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05053C - 衍射光栅和光拾取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衍射光栅和光拾取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05053C
CN100505053C CNB2006101218288A CN200610121828A CN100505053C CN 100505053 C CN100505053 C CN 100505053C CN B2006101218288 A CNB2006101218288 A CN B2006101218288A CN 200610121828 A CN200610121828 A CN 200610121828A CN 100505053 C CN100505053 C CN 10050505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ffraction grating
area
light beam
diff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218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0403A (zh
Inventor
山崎和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Medi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di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di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dia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0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0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50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505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11B7/0903Multi-beam tracking syste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组装工序简单,并且检测对记录槽的角度变化强的跟踪误差信号方法、和用于实现该方法的衍射光栅、光拾取器、光盘装置。使用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的至少3个区域的衍射光栅。第二区域是不进行衍射的区域,当设定n为整数,光盘的引导槽间隔为t时,配置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衍射的光束在光盘上的聚光位置,使其在光盘半径方向上各间隔离开仅约(2n-1)×t/2。

Description

衍射光栅和光拾取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衍射光栅、光拾取器装置、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例如有日本专利特开2005-122869号专利公报。在该公报中记载有作为课题“谋求通过减少由盘状记录介质的偏心等的影响,提高跟踪误差信号的品质”,记载有作为解决方法“设置可以对使用波长不同的多种盘状记录介质100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现,具有将从发光元件9发出的波长不同的激光分别分割成主光束、一对第一副光束和一对第二副光束的多个区域的衍射元件10,当设定在任一种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面上沿该盘状记录介质的大致半径方向间隔离开形成的第一副光束的光点中心和第二副光束的光点中心的距离为D,设定n为自然数,设定该任一种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槽间距(track pich)为P时,距离D约为(2n-1)×P/2。”。
此外,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日经电子学2004年10月25日号P.47中记载的内容。
发明内容
光拾取器装置,除了为了正确地将光点照射在一般在光盘内的规定记录记录槽上,通过检测聚焦误差信号,沿聚焦方向改变物镜的位置,沿聚焦方向进行调整外,检测跟踪误差信号,使物镜向盘状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变位,进行跟踪调整。根据这些信号进行物镜的位置控制。
其中作为跟踪误差信号检测方法,推挽方式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存在着容易产生比物镜的跟踪方向变位大的直流变动(以下称为DC偏移)那样的问题。
因此,正在广泛地使用能够减少该DC偏移的差动推挽方式。
差动推挽方式(DDP:Differential Push Pull方式),通过衍射光栅将光束分割成主光束和副光束,使用半径方向的主光束的光点(以下称为主光点)和副光束的光点(以下称为子光点)减少DC偏移。
但是,由于DPP方式必须是对记录槽决定3个光点的配置,所以例如当发生光盘的偏心和衍射光栅的旋转偏离时,DPP信号的振幅发生变化,要进行稳定的跟踪控制是困难的。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设置具有将从发光元件发出的激光分割成主光束、一对第一副光束和一对第二副光束的多个区域的衍射元件,当设定在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面上沿该盘状记录介质的大致半径方向间隔离开形成的第一副光束的光点中心和第二副光束的光点中心的距离为D,设定n为自然数,设定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槽间距为P时,距离D约为(2n-1)×P/2,能够减少由盘的偏心和衍射光栅的旋转偏离产生的影响。由于这种方式由衍射光栅分割成5条光束,所以为了简化下面的说明,将该跟踪误差检测方式称为5光束DPP方式。
即便使用该技术时物镜扫描从通过光盘的中心沿半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离开的位置(以下称为偏心),也能够得到跟踪误差信号。因此,如非专利文献1那样,可以实现2个物镜沿光盘切线方向并列的配置。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中存在着如下所示的课题。根据上述专利文献,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因为副(以下称为子)光束的推挽信号振幅成为0,只能够检测出当物镜向跟踪方向变位时生成的DC偏移信号,所以用它消除主光束的DC偏移信号。可是当增大偏心量后检测子光束的推挽信号振幅,根据光盘的内外周位置,跟踪误差信号发生了很大变动。因此为了使用专利文献1的方式得到实用的跟踪误差信号,不得不将偏心量限定在非常狭窄的范围内。此外,存在着因为即便使偏心量小到某种程度,在光盘的内外周位置上跟踪误差信号也发生了变动,所以很大地损害光盘装置的实用性能的课题。
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那样的光拾取器的情形中,必须将2个物镜搭载在1个调节器上。因此存在着调节器的性能难以发挥的课题。优选与使用2个物镜使记录再现高速化对应地设置2个分开的调节器,这时显示出增大偏心量的必要性。
关于上述课题,即依存于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的跟踪误差信号与偏心量的课题,无论什么众所周知的文献都完全没有言及,从而当然现状是完全没有揭示其改善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作为上述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中的课题的跟踪误差信号依存于偏心量这一点。具体地说,提供使用即便增大偏心量也能够检测很好地除去了DC偏移信号的实用的跟踪误差信号的新的跟踪误差检测方法的光拾取器装置、光学信息再现装置、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装置或其使用的衍射光栅。
总之,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衍射光栅、光拾取器装置、光盘装置的性能。
上述目的能够根据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达成。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衍射光栅、光拾取器装置、光盘装置的性能。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下列描述,本发明的这些或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光拾取器装置和光盘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实施例1的光拾取器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实施例1的衍射光栅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使用实施例1的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的光拾取器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实施例1的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的衍射光栅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实施例1的5光束DPP方式的原理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偏心量和记录槽的角度变化量的示意图。
图8是说明实施例1的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依存于记录槽角度的示意图。
图9是说明实施例1的本发明不依存于记录槽角度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光盘上的光点配置的示意图。
图11是关于实施例1的本方式和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比较对于偏心量的跟踪误差信号变动量的示意图。
图12是说明实施例1的衍射光栅的示意图。
图13是说明实施例2的光拾取器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是说明实施例2的衍射光栅的示意图。
图15是说明实施例3的光拾取器装置的示意图。
图16是说明实施例3的衍射光栅的示意图。
图17是说明实施例4的光拾取器装置的示意图。
图18是说明实施例5的光学再现装置的示意图。
图19是说明实施例6的光学记录再现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构成图。
如图1所示,光拾取器装置1以能够由驱动机构7沿光盘100的半径方向驱动的方式构成,在调节器5、调节器6上分别搭载有物镜2、物镜3。将物镜2的透镜中心配置在通过上述光盘100的中心且沿光拾取器装置的半径方向的驱动方向延伸的轴上。此外将物镜3的透镜中心配置在对光拾取器装置的半径方向的驱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
在上述那样的光拾取器装置中,图2表示发生偏心侧的光学系统。这里说明BD的光学系统。此外,为了简化起见使发生偏心侧的光学系统如图2所示,但是使中心·偏心侧的光学系统具有共同的光路也无妨。
从半导体激光器50射出波长约为405nm的光束作为发散光。由图3所示的衍射光栅51将从半导体激光器50射出的光束分光成5条光束。透过衍射光栅51的光束被光束分裂器52反射,由准直透镜53变换成大致平行的光束。此外,一部分光束透过光束分裂器52并入射到前置监视器54。一般当将信息记录在BD-RE等的记录型的光盘中时,为了将规定的光量照射在光盘的记录面上,需要高精度地控制半导体激光器的光量。因此,当将信号记录在记录型的光盘100中时,前置监视器54检测半导体激光器50的光量变化,反馈到半导体激光器50的驱动电路(未图示)。因此可以监视光盘100上的光量。
从准直透镜53射出的光束入射到光束扩展器55。光束扩展器55用于通过改变光束的发散·汇聚状态,补偿由光盘100的覆盖层的厚度误差引起的球面像差。
从光束扩展器55射出的光束被竖立反射镜56反射,由搭载在调节器6上的BD用物镜3汇聚在光盘100上。在光盘100上形成5个光点。
由光盘100反射的光束经过BD用物镜3、竖立反射镜56、光束扩展器55、准直透镜53、光束分裂器52、检测透镜57入射到光检测器58。检测透镜57在透过光束时被赋予规定的象散(astigmation),用于检测聚焦误差信号。
可是,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具有与图4所示的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的光拾取器装置大致相同的光学系统构成和聚光点配置,但是设置在半导体激光器50与光束分裂器52之间的衍射光栅51的光栅图案不同。另一方面,图5(a)、(b)是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的衍射光栅59的图案。
下面,说明即便通过与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完全相同的方法检测跟踪误差信号,通过使用本实施例也能够比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更好地改善跟踪误差信号的偏心量依赖性的理由。
首先简单地说明5光束DPP方式的信号检测原理。图6是表示由衍射光栅51(或59)分光的光束在光盘100上的主光点a、子光点+1次光b、c和-1次光d、e的位置和从各个光点检测出的推挽信号a、b、c、d、e的示意图。
通过衍射光栅51的作用,在图3所示的第一区域101和第三区域103衍射的光束在图6的光盘100上分别形成子光点b、e和子光点c、d。而且在图5所示的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的衍射光栅59中,在区域201(302、304)和区域202(301、303)衍射的光束在图6的光盘100上分别形成子光点b、e和子光点c、d。
这里,考虑图6中的光点a~e沿光盘半径方向(图中向右)移动的情形。
当主光点a从图中的位置沿光盘半径方向移动时,能够沿光盘100的记录槽检测出图6下部所示的推挽信号a。此外,能够从子光点b、d检测出推挽信号b、d。进一步能够从子光点c、e检测出对推挽信号b、d相位反转约180度的推挽信号c、e。这里,当将推挽信号a作为MPP信号,将推挽信号b、c、d、e全部加起来得到的信号作为SPP信号时,通过下列的计算得到跟踪误差信号(TES)。
[式1]
TES=MPP-k·SPP
其中,式中的k是修正主光点和子光点的光量差的系数。从图6可以看到当将推挽信号b、c、d、e全部加起来时成为0,通过进行[式1]的计算,跟踪误差信号与MPP信号相等。由于本计算进行与DPP信号计算相同的计算,所以能够消除物镜移动时的偏心,是一个优点。
下面简单地说明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的跟踪误差信号依存于偏心量的理由。当发生偏心时记录槽的倾斜依存于光盘半径位置。图7是表示对偏心量的记录槽角度变化量(对光盘内周位置(半径位置22mm)的记录槽角度的外周位置(半径位置57.5mm)的记录槽角度)的曲线图。可知例如当设定偏心量为5mm时在光盘的内外周发生约8度的变化。这样通过增加偏心量能够增加记录槽角度变化量。
首先说明使用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的衍射光栅59时的跟踪误差信号。图8(1)、(2)是表示使用图5(a)的衍射光栅时的物镜上和检测面上的子+1光的示意图。图8(1)表示对记录槽垂直地配置有衍射光栅59的区域的分割线的情形,图8(2)表示与其垂直线具有某个角度的情形。即图8(2)模式地表示当发生偏心时的子+1光。
通过检测出由光盘100上的记录槽衍射的光盘±1次光和光盘0次光的干涉生成推挽信号(以不与衍射光栅的衍射光混同的方式将由盘衍射的光束的+1次光称为盘+1次光,将-1次光称为盘-1次光,将0次光称为盘0次光)。这里,由于关于推挽信号生成原理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此外,为了表示作为聚焦检测方式采用象散方式的例子,检测器的受光面上的光点,其强度分布围绕光轴旋转约90度。因此如图所示根据来自沿与光盘的切线方向对应的方向分割成2份的受光面的输出信号之差检测推挽信号。
首先考虑如图8(1)所示的衍射光栅59的区域的分割线相对记录槽垂直的情形。由于光盘衍射光与记录槽垂直地进行衍射,所以对子光点b的衍射光成为盘+1次光211、盘-1次光209。这里,检测对子光点b的盘±1次光211、209和盘0次光210的干涉生成的推挽信号b。此外对子光点c也检测由盘±1次光221、219和盘0次光220的干涉生成的推挽信号c。如上所述,推挽信号b、推挽信号c由于相位反转,所以加起来得到的信号的振幅成为0。由于对子光点d、e也进行同样的考虑,所以结果驱动误差信号与MPP信号相等。
其次考虑如图8(2)所示的衍射光栅59的区域的分割线与记录槽的垂直线具有某个角度的情形。当同样地进行考虑时,由于光盘衍射光与记录槽垂直地进行衍射,所以对子光点b的衍射光成为盘+1次光231、盘-1次光229。而且对子光点c的衍射光成为盘+1次光241、盘-1次光239。这里,由于由对子光点b的盘±1次光231、229和盘0次光230的干涉生成的推挽信号和由对子光点c的盘±1次光241、239和盘0次光240的干涉生成的推挽信号是反转的,所以加起来得到的信号的振幅为0。可是同时发生了对子光点b的盘0次光230和对子光点c的盘+1次光241的干涉、对子光点c的0次光240和对子光点b的-1次光229的干涉。在该区域中,即便进行推挽计算也不会消除。结果,对跟踪误差信号产生了影响。这是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的课题。此外,由于可知使用图5(b)的衍射光栅也同样,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
下面说明使用本发明的衍射光栅51时的记录槽角度依赖性。图9是模式地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图3的3分割衍射光栅时的物镜上和检测面上的子+1次光的示意图。
首先考虑如图9(1)所示的衍射光栅51的区域的分割线对记录槽垂直的情形。由于光盘衍射光与记录槽垂直地进行衍射,所以对子光点b的衍射光成为盘+1次光111、盘-1次光109。这里,检测由对子光点b的盘±1次光111、109和盘0次光110的干涉生成的推挽信号b。而且对子光点c也检测由盘±1次光121、119和盘0次光120的干涉生成的推挽信号c。如上所述,推挽信号b、推挽信号c由于相位反转,所以加起来得到的信号的振幅成为0。由于对子光点d、e也进行同样的考虑,所以结果跟踪误差信号与MPP信号相等。
其次考虑如图9(2)那样分割线与记录槽的垂直线具有某个角度的情形。当同样地进行考虑时,由于光盘衍射光与记录槽垂直地进行衍射,所以对子光点b的衍射光成为盘+1次光131、盘-1次光129。而且对子光点c的衍射光成为盘+1次光141、盘-1次光139。这里,由于由对子光点b的盘±1次光131、129和盘0次光130的干涉生成的推挽信号和由对子光点c的盘±1次光141、139和盘0次光140的干涉生成的推挽信号是反转的,所以加起来得到的信号的振幅成为0。如从图看到的那样,不发生成为问题的干涉区域。由此,即便发生偏心也能够抑制SPP信号振幅的发生。此外,关于物镜移动时的偏离通过改变修正光量差的系数k可以对应。进一步,如图10所示,即便只将2个子光点配置在对主光点的前方或后方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这是不言而喻的。
据此说明本发明的效果。图11是关于对记录槽角度变化的跟踪误差信号振幅变动量,比较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和本方式的计算模拟结果。此外,在计算模拟中使用的光拾取器装置的主要参数如下所示。
(1)激光波长:405nm
(2)物镜NA:0.85
(3)记录槽间距:0.32μm(假定BD-RE)
在使用图5(a)、(b)的光栅的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图11中记号◆)中随着记录槽角度变化量增大,跟踪误差信号振幅变动量急剧增大,但是可知在使用图3的将光栅分割为3份的本方式(图11中记号■)中能够抑制这种增大。因此即便记录槽角度变化量增大,通常也能够检测出很好地除去了DC偏移信号的实用的跟踪误差信号。如果使用本发明,则不仅能够检测出稳定的跟踪误差信号,而且由于能够增大偏心量,所以可以在1个调节器中1个物镜上搭载2个物镜,使高速化成为可能。此外,说明的是在BD中进行,但是即便是其它的再现/记录方式也无妨。此外,即便是图12那样的衍射光栅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这是不言而喻的。
[实施例2]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偏心侧的光学系统概略图。关于图中所示的各光学部件,在与图2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1相同的光学部件上附加相同的标号。
与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衍射光栅60。图14是表示光栅60的示意图。衍射光栅60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具有分割成3份的区域,当设定n为整数,光盘100的引导槽间隔为t时,在区域401衍射的光束在光盘100上的聚光位置和在区域403衍射的光束在光盘100上的聚光位置沿光盘半径方向离开(2n-1)×t/2。但是,区域402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不同,为减光滤波器。在实施例1的情形中,在透过衍射光栅的主光束仅以在区域401、区域403衍射的分光比透过衍射光栅前,光束的形状发生变化。认为由于当区域401、区域403的分光比增大时入射到物镜的光束形状与本来的光束形状有很大不同,所以写入精度降低。为了抑制这种降低仅以区域401、区域403的分光比量减少区域402的光量。由此能够进行稳定的写入。此外,为了简化如图13所示地表示偏心侧的光学系统,但是也可以使中心·偏心共同光路化,这是不言而喻的。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偏心侧的光学系统概略图。
从半导体激光器50射出波长约为405nm的光束作为发散光。从半导体激光器50射出的光束被图16所示的衍射光栅61分光成6或7条光束。透过衍射光栅61的5条光束被光束分裂器62反射,由准直透镜53变换成大致平行的光束。此外1或2条光束在衍射光栅61衍射,入射到前置监视器54。一般当将信息记录在BD-RE等的记录型光盘中时,为了将规定的光量照射在光盘的记录面上,需要高精度地控制半导体激光器的光量。因此,当将信号记录在记录型光盘100中时,前置监视器54检测半导体激光器50的光量的变化,反馈到半导体激光器50的驱动电路(未图示)。由此可以监视光盘100上的光量。
从准直透镜53射出的光束入射到光束扩展器55。光束扩展器55用于通过改变光束的发散·汇聚状态,补偿由覆盖层的厚度误差引起的球面像差。
从光束扩展器55射出的光束从竖立反射镜56反射,由搭载在调节器6上的BD用物镜3汇聚在光盘100上。在光盘100上形成5个光点。
由光盘100反射的光束经过BD用物镜3、竖立反射镜56、光束扩展器55、准直透镜53、光束分裂器62、检测透镜57入射到光检测器58。当透过光束时被赋予检测透镜57规定的象散,用于检测聚焦误差信号。
衍射光栅61如图16所示与实施例1同样具有分割成3份的区域,当设定n为整数,光盘100的引导槽间隔为t时,在区域601衍射的光束在光盘100上的聚光位置和在区域603衍射的光束在光盘100上的聚光位置沿光盘半径方向离开(2n-1)×t/2。但是,区域602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不同,为形成光栅结构。在该区域602衍射的光束入射到图15中的前置监视器54。
此外,这里使区域602的衍射光入射到前置监视器,但是即便用于照射在光盘100上生成聚焦误差信号等的伺服信号也无妨。
[实施例4]
图17是表示可以与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CD、DVD、BD这样3类光盘对应的光拾取器装置。对于图中所示的各光学部件,在与图2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1相同的光学部件上附加相同的标号。图中的1点划线表示CD、DVD、BD的光路。虚线502是通过光盘的中心与光拾取器装置1的寻轨轴一致的线。由于BD的光学系统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下面说明DVD和CD的光学系统。此外,BD的光学系统即便是实施例2(图13)、实施例3(图15)的光学系统也无妨。
首先说明DVD的光学系统。从半导体激光器150射出波长约为660nm的光束作为发散光。从半导体激光器150射出的光束透过修正透镜151并入射到衍射光栅152。透过衍射光栅152的光束经过光束分裂器153、光束分裂器154入射到准直透镜155,变换成平行光。入射到光束分裂器154的光束的一部分透过,入射到前置监视器161。透过准直透镜155的光束从竖立反射镜156反射,由搭载在调节器157上的CD·DVD用互换物镜158汇聚在光盘上。在光盘上如实施例1那样形成5个光点。这时,将CD·DVD用互换物镜158配置在通过光盘中心的虚线502的位置上。
由光盘反射的光束经过CD·DVD用互换物镜158、竖立反射镜156、准直透镜155、光束分裂器154、检测透镜159入射到光检测器160。当透过光束时被赋予检测透镜159规定的象散,用于检测聚焦误差信号。
此外,这里使用了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跟踪误差方式,但是即便使用现有的3光束的跟踪误差方式也无妨。
下面说明CD的光学系统。从半导体激光器250射出波长约为780nm的光束作为发散光。从半导体激光器250射出的光束透过修正透镜251并入射到衍射光栅252。透过衍射光栅252的光束经过光束分裂器153、光束分裂器154入射到准直透镜155,变换成平行光。入射到光束分裂器154的光束的一部分透过,入射到前置监视器161。透过准直透镜155的光束从竖立反射镜156反射,由搭载在调节器157上的CD·DVD用互换物镜158汇聚在光盘上。在光盘上如实施例1那样形成5个光点。这时,将CD·DVD用互换物镜158配置在通过光盘中心的虚线502的位置上。
由光盘反射的光束经过CD·DVD用互换物镜158、竖立反射镜156、准直透镜155、光束分裂器154、检测透镜159入射到光检测器160。当透过光束时被赋予检测透镜159规定的象散,用于检测聚焦误差信号。
此外,这里使用了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跟踪误差方式,但是即便使用现有的3光束的跟踪误差方式也无妨。
制作使用1个物镜将波长不同的DVD、CD和BD的光束分别汇聚在规定的光盘上的3波长互换物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不能够将DVD、CD和BD的物镜配置在与光盘中心一致的虚线502上。而且,在现有的5光束DPP方式中,由于不能够增大偏心量,所以不能够如图17那样将2个透镜搭载在2个调节器上。但是通过使用本发明,能够实现DVD、CD和BD的互换光拾取器,也使高速化成为可能。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说明搭载有光拾取器装置170的光学再现装置。图18是光学再现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光拾取器装置170设置有能够沿光盘100的半径方向驱动的机构,与来自存取控制电路172的存取控制信号相应地进行位置控制。
从激光点亮电路177将规定的激光器驱动电流供给到光拾取器装置170内的半导体激光器,从半导体激光器与再现相应地以规定光量射出激光。此外,也能够将激光点亮电路177组装到光拾取器装置170内。
将从光拾取器装置170内的光检测器输出的信号发送到伺服信号生成电路174和信息信号再现电路175。在伺服信号生成电路174中根据来自上述光检测器的信号生成聚焦误差信号、跟踪误差信号和倾斜控制信号等的伺服信号,根据这些伺服信号经过调节器驱动电路173驱动光拾取器装置170内的调节器,进行物镜的位置控制。
在上述信息信号生成电路175中,根据来自上述光检测器的信号再现记录在光盘100中的信息信号。
将在上述伺服信号生成电路174和信息信号再现电路175中得到的信号的一部分发送到控制电路176。在该控制电路176上连接有主轴电动机驱动电路171、存取控制电路172、伺服信号生成电路174、激光点亮电路177等,进行使光盘100旋转的主轴电动机180的旋转控制、存取方向和存取位置的控制、物镜的伺服控制、光拾取器装置170内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光量的控制等。
[实施例6]
在实施例6中,说明搭载有光拾取器装置170的光学记录再现装置。图19是光学记录再现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在该装置中与上述图18中说明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不同之处是将信息信号记录电路178设置在控制电路176与激光点亮电路177之间,根据来自信息信号记录电路178的记录控制信号,进行激光器点亮电路177的点亮控制,附加将期望信息写入到光盘100中的功能这一点。
虽然已经指出并描述了几个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知道在没有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条件下可以改变和修改已经说明的实施例。所以,不应该被这里指出并描述了的详细情况所束缚,而是有意包括所有的这种改变和修改,因为它们都包含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光拾取器装置,具备:
半导体激光器;
将从所述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束分光成至少5条光束的分光模块;
汇聚所述5条光束,将各个独立的5个聚光点照射在光盘的记录面上的聚光光学系统;和
以在各自被分割成2部分以上的受光面上接受所述5个聚光点的来自所述光盘的反射光的方式进行配置的光检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光模块是被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的至少3个区域的衍射光栅,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夹着所述第二区域,
当设定n为整数、光盘的引导槽间隔为t时,配置所述第一区域衍射的光束在光盘上的聚光位置和所述第三区域衍射的光束在光盘上的聚光位置,使其在光盘半径方向上各间隔离开仅约(2n-1)×t/2。
2.一种光拾取器装置,具备:
半导体激光器;
将从所述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束分光成至少3条光束的分光模块;
汇聚所述3条光束,将各个独立的3个聚光点照射在光盘的记录面上的聚光光学系统;和
以在各自被分割成2部分以上的受光面上接受所述3个聚光点的来自所述光盘的反射光的方式进行配置的光检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光模块是被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的至少3个区域的衍射光栅,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夹着所述第二区域,
当设定n为整数、光盘的引导槽间隔为t时,配置所述第一区域衍射的光束在光盘上的聚光位置和所述第三区域衍射的光束在光盘上的聚光位置,使其在光盘半径方向上各间隔离开仅约(2n-1)×t/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衍射光栅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的3个区域的分割线方向与物镜移动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分光模块的衍射光栅的第二区域是减光滤波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拾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衍射光栅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的3个区域的分割线方向与物镜移动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拾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分光模块的衍射光栅的第二区域是减光滤波器。
7.一种衍射光栅,将光束分光成多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衍射光栅将入射到该衍射光栅的光束的照射面沿规定方向呈长条形地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的3个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夹着所述第二区域,使得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光栅槽形成为具有不同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衍射光栅,其特征在于:
第一和第三光栅槽的角度相对于第二区域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衍射光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衍射光栅的第二区域是减光滤波器。
CNB2006101218288A 2006-03-03 2006-08-24 衍射光栅和光拾取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50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57091A JP4729418B2 (ja) 2006-03-03 2006-03-03 回折格子、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6057091 2006-03-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0403A CN101030403A (zh) 2007-09-05
CN100505053C true CN100505053C (zh) 2009-06-24

Family

ID=38471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2182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5053C (zh) 2006-03-03 2006-08-24 衍射光栅和光拾取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42560B2 (zh)
JP (1) JP4729418B2 (zh)
CN (1) CN10050505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29418B2 (ja) * 2006-03-03 2011-07-20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回折格子、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945464B2 (ja) * 2008-01-21 2012-06-06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回折格子、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2119047A (ja) * 2010-11-09 2012-06-21 Panasonic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当該光ピックアップを備える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5204121A (ja) * 2014-04-15 2015-11-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情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7314B2 (ja) * 1995-01-12 2000-05-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ヘッド
US5835471A (en) * 1995-06-12 1998-1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1014717A (ja) * 1999-04-28 2001-01-19 Matsushita Electronics Industry Corp 光学装置
US6963522B2 (en) * 2001-05-31 2005-11-08 Nec Corporation Optical head apparatus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5122869A (ja) * 2003-09-24 2005-05-12 Sony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US7626900B2 (en) * 2003-09-24 2009-12-01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JP2006120306A (ja) * 2004-09-22 2006-05-11 Sony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6236514A (ja) * 2005-02-28 2006-09-07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回折格子、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729418B2 (ja) * 2006-03-03 2011-07-20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回折格子、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0403A (zh) 2007-09-05
US20070206479A1 (en) 2007-09-06
US8542560B2 (en) 2013-09-24
JP4729418B2 (ja) 2011-07-20
JP2007234175A (ja) 2007-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60448B2 (en) Optical pick-up head, optical information apparatus,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JP4231759B2 (ja) 光情報記録装置
CN101494064B (zh) 光拾取器装置及光盘装置
JP4527591B2 (ja)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CN101950569B (zh) 光拾取器及光盘驱动器
US20070189130A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device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device
CN100505053C (zh) 衍射光栅和光拾取器装置
KR20110020753A (ko) 대물 렌즈 및 이 대물 렌즈를 포함하는 광 픽업
US8483022B2 (en) Optical head device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CN101640047B (zh) 光拾取器装置、光盘装置和衍射光栅
WO2008123658A1 (en) Hologram optical device, compatible optical pickup including the hologram optical devic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system including the compatible optical pickup
CN101203914A (zh) 光学拾取器以及采用该光学拾取器的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US20090245037A1 (en) Focus Servo Method, Optical Reproducing Method, and Optical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20060193219A1 (en) Diffraction grating,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CN101681642B (zh) 光学头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US8000187B2 (en) Optical disc device
KR100888599B1 (ko) 광디스크 재생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디스크 재생 장치
US20060158997A1 (en) Diffraction element an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8192310A (ja) 光情報記録装置
JP4719660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EP2450891A1 (en) Optical pickup
US2009021371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data on/from a recording medium
JP2004185769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KR20080092604A (ko) 광픽업장치의 트랙킹 서보방법 및 장치
CN103295596A (zh) 光拾取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HITACHI AUDIO-VISUAL MEDIA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ITACHI VIDEO MEDIA ELECTRON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wate County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udio-visual Media Co., Ltd.

Address before: Iwate County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Video Media Electronic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