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0235B - 光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0235B
CN103430235B CN201280012806.1A CN201280012806A CN103430235B CN 103430235 B CN103430235 B CN 103430235B CN 201280012806 A CN201280012806 A CN 201280012806A CN 103430235 B CN103430235 B CN 1034302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y amount
lens side
lens
inclination
tr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28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30235A (zh
Inventor
岸本智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voton Technology Corp Japan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30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0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30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02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5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 G11B7/13927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during transducing, e.g. to correct for variation of the spherical aberration due to disc tilt or irregularities in the cover layer thicknes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 G11B7/095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to compensate for tilt, skew, warp or inclination of the disc, i.e. maintain the optical axis at right angles to the dis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保了光盘装置中的稳定性以及追踪性的AC偏倾校正技术,为此,在跟踪伺服机构的动作过程中,按照光盘(2)的每个旋转角来测定根据跟踪控制信号(TrDrv)或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而求出的透镜偏移量,将该测定值在光盘(2)的半径方向上平均化,偏倾控制部(11)根据该平均值来校正AC偏倾。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用于向光盘的记录面照射激光,并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的光盘装置中,对由于物镜的位移而产生的物镜偏倾(tilt)进行校正的控制。
背景技术
在利用光盘装置进行了光盘的记录再生时,由于跟踪驱动而在物镜上产生左右摇晃,成为相对于光盘的记录面,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在物镜上产生了偏倾(倾斜)的状态。将像这样由于跟踪驱动而在物镜上产生的偏倾称作AC偏倾。由于该AC偏倾,对光盘的信息记录再生时的信号品质下降,因此需要校正AC偏倾来抑制信号品质下降。
作为校正AC偏倾的1个方法,存在将对光拾取器框体和物镜进行连接的螺旋弹簧的扭转刚性增大的方法,由于刚性增大,从而驱动灵敏度下降,发热量、消耗电力变大。
作为另一方法,存在通过在物镜下部搭载砝码(weight)来降低重心的方法,但由于物镜的重量增加,因此物镜的响应性下降。
因此,在某现有技术中,基于聚焦位置信息和跟踪位置信息,计算用于校正在物镜上产生的偏倾的偏倾校正驱动量,并进行AC偏倾校正(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在其他现有技术中,基于横穿不进行跟踪控制的状态的光拾取器的磁道条数来进行AC偏倾校正(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824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8/149557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AC偏倾校正的稳定性确保很困难。具体来说,在通过被称作BDO(BlackDotOut)的光盘的缺陷部时,无法正确地提取聚焦位置信息以及跟踪位置信息。因此,将会基于相对于真正的聚焦位置信息具有误差的聚焦位置信息、和相对于真正的跟踪位置信息具有误差的跟踪位置信息,通过对致动器(actuator)的运动进行支配的运动方程式来进行偏倾校正驱动量的计算,在偏倾校正驱动量中产生误差。此外,由于需要进行运动方程式的运算,因此与积和运算相比计算量变多。在用硬件进行运算的情况下需要增加硬件的面积,在用软件进行运算的情况下需要使软件高速地执行动作。因此,导致光盘装置的成本增加。
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AC偏倾校正的追踪性确保很困难。在基于横穿不进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的光拾取器的磁道条数而求出了偏倾校正量之后,开始跟踪控制,在跟踪控制开始状态下进行信号品质的评价。因此,在信号品质未达到规定水平的情况下等,为了再次求出偏倾校正量,需要暂时停止跟踪控制。在停止了跟踪控制的状态下,无法对光盘进行信息的再生或记录的至少一方,导致光盘装置的起动时间的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了光盘装置中的稳定性以及追踪性的AC偏倾校正技术。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取物镜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上距离光拾取器中的标准位置的位移量,来作为透镜偏移量,并将光盘在某旋转角时的透镜偏移量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平均化,由此求出光盘的该旋转角时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根据光盘的每个旋转角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来控制物镜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上的倾斜驱动。通过对光盘的全部旋转角连续地进行每个旋转角的物镜的倾斜驱动控制,从而实现光盘的整面的偏倾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利用将透镜偏移量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平均化而得到的值来校正AC偏倾,因此即使在产生了BDO等的干扰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AC偏倾校正的稳定性。此外,由于将最新的透镜偏移量持续反映到平均值中,因此能够确保AC偏倾校正的追踪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光盘装置的框图。
图2(a)、(b)以及(c)是表示图1中的光拾取器中的光盘半径方向的物镜的位移量与AC偏倾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偏倾控制部的详细构成的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中的、偏倾控制信号相对于表示透镜偏移成分的信号的相位延迟的图。
图5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光盘装置的框图。
图7是表示图6的光盘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光盘装置的框图。
图9是表示图8的光盘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光盘装置所具有的偏倾控制部的详细构成的框图。
图11是表示具有图10的偏倾控制部的光盘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光盘装置1000的框图。光盘装置1000对光盘2照射激光13,并对光盘2进行信息的再生或记录的至少一方。首先,利用图1,对聚焦伺服机构、跟踪伺服机构以及主轴电动机(spindlemotor)伺服机构进行说明。
光拾取器1对光盘2照射激光13,由光电探测器14对来自光盘2的反射光进行受光,并变换为电信号。被变换为电信号的反射光,被提供给聚焦误差生成部15以及跟踪误差生成部16。
在聚焦误差生成部15中,基于在光电探测器14中被变换为电信号的反射光,对光盘2的数据层的位置与激光13的焦点位置之间的偏差量进行检测,生成聚焦误差信号FE。在跟踪误差生成部16中,基于在光电探测器14中被变换为电信号的反射光,对光盘2的记录了信息的被称作磁道的槽与激光13的焦点位置之间的偏差量进行检测,生成跟踪误差信号TE。聚焦误差信号FE被提供给聚焦控制部6,被进行相位补偿以及增益调整等,并作为聚焦控制信号FoDrv被提供给驱动器9。跟踪误差信号TE被提供给跟踪控制部7,被进行相位补偿以及增益调整等,并作为跟踪控制信号TrDrv被提供给驱动器9。
驱动器9按照聚焦控制信号FoDrv以及跟踪控制信号TrDrv,对搭载于光拾取器1的聚焦致动器17以及跟踪致动器18进行驱动。聚焦致动器17按照从驱动器9输出的聚焦驱动信号FoAct,使光拾取器1内部的物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跟踪致动器18按照从驱动器9输出的跟踪驱动信号TrAct,使光拾取器1内部的物镜在光盘2的半径方向上移动。如此,形成用于聚焦控制的伺服回路、用于跟踪控制的伺服回路,聚焦伺服机构以及跟踪伺服机构执行动作。
从主轴电动机3输出与光盘2的旋转角同步的2值信号即FG信号,并提供给主轴电动机控制部4。FG信号在光盘2旋转1次的期间包含M个(M为正整数)上升以及下降沿。在M为6的情况下,光盘2的旋转角每隔60度输出上升沿以及下降沿。主轴电动机控制部4对FG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中的至少一方的间隔进行测定,生成用于将测定值保持固定的主轴电动机控制信号SpDrv,提供给驱动器20。主轴电动机3按照从驱动器20输出的主轴电动机驱动信号SpSig而被驱动。这样,形成用于主轴电动机控制的伺服回路,主轴电动机伺服机构执行动作。以上的主轴电动机控制的方法被称作CAV(ConstantAngularVelocity,恒定角速度)方式。另外,作为主轴电动机控制的另一方法,也可以采用基于从光盘2读出的信息将线速度保持固定的、CLV(ConstantLinearVelocity,恒定线速度)方式。
图2(a)~图2(c)示出了跟踪伺服机构执行动作从而跟踪致动器18被驱动,物镜5在光盘2的半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动作。成为了光拾取器1上的可动部即例如蓝光光盘用的物镜5的重心301、与跟踪致动器18的可动部的驱动中心302发生了偏离的状态,这成为增大AC偏倾的原因。图2(a)示出物镜5相对于光拾取器1的框体的中心位置向光盘2的内周方向发生了位移的情况,图2(b)示出物镜5向光拾取器1的框体的中心位置发生了位移的情况,图2(c)示出物镜5相对于光拾取器1的框体的中心位置向光盘2的外周方向发生了位移的情况。
根据跟踪驱动信号TrAct,如图2(a)以及图2(c)所示,物镜5相对于光拾取器1的框体的中心位置在光盘2的半径方向上发生位移,即产生透镜偏移,由此产生左右摇晃(rolling),成为物镜5相对于光盘2的记录面向半径方向倾斜(偏倾)的状态。因此,需要抑制左右摇晃所引起的物镜5的偏倾。
物镜5的半径方向上的位移量Td、和由于物镜5的位移而产生的左右摇晃所导致的在物镜5上产生的AC偏倾量Tilt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Tilt=K×Td×exp(A×R)···(1)
在此,K是物镜5在半径方向上的每单位位移量的AC偏倾量,A是表示偏倾致动器19的驱动灵敏度的系数,R是半径方向的位移频率即光盘2的旋转频率。如该式(1)所示,AC偏倾量Tilt、和物镜5在光盘2的半径方向上的位移量Td、即光盘2的半径方向的透镜偏移量处于成比例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物镜5在光盘2的半径方向上的透镜偏移量进行估算,并与估算出的透镜偏移量成比例地进行物镜5的偏倾校正,能够抑制由于左右摇晃而产生的物镜5的偏倾。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搭载了物镜5的光拾取器1的框体的中心位置为基准,根据表示物镜5在光盘2的半径方向上的位移量的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来估算透镜偏移量。
在图1中,透镜位置误差生成部8基于在光电探测器14中被变换为电信号的反射光,以搭载了物镜5的光拾取器1的框体的中心位置为基准,对物镜5在光盘2的半径方向上的位移量进行检测,生成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被提供给透镜偏移量提取部10。透镜偏移量提取部10输入由主轴电动机控制部4生成的主轴电动机3的旋转速度信息以及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去除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中所含的光盘2的旋转成分、以及不含有透镜偏移成分的高频的成分等,提取透镜偏移量。作为用于去除光盘2的旋转成分、以及不含有透镜偏移成分的高频的成分等的滤波器,可以利用LPF(LowPassFilter,低通滤波器)、BEF(Band-EliminationFilter,带阻滤波器)等。
由透镜偏移量提取部10提取出的透镜偏移量以及由主轴电动机控制部4提供的旋转角刻度(index)被提供给偏倾控制部11,生成偏倾控制信号TiDrv,并提供给驱动器9。驱动器9按照偏倾控制信号TiDrv,来驱动搭载于光拾取器1的偏倾致动器19。偏倾致动器19按照从驱动器9输出的偏倾驱动信号TiAct,使物镜5向光盘2的半径方向倾斜。如此,执行基于利用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而检测出的透镜偏移量的偏倾控制。
另外,作为使物镜5向光盘2的半径方向倾斜的另一手法,可以采用通过具备2个系统的聚焦致动器,并将第1聚焦驱动信号FoActl设为对聚焦控制信号FoDrv加上了偏倾控制信号TiDrv而得到的信号,将第2聚焦驱动信号FoAct2设为从聚焦控制信号FoDrv减去了偏倾控制信号TiDrv而得到的信号,从而使物镜5倾斜的差动聚焦控制方式。例如,通过如下运算来实现:
FoActl=G1(FoDrv+TiDrv/2)···(2)
FoAct2=G2(FoDrv-TiDrv/2)···(3)
在此,G1、G2是表示每个驱动器输入值的驱动量的驱动器增益。
也可以将用于校正在光盘2自身产生的半径方向的翘曲的固定(DC)偏倾量加入到偏倾控制信号TiDrv中,提供给驱动器9。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偏倾控制部11的详细构成。利用图1以及图3,对偏倾控制信号TiDrv的详细的生成方法进行说明。
主轴电动机控制部4,将在光盘2旋转1次的期间所输出的FG信号的M个上升沿的间隔或下降沿的间隔中的一方分为L份(L为正整数),生成旋转角刻度。在M为6、L为4的情况下,旋转角刻度具有0~23这合计24个值。这意味着光盘2每旋转15度旋转角刻度被更新。由透镜偏移量提取部10生成的透镜偏移量以及由主轴电动机控制部4生成的旋转角刻度被提供给偏倾控制部11。
存储器区域200使用旋转角刻度作为地址。在M为6、L为4的情况下,存储器区域200成为具有24个地址的环形缓冲存储器。在存储器区域200中保存每个旋转角刻度的透镜偏移量。
用加法器110对通过第1增益调整器113对提供给偏倾控制部11的透镜偏移量进行了增益调整后的值、和读出保存在存储器区域200中的透镜偏移量中的与由读出选择器112选择的地址相对应的值并通过第2增益调整器114对该存储器读出值进行了增益调整后的值进行加法运算,将该加法运算值写入到存储器区域200的由写入选择器111选择的地址。
通过设第1增益调整器113的增益值为α(α为0~1的值),设第2增益调整器114的增益值为(1-α),从而形成按照由主轴电动机控制部4提供的旋转角刻度将由写入选择器111以及读出选择器112选择的存储器区域200的地址作为缓冲区的LPF,执行透镜偏移量的平均化。不过,作为进行透镜偏移量的平均化的另一方法,也可以使用具有X个(X为正整数)抽头(tap)的移动平均滤波器。
通过按照每个旋转角刻度进行向上述存储器区域200的写入处理,能够将最新的透镜偏移量保持在存储器区域200的各区域中。进而,通过在对光盘2进行信息的再生或记录的至少一方的期间连续地进行上述写入处理,能够将透镜偏移量在半径方向上平均化。然后,读出保存在存储器区域200中的透镜偏移量的平均值之中与由输出选择器115选择的地址相对应的存储器保存值,并通过第3增益调整器116对该存储器读出值进行增益调整,生成偏倾控制信号TiDrv。
第3增益调整器116的增益值能够通过表示AC偏倾量Tilt的式(1)求出为:
K×exp(A×R)···(4)
通过以上方式,进行透镜偏移量的平均化和偏倾控制信号TiDrv的生成。
另外,第3增益调整器116的增益值,也可以基于在对记录在光盘2中的信息进行再生时所得到的再生信号的指标来决定。例如,在对记录在光盘2中的信息进行再生时使第3增益调整器116的增益值变化,并决定再生信号的指标优化的增益。
另外,在由于BDO等而在跟踪伺服机构中产生错乱,并在跟踪控制信号TrDrv以及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中产生了错乱的情况下,在透镜偏移量提取部10提供给偏倾控制部11的透镜偏移量中产生错乱。但是,由于存储器区域200所保存的值是透镜偏移量的平均值,因此与仅写上透镜偏移量的情况相比,存储器保存值的稳定性提高。
在对光盘2进行了信息的记录或再生中的任意一方的状态下,同时进行上述说明了的将光盘2的每个旋转角的透镜偏移量在半径方向上进行平均并保存在存储器区域200中的动作以及偏倾控制信号TiDrv的生成,因此能够在光盘装置1000起动后更新存储器区域200的内容,不需要起动前学习。此外,由于将最新的透镜偏移量持续反映到存储器区域200,因此能够确保偏倾校正的追踪性。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实现偏倾校正的追踪性和稳定性的兼顾。此外,由透镜偏移量提取部10以及偏倾控制部11进行的运算,能够仅由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构成,因此与按照运动方程式的运算相比计算量少。
接着,利用图3、图4对偏倾控制信号TiDrv的相位校正进行说明。在透镜偏移量提取部10中利用LPF、BEF等来进行透镜偏移量的提取,但由于这些滤波器处理,从而对于图4中的信号X而言将会成为透镜偏移量产生了相位延迟的状态。同样,存储器区域200的保存值,是通过由第1增益调整器113以及第2增益调整器114构成的LPF或移动平均滤波器等将透镜偏移量平均化而得到的值,因此成为产生了平均化处理所导致的相位延迟的状态。由于该相位延迟,在搭载于光拾取器1的物镜5的实际的偏移量与偏倾控制信号TiDrv之间产生相位延迟。
因此,通过使得能够独立地指定对将透镜偏移量保存到存储器区域200时的存储器位置进行指定的写入选择器111以及读出选择器112、和对为了得到偏倾控制信号TiDrv而从存储器区域200读出透镜偏移量时的存储器位置进行指定的输出选择器115,从而能够校正相位差。具体来说,相对于写入选择器111以及读出选择器112所指定的存储器区域200的位置,使输出选择器115所指定的存储器区域200的位置前进如下相位:该相位抵消根据在透镜偏移量提取部10中利用LPF、BEF等进行透镜偏移量的提取时的滤波器系数而求出的相位的延迟量、与根据由第1增益调整器113以及第2增益调整器114构成的LPF或移动平均滤波器的滤波器系数而求出的相位的延迟量之和。
另外,在对记录在光盘2中的信息进行再生时,也可以相对于写入选择器111以及读出选择器112所指定的存储器区域200的位置,对输出选择器115所指定的存储器区域200的位置进行调整,决定再生信号的指标优化的相位量。
图5用流程图示出上述光盘装置1000中的偏倾控制的实施方法。根据图5,取得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步骤S101),提取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中所含的透镜偏移量(步骤S102),取得光盘2的旋转角(步骤S103),取得存储器区域200中与旋转角对应的地址的数据(步骤S104),生成对所取得的数据和提取出的透镜偏移量进行平均化而得到的数据(步骤S105),将所生成的数据保存在与旋转角对应的地址(步骤S106),对旋转角实施相位校正(步骤S107),取得存储器区域200中与进行了相位校正的旋转角对应的地址的数据(步骤S108),对所取得的数据实施增益调整(步骤S109),将增益调整后的数据作为偏倾控制信号TiDrv而输出(步骤S110)。将以上的步骤作为1个循环动作,反复执行该动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表示物镜5相对于光拾取器1的中心位置在光盘2的半径方向上的位移的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来提取透镜偏移量,因此在跟踪伺服机构执行动作前、即对光盘2执行信息的再生或记录以前,也能够提取透镜偏移量。
《实施方式2》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光盘装置1001的框图。对图6所示的光盘装置1001所具备的构成要素中的、与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1000所具备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参照编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根据图6,在光拾取器1对光盘2照射激光13,并对光盘2进行信息的再生或记录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跟踪伺服机构处于动作状态。此时,在从跟踪控制部7输出的跟踪控制信号TrDrv中,包含物镜5在光盘2的半径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因此,透镜偏移量提取部10能够根据跟踪控制信号TrDrv来提取透镜偏移量。通过根据跟踪控制信号TrDrv来提取透镜偏移量,能够省略图1中的透镜位置误差生成部8。由此,与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光盘装置1000相比,实施方式2中记载的光盘装置1001能够实现消耗电力的削减。
透镜偏移量提取部10输入由主轴电动机控制部4生成的主轴电动机3的旋转速度信息以及跟踪控制信号TrDrv,去除跟踪控制信号TrDrv中所含的光盘2的旋转成分、以及不含有透镜偏移成分的高频的成分等,提取透镜偏移量。作为用于去除光盘2的旋转成分以及高频部的成分等的滤波器,可以采用LPF、BEF等。
由透镜偏移量提取部10提取出的透镜偏移量以及由主轴电动机控制部4提供的旋转角刻度,被提供给偏倾控制部11,生成偏倾控制信号TiDrv,提供给驱动器9。由此,基于利用跟踪控制信号TrDrv而检测出的透镜偏移量的偏倾控制被执行。
图7用流程图示出了上述光盘装置1001中的偏倾控制的实施方法。根据图7,取得跟踪控制信号TrDrv(步骤S201),并提取了跟踪控制信号TrDrv中所含的透镜偏移量(步骤S202)之后,基于所提取的透镜偏移量来执行与图5中的步骤S103~S110同样的动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根据跟踪控制信号TrDrv来提取透镜偏移量,所以即使在如图1的情况那样的不存在透镜位置误差生成部8的光盘装置1001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本发明的AC偏倾校正。
《实施方式3》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光盘装置1002的框图。对图8所示的光盘装置1002所具备的构成要素中的、与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1000所具备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参照编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根据图8,由信号选择部12选择跟踪控制信号TrDrv或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中的一方的信号,并作为信号Y提供给透镜偏移量提取部10。透镜偏移量提取部10,输入由主轴电动机控制部4生成的主轴电动机3的旋转速度信息以及由信号选择部12选择的信号Y,去除信号Y中所含的光盘2的旋转成分、以及不含有透镜偏移成分的高频的成分等,提取透镜偏移量。作为用于去除光盘2的旋转成分、以及不含有透镜偏移成分的高频的成分等的滤波器,可以采用LPF、BEF等。
由透镜偏移量提取部10提取出的透镜偏移量以及由主轴电动机控制部4提供的旋转角刻度,被提供给偏倾控制部11,生成偏倾控制信号TiDrv,提供给驱动器9。由此,基于利用跟踪控制信号TrDrv或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而检测出的透镜偏移量的偏倾控制被执行。
在信号选择部12中,作为对跟踪控制信号TrDrv或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中的任意一个信号进行选择时的信号的决定方法,只要选择在选择了跟踪控制信号TrDrv的情况下的对记录在光盘2中的信息进行再生时的再生信号的指标、和在选择了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的情况下的对记录在光盘2中的信息进行再生时的再生信号的指标中的、再生信号的指标优化的信号即可。
图9用流程图示出上述光盘装置1002中的偏倾控制的实施方法。根据图9,开始基于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的偏倾控制信号TiDrv的生成(步骤S301),取得再生信号指标(指标A)(步骤S302),停止基于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的偏倾控制信号TiDrv的生成(步骤S303),开始基于跟踪控制信号TrDrv的偏倾控制信号TiDrv的生成(步骤S303),取得再生信号指标(指标B)(步骤S305),对与指标B相比指标A的品质是否更好进行判断(步骤S306),在指标A更好的情况下开始基于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的偏倾控制信号TiDrv的生成(步骤S307),在指标B更好的情况下开始基于跟踪控制信号TrDrv的偏倾控制信号TiDrv的生成(步骤S308)。
根据本实施方式,选择跟踪控制信号TrDrv或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中的再生信号的指标优化的信号,基于所选择的信号来提取透镜偏移量,因此对于光盘装置的信号品质确保来说很有用。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的基于利用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检测出的透镜偏移量而进行的偏倾控制、以及在实施方式2以及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的基于利用跟踪控制信号TrDrv检测出的透镜偏移量而进行的偏倾控制中的偏倾控制部11,在对光盘2进行了信息的记录或再生中的任意一方的状态下,同时进行将光盘2的每个旋转角的透镜偏移量在半径方向上进行平均并保存在存储器区域200中的动作以及偏倾控制信号TiDrv的生成,由此能够实现偏倾校正的稳定性和追踪性的兼顾。
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4的偏倾控制部11,也示出上述说明了的将光盘2的每个旋转角的透镜偏移量在半径方向上进行平均并保存在存储器区域200中的动作。而且,图10中的开关117,决定是否将光盘2的每个旋转角的透镜偏移量保存在存储器区域200中。
例如,在被称作搜索(seek)的使光拾取器1向光盘2的目标半径位置移动的处理等的、跟踪伺服机构不执行动作的情况下,无法根据跟踪控制信号TrDrv来提取透镜偏移量。因此,该情况下的透镜偏移量不应保存到存储器区域200。
此外,虽然利用透镜位置误差信号PE,在跟踪伺服机构不执行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提取透镜偏移量,但例如,由于在搜索过程中成为光拾取器1横穿光盘2的状态,因此由于光拾取器1的横穿所产生的加速度从而搭载于光拾取器1的物镜5发生位移。此时的物镜5的位移,与对光盘2进行信息的再生或记录的至少一方的状态下的由跟踪伺服机构产生的物镜5的位移不同,因此搜索中的透镜偏移量不应该保存到存储器区域200。
因此,在与对光盘2进行信息的再生或记录的至少一方的状态下的由跟踪伺服机构产生的物镜5的偏移不同的透镜偏移量被提供给偏倾控制部11的情况下将开关117断开,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将开关117接通,由此能够仅将由跟踪伺服机构产生的透镜偏移量保存在存储器区域200中。
图11用流程图示出上述光盘装置中的偏倾控制的实施方法。根据图11,首先在步骤S401中判定是否处于透镜偏移量可提取状态,若处于透镜偏移量可提取状态则执行与图5中的步骤S101~S110同样的动作。另一方面,若不是透镜偏移量可提取状态,则不实施透镜偏移量向存储器区域200的保存地取得光盘2的旋转角(步骤S402),之后执行与图5中的步骤S107~S110同样的动作。将以上的步骤作为1个循环动作,反复执行该动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仅在跟踪伺服机构进行了动作的情况下将透镜偏移量保存到存储器区域200,因此能够将去除AC偏倾校正所不需要的光盘起动前以及搜索时等的透镜偏移量之后的透镜偏移量保存在存储器区域200中。
也可以仅在聚焦伺服机构进行了动作的情况下将透镜偏移量保存到存储器区域200。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将去除了在AC偏倾校正中不需要的光盘起动前以及搜索时等的透镜偏移量之后的透镜偏移量保存到存储器区域200中。
另外,也可以在聚焦伺服机构执行动作的情况下并且在搜索时等的光拾取器1不在半径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下,将开关117接通,将根据透镜中点误差LPOS而提取出的透镜偏移量保存在存储器区域200中。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发明,在进行光盘的记录再生的光盘装置的信号品质确保中很有用。此外,在光盘装置内的光拾取器的薄型化、简易化中很有用。
符号说明
1光拾取器
2光盘
3主轴电动机
4主轴电动机控制部
5物镜
6聚焦控制部
7跟踪控制部
8透镜位置误差生成部
9驱动器(聚焦驱动部、跟踪驱动部以及偏倾驱动部)
10透镜偏移量提取部
11偏倾控制部
12信号选择部
13激光
14光电探测器
15聚焦误差生成部
16跟踪误差生成部
17聚焦致动器
18跟踪致动器
19偏倾致动器
20驱动器(主轴电动机驱动部)
111写入选择器
112读出选择器
113第1增益调整器
114第2增益调整器
115输出选择器
116第3增益调整器
117向存储器区域的写入许可开关
200透镜偏移量保存用的存储器区域
301可动部的重心
302可动部的驱动中心
1000、1001、1002光盘装置

Claims (9)

1.一种光盘装置,具备:
光拾取器,其搭载了用于对光盘会聚激光的物镜;
偏倾致动器,其在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对所述物镜进行倾斜驱动;
偏倾驱动部,其驱动所述偏倾致动器;
透镜偏移量提取部,其提取所述物镜在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距离所述光拾取器中的标准位置的位移量,来作为透镜偏移量;和
偏倾控制部,其通过将所述光盘在某旋转角时的所述透镜偏移量在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进行平均化,从而求出所述光盘在该旋转角时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根据所述光盘的每个旋转角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来控制所述偏倾驱动部,
所述偏倾控制部,具有对所述光盘的每个旋转角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进行保存的存储器区域,基于按照所述光盘的当前的旋转角从所述存储器区域读出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和由所述透镜偏移量提取部提取出的透镜偏移量,来求出更新后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并将该更新后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写入到所述存储器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偏移量提取部,基于透镜位置误差信号来提取所述透镜偏移量,所述透镜位置误差信号以搭载了所述物镜的所述光拾取器的中心位置为基准来表示所述物镜在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的位移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跟踪致动器,其将所述光拾取器在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进行平移驱动;
跟踪驱动部,其驱动所述跟踪致动器;和
跟踪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跟踪驱动部,
所述透镜偏移量提取部,基于从所述跟踪控制部提供给所述跟踪驱动部的跟踪控制信号,来提取所述透镜偏移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偏移量提取部,基于从透镜位置误差信号和跟踪控制信号中选择出的使再生信号的指标优化的信号来提取所述透镜偏移量,所述透镜位置误差信号以搭载了所述物镜的所述光拾取器的中心位置为基准来表示所述物镜在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的位移量,所述跟踪控制信号从所述跟踪控制部被提供给所述跟踪驱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跟踪致动器,其在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对所述光拾取器进行平移驱动;
跟踪驱动部,其驱动所述跟踪致动器;和
跟踪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跟踪驱动部,
所述偏倾控制部,在进行了所述光盘的信息的记录或再生中的任意一方的状态下,在所述跟踪致动器、所述跟踪驱动部、和所述跟踪控制部所构成的跟踪伺服机构执行动作的同时,进行用于对保存在所述存储器区域中的所述光盘的每个旋转角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进行更新的所述存储器区域的读出和写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倾控制部,基于从与用于对保存在所述存储器区域中的所述光盘的每个旋转角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进行更新的所述存储器区域的读出和写入时的存储器位置不同的存储器位置读出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来控制所述偏倾驱动部,以对由于所述透镜偏移量的平均化而产生的相位的延迟进行校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跟踪致动器,其将所述光拾取器在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进行平移驱动;
跟踪驱动部,其驱动所述跟踪致动器;和
跟踪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跟踪驱动部,
所述偏倾控制部,在所述跟踪致动器、所述跟踪驱动部、和所述跟踪控制部所构成的跟踪伺服机构不执行动作的情况下,不对保存在所述存储器区域中的所述光盘的每个旋转角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进行更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聚焦致动器,其对所述物镜进行驱动使之在所述光拾取器的光轴方向上移动;
聚焦驱动部,其驱动所述聚焦致动器;和
聚焦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聚焦驱动部,
所述偏倾控制部,在所述聚焦致动器、所述聚焦驱动部、和所述聚焦控制部所构成的聚焦伺服机构不执行动作的情况下,不对保存在所述存储器区域中的所述光盘的每个旋转角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进行更新。
9.一种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光盘装置具有搭载了用于对光盘会聚激光的物镜的光拾取器,
所述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具备如下步骤:
透镜偏移量提取步骤,提取所述物镜在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距离所述光拾取器中的标准位置的位移量,来作为透镜偏移量;和
偏倾控制步骤,通过将所述光盘在某旋转角时的所述透镜偏移量在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平均化,从而求出所述光盘在该旋转角时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根据所述光盘的每个旋转角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来控制所述物镜在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的倾斜驱动,
所述光盘的每个旋转角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被保存在存储器区域,基于按照所述光盘的当前的旋转角从所述存储器区域读出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和由所述透镜偏移量提取步骤提取出的透镜偏移量,来求出更新后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并将该更新后的透镜偏移量平均值写入到所述存储器区域。
CN201280012806.1A 2011-04-13 2012-03-12 光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302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8981 2011-04-13
JP2011-088981 2011-04-13
PCT/JP2012/001695 WO2012140832A1 (ja) 2011-04-13 2012-03-12 光ディスク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0235A CN103430235A (zh) 2013-12-04
CN103430235B true CN103430235B (zh) 2016-03-30

Family

ID=47009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280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30235B (zh) 2011-04-13 2012-03-12 光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47886B2 (zh)
JP (1) JPWO2012140832A1 (zh)
CN (1) CN103430235B (zh)
WO (1) WO20121408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27819B2 (en) 2017-06-15 2023-08-15 Grasp Io Innovations Pvt Ltd. Interactive system for teaching sequencing and programm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4702A (zh) * 1998-08-05 2000-02-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记录和重现装置、及其倾斜调节方法和记录控制方法
US6680886B1 (en) * 1999-04-14 2004-01-20 Pioneer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tilt servo apparatus
CN101681640A (zh) * 2007-06-06 2010-03-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以及透镜倾斜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23185A (ja) * 1999-07-02 2001-01-26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022127A (ja) * 2002-06-19 2004-01-2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チルト補正装置
JP2005018929A (ja) * 2003-06-27 2005-01-20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556675B2 (ja) * 2005-01-14 2010-10-0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チルト調整装置及びチルト調整方法
JP2006323907A (ja) 2005-05-18 2006-11-30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8034050A (ja) * 2006-07-31 2008-02-1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記録再生装置、自励振動の測定方法および自励振動の測定用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8140494A (ja) * 2006-12-04 2008-06-19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176863A (ja) * 2007-01-18 2008-07-31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282439A (ja) 2007-05-08 2008-11-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0015655A (ja) 2008-07-04 2010-01-21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チルト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4702A (zh) * 1998-08-05 2000-02-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记录和重现装置、及其倾斜调节方法和记录控制方法
US6680886B1 (en) * 1999-04-14 2004-01-20 Pioneer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tilt servo apparatus
CN101681640A (zh) * 2007-06-06 2010-03-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以及透镜倾斜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29399A1 (en) 2014-01-30
WO2012140832A1 (ja) 2012-10-18
CN103430235A (zh) 2013-12-04
US9047886B2 (en) 2015-06-02
JPWO2012140832A1 (ja) 2014-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141369A (ja) 再生装置、球面収差補正値及びフォーカスバイアス調整方法
JP3815340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チルト補償方法
CN103430235B (zh) 光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H0877589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20030020156A (ko) 외란 제거 장치 및 방법
EP1764788A1 (en)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semiconductor
JPH1069657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940616B2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tilt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093681A (zh) 光盘装置以及跟踪方法
CN101326576B (zh) 光盘装置
US7616538B2 (en) Method for setting layer-jump point on optical disc
JP2008282439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0517475C (zh) 光盘装置的聚焦伺服恢复处理方法和光盘装置
CN101901606B (zh) 光盘装置
JP2010108563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用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の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2329335A (ja) 読取制御装置
CN102163437A (zh) 光盘装置和记录再现方法
JP4822678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その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US20100195456A1 (en) Optical disc control device
CN100476963C (zh) 光盘装置
US8493824B2 (en) Optical head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JP2007305181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04170774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234183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6302354A (ja) 光軸調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30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1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