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6528A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6528A
CN105656528A CN201511001616.1A CN201511001616A CN105656528A CN 105656528 A CN105656528 A CN 105656528A CN 201511001616 A CN201511001616 A CN 201511001616A CN 105656528 A CN105656528 A CN 105656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ignal
strength
mated
electroni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016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6528B (zh
Inventor
伍双杰
杨金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10016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565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56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6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6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65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7Joint weighting using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s, e.g. 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received signal strenght indication [R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当所述信号强度未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使用第一匹配策略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本发明提供上述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天线时,存在调节天线的方式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成为广大民众所日益依赖的技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迅速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天线技术由单输入单输出(SingleInputSingleOutput,SISO)天线发展为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MultiOutput,MIMO)天线。在MIMO中,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进行信号的传输,可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并改善通信质量。
本发明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主要以总全向灵敏度为参考来调节MIMO天线在不同方向上的天线效率。为了使总全向灵敏度达到要求,往往要求天线之间的效率互补,以双天线为例,当其中一个天线在某一方向上的效率低时,则要求另一个天线在该方向上的效率较高,才能有较好的全向灵敏度,而天线之间的效率差异会直接影响到MIMO天线的数据传输速率。由此可知,只以总全向灵敏度为参考来调节天线并不能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即现有技术中存调节天线的方式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使用MIMO天线时,存在调节天线的方式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
当所述信号强度未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一匹配策略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信号强度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二匹配策略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
可选的,所述天线为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所述天线包括至少两个子天线。
可选的,所述通过第一匹配策略对电子设备的天线进行匹配,包括:
确定所述天线的总全向灵敏度为匹配参数;
对所述至少两个子天线中的每一个子天线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所述总全向灵敏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可选的,所述通过第二匹配策略对电子设备的天线进行匹配,包括:
确定所述接收信号的信号源方向为第一方向;
确定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吞吐量为匹配参数;
对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所述天线吞吐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以后,保存所述信号强度、所述天线效率和所述匹配参数的参数值。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
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当所述信号强度未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一匹配策略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信号强度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二匹配策略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
可选的,所述天线为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所述天线包括至少两个子天线。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所述天线的总全向灵敏度为匹配参数;
对所述至少两个子天线中的每一个子天线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所述总全向灵敏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所述接收信号的信号源方向为第一方向;
确定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吞吐量为匹配参数;
对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所述天线吞吐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以后,保存所述信号强度、所述天线效率和所述匹配参数的参数值。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
第一确定模块,当所述信号强度未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一匹配策略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
通过本发明中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实施例或多个实施例,至少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当信号强度未超过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一匹配策略对天线进行匹配。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同一种匹配策略来对天线进行匹配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天线进行匹配时,根据信号强度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匹配策略,使当前的匹配策略与当前的信号强度相对应,能够提高天线的性能。
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信号强度没有超过信号强度阈值时,以全向灵敏度为匹配参数对天线进行匹配,使全向灵敏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通过该技术方案,即使电子设备处于传输距离较远,信号强度较弱的情况下,天线也有较好的全向灵敏度,保证电子设备可以正常接收数据,维持稳定连接不掉线,大幅提高传输距离。
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信号强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时,以吞吐量为匹配参数对天线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能够在保证信号不掉线的情况下,减小MIMO天线的不同的子天线之间的效率差异,有效的提高吞吐量,能够充分发挥MIMO天线的技术优势,实现提升数据传输速度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使用MIMO天线时,存在调节天线的方式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当信号强度未超过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一匹配策略对天线进行匹配。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同一种匹配策略来对天线进行匹配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天线进行匹配时,根据信号强度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匹配策略,使当前的匹配策略与当前的信号强度相对应,能够提高天线的性能。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在不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一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对于所述电子设备具体是什么样的设备本发明不作限制。
如图1所示,该信息处理方法的主要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101:获取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步骤102: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
步骤103:当所述信号强度未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一匹配策略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
其中,在步骤101中,获取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具体来说,当电子设备能够进行无线通信时,可以接收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发送的信号,但是受信号覆盖范围、地理环境和天气的影响,电子设备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地方时接收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是不一样的。在信号覆盖范围的边缘地带,大风、阴雨等天气下,或者电梯、火车、地下通道等空间封闭,障碍物较多的地方,以及受电磁波干扰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接收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比较弱,即电子设备所处不同环境时,信号强度是不一样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01为在当前通信环境中获取天线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执行完步骤101以后,执行步骤102,判断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具体来说,当获取当前接收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后,需要和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做比较,判断当前的信号强度是否超过信号强度阈值。
举例来说,在使用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中,信号强度的范围一般在-110分贝毫瓦(dbm)至-20dbm之间。一般来说,如果信号强度小于-95dbm,说明当前网络信号覆盖很差,几乎没什么信号;当信号强度大于-95dmb,小于-90dbm时,说明当前网络信号覆盖很弱;当信号强度大于-90dbm时,说明当前网络信号覆盖较好。所以,一般都是以-90dbm为临界点来判断当前网络覆盖水平。所以,在使用CDMA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中,可以将-90dbm设为信号强度阈值,当获取到当前的信号强度以后,判断该信号强度是否超过了-90dbm。
当执行完步骤102以后,执行步骤103,当信号强度未超过信号强度阈值时,使用第一匹配策略对天线进行匹配。具体来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信号强度小于等于信号强度阈值时,表征当信号强度相对较弱,则采用第一匹配策略对天线进行匹配。当使用第一匹配策略时,优先考虑的是如何保证信号不掉线,使得天线能在较弱的信号强度的环境下,也不会出现信号掉线的情况,保证电子设备能够正常的接收所有方向的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当信号强度未超过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一匹配策略对天线进行匹配。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同一种匹配策略来对天线进行匹配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天线进行匹配时,根据信号强度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匹配策略,使当前的匹配策略与当前的信号强度相对应,能够提高天线的性能。
可选的,在步骤102以后,当信号强度超过信号强度阈值时,使用第二匹配策略对天线进行匹配。具体来说,在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时,表征当前环境下,信号强度较好,一般不会出现信号掉线的情况,所以,在对天线进行匹配时,优先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天线的数据传输速率。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为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天线包括至少两个子天线。具体来说,传统的天线采用的是单输入单输出(singleinputsingleoutput,SISO)系统来接收和发送信号,由于SISO天线采用单根发射天线和单根接收天线,所以SISO天线在传输数据时吞吐量都较小。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开始使用MIMO天线来传输数据,由于MIMO系统的收发端采用多天线装置,比起SISO系统,可以在不需要增加带宽或总发送功率耗损的情况下大幅地增加系统的数据吞吐量、发送距离和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为MIMO全向天线,包括至少两个子天线,MIMO全向天线中的每一个天线都为全向天线,且有天线方向性,即天线在各个方向具有不同的辐射或接收电磁波的能力。
进一步的,步骤103包括:确定天线的总全向灵敏度(TotalIsotropicSensitivity,TIS)为匹配参数;对至少两个子天线中的每一个子天线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总全向灵敏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具体来说,在信号强度相对较弱,小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时,电子设备的控制器会根据预设的全向灵敏度值来控制匹配控制器,匹配控制器会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调整对应的天线效率,匹配完成后,对电子设备进行全向灵敏度测试,判断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当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再次通过匹配控制器调节天线效率,直至全向灵敏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使天线工作在效率互补的状态。
全向灵敏度指的是电子设备在立体全方向上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平均值,相对于传导接收机灵敏度。因为天线不能预知信号从哪一个方向传输过来,所以需要将每个方向的信号接收能力调节的相差不大,即全向灵敏度一方面需要考虑天线的匹配因素,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接收机在三维空间的接收性能,因此全向灵敏度可以全面地衡量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能力。类似于人的耳朵听声音的能力,能听到的声音越小,则听力越好,也就是灵敏度越低越好,所以,全向灵敏度越小,表示在基站发射信号强度一定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接收到基站信号的能力就越强,即电子设备具有更强地捕获弱信号的能力。
具体来说,通过天线匹配来调节天线的天线效率,进而可以调节全向灵敏度。MIMO全向天线的每一个子天线都具有天线方向性,即天线在各个方向具有不同的辐射或接收电磁波的能力,也具有不同的天线效率,天线效率指天线辐射出去的功率(即有效地转换电磁波部分的功率)和输入到天线的有功功率之比,是恒小于1的数值。通过天线匹配可以调节每个天线在每个方向上的天线效率,天线匹配是把天线在某一频段范围内的输入阻抗的虚部调节为0或者0附近,以使得输入到天线中的电磁波能量尽可能多地辐射出去,而不是存储在天线之中。具体来说,天线的馈线终端所接负载阻抗等于馈线特性阻抗时,称为馈线终端是匹配连接的。匹配时,馈线上只存在传向终端负载的入射波,而没有由终端负载产生的反射波,因此,当天线作为终端负载时,匹配能保证天线取得全部信号功率。例如,当天线阻抗为50欧时,与50欧的电缆是匹配的,而当天线阻抗为80欧时,与50欧的电缆是不匹配的。当天线匹配时,馈线上没有反射波,只有入射波,即馈线上传输的只是向天线方向行进的波,这时,馈线上各处的电压幅度与电流幅度都相等,馈线上任意一点的阻抗都等于它的特性阻抗,因此,反射损耗小,天线效率高。而当天线和馈线不匹配时,也就是天线阻抗不等于馈线特性阻抗时,负载就只能吸收馈线上传输的部分高频能量,而不能全部吸收,未被吸收的部分能量将反射回去形成反射波,反射损耗大,天线效率低。
根据预设的全向灵敏度值作为匹配标准来调节天线效率,使全向灵敏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一般而言,普通电子设备的全向灵敏度一般为-85dBm,专业的接收机的全向灵敏度可以达到-120dBm。举例来说,假设预设的全向灵敏度值为-90dBm,当电子设备获取的当前的全向灵敏度为-80dBm时,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出灵敏度较差的第一方向,然后针对该第一方向进行天线匹配,减小反射损耗,提高天线效率,通过提高该方向上的灵敏度来提高整体的全向灵敏度。当对第一方向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以后,获取当前天线的全向灵敏度,假设当前全向灵敏度为-86dBm,依然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再次确定灵敏度较差的第二方向,对第二方向进行天线匹配。通过反复的天线匹配和全向灵敏度测试,直至全向灵敏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信号强度没有超过信号强度阈值时,以全向灵敏度为匹配参数对天线进行匹配,使全向灵敏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通过该技术方案,即使电子设备处于传输距离较远,信号强度较弱的情况下,天线也有较好的全向灵敏度,保证电子设备可以正常接收数据,维持稳定连接不掉线,大幅提高传输距离。
当信号强度相对较好时,一般不会出现信号掉线的情况,并且,以全向灵敏度作为天线匹配参数时,由于往往要求天线之间的效率互补,以双天线为例,即其中一个天线在该方向上的效率低时,要求另一个天线效率高,这样整体的灵敏度才会高,而天线之间的效率差异较大时,吞吐量的设定需要以低效率的天线为准,直接影响到MIMO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且天线效率差异较大时,还影响对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处理,导致较高的误码率,不能发挥MIMO的技术优势。
举例来说,假设天线为双天线,第一子天线的第一方向的天线效率为30%,第二子天线在第一方向上的天线效率为28%,即在第一方向上两个天线效率都较低,为了提高全向灵敏度,对天线进行匹配时,将第一子天线的天线效率提高到40%,保证天线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捕捉到较弱的信号。但是调节天线效率以后,两根子天线在第一方向上的效率差异为12%,基站将一个1M的数据包分为两个0.5M的子数据包分别发送给第一子天线和第二子天线以后,由于两个子天线的效率差异太大,接收速率不同,所以电子设备进行信号处理时较为复杂,容易出现较高的误码率,且设置预设吞吐量时,需要考虑较低的天线效率,即吞吐量与第二子天线的天线效率相对应,将吞吐量设为与28%的天线效率相匹配的值,所以较低的天线效率限制了天线的在第一方向上的整体数据传输速率,并且较大的效率差异还容易导致较高的误码率。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信号强度不同,采用不同的天线匹配策略。可选的,在步骤102以后,通过第二匹配策略对电子设备的天线进行匹配,具体包括:确定接收信号的信号源方向为第一方向;确定天线在第一方向上的吞吐量为匹配参数;对天线在第一方向上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天线吞吐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具体来说,当信号强度超过预设信号强度阈值时,将信号收发方向上的吞吐量作为匹配参数来调节天线的天线效率。当电子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会与最近的基站取得联系,基站以一定的频率发射广播信号,来确定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终端。当电子设备接收到广播信号以后,确定接收信号的信号源方向为第一方向,并以该第一方向的吞吐量为匹配参数对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天线吞吐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在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时,电子设备的控制器会根据第一方向的预设吞吐量来控制匹配控制器,匹配控制器会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调整对应的天线效率,匹配完成后,对电子设备进行吞吐量测试,判断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当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再次通过匹配控制器调节天线效率,直至第一方向上的吞吐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举例来说,假设天线为双天线,当电子设备确定出第一方向以后,获取的第一方向的当前吞吐量为100Mbit/s,而预设的吞吐量值为140Mbit/s,即第一方向的吞吐量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获取两个子天线在第一方向上的天线效率,假设第一子天线的天线效率为35%,第二子天线的天线效率为46%,匹配控制器产生控制信号,对天线进行匹配,以提高第一子天线在第一方向的天线效率,假设将35%提高为40%。提高第一子天线的天线效率以后,不但减少了两个子天线的效率差异,还提高了整体的天线效率。此时,再次获取第一方向上的吞吐量,判断是否大于预设的140Mbit/s,经过反复匹配和测试,直至吞吐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信号强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时,以吞吐量为匹配参数对天线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能够在保证信号不掉线的情况下,减小MIMO天线的不同的子天线之间的效率差异,有效的提高吞吐量,能够充分发挥MIMO天线的技术优势,实现提升数据传输速度的技术效果。
可选的,在对天线进行匹配以后,保存信号强度、天线效率和匹配参数的参数值。具体来说,当天线匹配成功后,保存相关数据,具体包括当前的信号强度,MIMO全向天线的每个天线的每个方向的天线效率,以及当前的匹配参数的参数值,将该数据保存在数据库。当再次对天线进行匹配时,获取信号强度以后,可以在数据库中获取与当前信号强度相关的数据,以作为天线匹配的参考,减少反复匹配和测试的次数,进而减少天线匹配时间,提高匹配成功率。
例如,天线为双天线,匹配成功后保存的数据包括:当前信号强度为-95dbm,匹配参数为第一方向的吞吐量,匹配成功后的吞吐量为140Mbit/s,第一子天线的天线效率为50%,第二子天线的天线效率为5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信号强度来对天线进行匹配,当信号强度未超过信号强度阈值时,以全向灵敏度为匹配参数对天线进行匹配,使全向灵敏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保证电子设备在信号强度较弱时仍然可以接收数据,维持稳定连接不掉线,大幅提高传输距离。当信号强度超过信号强度阈值时,以吞吐量为匹配参数来对天线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能够在信号不掉线的情况下,减小不同的子天线之间的效率差异,有效的提高吞吐量,能够充分发挥MIMO天线的技术优势,实现提升数据传输速度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基于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信息处理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请参考图2,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天线201,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
处理器202,用于获取天线201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当所述信号强度未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一匹配策略对天线201进行匹配。
具体来讲,处理器202具体可以是通用的中央处理器(CPU),可以是特定应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处理器202还可以是基带处理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和磁盘存储器。
可选的,处理器202还用于:
当所述信号强度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二匹配策略对天线201进行匹配。
进一步的,天线201为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天线201包括至少两个子天线。
进一步的,处理器202用于:
确定天线201的总全向灵敏度为匹配参数;
对所述至少两个子天线中的每一个子天线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所述总全向灵敏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进一步的,处理器202用于:
确定所述接收信号的信号源方向为第一方向;
确定天线20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吞吐量为匹配参数;
对天线20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天线201吞吐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可选的,处理器202还用于:
在对天线201进行匹配以后,保存所述信号强度、天线201效率和所述匹配参数的参数值。举例来说,保存至上述描述的存储器中。
前述图1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前述对信息处理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三
基于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信息处理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请参考图3,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第一判断模块302,用于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
第一确定模块303,当所述信号强度未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一匹配策略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
当所述信号强度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二匹配策略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天线为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所述天线包括至少两个子天线。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匹配模块,第一确定模块303用于:
确定所述天线的总全向灵敏度为匹配参数;
所述第一匹配模块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子天线中的每一个子天线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所述总全向灵敏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匹配模块,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
确定所述接收信号的信号源方向为第一方向;
确定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吞吐量为匹配参数;
所述第二匹配模块用于:对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所述天线吞吐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保存模块,所述第一保存模块用于:
在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以后,保存所述信号强度、所述天线效率和所述匹配参数的参数值。
前述图1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前述对信息处理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当信号强度未超过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一匹配策略对天线进行匹配。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同一种匹配策略来对天线进行匹配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天线进行匹配时,根据信号强度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匹配策略,使当前的匹配策略与当前的信号强度相对应,能够提高天线的性能。
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信号强度没有超过信号强度阈值时,以全向灵敏度为匹配参数对天线进行匹配,使全向灵敏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通过该技术方案,即使电子设备处于传输距离较远,信号强度较弱的情况下,天线也有较好的全向灵敏度,保证电子设备可以正常接收数据,维持稳定连接不掉线,大幅提高传输距离。
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信号强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时,以吞吐量为匹配参数对天线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能够在保证信号不掉线的情况下,减小MIMO天线的不同的子天线之间的效率差异,有效的提高吞吐量,能够充分发挥MIMO天线的技术优势,实现提升数据传输速度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具体来讲,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
当所述信号强度未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一匹配策略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还存储有另外一些计算机程序指令,该另外一些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信号强度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二匹配策略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
可选的,所述天线为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所述天线包括至少两个子天线。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通过第一匹配策略对电子设备的天线进行匹配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天线的总全向灵敏度为匹配参数;
对所述至少两个子天线中的每一个子天线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所述总全向灵敏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通过第二匹配策略对电子设备的天线进行匹配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接收信号的信号源方向为第一方向;
确定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吞吐量为匹配参数;
对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所述天线吞吐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还存储有另外一些计算机程序指令,该另外一些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在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以后,保存所述信号强度、所述天线效率和所述匹配参数的参数值。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
当所述信号强度未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一匹配策略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信号强度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二匹配策略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为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所述天线包括至少两个子天线。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一匹配策略对电子设备的天线进行匹配,包括:
确定所述天线的总全向灵敏度为匹配参数;
对所述至少两个子天线中的每一个子天线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所述总全向灵敏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二匹配策略对电子设备的天线进行匹配,包括:
确定所述接收信号的信号源方向为第一方向;
确定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吞吐量为匹配参数;
对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所述天线吞吐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以后,保存所述信号强度、所述天线效率和所述匹配参数的参数值。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
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当所述信号强度未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一匹配策略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信号强度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二匹配策略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为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所述天线包括至少两个子天线。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所述天线的总全向灵敏度为匹配参数;
对所述至少两个子天线中的每一个子天线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所述总全向灵敏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所述接收信号的信号源方向为第一方向;
确定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吞吐量为匹配参数;
对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天线效率进行匹配,使所述天线吞吐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以后,保存所述信号强度、所述天线效率和所述匹配参数的参数值。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
第一确定模块,当所述信号强度未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使用第一匹配策略对所述天线进行匹配。
CN201511001616.1A 2015-12-28 2015-12-28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6565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1616.1A CN105656528B (zh) 2015-12-28 2015-12-28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1616.1A CN105656528B (zh) 2015-12-28 2015-12-28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6528A true CN105656528A (zh) 2016-06-08
CN105656528B CN105656528B (zh) 2019-09-24

Family

ID=56478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01616.1A Active CN105656528B (zh) 2015-12-28 2015-12-28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565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0915A (zh) * 2019-04-24 2019-08-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9476A (zh) * 2007-12-13 2009-06-17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阻抗负载特性调整无线射频电路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US20100203880A1 (en) * 2009-02-11 2010-08-12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easuring absolute total isotropic sensitiv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scattered field chambers
CN102098243A (zh) * 2010-12-29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阻抗匹配装置及方法
CN102752007A (zh) * 2012-06-28 2012-10-2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调节天线匹配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20120275506A1 (en) * 2010-01-19 2012-11-01 Tiantian 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Total Isotropic Sensitivity in Multi-Antenna MIMO System
CN103795482A (zh) * 2014-01-29 2014-05-14 浙江网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传输性能调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9476A (zh) * 2007-12-13 2009-06-17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阻抗负载特性调整无线射频电路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US20100203880A1 (en) * 2009-02-11 2010-08-12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easuring absolute total isotropic sensitiv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scattered field chambers
US20120275506A1 (en) * 2010-01-19 2012-11-01 Tiantian 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Total Isotropic Sensitivity in Multi-Antenna MIMO System
CN102098243A (zh) * 2010-12-29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阻抗匹配装置及方法
CN102752007A (zh) * 2012-06-28 2012-10-2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调节天线匹配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95482A (zh) * 2014-01-29 2014-05-14 浙江网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传输性能调试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0915A (zh) * 2019-04-24 2019-08-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0216258A1 (zh) * 2019-04-24 2020-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US11979204B2 (en) 2019-04-24 2024-05-07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Antenna adjust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termi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6528B (zh) 2019-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4452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nergy efficient signal transmission in massive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8268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ase statio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080925B1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broadcasting
JP2010503261A (ja)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及び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を動作させる方法
JP7388609B2 (ja) ビーム構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9412723B (zh) 一种mimo信道分析模型、建模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605888B1 (en) Selecting optimal directional antenna orientation
CN106533515B (zh) 一种天线回退方法及基站
CN104467910A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91810B (zh) 开环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998580B (zh) 大规模mimo系统小区选择方法及基站
CN104717035A (zh) 一种基于d2d通信的蜂窝网络的干扰对齐方法
US11303334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9429549A (zh) 发射权值选择方法及基站
EP2859723B1 (en) Mimo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device and system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such device
US9907028B1 (en) Mitigating uplink interference
CN10565652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535579B (zh) 下行数据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0800329A (zh) Ue能力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2412884A (zh) 一种在4g移动终端采用mimo实现波束赋形的装置
CN103973344A (zh) 一种面向d2d通信的基站天线选择方法
CN108092700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1771197A (zh) 一种确定线缆顺序的方法及装置
CN114600382A (zh) 波束对准
Boldi et al. Multi antenna techniques to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in LTE radio access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