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9059A - 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9059A
CN114599059A CN202011396211.3A CN202011396211A CN114599059A CN 114599059 A CN114599059 A CN 114599059A CN 202011396211 A CN202011396211 A CN 202011396211A CN 114599059 A CN114599059 A CN 114599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itting
cell
cells
split
load balan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962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宝
李遥
张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962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90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9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90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性能信息;当性能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至少两个劈裂小区合并为目标小区;目标小区的业务使用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通道传输;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劈裂后的两个小区存在负载不均衡的问题。

Description

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分时长期演进(英语:Long Term Evolution,Time-Division Duplex,简称“LTE-TDD”)网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扇区劈裂是在原有的扇区保持方位角不变的基础上,使用增加一个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及更换普通天线为窄波束劈裂天线,将原扇区变为两个小区,劈裂天线是在一根天线罩实体中集成了两根天线。图1示出了普通天线的信号方向图。图2示出了劈裂天线的信号方向图。
增加RRU并将普通天线更换为劈裂天线后,接入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Base band Unite,BBU),原有的扇区(共1个小区)变为2个小区,由此来达到网络扩容的目的。劈裂天线保持原有普通天线的方向角,但相比于普通天线,劈裂天线是一种窄波束天线,劈裂天线内两个小区保持-30度、30度的方向角。劈裂后的两个小区会存在负载不均衡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在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劈裂后的两个小区存在负载不均衡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性能信息;
当性能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至少两个劈裂小区合并为目标小区;
目标小区的业务使用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通道传输。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性能信息,包括:用于表征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负载不均情况的第一性能信息;
第一性能信息,包括:数据业务量、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以及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两个劈裂小区的数据业务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两个劈裂小区的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两个劈裂小区的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性能信息,包括:用于表征劈裂小区的工程质量情况的第二性能信息;
第二性能信息,包括:数据业务掉线率、以及呼叫接入成功率。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包括:
任意一个劈裂小区的数据业务掉线率与未经劈裂的原小区的数据业务掉线率的差值不小于第一预设门限;以及,
任意一个劈裂小区的呼叫接入成功率与未经劈裂的原小区的呼叫接入成功率的差值不小于第二预设门限。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目标小区进行信息交互的终端数据;
当终端数据指示出TM终端数量占总终端数量的比例超过第四预设阈值时,目标小区内的终端采用TM传输模式进行信息交互。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TM传输模式,包括:
目标小区的每两个物理端口配置一个传输端口。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性能信息;
合并模块,用于当性能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至少两个劈裂小区合并为目标小区;
目标小区的业务使用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通道传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息传递的实现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从劈裂小区的性能信息和测量报告入手,进而基于性能信息和测量报告判断出劈裂小区是否存在负载不均衡的情况,存在负责不均衡情况时,将两个劈裂小区合并为一个小区,进而基于目标小区使用两个劈裂小区的通道传输业务,避免了劈裂小区间的资源闲置,实现功率共享,减少劈裂小区间的重叠覆盖,以及减少由于劈裂带来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Identifier,PCI)混淆和冲突,从而解决了劈裂后的两个小区存在负载不均衡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普通天线的信号方向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劈裂天线的信号方向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2T2R劈裂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LTE系统下行2T2R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LTE系统上行1T2R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4T4R劈裂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两个4T6S小区合并为8T8R小区的原理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两个劈裂小区的数据业务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业务量走势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两个劈裂小区的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业务量走势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两个劈裂小区的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业务量走势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申请,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现有的许多国家都存在应用扇区劈裂进行网络扩容的情况,例如,巴基斯坦的网络运营商运营的移动通信网络,拥有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带宽Band 8(900MHz)、带宽Band 3(1800MHz)、带宽Band 1(2100MHz)三段频谱资源,目前的2G、3G、4G网络都是频分双工FDD制式。网络运营商主要在带宽Band 3频段运营LTE网络,由于巴基斯坦国内未发放时分双工TDD频谱,目前已获取的带宽Band 3频谱在部分区域(例如:旁遮普省与信德省)可支持一个20MHz LTE载波,其他区域只能支持一个15MHz LTE载波。
由于在巴基斯坦境内网络运营商运营的LTE网络,拥有较多的4G用户,但是频谱资源非常有限,导致LTE网络存在较多的高利用率小区,通信业务繁忙时物理资源模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利用率保持在67%以上。由于无相关频谱资源,网络扩容只能通过新建站或扇区劈裂的方式。
目前网络运营商实际运营的分时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Time-DivisionDuplex,LTE-TDD)网络中扇区劈裂需满足的标准如下:
忙时下行物理资源模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利用率(PhysicalRadio Bearer Utilization)>85%;小区自忙时4G用户吞吐率<2Mbps;大包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用户数>36个,小包RRC连接用户数>72个。
目前在现网实施扇区劈裂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2T2R劈裂,图3示出了2T2R劈裂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谓2T2R从字面上可
以理解为基站拥有2个发射天线和2个接收天线,即原有小区为2T2R,劈裂后原有的3扇区变为6扇区,即2T6S,S表示扇区的概念。当前LTE系统下行大多使用2T2R,如图4所示,LTE系统上行大多使用1T2R,如图5所示。
第二种,4T4R劈裂,图6示出了4T4R劈裂原理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谓4T4R技术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基站拥有4个发射天线和4个接收天线,即原有小区为4T4R,即4T6S。
针对分时长期演进LTE-TDD网络扇区劈裂后两小区之间负载不均衡的现象,有着如下技术方案进行负载均衡:
第一种,通过物理天馈调整来进行负载均衡,通常是优化调整劈裂天线的方位角来进行。但是,对于用户非常集中的场景,通过优化调整劈裂天线的方位角无法有效改善劈裂扇区两小区间的负载不均衡情况,即便是劈裂天线法线方向正对用户集中的位置,可能会达到两小区业务量基本持平。但是由于用户集中在劈裂天线法线方向周边的交叠区,会导致用户触发频繁切换,影响使用感知。
第二种,通过参数优化调整来进行负载均衡,通常使用改变切换迟滞,优化小区切换迟滞CIO值来控制小区间的切换,达到负载均衡;但是通过参数优化调整来进行负载均衡,是人为改变小区的有效控制的覆盖区域,会通知手机终端向负载均衡的目标小区触发切换,手机终端可能会根据信号强度再次切换至原小区,造成用户终端在小区间频繁切换,影响使用感知。
第三种,对无法通过物理天馈优化与参数优化实现负载均衡的扇区,如果负载差异较大,可采用工程手段拆除RRU设备回到劈裂前状态。但是,通过工程手段拆除RRU设备回到劈裂前状态,费时费力,可能会造成设备及馈线受损,而且,回到劈裂前状态的扇区也可能会再次面对负荷高的风险。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申请从劈裂小区的性能信息和测量报告入手,进而基于性能信息和测量报告判断出劈裂小区是否存在负载不均衡的情况,存在负责不均衡情况时,将两个劈裂小区合并为一个小区,进而基于目标小区使用两个劈裂小区的通道传输业务,避免了劈裂小区间的资源闲置,实现功率共享,减少劈裂小区间的重叠覆盖,以及减少由于劈裂带来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混淆和冲突,从而解决了劈裂后的两个小区存在负载不均衡的问题。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进行介绍。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700,获取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性能信息。
S702,当性能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至少两个劈裂小区合并为目标小区。
以扇区劈裂后的两个4T6S小区(L1800小区a和L1800小区b)为例,将4T6S劈裂的两个小区合并至8T8R的一个小区,图8示出了将两个4T6S小区合并为8T8R小区的原理示意图,如图8所示,将原有两小区各自的4个通道配置给8T8R小区的8个通道。目标小区的业务使用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通道传输。这里的4T6S是指如果基站的三个扇区全部实施劈裂后,将从原来的3个扇区变成6个小区,其中每个小区是4T4R模式,即4端口发射信号、4端口接收信号。
具体的,将原归属于两个劈裂小区的各自4个通道a/b/c/d,A/B/C/D,重新配置到新的8T8R小区的8个通道:Port0/Port1/Port2/Port3/Port4/Port5/Port6/Port7,将原有的两个4T6S小区,软合并至一个逻辑小区,并配置新的的8个物理通道。
将两个4T6S小区合并至一个8T8R小区后,负载不均衡现象将会得到有效的改善,体现在:
上行的接收信号强度、上行吞吐率、上行每Hz效率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2815357950000071
表1 4R向8R升级后上行性能的改善
在实施两个4T6S小区合并至一个8T8R小区后,小区功率由全部用户共享,保证每一个用户的吞吐速率;总体下行物理资源模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利用率将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并不会有较大的抬升;扇区劈裂后两小区的重叠覆盖用户,将变成一个小区下的用户,按照LTE系统设计,小区内用户分配的资源都满足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频分正交复用,将有效降低之前的小区间频繁切换。
在一种实施例中,性能信息,可以包括: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负载不均情况的第一性能信息;第一性能信息,包括:数据业务量、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以及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两个劈裂小区的数据业务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图9示出了两个劈裂小区的数据业务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业务量走势图。图9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业务数据量,在A点对应时间进行劈裂,上方折线为两个劈裂小区中的甲小区,数据业务量较大,下方折线为两个劈裂小区中的乙小区,数据业务量较小。
两个劈裂小区的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如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差值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说明扇区劈裂后两劈裂小区的接入用户数量差别并不是很大,可考虑通过天馈方位角调整等方式进行负载均衡。反之,如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会导致扇区劈裂实施后整体业务量增益偏小,达不到扇区劈裂扩容方式的设计初衷,进而需要进行负载均衡。
图10示出了两个劈裂小区的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业务量走势图。图10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在A点对应时间进行劈裂,上方折线为两个劈裂小区中的甲小区,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较大,下方折线为两个劈裂小区中的乙小区,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较小。
两个劈裂小区的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如果两个劈裂小区存在负载不均衡,必然存在一个小区负载高,一个小区负载低的情况。在LTE-TDD网络,网络利用率一般使用下行物理资源模块(Physical ResourceBlock,PRB)利用率指标来衡量,需判断扇区劈裂后两个小区总体下行物理资源模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利用率,如不超过一个设定的阈值门限,如120%,在进行两个4T6S小区合并为一个8T8R小区后,总体下行物理资源模块(Physical ResourceBlock,PRB)利用率不会达到较高的指标值,通过效率提升、进一步空分复用可进一步改善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至一个合理的指标值。
图11示出了两个劈裂小区的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业务量走势图。图11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在A点对应时间进行劈裂,上方折线为两个劈裂小区中的甲小区,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较大,下方折线为两个劈裂小区中的乙小区,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较小。
在一种实施例中,性能信息,可以包括:用于表征劈裂小区的工程质量情况的第二性能信息;第二性能信息,包括:数据业务掉线率PS CDR、以及呼叫接入成功率Call SetupSuccessful Rate。
本申请的前提条件是确认劈裂小区不存在由于工程质量导致的各类故障,而性能信息表征出劈裂小区是否存在由于工程质量导致的各类故障。
在一种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
任意一个劈裂小区的数据业务掉线率与未经劈裂的原小区的数据业务掉线率的差值不小于第一预设门限;以及,
任意一个劈裂小区的呼叫接入成功率与未经劈裂的原小区的呼叫接入成功率的差值不小于第二预设门限。
第一预设门限和第二预设门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设定,例如可以均设为0.2%。
在一种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S704,获取与目标小区进行信息交互的终端数据;
S706,当终端数据指示出TM终端数量占总终端数量的比例超过第四预设阈值时,目标小区内的终端采用TM传输模式进行信息交互。
在一种实施例中,TM传输模式,可以包括:
目标小区的每两个物理端口配置一个传输端口。
LTE系统可支持单端口、双端口、四端口,在3GPP协议中设计了8种传输模式,如表2所示。在现有LTE网络中,由于支持4个接收支路的终端占比较小,一般配置双端口(及终端支持TM4传输模式,RANK=2),支持2倍空分复用。
Figure BDA0002815357950000101
表2 3GPP协议中设计LTE传输模式
本申请为8T8R小区开启TM9传输模式,配置4个传输端口,即RANK=4;在8T8R小区中,每两个物理端口绑定一个传输端口,即:
物理端口Physical Port0/Port1,绑定传输端口Transport Port0;
物理端口Physical Port2/Port3,绑定传输端口Transport Port1;
物理端口Physical Port4/Port5,绑定传输端口Transport Port2;
物理端口Physical Port6/Port7,绑定传输端口Transport Port3。
将原4T6S小区合并为8T8R小区,并不是配置TM9最大8层的传输,而是使用4层传输,使用两个物理端口配置为一个传输端口。如果UE是2Port接收,下行峰值流量4Port要比2Port低;如果UE是4Port接收,下行峰值流量4Port要比2Port高。
4个传输端口相对2个传输端口,理论峰值流量相同码率条件下,不能达到两倍关系,码率越高对信道波动越敏感,由于后两个端口导频数是前两个端口导频数的一半,后两个端口对应的信道估计性能会差于前两个端口,解调性能也相应的比前两个端口差,传输的层数越大受无线信道秩、数据流层间干扰、信噪比等影响更为敏感,4T4R在解调上的稳健性低于2T2R;4传输端口配置8个物理端口后,相比之前的2传输端口,小区吞吐速率、每Hz传输效率都有一定的提升,如表3所示,实际情况需要参考TM9终端比例,以及TM9终端所处位置、无线信号质量等因素决定。
Figure BDA0002815357950000111
表3 8T8R小区吞吐率增益Cell Thp及每Hz传输效率Cell SE
8T8R小区相比之前的劈裂小区,优势在于:8T8R小区的8个端口的分集接收带来上行3dB的增益,提升高频L1800的上行覆盖;8T8R小区的4传输端口发送不同的数据,基站使用更多的层数传输数据,数据流量明显的提升,特别在低相关信道,下行吞吐率有明显增益;支持TM9的4R终端逐渐提升,8T8R小区可有效提高用户感知和频谱效率;上行覆盖提升,可以降低UE发射功率,节省终端电池使用。
在一种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
未接收到馈线驻波比告警信息。
在一种实施例中,性能信息,还可以包括:
劈裂小区对应的服务小区和邻区的测量报告MR数据,具体为MR数据中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
由于扇区劈裂必然造成一定的用户终端重叠覆盖,而通过服务小区和邻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即可确定用户终端重叠情况。
在一种实施例中,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
服务小区的RSRP大于第五阈值,例如第五阈值为:-110dBm;且服务小区RSRP与邻区RSRP的差值绝对值小于第六阈值,例如第六阈值为:6dB。
本申请从劈裂小区的性能信息和测量报告入手,进而基于性能信息和测量报告判断出劈裂小区是否存在负载不均衡的情况,存在负责不均衡情况时,将两个劈裂小区合并为一个小区,进而基于目标小区使用两个劈裂小区的通道传输业务,避免了劈裂小区间的资源闲置,实现功率共享,减少劈裂小区间的重叠覆盖,以及减少由于劈裂带来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混淆和冲突,从而解决了劈裂后的两个小区存在负载不均衡的问题。
图3-11描述了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下面结合附图12和附图13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装置中各模块具有实现图7中各个步骤的功能,并能达到其相应技术效果。如图12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1200,获取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性能信息。
合并模块1202,当性能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至少两个劈裂小区合并为目标小区。
以扇区劈裂后的两个4T6S小区(L1800小区a和L1800小区b)为例,将4T6S劈裂的两个小区合并至8T8R的一个小区,图8示出了将两个4T6S小区合并为8T8R小区的原理示意图,如图8所示,将原有两小区各自的4个通道配置给8T8R小区的8个通道。目标小区的业务使用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通道传输。这里的4T6S是指如果基站的三个扇区全部实施劈裂后,将从原来的3个扇区变成6个小区,其中每个小区是4T4R模式,即4端口发射信号、4端口接收信号。
具体的,将原归属于两个劈裂小区的各自4个通道a/b/c/d,A/B/C/D,重新配置到新的8T8R小区的8个通道:Port0/Port1/Port2/Port3/Port4/Port5/Port6/Port7,将原有的两个4T6S小区,软合并至一个逻辑小区,并配置新的的8个物理通道。
将两个4T6S小区合并至一个8T8R小区后,负载不均衡现象将会得到有效的改善,体现在:
上行的接收信号强度、上行吞吐率、上行每Hz效率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如表4所示;
Figure BDA0002815357950000131
表4 4R向8R升级后上行性能的改善
在实施两个4T6S小区合并至一个8T8R小区后,小区功率由全部用户共享,保证每一个用户的吞吐速率;总体下行物理资源模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利用率将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并不会有较大的抬升;扇区劈裂后两小区的重叠覆盖用户,将变成一个小区下的用户,按照LTE系统设计,小区内用户分配的资源都满足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频分正交复用,将有效降低之前的小区间频繁切换。
在一种实施例中,性能信息,可以包括: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负载不均情况的第一性能信息;第一性能信息,包括:数据业务量、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以及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两个劈裂小区的数据业务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图9示出了两个劈裂小区的数据业务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业务量走势图。图9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业务数据量,在A点对应时间进行劈裂,上方折线为两个劈裂小区中的甲小区,数据业务量较大,下方折线为两个劈裂小区中的乙小区,数据业务量较小。
两个劈裂小区的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如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差值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说明扇区劈裂后两劈裂小区的接入用户数量差别并不是很大,可考虑通过天馈方位角调整等方式进行负载均衡。反之,如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会导致扇区劈裂实施后整体业务量增益偏小,达不到扇区劈裂扩容方式的设计初衷,进而需要进行负载均衡。
图10示出了两个劈裂小区的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业务量走势图。图10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在A点对应时间进行劈裂,上方折线为两个劈裂小区中的甲小区,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较大,下方折线为两个劈裂小区中的乙小区,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较小。
两个劈裂小区的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如果两个劈裂小区存在负载不均衡,必然存在一个小区负载高,一个小区负载低的情况。在LTE-TDD网络,网络利用率一般使用下行物理资源模块(Physical ResourceBlock,PRB)利用率指标来衡量,需判断扇区劈裂后两个小区总体下行物理资源模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利用率,如不超过一个设定的阈值门限,如120%,在进行两个4T6S小区合并为一个8T8R小区后,总体下行物理资源模块(Physical ResourceBlock,PRB)利用率不会达到较高的指标值,通过效率提升、进一步空分复用可进一步改善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至一个合理的指标值。
图11示出了两个劈裂小区的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业务量走势图。图11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在A点对应时间进行劈裂,上方折线为两个劈裂小区中的甲小区,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较大,下方折线为两个劈裂小区中的乙小区,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较小。
在一种实施例中,性能信息,可以包括:用于表征劈裂小区的工程质量情况的第二性能信息;第二性能信息,包括:数据业务掉线率PS CDR、以及呼叫接入成功率Call SetupSuccessful Rate。
本申请的前提条件是确认劈裂小区不存在由于工程质量导致的各类故障,而性能信息表征出劈裂小区是否存在由于工程质量导致的各类故障。
在一种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
任意一个劈裂小区的数据业务掉线率与未经劈裂的原小区的数据业务掉线率的差值不小于第一预设门限;以及,
任意一个劈裂小区的呼叫接入成功率与未经劈裂的原小区的呼叫接入成功率的差值不小于第二预设门限。
第一预设门限和第二预设门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设定,例如可以均设为0.2%。
在一种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200还可用于获取与目标小区进行信息交互的终端数据。
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切换模块1204,用于当终端数据指示出TM终端数量占总终端数量的比例超过第四预设阈值时,目标小区内的终端采用TM传输模式进行信息交互。
在一种实施例中,TM传输模式,可以包括:
目标小区的每两个物理端口配置一个传输端口。
LTE系统可支持单端口、双端口、四端口,在3GPP协议中设计了8种传输模式,如表5所示。在现有LTE网络中,由于支持4个接收支路的终端占比较小,一般配置双端口(及终端支持TM4传输模式,RANK=2),支持2倍空分复用。
Figure BDA0002815357950000161
表5 3GPP协议中设计LTE传输模式
本申请为8T8R小区开启TM9传输模式,配置4个传输端口,即RANK=4;在8T8R小区中,每两个物理端口绑定一个传输端口,即:
物理端口Physical Port0/Port1,绑定传输端口Transport Port0;
物理端口Physical Port2/Port3,绑定传输端口Transport Port1;
物理端口Physical Port4/Port5,绑定传输端口Transport Port2;
物理端口Physical Port6/Port7,绑定传输端口Transport Port3。
将原4T6S小区合并为8T8R小区,并不是配置TM9最大8层的传输,而是使用4层传输,使用两个物理端口配置为一个传输端口。如果UE是2Port接收,下行峰值流量4Port要比2Port低;如果UE是4Port接收,下行峰值流量4Port要比2Port高。
4个传输端口相对2个传输端口,理论峰值流量相同码率条件下,不能达到两倍关系,码率越高对信道波动越敏感,由于后两个端口导频数是前两个端口导频数的一半,后两个端口对应的信道估计性能会差于前两个端口,解调性能也相应的比前两个端口差,传输的层数越大受无线信道秩、数据流层间干扰、信噪比等影响更为敏感,4T4R在解调上的稳健性低于2T2R;4传输端口配置8个物理端口后,相比之前的2传输端口,小区吞吐速率、每Hz传输效率都有一定的提升,如表6所示,实际情况需要参考TM9终端比例,以及TM9终端所处位置、无线信号质量等因素决定。
Figure BDA0002815357950000171
表6 8T8R小区吞吐率增益Cell Thp及每Hz传输效率Cell SE
8T8R小区相比之前的劈裂小区,优势在于:8T8R小区的8个端口的分集接收带来上行3dB的增益,提升高频L1800的上行覆盖;8T8R小区的4传输端口发送不同的数据,基站使用更多的层数传输数据,数据流量明显的提升,特别在低相关信道,下行吞吐率有明显增益;支持TM9的4R终端逐渐提升,8T8R小区可有效提高用户感知和频谱效率;上行覆盖提升,可以降低UE发射功率,节省终端电池使用。
在一种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
未接收到馈线驻波比告警信息。
在一种实施例中,性能信息,还可以包括:
劈裂小区对应的服务小区和邻区的测量报告MR数据,具体为MR数据中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
由于扇区劈裂必然造成一定的用户终端重叠覆盖,而通过服务小区和邻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即可确定用户终端重叠情况。
在一种实施例中,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
服务小区的RSRP大于第五阈值,例如第五阈值为:-110dBm;且服务小区RSRP与邻区RSRP的差值绝对值小于第六阈值,例如第六阈值为:6dB。
本申请从劈裂小区的性能信息和测量报告入手,进而基于性能信息和测量报告判断出劈裂小区是否存在负载不均衡的情况,存在负责不均衡情况时,将两个劈裂小区合并为一个小区,进而基于目标小区使用两个劈裂小区的通道传输业务,避免了劈裂小区间的资源闲置,实现功率共享,减少劈裂小区间的重叠覆盖,以及减少由于劈裂带来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混淆和冲突,从而解决了劈裂后的两个小区存在负载不均衡的问题。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30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13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13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13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13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一个实例中,存储器1302可以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或者存储器13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存储器1302可在综合网关容灾设备的内部或外部。
在一个实例中,存储器13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在一个实例中,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处理器13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13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并达到图7所示实例执行其方法达到的相应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中,该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1303和总线1313。其中,如图3所示,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通信接口1303通过总线1313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1303,主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1313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在线数据流量计费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FSB)、超传输(Hyper Transport,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1313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该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设备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从而实现图7描述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的相应技术效果。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adioFrequency,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上面参考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种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指令使能对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实现。这种处理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特殊应用处理器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电路。还可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也可以由执行指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硬件来实现,或可由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性能信息;
当所述性能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至少两个劈裂小区合并为目标小区;
所述目标小区的业务使用所述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通道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负载不均情况的第一性能信息;
所述第一性能信息,包括:数据业务量、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以及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两个所述劈裂小区的数据业务量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两个所述劈裂小区的无线资源控制用户终端量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两个所述劈裂小区的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所述劈裂小区的工程质量情况的第二性能信息;
所述第二性能信息,包括:数据业务掉线率、以及呼叫接入成功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
任意一个所述劈裂小区的所述数据业务掉线率与未经劈裂的原小区的数据业务掉线率的差值不小于第一预设门限;以及,
任意一个所述劈裂小区的所述呼叫接入成功率与未经劈裂的原小区的呼叫接入成功率的差值不小于第二预设门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目标小区进行信息交互的终端数据;
当所述终端数据指示出TM9终端数量占总终端数量的比例超过第四预设阈值时,所述目标小区内的终端采用TM9传输模式进行信息交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M9传输模式,包括:
所述目标小区的每两个物理端口配置一个传输端口。
8.一种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性能信息;
合并模块,用于当所述性能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至少两个劈裂小区合并为目标小区;
所述目标小区的业务使用所述至少两个劈裂小区的通道传输。
9.一种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息传递的实现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
CN202011396211.3A 2020-12-03 2020-12-03 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5990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6211.3A CN114599059A (zh) 2020-12-03 2020-12-03 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6211.3A CN114599059A (zh) 2020-12-03 2020-12-03 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9059A true CN114599059A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12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96211.3A Pending CN114599059A (zh) 2020-12-03 2020-12-03 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905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25435B1 (en) Downtilt selection in a full dimensiona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
US8594690B2 (en) Subcell measurement procedures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JP6042934B2 (ja) マルチバンド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動的アンテナ同調
CN101584129B (zh) 反向链路功率控制
US889779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282806B (zh) 一种信号测量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CA3048934A1 (en) Path loss estim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CA2685079A1 (en) Carrier switching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MXPA04011049A (es) Adaptacion de antena en un sistema duplexado de division de tiempo.
KR101907326B1 (ko) 원격 무선 유닛(rru)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1019545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2448174B (zh)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方法和装置
EP2377262A1 (en) Subcell measurement procedures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108347273B (zh) 一种数据复用和数据解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54633A (zh) 一种互干扰测试方法及装置
US9019860B2 (en) Method,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tarting compressed mode
JP7127070B2 (ja) アンテナポートマッピング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WO2014092477A1 (en) Method of user equipment selecting ce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method
CN115152090A (zh)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切换方法
KR101301300B1 (ko) 디지털 신호 처리 장치, 신호 처리 시스템 및 신호 처리 방법
CN105101482A (zh) 一种基站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14599059A (zh) 劈裂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866479B1 (ko) 캐리어 어그리게이션과 다이버시티 이득의 전환을 이용한 대역폭 관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3709762B (zh) 小区合并场景的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网络侧和存储介质
CN103269254B (zh) 一种检测上行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