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6371A - 座椅式按摩器 - Google Patents

座椅式按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6371A
CN103356371A CN2012102584126A CN201210258412A CN103356371A CN 103356371 A CN103356371 A CN 103356371A CN 2012102584126 A CN2012102584126 A CN 2012102584126A CN 201210258412 A CN201210258412 A CN 201210258412A CN 103356371 A CN103356371 A CN 103356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t
section
chair
parts
massage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84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6371B (zh
Inventor
石川哲也
清水新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56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6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6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6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40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 A47C7/402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adjustable in he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50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 A47C7/506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of adjustable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50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 A47C7/506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of adjustable type
    • A47C7/5066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of adjustable type by rotation
    • A47C7/5068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of adjustable type by rotation actuated by link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62Accessories for chai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7/00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H7/007Knea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9Seat or 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61Size reducing arrangements when not in use, for stowing or transp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07Driving mean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61H2201/1215Rotary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23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4Feet or leg, e.g. ped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54Layer between the skin and massage elements, e.g. fluid or ba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57Movement of interface, i.e. force application means
    • A61H2201/1664Movement of interface, i.e. force application means linear
    • A61H2201/1669Movement of interface, i.e. force application means linear moving along the body in a reciprocating mann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8Trunk
    • A61H2205/081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10Leg
    • A61H2205/106Leg for the lower le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61H23/006Percussion or tapping mass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61H23/02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Abstract

本发明的座椅式按摩器是靠背部的高度低的座椅式按摩器,其无需强迫使用者采取不合理的姿势便能够施加充分的按摩效果;本发明的座椅式按摩器(1)具有:座部(2);底座(8),其在地面上支承该座部(2);靠背部(3),其配置在座部(2)的后部并被设置成能够支承使用者的背部;按摩部(6),其内装在靠背部(3)中并对就座于座部(2)上的使用者进行按摩动作;并且设有升降机构(15),其中,该升降机构(15)在靠背部(3)的下侧被收容在座部(2)的下方的收容位置与靠背部(3)的下侧移动至收容位置的上方的突出位置之间,以上下方向转换自如的方式调整靠背部(3)的高度。

Description

座椅式按摩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式按摩器。
背景技术
作为座椅式按摩器,存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座椅式按摩器。该座椅式按摩器具备使用者能够就座的座部,且在该座部的后部设有靠背部,并且,在该靠背部中设有按摩使用者的背部的按摩机构。
但是,在座椅式按摩器中,存在靠背部的高度较低地设定的被称为“迷你沙发型(扶手沙发型)”的按摩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座椅式按摩器也可以认为是属于该形式的座椅式按摩器。这样的靠背部低的“迷你沙发型”的座椅式按摩器,由于可设计性高,因而呈讨人喜欢的趋势,但是,由于与普通椅子相比靠背部的高度低,因而具有某种缺点。
即,在“迷你沙发型”的座椅式按摩器中,在对背部中位于高位置的肩部等进行按摩时,存在按摩球等达不到肩膀的高度从而无法进行充分的按摩的可能性。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座椅式按摩器也具有同样的问题。
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座椅式按摩器中,通过使座部向前移动而改变就座于座部上的使用者的姿势,从而能够对肩膀等进行按摩。也就是说,在该座椅式按摩器中,构成为使座部向前水平地滑动而使就座于座部上的使用者的臀部向前挪动。这样,当以将靠背部固定的方式使臀部的位置向前移动时,使用者的姿势成为向后稍微倾倒的倾斜状态,由于与姿势倾倒相对应而肩膀的位置变低,因此,即使不使靠背部移动等也能够按摩使用者的肩膀。
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开2011-250934号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的座椅式按摩器中,通过使座部向前滑动而使使用者的姿势变为向后倾倒这样的姿势,由此能够对肩膀进行按摩。
但是,向后倾倒的姿势对于使用者来说并不稳定,采取如此不合理的姿势也会对使用者强加大的负担。因此,即使是专利文献1那样的迷你沙发型的座椅式按摩器,也期望能够以不会对使用者施加负担这样的姿势进行按摩。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靠背部的高度低的椅子形式,也无需强迫使用者采取不合理的姿势便能够施加充分的按摩效果的座椅式按摩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中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法。
即,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式按摩器具有:座部;底座,其在地面上支承该座部;靠背部,其配置在上述座部的后部并被设置成能够支承使用者的背部;按摩部,其内装在上述靠背部中并对就座于座部上的使用者进行按摩动作;本发明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特征在于,设有升降机构,其中,上述升降机构在上述靠背部的下侧被收容在座部的下方的收容位置与靠背部的下侧移动至收容位置的上方的突出位置之间,以上下方向转换自如的方式调整上述靠背部的高度。
优选上述突出位置包括第一突出位置和第二突出位置,其中,上述第一突出位置是上述靠背部突出至上方的位置,上述第二突出位置是上述靠背部相比该第一突出位置进一步向后倾斜的位置;上述升降机构被构成为:使上述靠背部在收容位置与第一突出位置之间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使上述靠背部在第一突出位置与第二突出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移动。
优选上述升降机构具有升降连杆部件和连杆驱动部;其中,上述升降连杆部件的一端侧相对于上述底座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被连接,并且上述升降连杆部件的另一端侧连接在靠背部的下端部上;上述连杆驱动部的末端侧连接在上述底座上,并且,设置在上述连杆驱动部的前端侧的移动体连接在上述升降连杆部件的中途侧,通过使前端侧的移动体以靠近或远离末端侧的方式移动而使上述升降连杆部件绕横轴摆动。
优选上述升降连杆部件是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组合成略L字状而形成,其中,上述第一部件相对于上述底座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进行连接,上述第二部件相对于上述靠背部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且,上述第二部件被设置成在上述靠背部位于收容位置时与地面略平行。
优选在上述座部的下侧收容有按摩使用者的脚部的放脚架部,在上述放脚架部与底座之间设有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并且,在上述升降连杆部件与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之间设有联动机构,其中,上述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将放脚架部相对于上述底座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加以连接,上述联动机构与升降连杆部件的摆动相联动而使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进行摆动。
优选上述联动机构具备摆动量调整部件,其中,上述摆动量调整部件将使上述靠背部移动的升降连杆部件的摆动量变为使上述放脚架部移动的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的摆动量并进行传递。
优选在上述靠背部的侧面形成有沿该靠背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导向槽,在上述底座上形成有支承上述靠背部的靠背支架,并且在上述靠背支架的前端设有姿势保持部,其中,上述姿势保持部通过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上述靠背部的导向槽中而保持上述靠背部的升降中的姿势。
优选在上述座部的左右两侧设有扶手部,并且,在上述收容位置上,上述靠背部的上端与扶手部的上表面的高度略相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式按摩器,即使是靠背部的高度低的椅子形式(迷你沙发型),也无需强迫使用者采取不合理姿势便能够施加充分的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靠背部位于收容位置时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立体图。
图1B是靠背部位于突出状态(第二突出位置)时的座椅式按摩器的立体图。
图2A是靠背部位于收容位置时的座椅式按摩器的侧视图。
图2B是靠背部位于第一突出位置时的座椅式按摩器的侧视图。
图2C是靠背部位于第二突出位置时的座椅式按摩器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座椅式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主视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4是表示座椅式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底部后视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座椅式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靠背部位于收容位置时的座椅式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收容位置)。
图7是表示靠背部位于第一突出位置时的座椅式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第一突出位置)。
图8是表示靠背部位于第二突出位置时的座椅式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第二突出位置)。
图9是表示靠背部位于收容位置时的座椅式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第二实施方式、收容位置)。
图10是表示靠背部位于第一突出位置时的座椅式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第一突出位置)。
图11是表示靠背部位于第二突出位置时的座椅式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第二突出位置)。
图12是表示座椅式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主视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13A是表示靠背部位于收容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13B是表示靠背部位于突出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第三实施方式)
(符号说明)
1座椅式按摩器                      2座部
3靠背部                            4放脚架部
5扶手部                            6按摩部
8底座                              9支撑架
10上部框架                  11下部框架
12防滑部件                  14靠背架
15升降机构                  16升降连杆部件
17连杆驱动部                18移动体
19连接杆                    20第一部件
21第二部件                  22突出部
23架设框架                  24导向机构
25导向槽                    26姿势保持部
27靠背支架                  28联动机构
29搁脚部                    30轮子
31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        32螺旋弹簧
33第一连杆部件              34第二连杆部件
35第三连杆部件              36第四连杆部件
37摇臂轴                    38第二连杆部件的短边部
39第二连杆部件的长边部      40摆动量调整部件
41抵接部                    42嵌合部
43根端部                    44联动连杆部件
45滑动部                    46联动臂部件
50枢轴支承点
C第二实施方式的升降连杆部件的中央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图8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特别是,图1A~图1B、图2A~图2C表示座椅式按摩器1的外观的立体图和侧视图。图3~图8是内部结构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存在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结构的一部分省略进行描绘的情况。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6~图8的左右方向称为说明座椅式按摩器1时的“前后方向”,将图6~图8的上下方向称为说明座椅式按摩器1时的“上下方向”。将图6~图8的贯穿纸面的方向称为说明座椅式按摩器1时的“左右方向或宽度方向”。这些方向与由坐在座椅式按摩器1上的使用者看的方向一致。
首先,如图1A所示,该座椅式按摩器1具有座部2和设置在该座部2的后部的靠背部3。另外,在座部2的下侧收容有按摩使用者下肢的放脚架(foot rest)部4,在座部2的左右两侧设有就座于座部2上的使用者放置胳膊肘的扶手部5。
观察从图1A向图1B的变化或从图2A向图2C的变化可知,上述靠背部3构成为:从该靠背部3的下侧被收容在座部2下侧的收容位置朝向设置在收容位置的上方的第一突出位置(靠背部3突出至上方的位置)向上大幅移动,接着,朝向位于第一突出位置的后方的第二突出位置(靠背部3相比第一突出位置进一步向后倾斜的位置)向后大幅移动。另外,如虚线所图示,在靠背部3中内装有按摩使用者的背部或腰部的按摩部6。
另外,随着靠背部3向上伸出(上升),放脚架部4也从座部2的下侧(收容位置)向前伸出并移动至突出位置(使用位置)。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放脚架部4中也内装有按摩使用者下肢的脚部按摩部。
接着,对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的座部2、靠背部3、放脚架部4以及扶手部5详细地进行说明。
座部2是具有足够从下方支承就座使用者的臀部的面积的长方形部件,并且使用具有缓冲性的材料形成。如图3所示,在座部2的底部设有底座8,该底座8相对于地面支承座部2以使座部2位于地面的上方。
如图3~图5所示,底座8通过将多根金属管材或金属角材等相互组合而被构成为橹状(tower-like)。底座8是相对于地面支承座椅式按摩器1的全部重量的部件,其不仅仅支承上述座部2,还支承放脚架部4或靠背部3的重量以及就座于座部2上的使用者的体重。
底座8具有:四根支撑架9,其以下端侧与地面接触的方式朝上下方向竖立;上部框架10,其以将支撑架9彼此的上端加以连接并固定的方式沿水平方向架设;下部框架11,其以将支撑架9彼此的下端加以连接并固定的方式在上部框架10的下侧沿水平方向架设。
支撑架9与座部2的四角、换言之与座部2的左前、右前、左后、右后拐角相对应地分别各设有一根,总计设有四根。上部框架10是水平地架设在左右相邻或前后相邻的支撑架9之间的横带状部件,并且上部框架10将支撑架9彼此的上端加以连接。在该上部框架10上载置有上述座部2。
另外,与上部框架10同样地,下部框架11也是水平地架设在左右相邻或前后相邻的支撑架9之间的横带状部件,并且下部框架11将支撑架9彼此的下端加以连接。另外,在该支撑架9的下端侧设有能够防止按摩器相对于地面滑动的防滑部件12。
如上所述,支撑架9、上部框架10以及下部框架11均是前后、左右以及上下分离而配置,在这些框架之间存在足够收容部件的空间。因此,如此形成于底座8内部的空间被利用于收容放脚架部4。
在上述座部2的左右两侧,左右设有一对能够放置就座使用者的胳膊肘的扶手部5。该扶手部5是以其板面朝向左右的方式被设置成竖立状的板状部件,该扶手部5的上端面被形成为略平面状以能够放置使用者的胳膊肘。在该扶手部5的宽度方向的内侧面上,也可以设有对就座于座部2上的使用者的腰或大腿等进行揉捏或拍打、或者振动等按摩动作的按摩部。
靠背部3是具有足够支承使用者的脊背的面积且在正视时呈略长方形的部件,在图示例子中,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与座部2大致相同的宽度。另外,靠背部3为了能够支承使用者上半身的体重(重量)而较厚地形成。
该靠背部3的内部设有:靠背架14,其是将金属管材等加以组合而形成,以能够与座部2同样地支承倚靠在靠背部3上的使用者的重量;缓冲材料,其通过该靠背架14而被支承;按摩部6,其对就座于座部2上的使用者的背部至腰部进行揉捏或拍打、或者振动等的按摩动作。
如图1A所示,在不对使用者的背部进行按摩时(靠背部3位于收容位置时),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的靠背部3的上端位于与扶手部5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处。也就是说,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的外观类似于靠背部3的上端位于与扶手部5的上表面完全相同的高度处、或者位于比扶手部5的上表面稍高的位置处这样的椅子、例如可设计性高的沙发或者无腿靠椅等。
在本说明书中,将具有这样的外观的椅子称为“迷你沙发型”。因此,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可以认为是迷你沙发型的座椅式按摩器。
当欲使用这样的迷你沙发型的座椅式按摩器来按摩使用者的背部、尤其是肩膀时,存在按摩部的高度达不到肩膀的情况。为了避免该不良情况,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使靠背部3上下升降。
也就是说,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的特征在于,设有升降机构15,其中,上述升降机构15在靠背部3的下侧被收容在座部2的下方的收容位置(参照图6)与靠背部3的下侧移动至收容位置的上方的突出位置之间,以上下方向转换自如的方式调整靠背部3的高度。
突出位置包括第一突出位置(参照图7)和第二突出位置(参照图8),其中,上述第一突出位置是靠背部3突出至上方的位置,上述第二突出位置是在维持该第一突出位置的突出状态的同时靠背部3向后倾斜(reclining)的位置。
在设有这样的升降机构15的情况下,即使在迷你沙发型的座椅式按摩器中,在对背部进行按摩施术时使靠背部3突出,由此也无需强迫使用者采取不合理的姿势便能够对使用者施加充分的按摩效果。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所设置的升降机构15进行说明。
如图3~图5所示,升降机构15具备升降连杆部件16和连杆驱动部17,其中,上述升降连杆部件16使靠背部3相对于上述底座8进行升降并且使靠背部3绕横轴摆动,上述连杆驱动部17由线性驱动器(linear actuator)构成。该连杆驱动部17连接在升降连杆部件16上,由此通过连杆驱动部17的伸缩驱动而使升降连杆部件16摆动。
具体地说,升降连杆部件16的一端侧相对于底座8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被连接,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连接在靠背部3的下端侧。另外,连杆驱动部17的末端侧以绕横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底座8上,并且,设置于连杆驱动部17的前端侧的移动体18连接在升降连杆部件16的中途侧,由此通过使前端侧的移动体18以靠近或远离末端侧的方式移动而使升降连杆部件16绕横轴摆动。
另外,升降连杆部件16以及与该升降连杆部件16相连的各连杆部件,以相互对称的方式分别设置在座部2的左右两侧,并使用后述的连接杆19等在宽度方向上被连接。因此,左右配置的升降连杆部件16以及与该升降连杆部件16相连的各连杆部件,以维持相互左右对称的配置不变的方式进行动作。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座椅式按摩器1的左视图对其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6~图8所示,升降连杆部件16是将设置在底座8侧的第一部件20和设置在靠背部3侧的第二部件21呈一体地进行组合而形成。具体地说,该升降连杆部件16从左侧观察时呈如下的形状,即,将第一部件20和第二部件21以向下凸出的方式弯曲成略L字状并加以组合的形状。
如图6所示,第一部件20是从左侧观察时弯曲成向上凸出的略L字状(回旋镖形、boomerang-shaped)的条状部件。第一部件20的一端侧(前端侧)被枢轴支承(pivotally supported)在突出部22的前端(上端)上,由此相对于下部框架11(底座8)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被安装,其中,上述突出部22从底座8的下部框架11的中途侧起以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延伸。
另外,第一部件20的另一端侧(后端侧)上设有将左右的第一部件20彼此的另一端加以连接并固定的连接杆19。该连接杆19是将左右的第一部件20彼此的另一端加以连接的棒状部件,并且如图4所示,在该连接杆19的左右方向中途侧连接有连杆驱动部17的移动体18。
如图6所示,第二部件21是从左侧观察时沿地面呈直线状地延伸的长条状部件,该第二部件21将靠背部3的下端侧与第一部件20的另一端侧加以连接。第二部件21的一端侧(前端侧)与第一部件20的另一端侧、更准确的是与连接杆19呈一体地被固定,由此,以上述第一部件20的前端侧为中心绕横轴摆动自如。
另外,第二部件21的另一端侧(后端侧)以摆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靠背部3的下端侧,当升降连杆部件16以一端侧为中心绕横轴摆动时,靠背部3的下端侧也根据该摆动进行摆动,由此使靠背部3进行升降。
另外,上述升降连杆部件16的第二部件21优选被配置成在靠背部3位于收容位置时与地面略平行。通过这样,能够将升降连杆部件16的高度降低至地面附近,从而能够将靠背部3尽可能地降低至地面附近并加以收容。
如图5等所示,连杆驱动部17是产生使靠背部3或放脚架部4相对于底座8摆动的动力的长部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电动线性驱动器(electric linear actuator),其中,该电动线性驱动器通过电动机的旋转力而使设置于前端侧的移动体18沿长度方向靠近或远离(移动)末端侧。
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连杆驱动部17的末端侧以绕横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底座8的上部框架10、更准确的是连接在架设于左右的上部框架10之间的架设框架23的左右方向中途侧。而且,连杆驱动部17的移动体18以绕横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上述连接杆19的左右方向中途侧。
因此,当使连杆驱动部17的移动体18靠近末端侧时,连接在移动体18上的连接杆19向上移动,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以一端侧为中心沿图6~图8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摆动。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当靠背部3位于收容位置时,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位于比一端侧低的位置。但是,当摆动至图8所示的状态时,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移动至比一端侧高的位置,并且,连接在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的靠背部3移动(上升)至收容位置的上方。
另一方面,当使连杆驱动部17的移动体18远离末端侧时,连接杆19向下移动,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以一端侧为中心沿图6~图8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摆动,由此使靠背部3朝向收容位置向下移动。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不仅设有上述升降机构15,还设有上下引导靠背部3的导向机构24。该导向机构24由细长的导向槽25和姿势保持部26构成,其中,上述细长的导向槽25沿靠背部3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靠背部3的侧面上,上述姿势保持部26通过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该导向槽25中而保持靠背部3的升降中的姿势。
导向槽25沿靠背部3的长度方向呈细长的长孔状地形成在靠背架14上,其中,上述靠背架14沿靠背部3的长度方向延伸。该导向槽25形成在靠背部3的右侧面和左侧面的两个侧面上。各导向槽25被形成为沿左右方向贯穿靠背架14。
姿势保持部26是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导向槽25中的销部件,其具备保持靠背部3的升降中的姿势的功能。该姿势保持部26与导向槽25同样地也是左右分别设有一个,并且嵌入左右的导向槽25中,从而沿靠背部3的长度方向进行引导。
更具体地说,在上述底座8上,以从上部框架10向后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支承靠背部3的靠背支架27。该靠背支架27是从底座8后部的上侧起进一步朝向后上方延伸的部件,并且与底座8同样地使用金属管材或金属角材等形成。而且,该靠背支架27的突出端分为叉状,分为叉状的部位将各导向槽25从两侧夹住,从而将销部件(姿势保持部26)插通于导向槽25中。另外,由于姿势保持部26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导向机构24自由配合,因此,靠背部3能够一边上升一边摆动。
在设有这样的导向机构24的情况下,即使在上述升降连杆部件16摆动时,由于靠背部3在连接在该升降连杆部件16上的下端侧与导向机构24的姿势保持部26这上下两个位置上被支承,因此,也能够使靠背部3保持稳定的姿势一边升降一边摆动。
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设有按摩使用者下肢的放脚架部4,并设有与上述升降机构15的动作相联动而使该放脚架部4前后摆动的联动机构28。
放脚架部4被形成为箱形,并形成有左右一对按摩使用者下肢(腿肚下侧的脚部)的凹状的搁脚部29。另外,在放脚架部4的底面上设有能够使放脚架部4前后移动的左右一对轮子30。进而,在放脚架部4与底座8之间,设有使放脚架部4相对于底座8摆动的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
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是将放脚架部4相对于底座8以摆动自如的方式加以连接的臂部件。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前端侧(一端侧)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放脚架部4上。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末端侧(另一端侧)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构成底座8的上部框架10的前后方向略中央部上。
而且,在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末端侧设有螺旋弹簧32,通过该螺旋弹簧32作用使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朝向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向(放脚架部4的收容方向)。
在图1A、图2A所示的状态下,放脚架部4以搁脚部29朝向上方的方式被收容在座部2的下侧。在进行按摩时,如图2A~图2C所示,将放脚架部4由座部2向前方引出。于是,放脚架部4以设有上述轮子30的一侧(图示例子中的前端侧)为中心,以连接在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上的一侧(后端侧)上翘的方式摆动。
而且,如图1B、图2C所示,在朝向前方被引出至最前方的位置(第二突出位置)处,放脚架部4竖立且搁脚部29朝向前方,从而能够对使用者的脚部进行按摩。另外,在收容放脚架部4时,以相反的顺序进行上述动作。
上述放脚架部4通过联动机构28与升降机构15的动作相联动而以进退自如的方式从座部2的下方位置向座部2的前方位置移动。
如图6~图8所示,该联动机构28具有与上述升降连杆部件16的摆动相联动而进行动作的多个连杆部件。
具体地说,联动机构28是将以下所示的第一连杆部件33~第四连杆部件36进行组合的部件。
如图6~图8所示,第一连杆部件33是长条状的部件,并且朝向上下方向配置。第一连杆部件33的下端侧连接在升降连杆部件16的第一部件20的中途侧、更准确的是连接在第一部件20的弯曲成略L字状的部分上,由此能够配合升降连杆部件16的摆动而上下移动。另外,第一连杆部件33的上端侧连接在第二连杆部件34上。
第二连杆部件34是侧视时被形成为略L字状的板状部件,并且在第二连杆部件34的中途侧的弯曲部分上设有摇臂轴(rocker shaft)37,其中,上述摇臂轴37将该第二连杆部件34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固定在底座8的上部框架10上。第二连杆部件34具有从摇臂轴37(摆动中心)朝向相互不同的方向延伸的长短两条边部。在该两条边部中的短的边部(短边部38)的突出端上,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连杆部件33的上端侧。在第二连杆部件34的长的边部(长边部39)的突出端上连接有第三连杆部件35。
当使用这样的第二连杆部件34时,能够将输入到短边部38中的升降连杆部件16的摆动量在增大其摆动距离的同时传递至第三连杆部件35。换言之,该第二连杆部件34成为将升降连杆部件16的摆动量增大为使放脚架部4移动的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摆动量并进行传递的摆动量调整部件40。
也就是说,使靠背部3上升(下降)时和使放脚架部4向前(向后)移动时所需的连杆部件的摆动量多数情况下是不同的。因此,在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与靠背部3的摆动量相比而必须增大放脚架部4的摆动量时,使用上述摆动量调整部件40将升降连杆部件16的摆动量增大并传递至放脚架部4,由此能够使放脚架部4与靠背部3同步地进行动作。
第三连杆部件35是设置在底座8的上部框架10下方的长条状部件,并且如图6~图8所示,沿前后方向被配置成与上部框架10略平行。第三连杆部件35的另一端侧(后端侧)连接在上述第二连杆部件34的长边部39上,另外,第三连杆部件35的一端侧(前端侧)连接在第四连杆部件36上。因此,通过使用该第三连杆部件35,能够将从第二连杆部件34的长边部39输出的驱动力传递至第四连杆部件36。
第四连杆部件36是朝向与上述第二连杆部件34的长边部39相同的转动方向摆动的长条状部件。第四连杆部件36的末端侧(上端侧)与第二连杆部件34同样地以摆动自如的方式被枢轴支承在底座8的上部框架10上,第四连杆部件36的前端侧(下端侧)能够以末端侧为中心绕横轴摆动。
如图6~图8所示,在第四连杆部件36的长度方向的中途侧设有棒状的抵接部41,该棒状的抵接部41架设在左右一对的第四连杆部件36之间,并且将第四连杆部件36彼此的中途部加以连接并固定。
另一方面,在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末端侧附近的与该抵接部41相对应的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上,设有以嵌合分离自如的方式与抵接部41嵌合的嵌合部42。这样,当使第四连杆部件36的抵接部41与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嵌合部42嵌合之后,使第四连杆部件36的前端侧以末端侧为中心向前摆动时,通过第四连杆部件36向前推动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于是,使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从后侧朝向前侧摆动,由此使放脚架部4与上述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相抵抗而向前移动(前进)。
另外,当使第四连杆部件36的前端侧以末端侧为中心向后摆动时,通过上述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而使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以抵接部41嵌合在嵌合部42中的状态追随第四连杆部件36从前侧朝向后侧摆动,由此使放脚架部4向后移动(后退)。
另外,在放脚架部4向后移动的情况下,被施加了维持该放脚架部4的位置的大的负荷时,抵接部41从嵌合部42脱离而使第四连杆部件36与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联动(嵌合)被解除,因此,即使在收容放脚架部4时意外地夹入某种夹入物等也能够确保安全性。即,第四连杆部件36也可以认为是构成安全机构的连杆部件。
接下来,对使用上述升降机构15和联动机构28使靠背部3向上伸出,并且与靠背部3的升降相联动而使放脚架部4进退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6所示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在将靠背部3朝上推出并使放脚架部4向前移动时,使连杆驱动部17进行动作,由此使移动体18沿长度方向从前端侧向末端侧移动(靠近)。
于是,连接在连杆驱动部17的移动体18上的连接杆19(将左右配置的升降连杆部件16的中途部在左右方向上加以连接的连接杆19)向上移动,由此使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后端侧)以一端侧(前端侧)为中心绕横轴向上(图示例子中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其结果是,连接在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的靠背部3以一端侧为中心向上移动,由此使靠背部3从收容位置朝向第一突出位置向上大幅上升。
当靠背部3上升至第一突出位置时,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的位置高于一端侧,之后,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以一端侧为中心向前摆动。
也就是说,当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以一端侧为中心向前摆动时,靠背部3的下端侧也向前移动。于是,靠背部3的姿势也与下端侧相对于前方移动被限制的上端侧向前移动相对应地向后倾倒。这样,当靠背部3从第一突出位置朝向第二突出位置移动时,靠背部3的姿势成为向后倾斜的倾斜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当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以一端侧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摆动时,连接在该升降连杆部件16的第一部件20中途侧的第一连杆部件33也向上移动。然后,第二连杆部件34与第一连杆部件33的上方移动相联动而以摇臂轴37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也就是说,在第二连杆部件34的短边部38的前端侧连接有第一连杆部件33的上端,在第二连杆部件34的长边部39的前端侧连接有第三连杆部件35的后端侧。于是,第二连杆部件34夹着摇臂轴37而在左侧设有短边部38,在右侧设有长边部39。因此,当第一连杆部件33向上移动时,第二连杆部件34以位于摇臂轴37左侧的短边部38向上移动的方式绕横轴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然后,配合该第二连杆部件34的转动而使第二连杆部件34的长边部39的前端侧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使连接在长边部39的前端侧的第三连杆部件35向前移动。
这样,当第三连杆部件35向前移动时,连接在第三连杆部件35上的第四连杆部件36也进行摆动。也就是说,由于第四连杆部件36的前端侧(下端侧)连接在第三连杆部件35的前端侧,因此,当第三连杆部件35向前移动时,第四连杆部件36的前端侧以末端侧(上端侧)为中心朝向与第二连杆部件34相同的前方(顺时针方向)摆动。
换言之,构成联动机构28的第二连杆部件34~第四连杆部件36构成:将通过第一连杆部件33传递来的连杆驱动部17的驱动力传递至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平行连杆机构(parallellinkage)。
这样,当第四连杆部件36的前端侧以末端侧为中心朝向前方沿顺时针方向摆动时,设置在第四连杆部件36的长度方向中途侧的抵接部41朝向前方推动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由此使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前端侧以末端侧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摆动。其结果是,放脚架部4配合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摆动而向前移动(摆动)。也就是说,靠背部3从图6所示那样的收容位置上升至图8所示那样的突出位置(第二突出位置),并且与此相联动而使放脚架部4从座部2的下侧向前移动。
另外,在使靠背部3移动至座部2的下方并使放脚架部4向后移动(后退)时,通过以与上述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能够将靠背部3或放脚架部4收容。
也就是说,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当使连杆驱动部17进行动作,由此使连杆驱动部17的移动体18沿长度方向朝向前端侧移动时,升降机构15以与上述动作相反的顺序进行动作,由此使靠背部3立起来(返回至第一突出位置)。另外,当进一步使连杆驱动部17进行动作时,靠背部3下降并返回至收容位置。另外,联动机构28以与上述动作相反的顺序进行动作,由此通过上述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而使放脚架部4向后移动(后退)并返回至座部2的下方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通过使用该座椅式按摩器1所具备的升降机构15,即使在靠背部3的高度低的迷你沙发型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使靠背部3从收容位置突出至突出位置(第一突出位置或第二突出位置),从而无需强迫使用者采取不合理的姿势便能够对背部进行充分且准确的按摩。
另外,当使用与升降机构15相联动而使放脚架部4前进的联动机构28时,也能够使用靠背部3的升降中所使用的连杆驱动部17的驱动力而使放脚架部4前后移动。
进而,当设有摆动量调整部件40时,例如在与靠背部3的摆动量相比而必须增大(缩小)放脚架部4的摆动量时,根据放脚架部4的摆动量对升降连杆部件16的摆动量加以调整,由此能够使放脚架部4和靠背部3同步地进行动作,其中,上述摆动量调整部件40将使靠背部3移动的升降连杆部件16的摆动量变为使放脚架部4移动的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摆动量并进行传递。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9~图12所示,该座椅式按摩器1具有座部2和设置于该座部2后部的靠背部3。另外,在座部2的下侧收容有按摩使用者下肢的放脚架部4,在座部2的左右两侧设有就座于座部2上的使用者放置胳膊肘的扶手部5。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9~图11的左右方向称为说明座椅式按摩器1时的“前后方向”,将图9~图11的上下方向称为说明座椅式按摩器1时的“上下方向”。将图9~图11的贯穿纸面的方向称为说明座椅式按摩器1时的“左右方向或宽度方向”。这些方向与从坐在座椅式按摩器1上的使用者来看的方向一致。
观察从图9向图11的变化可知,上述靠背部3构成为:从该靠背部3的下侧被收容在座部2的下侧的收容位置朝向设置在收容位置的上方的第一突出位置(靠背部3突出至上方的位置)向上大幅移动,接着,朝向位于第一突出位置后方的第二突出位置(靠背部3相比第一突出位置进一步向后倾斜的位置)向后倾倒。而且,如虚线所图示,在靠背部3中内装有按摩使用者的背部或腰部的按摩部6。
另外,随着靠背部3向上伸出(上升),放脚架部4也从座部2的下侧(收容位置)向前伸出并移动至突出位置(使用位置)。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放脚架部4中也内装有按摩使用者下肢的脚部按摩部。
接着,对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的座部2、靠背部3、放脚架部4以及扶手部5详细地进行说明。
座部2是具有足够从下方支承就座使用者的臀部的面积的长方形部件,并且使用具有缓冲性的材料形成。在座部2的底部设有底座8,该底座8相对于地面支承座部2以使座部2位于地面的上方。
如图9~图12所示,底座8通过将多根金属管材或金属角材等相互组合而被构成为橹状。底座8是相对于地面支承座椅式按摩器1的全部重量的部件,其不仅支承上述座部2,还支承放脚架部4或靠背部3的重量以及就座于座部2上的使用者的体重。
底座8具有:四根支撑架9,其以下端侧与地面接触的方式朝上下方向竖立;上部框架10,其以将支撑架9彼此的上端加以连接并固定的方式沿水平方向架设;下部框架11,其以将支撑架9彼此的下端加以连接并固定的方式在上部框架10的下侧沿水平方向架设。
支撑架9与座部2的四角、换言之与座部2的左前、右前、左后、右后拐角相对应地分别设有一根,总计设有四根。上部框架10是水平地架设在左右相邻或前后相邻的支撑架9之间的横带状部件,并且上部框架10将支撑架9彼此的上端加以连接。在该上部框架10上载置有上述座部2。
另外,与上部框架10同样地,下部框架11也是水平地架设在左右相邻或前后相邻的支撑架9之间的横带状部件,并且下部框架11将支撑架9彼此的下端加以连接。另外,在该支撑架9的下端侧设有能够防止按摩器相对于地面滑动的防滑部件12。
如上所述,支撑架9、上部框架10以及下部框架11均是前后左右上下分离而配置,在这些框架之间存在足够收容部件的空间。由此能够将放脚架部4收容在底座8的内部。
在上述座部2的左右两侧,左右设有一对能够放置就座使用者的胳膊肘的扶手部5。该扶手部5是以板面朝向左右的方式被设置成竖立状的板状部件,并且该扶手部5的上端面被形成为略平面状以能够放置使用者的胳膊肘。在该扶手部5的宽度方向内侧面上,也可以设有对就座于座部2上的使用者的腰部或者大腿等进行揉捏或拍打、或者振动等按摩动作的按摩部。
靠背部3是具有足够支承使用者的脊背的面积且正视时呈略长方形的部件,在图示例子中,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与座部2大致相同的宽度。另外,靠背部3为了能够支承使用者上半身的体重(重量)而较厚地形成。
该靠背部3的内部设有:靠背架14,其是将金属管材等加以组合而形成,以能够与座部2同样地支承倚靠过来的使用者的重量;缓冲材料,其通过该靠背架14而被支承;按摩部6,其对就座于座部2上的使用者的背部至腰部进行揉捏或拍打、或者振动等的按摩动作。
如图9所示,在不对使用者的背部进行按摩时(靠背部3位于收容位置时),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的靠背部3的上端位于与扶手部5的上表面略相同的高度处。也就是说,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的外观类似于靠背部3的上端位于与扶手部5的上表面完全相同的高度处、或者位于比扶手部5的上表面稍高的位置处这样的椅子、例如可设计性高的沙发或者无腿靠椅等。
在本说明书中,将具备这样的外观的椅子称为“迷你沙发型”。因此,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可以认为是迷你沙发型的座椅式按摩器。
当欲使用这样的迷你沙发型的座椅式按摩器来按摩使用者的背部、尤其是肩膀时,存在按摩部的高度达不到肩膀的情况。为了避免该不良情况,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使靠背部3上下进行升降。
也就是说,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的特征在于,设有升降机构15,其中,上述升降机构15在靠背部3的下侧被收容在座部2的下方的收容位置(参照图9)与靠背部3的下侧移动至收容位置的上方的突出位置之间,以上下方向转换自如的方式调整靠背部3的高度。
突出位置包括第一突出位置(参照图10)和第二突出位置(参照图11),其中,上述第一突出位置是靠背部3突出至上方的位置,上述第二突出位置是在维持该第一突出位置的突出状态的同时靠背部3向后倾斜的位置。
在设有这样的升降机构15的情况下,即使在迷你沙发型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在对背部进行按摩施术时使靠背部3突出,由此无需强迫使用者采取不合理的姿势便能够对使用者施加充分的按摩效果。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所设置的升降机构15进行说明。
如图9~图12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升降机构15具备升降连杆部件16和连杆驱动部17,其中,上述升降连杆部件16使靠背部3相对于上述底座8进行升降并且使靠背部3绕横轴摆动,上述连杆驱动部17由线性驱动器构成。该连杆驱动部17连接在升降连杆部件16上,由此通过连杆驱动部17的伸缩驱动而使升降连杆部件16摆动。
具体地说,升降连杆部件16的一端侧(准确地说是构成升降连杆部件16的第一部件20的根端部43的前端侧,之后详细叙述)相对于底座8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被连接,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连接在靠背部3的下端侧。另外,连杆驱动部17的末端侧以绕横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底座8上,并且设置在连杆驱动部17的前端侧的移动体18连接在升降连杆部件16的中途侧,通过使前端侧的移动体18以靠近或远离末端侧的方式移动而使升降连杆部件16绕横轴摆动。
另外,升降连杆部件16以及与该升降连杆部件16相连的各连杆部件,以相互对称的方式分别设置在座部2的左右两侧,并且使用后述的连接杆19等在宽度方向上连接。因此,左右配置的升降连杆部件16以及与该升降连杆部件16相连的各连杆部件,以维持相互左右对称的配置不变的方式进行动作。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座椅式按摩器1的左视图对其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9~图12所示,升降连杆部件16是将设置于底座8侧的第一部件20和设置于靠背部3侧的第二部件21呈一体地进行组合而形成。具体地说,该升降连杆部件16从左侧观察时呈如下的形状,即,将第一部件20和第二部件21以向下凸出的方式弯曲成略L字状并加以组合的形状。
如图9所示,构成升降连杆部件16的第一部件20是从左侧观察时被形成为使T字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那样的形状的条状部件。具体地说,在以图9所示的状态为基准时,第一部件20具备从其中央部C朝向上方、下方、左侧三个方向延伸的端部。在该三个端部中,朝向左侧延伸的端部(根端部43)的前端被枢轴支承在突出部22的前端(上端),其中,上述突出部22从底座8的下部框架11的中途侧起以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延伸。也就是说,第一部件20的根端部43相对于下部框架11(底座8)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被安装。
另外,从第一部件20的中央部C朝向上方延伸的第一部件20的一端侧(上端侧),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被枢轴支承在联动连杆部件44(之后详细叙述)的后端侧。进而,在第一部件20的另一端侧(下端侧)设有将左右配置的第一部件20彼此的另一端加以连接并固定的连接杆19。该连接杆19是将左右的第一部件20彼此的另一端加以连接的棒状部件,在连接杆19的左右方向的中途侧连接有连杆驱动部17的移动体18。
如图9所示,第二部件21是从左侧观察时沿地面呈直线状地延伸的长条状部件,该第二部件21将靠背部3的下端侧与第一部件20的另一端侧加以连接。第二部件21的一端侧与第一部件20的另一端侧、更准确的是与连接杆19呈一体地被固定,由此,以上述第一部件20的根端部43的前端侧为中心绕横轴摆动自如。
另外,第二部件21的另一端侧(后端侧)以摆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靠背部3的下端侧,当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以根端部43的前端侧为中心绕横轴摆动时,靠背部3的下端侧也对应该摆动进行摆动,由此使靠背部3进行升降。
另外,上述升降连杆部件16的第二部件21,优选如图9所示那样被配置成在靠背部3位于收容位置时与地面略平行。通过这样,能够将升降连杆部件16的高度降低至地面附近,从而能够将靠背部3尽可能地降低至地面附近并加以收容。
如图11等所示,连杆驱动部17是产生使靠背部3或放脚架部4相对于底座8摆动的动力的细长部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电动线性驱动器,其中,该电动线性驱动器通过电动机的旋转力而使设置于前端侧的移动体18沿长度方向靠近或远离(移动)末端侧。
具体地说,如图11和图12所示,连杆驱动部17的末端侧以绕横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底座8的上部框架10、更准确是以绕横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架设于左右的上部框架10之间的架设框架23的左右方向中途侧。而且,连杆驱动部17的移动体18以绕横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上述连接杆19的左右方向中途侧。
因此,当使连杆驱动部17的移动体18靠近末端侧时,连接在移动体18上的连接杆19向上移动,由此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后端侧)以根端部43的前端侧为中心沿图9~图11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摆动。也就是说,在如图9所示那样靠背部3位于收容位置时,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位于比根端部43低的位置上。但是,当摆动至图11所示的状态时,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移动至与根端部43大致相同的高度处,并且,连接在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的靠背部3移动(上升)至收容位置的上方。
另一方面,当使连杆驱动部17的移动体18远离末端侧时,连接杆19向下移动,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以根端部43的前端侧为中心沿图9~图11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摆动,由此使靠背部3朝向收容位置向下移动。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不仅设有上述升降机构15,还设有上下引导靠背部3的导向机构24。该导向机构24由细长的导向槽25和姿势保持部26构成,其中,上述细长的导向槽25沿靠背部3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靠背部3的侧面上,上述姿势保持部26通过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该导向槽25中而保持靠背部3的升降中的姿势。
导向槽25沿靠背部3的长度方向呈细长的长孔状地形成在沿靠背部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靠背架14上。该导向槽25形成在靠背部3的右侧面和左侧面两个侧面上。各导向槽25被形成为沿左右方向贯穿靠背架14。
姿势保持部26是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导向槽25中的销部件,其具备保持靠背部3的升降中的姿势的功能。该姿势保持部26与导向槽25同样地也是左右分别设有一个,并分别嵌入左右的导向槽25中,从而沿靠背部3的长度方向被引导。
更具体地说,在上述底座8上,以从上部框架10向后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支承靠背部3的靠背支架27。该靠背支架27是从底座8后部的上侧起进一步朝向后上方延伸的部件,并且与底座8同样地使用金属管材或金属角材等形成。而且,该靠背支架27的突出端分为叉状,分为叉状的部位将各个导向槽25从左右两侧夹住,销部件(姿势保持部26)沿左右方向贯穿导向槽25。另外,由于姿势保持部26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导向机构24自由配合,因此,靠背部3能够一边上升一边摆动。
在设有这样的导向机构24的情况下,即使在上述升降连杆部件16摆动时,由于靠背部3在连接于该升降连杆部件16上的下端侧和导向机构24的姿势保持部26这上下两个位置处被支承,因此,能够使靠背部3保持稳定的姿势一边升降一边摆动。
另外,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被枢轴支承在靠背部3上的枢轴支承点50被设定为:位于将导向槽25的凹槽方向沿靠背部3的长度方向向下延伸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设有按摩使用者下肢的放脚架部4,并设有与上述升降机构15的动作相联动而使该放脚架部4前后摆动的联动机构28。
放脚架部4被形成为箱形,并形成有左右一对按摩使用者下肢(腿肚下侧的脚部)的凹状的搁脚部29。另外,在放脚架部4的底面上设有能够使放脚架部4前后移动的左右一对轮子30。进而,在放脚架部4与底座8之间,设有使放脚架部4相对于底座8摆动的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
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是将放脚架部4相对于底座8以摆动自如的方式加以连接的臂部件。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前端侧(一端侧)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放脚架部4的上部。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末端侧(另一端侧)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构成底座8的上部框架10的前后方向略中央部上。
而且,在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末端侧(底座8侧)设有螺旋弹簧32,通过该螺旋弹簧32的作用使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朝向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向(放脚架部4的收容方向)。
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放脚架部4以搁脚部29朝向上方的方式被收容在座部2的下侧。在进行按摩时,如图9~图11所示,将放脚架部4由座部2向前方引出。于是,放脚架部4以设有上述轮子30的一侧(图示例子中的前端侧)为中心,连接在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上的一侧(后端侧)上翘的方式摆动。
而且,如图11所示,在朝向前方被引出至最前方的位置(突出位置)上,放脚架部4竖立且搁脚部29朝向前方,从而能够对使用者的脚部进行按摩。另外,在收容放脚架部4时,以相反的顺序进行上述动作。
上述放脚架部4通过联动机构28与升降机构15的动作相联动而以进退自如的方式从座部2的下方位置向座部2的前方位置移动。
如图9~图12所示,该联动机构28由与上述升降连杆部件16的摆动相联动而进行动作的一根联动连杆部件44构成。
如图9~图12所示,联动连杆部件44是设置在底座8的上部框架10的下方的长条状部件,该联动连杆部件44以与上部框架10略平行的方式沿前后方向配置。
联动连杆部件44的另一端侧(后端侧)连接在上述升降连杆部件16的第一部件20(T字状部件)的一端侧上,另外,联动连杆部件44的一端侧(前端侧)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长度方向中途侧。因此,通过使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以根端部43的前端侧为中心向上摆动,而使第一部件2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联动连杆部件44从后侧朝向前侧移动,由此与上述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相抵抗而使放脚架部4向前移动。
另外,通过使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以根端部43的前端侧为中心向下摆动,而使第一部件2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联动连杆部件44从前侧朝向后侧移动,由此使放脚架部4在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的推动下向后移动。
接下来,对使用上述升降机构15和联动机构28(一根联动连杆部件44)使靠背部3向上伸出,并且与此相联动而使放脚架部4进退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9所示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在将靠背部3向上推出并使放脚架部4向前移动时,使连杆驱动部17进行动作,由此使移动体18沿长度方向朝向末端侧移动(靠近)。
于是,连接在连杆驱动部17的移动体18上的连接杆19(将左右配置的升降连杆部件16的中途部在左右方向上连接的连接杆19)向上移动,由此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后端侧)以根端部43(前端侧)为中心绕横轴向上(图示例子中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其结果是,连接在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的靠背部3以根端部43的前端侧为中心向上移动,由此使靠背部3从收容位置朝向第一突出位置向上大幅上升。
当靠背部3上升至第一突出位置时,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的位置也处于与根端部43相同的高度处,之后,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以根端部43的前端侧为中心向前摆动。
也就是说,当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以根端部43的前端侧为中心向前摆动时,靠背部3的下端侧向前移动。于是,靠背部3的姿势与其下端侧相对于前方移动被限制的上端侧向前移动相对应地向后倾倒。这样,当靠背部3从第一突出位置朝向第二突出位置移动时,靠背部3的姿势成为倾斜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当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以一端侧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摆动时,连接在该升降连杆部件16的第一部件20一端侧的联动连杆部件44向前移动。然后,与联动连杆部件44的前方移动相联动而使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使放脚架部4向前移动。其结果是,靠背部3从图9所示那样的收容位置经由图10所示那样的第一突出位置而上升至图11所示那样的突出位置(第二突出位置),并且,与此相联动而使放脚架部4从座部2的下侧向前移动。
另外,在将靠背部3收纳在下方(收容位置)并使放脚架部4向后移动(后退)时,以与上述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由此能够将靠背部3或放脚架部4收容。
也就是说,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当使连杆驱动部17进行动作,由此使连杆驱动部17的移动体18沿长度方向从末端侧向前端侧移动时,升降机构15以与上述动作相反的顺序进行动作,由此使靠背部3立起来(返回至第一突出位置)。
另外,当进一步使连杆驱动部17进行动作而使移动体18进一步朝向前端侧移动时,靠背部3下降并返回至收容位置。另外,联动机构以与上述动作相反的顺序进行动作,由此使放脚架部4向后移动(后退)并返回至座部2的下方位置(收容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通过使用该座椅式按摩器1所具备的升降机构15,即使在靠背部3的高度低的迷你沙发型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使靠背部3从收容位置突出至突出位置(第一突出位置或第二突出位置),从而无需强迫使用者采取不合理的姿势便能够对背部实施充分且准确的按摩。
另外,在使用与升降机构15相联动而使放脚架部4前进的联动机构28时,也能够使用靠背部3的升降中所使用的连杆驱动部17的驱动力而使放脚架部4前后移动。
进而,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当增大从升降连杆部件16的第一部件20的中央部C(T字形状的略中心部)至该第一部件20与下部框架11的连接位置(根端部43的前端侧、或者设置在下部框架11上的突出部22的上端)为止的距离(L1)时,与升降连杆部件16相联动而移动的联动连杆部件44的移动量变大,其中,上述第一部件20在侧视时被形成为略T字状。其结果是,能够使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摆动量大于升降连杆部件16的摆动量。
另外,缩小从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摆动中心至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与联动连杆部件44的连接位置为止的距离(L2),也能够使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摆动量大于升降连杆部件16的摆动量。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通过适当地调整L1、L2的距离,能够使放脚架部4和靠背部3同步地进行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摆动量调整部件40相对应)。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1具备:与使靠背部3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15的动作相联动而使放脚架部4前后移动的联动机构28。但是,如以下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座椅式按摩器,也可以是分别独立地进行靠背部3的升降动作和放脚架部4的前后移动的座椅式按摩器1。
也就是说,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在靠背部3与放脚架部4之间不具有联动机构28,而是作为与使放脚架部4相对于底座8摆动的机构不同的机构而设有升降机构15。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座部2配合靠背部3的升降而前后移动,因此在座部2的动作这一点上也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地说,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具备相对于底座8的上部框架10沿前后方向移动自如的座部2。在该座部2与上部框架10之间设有滑动部45,该滑动部45相对于上部框架10以沿前后方向引导自如的方式支承座部2。另外,在座部2与上部框架10之间设有连杆驱动部17,该连杆驱动部17使被上述滑动部45支承的座部2相对于上部框架10以前后两个方向转换自如的方式移动。
连杆驱动部17是产生使靠背部3或放脚架部4相对于底座8摆动的动力的细长部件,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电动线性驱动器,其中,该电动线性驱动器通过电动机的旋转力而使设置在连杆驱动部17的前端侧的移动体18沿长度方向移动(靠近或远离末端侧)。
连杆驱动部17的末端侧固定在上部框架10的前侧,连杆驱动部17的移动体18安装在座部2的后端侧。也就是说,通过使该连杆驱动部17进行驱动而使移动体18靠近或远离末端侧,能够使座部2相对于底座8前后移动。
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在底座8的下部框架11与靠背部3的下端侧之间设有呈略直线状的升降连杆部件16,该略直线状的升降连杆部件16相对于底座8而将靠背部3的下端侧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加以连接。
第三实施方式的升降连杆部件16的一端侧(前端侧)直接(未通过突出部22)连接在下部框架11上,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比,被连接在底座8中的上下方向上低的位置上。另外,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后端侧)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靠背部3的下端侧,由此通过升降连杆部件16的摆动而使靠背部3进行升降。
进而,升降连杆部件16的长度方向中途侧与座部2的底面通过联动臂部件46而被连接。该联动臂部件46无论相对于座部2还是相对于升降连杆部件16均摆动自如,并且能够根据座部2的前后移动而使升降连杆部件16摆动。
也就是说,在图13A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当使上述电动线性驱动器进行伸缩(使移动体18朝向末端侧移动)时,座部2相对于底座8向前移动,与此相联动,配合座部2的前方移动而使通过联动臂部件46连接的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以一端侧为中心沿图13A、图13B的逆时针方向摆动。
这样,当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以一端侧为中心进行摆动时,连接在升降连杆部件16的另一端侧的靠背部3也向上移动。于是,如图13B所示,靠背部3从收容位置经由第一突出位置移动至第二突出位置。另一方面,在使靠背部3下降时,只要进行与上述顺序相反的操作即可。
另一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也设有使放脚架部4前后移动(摆动)的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第三实施方式的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末端侧以绕横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枢轴支承在座部2的底面,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的前端侧以绕横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枢轴支承在放脚架部4的上部。
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被构成为:通过与连杆驱动部17分开设置的电动线性驱动器(未图示)进行驱动。也可以构成为:利用手动柄的操作使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31前后摆动,由此使放脚架部4从收容位置朝向使用位置伸出、或者从使用位置朝向收容位置后退。
也就是说,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1中,无论靠背部3处于何种状态,都能够使放脚架部4前后移动,从而能够独立地进行利用升降机构15的靠背部3的升降动作和放脚架部4的进出动作。因此,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而将座椅式按摩器1的姿势变为各种各样的姿势,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座椅式按摩器1的便利性。
在以上所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关于其他的结构、动作状况、作用效果等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在附图中对发挥相同作用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并在此处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外,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内容。特别是在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未明确公开的事项,例如运转条件或操作顺序,各种参数,结构部件的尺寸、重量、体积等并未超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通常实施的范围,而采用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值。

Claims (8)

1.一种座椅式按摩器,其具有:
座部;
底座,其在地面上支承该座部;
靠背部,其配置在所述座部的后部并被设置成能够支承使用者的背部;
按摩部,其内装在所述靠背部中并对就座于座部上的使用者进行按摩动作;
所述座椅式按摩器的特征在于,
设有升降机构,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在所述靠背部的下侧被收容在座部的下方的收容位置与靠背部的下侧移动至收容位置的上方的突出位置之间,以上下方向转换自如的方式调整所述靠背部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位置包括第一突出位置和第二突出位置,其中,所述第一突出位置是所述靠背部突出至上方的位置,所述第二突出位置是所述靠背部相比该第一突出位置进一步向后倾斜的位置;
所述升降机构被构成为:使所述靠背部在收容位置与第一突出位置之间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使所述靠背部在第一突出位置与第二突出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具有升降连杆部件和连杆驱动部;
所述升降连杆部件的一端侧相对于所述底座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被连接,并且所述升降连杆部件的另一端侧连接在靠背部的下端部上;
所述连杆驱动部的末端侧连接在所述底座上,并且,设置在所述连杆驱动部的前端侧的移动体连接在所述升降连杆部件的中途侧,通过使前端侧的移动体以靠近或远离末端侧的方式移动而使所述升降连杆部件绕横轴摆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连杆部件是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组合成略L字状而形成,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底座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所述靠背部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第二部件被设置成在所述靠背部位于收容位置时与地面略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部的下侧收容有按摩使用者的脚部的放脚架部;
在所述放脚架部与底座之间设有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其中,所述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将放脚架部相对于所述底座以绕横轴摆动自如的方式加以连接;
在所述升降连杆部件与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之间设有联动机构,其中,所述联动机构与升降连杆部件的摆动相联动而使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进行摆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机构具备摆动量调整部件,其中,所述摆动量调整部件将使所述靠背部移动的升降连杆部件的摆动量变为使所述放脚架部移动的放脚架摆动连杆部件的摆动量并进行传递。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靠背部的侧面形成有沿该靠背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导向槽,
在所述底座上形成有支承所述靠背部的靠背支架,
在所述靠背支架的前端设有姿势保持部,其中,所述姿势保持部通过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所述靠背部的导向槽中而保持所述靠背部的升降中的姿势。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部的左右两侧设有扶手部,
在所述收容位置上,所述靠背部的上端与扶手部的上表面的高度略相同。
CN201210258412.6A 2012-03-30 2012-07-24 座椅式按摩器 Active CN1033563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0347 2012-03-30
JP2012080347A JP5892836B2 (ja) 2012-03-30 2012-03-30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6371A true CN103356371A (zh) 2013-10-23
CN103356371B CN103356371B (zh) 2015-04-01

Family

ID=478042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8412.6A Active CN103356371B (zh) 2012-03-30 2012-07-24 座椅式按摩器
CN201220361356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776938U (zh) 2012-03-30 2012-07-24 座椅式按摩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361356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776938U (zh) 2012-03-30 2012-07-24 座椅式按摩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107508B2 (zh)
JP (1) JP5892836B2 (zh)
CN (2) CN103356371B (zh)
HK (1) HK1188708A1 (zh)
SG (1) SG193222A1 (zh)
TW (1) TWI484950B (zh)
WO (1) WO201314534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9920A (zh) * 2014-05-01 2016-09-28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式按摩器
CN107019358A (zh) * 2017-04-14 2017-08-08 李心怡 防疲劳家用学习座椅
CN107772880A (zh) * 2016-08-25 2018-03-09 豪威株式会社 用户定制地设定按摩椅初始位置的方法及应用其的按摩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2836B2 (ja) * 2012-03-30 2016-03-23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DE102012214541A1 (de) * 2012-08-15 2014-05-22 Kintec-Solution Gmbh Beschlag für ein Sitzmöbelstück
WO2014027774A1 (ko) * 2012-08-17 2014-02-20 Jang Myung Su 좌식형 샴푸의자
CN104095734A (zh) * 2014-07-05 2014-10-15 奥弗锐(福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装配简单的按摩椅
US11957635B2 (en) 2015-06-20 2024-04-16 Therabody, Inc. Percussive therapy device with variable amplitude
US10021979B2 (en) * 2016-02-22 2018-07-17 John Hart Miller Rotating and non-rotating reclining chairs with tilting mechanisms
US20170295934A1 (en) * 2016-04-18 2017-10-19 Camatic Pty Ltd Reclinable seat
BE1024538B1 (nl) 2017-06-27 2018-03-28 Indera N.V. Zitmeubel met in de hoogte instelbaar rugkussen
US20190053638A1 (en) * 2017-08-18 2019-02-21 Judy Chi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Surface-Secure Changing Mat with Inter-Usable Strap
USD848167S1 (en) * 2017-10-27 2019-05-14 Textron Innovations, Inc. Large passenger cabin seat
JP2019208565A (ja) * 2018-05-31 2019-12-12 株式会社フジ医療器 マッサージ機
US11890253B2 (en) 2018-12-26 2024-02-06 Therabody, Inc. Percussive therapy device with interchangeable modules
CN111053680B (zh) * 2019-03-28 2022-05-20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神经外科用肢体运动护理装置
US11813221B2 (en) 2019-05-07 2023-11-14 Therabody, Inc. Portable percussive massage device
JP7270483B2 (ja) * 2019-06-28 2023-05-10 株式会社フジ医療器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US11857481B2 (en) 2022-02-28 2024-01-02 Therabody, Inc. System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massage attachment to percussive therapy devic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7016A (en) * 1991-02-28 1992-08-11 Kabushiki Kaisha Japan Health Automatic multifunction massager for chair
CN1252984A (zh) * 1998-11-02 2000-05-17 家族株式会社 椅子式按摩机
CN1300586A (zh) * 1999-12-20 2001-06-27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按摩机
JP2005152202A (ja) * 2003-11-25 2005-06-16 Family Co Ltd 椅子
JP2008154877A (ja) * 2006-12-25 2008-07-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4483547B2 (ja) * 2004-11-24 2010-06-16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1250934A (ja) * 2010-06-01 2011-12-15 Daito Denki Kogyo Kk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CN202776938U (zh) * 2012-03-30 2013-03-13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式按摩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3563A (ja) * 1996-05-28 1997-12-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H1176335A (ja) 1997-09-01 1999-03-23 Omron Corp マッサージ機
JP4240585B2 (ja) * 1998-06-03 2009-03-18 株式会社フジ医療器 座部昇降手段を備えたマッサージ椅子
JP2001061922A (ja) * 1999-08-26 2001-03-1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マッサージ機
JP4715636B2 (ja) * 2006-05-26 2011-07-06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2009082324A (ja) * 2007-09-28 2009-04-23 Daito Denki Kogyo Kk 足揉み装置を備えたマッサージ椅子
JP5199806B2 (ja) * 2008-09-24 2013-05-15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足揉み装置を備えたマッサージ椅子
JP5350961B2 (ja) * 2009-09-30 2013-11-27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7016A (en) * 1991-02-28 1992-08-11 Kabushiki Kaisha Japan Health Automatic multifunction massager for chair
CN1252984A (zh) * 1998-11-02 2000-05-17 家族株式会社 椅子式按摩机
CN1300586A (zh) * 1999-12-20 2001-06-27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按摩机
JP2005152202A (ja) * 2003-11-25 2005-06-16 Family Co Ltd 椅子
JP4483547B2 (ja) * 2004-11-24 2010-06-16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8154877A (ja) * 2006-12-25 2008-07-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2011250934A (ja) * 2010-06-01 2011-12-15 Daito Denki Kogyo Kk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CN202776938U (zh) * 2012-03-30 2013-03-13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式按摩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9920A (zh) * 2014-05-01 2016-09-28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式按摩器
CN107772880A (zh) * 2016-08-25 2018-03-09 豪威株式会社 用户定制地设定按摩椅初始位置的方法及应用其的按摩椅
CN107772880B (zh) * 2016-08-25 2021-10-15 豪威株式会社 用户定制地设定按摩椅初始位置的方法及应用其的按摩椅
CN107019358A (zh) * 2017-04-14 2017-08-08 李心怡 防疲劳家用学习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93222A1 (en) 2013-10-30
US9107508B2 (en) 2015-08-18
JP5892836B2 (ja) 2016-03-23
WO2013145346A1 (ja) 2013-10-03
TW201338770A (zh) 2013-10-01
TWI484950B (zh) 2015-05-21
CN202776938U (zh) 2013-03-13
JP2013208264A (ja) 2013-10-10
HK1188708A1 (zh) 2014-05-16
US20130341974A1 (en) 2013-12-26
CN103356371B (zh)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76938U (zh) 座椅式按摩器
CN102160716B (zh) 一种可调节靠背位置的椅架
CN108158778B (zh) 一种实现靠背倾倒与搁腿抬升联动的按摩椅架装置
CN103860356B (zh) 按摩椅
CN203763454U (zh) 一种按摩沙发架
CN204170010U (zh) 一种具有起身功能的多功能座椅
CN104321041A (zh) 揉背装置
CN102389357B (zh) 具备模拟零重力功能的单驱动按摩椅
CN202161524U (zh) 一种具备模拟零重力功能的单驱动按摩椅
CN101342036A (zh) 一种可联动的床
KR20120046296A (ko) 마사지기
CN102085144A (zh) 一种按摩椅机架
KR20120004955U (ko) 시트쿠션 익스텐션 장치
CN103356359B (zh) 一种两用按摩沙发椅
CN202035760U (zh) 可调节靠背位置的椅架
CN203389056U (zh) 一种两用按摩沙发椅
CN205548037U (zh) 可改变支撑角度的座椅
CN209575191U (zh) 一种零重力按摩椅
JP5745459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CN202822011U (zh) 一种按摩椅姿态调节的传动装置
CN215650112U (zh) 座椅架体及座椅
CN216168733U (zh) 坐姿可调节的滑躺式按摩椅
CN220069238U (zh) 按摩椅支架结构
CN105979920B (zh) 座椅式按摩器
CN217771830U (zh) 一种靠背与小腿联动按摩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87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87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