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2607A - 蒸汽涡轮机系统及其预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蒸汽涡轮机系统及其预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2607A
CN103282607A CN2012800045266A CN201280004526A CN103282607A CN 103282607 A CN103282607 A CN 103282607A CN 2012800045266 A CN2012800045266 A CN 2012800045266A CN 201280004526 A CN201280004526 A CN 201280004526A CN 103282607 A CN103282607 A CN 103282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casing
turbine
temperature
turbin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45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82607B (zh
Inventor
斋藤英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82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2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82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26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08Cooling; Heating; Heat-insulation
    • F01D25/10Heating, e.g. warming-up before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7/00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by varying flow
    • F01D17/20Devices dealing with sensing elements or final actuators or transmitting means between them, e.g. power-assis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7/00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by varying flow
    • F01D17/20Devices dealing with sensing elements or final actuators or transmitting means between them, e.g. power-assisted
    • F01D17/22Devices dealing with sensing elements or final actuators or transmitting means between them, e.g. power-assisted the operation or power assistance being predominantly non-mechanical
    • F01D17/24Devices dealing with sensing elements or final actuators or transmitting means between them, e.g. power-assisted the operation or power assistance being predominantly non-mechanical electr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9/00Star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Regulating, controlling, or safety means in connection therewi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85Star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蒸汽涡轮机系统及其预热方法,其不受随锅炉负载变化的由锅炉供应的蒸汽能量影响,能保持涡轮机机壳温度稳定。蒸汽涡轮机系统(1)包括,供应口(9),该供应口(9)设置在高压涡轮机(2H),将由主锅炉(4H)排出的蒸汽从由主蒸汽管(L1-1)分开的预热用蒸汽管(L2)供应到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内;测定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机壳内外温度的温度测定部(12、13);压力控制阀(7),该压力控制阀(7)设置在预热用蒸汽管(L2),根据被测定的机壳内外温度调节向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内供应的蒸汽压力。

Description

蒸汽涡轮机系统及其预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锅炉向涡轮机供应蒸汽的蒸汽涡轮机系统及其预热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在港口停泊状态下应对地震或者海啸警报发布等情况时可以立即离岸,以蒸汽涡轮机作为船舶主机的船舶有必要在停泊中预热涡轮机。预热涡轮机后,可以不必经过阶段运行的预热过程即可实现港湾全速航行。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解决蒸汽涡轮机船从停泊中的预热运行向出港时的一般运行转换时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848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预热涡轮机的蒸汽,经由从锅炉连接到用于船舶前进运行时的高压涡轮机的主蒸汽管、从主蒸汽管分开的支管(以下简称为预热用蒸汽管)以及设置在涡轮机上的供应口供应到涡轮机机壳内部。在预热用蒸汽管中,设有压力调节阀,该压力调节阀在由控制部控制的同时,调节蒸汽压力。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由高压涡轮机、中压涡轮机以及低压涡轮机等多个涡轮机组成的蒸汽涡轮机系统情况的所有涡轮机只是统称为“涡轮机”。
在相关技术中,流入涡轮机的预热蒸汽量被调节为唯一设定的蒸汽压。即,不能设定除预先设定的一个蒸汽压以外的数值,能否供应适当的预热蒸汽是个问题。
由锅炉供应的蒸汽因锅炉负载的不同,其蒸汽温度,即蒸汽含有的能量会发生变化。因此,在通过保持唯一设定的蒸汽压的方式控制预热蒸汽量时,涡轮机通常不能按希望的状态预热。即,虽然可以通过预先的试验确定预热用蒸汽管的蒸汽压力与涡轮机机壳温度的关系,但因为在实际运行时蒸汽温度因锅炉负载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使蒸汽压成为唯一设定的值的调整方法通常无法适当预热涡轮机。
此外,在进行调节以向涡轮机供应被唯一设定的压力的蒸汽的情况下,如果由锅炉供应的蒸汽温度降低导致预热蒸汽的温度降低,则根据比容的关系流入涡轮机的蒸汽流量将增加。因此,向低压涡轮机流入过量蒸汽导致预热过度,产生低压涡轮机成为过预热状态的问题。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受随锅炉负载变化的由锅炉供应的蒸汽能量的影响,能保持涡轮机机壳温度稳定的蒸汽涡轮机系统及其预热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蒸汽涡轮机系统及其预热方法采用以下手段。
即,涉及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机系统包括:供应口,该供应口设置在第一涡轮机,将由锅炉排出的蒸汽从由主蒸汽管分开的分支蒸汽管供应到第一涡轮机机壳内;第一温度测定部,该第一温度测定部测定第一涡轮机机壳的机壳内外温度;压力控制部,该压力控制部设置在分支蒸汽管,根据被测定的机壳内外温度调节向第一涡轮机机壳内供应的蒸汽压力。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蒸汽从锅炉排出经过主蒸汽管后,该蒸汽通过由主蒸汽管分开的分支蒸汽管供应到第一涡轮机机壳内。测定第一涡轮机机壳的机壳内外温度,根据被测定的机壳内外温度调节向第一涡轮机机壳内供应的蒸汽压力。因此,向第一涡轮机机壳内供应的蒸汽压力不是固定的,而随着第一涡轮机机壳的机壳内外温度变化。
另一方面,作为相关技术,在向第一涡轮机机壳供应的蒸汽压力被唯一设定的情况下,向第一涡轮机机壳供应的蒸汽流量随着由锅炉排出的蒸汽温度条件变化。因此,受到由锅炉排出的蒸汽温度条件影响,不能适当预热第一涡轮机。而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根据被测定的机壳内外温度控制向第一涡轮机机壳供应的蒸汽流量,因此不受由锅炉排出的蒸汽温度条件影响,可以适当预热第一涡轮机。
例如,当第一涡轮机机壳的机壳内外温度比规定的温度下限低时,提高向第一涡轮机机壳内供应的蒸汽压力,增加流入第一涡轮机的能量,解除预热不足。相反,当第一涡轮机机壳的机壳内外温度比规定的温度上限高的时,降低向第一涡轮机机壳内供应的蒸汽压力,减少流入第一涡轮机的能量,防止过预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蒸汽由第一涡轮机机壳向第二涡轮机机壳供应后,可以进一步设置测定由第二涡轮机机壳排出的蒸汽的排气温度的第二温度测定部,压力控制部根据被测定的机壳内外温度以及排气温度,调节向第一涡轮机机壳内供应的蒸汽压力。
根据上述结构,由锅炉排出的蒸汽通过第一涡轮机机壳,由第一涡轮机机壳供应至第二涡轮机机壳,经过第二涡轮机机壳,从第二涡轮机机壳排出。测定由第二涡轮机机壳排出的蒸汽的排气温度,根据被测定的机壳内外温度以及排气温度,调节向第一涡轮机机壳内供应的蒸汽压力。因此,向第一涡轮机机壳内供应的蒸汽压力不仅随着第一涡轮机机壳的机壳内外温度、还随着从第二涡轮机机壳排出的蒸汽的排气温度变化。由于从第二涡轮机机壳排出的蒸汽的排气温度成为了指标,不仅是第一涡轮机,第二涡轮机也可以适当预热。
例如,当由第二涡轮机机壳排出的蒸汽的排气温度比规定的温度上限高的时候,降低向第一涡轮机机壳内供应的蒸汽压力,减少流入第一涡轮机的能量,防止过预热。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进一步设置由第一涡轮机机壳向再加热器供应蒸汽的再加热蒸汽管和由分支蒸汽管向再加热蒸汽管内供应蒸汽的暖管用蒸汽管,压力控制部根据被测定的机壳内外温度或排气温度,调节向暖管用蒸汽管内供应的蒸汽压力。
根据上述结构,在设置有再加热器、由第一涡轮机机壳向再加热器供应蒸汽的再加热循环蒸汽涡轮机系统中,蒸汽由分支蒸汽管向再加热蒸汽管内供应。根据被测定的机壳内外温度或排气温度,调节向第一涡轮机机壳以及再加热蒸汽管内供应的蒸汽压力。因此,不仅是向第一涡轮机机壳供应的蒸汽压力,向再加热蒸汽管供应的蒸汽压力也在变化。所以不仅是第一涡轮机和第二涡轮机,再加热蒸汽管也可以适当预热。
涉及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机系统的预热方法包括:将由锅炉排出的蒸汽从由主蒸汽管分开的分支蒸汽管供应到第一涡轮机机壳内的步骤;测定第一涡轮机机壳的机壳内外温度的步骤;在分支蒸汽管,根据被测定的机壳内外温度调节向第一涡轮机机壳内供应的蒸汽压力的步骤。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根据被测定的机壳内外温度,调节向第一涡轮机机壳内供应的蒸汽流量,因此不受由锅炉排出的蒸汽温度条件影响,可以适当预热第一涡轮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不受随着锅炉负载变化的来自锅炉的蒸汽能量的影响,稳定保持涡轮机机壳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涉及的蒸汽涡轮机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高中压涡轮机机壳的下半机壳的端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涉及的蒸汽涡轮机系统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变形涉及的蒸汽涡轮机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1,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蒸汽涡轮机系统1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蒸汽涡轮机系统的结构图。
蒸汽涡轮机系统1由高压涡轮机2H、中压涡轮机2M以及低压涡轮机2L、主锅炉4H、再加热器4R等组成。高压涡轮机2H与中压涡轮机2M被收容在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内部,低压涡轮机2L被收容在低压涡轮机机壳5的内部。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高压涡轮机2H、中压涡轮机2M以及低压涡轮机2L只统称为“涡轮机”。
蒸汽涡轮机系统1采用再加热循环,在该再加热循环中将由高压涡轮机2H排出的蒸汽在再加热器4R再加热,将再加热的蒸汽供应到中压涡轮机2M使其膨胀。
在船舶前进运行时由主锅炉4H向高压涡轮机2H供应的主蒸汽,如图1所示,经过主蒸汽管L1-1、L1-2,供应给高压涡轮机2H。
蒸汽涡轮机系统1具有涡轮机预热系统。涡轮机预热系统通过由主锅炉4H供应的蒸汽预热高压涡轮机2H、中压涡轮机2M以及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保持蒸汽涡轮机系统1的预热状态。
预热高压涡轮机2H、中压涡轮机2M以及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蒸汽经由涡轮机预热系统被供应到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而所述涡轮机预热系统由从主锅炉4H连接到高压涡轮机2H的主蒸汽管L1-1、作为从主蒸汽管L1-1分开的支管的预热用蒸汽管L2、压力控制阀7、阻断阀8以及供应口9等组成。涡轮机预热系统设置在高压涡轮机2H的近前,将从锅炉4H排出的蒸汽供应至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内。设置在预热用蒸汽管L2的压力控制阀7由控制部6进行调节而控制蒸汽压力,使适合涡轮机预热状态的能量流入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内。
控制部6根据由温度测定部12、13、14测定的温度对压力控制阀7进行可变调节。压力控制阀7将流过预热用蒸汽管L2的蒸汽变更为各种压力。温度测定部12、13是第一温度测定部的一个示例,温度测定部12测定高压涡轮机2H中的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机壳内外温度,温度测定部13测定中压涡轮机2M中的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机壳内外温度。温度测定部14是第二温度测定部的一个示例,测定由低压涡轮机2L排出的蒸汽的排气温度。
此外,在预热用蒸汽管L2设置有阻断阀8,该阻断阀阻断蒸汽以防止蒸汽在预热过程以外由供应口9流入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
为了在港口停泊状态下应对地震或者海啸警报发布等情况时船舶可以立即离岸,涡轮机预热系统在停泊时对涡轮机进行预热。在船舶行驶等状态下涡轮机正在驱动时,不进行涡轮机预热,而在港口进行货物装卸作业等状态下涡轮机在停止时或者待机模式时进行。
在涡轮机预热中,涡轮机不能因流入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低压涡轮机机壳5的蒸汽能量进行空转。因此,为了不让具有从涡轮机静止状态可以驱动涡轮机的起动扭矩的蒸汽流量或者蒸汽能量流入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低压涡轮机机壳5,而对预热用蒸汽的蒸汽压力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流过预热用蒸汽管L2的蒸汽压力设置上限,或者对由低压涡轮机2L排出的蒸汽的排气温度设置上限,来调节预热用蒸汽的蒸汽压力。
此外,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机壳内外温度,可以如图1所示,特别是在主蒸汽的入口侧,在高压涡轮机2H和中压涡轮机2M的各自一个位置进行测定,也可以如图22所示,在涡轮机的轴向和涡轮机的径向的多个位置进行测定。图2是表示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下半机壳的端面图。
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如图2所示,具有在内部收容高压涡轮机2H以及中压涡轮机2M的空间S。图2中的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左端是高压涡轮机2H的排气侧,图2中的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右端是中压涡轮机2M的排气侧。图2中的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中间部是与高压涡轮机2H、中压涡轮机2M一起作为蒸汽入口侧。
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中设置有高压侧入口的机壳内温度传感器31H、高压侧入口的机壳外温度传感器32H、中压侧入口的机壳内温度传感器31M、中压侧入口的机壳外温度传感器32M。控制部6主要是根据高压侧入口的机壳内温度传感器31H、高压侧入口的机壳外温度传感器32H、中压侧入口的机壳内温度传感器31M以及中压侧入口的机壳外温度传感器32M的测定信号进行控制。
高压侧入口的机壳内温度传感器31H以及高压侧入口的机壳外温度传感器32H,位于主蒸汽流入高压涡轮机2H的区域,测定包含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内壁面和螺孔41之间距离最大的点的假想截面的机壳3的内壁面(空间邻接区域温度)以及外壁面的温度。同样地,中压侧入口的机壳内温度传感器31M以及中压侧入口的机壳外温度传感器32M,位于再加热蒸汽流入中压涡轮机2M的区域,测定包含机壳3的内壁面和螺孔41之间的距离最大的点的假想截面的机壳3的内壁面以及外壁面的温度。
此外,也可以在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中设置有:高压侧出口的机壳内温度传感器33H、高压侧出口的机壳外温度传感器34H、中压侧出口的机壳内温度传感器33M、中压侧出口的机壳外温度传感器34M,测定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温度,用于控制部6的控制。高压侧出口的机壳内温度传感器33H、高压侧出口的机壳外温度传感器34H、中压侧出口的机壳内温度传感器33M以及中压侧出口的机壳外温度传感器34M的测定信号作为参考信息使用。
高压侧出口的机壳内温度传感器33H以及高压侧出口的机壳外温度传感器34H,测定主蒸汽由高压涡轮机2H流出的区域的假想截面中机壳3的内壁面以及外壁面的温度。同样地,中压侧出口的机壳内温度传感器33M以及中压侧出口的机壳外温度传感器34M,测定再加热蒸汽由中压涡轮机2M流出的区域的假想截面中机壳3的内壁面以及外壁面的温度。
此外,可以在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中设置有高压侧入口的螺栓温度传感器35H、中压侧入口的螺栓温度传感器35M、高压侧出口的螺栓温度传感器36H、中压侧出口的螺栓温度传感器36M,测定螺孔41中的螺栓温度,作为控制部6的控制的参照温度。高压侧入口的螺栓温度传感器35H、中压侧入口的螺栓温度传感器35M、高压侧出口的螺栓温度传感器36H以及中压侧出口的螺栓温度传感器36M的测定温度,用于确认对应螺栓温度是否与邻接的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机壳内外温度连动而变化。
其次,参照图3说明本实施例涉及的蒸汽涡轮机系统1的动作。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蒸汽涡轮机系统动作的流程图。
涡轮机的预热保持即是达到向涡轮机的供热、从涡轮机的放热和排热、涡轮机的保热等的热量平衡,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温度对涡轮机是否能够保持预热进行定量的判断。
具体地,控制部6对一旦达到稳定状态的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机壳内外温度在涡轮机的预热保持状态下是否适合进行判断。当预热保持状态呈热不足的情况下,增加流过预热用蒸汽管L2的蒸汽流量以增加向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内部的供热量,当预热保持状态呈过预热的情况下,减小流过预热用蒸汽管L2的蒸汽流量,以限制向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内部的供热量。
即,通过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机壳内外温度定量评价涡轮机预热系统的效果,控制流入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蒸汽流量,使涡轮机处于适当的预热状态。
在相关技术中,流过预热用蒸汽管的蒸汽由事先设定的压力P1固定。因此即使测量了涡轮机机壳温度,也仅是测量随流入涡轮机机壳的蒸汽状态而变化的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打开蒸汽主阀使蒸汽流入预热用蒸汽管L2,同时打开排水阀排出预热用蒸汽管L2内部的积水(步骤S1)。其次,打开阻断阀8使预热用蒸汽流入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步骤S2)。此时,压力控制阀7后的预热用蒸汽实际压力P0作为预热蒸汽设定压力P1首先被调节(步骤S3)。之后,保持该状态直至达到热饱和状态(步骤S4)。在此,饱和状态是指例如温度变化率小于1℃/hr。
在供应预热用蒸汽时,对预热蒸汽设定压力P1进行控制,使涡轮机排气温度TE相对于作为过预热状态的标准的涡轮机排气温度上限TEmax(例如75℃)满足TE<TEmax,并且使涡轮机机壳壁实际温度T0相对于目标机壳温度下限TL(例如200℃)和目标机壳温度上限TH(例如250℃)满足TL<T0<TH。由此,在预热状态中保持满足TE<TEmax和TL<T0<TH的压力P1。
在此,涡轮机排气温度TE是从低压涡轮机2L排出的蒸汽温度,即由温度测定部14测定的温度。涡轮机机壳壁实际温度T0是,例如由图2所示的高压侧入口的机壳内温度传感器31H、高压侧入口的机壳外温度传感器32H、中压侧入口的机壳内温度传感器31M以及中压侧入口的机壳外温度传感器32M测定的温度,可以是由上述传感器获得的平均温度或者是任意一点的温度。
在步骤S5中,对涡轮机排气温度TE进行是否满足TE<Tmax的判断,当TE≧TEmax时,判断为过预热,从当前的预热蒸汽设定压力P1上减去压力幅度β以降低设定压力P1,达到P1=P1-β(步骤S11)。由此,减少流入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能量,防止过预热。
此外,在步骤S6中,对涡轮机机壳壁实际温度T0进行是否满足T0>TL的判断,当T0≦TL时判断为预热不足,在当前的预热蒸汽设定压力P1上增加压力幅α以提高设定压力P1,达到P1=P1+α(步骤S8)。由此,提高流入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能量,解除预热不足。此时,相对于预热蒸汽压力上限Pmax,对设定压力P1进行是否满足P1<Pmax的判断(步骤S9)。虽然设定压力被控制在P1<Pmax的范围内,但即使设定压力P1=Pmax,即达到预热蒸汽压力上限Pmax时,涡轮机机壳壁实际温度T0也未达到目标机壳温度下限TL,不满足T0>TL的情况下,当前的蒸汽温度(蒸汽能量)无法达到目标机壳温度。为此,向操作者提示改善蒸汽状态,例如提高锅炉负载以提高蒸汽温度等。
进一步地,在步骤S7中,对涡轮机机壳壁实际温度T0进行是否满足T0<TH的判断,当T0≧TH时判断为过预热,将当前的预热蒸汽设定压力P1设定为P1=P1-β(步骤S11)。由此,减少流入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能量,防止过预热。
其次,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变形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变形涉及的蒸汽涡轮机系统的结构图。
在本变形例中的蒸汽涡轮机系统11,涡轮机预热系统的控制对象不仅仅是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也包括再加热蒸汽管。再加热蒸汽管是由高压涡轮机2H经过再加热器4R到达中压涡轮机2M的配管。与图1的蒸汽涡轮机系统相比,本变形例的区别在于设置了暖管用蒸汽管L3。
对再加热蒸汽管进行暖管的蒸汽,经过由主锅炉4H连接到高压涡轮机2H的主蒸汽管L1-1、作为由主蒸汽管L1-1分开的支管的预热用蒸汽管L2、由预热用蒸汽管L2分开的暖管用蒸汽管L3,供应至再加热蒸汽管。在暖管用蒸汽管L3设置有阻断阀15,该阻断阀阻断蒸汽以防止蒸汽在预热过程以外流入再加热蒸汽管。
在本变形例中,根据被测定的涡轮机机壳实际温度T0或者排气温度调节供应至再加热蒸汽管的蒸汽压力。因此,不仅是供应至高中压涡轮机3的蒸汽压力,供应至再加热蒸汽管的蒸汽压力也发生变化。因此不仅是高压涡轮机2H和中压涡轮机2M,再加热蒸汽管也被适当暖管。所以即使在紧急驱动蒸汽涡轮机系统时,也不会急速加热再加热蒸汽管,减小再加热蒸汽管的热应力。
另外,在对再加热蒸汽管进行暖管时,因用于暖管而供应到高中压涡轮机机壳3的热量会有相应的减少,因此受调节的预热蒸汽设定压力P1比前述实施例中的设定压力P1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及其变形例,通过调节蒸汽压力保持希望的涡轮机预热状态,在不受蒸汽的温度条件的影响下动态调节流入的蒸汽能量,保持适当的预热状态。其结果是,在港口停泊状态下应对地震或者海啸警报发布等情况时船舶可以立即离岸。此外,不受锅炉负载的影响,控制蒸汽的流入能量使涡轮机机壳内外温度和涡轮机排气温度接近目标值,防止涡轮机的过预热或者预热不足。
此外,当锅炉供应的蒸汽温度降低导致预热蒸汽温度降低时,因在相关技术中是以向涡轮机供应具有唯一设定压力的蒸汽的方式进行调节,根据比容关系流入涡轮机的蒸汽流量将增加。因此,向低压涡轮机流入过量蒸汽导致过度预热涡轮机,产生低压涡轮机成为过预热状态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以涡轮机排气温度TE作为指标控制蒸汽压力,在过预热状态下减小预热蒸汽的流量,防止低压涡轮机的过预热,其中,所述涡轮机排气温度TE是从低压涡轮机2L排出的蒸汽温度。
虽然在上述记载中说明了蒸汽涡轮机系统1采用再加热循环的情形,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例如,在没有设置再加热器4R和再加热蒸汽管的兰金循环的蒸汽涡轮机系统中,也可以设置本发明涉及的涡轮机预热系统,适当预热涡轮机。
符号说明
1,11  蒸汽涡轮机系统
2H    高压涡轮机
2M    中压涡轮机
2L    低压涡轮机
3     高中压涡轮机机壳(第一涡轮机机壳)
4H    主锅炉(锅炉)
4R    再加热器
5     低压涡轮机机壳(第二涡轮机机壳)
6     控制部
7     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部)
8,15  阻断阀
9     供应口
12,13 温度测定部(第一温度测定部)
14    温度测定部(第二温度测定部)
L1    主蒸汽管
L2    预热用蒸汽管(分支蒸汽管)
L3    暖管用蒸汽管

Claims (4)

1.一种蒸汽涡轮机系统,包括:
供应口,其设置在第一涡轮机,将由锅炉排出的蒸汽从由主蒸汽管分开的分支蒸汽管供应到所述第一涡轮机机壳内;
第一温度测定部,其测定所述第一涡轮机机壳的机壳内外温度;
压力控制部,其设置在所述分支蒸汽管,根据被测定的所述机壳内外温度调节向所述第一涡轮机机壳内供应的所述蒸汽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涡轮机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温度测定部,其测定从所述第一涡轮机机壳向第二涡轮机机壳供应后而由所述第二涡轮机机壳排出的所述蒸汽的排气温度,
所述压力控制部根据被测定的所述机壳内外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调节向所述第一涡轮机机壳内供应的所述蒸汽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涡轮机系统,进一步包括由所述第一涡轮机机壳向再加热器供应蒸汽的再加热蒸汽管和由所述分支蒸汽管向所述再加热蒸汽管内供应蒸汽的暖管用蒸汽管,
所述压力控制部根据被测定的所述机壳内外温度或所述排气温度,调节向所述暖管用蒸汽管内供应的所述蒸汽压力。
4.一种蒸汽涡轮机系统的预热方法,包括:
将由锅炉排出的蒸汽从由主蒸汽管分开的分支蒸汽管供应到第一涡轮机机壳内的步骤;
测定所述第一涡轮机机壳的机壳内外温度的步骤;
在所述分支蒸汽管,根据被测定的所述机壳内外温度,调节向所述第一涡轮机机壳内供应的所述蒸汽压力的步骤。
CN201280004526.6A 2011-02-28 2012-02-06 蒸汽涡轮机系统及其预热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826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3298 2011-02-28
JP2011043298A JP5683321B2 (ja) 2011-02-28 2011-02-28 蒸気タービン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暖機方法
PCT/JP2012/052633 WO2012117810A1 (ja) 2011-02-28 2012-02-06 蒸気タービン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暖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2607A true CN103282607A (zh) 2013-09-04
CN103282607B CN103282607B (zh) 2015-06-03

Family

ID=46757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452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82607B (zh) 2011-02-28 2012-02-06 蒸汽涡轮机系统及其预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683321B2 (zh)
KR (1) KR101520561B1 (zh)
CN (1) CN103282607B (zh)
WO (1) WO20121178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77467B2 (en) 2011-09-30 2013-11-05 Nyxoah S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nergy delivery as a function of degree of coupling
CN103437835A (zh) * 2013-08-29 2013-12-11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进行高压缸暖缸的装置和方法
JP6479468B2 (ja) * 2014-12-26 2019-03-0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蒸気タービン設備、船舶、および蒸気タービン設備の制御方法
JP6938394B2 (ja) * 2018-01-25 2021-09-22 三菱パワー株式会社 蒸気タービンの暖機方法および蒸気タービン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71807A (ja) * 1985-01-28 1986-08-02 Toshiba Corp タ−ビンウオ−ミング制御装置
JPH09303110A (ja) * 1996-05-09 1997-11-25 Toshiba Corp 蒸気タービンのウォーミングシステム
EP1182330A1 (en) * 1998-01-29 2002-02-2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Outlet steam monitoring system in steam cooled type gas turbine
JP2002070506A (ja) * 2000-08-31 2002-03-08 Toshiba Corp 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発電プラントおよび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発電プラントの暖・冷用蒸気供給方法
JP2003020905A (ja) * 2001-07-06 2003-01-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再熱発電プラントの運転装置および運転方法
CN1529040A (zh) * 1997-01-31 2004-09-15 ��ʽ���綫֥ 组合循环发电装置及其冷却用蒸汽供给方法
JP2004300991A (ja) * 2003-03-31 2004-10-28 Kawasaki Shipbuilding Corp 蒸気タービン船の主タービン暖機・暖管装置と暖機・暖管方法
CN101660433A (zh) * 2008-07-29 2010-03-03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联合循环发电设备的热回收蒸汽锅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63411U (zh) * 1979-05-15 1980-11-25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71807A (ja) * 1985-01-28 1986-08-02 Toshiba Corp タ−ビンウオ−ミング制御装置
JPH09303110A (ja) * 1996-05-09 1997-11-25 Toshiba Corp 蒸気タービンのウォーミングシステム
CN1529040A (zh) * 1997-01-31 2004-09-15 ��ʽ���綫֥ 组合循环发电装置及其冷却用蒸汽供给方法
EP1182330A1 (en) * 1998-01-29 2002-02-2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Outlet steam monitoring system in steam cooled type gas turbine
JP2002070506A (ja) * 2000-08-31 2002-03-08 Toshiba Corp 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発電プラントおよび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発電プラントの暖・冷用蒸気供給方法
JP2003020905A (ja) * 2001-07-06 2003-01-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再熱発電プラントの運転装置および運転方法
JP2004300991A (ja) * 2003-03-31 2004-10-28 Kawasaki Shipbuilding Corp 蒸気タービン船の主タービン暖機・暖管装置と暖機・暖管方法
CN101660433A (zh) * 2008-07-29 2010-03-03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联合循环发电设备的热回收蒸汽锅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98418A (ko) 2013-09-04
KR101520561B1 (ko) 2015-05-14
WO2012117810A1 (ja) 2012-09-07
JP2012180775A (ja) 2012-09-20
JP5683321B2 (ja) 2015-03-11
CN103282607B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59154B1 (ko) 보일러 급수 시스템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보일러, 보일러 급수 방법
KR102325859B1 (ko) 발전 플랜트 및 발전 플랜트의 출력 증가 제어 방법
JP6053839B2 (ja) ボイラ給水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ボイラ、並びにボイラ給水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03282607A (zh) 蒸汽涡轮机系统及其预热方法
KR101500896B1 (ko) 배열 회수 보일러 및 발전 플랜트
US20170241285A1 (en) Turbine control unit comprising a thermal stress controller as a master controller
KR20160107312A (ko) 콤바인드사이클플랜트, 그 제어방법 및 그 제어장치
JP5783458B2 (ja) 蒸気発電プラントにおける増出力運転方法
JP4898409B2 (ja) 蒸気供給設備
KR101965950B1 (ko) 증기 터빈 플랜트
JP6684453B2 (ja) 蒸気タービン発電機の抽気制御方法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KR20140135260A (ko) 가스 터빈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적어도 하나의 착화 온도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가스 터빈
JP4415189B2 (ja) 火力発電プラント
JP2010151345A (ja) 貫流式排熱回収ボイラ
KR101982955B1 (ko) 보일러, 이것을 구비한 선박용 증기 터빈 추진 시스템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선박 그리고 보일러 제어 방법
JP2017072101A (ja) 蒸気タービン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381242B2 (ja) 舶用蒸気タービンプラント
JP5895498B2 (ja) タービンバイパス装置およびタービンバイパス制御方法
JP3649680B2 (ja) 主機タービンの抽気蒸気圧力制御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KR101928677B1 (ko) 보일러, 콤바인드 사이클 플랜트 및 보일러의 운전 방법
JP2625422B2 (ja) ボイラ制御装置
CA2887796C (en) Method for the flexible operation of a power plant
Belyakov et al. Aperiodic instability of the system of parallel subflows of working medium in once-through boilers
KR20200000636U (ko) 오일 점도 제어 장치
JP2005134058A (ja) ガバナ・ヒー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