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5174B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5174B
CN103365174B CN201310116359.0A CN201310116359A CN103365174B CN 103365174 B CN103365174 B CN 103365174B CN 201310116359 A CN201310116359 A CN 201310116359A CN 103365174 B CN103365174 B CN 1033651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unit
imaging device
main body
intermediary transfer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63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5174A (zh
Inventor
前田雅文
河波健男
吉村明
片桐真史
美浓部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to CN20161032141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595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65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5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5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5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的中间转印单元包括设置成与感光鼓对应地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辊、对置构件和连接到对置构件和接触辊的电压维持元件。中间转印单元和装置主体之间电接点的数量减少,从而装置可被小型化,且能够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诸如复印机和打印机,其中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接着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背景技术
传统地,作为成像装置,诸如复印机和激光束打印机,已知包括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的构造。在这种成像装置中,形成在各个成像部的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初次转印处理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以便被重叠,且接着通过二次转印处理从中间转印带共同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以便形成彩色图像(多个图像)。
各个颜色的成像部分别包括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而且,每个成像部除了上述感光鼓之外还包括对感光鼓充电的充电构件和对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显影的显影单元。每个成像部的充电构件在预定接触压力下与感光鼓接触,以便通过从用于充电的电压源(未示出)供应的充电电压以预定极性和电势对感光鼓的表面均匀地充电。
在每个成像部的感光鼓上显影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越过中间转印带与感光鼓对置的初次转印构件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专用于初次转印的转印电源(电源回路)被连接到每个初次转印构件。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构件被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专用于二次转印的转印电源(电源电路)被连接到二次转印构件。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3-195697公开了需要四个用于初次转印的转印电源用于各个颜色的初次转印,此外,二次转印需要用于二次转印的单个转印电源。这些用于初次转印的转印电源需要对初次转印构件施加电压,该电压被设定成获得最佳的初次转印能力。当需要大量用于初次转印的转印电源时,大量高压输出的供应部被设置在高压基板上,从而高压基板不可避免地变大。
而且,在中间转印单元可从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被拆卸以便更换的构造中,当专用于初次转印的转印电源的数量大时,在中间转印单元和装置主体之间需要大量电接点。因此,担心由于部件数量增加而导致装置可能复杂且成本可能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中间转印单元和装置主体之间的电接点的数量,从而使装置可以小型化,且可以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承载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单元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包括环形带和接触构件,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被初次转印到所述环形带,所述环形带可移动且导电,所述接触构件在所述环形带的形成初次转印表面的一侧与所述环形带接触,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被初次转印到所述初次转印表面;和电流供应构件,所述电流供应构件与所述环形带接触且将电流供应到所述环形带。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包括越过所述环形带与所述电流供应构件对置的对置构件以及连接到所述对置构件和所述接触构件的电压维持元件。
本发明的又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承载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单元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包括环形带和多个张紧构件,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被初次转印到所述环形带,所述环形带可移动且导电,所述多个张紧构件张紧所述环形带且形成所述环形带的初次转印表面,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被初次转印到所述初次转印表面;和电流供应构件,所述电流供应构件与所述环形带的外周面接触且将电流供应到所述环形带。所述中间转印单元进一步包括连接到所述多个张紧构件的电压维持元件。
本发明的另外特征将从参考附图的示范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可拆卸地安装有中间转印单元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单元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用于示出在中间转印单元中流动的电流和各个部分的电势的说明图。
图5A、5B、5C、5D和5E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单元的透视图。
图6是用于示出框架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单元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用于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二次转印站的透视图。
图8是用于示出框架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单元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9A是电接点的数量大的比较例的成像装置的图。图9B是图9A的中间转印单元的框架的放大图。
图10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中间转印单元的透视图。图10B是图10A的侧表面框架部的放大图。
图11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中间转印单元的透视图。图11B是图11A的侧表面框架部的放大图。
图12是可拆卸地安装有中间转印单元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透视图。
图13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4是用于示出可拆卸地安装到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中间转印单元的透视图。
图15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参考附图说明性地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然而,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和形状和它们的相对位置会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装置的构造和不同条件而合适地改变。因此,只要没有特别描述,不打算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于这些示范性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型彩色成像装置被示例作为成像装置100。利用图1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构造。
成像装置100包括鼓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下文中称为“感光鼓”)1a、1b、1c和1d。感光鼓1a、1b、1c和1d分别是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构件,且被驱动以预定周向速度(处理速度)旋转。
感光鼓1a、1b、1c和1d在该旋转处理期间被处理以分别被作为充电构件的充电辊2a、2b、2c和2d以预定极性和电势均匀充电,接着被曝光单元3曝光。由此,形成与期望颜色图像的各个颜色成分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接下来,形成在各个感光鼓1a、1b、1c和1d上的静电潜像在显影位置被各个颜色的显影单元4a、4b、4c和4d显影以便被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带10是具有导电性的环形带,且通过作为多个张紧构件的驱动辊11、张紧辊12和辅助辊13张紧。当中间转印带10在抵靠感光鼓1的对置部(抵靠部)与各个感光鼓1a、1b、1c和1d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时,中间转印带10能够以与各个感光鼓1a、1b、1c和1d的周向速度大致相等的周向速度移动。形成在感光鼓1a、1b、1c和1d上的各个调色剂图像在通过初次转印站的过程中(初次转印)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以便叠加,初次转印站是感光鼓1a、1b、1c和1d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的第一接触部。注意,作为多个接触构件的接触辊14a、14b、14c和14d分别越过中间转印带10设置在越过中间转印带10与各个感光鼓1a、1b、1c和1d对应的位置。各个接触构件是在中间转印带10的形成初次转印表面的一侧与中间转印带10接触的构件,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a、1b、1c和1d被初次转印到所述初次转印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从电流供应构件对中间转印带10供应电流,在中间转印带10的各个初次转印部形成初次转印电势,调色剂图像通过相对于对应感光鼓的电势差被初次转印。
残留在感光鼓1a、1b、1c和1d的表面上的初次转印残余调色剂被作为清洁单元的清洁装置5a、5b、5c和5d清洁以便被去除。之后,感光鼓1经受充电之后的成像处理。
注意,在该实施例中,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以及作为作用在感光鼓1上的处理单元的充电辊2、显影单元4和清洁装置5一起形成一体作为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100的主体。
已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在通过二次转印站的过程中(二次转印)被共同转印到已通过进给单元50进给的作为记录材料的片材S的表面,所述二次转印站是中间转印带10和作为二次转印构件的二次转印辊20之间的第二接触部。注意,当执行二次转印时,二次转印辊20被转印电源19施加电压。驱动辊11还用作越过中间转印带与二次转印辊20对置的二次转印对置构件。
注意,该实施例的二次转印辊20是从转印电源19被施加电压的电流供应构件,且在中间转印带10的周向上供应电流,该转印电源19是用于执行初次转印和二次转印的公共电压源。
在中间转印带10的外侧,设置去除和回收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带清洁单元16。
之后,已转印了四种颜色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被引入定影单元30,且在定影单元30处被加热和加压,从而四种颜色的调色剂被熔融且混合以便被定影到片材S。通过上述操作,形成全色的打印图像。
而且,如图2所示,中间转印带10和作为多个张紧构件的驱动辊11、张紧辊12和辅助辊13、以及作为接触构件的接触辊14a、14b、14c和14d被集成为中间转印单元U。该中间转印单元U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100的装置主体。
接下来,参考图3,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关于转印的电流路径。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如图3所示,作为接触构件的接触辊14a、14b、14c和14d被设置在多个张紧构件中的驱动辊11和张紧辊12之间,驱动辊11和张紧辊12张紧中间转印带10的与感光鼓接触的带表面。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接触辊14a、14b、14c和14d被设置成与各个感光鼓1a、1b、1c和1d对应地与中间转印带10的内表面接触。在接触构件与中间转印带10的外表面接触的构造的情况下,接触构件可与中间转印带10的带外表面的纵向端部接触。
感光鼓1a、1b、1c和1d上的调色剂图像分别在初次转印部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该初次转印部是由感光鼓1a、1b、1c和1d与中间转印带10形成的第一接触站。接触辊14a、14b、14c和14d能够被用作广泛地稳定作为第一接触站的初次转印部的接触宽度的构件。注意,在该实施例中,作为接触构件的接触辊14a、14b、14c和14d不被构造成与用于初次转印的电压源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接触辊14a、14b、14c和14d由诸如金属辊的刚性体形成。接触辊14a、14b、14c和14d不被构造成将中间转印带10正对压靠对置感光鼓1a、1b、1c和1d。具体地,接触辊14a、14b、14c和14d被构造成通过相对于对置感光鼓1a、1b、1c和1d在中间转印带10的移动方向上偏移其位置来不正对压靠中间转印带10。如上所述,位置从由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0形成的初次转印部在中间转印带10的移动方向上偏移,且该偏移被限定为偏置量(T)。接触辊14a、14b、14c和14d被固定在它们略突入到相对于被驱动辊11和张紧辊12张紧的中间转印带10的带表面的上侧(感光鼓侧)的位置。由此,如图3的放大图示出,中间转印带10能够被压在各个感光鼓1a、1b、1c和1d上,从而感光鼓1a、1b、1c和1d和中间转印带10能够更确定地彼此接触。通过采用这种构造,即使当接触辊14a、14b、14c和14d是诸如金属辊的刚性构件时,感光鼓1a、1b、1c和1d的表面也不被损坏。
如图3所示,张紧构件(驱动辊11、张紧辊12和辅助辊13)和接触辊14a、14b、14c和14d被连接到电压维持元件Z。电压维持元件Z被设置在中间转印单元U处,且经由中间转印单元U和装置主体之间的接点而被电接地。
通过从作为电流供应构件的二次转印辊20经由中间转带10流入电压维持元件Z的电流,与电压维持元件Z连接的各个构件被维持在预定电势以上。该预定电势是被设定为使得在各个初次转印部处能够维持能实现期望转印效率的初次转印电势的电势。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作为恒压元件的齐纳二极管作为电压维持元件Z。下文中齐纳电压被限定为当电压被反向施加到齐纳二极管时施加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注意,变阻器可被用作恒压元件。
当齐纳二极管被用作电压维持元件Z时,齐纳二极管的齐纳电压的绝对值仅需要被设定为预定电势以上。在该实施例中,预定电势被设定为150V,齐纳电压被设定为300V作为用于维持所述预定电势以上的电压。
图4是用于示出当从转印电源19对二次转印辊20施加电压时各个部分的流动电流和电势的说明图。
当电压从转印电源19被施加到二次转印辊20时,电流从二次转印辊20经由中间转印带10和驱动辊11流动到接地的齐纳二极管Z。此时,齐纳二极管Z允许电流从阴极侧流动到阳极侧以便产生电压被反向施加的状态。因为齐纳二极管Z的阳极侧接地,齐纳二极管Z的阴极侧被维持在齐纳电压。因此,连接到齐纳二极管Z的阴极侧的驱动辊11被维持在300V。
而且,接触辊14a、14b、14c和14d被连接到齐纳二极管Z,因此接触辊14a、14b、14c和14d与驱动辊11类似地能够被维持在300V。以这种方式,通过从转印电源19对二次转印辊20施加电压,电流经由二次转印辊20、中间转印带10和驱动辊11流过齐纳二极管Z。当预定量以上的电流流动时,齐纳二极管Z的阴极侧被维持在齐纳电压,从而接触辊14a、14b、14c和14d也被维持在预定电势以上。
也就是,仅通过从转印电源19对二次转印辊20施加电压而不从用于初次转印的电源对接触辊14a、14b、14c和14d施加电压,就能够在接触辊14a、14b、14c和14d处产生电势。
在该实施例中,因为接触辊14a、14b、14c和14d被维持在预定电势以上,能够抑制各个初次转印部处电势的波动,从而能够保证卓越的初次转印能力。
在该实施例中,因为与二次转印辊20对置的驱动辊11被连接到齐纳二极管Z,即使当同时执行初次转印和二次转印时,也能够抑制各个初次转印部处电势的波动。这是因为在从二次转印辊20供应的电流改变以维持二次转印能力的情况下,过多流动的电流经由齐纳二极管Z流入地侧,从而初次转印部的电势几乎不受到影响。
接下来,相对于图5A至图5E,描述中间转印单元U和电压维持元件Z的各个构件的构造。
图5A是用于示出该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单元U和作为装置主体的一部分的框架21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透视图。图5B是示出接触辊14a、14b、14c和14d的连接构造的透视图。图5C和图5D是示出张紧构件(驱动辊11、张紧辊12和辅助辊13)的连接构造的透视图。图5E是示出从电压维持元件到成像装置主体的电接点的透视图。在图5A至图5E中,为了方便描述,中间转印带10被示出作为透明构件。
如图5A中所示,中间转印单元U包括多个张紧构件(驱动辊11、张紧辊12和辅助辊13)和作为接触构件的接触辊14a、14b、14c和14d,以及另外在单元U内部作为电压维持元件的齐纳二极管Z。中间转印单元U由作为装置主体100的一部分的框架21(主体框架21)支撑,且包括框架21和中间转印单元U之间的电接点。齐纳二极管Z被电连接到接触弹簧23a、23b、23c和23d、驱动辊接触弹簧24、接触弹簧25a和张紧辊接触弹簧26。
框架21被形成为装置主体100中的侧表面框架,且作为用于将包括感光鼓1a、1b、1c和1d的处理盒定位到装置主体的定位构件。
如图5B所示,接触辊14a被固定在中间转印单元的侧表面框架17上。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接触辊轴承22被设置在接触辊轴上,且被接触弹簧23a推压。由此,接触辊14a被电连接到齐纳二极管Z。因此,在齐纳二极管Z维持齐纳电压的状态下,因为接触辊14a经由接触弹簧23a电连接到齐纳二极管Z,能够维持预定电势以上。
各个接触辊14a、14b、14c和14d具有相似构造,且通过被各个接触弹簧23a、23b、23c和23d推压而能够电连接到齐纳二极管Z。
如图5C所示,驱动辊11具有驱动辊轴且被连接到齐纳二极管Z的驱动辊接触弹簧24推压,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驱动辊轴承11a设置在驱动辊轴上。通过被驱动辊接触弹簧24推压,驱动辊11能够被电连接到齐纳二极管Z。因此,在齐纳二极管Z维持齐纳电压的状态下,因为驱动辊11经由驱动辊接触弹簧24电连接到齐纳二极管Z,驱动辊11能够维持在预定电势以上。
而且,尽管未示出,类似地,通过使用辅助辊接触弹簧和由导电材料制成的辅助辊轴承,辅助辊13被维持在预定电势以上。
如图5D所示,张紧辊12经由张紧辊轴承12a、用于对中间转印带10施加张力的张力弹簧12b和张紧辊接触弹簧26电连接到齐纳二极管Z。因此,在齐纳二级管Z维持齐纳电压的状态下,因为张紧辊12经由张紧辊接触弹簧26电连接到齐纳二极管Z,张紧辊12能够维持在预定电势以上。
图5E是用于说明中间转印单元U和框架21之间的电接点的图5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中间转印单元U包括作为与框架21接触的接触部的接触弹簧25b。接触弹簧25b经由接触弹簧25a连接到齐纳二极管Z。框架21被连接到接地的接地部分。因此,齐纳二极管经由作为接触部的接触弹簧25b和框架21而被接地。
图6是用于示出设置到装置主体100的框架21的示意性剖视图。在剖视图中,从图2的左侧观察装置主体100。框架21是被构造成与处理盒P下侧的底表面框架18一起支撑中间转印单元U的框架。接触弹簧25b与该框架21的一部分接触,从而仅通过将中间转印单元U安装在装置主体100上,接触弹簧25b就能够经由框架21接地。
如参考图4所述,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从二次转印辊20供应的电流,在齐纳二极管Z和接触辊14a、14b、14c和14d中产生电势。图7是用于示出中间转印单元U和二次转印辊20的二次转印站的透视图。如参考图7所述,作为电流供应构件的二次转印辊20在与中间转印带10的移动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在预定范围与中间转印带10接触。因此,即使当中间转印单元U和框架21之间产生一些位置偏移时,电流也能够确实地从二次转印辊20供应到中间转印带10。
图8是用于说明中间转印单元U和框架21之间的接触位置关系的顶视图。省略关于接触辊14a、14b、14c和14d的描述。参考图8所述,该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单元U不被构造成从专用于初次转印的电压源来被施加电压,因此不包括专用于初次转印的电压源用的接触部。用于执行初次转印的电流从由图8中的点线TR示出的二次转印站被供应。因此,不需要在框架21侧上提供高压基板以便从设置在高压基板上的专用于初次转印的电压源供应电流。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可减少电接点的数量。
为了与该实施例比较,描述包括大量电接点的成像装置。图9A和图9B是包括大量电接点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其基本构造与参考图1描述的成像装置类似,因此,省略关于相同构件的描述。
在参考图9A描述的成像装置中,连接到专用于初次转印的初次转印电源119a、119b、119c和119d的初次转印构件114a、114b、114c和114d被设置在与各个感光鼓对置的位置。
图9B是用于示出各个电压源和中间转印单元之间的电接点的放大图。如图9B所示,在用于初次转印的各个电源119a、119b、119c和119d处,从高压基板140输出的初次转印电压经由偏压弹簧141供应。此时,为了防止漏电到成像装置的由金属片形成的主体框架150,需要绝缘构件142。经由偏压弹簧141供应的初次转印电压可经由绝缘构件142被引入到中间转印单元。而且,穿过中间转印单元的框架117露出单元之外的接触弹簧161被连接到中间转印单元的初次转印构件。中间转印单元侧的该接触弹簧161和主体侧的偏压弹簧141彼此连接,从而初次转印电压被供应到初次转印构件114a、114b、114c和114d。
以这种方式,需要大量部件来使中间转印单元侧的初次转印构件114a、114b、114c和114d和主体侧的用于初次转印的电源119a、119b、119c和119d彼此连接。而且,在中间转印单元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主体的构造中,考虑到安装/拆卸轨迹和接点的可靠实现,需要附加部件,且装置变得复杂。
相反,通过采用该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单元U,可减少中间转印单元U和装置主体100之间的电接点的数量。因而,装置可小型化,且成本降低。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图10A、10B、11A和11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注意,因为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基本构造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功能的构件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省略多余描述。下文中,描述该实施例的构成特征。
图10A和图10B示出中间转印单元通过螺钉固定到成像装置主体。图11A和图11B示出中间转印单元通过弹簧加压固定到成像装置主体。在图10A、10B、11A和11B中,为了方便描述,中间转印带10被示出作为透明构件。
注意,也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中间转印带10与作为多个张紧构件的驱动辊11、张紧辊12和辅助辊13和作为接触构件的接触辊14a、14b、14c和14d被集成为中间转印单元U。然后,通过松开螺钉固定,中间转印单元U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100的装置主体。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单元U的侧表面框架17是用于将包括感光鼓1a、1b、1c和1d的处理盒定位到装置主体的定位构件。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0A和图10B所示,中间转印单元的侧表面框架17由金属片形成,且也用作感光鼓1a、1b、1c和1d的定位构件。由此,容易将电压维持元件Z经由接触弹簧25电连接到侧表面框架17。
而且,如图10A和图10B所示,作为固定构件的螺钉支撑部17a和17b被设置到中间转印单元的侧表面框架17,侧表面框架17在螺钉支撑部17a和17b处通过螺钉固定到成像装置的主体框架18。因为主体框架18的一部分被连接到接地部分,可同时执行中间转印单元相对于主体的固定和其接地连接。
可替代地,如图11A和图11B所示,中间转印单元的侧表面框架17设有作为导电的推压构件的推压部17c,且推压部17c由设置到成像装置的推压弹簧27推压以便被固定。由此,可同时执行中间转印单元相对于主体的固定和其接地连接。在主体框架18是由类似金属的导电材料制成的情况下,主体框架18接触侧表面框架17的区域是接触区域(接触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除了上述实施例的有利效果,能够进一步获得以下有利效果。也就是,中间转印单元的侧表面框架17由金属片形成,而且用作将包括感光鼓的处理盒定位到装置主体的定位构件(侧表面框架21),因此,容易同时执行中间转印单元的固定和其接地连接。
(其它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触构件是诸如金属辊的刚性体的构造作为示范,但是接触构件不限于此,可以使用与中间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且在其上滑动而不旋转的不可旋转型转印构件。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包括四个成像部的构造作为示范,但是待使用的成像部的数量不限于此,而是能够按需要适当地设定。
而且,本发明也可被应用到不设有接触构件的构造,如图13中所示的成像装置。图14是图13的成像装置中的中间转印单元U的透视图。为了方便,中间转印带10被示出作为透明构件。如参考图14所述,形成初次转印表面的两个张紧构件(驱动辊11和张紧辊12)被连接到作为电压维持元件的齐纳二级管Z。当采用中间转印带10的导电性高且电流容易沿中间转印带10的周向流动的构造时,通过从维持在齐纳电压的二次转印辊20、驱动辊11和张紧辊12供应的电流可执行初次转印。
而且在该情况下,电连接到齐纳二级管Z的接触弹簧25b与连接到接地部分的框架21接触,因此齐纳二极管Z可被接地。因此,单个接触弹簧25b是仅有的电接触部,所以电接点的数量可减少。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稳定中间转印带电势,作为恒压元件的齐纳二极管Z被用作电压维持元件,但是可以使用另一恒压元件(例如变阻器),只要通过该元件能够实现同样的有利效果即可。而且,可使用电阻元件,只要电压可被维持在预定电压以上即可。例如,可以使用100MΩ的电阻元件。当使用电阻元件时,与恒压元件不同,电势波动取决于在电阻元件中流动的电流量,因此电势控制变得比恒压元件更困难。
而且,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具有齐纳二极管Z也能够被连接到张紧辊12的构造,但是如参考图15所述,齐纳二极管不需要连接到张紧辊12。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的处理盒,一体地包括感光鼓和作为作用在鼓上的处理单元的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清洁装置的处理盒作为示范。然而,处理盒不限于此。例如,除了感光鼓之外,处理盒还可一体地包括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清洁装置中的任一个。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其中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中间转印单元通过螺钉固定或通过弹簧推压固定到装置主体的构造作为示范用来描述,但是不仅限于这种情况。可使用另一构造,只要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中间转印单元被连接到装置主体以便接地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包括感光鼓的处理盒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主体的构造作为示范,但是这不是唯一的情况。例如,成像装置可具有诸如感光鼓的各个部件各自并入装置主体的构造,或各个部件各自可拆卸地安装到装置主体的构造。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打印机作为成像装置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成像装置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等,或其功能组合的多功能外设。只要成像装置包括如上所述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中间转印单元,通过将本发明应用到这些成像装置能够实现同样的有利效果。
虽然已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能够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变型和等价结构和功能。

Claims (15)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
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承载调色剂图像;
电流供应构件;以及
中间转印单元,所述中间转印单元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
其中,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包括:
环形带,在中间转印单元附接到装置主体的情况下,所述环形带的外周面被构造成接触电流供应构件,通过从电流供应构件供应的电流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初次转印到环形带上;
接触构件,在中间转印单元附接到装置主体的情况下,所述接触构件被构造成在接触构件通过环形带与图像承载构件对置的位置处接触环形带的内周面;
对置构件,在中间转印单元附接到装置主体的情况下,所述对置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对置构件通过环形带与电流供应构件对置的位置处接触环形带的内周面;以及
电压维持元件,所述电压维持元件连接到对置构件和接触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装置,其中通过从所述电流供应构件经由环形带流动到所述对置构件的电流,所述电压维持元件将所述对置构件和所述接触构件维持在预定电势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电压维持元件包括恒压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中间转印单元进一步包括张紧所述环形带的多个张紧构件,所述接触构件被设置在张紧构件和张紧构件之间,并且所述多个张紧构件之一也用作所述对置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成像装置,包括转印电源,所述转印电源将电压供应到电流供应构件中,
其中电流供应构件和环形带形成二次转印单元,所述二次转印单元用于将环形带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所述电流供应构件通过施加来自转印电源的电压而在二次转印单元处将电流供应到环形带。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到接地的接地部分的主体框架,
其中所述中间转印单元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主体框架接触的接触部。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电压维持元件彼此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包括仅单个接触部。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电压维持元件是齐纳二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齐纳二极管在其阴极侧连接到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对置构件,在其阳极侧接地。
11.根据权利要求6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接触部包括接触弹簧。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分别承载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中间转印单元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被设置成各个接触构件与各个图像承载构件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作为处理盒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所述中间转印单元进一步包括用于定位所述处理盒的定位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连接到接地部分的支撑部,以及
其中所述中间转印单元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支撑部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被电连接到所述电压维持元件,当所述接触部被固定到所述支撑部时,所述中间转印单元被固定到所述装置主体且同时被接地。
CN201310116359.0A 2012-04-04 2013-04-03 成像装置 Active CN103365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21417.7A CN105759578B (zh) 2012-04-04 2013-04-03 成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5306 2012-04-04
JP2012-085306 2012-04-04
JP2013050215A JP6271845B2 (ja) 2012-04-04 2013-03-13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中間転写ユニット
JP2013-050215 2013-03-13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21417.7A Division CN105759578B (zh) 2012-04-04 2013-04-03 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5174A CN103365174A (zh) 2013-10-23
CN103365174B true CN103365174B (zh) 2016-06-01

Family

ID=492924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21417.7A Active CN105759578B (zh) 2012-04-04 2013-04-03 成像装置
CN201310116359.0A Active CN103365174B (zh) 2012-04-04 2013-04-03 成像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21417.7A Active CN105759578B (zh) 2012-04-04 2013-04-03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141038B2 (zh)
JP (1) JP6271845B2 (zh)
KR (1) KR101635251B1 (zh)
CN (2) CN1057595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7179B2 (ja) * 2012-04-04 2017-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95688B2 (ja) * 2012-04-27 2016-03-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45963A (ja) * 2014-02-03 2015-08-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89359B2 (ja) 2014-04-21 2016-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98898B2 (ja) * 2015-07-24 2018-10-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61608B2 (ja) * 2015-08-28 2018-07-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80261B2 (ja) * 2017-05-16 2020-04-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148884B2 (ja) * 2018-09-14 2022-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着脱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00174403A1 (en) * 2018-12-03 2020-06-0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maging transfer to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US10684577B1 (en) 2018-12-03 2020-06-1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maging transfer to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JP7306073B2 (ja) * 2019-06-06 2023-07-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転写ベルト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5755551A (zh) * 2022-11-14 2023-03-07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连接结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9387A (en) * 1996-04-26 1998-09-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an intermediary transfer member
JP2001175092A (ja) * 1999-12-21 2001-06-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13941A (zh) * 2008-09-30 2010-05-26 株式会社理光 具有改善的框体结构强度的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0840B2 (ja) * 2000-03-14 2006-09-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522845B2 (en) * 2000-10-12 2003-02-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unit detachably attachable thereto
KR100408295B1 (ko) 2001-09-06 2003-1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습식 전자사진방식 인쇄기의 잔류화상 제거장치
JP4006229B2 (ja) 2001-12-28 2007-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0254A (ja) 2004-03-05 2005-09-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21471A (ja) * 2004-05-06 2005-11-17 Fuji Xerox Co Ltd 像形成ユニット
JP2006259640A (ja) * 2005-03-18 2006-09-2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05964B2 (ja) 2005-12-13 2010-0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817010B2 (ja) * 2005-12-27 2011-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27431B2 (ja) * 2006-04-14 2012-05-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66043B2 (ja) * 2007-02-07 201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84412B2 (ja) * 2007-09-07 2012-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中間転写ベルト
JP5078570B2 (ja) * 2007-11-22 2012-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15407B2 (ja) * 2008-09-29 2012-04-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85542A (ja) * 2008-09-30 2010-04-15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7258A (ja) * 2009-03-13 2010-09-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KR20110039002A (ko) * 2009-10-09 2011-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5904739B2 (ja) * 2010-10-04 2016-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93426B2 (ja) * 2010-10-04 2015-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97432B2 (ja) * 2010-12-20 2015-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14210A (ja) * 2011-11-30 2013-06-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6091073B2 (ja) * 2012-04-03 2017-03-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55033B2 (ja) * 2012-04-03 2016-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41057B2 (ja) * 2012-04-03 2017-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212004B2 (en) * 2012-11-29 2015-12-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Belt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44832B2 (ja) * 2012-12-25 2015-07-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9387A (en) * 1996-04-26 1998-09-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an intermediary transfer member
JP2001175092A (ja) * 1999-12-21 2001-06-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13941A (zh) * 2008-09-30 2010-05-26 株式会社理光 具有改善的框体结构强度的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5174A (zh) 2013-10-23
US9335726B2 (en) 2016-05-10
JP2013231947A (ja) 2013-11-14
KR101635251B1 (ko) 2016-06-30
CN105759578A (zh) 2016-07-13
KR20130112780A (ko) 2013-10-14
US9141038B2 (en) 2015-09-22
CN105759578B (zh) 2019-01-04
US20150268622A1 (en) 2015-09-24
JP6271845B2 (ja) 2018-01-31
US20130266336A1 (en) 201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5174B (zh) 成像装置
JP2007328199A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75572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liminating a charge on a recording medium by applying an AC voltage
JP20160421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85508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03458613B (zh) 电路板和成像装置
CN107991844A (zh) 粉盒
JP54362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25163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09196A (zh) 充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25754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54738A (zh) 充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84690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81244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81413A (zh) 清洁装置、充电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3365177A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定影方法
CN103293903B (zh) 充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6200326A (zh) 图像形成系统
US947101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ransferring toner image onto surface layer portion of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dium
JP6398898B2 (ja) 中間転写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KR101360357B1 (ko) 토너 공급 롤러와 이를 이용한 화상 형성 장치
JP6759013B2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17683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52280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750118B1 (ko)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