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9156A - 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及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及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9156A
CN103309156A CN2013100800290A CN201310080029A CN103309156A CN 103309156 A CN103309156 A CN 103309156A CN 2013100800290 A CN2013100800290 A CN 2013100800290A CN 201310080029 A CN201310080029 A CN 201310080029A CN 103309156 A CN103309156 A CN 103309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resin
color filter
ink
resin film
printing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00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城光一
板原俊英
斋藤亨
浦野和久
吉冈敬裕
今野高志
安藤智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hemical and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09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91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10Transparent films; Clear coatings; Transparent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及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在不降低亮度的情况下将以往单色电子纸简便且廉价地形成彩色显示元件。一种为了得到滤色器而使用的着色油墨的接收层,该滤色器在利用喷墨法喷出的多种颜色的着色油墨与其邻接的不同颜色的着色油墨不混色的情况下形成有着色区域,该接受层是在由含有紫外线固化性成分、并且溶解有透明树脂的透明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透明树脂膜接收着色油墨后,实施紫外线固化而成,另外提供一种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形成由透明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透明树脂膜后,在该透明树脂膜上利用喷墨法喷出多种颜色的着色油墨,使其干燥,照射紫外线,从而使透明树脂膜固化而形成着色区域。

Description

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及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形成滤色器的着色区域的紫外线固化性接收层及滤色器的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在反射型彩色显示器等彩色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接收层以及利用其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代替纸的电子介质,正在积极进行电子纸的开发。相对于作为以往的显示器的CRT、液晶显示器,作为电子纸所必要的特性,可举出:由反射型显示元件构成且具有高的白反射率·高对比度、在显示中具有存储器效果、能够以低电压驱动、薄而轻以及廉价等。特别是作为显示特性而要求与纸同质的白反射率·对比度。另外,以往的纸介质理所当然进行全彩显示,对电子纸的彩色化的期望非常高。
作为目前为止提出的能够进行彩色显示的电子纸的技术,例如在反射型液晶装置中形成了滤色器的介质已全部被产品化,但由于这些通常使用偏振片,所以光利用效率低,只能进行较暗的白色显示。此外由于无法显示黑色,因此对比度也差。
另外,作为明亮的反射型显示装置有电泳方式,电泳方式的原理是通过电场来移动带电的白色粒子和黑色粒子,但是该电泳方式基于白色粒子的散射反射率最高不足40%,而要求进一步提高反射效率。另外,当进行彩色化时反射效率降低,所以对明亮的彩色电子纸的期待很高。
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等公开了在电泳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形成有滤色器的反射型彩色显示介质。其中,对于这些显示装置而言,利用了具有以往的液晶显示器中使用的黑矩阵的滤色器或者基于着色像素的叠加时,使亮度受损。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实现多色显示元件时,以利用仅与着色像素的颜色数相同的次数的光刻方式形成着色像素,所以其工序成本和着色抗蚀剂的使用在经济方面均不利。
另一方面,提出了如下的使用了喷墨法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参照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6):该方法在构成像素的区域中仅分别对需要的像素同时喷射涂布红色、蓝色、绿色的油墨并使之固化而形成像素,预先通过光刻工序形成隔壁,并对该像素部喷出油墨。该方法中,为了避免各着色区域的渗透、相邻的区域间的混色,例如在专利文献7中例示了使油墨和隔壁表面的静态接触角为30~65°以避免混色。该方法与上述光刻法相比,削减了其工序成本和着色抗蚀剂。
此外,提出了在喷墨法滤色器的制造中不形成隔壁而形成着色像素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8)。但是,该方法预先在基底上形成黑矩阵层,通过该区域来完成分区涂布,另外,在作为反射型显示装置的电子纸中不需要黑矩阵,这是反而降低亮度的重要因素。
然而,单色电子纸的结构和制造方法是公知的,在白黑反转的胶囊上在视觉辨认侧配置各种透明基板(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也可以将预先形成了滤色器的透明支撑基材贴合在面板上,但也能够在现有的透明支撑基材上直接形成着色区域,重要的是在哪个透明支撑基材上配置滤色器或设计其亮度。然而,要用喷墨法在透明支撑基材上形成着色像素时,由于各透明支撑基材的表面各不相同,所以相同的着色油墨的润湿扩展也不同,结果根据情况有时产生由于润湿过好而无法控制其着色区域,反之润湿差而无法形成均匀且具有所希望的面积的着色区域的问题。
另外,为了制造面内均匀的滤色器,考虑对透明支撑基材进行清洗或表面处理而使着色油墨与支撑基材的接触角均匀。例如有利用公知的碱洗剂进行的清洗、大气压等离子体法、电晕放电、紫外线处理等。其原因在于,着落在支撑基材上的油墨为液态,根据其表面张力和与支撑基材的润湿性决定接触角,根据液滴量而决定扩展直径。然而这种表面处理方法需要设定用于使每个透明支撑基材的接触角相同的条件而不适于量产,并且控制范围也受限。另外,用喷墨法在面板上直接形成着色区域时,这种表面处理方法有可能对面板赋予损伤。
另一方面,提出了如下方法(参照专利文献9~13):在透明支撑基材上的除喷墨图案区域以外不预先设置具有高度差的图案、隔壁的情况下,在基材上形成以有机硅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为主成分的油墨接收层,用喷墨法在其上形成滤色器层。这些均是适用于液晶显示器(LCD)用滤色器的事例,通常其目的在于在带有黑矩阵(BM)的透明支撑基材上形成接收层后,防止因喷墨法引起着色油墨的飞散、产生洇渗,BM高度差在限定(划分)着色区域上发挥作用。另外,其目的均在于通过使着色油墨的着色成分被吸收于接收层中而定影来形成滤色器,并且有时为了快速吸收着色油墨而混合二氧化硅等微粒(参照专利文献13)。
此外,提出了在显示胶囊层的表面具有粘接层并用喷墨法在其上形成滤色器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4)。该粘接层是松弛地粘接用于表面保护的剥离膜的层,关于控制用喷墨法喷出的油墨形状的内容没有任何记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61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6151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8353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26783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昭59-7520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1-350012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11-281815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0-54777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0-28818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6-209115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2003-84115号公报
专利文献12:日本特开2004-226517号公报
专利文献13:日本特开2010-276986号公报
专利文献14:日本特表2010-50389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株)矢野经济研究所,“2010年版电子纸市场的现状与展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完成,提供一种适于制造滤色器的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及滤色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滤色器在不降低亮度的情况下将以往的单色电子纸的方式简便且廉价地彩色化。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滤色器的需要着色的区域限制到最小限,作为其方法利用喷墨法形成着色区域,从而能够将着色油墨的使用量抑制为需要量,进而通过将其它区域设为无着色或透明,从而能够抑制亮度的降低。这是因为在以往的有源方式液晶显示器中使用的滤色器中需要设置黑矩阵,该黑矩阵是为了对对置的一对透明基板所具备的薄膜晶体管(TFT)进行遮光的目的而专门设置的,但是例如在使用了微胶囊的电泳式电子纸的情况下,由于黑色粒子或白色粒子覆盖对置的一对透明基板上的全部,所以光不会从视觉辨认侧到达相对置的TFT,所以不需要与黑矩阵相当的遮光部。在对置的透明基板侧,通过专用白色粒子、反射镜面覆盖TFT的情况也是同样的。此外,由于在无源方式显示器、分段方式显示器中不具有TFT,所以滤色器侧不需要遮光部。另外,根据喷墨法,着色区域的形成在成本上也是优选的。
并且发现,为了在不依赖于在使用了微胶囊的单色电子纸等单色显示装置的视觉辨认侧设置的透明支撑基材的表面性状的情况下稳定制造其着色区域,有效的是在透明支撑基材上设置介由接收层形成着色区域,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其特征在于,是用于得到滤色器而使用着色油墨的接收层,所述滤色器中,在利用喷墨法喷出的多种颜色的着色油墨与邻接的不同颜色的着色油墨不混色的情况下形成有着色区域,所述接收层是在由溶解有透明树脂的透明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透明树脂膜接收着色油墨后,利用紫外线实施固化而形成的,上述透明树脂组合物含有紫外线固化性成分作为必须成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彩色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截面示意图(局部)。
图2是说明彩色显示装置中的一对透明基板中具有TFT的驱动侧的透明基板的样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表示着色油墨的描绘图案的模式说明图。
图4是表示着色油墨的其它描绘图案的模式说明图。
图5是表示由着色油墨形成的着色区域的样式的模式说明图。
图6是表示利用着色油墨进行8处打点描绘时的描绘顺序的模式说明图。
图7是表示描绘图案的表面形状的表面形状测定数据。
符号说明
1:驱动开关
2:驱动电极
3:驱动侧基板
4:导电层
5:透明基板
6:白色粒子
7:黑色粒子
8:分散介质
9:微胶囊
10:显示介质
11:滤色器
12:具有透明树脂膜的支撑基板
13:透明树脂膜
14:着色层
15:配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可适用于获得滤色器,并能够实现防止亮度的降低的彩色显示装置,该滤色器安装于单色显示面板(单色显示装置),该单色显示面板在具有电极的一对透明基板之间配置有包含通过外加电场而移动或旋转的粒子的显示体。
在上述彩色显示装置中,首先,对于单色显示装置而言,优选可举出如下的显示装置,即,在具备了电极的一对透明基板之间具有带电的白色粒子和黑色粒子,这些粒子形成显示体,通过外加电场而移动或旋转从而形成单色图像。其中,显示体例如能够制成将电泳粒子分散在分散介质中而封入的微胶囊。此时的微胶囊的粒径优选为1~1000μm左右,通常为数10μm。微胶囊中的黑色粒子和白色粒子带电,它们被夹持在具备一对透明电极的透明基板间,通过外加电场而进行单色显示。即,如图1例示所示,该单色显示装置具备驱动侧透明基板3和视觉辨认侧透明基板5,该驱动侧透明基板3以规定图案形成了连接于薄膜晶体管(TFT)等的驱动开关1的驱动电极2,视觉辨认侧透明基板5中,作为电极如TFT的玻璃等那样具备导电层4,在这一对基板之间配置有微胶囊9。在该微胶囊9中,将由带有互不相同的电荷的白色粒子6和黑色粒子7构成的显示体10分散在透明分散介质8中并被封入其中。
另外,在配置在单色显示装置的视觉辨认侧的基板上的滤色器11的制造中,例如,在由透明膜或玻璃等构成的透明支撑基材12上,首先,涂布溶解有透明树脂的透明树脂组合物而形成透明树脂膜,在该透明树脂膜上根据需要的颜色数和像素数而利用喷墨法喷出着色油墨,进行干燥和照射紫外线,从而使透明树脂膜固化得到接收层13,并且形成着色区域14。这里,透明膜可使用市售的膜,例如可举出聚碳酸酯膜、PET膜、COP膜等。另外,也能在如ITO玻璃等那样具备有导电层4的透明基板5上形成透明树脂膜,即在单色显示装置的一个透明基板上直接形成透明树脂膜,并在其上形成各着色区域14。
这里,作为提供形成着色区域14的液滴的喷墨油墨(着色油墨),使用至少含有常温下为液态的树脂、常温下为固态的树脂、着色剂以及溶剂作为必须成分的喷墨油墨。通过形成这样的组成,从而体现与后述的透明树脂层优异的作用,能够精密控制通过喷墨法形成的着色区域,结果体现本发明的效果。应予说明,本发明中所说的常温是指油墨喷出时的作业环境温度,是在25℃左右、例如为15~35℃左右的温度范围。
作为着色油墨所使用的常温下为液态的树脂,有液态的多官能丙烯酸酯、液态的多官能环氧树脂等,这些可单独或组合多个使用。其中,从光固化后的可靠性和用于油墨喷出特性的油墨低粘性化的观点出发,优选具有3官能~4官能的反应基团的分子量为1000以下的液态树脂。
另外,作为用于着色油墨的常温下为固态的树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不饱和聚酯树脂、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等,它们可单独或组合多个使用。其中,从透明性这种观点出发,优选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饱和聚酯树脂,另外,也为了稳定进行喷墨的喷出的低粘度化,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以下。另外,通常,除了颜料分散时使用的饱和·不饱和聚酯树脂以外,聚氧乙烯烷基醚类、聚乙二醇二酯类、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类、脂肪酸改性聚酯类、叔胺改性聚氨酯类等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等也为在常温下为固态的树脂,可以与微细化后的颜料一同添加。
对于组合了常温下为液态的树脂和常温下为固态的树脂的树脂成分的配合量,相对于着色油墨优选为1~50重量%的范围。另外,常温下为液态的树脂和常温下为固态的树脂的配合比率优选为10:90~99:1的范围。
作为在着色油墨中使用的溶剂,例如可使用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等乙二醇单烷基醚乙酸酯类;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单乙基醚等二乙二醇单烷基醚类:二乙二醇单正丁基醚乙酸酯等二乙二醇单烷基醚乙酸酯类;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等丙二醇单烷基醚乙酸酯类:二乙二醇二甲基醚等其它醚类、γ-丁内酯等高沸点溶剂类等。
此外,在着色油墨中可以配合以红(R)、绿(G)、蓝(B)等为代表的与所要求的颜色匹配的规定的着色剂。但是,由于在用于电子纸等反射型显示装置的滤色器中也包含无色透明或无需调节颜色的着色区域的情况,此时当然不配合着色剂而形成着色涂膜从而制成无着色或透明为好。
配合着色剂时,可使用选自有机着色剂和无机着色剂中的任一种。作为有机着色剂,例如可使用染料、有机颜料、天然色素等。另外,作为无机着色剂,例如可使用无机颜料、体质颜料等。其中,由于有机颜料的发色性且耐热性也高,所以可优选使用。作为有机颜料,例如可举出在颜色索引(C.I.;The 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urists公司发行)中分类为颜料(Pigment)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举出标记为以下颜色索引(C.I.)编号的化合物。
即,可举出C.I.颜料黄1、C.I.颜料黄3、C.I.颜料黄12、C.I.颜料黄13、C.I.颜料黄14、C.I.颜料黄15、C.I.颜料黄16、C.I.颜料黄17、C.I.颜料黄20、C.I.颜料黄24、C.I.颜料黄31、C.I.颜料黄55、C.I.颜料黄60、C.I.颜料黄61、C.I.颜料黄65、C.I.颜料黄71、C.I.颜料黄73、C.I.颜料黄74、C.I.颜料黄81、C.I.颜料黄83、C.I.颜料黄93、C.I.颜料黄95、C.I.颜料黄97、C.I.颜料黄98、C.I.颜料黄100、C.I.颜料黄101、C.I.颜料黄104、C.I.颜料黄106、C.I.颜料黄108、C.I.颜料黄109、C.I.颜料黄110、C.I.颜料黄113、C.I.颜料黄114、C.I.颜料黄116、C.I.颜料黄117、C.I.颜料黄119、C.I.颜料黄120、C.I.颜料黄126、C.I.颜料黄127、C.I.颜料黄128、C.I.颜料黄129、C.I.颜料黄138、C.I.颜料黄139、C.I.颜料黄150、C.I.颜料黄151、C.I.颜料黄152、C.I.颜料黄153、C.I.颜料黄154、C.I.颜料黄155、C.I.颜料黄156、C.I.颜料黄166、C.I.颜料黄168、C.I.颜料黄175;
C.I.颜料橙1、C.I.颜料橙5、C.I.颜料橙13、C.I.颜料橙14、C.I.颜料橙16、C.I.颜料橙17、C.I.颜料橙24、C.I.颜料橙34、C.I.颜料橙36、C.I.颜料橙38、C.I.颜料橙40、C.I.颜料橙43、C.I.颜料橙46、C.I.颜料橙49、C.I.颜料橙51、C.I.颜料橙61、C.I.颜料橙63、C.I.颜料橙64、C.I.颜料橙71、C.I.颜料橙73;C.I.颜料紫1、C.I.颜料紫19、C.I.颜料紫23、C.I.颜料紫29、C.I.颜料紫32、C.I.颜料紫36、C.I.颜料紫38;
C.I.颜料红1、C.I.颜料红2、C.I.颜料红3、C.I.颜料红4、C.I.颜料红5、C.I.颜料红6、C.I.颜料红7、C.I.颜料红8、C.I.颜料红9、C.I.颜料红10、C.I.颜料红11、C.I.颜料红12、C.I.颜料红14、C.I.颜料红15、C.I.颜料红16、C.I.颜料红17、C.I.颜料红18、C.I.颜料红19、C.I.颜料红21、C.I.颜料红22、C.I.颜料红23、C.I.颜料红30、C.I.颜料红31、C.I.颜料红32、C.I.颜料红37、C.I.颜料红38、C.I.颜料红40、C.I.颜料红41、C.I.颜料红42、C.I.颜料红48:1、C.I.颜料红48:2、C.I.颜料红48:3、C.I.颜料红48:4、C.I.颜料红49:1、C.I.颜料红49:2、C.I.颜料红50:1、C.I.颜料红52:1、C.I.颜料红53:1、C.I.颜料红57、C.I.颜料红57:1、C.I.颜料红57:2、C.I.颜料红58:2、C.I.颜料红58:4、C.I.颜料红60:1、C.I.颜料红63:1、C.I.颜料红63:2、C.I.颜料红64:1、C.I.颜料红81:1、C.I.颜料红83、C.I.颜料红88、C.I.颜料红90:1、C.I.颜料红97、C.I.颜料红101、C.I.颜料红102、C.I.颜料红104、C.I.颜料红105、C.I.颜料红106、C.I.颜料红108、C.I.颜料红112、C.I.颜料红113、C.I.颜料红114、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123、C.I.颜料红144、C.I.颜料红146、C.I.颜料红149、C.I.颜料红150、C.I.颜料红151、C.I.颜料红166、C.I.颜料红168、C.I.颜料红170、C.I.颜料红171、C.I.颜料红172、C.I.颜料红174、C.I.颜料红175、C.I.颜料红176、C.I.颜料红177、C.I.颜料红178、C.I.颜料红179、C.I.颜料红180、C.I.颜料红185、C.I.颜料红187、C.I.颜料红188、C.I.颜料红190、C.I.颜料红193、C.I.颜料红194、C.I.颜料红202、C.I.颜料红206、C.I.颜料红207、C.I.颜料红208、C.I.颜料红209、C.I.颜料红215、C.I.颜料红216、C.I.颜料红220、C.I.颜料红224、C.I.颜料红226、C.I.颜料红242、C.I.颜料红243、C.I.颜料红245、C.I.颜料红254、C.I.颜料红255、C.I.颜料红264、C.I.颜料红265;
C.I.颜料蓝15、C.I.颜料蓝15:3、C.I.颜料蓝15:4、C.I.颜料蓝15:6、C.I.颜料蓝60;C.I.颜料绿7、C.I.颜料绿36;C.I.颜料棕23、C.I.颜料棕25;C.I.颜料黑1、颜料黑7等。
另外,作为无机颜料、体质颜料的具体例,可举出氧化钛、硫酸钡,碳酸钙、氧化锌、硫酸铅、黄色铅、锌黄、氧化铁红(红色氧化铁(III))、镉红、群青、普鲁士蓝、氧化铬绿、钴绿、琥珀色、钛黑、合成铁黑、炭黑等。应予说明,在各着色油墨中配合的着色剂可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使用。
考虑利用喷墨法喷出着色油墨时的喷嘴堵塞等,着色剂优选与高分子分散剂一起微粒化·分散稳定化成100nm以下的粒子的着色剂。即,为了良好分散着色剂,可根据需要在着色油墨中配合分散剂。例如,作为分散剂,可使用阳离子系、阴离子系、非离子系、两性、有机硅系、氟系等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中,优选以下例示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分散剂)。即,有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聚氧乙烯十八烷基醚、聚氧乙烯油基醚等聚氧乙烯烷基醚类;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等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类:聚乙二醇二月桂酸酯、聚乙二醇二硬脂酸酯等聚乙二醇二酯类;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类;脂肪酸改性聚酯类;叔胺改性聚氨酯类等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在着色油墨中配合着色剂的含量,相对于油墨中的固体成分,着色剂通常以1~60重量%、优选以5~40重量%的比例配合。如果相对于油墨中的固体成分着色剂的配合比例小于1重量%,则将着色油墨涂布成规定膜厚时(一般为0.1~2.0μm左右)的透过浓度有可能不充分。相反如果超过60重量%,则将着色油墨喷出到透明树脂膜而使其固化时,着色涂膜对透明树脂膜的密合性有可能变差,并且涂膜硬度等作为涂膜的特性有可能变得不充分。应予说明,本发明中所说的固体成分是指由将着色油墨在160℃加热2hr后的重量计算而得的、实质上含有溶剂时是指除去溶剂和挥发成分的其它成分的总计量。
对于一般的压电元件的喷墨头而言,稳定形成液滴的油墨物性根据喷头构成而不同,但在喷头内部的温度下粘度为3~150mPa·sec、优选为4~30mPa·sec为好。如果比该值大,则可能不喷出,或喷出量低而不稳定。表面张力在喷头内部的温度下优选为20~40mN/m。如果比该值大,则涂布开始时不能喷出液滴,如果比该值低,则连续喷出时的液滴量不稳定。喷头内部的温度依赖于材料稳定性,但在室温20~45℃下可以使用。为了提高油墨中固体成分来提高膜厚,有时优选在35~45℃左右的温度下使用。
例如对于图1所示的单色显示装置而言,着色区域至少分区涂布蓝、绿、红3色,以使得与驱动侧透明基板3中形成有驱动电极2的区域对应地具备多个颜色。即,对应于单色显示装置的1个像素而形成滤色器的1个像素。另外,出于扩大颜色再现性区域、提高亮度的目的,还能够形成黄色、青色、透明区域等。在这种多色滤色器的制造中,喷墨方式(喷墨法)与光刻方式相比可省略显影工序而优选。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方式如下:在利用喷墨法形成着色区域时,与单色显示装置的1个像素对应的滤色器的1个像素中的着色区域14的面积与1个像素面积相比形成为90%以下。即,如图2所示,将通过包围连接于驱动开关(TFT)1的驱动电极2的配线15而形成的格子单元定义为1个像素单元时,则滤色器侧的着色区域14优选以与其对应的方式而形成,并且以其面积比计相对于1个像素单元为90%以下。以喷墨方式形成着色区域时,特别是同时形成3种颜色时,必须避免其混色,此外,来自外部的入射光通过着色区域后反射到微胶囊中的白色粒子时还必须不射入到邻接的不同着色区域中。
另一方面,在无源方式或分段方式中,在夹设在被图案化了的电极和导电层的共用区域中,带电粒子更加移动,因此将该共用区域作为像素开口部,所以滤色器侧的着色区域14仍优选使上述面积比为90%以下。另外,滤色器中,通过使着色区域以外的部分为无着色或透明,从而能够在削减着色油墨的使用量的同时,实现明亮的彩色显示元件。应予说明,着色区域的面积的下限为50%以上,如果低于该值,则来自白色粒子的光散射光实质上难以呈现着色。
此外,利用喷墨方式的印刷的液滴的着落公差一般为5~7μm。因此通过使着色区域为90%以下,从而能够避免3色同时印刷时的像素间的混色,并有助于提高合格率。另外,对于该着落公差而言,例如要印刷120μm见方的像素区域时,以着色区域的面积比计赋予10%左右的公差。本发明中,在像素内存在相同量的颜料时,如果使着色区域为50%以上,则发现在其着色面积公差内的颜色特性几乎不受影响。
对于形成着色区域的着色油墨,不仅可以添加上述成分,可以根据需要将利用紫外线或热而固化的树脂与聚合引发剂一起添加。考虑与其它成分的相溶性、对喷墨连续喷出的适应性,这种利用紫外线或热而固化的树脂优选含有具有紫外线固化性的液态树脂。优选粘度在25℃为12000mPa·s以下的范围。粘度如果大于12000mPa·s,则着落后的液滴形状变得不均匀。
其中,作为着色油墨中含有的紫外线固化成分,可使用多官能单体,优选可举出液态的多官能丙烯酸单体。更优选油墨喷出容易的低粘性的2官能乃至3官能的多官能丙烯酸单体。作为官能团,可举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当然也可以为这以外的官能团。作为紫外线固化成分的具体例,可例示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二丙烯酸1,9-壬二醇酯、二丙烯酸1,4-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醇酯等。另外,除这些以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光固化性,可以添加4官能以上的多官能丙烯酸单体、低聚物。例如,可举出以季戊四醇为骨架的3官能或4官能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以二季戊四醇为骨架的5官能或6官能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应予说明,紫外线固化成分选择液态多官能丙烯酸单体时,可兼作为本发明的常温下为液态的树脂。
另外,作为利用热而固化的热固化成分,上述多官能丙烯酸单体可转用为热固化成分,除此以外,可举出苯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脂环式环氧树脂等环氧树脂,苯基缩水甘油醚、对丁基苯酚缩水甘油醚、三缩水甘油基异氰脲酸酯、二缩水甘油异氰脲酸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缩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环氧树脂。
另外,出于造膜性的目的,在可喷出喷墨的粘度范围,可以在着色油墨中添加粘合剂。作为粘合剂,可使用其本身没有聚合反应性的树脂或其本身具有聚合反应性的树脂中的任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的粘合剂。粘合剂常温下为固态时,可兼作为本发明的常温下为固态的树脂。
此外,着色油墨还可配合光聚合引发剂。对于光聚合引发剂而言,除了考虑粘合剂、多官能单体的反应形式的不同(例如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等)以外,还考虑各材料的种类来进行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举出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双酰基氧化膦、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2-异丙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2-(3-二甲基氨基-2-羟基丙氧基)-3,4-二甲基-9H-噻吨酮-9-酮间氯化物、二苯甲酮、邻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4-苯甲酰基-4'-甲基-二苯基硫醚、3,3',4,4'-四(叔丁基过氧化羰基)、|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基酯、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异戊酯、1,3,5-三丙烯酰基六氢-均三嗪、2-〔2-(5-甲基呋喃-2-基)乙烯基〕-4,6-双(三氯甲基)-均三嗪、2-〔2-(呋喃-2-基)乙烯基〕-4,6-双(三氯甲基)-均三嗪、苯甲酰甲酸甲酯、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等光聚合引发剂。
本发明中,为了使得在与通过单色显示装置形成的1个像素对应的滤色器的1个像素的着色区域内,如上述说明的那样利用喷墨法喷出的着色油墨在透明树脂层上的任意位置恒定扩展,进而在其后的干燥、曝光中,着色区域的面积、形状也不发生大的变化,以设置具有吸收溶剂、液态多官能丙烯酸单体等的吸收性的透明树脂膜的方式形成接收层。此时的透明树脂膜的膜厚为1μm~30μm,优选为3~20μm。如果低于1μm,则对目标着色油墨的扩展直径的控制不充分,如果超出30μm,则可能在着色像素间产生来自微胶囊的反射光的混色。
另外,该透明树脂膜在紫外线固化后,其膜厚的400nm处的透光率优选为95%以上。400nm处的透光率对面板亮度赋予重要的影响,优选为越高越好,95%以上可耐受使用。为此,形成透明树脂膜的透明树脂组合物需要以透明的树脂成分为主体,并且选定在面板的制造环境、使用环境下也维持透射率的成分。
利用喷墨法喷出的着色油墨,首先,在透明树脂膜上恒定扩展,以静态接触角而稳定。其后,直到下一次的喷出油墨重叠前或干燥工序前,作为着色油墨成分中的挥发成分的溶剂和常温下为液态的树脂以短时间被透明树脂膜吸收,着色油墨中的颜料等的着色剂和常温下为固态的树脂在与透明树脂膜表面的接触面被固定,在其后的干燥工序中着色区域面积也几乎没有变化。因此,例如即使将红、蓝、绿的着色油墨由各喷墨喷头在各个规定区域同时印刷也以相互不发生混色的方式印刷时,从控制着色油墨的润湿扩展直径的观点出发,着色油墨与透明树脂膜所形成的静态接触角优选为4°~40°。如果低于4°,则油墨可能在所希望区域以上发生扩展,并且难以形成达成所希望的颜色浓度所需要的膜厚。另外,如果静态接触角超过40°,则在像素内以多点进行描绘时,产生在点之间出现泛白、无着色区域等的弊端。
作为在单色显示装置的视觉辨认侧的透明基板或在形成滤色器的其它透明支撑基材上形成透明树脂膜的方法,在上述任一种基板上涂布以构成透明树脂膜的树脂成分为主体的透明树脂组合物,进行干燥。作为涂布的方法,可使用公知的涂布方法,但根据用于赋予需要的透明树脂膜的膜厚的涂布量、涂布速度或者透明树脂组合物的粘度等各物性来选择。例如可使用以下形成方法,即利用模涂机、狭缝涂布机、凹版涂布机、逗号涂布机等,涂布包含溶解有透明树脂的液态树脂溶液的透明树脂组合物,然后进行干燥的方法;预先在任意支撑膜上形成干燥膜状的透明树脂膜,在单色显示装置的视觉辨认侧的透明基板或形成滤色器的其它透明支撑基材上以热层压进行转印的方法等。
形成具有上述各特性的透明树脂膜的透明树脂组合物至少在室温下具有造膜性,并且含有不具有粘着性的树脂粘合剂。适于赋予这样的特性的物质可例示以透明树脂粘合剂为主体的树脂组合物。透明树脂粘合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或熔点优选在室温下为23℃以上,作为这样的化合物,可例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脂肪族聚酯共聚物、聚乙烯醇/聚乙烯醚/聚乙烯基酯共聚物、不饱和聚酯等。它们可选定为与构成着色油墨的溶剂和常温下液态树脂(例如,多官能单体成分等)相互相溶性良好的化合物。如果使用相溶性不好的化合物,则对透明树脂膜上的着色油墨进行干燥后,有时产生雾度、散射等光学不良。
另外,着色油墨的溶剂如上所述通常优选使用丙二醇、乳酸、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系的单乙酸酯、二乙酸酯、单乙酸单乙基醚溶剂。因此,相对于含有这样的溶剂的着色油墨,作为透明树脂组合物所含的优选的粘合剂树脂的组合,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脂肪族聚酯共聚物、不饱和聚酯等在分子中具有酯基的化合物。其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100000左右,更优选为2000~30000左右。如果分子量超过100000,则有时与着色油墨的相溶性差。另外,粘合剂树脂若是在分子中具有来源于羧基的酸价的树脂,则有利于吸收着色油墨中的溶剂而使接触线固定。此时,适当的酸价的范围优选为10~120mgKOH/g。
另外,使具有缩水甘油基残基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与上述羧基的一部分加成而具有光交联性的粘合剂树脂还可适于用作紫外线固化成分。
进而,作为紫外线固化成分,对透明树脂组合物配合具有紫外线固化性的多官能丙烯酸单体、光引发剂。这里,如果配合液态的多官能丙烯酸单体,则通过降低透明树脂膜的软化点,从而适于吸收着色油墨中的溶剂来控制着色油墨的扩展。这里选定的丙烯酸单体和光引发剂可与以上述着色油墨中例示的丙烯酸单体和光引发剂同样地使用,更优选使用无着色油墨。
作为透明树脂组合物中并用树脂粘合剂和上述多官能丙烯酸单体时的配合比例,以树脂粘合剂/丙烯酸单体=35~95重量份/5~65重量份、优选以40~90重量份/10-60重量份进行配合。如果树脂粘合剂的比例低于35重量份,则透明树脂膜产生粘着性,或者形成着色油墨并干燥后在接收层上的着色区域的形状为凹状,因而不优选。配合光引发剂时,相对于树脂粘合剂和多官能丙烯酸单体的总量100重量份为15重量份以下为好,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下。如果超过15重量份,则有时400nm的透光率低于95%,白平衡降低,因而不优选。
通过对透明树脂组合物事先赋予光固化性,从而形成利用喷墨法的着色区域后,利用紫外线照射使透明树脂膜与着色区域一起固化而形成接收层时,能够维持与成为基底的基材、基板的密合力、膜强度,提高可靠性。
此外,利用透明树脂膜的有无紫外线固化时的膜强度和耐试剂性的增加,能够构成滤色器的再加工工艺。即,利用喷墨工序在透明树脂膜上形成着色区域后,在着色区域不完备时,在紫外线固化前,可使用粘着膜或用清洗溶剂除去透明树脂膜和着色区域。
进而为了促进着色油墨的吸收,在不损害其透明性的范围内,在形成透明树脂膜的透明树脂组合物中还混合公知的10~200nm的无色微粒。例如为二氧化硅微粒、丙烯酸微粒、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微粒、氧化铝等。
可以将这些形成透明树脂膜的构成成分溶解于溶剂中,出于进一步赋予优良涂布性的目的,根据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从而得到液态的透明树脂组合物,使用模涂机、狭缝涂布机、凹版涂布机、逗号涂布机等,在单色显示装置的视觉辨认侧透明基板或者形成滤色器的其它透明支撑基材上进行涂布。而且,例如通过在40℃~110℃下进行干燥,从而能够得到所希望的透明树脂膜。
表面活性剂的适当的添加量相对于透明树脂组合物100重量份,表面活性剂为0.005~0.5重量份,更优选为0.005~0.1重量份。如果不存在表面活性剂则使透明树脂组合物干燥时,有时表面成为橘皮,或斑驳显著,或光学特性降低、其后的油墨液滴的扩展形状变形,不优选。另外,如果表面活性剂量超过0.5重量份,则着色油墨着落时,有时其油墨扩展直径变大,超出目标像素区域(着色区域)的范围。作为这样的表面活性剂,优选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进一步优选使用硅系和氟系表面活性剂。具体而言,可例示BYK CHEMIE公司制BYK系列、DIC制FC系列等。
利用喷墨法从喷墨喷嘴喷出着色油墨来形成着色区域时,可以形成1滴着色油墨,也可以以多滴形成着色区域。此时,利用喷墨法形成与单色显示装置的1个像素对应的滤色器的1个像素的着色面积S时,优选事先从喷墨喷嘴在透明树脂膜上喷出1滴着色油墨,以此时形成的接触面积a0为基准。即,在S大于a0时,可以在1个着色区域内描绘多个液滴,能够将液滴或重叠或独立或合体。另外,在1个像素内通过多个液滴描绘时,由于液滴间的着落时间差而其合体的形态也不同,喷墨描绘方法并不限于这里所记载的方法。此外,如果在将着落于本发明的透明树脂膜上的液滴干燥后观察形状,则优选干燥前后的扩展直径几乎没有变化,具有凸形状。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不依赖于透明支撑基材、基板的表面性状的情况下,利用喷墨法形成着色区域的面积和形状稳定的滤色器。
另外,在使用本发明的滤色器的彩色显示装置中,由滤色器的着色区域形成的着色图案没有特别限制,可适当地使用适合的形状。例如,在各自图案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近圆形的情况下,3种图案可以是反复排列、L字排列、三角排列。还可以是马赛克排列、随机排列。另外,能够设为包含由多个着色区域构成的着色图案和透明图案。与利用了着色光致抗蚀剂的滤色器制造法相比,喷墨法具有能够不使用光掩模来选择各种图案的特征。而且,4色以上的多色表现中不需要反复进行多个光刻工序,在成本上是优选的。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的“无着色”是指不在滤色器上形成着色图案。另外,将着色区域以外设为透明意味着使用不包含颜料等着色剂的着色油墨来形成透明的像素(透明区域)。
着色油墨具有紫外线固化性时,在喷墨涂布、干燥后,至少实施紫外线曝光,在其后的热处理工序中以不使图案区域扩展的方式进行的方法在获得均匀的滤色器方面也有效。采用这样的方法时,无需通过紫外线曝光而使着色油墨完全固化,是在其后的处理中图案区域不扩展程度的紫外线照射量即可。
应予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的滤色器的用途的彩色显示装置的工作原理例如如下所述。即,在至少一方设置有滤色器的一对透明基板间配置了将白色电泳粒子和黑色电泳粒子分散到透明分散介质中而封入的微胶囊或者具有白色和黑色的表面区域的旋转粒子的彩色显示装置中,当对电泳粒子或者旋转粒子外加滤色器侧为正的方向的电场时,白色电泳粒子或者旋转粒子的白色区域带负电的情况下,移动到滤色器侧或者通过旋转而改变朝向,来自观察侧(视觉辨认侧)的光反射到此,透过对置的着色图案,进行该着色图案的颜色显示。相反,当对电泳粒子或者旋转粒子外加滤色器侧为负的方向的电场时,黑色电泳粒子或者旋转粒子的黑色区域移动到滤色器侧或者通过旋转而改变朝向,来自观察侧的光被其吸收,不进行颜色显示。这样,通过适当地选择·控制外加到电泳粒子或者旋转粒子的电场的方向,从而能够进行规定的彩色显示。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接收层,从而能够在利用喷墨法喷出的着色油墨与邻接的其它着色油墨不混色的情况下形成着色区域,并且在不依赖于成为基底的透明支撑基材、基板的表面性状的情况下,稳定地得到该着色区域。因此,根据具备了本发明的接收层的滤色器,能够实现明亮的彩色电子纸等彩色显示装置。另外,根据本发明,在滤色器制造时,还有助于工序数、材料使用量的削减。
以下,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予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标明“份”的均表示重量份。
实施例
[着色喷墨油墨(R1:红、G1:绿、B1:蓝)的制备]
如表1所示,首先,使用滤色器用微细颜料而在高分子分散剂共存下,将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作为溶剂在珠磨机中进行分散,制备红、绿以及蓝的分散液。以该分散液为基础按表1所示的组成混合,通过1μm的微滤器对混合溶液进行加压过滤,制备各色着色喷墨油墨(着色油墨)。结合物性值示于表1。
表1
着色油墨成分 R1 G1 B1
PE-4A(液态树脂) 28.4份 29.1份 26.9份
EGDAC 60.4份 60.5份 60.4份
KBM-5103 0.6份 O.6份 O.6份
Irgcure907 3.9份 3.9份 3.7份
BYK-378 O.1份 O.1份 O.1份
PR254 4.1份 - -
PG36/PY150=50/50 - 3.8份 -
PB15:6 - - 5.4份
聚酯系分散剂(固态树脂) 2.3份 1.7份 2.8份
固体成分(质量%) 39.5 39.3 39.5
粘度(mPa·sec、23°C) 11.3 12.3 14.1
表面张力(mN/m、23°C) 22.3 23.1 23.5
应予说明,上述表1和后述表2中的简称的意义如下。
“PE-4A”: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共荣社化学制)
“EGDAC”: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Daicel化学工业制)
“KBM-5103”: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工业制)
“Irgcure907”: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Chiba Japan制)
“BYK-378”: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BYKCHEMIE公司制)
“PR254”:颜料红254
“PG36/PY150=50/50”:颜料绿36与颜料黄150的共分散
“PB15:6”:颜料蓝15:6
“P1”:合成例1中得到的树脂
“P2”:合成例2中得到的树脂
“P3”:合成例3中得到的树脂
“P4”:饱和聚酯树脂TP217(日本合成化学制,分子量16000,玻璃化转变温度40℃,40%浓度)
“Q1”: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共荣社化学制PE-4A)
“Q2”: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A)
另外,关于表1所示的物性值,油墨粘度是使用E型粘度计在23℃下进行测定。油墨表面张力通过使用了铂板的浮力法,并使用CBVP-Z(协和界面科学制)在23℃下测定。另外,关于以下叙述的着色像素(着色区域)的表面形状和大小,利用光学显微镜测定着落后和固化后的形状,并使用光学干涉式表面形状测定仪WYCO NT1100(日本VEECO公司制)来测定形状。此外,使用柯尼卡美能达制喷墨头(KM512M,14pl式样),在驱动频率4.8kHz、外加电压16.8V、喷头温度23℃下进行上述得到的各着色油墨R1、B1、G1的10分钟连续喷出试验,结果确认了完全没有喷嘴堵塞,显示良好的喷出特性。
[形成透明树脂膜的透明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将在以下合成例中得到树脂溶液的特性按如下求得。
<固体成分浓度>
将1g合成中得到的树脂溶液(包含反应性生物、含有聚合性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的情况)浸入玻璃滤器[重量:W0(g)]进行称量[W1(g)],利用下式,由在160℃下加热2hr的重量[W2(g)]求得。
固体成分浓度(重量%):100×(W2-W0)/(W1-W0)
<酸价>
用二
Figure BDA00002914074800201
烷溶解树脂溶液,利用电位差滴定装置(平沼制作所(株)制商品名COM-1600)在1/1ON-KOH水溶液中滴定而求得。
<分子量>
为以下的值:将四氢呋喃作为展开剂,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值的形式求得重均分子量(Mw)。
<玻璃化转变温度>
使用将树脂溶液旋涂在玻璃基板上,并在100℃下干燥1小时后得到的涂膜,利用DSC法求得玻璃化转变温度。
<粘着性>
通过与干燥后的透明树脂层的表面接触,将不显示粘着性并且指纹后不残留的定义为“没有发现粘着性,即○”。
<透明性>
将规定的透明支撑基材作为参照,将实施了透明树脂膜的具有透明树脂的支撑基材利用Hitachi High Tech Fielding制U-4000在350nm~700nm波长光下测定透射率。
(合成例1)
在带有氮气导入管和回流管的1000ml四口烧瓶中装入甲基丙烯酸异丁酯(iBMA)54.5g(0.384mol)、甲基丙烯酸甲酯(MMA)76.8g(0.768mol)、2,2'-偶氮双〔2-甲基-丁腈)(AIBN)1.0g(0.006mol)和PGMEA(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200g,在80~85℃、氮气环境下,
搅拌8hr使其聚合。冷却至室温后,加入PGMEA以使其固体成分调整为30%,得到树脂溶液1。得到的树脂溶液1所含的树脂P1在Mw=65000、酸价为1以下而不能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50℃。
(合成例2)
在带有氮气导入管和回流管的1000ml四口烧瓶中装入甲基丙烯酸(MAA)33.0g(0.384mol)、甲基丙烯酸异丁酯(MPA)6.15g(0.0433mol)、AIBN2.21g(0.012mol)以及PGMEA80g,在80~85℃、氮气环境下,搅拌8hr使其聚合。进而,在烧瓶内装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MGA)48.8g(0.384mol)、三苯基膦1.44g(0.0055mol)以及2,6-二-叔丁基-甲酚0.055g和PGMEA83g,在80~85℃下搅拌16hr,得到含有聚合性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树脂。根据得到的含有聚合性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的IR测定,在1409cm-1(乙烯基)、1186cm-1(羧基)处观测到峰值。由此,确认为含有聚合性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进而,用PGMEA进行稀释,调整固体成分浓度30%的树脂溶液2。得到的树脂溶液2所含的树脂P2的平均分子量Mw=19000、酸价为100mgKOH/g。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移温度为35~40℃。
(合成例3)
在带有氮气导入管和回流管的1000ml四口烧瓶中装入甲基丙烯酸18.9g(0.219mol)、甲基丙烯酸甲酯38.4g(0.384mol)、一个末端具有羧基的MMA/MPA共聚物(使重均分子量6000负荷等摩尔量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而成的反应性大分子)7.84g(约0.0013mol)、AIBN1.00g(0.0052mol)以及PGMEA120g,在80~85℃、氮气环境下,搅拌8hr使其聚合。进而,在烧瓶内装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46.9g(0.219mol)、三苯基膦1.44g(0.0055mol)以及2,6-二-叔丁基-对甲酚0.055g和PGMEA80g,在80~85℃下搅拌16hr,得到含有聚合性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树脂。根据得到的含有聚合性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的IR测定,在1409cm-1(乙烯基)、1186cm-1(羧基)处观测到峰值。由此,确认为含有聚合性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进而,用PGMEA进行稀释,调整固体成分浓度30%的树脂溶液3。得到的树脂溶液3所含的树脂P3的平均分子量Mw=47000、酸价为4mgKOH/g。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移温度为60~65℃。
[实施例1]
使用合成例2中制备而的树脂溶液(P2溶液),按表2所示的组成制备透明树脂组合物,在易粘接PET(东洋纺制A4100,膜厚100μm)的易粘接面以干燥后膜厚成为5μm的方式利用狭缝涂布机进行印刷,在常温下以1200Pa×20秒、400Pa×30秒进行真空干燥,其后在热板上热干燥70℃×5分钟,得到具有透明树脂膜的PET膜。透明树脂膜的涂膜表面没有粘着性。并且其400nm的透光率超过95%。
接着,使用柯尼卡美能达制喷墨头KM512M(安装能够吐出14pl的喷嘴512孔),将上述着色喷墨油墨G1在上述具有透明树脂膜的PET膜的透明树脂膜上以302μm的间距以1处打点进行描绘,观察形成在透明树脂膜上的着色区域的扩展。描绘后,在热板上在70℃下进行3分钟的干燥,利用紫外线曝光机进行1500mJ(I射线基准)曝光,进而在70℃下进行10分钟退火处理,使透明树脂膜固化形成接收层。此时,测定着色油墨的液滴的扩展,结果在透明树脂膜上刚进行描绘之后的扩展直径为94μm,即便经由干燥、曝光、退火工序,也完全观察不到着色区域的扩展,其截面形状为凸形状。
接下来,如图3(a)所示,在与上述同样地另行准备好的具有透明树脂膜的PET膜上,作为第一次的描绘,使中心间距离相距45μm地描绘2滴G1油墨,并沿描绘方向(Y方向)相距302μm间距对其连续描绘。进而在5秒后,如图3(b)所示,作为第二次描绘,距第一次描绘沿X方向使中心间距离相距45μm而同样地排列并描绘2滴,总计重叠4滴而描绘1个像素内,如下进行形成着色区域后,观察着色涂膜的扩展。即,描绘后,在70℃下干燥3分钟,利用紫外线曝光机进行1500mJ曝光,进而在70℃下进行10分钟热处理,观察着色区域的扩展。对于此时的着色区域,图5(b)所示的形状和扩展容纳在150μm见方内(图5(b)中所示的Xmax=150μm、Ymax=150μm)。另外,液滴与透明树脂膜的接触线在干燥/曝光/热处理中也保留,没有形成4滴扩展为一个圆形形状的点。
表2
Figure BDA00002914074800241
[比较例1]
不在东洋纺制易粘接PET(A4100)的易粘接面(进行了油墨易调合处理的面)形成透明树脂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直接描绘G1油墨,同样地进行干燥、曝光、热处理。PET上的液滴的扩展直径超过150μm而润湿扩展,其边界面并不恒定。
此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重叠4滴G1油墨成为1个像素内的着色区域,从而形成着色区域。描绘后的液滴的扩展直径大于150μm角,比较各着色区域的扩展形状,也并不恒定。
[比较例2]
不在东洋纺制易粘接PET(A4100)的通常PET面形成透明树脂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描绘,形成着色区域,观察其扩展,结果,形成如图5(a)所示的扩展成一个圆形形状的着色区域。
[实施例2~3]
如表2的实施例2、3所示,分别使用合成例1中制备的树脂溶液(P1溶液)和合成例2中制备的树脂溶液(P2溶液),并且使用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共荣社化学制PE-4A)(Q1)作为多官能丙烯酸单体,并且以表2所示的组成混合作为光引发剂的Irgcure907(BASF制)、作为表面活性剂的BYK333,制备透明树脂组合物,在东洋纺制易粘接PET(A4100)的易粘接面与实施例1同样地以5μm膜厚形成透明树脂膜。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表面没有粘着性,并且,其400nm的透光率超过97%。
接着,以Y方向的中心间距离相距50μm地重叠的方式进行,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以打点间距50μm且重叠4处打点的方式直接描绘G1油墨,同样地进行干燥、曝光、热处理。刚描绘之后和热处理后,PET上的液滴的扩展直径均为,此时的着色区域为图5(b)所示的形状,其扩展容纳在150μm见方内。另外,液滴与透明树脂膜的接触线在干燥/曝光/热处理中也保留,没有形成4滴扩展为一个圆形形状的点。
[实施例4~8]
如表2的实施例4~8所示,使用树脂溶液(P2~P4溶液),制备表2所示的组成的透明树脂组合物,在东洋纺制易粘接PET(A4100)的易粘接面与实施例1同样地以5μm膜厚形成透明树脂膜。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表面没有粘着性,并且其400nm的透光率超过97%。
接着,与实施例2、3同样地以打点间距50μm(Y方向)和45μm(X方向)且重叠4处打点的方式直接描绘G1油墨,(其中,关于实施例5、7,与实施例1同样地以Y方向的中心间距离相距45μm地重叠),同样地进行干燥、曝光、热处理。刚描绘之后和热处理后,PET上的液滴的扩展直径均为,此时的着色区域为图5(b)所示的形状,其扩展容纳在150μm见方内。另外,液滴与透明树脂膜的接触线在干燥/曝光/热处理中也保留,没有形成4滴扩展为一个圆形形状的点。
以下,将实施例9~18中TFT的1个像素的尺寸设为151μm×153μm,制作与600×800像素的6英寸面板对应的滤色器。然后,这些滤色器贴附于使用了微胶囊的电泳式的单色显示电子书籍Kindle(Amazon公司制0701〕的透明基板侧而得到彩色显示装置。
[实施例9]
使用柯尼卡美能达制喷墨喷头KM512M(安装能够喷出14pl的喷嘴512孔),将上述着色油墨R1、G1、B1在实施例1中制作而成的具有透明树脂膜的PET膜的透明树脂膜上以实施例1所示的描绘方法形成4处打点的着色区域,并且如图4(图4中,实施例9~18中的各着色区域与图3同样地由4处打点构成,并且R表示红色的着色区域,G表示绿色的着色区域,B表示蓝色的着色区域。)所示沿X方向以153μm间距(以306μm的间距分为2次形成)、沿Y方向以151μm间距(以302μm间距分为2次形成)错开各颜色而进行描绘,如下进行形成连续的着色区域,由此制作出6英寸大小的滤色器。即,描绘后,在热板上在70℃下干燥3分钟,利用紫外线曝光机进行1500mJ(I线基准)曝光,进而在70℃下进行10分钟热处理。完全看不到处理过程中的各液滴的3色的重叠,显示凸形状。
使用上述中得到的滤色器,在1个像素的间距151μm×153μm、600×800像素数的6英寸单色电子纸面板上介由丙烯酸系透明粘着剂进行贴附,由此制作彩色显示元件。点亮各色的像素,结果看不到着色像素间的混色。另外,与将贴附滤色器前的单色显示时设为100%时相比,确认了彩色显示元件的反射率均超过60%,能够得到明亮的面板。
[实施例10~18]
使用柯尼卡美能达制喷墨喷头KM512M(安装能够喷出14pl的喷嘴512孔),将上述着色油墨R1、G1、B1在实施例2~10中制作而成的具有透明树脂膜的PET膜的透明树脂膜上以实施例1所示的描绘方法形成4处打点的着色区域,并且如图4所示沿X方向以153μm间距(以306μm的间距分为2次形成)、沿Y方向以151μm间距(以302μm间距分为2次形成)进行描绘,如下那样得到连续的着色区域,由此制作出6英寸大小的滤色器。即,描绘后,在热板上在70℃下干燥3分钟,利用紫外线曝光机进行1500mJ(I线基准)曝光,进而在70℃下进行10分钟热处理。完全看不到处理过程中的各液滴的3色的重叠,显示凸形状。
使用上述中得到的滤色器,在1个像素的间距151μm×153μm、600×800像素数的6英寸单色电子纸面板上介由丙烯酸系透明粘着剂进行贴附,由此制作彩色显示元件。点亮各色的像素,结果看不到着色像素间的混色。另外,与将贴附滤色器前的单色显示时设为100%时相比,确认了彩色显示元件的反射率均超过60%,能够得到明亮的面板。
[比较例3]
不在东洋纺制易粘接PET(A4100)的易粘接面形成透明树脂膜,与实施例12同样地以1个像素为4处打点的方式分别描绘R1、G1、B1油墨,同样地进行干燥、曝光、热处理。PET上的液滴的扩展直径超出150μm而润湿扩展,能看到混色。
[实施例19]
将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的膜厚设为3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A4100的易粘接面形成透明树脂膜。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表面没有粘着性,并且其400nm的透光率超过95。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直接描绘G1油墨,同样地进行干燥、曝光、热处理。刚描绘之后和热处理后,PET上的液滴的扩展直径均为,此时的着色区域为图5(b)所示的形状,其扩展容纳在150μm见方内。另外,液滴与透明树脂膜的接触线在干燥/曝光/热处理中也保留,没有形成4滴扩展为一个圆形形状的点。
[参考例1]
将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的膜厚设为0.2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A4100的易粘接面形成透明树脂膜。干燥后的透明树脂膜表面没有粘着性,并且其400nm的透光率超过95%。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透明树脂膜的膜上直接描绘G1油墨,同样地进行干燥、曝光、热处理。其结果,1个液滴的扩展直径超出150μm而润湿扩展,其重叠4处打点时其边界面并不恒定。

Claims (7)

1.一种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其特征在于,是为了得到滤色器而使用的着色油墨的接收层,所述滤色器中,在利用喷墨法喷出的多种颜色的着色油墨与其邻接的不同颜色的着色油墨不混色的情况下形成有着色区域,所述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是在由溶解有透明树脂的透明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透明树脂膜接收着色油墨后,利用紫外线实施固化而形成的,所述透明树脂组合物含有紫外线固化性成分作为必须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其特征在于,涂布透明树脂组合物而得的透明树脂膜的膜厚为1μm~30μm,该透明树脂膜的400nm处的透光率为95%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其特征在于,透明树脂膜形成在由透明膜构成的透明支撑基材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其特征在于,透明树脂组合物至少含有具有紫外线固化性的多官能丙烯酸单体、光引发剂及溶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其特征在于,透明树脂组合物相对于该组合物100重量份含有0.005~0.5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
6.一种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透明树脂膜后,在该透明树脂膜上利用喷墨法喷出多种颜色的着色油墨,使其干燥,照射紫外线,由此使透明树脂膜固化而形成着色区域,所述透明树脂膜由溶解有具有紫外线固化性的透明树脂的透明树脂组合物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透明树脂膜在照射紫外线前具有吸收着色油墨所含的溶剂和液状树脂的吸收性。
CN2013100800290A 2012-03-16 2013-03-13 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及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33091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0800A JP5858835B2 (ja) 2012-03-16 2012-03-16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紫外線硬化性インキ受容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JP2012-060800 2012-03-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9156A true CN103309156A (zh) 2013-09-18

Family

ID=49134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00290A Pending CN103309156A (zh) 2012-03-16 2013-03-13 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及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58835B2 (zh)
KR (1) KR20130105369A (zh)
CN (1) CN103309156A (zh)
TW (1) TW20133965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9935A (zh) * 2015-03-25 2015-08-19 欢乐生活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纸彩色胶膜分层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36725A (zh) * 2015-07-16 2017-01-18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油墨、成像模组及其上色方法
CN108205229A (zh) * 2016-12-20 2018-06-26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477919A (zh) * 2016-07-22 2019-03-1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滤色器及反射型显示装置
CN117471809A (zh) * 2023-11-17 2024-01-30 天津大学 一种电荷可调控的黑白电泳显示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89867A (ja) * 2014-03-28 2015-11-02 Dic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硬化物、接着剤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JP6914005B2 (ja) * 2016-03-31 2021-08-04 大日本塗料株式会社 建築板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3471A2 (en) * 1994-09-21 1996-03-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filter,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equipped with the color filter
JP2004062040A (ja) * 2002-07-31 2004-02-26 Seiko Epson Corp 電気泳動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泳動装置、電子機器
WO2005000594A1 (ja) * 2003-06-24 2005-01-06 Denenchofu Roman Co. Ltd. インク受容層形成剤及び水性インク
CN1692024A (zh) * 2002-11-29 2005-11-02 索尼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介质,喷墨图像形成方法及印刷品
CN1906041A (zh) * 2004-02-03 2007-01-31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材料的制造方法
JP2010076138A (ja) * 2008-09-24 2010-04-08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1872121A (zh) * 2009-04-24 2010-10-27 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和固化膜以及隔壁
CN102375338A (zh) * 2010-08-16 2012-03-14 Jsr株式会社 着色组合物、着色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着色图案、滤色器、彩色显示元件以及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27811A (ja) * 1995-06-01 1996-12-13 Canon Inc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インク、カラーフィルタ、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パネル
JP3984725B2 (ja) * 1997-09-22 2007-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カラーフィルタ、液晶パネル、コンピュータ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2010145565A (ja) * 2008-12-17 2010-07-01 Seiko Epson Corp 液滴吐出ヘッドの液状体撹拌方法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2010276986A (ja) * 2009-05-29 2010-12-09 Bridgestone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付き透明基板、カラーフィルター付き情報表示用パネル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US9107274B2 (en) * 2010-06-07 2015-08-11 Nippon Steel & Sumikin Chemical Co., Ltd. Color display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olor display 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3471A2 (en) * 1994-09-21 1996-03-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filter,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equipped with the color filter
JP2004062040A (ja) * 2002-07-31 2004-02-26 Seiko Epson Corp 電気泳動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泳動装置、電子機器
CN1692024A (zh) * 2002-11-29 2005-11-02 索尼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介质,喷墨图像形成方法及印刷品
WO2005000594A1 (ja) * 2003-06-24 2005-01-06 Denenchofu Roman Co. Ltd. インク受容層形成剤及び水性インク
CN1906041A (zh) * 2004-02-03 2007-01-31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材料的制造方法
JP2010076138A (ja) * 2008-09-24 2010-04-08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1872121A (zh) * 2009-04-24 2010-10-27 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和固化膜以及隔壁
CN102375338A (zh) * 2010-08-16 2012-03-14 Jsr株式会社 着色组合物、着色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着色图案、滤色器、彩色显示元件以及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IDEO S.,TOYOHIKO A.,KOUJIROU T.,ET AL: "The synthesis and X-ray structure of 1,2,3,4-cyclobutane 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 and the preparation of a new type of polyimide showing excellent transparency and heat resistance", 《J.POLYM.SCI.PART A.POLYM.CHEM.》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9935A (zh) * 2015-03-25 2015-08-19 欢乐生活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纸彩色胶膜分层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36725A (zh) * 2015-07-16 2017-01-18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油墨、成像模组及其上色方法
CN109477919A (zh) * 2016-07-22 2019-03-1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滤色器及反射型显示装置
CN109477919B (zh) * 2016-07-22 2021-05-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滤色器及反射型显示装置
CN108205229A (zh) * 2016-12-20 2018-06-26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150532B2 (en) 2016-12-20 2021-10-19 E Ink Holdings Inc. Display apparatus
CN117471809A (zh) * 2023-11-17 2024-01-30 天津大学 一种电荷可调控的黑白电泳显示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9656A (zh) 2013-10-01
KR20130105369A (ko) 2013-09-25
JP2013195546A (ja) 2013-09-30
JP5858835B2 (ja) 2016-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5909C (zh) 彩色滤光片的制法及其制造装置、电光学装置、电子仪器
CN103309156A (zh) 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及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CN101341443B (zh) 感光性转印材料、显示装置用构件及其制造方法、黑底、滤色片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用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KR101253277B1 (ko) 칼라 필터용 잉크, 이를 이용한 칼라 필터의 제조 방법 및 칼라 필터
KR20050076663A (ko) 칼라필터의 제조방법, 잉크, 칼라필터 및 그것을 사용한화상표시장치
CN102934017A (zh) 电子纸用彩色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26250A (zh) 墨液、滤色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JP2011170011A (ja) 液晶表示装置用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US10564508B2 (en) Reflection-typ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4623500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TW200932842A (en) Colored composition for color filter, color filter,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2103586A (ja) 染料を含有する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具備する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CN100447591C (zh) 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形成方法
JP4592521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画素形成用インク、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画像表示装置
CN103308965A (zh) 彩色显示装置用滤色器
JP5764916B2 (ja) 染料分散液、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EP2840120B1 (en) Ink for inkjet and color fil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color reflective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6106503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液晶パネル、及び樹脂硬化膜と無機材料薄膜の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2103587A (ja) 染料を含有する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具備する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JP5520712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画素形成用の水性印刷インクの製造方法
JP2008107779A (ja) 感光性転写材料、隔壁及びその形成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JP2018185370A (ja) 反射型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460087B (zh) 用于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用树脂组合物和显示元件
JP2013195547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CN103561960A (zh) 滤色器的制造方法、滤色器及反射型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