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3034A - 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3034A
CN103283034A CN2011800626518A CN201180062651A CN103283034A CN 103283034 A CN103283034 A CN 103283034A CN 2011800626518 A CN2011800626518 A CN 2011800626518A CN 201180062651 A CN201180062651 A CN 201180062651A CN 103283034 A CN103283034 A CN 103283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ell
solar battery
wiring plate
wiring
fixing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26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83034B (zh
Inventor
山田隆行
今泷智雄
白木朋代
常深安纪子
内藤真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83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3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830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30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16Circuit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character for the devices
    • H01L31/02019Circuit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character for the devic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21Circuit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character for the devic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26Layer connectors, e.g. plate connectors, solder or adhesive laye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2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29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layer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26Layer connectors, e.g. plate connectors, solder or adhesive laye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31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3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layer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2441Electrod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16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rconnection of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31/06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the potential barriers being only of the PN homojunction type, e.g. bulk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or thin film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 H01L31/068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the potential barriers being only of the PN homojunction type, e.g. bulk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or thin film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back-junction, i.e. rearside emitter, solar cells, e.g. interdigitated base-emitter regions back-junction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7Monocrystalline silicon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6,7)间以及布线板(10)的布线(12,13)间的至少一方上设置固定树脂(22a)之后,使固定树脂成为第一固化状态,随后,设置含有导电性物质的接合部件(21),并将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重叠,软化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b)并使其再度固化成为第二固化状态。

Description

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背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特别是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观点出发,作为下一代能源的来源,人们对于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期待急速增高。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种类中,有利用化合物半导体制成的或利用有机材料制成的等各种种类,目前成为主流的则是利用硅晶体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目前,制造及销售最多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是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该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在太阳光照射一侧的面(受光面)上形成有n电极,在受光面的相反侧的面(背面)上形成有p电极。
此外,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开发也在进行中,该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上不形成电极,而仅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形成n电极和p电极。
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8814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和布线板连接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88145号公报)中,通过下述工序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和布线板连接。
(1)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浸渍在Sn-Bi焊料槽中对电极部分进行焊料镀层的工序。
(2)通过丝网印刷,将丙烯类粘着剂涂布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中除电极以外的部分的工序。
(3)在布线板上设置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工序。
(4)对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进行加热压接的工序。
由此,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88145号公报)中,利用Sn-bi焊料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的布线电连接,并利用丙烯类粘着剂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粘合而机械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881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粘着材料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接合的技术,但是其并没有记载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粘合时使粘着材料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假设粘着材料在涂布后没有发生固化时,由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粘合时的压力而使粘着材料进入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与布线板的布线之间,从而有可能得不到充分的电连接。
当把粘着材料涂布后使其固化时,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粘着材料的粘着力显著下降,从而丧失了作为粘着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的粘着材料的功能。除此之外,因为固化了的粘着材料与布线板的接触面未必是平坦面,所以从粘着材料与布线板之间的缝隙流出由于加热而熔化的焊料,还会产生引起相邻电极间或布线间短路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可以使用具有粘着性的胶带作为粘着材料的内容,但是在电极间或者布线间的狭小区域上粘贴具有粘着性的胶带而不引起与电极或者布线重叠的工序会导致生产率及品质显著下降。
鉴于上述状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目的在于提高生产率,提高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间的机械连接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与布线板的布线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制造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太阳能电池单元、布线板、导电性物质及固定树脂,其中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基板及在基板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的电极,所述布线板包括绝缘性基体材料及在绝缘性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的布线,所述导电性物质配置于电极与布线之间并电连接电极与布线,所述固定树脂配置于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之间并机械连接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该制造方法包括:固化设置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间以及布线板的布线间的至少一方的固定树脂并使固定树脂成为第一固化状态的工序,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上以及布线板的布线上的至少一方上设置导电性物质的工序,以使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与布线板的布线相对的方式将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重叠的重叠工序,软化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的软化工序,熔化导电性物质的工序;固化软化了的固定树脂而使固定树脂成为第二固化状态的工序。
在此,在本发明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第一固化状态是与常温下的未固化状态相比粘度高、具有形状保持性并且粘着性低的状态,第二固化状态是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的粘度暂时降低后再度上升而能够粘着的状态。
在此,在本发明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一次加热工序中进行软化固定树脂的工序、熔化导电性物质的工序以及使固定树脂成为第二固化状态的工序。
另外,在本发明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导电性物质熔化的温度比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软化的温度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为白色。
而且,在本发明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设置固定树脂的工序中,固定树脂设置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周缘部之间。
另外,在本发明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固定树脂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周缘部之间被设置成形成用于进行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的对位的对位图案。
另外,在本发明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布线板上设置有与固定树脂的对位图案对应的对位图案,并且重叠工序包括使设置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固定树脂的对位图案与布线板的对位图案以重叠的方式对位的工序。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方法,该太阳能电池模块是将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密封在密封材料中而形成的,该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太阳能电池单元、布线板、导电性物质及固定树脂,其中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基板以及在基板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的电极,所述布线板包括绝缘性基体材料以及在绝缘性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的布线,所述导电性物质配置于电极与布线之间并电连接电极和布线,所述固定树脂配置于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之间并机械连接太阳能电池单元和布线板,该制造方法包括:固化设置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间以及布线板的布线间的至少一方的固定树脂并使固定树脂成为第一固化状态的工序,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上以及布线板的布线上的至少一方上设置导电性物质的工序,重叠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以使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与布线板的布线相对的工序,将重叠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通过加热而密封于密封材料中的工序;所述密封于密封材料中的工序包括:通过该加热使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软化的工序,通过该加热使导电性物质熔化的工序,通过该加热使软化了的固定树脂固化而成为第二固化状态的工序。
另外,本发明是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太阳能电池单元、布线板、导电性物质及固定树脂,其中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基板以及在基板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的电极,所述布线板包括绝缘性基体材料以及在绝缘性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的布线,所述导电性物质配置于电极与布线之间并电连接电极与布线,所述固定树脂配置于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之间并机械连接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其中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周缘部之间设置有固定树脂,该固定树脂具有用于进行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的对位的对位图案,在布线板上设置有与设置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固定树脂的对位图案相对应的对位图案,将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配置为固定树脂的对位图案与布线板的对位图案重叠。
另外,在本发明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优选固定树脂为白色树脂。
此外,本发明是将上述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密封于密封材料中而形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发明效果
利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太阳能电池模块,其能够提高生产率,提高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之间的机械连接的稳定性,并且提高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与布线板的布线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a)~(h)是图解实施方式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2(a)~(g)是图解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基板背面侧看到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的其他一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的另一例子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与周缘部之间设置有固定树脂的对位图案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的一例的放大平面示意图。
图7是从布线的设置侧看到的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布线板的一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图7的沿VIII—VIII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重合后的一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从绝缘性基体材料一侧看到的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布线板的一例的放大平面示意图。
图11是图解对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进行对位时的固定树脂的对位图案与布线板的对位图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一例的放大平面示意图。
图12(a)、(b)是图解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的对位工序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表示作为固定树脂使用能够B阶化的树脂、作为接合部件的导电性物质使用焊料时相对于经过时间的加热温度的变化与固定树脂的粘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的视图。
图14是作为固定树脂使用能够B阶化的树脂、作为接合部件使用焊料所制作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一例的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中设置了固定树脂之后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放大照片。
图17是实施例中布线板的布线设置侧的背面放大照片。
图18是表示实施例中温度曲线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附图中,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部分或者相当的部分。而且,在后述的各工序之间可以包含其他的工序是不言而喻的。
图1(a)~(h)是图解本实施方式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
首先,如图1(a)所示,准备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其包括基板1以及在基板1的至少一侧表面即基板1的背面上隔开规定间隔设置的n型用电极6和p型用电极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作为太阳能电池单元使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的情况,但是不限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分别只图示了一个n型用电极6和一个p型用电极7,但是,可以设置多个n型用电极和多个p型用电极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例如也可以使用按照下述方法制造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以下参照图2(a)~(g)的剖面示意图,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2)所示,准备例如对铸锭进行切割等而表面上形成有切割损坏1a的基板1。作为基板1,可以使用例如由具有n型或p型中任一导电型的多晶硅或单晶硅等构成的硅基板。
接着,如图2(b)所示,除去基板1表面上的切割损坏1a。在此,如果基板1例如由上述的硅基板构成,则利用氟化氢水溶液与硝酸的混合酸或者氢氧化钠等碱性水溶液等,对上述切割后的硅基板表面进行蚀刻等而进行切割损坏1a的除去。
对除去切割损坏1a后的基板1的大小和形状不作特殊限定,但是基板1的厚度可以作成例如50μm以上400μm以下。
接着,如图2(c)所示,在基板1的背面分别形成n型杂质扩散区域2和p型杂质扩散区域3。n型杂质扩散区域2例如可以使用含有n型杂质的气体的气相扩散等方法形成,而p型杂质扩散区域3例如可以使用含有p型杂质的气体的气相扩散等方法形成。
n型杂质扩散区域2和p型杂质扩散区域3分别形成为沿着图2的纸面表面侧和/或背面侧延伸的带状。n型杂质扩散区域2和p型杂质扩散区域3在基板1的背面交替地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
n型杂质扩散区域2包含n型杂质,只要是表示n型导电型的区域则不作特别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使用例如磷等作为n型杂质。
p型杂质扩散区域3包括p型杂质,只要是表示p型导电型的区域则不作特别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使用例如硼或铝等作为p型杂质。
作为包含n型杂质的气体,可以使用例如POCl3之类的含有磷等n型杂质的气体。作为包含p型杂质的气体,可以使用例如BBr3之类的含有硼等p型杂质的气体。
接着,如图2(d)所示,在基板1的背面上形成钝化膜4。在此,钝化膜4例如通过热氧化法或者等离子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法等方法形成。
作为钝化膜4,例如可以使用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或者氧化硅膜与氮化硅膜的层叠体等,但是不限于此。
钝化膜4的厚度例如可以是0.05μm以上1μm以下,特别优选为0.2μm左右。
接着,如图2(e)所示,在基板1的受光面的整个面上形成纹理结构等凹凸结构后,在该凹凸结构上形成防反射膜5。
纹理结构例如可以通过蚀刻基板1的受光面而形成。例如,当基板1为硅基板时,使用下述蚀刻液蚀刻基板1的受光面而形成。该蚀刻液是将例如添加了异丙醇的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钠等碱性水溶液的液体加热到例如70℃以上80℃以下而得到的。
防反射膜5例如可以通过等离子CVD法等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可以使用氮化硅膜等作为防反射膜5,但是不限于此。
接着,如图2(f)所示,通过除去基板1背面的钝化膜4的一部分而形成接触孔4a和接触孔4b。在此,接触孔4a形成为露出n型杂质扩散区域2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而接触孔4b形成为露出p型杂质扩散区域3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接触孔4a和接触孔4b分别通过如下方法等形成。例如,利用光刻技术,在钝化膜4上形成在与接触孔4a和接触孔4b的形成部位相对应的部分具有开口的抗蚀剂图案,之后从抗蚀剂图案的开口通过蚀刻等除去钝化膜4的方法;或者在与接触孔4a和接触孔4b的形成部位相对应的钝化膜4的部分上涂布蚀刻膏,之后通过加热并蚀刻除去钝化膜4的方法。
接着,如图2(g)所示,通过形成n型用电极6和n型用电极7制作背面电极型太阳用电池8,其中n型用电极6通过接触孔4a与n型杂质扩散区域2接触,而p型用电极7通过接触孔4b与p型杂质扩散区域3接触。
作为n型用电极6与p型用电极7,可以使用银等金属构成的电极。n型用电极6及p型用电极7分别可以形成为沿着图2的纸面的表面侧和/或背面侧延伸的带状。n型用电极6及p型用电极7分别通过设置于钝化膜4上的开口部,沿着基板1背面的n型杂质扩散区域2及p型杂质扩散区域3,分别与n型杂质扩散区域2及p型杂质扩散区域3接触。
图3表示从按照上述方法制造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基板1的背面侧看到的平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n型用电极6及p型用电极7分别形成为梳子状。将n型用电极6及p型用电极7配置成一个与梳子状的n型用电极6的梳齿相当的部分及一个与梳子状的p型用电极7的梳齿相当的部分交替地彼此啮合。其结果,一个与梳子状的n型用电极6的梳齿相当的部分及一个与梳子状的p型用电极7的梳齿相当的部分分别交替地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
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基板1背面的n型用电极6和p型用电极7各自的形状及配置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结构,只要是能够与后述的布线板的n型用布线及p型用布线各自电连接的形状及配置即可。
图4表示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基板1背面的其他一例的平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n型用电极6及p型用电极7形成为各自沿着同一方向伸长(在图4的上下方向伸长)的带状。在基板1的背面的与上述伸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n型用电极6和一个p型用电极7彼此交替地配置。
图5表示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基板1背面的另一例的平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n型用电极6及p型用电极7分别形成为点状,点状的n型用电极6的一列(在图5的上下方向伸长)及点状的p型用电极7的一列(在图5的上下方向伸长)各自在基板1的背面上彼此交替地配置。
<固定树脂的设置工序>
接着,如图1(b)所示,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基板1背面的n型用电极6与p型用电极7之间、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周缘部31与n型用电极6之间,以及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周缘部31与p型用电极7之间分别设置未固化的固定树脂22a。这样,优选不仅在背面电极型电池单元8的电极之间,而且在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n型用电极6、p型用电极7)与周缘部31之间也设置固定树脂22a。此时,能够进一步提高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及后述的布线板之间的机械连接的稳定性。
在此,作为固定树脂22a的设置方法,能够列举例如网状印刷、定量(ディスペンサ)涂布、喷射涂布等方法。其中,作为固定树脂22a的设置方法优选使用网状印刷。在利用网状印刷设置固定树脂22a时,能够以低成本在短时间内简单地设置固定树脂22a。
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基板1侧的固定树脂22a的宽度优选不与n型用电极6及p型用电极7接触的宽度。此时,也能够提高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与后述的布线板的布线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
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基板1侧的相反侧的固定树脂22a的宽度优选比后述的布线板的布线间隔小。此时,也能够提高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与后述的布线板的布线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
固定树脂22a的形状优选分别沿着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基板1背面的n型用电极6及p型用电极7形成的线状,但是在后述的向密封材料中密封的密封工序中,只要使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软化并能够充分扩散的程度的间隙设置于电极之间,固定树脂22a即使被配置成不连续的形状也可以。
作为固定树脂22a,优选使用能够B阶化的树脂。所谓“能够B阶化的树脂”,是指液体状态下的未固化的固定树脂在被加热时,粘度上升并成为固化状态(第一固化状态),之后粘度下降并软化,而后粘度再度上升并成为固化状态(第二固化状态)的树脂。上述第一固化状态被称为B阶。作为能够B阶化的树脂,例如有能够从液体状态中使溶剂挥发并成为固体状态(B阶)的树脂。另外,作为能够B阶化的树脂,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在第二硬化状态之后能够防止背面电极型电池单元8背面的电极间以及后述的布线板的布线间短路的程度的绝缘性,而且具有为了确保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长期可靠性而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之间保持机械连接强度的程度的粘着力的树脂。
另外,作为固定树脂22a,优选使用膨润型树脂。膨润型树脂是未固化的液体状态的树脂及微粒状态的树脂的混合物。膨润型树脂的热行为例如如下所述。在将膨润型树脂加热到微粒状态树脂的玻化温度以上时,液体状态的树脂进入到微粒状态的树脂的分子间。由此,表面上由于微粒状态的树脂处于其体积膨胀的状态(膨润状态)而粘度上升,因此表面上处于固化状态(第一固化状态)。但是,由于液体状态的树脂未固化,所以如果再度加热,进入微粒状态树脂分子间的液体状态的树脂形成能够流动的状态,从而粘度下降成为软化状态。接着,如果进一步继续加热,则液体状态的树脂固化而成为固化状态(第二固化状态)。
在例如使用能够B阶化的树脂或者膨润型树脂作为固定树脂22a时,未固化的固定树脂22a经过第一固化状态及软化状态后,能够成为第二固化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间设置固定树脂22a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在布线板的布线间设置固定树脂22a,也可以分别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间以及布线板的布线间设置固定树脂22a。
另外,优选将固定树脂22a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n型用电极6、p型用电极7)与周缘部31之间设置成,形成用于进行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的对位的对位图案。此时,在后述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的重叠工序中,因为能够基于固定树脂22a的对位图案进行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的定位,所以与基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和后述的接合部件对位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在相邻配置的布线(n型用布线、p型用布线)之间设置固定树脂。因此,由于能够通过固定树脂有效地防止接合部件流出到布线之间所导致的电气短路,因此具有能够提高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与布线板的布线之间电连接稳定性的倾向。
图6表示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与周缘部31之间,作为固定树脂22a的对位图案的一个例子,设置有没有设置固定树脂22a的非设置区域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背面的一例的放大平面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n型用电极6、p型用电极7)与周缘部31之间,彼此隔开距离地设置有没有设置固定树脂22a的非设置区域41a,41b。在非设置区域41a,41b的内侧,分别配置有具有圆形表面的n型用电极6a以及具有跑道(トラック)形表面的p型用电极7a。n型用电极6a设置在n型用电极6的延长线上,p型用电极7a设置在p型用电极6的延长线上。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树脂22a的对位图案不限于上述的没有设置固定树脂22a的非设置区域,只要是能够与固定树脂22a的其他部分区别开的图案即可。例如,可以是将固定树脂22a端部形成为凹状或者凸状的结构,也可以是在非设置区域内设置其他形状的固定树脂22a的结构。
另外,在将固定树脂22a设置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之间时,n型用电极6a和p型用电极7a用于固定树脂22a和电极的对位。在此,虽然没有必要一定将n型用电极6a和p型用电极7a设置在非设置区域41a,41b的内侧,但是通过将n型用电极6a和p型用电极7a设置在非设置区域41a,41b的内侧,没有必要将用于与布线板对位的固定树脂22a的图案和用于与固定树脂22a对位的n型用电极6a及p型用电极7a的图案分别设置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背面的不同区域。由此,能够扩大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背面的电极形成区域,从而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取出更多的电流。
对n型用电极6a及p型用电极7a而言,只要在将固定树脂22a设置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间时能够被识别即可,因此在将固定树脂22a设置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之后被固定树脂22a覆盖也可以。另外,n型用电极6a及p型用电极7a可以不设置在固定树脂22a的内侧,也可以设置在固定树脂22a的外侧,可以是一部分与固定树脂22a重叠的形状或者全部与固定树脂22a重叠的形状。
另外,n型用电极6a及p型用电极7a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形状,也可以采用适于固定树脂22a的设置部位的对位的形状。此外,n型用电极6a及p型用电极7a可以是同一形状,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但是在设置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间的固定树脂22a的形状不是旋转对称形状时,或者在固定树脂22a的设置工序中想要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朝向统一为一个方向时,优选将n型用电极6a及p型用电极7a形成为不同形状。由此,在将固定树脂22a设置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工序中,能够防止以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固定树脂22a的朝向错误的状态设置固定树脂22a。
<使固定树脂成为第一固化状态的工序>
接着,如图1(c)的剖面示意图所示,固化未固化的固定树脂22a并使其成为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b。
在此,未固化的固定树脂22a例如通过加热和/或紫外线等光的照射等被固化并成为第一固化状态。由此,与未固化的固定树脂22a的状态相比,能够得到粘着力及流动性降低了的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b。
另外,优选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b与常温(约25℃)下的未固化状态相比粘度高,具有形状保持性(只要不施加外力就不变形的性质),并且处于粘着性低的状态(具有即使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或布线板接触到固定树脂22b的表面,固定树脂22b也不会附着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或布线板的程度的粘着性的状态)。此时,在设置后述的接合部件的工序中,能够采用生产率高的印刷工序。并且在后述的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重叠的工序中,即使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重叠之后,也具有能够容易地取出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的倾向,从而具有能够容易并且高精度地进行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与布线板的布线的对位的倾向。
在作为使未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a成为第一固化状态的第一固定树脂22b的方式采用加热时,优选成为第一固化状态的第一固定树脂22b的温度比后述的第一固化状态的第一固定树脂22b软化的温度以及使软化状态的第一固定树脂22c成为第二固化状态的温度低。由此,在控制使未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a成为第一固化状态的第一固定树脂22b的工序中的加热温度时,能够防止未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a进行到软化状态或者第二固化状态。
<设置接合部件的工序>
接着,如图1(d)的剖面示意图所示,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基板1背面的n型用电极6及p型用电极7各自的表面上设置接合部件21。
作为接合部件21,可以使用含有导电性物质的材质,例如可以使用焊料等。
接合部件21例如可以通过网状印刷、定量涂布、喷射涂布等方法设置。其中,接合部件21的设置方法优选使用网状印刷。在通过网状印刷设置接合部件时,能够以低成本在短时间内简单地设置接合部件21。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固定树脂21a之后通过网状印刷设置接合部件21时,存在粘着力高的固定树脂22a与网状印刷的印刷掩模接触而导致不能设置接合部件21的问题。
另外,在设置固定树脂22a之后通过定量涂布或者喷射涂布设置接合部件21时,即使固定树脂22a的粘着力高也能够设置接合部件21,但是有可能导致处理时间长并且生产率低。
进一步地,在固定树脂22a的流动性高的状态下设置接合部件21的情况下,如后文所述,在重叠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之后一边进行加压一边加热时,固定树脂22a流入接合部件21中而阻碍接合部件21与布线板的布线之间的电连接,或者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8的接合力下降,或者接合部件21熔化而与固定树脂22a混合而有可能导致相邻接合部件21之间的短路。
从上述观点出发,通过在使固定树脂22a固化并使其成为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b之后设置接合部件21,能够提高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之间的机械连接的稳定性以及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与布线板的布线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生产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上设置接合部件21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在布线板的布线上设置接合部件21,也可以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上及布线板的布线上分别设置接合部件21。另外,也可以将固定树脂22a与接合部件21二者不配置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或者布线板上,例如可以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间设置固定树脂22a,而在布线板的布线上设置接合部件21。
<重叠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的工序>
接着,如图1(e)所示,重叠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
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的重叠例如是通过下述方式进行的,即,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n型用电极6及p型用电极7经由接合部件21分别与设置于布线板10的绝缘性基体材料11上的n型用布线12及p型用布线13相对。
<布线板>
图7表示从布线的设置侧看到的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布线板的一例的平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布线板10包括绝缘性基体材料11及布线16,其中布线16包括设置于绝缘性基体材料11的表面上的n型用布线12、p型用布线13及连接用布线14。
在此,n型用布线12、p型用布线13及连接用布线14各自具有导电性,n型用布线12及p型用布线13形成为梳子状,该梳子状包含多个长方形沿着与长方形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形状。另一方面,连接用布线14形成为带状。除了分别位于布线板10的终端的n型用布线12a以及p型用布线13a以外的相邻n型用布线12及p型用布线13通过连接用布线14而电连接。
在布线板10中,n型用布线12及p型用布线13分别被配置成:一个与梳子状的n型用布线12的梳齿(长方形)相当的部分及一个与梳子状的p型用布线13的梳齿(长方形)相当的部分的交替地啮合。其结果,一个与梳子状的n型用布线12的梳齿相当的部分及一个与梳子状的p型用布线13的梳齿相当的部分彼此交替地隔开规定间隔而被配置。
图8表示图7的沿VIII—VIII的剖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布线板10中,仅在绝缘性基体材料11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n型用布线12及p型用布线13。
作为绝缘性基体材料11的材质,只要是电绝缘性的材质即可,可以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含有从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Polyethylenenaphthalate)、聚亚苯硫醚(PPS:Polyphenylene sulfide)、聚氟乙烯(PVF:Polyvinyl fluoride)及聚酰亚胺(Polyimide)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的树脂。
对绝缘性基体材料11的厚度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形成为25μm以上150μm以下的厚度。
绝缘性基体材料11可以是仅由一层构成的单层结构,也可以是由两层以上构成的多层结构。
作为布线16的材质,只要是具有导电性的材质即可,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包含从由铜、铝及银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的金属等。
对布线16的厚度也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形成为10μm以上50μm以下的厚度。
布线16的形状也不限于上述形状,显然可以进行合适的设定。
在布线16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上,例如可以设置包含从由镍(Ni)、金(Au)、铂(Pt)、钯(Pd)、银(Ag)、锡(Sn)、锡钯焊料及ITO(IndiumTin Oxide,铟锡氧化物)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的导电性物质。此时,具有能够使布线板10的布线16与后述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之间的电连接连接良好,并提高布线16的耐气候性的倾向。
在布线16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上可以实施例如防锈处理、黑化处理等表面处理。
布线16也可以是仅由一层构成的单层构造,或者由两层以上构成的多层构造。
以下说明图7及图8所示结构的布线板1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
首先,准备例如PEN膜等绝缘性基体材料11,在该绝缘性基体材料11的一侧的整个表面上粘合例如金属箔或者金属板等导电性物质。例如,可以抽出按照规定的宽度剪切的绝缘性基体材料的卷筒,在绝缘性基体材料一侧表面上涂布粘着剂,并重叠剪切宽度比绝缘性基体材料的宽度稍微小的金属箔的卷筒,通过加压加热而将金箔贴合在绝缘性基体材料上。
接下来,通过光刻等方法除去贴合在绝缘性基体材料11表面上的导电性物质的一部分,对导电性物质进行构图,从而在绝缘性基体材料11的表面上形成由构图过的导电性物质构成的布线16,其中布线16包含n型用布线12、p型用布线13及连接用布线14等。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制作图7及图8所示结构的布线板10。
图9表示重叠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及布线板10后的一例的平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及布线板10重叠成作为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设置侧的表面的背面与布线板10的布线设置侧的表面相对。在此,一张布线板10上重叠有十六张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但是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一张布线板10上重叠一张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
另外,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与周缘部之间设置具有对位图案的固定树脂22a的情况下,优选使用设置有与固定树脂22a的对位图案相对应的对位图案的布线板10。
例如,在使用设置有非设置区域41a、41b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情况下,作为例如图10的放大平面示意图所示的与非设置区域41a,41b相对应的对位图案的一个例子,优选使用设置有开口部51的布线板10。需要说明的是,图10是从绝缘性基体材料11侧看到的布线板10的放大平面示意图,设置于布线板10上的开口部51能够通过穿过绝缘性基体材料11的目视或者红外线等具有特定波长的光的使用等而识别到。
在此,开口部51例如是布线板10中没有设置布线的区域(即露出绝缘性基体材料11的表面的区域),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开口部51在n型用布线12的延长线上设置于自n型用布线12的前端离开的位置。
在将图6所示的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及图10所示的布线板10重叠的工序中,例如如图11的放大剖面示意图所示,以非设置区域41a能够从开口部51被看见的方式对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及布线板10进行对位。
由此,例如如图12(a)及图12(b)的放大剖面示意图所示,假设接合部件21以其位置相对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n型用电极6及p型用电极7发生偏移的状态被设置,此时只要能够对固定树脂22b进行对位使其相对于布线板10的n型用布线12及p型用布线13处于合适的位置,就能够在布线板10的相邻布线之间配置固定树脂22b,由此具有如下倾向:不仅能够抑制接合部件21流出到相邻布线之间而引起的电气短路的发生,并且能够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n型用电极6及p型用电极7利用接合部件21更加稳定地分别电连接至布线板10的n型用配线及p型用配线13。
另外,在确定了布线板10的朝向及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朝向的情况下,可以使固定树脂22b的非设置区域41a及非设置区域41b具有不同的形状。由此,能够利用设置于布线板10的开口部51确认固定树脂22b的非设置区域41a或非设置区域41b的形状,从而能够防止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朝向有误的状态下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和布线板10对位。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的例子所示,在即使设置有固定树脂22a也能够识别到n型用电极6a及p型用电极7a的情况下,将n型用电极6a的表面形状与p型用电极7a的表面形状做成不同的形状,通过利用设置于布线板10上的开口部51确认n型用电极6a的表面形状及p型用电极7a的表面形状,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布线板10的开口部51不限于与非设置区域41a,41b相对应的形状是不言而喻的,例如,根据固定树脂22a的对位图案,可以采用能够适当地进行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与布线板10的布线对位的各种图案。
<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作>
接着,对上述重叠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进行加压,同时通过加热和/或光的照射,制作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在此,如图1(f)的剖面示意图所示,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b通过此时的加热和/或紫外线等光的照射而粘度降低并软化而成为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然后,如图1(g)的剖面示意图所示,位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间的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由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及布线板10之间的加压而变形并进入布线板10的布线间。另外,如图1(g)所示,接合部件21中的导电性物质也因为加热而熔化,由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与布线板10之间的加压而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与布线板10的布线之间发生变形。
之后,如图1(h)的剖面示意图所示,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进一步被加热和/或被紫外线等光照射,从而粘度上升并再度固化而成为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第二固化状态是由于树脂的交联反应而形成的固化,因此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状态稳定而不再软化。
在此,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优选使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b的粘度暂时下降之后再度上升而能够粘着的状态。此时,通过在第一固化状态下对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之后再使固定树脂成为第二固化状态,从而具有能够按照所需的位置关系粘合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的倾向。由此,其提高生产率、提高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的机械连接的稳定性以及提高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的电连接的稳定性的倾向变大。
在此,在接合部件21的导电性物质的熔化开始温度比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b的软化温度高的情况下,即使接合部件21被加热而接合部件21中的导电性物质开始熔化时,由于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已经进入布线板10的布线之间以及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之间,因此接合部件21不会向相邻的布线及电极流出。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相邻的电极之间及相邻的布线之间由于接合部件21的导电性物质而短路。因此,优选接合部件21的导电性物质的熔化开始温度比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b的软化开始温度高。
通过使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进入布线板10的布线之间,从而能够使布线板10表面的更大的区域与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接触,之后,由于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固化并成为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从而能够牢固地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接合。
进一步地,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方法,无需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那样,在电极之间或者布线之间的狭小区域上粘贴具有粘着性的胶带且要避免该胶带与电极或者布线重合的工序,从而也提高了生产率。
图13表示作为固定树脂使用能够B阶化的树脂、作为接合部件21的导电性物质使用焊料时相对于经过时间的加热温度的变化与固定树脂的粘度变化的关系。首先,从图13的横轴的加热时间开始,随着加热温度的上升,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b的粘度下降并成为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
然后,当加热温度达到焊料熔点以上的温度时,接合部件21的焊料熔化并流动。此时,在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b的粘度下降并且还没有成为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的情况下,固定树脂的粘度较高,并且固定树脂不能充分地进入布线板10的相邻布线之间,从而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之间容易残留空间。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树脂,使用例如能够B阶化的树脂或者膨润型树脂,这样的树脂是未固化的固定树脂的粘度上升而成为第一固化状态之后粘度下降而成为软化状态,之后粘度再度上升而成为第二固化状态的树脂。因此,能够在接合部件21的焊料熔化而流动之前填充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从而尽量填充除了接合部件21的设置部位以外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之间的大的空间。
之后,在超过接合部件21的焊料熔点的温度下保持加热温度为一定,从而在焊料熔化的状态下使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固化并成为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在此,由于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尽量填充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之间的大的空间,因此在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固化并成为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之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之间的接合强度能够提高,并且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之间的机械连接的稳定性能够提高。
然后,通过使加热温度降低到小于接合部件21的焊料熔点的温度,接合部件21的焊料固化而进行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电极与布线板10的布线之间的电连接。此时,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随着加热温度的降低而硬度基本不变,从而能够保持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之间的接合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改变图13所示的相对于经过时间的加热温度的变化时,由于会影响固定树脂的软化温度、固化开始时间、固化结束时间以及导电性物质的熔融性等,从而优选将适合本工序的材料设计及与该材料设计相适应的加热温度的变化组合。
例如,优选固定树脂在接合部件21的导电性物质成为熔融状态之前软化到因加压而可变形的程度。此时,由于在将固定树脂填充到布线板10的布线间之后使接合部件21的导电性物质成为熔融状态,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接合部件21的导电性物质流入布线板10的布线间。
另外,优选在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再度固化成为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之前使接合部件21的导电性物质成为熔融状态。由于接合部件21的导电性物质的熔化而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之间的高度降低,并且随着其高度的降低,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流入布线板10的布线间。因此,在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形成之后接合部件21的导电性物质熔化的情况下,在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未充分填充于布线板10的布线间的状态下,有可能导致接合部件21的导电性物质以熔融状态流入布线板10的布线之间。另外,导电性物质熔化并在电极与布线之间浸润扩展,但是如果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成为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则由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10之间的高度被固定,从而有可能导致浸润扩展的导电性物质不能充分填充在电极与布线之间。
另外,优选直到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形成为止使接合部件21的导电性物质保持成为熔融状态的温度。此时,由于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利用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机械连接之后使接合部件21的导电性物质固化,因此能够提高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与布线板10的布线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
这样,通过调节固定树脂的软化及固化的时机以及接合部件的导电性物质熔化的时机,能够抑制相邻的电极间和/或布线之间由导电性物质引起的短路的发生,从而能够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与布线板10的布线之间电连接,并且能够通过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机械连接。
软化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b形成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的工序、熔化接合部件21的导电性物质的工序以及固化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形成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的工序通过加热进行时,优选软化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b的温度比固化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成为第二固化状态的温度低。通过这样控制加热温度,能够使固定树脂可靠地按照第一固化状态、软化状态及第二固化状态的顺序过渡。由此,例如如上所述,通过一次加热工序就能够进行使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b软化并形成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的工序、使接合部件21的导电性物质熔化的工序、使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c固化并形成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的工序。此时,具有进一步提高生产率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查与提供热能和/或光能等能量时的经过时间相对应的粘度变化,能够确认第一固化状态、软化状态及第二固化状态。另外,第一固化状态、软化状态及第二固化状态也可以分别通过分析固定树脂的特性、组成及状态而确认。例如,当固定树脂是能够B阶化的树脂时,也可以通过测定固定树脂的粘度、溶剂的含量以及树脂的交联率等来进行确认。
图14表示作为固定树脂使用能够B阶化的树脂、作为接合部件使用焊料而制作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一例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在此,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利用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机械连接。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n型用电极6及p型用电极7分别与布线板10的n型用布线12及p型用布线13利用导电性物质23而电连接。
在此,当n型用布线12及p型用布线13的厚度分别在例如35μm左右时,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基板1的背面与布线板10的绝缘性基体材料11的表面之间的高度T例如在50μm以上60μm以下的程度。
另外,相邻的n型用布线12与p型用布线13之间的距离P例如为200μm左右。需要说明的是,当距离P在5mm以下时,特别是1mm以下时,焊料引起的布线间的短路容易发生。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能够提高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与布线板10的布线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的这一效果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
进一步地,n型用布线12与p型用布线13各自的宽度W例如为550μm左右。
<在密封材料中密封的工序>
例如如图15的剖面示意图所示,将按照上述方法制造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密封在表面保护材料17与背面保护材料19之间的密封材料18中,从而制作太阳能电池模块。
在密封材料中密封的工序能够例如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在玻璃等表面保护材料17所包含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等密封材料18与聚酯薄膜等背面保护材料19所包含的EVA等密封材料18之间夹入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然后对表面保护材料17与背面保护材料19之间进行加压的同时进行加热,从而使这些密封材料18成为一体。
在上述中,说明了将经过加热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b而使固定树脂22b软化的工序、加热接合部件21而使接合部件21中的导电性物质熔化的工序、加热软化了的固定树脂22c使固定树脂22c固化而成为第二固化状态的工序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密封在密封材料18中的情况,但是优选在密封材料18中密封的工序中进行前述这些工序并将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密封在密封材料18中而制作太阳能电池模块。此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生产率。即,将进行前述这些工序之前的重叠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及布线板10夹入表面保护部件17所包含的密封材料18与背面保护材料19所包含的密封材料18之间,然后一边对表面保护材料17和背面保护材料19之间进行加压一边加热和/或照射紫外线等光,从而在固定树脂经过第一固化状态、软化状态及第二固化状态之后固化而制作出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同时制作出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被密封在密封材料18中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另外,优选该密封工序在抽真空的环境中进行。由此,能够抑制在密封材料18中产生气泡或者在密封材料18与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之间产生空隙。并且,通过使抽真空的环境中进行的密封工序中包括加热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b使固定树脂22b软化的工序、加热接合部件21使接合部件21中的导电性物质熔化的工序、加热软化了的固定树脂22c使固定树脂22c固化而成为第二固化状态的工序,由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单元8与布线板10之间也能够被排气,因此能够抑制固定树脂22d、导电性物质以及接合部件21之间产生气泡或者空隙,从而能够制作出可靠性高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中,优选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是白色。当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为白色时,固定树脂22d的光的反射率变高,通过这些树脂使透过背面性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光有效地反射,使光再度照射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从而能够降低光损失,因此具有提高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转换效率的倾向。在本说明书中,“白色”是指对于波长在360~830nm的光的反射率在5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22d为白色时,优选第二固化状态的树脂22d对于波长360~830nm的光的反射率接近100%。
另外,在本发明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概念中,不仅包括仅在上述基板的一表面侧(背面侧)形成有n型用电极及p型用电极二者的结构,还包括所有MWT(Metal Wrap Through,金属穿孔卷绕)单元(在基板上设置的通孔内配置电极一部分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等所有的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侧的相反侧的背面侧取出电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方式,能够以优异的生产率制造出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太阳能电池模块,这种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太阳能电池模块提高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布线板10之间的机械连接的稳定性,并且提高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电极与布线板10的布线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短路故障的发生,并能够以优异的生产率制造出具有良好的长期可靠性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实施例
首先,制作了在n型硅基板的背面上在n型杂质扩散区域上形成的一个带状n型用电极和在p型杂质扩散区域上形成的一个带状p型用电极交替地配置而构成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在此,n型用电极及p型用电极分别为Ag电极,相邻n型用电极与p型用电极之间的间距为750μm。另外,使n型用电极及p型用电极各自的宽度为50μm~150μm,使n型用电极及p型用电极的各自的高度为3μm~13μm。
接着,通过网状印刷,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的相邻的n型用电极及p型用电极之间设置未固化的固定树脂(SANWA化学工业(株)制的SPSR-900G)。在此,固定树脂为环氧树脂系的能够B阶化的树脂,并且选定了第一固化状态的树脂粘着性低,在抽真空的环境中温度在60℃以下时不会从第一固化状状被软化,在80℃~100℃以上时发生软化,并且在130℃以上时开始固化的树脂。图16表示设置了固定树脂之后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背面的放大照片。如图16所示,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两个固定树脂的对位图案(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的虚线所围城的区域所表示的那样将固定树脂以菱形除去的图案)形成在电极与周缘部之间。
接着,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的相邻n型用电极与p型用电极之间的未固化的固定树脂放入80℃的烘箱中加热10分钟,使该固定树脂固化成为第一固化状态,使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侧的宽度为400μm,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相反侧的宽度为100μm,高度大约为50μm。
接着,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n型用电极上及p型用电极上分别设置焊料。此处使用的焊料是Sn-Bi的共晶焊料,并且设置为宽度150μm,高度约30μm。
接着,在布线板上重叠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的n型用电极及p型用电极分别与布线板的n型用电极及p型用电极相对。在此,n型用布线及p型用布线分别形成于由PEN构成的绝缘性基体材料上,n型用布线及p型用布线分别为铜布线。图17表示布线板的布线设置侧的表面的放大照片。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在布线板上的与固定树脂的对位图案相对应的位置没有设置布线而设置了使由PEN构成的绝缘性基体材料的表面露出的对位图案(图17的虚线所围成的区域)。接着,在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重叠的工序中,以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固定树脂的对位图案与布线板的对位图案重叠的方式进行对位。
之后,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侧作为下侧,将重叠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投入到真空层压装置中,按照图18所示的温度曲线进行加热及加压,将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密封在密封材料中而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需要说明的是,图18所示的温度曲线是通过使用热电耦1~热电偶6进行测定的。
更具体地说,如图18所示,将重叠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布线板设置在由EVA构成的密封材料之间,之后开始加热并进行180秒的抽真空,随后开始加压并使温度上升。接着,如图18所示,使温度上升并进行60秒的加压,从而制作出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被密封在密封材料中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另外,固定树脂从加热开始到约240秒的时刻为止处于第一固化状态,从超过240秒的时刻开始发生软化并成为软化状态。接着,其软化状态持续到从加热开始超过约300秒的时刻,之后再度固化成为第二固化状态。
在按照如上所述方法制造的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不会发生短路故障,并且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与布线板的布线的连接部的周围没有空间,从而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布线板利用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牢固地接合,使太阳能电池模块具有良好的电连接稳定性及机械连接稳定性。
理应理解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所有要点均为示例,而不是限制。本发明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表示,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具有等同意思以及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合适地应用于布线、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模块、太阳能电池单元、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  基板
1a  切割损伤
2  n型杂质扩散区域
3  p型杂质扩散区域
4  钝化膜
4a,4b  接触孔
5  防反射膜
6,6a  n型用电极
7,7a  p型用电极
8  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
10  布线板
11  绝缘性基体材料
12,12a  n型用布线
13,13a  p型用布线
14  连接用布线
16  布线
17  表面保护材料
18  密封材料
19  背面保护材料
21  接合部件
22a  未固化的固定树脂
22b  第一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
22c  软化状态的固定树脂
22d  第二固化状态的固定树脂
23  导电性物质
31  周缘部
41a,41b  非设置区域
51  开口部

Claims (12)

1.一种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用于制造该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方法,所述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
太阳能电池单元(8),包括基板(1)及在所述基板(1)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的电极(6,7);
布线板(10),包括绝缘性基体材料(11)及在所述绝缘性基体材料(11)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的布线(12,13);
导电性物质(21),配置于所述电极(6,7)与所述布线(12,13)之间,电连接所述电极(6,7)与所述布线(12,13);
固定树脂(22d),配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所述布线板(10)之间,机械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所述布线板(10);
该制造方法包括:
固化所述固定树脂(22a)使其成为第一固化状态的工序,该固定树脂(22a)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所述电极(6,7)间及所述布线板(10)的所述布线(12,13)间的至少一方;
在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所述电极(6,7)上及所述布线(10)的所述布线(12,13)上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所述导电性物质(21)的工序;
以使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所述电极(6,7)与所述布线板(10)的所述布线(12,13)相对的方式将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和所述布线板(10)重叠的重叠工序;
软化所述第一固化状态的所述固定树脂(22b)的工序;
熔化所述导电性物质(21)的工序;
将软化了的所述固定树脂(22c)固化而使所述固定树脂成为第二固化状态的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化状态是与常温下的未固化状态相比粘度高、具有形状保持性并且粘着性低的状态,
所述第二固化状态是所述第一固化状态的所述固定树脂(22b)的粘度暂时下降之后再度上升而能够粘着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次加热工序中进行软化所述固定树脂的工序、熔化所述导电性物质(21)的工序、使所述固定树脂成为第二固化状态的工序。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物质(21)熔化的温度比所述第一固化状态的所述固定树脂(22b)软化的温度高。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化状态的所述固定树脂(22d)为白色。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所述固定树脂(22a)的工序中,所述固定树脂(22a)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所述电极(6,7)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周缘部(31)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树脂(22a)在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所述电极(6,7)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所述周缘部(31)之间被设置成具有用于进行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和所述布线板(10)的对位的对位图案(41a,41b)。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布线板(10)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树脂(22d)的所述对位图案(41a,41b)相对应的对位图案(51),
所述重叠工序包括将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上的所述固定树脂(22a)的所述对位图案(41a,41b)与所述布线板(10)的所述对位图案(51)重叠地对位的工序。
9.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方法,该太阳能电池模块是将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密封在密封材料(18)中而形成的,该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
太阳能电池单元(8),包括基板(1)及在所述基板(1)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的电极(6,7);
布线板(10),包括绝缘性基体材料(11)及在所述绝缘性基体材料(11)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的布线(12,13);
导电性物质(21),配置于所述电极(6,7)与所述布线(12,13)之间,电连接所述电极(6,7)与所述布线(12,13);
固定树脂(22d),配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所述布线板(10)之间,机械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和所述布线板(10);
该制造方法包括:
固化所述固定树脂(22a)使其成为第一固化状态的工序,该固定树脂(22a)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所述电极(6,7)间及所述布线板(10)的所述布线(12,13)间的至少一方;
在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所述电极(6,7)上及所述布线(10)的所述布线(12,13)上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所述导电性物质(21)的工序;
以使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所述电极(6,7)与所述布线板(10)的所述布线(12,13)相对的方式将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所述布线板(10)重叠的重叠工序;
将重叠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和所述布线板(10)通过加热密封于所述密封材料(18)中的工序;
密封于所述密封材料(18)中的工序包括:
通过所述加热,软化所述第一固化状态的所述固定树脂(22b)的工序;
通过所述加热,熔化所述导电性物质(21)的工序;
通过所述加热,固化所述软化了的所述固定树脂(22c)而使所述固定树脂成为第二固化状态的工序。
10.一种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太阳能电池单元(8),包括基板(1)及在所述基板(1)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的电极(6,7);
布线板(10),包括绝缘性基体材料(11)及在所述绝缘性基体材料(11)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置的布线(12,13);
导电性物质(21),配置于所述电极(6,7)与所述布线(12,13)之间,电连接所述电极(6,7)与所述布线(12,13);
固定树脂(22d),配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所述布线板(10)之间,机械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所述布线板(10);
在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所述电极(6,7)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所述周缘部(31)之间,设置有具有用来进行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和所述布线板(10)的对位的对位图案(41a,41b)的固定树脂(22d);
在所述布线板(10)上设置有与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上的所述固定树脂(22d)的所述对位图案(41a,41b)相对应的对位图案(51);
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8)和所述布线板(10)被配置成所述固定树脂(22d)的所述对位图案(41a,41b)与所述布线板(10)的所述对位图案(51)重叠。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有布线板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树脂(22d)为白色。
12.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密封于密封材料(18)中而形成。
CN201180062651.8A 2010-10-29 2011-10-24 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830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4397A JP5140133B2 (ja) 2010-10-29 2010-10-29 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0-244397 2010-10-29
PCT/JP2011/074428 WO2012057076A1 (ja) 2010-10-29 2011-10-24 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3034A true CN103283034A (zh) 2013-09-04
CN103283034B CN103283034B (zh) 2015-11-25

Family

ID=45993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265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83034B (zh) 2010-10-29 2011-10-24 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24880B2 (zh)
JP (1) JP5140133B2 (zh)
CN (1) CN103283034B (zh)
TW (1) TWI450400B (zh)
WO (1) WO201205707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1439A (zh) * 2021-01-30 2021-07-23 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互联结构、组件及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63669B2 (ja) * 2012-08-09 2017-0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FI124969B (fi) * 2013-03-05 2015-04-15 Cencorp Oyj Aurinkokennomoduulin kokoonpano
KR102132940B1 (ko) 2013-11-29 2020-07-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347737B (zh) * 2014-09-28 2016-08-17 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无主栅、高效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模块、组件及制备工艺
WO2016052041A1 (ja) * 2014-09-29 2016-04-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配線シート付き裏面電極型太陽電池セル
JP2016072597A (ja) * 2014-09-29 2016-05-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配線シート付き裏面電極型太陽電池セル
JP6744820B2 (ja) * 2014-10-31 2020-08-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素子、それを備え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JP2016100494A (ja) * 2014-11-25 2016-05-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配線シート付き裏面電極型太陽電池セル
NL2015899B1 (en) * 2015-12-03 2017-06-30 Stichting Energieonderzoek Centrum Nederland Interconnection of back-contacted solar cell, a solar panel having such interconnection.
JP6205031B2 (ja) * 2016-08-03 2017-09-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JP6915054B2 (ja) * 2017-05-10 2021-08-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9080007A (ja) 2017-10-26 2019-05-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配線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30402968A1 (en) * 2022-06-10 2023-12-14 Maxeon Solar Pte. Ltd. Soft spacers for shingled solar cell panel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96114A1 (ja) * 2008-01-31 2009-08-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10082594A1 (ja) * 2009-01-16 2010-07-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1855730A (zh) * 2007-11-09 2010-10-06 夏普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CN101874305A (zh) * 2007-09-28 2010-10-27 夏普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5686B2 (ja) 1995-08-21 2001-09-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実装用半導体装置とその実装方法
JP5084146B2 (ja) 2006-01-30 2012-11-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起電力モジュール
JP2012501551A (ja) 2008-08-27 2012-01-19 アプライド マテリアル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バックコンタクト式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EP2450959B1 (en) * 2009-06-29 2013-08-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ing sheet, solar cell with wiring sheet, solar cell module and wiring sheet rol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4305A (zh) * 2007-09-28 2010-10-27 夏普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1855730A (zh) * 2007-11-09 2010-10-06 夏普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WO2009096114A1 (ja) * 2008-01-31 2009-08-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10082594A1 (ja) * 2009-01-16 2010-07-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1439A (zh) * 2021-01-30 2021-07-23 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互联结构、组件及制备方法
CN113161439B (zh) * 2021-01-30 2023-12-19 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互联结构、组件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50400B (zh) 2014-08-21
CN103283034B (zh) 2015-11-25
US9224880B2 (en) 2015-12-29
US20130306143A1 (en) 2013-11-21
TW201230354A (en) 2012-07-16
WO2012057076A1 (ja) 2012-05-03
JP5140133B2 (ja) 2013-02-06
JP2012099569A (ja) 201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3034A (zh) 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2867874B (zh)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JP532460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3250261B (zh) 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2804393B (zh) 布线板、带有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布线板卷筒
JPWO2009060753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10116973A1 (ja) 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US20120216860A1 (en) Interconnection sheet, solar cell with interconnection sheet, solar cell module, and interconnection sheet roll
CN103229307A (zh) 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带有配线板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带有配线板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US9048360B2 (en) Solar cell, solar cell with interconnection sheet attached and solar cell module
JP6877897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410397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配線基板付き裏面電極型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半導体装置、配線基板付き裏面電極型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0245399A (ja) 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661676B2 (ja) 配線基板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JP5123409B2 (ja) 配線基板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0041009A (ja) 素子形成基板配線ストリング、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6002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099854A (ja) 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3214603A (ja) 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2023128A (ja) 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099853A (ja) 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6100494A (ja) 配線シート付き裏面電極型太陽電池セ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