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7971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7971B
CN103367971B CN201310104764.0A CN201310104764A CN103367971B CN 103367971 B CN103367971 B CN 103367971B CN 201310104764 A CN201310104764 A CN 201310104764A CN 103367971 B CN103367971 B CN 1033679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shaft
receiving cavity
terminal receiving
ribs
clamped nip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047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7971A (zh
Inventor
千种贵弘
饭星真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67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7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7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79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10),该壳体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形成有端子容纳腔(11)。可弹性变形的锁定矛杆沿所述端子容纳腔的内壁表面向前构成悬臂,并且锁定凸起(15)形成在所述锁定矛杆上。端子接头(30)从后方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腔中,并且具有锁定突起(34),该锁定突起被构造成:当所述端子接头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腔中时,该锁定突起(34)与所述锁定凸起(15)接合。加强肋(20)整体形成在所述锁定矛杆上,并且在所述锁定矛杆的弹性变形方向上的与所述端子容纳腔相对的方向上突起。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JP2009-104863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形成有端子容纳腔的壳体,沿端子容纳腔的内壁表面向前构成悬臂的可弹性变形的锁定矛杆,和将从后方插入端子容纳腔的端子接头。端子接头包括锁定孔,并且该锁定矛杆包括锁定凸起。当端子接头插入端子容纳腔中时,该锁定凸起进入锁定孔中,并且接合锁定孔的边缘以保持端子接头,使其不会向后移动。
在如上所述的连接器中,如果由锁定矛杆保持的端子接头被向后拉,则锁定凸起将更深地插入到锁定孔中,并且锁定矛杆将翘曲以使得锁定矛杆的前端朝向端子容纳腔移位。当锁定矛杆进一步翘曲时,锁定凸起的剪切强度下降,并且锁定矛杆对端子接头的保持功能的可靠性也下降。
基于上述情况,完成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锁定矛杆保持功能的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形成有端子容纳腔的壳体。锁定矛杆沿所述端子容纳腔的内壁表面向前构成悬臂,并且可以在朝向和远离所述端子容纳腔的方向上弹性地变形。锁定凸起整体地形成在所述锁定矛杆上,并且朝向所述端子容纳腔突起。端子接头可以从后方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腔中,并且锁定突起形成在所述端子接头。锁定突起被构造成与所述锁定凸起接合,以保持已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腔中的所述端子接头。至少一个加强肋整体形成在所述锁定矛杆上,并且在所述锁定矛杆的弹性变形方向上的与所述端子容纳腔相对的方向上突起。加强肋提高锁定矛杆的刚性,并且防止锁定矛杆的翘曲。
优选地,从所述锁定矛杆的前端到后端,所述加强肋在前后方向上的形成区域是连续的。因此,锁定矛杆在锁定矛杆的整个长度上被加强,能够可靠地防止锁定矛杆翘曲。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加强肋包括两个加强肋,沿着锁定矛杆的相对两侧布置所述两个加强肋,并且所述两个加强肋在与所述锁定矛杆的弹性变形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因此,与加强肋仅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的一个位置上的情况相比,锁定矛杆的刚性更高。
所述连接器可以进一步地包括两个接收肋,所述两个接收肋形成在所述壳体中,并且在与所述锁定矛杆的弹性变形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锁定矛杆的相对两侧上。两个限制部可以整体地形成在所述锁定矛杆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外侧表面上,并且位于所述锁定矛杆的弹性变形方向上的与所述端子容纳腔相对的所述接收肋的侧面。优选地,所述限制部连接到所述加强肋。如果向后的位力作用到端子接头上,则限制部接合接收肋,从而限制锁定矛杆的翘曲。限制部连接到加强肋以提供高的刚性,用来防止翘曲。
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变形空间,该变形空间允许在插入所述端子接头的过程中,所述锁定矛杆远离所述端子容纳腔弹性地变形。优选地,所述变形空间在所述壳体的前端上开口。优选地,设置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端子接头的插入状态,并且该检测件可以从前方插入到所述变形空间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加强肋包括两个加强肋,所述两个加强肋朝向所述变形空间突出,并且在与所述锁定矛杆的弹性变形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所述加强肋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变形区域是至少包括所述锁定矛杆的前端部的范围。加强肋起到引导从前方插入到变形空间中的检测件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是沿图1的A-A的截面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示出端子接头未充分插入的状态的截面侧视图。
图5是沿图2的B-B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端子接头由锁定矛杆保持的状态的截面前视图。
图7是示出由第一限制部和接收部限制锁定矛杆的翘曲的状态的截面前视图。
图8是示出由第二限制部限制锁定矛杆的翘曲的状态的截面前视图。
图9是示出由检测件检测端子接头插入状态的状态的截面前视图。
图10是示出由夹具从锁定矛杆的保持状态释放端子接头的状态的截面前视图。
图11是锁定矛杆的形状的透视图,其中局部被切除。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1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连接器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10和从后方插入壳体10中的端子接头30。在下面的描述中,宽度方向和横向方向彼此的意思是相同的。此外,锁定矛杆12的弹性变形方向和垂直方向彼此的意思是相同的。
如图1至图5所示,端子容纳腔11形成在壳体10中,并且端子接头30从后方(从图2-4中的右侧)插入端子容纳腔11中。如图2-4所示,端子接头30是沿前后方向长且窄的阴性端子。矩形管31形成在端子接头30的前端部上,并且矩形锁定孔33形成在矩形管31的底表面32的宽度方向的中部上。锁定突起34在向下突起的锁定孔33前方的位置上向下突起。锁定孔33的宽度小于矩形管31的宽度。因此,在锁定孔33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反左右两侧(即底表面32的相对的左右侧边缘部),接收表面35形成在矩形管31的底表面32的区域中。
锁定矛杆12与壳体10一体地形成,并且沿着端子容纳腔11的下壁表面向前悬出。锁定矛杆12对已经正确地插入端子容纳腔11中的端子接头30进行保持。每个锁定矛杆12可围绕连接到端子容纳腔11的下壁的后部弹性地变形,从而锁定矛杆12能够在与端子接头30插入端子容纳腔11的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竖直摇摆。当锁定矛杆12弹性变形时,锁定矛杆12的前端部移位地最多。此外,变形空间13形成在端子容纳腔11的下方,并且允许锁定矛杆12在远离端子容纳腔11的方向上向下弹性地变形。变形空间13在壳体10的前端表面上开口。
下面描述锁定矛杆12,并且下述位置关系基于锁定矛杆12未弹性变形的状态(自由状态)。如图6-10所示,锁定矛杆12的形状形成为关于宽度方向(即与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和锁定矛杆12的弹性变形方向都交叉的横向方向)左右对称,并且锁定矛杆12布置在端子容纳腔1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锁定矛杆12包括主体部14和锁定凸起15。主体部14为板,且宽度大于竖直厚度尺寸。如图6所示,未偏置的锁定矛杆12的主体部14的上表面(面对端子容纳腔11的表面)比端子容纳腔11的竖直方向上的下壁表面小。
锁定凸起15与主体部14的上表面为一体,并且朝向端子容纳腔11向上突起。锁定凸起15使得主体部14的前端延伸到主体部14的前后方向上的大体中部。因此,锁定凸起15位于锁定矛杆12的弹性变形支撑点前方,并且锁定凸起15和主体部14的前端表面基本上齐平。此外,锁定凸起15比锁定孔33稍窄。
如图3所示,锁定凸起15离主体部14的上表面的高度在锁定凸起15的前端处最高。锁定凸起15的上表面从锁定凸起15的前端朝向后端向下地倾斜。锁定凸起15的前端表面能够与锁定突起34接合,用来从后方锁定端子接头30。即使在向后拉端子接头30时,这个锁定动作也能够保持端子接头。
剪切表面从锁定凸起15与端子接头30的接合位置沿着与端子容纳腔11的下表面和主体部14的上表面平行、从而与端子接头30插入和拉出端子容纳腔11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向后延伸。在剪切表面越大时,锁定凸起15的与端子接头30接合的保持力越大。在矩形管31与端子容纳腔11的下壁表面接触并且锁定矛杆12处于自由状态时,剪切表面的面积(即剪切强度)最大。
如果向后拉端子接头30时,锁定矛杆12可以翘曲,从而由于锁定凸起15和锁定突起34的接合,锁定矛杆的前端可以向上变形。锁定凸起15在翘曲程度增加时更加向后倾斜,因此,剪切强度(剪切表面的面积)减小。因此,锁定矛杆12被构造成抑制翘曲。
如图6-9所示,两个左右对称的接收部16形成在壳体10中,以抑制锁定矛杆12的翘曲。锁定矛杆12形成有两个第一限制部17、两个第二限制部18和两个加强部20。此外,端子容纳腔11的上表面、端子接头30的矩形管31和左右接收表面35也用作翘曲抑制件。
第一限制部17限定了在主体部14的相反的左右外侧表面上沿着宽度方向向外突出的肋。第一限制部17形成在主体部14的、竖直方向上的下端部上。第一限制部17的、前后方向上的形成区域从前端到后端在锁定矛杆12的主体部14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第一限制部17的上表面从主体部14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向下倾斜。
另一方面,壳体10形成有两个接收部16。连通空间19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端子容纳腔11的、与主体部14对应的下壁的区域中,并且允许端子容纳腔11和变形空间13之间连通。肋形接收部16形成在端子容纳腔11的下部的相反的左右内壁表面上,并且朝向连通空间19向内突出。
接收肋16的形成区域在前后方向上与锁定矛杆12的至少前部对应,并且接收肋16的前端位于锁定矛杆12的前端前方。此外,接收肋16在宽度方向上充分地向内突起,以与第一限制部17的外边缘部交迭。与第一限制部17的上表面类似地,接收肋16的下表面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向下倾斜。接收肋16的上表面面对端子容纳腔11,并且端子接头30的底表面32可以与接收肋16的上表面接触。第一限制部17位于接收部16下方。换句话说,在弹性变形方向上,第一限制部17位于变形空间13中的锁定矛杆12的一部分上和接收肋16的与端子容纳腔11相反的一侧上。
锁定矛杆12的锁定凸起15比主体部14窄。因此,第二限制部18被限定在主体部14的相反两侧边缘上和锁定凸起15的左右两侧上。第二限制部18的垂直尺寸等于主体部14的垂直尺寸,并且大于第一限制部17的垂直尺寸。此外,锁定矛杆12的前端部在下部(第一限制部17的形成区域)最宽,并且在上端部(锁定凸起15)最窄。也就是,由于第一限制部17、第二限制部18和锁定凸起15,锁定矛杆12的相反左右两侧表面是台阶状的。
如图6所示,第二限制部18的上表面面对端子容纳腔11,并且位于接收肋16的上表面下方。此外,当端子接头30的接收表面35置于端子容纳腔11的下表面上时,第二限制部18的上表面在接收表面35下方以预定第一空隙Sc间隔。类似地,当接收表面35与端子容纳腔11的下表面接触时,预定第二空隙Sd形成在端子接头30的矩形管31的上表面和端子容纳腔11的上壁表面之间。第二空隙Sd确保端子接头30平滑地插入和拉出端子容纳腔11。第二间隙Sb是第一空隙Sc和第二空隙Sd之和,并且大于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是第一限制部17的上表面和接收肋16的下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锁定矛杆12一体地形成有两个加强肋20,该加强肋沿主体部14的相反左右两侧并且从其左右侧朝向变形空间13向下突出。加强肋20沿着前后方向从前端到后端在锁定矛杆12的整个长度延伸,并且增加锁定矛杆12的刚性。加强肋20的宽度方向上的形成区域与第一限制部17的相同。因此,加强肋20在锁定矛杆12的竖直弹性变形的方向上和第一限制部17连接。加强肋20增加第一限制部17的刚性。如图9所示,加强肋20之间形成有检测空间21,用以允许检测件22的插入。检测空间21与变形空间13直接相通。
在端子接头30插入端子容纳腔11的同时,端子接头30的锁定突起34接触锁定矛杆12的锁定凸起15,如图4所示。结果,锁定矛杆12弹性变形为朝向变形空间13的释放姿势。当端子接头30到达正确的插入位置时,锁定突起34通过锁定凸起15。因此,如图2和图3所示,锁定矛杆12弹性恢复到锁定位置,以返回到自由未偏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锁定凸起15接合锁定突起34以保持端子接头30。
在这种状态下,在变形空间13一侧,第一限制部17的上表面与接收部16的下表面相对,并且在它们之间形成第一间隙Sa,如图6所示。此外,第二限制部18的上表面与端子接头30的接收表面35相对,并且在它们之间形成第一空隙Sc,并且第二空隙Sd形成在矩形管31的上表面和端子容纳腔11的上壁表面之间。
后拉力可以作用在端子接头30上,同时端子接头30由锁定矛杆12保持。在这种情况下,锁定突起34将锁定凸起15向后推,并且锁定矛杆12可以变形并翘曲,以至于上侧变得凹进,同时前端朝向端子容纳腔11向上移位。然而,在与端子容纳腔11相对的方向上(朝向变形空间13),第一限制部17在锁定矛杆12的竖直弹性变形方向上连接到加强肋20。第一限制部17的刚性高,因此第一限制部17增加了整个锁定矛杆12的强度。因此,锁定矛杆12不可能翘曲。
可以想象,端子接头30上的强大拉力能够翘曲锁定矛杆12。然而,在这样的翘曲期间,第一限制部17向上移位,并且从下方接触接收肋16,如图7所示。因此,防止了第一限制部17进一步向上的移位,从而限制锁定矛杆12的翘曲。当第一限制部17接触接收肋16时,第二限制部18的上表面接触端子接头30的接收表面35,或者在接触接收表面35之后轻轻地向上推动矩形管31,或者与接收表面35相对并在它们之间形成小的空隙。
在锁定矛杆12的翘曲由第一限制部17和接收肋16限制的状态下,端子接头30上的后拉力可以增加。因此,第一限制部17可以施加向上的推力,足以使接收肋16朝向端子容纳腔11变形,以至于锁定矛杆12进一步变形。当锁定矛杆12进一步变形时,第一限制部17和第二限制部18一起向上移位,以推动端子接头30的接收表面35,并且向上推动矩形管31。如果锁定矛杆12的变形稍微增加,则矩形管31的上表面会接触端子容纳腔11的上表面,如图8所示。因此,防止矩形管31的进一步的向上移位,并且还防止从下方与矩形管31保持接触的第二限制部18向上移位。因此,可靠地防止锁定矛杆12进一步向上的移位和翘曲。
壳体10具有在宽度方向上位于锁定矛杆12的相反两侧上的接收肋16,该宽度方向与锁定矛杆12的弹性变形方向交叉。此外,第一限制部17一体地形成锁定矛杆12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反左右外侧表面上,并且在锁定矛杆12的弹性变形方向上,位于接收部16的与端子容纳腔11相反的一侧上。当锁定矛杆12不变形时,第一限制部17不与接收部16接触。进一步地,第二限制部18一体地形成在锁定矛杆12的相反的左右外侧表面上,并且与具有锁定孔33的底表面32相反。当锁定矛杆12不弹性变形时,第二限制部18不与底表面32接触。
根据这种结构,如果在锁定凸起15和锁定突起34接合并且锁定矛杆12翘曲、同时朝向端子容纳腔11移位的保持状态下向后拉端子接头30,则第一限制部17接合接收肋16,并且第二限制部18接合端子接头30的底表面32(接收表面35),以防止锁定矛杆12的任何进一步的翘曲。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和第二限制部17、18防止由于锁定矛杆12的翘曲导致的保持功能的降低。
此外,第一和第二限制部17、18以台阶状的方式连接在锁定矛杆12的相反的左右外侧表面上。也就是,第二限制部18的在、位于锁定矛杆12的弹性变形方向上的厚度是从第一限制部17的下表面到第二限制部18的上表面的尺寸。因此,与第二限制部在宽度方向上从第一限制部上方的位置横向突出的情况(第一和第二限制部为彼此独立地突出的形式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第二限制部18的厚度更大。因此,第二限制部18的刚性高。
当锁定矛杆12翘曲时,锁定矛杆12的前端移位最多。结果,第一限制部17与接收肋16的接合位置以及第二限制部18与开口外表面的接合位置都设定在锁定矛杆12的前部上。在这种方式下,抑制了锁定矛杆12的翘曲。
加强肋20在前后方向(锁定矛杆12的延伸方向)上的形成区域从锁定矛杆12的前端到后端是连续的。因此,锁定矛杆12在其整个长度上被加强,以防止锁定矛杆12翘曲。此外,沿着与锁定矛杆12的弹性变形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反两侧布置加强部20。因此,与加强部仅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的一个位置上的情况相比锁定矛杆12的刚性更高。
检测件22从壳体10前方插入变形空间13和检测空间21中,如图9所示,以检测端子接头30是否正确地插入到端子容纳腔11中。如果端子接头30正确地插入,则检测件22可以插入到变形空间13和检测空间21中而不与锁定矛杆12干涉。然而,如果端子接头30没有被充分地插入,则端子接头30的锁定突起34将把锁定矛杆12向下推动到变形空间13中。因此,检测件22与锁定矛杆12干涉,而不能深入地插入到变形空间13和检测空间21中。
两个横向间隔的加强肋20朝向变形空间13突出,并且沿着至少包括锁定矛杆12的范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如图9所示。因此,加强肋20引导检测件22无晃动地从前方进入变形空间,从而使检测件22平滑地进行检测操作。
分叉的夹具23从前方插入壳体10中,并且置于第一限制部17的上表面上,以将锁定矛杆12朝向变形空间13向下推动,如图10所示,以使得端子接头30可以从端子容纳腔11中拉出。锁定凸起15从锁定突起34脱离,并且端子接头30从锁定矛杆12的保持状态释放,此后可使得端子接头30能够向后拉出。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加强肋从锁定矛杆的前端到后端是连续的,但是加强肋在前后方向上的形成区域可以比锁定矛杆的整个长度短。
沿锁定矛杆的相对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设置两个加强肋。然而,两个加强肋可以设置在比相对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离宽度方向的中心更近的位置上,或者可以仅在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一个位置上设置一个加强肋。
在上述实施例中,限制部与接收肋的接合位置设定在锁定矛杆的前端部上。然而,这些接合位置也可以设置锁定矛杆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限制部连接到在锁定矛杆的弹性变形方向上的与端子容纳腔相对的方向上突出的加强肋上。然而,它们也可以独立于加强肋突出。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形成有端子容纳腔(11);
锁定矛杆(12),所述锁定矛杆沿着所述端子容纳腔(11)的内壁表面向前悬出,并且能够在朝向和远离所述端子容纳腔(11)的方向上弹性地变形;
锁定凸起(15),所述锁定凸起整体地形成在所述锁定矛杆(12)上,并且朝向所述端子容纳腔(11)突起;
端子接头(30),所述端子接头能够从后方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腔(11)中;
锁定突起(34),所述锁定突起形成在所述端子接头(30)中,并且被构造成:当所述端子接头(30)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腔(11)中时,所述锁定突起(34)通过与所述锁定凸起(15)相接合来保持所述端子接头;以及
至少一个加强肋(20),所述至少一个加强肋整体形成在所述锁定矛杆(12)上,并且在所述锁定矛杆(12)的弹性变形方向上沿着与所述端子容纳腔(11)相反的方向突起,
两个接收肋(16),所述两个接收肋形成在所述壳体中,并且位于所述锁定矛杆(12)的、与其弹性变形方向相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反两侧上;
两个第一限制部(17),所述两个第一限制部在所述接收肋(16)的、在所述锁定矛杆(12)的弹性变形方向上与所述端子容纳腔(11)相反的侧部处整体地形成在所述锁定矛杆(12)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反两个外侧表面上,
两个第二限制部(18),所述两个第二限制部被限定在所述锁定矛杆(12)的主体部(14)的相反两侧边缘上和所述锁定凸起(15)的左右两侧上,
如果在所述锁定凸起(15)和所述锁定突起(34)接合并且所述锁定矛杆(12)翘曲、同时朝向所述端子容纳腔(11)移位的保持状态下向后拉所述端子接头(30),则所述第一限制部(17)接合所述接收肋(16),并且所述第二限制部(18)接合所述端子接头(30)的底表面(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限制部(18)的竖直尺寸等于所述主体部(14)的竖直尺寸,并且大于所述第一限制部(17)的竖直尺寸,并且,
所述锁定矛杆(12)的相反左右两侧表面形成台阶状,其中,所述锁定矛杆(12)的前端部在所述第一限制部(17)的形成区域最宽,并且在所述锁定凸起(15)的形成区域最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矩形管(31)形成在所述端子接头(30)的前端部上,矩形锁定孔(33)形成在矩形管(31)的底表面(32)的宽度方向的中部上,所述锁定突起(34)在向下突起的锁定孔(33)前方的位置上向下突起,锁定孔(33)的宽度小于矩形管(31)的宽度,并且在所述锁定孔(33)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反左右两侧,接收表面(35)形成在所述矩形管(31)的底表面(32)的区域中,
当所述接收表面(35)置于所述端子容纳腔(11)的下表面上时,所述第二限制部(18)的上表面在所述接收表面(35)下方以预定第一空隙(Sc)间隔,
当所述接收表面(35)与所述端子容纳腔(11)的下表面接触时,预定第二空隙(Sd)形成在所述端子接头(30)的所述矩形管(31)的上表面和所述端子容纳腔(11)的上壁表面之间,
所述第一空隙(Sc)和所述第二空隙(Sd)之和(Sb)大于所述第一限制部(17)的上表面和所述接收肋(16)的下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Sa)。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加强肋(20)在前后方向上的形成区域从所述锁定矛杆(12)的前端到后端是连续的。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加强肋(20)包括两个加强肋(20),所述两个加强肋沿着与所述锁定矛杆(12)的弹性变形方向相交叉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相反两侧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第一限制部(17)连接到所述加强肋(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10)形成有变形空间(13),所述变形空间允许插入所述端子接头(30)时所述锁定矛杆(12)远离所述端子容纳腔(11)变形,并且所述变形空间在所述壳体(10)的前端表面上开口;
用于检测所述端子接头(30)的插入状态的检测件(22)从前方插入到所述变形空间(13)中;
所述至少一个加强肋包括两个加强肋(20),所述两个加强肋朝向所述变形空间(13)突出,并且在与所述锁定矛杆(12)的弹性变形方向相交叉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加强肋(20)在前后方向上的变形区域是这样的范围:其至少包括所述锁定矛杆(12)的前端部。
CN201310104764.0A 2012-03-28 2013-03-28 连接器 Active CN1033679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3171A JP5757426B2 (ja) 2012-03-28 2012-03-28 コネクタ
JP2012-073171 2012-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7971A CN103367971A (zh) 2013-10-23
CN103367971B true CN103367971B (zh) 2016-03-23

Family

ID=49235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4764.0A Active CN103367971B (zh) 2012-03-28 2013-03-28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45362B2 (zh)
JP (1) JP5757426B2 (zh)
CN (1) CN1033679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7216B2 (ja) * 2012-03-28 2015-06-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4160545A (ja) * 2013-02-19 2014-09-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雌端子金具
JP2014170709A (ja) * 2013-03-05 2014-09-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雌端子金具
US9634417B2 (en) * 2013-08-02 2017-04-25 Molex, Llc Power connector
JP6380241B2 (ja) * 2015-06-09 2018-08-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296358B2 (ja) * 2015-08-19 2018-03-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端子金具
JP6722607B2 (ja) * 2017-02-28 2020-07-15 三桜工業株式会社 配管継手
JP6919598B2 (ja) * 2018-03-05 2021-08-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782735B2 (ja) * 2018-06-26 2020-11-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金具とハウジングとの係合構造
JP7089674B2 (ja) * 2018-12-28 2022-06-2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付き電線およびコネクタ
JP7424247B2 (ja) * 2020-08-26 2024-01-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4193A (zh) * 1999-02-16 2000-08-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缆接线连接器
CN1612419A (zh) * 2003-10-28 2005-05-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157835A (zh) * 2009-12-16 2011-08-1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170067A (zh) * 2010-02-02 2011-08-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接头和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9672B2 (ja) * 1999-04-05 2004-07-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端子係止解除構造
JP2002100432A (ja) * 2000-09-26 2002-04-0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2124355A (ja) * 2000-10-18 2002-04-26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855748B2 (ja) * 2001-11-29 2006-12-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783854B2 (ja) * 2002-02-19 2006-06-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498721B2 (ja) * 2003-11-05 2010-07-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4762966B2 (ja) 2007-10-23 2011-08-3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メスコネクタ
JP2010049896A (ja) * 2008-08-20 2010-03-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5161004B2 (ja) * 2008-08-27 2013-03-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及び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4193A (zh) * 1999-02-16 2000-08-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缆接线连接器
CN1612419A (zh) * 2003-10-28 2005-05-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157835A (zh) * 2009-12-16 2011-08-1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170067A (zh) * 2010-02-02 2011-08-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接头和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57426B2 (ja) 2015-07-29
CN103367971A (zh) 2013-10-23
JP2013206668A (ja) 2013-10-07
US20130260598A1 (en) 2013-10-03
US8845362B2 (en) 2014-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7971B (zh) 连接器
CN103367972B (zh) 连接器
CA2568387C (en) Electrical contact
KR101065811B1 (ko) 커넥터
US20150087192A1 (en) Terminal fitting
JP2013101870A (ja) コネクタ
JP2006253017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2007165194A (ja) コネクタ
WO2016084587A1 (ja) コネクタ
KR100946748B1 (ko) 커넥터 및 그 조립 방법
US7407403B2 (en) Connector
US6702614B2 (en) Connector with lock configured to avoid interference with terminal fitting
US9099812B2 (en) Connector
KR20130131430A (ko) 커넥터
EP1418648B1 (en) A connector
CN102570209A (zh) 板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和安装方法
US6814618B2 (en) Connector with resilient coupling pieces coupling locks in adjacent cavities
US7717758B2 (en) Connector with retainer and retainer locking surfaces aligned oblique to movement direction of retainer
JP2003272748A (ja) コネクタ
JP7339115B2 (ja) コネクタ
CN103262351A (zh) 防止滑出的连接器
JP6064832B2 (ja) コネクタ
JP2007220354A (ja) コネクタ
JP2021057184A (ja) 雄端子、および雄コネクタ
JP2013069538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