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3250A - 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3250A
CN103373250A CN2013101457522A CN201310145752A CN103373250A CN 103373250 A CN103373250 A CN 103373250A CN 2013101457522 A CN2013101457522 A CN 2013101457522A CN 201310145752 A CN201310145752 A CN 201310145752A CN 103373250 A CN103373250 A CN 103373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rtion
leading screw
quadrature
support member
lower rail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457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3250B (zh
Inventor
榎嶋友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ro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ro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roki Corp filed Critical Shiro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73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3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3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32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22Constructive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6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by linear actuators, e.g. linear screw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02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 B60N2/0715C or U-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22Constructive details
    • B60N2/0727Stop members for limiting sliding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49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fixed structures, i.e. where neither the seat nor a part thereof are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其包括下轨道和相对于下轨道可滑动的上轨道、固定至所述下轨道的前支撑构件、丝杠、设有后正交板部分和固定板部分的后支撑构件、限制所述丝杠运动的运动限制器、涡轮以及碰撞负载接收部分,在从所述蜗轮将力向前施加在所述丝杠上的时候,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通过与所述下轨道的底表面接触而限制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向前倾斜。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被放置在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前面,向下与所述丝杠隔开,并与安装至所述丝杠的所述后支撑构件整合在一起。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图9示出了根据相关技术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
该动力滑动装置设有下轨道01、上轨道02、丝杠03和齿轮箱04。下轨道01固定至车辆地板并在向前/向后方向(相对于图9的水平方向)上延伸,上轨道02相对于下轨道01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可滑动,丝杠03固定至下轨道01并且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齿轮箱04固定至上轨道02。齿轮箱04装配有蜗轮(未示出),所述蜗轮通过电动机(未示出)的驱动力而旋转。丝杠03螺纹接合到内螺纹孔中,所述内螺纹孔在蜗轮中形成为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的通孔。
前支撑构件(未示出)固定至下轨道01的前面并支撑丝杠03的前面。另一方面,具有L形横截面的后支撑构件05固定至下轨道01的后部。后支撑构件05设置有基本水平的固定部分06,所述固定部分06固定至下轨道01和后正交(竖直)板部分07,所述后正交板部分07从固定部分06向上延伸,通孔08形成在后正交板部分07中,丝杠03延伸穿过所述通孔08。将位于后正交板部分07的后面和前面的两个螺母09和010拧到丝杠03之上,从而分别从前侧和后侧在螺母09的前表面和螺母010的后表面之间夹住并保持后正交板部分07,使得后支撑构件05固定地支撑丝杠03位于其后端的邻近部分。
因此,通过前述电动机的向前旋转而使所述蜗轮在向前方向上旋转,导致所述蜗轮和上轨道02相对于下轨道01和丝杠03向前运动,而通过前述电动机的反向旋转而使所述蜗轮反向旋转,导致所述蜗轮和上轨道02相对于下轨道01和丝杠03向后运动。
如果装配有这种动力滑动装置的车辆从后面与其它在前的车辆碰撞,向前的惯性力作用在上轨道02上(并也作用在固定至上轨道02的座椅上),因此,向前的力从蜗轮作用在丝杠03上。
因而,丝杠03试图相对于后支撑构件05向前运动。然而,如果惯性力小于预定值,丝杠03通过后支撑构件05(后正交板构件07)而被阻止向前运动,从而使得丝杠03与后支撑构件05保持与碰撞前相同的状态(形状)。
在日本未审定专利出版物No.2004-210174中公开了相关技术的另一个实例。
然而,当由装配所述动力滑动装置的车辆发生碰撞而引起的前述惯性力较大时(即,大于前述预定值),在固定部分06和后正交板部分07之间的连接部分塑性变形,使得后正交板部分07关于所述连接部分向前倾斜,从而导致由后正交板部分07支撑的丝杠03变形。
如果后支撑构件05塑性变形并且丝杠03也以上述方式变形(塑性变形),所述动力滑动装置之后不会再被致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动力滑动装置,当由车辆碰撞引起的惯性力作用在所述上轨道的时候,所述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可以按照更有效的方式防止由所述下轨道支撑的所述丝杠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座椅动力滑动装置,其包括下轨道、上轨道、前支撑构件、丝杠、后支撑构件、运动限制器、蜗轮和碰撞负载接收部分,所述下轨道相对于车辆地板不能够运动,并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所述上轨道支撑座椅,所述上轨道在所述下轨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下轨道能够滑动;所述前支撑构件固定至所述下轨道;所述丝杠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丝杠的前面部分由所述前支撑构件支撑;所述后支撑构件设有后正交板部分和固定板部分,其中所述后正交板部分位于与在所述下轨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正交的平面中,其中后通孔在所述后正交板部分中形成,所述丝杠的后面部分插入所述后通孔中,并且其中所述固定板部分从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下端向后延伸,并被固定至所述下轨道的底表面;所述运动限制器限制所述丝杠相对于所述后支撑构件的运动;所述涡轮设有内螺纹孔,所述丝杠在所述内螺纹孔中螺纹接合从而延伸并通过所述蜗轮,其中所述蜗轮通过驱动器的动力而旋转,从而相对于所述下轨道在向前/向后的方向上与所述上轨道一起运动;在从所述蜗轮将力向前施加至所述丝杠上的时候,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通过与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底表面接触而限制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向前倾斜,其中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在向前/向后方向中位于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前面,向下与所述丝杠隔开,并与安装至所述丝杠的后支撑构件整合在一起。
因此,如果由装配有所述动力滑动装置的车辆的碰撞而引起的较大的向前惯性力作用在所述上轨道上,所述后支撑构件的后正交板部分试图相对于所述固定板部分向前倾斜较大的量(在所述固定板部分和所述后正交板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试图塑性变形)。
然而,根据上述构造,当所述后正交板部分轻微向前倾斜时(当在所述固定板部分和所述后正交板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轻微变形时),作用在所述上轨道的前述惯性力被所述后支撑构件和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接收。
因此,除了当作用在所述上轨道的惯性力非常大的时候,所述丝杠通过所述后支撑构件发生塑性变形而变形(塑性变形)是不可能的。因而,所述动力滑动装置即使在碰撞之后能够被平顺地致动。
可期望地,动力滑动装置包括前接触构件,所述前接触构件包括前正交板部分,所述前正交板部分位于与所述直线和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正交的平面中,其中所述前正交板部分放置在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前面,并设有前通孔,所述丝杠经由所述前通孔延伸穿过所述前正交板部分。所述运动限制器包括后螺母和前螺母,所述后螺母的前表面与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后表面接触,所述后螺母与所述丝杠在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后面的位置处螺纹接合;所述前螺母与所述丝杠在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前面的位置处螺纹接合,所述前螺母以所述前接触构件与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前表面接触的状态而保持所述前接触构件。
因此,当所述后正交板部分轻微向前倾斜时(当在所述固定板部分和所述后正交板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轻微变形时),作用在所述上轨道的惯性力被两个构件接收:所述后支撑构件和所述前接触构件。因此,所述后支撑构件能够牢固地防止较大量的倾斜以至例如形成塑性变形的程度。
可期望地,所述前接触构件包括所述前螺母,其中所述前螺母与所述前通孔共轴,并且即使处于与所述丝杠分离的状态下,所述前螺母也与所述前正交板部分整体形成。
因此,由于所述前接触构件整体设有前正交板部分和前螺母(即使处于与所述丝杠分离的状态),从而将所述前接触构件(所述前螺母)安装至所述丝杠的操作与所述前接触构件的前正交板部分和所述螺母构件被设为分离元件的情况相比更容易。
此外,在由车辆碰撞等引起的较大的负载被施加至所述丝杠的时候,所述前正交板部分与所述前螺母彼此分离是不可能的,提升了抗碰撞能力。
可期望地,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在所述丝杠的一部分之前向上与所述下轨道的底表面隔开,所述丝杠的所述一部分被放置在所述前螺母和所述蜗轮之间,朝着所述下轨道的底表面倾斜,并且可期望地,当所述丝杠的所述一部分朝着所述下轨道的底表面倾斜的时候,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与所述下轨道的底表面相接触。
如果所述动力滑动装置被建造成从而使得所述后支撑构件的固定板部分和所述前接触构件的碰撞负载接收部分与所述下轨道的底表面相接触,则难于将所述后支撑构件固定至所述下轨道的底部,从而使得所述丝杠平行于所述下轨道。
然而,根据上述结构,在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与所述后支撑构件中,仅所述后支撑构件与所述下轨道的底部接触,这使得容易的将所述后支撑构件固定至所述下轨道的底部,所述丝杠与所述下轨道平行。
可期望地,从所述丝杠的轴线到所述下轨道的底表面在竖直方向上的直线距离短于从所述丝杠的轴线到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的底面的侧边缘的直线距离。
因此,如果所述前接触构件相对于所述丝杠轻微旋转,则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的下表面与所述下轨道的底部形成接触,并且所述前接触构件能够被防止相对于所述丝杠剧烈旋转。因而,在所述前螺母和所述丝杠之间的螺纹接合不容易松动,所述螺纹接合通过所述后支撑构件而使丝杠的支撑状态稳固。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其包括下轨道、上轨道、后支撑构件、前支撑构件、运动限制器、蜗轮和碰撞负载接收部分,所述下轨道相对于车辆地板不能够运动,并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所述上轨道支撑座椅,所述上轨道在所述下轨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下轨道能够滑动;所述后支撑构件固定至所述上轨道;所述丝杠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丝杠的后面部分由所述后支撑构件支撑;所述前支撑构件设有前正交板部分和固定板部分,其中所述前正交板部分位于与在所述下轨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正交的平面中,其中前通孔在所述前正交板部分中形成,所述丝杠的前面部分插入所述前通孔中,并且其中所述固定板部分从所述前正交板部分的上端向前延伸,并被固定至所述上轨道的顶部表面的下方表面;所述运动限制器限制所述丝杠相对于所述前支撑构件的运动;所述蜗轮设有内螺纹孔,所述丝杠在所述内螺纹孔中螺纹接合从而延伸并通过所述蜗轮,其中所述蜗轮相对于所述下轨道在向前/向后的方向上不能够运动,并且其中所述涡轮通过驱动器的动力而旋转,从而使得所述丝杠相对于所述下轨道在所述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在从所述上轨道将力向前施加至所述丝杠上的时候,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通过与所述上轨道的顶表面的下方表面接触而限制所述前正交板部分的向后倾斜。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在向前/向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前正交板部分的后面,向上与所述丝杠隔开,并与安装至所述丝杠的前支撑构件整合在一起。
因此,如果由装配有所述动力滑动装置的车辆的碰撞而引起的较大的向前惯性力作用在所述上轨道上,则所述前支撑构件的前正交板部分试图相对于所述固定板部分向后倾斜较大的量(在所述固定板部分和所述前正交板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试图塑性变形)。
然而,根据上述结构,当所述前正交板部分轻微向后倾斜时(当在所述固定板部分和所述前正交板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轻微变形时),作用在所述上轨道的惯性力被所述前支撑构件和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接收。
因此,除了当作用在所述上轨道的惯性力非常大的时候,所述丝杠通过所述前支撑构件而发生塑性变形而变形(塑性变形)是不可能的。因而,所述动力滑动装置即使在碰撞之后能够被平顺地致动。
可期望地,动力滑动装置包括后接触构件,所述后接触构件包括后正交板部分,所述后正交板部分位于与所述直线和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正交的平面中,其中所述后正交板部分放置在所述前正交板部分之后,并设有后通孔,所述丝杠经由所述后通孔延伸穿过所述后正交板部分。所述运动限制器包括前螺母和后螺母,所述前螺母的后表面与所述前正交板部分的前表面接触,所述前螺母与所述丝杠在所述前正交板部分的前面的位置处螺纹接合;所述后螺母与所述丝杠在所述前正交板部分的后面的位置处螺纹接合,所述后螺母以所述后接触构件与所述前正交板部分的后表面接触的状态而保持所述后接触构件。
因此,当所述前正交板部分轻微向后倾斜时(当在所述固定板部分和所述前正交板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轻微变形时),作用在所述上轨道的惯性力被两个构件接收:所述前支撑构件和所述后接触构件。因此,所述前支撑构件能够更牢固地防止较大量的倾斜以至例如形成塑性变形的程度。
可期望地,分别在所述前正交板部分和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相对的表面中的一个和另一个上形成旋转止动凹进部和旋转止动凸出部,其中在旋转止动凸出部和旋转止动凹进部之间的接合防止了所述前正交板部分与所述后正交板部分彼此相对旋转。
因此,所述前正交板部分(所述前接触构件)和所述后正交板部分(所述后支撑构件)被防止彼此相对旋转,从而使得在所述前螺母、所述后螺母和所述丝杠之间的螺纹接合不容易松动,这使得通过所述后支撑构件而稳固丝杠的支撑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讨论,其中:
图1是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的实施方案的车辆座椅装置的纵向侧视截面图;
图2是构成了图1中所示出的车辆座椅装置的元件的处于安装状态的丝杠、前接触构件、后支撑构件和后螺母的立体图;
图3是处于相互分离状态的前接触构件和后支撑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当装配有有所述动力滑动装置的车辆与在前的另一车辆碰撞时所述丝杠的后部、所述前接触构件、所述后支撑构件和所述后螺母的放大的纵向侧视截面图;
图5是在一个所述动力滑动装置的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中的所述丝杠的后部、前螺母、所述前接触构件、所述后支撑构件和所述后螺母的放大的纵向侧视截面图;
图6是在另一个所述动力滑动装置的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中的所述后支撑构件、前螺母和所述后螺母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在另一个所述动力滑动装置的实施方案中的所述后支撑部分和所述丝杠的侧视立面图;
图8是应用了另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的修改的实施方案的车辆座椅装置的纵向侧视截面图;以及
图9是相关技术的动力滑动装置的下轨道的后部、上轨道的后部、丝杠的后部、后支撑构件、前螺母和后螺母的放大的纵向侧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的所描述的方向被定义为依据在图中示出的箭头的方向。
在图1中示出的车辆座椅装置10设有座椅12和动力滑动装置15,所述动力滑动装置15被固定至车辆地板面板,并支撑座椅12的坐垫13。
动力滑动装置15设有一对左右下轨道16,其经由一对前后支架(未示出)而被固定至车辆地板面板,并且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动力滑动装置15进一步设有一对左右上轨道20,其分别被安装至一对下轨道16以在下轨道16上可滑动。每个下轨道16为金属制成的通道构件,该通道构件的上侧开放。每个下轨道16在其底部设有底板部分17,底板部分17具有水平板形状,其固定至车辆地板面板。每个上轨道20为金属制成的通道构件,该通道构件的下侧开放。每个上轨道20在其顶部设有顶板21,顶板部分21具有水平板形状,坐垫13固定至顶板部分21。
金属丝杠22形成为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的柱形构件,丝杠22具有沿着丝杠22的整个外周表面形成的外螺纹,并经由前支撑构件23、第一前螺母27、第二前螺母28、前接触构件30、后支撑构件37和后螺母(运动限制器)45被固定至下轨道16的底板部分17。
前支撑构件23由金属制成并且侧视图为L形。前支撑构件23整体设有固定板部分24和支撑板部分25。固定板部分24具有水平板形状,并被固定至底板部分(底表面)17,支撑板部分25从固定板部分24的后端向上延伸,并位于与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正交的平面中。通孔26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穿过支撑板部分25形成。
丝杠22在邻近其前端中的部分被插入支撑板部分25的通孔26中,从而使得丝杠22的前端从通孔26向前凸出,分别被放置在支撑板部分25的前面和后面的第一前螺母27和第二前螺母28被拧到丝杠22在邻近其前端中的部分上。
前接触构件30由金属制成并且侧视图为L形。前接触构件30整体设有螺纹安装部分(前正交板部分)31和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2。螺纹安装部分31具有板形状,并位于与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正交的平面中,并且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2具有水平板形状并从螺纹安装部分31的下端向前延伸。一对左右旋转止动凹槽33分别在螺纹安装部分31的后表面的上方相对的拐角处形成以向前凹进。此外,圆形螺母部分(前螺母)34与前接触构件30的螺纹安装部分31前面整体形成以向前凸出(即使当前接触构件30从丝杠22脱离,前接触构件30和螺母部分34保持彼此整合在一起),内螺纹孔(前通孔)35穿过螺纹安装部分31和螺母部分34形成以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穿过螺纹安装部分31和螺母部分34。前接触构件30通过丝杠22的外螺纹与内螺纹孔35的接合而被固定至丝杠22的邻近其后端中的部分。
后支撑构件37由金属制成且侧视图为L形。后支撑构件37整体设有固定板部分38和后正交板部分39。固定板部分38具有水平板形状,并被固定至底板部分(底面)17,后正交板部分39从固定板部分38的前端向上延伸,并位于与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正交的平面中。后正交板部分39设置有后通孔40,所述后通孔40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穿过后正交板部分39,后正交板部分39在其前表面的上方相对的拐角处进一步设有一对分别向前凸出的左右旋转止动凸出部41。另一方面,固定板部分38设有向下凸出的接合凸出部42和在接合凸出部42后面位置处形成的螺栓插入孔43。后支撑构件37通过将丝杠22插入后通孔40中而被固定至丝杠22的邻近其后端中的部分以被放置在前接触构件30紧后面,使得螺纹安装部分31与后正交板部分39的相对的表面彼此接触,并且将一对左右旋转止动凸出部41接合进入一对左右旋转止动凹槽33。
后螺母45被拧到丝杠22的后端上已被放置在后正交板部分39紧后面。
由丝杠22、前支撑构件23、第一前螺母27、第二前螺母28、前接触构件30、后支撑构件37和后螺母45和齿轮箱50(将在以后讨论,参见图1)构造成的整合元件相互组装一起,通过如下方式被固定至下轨道16:在将前支撑构件23的固定板部分24的下表面和后支撑构件37的固定板部分38的下表面安装到底板部分17的上表面上之后将螺栓47拧到固定在车辆地板面板的下方表面的焊接部螺母48之中;将螺栓29拧到固定在车辆地板面板的下方表面的焊接部螺母36之中;并将接合凸出部42接合到形成在底板部分17中的接合孔之中,所述螺栓47从上向下延伸穿过固定板部分38、底板部分17和车辆地板面板,所述螺栓29从上向下延伸穿过固定板部分24、底板部分17和车辆地板面板。
以上述方式将上面提到的整合元件固定至下轨道16使得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2与底板部分17的上表面向上稍微隔开(从而在底板部分17与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2之间限定了间隙(空间))。此外,从丝杠22的轴线到底板部分17的上表面在竖直方向上的直线距离比从丝杠22的轴线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2的底面的左右侧边缘的直线距离短。
在前支撑构件23和后支撑构件37被固定至车辆地板面板之后,第一前螺母27和第二前螺母28相对于丝杠22旋转以在第一前螺母27和第二前螺母28之间分别从支撑板部分25前侧和后侧夹住并保持支撑板部分25。另外,通过相对于丝杠22旋转后螺母45而使后螺母45的前表面和后正交板部分39的后表面彼此接触,从而保持在螺纹安装部分31和后正交板部分39的相对的表面之间的接触状态。
由于上述的组装过程,丝杠22能够被下轨道16支撑,从而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相对于底板部分17不能滑动,并从而关于丝杠22的中心轴线不可旋转。
动力滑动装置15设有齿轮箱50,所述齿轮箱50安装在第二前螺母28与前接触构件30之间。在包括前支撑构件23、第一前螺母27和第二前螺母28的一套元件被安装至丝杠22之前,或者在包括前接触构件30、后支撑构件37和后螺母45的一套元件被安装至丝杠22之前,齿轮箱50被安装至丝杠22。
齿轮箱50设有箱体51、蜗杆52和蜗轮53。箱体51分别在其前壁和后壁中设有前通孔和后通孔,所述前通孔和后通孔在向前/向后的方向上对齐。蜗杆52放置在箱体51中并被箱体51支撑以在向左/向右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上旋转,并且蜗轮53放置在箱体51中并被箱体51支撑以在向前/向后的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上旋转并与蜗杆52接合。蜗轮53设有内螺纹孔53a,其用作与前述箱体51的前通孔和后通孔共轴形成的通孔。
通过使丝杠22的中间部分延伸通过箱体51的前壁和后壁和蜗轮53的内螺纹孔53a,并将丝杠22的外螺纹与蜗轮53的内螺纹孔53a接合,齿轮箱50被安装至丝杠22。
具有上述结构的齿轮箱50通过使用螺栓螺母将箱体51固定至上轨道20的顶板部分21的下方表面而被固定至上轨道20。
电动机(驱动器)M固定至与坐垫13整合在一起的支架(未示出),与电动机M的旋转轴一起旋转的可弯曲轴(未示出)的一端固定至蜗杆52的中心部分。
因此,通过手工操作设置在座椅12上的开关(未示出)而向前旋转电动机M引起蜗杆52和蜗轮53向前旋转,从而引起齿轮箱50和上轨道20相对于丝杠22和下轨道16向前滑动运动。另一方面,通过手工操作前述开关而反向旋转电动机M引起蜗杆52和蜗轮53反向旋转,从而引起齿轮箱50和上轨道20相对于丝杠22和下轨道16向后滑动运动。
如果装配有具有上述结构的车辆座椅装置10的车辆与另一在前的车辆从后面与其碰撞,有时候由该碰撞引起的巨大的向前的惯性力作用在座椅12和上轨道20上(有时候运动力在向前方向上从上轨道20反作用于丝杠22)。于是,后支撑构件37的后正交平面部分39相对于固定板部分38试图向前倾斜较大的量(在固定板部分38与后正交板部分39之间的连接部分试图塑性变形);然而,如图4中所示,当后正交板部分39轻微向前倾斜时(当在固定板部分38与后正交板部分39之间的连接部分轻微塑性变形时),前接触构件30的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2与基板部分17的上表面相接触,导致前述惯性力被两个构件接收:前接触构件30(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2)和后支撑构件37。因此,除了当作用在座椅12和上轨道20上的惯性力非常大的时候,所述丝杠22通过所述后支撑构件37发生塑性变形而变形是不可能的。因而,所述车辆座椅装置10(动力滑动装置15)即使在碰撞之后能够被平顺地致动。
此外,由于前接触构件30和后支撑构件37通过一对旋转止动凹槽33与一对旋转止动凸出部41的接合而防止彼此相对旋转,因而内螺纹孔35与丝杠22之间的螺纹接合以及后螺母45与丝杠22之间的螺纹接合都不容易松动,使由后支撑构件37对丝杠22的支撑状态稳定。
由于从丝杠22的轴线到基板部分17的上表面在竖直方向上的直线距离比如上所述的从丝杠22的轴线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2的下表面的左右边缘的每个的直线距离要短,因此,即使在分别提供了具有一对旋转止动凹槽33与一对旋转止动凸出部41的前接触构件30和后支撑构件37的情况下,如果前接触构件30通过从齿轮箱50传递至丝杠22的振动等而相对于丝杠22轻微旋转,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2的下表面与基板部分17相接触,从而在该情况下也能获得类似的效果。
此外,如果动力滑动装置15被构造成从而使得后支撑构件37的固定板部分38与前接触构件30的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2两者都与下轨道16的基板部分17接触,将难于将后支撑构件37固定至基板部分17从而使得丝杠22平行于下轨道16。然而,在本车辆座椅装置10的实施方案中,仅使后支撑构件37(固定板部分38)与基板部分17接触,而不使前接触构件30(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2)与基板部分17接触(即,在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2的下侧与基板部分17上的上表面限定了间隙(空间)),这使得易于将后支撑构件37固定至基板部分17,从而使得丝杠22平行于下轨道16。
此外,由于前接触构件30整体设置有螺母部分34(内螺纹孔35),因而将前接触构件30(螺母部分34)安装至丝杠22的操作比前接触构件30与螺母部分34(内螺纹孔35)被设为单独的元件的情况更容易。
此外,由于前接触构件30整体设置有螺母部分34(内螺纹孔35),因而当由车辆碰撞等引起的较大负载被施加至前接触构件30的时候,螺纹安装部分31与螺母部分34(内螺纹孔35)彼此分开是不可能的,这提升了抗碰撞性。
尽管本发明基于上述阐述的实施方案而描述,本发明不唯一地限制为该特定的实施方案,上述阐述的实施方案的各种修改是可能。
例如,如图5中所示,整体设置有螺母部分34的前接触构件30能够被前接触构件55替换,所述前接触构件55被设置作为与螺母(前螺母)57单独的构件,所述螺母57对应于螺母部分34。
通孔(前通孔)56形成在前接触构件55的螺纹安装部分31中,丝杠22能够滑动地插入通孔56中,前接触构件55的螺纹安装部分31在其后侧设置有一对旋转止动凹槽33(图5中未示出)。
该修改的实施方案的前接触构件55通过使螺母57的后表面压靠螺纹安装部分31的前表面而与丝杠22和后支撑构件37整合在一起(即,前接触构件55相对于丝杠22和后支撑构件37不可运动),所述螺母57与丝杠22在前接触构件55的前面螺纹接合。
在该情况下,使用前接触构件55和螺母57也能够实现与上述的实施方案中的获得的基本相同的有利的效果。
此外,如在图6中所示的另一个修改的实施方案,通过从动力滑动装置15省略了前接触构件30,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7a能够与后支撑构件37的后正交板部分39(没有设置一对旋转止动凸出部41)整体形成,以便从后正交板部分39的横向相对的侧部边缘中的一个向前凸出,(在该修改的实施方案中,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7a即使在后支撑构件37与丝杠22分开的时候仍与后支撑构件37保持整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螺母57的后表面从前侧与后正交板部分39的前表面接触。此外,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7a的下端在竖直方向上放置在螺母57的下表面的下方。
在动力滑动装置15被如图6中所示的修改的情况下也能够期望获得与上述的实施方案中获得的基本相同的有利的效果。
在图6中所示的修改的实施方案中,后正交板部分39能够整体设置有两个碰撞负载接收部分(其每个与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7a相对应),所述两个碰撞负载接收部分分别从后支撑构件37的后正交板部分39的横向相对的侧部边缘向前凸出。此外,在图6中所示的修改的实施方案中,螺母57能够被与后正交板部分39的前表面整体形成的螺母部分34取代,从而内螺纹孔35形成通过后正交板部分39和螺母部分34以便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通过其中。
如图7中所示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修改的实施方案)也是可能的。在该修改的实施方案中,后螺母45与螺母57(螺母部分34)被省略,取而代之的是,后正交板部分39与丝杠22通过焊接部W而彼此固定,所述焊接部W在后正交板部分39的后表面和丝杠22之间扩展(以防止后正交板部分39和丝杠22彼此相对运动)。
焊接部W能够在后正交板部分39的前表面和丝杠22之间延伸。
此外,使用焊接部W的技术构思也能够被应用至图1至图4中的示出的实施方案,在图5中和图8中示出的修改的实施方案将在下文进行讨论。
如在图8中所示,齿轮箱50被固定至下轨道16,而分别对应于前支撑构件23、前接触构件30和后支撑构件37的后支撑构件63、后接触构件70和前支撑构件77能够被固定至上轨道20。
后支撑构件63由金属制成并且在侧视图中为L形。后支撑构件63的形状为使得后支撑构件63与其他实施方案中的前支撑构件23在侧视图中旋转对称。后支撑构件63整体设置有固定板部分64和支撑板部分65。固定板部分64具有水平板的形状并固定至顶板部分21的下表面(顶表面),支撑板部分65从固定板部分64的前端向下延伸,并位于与在向前/向后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正交的平面中。通孔66形成通过支撑板部分65以在向前/向后的方向上延伸。在邻近丝杠22的后端处的丝杠22的一部分(其与蜗轮53的内螺纹孔53a螺纹接合)插入支撑板部分65的通孔66中,从而使得丝杠22的后端从通孔26向后凸出,分别放置在支撑板部分65的后面和前面的第一后螺母67和第二后螺母68被拧到在邻近丝杠22的后端处的丝杠22的一部分之上,以分别从支撑板部分65的前侧和后侧在第一后螺母67和第二后螺母68之间夹住并保持支撑板部分65。
后接触构件70由金属制成并且在侧视图中为L形。后接触构件70具有从而使得后接触构件70与其他实施方案中的前接触构件30在侧视图中旋转对称的形状。后接触构件70整体设置有螺纹安装部分(后正交板部分)71和碰撞负载接收部分72。螺纹安装部分71具有板形状并位于与在向前/向后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正交的平面中,碰撞负载接收部分72具有水平板的形状并从螺纹安装部分71的上端向后延伸。一对左右旋转止动凹槽33(图8中未示出)分别在螺纹安装部分71的前表面的下方相对的拐角处形成并向后凹进。此外,螺纹安装部分71在其后侧上整体设置有向后凸出的圆形螺母部分(后螺母)74,内螺纹孔(后通孔)75形成通过螺纹安装部分71和螺母部分74以在向前/向后的方向上延伸通过其中。后接触构件70通过将丝杠22的外螺纹与内螺纹孔75接合而被固定至丝杠22邻近其前端的一部分。
前支撑构件77由金属制成并且在侧视图中为L形。前支撑构件77具有从而使得其他实施方案中的前支撑构件77与后支撑构件37在侧视图中旋转对称的形状。前支撑构件77整体设置有固定板部分78和前正交板部分79。固定板部分78具有水平板的形状,并被固定至顶板部分21的下表面,前正交板部分79从固定板部分78的后端向下延伸,并位于与在向前/向后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正交的平面中。前正交板部分79设置有在向前/向后的方向上延伸通过前正交板部分79的前通孔80,并且前正交板部分79进一步在前正交板部分79的后表面的下方相对的拐角处设置有一对左右旋转止动凸出部41(图8中未示出),所述一对旋转止动凸出部41分别对应于前述的一对旋转止动凹槽33(图8中未示出)向后凸出。另一方面,固定板部分78设置有向上凸出的接合凸出部82和形成在接合凸出部82的前方位置处的螺栓插入孔83。通过将丝杠22插入前通孔80,使得螺纹安装部分71与前正交板部分79的相对的表面彼此接触,并且还将一对左右旋转止动凸出部41接合在一对左右旋转止动凹槽33中,而将前支撑构件77固定至丝杠22的邻近其前端处的一部分以便被放置在后接触构件70的紧前方处。图8中示出的动力滑动装置15设置有前螺母(运动限制器)85,所述前螺母85被拧到丝杠22的邻近其前端处的一部分之上,以便被放置在前正交板部分79的紧前方处。通过使放置在前正交板部分79的前方处的前螺母(运动限制器)85相对于丝杠22旋转而使得前螺母85的后表面与前正交板部分79的前表面彼此接触,以保持在螺纹安装部分71与前正交板部分79的相对的表面之间的接触状态。
前支撑构件77通过将被从下方插入螺栓插入孔83中的螺栓87拧到焊接螺母88之中而被固定至顶板部分21,所述焊接螺母88固定至顶板部分21的上表面。以这种方式将前支撑构件77固定至上轨道20导致碰撞负载接收部分72轻微向下与顶板部分21的下表面隔开(从而在顶板部分21与碰撞负载接收部分72之间限定缝隙(空间))。此外,从丝杠22的轴线至顶板部分21的下表面在竖直方向上的直线距离比从丝杠22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72的上表面的左右侧边缘的每个的直线距离短。
在图8所示的该修改的实施方案中,如果上轨道21通过装配有车辆座椅装置10的车辆与另一在前车辆的碰撞(从所述另一车辆的后方)而相对于下轨道16向前滑动(如果运动的力在向前方向上从上轨道20反作用于丝杠22),则前支撑构件77的前正交板部分79试图相对于固定板部分78向后倾斜较大(在固定板部分78与前正交板部分79之间的连接部分试图塑性变形);然而,当前正交板部分79轻微向后倾斜的时候(当在固定板部分78与前正交板部分79之间的连接部分轻微弹性变形的时候),后接触构件70的碰撞负载接收部分72与顶板部分21的下表面相接触。因此,类似于上述图1中示出的实施方案,丝杠22通过前支撑构件77发生的塑性变形而变形(弹性变形)是不可能的。从而,车辆座椅装置10(动力滑动装置15)即使在碰撞之后能够被平顺致动。
类似于图5中示出的修改的实施方案,后接触构件70由螺母和后接触构件组成,所述螺母对应于螺母74,所述后接触构件形成为与该螺母单独的构件。此外,由于省略后接触构件70,与图6和图7中示出的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7a对应的碰撞负载接收部分能够与前支撑构件77的前正交板部分79整体形成,以便从前支撑构件77的前正交板部分79的侧向相对的侧边缘中的一个向后凸出(或者两个与图6和图7中示出的每个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7a对应的碰撞负载接收部分能够与前支撑构件77的前正交板部分79整体形成,以便分别从前支撑构件77的前正交板部分79的侧向相对的侧边缘向后凸出)(在该修改的实施方案中,即使在前支撑构件77与丝杠22分离的时候,碰撞负载接收部分与前正交板部分79仍保持整合在一起)。
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2、37a和72每个能够从初始(在碰撞之前)与基板部分17的上表面或者顶板部分21的下表面形成接触,此外,碰撞负载接收部分32、37a和72能通过螺栓等在与基板部分17的上表面或者顶板部分21的下表面接触形成接触之后被固定至基板部分17或者顶板部分21。这也使得能够防止丝杠22通过后支撑构件37或者前支撑构件77发生塑性变形而变形(塑性变形)。
向后凸出的一对旋转止动凸出部(对应于一对旋转止动凸出部41)能够形成在前接触构件30的后表面(螺纹安装部分31)上,而向后凹进的一对旋转止动凹进部(对应于一对旋转止动凹进部33)能够形成在后支撑构件37的前表面(后正交板部分39)上。同样地,向前凸出的一对旋转止动凸出部(对应于一对旋转止动凸出部41)能够形成在后接触构件70的前表面(螺纹安装部分71)上,而向前凹进的一对旋转止动凹进部(对应于一对旋转止动凹进部33)能够形成在前支撑构件77的后表面(前正交板部分79)上。
所述旋转止动凸出部的数量和对应的旋转止动凹进部的数量每个能够大于两个。此外,与上述的图2和图3中示出的实施方案的情况相同,在每个所述旋转止动凸出部和对应的旋转止动凹进部每个在主视图中的形状不是圆形的情况下,每个旋转止动凸出部和对应的旋转止动凹进部数量能够是一个。
此外,至少一个旋转止动凸出部和对应的至少一个旋转止动凹槽能够分别形成在前接触构件30(螺纹安装部分31)和后接触构件70(螺纹安装部分71)上,并且至少一个旋转止动凸出部和对应的至少一个旋转止动凹槽能够分别形成在后支撑构件37(后正交板部分39)和前支撑构件77(前正交板部分79)上。
此外,设置在前接触构件30和后支撑构件37之间或者设置在后接触构件70和前支撑构件77之间的旋转止动件(例如一对旋转止动凹进部33和一对旋转止动凸出部41)能够被省略。
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能够进行显而易见的改变,这些修改落在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应该指出,包含在这里的所有内容仅是阐述性的,而并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其包括:
下轨道,所述下轨道相对于车辆地板不能够运动,并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
上轨道,所述上轨道支撑座椅,所述上轨道在所述下轨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下轨道能够滑动;
前支撑构件,所述前支撑构件固定至所述下轨道;
丝杠,所述丝杠在所述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丝杠的前面部分由所述前支撑构件支撑;
后支撑构件,所述后支撑构件设有后正交板部分和固定板部分,其中所述后正交板部分位于与在所述下轨道的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正交的平面中,其中后通孔在所述后正交板部分中形成,所述丝杠的后面部分插入所述后通孔中,并且其中所述固定板部分从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下端向后延伸,并被固定至所述下轨道的底表面;
运动限制器,所述运动限制器限制所述丝杠相对于所述后支撑构件的运动;
蜗轮,所述蜗轮设有内螺纹孔,所述丝杠在所述内螺纹孔中螺纹接合从而延伸并通过所述蜗轮,其中所述蜗轮通过驱动器的动力而旋转,从而相对于所述下轨道在所述向前/向后的方向上与所述上轨道一起运动;以及
碰撞负载接收部分,在从所述蜗轮将力向前施加至所述丝杠上的时候,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通过与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底表面接触而限制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向前倾斜,其中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在所述向前/向后方向中位于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前面,向下与所述丝杠隔开,并与安装至所述丝杠的所述后支撑构件整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前接触构件,所述前接触构件包括前正交板部分,所述前正交板部分位于与所述直线和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正交的平面中,其中所述前正交板部分放置在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前面,并设有前通孔,所述丝杠经由所述前通孔延伸穿过所述前正交板部分,
其中所述运动限制器包括:
后螺母,所述后螺母的前表面与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后表面接触,所述后螺母与所述丝杠在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后面的位置处螺纹接合;以及
前螺母,所述前螺母与所述丝杠在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前面的位置处螺纹接合,所述前螺母以所述前接触构件与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前表面接触的状态而保持所述前接触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其中所述前接触构件包括所述前螺母,
其中所述前螺母与所述前通孔共轴,并且
其中即使处于与所述丝杠分离的状态下,所述前螺母也与所述前正交板部分的前表面整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其中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在所述丝杠的一部分之前向上与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底表面隔开,所述丝杠的所述一部分被放置在所述前螺母和所述蜗轮之间,朝着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底表面倾斜,并且
其中当所述丝杠的所述一部分朝着所述下轨道的底表面倾斜的时候,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与所述下轨道的底表面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其中从所述丝杠的轴线到所述下轨道的所述底表面在竖直方向上的直线距离短于从所述丝杠的所述轴线到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的下方表面的侧边缘的直线距离。
6.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其包括:
下轨道,所述下轨道相对于车辆地板不能够运动,并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
上轨道,所述上轨道支撑座椅,所述上轨道在所述下轨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下轨道能够滑动;
后支撑构件,所述后支撑构件固定至所述上轨道;
丝杠,所述丝杠在所述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丝杠的后面部分由所述后支撑构件支撑;
前支撑构件,所述前支撑构件设有前正交板部分和固定板部分,其中所述前正交板部分位于与在所述下轨道的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正交的平面中,其中前通孔在所述前正交板部分中形成,所述丝杠的前面部分插入所述前通孔中,并且其中所述固定板部分从所述前正交板部分的上端向前延伸,并被固定至所述上轨道的顶部表面的下方表面;
运动限制器,所述运动限制器限制所述丝杠相对于所述前支撑构件的运动;
蜗轮,所述蜗轮设有内螺纹孔,所述丝杠在所述内螺纹孔中螺纹接合从而延伸并通过所述蜗轮,其中所述蜗轮相对于所述下轨道在所述向前/向后的方向上不能够运动,并且其中所述蜗轮通过驱动器的动力而旋转,从而使得所述丝杠相对于所述下轨道在所述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以及
碰撞负载接收部分,在从所述上轨道将力向前施加至所述丝杠上的时候,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通过与所述上轨道的所述顶表面的所述下方表面接触而限制所述前正交板部分的向后倾斜,
其中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在所述向前/向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前正交板部分的后面,向上与所述丝杠隔开,并与安装至所述丝杠的所述前支撑构件整合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后接触构件,所述后接触构件包括后正交板部分,所述后正交板部分位于与所述直线和所述碰撞负载接收部分正交的平面中,其中所述后正交板部分放置在所述前正交板部分之后,并设有后通孔,所述丝杠经由所述后通孔延伸穿过所述后正交板部分,
其中所述运动限制器包括:
前螺母,所述前螺母的后表面与所述前正交板部分的前表面接触,所述前螺母与所述丝杠在所述前正交板部分的前面的位置处螺纹接合;以及
后螺母,所述后螺母与所述丝杠在所述前正交板部分的后面的位置处螺纹接合,所述后螺母以所述后接触构件与所述前正交板部分的后表面接触的状态而保持所述后接触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其中分别在所述前正交板部分和所述后正交板部分的相对的表面中的一个和另一个上形成旋转止动凹进部和旋转止动凸出部,
其中在所述旋转止动凸出部和所述旋转止动凹进部之间的接合防止所述前正交板部分与所述后正交板部分彼此相对旋转。
CN201310145752.2A 2012-04-25 2013-04-24 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32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9591 2012-04-25
JP2012099591 2012-04-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3250A true CN103373250A (zh) 2013-10-30
CN103373250B CN103373250B (zh) 2017-04-12

Family

ID=48190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4575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3250B (zh) 2012-04-25 2013-04-24 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67584B2 (zh)
EP (1) EP2657069A3 (zh)
JP (1) JP2013241174A (zh)
CN (1) CN10337325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7683A (zh) * 2018-12-04 2020-06-12 Tf金属株式会社 电动座椅滑动装置
CN112440836A (zh) * 2019-08-28 2021-03-05 Tf金属株式会社 电动座椅滑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9249B2 (ja) 2014-04-25 2017-08-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309397B2 (ja) * 2014-08-28 2018-04-1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DE102016224512A1 (de) * 2016-12-08 2018-06-14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Fahrzeugsitzanordnung mit einer bodenschienenseitig angeordneten Antriebseinrichtung
JP7055046B2 (ja) * 2018-03-27 2022-04-15 株式会社Tf-Metal 電動式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7017490B2 (ja) * 2018-09-27 2022-0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FR3109752B1 (fr) * 2020-04-30 2022-05-13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Siège pour véhicule comprenant un système de retenue du dispositif de réglage et de suspension
CN112555649A (zh) * 2020-11-17 2021-03-26 郑州云启工业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通讯信号塔无线信号发射设备的安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249Y2 (ja) * 1990-05-29 1995-07-26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パワー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4126430B2 (ja) 2003-01-07 2008-07-3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ポジションセンサー付き自動車用パワースライドシート
DE10353245A1 (de) * 2003-11-13 2005-06-16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Spindelgetriebeaufnahme für eine Kraftfahrzeugsitz-Verstelleinrichtung sowie Verstellein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DE102004001593B3 (de) 2004-01-09 2005-08-11 Keip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efestigungselementes eines Längseinstellers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DE102006049807A1 (de) * 2006-10-17 2008-04-24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Verstell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07059744A1 (de) * 2007-12-07 2009-06-10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Getriebebaueinheit einer Verstell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10001847A1 (de) * 2010-02-11 2011-08-11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96450 Spindelgetriebe mit Verstärkung
WO2011150489A1 (en) 2010-05-31 2011-12-08 Magna Seating Inc. Power drive assembly for a seat track assembly featuring compressible rib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7683A (zh) * 2018-12-04 2020-06-12 Tf金属株式会社 电动座椅滑动装置
CN111267683B (zh) * 2018-12-04 2022-05-17 Tf金属株式会社 电动座椅滑动装置
CN112440836A (zh) * 2019-08-28 2021-03-05 Tf金属株式会社 电动座椅滑动装置
CN112440836B (zh) * 2019-08-28 2022-11-18 Tf金属株式会社 电动座椅滑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41174A (ja) 2013-12-05
EP2657069A3 (en) 2014-09-03
US8967584B2 (en) 2015-03-03
EP2657069A2 (en) 2013-10-30
CN103373250B (zh) 2017-04-12
US20130284875A1 (en) 201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3250A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动力滑动装置
CN102791519B (zh) 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
CN104701473A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单元保持装置
JP2018052200A (ja) 乗物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US9694724B2 (en) Vehicular seat slide device
JP2013230721A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EP2985174B1 (en) Seat slide device for vehicle
CN103625535A (zh) 转向装置
CN105764770A (zh) 铁道车辆用轴箱支持装置
US20140339392A1 (en) Gearbox bracket and power seat sliding device
KR20150002219U (ko) 버스바 절연 결합 장치 어셈블리
CN201573566U (zh) Isofix儿童安全座椅旋转式连接装置
JP6059539B2 (ja) 機械式駐車装置
JP6951413B2 (ja) 接続要素
CN203698137U (zh) 倒车雷达传感器支架
JP2014015202A (ja)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位置検出装置
JP5543643B1 (ja) センサの固定構造及び固定用クリップ
JP4299112B2 (ja) 車両用パワーシート装置
JP4561388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03375623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轨结构及具有该导轨结构的空调器
JP4290192B2 (ja) 可動部材のスライド機構
JP2008094171A (ja) 車両用パワースライドシート
CN103085683A (zh) 一种滑轨和一种座椅
JP2013230720A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CN211765829U (zh) 用于转向管柱的安装支架组件、转向管柱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