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8374B - 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以及方法、液体供给装置及色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以及方法、液体供给装置及色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8374B
CN103448374B CN201310206753.3A CN201310206753A CN103448374B CN 103448374 B CN103448374 B CN 103448374B CN 201310206753 A CN201310206753 A CN 201310206753A CN 103448374 B CN103448374 B CN 1034483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low path
air layer
eluant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067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8374A (zh
Inventor
濑崎明
笠井督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kr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Arkr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kray Inc filed Critical Arkr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448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8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8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8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50Conditioning of the sorbent material or stationary liq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5/00Separa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solid sorbents; Apparatus therefor
    • B01D15/08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 B01D15/10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or operational features
    • B01D15/16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or operational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9/00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9/00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 B01D19/0005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with one or more auxiliary substan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89Apparatus for withdrawing or distributing predetermined quantities of fluid
    • B01L3/0293Apparatus for withdrawing or distributing predetermined quantities of fluid for liqu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84Venting, avoiding backpressure, avoid gas bub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6Valves, specific forms thereof
    • B01L2400/0622Valves, specific forms thereof distribution valves, valves having multiple inlets and/or outlets, e.g. metering valves, multi-way val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16Injection
    • G01N30/20Injection using a sampling valv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24Automatic injec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程序以及方法、液体供给装置及色谱装置,其目的在于减少流路内的气泡。设有在第一流路(14)形成空气层的空气层形成单元。通过活塞泵(63)的推操作使所形成的空气层在第一流路(14)内移动,将第一流路(14)内的气泡取入到空气层。

Description

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以及方法、液体供给装置及色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流路内气泡减少程序、流路内气泡减少方法、液体供给装置以及色谱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分析被检测体中的成分的分析装置,存在一种色谱装置,使被检测体中的分析成分吸附于色谱柱(column)的吸附部,向该吸附部输送洗提液并将分析成分洗提后,利用测定装置分析洗提液中的成分。在这种色谱装置中,具有脱气装置,使洗提液流过减压环境下的螺盘管,使洗提液中的溶解氧透过形成于螺盘管的微小的孔,从而进行脱气(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2277号公报
即使利用脱气装置,也存在附着于色谱装置的配管内气泡无法充分减少的可能性。为了切实地减少该气泡,包括使液体的流速有缓有急,或者延长液体流动的时间,或者使液体间歇性地流动等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实际情况,其课题在于减少流路内的气泡。
在第一方案记载的发明中,具备:液体收纳部,收纳液体;送液装置,通过杆的推操作,从筒部的口部排出上述液体;第一流路,连接上述送液装置的上述口部和上述液体收纳部;以及空气层形成单元,在上述第一流路或上述筒部内形成空气层。
在该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中,通过空气层形成单元在第一流路内或筒部内形成空气层。并且,通过对杆进行推操作,使空气层在第一流路内移动。通过空气层这样在第一流路内移动,附着于流路的内壁的气泡的一部分(优选全部)被取入到空气层。由此,能够有效地减少第一流路内的气泡。
在第二方案记载的发明中,根据第一方案的发明,上述送液装置利用上述杆的上述推操作将上述空气层从上述第一流路排出到外部。
这样,将空气层排出到第一流路的外部,从而能够实现第一流路内不存在空气层的状态,因此在利用第一流路内的液体时,不会受到空气层的影响。并且,仅通过推动杆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将空气层排出到第一流路的外部。
在第三方式的发明中,根据第一或第二方式的发明,上述空气层形成单元具备:设置于上述第一流路或上述筒部的大气开放孔和能够开闭上述大气开放孔的开闭阀,上述送液装置利用上述杆的拉操作,通过上述大气开放孔将空气导入上述第一流路或上述筒部。
即,通过在打开开闭阀将大气开放孔开放的状态下拉动杆,而从大气开放孔向第一流路或筒部导入空气,能够形成空气层。实质上,空气层形成单元能够由大气开放孔和开闭阀构成,因此可以简化结构。
在第四方式的发明中,根据第一或第二方式的发明,上述空气层形成单元是使上述第一流路中的上述液体收纳部侧的液体取入口在浸渍于上述液体的浸渍位置和从上述液体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相对移动的移动装置,上述送液装置利用上述杆的拉操作从位于离开位置的上述液体取入口将空气导入上述第一流路或上述筒部。
即,在利用移动装置使第一流路的液体取入口位于离开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拉动杆,从液体取入口向第一流路导入空气,能够形成空气层。在形成空气层后,使液体取入口位于浸渍位置,从而能够向第一流路内取入液体。实质上,空气层形成单元能够由移动装置构成,因此能够简化结构。
第五方式的发明是一种流路内气泡减少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工序:空气层形成工序,在连接收纳液体的液体收纳部和利用杆的推操作从筒部的口部排出上述液体的送液装置的第一流路内或上述筒部内,通过空气层形成单元形成空气层;以及空气层移动工序,通过上述杆的上述推操作,使在上述空气层形成工序中形成的空气层在上述第一流路内移动。
根据该流路内气泡减少程序,在空气层形成工序中,通过空气层形成单元在第一流路内形成空气层。并且,在空气层移动工序中,通过对杆进行推操作,使空气层在第一流路内移动。通过空气层这样在第一流路内移动,附着于流路内的气泡的一部分(优选全部)被取入到空气层。由此,能够有效地减少第一流路内的气泡。通过在第一流路内或筒部内形成空气层并使该空气层移动的操作,能减少第一流路内的气泡。
在第六方式的发明中,包括如下工序:空气层形成工序,在连接收纳液体的液体收纳部和利用杆的推操作从筒部的口部排出上述液体的送液装置的第一流路内或上述筒部内形成空气层;以及空气层移动工序,通过上述杆的上述推操作,使在上述空气层形成工序中形成的空气层在上述第一流路内移动。
在该流路内气泡减少方法中,在空气层形成工序中,在第一流路内形成空气层。并且,在空气层移动工序中,通过对杆进行推操作,使空气层在第一流路内移动。通过空气层这样在第一流路内移动,流路内的气泡的一部分(优选全部)被取入到空气层。由此,能够有效地减少第一流路内的气泡。通过在第一流路内或筒部内形成空气层并使该空气层移动的操作,能减少第一流路内的气泡。
在第七方式的发明中,根据第六方式的发明,在上述空气层移动工序中,将上述空气层从上述第一流路排出到外部。
即,由于通过将空气层从上述第一流路排出到外部,能够实现第一流路内不存在空气层的状态,因此在利用第一流路内的液体时,不会受到空气层的影响。并且,仅通过推动杆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将空气层排出到第一流路的外部。
在第八方式的发明中,具备:第一至第五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从上述第一流路分支的第二流路;以及第一切换阀,设置于上述第二流路的分支部,将上述第一流路的上述送液装置侧切换到上述液体收纳部侧和上述第二流路侧中任一方。
在第一切换阀位于液体收纳部侧的状态下,通过杆的推操作,使空气层在第一流路内移动,能够减少第一流路内的气泡。
另外,在第一切换阀位于第二流路侧的状态下,通过杆的推操作,能够从第二流路向吸附部输送液体。即,仅通过切换第一切换阀,就能够利用杆的推操作来减少第一流路的气泡和向吸附部输送液体。
在第九方式的发明中,具备:第八方式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吸附部,吸附由上述液体供给装置输送来的上述液体的分析成分;以及分析装置,对由利用上述液体供给装置输送到所述吸附部的上述液体洗提出的分析成分进行分析。
利用液体供给装置向吸附部输送液体,吸附分析成分。并且,利用由液体供给装置输送到吸附部的液体,从吸附部将分析成分洗提出来的话,能够利用分析装置对该分析成分进行分析。液体供给装置具备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通过减少流路内的气泡,能够降低气泡对分析装置中的分析产生的影响。并且,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实现了小型化,从而色谱装置也能够实现小型化。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结构,因此能够减少流路内的气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的液体供给装置的色谱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具有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的液体供给装置的色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具有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的液体供给装置的色谱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中形成空气层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中形成空气层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中形成空气层后导入了洗提液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中推出空气层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中减少流路内的气泡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在具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的液体供给装置中将洗提液向色谱柱侧输送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中形成空气层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中形成空气层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2是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中将洗提液包(pack)附近放大表示的主要部分放大图,(A)是形成空气层前的状态,(B)是使空气层在流路内移动的状态。
图13是在本发明中,按照(A)~(C)的顺序表示流路内的气泡减少的方式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色谱装置的自动分析工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和图2中表示具有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80的液体供给装置82的色谱装置1。并且,图3表示色谱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该色谱装置1是全自动地进行利用洗提液对全血中的糖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装置。
色谱装置1如图1所示,具备作为壳体的装置主体2,该装置主体2收纳后述的液体供给装置82(参照图2和图4)、被检测体调制单元4(参照图2)以及分析单元5(参照图2)等。
在装置主体2的下部设有工作台3,该工作台3上设置有被机架(rack)10保持的采血管11,在采血管11中收纳有作为被检测体的血液。被检测体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色谱装置1中作为检测糖血红蛋白的对象的试料。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一次测定中进行一根采血管11的分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能够保持多根采血管11的机架而连续地进行测定。
在装置主体2的宽度方向一端侧(图中右侧)的上部形成有由多个凹部构成的保持部21。在该保持部21设置有作为液体收纳部的洗提液包12,该洗提液包12分别能够收纳不同种类的洗提液(在此为了方便表示设为洗提液A、B、C这三种)。具体来说,在保持部21设置有收纳有洗提液A的洗提液包12A、收纳有洗提液B的洗提液包12B以及收纳有洗提液C的洗提液包12C。收纳在各洗提液包12A、12B、12C的洗提液各自的pH值或盐浓度不同,使吸附于后述的色谱柱60的填充材料的各个分析成分洗提。并且,在保持部21上除了设置洗提液包12之外,也可以设置收纳有用于清洗配管的清洗液的清洗液瓶等。
在装置主体2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图1中的左侧)的上部设有操作面板30。操作面板30构成为包括多个操作按钮32和显示画面31。如图3所示,操作按钮32和显示画面31与作为计算机的控制部100连接。通过对操作按钮32进行操作,能够向控制部100发送操作信息,进行分析条件等的设定。显示画面31接收来自控制部100的信息,显示分析结果或错误、或者操作状况等。
如图2所示,色谱装置1主要由被检测体调制单元4、分析单元5以及洗提液输送单元6构成。被检测体调制单元4是准备向分析单元5输送的血液试料的装置,具有吸引血液试料13的吸嘴51、调整液罐52以及调整血液试料13的稀释液槽52。并且,在适当的时刻,从被检测体调制单元4经由开关阀61将血液试料13向色谱柱60输送。
分析单元5是对血液试料中的糖血红蛋白的浓度进行测定的装置,具备色谱柱60以及测光部7。色谱柱60是填充有对血液试料中的特定成分(糖血红蛋白)进行吸附的填充材料(未图示)的筒体,由玻璃、不锈钢或树脂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使用不锈钢制的色谱柱60。测光部7是使光照射通过了色谱柱60的洗提液并根据透过洗提液的光的波长光学性地检测血红蛋白的部分,由光源或受光部等构成。并且,来自测光部7的数据被发送到控制部100,并显示在显示画面31上。
洗提液输送单元6是从洗提液包12A、12B、12C吸引洗提液,并向分析单元5的色谱柱60输送的装置,具有:构成液体供给装置82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80的活塞泵63、两个开关阀41、43以及配管。
开关阀41、43、61均为能够切换流路的阀,如图3所示由控制部100控制。进而在开关阀41、43、61上分别连接有泵48。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泵48被驱动时,各个开关阀41、43、61将洗提液B、洗提液C、血液试料13向环形管42、44、62输送。
活塞泵63从洗提液包12A吸引洗提液,以恒定的速度输送。控制部100在预定的时刻切换开关阀43、61,从而形成环形管44、62与配管67连通的配管结构,洗提液B、C被从活塞泵63输送来的洗提液A推动,向色谱柱60输送。
另外,作为色谱装置1,被检测体调制单元4、分析单元5、洗提液输送单元6以及液体供给装置82可以如上所示被收纳于一个壳体(装置主体2),但色谱装置1的整体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被检测体调制单元4、分析单元5、洗提液输送单元6以及液体供给装置82分体设置,形成将它们分别连结的系统。
<气泡减少装置的结构>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8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中详细所示,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80构成为包括:活塞泵63、洗提液包12A、连接活塞泵63和洗提液包12A的第一流路14以及设置于第一流路14的作为空气层形成单元的大气开放阀72。
连接洗提液包12A和活塞泵63的第一流路14通过将两根配管14D、14C串联连接而构成,通过被控制部100控制的第一切换阀45连接。
活塞泵63具有作为与活塞泵63侧的配管14D连通的筒部的注射筒(syringe)65。注射筒65是上下端部开口的不锈钢制的部件,从注射筒65的下段侧的开口65A到上部为止以相同的直径形成有内壁65C。并且,在注射筒65的内壁65C的上部形成有朝向注射筒65的上端部的口部65B逐渐变细的锥面,口部65B与配管14D连接。另外,注射筒65也可以由不锈钢以外的金属形成,也可以由树脂形成。
口部65B朝向上方开口。在图示的例子中,朝向铅垂上方,但不需要严格地朝向铅垂上方,如后所述,只要以在活塞66的推操作时的早期阶段能够排出注射筒65内的空气的程度朝向上方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将注射筒65倾斜配置,朝向斜上方形成口部65B的结构。并且,如果是在第一流路14内形成空气层AR的构成,只要能够使该空气层AR在第一流路14内移动即可,因此口部65B例如也可以朝向下方(包括斜下方)或者朝向横向开口。
在注射筒65的内侧设有作为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杆的活塞66。活塞66的外径形成为与注射筒65的内径大致相同,沿着注射筒65的内周面滑动。另外,活塞66的上端部被设计成,形成为模仿注射筒65的内壁65C的上部的圆锥形状,在将活塞66推上至上端侧时,注射筒65和活塞66无间隙地紧密接触。进而,在活塞66上安装有O型环(未图示),以使注射筒65的内部的流体不会从开口65A漏出。
在活塞66的下端部形成有环状槽66A,在环状槽66A上卡合有形成于活塞保持部件68的上表面的安装孔68A的孔边缘。并且,在活塞保持部件68的下表面螺合有滚珠螺杆70。滚珠螺杆70与马达78的旋转轴连结。
在此,控制部驱动马达78时,滚珠螺杆70旋转,活塞保持部件68沿上下方向移动,使活塞66移动,从而增减注射筒65内的空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马达78的一个例子使用了步进马达,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伺服马达等。
连接第一流路14的配管14D和配管14C的第一切换阀45是通过螺线管驱动能够进行任意配管的开放、闭塞的电磁阀(三通阀)。在图示的例子中,以第一切换阀45的位置在第一流路14中为靠近活塞泵63的位置的方式设定配管14D和配管14C的长度。
第一切换阀45和色谱柱60由第二流路18连接。实质上,在第一流路14的与第二流路18的分支部设置第一切换阀45。
并且,通过切换第一切换阀45,能够切换由配管构成的流路,即能够切换第一流路14和第二流路18的连通状态。具体来说,能够切换如下两个状态:第一流路14中的配管14D和配管14C连通而第二流路18闭塞的状态(第一连通状态、参照图4~图7);第一流路14中的配管14D和第二流路18侧连通,配管14C闭塞的状态(第二连通状态、参照图9)。当然,根据情况也可以构成为形成使配管14C与第二流路18连通而配管14D闭塞的状态。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流路14的配管14D设置有由控制部控制的大气开放阀72。在大气开放阀72上连接有大气开放管74。大气开放管74的前端向大气开放。大气开放阀72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切换阀45同样地为电磁阀(三通阀)。大气开放阀72通常能够切换如下两个状态:大气开放管74侧闭阀,配管14D和活塞泵63连通的状态(可送液状态);配管14D侧闭塞,大气开放管74和活塞泵63连通的状态(可导入空气状态)。
特别是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配管14D中靠近活塞阀63的位置上设定有大气开放阀72。另外,作为大气开放阀72,只要能够开闭大气开放孔(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大气开放管74),不一定必须是三通阀,也可以是单纯的开闭阀。
如图3所示,马达78、大气开放阀72、第一切换阀45、泵48与控制部100电连接,根据来自控制部100的指令而被驱动。
控制部100具备CPU、ROM、RAM、存储器、输入输出端口、网络接口以及连接它们的总线(均未图示),是本发明中的计算机。CPU执行色谱装置1的整体控制。ROM存储有用于如上所述通过开关阀41、43、61的切换、或者泵48的驱动以及活塞泵63的驱动输送预定的洗提液或血液试料13的程序。进而,如下文所述,存储有用于驱动活塞泵63以在第一配管14或注射筒65内形成空气层AR,使该空气层AR在第一流路14内移动的程序。RAM作为工作区域能够临时存储各种数据。在存储器中存储有各种信息。在输入输出端口连接有显示画面31和操作按钮32。
<自动分析工序>
接着,基于图3的框图以及图14的流程图对基于色谱装置1的自动分析的工序进行说明。以下的自动分析的工序是用于分析血液等被检测体中包含的分析成分的色谱的工序。首先,用户对操作面板30进行操作,或者从键盘等向控制部100指令色谱装置1的启动时,控制部100执行自动分析程序。并且,在步骤202中,控制部100控制气泡减少装置80来进行气泡减少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测光部7对洗提液进行测光之前进行气泡减少处理,从而减少洗提液中的溶解氧,抑制测光部7中的噪声的产生。对于气泡减少处理的详细内容在下文中叙述。
接着,在步骤204中,控制部100控制洗提液输送单元6进行色谱柱60的平衡化。在此,向色谱柱60流过洗提液A直到色谱柱60的填充材料溶合(融合),从而进行平衡化。具体来说,将由洗提液输送单元6的活塞泵63吸引的气泡减少处理后的洗提液A利用活塞66推出,向色谱柱60输送。另外,根据色谱柱60的种类等预先设定推出洗提液A的时间。
在色谱柱60的平衡化结束后,前进到步骤206。在步骤206中,控制部100控制被检测体调制单元4来进行被检测体的调整。具体来说,被检测体调制单元4的吸嘴51从采血管11吸引血液试料13,滴下到稀释液槽52。血液试料13利用调整液罐53的调整液在稀释液槽52内进行溶血、稀释,利用泵38向开关阀61的环状管62输送。
接着,在步骤208中,控制部100控制分析单元5来进行测定。在此,分析单元5的测光部7根据来自控制部100的指令开始分析。并且,在向色谱柱60输送洗提液A一定时间后,操作开关阀61来切换洗提液A的流路,利用洗提液A推出环状管62内的血液试料13并向色谱柱60输送。
试料中的分析成分被色谱柱60的填充材料吸附,剩余部分通过测光部7并向废液槽17废弃。之后,洗提液A使得被色谱柱60的填充材料吸附的分析成分的一部分洗提,并向测光部7输送。在此,测光部7检测洗提液A中的分析成分,将数据向控制部发送。
基于洗提液A的分析成分的洗提结束后,切换开关阀43,变更洗提液A的流路。由此,环状管44内的洗提液C被洗提液A推出并向色谱柱60输送。洗提液C将未被洗提液A洗提的分析成分洗提,通过测光部7。
基于洗提液C的分析成分的洗提结束后,切换开关阀41,向洗提液A的流路变更。由此,环状管44内的洗提液B被洗提液A推出并向色谱柱60输送。洗提液B将未被洗提液A、C洗提的分析成分洗提,通过测光部7。
如上所述,分离血液试料中的分析成分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启动色谱装置1后就进行自动分析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手动进行分析。在该情况下,用户在任意时刻进行开关阀41、43、61的切换。
测定结束时,前进到步骤210。在步骤210中,控制部100控制洗提液输送单元6进行色谱柱60的清洗。具体来说,向色谱柱60输送洗提液A,冲洗吸附于色谱柱60的填充材料的分析成分来进行平衡化。
最后,在步骤212中,从测光部7发送到控制部100的分析数据汇总,作为分析结果被输出。分析结果显示于显示画面31或其他监视器。另外,在连续进行被检测体的分析的情况下,从步骤202的气泡减少处理开始以同样的工序进行分析。
<气泡减少以及输送的工序>
接着基于图8的流程图说明利用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80从洗提液减少气泡并送液(供给液体)的工序。另外,在图4~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打开的阀门用反白表示,关闭的阀门用涂黑表示。
由于在洗提液中溶入有氧,因此存在该溶解氧气化而成为气泡的情况。特别是在第一流路14内,液压比第二流路18内低,因此溶解氧容易变成气泡AB。并且,期望抑制气泡AB与洗提液一起被送到测光部7的情况,减少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从第一流路14内除去气泡AB,在第一切换阀45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大气开放阀72关闭的状态下,首先如图4所示,在步骤102中将活塞泵63的活塞66推上。但是,如后所述,在活塞66的拉下量中存在能够向注射筒65内导入空气且进而能导入需要的洗提液的程度的富余(余量)的话,没有必要将活塞66推上。并且,在该阶段,第一切换阀45也可以是第二连通状态。
接着,在步骤S104中,大气开放阀72打开,进而在步骤S106中,拉下活塞66。由此,从大气开放管74向第一流路14的配管14D内导入空气,因此如图5所示,在配管14D内以及注射筒65内形成有空气层AR(空气层形成工序)。该空气层AR的空气量如后所述,在第一流路14内移动时是相对于第一流路14的内周在周向上连续地存在空气(气体)的程度,是在第一流路14的长边方向上不会过长的程度。实际上,通过使活塞66的拉下量为预定量能够调整空气层AR的空气量。
如果这样形成预定的空气层AR,则在步骤S108中,大气开放阀72关闭(在第一切换阀45处于第二连通状态的情况下,切换到第一连通状态)。
进而,在步骤S110中,进一步拉下活塞66。由于大气开放阀72关闭,因此无法导入空气,如图6所示在注射筒65内流入洗提液。该洗提液的量如后所述为能够将活塞66推上而使空气层AR在第一流路14内移动并将空气层AR向洗提液包12A内排出的量。在此,也可以通过将活塞66的拉下量设定为预定量来调整注射筒65内的洗提液的量。
另外,以一系列的动作(连续的拉下动作)进行活塞66的拉下,同时在其中途将大气开放阀72关闭,从而能够顺利执行步骤S106到步骤S110。
在注射筒65内滞留预定量的洗提液时,形成注射筒65内的上层成为空气层AR,下层存在洗提液的状态。
并且,在步骤S112中,推上活塞66。由于活塞泵63的口部65B朝向上方而形成,因此通过活塞66的推上,首先空气层AR在第一流路14内移动。特别是,注射筒65的上部内壁的形状为朝向口部65B逐渐变细的形状,因此在排出空气层AR时,不会产生空气层AR断开或者滞留于注射筒65内的情况,而能够顺利地排出。
进而,连续地推上活塞66时,如图7所示,空气层AR在第一流路14内朝向洗提液取入口14M移动。
如图13(A)所示,空气层AR在第一流路14内移动(空气层移动工序)。在此,在空气层AR的前方侧(图中空气层AR的左侧),在配管14C的内表面附着有气泡AB。但是该气泡AB如图13(B)所示,与移动来的空气层AR接触时,会顺序地被取入到空气层AR中。即,如图13(C)所示,空气层AR的通过后的部位(在图中为空气层AR的右侧),第一流路14内部的气泡减少(优选被除去)。
并且,通过从洗提液取入口14M向洗提液包12A内排出空气层AR,能够实现在第一流路14内从注射筒65到洗提液包12A的部分(实质上是第一流路14的整个区域)的气泡AB被减少的状态。
另外,活塞66的推上量也可以预先作为移动距离或驱动时间存储于控制部,但是也可以采取利用传感器等检测到注射筒65内的空气层AR被全部排出后使活塞66停止的方法。
为了将洗提液包12的洗提液向色谱柱60侧输送,维持第一切换阀45的第一连通状态,并暂时拉下活塞66,将洗提液导入注射筒65内。其后,如图9所示,使第一切换阀45处于第二连通状态,推上活塞66时,洗提液向色谱柱60侧移动。
从以上说明可以明白,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少第一流路14内的气泡,不需要脱气装置等。因此,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80能够实现小型化,液体供给装置82也可以实现小型化。并且,具有该液体供给装置82的色谱装置1也可以实现小型化。
另外,在流路内气泡减少方法中,仅以将大气开放阀72在预定条件下(时刻)打开而形成空气层AR后(大气开放阀72关闭),将活塞66推上这样简单操作,就能够减少第一流路14内的气泡并且将空气层AR排出到第一流路14的外部。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上文中列举了通过设置于第一流路14的大气开放阀72(大气开放管74)导入空气层的例子,但是向大气开放的部位例如也可以形成于注射筒65。并且,大气开放管74的长度并不特别限定,也可以是比图示的例子短的结构(实质上是没有大气开放管74,从大气开放阀72直接向大气开放的构造)。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气泡减少装置180进行说明。在图10中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180的液体供给装置18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色谱装置的整体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部件等标以相同的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流路14中没有设置大气开放阀72以及大气开放管74(参照图4~图7),取而代之设置有加热装置184。加热装置184对第一流路14进行局部加热,从而使第一流路14内的洗提液的温度上升,形成空气层AR。加热装置184由控制部100(参照图3)控制。
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用于在第一流路14内形成空气层AR的结构及方法不同。其中,在第一流路14内形成了空气层AR之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推上活塞66使空气层AR向洗提液取入口14M侧移动,减少第一流路14内的气泡。然后,向洗提液包12内排出空气层AR。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184的具体结构并不特别限定,只要如上所述能够加热到在第一流路14内形成空气层AR的程度即可。
(第三实施方式)
图11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280的液体供给装置282。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色谱装置的整体结构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部件等标以相同的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流路14中没有设置大气开放阀72、大气开放管74(参照图4~图7)以及加热装置184(参照图10)中的任一个,取而代之设置有将洗提液包12支承为能够升降的升降台284。升降台284由控制部100(参照图3)控制。
从图12(A)可以看出,在洗提液包12内,上部存在气体层12G,下部存在洗提液。升降台284在通常状态下,在第一流路14的洗提液取入口14M浸渍于洗提液的位置(浸渍位置)支承洗提液包12。并且,能够使洗提液包12下降,洗提液取入口14M从洗提液包12内的洗提液离开,位于气体层12G内的位置(离开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以下工序在第一流路14内形成空气层AR。即,通常如图12(A)所示,第一切换阀45处于第一连通状态,洗提液取入口14M处于浸渍位置。
在此,如图12(B)所示,使升降台284下降。洗提液包12也下降,洗提液取入口14M相对地上升,位于离开位置。
如果拉下活塞66,气体层12G的空气从洗提液取入口14M被取入到第一流路14内,形成空气层AR。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拉下活塞66的话,空气层AR在第一流路14内向活塞泵63侧移动。使空气层AR移动到预定位置(优选至注射筒65内)之后,推上活塞66时,空气层AR朝向洗提液取入口14M移动(实质上空气层AR在第一流路14内往复移动)。然后,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将空气层AR从洗提液取入口14M向洗提液包12内排出。此时,洗提液取入口14M位于浸渍位置,将空气层AR排出到洗提液内即可。
这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空气层AR在第一流路14内移动的部分,气泡被取入空气层AR,能够减少第一流路14内的气泡。
并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没有必要设置第一实施方式的大气开放阀72及大气开放管74、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184等,因此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列举了使支承洗提液包12的升降台284升降,并使被该升降台284支承的洗提液包12也升降的例子,总而言之,只要洗提液包12和第一流路14的洗提液取入口14M相对移动,洗提液取入口14M在浸渍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移动即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洗提液包12无法升降,使第一流路14的至少靠近洗提液取入口14M的部分升降。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将第一流路14内的空气层AR从洗提液取入口14M向第一流路14的外部排出的例子,但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流路14设置空气层排出口,从该空气层排出口排出空气层AR(通常情况下利用密封阀等进行密封)。其中,在从洗提液取入口14M排出空气层AR的结构中,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使空气层AR移动,能够减少气泡。
并且,如图4等所示,在洗提液包12内,气泡AB容易附着于洗提液取入口14M附近。在从洗提液取入口14M排出空气层AR时,也能够取入这些气泡AB,能够提高减少气泡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采用不从第一流路14排出空气层AR的结构。至少不需要每进行一次使气泡减少的动作(使空气层AR在第一流路14内移动的动作)就从第一流路14排出空气层AR。例如,在推上活塞66而使空气层AR移动到第一流路14的预定位置(相比第一切换阀45靠近洗提液取入口14M侧的位置)的状态下,如果将第一切换阀45从第一连通状态向第二连通状态切换,则残留在注射筒65内的洗提液能够经由第二流路18输送到色谱柱60。在该结构中,在使注射筒65的容量充分大,在注射筒65内存在空气层AR的状态下,如果进一步拉下活塞66而向注射筒65内导入更多的洗提液,则能够确保利用一次活塞66的推操作能够向色谱柱60输送的量较多。其中,这样反复进行不将空气层AR排出到第一流路14的外部的动作时,空气层AR在第一流路14内逐渐变大。因此,优选适当地加入将变大了的空气层AR排出到第一流路14的外部的动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色谱装置中,如图2所示,构成为仅对收纳在洗提液包12A内的洗提液A进行脱气,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适当地替换开关阀41、43等,在与洗提液包12B、12C连接的流路内也通过活塞泵63同样地减少气泡,另外也可以在与洗提液包12B、12C连接的流路分别连接与活塞泵63同样的泵,针对所有洗提液减少气泡。
在上文中,以减少对洗提液进行输送的流路内的气泡的结构为例,但作为流过流路的液体并不限于洗提液。即,不管流过连接送液装置的口部和液体收纳部的流路(第一流路)的液体的种类如何,本发明均可以应用于减少该流路内的气泡的情况。并且,作为液体供给装置,也不限于色谱装置所具备的液体供给装置。换言之,液体供给装置供给液体的目的地也并不特别限定,能够在利用供给目的地的液体时减少气泡所产生的影响。
标号说明
1色谱装置
5分析单元(分析装置)
10机架
11采血管
12A、12B、12C洗提液包
12G气体层
13血液试料
14第一流路
14C配管
14D配管
14M洗提液取入口(液体取入口)
18第二流路
45切换阀
60色谱柱
63活塞泵(送液装置)
65B口部
72大气开放阀
74大气开放管
80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
82液体供给装置
100控制部(计算机)
180气泡减少装置
180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
182液体供给装置
184加热装置
280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
282液体供给装置
284升降台
A、B、C洗提液
AB气泡
AR空气层

Claims (8)

1.一种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80;180;280),具备:
液体收纳部(12),收纳液体;
送液装置(63),通过杆(66)的推操作,从筒部(65)的口部(65B)排出上述液体;
第一流路(14),连接上述送液装置(63)的上述口部(65B)和上述液体收纳部(12);以及
空气层形成单元(72;184;284),在上述第一流路(14)或上述筒部(65)内形成空气层,
其中,所述送液装置(63)构造成通过上述杆(66)的上述推操作,使在上述空气层形成单元(72;184;284)中形成的空气层在上述第一流路(14)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其中,
上述送液装置(63)利用上述杆(66)的上述推操作将上述空气层从上述第一流路(14)排出到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其中,上述空气层形成单元(72)具备:
设置于上述第一流路(14)或上述筒部(65)的大气开放孔(74),和
能够开闭上述大气开放孔(74)的开闭阀(72),
上述送液装置(63)利用上述杆(66)的拉操作,通过上述大气开放孔(74)将空气导入上述第一流路(14)或上述筒部(6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其中,
上述空气层形成单元(284)是使上述第一流路(14)中的上述液体收纳部(12)侧的液体取入口(14M)在浸渍于上述液体的浸渍位置和从上述液体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相对移动的移动装置,
上述送液装置(63)利用上述杆(66)的拉操作从位于离开位置的上述液体取入口(14M)将空气导入上述第一流路(14)或上述筒部(65)。
5.一种流路内气泡减少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空气层形成工序,在连接收纳液体的液体收纳部(12)和利用杆(66)的推操作从筒部(65)的口部(65B)排出上述液体的送液装置(63)的第一流路(14)内或上述筒部(65)内形成空气层;以及
空气层移动工序,通过上述杆(66)的上述推操作,使在上述空气层形成工序中形成的空气层在上述第一流路(14)内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路内气泡减少方法,其中,
在上述空气层移动工序中,将上述空气层从上述第一流路(14)排出到外部。
7.一种液体供给装置(82;182;282),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80;180;280);
从上述第一流路(14)分支的第二流路(18);以及
第一切换阀(45),设置于上述第二流路(18)的分支部处,将上述第一流路(14)的上述送液装置(63)侧切换到上述液体收纳部(12)侧和上述第二流路(18)侧中任一方。
8.一种色谱装置,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82;182;282);
吸附部(60),吸附由上述液体供给装置(82;182;282)输送来的上述液体的分析成分;以及
分析装置(5),对由利用上述液体供给装置(82;182;282)输送到所述吸附部(60)的上述液体洗提出的分析成分进行分析。
CN201310206753.3A 2012-05-30 2013-05-29 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以及方法、液体供给装置及色谱装置 Active CN1034483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3449 2012-05-30
JP2012123449 2012-05-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8374A CN103448374A (zh) 2013-12-18
CN103448374B true CN103448374B (zh) 2016-07-06

Family

ID=48470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06753.3A Active CN103448374B (zh) 2012-05-30 2013-05-29 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以及方法、液体供给装置及色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59696B2 (zh)
EP (1) EP2668988B1 (zh)
JP (1) JP6190162B2 (zh)
CN (1) CN1034483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574851S (zh) * 2016-08-29 2017-04-24
US11324673B2 (en) 2016-11-18 2022-05-10 Miraki Innovation Think Tank Llc Cosmetic appearance of skin
BR112019020971A8 (pt) 2017-04-05 2022-11-16 Miraki Innovation Think Tank Llc Dispositivo para obter uma pasta fluida fria
EP3606456A4 (en) 2017-04-05 2021-01-13 Miraki Innovation Think Tank LLC COLD THICK SUSPENSION CONTAINMENT
US10500342B2 (en) 2017-08-21 2019-12-10 Miraki Innovation Think Tank Llc Cold slurry syringe
CN109580321B (zh) * 2018-11-27 2021-05-18 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路除气泡装置及方法
CN111208264B (zh) * 2020-01-16 2022-10-28 夏本明 一种室内空气污染检测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4749A (en) * 1980-09-26 1984-06-19 Prolabo Device for column chromatography apparatus
EP0489569A3 (en) * 1990-12-04 1993-03-10 Spectra-Physics, Inc. Degassing a liquid
US5474677A (en) * 1987-07-14 1995-12-12 Kabushiki Kaisha Kyoto Daiichi Kagaku Automatic measurement method of glycohemoglobin and sample injection valve
US5607581A (en) * 1995-10-31 1997-03-04 Systec, Inc. Debubbling and priming system for chromotograph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4847U (ja) * 1982-10-01 1984-04-10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体液成分測定装置
JPH0684963B2 (ja) 1984-05-17 1994-10-26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
JPH08178806A (ja) 1994-10-28 1996-07-12 Shimadzu Corp 液体試料注入装置
JPH10115623A (ja) * 1996-10-14 1998-05-06 Aloka Co Ltd 分注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430293B2 (ja) * 2000-12-27 2003-07-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処理液の濃度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4622575B2 (ja) * 2005-02-22 2011-02-02 東ソー株式会社 気泡除去装置
US9259526B2 (en) * 2005-11-21 2016-02-16 Acist Medical Systems, Inc. Medical fluid inj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uided setup
JP2007212277A (ja) 2006-02-09 2007-08-23 Arkray Inc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装置
JP5111476B2 (ja) * 2009-10-26 2013-01-0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液体試料分析装置及び液体試料導入装置
JP2012215450A (ja) 2011-03-31 2012-11-08 Sekisui Medical Co Ltd 気泡除去装置
JP6208440B2 (ja) * 2012-05-30 2017-10-04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気泡低減装置、クロマトグラフィ装置、気泡低減方法、及び気泡低減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4749A (en) * 1980-09-26 1984-06-19 Prolabo Device for column chromatography apparatus
US5474677A (en) * 1987-07-14 1995-12-12 Kabushiki Kaisha Kyoto Daiichi Kagaku Automatic measurement method of glycohemoglobin and sample injection valve
EP0489569A3 (en) * 1990-12-04 1993-03-10 Spectra-Physics, Inc. Degassing a liquid
US5607581A (en) * 1995-10-31 1997-03-04 Systec, Inc. Debubbling and priming system for chromotograph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06250A (ja) 2014-01-16
EP2668988B1 (en) 2018-11-07
EP2668988A1 (en) 2013-12-04
US20130319080A1 (en) 2013-12-05
CN103448374A (zh) 2013-12-18
US9759696B2 (en) 2017-09-12
JP6190162B2 (ja) 2017-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8374B (zh) 流路内气泡减少装置以及方法、液体供给装置及色谱装置
JP6208440B2 (ja) 気泡低減装置、クロマトグラフィ装置、気泡低減方法、及び気泡低減プログラム
JP5146264B2 (ja) 気体試料導入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JP5111476B2 (ja) 液体試料分析装置及び液体試料導入装置
CN102166433B (zh) 多通道并行自动固相萃取装置
JP5471846B2 (ja) 液体試料導入装置及び液体試料導入方法
JPH03183947A (ja) 分析器具用投与装置
JP2015052592A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装置、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分析方法、及び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分析プログラム
KR960001750A (ko) 가스성분을 분석하는 방법과 장치, 및 샘플가스를 수집하기 위한 장치
US9146216B2 (en) Device for sample preparation
JP5488483B2 (ja) 気体試料導入装置
JPWO2006077912A1 (ja)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への大量注入による分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4458999B (zh) 有机物自动分析仪
EP1155314A1 (en) Injection liner
JP6284312B2 (ja) 試料導入方法および試料導入装置
JP5039456B2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分析装置
JP2005128030A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
JPH10339267A (ja) 送液機構、並びに該送液機構を用いたサンプリング機構及びカラム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JP2012247440A (ja) 液体試料分析装置及び液体試料導入装置
CN204314264U (zh) 有机物自动分析仪
CN113167774B (zh) 从移动相中移除不确定组合物部分
JP2001343374A (ja) 液体試料導入装置
JP2023158426A (ja) 移動相送液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相送液方法
JP2004170209A (ja)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用試料導入装置
JP2004004103A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の連続測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