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15980A - 定子的固定构造以及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子的固定构造以及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15980A
CN103415980A CN2012800122633A CN201280012263A CN103415980A CN 103415980 A CN103415980 A CN 103415980A CN 2012800122633 A CN2012800122633 A CN 2012800122633A CN 201280012263 A CN201280012263 A CN 201280012263A CN 103415980 A CN103415980 A CN 1034159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bent wire
axis direction
section
end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22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15980B (zh
Inventor
白石朋成
永田俊彦
大谷寿英
小林秀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963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531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15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5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15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59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5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outer st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2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generated by humans or anim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55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power-driven at crank shafts pa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6Centering rotors within the stator; Balancing r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8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around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12Bik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Abstract

驱动装置具备:定子13;包括收纳定子13的筒状部11的壳体3;连接于壳体3且闭塞筒状部11的上部开口的端盖5;和弯曲线材51,该曲线材51包括线材,以在定子的轴心方向上压缩变形了的状态设置在定子13的上表面与端盖5的背面之间,并将定子13按压到筒状部11上。弯曲线材51从轴心方向看具有一部分开放的大致环形,而且是峰部以及谷部交替地连续而形成的,峰部与端盖5的背面接触,谷部与定子13的上表面接触。通过弯曲线材51的弹性力,定子13受到在轴心方向上朝下的力。定子13被按压到筒状部11上而被保持于壳体3。

Description

定子的固定构造以及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子的固定构造以及驱动装置,特别涉及将定子固定于壳体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马达或者发电机,公知具备定子、设置于它的内周侧的转子和收纳这些定子以及转子的壳体的类型。定子通过螺栓和/或螺钉等固定于壳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对于固定方法而言,此外,还公知通过粘接剂将定子粘合于壳体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705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以往的例子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
即,在通过螺栓等将定子固定于壳体的构造中,因为在固定定子时,存在紧固螺栓等的作业,所以存在组装花费时间的不便之处。另外,存在在定子上形成用于通过螺栓等固定的部位等、构造复杂的不便之处。另一方面,即使是通过粘接剂固定的方法,若包括粘接剂固化的时间,则结果,仍存在组装花费时间的不便之处。另外,存在粘接剂容易付着在作业者的手等上,作业性容易降低的不便之处。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事情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构造简素、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定子固定的定子的固定构造以及驱动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采取如下结构。
即,本发明为一种定子的固定构造,其中,具备:定子;包括收纳所述定子的筒状部的壳体;连接于所述壳体并闭塞所述筒状部的上部开口的端盖;和弯曲线材,其包括线材,以在所述定子的轴心方向上压缩变形了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定子的上表面与所述端盖的背面之间,并将所述定子按压到所述筒状部上,所述弯曲线材,从所述轴心方向看具有一部分开放的大致环形,而且是以向所述轴心方向的上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峰部以及以向所述轴心方向的下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谷部交替地连续而形成的,所述峰部与所述端盖的背面接触,所述谷部与所述定子的上表面接触。
(作用·效果)弯曲线材包括线材,从轴心方向来看具有一部分开放的大致环形。此处,所谓大致环形,除了仅由圆形和/或椭圆形等曲线构成的形状外,还包括由多边形等直线构成的形状和/或、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形状。
另外,弯曲线材是以向所述轴心方向的上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峰部以及以向所述轴心方向的下方向突出的方式弯曲的谷部交替地连续而形成的。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定子的轴心方向中,将从定子朝向端盖的方向设为上方,将它的相反的方向设为下方。因此,若绕轴心观察弯曲线材,则弯曲线材成为在轴心方向上突出的峰部以及谷部交替地连续而成的峰谷形状或者波状。此外,峰部与谷部既可以直线地连接,也可以曲线地连接。
若将这样的弯曲线材设置于定子与端盖之间,则峰部与端盖的背面接触而谷部与定子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弯曲线材以在轴心方向上压缩变形了的状态设置。由此,弯曲线材产生想要在轴心方向上伸长的弹性力。通过此弹性力,定子受到在轴心方向上朝下的力。定子被按压到筒状部上,而被保持于壳体。因此,能够适宜地抑制定子的位置在轴心方向上错位。
另外,弯曲线材因为能够弹性变形,所以即使在轴心方向上定子和/或端盖的尺寸存在偏差,也能够吸收该偏差,妥当地将定子按压到筒状部上。
而且,根据这样的定子的固定构造,为了固定定子未使用螺栓等,所以能够使构造简化。另外,将定子固定于壳体的作业,只是在定子与端盖之间设置弯曲线材,作业性好。另外,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定子固定。
此外,规定:以轴心方向的一方为上方、轴心方向的另一方为下方,但是轴心方向不限定于竖直方向等特定的方向。即,定子能够以任意的朝向、姿势设置,伴随于此轴心方向也能够设为任意的方向。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所述弯曲线材具有多个角部与将相邻的所述角部彼此连接的多个直线部,使得其沿所述轴心方向看成为大致多边形。弯曲线材的外形沿轴心方向看呈大致多边形。角部是线材弯曲的部位,相当于大致多边形的顶点。另外,直线部是线材大致直线状地延伸的部位,相当于上述大致多边形的边。若是这样的弯曲线材,则由于具有直线部,与外形仅由曲线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弯曲线材的成形。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所述角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峰部或者所述谷部。例如,在角部处于与峰部相同位置的情况下,在该峰部这一处,线材在将对应于峰部的弯曲与对应于角部的弯曲合成而成的朝向上弯曲。另外,在角部处于与谷部相同位置的情况下,在该谷部这一处,线材在将对应于谷部的弯曲与对应于角部的弯曲合成而成的朝向上弯曲。全部的角部与峰部或谷部一起形成,角部兼作峰部或者谷部。线材弯曲的部位的数量与角部的数量无关,峰部以及谷部的总数就足够。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弯曲线材的成形。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所述峰部以及所述谷部进一步地弯曲,而且所述弯曲线材具有将相邻的所述峰部以及所述谷部连接的直线部,使得从轴心方向看,所述弯曲线材的外形成为以所述峰部以及所述谷部为顶点的大致多边形。峰部以及谷部一边以在轴心方向上突出的方式弯曲,一边以从轴心方向看成为大致多边形的顶点的方式弯曲。由此,弯曲线材的形状即使使上下反转也基本上不变。例如,既能够将向轴心方向的一方突出的部位作为峰部处理,也能够作为谷部处理。因此,能够减轻组装弯曲线材的作业的负担。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所述弯曲线材成形为从所述轴心方向看比所述定子的外径大,并在以其外形变小的方式变形了的状态下被组装。对于弯曲线材,因为从轴心方向看一部分开放,所以弯曲线材能够以它的外形变小的方式沿轴心方向的径向向内压缩变形。并且,对于弯曲线材,因为是从轴心方向看比定子的外径大的大致多边形,所以即使在以其外形变小的方式变形了的状态下组装,也能够使弯曲线材与定子的周缘部等接触。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所述弯曲线材包括具有圆形截面的线材。若是截面形为圆形的线材,则能够使之向任意的方向弯曲。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将弯曲线材成形。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所述端盖具备:侧壁部,其在所述端盖的背面上遍及绕所述轴心的周向而形成,与所述弯曲线材接触并承受所述弯曲线材产生的沿所述轴心的径向向外的弹性力;和伸出部,其形成为从所述侧壁部向所述轴心的径向内侧伸出,与所述峰部接触并承受所述弯曲线材产生的沿所述轴心方向向上的弹性力。由此,通过弯曲线材的沿径向向外的弹性力,弯曲线材遍及侧壁部的周向突出,自主卡止于侧壁部。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弯曲线材卡止于端盖。并且,因为承受在轴心方向上朝上的弹性力的伸出部从侧壁部伸出,所以能够使弯曲线材在卡止于侧壁部的状态下压缩变形。因此,若将端盖连接于壳体,则能够一举使弯曲线材在预定位置压缩变形。这样,能够效率非常高地将定子固定于壳体。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所述侧壁部的内径比所述定子的外径稍大。由此,在侧壁部内能够收纳定子的上侧的一部分。这样,因为在端盖内能够收纳定子的一部分,所以能够容易地实现小型化。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所述伸出部朝向所述径向内侧且在所述轴心方向上朝下地倾斜,在所述伸出部与所述侧壁部之间形成有能够保持所述峰部的凹部。弯曲线材在轴心方向上朝上推的伸出部朝向径向内侧且在轴心方向上朝下地倾斜。通过这样的伸出部,抑制弯曲线材(峰部)向径向内侧移动。即,能够适宜地抑制弯曲线材与端盖的接触位置在径向上错位。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所述定子具备定子铁心与通过在所述定子铁心上卷绕绕线而形成的线圈,所述弯曲线材与所述定子铁心的上表面直接接触。定子铁心比线圈刚性高。因为弯曲线材与刚性比较高的定子铁心直接地接触,所以能够可靠地按压定子。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所述定子还具备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设置于在所述定子铁心的上表面且比所述定子铁心的外周缘靠内侧处,限制所述弯曲线材向所述径向内侧移动。因为具备限制部件,所以能够适宜地抑制弯曲线材与定子的接触位置在径向上错位。换言之,能够适宜地抑制弯曲线材的谷部错位。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所述定子还具备绝缘性线轴,该绝缘性线轴设置于所述定子铁心与所述线圈之间并覆盖所述定子铁心,所述限制部件与所述绝缘性线轴一体地构成。因为绝缘性线轴兼作限制部件,所以能够将构造简化。
另外,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具备:马达,其具有转子与设置于该转子的外周侧的定子并产生动力;壳体,其包括收纳所述马达的筒状部端盖,其连接于所述壳体且闭塞所述筒状部的上部开口;和弯曲线材,其包括由线材,以在所述定子的轴心方向上压缩变形了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定子的上表面与所述端盖的背面之间,并将所述定子按压到所述筒状部上,所述弯曲线材,从所述轴心方向看具有一部分开放的大致环形,而且是以向所述轴心方向的上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峰部以及以向所述轴心方向的下方突出的的方式弯曲的谷部交替地连续而形成的,所述峰部与所述端盖的背面接触,所述谷部与所述定子的上表面接触。。
(作用·效果)根据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因为采用上述定子的固定构造,所以即使在轴心方向上定子和/或端盖的尺寸存在偏差,也能够吸收该偏差,适宜地抑制定子的位置在轴心方向上错位。另外,能够使驱动装置的构造简化。并且,将定子固定于壳体的作业只是将弯曲线材设置于定子与端盖之间,作业性好、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因此,能够效率高地组装驱动装置。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所述驱动装置能够搭载于自行车,所述壳体还具有所述自行车的曲轴插入的曲轴室,所述马达能够产生对连接于所述曲轴的踏板的踏力进行辅助的动力。在是自行车的情况下,与地面最先接触的部件是踏板的情形较多,曲轴连接于此踏板。因此,在搭载于自行车的驱动装置中,除了壳体直接地受到冲击的情况外,还存在驱动装置的内部(曲柄室)通过曲轴直接地受到冲击的情况。在后者的情况下,相对于定子在轴心方向上作用的力大。但是,在本发明的驱动装置中,因为采用了上述定子的固定构造,所以能够适宜地抑制定子的位置在轴心方向上错位、脱落之类的情形。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驱动装置,能够适宜地应用于自行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定子的固定构造,弯曲线材的峰部与端盖的背面接触,弯曲线材的谷部与定子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弯曲线材以在轴心方向上压缩变形了的状态设置。由此,弯曲线材产生想要在轴心方向上伸长的弹性力。通过此弹性力,端盖受到在轴心方向上朝上的力,定子受到在轴心方向下朝下的力。定子被按压到筒状部上而被保持于壳体。因此,能够适宜地抑制定子的位置在轴心方向上错位。
并且,因为弯曲线材能够弹性变形,所以即使在轴心方向上定子和/或端盖的尺寸存在偏差,也能够吸收该偏差,妥当地将定子按压到筒状部上。
而且,根据这样的定子的固定构造,为了固定定子未使用螺栓等,所以能够使构造简化。另外,将定子固定于壳体的作业,只是在定子与端盖之间设置弯曲线材,作业性好。另外,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定子固定。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因为采用了上述定子的固定构造,所以即使在轴心方向上定子和/或端盖的尺寸存在偏差,也能够吸收该偏差,适宜地抑制定子的位置在定子的轴心方向上错位。另外,能够使驱动装置的构造简化。并且,将定子固定于壳体的作业,只是在定子与端盖之间设置弯曲线材,作业性好、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因此,能够效率高地组装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涉及的驱动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壳体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5是定子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定子的固定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示出定子的固定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9是弹簧销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端盖的背面的立体图。
图11是弯曲线材的立体图。
图12(a)是从与轴心垂直的方向来看的弯曲线材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12(b)是从轴心方向来看弯曲线材的俯视图。
图13是搭载了驱动装置的自行车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应用于自行车的驱动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例涉及的驱动装置的外观图。
1.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
驱动装置1具备壳体3与端盖5。端盖5通过螺栓7紧固于壳体3。在驱动装置1中贯通有自行车的曲轴71。
图2是驱动装置1的主要部分俯视图。此外,在图2中,除了上述的端盖5、曲轴71,对于转子等也省略图示。如图所示,壳体3具有大致圆筒形的筒状部11。在此筒状部11内收纳有定子13。弹簧销15被压入筒状部11与定子13之间。
参照图3。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如图所示,在定子13的内周侧设置有转子16。在转子16上能够一体地旋转地连接旋转轴17。旋转轴17能够旋转地被支撑于壳体3。这些定子13、转子16以及旋转轴17构成产生动力的马达18。在旋转轴17上,经由齿轮单元19等输出轴20被联动连接。输出轴20输出马达18所产生的动力。
上述端盖5闭塞筒状部11的上部开口。端盖5与筒状部11的上端面27接触。在端盖5与定子13之间,弯曲线材51以压缩变形的状态设置。
壳体3具有能够互相分开的左壳体3L与右壳体3R。以下,在不需要将左壳体3L与右壳体3R区别开的情况下,只记述为壳体3。
以下,对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定子13的轴心R与筒状部11的中心轴设为大致一致,统一使用“轴心R”。进一步,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在定子13的轴心方向中,将从定子13朝向端盖5的方向称作“沿轴心R方向朝上”或者“上方”。另外,将与从定子13朝向端盖5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作“沿轴心R方向朝下”或者“下方”。例如,在图3中,将图面的上侧称作“沿轴心R方向朝上”或者简称为“上方“,将图面的下侧称作“沿轴心R方向朝下”或者简称为“下方”。但是,这不是将轴心R方向限定于竖直方向等的特定的方向。即,定子13能够以任意的朝向、姿势设置,伴随于此轴心R方向也能够采取任意的方向。另外,将绕轴心R旋转的方向称作“周向Q”。
2.壳体的结构
图4是壳体3的主要部分立体图。此外,在图4中仅图示左侧壳体3L,省略右侧壳体3R的图示。
如图所示,筒状部11在它的内侧具有内周面21。内周面21具有比定子13的外径稍大的内径,能够收纳定子13。在内周面21上,形成有单一的第1沟部23。此外,在图4中,将第1沟部23示出在与图2稍有不同位置。
在这些内周面21以及第1沟部23的下端,形成有向轴心R的径向(以下,酌情略称为“径向”)内侧伸出的法兰部24。法兰部24的内径比定子13的外径小。法兰部24在它的上表面与定子13接触而支撑定子13。
筒状部11还具有用于连接端盖5的多个(例如3处)的凸台部(ボス部)25。壳体3另外具备从筒状部11的外周面伸出的板状部29。板状部29兼作形成插入曲轴71的曲轴室72的壁部。
3.定子的结构
如图3所示,定子13具有定子铁心31、绝缘性线轴35和线圈37。绝缘性线轴35覆盖定子铁心31。线圈37由在定子铁心31上从绝缘性线轴35上卷绕的绕线(巻線)形成。
图5是定子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如图所示,在定子铁心31的外周面32上形成有与轴心R大致平行的第2沟部33。第2沟部33是大致半圆形。定子铁心31还具有多个齿34。在相邻的齿34之间分别形成有槽F。第2沟部33配置于此槽F的径向外侧。
图6、图7分别是示出定子的固定构造的放大剖视图。如图所示,绝缘性线轴35向径向外侧延伸,具有覆盖定子铁心31的上表面的凸缘部36。凸缘部36比定子铁心31的外径稍小。由此,在定子铁心31的上表面38中,周缘部38a露出。
图8是驱动装置1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如图所示,定子13,以第2沟部33与第1沟部23相对的方式,安装于筒状部11。由此,由第1沟部23与第2沟部33形成大致圆形的空隙。
4.弹簧销的构成
图9是弹簧销15的外观立体图。如图所示,弹簧销15具有大致圆柱形,具有与它的轴芯S方向平行的狭缝D。弹簧销15的上端15a以及下端15b被倒角,分别变得越往顶端越细(锥形)。若使弹簧销15沿轴芯S的径向向内压缩变形,则弹簧销15发挥沿它的轴芯S的径向向外的弹性力。
如图7所示,弹簧销15被压入由第1沟部23与第2沟部33形成的空隙内。
如图2所示,所压入的弹簧销15被保持为压缩变形的状态而发挥弹性力。通过此弹性力,弹簧销15按压定子13(定子铁心31),将定子13的相反侧的部分按压到筒状部11的内周面21上。具体地,若将从弹簧销15的轴芯S朝向轴心R的径向设为径向V、将内周面21与此径向V相交的点设为点C,则在以点C为中心、向轴心R的周向Q两侧扩大的范围中,定子13与内周面21面接触。
与定子13面接触的内周面21受到沿轴心R的径向向外的载荷。由此,在定子13与内周面21之间产生摩擦力。通过此摩擦力保持定子13。即,定子13在轴心R方向上的错位被适宜地抑制。
5.端盖的构成
参照图6、7、以及图10。图10是端盖5的背面的立体图。在端盖5的里面形成有侧壁部41。侧壁部41遍及轴心R的周向Q形成。侧壁部41的内径比定子13的外径稍大。在此侧壁部41内,从筒状部11突出的定子13(定子铁心31)被收纳。这样,由于将定子13的上侧的一部分收纳于端盖5内,能够容易地实现驱动装置1的小型化。
在侧壁部41上形成有切口部43。切口部43配置于第1沟部23的延长(线)上的位置。在切口部43中,如图7所示,从筒状部11的上端面27向上方突出的弹簧销15被收纳。此弹簧销15的长度被设定为比轴心R方向上的定子13的尺寸短。由此,弹簧销15不向定子13(定子铁心31)的上方突出。
端盖5还具备伸出部45。伸出部45以从侧壁部41的上端向径向内侧伸出的方式设置。伸出部45朝向轴心R的径向内侧在轴心R方向上朝下地倾斜。其结果,在侧壁部41与伸出部45之间形成有环状的凹部(空间)H。
6.弯曲线材的构成
参照图11。图11是弯曲线材51的立体图。图12(a)是从与轴心R垂直的方向来看弯曲线材51的局部侧视图,图12(b)是从轴心R方向来看弯曲线材51的俯视图。此外,图11示出未压缩变形时的弯曲线材51,图12示出设置于端盖5与定子13之间且压缩变形时的弯曲线材51。
弯曲线材51包括单一(1根)的线材。线材,优选截面是圆形或者大致圆形。作为线材的材质,优选不锈钢等金属。作为线材,例示例如圆钢、圆线材、钢线、圆棒等。弯曲线材51是通过对这样的线材进行弯曲加工来成形的。因此,弯曲线材51基本上包括线材弯曲的部位、以及/或者、线材直线地延伸的部位。
参照图12(a)。弯曲线材51是以向轴心R方向的上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峰部53a以及以向轴心R方向的下方向突出的方式弯曲的谷部53b交替地连续而形成的。由此,若沿着轴心R的周向Q旋转观察,则弯曲线材51呈峰谷形状或者波状。优选,这些峰部53a以及谷部53b以大致相等的间隔配置。
参照图12(b)。从轴心R方向来看,峰部53a以及谷部53b以使得弯曲线材51的外形成为以峰部53a以及谷部53b为顶点的大致多边形的方式进一步弯曲。在图11以及图12(b)中,将峰部53a用圆围绕来明示,将谷部53b用三角形围绕来明示。因此,本实施例的峰部53a以及谷部53b也与本发明的角部相当。
另外,在相邻的峰部53a与谷部53b之间形成有直线部55。弯曲线材51还具有端部57a、57b。因此,若从轴心R方向来看,弯曲线材51呈一部分开放的大致多边形。图12(b)示出以在轴心R方向视时成为正二十四边形的方式成形了的弯曲线材51。此外,由于一部分开放,与顶点相当的峰部53a以及谷部53b的总数是23处。
弯曲线材51由于具有上述形状,所以能够沿轴心R方向压缩变形。若使弯曲线材51沿轴心R方向压缩变形,则弯曲线材51发挥想要沿轴心R方向伸展而恢复成原来的形状的弹性力。
这样,弯曲线材51的外形是仅以全部的峰部53a以及谷部53b为顶点的大致多边形,在峰部53a以及谷部53b以外未形成顶点,所以弯曲线材51的形状,使上下反转也基本上不变。因此,既可以将向轴心R方向的一方突出的部位作为峰部53a处理,也可以作为谷部53b处理。因此,能够减轻组装弯曲线材51的作业的负担。
另外,对于弯曲线材51而言,由于通过端部57a、57b一部分开放,所以能够以它的外形变小的方式向沿轴心R的径向向内压缩变形。若使弯曲线材51沿径向向内压缩变形,则弯曲线材5产生想要沿径向向外扩大而恢复成原来的形状的弹性力。
弯曲线材51预先以从轴心R方向来看成为比定子13的外径大的多边形的方式成形。由此,能够使弯曲线材51与定子13的周缘部38a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弯曲线材51还以成为比侧壁部41的内径大的多边形的方式预先成形。
7.通过弯曲线材定子的固定构造
通过弯曲线材51将定子13固定的作业如下。即,如图10所示,首先,使弯曲线材51一边以它的外形变小的方式压缩,一边沿着端盖5的侧壁部41设置。由此,弯曲线材51产生沿径向向外的弹性力,通过此弹性力弯曲线材51遍及侧壁部41的大致全周突出。而且,弯曲线材51以不会因自重而从端盖5脱落的程度,自主卡止于侧壁部41。
接着,将卡止了弯曲线材51的端盖5紧固于壳体3。由此,如图6、图7所示,弯曲线材51(谷部53b)分别与定子铁心31的周缘部38a接触。另外,弯曲线材51(山部53a)分别在沿着侧壁部41的状态下与伸出部45接触。而且,弯曲线材51在轴心R方向上压缩变形。压缩变形了的弯曲线材51在轴心R方向上发挥弹性力。伸出部45承受弯曲线材51产生的在轴心R方向上朝上的弹性力。另外,定子13受到弯曲线材51产生的在轴心R方向上朝下的弹性力。更详细地,定子铁心31从全部的谷部53b分散地受到弹性力。其结果,定子铁心31的下面被按压到筒状部11的法兰部24上,来抑制定子13在轴心R方向上移动。
这样,固定定子13的作业,只是将弯曲线材51安装于端盖5并将该端盖5连接于壳体3。另外,通过将端盖5连接于壳体3,能够一举使弯曲线材51在预定位置压缩变形而将定子13固定于壳体3。因此,能够效率非常高地在短时间内固定定子13。
另外,弯曲线材51由于能够弹性变形,所以即使在轴心R方向上定子13和/或端盖5的尺寸有偏差,也能够吸收该偏差,妥当地将定子13按压到筒状部11上。
而且,根据本驱动装置1,之前说明的通过弹簧销15实现的定子13的固定与通过弯曲线材51实现的定子13的固定叠加作用,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定子13在轴心R方向上错位。
此处,弯曲线材51的两侧的端部57a、57b被设定为,即使在如上所述弯曲线材51在轴心R方向上压缩变形时,也不会比峰部53a以及谷部53b向轴心R方向突出。具体地,如图12(a)所示,若将在轴心R方向上峰部53a与谷部53b之间的范围称作范围G,则在轴心R方向上端部57a、57b的各位置分别以总是收敛于范围G内的方式设定。例如,从端部57a到与此端部57a最近的峰部53a或者谷部53b的长度,优选比相邻的山部53a与谷部53b之间的直线部55短。进一步优选,该长度为直线部55的三分之一。
根据这样的弯曲线材51,弯曲线材51的端部57a、57b不与定子铁心31的上面38以及端盖5的突出部45的任一个接触。因此,能够避免弯曲线材51的轴心R方向的弹性力变化。
另外,弯曲线材51的端部57a、57b被设定为,即使是在如上所述弯曲线材51在径向上压缩变形时,互相也不接触。因此,能够避免弯曲线材51的轴心R方向或者/以及径向的弹性力变化。顺便提一句,若端部57a、57b接触,则弯曲线材51的作为弹性体的特性(载荷与弹性力的关系)变化。
另外,伸出部45由于朝向径向内侧在轴心R方向上朝下倾斜,若弯曲线材51自身不进一步收缩,则不能向径向内侧移动。通过这样的伸出部45,能够适宜地抑制弯曲线材51与端盖5的接触位置在径向上错位。换言之,能够适宜地抑制弯曲线材51的峰部53a向径向内侧移动。
另外,由于绝缘性线轴35的凸缘部36比定子铁心31的外径稍小,所以定子铁心31的上表面38(周缘部38a)露出。由此,弯曲线材51能够与刚性比较高的定子铁心31的上表面38直接地接触。因此,弯曲线材51能够使弹性力可靠地相对于定子13作用,定子13能够稳定地承受弹性力。
另外,如图6所明示的,凸缘部36延伸到定子铁心31的外周缘39附近为止。因此,凸缘部36能够适宜地抑制弯曲线材51与定子13的接触位置在径向上错位。换言之,凸缘部36能够适宜地抑制弯曲线材51的谷部53b错位。另外,由于凸缘部36一体地形成于绝缘性线轴35,能够使构造简化。
另外,弯曲线材51包括线材,所以在像定子13的周缘部38a那样宽度狭窄的环状区域中也能够适宜地设置。因此,能够将定子13以及端盖5小型化。并且,弯曲线材51,因为能够通过对线材进行弯曲加工来成形,不需要冲压模具等模具,所以能够便宜地制造。
另外,弯曲线材51的外形是沿轴心R方向看顶点的数量多的多边形,所以能够使弯曲线材51适宜地沿着由侧壁部41形成的圆周面。另外,对于弯曲线材51,因为谷部53b的数量多,所以能够使一个谷部53b按压定子13的力比较小。另外,能够使弹性力分散地作用于定子13。
另外,弹簧销15因为未向定子13的上方突出,所以能够适宜地抑制弹簧销15与弯曲线材51干涉。
另外,侧壁部41的内径比定子13的外径稍大,在此侧壁部41内,能够收纳从筒状部11突出的定子13(定子铁心31)。这样,因为将定子13的上侧的一部分收纳于端盖5内,所以能够容易地实现驱动装置1的小型化。
9.对自行车的应用例
接着,对将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应用于自行车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3是搭载了驱动装置1的自行车61的左视图。自行车61具备:车体框架63;能够旋转地被支撑于车体框架63的前轮65以及后轮67;和被支撑于车体框架63并操纵前轮65的车把69。
驱动装置1在自行车61的大致中央下部被支撑于车体框架63。驱动装置1以轴心R大致水平的方式设置。在驱动装置1中曲轴71大致水平地贯通。在曲轴71的两端连接有踏板73。通过踩踏踏板73的踏力,曲轴71旋转。曲轴71的旋转动力经由车链75传递到后轮67。另外,在车体框架63上支撑有用于驱动包括定子13等的马达18的电池77。
参照图3。曲轴71被插入驱动装置1的曲轴室72。在曲轴室72中,此外,还设置有检测曲轴71的扭矩的扭矩传感器(图示省略)和/或、用于控制马达18的控制部(图示省略)。马达18产生的动力被输出到输出轴20。驱动装置1构成为,输出轴20输出的旋转动力能够经由上述的车链75传递到后轮67。
而且,控制部基于扭矩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马达18。马达18产生与踏板73的踏力相应的辅助动力。而且,踏力以及马达18产生的动力分别经由曲轴71以及输出轴20传递到车链75。车链75将这些踏力以及动力合成并传递到后轮67。由此,自行车61走行。
此处,在自行车61的情况下,与地面最先接触的部件是踏板73的情形较多。在踏板73上连接有曲轴71。因此,一般地,在搭载于自行车61的驱动装置中,除了驱动装置的表面(壳体的外表面)直接地受到冲击的情况,还存在驱动装置的内部(曲柄室)通过曲轴而直接地受到冲击的情况。若冲击直接地传递到驱动装置的内部,则在轴心R方向上较大的力传递到定子。但是,在本发明的驱动装置1中,采用上述的定子13固定构造,所以能够适宜地抑制定子13的位置在轴心R方向上错位。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能够适宜地应用于自行车61。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下述地进行变形实施。
(1)在上述实施例中,并用了通过弯曲线材51实现的定子13的固定与通过弹簧销15实现的定子13的固定,但是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省略弹簧销15。
(2)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弯曲线材51的在轴心R方向所见的形状,例示了正二十四边形,但是不限于此。即,多边形的顶点的数量能够酌情地选择变更。例如,也可以是十二边形以上。另外,不限于正多边形,也可以变更为除此以外的多边形。或者,也可以变更为圆形和/或椭圆形等。
(3)在上述实施例中,弯曲线材51,从轴心R方向来看,具有仅以全部的峰部53a以及谷部53b为顶点的大致多边形,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变更为,若将与多边形的顶点相当的部位设为角部,则与峰部53a以及谷部53b无关,与峰部53a以及谷部53分开地具备此角部。换言之,也可以将角部在与峰部53a以及谷部53b不同的位置形成。或者,也可以变更为,峰部53a以及谷部53的一部分兼作角部。即使是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包含与峰部53a以及谷部53分开地设置的角部。
另外,例如,也可以变更为,仅峰部53a以及谷部53b的一方兼作角部,而另一方面不兼作角部。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各角部分别与峰部53a一起形成,并且不将角部与谷部53b一起形成。在此情况下,在从轴心R方向来看弯曲线材51时,谷部53b配置于大致多边形的相邻顶点(角部)与顶点(角部)之间(即,多边形的各边的大致中央)。
(4)在上述实施例中,弯曲线材51能够产生沿径向向外的弹性力,但是不限于此。即,也可以酌情变更为不产生沿径向向外的弹性力的弯曲线材。
(5)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弯曲线材51包括具有圆形截面的线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变更为包括具有矩形形状截面的线材的弯曲线材。
(6)在上述实施例中,弯曲线材51卡止于端盖5(侧壁部41),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变更为,将弯曲线材51卡止于筒状部11。或者,也可以变更为,将弯曲线材51卡止于定子13。
(7)在上述实施例中,弯曲线材51与定子13接触的位置是定子铁心31的周缘部38a,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接触位置变更为定子铁心31的其他位置。另外,也可以变更为,与定子铁心31以外的定子13的要素(例如,绝缘性线轴35和/或线圈37等)接触。
(8)在上述实施例中,伸出部45倾斜,但是不限于此。即,伸出部45也可以变更为朝向轴心R的径向内侧水平地伸出。
(9)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弯曲线材51向径向内侧移动进行限制的凸缘部36与绝缘性线轴35一体地构成,但是不限于此。即,也可以变更为,与绝缘性线轴35分开地具备对弯曲线材51向径向内侧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件。
(10)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应用于自行车的驱动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驱动装置1应用于任意的装置。伴随此变更,也可以变更为省略曲轴室72。
(11)在上述实施例中,定子13作为马达18的要素进行了例示,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构成发电机的定子13。
(12)关于在上述实施例以及从上述(1)至(11)中进行了说明的各变形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将各结构置换成其他变形实施例的结构或者与其组合等,酌情地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驱动装置
3…壳体
5…端盖
11…筒状部
13…定子
15…弹簧销
16…转子
18…马达
24…法兰部
31…定子铁心
32…外周面
35…绝缘性线轴
36…凸缘部
37…线圈
38…上表面
38a…周缘部
39…外周缘
41…侧壁部
45…伸出部
51…弯曲线材
53a…峰部(兼作角部)
53b…谷部(兼作角部)
55…直线部
57a、57b…端部
61…自行车
71…曲轴
72…曲轴室
73…踏板
G…范围
H…凹部(空间)
Q…周向
R…定子的轴心
S…弹簧销的轴芯
V…从弹簧销的轴芯朝向定子的轴心的方向

Claims (14)

1.一种定子的固定构造,其中,具备:
定子,
包括收纳所述定子的筒状部的壳体,
连接于所述壳体并闭塞所述筒状部的上部开口的端盖,和
弯曲线材,其包括线材,以在所述定子的轴心方向上压缩变形了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定子的上表面与所述端盖的背面之间,并将所述定子按压到所述筒状部上,
所述弯曲线材,从所述轴心方向看具有一部分开放的大致环形,而且是以向所述轴心方向的上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峰部以及以向所述轴心方向的下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谷部交替地连续而形成的,
所述峰部与所述端盖的背面接触,
所述谷部与所述定子的上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弯曲线材具有多个角部与将相邻的所述角部彼此连接的多个直线部,使得其从所述轴心方向看成为大致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角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峰部或者所述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峰部以及所述谷部进一步地弯曲,使得从轴心方向看,所述弯曲线材的外形成为以所述峰部以及所述谷部为顶点的大致多边形,而且,
所述弯曲线材具有将相邻的所述峰部以及所述谷部连接的直线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弯曲线材成形为从所述轴心方向看比所述定子的外径大,而且在以其外形变小的方式变形了的状态下被组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弯曲线材包括具有圆形截面的线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端盖具备:
侧壁部,其在所述端盖的背面上遍及绕所述轴心的周向而形成,与所述弯曲线材接触并承受所述弯曲线材产生的沿所述轴心的径向向外的弹性力,和
伸出部,其形成为从所述侧壁部向所述轴心的径向内侧伸出,与所述峰部接触并承受所述弯曲线材产生的沿所述轴心方向向上的弹性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侧壁部的内径比所述定子的外径稍大。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定子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伸出部朝向所述径向内侧且在所述轴心方向上朝下地倾斜,
在所述伸出部与所述侧壁部之间形成有能够保持所述峰部的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定子具备定子铁心与通过在所述定子铁心上卷绕绕线而形成的线圈,
所述弯曲线材与所述定子铁心的上表面直接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子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定子还具备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设置于在所述定子铁心的上表面且比所述定子铁心的外周缘靠内侧处,限制所述弯曲线材向所述径向内侧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定子的固定构造,其中,
所述定子还具备绝缘性线轴,该绝缘性线轴设置于所述定子铁心与所述线圈之间并覆盖所述定子铁心,
所述限制部件与所述绝缘性线轴一体地构成。
13.一种驱动装置,其中,具备:
马达,其具有转子与设置于该转子的外周侧的定子并产生动力,
壳体,其包括收纳所述马达的筒状部,
端盖,其连接于所述壳体且闭塞所述筒状部的上部开口,和
弯曲线材,其包括由线材,以在所述定子的轴心方向上压缩变形了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定子的上表面与所述端盖的背面之间,并将所述定子按压到所述筒状部上,
所述弯曲线材,从所述轴心方向看具有一部分开放的大致环形,而且是以向所述轴心方向的上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峰部以及以向所述轴心方向的下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谷部交替地连续而形成的,
所述峰部与所述端盖的背面接触,
所述谷部与所述定子的上表面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装置能够搭载于自行车,
所述壳体还具有所述自行车的曲轴插入的曲轴室,
所述马达能够产生对连接于所述曲轴的踏板的踏力进行辅助的动力。
CN201280012263.3A 2011-03-09 2012-02-21 定子的固定构造以及驱动装置 Active CN1034159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96390.6A CN105553138B (zh) 2011-03-09 2012-02-21 定子的固定构造以及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1685A JP5603810B2 (ja) 2011-03-09 2011-03-09 ステータの固定構造および駆動装置
JP051685/2011 2011-03-09
PCT/JP2012/001154 WO2012120801A1 (ja) 2011-03-09 2012-02-21 ステータの固定構造および駆動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96390.6A Division CN105553138B (zh) 2011-03-09 2012-02-21 定子的固定构造以及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5980A true CN103415980A (zh) 2013-11-27
CN103415980B CN103415980B (zh) 2016-03-30

Family

ID=467977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2263.3A Active CN103415980B (zh) 2011-03-09 2012-02-21 定子的固定构造以及驱动装置
CN201610096390.6A Active CN105553138B (zh) 2011-03-09 2012-02-21 定子的固定构造以及驱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96390.6A Active CN105553138B (zh) 2011-03-09 2012-02-21 定子的固定构造以及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236774B2 (zh)
EP (2) EP2685604B1 (zh)
JP (1) JP5603810B2 (zh)
CN (2) CN103415980B (zh)
TW (2) TWI488411B (zh)
WO (1) WO20121208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3810B2 (ja) * 2011-03-09 2014-10-08 ヤマハモーター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の固定構造および駆動装置
JP6370736B2 (ja) 2015-03-31 2018-08-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ドライブ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を備える自転車
JP6514995B2 (ja) * 2015-08-31 2019-05-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ガード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JP6721403B2 (ja) * 2016-04-28 2020-07-1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補助自転車
USD936105S1 (en) * 2018-06-15 2021-11-16 Fukuta Electric & Machinery Co., Ltd. Mo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scooter
USD936106S1 (en) * 2019-03-12 2021-11-16 Fukuta Electric & Machinery Co., Ltd. Mo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scooter
DE102019215563A1 (de) * 2019-10-10 2021-04-15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ator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FR3103653A1 (fr) * 2019-11-22 2021-05-28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Machine électrique tournante avec blocage axial du stator
JP1684126S (zh) * 2020-09-30 2021-04-26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86937A (en) * 1982-04-28 1982-11-17 Toshiba Corp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JPH0326250U (zh) * 1989-07-21 1991-03-18
JPH05137290A (ja) * 1991-11-12 1993-06-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2004048925A (ja) * 2002-07-12 2004-02-12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の固定方法及び固定構造並びにロータの固定方法及び固定構造
CN1249881C (zh) * 2002-04-01 2006-04-0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54146A (en) * 1935-09-02 1939-04-11 John Edward Becker Electric motor, dynamo, and the like
US5315200A (en) * 1992-07-16 1994-05-24 Ford Motor Company Electrical motor stator installation
JPH0670523A (ja) 1992-08-19 1994-03-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1507908A (ja) 1997-11-07 2001-06-12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画像シーケンスの符号化
US6100615A (en) * 1998-05-11 2000-08-08 Birkestrand; Orville J. Modular motorized electric wheel hub assembly for bicycles and the like
JP3998118B2 (ja) * 2000-10-10 2007-10-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2005335536A (ja) * 2004-05-27 2005-12-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車輪用ハブユニット及び該ハブユニットを具えた乗物
US20100141059A1 (en) * 2005-10-24 2010-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apacitor moto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WO2007141126A1 (de) * 2006-06-02 2007-12-13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Würzburg Elektromoto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lektromotors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tellantrieb
JP2008271747A (ja) * 2007-04-24 2008-11-06 Asmo Co Ltd 回転電機及びワッシャ部材
JP4527145B2 (ja) * 2007-11-12 2010-08-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モータ
JP2010178469A (ja) * 2009-01-28 2010-08-12 Calsonic Kansei Corp モータ
JP5603810B2 (ja) * 2011-03-09 2014-10-08 ヤマハモーター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の固定構造および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86937A (en) * 1982-04-28 1982-11-17 Toshiba Corp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JPH0326250U (zh) * 1989-07-21 1991-03-18
JPH05137290A (ja) * 1991-11-12 1993-06-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CN1249881C (zh) * 2002-04-01 2006-04-0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动机
JP2004048925A (ja) * 2002-07-12 2004-02-12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の固定方法及び固定構造並びにロータの固定方法及び固定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88411B (zh) 2015-06-11
CN103415980B (zh) 2016-03-30
JP5603810B2 (ja) 2014-10-08
CN105553138B (zh) 2018-09-28
US9236774B2 (en) 2016-01-12
EP3605795A1 (en) 2020-02-05
TW201251281A (en) 2012-12-16
US20160087504A1 (en) 2016-03-24
CN105553138A (zh) 2016-05-04
EP2685604B1 (en) 2019-11-27
US20130341112A1 (en) 2013-12-26
TWI443943B (zh) 2014-07-01
WO2012120801A1 (ja) 2012-09-13
EP2685604A1 (en) 2014-01-15
JP2012191714A (ja) 2012-10-04
TW201438381A (zh) 2014-10-01
EP3605795B1 (en) 2020-11-11
EP2685604A4 (en) 2016-03-09
US9496763B2 (en) 2016-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5980B (zh) 定子的固定构造以及驱动装置
CN102806976B (zh) 用于自行车轮毂的传感器设备
JP5205074B2 (ja) 車両用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
CN103053100B (zh) 电动机用齿轮外壳以及电动机
JP5197174B2 (ja) 波動減速機付きモータ
CN102205850A (zh) 动力转向装置
CN102782991B (zh) 转子、制造转子的方法以及马达
CN104144842A (zh)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及使用于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轴连结器
CN105697649A (zh) 扭转振动降低装置
TWI589099B (zh) Electric bed with a linear actuator
CN205244243U (zh) 减震装置
EP2456046B1 (en) Stator, and motor comprising same
JP2003028254A (ja) 電動式車輪駆動装置
CN103415981A (zh) 定子的固定构造以及驱动装置
JP6653223B2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02686667U (zh) 电动自行车用齿盘曲柄的改良结构
CN209200812U (zh) 有刷马达及包含该有刷马达的电气产品
CN110100375A (zh) 转子和马达
JP2009173191A (ja) 伸縮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6044958A (zh) 一种减速器
KR101274428B1 (ko) 클러치 디스크의 결합 구조
JP2003214513A (ja) 電動式車輪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