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0120B - 气体吸附器件和具备该气体吸附器件的真空隔热件 - Google Patents

气体吸附器件和具备该气体吸附器件的真空隔热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0120B
CN103370120B CN201280008893.3A CN201280008893A CN103370120B CN 103370120 B CN103370120 B CN 103370120B CN 201280008893 A CN201280008893 A CN 201280008893A CN 103370120 B CN103370120 B CN 1033701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absorption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absorption material
absorption device
heat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88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0120A (zh
Inventor
小岛真弥
越山将裕
桥田昌道
安田浅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70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0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0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0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0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dsorb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7/00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and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7/14Means for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ressure within the vessel
    • H01J7/18Means for absorbing or adsorbing gas, e.g. by gettering
    • H01J7/186Getter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1/00Reactants
    • B01D2251/30Alkali metal compounds
    • B01D2251/302Alkali metal compounds of lith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06Silica or silicates
    • B01D2253/108Zeol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12Metals or metal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B01D2253/104 or B01D2253/106
    • B01D2253/1122Me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5/00Catalysts
    • B01D2255/20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B01D2255/207Transition metals
    • B01D2255/20761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10Single element gases other than halogens
    • B01D2257/102Nitrog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10Single element gases other than halogens
    • B01D2257/104Oxyg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80Wa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气体吸附器件(5a)具有:气体吸附物质(9),其至少吸附氮气;以及金属制成的收纳容器(11),其为细长的扁平筒状,用于将气体吸附物质(9)以减压状态进行收纳,并且其收纳部(10)的两侧被封闭起来,在收纳容器(11)的至少任一个封闭部(12a、12b)和收纳部(10)之间具有紧密贴合部(13),在该紧密贴合部(13),收纳容器(11)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彼此紧密贴合。

Description

气体吸附器件和具备该气体吸附器件的真空隔热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吸附器件和具备该气体吸附器件的真空隔热件。
背景技术
近年,作为地球环境问题的温室效应的对策,推进节省能源的活动变得活跃。特别地,关于温冷热水利用设备,出于有效活用热量的观点,具有优秀的隔热性能的真空隔热件变得普及。真空隔热件是指以下结构:向加工成袋状的具有气体屏障(gasbarrier)性的层压膜(laminatefilm)内,收纳像玻璃丝(glasswool)那样气相容积比例较高且构成微细的空隙的芯材,并将该层压膜减压密封。此外,使芯材的空隙直径比减压下的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行程小,由此减小真空隔热件的气体热传导成分。特别地,在1mm左右的细微的空隙中,可以忽略对流热传递成分的影响。此外,由于在室温附近,辐射成分的影响轻微,因此作为真空隔热件的热传导成分,芯材的固体热传导成分和仅存的气体热传导成分起支配作用。因此,真空隔热件的热传导率与其它隔热件相比非常小。
但是,存在以下课题:在空气经由层压膜向真空隔热件中逐渐侵入时,气体热传导成分增加,因此该真空隔热件的热传导率逐渐增加。于是,作为所述课题的解决方案,提出有以下方案:在由不透气材料形成的上部开放容器内,将气体吸附器件作为真空隔热件的构成要素与芯材一起减压密封,所述气体吸附器件是以成为干燥材料位于上部开放容器的开放部侧、且Ba-Li合金吸气(getter)材料位于上部开放容器的封闭部侧的双层结构的方式收纳干燥材料和Ba-Li合金吸气材料而构成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3是示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以往例子1的气体吸附器件的纵剖视图。如图13所示,以往例子1的气体吸附器件21由以下部分构成:上部开放容器22,其由不透气材料形成;第1团块(pellet)23,其由Ba-Li合金吸气材料的粉末以大约30~1000bar的压力压缩形成,并收纳在上部开放容器22内的下部;以及第2团块(pellet)24,其由干燥材料的粉末形成,并以将第1团块23从上方(上部开放容器22的开放部侧)完全覆盖的方式收纳在上部开放容器22内的上部。
在以往例子1的将气体吸附器件21与芯材一起减压密封而构成的真空隔热件中,侵入该真空隔热件中的空气在经由上部开放容器22的开放部通过第2团块24时,该空气中的水分(水蒸气)被吸附。然后,将被第2团块24吸附水分(水蒸气)后的空气搬送到第1团块23来进行吸附。
这样,以往例子1的气体吸附器件21采用这样的结构:借助由干燥材料构成的第2团块24来将由Ba-Li合金吸气材料构成的第1团块23从上部开放容器22的开放部侧覆盖。借助该结构,能够抑制构成第1团块23的吸气材料吸附空气中的水分(水蒸气)而使该吸气材料的空气吸附性能较快地劣化的情况,进而能够维持真空隔热件中的真空度。
并且,作为所述课题的其它解决方案,提出有:将在气体难透过性容器内减压密封有气体吸附物质的气体吸附器件作为真空隔热件的构成要素与芯材一起减压密封后,将该气体难透过性容器开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图14是从与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观察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以往例子2的气体吸附器件的侧视图。图15是从被封闭件封闭的开口部侧观察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以往例子2的气体吸附器件的侧视图。
如图14、图15所示,以往例子2的气体吸附器件25经下述制造方法制作而成。首先,准备由中空的有底筒状金属部件构成的气体难透过性容器26。此外,气体难透过性容器26的一端开口,并且其另一端密封,并且从其一端到其另一端的主体部的长度为其一端和其另一端的至少最大宽度。接着,从气体难透过性容器26的开口部27填充气体吸附物质29。接着,在开口部27附近形成气体难透过性容器26的内表面彼此接近的狭窄部26a。接着,在狭窄部26a设置封闭件28,将气体难透过性容器26的内部和气体难透过性容器26的周围的空间减压,并对封闭件28和开口部27附近进行加热,从而使封闭件28成为熔解状态,并成为将狭窄部26a的间隙堵塞的状态。接着,对堵塞了狭窄部26a的间隙的熔解状态的封闭件28进行冷却固化,其结果是,开口部27附近(狭窄部26a的间隙)被封闭。
根据经过上述工序制作而成的以往例子2的气体吸附器件25,气体吸附物质29不与大气接触,能够应用于真空隔热件等需要维持真空的设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1055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0/10984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图13中示出那样的以往例子1的气体吸附器件21的结构中,构成第1团块23的Ba-Li合金吸气材料对水蒸气(空气中的水分)亲和性较高。因此,在由氧气和氮气等的混合气体构成的空气与第1团块23(Ba-Li合金吸气材料)接触之前,有必要从该空气中将水蒸气(空气中的水分)完全除去。于是,仅有第1团块23(Ba-Li合金吸气材料)则实用性较低,不得不采用将由干燥材料构成的第2团块24从上部开放容器22的开放部侧覆盖第1团块23(Ba-Li合金吸气材料)的双层构造的结构。
并且,在以往例子1的使用气体吸附器件21的情况中,在以往例子1的气体吸附器件21暴露于大气之后,紧接着开始氮气等的吸附。因此,在直到将以往例子1的气体吸附器件21收纳于像真空隔热件那样需要维持真空的设备的期间,存在以往的气体吸附器件21的吸附能力逐渐降低这样的课题。
另一方面,在以往例子2的气体吸附器件25的结构中,收纳在气体难透过性容器26内的气体吸附物质29被封闭件28密封。因此,能够使气体吸附物质29以不暴露于大气的方式收纳于真空隔热件等需要进行真空维持的设备,但是难以判别是否可靠地进行了借助封闭件28的封闭。因此,存在以下可能:将封闭件28的封闭不完全、气体吸附性能不稳定的以往例子2的气体吸附器件25收纳于需要进行真空维持的设备中。
此外,在以往例子2的气体吸附器件25的结构中,为了对填充在气体难透过性容器26内的气体吸附物质29在真空加热炉内的减压高温气氛下进行热处理,除了借助从气体难透过性容器26传递至气体吸附物质29的热传导进行加热,没有其它方法。因此,存在以下课题:热量无法均匀地传递至气体吸附物质29,产生了温度不均,热处理无法均等地完成,即气体吸附物质29的气体吸附性能不稳定。
此外,在以往的气体吸附器件25的结构中,存在以下课题:在对填充于气体难透过性容器26内的气体吸附物质29在真空加热炉内的减压高温气氛下进行热处理时,需要较长时间。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个形态的气体吸附器件具有气体吸附物质和由金属制成的收纳容器,所述气体吸附物质用于吸附氮气,所述收纳容器为细长的扁平筒状,所述收纳容器将所述气体吸附物质以减压状态进行收纳,所述收纳容器具有:收纳部,其用于收纳所述气体吸附物质;封闭部,其将该收纳部的两侧封闭起来;以及紧密贴合部,其在所述收纳容器的至少任意一个封闭部和所述收纳部之间,使所述收纳容器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彼此紧密贴合。
根据所述结构,收纳容器的两端被封闭,因此确保了收纳容器的气密性。此外,在未确保收纳容器的气密性(封闭不完全)的情况下,收纳容器的内外几乎没有气压差,因此,由于收纳容器的内外的气压差而产生的气体吸附物质和收纳容器之间的紧密贴合力消失。换言之,在确保了收纳容器的气密性的情况下,借助收纳容器的内外的气压差将气体吸附物质以紧密贴合于收纳容器的内表面的状态进行收纳。
如上所述,通过确保收纳容器的气密性,除了维持气体吸附性能的作用以外,抑制了作为引起气体吸附物质振动的介质的空气的流入,并且将气体吸附物质以抑制其在收纳部内的振动的方式以与收纳容器的内表面紧密贴合的状态进行收纳。因此,在对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的情况下,与未确保收纳容器的气密性(封闭不完全)的气体吸附器件相比,抑制了收纳部内的气体吸附物质的振动,其固有振动频率变化(减少),并产生了与该固有振动频率的变化相应的声音。即,根据在对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产生的声音的不同,能够容易地进行是否确保了收纳容器的气密性、即减压密封状态的确认(是否维持了气体吸附性能的确认)。
此外,根据所述结构,紧密贴合部为在收纳容器中比收纳部凹陷的凹陷部,通过以这种方式设置凹陷部来使声音放大。此外,在确保了收纳容器的气密性的情况下,维持紧密贴合部处的收纳容器的内表面之间的紧密贴合力,但在未确保收纳容器的气密性的情况下,由于收纳容器的内外的气压差而产生的在紧密贴合部处的收纳容器的内表面之间的紧密贴合力消失。由此,根据与收纳容器的气密性的有无相应的紧密贴合部的状态变化,气体吸附物质的振动的容易度发生变化。即,根据所述结构,与未设置有紧密贴合部的情况相比,在对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不同更为明显,因此能够更为容易地进行对减压密封状态的确认。
并且,像上述那样,通过确认在对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产生的声音的不同,能够筛选出借助封闭件的封闭不完全、气体吸附性能不稳定的气体吸附器件,能够仅将气体吸附性能稳定的气体吸附器件收纳于真空隔热件等需要维持真空的设备。
为了达成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另一形态的气体吸附器件将传热性比收纳容器内的气体吸附物质优秀的传热件设置为:为了借助所述传热件的传热来降低所述收纳容器内的所述气体吸附物质的温度不均,所述收纳容器内的所有的气体吸附物质位于从所述传热件离开预定距离内的位置,所述预定距离比所述收纳容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收纳容器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短,所述传热件与所述收纳容器内的所述气体吸附物质接触。
在所述结构中,在减压高温气氛中,在气体吸附物质将从收纳容器的内表面传递来的热传递至传热件时,传热性比气体吸附物质优秀的传热件将热传递至整个传热件,从而使传热件的整个表面成为大致均匀的温度,与传热件接触的气体吸附物质的温度也大致均匀,由于收纳容器内的所有的气体吸附物质位于从传热件离开预定距离内的位置,所述预定距离比收纳容器的中心轴线与收纳容器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短,因此减少了气体吸附物质的温度不均,能够对收纳容器内的气体吸附物质大致均等地进行热处理。
为了达成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另一形态的气体吸附器件将传热性比收纳容器内的气体吸附物质优秀的传热件设置为:为了在加热所述收纳容器时借助所述传热件的传热来促进所述收纳容器内的所述气体吸附物质的加热,所述传热件与所述气体吸附物质接触,并且所述传热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收纳容器内从所述气体吸附物质露出。
根据所述结构,传热性比气体吸附物质优秀的传热件,将以传热件的在收纳容器内从气体吸附物质露出的部分从收纳容器接受的辐射热从传热件的与气体吸附物质接触的部分传递至气体吸附物质,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热传递至气体吸附物质,并能够减少传热件的与气体吸附物质接触的部分的附近的气体吸附物质的温度不均。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恰当地提供一种气体吸附性能稳定的气体吸附器件、以及具备该气体吸附器件的真空隔热件。具体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吸附器件,该气体吸附器件容易确认减压密封状态。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吸附器件,该气体吸附器件即使在真空加热炉内那样的减压高温气氛中,也能够对收纳容器内的气体吸附物质大致均等地进行热处理。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吸附器件,该气体吸附器件即使在真空加热炉内那样的减压高温气氛中,也能够缩短收纳容器内的气体吸附物质的热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参照附图,由下述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来明确本发明的所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恰当提供一种气体吸附性能稳定的气体吸附器件。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吸附器件,能够以施加振动这样简便的方法来容易地进行对减压密封状态的确认。由此,能够筛选出借助封闭件的封闭不完全、气体吸附性能不稳定的气体吸附器件,能够仅将气体吸附性能稳定的气体吸附器件收纳于真空隔热件等需要维持真空的设备。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吸附器件,即使在减压高温气氛下的热处理中,由于传热件的存在,能够使气体吸附物质的温度不均减少,能够对收纳容器内的气体吸附物质大致均等地进行热处理,由此,能够使气体吸附性能稳定化。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吸附器件,即使在减压高温气氛下的热处理中,由于传热件的存在,能够缩短收纳容器内的气体吸附物质的热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吸附器件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在向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产生的声音的特性例的特性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体吸附器件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沿B-B线剖视图。
图6是图4的沿C-C线剖视图。
图7是示出在向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产生的声音的特性例的特性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气体吸附器件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9是图8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气体吸附器件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真空隔热件的示意剖视图。
图13是示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以往的气体吸附器件的纵剖视图。
图14是从与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观察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以往的气体吸附器件的侧视图。
图15是从被封闭件封闭的开口部侧观察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以往的气体吸附器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下面,对在所有图中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在无需特别提及的情况下省略其重复说明。
第1发明是气体吸附器件,其具有气体吸附物质和由金属制成的收纳容器,所述气体吸附物质用于吸附氮气,所述收纳容器为细长的扁平筒状,所述收纳容器将所述气体吸附物质以减压状态进行收纳,所述收纳容器具有:收纳部,其用于收纳所述气体吸附物质;封闭部,其将所述收纳部的两侧封闭起来;以及紧密贴合部,其在所述收纳容器的至少任意一个封闭部和所述收纳部之间,使所述收纳容器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彼此紧密贴合。
在本发明中,“气体吸附物质”是指具有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能力的物质。此外,对于气体吸附物质的种类没有特别指定,但可以使用锂化合物或进行了铜离子置换的ZSM-5型沸石。
此外,“收纳容器”起到了对气体吸附物质以减压状态进行收纳的作用,并起到了在气体吸附器件形成紧密贴合部的作用。此外,对收纳容器的种类没有特别指定,但能够使用铝、铜、铁、不锈钢等材料。此外,为了能够容易地形成紧密贴合部,期望对收纳容器实施退火处理。更为期望的是,从成型性和成本的观点来看,期望为小于0.5mm的铝制的收纳容器。
此外,“封闭”是指用于将收纳容器内保持为减压状态的手段,例如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将硬钎料、粘接剂或玻璃等粘接部件填充于收纳容器的内表面的方法;使用高频焊接或超声波焊接等方法将收纳容器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彼此接合的方法;或借助冲击压力(impactpress)或深拉成型,以使收纳容器的内表面彼此连接的方式成型出底的方法。
根据所述结构,气体吸附物质以紧密贴合于收纳容器的内表面的状态被收纳,当对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抑制了气体吸附物质的振动,与将气体吸附物质以未紧密贴合于收纳容器的内表面的状态收纳的气体吸附器件相比,固有频率变化,并产生与该固有频率的变化相应的声音。此外,紧密贴合部为气体吸附器件的凹陷部,通过凹陷部来使声音放大。
此外,在借助封闭件的封闭不完全的情况下,收纳容器的内外的气压差几乎不存在,因此,由于收纳容器的内外的气压差而产生的气体吸附物质与收纳容器之间的紧密贴合力、和由于收纳容器的内外的气压差而产生的紧密贴合部处的收纳容器的内表面彼此间的紧密贴合力消失,因此在向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产生的声音和借助封闭件的封闭完全的情况下的声音明显不同。
因此,本发明的气体吸附器件通过在对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产生的声音能够容易地进行减压密封状态的确认。
此外,根据所述结构,紧密贴合部为在收纳容器中比收纳部凹陷的凹陷部,通过以这种方式设置凹陷部来使声音放大。此外,在确保了收纳容器的气密性的情况下,维持紧密贴合部处的收纳容器的内表面之间的紧密贴合力,但在未确保收纳容器的气密性的情况下,由于收纳容器的内外的气压差而产生的在紧密贴合部处的收纳容器的内表面之间的紧密贴合力消失。由此,根据与收纳容器的气密性的有无相应的紧密贴合部的状态变化,气体吸附物质的振动的容易度发生变化。即,根据所述结构,与未设置有紧密贴合部的情况相比,在对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不同更为明显,因此能够更为容易地进行对减压密封状态的确认。
并且,通过以上述方式进行减压密封状态的确认,能够筛选出借助封闭件的封闭不完全、气体吸附性能不稳定的气体吸附器件,能够仅将气体吸附性能稳定的气体吸附器件收纳于真空隔热件等需要维持真空的设备。
第2发明为,特别地,在第1发明中,所述收纳容器的相互对置的两个扁平的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具有比所述收纳部凹陷的凹陷部。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在收纳容器设置有凹陷部,在第1发明的作用的基础上,具有声音容易响起这样的作用。此外,作为在收纳容器设置凹陷部的方法,具有以下方法:在使气体吸附物质成型为凹陷形状的基础上,将收纳容器以沿着气体吸附物质的形状的方式减压密封的方法;和以预先在收纳容器设置凹陷部的方式成型的方法。但是,使用具有大致均匀厚度的收纳容器形成紧密贴合部,并将该紧密贴合部作为凹陷部利用的方法较为简便。
第3发明为,特别地,在第1或第2发明中,所述收纳容器的被与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切断的切断面中厚度最薄的薄壁部为切断所述紧密贴合部而成的切断面。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收纳容器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切断面中厚度最薄的薄壁部为紧密贴合部的切断面,因此在第1和第2发明的作用的基础上,还具有声音更容易响起这样的作用。
第4发明为,特别地,在第1至第3发明中,当所述收纳容器的内部空间与所述收纳容器的外部连通时,所述紧密贴合部膨胀,由此,在所述紧密贴合部处的所述收纳容器的内表面之间具有空间。
根据所述结构,当收纳容器的内部空间与收纳容器的外部连通时,紧密贴合部膨胀,由此,在紧密贴合部处的收纳容器的内表面之间具有空间,因此,在借助封闭件的封闭完全的情况和不完全的情况之间,在向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产生的声音的差异更为明显。
第5发明为,特别地,在第1至第4发明中,传热性比所述气体吸附物质更优秀的传热件设置为,所述气体吸附物质介于该传热件的两个面与所述收纳容器的内表面之间,从而所述传热件不会配置成与所述收纳容器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接触。
第6发明为,特别地,在第5发明中,所述气体吸附物质为借助热处理提高了空气吸附性能的物质,所述收纳容器内的所有的气体吸附物质位于从所述传热件离开预定距离内的位置,所述预定距离比所述收纳容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收纳容器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短,所述传热件设置为与所述收纳容器内的所述气体吸附物质接触。
根据所述结构,在减压高温气氛中,若气体吸附物质将从收纳容器的内表面传递来的热传递至传热件,则传热性比气体吸附物质优秀的传热件将热传递至传热件的整体,传热件的整个表面成为大致均匀的温度,与传热件接触的气体吸附物质的温度也大致均匀。此外,收纳容器内的所有的气体吸附物质位于从传热件离开预定距离内的位置,所述预定距离比收纳容器的中心轴线与收纳容器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短,因此减少了气体吸附物质的温度不均,能够对收纳容器内的气体吸附物质大致均等地进行热处理。
以上,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吸附器件的结构,即使在减压高温气氛下的热处理中,由于传热件的存在,能够使气体吸附物质的温度不均减少,能够对收纳容器内的气体吸附物质大致均等地进行热处理,能够以稳定的品质进行用于使气体吸附物质具有吸附气体的能力的热处理。
第7发明为,特别地,在第5发明中,所述气体吸附物质为借助热处理提高了空气吸附性能的物质,所述传热件设置为与所述收纳容器内的所述气体吸附物质接触,所述传热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在所述收纳容器内从所述气体吸附物质露出。
根据所述结构,在热处理时,气体吸附物质能够从紧密贴合于收纳容器的内表面的部分接受热量。此外,在收纳容器内,以传热件的从气体吸附物质露出的部分接受来自收纳容器的辐射热,传热件与气体吸附物质相比传热性更为优秀,因此接受了热量的传热件将热传递至传热件的整体,传热件的整个表面成为大致均匀的温度。此外,传热件在传热件的埋设于气体吸附物质的部分与气体吸附物质接触,因此将热传递至气体吸附物质。
以上,传热性比气体吸附物质优秀的传热件,将以传热件的在收纳容器内从气体吸附物质露出的部分从收纳容器接受的辐射热从传热件的与气体吸附物质接触的部分传递至气体吸附物质,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热传递至气体吸附物质,并能够减少传热件的与气体吸附物质接触的部分的附近的气体吸附物质的温度不均。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吸附器件的结构,能够在短时间内并以稳定的品质进行用于使气体吸附物质具有吸附气体的能力的减压下的热处理。
第8发明为,特别地,在第6或第7发明中,所述传导板的材料由金属构成。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所述传导板的材料由金属构成,在第7发明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具有由于金属所具有的优秀的热传导性而容易传递热量这样的作用。
第9发明为,特别地,在第8发明中,所述传导板的材料由辐射率比所述收纳容器低的金属构成。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所述传导板的材料为辐射率比所述收纳容器低的金属,因此所述传导板比所述收纳容器更为高温,在第8发明的作用的基础上,具有更容易将热量传递至气体吸附物质这样的作用。
第10发明是一种真空隔热件,其至少具备芯材和第1~第9发明的气体吸附器件,通过将该芯材和该气体吸附器件以具有气体屏障性的外覆皮覆盖,并使该外覆皮的内部减压,来形成所述真空隔热件。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长期维持真空隔热件的高隔热性能。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面说明过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受本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吸附器件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气体吸附器件5a具有:气体吸附物质9,其由进行了铜离子置换的ZSM-5型沸石构成,用于吸附氮气;以及铝制的收纳容器11,其为细长的扁平筒状,用于将气体吸附物质9以减压状态进行收纳。
收纳容器11具有:用于收纳气体吸附物质9的收纳部10;和位于收纳部10的两端的封闭部12。此外,在位于收纳部10的两端的封闭部12中,一个封闭部12a为通过对收纳容器11进行深拉成型使其成为有底筒状而获得的底。另一个封闭部12b是对收纳容器11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相接近的狭窄部14借助封闭用玻璃进行封闭而得到的。此外,也可以为,位于收纳部10的两端的封闭部12a、12b双方均形成狭窄部14并被封闭用玻璃封闭。此外,收纳容器11在另一个封闭部12b和收纳部10之间具有紧密贴合部13,在该紧密贴合部13,收纳容器11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彼此紧密贴合。
此外,如图2所示,气体吸附器件5a在收纳容器11的相互对置的两个扁平的面双方具有比收纳部10凹陷的凹陷部。具体地,所述凹陷部由以下部分形成:紧密贴合部13,其形成为底;以及封闭部12b和收纳部10,它们形成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分别从紧密贴合部13的两个扁平的面(底)沿收纳容器11的厚度方向以某一倾斜度立起。此外,除了在收纳容器11的相互对置的两个扁平的面双方形成凹陷部以外,还可以在收纳容器11的相互对置的两个扁平的面中的任一方形成凹陷部。
此外,对于气体吸附器件5a,在将收纳容器11的内部空间与收纳容器11的外部连通(将气体吸附器件5a开封)时,由于紧密贴合部13膨胀而在紧密贴合部13处的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之间具有空间。换言之,在将气体吸附器件5a开封时,在收纳容器11内流入作为振动的介质的空气,并且在收纳部10中,气体吸附物质9由紧密贴合于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的状态成为从该内表面离开的状态。
以上那样的气体吸附器件5a以下述制造方法进行制作。
即,气体吸附器件5a的制造方法具有:将气体吸附物质9收纳在收纳容器11内的工序;借助外力形成紧密贴合部13并形成狭窄部14的工序;在成为另一个封闭部12b的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狭窄部14)配置封闭用玻璃的工序;以及放入真空加热炉进行热处理的工序。特别地,具体而言,该进行热处理的工序具有:使气体吸附物质9活性化的工序;在减压下使封闭用玻璃熔融的工序;使加热炉逐渐冷却并使封闭用玻璃固化的工序;以及使收纳容器退火的工序。
此外,在所述制造方法中,优选为具有以下工序:调整深拉成型时的收纳容器11的扁平程度与收纳容器11的厚度,以便借助收纳容器11内外的气压差而在收纳部10和狭窄部14侧的另一个封闭部12b之间形成紧密贴合部13。
此外,在所述制造方法中,优选为具有以下工序:将在狭窄部14封闭前的、一个封闭部12a和狭窄部14之间的收纳容器11的容积调整为相对于放入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的分量(体积)足够大。
此外,从气体吸附效果的提高的观点来看,气体吸附物质9的分量较多为好。但是,在真空加热炉中的热处理中,会从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放出气体,因此,当气体吸附物质9过多时由于放出气体而使内压上升,收纳容器11的封闭变得困难。此外,存在以下可能:配置于狭窄部14的封闭件由于放出气体的力量而移位,无法借助封闭件恰当地封闭狭窄部14。因此,需要恰当设定占据比狭窄部14靠内侧的容积的气体吸附物质9的分量(换言之,收纳部10和紧密贴合部13之间的尺寸比)。在实施方式中,紧密贴合部13的长度和收纳部10的长度之间的比例大概为1比1。
此外,在所述制造方法中,优选为具有以下工序:在从放入真空加热炉到使封闭用玻璃固化并使收纳容器11的外压回到大气压为止的期间,以使收纳容器11的长度方向成为铅直方向、且另一个封闭部12b比一个封闭部12a沿铅直方向靠上方的方式,将收纳容器11纵向放置。
在对经过所述制造方法而制作成的、确保了气密性的(封闭完全的)气体吸附器件5a施加振动时,获得大约480Hz的固有振动频率。另一方面,对在封闭用玻璃的封闭部12开设小孔而制作成的、未确保气密性的(封闭不完全的)气体吸附器件的固有振动频率进行测定,大约为1300Hz。考察到以下情况:若在收纳容器11或填充封闭用玻璃的部分的气密性的确保较为困难的状态下制作气体吸附器件,则在收纳容器11内流入作为振动的介质的空气,并且在收纳部10,气体吸附物质9从与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紧密贴合的状态自该内表面离开,因此气体吸附物质9容易振动,因此气体吸附器件的固有振动频率变化(增加)。
在图3中,示出了对向气体吸附器件5a施加振动时的声音进行解析得到的1/3倍频程频谱带的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可知,在确保了气密性的气体吸附器件5a中,能够在6000Hz附近确认到峰值,但在未确保气密性的气体吸附器件中,在6000Hz附近不存在明确的峰值。
如上所述,气体吸附器件5a具有:气体吸附物质9;以及金属制成的收纳容器11,其为细长的扁平筒状,用于将气体吸附物质9以减压状态进行收纳,收纳容器11具有收纳气体吸附物质9的收纳部10、和位于收纳部10的两端的封闭部12,在一个封闭部(12a、12b)和收纳部10之间具有紧密贴合部13,在紧密贴合部13,收纳容器11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根据所述结构,收纳容器11的两端被封闭,因此确保了收纳容器11的气密性。此外,在未确保收纳容器11的气密性(封闭不完全)的情况下,收纳容器11的内外几乎没有气压差,因此,由于收纳容器11的内外的气压差而产生的气体吸附物质9和收纳容器11之间的紧密贴合力消失。换言之,在确保了收纳容器11的气密性的情况下,借助收纳容器11的内外的气压差将气体吸附物质9以紧密贴合于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的状态进行收纳。
如上所述,通过确保收纳容器11的气密性,除了维持气体吸附性能的作用以外,抑制了作为引起气体吸附物质9振动的介质的空气的流入,并且将气体吸附物质9以抑制其在收纳部10内的振动的方式以与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紧密贴合的状态进行收纳。因此,在对气体吸附器件5a施加振动的情况下,与未确保收纳容器11的气密性(封闭不完全)的气体吸附器件相比,抑制了收纳部10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的振动,其固有振动频率变化(减少),并产生了与该固有振动频率的变化相应的声音。即,根据在对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产生的声音的不同,能够容易地进行是否确保了收纳容器11的气密性、即减压密封状态的确认(是否维持了气体吸附性能的确认)。
此外,在气体吸附器件5a中,在收纳容器11的相互对置的两个扁平的面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有比收纳部10凹陷的凹陷部。此外,在气体吸附器件5a中,紧密贴合部13为所述凹陷部。根据所述结构,声音容易响起,在对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不同更为明显,因此能够更为容易地进行对减压密封状态的确认。
此外,在气体吸附器件5a中,在确保了收纳容器11的气密性的情况下,维持紧密贴合部13处的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彼此的紧密贴合力,但在未确保收纳容器11的气密性的情况下,由于收纳容器11的内外的气压差而产生的紧密贴合部13处的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之间的紧密贴合力消失。由此,根据与收纳容器11的气密性的有无相应的紧密贴合部13的状态变化,气体吸附物质9的振动的容易度发生变化。即,根据所述结构,与未设置有紧密贴合部13的情况相比,在对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不同更为明显,因此能够更为容易地进行对减压密封状态的确认。
像上述那样,通过确认在对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产生的声音的不同,能够筛选出借助封闭件的封闭不完全、气体吸附性能不稳定的气体吸附器件,能够仅将气体吸附性能稳定的气体吸附器件收纳于真空隔热件等需要维持真空的设备。
此外,在气体吸附器件5a中,在将收纳容器11的内部空间与收纳容器11的外部连通时,由于紧密贴合部13膨胀而在紧密贴合部13处的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之间具有空间。根据该结构,在借助封闭件的封闭完全的情况和不完全的情况之间,在对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产生的声音的不同更加明显。
此外,气体吸附物质9为具有吸附空气中的氮气或氧气的能力的物质即可,并不限定于ZSM-5型沸石。例如,可以使用锂化合物来作为气体吸附物质9。此外,收纳容器11起到将气体吸附物质9以减压状态进行收纳的作用,并起到形成紧密贴合部13的作用即可,并不限定于铝制的收纳容器。例如,除铝以外还可以由铜、铁、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此外,为了能够容易地形成紧密贴合部13,期望对收纳容器11实施退火处理。更为期望的是,从成型性和成本的观点来看,期望为小于0.5mm的铝制的收纳容器。此外,封闭部12a、12b为用于将收纳容器11内保持为减压状态的构件即可,并不限定于借助封闭用玻璃来封闭狭窄部14。例如除封闭用玻璃以外还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将硬钎料、粘接剂等粘接部件填充于收纳容器的内表面的方法;使用高频焊接或超声波焊接等方法将收纳容器11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彼此接合的方法;或借助冲击压力或深拉成型,以使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彼此连接(紧密贴合)的方式成型出底的方法。此外,以上各种变形例也同样被以下实施方式采用。
(实施方式2)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体吸附器件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沿B-B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4的沿C-C线的剖视图。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吸附器件5b具有:气体吸附物质9,其由进行了铜离子置换的ZSM-5型沸石构成,用于吸附氮气;以及铝制的收纳容器11,其为细长的扁平筒状,用于将气体吸附物质9以减压状态进行收纳,并且其收纳部10的两侧被封闭起来。
在位于收纳部10的两端的封闭部12中,一个封闭部12a是通过使收纳容器11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接近并进行超声波焊接来封闭而成的,另一个封闭部12b与实施方式1一样,是将收纳容器11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相接近的狭窄部14借助封闭用玻璃封闭而成的。
此外,在两个封闭部12a、12b和收纳部10之间分别具有紧密贴合部13a、13b,在紧密贴合部13a、13b,收纳容器11的对置的内表面彼此紧密贴合。如图5所示,在收纳容器11的相互对置的两个扁平的面双方具有比收纳部凹陷的凹陷部。具体地,由以下部分形成所述凹陷部:紧密贴合部13a,其形成为底;以及封闭部12a和收纳部10,它们形成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分别从紧密贴合部13a的两个扁平的面(底)沿收纳容器11的厚度方向以某一倾斜度立起。同样,由以下部分形成所述凹陷部:紧密贴合部13b,其形成为底;以及封闭部12b和收纳部10,它们形成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分别从紧密贴合部13b的两个扁平的面(底)沿收纳容器11的厚度方向以某一倾斜度立起。此外,除了在收纳容器11的相互对置的两个扁平的面双方形成凹陷部以外,还可以在收纳容器11的相互对置的两个扁平的面中的任一方形成凹陷部。
此外,如图6所示,所述收纳容器11的被与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切断的切断面中厚度最薄的薄壁部为将紧密贴合部13a、13b切断而得到的切断面。此外,紧密贴合部13a、13b的沿着收纳容器11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凹陷,从而在紧密贴合部13a、13b的沿着收纳容器11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边缘部。具体地,在从紧密贴合部13a、13b的沿着收纳容器1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起沿着收纳容器11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预定距离的范围内,紧密贴合部13a、13b形成为底。此外,在紧密贴合部13a、13b的沿着短边方向(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形成有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分别从紧密贴合部13a、13b的形成为底的两个扁平的面沿收纳容器11的厚度方向以某一倾斜度立起。
此外,对于气体吸附器件5b,在将收纳容器11的内部空间与收纳容器11的外部连通(将气体吸附器件5b开封)时,由于紧密贴合部13a、13b膨胀而在紧密贴合部13a、13b处的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之间具有空间。
气体吸附器件5b以下述制造方法进行制作。首先,通过超声波焊接来封闭收纳容器11的一端。接着,使一个封闭部12a和收纳部10之间的作为紧密贴合部13a的部分通过外力紧密贴合,以在通过超声波焊接封闭的一个封闭部12a和收纳气体吸附物质9的收纳部10之间形成紧密贴合部13a。接着,将气体吸附物质9收纳在收纳容器11内。接着,形成狭窄部14,其用于形成另一个封闭部12b。接着,将在成为另一个封闭部12b的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配置有封闭用玻璃的部材放入真空加热炉来进行热处理。此外,与实施方式1一样,该气体吸附器件5b的热处理的工序具有:使气体吸附物质9活性化的工序;在减压下使封闭用玻璃熔融的工序;使加热炉逐渐冷却并使封闭用玻璃固化的工序;以及使收纳容器退火的工序。
此外,优选为具有以下工序:调整收纳容器11的扁平程度与收纳容器11的厚度,从而借助收纳容器11的内外的气压差而在收纳部10和狭窄部14侧的另一个封闭部12b之间形成紧密贴合部13b。
此外,优选为,在该调整工序的同时,还具有以下工序:将通过超声波焊接而封闭的一个封闭部12a侧的紧密贴合部13a和狭窄部14之间的收纳容器11的容积(换言之,收纳部10和紧密贴合部13b合起来的容积)调整为相对于放入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的分量(体积)足够大。
此外,优选为具有以下工序:在从放入真空加热炉到使封闭用玻璃固化并使收纳容器11的外压回到大气压为止的期间,以使收纳容器11的长度方向沿着铅直方向、且狭窄部14侧的另一个封闭部12b比通过超声波焊接而封闭的一个封闭部12a靠上侧的方式,将收纳容器11纵向放置。
在对经过所述制造方法而制作成的、确保了气密性的(封闭完全的)气体吸附器件5b施加振动时,获得大约500Hz的固有振动频率。另一方面,对在封闭用玻璃的封闭部12a、12b的任意一方开设小孔而制作成的、未确保气密性的(封闭不完全的)气体吸附器件的固有振动频率进行测定,大约为1700Hz。即,与实施方式1一样,通过确认在对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产生的声音的不同,能够筛选出借助封闭件的封闭不完全、气体吸附性能不稳定的气体吸附器件,能够仅将气体吸附性能稳定的气体吸附器件收纳于真空隔热件等需要维持真空的设备。
在图7中,示出了对向经过所述制造方法而制作成的气体吸附器件5a施加振动时的声音进行解析,并将该解析结果与实施方式1的气体吸附器件5a进行比较得到的1/3倍频程分析的结果。如图7所示,在紧密贴合部13a、13b的沿着收纳容器11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形成有边缘部(紧密贴合部13a、13b的中央部凹陷)的气体吸附器件5b(实施方式2)的情况下,与在紧密贴合部13的沿着收纳容器11的短边方向的两端侧未形成边缘部(紧密贴合部13的外表面大致扁平)的气体吸附器件5a(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在6000Hz附近确认到更为明确的峰值。即,与实施方式1相比,声音的响度变好,因此能够更为明显地确认对气体吸附器件施加振动时产生的声音的不同。
(实施方式3)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气体吸附器件的概略结构例的俯视图。图9是图8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如图8和图9所示,实施方式3的气体吸附器件5c具有:气体吸附物质9,其由进行了铜离子置换的ZSM-5型沸石构成,用于吸附氮气,并通过热处理提高了空气吸附性能;铝制的收纳容器11,其为细长的大致扁平的筒状,用于将气体吸附物质9以减压状态进行收纳,并且其收纳部10的两侧被封闭起来;以及一张板状的传热件15,其由传热性比气体吸附物质9优秀的金属材料构成,埋设在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中。此外,虽然在图8和图9并未示出,但优选为像实施方式1或2那样在收纳容器11形成有紧密贴合部13。图8和图9示出的例子的情况下,在收纳部10和另一个封闭部12b之间形成有紧密贴合部13。
出于对气体吸附物质9的整体尽量均匀传热的观点,为了不配置为与收纳容器11的对置的内表面接触,一张板状的传热件15设置为,气体吸附物质9介于传热件15的两个面与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之间。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通过传热件15的传热而更为高效地降低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的温度不均,将板状的面的尺寸设定为,收纳容器11内的所有的气体吸附物质9位于从传热件15离开比收纳容器11的中心轴线与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短的预定距离内的位置,并且该板状的面与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接触,并且,板状的面在收纳容器11的大致扁平且相互对置的两个面的中间位置,以与收纳容器11的大致扁平且相互对置的两个面对置的方向埋设在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中。
在图8和图9示出的形态中,传热件15为一张板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对热传递不良影响较少的范围内开孔,或者使板成为接合成十字或放射状的形状、螺旋形状等各种形状。
此外,并不限定传热件15的材料,但在传热件15的材料为金属的情况下,通过其优秀的传热性,能够进一步促进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的加热,能够良好地实施气体吸附物质9的热处理。
此外,若使传热件15的材料为辐射率比收纳容器11的金属材料的辐射率低的金属材料,例如使收纳容器11为铜,传热件15为铝,则在减压下的热处理时,与收纳容器11相比传热件15的辐射平衡温度较高。因此,通过促进来自气体吸附物质9中的埋设有传热件15的部分、即来自气体吸附物质9的内部的热传导,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均匀、良好地实施气体吸附物质9的热处理。
作为提高传热件15的传热性的方法,除了由传热性优秀的金属材料构成以外,还有使传热件15的厚度变厚的方法,使传热件15的厚度变厚比选择传热性更为优秀的金属材料在成本方面更优秀。但是,若使传热件15的厚度过厚,则能够收纳在气体吸附器件5c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的量减少,能够被气体吸附器件5c吸附的空气的量减少。另一方面,为了不使收纳在气体吸附器件5c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的量减少,则气体吸附器件5c的厚度或大小增大,因此恰当进行传热件15的厚度和材料的选择为好。
在位于收纳部10的两端的封闭部12中,一个封闭部12a为通过对收纳容器11进行深拉成型使其成为有底筒状而获得的底。另一个封闭部12b是对收纳容器11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相接近的狭窄部14在气体吸附物质9的热处理后借助封闭用玻璃进行封闭而得到的。
气体吸附器件5c以下述方式进行制作:设置狭窄部14,该狭窄部14用于在将气体吸附物质9收纳在收纳容器11内后形成另一个封闭部12b,将在成为另一个封闭部12b的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配置有封闭用玻璃的部材放入真空加热炉进行热处理。此外,与实施方式1、2一样,进行热处理的工序具有:使气体吸附物质9活性化的工序;在减压下使封闭用玻璃熔融的工序;使加热炉逐渐冷却并使封闭用玻璃固化的工序;以及使容器退火的工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传热性比气体吸附物质9更为优秀的金属制成的传热件15设置为:收纳容器11内的所有的气体吸附物质9位于从传热件15离开预定距离内的位置,所述预定距离比收纳容器11的中心轴线与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短,并且所述传热件15与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接触。由此,通过传热件15的传热来降低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的温度不均。
并且,借助热处理使气体吸附物质9活性化的工序在真空加热炉内的减压气氛中进行,因此经由真空加热炉内的气体物质向气体吸附物质9的热传递几乎没有,通过在真空加热炉中加热的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和气体吸附物质9之间的接触部分借助热传递来加热气体吸附物质9。
并且,在真空加热炉内的减压高温气氛中,若气体吸附物质9将从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传递来的热传递至传热件15,则传热性比气体吸附物质9优秀的传热件15将热传递至传热件15的整体,传热件15的整个表面成为大致均匀的温度,与传热件15接触的气体吸附物质9的温度也大致均匀。此外,收纳容器11内的所有的气体吸附物质9位于从传热件15离开预定距离内的位置,所述预定距离比收纳容器11的中心轴线与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短,因此减少了气体吸附物质9的温度不均,能够对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大致均等地进行热处理。
因此,对于气体吸附器件5c,即使在真空加热炉内那样的减压高温气氛下的用于使气体吸附物质9活性化的热处理中,由于传热件15的存在,也能够减少气体吸附物质9的温度不均,从而对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大致均等地进行热处理。由此,能够以稳定的品质进行用于使气体吸附物质9具有吸附气体的能力的热处理。
(实施方式4)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气体吸附器件的概略结构例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吸附器件5d具有:气体吸附物质9,其由进行了铜离子置换的ZSM-5型沸石构成,用于吸附氮气,并通过热处理提高了空气吸附性能;铝制的收纳容器11,其为细长的大致扁平的筒状,用于将气体吸附物质9以减压状态进行收纳,并且其收纳部10的两侧被封闭起来;以及一张板状的传热件15,其由传热性比气体吸附物质9优秀的金属材料构成,其一部分在收纳容器11内从气体吸附物质9露出,且剩余部分埋设在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中。此外,虽然在图10和图11并未示出,但优选为像实施方式1或2那样在收纳容器11形成有紧密贴合部13。图10和图11示出的例子的情况下,在收纳部10和另一个封闭部12b之间形成有紧密贴合部13。
出于对气体吸附物质9的整体尽量均匀传热的观点,为了不配置为与收纳容器11的对置的内表面接触,一张板状的传热件15设置为,气体吸附物质9介于传热件15的两个面与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之间。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通过传热件15的传热而更为高效地降低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的温度不均,将板状的面的尺寸设定为:收纳容器11内的所有的气体吸附物质9位于从传热件15离开预定距离内的位置,所述预定距离比收纳容器11的中心轴线与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短,并且该板状的面与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接触,该板状的面的一部分在收纳容器11内从气体吸附物质9露出。在该设定的同时,除了一部分的露出部分外,使板状的面在收纳容器11的大致扁平且相互对置的两个面的中间位置,以与收纳容器11的大致扁平且相互对置的两个面对置的方向埋设在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中。
在图10和图11示出的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3一样,传热件15为一张板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对热传递不良影响较少的范围内开孔,或者使板成为接合成十字或放射状的形状、螺旋形状等各种形状。
在位于收纳部10的两端的封闭部12中,一个封闭部12a为通过对收纳容器11进行深拉成型使其成为有底筒状而获得的底。另一个封闭部12b是对收纳容器11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相接近的狭窄部14在气体吸附物质9的热处理后借助封闭用玻璃进行封闭而得到的。
气体吸附器件5d以下述方式进行制作:设置狭窄部14,该狭窄部14用于在将气体吸附物质9收纳在收纳容器11内后形成另一个封闭部12b,将在成为另一个封闭部12b的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配置有封闭用玻璃的部材放入真空加热炉进行热处理。
此外,与实施方式3一样,进行热处理的工序具有:使气体吸附物质9活性化的工序;在减压下使封闭用玻璃熔融的工序;使加热炉逐渐冷却并使封闭用玻璃固化的工序;以及使容器退火的工序。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传热性比气体吸附物质9优秀的金属制成的传热件15设置为至少一部分在收纳容器11内从气体吸附物质9露出。此外,传热件15设置为:收纳容器11内的所有的气体吸附物质9位于从传热件15离开预定距离内的位置,所述预定距离比收纳容器11的中心轴线与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短,并且所述传热件15与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接触。由此,在加热收纳容器11时,借助传热件15的传热来促进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的加热,并借助传热件15的传热来降低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的温度不均。
此外,借助热处理使气体吸附物质9活性化的工序在真空加热炉内的减压气氛中进行,因此几乎没有经由真空加热炉内的气体物质向气体吸附物质9的热传递。因此,通过被真空加热炉加热的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和气体吸附物质9的接触部分借助热传递来对气体吸附物质9进行加热。此外,以传热件15的在收纳容器11内从气体吸附物质9露出的部分接受来自收纳容器11的辐射热。
并且,在真空加热炉内的减压高温气氛中,若气体吸附物质9将从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传递来的热传递至传热件15,并在收纳容器11内,以传热件15的从气体吸附物质9露出的传热件15的部分接受来自收纳容器11的辐射热,则热被传递至传热件15的整体,传热件15的整个表面成为大致均匀的温度,与传热件15接触的气体吸附物质9的温度也大致均匀。此外,收纳容器11内的所有的气体吸附物质9位于从传热件15离开预定距离内的位置,所述预定距离比收纳容器11的中心轴线与收纳容器11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短,因此减少了气体吸附物质9的温度不均,能够对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大致均等地在短时间内进行热处理。
因此,对于气体吸附器件5d,即使在真空加热炉内那样的减压高温气氛下的、用于使气体吸附物质9活性化的热处理中,由于传热件15的存在,能够使气体吸附物质9的温度不均减少,能够对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大致均等地进行热处理,因此能够以稳定的品质进行用于使气体吸附物质9具有吸附气体的能力的热处理。
此外,传热件15的板状的面从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露出的部分配置在与大致扁平筒状的收纳容器11的大致扁平且相互对置的两个面对置的方向,因此能够高效地从收纳容器11接受辐射热。
此外,以传热件15的在收纳容器11内从气体吸附物质9露出的部分从收纳容器11接受的辐射热从传热件15的与气体吸附物质9接触的部分传递至气体吸附物质9,因此能够对气体吸附物质9在短时间内传递热。因此,气体吸附器件5d能够在短时间内并以稳定的品质进行用于使气体吸附物质9具有吸附气体的能力的减压下的热处理。
此外,并不限定传热件15的材料,但在传热件15的材料为金属的情况下,通过其优秀的传热性,能够进一步促进收纳容器11内的气体吸附物质9的加热,能够良好地实施气体吸附物质9的热处理。其结果是,能够提供气体吸附性能稳定且廉价的气体吸附器件5。
此外,若使传热件15的材料为辐射率比收纳容器11的金属材料的辐射率低的金属材料,例如使收纳容器11的材料为铜,传热件15的材料为铝,则在减压下的热处理时,与收纳容器11相比传热件15的辐射平衡温度较高。因此,通过促进来自气体吸附物质9中的埋设有传热件15的部分、即来自气体吸附物质9的内部的热传导,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均匀、良好地实施气体吸附物质9的热处理。其结果是,能够提供气体吸附性能稳定且廉价的气体吸附器件5d。
(实施方式5)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真空隔热件的剖视图。
如图12所示,将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件16是将芯材17和实施方式1至4中的任一方所述的气体吸附器件5通过外覆皮18覆盖并进行减压密封而得到的。此外,气体吸附器件5由收纳有气体吸附物质的收纳容器11、和相对于收纳容器11进行安装的开封部件7构成。此外,在图12中示出了以下状态:在真空隔热件16减压密封后,在通过施加外力而使开封部件7变形、进而通过在收纳容器11开设贯通孔而进行了开封时,在外覆皮18的施加有外力的位置形成有压痕33。
并且,在真空隔热件16减压密封后,在外覆皮18上凹凸地出现了收纳容器11和开封部件7的设置位置。因此,在外覆皮18上的压痕33中,以设置有开封部件7的位置作为标记,施加有开封动作所必需的范围的外力。即,不对收纳容器11的整体施加外力,压痕33成为外覆皮18上的、收纳容器11的设置位置的上部的一部分的范围。
接着,对真空隔热件16的构成材料进行说明。
外覆皮18起到了维持真空隔热件16的真空度的效果,其由以下部分分别层压而成:最内层的热熔敷膜;树脂膜,其作为中间层,并作为气体屏障膜(gasbarrierfilm)而蒸镀有金属箔或金属原子;以及作为最外层的表面保护膜。
此外,作为热熔敷膜没有特别指定,但可以使用低密度聚乙烯膜(polyethylenefilm)、直链低密度聚乙烯膜、高密度聚乙烯膜、聚丙烯膜(polypropylenefilm)、聚丙烯腈膜(polyacrylonitrilefilm)等热塑性树脂,或它们的混合体。此外,作为气体屏障膜,可以使用以下等膜:铝箔或铜箔等金属箔;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film)或乙烯-乙烯醇(ethylene-vinylalcohol)共聚物蒸镀铝或铜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而成的膜等。
此外,作为表面保护膜,可以使用尼龙膜(nylonfil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丙烯膜等以往公知的材料。
此外,关于真空隔热件的制造方法,并没有特别指定,但列举有例如以下制造方法。首先,作为第一个制造方法,列举出以下方法:将一张层压膜折回,将位于对置的层压膜的端部的热熔敷膜彼此热熔敷,由此获得袋状的层压膜,在该层压膜内插入芯材,在减压下将位于袋状层压膜的开口部的热熔敷膜彼此热熔敷。此外,作为第二个制造方法,列举出以下方法:以热熔敷膜彼此对置的方式配置两张层压膜,将位于各层压膜的端部的热熔敷膜彼此热熔敷,由此获得袋状的层压膜,在该袋状的层压膜内插入芯材,在减压下将位于袋状层压膜的开口部附近的热熔敷膜彼此热熔敷。
芯材17为真空隔热件16的骨架,起到了形成真空空间的作用。此外,作为芯材17的材质没有特别指定,但可以利用玻璃丝(glasswoll)、岩棉(rockwool)、氧化铝纤维、金属纤维等无机纤维、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等以往公知的材料。此外,在使用金属纤维的情况下,优选为由金属中热传导性相对优秀的金属构成的金属纤维。
其中,期望使用纤维自身的弹性高、且纤维自身的热传导率低、并且在工业上廉价的玻璃丝。此外,由于存在纤维的纤维直径越小,真空隔热件的热传导率就越低的倾向,因此期望使用纤维直径更小的纤维,但由于并不通用,预想到纤维的成本上升。
因此,作为用于真空隔热件16的纤维,更期望一般所使用的相对廉价的由平均纤维直径为3μm~6μm左右的集合体构成的玻璃丝。
气体吸附物质是指起到吸收残留或侵入于真空隔热件等的密闭空间的水蒸气和空气等的混合气体的作用的物质,并没有特别指定,但可以使用氧化钙或氧化镁等化学吸附物质、沸石那样的物理吸附物质、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此外,可以使用具有化学吸附性和物理吸附性的进行了铜离子置换的ZSM-5型沸石。
收纳容器11具有使空气和水蒸气等气体难以通过的性质,起到了使气体吸附物质不与气体接触的效果。
作为收纳容器11的材质,没有特别指定,但能够使用与上述记载的外覆皮相同的层压膜等,只要是能够通过减压密封将气体吸附物质以不与外部空气接触的方式保存的材质即可使用。
此外,作为收纳容器11的形状,只要是能够在内部收纳气体吸附物质、且能够通过减压密封将气体吸附物质以不与外部空气接触的方式保存的形状,则并不特别指定。
根据以上内容,所述实施方式的气体吸附器件5能够充分发挥本来的功能,真空隔热件16能够在长期间使内部保持高真空,并具有较高的隔热性。
根据上述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的多种改良和其它实施方式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述说明应当仅作为例示进行解释,提供其的目的在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能够以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方式对其构造和/或功能的细节进行实质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气体吸附器件能够应用于真空隔热件、真空隔热容器、等离子显示器(plasmadisplay)、以及荧光灯等需要维持真空的设备。其它的本发明的真空隔热件能够应用于冰箱、自动售货机、开水机、建造物用隔热件、机动车用隔热件、以及保冷/保温箱等需要维持隔热性能的设备。
标号说明
5、5a、5b、5c、5d:气体吸附器件;
9:气体吸附物质;
10:收纳部;
11:收纳容器;
12、12a、12b:封闭部;
13、13a、13b:紧密贴合部;
14:狭窄部;
15:传热件;
16:真空隔热件;
17:芯材;
18:外覆皮;
21:气体吸附器件;
22:上部开放容器;
23:团块;
24:团块;
25:气体吸附器件;
26:气体难透过性容器;
26a:狭窄部;
27:开口部;
28:封闭件;
29:气体吸附物质。

Claims (10)

1.一种气体吸附器件,其具有气体吸附物质和由金属制成的收纳容器,所述气体吸附物质用于吸附氮气,所述收纳容器为细长的扁平筒状,所述收纳容器将所述气体吸附物质以减压状态进行收纳,所述收纳容器具有:收纳部,其用于收纳所述气体吸附物质;封闭部,其将所述收纳部的两侧封闭起来;以及紧密贴合部,其在所述收纳容器的至少任意一个封闭部和所述收纳部之间,使所述收纳容器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彼此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吸附器件,所述收纳容器的相互对置的两个扁平的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具有比所述收纳部凹陷的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吸附器件,所述收纳容器的被与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切断的切断面中厚度最薄的薄壁部为切断所述紧密贴合部而成的切断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吸附器件,当所述收纳容器的内部空间与所述收纳容器的外部连通时,所述紧密贴合部膨胀,由此,在所述紧密贴合部处的所述收纳容器的内表面之间具有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吸附器件,传热性比所述气体吸附物质更优秀的传热件设置为,所述气体吸附物质介于该传热件的两个面与所述收纳容器的内表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吸附器件,
所述气体吸附物质为借助热处理提高了空气吸附性能的物质,
所述收纳容器内的所有的气体吸附物质位于从所述传热件离开预定距离内的位置,所述预定距离比所述收纳容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收纳容器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短,
所述传热件设置为与所述收纳容器内的所述气体吸附物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吸附器件,
所述气体吸附物质为借助热处理提高了空气吸附性能的物质,
所述传热件设置为与所述收纳容器内的所述气体吸附物质接触,
所述传热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在所述收纳容器内从所述气体吸附物质露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吸附器件,所述传热件由金属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吸附器件,所述传热件的辐射率比所述容器的辐射率小。
10.一种真空隔热件,其至少具备芯材和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吸附器件,通过将该芯材和该气体吸附器件以具有气体屏障性的外覆皮覆盖,并使该外覆皮的内部减压,来形成所述真空隔热件。
CN201280008893.3A 2011-02-14 2012-02-01 气体吸附器件和具备该气体吸附器件的真空隔热件 Active CN1033701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1-028214 2011-02-14
JP2011-028214 2011-02-14
JP2011028214 2011-02-14
JP2011-084278 2011-04-06
JPJP2011-084277 2011-04-06
JP2011-084277 2011-04-06
JPJP2011-084278 2011-04-06
JP2011084277 2011-04-06
JP2011084278 2011-04-06
PCT/JP2012/000676 WO2012111267A1 (ja) 2011-02-14 2012-02-01 気体吸着デバイス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真空断熱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0120A CN103370120A (zh) 2013-10-23
CN103370120B true CN103370120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672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8893.3A Active CN103370120B (zh) 2011-02-14 2012-02-01 气体吸附器件和具备该气体吸附器件的真空隔热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40084B2 (zh)
EP (1) EP2676715B1 (zh)
JP (2) JP5261616B2 (zh)
CN (1) CN103370120B (zh)
WO (1) WO20121112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74837A1 (ja) 2013-04-23 2014-10-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気体吸着材を含む断熱体
US10084192B2 (en) 2014-03-20 2018-09-25 Versa Power Systems, Ltd Cathode contact layer design for preventing chromium contamination of solid oxide fuel cells
US9559366B2 (en) * 2014-03-20 2017-01-31 Versa Power Systems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chromium contamination of solid oxide fuel cells
EP3147552A4 (en) * 2014-05-22 2017-05-3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ealed container, thermal insulator, and gas adsorption device
US10337786B2 (en) 2014-06-04 2019-07-0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Vacuum heat insulating body, and heat insulating container and heat insulating wall employing same
US10232302B2 (en) * 2014-06-24 2019-03-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Gas-adsorbing device and evacuated insulating material using same
US9901900B2 (en) 2014-11-13 2018-02-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Gas-adsorbing material and vacuum insulation material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60057287A (ko) * 2014-11-13 2016-05-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스 흡착재료, 및 이를 이용한 진공단열재
WO2017165381A1 (en) * 2016-03-21 2017-09-28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Fluid-filled hollow optical fiber cell
JP6986332B2 (ja) * 2016-04-28 2021-12-22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断熱材、真空断熱材、それら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らを備えた冷蔵庫
JP6807661B2 (ja) 2016-06-01 2021-01-06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ガス吸着材、その製造方法、これを用いたガス吸着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08162B2 (ja) * 2016-10-25 2019-05-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WO2018112291A1 (en) * 2016-12-15 2018-06-21 Whirlpool Corporation Getter activation under vacuum
US11820578B2 (en) * 2019-12-26 2023-11-2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nstant temperature container
CN113161215B (zh) * 2021-04-13 2024-07-23 南京华东电子真空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吸气剂热子结构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9780A (ja) * 1994-03-30 1995-10-20 Toshiba Corp 真空断熱体および真空断熱体の製造方法
JP2004116695A (ja) * 2002-09-27 2004-04-15 Nisshinbo Ind Inc 真空断熱ボード及び該真空断熱ボードを用いた断熱容器
JP2006242497A (ja) * 2005-03-04 2006-09-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断熱体および断熱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6070A (ja) 1984-09-07 1986-04-04 株式会社東芝 真空断熱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S61116269A (ja) 1984-11-10 1986-06-03 株式会社東芝 真空断熱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4726974A (en) 1986-10-08 1988-02-23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Vacuum insulation panel
JPS63279081A (ja) 1987-02-04 1988-11-16 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真空粉末断熱体の製造方法
US5091233A (en) 1989-12-18 1992-02-25 Whirlpool Corporation Getter structure for vacuum insulation panels
IT1246786B (it) 1991-04-16 1994-11-26 Getters Spa Processo per l'assorbimento di gas residui, in particolare azoto, mediante una lega getter a base di bario non evaporato.
US5312606A (en) 1991-04-16 1994-05-17 Saes Getters Spa Process for the sorption of residual gas by means of a non-evaporated barium getter alloy
IT1271207B (it) 1994-07-07 1997-05-27 Getters Spa Dispositivo per il mantenimento del vuoto in intercapedini termicamente isolanti e procedimento per la sua produzione
US5551557A (en) * 1994-10-25 1996-09-03 Convey, Inc. Effici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shelf-life of getters utilized within sealed enclosures
JP3693626B2 (ja) 2002-04-19 2005-09-07 大陽日酸株式会社 吸着剤
JP2005315310A (ja) 2004-04-28 2005-11-10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真空断熱パネル及び製造方法
JP4734865B2 (ja) 2004-08-05 2011-07-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気体吸着材および断熱体
TW200632245A (en) 2005-01-28 2006-09-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 thermal insulator
US7988770B2 (en) * 2005-09-26 2011-08-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Gas adsorbing device, vacuum heat insulator making use of gas adsorbing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vacuum heat insulator
JP2008045580A (ja) * 2006-08-11 2008-02-28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真空断熱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機器
US8333279B2 (en) * 2008-09-11 2012-12-18 Simple Container Solutions, Inc. Expandable insulated packaging
JP2010109846A (ja) 2008-10-31 2010-05-13 Willcom Inc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
CN102361679B (zh) 2009-03-24 2014-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气体吸收器件的制作方法、气体吸收器件和气体吸收器件的使用方法
KR101775744B1 (ko) * 2010-03-26 2017-09-19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기체 흡착 디바이스 구조체와 그 사용 방법
CN102892545B (zh) 2010-05-18 2015-04-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波束焊接方法、真空包装方法及用该真空包装方法制造的真空隔热材料
WO2012111311A1 (ja) 2011-02-14 2012-08-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断熱箱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9780A (ja) * 1994-03-30 1995-10-20 Toshiba Corp 真空断熱体および真空断熱体の製造方法
JP2004116695A (ja) * 2002-09-27 2004-04-15 Nisshinbo Ind Inc 真空断熱ボード及び該真空断熱ボードを用いた断熱容器
JP2006242497A (ja) * 2005-03-04 2006-09-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断熱体および断熱体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76764A (ja) 2013-09-09
US20130305928A1 (en) 2013-11-21
CN103370120A (zh) 2013-10-23
EP2676715B1 (en) 2015-04-15
EP2676715A4 (en) 2013-12-25
US8940084B2 (en) 2015-01-27
JP5261616B2 (ja) 2013-08-14
JPWO2012111267A1 (ja) 2014-07-03
WO2012111267A1 (ja) 2012-08-23
EP2676715A1 (en) 2013-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0120B (zh) 气体吸附器件和具备该气体吸附器件的真空隔热件
US5826780A (en) Vacuum insulation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US9157230B2 (en) Vacuum insulated panels of arbitrary siz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panels
CN106794413B (zh) 气体吸附器件和使用其的真空绝热件
US8753471B2 (en) Vacuum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method of producing vacuum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and heat insulating box body using vacuum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JP2009063064A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US8821618B2 (en) Fabrication method for gas-adsorbing device, gas-adsorb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2010060045A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蔵庫、並びに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JP4862569B2 (ja) ガラスパネル
JP2009079650A (ja) 真空断熱材
JP2010096291A (ja) 真空断熱箱体
WO2016084763A1 (ja)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316872A (ja)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真空断熱材を適用した保温機器
JP2009287791A (ja) 真空断熱箱体
JP6646812B2 (ja) 気体吸着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真空断熱材
JP2009167041A (ja) ガラスパネル
JP4941313B2 (ja) 気体吸着デバイスおよび真空断熱材および真空断熱箱体
JP6598715B2 (ja) 真空断熱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ガス吸着パック
JP2001108186A (ja) 真空断熱材
JP2003312743A (ja) 真空断熱容器
JP2007107877A (ja) 冷蔵庫
EP3144049B1 (en) Vacuum insulation panel comprising a gas adsorption pac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21053528A (ja) 真空断熱容器
JPH05176846A (ja) 断熱容器の製造方法
JP2009041911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9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02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