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9553B - 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9553B
CN103379553B CN201210131952.8A CN201210131952A CN103379553B CN 103379553 B CN103379553 B CN 103379553B CN 201210131952 A CN201210131952 A CN 201210131952A CN 103379553 B CN103379553 B CN 103379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ath
intensity
alternate path
secondary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319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9553A (zh
Inventor
张和平
李正浩
隆仲莹
王定杰
杨兆良
屠东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Huawei Device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3195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79553B/zh
Priority to ES12875120.3T priority patent/ES2578060T3/es
Priority to PCT/CN2012/087959 priority patent/WO2013159554A1/zh
Priority to EP12875120.3A priority patent/EP2765715B1/en
Priority to JP2014520528A priority patent/JP5745177B2/ja
Publication of CN103379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9553A/zh
Priority to US14/145,331 priority patent/US896491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9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95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5Independent weighting, i.e. weights based on own antenna reception parameter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和装置,用于工作在多入多出MIMO状态下的终端中,该方法包括:获得连接第一天线的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以及连接第二天线的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从而提升通信速率。采用本发明,可以通过调节第一、第二通路的平衡实现提高天线的速率。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逐渐得到发展。MIMO系统是一项运用于802.11n的核心技术。802.11n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继802.11b\a\g后全新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同时,专有MIMO技术可改进已有802.11a/b/g网络的性能。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中目前也使用了MIMO技术。
LTE的移动终端产品的速率如何达到最大化,一直是终端设备厂商和运营商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往往运营商在做性能比较的时候,往往关注的是终端设备的峰值速率。
在现有技术中,都单纯从天线的效率的角度来考虑、解决终端设备的峰值速率问题,但这个手段有限,而且调整的难度非常大。比如,通过优化第一、第二天线的效率,提高速率;但是天线的调试工作难度大,对于终端产品的可操作空间有限;当调整第一天线的性能时,对第一天线的其他频段(即,不是当前进行天线性能调整时的信号传输频段)同样存在较大的影响,很难在各个频段都达到平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和装置。可实现提高通信速率的自动提升。
为此,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用于工作在多入多出MIMO状态下的终端中,该方法包括:
获得连接第一天线的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以及连接第二天线的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从而提升通信速率。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所述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的变化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是否超过预定值;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或/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或/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包括:
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小信号时,启动所述第二通路中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
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有的低噪音放大器都已经启动,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或,
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大信号时,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装置,用于工作在多入多出MIMO状态下的终端中,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得连接第一天线的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以及连接第二天线的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从而提升通信速率。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得所述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所述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
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的变化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
其中,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是否超过预定值;
平衡调整子模块,用于当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或/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平衡调整子模块包括:
第二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小信号时,启动所述第二通路中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
第一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有的低噪音放大器都已经启动,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或,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大信号时,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工作在MIMO状态下,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连接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通路、连接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连接的基带控制芯片;
所述基带控制芯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得连接第一天线的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以及连接第二天线的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从而提升通信速率。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得所述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所述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
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的变化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
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是否超过预定值;
平衡调整子模块,用于当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或/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
所述平衡调整子模块包括:
第二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小信号时,启动所述第二通路中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
第一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有的低噪音放大器都已经启动,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或,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大信号时,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通路不平衡度会较大程度的影响通路的吞吐率,进而影响天线的整体速率;鉴于此,提出了通过根据两个通路的信号强度来调整通路的不平衡度的方式来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案,既无需调试天线,又可实现提高通信速率的自动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天线部分的一个MIMO模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式(1)进行数值化的通路的不平衡度与通路容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路的不平衡度与吞吐量下降百分比的关系的信道模型仿真示意图;
图4是发明实施例中的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的一个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是发明实施例中的提高通信速率的装置的一个具体组成示意图;
图6是发明实施例中的调整模块的一个具体组成示意图;
图7是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一个具体组成示意图;
图8是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另一个具体组成示意图;
图9是发明实施例中的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的另一个具体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之前,先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理论依据进行说明。
对于LTE来说,本质上是通过MIMO算法配合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的调制方式,利用多径效应,来实现良好的多通路,多码字的不相干传输,最终实现高速率。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天线部分的一个简单模型。其中,衰减器(Attenuator,ATT)1/ATT0可实现天线增益和通路衰减的功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衰减器可以是指多通路(如,第一通路、第二通路等)中的模拟天线增益和模拟通路衰减的部分。
则,对于图1展示的MIMO系统,根据本发明人研究表明,可以采用如下矩阵来描述其接收信号:
R=G×H×W×X+n (1)
其中,G表示通路的不平衡度,H表示信道传递函数,W表示预编码矩阵,X为来波信号,n为热噪声,R表示最终接收到的信号。其中,通路的不平衡度可以用不同通路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差异来表示,单位为dB(Decibel,分贝),即,两通路的不平衡度为这两个通路之间的信号强度比值的常用对数的10倍。
当天线口输入信号的信噪比SNR大于10dB时,根据式(1)数值化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横坐标为G,即通路的不平衡度,单位为dB;纵坐标代表通路容量,单位为bit/s/Hz。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对于各种SNR情况下,通路不平衡度越高,其通路容量越小。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进行信道模型仿真的结果。也可以看出,通路的不平衡度越高,其吞吐量下降百分比越小,即吞吐量下降得越多。
综上,本发明人发现,通路不平衡度会较大程度的影响通路的吞吐率,进而影响通信速率;根据上面的结果,要获取各种信噪比下的良好吞吐率,两通路的不平衡度可小于3dB。
基于上述研究,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通过减少通路之间的不平衡度来实现通信速率的提高。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的一个具体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用于工作在MIMO状态下的终端中,其包括如下步骤。
101、获得连接第一天线的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以及连接第二天线的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本实施例中信号的强度是指信号的功率。其中,第一天线可以是主天线,第二天线可以是分集天线。反之也可。
102、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从而提升通信速率。其中,在进行调整时,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可用两信号的功率差值来表示,如为这两个通路之间的信号功率比值的常用对数的10倍,即,而启动调整的标准可以是当上述计算的功率差值高于阈值,该阈值可设定为小于或等于3dB的值。
即,在进行不平衡度调整时,可以设置一个开始调整的阈值,即本步骤分化为两个过程:a、判断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是否超过预定值;b、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或/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
进一步的,在具体调整时,上述步骤b中可以采取如下方式进行调整:
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小信号时,启动所述第二通路中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即,当第一通路的信号强度较小时,则通过增加第二通路的信号强度的方式(如通过第二通路上的低噪声放大器放大第二通路的信号),缩小两通路的不平衡度。
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有的低噪音放大器都已经启动,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或,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大信号时,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
即,当第一通路的信号强度较大或者是已经不能通过放大第二通路的信号的方式缩小两通路的不平衡度(如,第二通路上的低噪声放大器都已经启动时,则不能通过第二通路上的元件进一步方法第二通路上的信号大小)时,则可以通过对第一通路的信号进行适当衰减,来缩小两通路的不平衡度。
其中,在上述调整中,“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的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确定,如,该预设的阈值可为3dB,即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值超过该预设的阈值;小信号可以是指信号强度在-95dBm(dBm为信号强度单位,表示分贝毫伏-当用信号的电压幅值表示强度时,或者分贝毫瓦-当用信号的功率表示强度时)以下的信号;大信号可以是指信号强度在-70dBm以上的信号。
当然,在具体情况中,可能会只对衰减器和低噪声放大器中的一个进行调整,也可能会是对两者都进行调整。
为了获得更好的调整效果,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根据速率进行通路平衡调整的过程,即包括步骤103、获得当前下行信号速率,根据下行信号速率进行通路平衡度的调整。具体可以是:获得所述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所述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的变化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本步骤为可选步骤。
其中,信号下行速率是指通过两通道后的信号的合并速率,反映两天线下的整体下行速率。第一信号的速率和第二信号的速率可以从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输出端获取,信号下行速率则可以从后续连接的网卡设备上获取。在具体实施例中,只要获取上述速率中任意一种即可。理论上第一信号的速率和第二信号的速率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实际上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上的元件的差异,可能导致二者有些不同。
如,当发现速率下降时,可以对两通路的低噪声放大器或/和可调衰减器进行调整,当调整后发现速率回升时,则证明调整方式正确,可以做进一步调整;当调整后发现速率下降时,则可以改变调整方式或是停止调整。
即是说,当速率比较差(如,低于当前信号强度对应的最优速率值,如表1所示的Avr-Throughout值为71的情况)或速率下降时,也和信号强度检测一样启动主集分集通路的平衡度调整。具体两个通路平衡度的调整方法可以参考前述根据信号强度进行通路调整的方法(即还是调整低噪声放大器或/和可调衰减器,只是调整方式根据调整前后速率的变化来确定,具体可参考上一段的描述)。如,当信号强度为-95dBm,系统带宽为10Mb,最高下行速率为50Mbps时,当检测到当前下行速率为40Mbps时,即可启动通路平衡度的调整。当然,对于不同的网络条件下,其启动通路平衡度调整的速率条件可能有所不同,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速率情况是启动主分集通路平衡度的另外一个触发条件,这个调整作为信号强度检测启动平衡度调整的一个补充。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看出,上述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具有两个以上天线和相应的多条通路的情况中,只是调整时,增加一路或至少两路参数而已,只要选择适当的算法,并扩展为每两两通路采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就可以实现多通路的调整,此处不再进行一一赘述。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装置,用于工作在多入多出MIMO状态下的终端中,如图5所示,该装置7包括:获取模块70,用于获得连接第一天线的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以及连接第二天线的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调整模块7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从而提升通信速率。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70还用于获得所述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所述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所述调整模块7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的变化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
其中,如图6所示,调整模块72可包括:判断子模块720,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是否超过预定值;平衡调整子模块722,用于当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或/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平衡调整子模块722可包括:第二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小信号时,启动所述第二通路中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第一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有的低噪音放大器都已经启动,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或,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大信号时,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
如图7所示,则是包括上述装置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工作在MIMO状态下,其具体可以是CDMA的多载波、WCDMA的多载波或LTE制式的数据卡或其他类型移动终端,或是其他支持MIMO功能的终端设备中。上述的终端设备可包括:第一天线1、第二天线2、连接所述第一天线1的第一通路3、连接所述第二天线2的第二通路4,与所述第一通路3和第二通路4连接的基带控制芯片5。该基带控制芯片5可包括前述的提高通信速率的装置7,提高通信速率的装置7的所有功能都由基带控制芯片5来完成。
相应的,基带控制芯片5可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得连接第一天线的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以及连接第二天线的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从而提升通信速率。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得所述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所述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的变化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
所述调整模块可包括: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是否超过预定值;平衡调整子模块,用于当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或/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
所述平衡调整子模块可包括:第二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小信号时,启动所述第二通路中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第一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有的低噪音放大器都已经启动,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或,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大信号时,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理解,本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通路的不平衡度会较大程度的影响通路的吞吐率,进而影响通信速率;鉴于此,提出了通过根据两个通路的信号强度来调整通路的不平衡度的方式来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案,进一步的还可以根据通道速率或下行速率的变化来进一步调整通路的平衡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提高通信速率的情况下并不需要直接对天线本身进行调试,而只要调节通路之间的不平衡度就可以达到提高通信速率的目的。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另一个具体组成示意图。在本例中,第一通路3包括:第一天线开关、双工器、可调衰减器、匹配电路;第二通路4包括:第二天线开关、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第一通路3和第二通路4的一端分别连接两个天线(主天线1,分集天线2或称为副天线2),另一端则与射频调制、解调芯片6连接;射频调制、解调芯片6获得来自通路的信号后,进行射频调制解调并将信号强度通知基带控制芯片5;基带控制芯片5则根据两个通路的信号强度分别对两个通路上的可调衰减器和/或LNA进行调节,以便实现两个通路之间的平衡。
具体的,基带控制芯片可以实时检测当前终端第一、第二通路的射频信号强度,并根据两个通路信号强度的差异,以及当前下载速率的变化,动态调整分集天线通路的LNA或主天线通路的可调衰减器,达到第一、第二通路平衡、通信速率最优的性能。
相应于图8中所示的终端设备情况,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如图9所示,其包括:
201、基带控制芯片实时检测第一、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并判断两个信号强度的不平衡的差异。
202、当第一、第二通路的信号差异超过预定的阈值时,基带控制芯片启动其包括的平衡调节电路对两通路上的LNA和/或衰减器进行调节。
其中,该预定的阈值可为根据实验仿真结果或者经验预设的值(如,预定的阈值设置为两通路接收信号的强度差异为3dB,将该值设置在基带控制芯片中),也可以在调试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该平衡调节电路可以是前述装置实施例中的具有获取模块和调整模块两个模块的功能的电路。
203、基带控制芯片中的平衡调节电路根据信号情况进行平衡调节,具体为:当第一通路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第二通路,且第一通路信号为小信号时,可以启动分集天线通路(即第二通路)上的LNA,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LNA的增益等与其放大功能有关的参数,以便对第二通路的信号进行适当的放大,缩小两通路的不平衡度;当第一通路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第二通路且所有的LNA都已经工作,或是当第一通路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第二通路且第一通路的信号为大信号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通路的可调衰减器,增加第一通路的衰减,缩小两通路的不平衡度,比如到达小于3dB。其中,上述的“明显高于”的标准,可为第一通路的信号强度与第二通路的信号强度的差值超过预定的阈值,该预定的阈值可为3dB。
205、实时检测信号下行速率或通路的信号速率,根据速率进行第一、第二通路之间的平衡度调整,即将速率和主、分集(即分别对应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平衡调整做关联。其中,信号下行速率的具体值可以从后续连接的网卡中实时获取。
在本步骤中,可实现进一步根据各通路的信号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来调整通路的平衡度,进而提升整个终端设备的MIMO性能。如,当速率下降或低于当前信号强度的最优速率时,对两通路上的低噪声放大器或/和可调衰减器进行动态调整。
在上述实施例中,实时检测第一、第二通路的信号强度,作出比较,并可进一步根据速率的情况,通过调整两个通路的平衡度来提升速率;具体的,可通过调整第一、第二通路的LNA和衰减器来达到第一、第二通路的平衡度;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单独使用LNA或衰减器来达到提高第一、第二通路的平衡度。并且,也可以根据当前两通路的信号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的变化来进一步进不平衡度的调整,提高通信速率。
如表1所示,则是采用了本发明实施例后进行实验的结果。在本实验中,通过调整主集接收通路的匹配,降低主集接收性能,让主副天线的上报电平差异在3dB以内(主天线有线灵敏度从-97dBm下调到-94dBm左右),使得天线处于MIMO的工作状态,芯片采用MIMO算法提升吞吐速率,使得在强信号下达到理论的峰值速率71Mbps(Megabits per second,兆字节/秒)水平。
如表1和表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进行不平衡度调整前后在小网(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的类似在日常生活使用场景下的无线通信网络环境,即小型的无线网络环境)下,水平面四个角度上的强中弱信号下的速率情况,可以发现,该结果与前述的理论情况相符。其中,表1为调整前的速率情况,表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进行不平衡度调整后的速率情况;在表1和表2中,RSRP-0是第一通路的上报信号强度情况;RSRP-1是第二通路的上报信号强度情况;Avr-Throughout指的是在该信号强度下的无线下载速率。
表1:
表2:
通过表1和表2中数据可以发现,在信号强度为中/弱情况下,表1中的无线下载速率均低于表2中的对应速率。即,当采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使得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达到信号平衡时,对中弱信号的速率提升有明显帮助。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用于工作在多入多出MIMO状态下的终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连接第一天线的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以及连接第二天线的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从而提升通信速率;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所述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的变化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是否超过预定值;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或/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或/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包括:
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小信号时,启动所述第二通路中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
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有的低噪音放大器都已经启动,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或,
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 述第一信号为大信号时,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
4.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用于工作在多入多出MIMO状态下的终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连接第一天线的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以及连接第二天线的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从而提升通信速率;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是否超过预定值;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进行调整;或者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所述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的变化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进行调整包括:
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大信号时,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 衰减器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包括:
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小信号时,启动所述第二通路中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
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有的低噪音放大器都已经启动,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
7.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装置,用于工作在多入多出MIMO状态下的终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得连接第一天线的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以及连接第二天线的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从而提升通信速率;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得所述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所述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
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的变化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是否超过预定值;
平衡调整子模块,用于当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或/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调整子模块包括:
第二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小信号时,启动所述第二通路中的 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
第一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有的低噪音放大器都已经启动,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或,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大信号时,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
10.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装置,用于工作在多入多出MIMO状态下的终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得连接第一天线的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以及连接第二天线的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从而提升通信速率;
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是否超过预定值;
平衡调整子模块,用于当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进行调整;或者
所述平衡调整子模块,用于当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得所述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所述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
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的变化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调整子模块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进行调整,包括:
所述平衡调整子模块包括第一通路调整单元,所述第一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大信号时,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
所述平衡调整子模块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包括:
所述平衡调整子模块包括第一通路调整单元和第二通路调整单元,
所述第二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小信号时,启动所述第二通路中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
所述第一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有的低噪音放大器都已经启动,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
13.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工作在MIMO状态下,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连接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通路、连接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连接的基带控制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控制芯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得连接第一天线的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以及连接第二天线的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从而提升通信速率;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得所述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所述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
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的变化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 通路的不平衡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是否超过预定值;
平衡调整子模块,用于当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或/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调整子模块包括:
第二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小信号时,启动所述第二通路中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
第一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有的低噪音放大器都已经启动,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或,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大信号时,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
16.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工作在MIMO状态下,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连接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通路、连接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连接的基带控制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带控制芯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得连接第一天线的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强度,以及连接第二天线的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强度;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从而提升通信速率;
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是否超过预定值;
平衡调整子模块,用于当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进行调整;或者
所述平衡调整子模块,用于当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得所述第一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所述第二通路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
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速率、第二信号的速率或信号下行速率的变化对第一通路或/和第二通路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不平衡度。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调整子模块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进行调整,包括:
所述平衡调整子模块包括第一通路调整单元,所述第一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大信号时,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
所述平衡调整子模块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和第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程度对第一通路的衰减器和第二通路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调整,包括:
所述平衡调整子模块包括第一通路调整单元和第二通路调整单元,
所述第二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一信号为小信号时,启动所述第二通路中的分集的低噪声放大器;
所述第一通路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与预设的阈值之和,且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有的低噪音放大器都已经启动, 则启动所述第一通路中的衰减器以增加第一通路的信号衰减。
CN201210131952.8A 2012-04-28 2012-04-28 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9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31952.8A CN103379553B (zh) 2012-04-28 2012-04-28 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ES12875120.3T ES2578060T3 (es) 2012-04-28 2012-12-31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mejorar una tasa de transmisión de comunicación
PCT/CN2012/087959 WO2013159554A1 (zh) 2012-04-28 2012-12-31 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EP12875120.3A EP2765715B1 (en) 2012-04-28 2012-12-31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rate
JP2014520528A JP5745177B2 (ja) 2012-04-28 2012-12-31 通信速度を改善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US14/145,331 US8964915B2 (en) 2012-04-28 2013-12-3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rat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31952.8A CN103379553B (zh) 2012-04-28 2012-04-28 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9553A CN103379553A (zh) 2013-10-30
CN103379553B true CN103379553B (zh) 2016-12-14

Family

ID=49463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195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9553B (zh) 2012-04-28 2012-04-28 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64915B2 (zh)
EP (1) EP2765715B1 (zh)
JP (1) JP5745177B2 (zh)
CN (1) CN103379553B (zh)
ES (1) ES2578060T3 (zh)
WO (1) WO20131595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97935B1 (en) * 2013-07-25 2016-07-19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Staged signal modification
CN106374220B (zh) * 2015-07-22 2019-11-05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终端lte天线系统的接收信号调节方法及装置
US10045244B2 (en) * 2015-09-03 2018-08-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connection performance in UL/DL imbalance scenarios
KR102375636B1 (ko) * 2015-09-21 2022-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TWI659622B (zh) * 2017-05-17 2019-05-11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信號品質改善的系統
CN109413719A (zh) * 2017-08-15 2019-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34048A (zh) * 2017-12-26 2018-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982424B (zh) * 2017-12-27 2021-10-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信号的放大方法及装置
WO2020145420A1 (ko) * 2019-01-08 2020-07-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수신 증폭부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CN114745009A (zh) * 2022-04-01 2022-07-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芯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0064A (zh) * 2003-01-07 2004-08-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相位混频分集接收装置与方法
JP2007158423A (ja) * 2005-11-30 2007-06-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受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20346A (ja) 1998-02-02 1999-08-10 Fujitsu Ltd 自動利得制御回路
US6125109A (en) * 1998-02-24 2000-09-26 Repeater Technologies Delay combiner system for CDMA repeaters and low noise amplifiers
JP3745153B2 (ja) * 1999-03-11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2003298674A (ja) * 2002-04-03 2003-10-17 Toshiba Corp マルチレート受信装置
US7929921B2 (en) * 2003-06-10 2011-04-19 Motorola Mobility, Inc. Diversity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methods
JP2005006205A (ja) * 2003-06-13 2005-01-06 Fujitsu Ltd 携帯端末
US7356322B2 (en) * 2004-05-17 2008-04-08 Agere Systems Inc. Multiple-branch wireless receiver
US9685997B2 (en) * 2007-08-20 2017-06-2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spatial diversity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wireless systems
JP5013743B2 (ja) * 2005-05-10 2012-08-29 日本放送協会 Mimo受信装置
JP2006352576A (ja) * 2005-06-16 2006-12-2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受信局
US20070092392A1 (en) 2005-10-20 2007-04-2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Internal gear pump
FR2904165B1 (fr) * 2006-07-18 2008-11-28 Excem Soc Par Actions Simplifiee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la reception radioelectrique utilisant une pluralite d'antennes
CN101778444B (zh) * 2009-01-12 2013-04-24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传输路径选择装置与方法
US9060311B2 (en) * 2009-05-22 2015-06-16 Broadcom Corporation Enterprise level management in a multi-femtocell network
US8929331B2 (en) * 2009-05-22 2015-01-06 Broadcom Corporation Traffic management in a hybrid femtocell/WLAN wireless enterprise network
US20110250926A1 (en) * 2009-12-21 2011-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antenna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US20110249760A1 (en) * 2009-12-21 2011-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selection based on measurements in a wireless device
CN102104193B (zh) * 2010-12-01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
US8676144B2 (en) * 2011-04-14 2014-03-18 Cisco Technology, Inc. Adaptive interference nulling for MIMO receiver based on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tics
US20130215992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Muhammad Kazmi Receiver adaptation based on acquired precoder knowledg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0064A (zh) * 2003-01-07 2004-08-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相位混频分集接收装置与方法
JP2007158423A (ja) * 2005-11-30 2007-06-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受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12422A1 (en) 2014-04-24
JP5745177B2 (ja) 2015-07-08
US8964915B2 (en) 2015-02-24
EP2765715A4 (en) 2014-11-05
EP2765715B1 (en) 2016-03-30
EP2765715A1 (en) 2014-08-13
CN103379553A (zh) 2013-10-30
ES2578060T3 (es) 2016-07-20
WO2013159554A1 (zh) 2013-10-31
JP2014521271A (ja) 2014-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9553B (zh) 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64677B (zh) 射频系统、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4779437B (zh) 一种可智能切换的手持设备的天线系统及切换方法
CN104243721B (zh) 无线通信电路及其阻抗调整方法
CN1787411B (zh) 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的多径衰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07294557A (zh) 移动终端的射频前端电路和整机耦合测试方法
CN105828394A (zh) 一种多链路设备的链路选择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4754633A (zh) 一种互干扰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6374220B (zh) 终端lte天线系统的接收信号调节方法及装置
CN206620115U (zh) 移动终端及其用于提高tdd频段灵敏度的控制电路
CN101068122B (zh) 多接入终端最大发射功率的获取方法
CN106817748A (zh) 节省用户设备功耗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3289453U (zh) 一种wcdma终端射频自动化测试系统
CN103516447A (zh) 一种多天线信号合并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CN101183914B (zh) 一种检测分集接收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52380B (zh) 一种基于双天线不平衡的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调度方法
CN114374968A (zh) 终端能力上报方法、装置及设备
CN201918987U (zh) 两通道四频段通信终端
CN116208215A (zh) 信号补偿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16100A1 (zh) 传输路径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412945A (zh) 一种优化终端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5652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243060A (zh) 一种基于lte的转发装置及射频检测方法
CN114599059A (zh) 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22237A (zh) 测试设备、设备的测试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1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