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1640A - 光盘装置以及透镜倾斜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以及透镜倾斜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1640A
CN101681640A CN200880018844A CN200880018844A CN101681640A CN 101681640 A CN101681640 A CN 101681640A CN 200880018844 A CN200880018844 A CN 200880018844A CN 200880018844 A CN200880018844 A CN 200880018844A CN 101681640 A CN101681640 A CN 101681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ilt
object lens
optical disc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8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岛本武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81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16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 G11B7/095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to compensate for tilt, skew, warp or inclination of the disc, i.e. maintain the optical axis at right angles to the dis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以及透镜倾斜控制方法。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中,针对规定的每一旋转角度来测定在跟踪控制非动作时光点所横跨的光盘的磁道条数并存储在存储器内。在跟踪控制动作时,将与盘旋转角度对应的存储器的值和对应于盘旋转速度的增益相乘来生成透镜倾斜驱动信号,由此校正透镜移动所产生的AC倾斜。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以及透镜倾斜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对光盘的记录面照射激光来进行信息记录再生的光盘装置中的透镜倾斜的控制。尤其涉及对在物镜以跟踪方向进行位移时产生的AC倾斜进行校正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在光盘装置中采用青紫色激光的Blu-ray Disc及HD-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这样的被称为下一代DVD的光盘已出现在市场上。可利用这种光盘的光盘装置因为还需要与CD(Compact Disc)或DVD这样的过去光盘的互换性,所以光学头需要安装有发光波长不同的三个激光源以及用于驱动一个或两个物镜的促动器(actuator)。
【0003】
即使在这样的光盘装置中也与现有的CD/DVD用光盘装置相同,需要记录再生的高速化以及为了安装在笔记本PC等内的进一步薄型化。
【0004】
为了实现光盘装置的薄型化,需要使光学头薄型化。另外,在记录再生的高倍速化中需要促动器推力的增大以及作为可动部的物镜以及促动器的轻量化。
【0005】
在采用青紫色激光的光盘装置中,工作间距(从物镜到光盘表面的距离,下面记述为WD)减小为0.3mm左右,但与现有的CD/DVD对应的光盘装置的WD增大为0.9mm左右。
【0006】
当为了对应于光盘面振动而考虑在促动器中需要充分的可动范围、以及能够与WD显著不同的全部光盘对应的情况来设计物镜促动器时,可动部的重心与促动器的驱动中心产生很大的偏离。
【0007】
图10是表示光学头可动部的剖视图,其示出含有固定着物镜的框体的促动器。为了对应于WD小的Blu-ray Disc而需要将物镜配置在可动部上侧,所以可动部的重心401从可动部的驱动中心402偏离。
【0008】
作为用于降低重心的方法有在可动部下部安装平衡物的方法,但当重量增加时可动部的高速驱动变得困难。
【0009】
在这样的促动器中,当沿着跟踪驱动方向403驱动物镜时,还在转动方向404所示的方向上产生力,所以在物镜中发生转动,物镜相对于光盘记录面产生倾斜。这样,将在跟踪方向上驱动该促动器而使物镜倾斜的情况称为AC倾斜。该AC倾斜量如图8所示,与促动器跟踪方向的位移量成比例增大,且根据位移频率而急剧增大。专利文献1提出了校正这样的AC倾斜的方法。
【0010】
如果将始终检测所产生的AC倾斜的传感器安装在光学头上,则可根据传感器的输出来校正AC倾斜,但为了实现薄型光学头,而难以确保用于安装传感器的空间。
【0011】
另外,作为校正AC倾斜的其它方法还考虑了在将促动器以跟踪方向驱动时根据提供给跟踪线圈的电流来校正倾斜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022552号公报
【0012】
但是,在上述校正方法中,使记录再生高倍速化时的AC倾斜的校正是困难的。
【0013】
图11是表示在以采用跟踪促动器的驱动电流来校正AC倾斜的方式进行驱动的结构中将跟踪促动器的驱动电流作为输入、将AC倾斜量作为输出时的AC倾斜的频率特性的图。如图11所示可知,以跟踪促动器的1次共振频率即60Hz附近为边界,相位翻转180°。因此,采用了对跟踪促动器提供的驱动电流的校正方法在比跟踪促动器的1次共振频率低的频域和高的频域中都无法进行AC倾斜的校正。
【0014】
在高倍速的薄型光盘装置中,需要以最大5000rpm左右的盘旋转速度来对光盘进行记录再生。这意味着跟踪促动器随动于光盘偏心以83.3Hz进行驱动。如果光盘以最大速度旋转时的跟踪促动器的驱动频率超过1次共振频率,则在此区间内无法适当地进行AC倾斜的校正。
【0015】
另外,在线速度恒定(CLV方式)地控制光盘的旋转速度时,旋转速度从光盘内周向外周连续地变化。因此由于记录再生速度,导致驱动频率反复横跨跟踪促动器的1次共振频率,从而难以适当地进行AC倾斜的校正。
发明内容
【0016】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提供即使在以高倍速进行记录以及/或再生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校正AC倾斜的装置以及方法。
【0017】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向光盘照射激光来进行针对上述光盘的信息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该光盘装置的特征是具备:光学头,其具有聚焦上述激光的物镜;跟踪促动器,其使上述物镜在沿着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的跟踪方向上产生位移;透镜倾斜促动器,其使上述物镜在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倾斜;跟踪促动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跟踪促动器;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跟踪促动器驱动部以及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的动作;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0018】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针对上述光盘每一规定的旋转角度来测定在未进行跟踪控制时上述激光光点所横跨的上述光盘的磁道条数,上述控制部根据每一上述规定的旋转角度的上述横跨的条数的变化来计算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
【0019】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具备存储器,将上述跟踪方向的位移量仅在上述光盘启动时计算1次,并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
【0020】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来计算上述物镜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频率。
【0021】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跟踪方向的位移量和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0022】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还根据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的驱动灵敏度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0023】
根据某实施方式,在以CLV方式来控制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变化规定量时,再次计算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控制量。
【0024】
根据某实施方式,在以CLV方式来控制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物镜的半径位置变化规定量时,再次计算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控制量。
【0025】
根据某实施方式,在以CAV方式来控制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固定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控制量来控制上述倾斜度。
【0026】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在跟踪控制动作时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0027】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在跟踪控制非动作时不进行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控制。
【0028】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在上述跟踪方向的位移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0029】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光盘的偏心量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0030】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光盘的种类来变更上述规定阈值的值。
【0031】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0032】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光盘的种类来变更上述规定阈值的值。
【0033】
根据某实施方式,还具有生成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指标生成部,该再生信号品质指标表示再生上述光盘中所记录的信息而获得的再生信号的品质,上述控制部在没有进行跟踪控制时,根据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来调整用于使上述物镜倾斜的驱动信号,上述控制部在进行跟踪控制时,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来调整上述驱动信号。
【0034】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在根据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来调整上述驱动信号之后,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来调整上述驱动信号。
【0035】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测定在不进行跟踪控制时上述激光光点所横跨的上述光盘的磁道条数,并根据上述光点横跨上述磁道的周期变化来计算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
【0036】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根据在进行跟踪控制时用于驱动上述跟踪促动器的驱动信号,来决定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
【0037】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向光盘照射激光来进行针对上述光盘的信息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该光盘装置的特征是具备:光学头,其具有聚焦上述激光的物镜;跟踪促动器,其使上述物镜在沿着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的跟踪方向上产生位移;透镜倾斜促动器,其使上述物镜在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倾斜;跟踪促动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跟踪促动器;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控制部,其控制上述跟踪促动器驱动部以及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的动作;以及生成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指标生成部,该再生信号品质指标表示再生上述光盘中所记录的信息而获得的再生信号的品质;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0038】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指标生成部在上述光盘1次旋转期间进行分多次来生成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光盘1次旋转期间的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变化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0039】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光盘1次旋转期间的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平均值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0040】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光盘1次旋转期间的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值的变化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0041】
根据某实施方式,在以CLV方式来控制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变化规定量时,再次计算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控制量。
【0042】
根据某实施方式,在以CLV方式来控制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物镜的半径位置变化规定量时,再次计算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控制量。
【0043】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光盘装置的透镜倾斜,该光盘装置向光盘照射激光来进行针对上述光盘的信息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该控制方法的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使光学头的物镜在沿着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的跟踪方向上产生位移的步骤;使上述物镜在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倾斜的步骤;以及根据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步骤。
【0044】
根据某实施方式,该控制方法还包含以下步骤:生成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步骤,该再生信号品质指标表示再生上述光盘中所记录的信息而获得的再生信号的品质;以及在没有进行跟踪控制时,根据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来调整用于使上述物镜倾斜的驱动信号,在进行跟踪控制时,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来调整上述驱动信号的步骤。
【0045】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光盘装置的透镜倾斜,该光盘装置向光盘照射激光来进行针对上述光盘的信息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该控制方法的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使光学头的物镜在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倾斜的步骤;生成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步骤,该再生信号品质指标表示再生上述光盘中所记录的信息而获得的再生信号的品质;以及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步骤。
【0046】
根据某实施方式,该控制方法还包含以下步骤:在上述光盘1次旋转期间进行分多次来生成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步骤;以及根据上述光盘1次旋转期间的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变化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步骤。
【0047】
本发明的集成电路被安装在光盘装置中,该光盘装置向光盘照射激光来进行针对上述光盘的信息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该集成电路的特征是上述光盘装置具备:光学头,其具有聚焦上述激光的物镜;跟踪促动器,其使上述物镜在沿着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的跟踪方向上产生位移;透镜倾斜促动器,其使上述物镜在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倾斜;跟踪促动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跟踪促动器;以及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上述集成电路具有控制上述跟踪促动器驱动部以及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的动作的控制部,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0048】
根据某实施方式,该集成电路还具有生成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指标生成部,该再生信号品质指标表示再生上述光盘中所记录的信息而获得的再生信号的品质,上述控制部在没有进行跟踪控制时,根据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来调整用于使上述物镜倾斜的驱动信号,上述控制部在进行跟踪控制时,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来调整上述驱动信号。
【0049】
本发明的集成电路被安装在光盘装置中,该光盘装置向光盘照射激光来进行针对上述光盘的信息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该集成电路的特征是上述光盘装置具备:光学头,其具有聚焦上述激光的物镜;跟踪促动器,其使上述物镜在沿着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的跟踪方向上产生位移;透镜倾斜促动器,其使上述物镜在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倾斜;跟踪促动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跟踪促动器;以及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上述集成电路具有:控制部,其控制上述跟踪促动器驱动部以及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的动作;以及生成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指标生成部,该再生信号品质指标表示再生上述光盘中所记录的信息而获得的再生信号的品质;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0050】
根据某实施方式,上述指标生成部在上述光盘1次旋转期间进行分多次来生成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光盘1次旋转期间的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变化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0051】
在本发明中,根据物镜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来控制物镜的倾斜度。根据物镜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与倾斜度之间的关系,可适当地设定透镜倾斜校正量。由此能够实现可在高倍速下记录再生的薄型光盘装置。
【0052】
另外,在本发明中根据再生信号品质指标来控制物镜的倾斜度。通过设定透镜倾斜校正量以使再生信号品质指标优化,能够实现可在高倍速下记录再生的薄型光盘装置。
附图说明
【0053】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光盘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物镜以及聚焦促动器的图。
图3是表示利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促动器驱动电路来驱动聚焦促动器进行聚焦控制以及透镜倾斜控制的状况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根据跟踪误差信号来测定盘偏心量并存储在偏心存储器中的动作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生成倾斜存储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盘1次旋转的磁道横跨条数、磁道横跨条数变化量、跟踪促动器位移量的图,(b)是表示与(a)对应的跟踪误差信号波形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采用倾斜存储器向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电路输出驱动信号的动作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物镜在跟踪方向上的每一位移量的跟踪方向位移频率与AC倾斜量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倾斜驱动输出与AC倾斜量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光学头可动部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将跟踪驱动信号作为输入时的AC倾斜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将跟踪方向的位移作为输入时的AC倾斜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将跟踪方向的位移作为输入时的AC倾斜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将跟踪方向的位移作为输入时的AC倾斜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光盘装置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的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的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的透镜倾斜与盘1次旋转的平均抖动的关系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的透镜倾斜与光盘1次旋转内的抖动变化的关系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的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中的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的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中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的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中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的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0054】
1 物镜
2 聚焦促动器
3 跟踪促动器
4 球面像差校正元件
5 受光部
7 1/4波长板
8 激光源
9 准直器透镜
10 偏光分束器
11 光学头
21 聚焦促动器驱动电路
22 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电路
23 跟踪促动器驱动电路
24 球面像差校正促动器驱动电路
25 聚焦误差生成器
26 跟踪误差生成器
27 盘倾斜检测器
28 盘马达
29 RF信号生成器
30 信号品质评价器
31 光盘
51 微型计算机
52 驱动控制部
100,200 光盘装置
101 聚焦促动器A
102 聚焦促动器B
110,210 控制部
201 跟踪误差信号
202 二进制化电路
203 计数器
204 FG信号
205 分频器
206 偏心存储器
301 倾斜存储器
302 透镜倾斜驱动增益
303 透镜倾斜驱动增益运算部
401 可动部的重心
402 可动部的驱动中心
403 跟踪驱动方向
404 转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6】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盘装置100的框图。光盘装置100对光盘31照射激光来进行光盘31中信息的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光盘装置100例如是记录再生装置、再生专用装置、记录装置或编辑装置。
【0057】
光盘装置100具有:光学头11、控制部110、聚焦促动器驱动电路21、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电路22、跟踪促动器驱动电路23、球面像差校正促动器驱动电路24和盘马达28。
【0058】
光学头11对光盘31照射激光,并接收来自光盘31的反射光。光学头11具有:物镜1、聚焦促动器2、跟踪促动器3、1/4波长板7、偏光分束器10、球面像差校正元件4、准直器透镜9、激光源8和受光部5。聚焦促动器2兼作透镜倾斜促动器。
【0059】
控制部110对光盘装置100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部110具有:聚焦误差生成器25、跟踪误差生成器26、盘倾斜检测器27、微型计算机51和驱动控制部52。盘马达28旋转驱动光盘31。
【0060】
从激光源8射出的激光经由准直器透镜9成为平行光,通过球面像差校正元件4、偏光分束器10、1/4波长板7后,利用物镜1进行聚焦,然后收束到光盘31的记录层。来自光盘31的反射光通过物镜1、1/4波长板7后,经由偏光分束器10进行反射并入射到受光部5。
【0061】
受光部5将来自光盘31的反射光变换为电信号。受光部5的输出信号提供给聚焦误差生成器25、跟踪误差生成器26以及盘倾斜检测器27。
【0062】
聚焦误差生成器25根据受光部5的输出来检测照射到光盘31的激光的聚焦位置和光盘31的记录层之间的位置偏移,然后输出聚焦误差信号。聚焦误差信号例如可通过被称为像散法(astigmatism)的方式来生成。
【0063】
跟踪误差生成器26根据受光部5的输出来检测形成在光盘31的记录层上的激光光点和光盘31的记录层上的磁道之间的位置偏移,并输出跟踪误差信号。跟踪误差信号例如可通过一般称为推挽法(push pull)的检测方式来生成。
【0064】
盘倾斜检测器27根据受光部5的输出来检测物镜1的光轴方向和与光盘31表面垂直的方向之间的偏移,然后将表示偏移的信号向微型计算机51输出。
【0065】
将聚焦误差信号以及跟踪误差信号提供给驱动控制部52,进行相位补偿等后生成控制信号。
【0066】
聚焦促动器驱动电路21、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电路22以及跟踪促动器驱动电路23根据来自驱动控制部52的控制信号向聚焦促动器2以及跟踪促动器3提供驱动信号来驱动聚焦促动器2以及跟踪促动器3。
【0067】
根据来自聚焦促动器驱动电路21的驱动信号,聚焦促动器2使物镜1在光轴方向上进行位移。根据来自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22的驱动信号,聚焦促动器2使物镜1在光盘31的半径方向上倾斜。根据来自跟踪促动器驱动部23的驱动信号,跟踪促动器3使物镜1在沿着光盘31的半径方向的跟踪方向上进行位移。
【0068】
聚焦促动器2以及跟踪促动器3根据来自聚焦促动器驱动电路21以及跟踪促动器驱动电路23的驱动信号来驱动物镜1。
【0069】
这样,驱动控制部52根据聚焦误差信号来控制对聚焦促动器2进行驱动的聚焦促动器驱动电路21,由此形成用于聚焦控制的伺服环路。另外,根据跟踪误差信号来控制对跟踪促动器3进行驱动的跟踪促动器驱动电路23,由此形成用于跟踪控制的伺服环路。这样来执行伺服控制。
【0070】
接着,参照图2以及图3来说明使物镜1进行透镜倾斜的方法。
【0071】
图2是表示物镜1以及聚焦促动器2的图。聚焦促动器2含有沿着半径方向(光盘的半径方向)对称配置在物镜1上的聚焦促动器A101和聚焦促动器B102。
【0072】
图3是表示聚焦促动器驱动电路21以及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电路22驱动聚焦促动器A101以及聚焦促动器B102的状况的图。
【0073】
从聚焦促动器驱动电路21输出聚焦驱动电流,并向聚焦促动器A101和聚焦促动器B102提供等量的驱动电流。另外,从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电路22输出倾斜驱动电流。将聚焦驱动电流与倾斜驱动电流相加后提供给聚焦促动器A101,从聚焦驱动电流中减去倾斜驱动电流后提供给聚焦促动器B102。
【0074】
结果,在上游具有聚焦促动器驱动电路21的驱动电流对使物镜1平行地产生位移,在上游具有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电路22的驱动电流对使物镜1产生旋转位移。
【0075】
这样,通过对聚焦促动器A101和聚焦促动器B102给与驱动电流差来实现透镜倾斜驱动。
【0076】
此外,作为实现透镜倾斜驱动的方法还可以另外采用透镜倾斜用促动器。例如,可另外设置用于使物镜1旋转位移的促动器。
【0077】
参照图1,球面像差校正促动器驱动电路24根据来自微型计算机51的控制信号对球面像差校正元件4提供驱动信号,由此来进行球面像差的校正。
【0078】
此外,驱动控制部52、微型计算机51优选由一个以上数字电路构成。另外,控制部110可作为单个半导体集成电路来实现,在此情况下,将控制部110的各构成要素安装在单个半导体芯片上。
【0079】
接着,对控制部110检测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的方法进行说明。
【0080】
在薄型的光学头11中,从确保其空间的观点出发,难以安装用于直接检测跟踪方向的位移量的传感器。因此,需要利用其它方法来推定跟踪方向的位移量。
【0081】
关于物镜1的跟踪方向的位移,该位移量成为最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光盘31以及盘马达28所具有的偏心分量。因为偏心分量的基本频率为光盘31的旋转频率,所以根据光盘的旋转速度可计算出跟踪方向的位移频率。
【0082】
根据该偏心,光盘31的磁道相对于激光的光点与盘旋转同步地产生较大位移。因此,为了使光点随动于磁道,而向跟踪促动器23提供电流并使物镜1产生位移。
【0083】
相反,如果能检测出该偏心分量,则可知应该使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产生位移的量。具体地说,在仅使物镜1的聚焦控制动作、跟踪控制非动作时,可根据光点对应于光盘31的旋转横跨磁道的条数(即跟踪误差信号的零交叉数),来求出偏心分量。
【0084】
光盘磁道的宽度是依据光盘的种类而固有的,例如如果是Blu-ray Disc则为0.32μm,如果是DVD-RAM则为1.23μm,如果是DVD-R则为0.74μm。
【0085】
如果知道了光盘的磁道间距、并能够测定盘1次旋转中的磁道横跨条数,则可求出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
【0086】
控制部110针对光盘31每一规定的旋转角度来测定在不进行跟踪控制时光点横跨的磁道条数,并根据横跨条数的总数和每一规定的旋转角度的横跨条数的变化(光点横跨磁道的周期的变化),来计算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规定的旋转角度例如是15°,但不限于此。这里,根据横跨磁道的条数来计算偏心量。由偏心量可计算出跟踪方向的位移量,由跟踪方向的位移量可计算出透镜倾斜的调整量。
【0087】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定义为,即使在光盘31上螺旋状地形成磁道的情况下,也将相邻的磁道彼此间分别计数为1条,并在光盘31上形成多个磁道。
【0088】
参照图4以及图5来更详细地说明求出偏心量即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的顺序。
【0089】
参照图4,控制部110具有:二进制化电路202、分频器205、计数器203和偏心存储器206。这些构成要素可包含在驱动控制部52中。
【0090】
跟踪误差信号201由跟踪误差生成器26生成。跟踪误差信号201利用二进制化电路202来转化成二进制,并提供给计数器203。当盘马达28旋转时,FG信号204是与其同步地从盘马达28输出的二进制信号。将该二进制信号提供给分频器205,并在盘每一次旋转中输出N(N为正整数)个周期信号,并提供给计数器203。在针对光盘31的每一旋转角度15°来测定磁道横跨条数时,N为24。
【0091】
参照图4以及图5,计数器203首先对磁道计数器清0(S01),然后开始从二进制化电路202输出的二进制信号的上升或下降的计数(S02)。计数器203持续计数,直至来自分频器205的周期信号发生变化为止,在周期信号变化后,将计数的值发送到偏心存储器206(S03~S05)。偏心存储器206根据来自分频器205的周期信号存储在偏心存储器206的规定地址中(S06)。通过将该动作反复盘1次旋转量,可获得光盘31每一规定角度的磁道横跨条数的合计值。
【0092】
这里,通过将盘1次旋转的磁道横跨条数的合计值除以4再乘以磁道间距来求出光盘31的偏心量D(S07)。例如,如果磁道横跨条数的合计值是500、磁道间距是0.32μm,则盘的偏心量D为D=500÷4×0.32=40μm。
【0093】
接着,说明根据盘的每一旋转角度的磁道横跨条数合计值来求出盘的偏心量(跟踪方向的位移量)的顺序。
【0094】
图6示出偏心存储器206的值和跟踪促动器的位移量之间的关系。图6(a)的横轴表示盘1次旋转中的旋转角度,图中的A表示盘1次旋转期间的磁道横跨条数的合计值,B是对A微分后取得的磁道横跨条数变化量,C是用于偏心随动的跟踪促动器的位移量。图6(b)示出与图6(a)对应的跟踪误差信号的波形。
【0095】
所谓磁道横跨数的变化量少的角度区域、即变化量B的值变小的角度区域(0°附近或180°附近)是即使盘旋转、横跨磁道的量也少的角度区域。这换言之就是在进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为了随动于盘偏心而使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进行最多位移的状态。另一方面,所谓磁道横跨数的变化量多的角度区域、即变化量B的值变大的角度区域(90°附近或者270°附近)是盘旋转时的磁道横跨量多的角度区域。这换言之就是在进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最小的状态。即,对变化量B进行了微分后的值相当于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即C。
【0096】
因为这样获得偏心量与盘旋转角度的关系,所以将偏心存储器206的内容改写为对变化量B微分后的值(S08)。此时优选利用盘偏心量D来使偏心存储器206的值标准化。
【0097】
这里,改写后的偏心存储器的值可以不是对变化量B微分后的值。例如,可以是以对变化量B微分后的值最大的角度(0°或180°)为始点的振幅为盘偏心量D的SIN波(S09)。进行步骤S08的动作和步骤S09的动作中任意一方的动作,来改写偏心存储器的数据(S10)。
【0098】
接着,参照图7来说明将存储在偏心存储器206内的数据复制到倾斜存储器301并采用该数据进行AC倾斜校正的顺序。
【0099】
控制部110具有:倾斜存储器301、透镜倾斜驱动增益运算部303和分频器205。这些构成要素可包含在驱动控制部52中。
【0100】
倾斜存储器301是与偏心存储器206相同尺寸的存储器,将偏心存储器206的数据复制到倾斜存储器301内(图5的S11)。倾斜存储器301根据将FG信号204以分频器205进行分频后获得的周期信号,来输出存储到倾斜存储器301的规定地址的值。
【0101】
此外,在进行光盘装置的启动处理的过程中,进行一次测定处理然后将结果存储在倾斜存储器301内,可以是,只要不取出光盘就不改写该存储器。
【0102】
另外,在光盘装置100启动时无需进行本测定处理,可在需要对光盘31进行记录或再生动作时进行本测定处理。这样能够缩短光盘装置100的启动时间。
【0103】
另外,跟踪方向的位移量的检测方法不限于测定盘偏心量的方法。例如,可计算来自光盘31的反射光来检测跟踪方向的位移量。此外,无需使用倾斜存储器301就能够根据来自光盘31的反射光来始终检测位移量。
【0104】
这里,对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的运算方法进行说明。
【0105】
图8是表示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和物镜1的AC倾斜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这里,AC倾斜量T1在同一位移频率中与跟踪方向的位移量d成比例增大,另外,在同一位移量中针对跟踪方向的位移频率R(盘的旋转频率)以指数函数的方式增加。因此,跟踪方向位移量d中的AC倾斜量T1可表示为:
T1=A×d×exp(B×R)。
这里在此式中,A是每一单位跟踪方向位移量的AC倾斜量,B是表示透镜倾斜促动器2固有的AC倾斜的驱动灵敏度的灵敏度常数。
【0106】
即,如果知道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和位移频率,则能够根据上式来计算求出在物镜1中产生的AC倾斜量。
【0107】
另外,图9是表示向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电路22给与透镜倾斜驱动信号Td时的某振幅的驱动信号的驱动频率和透镜倾斜量之间的关系的图。透镜倾斜量T2针对驱动频率F以指数函数的方式进行增加,因此供给透镜倾斜驱动信号Td时的透镜倾斜量T2可表示为:
T2=C×Td×exp(D×F)。
在此式中,C是每一单位透镜倾斜驱动信号的透镜倾斜量,D是透镜倾斜促动器2的透镜倾斜灵敏度(驱动灵敏度)。
【0108】
即,如果知道该驱动信号的振幅和频率则可以通过上式来计算求出由到达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电路22的驱动信号而产生的透镜倾斜量。
【0109】
根据以上处理可知道由跟踪方向的位移而产生的AC倾斜量和由到达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电路22的驱动信号而产生的透镜倾斜量。为了校正AC倾斜,只要对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电路22给与满足T1=T2这样的透镜倾斜驱动信号Td即可。另外,因为透镜倾斜驱动信号Td的频率F与跟踪方向的位移频率即盘旋转频率相等,所以R=F。
【0110】
计算在透镜倾斜驱动增益运算部303(图7)中指定的盘旋转频率内的透镜倾斜驱动的输出,求出透镜倾斜驱动增益G,并设定为透镜倾斜驱动增益302。具体地说以下式进行表示。
G=(A÷B)×exp(B-D)
在此式中,A是每一单位跟踪方向位移量的AC倾斜量,B是透镜倾斜促动器2固有的AC倾斜的灵敏度常数,D是透镜倾斜促动器2的透镜倾斜灵敏度。
【0111】
与盘旋转同步地从倾斜存储器301输出的值和透镜倾斜驱动增益302相乘后输出到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电路22。当将倾斜存储器301的输出值设为TM时,透镜倾斜驱动信号Td可表示为:
Td=G×TM[n](n:0~N-1,N是倾斜存储器分割数)。
【0112】
这样,向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电路22与盘旋转同步地周期性给与驱动信号,在上述方法中可通过使物镜1进行透镜倾斜来校正AC倾斜。
【0113】
图12是表示输入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输出产生的AC倾斜量时的频率特性的图。在100Hz以前的频率中,增益特性单调增加,相位特性为近似平坦。即,根据本发明的透镜倾斜控制方式,可充分地校正在物镜1驱动时所产生的AC倾斜。
【0114】
另外,在光盘启动时计算1次这样的跟踪方向的位移量并预先存储在存储器内,由此在以后动作中可采用已存储的数据来进行倾斜控制。
【0115】
此外,在线速度恒定(CLV方式)地控制光盘31的旋转速度时,只要适当再次计算上述透镜倾斜驱动增益即可。在盘旋转速度进行了规定量变化的情况或者记录再生半径位置(或光盘31上的地址)进行了规定量变化的情况下再次计算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由此即使在光盘31的旋转速度时刻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校正AC倾斜。
【0116】
另外,在角速度恒定(CAV方式)地控制光盘31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不需再次计算上述透镜倾斜驱动增益,可固定透镜倾斜控制量来校正AC倾斜。
【0117】
另外,因为当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位移时产生AC倾斜,所以在使跟踪控制动作的情况下进行校正AC倾斜的透镜倾斜驱动,在跟踪控制为非动作的情况下可停止透镜倾斜驱动。
【0118】
另外,因为在光盘31的偏心量小时所产生的AC倾斜量充分小,所以在盘的偏心量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进行校正AC倾斜的透镜倾斜驱动,在为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可停止透镜倾斜驱动。即,在物镜1的跟踪方向的位移量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进行校正AC倾斜的透镜倾斜驱动,在为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可停止透镜倾斜驱动。
【0119】
同样,因为在光盘31的旋转速度低时所产生的AC倾斜量充分小,所以在盘的旋转速度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进行校正AC倾斜的透镜倾斜驱动,在为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可停止透镜倾斜驱动。
【0120】
一般,当光盘31的记录密度提高时透镜倾斜的裕度(margin)变窄。例如,如果是Blu-ray Disc则为0.3°,如果是DVD则为0.5°左右。因此,可根据光盘31的种类来切换上述的偏心量、跟踪方向的位移量、盘旋转速度的各自阈值。
【012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进行了使用偏心存储器206以及倾斜存储器301的处理,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输出倾斜输出相对于旋转角的逼近函数(approximation function)的结构。此时,可减少存储量。
【0122】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不受跟踪促动器的1次共振频率的影响,根据跟踪促动器的位移产生原因即光盘的偏心量和盘旋转频率来校正AC倾斜,从而能够使薄型光盘装置高倍速化。
【0123】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的光盘装置100中,根据光盘31以及盘马达28所具有的偏心分量校正了AC倾斜。
【0124】
物镜1所产生的AC倾斜的大小还有可能依据偏心分量以外的主要原因而发生变化。例如,依据物镜1的初始特性偏差及由温度变化、经年恶化所导致的特性变动而发生变化。
【0125】
当产生这些变化时,即使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是恒定的,所产生的AC倾斜量也发生变化。
【0126】
图13是表示输入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输出所产生的AC倾斜量时的频率特性的图,其示出所产生的AC倾斜量变化时的频率特性。即使跟踪方向的位移量及频率是恒定的,与图12所示的频率特性相比,所产生的AC倾斜量也发生变动。
【0127】
另外,图14是表示输入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输出所产生的AC倾斜量时的频率特性的图,其示出所产生的AC倾斜量为峰值的频率变化时的频率特性。与图12所示的频率特性相比,当AC倾斜量为峰值的频率向高频率侧移动时,所产生的AC倾斜量减少,相反当向低频率侧移动时所产生的AC倾斜量增加,并且所产生的AC倾斜的相位也产生延迟。
【0128】
根据这些特性变化,所产生的AC倾斜量及AC倾斜的相位发生变化,因此用于校正AC倾斜的最优透镜倾斜驱动增益及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发生变化。
【0129】
以下,说明即使在这样的状态下也能高精度地校正AC倾斜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以及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的调整方法。
【0130】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光盘装置200的框图。对与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100所具有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31】
光盘装置200具有控制部210。控制部210除了控制部110(图1)的构成要素之外还具有RF信号生成器29和信号品质评价器30。信号品质评价器30作为生成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指标生成部发挥作用,该再生信号品质指标表示再生光盘所记录的信息后获得的再生信号的品质。再生信号品质指标例如是表示抖动的信号,其根据所测定的抖动来控制透镜倾斜。
【0132】
受光部5将来自光盘31的反射光变换为电信号。受光部5的输出信号提供给聚焦误差生成器25、跟踪误差生成器26、盘倾斜检测器27以及RF信号生成器29。
【0133】
RF信号生成器29根据受光部5的输出信号来生成RF信号。RF信号向信号品质评价器30供给。
【0134】
信号品质评价器30基于RF信号而生成抖动,并提供给微型计算机51。这里,信号品质评价器30不限于仅根据RF信号来生成抖动的功能。例如,可以是RF信号振幅及误差率(error rate)。只要是能评价再生信号品质的指标则可以为任何种类。以下,说明采用抖动来作为再生信号的品质指标的透镜倾斜控制。
【0135】
微型计算机51根据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以及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和抖动值之间的关系,来求出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以及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的最优值,然后提供给驱动控制部52。
【0136】
这里,说明使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变化的方法。参照图7,在根据分频器205所输出的周期信号来输出存储到倾斜存储器301规定地址上的值时,通过对参照的地址施加偏移(offset)来实现相位变化。例如,所有的倾斜存储器数为N个,当在参照地址上增加的偏移量为n时,可使相位变化n÷N×360°。如果n为正值则能够使相位提前,如果为负值则能够使相位延迟。
【0137】
接着,参照图16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的调整方法。
【0138】
首先,为了进行增益调整而使物镜1向已记录的区域移动(S101)。
【0139】
接着,设定透镜倾斜驱动增益(S102),并测定盘1次旋转中的抖动(S103)。以后,在满足测定结束条件之前,使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依次变化,并重复步骤S102和步骤S103的动作(S104)。
【0140】
这里,作为测定结束的条件例如可以是直到超过规定测定次数为止、或直到取得抖动最小的结果为止。
【0141】
接着,根据已取得的测定结果来计算并设定最优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S105)。所谓最优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例如是抖动最小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或者可选择对已设定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和抖动的关系进行2次函数逼近来取得极小值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
【0142】
通过执行以上的处理,可获得最优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
【0143】
接着,参照图17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的调整方法。
【0144】
图17所示的步骤S101、S103以及S104的动作与图16所示的相同步骤的动作相同。
【0145】
设定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S112),反复测定抖动的处理(S103),根据所获得的结果来计算并设定最优的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S115)。
【0146】
通过进行以上处理,可设定最优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以及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
【0147】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中的光盘装置200(图15)在对物镜1附加DC倾斜的状态下进行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的调整。
【0148】
图18是表示DC倾斜量和盘1次旋转下的平均抖动之间的关系的图,其示出该关系根据AC倾斜量而变化的状况。横轴是DC倾斜量,纵轴是盘1次旋转下的平均抖动。
【0149】
这里,所谓DC倾斜和AC倾斜不同,是与盘旋转无关的固定值,为DC地倾斜了物镜1时的倾斜量。
【0150】
图18中的「withAC tilt(a)」表示产生AC倾斜量小时(0.2°)的特性,「withAC tilt(b)」表示产生AC倾斜量大时(0.3°)的特性。对任何一个来说,抖动都相对于DC倾斜2次函数地增加,另外,当AC倾斜量增加时可确认盘1次旋转的平均抖动恶化的状况。
【0151】
图19是按照DC倾斜与AC倾斜的每一组合来示出在盘1次旋转中发生变化的抖动的图。横轴是盘的旋转角度,纵轴是盘在各旋转角度中的抖动值。
【0152】
针对图中的「AC tilt only(a)」,DC倾斜表示0°时的特性,AC倾斜表示0.2°时的特性。针对「AC tilt only(b)」,DC倾斜表示0°时的特性,AC倾斜表示0.3°时的特性。针对「DC tilt+AC tilt(a)」,DC倾斜表示0.2°时的特性,AC倾斜表示0.2°时的特性。在此示出的DC倾斜值、AC倾斜值分别与图18中横轴的值相对应。
【0153】
在「AC tilt only(a)」中,由于AC倾斜,即便产生向+侧、-侧的任意方向倾斜的透镜倾斜也致使抖动恶化,因此可知在盘1次旋转内抖动发生2次恶化。
【0154】
在「AC tilt only(b)」中,因为AC倾斜量增加,所以可知抖动比「AC tiltonly(a)」进一步恶化。
【0155】
在「DC tilt+AC tilt(a)」中示出由于AC倾斜在物镜1向+侧倾斜时抖动显著恶化、但向相反的-侧倾斜时抖动优化的情况。如前所述,抖动相对于DC倾斜量2次函数地增加,所以在向抖动恶化侧产生透镜倾斜时,抖动的恶化量增大,相反在向抖动优化的方向产生透镜倾斜时抖动的恶化量变小,这样盘1次旋转内的抖动变动更加显著。
【0156】
接着,参照图20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的调整方法。
【0157】
首先,为了进行增益调整而使物镜1向已记录的区域移动(S201)。
【0158】
接着,对物镜1附加+侧的DC倾斜(S202)。如上所述,当附加DC倾斜时基于AC倾斜的盘1次旋转内的抖动变动变得更加显著,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知晓使透镜倾斜驱动增益变化时的抖动变化,并提高调整的精度。
【0159】
在此状态下使透镜倾斜驱动增益变化来测定抖动,并将透镜倾斜驱动增益调整为最优值(S203)。针对此调整顺序,因为已参照图16进行了说明,所以在此省略说明。
【0160】
然后,现在向相反的-侧附加DC倾斜(S204),同样将透镜倾斜驱动增益调整为最优值(S205)。
【0161】
最后,使步骤S203和步骤S205的处理所求出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平均化来获得最优值,设定该最优值(S206)。当在步骤S203和步骤S205的处理中所求出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中没有大的偏差时,还可以仅采用一方的调整结果来设定最优值。此时有调整时间的缩短效果。
【0162】
通过进行以上处理,可进一步高精度且最优地调整透镜倾斜驱动增益。
【0163】
(实施方式4)
在上述说明中参照图17来说明了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的调整方法,但通过按照以下所示的顺序进行调整,能够以更短的时间进行调整。
【0164】
参照图21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的调整方法。
【0165】
首先,为了进行调整,使物镜1向已记录的区域移动(S301)。
【0166】
接着,对物镜1附加DC倾斜(S302)。附加的DC倾斜的方向可以是+侧、-侧的任意方向,能够实现盘1次旋转内的抖动变化更加显著这样的目的即可。
【0167】
然后,测定盘1次旋转内的抖动变化(S303)。在此获得的抖动特性已经说明了根据此时的DC倾斜量及AC倾斜量来获得如图19所示的结果的情况。这里将盘1次旋转分割为多个的N个,并按照分割的每个部分来测定抖动。
【0168】
根据所测定的盘1次旋转内的抖动特性来搜索其极大值、极小值(S304)。
【0169】
然后,调整透镜倾斜驱动信号的输出相位,使与抖动值的极大值、极小值对应的盘旋转角度和透镜倾斜驱动信号的极大、极小一致(S305)。
【0170】
通过按照以上的处理进行调整,可以在盘1次旋转的测定时间内将透镜倾斜驱动的输出相位调整为最优。
【0171】
(实施方式5)
在图16以及图20所示的调整方法中,根据盘1次旋转中的平均抖动来调整了透镜倾斜驱动增益。这里作为其它方法,来说明调整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使盘1次旋转中的抖动变化为最小的方法。
【0172】
参照图22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的调整方法。
【0173】
步骤401、步骤402的动作与图21所示的步骤301、步骤302的动作相同。
【0174】
在步骤402的动作后,依次可变地设定透镜倾斜驱动增益(S403),并测定在盘1次旋转内的抖动变化(S404)。这里,将盘1次旋转分割为多个的N个,并按照所分割的每个部分来测定抖动。以后,在满足测定结束条件(S405)之前重复步骤S403和步骤S404的动作。
【0175】
这里作为测定结束的条件是可确定在步骤S404所测定的盘1次旋转内的抖动的变化量为最小的增益之时。例如,抖动变化量可以为规定值以下(例如0.3%以下),另外,可以对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与抖动变化量的关系进行函数逼近,然后计算求出最优值。
【0176】
接着,求出并设定最优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结束调整(S406)。
【0177】
通过按照以上的处理进行调整,可调整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使在盘1次旋转内的抖动变动为最小,从而能够使在盘1次旋转内的再生特性稳定。
【0178】
(实施方式6)
在实施方式2~5的调整方法中,都将抖动所代表的再生性能作为指标来调整了驱动信号。但是在初始产生的AC倾斜量非常大的情况下,即使将再生性能作为指标来调整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以及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也有可能跟踪控制变得不稳定、或者再生性能非常差以致调整失败。
【0179】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进行根据在跟踪控制为非动作时所求出的盘偏心量来调整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以及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的第一阶段调整。然后在使反映了该调整结果的跟踪控制动作的状态下,接着进行根据抖动来调整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以及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的第二阶段调整。
【0180】
采用图23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调整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以及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的顺序。
【0181】
首先,使跟踪控制为非动作(S501)。
【0182】
接着,实施称为AC倾斜粗调整的第一阶段的调整处理(S502)。该第一阶段的调整处理是在实施方式1的说明中所述的调整处理。根据盘的偏心量来调整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以及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
【0183】
然后,使跟踪控制动作(S503),将物镜1移动到已记录的区域(S504),然后执行称为AC倾斜精调整的第二阶段的调整处理(S505)。该第二阶段的调整处理是在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5的说明中所述的调整处理。根据再生信号品质评价指标(例如抖动)来调整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以及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
【0184】
这样通过以二个阶段执行调整,即使在非常大的AC倾斜所产生的光学头中,也能够可靠地进行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以及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的最优化。
【0185】
此外,在第一阶段的调整中进行跟踪控制,根据为了跟踪控制而驱动跟踪促动器3的驱动信号,来决定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可根据该位移量来调整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以及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然后,在之后的第二阶段的调整处理中,调整基于再生信号品质评价指标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以及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即使在根据跟踪促动器3的驱动信号来决定物镜1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时,也可通过进行第二阶段的调整处理,来进一步可靠地进行透镜倾斜驱动增益以及透镜倾斜驱动输出相位的最优化。
【0186】
此外,通过在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6的说明中叙述的调整处理所获得的调整结果可与在实施方式1的说明中叙述的调整处理所获得的调整结果独立地使用。
【0187】
预先保存透镜倾斜驱动增益调整时的盘旋转频率,并能够将调整结果反映到根据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盘旋转频率的变化而求出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的计算式中。
【0188】
具体地说,将在调整初始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的阶段的盘旋转频率中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的计算结果设为Gi,将通过调整所获得的最优透镜倾斜驱动增益设为Ga,利用
K=Ga÷Gi
来求出校正系数K。通过将根据实施方式1的说明中叙述的盘旋转频率的变化而求出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的计算结果与校正系数K相乘,由此能够求出最优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
【0189】
根据上述方法,可将再生性能最优的透镜倾斜驱动增益的调整结果适用于光盘31的全部区域。
【0190】
此外,可实现光盘装置100以及200的构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来作为集成电路即LSI。集成化的构成要素可分别作成单片化,也可以集中多个构成要素来作成单片化。这里将集成电路称为LSI,但根据集成度的不同,有时也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超LSI。
【0191】
另外,本发明的集成电路不限于LSI,可通过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在LSI制造后能够利用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以及可重新构成LSI内部的电路元件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configurable processor)。
【0192】
此外,如果利用半导体技术进步或派生的其他技术置换成LSI的集成电路化技术问世,可以采用这个技术进行各构成要素的集成化。另外,生物技术的适用等也存在可能性。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193】
本发明在光学地进行信息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的技术领域中特别有用。

Claims (34)

1.一种光盘装置,向光盘照射激光来进行针对上述光盘的信息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其中,该光盘装置具备:
光学头,其具有聚焦上述激光的物镜;
跟踪促动器,其使上述物镜在沿着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的跟踪方向上产生位移;
透镜倾斜促动器,其使上述物镜在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倾斜;
跟踪促动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跟踪促动器;
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跟踪促动器驱动部以及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的动作,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针对上述光盘每一规定的旋转角度来测定在未进行跟踪控制时上述激光光点所横跨的上述光盘的磁道条数,
上述控制部根据每一上述规定的旋转角度的上述横跨的条数的变化来计算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具备存储器,将上述跟踪方向的位移量仅在上述光盘启动时计算1次,并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来计算上述物镜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跟踪方向的位移量和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还根据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的驱动灵敏度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在以CLV方式来控制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变化规定量时,再次计算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控制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在以CLV方式来控制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物镜的半径位置变化规定量时,再次计算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控制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在以CAV方式来控制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固定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控制量来控制上述倾斜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跟踪控制动作时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跟踪控制非动作时不进行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跟踪方向的位移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光盘的偏心量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光盘的种类来变更上述规定阈值的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光盘的种类来变更上述规定阈值的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还具有生成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指标生成部,该再生信号品质指标表示再生上述光盘中所记录的信息而获得的再生信号的品质,
上述控制部在没有进行跟踪控制时,根据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来调整用于使上述物镜倾斜的驱动信号,
上述控制部在进行跟踪控制时,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来调整上述驱动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根据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来调整上述驱动信号之后,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来调整上述驱动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测定在不进行跟踪控制时上述激光光点所横跨的上述光盘的磁道条数,并根据上述光点横跨上述磁道的周期变化来计算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根据在进行跟踪控制时用于驱动上述跟踪促动器的驱动信号,来决定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量。
21.一种光盘装置,向光盘照射激光来进行针对上述光盘的信息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其中,该光盘装置具备:
光学头,其具有聚焦上述激光的物镜;
跟踪促动器,其使上述物镜在沿着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的跟踪方向上产生位移;
透镜倾斜促动器,其使上述物镜在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倾斜;
跟踪促动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跟踪促动器;
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跟踪促动器驱动部以及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的动作;以及
生成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指标生成部,该再生信号品质指标表示再生上述光盘中所记录的信息而获得的再生信号的品质,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指标生成部在上述光盘1次旋转期间进行分多次来生成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光盘1次旋转期间的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变化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光盘1次旋转期间的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平均值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光盘1次旋转期间的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值的变化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在以CLV方式来控制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变化规定量时,再次计算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控制量。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在以CLV方式来控制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物镜的半径位置变化规定量时,再次计算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控制量。
27.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光盘装置的透镜倾斜,该光盘装置向光盘照射激光来进行针对上述光盘的信息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该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使光学头的物镜在沿着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的跟踪方向上产生位移的步骤;
使上述物镜在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倾斜的步骤;以及
根据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步骤。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还包含以下步骤:
生成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步骤,该再生信号品质指标表示再生上述光盘中所记录的信息而获得的再生信号的品质;以及
在没有进行跟踪控制时,根据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来调整用于使上述物镜倾斜的驱动信号,在进行跟踪控制时,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来调整上述驱动信号的步骤。
29.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光盘装置的透镜倾斜,该光盘装置向光盘照射激光来进行针对上述光盘的信息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该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使光学头的物镜在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倾斜的步骤;
生成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步骤,该再生信号品质指标表示再生上述光盘中所记录的信息而获得的再生信号的品质;以及
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步骤。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上述光盘1次旋转期间进行分多次来生成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步骤;以及
根据上述光盘1次旋转期间的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变化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的步骤。
31.一种集成电路,被安装在光盘装置中,该光盘装置向光盘照射激光来进行针对上述光盘的信息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其中,
上述光盘装置具备:
光学头,其具有聚焦上述激光的物镜;
跟踪促动器,其使上述物镜在沿着光盘的半径方向的跟踪方向上产生位移;
透镜倾斜促动器,其使上述物镜在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倾斜;
跟踪促动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跟踪促动器;以及
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
上述集成电路具有控制上述跟踪促动器驱动部以及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的动作的控制部,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
还具有生成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指标生成部,该再生信号品质指标表示再生上述光盘中所记录的信息而获得的再生信号的品质,
上述控制部在没有进行跟踪控制时,根据上述物镜在上述跟踪方向上的位移来调整用于使上述物镜倾斜的驱动信号,
上述控制部在进行跟踪控制时,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来调整上述驱动信号。
33.一种集成电路,被安装在光盘装置中,该光盘装置向光盘照射激光来进行针对上述光盘的信息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其中,
上述光盘装置具备:
光学头,其具有聚焦上述激光的物镜;
跟踪促动器,其使上述物镜在沿着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的跟踪方向上产生位移;
透镜倾斜促动器,其使上述物镜在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倾斜;
跟踪促动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跟踪促动器;以及
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其驱动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
上述集成电路具有: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跟踪促动器驱动部以及上述透镜倾斜促动器驱动部的动作;以及
生成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指标生成部,该再生信号品质指标表示再生上述光盘中所记录的信息而获得的再生信号的品质,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
上述指标生成部在上述光盘1次旋转期间进行分多次来生成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光盘1次旋转期间的上述再生信号品质指标的变化来控制上述物镜的倾斜度。
CN200880018844A 2007-06-06 2008-06-05 光盘装置以及透镜倾斜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16816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50218 2007-06-06
JP150218/2007 2007-06-06
JP2007288379 2007-11-06
JP288379/2007 2007-11-06
PCT/JP2008/001440 WO2008149557A1 (ja) 2007-06-06 2008-06-05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レンズチルト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1640A true CN101681640A (zh) 2010-03-24

Family

ID=40093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8844A Pending CN101681640A (zh) 2007-06-06 2008-06-05 光盘装置以及透镜倾斜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77565B2 (zh)
JP (1) JP5108881B2 (zh)
KR (1) KR20100017623A (zh)
CN (1) CN101681640A (zh)
WO (1) WO200814955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0235A (zh) * 2011-04-13 2013-12-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18993A (ja) * 2009-12-04 2011-06-16 Sony Corp 記録装置、制御方法
DE112013001616T5 (de) * 2012-03-22 2014-12-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ptik-Informations-Verarbeitungssvorrichtung und Optik-Informations-Verarbeitungsverfahren, sowie Einstellvorrichtung, Einstellverfahren und Einstellprogramm für Optik-Informations-Verarbeitungs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197A (ja) * 1993-06-29 1995-0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クチュエータ特性測定装置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偏心補正装置
JP3337538B2 (ja) * 1993-11-01 2002-10-21 パイオニアビデオ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検査方法
KR100277420B1 (ko) * 1997-06-05 2001-01-15 모리시타 요이찌 광 디스크 장치 및 광 디스크 장치의 제어 파라미터 설정 방법
JP2001205856A (ja) 2000-01-26 2001-07-31 Nec Data Terminal Ltd ドットラインプリンタ
EP1262971B1 (en) * 2001-05-28 2009-07-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ER evaluation in an optical disk decoder by counting a number of signals after PRML having a likelihood below a threshold.
JP4613454B2 (ja) 2001-07-06 2011-01-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308938C (zh) * 2001-12-19 2007-04-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U2003274602A1 (en) * 2002-12-10 2004-06-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ilt control for reading information
JP2005085307A (ja) * 2003-09-04 2005-03-31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153472B2 (ja) * 2004-07-26 2008-09-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学的記憶装置
JP2006134391A (ja) * 2004-11-02 2006-05-25 Sharp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チルト制御装置
JP2006323907A (ja) 2005-05-18 2006-11-30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7073089A (ja) 2005-09-05 2007-03-22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0235A (zh) * 2011-04-13 2013-12-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30235B (zh) * 2011-04-13 2016-03-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77565B2 (en) 2011-12-13
JP5108881B2 (ja) 2012-12-26
JPWO2008149557A1 (ja) 2010-08-19
KR20100017623A (ko) 2010-02-16
US20100177620A1 (en) 2010-07-15
WO2008149557A1 (ja) 200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4470B (zh) 光盘装置
CN100423094C (zh) 光盘装置
US20100202264A1 (en) Recording method for optical disc device
JP2007122850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1681640A (zh) 光盘装置以及透镜倾斜控制方法
CN100505053C (zh) 衍射光栅和光拾取器装置
CN101840710A (zh) 记录/再现设备及其调整方法
US8027236B2 (e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alculating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 compensation operation coefficient,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6268961A5 (zh)
CN101685646B (zh) 光盘装置和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JP4559984B2 (ja) 光ディスク原盤露光装置
JP2006331546A (ja)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製造装置
US20070147204A1 (en) Optical disk recording method an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nd reading apparatus
US6704261B2 (en) Spin motor control in an optical drive
US7656758B2 (en) Device for playing optical discs
CN102005216B (zh) 焦点跳跃方法和光盘装置
US6898170B2 (en) PMAD/PSA digital feedback system
CN100405469C (zh) 相变化型光盘存储控制方法
JP2003173549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オフセット調整方法
JP2006179037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のチルト補正方法
JP2002329335A (ja) 読取制御装置
KR100595248B1 (ko) 상 변화형 광 디스크의 기록 제어 방법
KR100734102B1 (ko) 광디스크장치의 트래킹서보 조정방법
US20070036051A1 (en) Disc drive apparatus
CN100476963C (zh) 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00324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