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9504B - 片材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片材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9504B
CN103359504B CN201310102091.5A CN201310102091A CN103359504B CN 103359504 B CN103359504 B CN 103359504B CN 201310102091 A CN201310102091 A CN 201310102091A CN 103359504 B CN103359504 B CN 1033595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roller
linkage
carrying path
sheet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020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9504A (zh
Inventor
阮明德
山本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59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9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1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 B65H29/14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and introducing into a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9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paper trans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4Housings
    • B65H2402/441Housings movable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to area inside the housing, e.g. pivoting or sli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6Table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50Driving mechanisms
    • B65H2403/53Articulated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70Clutches; Couplings
    • B65H2403/72Clutches, brakes, e.g. one-way clutch +F204
    • B65H2403/722Gear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3Roller pairs driving roller and idler roller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输送设备。该设备包括:本体、盖、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本体限定有输送通路,片材沿所述输送通路输送。所述盖支撑在所述本体,且能在所述盖从上方遮盖所述本体的闭合位置和所述盖从所述本体向上移动以便离开所述本体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辊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盖,用于从所述输送通路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排出所述片材。所述第二辊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盖和所述本体中的一个,当所述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以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夹着所述输送通路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辊相面对。

Description

片材输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的片材输送设备包括本体、盖、第一辊和第二辊。盖支撑在本体,能在盖从上方遮盖本体的闭合位置和盖离开本体并位于本体上侧的打开位置之间相对于本体移动。第一辊和第二辊可旋转地支撑在盖上。第一辊用于从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通路向本体外侧排出片材。在盖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第二辊与第一辊相对,与第一辊一起夹着片材输送通路。此外,第二辊被第一辊驱动旋转。
这种片材输送设备还包括驱动源和驱动力传递单元。驱动力传递单元用于从驱动源向第一辊传递驱动力。驱动力传递单元包括设置在本体的本体侧传递单元和设置在盖上的盖侧传递单元。在盖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本体侧传递单元和盖侧传递单元彼此连接,从而从驱动源经本体侧传递单元和盖侧传递单元向第一辊传递驱动力。此外,在盖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本体侧传递单元和盖侧传递单元彼此分开,从而中断从驱动源到第一辊的驱动力传递。
本体侧传递单元还包括连接部。在盖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连接部连接到盖侧传递单元。另一方面,在盖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连接部离开盖侧传递单元而露在本体外侧。
在这种片材输送设备中,当在片材输送通路中邻近第一辊和第二辊的位置发生片材被卡的同时盖移动至打开位置时,第一辊和第二辊与盖一体地移动,因此而向上移动离开本体。而且,盖侧传递单元移动离开本体侧传递单元,从而中断从驱动源到第一辊的驱动力传递。因此,在这种片材输送设备中,当从片材输送通路移除被卡的片材时,与第二辊一起夹住被卡片材的第一辊不会成为移除被卡片材的障碍。因此,被卡片材能很容易被移除。
然而,在这种已知的片材输送设备中,在盖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连接部露在本体外侧。此时,外部异物可能会干扰连接部。由于这个原因,需要提高这种类型的片材输送设备的耐用性。
发明内容
考虑到前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片材输送设备,能够在片材输送通路中邻近第一辊和第二辊的位置发生片材被卡时容易地移除被卡的片材,并且能提高片材输送设备的耐用性。
为了达到上述以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输送设备,包括:本体、盖、第一辊、第二辊、驱动源、驱动力传递单元和联动装置。所述本体限定有输送通路,片材沿所述输送通路输送。所述盖支撑在所述本体,能在所述盖遮盖所述本体的闭合位置和所述盖离开所述本体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辊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盖,用于从所述输送通路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排出所述片材。所述第二辊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盖和所述本体中的一个,当所述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以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夹着所述输送通路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辊相面对。所述第二辊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一辊驱动。所述驱动源用于产生驱动力。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用于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第一辊传递所述驱动力。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传递部和设置在所述盖的第二传递部。所述第一传递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在所述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彼此连接,以便从所述驱动源经所述第一传递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向所述第一辊传递所述驱动力。所述第一传递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还在所述盖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彼此离开,以便中断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第一辊传递所述驱动力。所述第一传递部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盖位于闭合位置时连接到所述第二传递部,在所述盖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离开所述第二传递部露在所述本体外侧。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盖和所述本体之间,与所述盖的移动联动地移动,从而响应所述盖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而移动到第一位置,以及响应所述盖移动到所述闭合位置而移动到第二位置。当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联动装置遮盖所述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连接所述盖和所述本体的连接臂部。
优选地,所述片材沿排出方向从所述输送通路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排出,从所述输送通路排出的所述片材限定与所述片材的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所述连接臂部被定位成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偏移。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从所述连接臂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突出的盖部。所述盖部定位成在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遮盖所述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臂部位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所述盖部从所述连接臂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向内侧突出。
优选地,所述片材沿排出方向从所述输送通路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排出,从所述输送通路排出的所述片材限定与所述片材的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所述片材输送设备还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用于检测在所述输送通路中是否存在由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输送的所述片材。所述致动器包括:接触部、传递部、可移动部和检测部。所述接触部通过接触在所述输送通路中输送的所述片材而移动。所述传递部从所述接触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向外侧延伸。所述可移动部从所述传递部沿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随着所述接触部的移动而移动。所述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可移动部的移动。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从所述连接臂部沿所述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致动器盖。所述致动器盖被配置为在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遮盖所述可移动部,并位于所述可移动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联动装置还被用作连接机构,用于与所述盖的移动联动地进行遮盖所述连接部的操作之外的操作。
优选地,所述片材输送设备还包括:图像形成单元、第一联结构件和第二联结构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用于当所述片材在所述输送通路中输送时在所述片材上形成图像。所述第一联结构件连接到所述驱动源。第二联结构件联结到所述第一联结构件。所述第一联结构件用于从所述驱动源经所述第二联结构件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传递所述驱动力。所述联动装置还用于当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使所述第一联结构件离开所述第二联结构件,以及当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所述第一联结构件和所述第二联结构件之间提供连接。
优选地,所述联动装置还用于当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将所述盖保持在所述打开位置。
优选地,所述片材具有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所述片材输送设备还包括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用于当所述片材在所述输送通路中输送时在所述第一面形成图像。所述第一辊位于所述第一面相对于所述第二面的相反侧。
优选地,所述片材沿排出方向从所述输送通路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排出。所述片材输送设备还包括片材供给单元,所述片材供给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并位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下方。所述片材供给单元用于沿与所述排出方向相反的供给方向向所述输送通路提供所述片材。所述输送通路具有从所述片材供给单元经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向所述本体的外侧延伸的弯曲结构,使得所述输送通路的方向从所述供给方向变成所述排出方向。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输送设备,包括:本体、盖、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本体限定有输送通路,片材沿所述输送通路输送。所述盖支撑在所述本体,能在所述盖从上方遮盖所述本体的闭合位置和所述盖从所述本体向上移动以便离开所述本体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辊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盖,用于从所述输送通路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排出所述片材。所述第二辊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本体,当所述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以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夹着所述输送通路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辊相面对。
优选地,所述片材输送设备还包括:驱动源和驱动力传递单元。所述驱动源用于产生驱动力。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用于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第一辊传递所述驱动力。所述第二辊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一辊驱动。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传递部和设置在所述盖的第二传递部。所述第一传递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在所述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彼此连接,以便从所述驱动源经所述第一传递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向所述第一辊传递所述驱动力。所述第一传递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还在所述盖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彼此离开,以便中断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第一辊传递所述驱动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递部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盖位于闭合位置时连接到所述第二传递部,而在所述盖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离开所述第二传递部露在所述本体的外侧。所述片材输送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盖和所述本体之间的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与所述盖的移动联动地移动,从而响应所述盖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而移动到第一位置,以及响应所述盖移动到所述闭合位置而移动到第二位置。当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联动装置遮盖所述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连接所述盖和所述本体的连接臂部。
优选地,所述片材沿排出方向从所述输送通路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排出,从所述输送通路排出的所述片材限定与所述片材的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所述连接臂部定位成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偏移。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从所述连接臂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突出的盖部。所述盖部定位成在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遮盖所述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臂部位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所述盖部从所述连接臂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向内侧突出。
优选地,所述联动装置还被用作连接机构,用于与所述盖的移动联动地进行遮盖所述连接部的操作之外的操作。
优选地,所述片材输送设备还包括:图像形成单元、第一联结构件和第二联结构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用于当所述片材在所述输送通路中输送时在所述片材上形成图像。所述第一联结构件连接到所述驱动源。第二联结构件联结到所述第一联结构件。所述第一联结构件用于从所述驱动源经所述第二联结构件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传递所述驱动力。所述联动装置还用于当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使所述第一联结构件离开所述第二联结构件,以及在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所述第一联结构件和所述第二联结构件之间提供连接。
优选地,所述联动装置还用于在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将所述盖保持在所述打开位置。
优选地,所述片材具有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所述片材输送设备还包括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用于当所述片材在所述输送通路中输送时在所述第一面形成图像。所述第一辊位于所述第一面相对于所述第二面的相反侧。
优选地,所述片材沿排出方向从所述输送通路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排出。所述片材输送设备还包括片材供给单元,所述片材供给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并位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下方。所述片材供给单元用于沿与所述排出方向相反的供给方向向所述输送通路提供所述片材。所述输送通路具有从所述片材供给单元经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向所述本体的外侧延伸的弯曲结构,使得所述输送通路的方向由所述供给方向变为所述排出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立体图,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片材输送设备;
图2是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沿图2中的A-A线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图像形成设备的盖位于闭合位置;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沿图3中的B-B线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盖位于闭合位置;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与图4所示的视图相似,盖正从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与图4所示的视图相似,盖正从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与图4所示的视图相似,盖位于打开位置;
图8是局部立体图,示出在盖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都设置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联动装置的盖部与连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与图3所示的视图相似,盖位于打开位置;
图10是局部立体图,示出在盖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联动装置的盖部与连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与图3所示的视图相似,图像形成设备的盖位于闭合位置;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沿图11中的C-C线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盖位于闭合位置;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与图11相似,图像形成设备的盖位于打开位置;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与图12所示的视图相似,盖位于打开位置;
图15是局部示意性剖视图,用于说明设置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致动器的移动;以及
图16是局部示意性剖视图,用于说明设置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致动器的移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将结合图1至图10对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片材输送设备一个例子的图像形成设备进行说明。在说明书中,术语“向上”、“向下”、“上”、“下”、“上方”、“下方”、“以下”、“右”、“左”、“前”、“后”等将基于图像形成设备1被放置成即将被使用的朝向而使用。更具体地,在图1中,图像形成设备1的开口部89和可移动盘82所在的一侧为前侧,前侧的左侧为左侧。
<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结构>
参见图1和图2,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本体8和盖7。在本体8中,设置有片材堆叠部80、片材供给单元10、图像形成单元20、定影单元30和包括一对从动辊的排出从动辊70B(权利要求中的第二辊)。盖7设置有包括一对驱动辊的排出驱动辊70A(权利要求中的第一辊)。
如图2所示,本体8大致呈有阶梯状上表面的箱子形状。本体8具有前壁8F和后壁8R,后壁8R的高度大于前壁8F的高度。即,本体8在后壁8R侧的部分的高度大于本体8在前壁8F侧的部分的高度。
前壁8F具有下部,下部形成有用于为本体8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提供连通的开口部89。
如图3所示,在本体8中,设置有右和左的一对内侧框体6R、6L和框体构件(未示出)。内侧框体6R、6L分别与本体8的右和左侧壁间隔相面对。内侧框体6R、6L分别固定在本体8的侧壁。内侧框体6R、6L都呈沿竖直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术语“大致平板状”是指结构大致是平的,但其上可以包括突起、凹进或肋部。这同样适用于术语“大致竖直”、“大致水平”等。
驱动源M1装在左内侧框体6L。驱动源M1用于向片材供给单元10、图像形成单元20、定影单元30和排出驱动辊70A提供驱动力。
如图1至图3所示,盖7位于本体8的上部。如图4所示,在侧视图中,盖7沿大致水平的方向从本体8的后侧向盖7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中央的部分延伸,然后在大致中央的部分斜向前下方弯曲,再进一步从大致中央的部分斜向前下延伸。如上所述,盖7弯曲成与本体8的阶梯状上表面一致的大致曲柄状。
盖7具有以能绕转轴X1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本体8的后缘。转轴X1设置在本体8在后壁8R侧的部分的上缘并沿左右方向延伸。利用这种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盖7能从图4所示的盖7从上方遮盖本体8的闭合位置转动到图7所示的盖7向上离开本体8的打开位置。
如图2所示,盖7具有上表面,上表面在前壁8F侧的部分设置有排出盘72。盖7还设置有附加盘(supplemental tray)72A。附加盘72A支撑在盖7,并能绕盖7的前缘在图1所示的遮盖位置和图2所示的露出位置之间转动,在遮盖位置附加盘72A从上方遮盖排出盘72,在露出位置附加盘72A向前伸出且排出盘72露在外侧。
如图2所示,盖7的排出盘72具有后缘,后缘具有竖壁7W。排出盘72的后缘向上弯而形成竖壁7W。竖壁7W具有上部,上部形成有用于为本体8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提供连通的排出口71。
如图2所示,片材堆叠部80设置在本体8的底部。片材堆叠部80包括可移动盘82和施压板81。
如图1和图2所示,可移动盘82呈大致平板状,可转动地支撑在本体8的前壁8F的下缘。当可移动盘82位于图1所示的竖直立起的位置时,可移动盘82闭合开口部89,当可移动盘82如图2所示向前且大致水平地伸出时,可移动盘82打开开口部89。
施压板81具有大致平板状结构。施压板81位于本体8的底部,沿大致水平的方向延伸。施压板81具有作为堆叠面85的上表面,在堆叠面85上以堆叠状态放置有多个片材99。在开口部89打开的状态下的可移动盘82也具有与施压板81共同作为堆叠面85的上表面。放在堆叠面85上的片材99具有被图像形成单元20转印调色剂图像的上表面。即,片材99的上表面作为图像形成面99A(权利要求中的第一面)。片材99的与图像形成面99A相反的一面为相反面99B(权利要求中的第二面)。
施压板81具有可转动地支撑在本体8的前缘。此外,施压板81连接到设置在本体8底部的移动机构(未示出)。移动机构用于使施压板81移动以便改变由图2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示出的施压板81的倾斜角度。
如图2所示,本体8具有输送通路P1,沿输送通路P1输送放在堆叠面85上的每一个片材99。输送通路P1从片材堆叠部80的前部(即,构成堆叠面85的施压板81的前部)向片材堆叠部80的后部延伸,在本体8的后壁8R侧向上弯曲以沿大致竖直的方向延伸,然后在盖7下方的位置进一步向前弯曲以朝排出口71延伸,从而到达排出盘72。
简单地说,输送通路P1具有呈大致C形的结构,这样输送通路P1向上再向前弯曲,从而将其方向由从前壁8F朝后壁8R的方向(即,下文的“供给方向”)变成从后壁8R朝前壁8F的方向(即,下文的“排出方向”)。
图像形成设备1沿着输送通路P1包括:片材供给辊11、分离辊12、分离垫13、输送辊14A、从动辊14B、图像形成单元20、定影单元30、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
片材供给单元10位于图像形成单元20的下方,包括:片材供给辊11、分离辊12、分离垫13、输送辊14A和从动辊14B。
片材供给辊11位于施压板81的后部的上方。移动机构(未示出)使施压板81移动以根据堆放在堆叠面85上的片材99的数量改变施压板81的倾斜角度,使得最上面的片材99与片材供给辊11接触。
分离辊12和分离垫13在输送通路P1的方向变成向上的位置位于片材供给辊11的后面。分离垫13与分离辊12相面对,它们之间夹着输送通路P1。分离垫13被压向分离辊12。输送辊14A和从动辊14B位于分离辊12的上方。从动辊14B与输送辊14A相面对,它们之间夹着输送通路P1。从动辊14B随着输送辊14A的旋转而一起旋转。
图像形成单元20包括处理盒22和扫描器单元29。
处理盒22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盒子形状。输送通路P1大致竖直延伸的部分延伸穿过处理盒22的内部。处理盒22安装在本体8的框体构件(未示出)。在处理盒22中,设置有感光鼓21、转印辊27、调色剂容纳部24和带电器25。调色剂容纳部24用于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21。带电器25用于通过电晕放电使感光鼓21带正电。
感光鼓21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筒状结构。感光鼓21位于输送通路P1大致竖直延伸的部分的前面并与输送通路P1大致竖直延伸的部分相面对。转印辊27与感光鼓21相面对,在它们之间夹着输送通路P1。感光鼓21和转印辊27一边夹紧在输送通路P1的大致竖直延伸的部分输送的片材99,一边同步地旋转。带电器25位于感光鼓21的上方并与感光鼓21间隔开,沿与感光鼓21平行的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
扫描器单元29位于处理盒22的前面。扫描器单元29设置有激光源、多棱镜、f-θ透镜和反射镜。扫描器单元29用于发射激光束以从前面将感光鼓21在激光束下曝光。
定影单元30在输送通路P1的大致竖直延伸的部分位于感光鼓21和转印辊27的上方。定影单元30包括加热辊31和施压辊32。加热辊31从前面面朝输送通路P1。施压辊32与加热辊31相面对,在它们之间夹着输送通路P1。
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位于输送通路P1的最下游侧,并面朝排出口71。换句话说,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设置在输送通路P1的方向变成向前延伸的位置。如图3所示,输送通路P1在最下游侧具有上引导面7P和下引导面8P。上引导面7P和下引导面8P用于将片材99引导到排出口71。上引导面7P设置在盖7。下引导面8P设置在本体8。
排出驱动辊70A固定在旋转轴70S,使得排出驱动辊70A能与旋转轴70S一体地旋转。旋转轴70S沿从排出口71排出到排出盘72的片材99的宽度方向(widthwise direction)即左右方向延伸。旋转轴70S可旋转地支撑在设置在盖7的一对辊支撑部7T。利用这种结构,如图2所示,排出驱动辊70A位于输送通路P1的上方(在图3所示的上引导面7P侧),并用于接触在输送通路P1中输送的片材99的与图像形成面99A相反的相反面99B。排出驱动辊70A通过从驱动源M1经驱动力传递单元100(下文将说明)传递的驱动力来旋转。
如图3所示,排出从动辊70B的每一个辊都可旋转地支撑在设置在本体8的内框体(未示出)的辊支撑部8T。当盖7在闭合位置时,排出从动辊70B位于排出驱动辊70A的下方。排出从动辊70B被连接到辊支撑部8T的施力构件(未示出)朝着排出驱动辊70A施力。利用这种结构,如图2所示,排出从动辊70B位于输送通路P1的下方(即,图3所示的下引导面8P侧),并与排出驱动辊70A相面对,在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之间夹着输送通路P1。排出从动辊70B随着排出驱动辊70A的旋转而一起旋转。就是说,排出从动辊70B被排出驱动辊70A驱动。
<驱动力传递单元>
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驱动力传递单元100。驱动力传递单元100用于从设置在本体8的驱动源M1向设置在盖7的排出马区动辊70A传递驱动力。
更具体地,驱动力传递单元100包括:设置在本体8的作为权利要求中第一传递部的本体侧传递部110和设置在盖7的作为权利要求中第二传递部的盖侧传递部120。
熟知的驱动力传递单元,例如齿轮和带轮与带的组合构成本体侧传递部110。本体侧传递部110被支撑在左内侧框体6L。本体侧传递部110具有连接到驱动源M1的一个端部和设置有连接部111的另一端部。本体侧传递部110的该另一端部位于离驱动源M1最远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11是直齿轮(spur gear)。连接部111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从左内侧框体6L的上缘向左突出的支撑轴111S。
如图8所示,左内侧框体6L在连接部111上方的位置形成有切口部6C。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侧传递部120是直齿轮。如图3所示,盖侧传递部120固定在旋转轴70S的左端部,使得盖侧传递部120能与旋转轴70S一体地旋转。当盖7位于闭合位置时,盖侧传递部120从上方与连接部111啮合配合。
顺便说明,虽然盖侧传递部120未在图8中示出,当盖7位于闭合位置时,盖侧传递部120通过切口部6C与连接部111啮合配合。
如图2和图4所示,在盖7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本体侧传递部110的连接部111与盖侧传递120之间的啮合配合使得驱动力从驱动源M1经盖侧传递部120和本体侧传递部110传递给排出驱动辊70A。
如图5至图7所示,盖7向上的转动使盖侧传递部120向上移动离开本体侧传递部110,因为盖侧传递部120被支撑在盖7。此外,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当盖7位于打开位置时,盖侧传递部120离开本体侧传递部110的连接部111,从而解除盖侧传递部120与连接部111的啮合配合。结果,从驱动源M1到排出驱动辊70A的驱动力传递被中断。
图10示出了联动装置150(下文将说明)的盖部155。假设图像形成设备1没有设置盖部155,当盖7位于打开位置时,本体侧传递部110的连接部111通过切口部6C露在本体8的外侧。
<联动装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联动装置150。联动装置150位于盖7和本体8之间。联动装置150包括连接臂部151和盖部155。
连接臂部151位于左内侧框体6L、本体侧传递部110和盖侧传递部120的左侧。就是说,连接臂部151位于左内侧框体6L、本体侧传递部110和盖侧传递部120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如图3所示,连接臂部151被定位成在左右方向上不与连接部111重叠。换句话说,连接臂部151被定位成从连接部111沿左右方向偏移。此外,如图3所示,当从本体8的前侧看时,连接臂部151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伸长结构。此外,如图4所示,当从本体8的左侧看时,连接臂部151弯曲成使其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向前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排出口71向排出盘72排出片材99的排出方向是从后到前的方向。此外,由片材供给单元10供给片材99的供给方向是从前到后的方向。就是说,供给方向是与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从输送通路P1沿排出方向排出的片材99的表面垂直的方向是竖直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片材99的排出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是左右方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术语“沿宽度方向向内”是指从右和左内侧框体6R、6L其中之一沿左右方向指向本体8的中央部的方向,术语“沿宽度方向向外”是指从本体8的中央部沿左右方向指向右和左内侧框体6R、6L其中之一的方向。
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臂部151具有上端部,上端部连接到在盖7的配合部7J形成的伸长孔7K。配合部7J形成为从盖7的左端部向下突出。连接臂部151具有连接到本体8的滑动机构131的下端部。滑动机构131是熟知的用于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的转换机构。
盖部155与连接臂部151成一体,位于连接臂部151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盖部155呈平板状。盖部155从上述中部向右突出。就是说,盖部155从连接臂部151沿宽度方向向内侧突出。如图3所示,当盖7位于闭合位置时,盖部155位于连接部111相对于左右方向的正下方。
如图3所示,滑动机构131支撑在左内侧框体6L,能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转轴X2转动。滑动机构131位于感光鼓21的左侧。第一联结构件130A和第二联结构件130B位于滑动机构131与感光鼓21之间。第二联结构件130B具有固定联结到感光鼓21的右端,使得第二联结构件130B能与感光鼓21一体地旋转。第一联结构件130A具有联结到驱动源M1的上部。此外,第一联结构件130A具有与第二联结构件130B的左端相面对并联结的右端和联结到滑动机构131的左端。
当盖7位于闭合位置时,连接臂部151和滑动机构131的位置如图4所示。在这种状态下,连接臂部151的上端部位于伸长孔7K的上端。此外,如图3所示,第一联结构件130A和第二联结构件130B彼此联结。因此,驱动源M1的驱动力能通过第一联结构件130A和第二联结构件130B传递到感光鼓21。
另一方面,当如图5至图7所示盖7转动到打开位置时,联动装置150和滑动机构131按下述方式移动。
首先,当盖7移动到图5所示的状态时,伸长孔7K相对于连接臂部151的上端部向上移动。结果,伸长孔7K的下端与连接臂部151的上端部抵接。接下来,如图6和图7所示,当盖7从图5所示的状态进一步移动时,连接臂部151的上端部被伸长孔7K的下端向上提起,从而绕转轴X2转动滑动机构131以使第一联结构件130A向左移动。然后,当盖7位于图7所示的打开位置时,第一联结构件130A离开第二联结构件130B,从而如图9所示中断从驱动源M1向感光鼓21传递驱动力。
此外,如图7中圆圈标示部分的放大图所示,左内侧框体6L设置有由片弹簧形成的配合部6F,连接臂部151的中部设置有突起151F。当盖7位于打开位置时,突起151F与配合部6F配合。因此,盖7能被保持在打开位置。
此外,如图5至图7所示,当连接臂部151随着盖7向上的转动而一起被向上提起时,盖部155也向上移动,穿过切口部6C。从而,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当盖7位于打开位置时,盖部155定位成遮盖连接部111。
总而言之,当盖7移动到打开位置时,联动装置150移动到图7所示的第一位置,当盖7移动到闭合位置时,联动装置150移动到图4所示的第二位置。当联动装置150位于第一位置时,盖部155遮盖连接部111,第一联结构件130A离开第二联结构件130B,突起151F与配合部6F配合。当联动装置150位于第二位置时,盖部155位于连接部111的下方,第一联结构件130A联结到第二联结构件130B,突起151F解除与配合部6F的配合。
<图像形成操作>
图像形成设备1按下述方式在放置在堆叠面85上的片材99上形成图像。
当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控制单元(未示出)控制片材供给单元10而启动操作时,片材供给辊11将堆叠在堆叠面85上的片材99输送给输送通路P1。分离辊12和分离垫13逐个分离所输送的片材99。输送辊14A和从动辊14B将所分离的每一个片材99输送给图像形成单元20。
当图像形成单元20根据片材供给单元10对片材99的输送而开始操作时,感光鼓21的表面一边旋转一边被带电器25均匀地带上正电,然后,该表面被扫描器单元29在激光束下曝光。因此,扫描器单元29在感光鼓21的表面形成与将要形成的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接下来,容纳在调色剂容纳部24中的调色剂被供给到在感光鼓21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结果,在感光鼓21的表面形成与静电潜像相对应的调色剂图像。感光鼓21一边旋转一边接触片材99的图像形成面99A,从而通过施加在转印辊27上的负压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在图像形成面99A上。
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99在输送通路P1中进一步大致竖直地输送,到达定影单元30。在定影单元30中,在施压辊32对着加热辊31对片材99施压的同时,加热辊30加热片材99。于是,定影单元30将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在片材99上。
然后,将片材99输送到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通过驱动力传递单元100被传递给驱动源M1的驱动力的排出驱动辊70A位于片材99的与图像形成面99A相对于片材99的相反面99B的相反侧。就是说,排出驱动辊70A一边旋转一边接触片材99的相反面99B。
此外,排出从动辊70B被排出驱动辊70A驱动,并随着排出驱动辊70A的旋转而一起旋转。结果,片材99由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经排出口71排出到排出盘72。于是,图像形成设备1完成对片材99的图像形成操作。
<有益效果>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当片材99被卡在输送通路P1中邻近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的位置时,被卡的片材99能从该处按下述方法被移除。
首先,如图5至图7所示,盖7转动到打开位置。此时,突起151F与配合部6F配合,从而将盖7保持在图7所示的打开位置。
如图7和图9所示,当盖7位于打开位置时,排出驱动辊70A与盖7和上引导面7P一体地移动,从而向上移动离开排出从动辊70B和下引导面8P。结果,输送通路P1露在外侧。
此外,当盖7位于打开位置时,本体侧传递部110的连接部111和盖侧传递部120沿竖直方向彼此分开。因此,能中断从驱动源M1向排出驱动辊70A传递驱动力。于是,排出驱动辊70A能相对于驱动源M1独立地旋转。
因此,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排出驱动辊70A不会妨碍被卡的片材99的移除。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当盖7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已经与排出从动辊70B接触的排出驱动辊70A移动离开排出从动辊70B。因此,能很容易地移除被卡的片材99。
于是,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当片材99被卡在输送通路P1中邻近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的位置时,能很容易地移除被卡的片材99。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当盖7位于打开位置时,联动装置150的盖部155从上方遮盖经切口部6C而露在本体8外侧的连接部111,如图10所示。于是,这种结构能防止外部异物妨碍连接部111。因此,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耐用性能得到提高。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连接臂部151具有沿与从输送通路P1排出的片材99的表面垂直的方向即竖直方向延伸的伸长结构。利用这种结构,如图7和图9所示,当盖7位于打开位置时,连接臂部151从离开本体8并在本体8上侧的盖7朝本体8延伸。因此,联动装置150能可靠地遮盖设置在本体8的连接部111。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连接臂部151位于连接部111的左侧,即,连接部111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此外,盖部155从连接臂部151向右即连接臂部151在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延伸。这种结构使得联动装置150能很容易被定位在本体8的侧壁旁。因此,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使得联动装置150在本体8内的布局能更紧凑。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联动装置150能与盖7的打开和闭合移动联动地移动而遮盖和露出连接部111。另外,联动装置150使得第一联结构件130A与盖7的打开和闭合移动联动而离开和联结第二联结构件130B。联动装置150还用于使盖7保持在打开位置。利用这种结构,与用于进行遮盖连接部111的操作之外的操作的连接机构与联动装置150分开设置的情况相比,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部件和组件的数量可以减少。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当盖7位于打开位置时,联动装置150使第一联结构件130A离开第二联结构件130B,这样从驱动源M1到感光鼓21的驱动力传递被中断。因此,感光鼓21能独立于驱动源M1而旋转。因此,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能很容易移除被卡在感光鼓21附近的输送通路P1中的片材99。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排出驱动辊70A位于图像形成面99A相对于在输送通路P1中输送的片材99的相反面99B的相反侧。利用这种结构,作为驱动辊的排出驱动辊70A一边接触没有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片材99的相反面99B一边排出片材99。因此,与排出驱动辊70A一边接触图像形成面99A一边排出片材99的情况相比,这样不会使在图像形成面99A形成的图像降质。所以,可以提高在片材99形成的图像的质量。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从片材供给单元10经图像形成单元20、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朝着本体8外侧的输送通路P1具有沿供给方向延伸、向上弯曲、然后沿排出方向延伸的弯曲结构。就是说,输送通路P1具有呈大致C型的结构。因此,与输送通路P1具有大致S型结构,例如,在片材供给单元中沿从后到前的方向(与实施方式中片材的排出方向相同)供给片材,输送通路弯曲至从与前述排出方向相同的方向沿与前述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然后再次弯曲至沿前述排出方向延伸的情况相比,在呈大致C型的输送通路P1中从片材供给到图像形成再到排出的过程持续的时间能尽可能缩短。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结合图11至图16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201进行说明,为避免重复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和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排出从动辊70B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本体8。然而,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201中,排出从动辊70B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盖7。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201中设置致动器260。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201中,联动装置150还包括致动器盖256。
如图11所示,在图像形成设备201中,没有设置图像形成设备1的辊支撑部8T。相反,框体207F连接到设置在盖7的一对辊支撑部7T。
更具体地,当盖7位于闭合位置时,框体207F位于输送通路P1下方,沿左右方向延伸。框体207F具有连接到左辊支撑部7T下端部的左端部,还具有连接到右辊支撑部7T的右端部。
框体207F在其上表面具有一对辊支撑部207T。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排出从动辊70B如图3所示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辊支撑部8T,然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排出从动辊70B如图11所示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辊支撑部207T。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排出从动辊70B也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位于输送通路P1下方(在图11中的下引导面8P侧),与排出驱动辊70A相面对,在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之间夹着输送通路P1。此外,排出从动辊70B由排出驱动辊70A驱动,并随着排出驱动辊70A的旋转而一起旋转。在图12中,用虚线标示了在盖7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的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
如图13所示,当盖7位于打开位置时,与盖7和上引导面7P成一体的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向上离开位于本体8侧的下引导面8P。当盖7位于打开位置时,本体侧传递部110的连接部111和盖侧传递部120沿竖直方向彼此分开,从而中断从驱动源M1到排出驱动辊70A的驱动力。于是,排出驱动辊70A能相对于驱动源M1独立旋转。在图14中,用虚线标示了在盖7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的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
虽然结合图3至图1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了说明,联动装置150能与盖7的打开和闭合移动联动地移动。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盖7位于打开位置时,盖部155遮盖连接部111。
如图11至图16所示,在本体8中设置有致动器260。致动器260包括接触部261、传递部262、可移动部263和检测部264。
如图11和图15所示,接触部261位于本体8的中央部,并且位于内侧框体6R、6L之间。就是说,接触部261位于内侧框体6R、6L在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此外,接触部261在本体8内位于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的后侧。接触部261呈棒状,从输送通路P1上方的位置斜向前下方延伸。
如图15所示,当输送通路P1中邻近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的位置没有片材99时,接触部261的下端部位于输送通路P1的下侧。就是说,接触部261与输送通路P1交叉。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当输送通路P1中邻近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的位置有片材99时,接触部261的下端部接触片材99。因此,接触部261的下端部被向上施压。
如图11至图13所示,传递部262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传递部262具有连接到接触部261上端部的右端部。传递部262从接触部261向左内侧框体6L、本体侧传递部110和盖侧传递部120的左侧延伸。就是说,传递部262从接触部261向左内侧框体6L、本体侧传递部110和盖侧传递部120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延伸。此外,传递部262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设置在本体8的内框体(未示出)的一对致动器支撑部260T。
可移动部263连接到传递部262的左端部。可移动部263呈从传递部262向下延伸的棒状,即沿与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可移动部263位于连接臂部151的右侧。当接触部261移动到图15和图16中的每一个所示的位置时,接触部261的移动经传递部262传递到可移动部263。因此,可移动部263能随着接触部261的移动而一起在图15所示的位置和图16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
检测部264位于接近可移动部263下端部的位置。检测部264是接近传感器,例如光电断路器(photo-interrupter)。当可移动部263如图15所示邻近检测部264时,检测部264向控制单元(未示出)输出信号。当可移动部263如图16所示离开检测部264时,检测部264向控制单元(未示出)输出与可移动部263邻近检测部264时输出的信号不同的信号。利用这种结构,控制单元(未示出)能检测在输送通路P1中由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输送的片材99的存在。
如图11和图12所示,致动器盖256与连接臂部151成一体,位于联动装置150的盖部155上方。致动器盖256呈平板状,从连接臂部151向下延伸。就是说,致动器盖256沿与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如图11所示,致动器盖256位于可移动部263的左侧。
如图12所示,当盖7位于闭合位置时,致动器盖256位于致动器260的可移动部263的前侧。当盖7移动到打开位置且连接臂部151随着盖7的打开移动而一起移动时,致动器盖256从图12所示的位置向后上方移动。然后,如图14所示,当盖7位于打开位置时,致动器盖256位于从可移动部263的左侧即从可移动部263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遮盖可移动部263的位置。换句话说,当盖7位于打开位置时,致动器盖256遮盖可移动部263,并位于可移动部263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有益效果>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201中,如图11所示,不仅排出驱动辊70A,排出从动辊70B也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盖7。利用这种结构,当在片材99被卡在输送通路P1中邻近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的位置的情况下盖7移动到打开位置时,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与盖7一体地移动,因此而向上移动离开本体8,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这种情形下,如图13所示,盖侧传递部120和本体侧传递部110彼此分开,从而中断从驱动源M1到排出驱动辊70A传递驱动力。所以,排出驱动辊70A能相对于驱动源M1独立地旋转。利用这种结构,当移除被卡的片材99时,和排出从动辊70B一起夹紧片材99的排出驱动辊70A不会妨碍被卡片材99的移除。因此,被卡的片材99能很容易被移除。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201中,与上述参照图10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相似,当盖7位于打开位置时,假设在联动装置150没有设置盖部155,则连接部111露在本体8的外侧。然而,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201中,如图13所示,连接部111被盖部155遮盖。因此,可以避免外部异物对连接部111的干扰。
于是,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201中,当片材99被卡在输送通路P1中邻近排出驱动辊70A和排出从动辊70B的位置时,被卡的片材99能很容易地被移除,另外,驱动力传递单元100的耐用性能得到提高。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201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盖7位于打开位置时,致动器盖256从致动器260的可移动部263的左侧即从可移动部263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遮盖可移动部263。因此,可以避免外部异物对可移动部263的干扰。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201中,可以抑制致动器260耐用性的降低。
变型实施方式
虽然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变和变型。
根据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连接部111是直齿轮。然而,连接部111还可以是联结构件。
根据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联动装置150用于与盖7的打开移动联动而遮盖连接部111。然而,例如,联动装置150可以用于与盖7的打开移动联动而解除定影单元30的加热辊31和施压辊32之间的夹紧状态。或者,联动装置150可以用于与盖7的打开移动联动而由屏蔽闸遮盖扫描器单元29,以便防止盖7打开时从扫描器单元29发射的曝光光线进入使用者的眼睛。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例如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多功能设备等。

Claims (20)

1.一种片材输送设备,包括:
本体,限定有输送通路,片材沿所述输送通路输送;
盖,支撑在所述本体,能在所述盖遮盖所述本体的闭合位置和所述盖离开所述本体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辊,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盖,用于从所述输送通路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排出所述片材;
第二辊,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盖和所述本体中的一个,当所述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以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夹着所述输送通路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辊相面对,所述第二辊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一辊驱动;
驱动源,用于产生驱动力;
驱动力传递单元,用于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第一辊传递所述驱动力,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传递部和设置在所述盖的第二传递部,当所述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传递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彼此连接,以便从所述驱动源经所述第一传递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向所述第一辊传递所述驱动力,当所述盖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传递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彼此离开,以便中断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第一辊传递所述驱动力,所述第一传递部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连接到所述第二传递部,在所述盖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离开所述第二传递部并且露在所述本体的外侧;以及
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盖和所述本体之间,与所述盖的移动联动地移动,从而响应所述盖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而移动到第一位置,以及响应所述盖移动到所述闭合位置而移动到第二位置,当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联动装置遮盖所述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连接所述盖和所述本体的连接臂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沿排出方向从所述输送通路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排出,从所述输送通路排出的所述片材限定与所述片材的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
所述连接臂部被定位成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偏移,
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从所述连接臂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突出的盖部,所述盖部被定位成在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遮盖所述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部位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
所述盖部从所述连接臂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向内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沿排出方向从所述输送通路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排出,从所述输送通路排出的所述片材限定与所述片材的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
所述片材输送设备还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用于检测在所述输送通路中是否存在由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输送的所述片材,所述致动器包括:
接触部,通过接触在所述输送通路中输送的所述片材而移动;
传递部,从所述接触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向外侧延伸;
可移动部,从所述传递部沿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随着所述接触部的移动而移动;以及
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可移动部的移动,
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从所述连接臂部沿所述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致动器盖,所述致动器盖被配置为在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遮盖所述可移动部,并位于所述可移动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还被用作连接机构,用于与所述盖的移动联动地进行遮盖所述连接部的操作之外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用于当所述片材在所述输送通路中输送时在所述片材上形成图像;
第一联结构件,连接到所述驱动源;以及
第二联结构件,联结到所述第一联结构件,
所述第一联结构件用于从所述驱动源经所述第二联结构件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传递所述驱动力,
所述联动装置还用于当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使所述第一联结构件离开所述第二联结构件,以及当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所述第一联结构件和所述第二联结构件之间提供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还用于当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将所述盖保持在所述打开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具有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
所述片材输送设备还包括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用于当所述片材在所述输送通路中输送时在所述第一面形成图像,
所述第一辊位于所述第一面相对于所述第二面的相反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沿排出方向从所述输送通路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排出,
所述片材输送设备还包括片材供给单元,所述片材供给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且位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下方,所述片材供给单元用于沿与所述排出方向相反的供给方向向所述输送通路提供所述片材,
所述输送通路具有从所述片材供给单元经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向所述本体的外侧延伸的弯曲结构,使得所述输送通路的方向从所述供给方向变成所述排出方向。
11.一种片材输送设备,包括:
本体,限定有输送通路,片材沿所述输送通路输送;
盖,支撑在所述本体,能在所述盖从上方遮盖所述本体的闭合位置和所述盖从所述本体向上移动以便离开所述本体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辊,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盖,用于从所述输送通路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排出所述片材;以及
第二辊,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本体,当所述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以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夹着所述输送通路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辊相面对,
所述片材输送设备还包括:
驱动源,用于产生驱动力;以及
驱动力传递单元,用于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第一辊传递所述驱动力,所述第二辊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一辊驱动,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传递部和设置在所述盖的第二传递部,当所述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传递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彼此连接,以便从所述驱动源经所述第一传递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向所述第一辊传递所述驱动力,所述第一传递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还在所述盖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彼此离开,以便中断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第一辊传递所述驱动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递部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连接到所述第二传递部,在所述盖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离开所述第二传递部且露在所述本体的外侧,
所述片材输送设备还包括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盖和所述本体之间,与所述盖的移动联动地移动,从而响应所述盖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而移动到第一位置,以及响应所述盖移动到所述闭合位置而移动到第二位置,当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联动装置遮盖所述连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连接所述盖和所述本体的连接臂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沿排出方向从所述输送通路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排出,从所述输送通路排出的所述片材限定与所述片材的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
所述连接臂部被定位成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偏移,
所述联动装置还包括从所述连接臂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突出的盖部,所述盖部被定位成在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遮盖所述连接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臂部位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
所述盖部从所述连接臂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向内侧突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装置还被用作连接机构,用于与所述盖的移动联动地进行遮盖所述连接部的操作之外的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用于当所述片材在所述输送通路中输送时在所述片材上形成图像;
第一联结构件,连接到所述驱动源;以及
第二联结构件,联结到所述第一联结构件,
所述第一联结构件用于从所述驱动源经所述第二联结构件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传递所述驱动力,
所述联动装置还用于当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使所述第一联结构件离开所述第二联结构件,以及当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所述第一联结构件和所述第二联结构件之间提供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还用于在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将所述盖保持在所述打开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具有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
所述片材输送通路还包括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用于当所述片材在所述输送通路中输送时在所述第一面形成图像,
所述第一辊位于所述第一面相对于所述第二面的相反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沿排出方向从所述输送通路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排出,
所述片材输送设备还包括片材供给单元,所述片材供给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且位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下方,所述片材供给单元用于沿与所述排出方向相反的供给方向向所述输送通路提供所述片材,
所述输送通路具有从所述片材供给单元经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向所述本体的外侧延伸的弯曲结构,使得所述输送通路的方向从所述供给方向变成所述排出方向。
CN201310102091.5A 2012-03-30 2013-03-28 片材输送设备 Active CN1033595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8478 2012-03-30
JP2012-078478 2012-03-30
JPJP2012-078478 2012-03-30
JP2012232969A JP6003522B2 (ja) 2012-03-30 2012-10-22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JP2012-232969 2012-10-22
JP2012-232969 2012-10-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504A CN103359504A (zh) 2013-10-23
CN103359504B true CN103359504B (zh) 2015-09-09

Family

ID=49233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2091.5A Active CN103359504B (zh) 2012-03-30 2013-03-28 片材输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07558B2 (zh)
JP (1) JP6003522B2 (zh)
CN (1) CN1033595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0760B2 (ja) * 2013-03-29 2018-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5009932A (ja) * 2013-06-27 2015-01-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35615B2 (ja) * 2014-04-25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65015B2 (ja) * 2017-04-25 2021-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N109108858A (zh) * 2018-10-17 2019-01-01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夹持装置
JP7225919B2 (ja) * 2019-03-01 2023-0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12619A2 (en) * 2004-06-30 2006-01-04 Ricoh Co., Ltd. An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capable of applying a high easily releasable fixing-nip pressure
CN1754807A (zh) * 2004-09-28 2006-04-05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纸张后处理装置
CN101212537A (zh) * 2006-12-28 2008-07-0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和记录设备
CN101823637A (zh) * 2009-03-05 2010-09-08 株式会社理光 用纸传送设备、图像读取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2275755A (zh) * 2010-05-12 2011-12-1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纸张输送装置、供纸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3046B1 (en) * 2000-04-19 2001-06-2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ulti-functional fuser backup roll release mechanism
JP4536897B2 (ja) * 2000-10-02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388992B1 (en) * 2001-12-06 2003-06-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function actuator of printer for both-sided printing
JP2004294809A (ja) * 2003-03-27 2004-10-21 Sharp Corp キャビネットの開放構造、シート部材搬送手段を有する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83198B2 (ja) * 2003-05-16 2007-09-2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4197632B2 (ja) * 2003-08-21 2008-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搬送装置
US7364149B2 (en) * 2005-03-22 2008-04-2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inishing apparatus
US7460813B2 (en) * 2005-03-25 2008-1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505713B2 (en) * 2005-04-20 2009-03-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ollers separat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7515850B2 (en) * 2005-09-30 2009-04-07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31173B2 (en) * 2007-03-23 2010-11-09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bearing member cover
JP2010008872A (ja) * 2008-06-30 2010-01-14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7979000B2 (en) * 2008-07-04 2011-07-12 Ricoh Company Limited Transf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052889A (ja) 2008-08-28 2010-03-11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301975B2 (ja) * 2008-12-11 2013-09-25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集積方法、シート集積装置および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560657B2 (ja) * 2009-03-18 2014-07-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4773A (ja) * 2009-09-15 2011-03-31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12619A2 (en) * 2004-06-30 2006-01-04 Ricoh Co., Ltd. An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capable of applying a high easily releasable fixing-nip pressure
CN1754807A (zh) * 2004-09-28 2006-04-05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纸张后处理装置
CN101212537A (zh) * 2006-12-28 2008-07-0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和记录设备
CN101823637A (zh) * 2009-03-05 2010-09-08 株式会社理光 用纸传送设备、图像读取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2275755A (zh) * 2010-05-12 2011-12-1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纸张输送装置、供纸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03522B2 (ja) 2016-10-05
JP2013227154A (ja) 2013-11-07
CN103359504A (zh) 2013-10-23
US20130256970A1 (en) 2013-10-03
US8807558B2 (en) 2014-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9504B (zh) 片材输送设备
US20030214090A1 (en) Sheet stacking-aligning apparatus,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28204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156635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conveying unit
US7570400B2 (en) Document reading device
JP6031497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US930444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30266357A1 (en) Recording medium ejec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563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35223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79005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678464B2 (en)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heet feeder
US2019024138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537077B2 (en) Sheet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34054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0246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497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60795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97718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6565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623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49241B2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81548A (ja) 定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