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40097A - 利用整条玉米秸秆制备灵芝生产菌包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整条玉米秸秆制备灵芝生产菌包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40097A
CN103340097A CN201310306498XA CN201310306498A CN103340097A CN 103340097 A CN103340097 A CN 103340097A CN 201310306498X A CN201310306498X A CN 201310306498XA CN 201310306498 A CN201310306498 A CN 201310306498A CN 103340097 A CN103340097 A CN 103340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ivation
maize straw
raw material
corn straw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064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3064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400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40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00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利用整条玉米秸秆制备灵芝生产菌包的方法。其中包括:选用无需破碎的整条玉米秸秆作为原料,应用时将玉米秸秆切断长为25~30cm的节段,然后浸没于2%的石灰水中浸泡20~24个小时;用杂锯末、麦麸、玉米粉、生石灰作为辅料,然后把玉米秸秆节段和辅料装袋后通过灭菌、接种、培菌制备出生产用菌包。通过实施本发明,所用的主要原料——玉米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应用时不需要破碎,而是整条的使用,不但减少了平时玉米秸秆破碎时需要的专用设施设备、劳力等投入。玉米秸秆的利用不但提升其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使森林资源及环境得到保护,意义十分重大。

Description

利用整条玉米秸秆制备灵芝生产菌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利用整条玉米秸秆制备灵芝生产菌包的方法。 
技术背景
我国是玉米生产生产大国,几乎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玉米。玉米收成后,都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玉米秸秆。当前,人们大多是将这些资源富集的玉米秸秆作为燃料加以利用。因此,每到秋冬之交,玉米秸秆焚烧污染空气往往成为众矢之的。“秸秆焚烧”所造成的污染,已经困扰全国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 
有关文献显示,玉米秸秆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以及2%~4%的蛋白质和0.5%-1%的脂肪,2kg的玉米秸秆增重净能相当于1kg的玉米籽粒。将营养丰富、资源富集的玉米秸秆弃之,是在可惜。 
灵芝可治愈万症,其功能应验,灵通神效,故名灵芝,又名“不死药”俗称“灵芝草”,多孔菌科类、一年生真菌。目前灵芝人工栽培主要是以段木或阔叶树锯木屑为原料,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用资源丰富的玉米秸秆作为原料栽培灵芝,原料可谓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资源富集的玉米秸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提升其自身价值意义十分重大。 
伦志明、郭文学、马怀良、李凤玉发表的“作物秸秆栽培灵芝试验研究”一文中,以玉米芯和豆秸分别替代部分木屑进行灵芝栽培试验,比较生物学转化率可以看出,纯木屑栽培最高;比较多糖含量却发现,以豆秸替代比例为30%时生产的灵芝多糖含量最高,比纯木屑栽培时高出58%。因此,以灵芝干品为主要 生产目的时,木屑是最好的栽培原料。以灵芝多糖提取为主要生产目的时,豆秸替代30%的木屑栽培能够获得最高的产量。该技术方案所应用的秸秆是豆秸,而且需要将豆秸通过粉碎后才加以利用,将豆秸粉碎时费时又费力,而且需要专用的设施设备,豆秸的应用成本也由此提高。 
目前,利用玉米秸秆来栽培灵芝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利用整条玉米秸秆制备灵芝生产菌包的方法。具体包括:选用无需破碎的整条玉米秸秆作为原料,应用时将玉米秸秆切断长为25~30cm的节段,然后浸没于2%的石灰水中浸泡20~24个小时;用杂锯末、麦麸、玉米粉、生石灰作为辅料,然后把玉米秸秆节段和辅料装袋后通过灭菌、接种、培菌制备出生产用菌包。通过实施本发明,所用的主要原料——玉米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应用时不需要破碎,而是整条的使用,不但减少了平时玉米秸秆破碎时需要的专用设施设备、劳力等投入。玉米秸秆的利用不但提升其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使森林资源及环境得到保护,意义十分重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利用整条玉米秸秆制备灵芝生产菌包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在于: 
(1)选用整条状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 
(2)选择杂锯末、麦麸、玉米粉、生石灰作为辅料; 
(3)制备生产用菌包; 
具体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的选用整条状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时,原料的选择及处理方法如下: 
(1)原料选择:选择干透、无霉变、色泽正常、无需破碎的整条状玉米秸秆为原料; 
(2)原料处理:先玉米秸秆切断为长25~30cm的节段,然后将玉米秸秆节段浸没于2%的石灰水中浸泡20~24个小时,最后将玉米秸秆节段捞起来并沥干其面上的水分备用。 
2、所述的选择杂锯末、麦麸、玉米粉、生石灰作为辅料时,辅料及其制备方法如下: 
(1)组成的原料及配比:锯末82%、麦麸11%、玉米粉6%、生石灰1%; 
(2)混料:将上述各种原料混合搅拌均匀成为混合物料,然后拌入适量的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而成为生产用辅料。 
3、所述的生产用菌包及其制备方法如下: 
(1)装袋:选择规格是30×40~45cm、两边开口的塑料筒作为制备生产用菌包的栽培袋,先用绳子将塑料筒的一边袋口扎紧而形成一个栽培袋,然后往栽培袋底部均匀地施辅一层厚是2~3cm的料铺,接着装入玉米秸秆节段,直至将整个栽培袋装实,再用2~3cm厚的铺料封盖过玉米秸秆节段表面,最后用绳子将栽培袋另一边的袋口扎紧; 
(2)灭菌:把装好料后的栽培袋料按常规方法进行灭菌; 
(3)接种:将经过灭菌的栽培袋料移到接种室,在干净的环境下把栽培袋料的两头都接入菌种质量好、无污染的灵芝菌种; 
(4)培菌管理:把接种后的栽培袋料移到培养室里进行培菌管理;培菌期间,保持培养环境黑暗,室内温度在15~30℃、相对空气湿度在60~70%左右,同时要保持培养室内通风透气及空气新鲜; 
(5)形成生产用菌包:当菌丝长满料袋时再培养至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既成为生产用菌包。 
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提出的灵芝生产用菌包所用原料措施独特,而且工艺实施简单,容易实施。 
2、通过实施本发明,所用的主要原料——玉米秸秆,其所含的营养物质较为全面,而且资源十分丰富,原料容易组织,使用成本低。 
3、通过实施本发明,所用的主要原料——玉米秸秆,应用时不需要破碎,而是整条的使用,不但减少了平时玉米秸秆破碎时需要的专用设施设备、劳力等投入。 
4、通过实施本发明,既可大量转化平时无用武之地、堆积如山、资源富集的玉米秸秆,延长产业链,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增加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5、目前,灵芝人工栽培主要是采用段木或阔叶木木屑为原料,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通过实施本发明,用资源丰富的玉米秸秆作为原料栽培灵芝,原料可谓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但可以使资源富集的玉米秸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提升玉米秸秆的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使森林资源及环境得到保护,意义十分重大。 
6、通过实施本发明,更适合灵芝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 
利用整条玉米秸秆制备灵芝生产菌包的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原料的选择及处理方法如下: 
(1)原料选择:选择干透、无霉变、色泽正常、无需破碎的整条状玉米秸秆为原料; 
(2)原料处理:先玉米秸秆切断为长25~30cm的节段,然后将玉米秸秆节段浸没于2%的石灰水中浸泡20~24个小时,最后将玉米秸秆节段捞起来并沥干其面上的水分备用。 
2、辅料及其制备方法如下: 
(1)组成的原料及配比:锯末82%、麦麸11%、玉米粉6%、生石灰1%; 
(2)混料:将上述各种原料混合搅拌均匀成为混合物料,然后拌入适量的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而成为生产用辅料。 
3、生产用菌包制备方法如下: 
(1)装袋:选择规格是30×40~45cm、两边开口的塑料筒作为制备生产用菌包的栽培袋,先用绳子将塑料筒的一边袋口扎紧而形成一个栽培袋,然后往栽培袋底部均匀地施辅一层厚是2~3cm的料铺,接着装入玉米秸秆节段,直至将整个栽培袋装实,再用2~3cm厚的铺料封盖过玉米秸秆节段表面,最后用绳子将栽培袋另一边的袋口扎紧; 
(2)灭菌:把装好料后的栽培袋料按常规方法进行灭菌; 
(3)接种:将经过灭菌的栽培袋料移到接种室,在干净的环境下把栽培袋料的两头都接入菌种质量好、无污染的灵芝菌种; 
(4)培菌管理:把接种后的栽培袋料移到培养室里进行培菌管理;培菌期间,保持培养环境黑暗,室内温度在15~30℃、相对空气湿度在60~70%左右,同时要保持培养室内通风透气及空气新鲜; 
(5)形成生产用菌包:当菌丝长满料袋时再培养至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既成为生产用菌包。 

Claims (1)

1.利用整条玉米秸秆制备灵芝生产菌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选用整条状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 
(2)选择杂锯末、麦麸、玉米粉、生石灰作为辅料; 
(3)制备生产用菌包; 
具体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的选用整条状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时,原料的选择及处理方法如下: 
(1)原料选择:选择干透、无霉变、色泽正常、无需破碎的整条状玉米秸秆为原料; 
(2)原料处理:先玉米秸秆切断为长25~30cm的节段,然后将玉米秸秆节段浸没于2%的石灰水中浸泡20~24个小时,最后将玉米秸秆节段捞起来并沥干其面上的水分备用; 
所述的选择杂锯末、麦麸、玉米粉、生石灰作为辅料时,辅料及其制备方法如下: 
(1)组成的原料及配比:锯末82%、麦麸11%、玉米粉6%、生石灰1%; 
(2)混料:将上述各种原料混合搅拌均匀成为混合物料,然后拌入适量的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而成为生产用辅料; 
所述的生产用菌包及其制备方法如下: 
(1)装袋:选择规格是30×40~45cm、两边开口的塑料筒作为制备生产用菌包的栽培袋,先用绳子将塑料筒的一边袋口扎紧而形成一个栽培袋,然后往栽培袋底部均匀地施辅一层厚是2~3cm的料铺,接着装入玉米秸秆节段,直至将整个栽培袋装实,再用2~3cm厚的铺料封盖过玉米秸秆节段表面,最后用绳子将栽培袋另一边的袋口扎紧; 
(2)灭菌:把装好料后的栽培袋料按常规方法进行灭菌; 
(3)接种:将经过灭菌的栽培袋料移到接种室,在干净的环境下把栽培袋料的两头都接入菌种质量好、无污染的灵芝菌种; 
(4)培菌管理:把接种后的栽培袋料移到培养室里进行培菌管理;培菌期间,保持培养环境黑暗,室内温度在15~30℃、相对空气湿度在60~70%左右,同时要保持培养室内通风透气及空气新鲜; 
(5)形成生产用菌包:当菌丝长满料袋时再培养至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既成为生产用菌包。 
CN201310306498XA 2013-07-19 2013-07-19 利用整条玉米秸秆制备灵芝生产菌包的方法 Pending CN1033400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06498XA CN103340097A (zh) 2013-07-19 2013-07-19 利用整条玉米秸秆制备灵芝生产菌包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06498XA CN103340097A (zh) 2013-07-19 2013-07-19 利用整条玉米秸秆制备灵芝生产菌包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0097A true CN103340097A (zh) 2013-10-09

Family

ID=49274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06498XA Pending CN103340097A (zh) 2013-07-19 2013-07-19 利用整条玉米秸秆制备灵芝生产菌包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4009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7337A (zh) * 2014-11-18 2015-03-11 融水苗族自治县水产畜牧兽医局 利用秸秆发酵降低粗纤维生产饲料的方法
CN104871826A (zh) * 2015-06-10 2015-09-02 张家港市鸿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灵芝培养方法
CN106993466A (zh) * 2017-04-11 2017-08-01 宁德师范学院 一种玉米秸秆枝条型食用菌固定化菌种生产及栽培方法
CN110476710A (zh) * 2016-10-14 2019-11-22 北京京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灵芝有效成分含量的栽培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5161A (zh) * 2007-12-13 2009-06-17 辽宁东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北方半熟料开放式香菇生产方法
CN101857488A (zh) * 2010-05-19 2010-10-13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栽培白灵菇的培养料配方
CN101960962A (zh) * 2010-10-26 2011-02-02 镇江市京口区瑞京农业科技示范园 一种玉米秸秆栽培竹荪的方法
CN102283013A (zh) * 2011-06-16 2011-12-2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利用杏鲍菇废菌渣栽培高品质秀珍菇的方法
CN202285636U (zh) * 2011-10-21 2012-07-04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研究中心 一种香菇野外覆土栽培果木模块
CN102657028A (zh) * 2012-05-20 2012-09-12 何寒 一种花香菇的覆土栽培方法
CN102690137A (zh) * 2012-06-15 2012-09-26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利用野草栽培白色灰树花的栽培基质及栽培方法
CN102815978A (zh) * 2011-06-07 2012-12-12 林金榜 以葡萄枝为主要原料的食用菌培养基及食用菌培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5161A (zh) * 2007-12-13 2009-06-17 辽宁东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北方半熟料开放式香菇生产方法
CN101857488A (zh) * 2010-05-19 2010-10-13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栽培白灵菇的培养料配方
CN101960962A (zh) * 2010-10-26 2011-02-02 镇江市京口区瑞京农业科技示范园 一种玉米秸秆栽培竹荪的方法
CN102815978A (zh) * 2011-06-07 2012-12-12 林金榜 以葡萄枝为主要原料的食用菌培养基及食用菌培育方法
CN102283013A (zh) * 2011-06-16 2011-12-2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利用杏鲍菇废菌渣栽培高品质秀珍菇的方法
CN202285636U (zh) * 2011-10-21 2012-07-04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研究中心 一种香菇野外覆土栽培果木模块
CN102657028A (zh) * 2012-05-20 2012-09-12 何寒 一种花香菇的覆土栽培方法
CN102690137A (zh) * 2012-06-15 2012-09-26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利用野草栽培白色灰树花的栽培基质及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化峰: "大棚灵芝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与信息》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7337A (zh) * 2014-11-18 2015-03-11 融水苗族自治县水产畜牧兽医局 利用秸秆发酵降低粗纤维生产饲料的方法
CN104871826A (zh) * 2015-06-10 2015-09-02 张家港市鸿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灵芝培养方法
CN110476710A (zh) * 2016-10-14 2019-11-22 北京京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灵芝有效成分含量的栽培方法
CN106993466A (zh) * 2017-04-11 2017-08-01 宁德师范学院 一种玉米秸秆枝条型食用菌固定化菌种生产及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onmoon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wheat bran, rice bran and maize powder supplementation with saw dust on the production of shiitake mushroom (Lentinus edodes (Berk.) Singer)
CN103923967B (zh) 一种秸秆的综合利用方法
CN101462900A (zh) 一种秀珍菇的栽培基及其制作方法
CN109704840A (zh) 一种腐熟剂及其对蛋鸡粪便的腐熟用途
CN103172450A (zh) 一种香菇栽培料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CN105367171A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02189A (zh) 利用工厂污泥和海鲜菇菌渣的有机肥料配方及其生产工艺
CN105347946A (zh) 一种促生长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26472A (zh) 一种利用板栗苞壳和废树枝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03404369A (zh) 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制备平菇出菇菌包的方法
CN102241546A (zh) 一种栽培优质黑木耳的组合物及应用
CN103340097A (zh) 利用整条玉米秸秆制备灵芝生产菌包的方法
CN111233584A (zh) 一种有机果园专用羊粪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09923A (zh) 罗汉果果渣在栽培真姬菇中的应用
CN104926500A (zh) 罗汉果果渣在栽培白灵菇中的应用
CN103193528A (zh) 一种香菇栽培料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CN105859415A (zh) 一种新型黑木耳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0769A (zh) 一种利用条形状玉米秸秆栽培香菇的方法
CN104291887A (zh) 猪粪和饼肥为原料生产烟草专用有机肥的方法及烟草专用有机肥
CN105347881A (zh) 一种利用玉米芯制作平菇培养料的方法
CN105052541A (zh) 一种以甘蔗叶为主要原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4058872B (zh) 一种以松杉木屑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34613A (zh) 一种能提高灰树花产量的培养料
Ngezimana et al. Potential of organic residues in producing oyster mushroom, Pleurotus ostreatus Fr.(Polyporaceae).
CN106431582A (zh) 百香果果皮及修剪的枝蔓在栽培白玉菇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