的上侧、所述输送辊和从所述输送辊至所述排出口的范围的文件输送空间的位置,所述盖包括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被移动至用于打开所述排出口的打开位置和用于关闭所述排出口的关闭位置。其中,所述排出口布置在从平行于所述接触表面的方向上看与所述输送辊重叠的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盖具有壁部,所述壁部延伸地布置在分离所述文件输送空间的位置,所述壁部平行于所述输送辊的旋转辊轴线延伸。
可选地,在上述第三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输送辊的一部分在所述接触表面的平面的下方延伸。
可选地,在上述第三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可延伸的防掉落构件。
可选地,在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可延伸的防掉落构件。
可选地,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可延伸的防掉落构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外部光进入到读取部的附近。其结果,能抑制外部光的进入所造成的图像的读取精度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一体机的从左前上方看的立体图,其表示文件输送单元关闭的状态。
图2是多功能一体机的从左前上方看的立体图,其表示文件输送单元打开的状态。
图3是图像读取单元的从左前上方看的立体图,其表示托盘配置于使用位置且排出盖关闭的状态。
图4是图3所示的图像读取单元的截面图。
图5是图像读取单元的从左前上方看的立体图,其表示托盘以及排出盖打开的状态。
图6是图5所示的图像读取单元的截面图。
图7是图4所示的图像读取单元的左端部的截面图。
图8是图6所示的图像读取单元的左端部的截面图。
附图符号说明:
24…上表面;25…排出盖;26…转动轴;27…左侧面;28…排出口;30…手指插入部;31…底面;47…第一LF辊;48…从动辊;49…第二LF辊;50…从动辊;51…从动辊;61…第一接触玻璃;61L…左端部;62…第二接触玻璃;63…CIS模块;68…CIS模块;71…U形翻转路径;72…直线路径;73…壁部;77…直线引导部件;78…挡板;79…连杆机构;300…图像读取装置;301…上部单元;F…延伸面;L…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多功能一体机:
如图1所示,多功能一体机100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多功能一体机100具有图像形成单元200、以及配置于图像形成单元200之上的图像读取单元300。
图像形成单元200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图像形成单元200内置有实现打印功能用的喷墨方式或者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机构。
图像形成单元200的正面的上部配置有由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面板P。
此外,将图像形成单元200的正面侧作为前侧,将从该前侧看多功能一体机100的各部分时作为基准,规定上下左右方向。图1以后的各图中,为了有助于附图的理解而用箭头表示该被规定的方向。
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的图像读取单元300呈扁平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图像读取单元300被设置成可将在图像形成单元200的后上端附近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而在层叠在图像形成单元200上的姿势、与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200抬起前侧而展开的姿势之间转动变位。
在图像形成单元200呈展开的姿势的状态下,图像形成单元200的内部露出,能进行内置在图像形成单元200中的各部分的维护作业、消耗品的更换等。
图像读取单元300具有上部单元301以及下部单元302。作为文件盖子的一例的上部单元301被设置成可将在下部单元302的后上端附近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作为中心而在如图1所示层叠在下部单元302上的姿势、与如图2所示相对于下部单元302抬起前侧而展开的姿势之间转动变位。
图像读取单元的外观结构:
图像读取单元300的上部单元301具有前侧板11、后侧板12、左侧板13、以及右侧板14。
前侧板11以及后侧板12侧面看时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得较长的矩形状,且在前后方向上隔着间隔相对配置。
左侧板13包含相对地配置在前侧的侧面看呈四边形的前左侧板15、以及相对地配置在后侧的侧面看呈四边形的后左侧板16。前左侧板15的前端缘通过平面看呈1/4圆弧状的连结部17连接在前侧板11的左端缘。后左侧板16通过平面看呈1/4圆弧状的连结部18连接在后侧板12的左端缘。
右侧板14侧面看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状,其前端缘通过俯视时呈1/4圆弧状的连结部19与前侧板11的右端缘连接,并且其后端缘通过俯视时呈1/4圆弧状的连结部20与后侧板12的右端缘连接。
前侧板11以及后侧板12的各右端部的上端缘之间架设有上板21。
前侧板11以及后侧板12的左右方向上的各中央部之间设置有托盘22。托盘22可在不使用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变位。在托盘22配置在不使用位置的状态下,托盘22的外表面如图1所示配置在和上板21的上表面相同的平面上。托盘22从不使用位置向使用位置变位时,配置在不使用位置的托盘22的左端部被抬起,托盘22将右端部作为支点向右侧转动。托盘22在使用位置上如图3、4所示向右上方倾斜延伸。
前侧板11以及后侧板12的各左端部之间设置有维护盖23。维护盖23构成为通过以沿着其右端缘延伸的轴线为中心的转动而可开闭。在维护盖23关闭的状态下,维护盖23的外表面如图1所示配置在和上板21以及托盘22的上表面相同的平面上。在维护盖23打开的状态下,维护盖23呈左端部向上方抬起、向左上方倾斜延伸的姿势。
在托盘22配置在不使用位置、维护盖23被关闭的状态下,通过上板21的上表面、托盘22的外表面以及维护盖23的外表面形成上部单元301的上表面24。
前左侧板15以及后左侧板16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长度相同,它们之间隔有间隔。此外,前左侧板15和后左侧板16之间设置有作为开闭部的一例的排出盖25。排出盖25构成为通过以沿着其下端缘延伸的作为支点的一例的转动轴26(参照图4、图6)为支点的转动而可开闭。在排出盖25关闭的状态下,排出盖25的外表面如图1~3所示配置在和前左侧板15以及后左侧板16的各外表面相同的平面上,与前左侧板15及后左侧板16的各外表面一起形成上部单元301的左侧面27。作为第一面的一例的上表面24以及作为第二面的一例的左侧面27构成盖子的一例。另一方面,排出盖25打开时,前左侧板15和后左侧板16之间如图5、图6所示形成有侧面看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状的排出口28。
排出盖25设置有防掉落构件29。防掉落构件29在排纸盖4关闭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收纳于排出盖25。防掉落构件29在排出盖25打开的状态下,可在从排出盖25的后端部向前方延伸的收纳姿势、与向左上方延伸的展开姿势之间变位。
如图3所示,在维护盖23以及排出盖25这两者关闭的状态下,维护盖23的左端缘和排出盖25的上端缘彼此对顶,在几乎没有间隙的状态下分别向前后方向延伸。
维护盖23的左端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作为开口部的一例的手指插入部30。手指插入部30在俯视下呈从维护盖23的左端缘切成矩形的形状。此外,如图5所示,手指插入部30呈从维护盖23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向上方以及左侧开放、且具有底面31的凹部。在维护盖23以及排出盖25两者关闭的状态下,指尖进入手指插入部30,用指尖向左侧推排出盖25的上端部,从而打开排出盖25。此外,在维护盖23以及排出盖25两者关闭的状态下,指尖进入手指插入部30,用指尖向上方拉起维护盖23的左端部,从而打开维护盖23。
图像读取单元300的下部单元302具有左侧板32以及右侧板33。左侧板32以及右侧板33侧面看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得较长的矩形状,且在左右方向上隔着间隔相对配置。左侧板32的外表面配置在与上部单元301的前左侧板15以及后左侧板16的各外表面相同的平面上。右侧板33的外表面配置在与上部单元301的右侧板14的外表面相同的平面上。
图像读取单元的内部结构:
通过将托盘22配置于使用位置而露出的部分上如图3~图6所示设置有供给部41以及排出部42。
供给部41位于排出部42的下方。供给部41的上表面除右端部外形成为向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平面。供给部41的上表面的右端部平缓地弯曲且向右上方倾斜。此外,供给部41的上表面的右端部与配置在使用位置的托盘22的内表面的下端部隔着间隙地连接。
供给部41设置有一对文件宽度引导件43。一对文件宽度引导件43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一对文件宽度引导件43构成为将其之间的中央作为基准可相互以相同的移动量接近、离开。一对文件宽度引导件43间的间隔与文件的宽度相适应,该文件从右侧插入到一对文件宽度引导件43之间,由此,该文件按照中心基准载置在供给部41以及托盘22上。
各文件宽度引导件43形成有延伸部43a。延伸部43a从文件宽度引导件43的上端缘向一对文件宽度引导件43相对方向上的内侧延伸。
排出部42在供给部41的上方和供给部41隔着间隔设置。排出部42呈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板状。在排出部42上,文件从框体2内向右侧排出。此外,该文件的右端部越过排出部42而载置在托盘22上。文件的左侧端部留在排出部42上,并载置于排出部42上。此外,由于文件宽度引导件43的延伸部43a位于放置在供给部41的文件的上方,所以,跨设载置在排出部42以及托盘22上的排出文件、和跨设载置在供给部41及托盘22上的读取前的文件不会混合。
在上部单元301的内部,如图4、图6所示,形成有共用路径44。共用路径44从供给部41的左端部向左侧延伸,弯曲并向左下方倾斜地延伸,然后弯曲并向左侧延伸。
由供给辊45、分离辊46、第一LF辊47、从动辊48、第二LF辊49、以及从动辊50、51输送文件的路径形成共用路径44。此外,在第一LF辊47和第二LF辊49之间等上述各辊子相互之间设置有由肋、后述第一接触玻璃61以及第二接触玻璃62等构成的引导部,由引导部和各辊子形成共用路径44。
供给辊45配置在共用路径44的入口。供给辊45设置成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可旋转。
分离辊46相对于供给辊45隔着间隔设置在左侧。分离辊46设置成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轴线为中心可旋转。分离辊46的上方设置有分离片52。分离片52例如由橡胶构成。分离片52从上方与分离辊46的周面弹性地抵接。
第一LF辊47以及从动辊48隔着共用路径44的向左下方倾斜的部分而相对配置。第一LF辊47以及从动辊48设置成分别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可旋转。从动辊48的周面从下方与第一LF辊47的周面抵接。
第二LF辊49以及从动辊50、51配置在共用路径44的出口附近。
作为输送辊的一例的第二LF辊49例如在前后方向上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二LF辊49彼此隔着间隔地安装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辊轴23上。中央的第二LF辊49配置在上部单元30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旋转辊轴23的两端部可旋转地保持在上部单元301。由此,三个第二LF辊49以旋转辊轴23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
从动辊50隔着共用路径44与各第二LF辊49相对配置。从动辊50设置成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可旋转。从动辊50的周面抵接在各第二LF辊49的周面上的比最下点稍微靠右侧的位置。
从动辊51隔着共用路径44与中央的第二LF辊49相对配置。对于前后的各第二LF辊49不设置从动辊51。从动辊51设置成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可旋转。从动辊51的周面抵接在中央的第二LF辊49的周面上的比最下点稍微靠左侧的位置。
共用路径44在第一LF辊47和第二LF辊49之间,在第一接触玻璃61以及第二接触玻璃62上经过。
作为接触面以及载置面的一例的第一接触玻璃61由玻璃板构成,且保持在下部单元302。第一接触玻璃61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得较长的矩形薄板状。第一接触玻璃61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与共用路径44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等。共用路径44在第一接触玻璃61的左端部61L的上方经过。
第一接触玻璃61的下方设置有作为读取部的一例的CIS(接触图像传感器)模块63。CIS模块63沿着导轨64可往复移动地搭载在支架65。导轨64与第一接触玻璃61平行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由此,支架65沿着导轨64移动时,CIS模块63沿着第一接触玻璃6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CIS模块63的内部设置有例如LED光源、透镜、以及图像传感器等。
在第一接触玻璃6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文件按压部件66。第一文件按压部件66例如由白色树脂构成,该第一文件按压部件66做成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接触玻璃61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几乎相同、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第一接触玻璃61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短的矩形。第一文件按压部件66保持在上部单元301。
在上部单元301呈展开的姿势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第一接触玻璃61在下部单元302的上表面露出,第一文件按压部件66在上部单元301的下表面露出。另一方面,在上部单元301呈层叠在下部单元302上的姿势的状态下,如图4、图6所示,第一文件按压部件66按压在第一接触玻璃61的除左端部61L外的部分。此时,上部单元301作为覆盖第一接触玻璃61的文件盖子发挥作用。
在第一接触玻璃61的左端部61L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文件按压部件67。第二文件按压部件67例如由白色树脂构成,其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接触玻璃61长度大致相同。第二文件按压部件67保持在上部单元301,在上部单元301呈层叠在下部单元302上的姿势的状态下,从上方弹性地按压在第一接触玻璃61的左端部61L。
作为第二接触面的一例的第二接触玻璃62由玻璃构成,其保持在上部单元301,在第一接触玻璃61的左侧从上方与共用路径44相对。第二接触玻璃62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矩形薄板状。第二接触玻璃62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与共用路径44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等。
在第二接触玻璃62的上方设置有作为第二读取部的一例的CIS模块68。CIS模块68固定在上部单元301。CIS模块68配置在从与第二接触玻璃62平行的方向看与第二LF辊49重叠的部分。CIS模块68的内部设置有例如LED光源、透镜、以及图像传感器等。
在第二接触玻璃62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文件按压部件69。第三文件按压部件69例如由白色树脂构成,其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二接触玻璃62长度大致相同。第三文件按压部件69保持在下部单元302,在上部单元301呈层叠在下部单元302上的姿势的状态下,从下方弹性地按压在第二接触玻璃62。
上部单元301的内部形成有后述的U形翻转路径71以及直线路径72。
维护盖23的内表面突出形成有作为壁的一例的壁部73。壁部73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如图7、图8所示,相对于第二LF辊49的周面在左侧隔着间隔地具有沿着第二LF辊49的周面弯曲的引导面74。此外,在上部单元301的内部相对于维护盖23的内表面在下方隔着间隔地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U字型转弯引导部件75。U字型转弯引导部件75的左端部相对于第二LF辊49的周面的最高位置而在右侧配置在隔着微小的间隔的位置。U字型转弯引导部件75的右端部相对于排出部42的左端部在左侧配置在隔着微小的间隔的位置。
作为第二输送路径的一例的U形翻转路径71由第二LF辊49的周面与引导面74之间的空间以及维护盖23的内表面与U字型转弯引导部件75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形成。U形翻转路径71的入口由第二LF辊和后述的挡板78形成,其与共用路径44的出口连通。U形翻转路径71从其入口沿着第二LF辊49的周面向上方弯曲,从第二LF辊49的周面的最高位置向右侧延伸。U形翻转路径71的出口由维护盖23的内表面的右端部和U字型转弯引导部件75形成。U形翻转路径71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与共用路径44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等。
第二LF辊49的左上方隔着U形翻转路径71地配置有从动辊76。从动辊76设置成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可旋转。从动辊76的周面从左上方与第二LF辊49的周面抵接。
第一输送路径以及作为文件输送空间的一例的直线路径72从共用路径44的出口向左上方倾斜。
具体来说,从动辊51的左侧设置有直线引导部件77。直线引导部件77呈薄板状。直线引导部件77从从动辊51的周面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的附近向左侧稍微延伸,再向左上方弯曲延伸。直线引导部件77的左端部配置在排出盖25的下端部的附近。此外,直线引导部件77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前侧的第二LF辊49的后端面与后侧的第二LF辊49的前端面之间的间隔小。此外,直线路径72由沿着作为引导面的一例的直线引导部件77的上表面向左上方延伸的空间形成。
此外,在U形翻转路径71与直线路径72的分岐部分配置有作为引导部的一例的挡板78。挡板78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板状。此外,挡板78在上部单元301内设置成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摆动轴线为中心可在图8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7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
第一位置的挡板78如图8所示配置成沿着直线路径72延伸,其右端部堵住U形翻转路径71。第一位置的挡板78容许文件从共同路径44进入直线路径72。
另一方面,第二位置的挡板78如图7所示,配置成沿着U形翻转路径71延伸,其下端部堵住直线路径72。
挡板78与排出盖25的开闭联锁,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为了该联锁而设置有作为联锁部的一例的连杆机构79。连杆机构79包含第一连杆臂81、第二连杆臂82、以及凸轮部件83。第一连杆臂81的一端部可转动地与排出盖25连接。第一连杆臂81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与第二连杆臂82的一端部连接。第二连杆臂82的另一端部与凸轮部件83连接成不能相对旋转。凸轮部件83支持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凸轮部件83的转动轴可转动地保持在上部单元301。凸轮部件83的周面突出形成有突出部84。
在排出盖25关闭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凸轮部件83的突出部84从左侧与挡板78的上端部抵接,挡板78配置在第二位置。从该状态打开排出盖25时,第一连杆臂81向左侧移动。随着该第一连杆臂81的移动,第二连杆臂82的一端部向左侧移动,第二连杆臂82的另一端部以及凸轮部件83绕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其结果,如图8所示,凸轮部件83的突出部84从挡板78离开,挡板78从形成U形翻转路径71的第二位置向形成直线路径72的第一位置变位。从该状态关闭排出盖25时,第一连杆臂81向右侧移动。随着该第一连杆臂81的移动,第二连杆臂82的一端部向右侧移动,第二连杆臂82的另一端部以及凸轮部件83绕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其结果,如图7所示,凸轮部件83的突出部84从左侧按压挡板78,挡板78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变位。
图像读取动作1:
图像读取单元300中,使用ADF(自动文件馈送器)功能,通过作为第二读取模式的一例的ADF方式能够同时进行形成于文件的两面的图像的读取。此外,能够读取形成于文件的单面的图像。
例如,在文件为A4尺寸的一般纸的情况下,排出盖25关闭。如图3所示,在托盘22打开的状态下,一对文件宽度引导件43之间的间隔与普通的A4尺寸的短边的长度相对应。然后,文件从右侧插入一对文件宽度引导件43之间。一对文件宽度引导件43之间的间隔与所插入的文件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对应。这样,文件载置在供给部41以及托盘22上。
从右侧插入一对文件宽度引导件43之间的文件的顶端部配置在供给辊45的周面上。供给辊45从前侧看绕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通过供给部41上的最下的文件的下表面与供给辊45的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将该文件送入到共用路径44。此时,最下的文件以及其上的多张文件同时送入共用路径44侧。
分离辊46从前侧看绕逆时针方向旋转。文件的顶端抵接在分离辊46的周面与分离片52的接触部分时,通过分离辊46的旋转,文件被拉入分离辊46的周面与分离片52之间。文件从分离辊46的周面以及分离片52受到摩擦力,从而一张一张地可靠地分离。此外,多张文件中的最下的一张在分离辊46的周面与分离片52之间通过。
第一LF辊47从前侧看绕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动辊48随着第一LF辊47的旋转从前侧看绕逆时针方向从动旋转。文件的前端抵接在第一LF辊47的周面与从动辊48的周面的接触部分时,通过第一LF辊47的旋转,文件的顶端部被拉入第一LF辊47的周面与从动辊48的周面之间。并且,输送力从第一LF辊47施加给文件。
文件进行输送时,文件的下表面与第一接触玻璃61的左端部61L相对。此外,光从CIS模块63照射到第一接触玻璃61的左端部61L上的文件的下表面。文件的下表面的反射光由CIS模块63的图像传感器接受,由此,实现文件的下表面所形成的图像的读取。
此外,文件的上表面与第二接触玻璃62相对。此外,光从CIS模块68照射到第二接触玻璃62上的文件的上表面。文件的上表面的反射光由CIS模块68的图像传感器接受,由此,实现文件的上表面所形成的图像的读取。
然后,文件的顶端抵接在第二LF辊49的周面与从动辊50的周面的接触部分。第二LF辊49从前侧看绕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动辊50随着第二LF辊49的旋转从前侧看绕逆时针方向从动旋转。由此,文件的顶端部被拉入第二LF辊49的周面与从动辊50的周面之间。并且,输送力从第二LF辊49施加给文件。
然后,文件的顶端抵接在第二LF辊49的周面与从动辊51周面的接触部分。从动辊51随着第二LF辊49的旋转从前侧看绕逆时针方向从动旋转。由此,文件的顶端部被拉入第二LF辊49的周面与从动辊51的周面之间。并且,输送力从第二LF辊49施加给文件。
此时,如图4、图7所示,若排出盖25关闭,则挡板78配置在形成U形翻转路径71的第二位置。因此,从第二LF辊49的周面与从动辊51的周面之间送出的文件通过使其顶端沿着挡板78地移动而在U形翻转路径71内进行输送。
U形翻转路径71内输送的文件向第二LF辊49的周面与从动辊76的周面的接触部分移动。从动辊76随着第二LF辊49的旋转从前侧看绕逆时针方向从动旋转。文件的顶端抵接在第二LF辊49的周面与从动辊76的周面的接触部分时,文件的顶端部被拉入第二LF辊49的周面与从动辊76的周面之间。并且,输送力从第二LF辊49施加给文件。
然后,文件的后端从第二LF辊49的周面与从动辊76的周面的接触部分离开时,文件排出到排出部42以及托盘22上且成为跨在它们之间的状态。
图像读取动作2:
例如,在文件为硬度大的明信片的情况下,排出盖25打开。如图5所示,在托盘22打开的状态下,一对文件宽度引导件43之间的间隔与文件的短边的长度相对应。然后,文件从右侧插入一对文件宽度引导件43之间。一对文件宽度引导件43之间的间隔与所插入的文件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对应。这样,明信片等的文件被载置在供给部41上。
从右侧插入一对文件宽度引导件43之间的文件的顶端部配置在供给辊45的周面上。供给辊45从前侧看绕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通过文件的下表面与供给辊45的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将其文件送入到共用路径44。
分离辊46从前侧看绕逆时针方向旋转。文件的顶端抵接在分离辊46的周面与分离片52的接触部分时,通过分离辊46的旋转,从而文件被拉入分离辊46的周面与分离片52之间。此外,文件在分离辊46的周面与分离片52之间通过。
第一LF辊47从前侧看绕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动辊48随着第一LF辊47的旋转从前侧看绕逆时针方向从动旋转。文件的顶端抵接在第一LF辊47的周面与从动辊48的周面的接触部分时,通过第一LF辊47的旋转,文件的顶端部被拉入第一LF辊47的周面与从动辊48的周面之间。并且,输送力从第一LF辊47施加给文件。
文件进行输送时,文件的下表面与第一接触玻璃61相对。此外,光从CIS模块63照射到第一接触玻璃61上的文件的下表面。文件的下表面的反射光由CIS模块63的图像传感器接受,由此,实现文件的下表面所形成的图像的读取。
此外,文件的下表面与第二接触玻璃62相对。此外,光从CIS模块68照射到第二接触玻璃62上的文件的上表面。文件的上表面的反射光由CIS模块68的图像传感器接受,由此,实现文件的上表面所形成的图像的读取。
然后,文件的顶端抵接在第二LF辊49的周面与从动辊50的周面的接触部分。第二LF辊49从前侧看绕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动辊50随着第二LF辊49的旋转从前侧看绕逆时针方向从动旋转。由此,文件的顶端部被拉入第二LF辊49的周面与从动辊50的周面之间。并且,输送力从第二LF辊49施加给文件。
然后,文件的顶端抵接在第二LF辊49的周面与从动辊51周面的接触部分。从动辊51随着第二LF辊49的旋转从前侧看绕逆时针方向从动旋转。由此,文件的顶端部被拉入第二LF辊49的周面与从动辊51的周面之间。并且,输送力从第二LF辊49施加给文件。
此时,如图6、图8所示,由于排出盖25打开,所以挡板78配置在形成直线路径72的第一位置。即,由于通过挡板78容许文件从共用路径44进入直线路径72,因此,从第二LF辊49的周面与从动辊51的周面之间送出的文件在直线路径72进行输送。
然后,文件的后端从第二LF辊49的周面与从动辊51的周面的接触部分离开时,文件的顶端部被排出并成为配置在排出盖25上的状态。
图像读取动作3:
图像读取单元300中,通过作为第一读取模式的一例的平板方式能够读取形成于文件的单面的图像。
利用平板方式进行图像的读取时,上部单元301从层叠在下部单元302上的姿势向前侧被抬起的展开的姿势变位。由此,露出第一接触玻璃61。在该露出的第一接触玻璃61上,文件被载置成将读取对象的面朝向第一接触玻璃61。然后,上部单元301恢复成层叠在下部单元302上的姿势。此外,一边CIS模块63以一定速度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一边光从CIS模块63向第一接触玻璃61上的文件的下表面照射。文件的下表面的反射光由CIS模块63的图像传感器接受,由此,实现文件的下表面所形成的图像的读取。
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由沿着共用路径44配置的第一LF辊47、从动辊48、第二LF辊49、以及从动辊50、51构成的作为输送部的一例的输送机构的上方,设置有上部单元301的上表面24。由此,作为该输送部的一例的输送机构由上部单元301的上表面24、特别是维护盖23从上方覆盖。
此外,上部单元301的左侧面27可开闭地设置有排出盖25。排出盖25打开时则排出口28开放,排出盖25关闭时则排出口28由排出盖25封闭。
输送机构、配置在第一LF辊47和第二LF辊39之间的CIS模块63、68、以及直线路径72与排出盖25的开闭无关,由上部单元301的上表面24覆盖。由此,外部光从CIS模块63、68的附近、换句话说从第一接触玻璃61以及第二接触玻璃62的附近的上方进入该CIS模块63、68的附近、换句话说进入该第一接触玻璃61以及第二接触玻璃62的附近的情况受到抑制。此外,由于上部单元301的左侧面27在与上表面24垂直的方向上延伸,所以,排出盖25打开时,设置有多功能一体机100的室内的照明灯等的从上方发出的光从排出口28进入的情况受到抑制。
其结果,读取文件的图像时,能够抑制外部光进入CIS模块63、68的附近的情况。
此外,能够抑制取得白色数据时外部光进入CIS模块63、68的附近的情况。因此,利用CIS模块63能够高精度地读取成为白色基准的第二文件按压部件67,由此,能够取得正确的白色数据。另外,利用CIS模块68能够高精度地读取成为白色基准的第三文件按压部件69,由此,能够取得正确的白色数据。并且,读取文件的图像时,根据正确的白色数据能够良好地进行明暗补正。
因此,能抑制外部光的进入所造成的图像的读取精度的下降。
排出盖25设置成使其上端侧以沿着其下端缘延伸的转动轴26为中心变位。
由此,排出盖25打开时,能够使排出盖25作为对从排出口28排出的文件进行支撑的托盘发挥作用。
此外,如图8所示,排出盖25的打开方向上的变位被限制在如下的位置上:将第二LF辊49的和文件接触的接触点与被打开的排出盖25的顶端连接起来的直线L相对于沿着第一接触玻璃61的上表面延伸的延伸面F呈30度以上。
由此,排出盖25打开时,能够缩小排出盖25相对于上部单元301的左侧面27的角度,能够进一步抑制外部光从排出口28进入。
CIS模块68固定在与第二接触玻璃62相对的位置。
在CIS模块68设置成可移动的结构中,为了取得正确的白色数据,可以想到,使CIS模块68移动到难以受到外部光的影响的位置,通过CIS模块68读取白色基准。然而,即使CIS模块68被固定,因为抑制了外部光从排出口28进入,所以也抑制了外部光进入到CIS模块68的附近。其结果,利用CIS模块68能够高精度地读取成为白色基准的第三文件按压部件69,由此,能够取得正确的白色数据。
CIS模块68相对于第二LF辊49配置在排出口28的相反侧,并且,从与第二接触玻璃62平行的方向看CIS模块68配置在与第二LF辊49重叠的部分。
由于CIS模块68相对于排出口28进入第二LF辊49的影子中,所以,进一步抑制外部光进入CIS模块68的附近。
在第二LF辊49与排出口28之间,设置有向排出口28引导文件的直线引导部件77。
由此,能够将第二LF辊49与排出口28之间的距离确保在某种程度。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外部光进入CIS模块63、68的附近的情况。
在第二LF辊49与排出口28之间设置有可变位的挡板78。此外,为了使挡板78与排出盖25的开闭联锁地进行变位,设置有连杆机构79。
在排出盖25从打开状态关闭时,与其相联锁,挡板78从沿着U形翻转路径71延伸的第二位置变位到沿着直线路径72延伸的第一位置。挡板78配置在沿着直线路径72延伸的第一位置时,第二LF辊49与排出口28之间连通。由于抑制了外部光从排出口28的进入,所以,即使第二LF辊49与排出口28之间连通,外部光进入到CIS模块63、68附近的情况也会受到抑制。
由于抑制了外部光从排出口28的进入,所以,即使直线路径72为接近直线的路径,外部光进入到CIS模块63、68附近的情况也会受到抑制。
维护盖23的左端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手指插入部30。手指插入部30呈从维护盖23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向上方以及左侧开放、且具有底面31的凹部。
通过形成手指插入部30,由此,使用者能够使手指进入手指插入部30而打开被关闭的排出盖25。由此,能够提高打开排出盖25时的操作性。此外,手指插入部30开放时外部光会从手指插入部30进入,但是手指插入30具有底面31,因此,能够抑制外部光从手指插入部30进入的情况。
此外,维护盖23的内表面向直线路径72突出地形成有作为壁部73。由此,通过打开排出盖25而使排出口28开放,由此,即使外部光从排出口28进入,也能够通过壁部73来抑制该外部光到达CIS模块63、68的附近的情况。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也能够以其它的方式实施。
例如,第一接触玻璃61以及第二接触玻璃62不限于玻璃板,其也可以由透明的树脂板等除玻璃板以外的透明板构成。
此外,采取了第一接触玻璃61的左端部61L为接触面的一例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使第一接触玻璃61形成为俯视时与第一文件按压部件66相同的大小,且与第一接触玻璃61的左侧相邻地设置作为接触面的一例的透明板。
此外,采取了上部单元301的上表面24的左端缘(维护盖23的左端缘)与左侧面27的上端缘对顶的结构,即上部单元301的左侧面27在与上表面24垂直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结构,但是,不限于垂直相交,也可以是以接近于垂直相交的角度交叉的。此外,上表面24与左侧面27也可以通过弯曲面或者倾斜面相连。这种情况下,例如,只要构成上表面24的大部分的平面与构成左侧面27的大部分的平面垂直相交、或者以接近于垂直相交的角度交叉,即可起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上部单元301设置有前左侧板15以及后左侧板16,在前左侧板15与后左侧板16之间设置有排出盖25。然而,也可以省略前左侧板15以及后左侧板16,使左侧板13整体成为排出盖25,使排出盖25的外表面成为上部单元301的左侧面27。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图像读取单元300与图像形成单元200组合,构成多功能一体机100。然而,图像读取单元300也可以单独地构成扫描仪。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排出盖25由使用者手动开关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手动输入或自动检测来取得文件规格,据此自动打开排出盖25。另外,对于上述结构而言,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施行各种设计改变。

Claims (22)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被构造成在U形翻转路径中一个接一个连续地输送文件,所述U形翻转路径由弯曲引导表面形成;
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被构造成读取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上的图像;
接触玻璃,所述接触玻璃布置在所述读取单元和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之间;
盖,所述盖被构造成覆盖所述输送装置,所述盖包含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读取单元和所述接触玻璃的上侧,所述第二表面沿着所述第二表面的平面与所述接触玻璃的平面和所述第一表面的平面两者均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表面进一步包括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用于打开排出口的打开位置和用于关闭所述排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通过所述排出口排出到所述可移动构件的上方;和
表面,所述表面位于所述输送装置和所述排出口之间,所述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文件通过所述排出口被排出时支撑所述文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布置在所述读取单元和所述排出口之间,并且朝着所述排出口输送其中的图像已经被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所述文件;并且
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输送辊的旋转辊轴线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辊位于所述接触玻璃的平面的上方,所述接触玻璃的所述平面被构造成支撑所述文件;并且
所述输送辊的一部分在所述接触玻璃的所述平面的下方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玻璃的接触所述文件的表面在第一平面中;
接触所述文件的所述表面在第二平面中;并且
所述第二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倾斜一定角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下端部,所述下端部被所述第二表面支撑,以便能够绕着沿所述第二表面延伸的轴线摆动;和上端部,所述可移动构件的所述上端部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接触玻璃延伸的延伸平面和直线之间的角度不小于30度,所述直线连接所述输送辊与所述文件接触的点和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所述可移动构件的末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读取单元,所述第二读取单元布置在所述接触玻璃和所述排出口之间,并且读取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上的图像;和
第二接触玻璃,所述第二接触玻璃布置成面对所述第二读取单元,并且与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玻璃被构造成与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的第一表面接触;并且
所述第二接触玻璃被构造成与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的第二表面接触,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相反。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引导表面,所述文件通过所述引导表面被朝着所述排出口引导,所述引导表面被构造成在所述输送辊和所述排出口之间。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布置在所述输送辊和所述排出口之间,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和
联锁单元,所述引导构件通过所述联锁单元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打开位置至所述关闭位置的移动相联锁地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所述引导构件通过所述联锁单元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关闭位置至所述打开位置的移动相联锁地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其中,所述引导构件被构造成:
当所述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允许正在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沿着第一输送路径移动;并且
当所述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允许正在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沿着第二输送路径移动,其中,所述可移动构件堵塞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一部分。
1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触玻璃;
文件盖,所述文件盖被构造成能够在未覆盖位置和覆盖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未覆盖位置,所述文件盖未覆盖所述第一接触玻璃;在所述覆盖位置,所述文件盖覆盖所述第一接触玻璃;所述文件盖包括可移动构件;
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布置在所述文件盖内部,并且输送文件;和
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被构造成通过第一读取模式和第二读取模式读取所述文件上的图像;当所述读取单元沿着所述第一接触玻璃移动时,所述读取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读取模式读取由所述第一接触玻璃支撑的所述文件上的图像;当所述读取单元在面对所述第一接触玻璃的预定位置停止时,所述读取单元通过所述第二读取模式读取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上的图像;
其中,所述可移动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用于打开排出口的打开位置和用于关闭所述排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通过所述排出口排出;
其中,所述文件盖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一接触玻璃的上侧的上方;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沿着与所述第一接触玻璃和所述第一表面两者的平面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可移动构件形成所述第二表面的一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布置在所述读取单元和所述排出口之间,并且朝着所述排出口输送其中的图像已经被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所述文件;并且
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输送辊的旋转辊轴线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辊的一部分在被构造成支撑所述文件的所述接触玻璃的平面的下方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下端部,所述下端部被所述第二表面支撑,以便能够绕着沿所述第二表面延伸的轴线摆动;和上端部,所述可移动构件的所述上端部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第一接触玻璃延伸的延伸平面和直线之间的角度不小于30度,所述直线连接所述输送辊与所述文件接触的点和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所述可移动构件的末端。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引导表面,所述文件通过所述引导表面被朝着所述排出口引导,所述引导表面在所述输送辊和所述排出口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布置在所述输送辊和所述排出口之间,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和
联锁单元,所述引导构件通过所述联锁单元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打开位置至所述关闭位置的移动相联锁地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所述引导构件通过所述联锁单元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关闭位置至所述打开位置的移动相联锁地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其中,所述引导构件被构造成:
当所述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允许正在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沿着第一输送路径移动;并且
当所述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允许正在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文件沿着第二输送路径移动,其中,所述可移动构件堵塞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一部分。
18.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被构造成读取文件上的图像;
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布置成面对所述读取单元,并且与经过所述读取单元读取图像的所述文件接触;
输送辊,已经经过所述读取单元读取图像的所述文件通过所述输送辊被朝着用于排出所述文件的排出口输送;和
盖,所述盖布置在覆盖所述读取单元的上侧、所述输送辊和从所述输送辊至所述排出口的范围的文件输送空间的位置,所述盖包括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被移动至用于打开所述排出口的打开位置和用于关闭所述排出口的关闭位置;
其中,所述排出口布置在从平行于所述接触表面的方向上看与所述输送辊重叠的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盖具有壁部,所述壁部延伸地布置在分离所述文件输送空间的位置,所述壁部平行于所述输送辊的旋转辊轴线延伸。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辊的一部分在所述接触表面的平面的下方延伸。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可延伸的防掉落构件。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可延伸的防掉落构件。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可延伸的防掉落构件。
CN201310098518.9A 2012-05-31 2013-03-26 图像读取装置 Active CN1034581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5051 2012-05-31
JP2012125051A JP5998650B2 (ja) 2012-05-31 2012-05-31 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8148A true CN103458148A (zh) 2013-12-18
CN103458148B CN103458148B (zh) 2016-08-03

Family

ID=48049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8518.9A Active CN103458148B (zh) 2012-05-31 2013-03-26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64269B2 (zh)
EP (1) EP2670121B1 (zh)
JP (1) JP5998650B2 (zh)
CN (1) CN1034581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4792B2 (ja) * 2013-12-27 2017-09-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7070025B2 (ja) * 2018-04-23 2022-05-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51309B2 (ja) * 2019-05-21 2023-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5983A (zh) * 2005-04-28 2006-11-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US20060250661A1 (en) * 2005-04-28 2006-11-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EP1926300A2 (en) * 2006-11-27 2008-05-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can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ype of docu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8122A (en) * 1977-11-28 1980-06-17 Ricoh Company, Lt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comprising sorting device
US5005052A (en) * 1987-12-24 1991-04-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vertically movable original cover
US5041874A (en) * 1988-10-28 1991-08-20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uplicating apparatus having changeable document scanning modes
DE4018123C2 (de) * 1989-06-09 1996-02-22 Minolta Camera Kk Bilddruck- und -abtastvorrichtung
JP3227220B2 (ja) * 1992-09-24 2001-1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H07117895A (ja) * 1993-08-31 1995-05-09 Minolta Co Ltd 用紙搬送装置
JPH1013636A (ja) 1996-06-26 1998-01-16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光学ユニット
JP3050150B2 (ja) * 1997-01-10 2000-06-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
US6678076B1 (en) 1998-03-13 2004-01-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0128413A (ja) 1998-10-26 2000-05-09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2057845A (ja) * 2000-08-07 2002-02-22 Nisc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TW527817B (en) 2000-08-11 2003-04-11 Canon Kk Image sensor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7178911B2 (en) 2001-03-30 2007-02-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JP3771148B2 (ja) * 2001-07-18 2006-04-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両面画像読取装置
US7202983B2 (en) 2001-08-22 2007-04-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6832061B2 (en) 2001-11-14 2004-12-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electively lockable intermediate members for supporting developing and forming devices of same
US20040207152A1 (en) * 2003-03-07 2004-10-21 Canon Finetech Inc.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JP4301141B2 (ja) * 2004-10-22 2009-07-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338572B2 (en) * 2004-11-01 2008-03-04 Esselte Corpor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7049300A (ja) * 2005-08-08 2007-02-22 Canon Inc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4480729B2 (ja) * 2007-01-15 2010-06-16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記録紙スタッカを有する画像記録装置
JP4897656B2 (ja) * 2007-12-10 2012-03-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53086A (ja) 2007-12-25 2009-07-09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5316404B2 (ja) * 2009-12-29 2013-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958986B2 (ja) 2010-02-18 2012-06-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93278B2 (ja) * 2010-03-30 2012-1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2034078A (ja) * 2010-07-29 2012-02-16 Sharp Corp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274522B2 (ja) * 2010-08-02 2013-08-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79587B2 (ja) * 2010-12-16 2014-08-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803669B2 (ja) * 2011-12-28 2015-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5983A (zh) * 2005-04-28 2006-11-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US20060250661A1 (en) * 2005-04-28 2006-11-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EP1926300A2 (en) * 2006-11-27 2008-05-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can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ype of docu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70121B1 (en) 2019-09-04
US8964269B2 (en) 2015-02-24
CN103458148B (zh) 2016-08-03
EP2670121A1 (en) 2013-12-04
JP5998650B2 (ja) 2016-09-28
JP2013251726A (ja) 2013-12-12
US20130321884A1 (en) 201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0910A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102238298B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01860646B (zh) 给送装置
CN103458148A (zh) 图像读取装置
US8760737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conveyance apparatus
CN102857670B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10875995A (zh) 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读取单元
CN101497403A (zh) 供纸盒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
CN102857669A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04070844A (zh) 片材输送设备和图像记录设备
CN203806745U (zh) 片材输送装置
JP5796506B2 (ja) 原稿読取装置
CN110315861A (zh) 扫描装置
CN104735281A (zh) 多功能外围设备
CN105438865B (zh) 片状物传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设备
US8941877B2 (en) Image scanning device
CN103139431A (zh) 图像读取单元和图像读取设备
CN104512740A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03369190B (zh) 图像扫描装置
CN102752472A (zh) 图像读取设备
US20130235436A1 (en) Image Scanning Device
CN203193743U (zh) 图像扫描装置
CN103873726A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218084808U (zh) 一种打印机及其自带遮挡功能的翻盖结构
US20140091687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feed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