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1010B - 移栽机 - Google Patents

移栽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1010B
CN103371010B CN201210375735.3A CN201210375735A CN103371010B CN 103371010 B CN103371010 B CN 103371010B CN 201210375735 A CN201210375735 A CN 201210375735A CN 103371010 B CN103371010 B CN 103371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shoot
cup
limiting part
drive shaft
transpla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57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1010A (zh
Inventor
寺尾外和
野坂健吉
杉冈将人
阿部勇树
胡桃沢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71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1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1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1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63/0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6Other parts or details or planting mach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栽机,在左右方向上设有多个栽培体(27),该栽培体被支承成升降自如并在上升时被供给秧苗在下降时将秧苗栽培在田地上,该移栽机中,具有被绕左右轴旋转驱动的驱动轴(34),设有与栽培体(27)数量对应的支承体(104),该支承体(104)沿该驱动轴(34)在左右方向上自如地移动调整且可在所移动调整的位置上固定到机体框架(2)上,在各支承体(104)上支承有使栽培体(27)升降的升降装置(105),且在各支承体(104)上设有将来自所述驱动轴(34)的动力传递给各升降装置(105)的传动机构(106)。根据本发明的移栽机,可扩大苗的行间的调整范围。

Description

移栽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整秧苗的行距的移栽机。
背景技术
作为移栽机,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一种移栽机:在左右方向上设有多个栽培体,该栽培体被支承成升降自如并在上升时进行秧苗的供给在下降时将秧苗栽培在田地上,通过调整左右的栽培体的左右间隔从而自如地改变所栽培的秧苗的行距。
这种移栽机具有固定在该移栽机的机体框架上的传动箱,在该传动箱上安装有使栽培体升降的升降装置,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变速箱输入给传动箱,从该传动箱的输出轴向升降装置进行动力传递。
所述升降装置具有连接部件,在设于该连接部件的套筒上支承有位置调整轴且将该位置调整轴支承成在左右方向上自如地调整位置,在该位置调整轴的一端固定有栽培体。
对于该移栽机,通过使位置调整轴相对于连接部件的套筒向左右方向移动来调整栽培体的左右位置,通过调整栽培体的左右位置而自如地改变左右栽培体的左右间隔。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0352号公报
对于所述以往的移栽机,想要扩大行距的调整范围,必须加长位置调整轴的长度,而对于该移栽机,由于栽培体通过位置调整轴而悬臂状支承在连接部件上,因此,在构造上对于扩大行距的调整范围造成限制。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扩大秧苗的行距的调整范围的移栽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移栽机,在左右方向上设有左右一对栽培体,该栽培体被支承成升降自如,并在上升时被供给秧苗,在下降时将秧苗栽培在田地上,该移栽机中,
具有绕左右方向的轴心线被旋转驱动的驱动轴,设有与栽培体的数量对应的支承体,该支承体沿该驱动轴在左右方向上自如地移动调整且可在移动调整后的位置上固定到机体框架上,在各支承体上支承有使栽培体升降的升降装置,且在各支承体上设有将来自所述驱动轴的动力传递给各升降装置的传动机构,所述移栽机具有将秧苗从秧苗供给装置引导到所述栽培体的左右一对秧苗导向件,与秧苗导向件对应地设有左右一对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及撑架,左右各所述秧苗导向件的前表面侧分别固定有安装托架,左右各所述安装托架分别螺栓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左右各所述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分别螺栓固定于对应的撑架,所述秧苗供给装置具有对秧苗供给杯的底盖的打开进行限制的第一限制部件、第二限制部件、第三限制部件、第四限制部件及第五限制部件,除所述第二限制部件与所述第四限制部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一限制部件与所述第五限制部件之间以外,所述秧苗供给杯在所述底盖被所述第一限制部件、所述第二限制部件、所述第三限制部件、所述第四限制部件及所述第五限制部件关闭的状态下被移送,在左侧的所述撑架上安装固定有固定于所述第四限制部件的左侧安装部件,在右侧的所述撑架上安装固定有固定于所述第五限制部件的右侧安装部件,利用将所述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撑架上用的螺栓,将所述左侧安装部件和所述右侧安装部件用共同紧固方式分别安装固定于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同侧的所述撑架上。
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移栽机是,在各支承体上设有与所述驱动轴一体地自如旋转且沿驱动轴的轴心线方向自如滑动的传动筒,在各传动筒上设有与其一体地自如旋转的所述传动机构的驱动侧部件。
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移栽机是,所述驱动轴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支承在机体框架上,并且在该驱动轴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设有将来自驱动源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轴用的动力输入部件,支承体可从端部侧组装在驱动轴上。
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移栽机是,在各支承体上设有轴承,该轴承将驱动轴支承成绕轴心线自如旋转,且该轴承可沿该驱动轴自如滑动。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获得如下效果。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移栽机,由于为调整栽培体的左右间隔而采用了将固定在机体框架上的支承体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调整的这种结构,因此,即使扩大行距的调整范围在栽培体的支承方面也不存在问题,可扩大行距的调整范围。
另外,由于采用了可将多个支承体沿一根驱动轴进行左右移动调整、从该驱动轴向与多个栽培体对应设置的升降装置传递动力的结构,因此,能容易设计可扩大行距的调整范围的机构。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移载机,由于在各支承体上将与传动机构的驱动侧部件一体旋转的传动筒设成可与驱动轴一体自如旋转且可沿驱动轴的轴心线方向自如滑动,因此,能顺利地进行支承体的左右位置调整。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移栽机,由于在机体框架上支承有驱动轴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且在该驱动轴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设有传递来自驱动源的动力的动力输入部件,因此,能从驱动轴的端部侧容易组装支承体,另外,能容易对应于可扩大行距的调整范围的机构。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移栽机,由于用设在各支承体上的轴承将驱动轴支承成可绕轴心线自如旋转,因此,即使扩大行距的调整范围,也能稳定支承驱动轴。
附图说明
图1是移栽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移栽机的机体框架的侧视图。
图3是作为机体框架一部分的移栽框架的侧视图。
图4是作为机体框架一部分的移栽框架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秧苗供给杯、秧苗导向件、栽培杯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秧苗供给杯、秧苗导向件、栽培杯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7是秧苗供给杯和移送秧苗供给杯的移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8(a)是移送秧苗供给杯的移送机构的驱动侧的俯视图,图8(b)是移送秧苗供给杯的移送机构的驱动侧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秧苗供给杯和对该秧苗供给杯的底盖的开启予以限制的限制部件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秧苗供给杯的配置路径的前侧直线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秧苗导向件相对于秧苗供给杯的安装位置的主视图。
图12是秧苗导向件的安装部分的侧面局部截面图。
图13是表示栽培装置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栽培装置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栽培装置的动力输入部的侧视图。
图16是栽培装置的支承体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栽培装置的动力输入部分的俯视截面图。
图18是栽培装置的安装基部侧的主视局部截面图。
图19是表示栽培装置的动力输入部分的主视截面图。
图20是表示栽培装置的支承部件的主视图。
图21是表示左右的栽培杯的间隔、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的安装位置、以及秧苗导向件的安装状态之间的关系的主视图。
图22是表示左右的栽培杯的间隔、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的安装位置、以及秧苗导向件的安装状态之间的关系的主视图。
图23是表示左右的栽培杯的间隔、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的安装位置、以及秧苗导向件的安装状态之间的关系的主视图。
图24是表示覆土轮安装部分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2 机体框架
5 驱动源(发动机)
27 栽培体(栽培杯)
34 驱动轴
40 轴承
98 动力输入部件(输入链轮)
104 支承体
105 升降装置
106 传动机构
119 传动筒
120 驱动侧部件(驱动侧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中,符号1是一张一边沿垄行驶、一边将蔬菜等的秧苗(带土块秧苗)移栽在垄(田地)上的移栽机。
该移栽机1中,在机体框架2的左右两侧具有在垄间沟滚动的前后轮3、4,在机体框架2的后部具有发动机5(动力源)、预备秧苗载放台6及操纵手柄7,在机体框架2的前后方向的中途部具有变速箱8及座椅9,在机体框架2的前部具有移栽装置10。
在本实施方式的移栽机1中,座椅9设为左右一对,并配置成从移栽机1的中央左右分开状。
机体框架2是将管材、角材、槽型钢或板材等构成的框架件予以组合而成的构架,如图2所示,该机体框架2包括主框架11、以及与该主框架11的前部连接的移栽框架12,主框架11上安装有前后轮3、4、发动机5、预备秧苗载放台6、操纵手柄7、变速箱8及座椅9,在移栽框架12上安装有移栽装置10。
如图1所示,左右的前轮3绕左右轴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前轮支承臂13的下端侧,该前轮支承臂13配置于机体框架2的前部的左右两侧且呈向前下方倾斜状,前轮支承臂13的上端侧支承在主框架11上。
左右的后轮4绕左右轴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传动箱14的下端侧,该传动箱14配置于机体框架2的中途部的左右两侧且呈向后下方倾斜状,传动箱14的上端侧支承在变速箱8上。该后轮4成为驱动轮,来自发动机5的动力通过变速箱8内的动力传递机构及传动箱14内的动力传递机构传递动力并旋转驱动该驱动轮。
移栽框架12如图3及图4所示,主要包括:沿左右方向配置的前后的下横框架件16、17;将该前后的下横框架件16、17的下表面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中央侧)予以连接的下连接框架件18;竖立设置于后侧的下横框架件17的左右两侧的纵框架件19;在左右纵框架件19的上部间的中央部分(中央侧)沿上下方向配置的左右的中央上框架件20;将该左右中央上框架件20的上部之间予以连接的上横框架件21;连接上横框架件21和前侧的下横框架件16的上连接框架件22;以及连接左右各中央上框架件20的下部和后侧的下横框架件17的中央下框架件23。
该移栽框架1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C与移栽机1的中央C一致。如图1所示,移栽装置10具有:载放培育有带土块秧苗的秧苗盘的秧苗载放台26;向将秧苗栽培到田地上的栽培杯27(栽培体)供给秧苗的秧苗供给装置28;将秧苗从秧苗供给装置28引导到栽培杯27的秧苗导向件29;具有栽培杯27的栽培装置30;以及将所栽培的秧苗的左右两侧进行按压盖土的覆土轮31。
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移栽框架12具有:支承秧苗供给装置28的秧苗供给装置支承部件32;支承秧苗导向件29的秧苗导向件支承部件33;对驱动移栽装置10的驱动轴34进行支承的轴支承部件35;支承栽培装置30的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以及支承覆土轮31的覆土轮支承部件37。
秧苗供给装置支承部件32在移栽框架12的后部上方沿左右方向配置,并固定在设置于左右各纵框架件19的上端的撑架38上。
秧苗导向件支承部件33由管材构成,固定在安装托架39上,安装托架39固定在移栽框架12的上部的前后方向中央侧。该秧苗导向件支承部件33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承部33a、和从该支承部33a左右两端向后方延伸的延伸部33b(参照图9)。
轴支承部件35由板面朝向左右方向的板材构成,并配置在移栽框架12的左右方向中央侧的下部,其下部后端侧固定在后侧的下横框架件17上。该轴支承部件35上形成有插通孔41,该插通孔41供插通驱动轴34、支承该驱动轴34的轴承40。
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由板面朝向前后的板材构成,分别配置在轴支承部件35的左右。左右的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配置在后侧的下横框架件17、纵框架件19及中央上框架件20的前表面侧,该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的下端侧固定在后侧的下横框架件17的前表面,该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的左右方向外端侧固定在纵框架件19的前表面,该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的上部的左右方向内端侧固定在中央上框架件20的下部的前表面。在左右各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的上部沿左右方向形成有多个由圆形孔构成的上安装孔42,在左右各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的下部形成有由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孔构成的下安装孔43。
覆土轮支承部件37是将板材折弯而成的,设置于移栽框架12的前端侧下部且呈从移栽框架12的中央C向左右分开状。
各覆土轮支承部件37具有:上部固定在前侧的下横框架件16的前表面的前表面部37a;以及从该前表面部的左右两端下部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侧壁部37b
如图1所示,秧苗载放台26配置在座椅9的前方,通过托架等而安装固定在秧苗供给装置支承部件32上。
如图5、图6、图7及图9所示,秧苗供给装置28具有:秧苗供给杯46A、46B(秧苗供给体),其受到落坐在座椅9上的作业者从上方供给的秧苗并可保持该秧苗,并且其底部作成开闭自如而可使秧苗向下方落下排出;杯移送机构47,其移送该秧苗供给杯46A、46B;限制部件48A~48E,其对秧苗供给杯46A、46B的底部的打开进行限制。
如图7所示,所述秧苗供给杯46A、46B以一定间隔排列配置成环状且在俯视下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秧苗供给杯46A、46B配置在移栽框架12的后部的上方,并且,其在秧苗导向件支承部件33的支承部33a的后方且位于延伸部33b之间。
该秧苗供给杯46A、46B如图7所示,在移栽框架12的左侧将秧苗落下排出的第一秧苗供给杯46A、和在移栽框架12的右侧将秧苗落下排出的第二秧苗供给杯46B配置成沿所述椭圆形的杯配置路径(秧苗供给杯46A、46B的配置路径)交替排列。
如图6所示,秧苗供给杯46A、46B主要包括上下开口状的筒状的杯主体49;开闭自如地封住该杯主体49的底部开口的底盖50。另外,秧苗供给杯46A、46B被沿杯配置路径向图7及图9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移送。
如图6及图9所示,秧苗供给杯46A、46B的底盖50被枢支为其杯移送方向A的前端侧绕着与杯移送方向A正交的水平方向上的轴心,该底盖50从封住杯主体49的状态绕枢支部51旋转而向下方打开。
另外,各秧苗供给杯46A、46B的底盖50设有向与杯移送方向A正交的水平方向突出的卡合部52,第一秧苗供给杯46A的卡合部52向杯配置路径(旋转移送路径)的外周侧突出,第二秧苗供给杯46B的卡合部52向杯配置路径(旋转移送路径)的内周侧突出。
如图7所示,所述杯移送机构47主要包括:配置在秧苗供给杯46A、46B的椭圆形的杯配置路径的内周侧、并配置在该杯配置路径的右侧的驱动链轮53;配置在杯配置路径的左侧的从动链轮54;以及跨在该链轮53、54上卷绕的环形的移送链条55。
如图6所示,在各秧苗供给杯46A、46B的杯主体49的下部设置有位于杯配置路径的内周侧的连接部56,该连接部56通过竖立设置的连接销57而与移送链条55(的链环)连接。连接销57对应各连接部56而在秧苗供给杯46A、46B的移送方向A上设有一对。
如图7所示,对杯移送机构47的驱动链轮53进行驱动的链轮驱动轴58被传递来自发动机5的动力的链条卷绕传动机构59绕上下轴旋转驱动。
如图8所示,在链轮驱动轴58的上端安装有可一体地自如旋转的筒轴61,在该筒轴61上固定有位于驱动链轮53的下表面侧的圆板状的连接板62。
驱动链轮53可相对自如旋转地外套于筒轴61,连接板62和驱动链轮53由链轮固定螺栓63及链轮固定螺母64紧固,由此使驱动链轮53与链轮驱动轴58作一体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链轮固定螺栓63及链轮固定螺母64设有三组。
链轮固定螺母64固定在连接板62的下表面,该链轮固定螺母64用于将驱动链轮53固定在连接板62上,链轮固定螺栓63从上方贯通驱动链轮53及连接板62地与链轮固定螺母64旋和。形成在驱动链轮53上的螺栓插通孔65,其形成为以链轮驱动轴58的轴心(驱动链轮53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长孔状,通过放松链轮固定螺栓63,就可使驱动链轮53对应连接板62进行相对旋转(可改变驱动链轮53和连接板62的旋转相位)。
另外,在驱动链轮53上形成有在该驱动链轮53的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一对定位孔66,该一对定位孔66的链轮圆周方向上的间隔被设定为秧苗供给杯46A、46B的排列间距P1。
另外,在所述筒轴61上设有从该筒轴61向径向突出的臂部67、以及固定在该臂部67的延伸端上的定位筒68,该定位筒68设置成其內孔相对于所述定位孔66在上下方向上为同心状,可跨在定位筒68和一方的定位孔66上插通定位销69。
因此,在使驱动链轮53对应连接板62进行相对旋转的情况下,拔出定位销69。另外,可利用这些定位孔66、定位筒68及定位销69使驱动链轮53对应连接板62进行相对旋转,且旋转量与秧苗供给杯46A、46B的排列间距P1相对应。
所述限制部件48A~48E是对秧苗供给杯46A、46B的底盖50的打开进行限制的部件,如图9所示,其包括:第一限制部件48A,该第一限制部件48A设置成从杯配置路径的右侧圆弧部分经杯配置路径的后侧直线部分至杯配置路径的左侧圆弧部分,对第一、第二秧苗供给杯46A、46B的底盖50的打开进行限制;第二限制部件48B,该第二限制部件48B设置成从杯配置路径的前侧直线部分的中央部分(中央侧)至杯配置路径的右侧圆弧部分的前侧,对第一秧苗供给杯46A的底盖50的打开进行限制;第三限制部件48C,该第三限制部件48C设置成从杯配置路径的左侧圆弧部分的前侧至杯配置路径的前侧直线部分的中央部分,对第二秧苗供给杯46B的底盖50的打开进行限制;第四限制部件48D,该第四限制部件48D设置在杯配置路径的前侧直线部分的左侧,对第一秧苗供给杯46A的底盖50的打开进行限制;以及第五限制部件48E,该第五限制部件48E设置在杯配置路径的前侧直线部分的右侧,对第二秧苗供给杯46B的底盖50的打开进行限制。
各限制部件48A~48E由杆部件形成。
第一限制部件48A配置在杯配置路径上,并与第一、第二秧苗供给杯46A、46B的底盖50的下表面抵接而限制该底盖50的打开。
第二限制部件48B和第四限制部件48D配置在杯配置路径的外周侧(杯配置路径的前侧直线部分的前侧),且沿左右方向(杯移送方向A)隔开间隔设置。另外,这些该限制部件48B及第四限制部件48D与第一秧苗供给杯46A的卡合部52的下表面抵接而限制该第一秧苗供给杯46A的底盖50的打开。因此,当第一秧苗供给杯46A的卡合部52从第四限制部件48D脱开时,第一秧苗供给杯46A的底盖50就打开,秧苗向下方排出。该底盖50打开的第一秧苗供给杯46A向杯移送方向A前进,当卡合部52搭在第二限制部件48B上时,底盖50就关闭。
第三限制部件48C和第五限制部件48E配置在杯配置路径的内周侧(杯配置路径的前侧直线部分的后侧),且局部重叠。另外,第五限制部件48E和第一限制部件48A的右侧端部沿左右方向(杯移送方向A)隔开间隔设置,并且,第三限制部件48C及第五限制部件48E与第二秧苗供给杯46B的卡合部52的下表面抵接而对该第二秧苗供给杯46B的底盖50的打开进行限制。因此,当第二秧苗供给杯46B的卡合部52从第五限制部件48E脱开时,第二秧苗供给杯46B的底盖50就打开,秧苗向下方排出。该底盖50打开的第二秧苗供给杯46B向杯移送方向A前进,当底盖50搭在第一限制部件48A上时,底盖50就关闭。
除第二限制部件48B与第四限制部件48D之间、以及第一限制部件48A与第五限制部件48E之间以外,秧苗供给杯46A、46B在底盖50被第一~第五限制部件48A~48E关闭的状态下被移送,在杯配置路径的后侧的直线部分秧苗被作业者供给到秧苗供给杯46A、46B。
如图5所示,所述秧苗导向件29设置有左右一对,在秧苗供给杯46A、46B的配置路径的前侧直线部分的下方,配置成从移栽框架12的中央C左右分开状。各秧苗导向件29位于将秧苗落下排出的秧苗供给杯46A、46B的下方,将从秧苗供给杯46A、46B排出的秧苗导向到下方的栽培杯27。
如图12所示,秧苗导向件29形成为越向下方直径越小的上下开口状的截头圆锥筒状,在左右各秧苗导向件29的前表面侧固定有被安装部件71(称为安装托架)。该安装托架71具有纵壁72、以及从该纵壁72的左右两侧缘向后方延伸的侧壁73。
在安装托架71的纵壁72上贯通形成有上下一对圆形的安装孔74(称为托架安装孔),并在该纵壁72的背面固定有与各托架安装孔74呈同心状的上下一对螺母75(称为托架安装螺母)。
各安装托架71螺栓固定于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该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螺栓固定于撑架77,撑架77固定于秧苗导向件支承部件33的支承部33a。
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及撑架77与秧苗导向件29对应地设有左右一对(参照图5、图11)。
如图11及图12所示,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具有正面看为纵长的矩形的支承壁78、从该支承壁78的上缘向前方延伸的上壁79、以及从支承壁78的左右侧缘延伸的侧壁80。在支承壁78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贯通形成有左右一对安装孔81,在上壁79贯通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圆形的安装孔82。
如图12所示,该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的上壁79的下表面固定有与形成在该上壁79上的安装孔82呈同心状的螺母83(称为撑架安装螺母)。
如图11所示,形成于所述支承壁78的安装孔81中的上部的一对安装孔81及下部的一方的安装孔81形成为圆形孔,下部的另一方的安装孔81形成为以位于其正上方的安装孔81的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状。
将圆弧状的安装孔81的正上方的安装孔81称为第一安装孔81A,将圆弧状的安装孔称为第二安装孔81B,将第一安装孔81A的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安装孔81称为第三安装孔81C,将该第三安装孔81C的正下方的安装孔称为第四安装孔81D。
如图12所示,设在所述秧苗导向件29上的安装托架71,其纵壁72与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的纵壁78的背面重合,并且通过在形成于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的安装孔81及托架安装孔74中插通且与托架安装螺母75旋和的上下一对安装螺栓84安装固定。
对于前述结构的秧苗导向件29的安装结构,如图11所示,通过在以下两个状态中进行选择:使上侧托架安装孔74与第一安装孔81A一致并使下侧托架安装孔74与第二安装孔81B一致地安装有秧苗导向件29的状态;以及使上侧托架安装孔74与第三安装孔81C一致并使下侧托架安装孔74与第四安装孔81D一致地安装有秧苗导向件29的状态,由此,可相对于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在左右方向上的二个位置改变秧苗导向件29的安装位置,由此可使秧苗导向件29的下端的秧苗放出口在左右方向上改变位置。
另外,在使上侧托架安装孔74与第一安装孔81A一致并使下侧托架安装孔74与第二安装孔81B一致地安装有秧苗导向件29的状态下,即使将秧苗导向件29安装成以第一安装孔81A为中心摆动的状态,也可使秧苗导向件29的下端的秧苗放出口在左右方向上改变位置。
由此,如图21~图24所示,当将位于秧苗导向件28的下方的栽培杯27沿左右方向进行位置调整时(当改变栽培杯27的左右位置时),能够使秧苗导向件29下端的秧苗放出口与该位置调整后的栽培杯27对应以便于良好地投放秧苗。
所述撑架77如图12所示,由固定在秧苗导向件支承部件33的支承部33a前表面的纵壁86和从该纵壁86向前方延伸的上壁87形成为L字状。在各撑架77的上壁87上贯通形成有圆形的螺栓插通孔88,该螺栓插通孔88如图10所示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
形成于该撑架77的上壁87上的螺栓插通孔88,其间距P2形成为与秧苗供给杯46A、46B的排列间距P1相同的间距。
如图12所示,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的上壁79与撑架77的上壁87的下表面重合,其通过在形成于该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的上壁79上的安装孔82及螺栓插通孔88中插通并与撑架安装螺母83旋和的安装螺栓89安装固定。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的相对于撑架77的安装位置可在左右方向上按照栽培杯27的排列间距P1在三个位置上改变位置。
如图10及图12所示,在左侧的撑架77上安装固定有固定于第四限制部件48D的安装部件91,在右侧的撑架77上安装固定有固定于第五限制部件48E的安装部件92。
如图10所示,在左右的安装板91、92上分别形成有安装孔93(称为限制部件安装孔),并如图12所示,利用将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安装在撑架77上用的所述安装螺栓89,将左右的安装板91、92用共同紧固方式安装固定于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同侧的撑架77上。因此,第四限制部件48D及第五限制部件48E的位置也随着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的位置改变而改变,秧苗供给杯46A、46B的打开位置可改变到与秧苗导向件29的位置的改变相对应的位置。
如图10所示,所述限制部件安装孔93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孔状,第四限制部件48D及第五限制部件48E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可以微调。
如图14及图18所示,在左右的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的前方配置有具有左右方向上的轴心的驱动轴34。
该驱动轴34是驱动栽培装置30的驱动轴,其受到来自配置在移栽框架12的背面侧的中继轴96的动力传递而被绕左右方向上的轴心旋转驱动。
驱动轴34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截面呈六角柱状,在安装于所述轴支承部件35的轴承40中插通并可绕轴心自如旋转地支承于该轴承40,该驱动轴34沿左右方向设置成:其左端位于左侧的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的左端近旁,其右端位于右侧的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的右端近旁。
如图17及图19所示,在驱动轴34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左右方向中央侧)外套有一体旋转自如的传动筒97,该传动筒97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安装于轴支承部件35的轴承40上。另外,在传动筒97上设有一体旋转自如的输入链轮98(动力输入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移栽框架12的中央C偏左的左侧配置有轴承40,在从移栽框架12的中央C偏右的右侧配置有输入链轮98。
如图17所示,中继轴96具有左右方向上的轴心,该中继轴96配置在移栽框架12的左右的中央下框架件23的下部,跨设于该左右的中央下框架件23,并可绕轴心自如旋转地支承在安装于左右的中央下框架件23的轴承99上。
该中继轴96可一体地自如旋转地设有:位于所述输入链轮98后方的输出链轮100;位于该输出链轮100的右侧的中继链轮101;以及位于输出链轮100的左侧的传动链轮102。
在输出链轮100和输入链轮98上卷绕有传动链条103,在中继链轮101上,通过变速箱8内的动力传递机构及其它的动力传递机构传递来自发动机5的动力而旋转驱动中继轴96,动力从该中继轴96通过输出链轮100、传动链条103及输入链轮98而传递给驱动轴34,旋转驱动该驱动轴34。
另外,动力从传动链轮102传递给链条卷绕传动机构59,该链条卷绕传动机构59将动力传递给图7所示的所述杯移送机构47,秧苗供给杯46A、46B被移送。
另外,所述驱动轴34也可由花键轴等构成。
如图13及图14所示,栽培装置30具有左右一对,其配置成从移栽机1的中央C向左右分开状。
该栽培装置30具有:将秧苗栽培到田地上的栽培杯27;可自如装拆地安装在移栽框架12(机体框架2)上的支承体104;安装(支承)在该支承体104上并使栽培杯27升降的升降装置105;以及将动力从所述驱动轴34传递到升降装置105的传动机构10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设有左右一对栽培杯27的移栽机1,但也可在左右方向上设有三个以上的栽培杯27。当设有三个以上的栽培杯27时,支承体104也与栽培杯27的数量对应地设置。
栽培杯27呈顶端向下方的喙状,其具有前后的构成体27F、27R,该前后的构成体27F、27R通过在前后方向上远离、接近而开闭自如。该栽培杯27在关闭的状态可从上方供给秧苗且可将秧苗收容在内部,在打开状态下可将秧苗向下方落下放出。
如图16所示,支承体104包括:由板材形成并与所述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的前表面重合地安装固定的安装部件107(称为安装基座);以及从该安装基座107向前方(向前斜下方)延伸的传动机构支承部件108。
如图19及图20所示,左右的支承体104的安装基座107分别安装于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同侧的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上。
各安装基座107的上部形成有左右一对圆形的安装孔109(支承体上安装孔),各安装基座107的下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形成有一个圆形的安装孔110(支承体下安装孔)。安装基座107的上部利用螺栓111等安装在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上,该螺栓111等插通于支承体上安装孔109以及形成于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的上部的上安装孔42,安装基座107的下部利用螺栓112等安装在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上,该螺栓112等插通于支承体下安装孔110以及形成于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的下部的下安装孔43。
左右的支承体104安装在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上以使左右的栽培杯27配置于在左右方向上离开移栽机1的中央C相同距离的位置。
由于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的上安装孔42形成有许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2个)、且栽培装置支承部件36的下安装孔43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孔,因此,各安装基座107可自如改变位置地安装在左右方向上的多个位置(许多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安装基座107构成为可在从图20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到假想线所示的位置为止的九个位置上自如改变位置,并可将栽培杯27的左右方向上的间隔(秧苗的行距)改变成九种(例如28cm、30cm、35cm、40cm、45cm、50cm、55cm、60cm、66cm)。
如图14、图16及图19所示,左右的传动机构支承部件108主要包括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内侧构成体113、以及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的外侧构成体114。内侧构成体113由板材构成并固定在安装基座107上。
外侧构成体114具有从安装基座107延伸且比内侧构成体113更长的纵壁115。另外,外侧构成体114具有上壁116和下壁117。
所述驱动轴34设成贯通左右的传动机构支承部件108的基部侧(后部侧)。
外侧构成体114的纵壁115的朝向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的面(与对向于内侧构成体113的相对侧相反的一侧的面)设有轴承118,外套在驱动轴34上可一体自如旋转且可沿轴心方向(左右方向)自如移动的传动筒119,其绕左右轴可自如旋转地支承在该轴承118上。
由此,驱动轴34通过传动筒119及轴承118而可绕轴心自如旋转地支承在左右的支承体104上,并且,左右的支承体104被作成可沿驱动轴34在左右方向上自如地移动。
如图14所示,所述传动机构106具有:驱动侧链轮120(驱动侧部件);从动侧链轮121;卷绕在这些链轮上的传动链条122;以及对该传动链条122赋予张力的张力链轮123。
驱动侧链轮120配置在内侧构成体113与外侧构成体114的纵壁115的基部间,且可一体地自如旋转地设置在设于支承体104的所述传动筒119上,通过传动链条122将动力传递给从动侧链轮121。从动侧链轮121位于外侧构成体114的纵壁115的延伸端侧(前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在该从动侧链轮121上固定有将动力传递给升降装置105的传动轴124。
由于前述结构是一种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调整固定在机体框架2上的支承体104从而调整秧苗的行距的结构,因此,即使扩大行距,在栽培体的支承方面也不存在问题,可扩大行距的调整范围。
另外,由于将与作为传动机构106的驱动侧部件的驱动侧链轮120一体旋转的传动筒119设置在各支承体104上且设置成可与驱动轴34一体地自如旋转且可沿驱动轴34的轴心方向自如滑动,因此,能顺利地调整支承体104的左右位置。
另外,通过将驱动轴34的中央部分(中央侧)支承在机体框架2上并将动力输入到该驱动轴34的中央部分(中央侧),从而可使设在支承体104上的传动筒119从驱动轴34的端部侧插通,由此,在装配有栽培杯27及升降装置105的状态下,能从驱动轴34的端部侧组装支承体104。
另外,通过借助轴承118而将驱动轴34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固定于机体框架2的支承体104上,从而即使向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移动调整支承体104来扩大行距,也能稳定支承驱动轴34。
升降装置105具有:通过传动轴124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于支承体104的外侧构成体114的前端侧的第一旋转箱126;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第一旋转箱126的自由端侧的第二旋转箱127;该第二旋转箱127所支承的杯支承体128;以及向上方对杯支承体128施力的弹簧129,杯支承体128上支承有栽培杯27。
关于该升降装置105,在第一旋转箱126及第二旋转箱127内设有动力传递机构,以使第一旋转箱126由传动轴124旋转驱动,且使第二旋转箱127与该第一旋转箱126的旋转联动而向与第一旋转箱126相反的方向旋转。
并且,通过旋转驱动第一旋转箱126而使杯支承体128上下动作,由此,就使栽培杯27上下运动。
在栽培杯27上升的位置(上止点位置),位于该栽培杯27上方的秧苗供给杯46A、46B的底盖50被打开,秧苗被落下排出,从该秧苗供给杯46A、46B排出的秧苗通过秧苗导向件29而落下、供给到栽培杯27内。此时,栽培杯27是关闭的状态,秧苗被保持在该栽培杯27的内部。
然后,栽培杯27在对秧苗予以保持的状态下进行下降,该栽培杯27的下部进入到田地(垄)内,栽培杯27在进入到垄内时打开,在垄上形成植栽孔并将秧苗放出到该植栽孔内(栽培秧苗)。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移栽机1,左右的栽培杯27不是左右同时升降,而是以当一方的栽培杯27上升时另一方的栽培杯27下降的方式使左右的栽培杯27升降,由此,在垄上将秧苗栽培成呈交错状的两行。
即,如图11的实线所示,在将右侧的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安装在X1位置、将左侧的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安装在Y1位置的情况下,在右侧的栽培杯27处于实线所示的上升位置(秧苗供给位置)时,位于右侧的秧苗导向件29上方(大致正上方)的第二秧苗供给杯46B的底盖50就打开,该第二秧苗供给杯46B内的秧苗被落下排出,该秧苗由右侧的秧苗导向件29导向而落下供给到右侧的栽培杯27内。此时,左侧的栽培杯27处于下降的位置,第二秧苗供给杯46B位于左侧的秧苗导向件29的上方(大致正上方),该第二秧苗供给杯46B的底盖50是关闭的状态。
接着,当右侧的栽培杯27下降、左侧的栽培杯27来到假想线所示的上升的位置(秧苗供给位置)时,图11中符号K所示的第一秧苗供给杯46A就移动到安装在Y1位置的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上的秧苗导向件29的上方,该第一秧苗供给杯46A的底盖50打开,秧苗被落下排出,该秧苗由左侧的秧苗导向件29导向并落下供给到左侧的栽培杯27内。
以下,通过使其反复进行而在垄上将秧苗栽培成呈交错状的两行。
图21~图22表示左右的栽培杯27的左右方向上的间隔W、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的安装位置、和秧苗导向件29的安装状态之间的关系。
图21表示栽培杯27的间隔W为28cm、30cm、35cm时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的安装位置和秧苗导向件29的安装状态。
在该情况下,将右侧的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安装在X1位置,将左侧的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安装在Y1位置。
图22表示栽培杯27的间隔W为40cm、45cm、50cm时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的安装位置和秧苗导向件29的安装状态。
在该情况下,将右侧的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安装在X2位置,将左侧的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安装在Y2位置。
图23表示栽培杯27的间隔W为55cm、60cm、66cm时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的安装位置和秧苗导向件29的安装状态。
在该情况下,将右侧的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安装在X3位置,将左侧的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安装在Y3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安装在X1位置、Y1位置的情况下、和将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安装在X3位置、Y3位置的情况下,秧苗的供给时刻一致,以使当栽培杯27上升到秧苗供给位置时所对应的秧苗供给杯46A、46B打开,而在将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安装在X2位置、Y2位置的情况下,当栽培杯27上升到秧苗供给位置时所对应的秧苗供给杯46A、46B处于错开排列间距P1的一个间距的位置,秧苗相对于栽培杯27的供给时刻不一致。
因此,在将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安装在X2位置、Y2位置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放松链轮固定螺栓63并从定位孔66拔出定位销69,使驱动链轮相对于连接板62相对旋转且旋转的量与秧苗供给杯46A、46B的排列间距P1的一个间距相对应,将定位销69插通在利益个定位孔66内对应连接板62将驱动链轮定位,在该状态下,紧固链轮固定螺栓63而将驱动链轮可一体地自如旋转地固定于连接板62。
由此,可使在将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安装在X2位置、Y2位置时的、秧苗对于栽培杯27的供给时刻一致。
所述覆土轮31对应一个栽培杯27设有左右一对(对应一对栽培杯27而设有两组覆土轮31,一组覆土轮31为左右一对),在所栽培(供给到由栽培杯27形成的植栽孔)的秧苗的左右两侧滚动而将秧苗的植栽孔封住(对秧苗的根部侧进行盖土),并对秧苗的根部侧进行按压。
如图24所示,一组覆土轮31安装在覆土轮支承托架131上,覆土轮支承托架131安装在支承杆132上,支承杆132设置在移栽框架12的覆土轮支承部件37上。
支承杆132跨设于覆土轮支承部件37的一方的侧壁部37b和固定于另一方的侧壁部37b的支承板133上并架设成可绕左右轴自如旋转,一方的侧壁部37b与支承板133之间做成六角柱状。
覆土轮支承托架131具有安装部件134,该安装部件134嵌合在所述支承杆132上并嵌合成可沿左右方向移动且可绕左右轴一体地自如旋转,通过使该安装部件沿支承杆132向左右方向移动,而与栽培杯27的改变位置对应地可进行位置改变。
该覆土轮支承托架131的安装部件利用省略示出的固定螺栓而左右不能移动地固定在支承杆132上。

Claims (4)

1.一种移栽机,在左右方向上设有左右一对栽培体(27),该栽培体被支承成升降自如,并在上升时被供给秧苗,在下降时将秧苗栽培在田地上,该移栽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绕左右方向的轴心线被旋转驱动的驱动轴(34),设有与栽培体(27)的数量对应的支承体(104),该支承体(104)沿该驱动轴(34)在左右方向上自如地移动调整且可在移动调整后的位置上固定到机体框架(2)上,在各支承体(104)上支承有使栽培体(27)升降的升降装置(105),且在各支承体(104)上设有将来自所述驱动轴(34)的动力传递给各升降装置(105)的传动机构(106),
所述移栽机具有将秧苗从秧苗供给装置(28)引导到所述栽培体(27)的左右一对秧苗导向件(29),
与秧苗导向件(29)对应地设有左右一对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及撑架(77),
左右各所述秧苗导向件(29)的前表面侧分别固定有安装托架(71),左右各所述安装托架(71)分别螺栓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左右各所述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分别螺栓固定于对应的撑架(77),
所述秧苗供给装置(28)具有对秧苗供给杯的底盖(50)的打开进行限制的第一限制部件(48A)、第二限制部件(48B)、第三限制部件(48C)、第四限制部件(48D)及第五限制部件(48E),
除所述第二限制部件(48B)与所述第四限制部件(48D)之间、以及所述第一限制部件(48A)与所述第五限制部件(48E)之间以外,所述秧苗供给杯在所述底盖(50)被所述第一限制部件(48A)、所述第二限制部件(48B)、所述第三限制部件(48C)、所述第四限制部件(48D)及所述第五限制部件(48E)关闭的状态下被移送,
在左侧的所述撑架(77)上安装固定有固定于所述第四限制部件(48D)的左侧安装部件(91),在右侧的所述撑架(77)上安装固定有固定于所述第五限制部件(48E)的右侧安装部件(92),
利用将所述秧苗导向件安装部件(76)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撑架(77)上用的螺栓(89),将所述左侧安装部件(91)和所述右侧安装部件(92)用共同紧固方式分别安装固定于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同侧的所述撑架(77)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栽机,其特征在于,在各支承体(104)上设有与所述驱动轴(34)一体地自如旋转且沿驱动轴(34)的轴心线方向自如滑动的传动筒(119),在各传动筒(119)上设有与其一体地自如旋转的所述传动机构(106)的驱动侧部件(12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34)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支承在机体框架(2)上,并且在该驱动轴(34)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设有将来自驱动源(5)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轴(34)用的动力输入部件(98),支承体(104)可从端部侧组装在驱动轴(34)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栽机,其特征在于,在各支承体(104)上设有轴承(118),该轴承(118)将驱动轴(34)支承成绕轴心线自如旋转,且该轴承(118)可沿该驱动轴(34)自如滑动。
CN201210375735.3A 2012-04-12 2012-09-26 移栽机 Active CN1033710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1040 2012-04-12
JP2012091040A JP5785516B2 (ja) 2012-04-12 2012-04-12 移植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1010A CN103371010A (zh) 2013-10-30
CN103371010B true CN103371010B (zh) 2016-09-21

Family

ID=49457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5735.3A Active CN103371010B (zh) 2012-04-12 2012-09-26 移栽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85516B2 (zh)
KR (1) KR101333910B1 (zh)
CN (1) CN1033710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1231A (zh) * 2014-06-20 2014-09-17 湖北正天章正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前置式蔬菜、油菜移栽机
JP6440576B2 (ja) * 2015-06-08 2018-12-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移植機
JP6855337B2 (ja) * 2017-06-27 2021-04-07 株式会社クボタ 移植機
JP6733623B2 (ja) * 2017-07-31 2020-08-0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CN108184395B (zh) * 2018-01-31 2023-10-20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窖式移栽机打穴放苗机构
JP6766851B2 (ja) * 2018-08-31 2020-10-14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CN114786467A (zh) * 2019-12-25 2022-07-22 株式会社久保田 移植机
JP7325374B2 (ja) * 2020-05-07 2023-08-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2114A (ja) * 1999-03-16 2000-09-26 Iseki & Co Ltd 複数条植え苗移植機
CN101228819A (zh) * 2007-01-22 2008-07-30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多行播种植苗机
CN101401502A (zh) * 2006-11-28 2009-04-08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植苗机
CN102197733A (zh) * 2011-06-07 2011-09-28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可调行距高速插秧机的调节机构
CN202168335U (zh) * 2010-08-31 2012-03-21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移植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1701A (en) * 1989-12-13 1992-06-16 National Research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Transplating apparatus
JP2881978B2 (ja) * 1990-06-22 1999-04-1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乗用野菜移植機
US6167819B1 (en) * 2000-03-15 2001-01-02 Clarence H. Rail Tree pla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5088723B2 (ja) * 2001-05-25 2012-12-0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植機
CN201054880Y (zh) * 2007-06-26 2008-05-07 尹建民 一种播种机调节轴
JP5727180B2 (ja) * 2010-09-15 2015-06-03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2114A (ja) * 1999-03-16 2000-09-26 Iseki & Co Ltd 複数条植え苗移植機
CN101401502A (zh) * 2006-11-28 2009-04-08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植苗机
CN101228819A (zh) * 2007-01-22 2008-07-30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多行播种植苗机
CN202168335U (zh) * 2010-08-31 2012-03-21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移植机
CN102197733A (zh) * 2011-06-07 2011-09-28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可调行距高速插秧机的调节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33910B1 (ko) 2013-11-27
JP5785516B2 (ja) 2015-09-30
KR20130115972A (ko) 2013-10-22
JP2013215177A (ja) 2013-10-24
CN103371010A (zh)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1010B (zh) 移栽机
CN107041184A (zh) 手扶式小区穗行播种机
CN110731138A (zh) 一种折叠式小型油菜播种机
CN104541708A (zh) 一种悬挂式水稻田间育秧铺土播种机
CN101773012B (zh) 钵体播种盘及钵体播种机
CN205912465U (zh) 冲击打穴式移栽机
CN106576515B (zh) 半自动大蒜种植机
KR20140140223A (ko) 과채류 재배 및 육묘가 가능한 고설 베드 장치
CN201015279Y (zh) 株距可调式点播装置
CN201726661U (zh) 秧苗移栽机
CN216701123U (zh) 一种农业种植育种设备
CN116171690A (zh) 一种马铃薯播种装置及播种方法
CN203194133U (zh) 一种蔬菜钵苗高速移栽移植器
CN205567022U (zh) 用于精量播种机上的可调节输土器
CN206402678U (zh) 一种新型大蒜播种机
JP4952831B2 (ja) 苗移植機
CN208908575U (zh) 一种行插式秧苗栽植机
CN209628067U (zh) 一种马铃薯播种机
CN207911294U (zh) 一种气吸式播种机
CN113348824A (zh) 一种玉米施肥播种覆膜机
CN207011248U (zh) 手扶式小区穗行播种机
JP2007312674A (ja) 苗植機
CN204948703U (zh) 一种新型移栽机
CN106211890B (zh) 侧倾式移栽机
CN201256539Y (zh) 栽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