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6699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6699A
CN103376699A CN2013100970643A CN201310097064A CN103376699A CN 103376699 A CN103376699 A CN 103376699A CN 2013100970643 A CN2013100970643 A CN 2013100970643A CN 201310097064 A CN201310097064 A CN 201310097064A CN 103376699 A CN103376699 A CN 103376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as voltage
paper
photosensitive drums
image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70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6699B (zh
Inventor
坂户伸吾
渡部卓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76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6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6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66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whereby at least two steps are performed simultaneous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6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感光鼓、充电辊、转印辊、第一偏压施加部、第二偏压施加部以及控制部。充电辊具有离子导电剂。第一偏压施加部对充电辊施加第一偏压。第二偏压施加部对转印辊施加规定的偏压。控制部在不使调色剂图像形成于感光鼓的非图像形成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偏压施加部以不对充电辊施加第一偏压。控制部在非图像形成时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偏压施加部以对转印辊施加作为能够使感光鼓的表面带电的偏压的第二偏压。根据本发明,能够减轻充电辊所包含的离子导电剂的偏移。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利用调色剂在被转印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可以举出诸如打印机、复印机以及复合机等。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如下类型:使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表面之后,通过使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被转印材料)上,从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这类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有使感光鼓的表面带电的充电辊(充电部件)。该充电辊由于需要具有导电性,因此包含离子导电剂。
可是,当图像形成装置在多张纸张上形成了图像时,在充电辊的内部会产生离子导电剂的偏移(偏り)。在这种情况下,充电辊电阻升高,使得长寿命化变得困难。
为此,提出了如下的充电装置:当未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时,对充电辊施加与使感光鼓带电时相反极性的偏压,从而减轻离子导电剂的偏移。
然而,上述的充电装置新需要用于对充电辊施加相反极性的偏压的电源。此外,上述的充电装置新需要与充电辊相接触的导电性部件。为此,以往由于需要用于减轻充电部件(充电辊)所包含的离子导电剂的偏移的部件等,因此成本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包括图像承载体、充电部件、显影部、转印部件、第一偏压施加部、第二偏压施加部以及控制部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充电部件被配置为接触或靠近所述图像承载体,并具有使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带电的离子导电剂。所述显影部使调色剂图像形成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所述转印部件使形成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转印材料。所述第一偏压施加部对所述充电部件施加第一偏压。所述第二偏压施加部对所述转印部件施加规定的偏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偏压施加部和所述第二偏压施加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在不使调色剂图像形成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非图像形成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偏压施加部以不对所述充电部件施加所述第一偏压。所述控制部在非图像形成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偏压施加部以对所述转印部件施加作为能够使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带电的偏压的第二偏压。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减轻充电部件所包含的离子导电剂的偏移的图像形成装置。
对于本发明其他进一步的目的以及通过本发明获得的具体的优点,通过以下记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将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各结构要素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用于对感光鼓、充电辊、转印辊、第一偏压施加部、第二偏压施加部及控制部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示出感光鼓的表面电位与充电辊的表面电压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感光鼓的表面电位与感光鼓的旋转时间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及未执行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的情况下,充电辊的电阻与充电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是用于对打印机的特征性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根据图1,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对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的各结构要素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1所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具有:装置主体M;图像形成部GK,根据规定的图像信息在片状的作为被转印材料的纸张T上形成规定的调色剂图像;以及供纸出纸部KH,将纸张T供给到图像形成部GK并且输出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部GK包括:作为图像承载体(感光体)的感光鼓2、充电部10、作为曝光单元的激光扫描仪单元4、显影器16、调色剂盒5、调色剂供给部6、鼓清洁部11、除电器12、转印辊8以及定影部9。
如图1所示,供纸出纸部KH包括:供纸盒52、手动供纸部64、纸张T的运送路L、对位辊对80以及出纸部50。
下面,详细地对图像形成部GK及供纸出纸部KH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对图像形成部GK进行说明。
在图像形成部GK中,沿着感光鼓2的表面依次从上游侧到下游侧按顺序执行充电部10的充电、激光扫描仪单元4的曝光、显影器16的显影、转印辊8的转印、除电器12的除电以及鼓清洁部11的清洁。
感光鼓2由圆筒形状的部件构成,作为感光体或图像承载体来发挥作用。感光鼓2被配置为能够以在相对于运送路L中的纸张T的运送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在箭头的方向上旋转。在感光鼓2的表面上,能够形成静电潜像。
充电部10与感光鼓2的表面对置配置。关于充电部10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说明。
激光扫描仪单元4作为曝光单元来发挥作用,被配置为从感光鼓2的表面相离开。激光扫描仪单元4被构成为具有未图示的激光光源、多棱镜、多棱镜驱动用电机等。
激光扫描仪单元4根据从PC(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信息,对感光鼓2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通过被激光扫描仪单元4执行扫描曝光,从而去除感光鼓2表面的被曝光部分的电荷。据此,在感光鼓2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器16(显影部)对应于感光鼓2而设置,并与感光鼓2的表面对置配置。显影器16使单色(通常为黑色)的调色剂附着到形成于感光鼓2的静电潜像上,从而在感光鼓2的表面形成单色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器16被构成为具有与感光鼓2的表面对置配置的显影辊17、调色剂搅拌用的搅拌辊18等。
调色剂盒5对应于显影器16而设置,收容向显影器16供给的调色剂。
调色剂供给部6对应于调色剂盒5及显影器16而设置,向显影器16供给被收容在调色剂盒5中的调色剂。调色剂供给部6与显影器16通过未图示的调色剂供给路连结。
转印辊8(转印部件)使显影于感光鼓2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T上。转印辊8通过未图示的转印偏压施加部被施加有用于使形成于感光鼓2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T上的转印偏压。转印辊8被构成为能够以相对于感光鼓2相抵接的状态旋转。
在感光鼓2和转印辊8之间,在运送路L上运送的纸张T会被夹入。被夹入的纸张T被压靠于感光鼓2的表面。在感光鼓2和转印辊8之间,形成转印区域N。在转印区域N中,显影于感光鼓2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T上。
除电器12与感光鼓2的表面对置配置。除电器12通过向感光鼓2的表面照射光,从而对执行转印后的感光鼓2的表面进行除电(去除电荷)。
清洁部11与感光鼓2的表面对置配置。清洁部11去除残留在感光鼓2表面的调色剂及附着物,并且将所去除的调色剂等向规定的回收机构运送,以使其回收。
定影部9对构成被转印到纸张T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进行熔融及加压,使之定影到纸张T上。定影部9包括通过加热器被加热的加热旋转体9a和压接于加热旋转体9a的加压旋转体9b。加热旋转体9a和加压旋转体9b夹入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进行加压,并且进行运送。纸张T以被夹入加热旋转体9a和加压旋转体9b之间的状态被运送,使得转印到纸张T上的调色剂被熔融及加压而定影到纸张T上。
下面,对供纸出纸部KH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装置主体M的下部,配置有一个收容纸张T的供纸盒52。供纸盒52被构成为能够从装置主体M的右侧(图1中的右侧)沿水平方向拉出。在供纸盒52中,配置有放置纸张T的放置板60。在供纸盒52中,纸张T以堆积在放置板60上的状态被收容。放置在放置板60上的纸张T通过配置在供纸盒52的纸张送出侧的端部(图1中右侧的端部)的盒供纸部51,被送出到运送路L。盒供纸部51具备由用于取出放置板60上的纸张T的前进给滚轮61及用于将纸张T一张张地送出到运送路L的供纸辊对63构成的重送防止机构。
在装置主体M的右侧(图1中右侧),设置有手动供纸部64。手动供纸部64以将与放置在供纸盒52中的纸张T相比不同大小或种类的纸张T供给到装置主体M为主要目的而设置。手动供纸部64包括手动托盘65及供纸滚轮66,该手动托盘65在关闭状态下构成装置主体M的正面的一部分。手动托盘65的下端转动自如(开闭自如)地安装在供纸滚轮66附近的装置主体M。在打开状态的手动托盘65中放置纸张T。供纸滚轮66将放置在打开状态的手动托盘65中的纸张T供给到手动运送路La。
在装置主体M的上方侧设置有出纸部50。出纸部50通过第三辊对53将纸张T输出到装置主体M的外部。关于出纸部50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说明。
运送纸张T的运送路L包括:从盒供纸部51到转印区域N的第一运送路L1、从转印区域N到定影部9的第二运送路L2、从定影部9到出纸部50的第三运送路L3、使从手动供纸部64供给的纸张汇合于第一运送路L1的手动运送路La、以及使在第三运送路L3中从下游侧向上游侧运送的纸张表面和背面翻转并返回到第一运送路L1的返回运送路Lb。
此外,在第一运送路L1的途中,设置有第一汇合部P1及第二汇合部P2。在第三运送路L3的途中,设置有第一分支部Q1。
第一汇合部P1是手动运送路La汇合到第一运送路L1的汇合部。第二汇合部P2是返回运送路Lb汇合到第一运送路L1的汇合部。
第一分支部Q1是返回运送路Lb从第三运送路L3中分支出来的分支部,具有第一辊对54a及第二辊对54b。第一辊对54a中的一个辊与第二辊对54b中的一个辊被兼用。
在第一运送路L1的途中(详细而言,第二汇合部P2与转印辊8之间),配置有用于检测纸张T的传感器,以及用于纸张T的偏斜(倾斜供纸)校正及使图像形成部GK中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成与纸张T的运送的时机相配合的对位辊对80。传感器配置在纸张T的运送方向上即将到达对位辊对80之前(运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对位辊对80根据来自于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信息进行上述的校正以及时机调整并运送纸张T。
返回运送路Lb是为了在纸张T上进行双面打印时,使与已打印的面相反的面(未打印面)面对感光鼓2而设置的运送路。
通过返回运送路Lb,能够使从第一分支部Q1通过第一辊对54a被运送到出纸部50侧的纸张T表面和背面翻转,并通过第二辊对54b返回至第一运送路L1,且使之被运送到在转印辊8的上游侧配置的对位辊对80的上游侧。在通过返回运送路Lb被进行表面和背面翻转后的纸张T上,在转印区域N中向未打印面转印规定的调色剂图像。
在第三运送路L3的端部形成有出纸部50。出纸部50被配置在装置主体M的上方侧。出纸部50朝向装置主体M的右侧(图1中右侧,手动供纸部64侧)开口。出纸部50通过第三辊对53将在第三运送路L3中运送的纸张T输出到装置主体M的外部。
在出纸部50的开口侧,形成有出纸集聚部M1。出纸集聚部M1形成于装置主体M的上表面(外面)。出纸集聚部M1是装置主体M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而形成的部分。出纸集聚部M1的底面构成装置主体M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规定的调色剂图像并从出纸部50输出的纸张T堆叠并集聚在出纸集聚部M1。
此外,在各运送路的规定位置处配置有纸张检测用传感器。
下面,对充电部10进行说明。充电部10使感光鼓2的表面均匀带电。具体而言,充电部10包括充电辊10a(充电部件)。充电辊10a被配置为接触或靠近感光鼓2。当充电辊10a被配置为靠近感光鼓2时,充电辊10a和感光鼓2大致隔开50~100μm。
此外,充电辊10a具有使感光鼓2的表面带电的离子导电剂。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充电辊10a包括具备有金属轴(未图示)作为中心轴的圆筒状的离子导电部件(未图示)。离子导电部件例如为氯丙橡校等导电性橡胶。
图2是用于对感光鼓2、充电辊10a、转印辊8、第一偏压施加部101、第二偏压施加部102以及控制部103进行说明的图。图3是示出感光鼓2的表面电位与充电辊10a的表面电压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图4是示出感光鼓2的表面电位与感光鼓2的旋转时间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如图2所示,上述的打印机1进一步包括第一偏压施加部101、第二偏压施加部102以及控制部103。
第一偏压施加部101根据控制部103的控制,对充电辊10a施加第一偏压。
第二偏压施加部102根据控制部103的控制,对转印辊8施加规定的偏压。
控制部103对第一偏压施加部101和第二偏压施加部102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103在非图像形成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偏压施加部101以不对充电辊10a施加第一偏压。进而,控制部103在非图像形成时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偏压施加部102以对转印辊8施加作为能够使感光鼓2的表面带电的偏压的第二偏压。所谓非图像形成时是指,在作为使图像形成于纸张T这一指令的作业结束之后的、不使调色剂图像形成于感光鼓2时。即,所谓非图像形成时是指,在作业结束之后,后驱动被执行的时间(作为一个例子,大约10s左右)。
在此,当通过被施加有第二偏压的转印辊8使感光鼓2的表面带电时,感光鼓2和充电辊10a之间的电位差大于在感光鼓2和充电辊10a之间开始放电的电压。即,当通过被施加有第二偏压的转印辊8使感光鼓2的表面带电时,若已被转印辊8充电的感光鼓2向与充电辊的接触部或靠近部移动,则感光鼓2和充电辊10a的接触部或靠近部位置处的感光鼓2的表面电位大于在感光鼓2和充电辊10a之间开始放电的电压。接触部是如下位置:当感光鼓2和充电辊10a被配置为彼此接触时,该感光鼓2和充电辊10a相接触的接触位置以及该接触位置周围的周围位置。此外,靠近部是如下位置:当感光鼓2和充电辊10a被配置为相靠近时,该感光鼓2和充电辊10a最为靠近的最靠近位置以及该最靠近位置周围的靠近位置。
在此,从图3可以看出,例如,充电辊10a的表面电压大于约600V时,感光鼓2的表面将带电。即,感光鼓2的表面和充电辊10a的表面之间的电位差大于600V时,在感光鼓2和充电辊10a之间将会放电。
另一方面,通过第二偏压施加部102向转印辊8施加第二偏压时,感光鼓2的表面将带电。但是,感光鼓2的表面电位会因暗衰减而下降。例如,感光鼓2的外形为φ30mm、处理速度为200mm/sec、转印辊8和感光鼓2的接触位置(第一位置A1)与充电辊10a和感光鼓2的接触部(靠近部)(第二位置A2)形成的角为192.6°时,感光鼓2从第一位置A1旋转到第二位置A2的时间为252msec。
然后,通过第二偏压施加部102向转印辊8施加+1300V的电压作为第二偏压时,在第一位置A1处,感光鼓2的表面带电为+800V。从图4可以看出,在第一位置A1处带电为+800V的感光鼓2的表面因感光鼓2旋转而到达第二位置A2时(从第一位置A1的时间点开始计时,经过了t1=252msec时),带电为+700V。在此,第二位置A2处的感光鼓2的表面电位(+700V)大于在感光鼓2和充电辊10a之间开始放电的电压(600V)。因而,在感光鼓2和充电辊10a之间发生放电,因充电辊10a的离子导电剂而在与后述的图像形成时相比的反方向上流过电流。因此,不均匀的离子导电剂能够向原来的方向移动。即,离子导电剂的偏移得以减轻。
另外,第二偏压的上限值是比感光鼓2的耐压小的值。
此外,在非图像形成时,除电器12不对感光鼓2进行除电。即,除电器12不对感光鼓2的表面照射光。
此外,控制部103在图像形成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偏压施加部101以对充电辊10a施加第一偏压。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在图像形成时的情况下,第一偏压施加部101对充电辊10a施加+1100V作为第一偏压。此时,感光鼓2的表面带电为+500V。
进而,控制部103在图像形成时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偏压施加部102以对转印辊8施加与第二偏压相反极性的第三偏压。第三偏压是用于使形成于感光鼓2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T的偏压。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第三偏压为大约-1000~-1200V。在此,所谓图像形成时是指,根据作为使图像形成于纸张T这一指令的作业,通过充电部10及显影器16等使调色剂图像形成于感光鼓2,并通过转印辊8使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T时。
此外,第二偏压施加部102在连续在多张纸张上形成图像时的纸与纸之间,为了使附着在转印辊8上的调色剂返回至感光鼓2,向转印辊8施加与第三偏压相反极性的偏压(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500V)。
此外,图5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及未执行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充电辊10a的电阻与充电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从图5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的电阻值在任意的充电时间都比不执行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的情况(在非图像形成时不向转印辊8施加第二偏压的情况)小。因此,从图5可知,通过本实施方式,使充电辊10a所包含的离子导电剂的偏移得到减轻。
下面,参考图1,简单地对打印机1的一般性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在收容于供纸盒52的纸张T上进行单面打印的情况进行说明。
收容在供纸盒52中的纸张T通过前进给滚轮61及供纸辊对63被送出至第一运送路L1,之后,经由第一汇合部P1及第一运送路L1被运送至对位辊对80。
在对位辊对80处,执行纸张T的偏斜校正以及与调色剂图像的时机调整。
从对位辊对80输出的纸张T经由第一运送路L1被导入到感光鼓2与转印辊8之间(转印区域N)。然后,在纸张T上,在感光鼓2和转印辊8之间,调色剂图像被转印。
之后,纸张T从感光鼓2和转印辊8之间输出,经由第二运送路L2,被导入到定影部9的加热旋转体9a和加压旋转体9b之间。然后,在定影部9中调色剂TN熔融,从而调色剂TN被定影到纸张T上。
接着,纸张T通过第一辊对54a在第三运送路L3中通过并被运送到出纸部50,通过第三辊对53从出纸部50被输出到出纸集聚部M1。
如此,收容在供纸盒52中的纸张T的单面打印结束。在放置于手动托盘65的纸张T上进行单面打印时,手动托盘65中放置的纸张T通过供纸滚轮66被送出到手动运送路La,之后,经由第一汇合部P1及第一运送路L1,被运送到对位辊对80。其后的动作与上述的收容在供纸盒52中的纸张T的单面打印的动作相同,将省略说明。
其次,对进行双面打印时的打印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单面打印时,如上述那样,执行了单面打印的纸张T从出纸部50被输出到出纸集聚部M1并结束打印动作。
与此相对,在进行双面打印时,执行了单面打印的纸张T经由返回运送路Lb,与单面打印时相比表面和背面翻转,并再次被运送到对位辊对80,从而在纸张T上实施双面打印。
详细而言,直到执行了单面打印的纸张T通过第三辊对53从出纸部50被输出为止,与上述的单面打印的动作相同。然后,在双面打印时,在执行了单面打印的纸张T被第三辊对53保持的状态下,使第三辊对53的旋转停止,并使之在反方向上旋转。当如此使第三辊对53在反方向上旋转时,保持于第三辊对53的纸张T在第三运送路L3中向反方向(从出纸部50朝向第一分支部Q1的方向)被运送。
如上所述,如果纸张T在第三运送路L3中向反方向被运送,则会被导入到第二辊对54b(而不是第一辊对54a)。于是,纸张T经由返回运送路Lb及第二汇合部P2,汇合至第一运送路L1。在这里,纸张T与单面打印时相比表面和背面已翻转。
进而,纸张T通过对位辊对80被执行上述校正或上述调整,并经由第一运送路L1,被导入到感光鼓2和转印辊8之间。纸张T由于通过经由返回运送路Lb而使得未打印面与感光鼓2相面对,因此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未打印面,其结果,双面打印被实施。
下面,参考图6,对打印机1的特征性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对打印机1的特征性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在步骤ST1中,控制部103判断打印机1是否为非图像形成时。在非图像形成时的情况下(“是”),控制部3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T2。在不为非图像形成时的情况下(“否”),控制部103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T5。
在步骤ST1中判断为“是”时,控制部103执行用于使充电辊10a所包含的离子导电剂的偏移减轻的动作。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在步骤ST2中,控制部103使第一偏压断开。即,控制部103对第一偏压施加部101进行控制,从而不使第一偏压通过第一偏压施加部101施加到充电辊10a。
在步骤ST3中,控制部103使除电器12断开。即,控制部103通过对除电器12进行控制,从而不使光从除电器12照射到感光鼓2。
在步骤ST4中,控制部103对第二偏压施加部102进行控制,从而通过第二偏压施加部102使第二偏压施加到转印辊8。
另一方面,在步骤ST1中判断为“否”时,控制部103使图像形成于纸张T。具体而言,如上述打印机1的一般性动作那样。简单而言,如下所述。
在步骤ST5中,控制部103使除电器12导通。即,控制部103通过对除电器12进行控制,从而使光从除电器12照射到感光鼓2。
在步骤ST6中,控制部103对第一偏压施加部101进行控制,从而通过第一偏压施加部101使第一偏压施加到充电辊10a。
在步骤ST7中,控制部103对第二偏压施加部102进行控制,从而通过第二偏压施加部102使第三偏压施加到转印辊8。在步骤ST7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03执行步骤ST1的判断。作业结束时,在再次的步骤ST1中,控制部103判断为“是”。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实现以下的效果。
即,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具备有对第一偏压施加部101和第二偏压施加部102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03。控制部103在非图像形成时,控制第一偏压施加部101以不对充电辊10a施加第一偏压。进而,控制部103在非图像形成时,控制第二偏压施加部102以对转印辊8施加作为能够使感光鼓2的表面带电的偏压的第二偏压。在此,当通过被施加了第二偏压的转印辊8使感光鼓2的表面带电时,感光鼓2和充电辊10a之间的电位差大于在感光鼓2和充电辊10a之间开始放电的电压。据此,打印机1能够减轻充电辊10a所包含的离子导电剂的偏移。
此外,控制部103在图像形成时,控制第一偏压施加部101以对充电辊10a施加第一偏压。进而,控制部103在图像形成时,控制第二偏压施加部102以对转印辊8施加与第二偏压相反极性的第三偏压。打印机1在图像形成时也利用第二偏压施加部102。即,打印机1利用已经设置的第二偏压施加部102,在非图像形成时使第二偏压施加于转印辊8。为此,打印机1由于无需为了向转印辊8施加第二偏压而追加新的结构及部件,因此能够防止空间变得狭窄,并且能够抑制成本上升。
以上关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是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对黑白打印机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为彩色打印机,也可为复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等。

Claims (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体;
充电部件,被配置为接触或靠近所述图像承载体,并具有使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带电的离子导电剂;
显影部,使调色剂图像形成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
转印部件,使形成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转印材料;
第一偏压施加部,对所述充电部件施加第一偏压;
第二偏压施加部,对所述转印部件施加规定的偏压;以及
控制部,对所述第一偏压施加部和所述第二偏压施加部进行控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不使调色剂图像形成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非图像形成时的情况下,
控制所述第一偏压施加部以不对所述充电部件施加所述第一偏压,并且
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二偏压施加部以对所述转印部件施加作为能够使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带电的偏压的第二偏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被施加了所述第二偏压的所述转印部件使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带电时,所述图像承载体与所述充电部件之间的电位差大于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与所述充电部件之间开始放电的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
在使调色剂图像形成于所述图像承载体并使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转印材料的图像形成时的情况下,
控制所述第一偏压施加部以对所述充电部件施加所述第一偏压,并且
控制所述第二偏压施加部以对所述转印部件施加与所述第二偏压相反极性的第三偏压。
CN201310097064.3A 2012-04-24 2013-03-25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66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8932A JP5629724B2 (ja) 2012-04-24 2012-04-24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98932 2012-04-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6699A true CN103376699A (zh) 2013-10-30
CN103376699B CN103376699B (zh) 2016-01-20

Family

ID=48050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706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6699B (zh) 2012-04-24 2013-03-25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63496B2 (zh)
EP (1) EP2657779B1 (zh)
JP (1) JP5629724B2 (zh)
CN (1) CN1033766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57580A (ja) * 2014-09-12 2016-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40671A (ja) * 2015-08-17 2017-02-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6164A (ja) * 2001-08-31 2003-03-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91146A (ja) * 2001-09-19 2003-03-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07993A (ja) * 2002-01-16 2003-07-25 Canon Inc 帯電部材、画像形成装置、帯電方法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205583A (ja) * 2002-12-24 2004-07-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135685A1 (en) * 2008-12-01 2010-06-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1045B2 (ja) * 1992-04-03 2001-10-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28999A (ja) * 1993-11-01 1995-05-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30073A (ja) * 1994-07-19 1996-02-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H1048914A (ja) 1996-08-02 1998-02-20 Canon Inc 接触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28158A (ja) * 1997-02-13 1998-08-25 Fuji Xerox Co Ltd 接触帯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6164A (ja) * 2001-08-31 2003-03-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91146A (ja) * 2001-09-19 2003-03-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07993A (ja) * 2002-01-16 2003-07-25 Canon Inc 帯電部材、画像形成装置、帯電方法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205583A (ja) * 2002-12-24 2004-07-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135685A1 (en) * 2008-12-01 2010-06-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57779B1 (en) 2018-08-01
US20130279928A1 (en) 2013-10-24
US9063496B2 (en) 2015-06-23
JP2013228470A (ja) 2013-11-07
EP2657779A2 (en) 2013-10-30
CN103376699B (zh) 2016-01-20
EP2657779A3 (en) 2016-12-21
JP5629724B2 (ja) 2014-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277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67656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H11249394A (ja) 潜像を現像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JP592413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217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4351603A (en) Electronic copying apparatus
CN10337669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67654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1071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267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51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感光層の膜厚測定方法
JP3628246B2 (ja) 現像装置
JP44704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26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6554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12594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231730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489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5897238A (en) Method of setting position of a corona charger
JP61152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45878B (zh) 有限臭氧发生器转印装置
JP20050993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1687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573927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96523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