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70320B - 压缩空气供应设备、气动系统和用于运行气动设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压缩空气供应设备、气动系统和用于运行气动设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70320B
CN103270320B CN201180060801.1A CN201180060801A CN103270320B CN 103270320 B CN103270320 B CN 103270320B CN 201180060801 A CN201180060801 A CN 201180060801A CN 103270320 B CN103270320 B CN 1032703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neumatic
valve
compressed air
valves
c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08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70320A (zh
Inventor
迪特尔·弗兰克
弗兰克·迈斯纳
乌韦·施塔贝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CV Systems Europe BV
ZF CV Systems Hannove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Wabco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bco GmbH filed Critical Wabco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270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0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70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03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22Flow-dividers; Priority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2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 B60G17/04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fluid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B60G17/052Pneumatic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B60G17/0523Regulating distributors or valves for pneumatic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02Air treatment devices
    • B60T17/004Draining and dry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2Arrangements of pumps or compressors, or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4Arrangements of piping, valves in the piping, e.g. cut-off valves, couplings or air h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1/00Common features of fluid actuator systems; Fluid-pressure actuato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group of this subclass
    • F15B21/04Special measures take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fluid
    • F15B21/044Removal or measurement of undissolved gas, e.g. de-aeration, venting or bleed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1/00Common features of fluid actuator systems; Fluid-pressure actuato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group of this subclass
    • F15B21/04Special measures take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fluid
    • F15B21/048Arrangements for compressed air preparation, e.g. comprising air driers, air condensers, filters, lubricators or pressure regulato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6/0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 G05D16/04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 G05D16/06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flexible membrane, yielding to pressure, e.g. diaphragm, bellows, capsu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5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regulated action or device
    • B60G2500/20Spring action or springs
    • B60G2500/202Height or leveling valve for air-springs
    • B60G2500/2021Arrangement of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5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regulated action or device
    • B60G2500/20Spring action or springs
    • B60G2500/203Distributor valve units comprising several elements, e.g. valves, pump or accum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5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regulated action or device
    • B60G2500/20Spring action or springs
    • B60G2500/205Air-compressor ope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30Directional control
    • F15B2211/305Directional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valves
    • F15B2211/30505Non-return valves, i.e. check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30Directional control
    • F15B2211/305Directional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valves
    • F15B2211/3056Assemblies of multiple valves
    • F15B2211/3059Assemblies of multiple valves having multiple valves for multiple output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30Directional control
    • F15B2211/315Directional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nections of the valve or valves in the circuit
    • F15B2211/31552Directional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nections of the valve or valves in the circuit being connected to an output member and a return line
    • F15B2211/31564Directional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nections of the valve or valves in the circuit being connected to an output member and a return line having multiple output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60Circuit components or control therefor
    • F15B2211/655Methods of contamination control, i.e. methods of control of the cleanlines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of the pressure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80Other types of control related to particular problems or conditions
    • F15B2211/885Control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fluid, e.g. specific to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 F15B2211/8855Compressible fluids, e.g. specific to pneumat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0318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2496Self-proportioning or correlating systems
    • Y10T137/2559Self-controlled branched flow systems
    • Y10T137/2574Bypass or relief controlled by main line fluid condition
    • Y10T137/2579Flow rate responsive
    • Y10T137/2589Pilot valve oper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2931Diverse fluid containing pressure systems
    • Y10T137/3003Fluid separating traps or vents
    • Y10T137/3084Discriminating outlet for gas
    • Y10T137/3087With reverse flow stop or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7722Line condition change responsive valves
    • Y10T137/7781With separate connected fluid reactor surface
    • Y10T137/7782With manual or external control for line val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7722Line condition change responsive valves
    • Y10T137/7837Direct response valves [i.e., check valve type]
    • Y10T137/7876With external means for opposing bi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7169Supply and exhaust
    • Y10T137/87193Pilot-actu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气动设备(90),尤其是车辆的空气弹簧设备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11、12、20、30),其具有:‑压缩空气输送装置(1),‑通向气动设备(90)的压缩空气接头(2),‑通向周围环境的排气接头(3),‑在压缩空气输送装置(1)与压缩空气接头(2)之间的第一气动连接,其具有空气干燥器(61)和止回阀,‑在压缩空气接头(2)与排气接头(3)之间的第二气动连接。根据本发明在此设置,分隔阀用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4)的形成。

Description

压缩空气供应设备、气动系统和用于运行气动设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空气供应设备。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气动系统。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运行气动设备,尤其是车辆的空气弹簧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在所有类型的车辆中尤其用于向车辆的空气弹簧设备供应压缩空气。空气弹簧设备也可以包括如下水平调节装置,利用该水平调节装置可以调整车轴与车身之间的间距。本文开头提到的气动系统的空气弹簧设备包括多个气动联接在共同的管路(通道Galerie)上的空气波纹管,该空气波纹管随着不断增加的充气可以抬升车身,而相应地随着不断减少的充气可以降低车身。随着车轴与车身之间的间距或离地距离越来越大,弹簧行程变得更长,并且较大的路面不平度也能被克服,而不会导致路面与车身接触。这样的系统优选越来越多地使用在越野车和运动型多用途车(SUV)中。尤其在SUV中,在非常有效率的马达中值得期待的是,车辆一方面为了在公路上的高速配设有较小的离地距离,而另一方面为了越野配设有较大的离地距离。进一步值得期待的是,尽量快速地转换离地距离,这提高了对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在快速、灵活和可靠方面的要求。
为了确保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长期的运行,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气动主管路具有空气干燥器,压缩空气可以利用该空气干燥器进行干燥。由此避免了湿气在气动系统中积聚。湿气可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形成损伤阀的晶体,并且此外还导致在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和气动设备中的不期望的故障。空气干燥器具有干燥剂,通常为颗粒散料,其可以被压缩空气穿流,从而颗粒散料可以通过吸附来吸收包含在压缩空气中的湿气。空气干燥器必要时可以设计成可再生的空气干燥器。这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实现,即,颗粒散料在每一个排气循环中,都被来自气动设备,尤其是来自空气弹簧系统的经干燥的压缩空气大多在逆流中但部分也在相对于充气方向的顺流中穿流。空气干燥器的再生基本上可以通过在空气干燥器上的压力变化实现,其中,相比于吸附,再生时的压力通常较小,以便可以将湿气从颗粒排出。为此,可以打开排气阀装置,其中,空气干燥器的再生能力通常依赖于在压缩空气供应设备中的压力比和压力变化幅度。针对所谓的压力变化吸附,也已证明值得期待的是,灵活且同时可靠地设计压缩空气供应设备。一方面,尤其应当实现较快的排气,并且尽管如此还要向很低的空气压力,也就是说在再生时,提供对空气干燥器的再生而言足够高的压力变化幅度。
DE 199 11 933B4公开了一种具有空气干燥器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具有第一压缩空气供应管路,其中,压缩空气被导引通过空气干燥器的干燥剂,并且还具有第二压缩空气供应管路,该第二压缩空气供应管路可以被流过,而压缩空气不会被导引通过干燥剂。
由现有技术公知有最为不同的方式来设计在本文开头提到的压缩空气输送装置与本文开头提到的气动设备之间的第一气动连接装置。它们考虑到了在气动设备通气时和气动设备排气时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基本功能。但就前面提到的利用对空气干燥器的再生足够低的空气压力来较快地排气的需求而言,这些还值得改进。
DE 102 23 405B4公开了一种汽车的空气弹簧系统,其具有如下压缩空气供应设备,该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具有用于将压缩机与空气弹簧连接起来的压力管路和排气管路,通过该排气管路压力管路可借助开关阀截止地与大气连接。在空气弹簧设备的通道的水平调节阀与干燥器之间设置有压力管路的构造为气动的并联线路的区段,在该区段中与止回阀平行且与另外的控制阀平行地布置有节流器。在排气管路中的控制阀和在压力管路的区段中的控制阀通过电控制线路与控制器的同一个末级连接。
DE 101 21 582C2公开了一种用于空气弹簧设备的空气供应机组,在该空气弹簧设备中设置有在排气管路中的排气阀、在空气弹簧设备的通道中的空气弹簧阀和空气控制阀。全部三个阀都与电子控制单元相连。在压力管路的构造为气动的并联线路的区段中,在干燥器与弹簧阀之间平行于止回阀地接有空气控制阀,从而空气虽然可以不受阻地被吸到空气弹簧设备中,但可以仅通过空气控制阀控制地被排出。为了将压缩空气从空气弹簧设备排出,所有三个前面提到的阀均被打开。
EP 1 216 860B1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水平调节设备,其具有空气弹簧和控制器,该控制器依赖于车身的水平来控制或调节充气或清空的功能。此外,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可控的换向阀和置于存储器前的可控的换向阀与控制器相连。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可控的换向阀与止回阀并联地布置。
US 6,098,967公开了一种本文开头提到类型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在该压缩空气供应设备中,在气动主管路中在空气干燥器与空气弹簧设备之间布置有构造为气动并联的区段,其具有两个彼此并联的分支管路,其中,在第一分支管路中串联有为了空气弹簧设备的充气而能被穿流的止回阀,而在第二分支管路中串联有为了空气弹簧设备的排气而能被穿流的、具有节流器和控制阀的止回阀。
在EP 1 046 521B1中公开了一种类似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在气动的并联线路中具有沿排气方向截止的止回阀和可控的换向阀的沿排气方向可解除截止的多级活塞。
类似地,EP 0 978 397B1设置了沿排气方向截止的止回阀的气动的并联线路和沿排气方向可解除截止的、气动预控的换向阀。例如由EP 1 233 183B1可知这种线路在结构上的实现方式,可知具有至少三个阀的气动的并联线路的较为复杂的结构。这种结构应当用于在时间上更高效地设计排气过程,但已经证实这种结构由于较大的构件需求而较为昂贵且较为复杂。
在所有前面提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中,问题在于,由于在气动主管路中的通常构造为并联线路的前面提到的区段,空气弹簧设到压缩空气供应设备上的连结尚值得改进。
EP 1 243 447A2在图9中公开了一种水平调节设备,其具有在气动设备的通道中的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的串联布置,为此第二换向阀在压缩空气管路中布置在第一可控的换向阀与空气弹簧之间。
EP 1 380 453B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关闭的水平调节设备,车身通过该水平调节设备相对于至少一个车轴被减震,并且在该水平调节设备中,压缩空气存储器与空气弹簧设备分开地通过4/4换向阀与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分隔开。
这些气动系统也是尚可改进的。尤其是可以改进如在EP 1 165 333B2中的压缩空气设备,后者由于缺乏在压缩空气供应设备与气动设备之间的分隔阀而具有如下缺陷,即,在气动设备的每一个运行功能中,干燥器体积都被一起充气。在接下来的调节过程之前,这个体积必须被完全或部分排气。这个空气能量(压力乘以体积)在排气时丢失且必须被压缩机重新加压;这表现为在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有缺陷的效率损失。
由申请人的DE 35 42 974A1公开了一种具有用于车辆的本文开头提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配设有空气过滤器的水平调节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依赖于车辆负载通过给空气弹簧充满空气或排空空气来调整车辆单元与车轴的预定间距。该装置具有可用空气弹簧内的压力控制的安全阀和形式为第一止回阀的相对于气动设备的分隔阀。空气干燥器的再生在这种设备中可以通过节流器以及逆着充气方向打开的第二止回阀实现,该止回阀布置在分支管路中。
DE 35 42 974A1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早已证实是可靠的,但仍可改进。已经表明,虽然该设备有利地适用于即使在空气干燥器再生时,通过与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和具有第一止回阀的气动设备的分隔来节省压缩空气。但是尤其是对于进一步的应用,该应用需要在较短时间间隔内较灵活且快速操纵压缩空气,本申请人在DE 35 42 974A1中公开的设备被证实在其可行性上有所限制。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任务是,说明一种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和一种用于运行气动设备的方法,该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得到改进,尤其具有可靠但却灵活的、必要时快速的工作方式,其中,空气干燥器应当被保护免受不利的影响。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尤其应当构造得较简单,但一方面却能在尽量有利的干燥器再生的情况下实现较快速的排气。尤其应当改进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声学性能。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任务还在于,说明一种具有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有利地设计的气动系统。
与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相关地,该任务通过本发明利用一种本文开头提到类型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来解决,其中,根据本发明设置的是,止回阀构造为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形式。
根据本发明,压缩空气供应设备设置用于运行气动设备,尤其是车辆的空气弹簧设备,其具有:
-压缩空气输送装置,
-通向气动设备的压缩空气接头,
-通向周围环境的排气接头,
-在压缩空气输送装置与压缩空气接头之间的第一气动连接装置,其具有空气干燥器和分隔阀,
-在压缩空气接头与排气接头之间的第二气动连接装置。
根据本发明设置,分隔阀用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形成。止回阀尤其能气动解除截止。原则上止回阀可以根据需求的不同而以适宜的方式解除截止。解除截止管路优选联接到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上。这原则上根据需求的不同可以是适宜地构造的控制管路,例如电气的、磁性的或气动的控制管路,其适用于以如下方式来触发止回阀,即,使这个止回阀解除截止。止回阀优选能气动解除截止并且为此联接到气动解除截止管路上。
优选的是,第一气动连接装置形成为气动主管路,而第二气动连接装置形成为排气管路。
第一和第二气动连接装置,也就是说气动主管路和排气管路,可以是单独的管路,它们例如联接到共同的压力输送接头上。这种构想提供了对于较快速的排气而言特别有利的基础。但在备选的改进方案中,第一和第二气动连接装置也可以完全或部分重合,也就是说,气动主管路和排气管路在备选的改进方案中也可以是同一管路,并且为了气动设备的排气和充气可被双向地穿流。
本发明基于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如下的气动系统,所述气动系统具有本发明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和形成为空气弹簧设备形式的气动设备,所述气动设备具有通道和至少一个气动联接在所述通道上的分支管路,所述分支管路具有波纹管和/或存储器以及布置在所述波纹管和/或所述存储器之前的换向阀。压缩空气供应设备有利地在具有气动设备,例如前面描述的空气弹簧设备的气动系统中用压缩空气来运行。
有利地提供来自压缩空气输送装置的在5bar至20bar的框架内的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可以为了压缩空气输入而尤其通过布置在空气输送装置与压缩空气输送接头之间的压气机产生。压缩空气输送装置为了供应气动设备而通过第一气动连接装置与通向气动设备的压缩空气接头连接。本文开头提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第一气动连接装置有利地具有气动主管路,其尤其是作为唯一的气动的管路。此外,本文开头提到类型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还具有与气动主管路和通向周围环境的排气接头气动相连的第二气动连接装置,其有利地是具有可控排气阀的排气管路。由此使压缩空气接头和/或压缩空气输送装置尤其通过可控的排气阀与通向周围环境的排气接头气动连接。借助可控排气阀,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可以例如通过排出空气,尤其是为了气动设备的排气,而朝向排气接头排气。
本发明基于如下考虑,即,在压缩空气输送装置与通向气动设备的压缩空气接头之间的第一气动连接装置的有利的设计方式原则上可以实现用于改进的干燥器再生以及也用于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和/或气动设备灵活且必要时快速的排气或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和/或气动设备的充气的基础。本发明在改进方案中基于如下考虑,即,气动主管路为了建立起优选唯一的气动连接装置可以为此设计得较简单,优选具有唯一的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
本发明进一步基于如下考虑,即,在DE 35 42 974A1中提到的设备在使用作为在第一气动连接装置中的分隔阀的止回阀来使压缩空气供应设备气动地与气动设备脱开的情况下提供了好的基础。但此外,本发明还认识到,当分隔阀用优选可气动解除截止的、优选唯一的止回阀形成时,伴随或不伴随干燥器再生的排气过程,可以实施得更灵活且必要时更快速。这一认识一方面利用了能较简单地实现的止回阀的优点并且此外利用止回阀的可气动解除截止性提供了快速且灵活的压缩空气处理特别高效的构想。本发明有利地避免了,在气动设备的例如与布置在波纹管或存储器之前的换向阀的每一布线中,利用来自气动设备,尤其是来自气动设备的通道的压缩空气给空气干燥器充气。这种可能对再生不利的对空气干燥器的压缩空气加载,通过可有利地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来避免。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可以以较小的控制阻力沿充气方向,也就是说,沿从空气干燥器到压缩空气接头的方向经过。换句话说,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本身在截止运行中可以沿充气方向,也就是说沿从压缩空气输送装置到压缩空气接头的方向,实际上气动地敞开。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沿排气方向的相反方向在截止运行中气动关闭,也就是说,将在压缩空气输送装置与压缩空气接头之间的第一气动连接装置分隔开,从而使得气动设备与压缩空气供应设备脱开。但由于止回阀的可解除截止性,止回阀在需要时可以从截止运行切换到解除截止运行中,从而当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被相应地触发时,第一气动连接装置也可以不依赖于在第一气动连接装置中的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的接头上的压力比地沿从压缩空气接头到压缩空气输送装置的方向实际上不受阻地被压缩空气穿流。
相比于在DE 35 42 974A1中描述的前面提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被证明有利的是,气动设备的排气可以较简单地通过第一气动连接装置实现,从而避免了压缩空气在排气和/或干燥器再生时通过分支管路的比较耗时且可能伴随压力损失的复杂的导引。更确切地说,本发明的构想此外还提供了如下有利的可行性,即,鉴于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最为不同的运行功能来设计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例如在改进方案中,在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中也可以设置功能器件,它们可以充当在第二气动连接装置中的排气阀。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也可以配设有适合的开口横截面,也就是说标称通径,它们必要时可调整地用于在对声学性能和干燥器再生仍然有利的情况下的快速排气。
本发明的构想尤其可以实现,使在压缩空气输送装置与压缩空气接头之间的气动主管路截止来自具有唯一的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的气动设备的、通过通向空气干燥器或排气接头的压缩空气接头导引的压缩空气流。这有利地减少了通常为了实现以多个阀的分隔阀布置形式的分隔阀所需的构件数量。本发明的构想已经认识到,设置唯一的用于截止气动主管路的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原则上就够用了。
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在此尤其指的是如下止回阀,其沿从空气干燥器到压缩空气接头的打开方向自动地,也就是说实际上仅克服有限的弹簧力地打开。这种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实际上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单独地沿排气方向关闭。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优选指的是前面提到的止回阀,其沿排气方向的截止作用可以被取消。这原则上可以根据需求的不同借助适宜地设计的控制管路来进行。
在气动设备的充气过程中,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实际上自动地,尤其是在气动的路径上打开。在排气过程中,这个止回阀截止气动主管路,但可以机械地解除截止,其中,例如控制阀或其它操纵元件的相应的机构,可以被气动地致动。换句话说,止回阀优选可以气动地和/或机械地解除截止。
特别优选的是在充气过程中设置,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在压力加载下通过沿充气方向,也就是说从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到气动设备的压缩空气流气动地自动打开。具体而言,控制活塞可以具有配属于截止运行的第一控制位置,在截止运行时,相应的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的截止阀体可以沿充气方向自动地,也就是说在压力加载下气动地从截止阀座抬起。具体而言,截止阀体在截止运行中有利地被弹簧加载地保持在截止阀座上或沿朝向截止阀座的方向被保持,因而截止阀体可以克服弹簧力且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沿充气方向,也就是说自动地从截止阀座抬起。
特别优选的是,在排气时,压缩空气流沿与充气方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沿排气方向导引,其中,控制活塞用通过控制阀从气动主管路导出的压力从第一控制位置气动地转换到配属于解除截止运行的第二控制位置中,并且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机械地解除截止,尤其是将截止阀体从截止阀座机械地抬起。在解除截止运行中,截止阀体在控制活塞的作用下,也就是说机械地从截止阀座抬起并且这样被解除截止的截止阀可以沿排气方向被穿流。
本发明还基于一种用于借助本发明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来运行气动设备的方法。该方法特别有利地具有如下步骤:
-借助来自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通过气动主管路导引的压缩空气流,沿充气方向给气动设备充气,其中,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在气动主管路中自动打开;
-保持在气动设备中的压力,其中,气动主管路借助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截止来自气动设备的压缩空气流;以及
-借助来自气动设备的、通过气动主管路导引的压缩空气流,沿排气方向,也就是说与充气方向相反地给气动设备排气,其中,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4)在气动主管路(60)中被解除截止。
尤其地,为了实施该方法设置有一种本发明的用于运行气动设备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具有:
-压缩空气输送装置,
-通向气动设备的压缩空气接头,
-通向周围环境的排气接头,
-在压缩空气输送装置与压缩空气接头之间的气动主管路,其具有空气干燥器和分隔阀,
-在压缩空气接头与排气接头之间的排气管路。
为了实施该方法而有利地设置,分隔阀用尤其是可气动解除截止的、优选是唯一的止回阀形成,借助该止回阀,
-在第一运行状态中,气动主管路被截止,不让来自气动设备的、通过压缩空气接头和空气干燥器,尤其是导向排气接头的压缩空气流通过,以及
-在第二种运行状态中,尤其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被解除截止,并且气动设备通过来自气动设备的、经由压缩空气接头和空气干燥器,尤其是导向排气接头的压缩空气流被排气。
该方法进一步有利地具有如下步骤:
-用从气动主管路导出的压力使止回阀解除截止。
这种气动的控制信号可以较为简单地实现并且已经证明特别适用。但原则上也可以使用其它控制信号。在修改方案中,止回阀可以备选地或附加地通过电控制信号或磁控制信号来解除截止。
在特别优选的改进方案中,本发明的构想允许设置控制阀以及在控制阀与构造为气动的解除截止阀的止回阀之间的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控制阀优选可以构造用于使止回阀解除截止。如下控制阀已经被证实特别有利,其唯一且单独地构造用于使止回阀解除截止以及尤其是同时控制排气阀。优选通过控制阀,用经由气动的控制管路从气动主管路导出的压力,在压力加载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的情况下使止回阀解除截止。被证明特别有利的是同时触发在排气管路中的排气阀,也就是说促使其打开。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特别优选的改进方案的框架内设置,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具有控制阀、在气动主管路与控制阀之间的气动的控制管路以及在控制阀与止回阀之间的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此外,在排气管路中尤其设置有排气阀。在该方法优选的改进方案的框架内设置,通过控制阀,用经由气动的控制管路从气动主管路导出的压力,在压力加载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的情况下使止回阀解除截止。尤其地,在排气管路中的排气阀同时被控制,尤其是在此被打开。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在触发唯一的控制阀时,止回阀同时在两侧被打开,从而在止回阀解除截止时,来自气动设备的压缩空气流可以输送给排气接头。
在特别优选的结构性的实现方案的框架内,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与排气阀一起形成在结构单元中。这种改进方案是特别紧凑的,并且在排气时是特别高效且在时间上有效率的。
本发明具有有利的改进方案(此外也关于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的结构方面),并且详细地说明了有利的可行方案,用以在所提出的任务的框架内以及就其它优点而言,实现上面阐释的构想。
已证实特别有利的是,在空气干燥器与通向气动设备的压缩空气接头之间的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布置在第一和/或第二气动连接装置中。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尤其布置在有利地形成第一气动连接装置的气动主管路中,也就是说有利地布置在气动主管路本身中。这有利地避免了关于气动主管路的具有提高的构件数量和阀数量的分支管路或平行管路的耗费的结构。气动主管路有利的是第一气动连接装置的唯一的气动管路并且在压缩空气输送装置与通向气动设备的压缩空气接头之间延伸。在气动主管路中,有利地沿充气方向以所提到的顺序布置有压缩空气输送装置、空气干燥器、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和通向气动设备的压缩空气接头。
如进一步在下文中阐释的那样,优选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可以至少部分地,也就是说优选具有用于形成在止回阀中的排气阀的功能器件地布置在第二气动连接装置中。所提到的用于利用止回阀形成排气阀的功能器件在唯一的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中来实现,也就是说尤其是整合在唯一的阀壳体中。
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通常可以原则上以不同的形式实现为截止阀,例如实现为止回阀、节流止回阀、换向阀、双压力阀或快速排气阀。被证实特别有利的是具有在第一气动连接装置中,也就是说有利地在气动主管路中在气动的串联线路中的节流器和止回阀的分隔阀。为此,有利的是,在气动主管路中,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沿充气方向串联在节流器之后;也就是说,在气动设备充气时,首先是节流器并且然后是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被穿流。
作为备选或附加,分隔阀也可以具有形式为节流止回阀的止回阀。
两种前面提到的改进方案尤其设置止回阀与可有利地调整的节流器的结合。可有利地调整的节流器或必要时不同的节流器件的有利地设置顺序,例如止回阀中的开口标称通径或类似物,可以适宜地用于优化地设计用于干燥器再生的压力变化幅度。空气干燥器的经改进的干燥器再生由于优化的压力变化幅度而变得出众,其中,伴随着压力变化幅度的上升,空气干燥器的再生能力也提高。压缩空气沿排气方向的压力损失越高,那么在空气干燥器再生时用来吸收保持在空气干燥器中的湿气的潜力也越大。也可以通过这种改进方案特别高效或较为顺利地转换排气。
在具有特殊优点的改进方案的框架内,压缩空气供应设备进一步具有:
-控制阀,
-在第一气动连接装置与控制阀之间的气动控制管路,
-尤其是在控制阀与止回阀之间的气动解除截止管路,其中
-通过控制阀,用经由气动的控制管路从第一气动连接装置导出的压力,尤其在压力加载气动解除截止管路的情况下,可以使止回阀解除截止。
在这种改进方案中,在压缩空气供应设备中设置有用于使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解除截止的控制阀。气动的控制阀有利地形成为尤其是3/2腔换向阀,特别是磁阀。离开第一气动连接装置,尤其是气动主管路的气动控制管路可以以如下方式用压力加载控制阀,即,在控制阀通过控制管路或类似物接通的情况下,压力加载尤其通过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转递给控制腔,以便使止回阀解除截止。
这种结构已经证实是有利的,尤其是因为气动的控制阀不仅可以用来使止回阀解除截止,而且此外也用于触发在压缩空气接头与排气接头之间的第二气动连接装置中的排气阀,如在下文中还将阐释的那样。这导致,空气干燥器通过唯一的控制阀在排气和再生时可以在两侧被打开,亦即在一侧通过止回阀的解除截止,而在另一侧通过排气阀的打开。
在第一变型方案中,排气阀可以与止回阀分开地形成。在另一种变型方案中,如下文中还将阐释的那样,排气阀可以与止回阀实现在结构单元中。尤其在后一种情况下,控制阀可以特别有利地与结构单元一起布置在压缩空气供应设备中。
尤其参考两种变型方案获得了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的如下有利的结构性改进方案。
特别有利的是,一方面止回阀具有:
-与第一气动连接装置气动连接的截止腔,
-可以与第一气动连接装置气动连接的通流腔,以及
-在截止腔与通流腔之间的截止阀座以及
-在截止运行中关闭截止阀座,而在解除截止运行中释放截止阀座的截止阀体。
有利地,在解除截止运行中,在截止阀座与截止阀体之间形成适用于压缩空气流的节流器。
另一方面,可解除截止的截止阀根据这种改进方案有利地具有与气动解除截止管路气动连接的控制腔,该控制腔与通流腔气动地分隔开并且借助该控制腔可以致动作用在截止阀体上的控制活塞。有利的是,控制腔用压缩空气或类似压力流体的压力加载气动地触发对控制活塞的致动。控制活塞可以有利地克服弹簧力被致动。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在未被压力加载的控制腔中,无法进行控制活塞对截止阀体的控制性的作用,或控制活塞与截止阀体相间隔。控制腔的压力加载导致控制活塞用压力幅度来致动,这个压力幅度足以使控制活塞克服弹簧力如下这样来运动,即,使控制活塞可以作用到截止阀体上。
原则上例如由DE 42 34 626C2公知的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尤其在其与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连结方面得到改进。在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改进方案中,止回阀的控制腔借助布置在控制活塞上的分隔密封装置被气动地划分成与气动解除截止管路气动连接的控制室和与气动解除截止管路气动连接的排气室。控制活塞为此有利地具有承载分隔密封装置的环形凸缘。环形凸缘优选具有面朝排气室的第二侧和面朝控制室的第一侧,其中,第二侧的排气室侧的面小于第一侧的控制室侧的面。换句话说,环形凸缘有利地在其面朝控制室的一侧上比在其面朝排气室的一侧上具有更大的可压力加载的面积尺寸。
在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的第一修改方案中,控制腔除了控制室外还设置有排气室,该排气室由于其与气动解除截止管路的气动连接被附加地用于加速对控制活塞的致动。控制腔的控制室可以气动地与控制腔的排气室连接,从而在致动控制活塞时由于环形凸缘与分隔密封装置一起的运动而与连通管的原理类似地将包含在排气室中的压缩空气输送给控制室,并且因此通过力差加速对控制活塞的致动。这在只要控制室具有较低的压力水平的情况下就进行。这个压力水平又可以通过打开排气阀的时间顺序得到确保,因为由此在通流腔中的压力水平首先下降。
在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关于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的同样有利的第二修改方案中,控制腔的排气室附加地或备选地,直接或间接地与第二气动连接装置或周围环境气动连接。尤其可以通过在控制阀与排气接头之间的气动分支管路实现与第二气动连接装置的连接。在这种修改方案中,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由于通过控制阀与排气接头相连的排气室而配设有单独的排气功能。
通常已经证实有利的是,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在第二气动连接装置中具有至少一个单独的或与止回阀一起实现在结构单元中的可控的排气阀。
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的前面提到的改进方案特别有利地适用于在压缩空气供应设备中的结合,该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具有与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分开形成的可控的排气阀。无论是单独的排气阀或特别优选为了更好地排气而与止回阀形成在结构单元中的排气阀,都已经证实有利的是,可控的排气阀作为间接开关的中继阀是用于间接开关压缩空气体积的磁阀装置的一部分。在此,磁阀装置具有承受经由气动控制管路从第一气动连接装置导出的压力的、用于气动地控制中继阀的控制阀。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在这种改进方案中用单独的排气阀实现的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在图1至图4中被描述。磁阀装置可以以较紧凑的构造形式实现。在此外特别优选的修改方案中,排气阀与分隔阀一起形成在结构单元中。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这些根据改进方案设计的实施方案在接下来的图5A、图5B至图10中被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想并不局限于实现具有由作为间接开关的中继阀的可控的排气阀和控制阀构成的磁阀装置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更确切地说,本发明的构想也适用于未进一步描述的、但同样适合作为直接开关的阀的可控的排气阀的框架内,排气阀是用于直接开关压缩气体体积的磁阀装置的一部分。这种磁阀装置有利地没有控制阀。
在优选的改进方案中,磁阀装置的唯一的阀或多个阀,尤其是双衔铁磁阀的初级阀和次级阀,可以设置作为排气阀。它们可以并联或串联,无电流地打开或关闭,这都可以任意组合。初级阀和次级阀的串联布置和并联布置适用于初级阀和次级阀的可特别灵活地设计的时间开关顺序。由此可以有利地为排气管路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提供不同的标称通径。由此可以避免在排气时的压力峰值以及因此噪音,尤其是避免排气噪音。并联布置已经附加地证实对逐步提高可供排气管路使用的标称通径特别有利,从而在避免排气噪音的情况下仍可以实现特别快速的排气。当在过短时间内,也就是说在过高的压力幅度下过大的压缩空气体积被排气时,那么在排气过程中始终要担心过大的噪音或排气爆音。另一方面,对空气干燥器的尽可能好的再生而言,较高的压力变化幅度是期望的。因此,一方面在排气和干燥器再生方面的效率的提高而另一方面低噪音的工作方式,可能具有彼此相对的条件。本发明前面描述的构想实现了在干燥器再生及排气效率与噪音之间的特别有利的折中。
在此所描述的上面提到的特别优选的改进方案此外原则上也提供了如下有利的可行性,即,磁阀装置的控制阀和气动控制管路的控制阀是同一个控制阀。为此,控制阀布置在气动控制管路中并且构造用于气动地控制排气阀和/或止回阀。
在特别优选的结构性实现方案中,止回阀在压缩空气供应设备中可以如下这样来改进。止回阀另一方面有利地具有可与第二气动连接装置气动连接的排气腔。为此,尤其设置有在排气腔与第二气动连接装置之间的排气阀座,以及设置有在截止运行中封闭排气阀座而在解除截止运行中释放排气阀座的排气阀体。排气阀体在控制活塞的分隔密封装置的另一侧尤其有利地与控制活塞一体式形成。
尤其设置,排气阀体与控制活塞形成一体式推杆。推杆优选具有小于在排气腔的排气阀座与截止腔的截止阀座之间的间距的长度。因此,可以有利地紧凑地实现在声学性能上特别优选的高压排气功能,否则该高压排气功能必须附加地通过单独的高压排气阀来实现。改进方案设置,只有当在打开排气阀座并释放排气腔的入口之后在空气干燥器中的压力以足够的程度下降时,控制活塞的力才足以通过该控制活塞将截止阀体从截止阀座抬起同样在止回阀中打开在截止阀座上的出口。优选的是,推杆的长度为此大于在截止腔的截止阀座与排气腔的入口之间的间距。
在前面提到的结构性改进方案的框架内,以有利的方式可以在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的解除截止运行中,亦即在致动控制活塞连同排气阀体时,同时在两侧打开控制干燥器;亦即一方面通过打开截止阀座而另一方面通过打开排气阀座。也就是说,有利地在结构单元中实现的控制活塞和排气阀体在致动时一方面打开了与分隔阀一起形成在结构单元中的排气阀,而另一方面则使构造为止回阀的分隔阀解除截止。这个结构单元已经证实不仅是紧凑的,而且此外根据前面提到的变型方案,磁阀装置的中继阀的单独的中继阀功能也被有利地整合在分隔阀中。
无论具有或不具有排气阀,都可以在结构性实施方案中使用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来构造无论对在第一气动连接装置中的节流器还是对在第二气动连接装置中的节流器而言都适用的节流横截面。控制活塞在其面朝截止阀体的端部上借助以分级的方式相互错移的不同的横截面的实现方案已经证实是特别有利的。因此可以根据具有以分级方式错移的横截面的控制活塞在解除截止运行中的截止阀体的标称通径中的位置来实现在截止阀座中依赖于控制活塞的位置的有效标称通径。
作为附加或备选,截止腔、通流腔、控制腔和/或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的排气腔都具有入口标称通径和出口标称通径,它们实施针对压缩气体流的节流功能。
前面提到的改进方案首先适用于构造形式为具有壳体布置的装置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该壳体布置具有多个区域。在第一壳体区域内可以形成有驱动器和/或在第二区域内可以形成有可被驱动器驱动的压气机和/或在与第二区域通过压力源接口连接的第三区域内可以形成有空气干燥器和分隔阀。在这种装置中,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可以有利地安装在第三区域的空气干燥器中。已经证实特别有利的是,控制阀布置在干燥容器的通过干燥容器的壁形成的凹部中。此外,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尤其在与排气阀形成的结构单元中,在壳体布置的第三区域盖中的布置,已经证实是有利的。
本发明有利地基于具有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和气动设备的气动系统。气动设备有利地以空气弹簧设备的形式形成,其具有通道和至少一个气动联接到该通道上的、具有至少一个波纹管和可选的存储器的分支管路。有利地,在波纹管和可选的存储器之前布置有换向阀。换向阀的设计在磁阀的框架内首先适合作为2/2换向阀。这种或其它的换向阀可以在结构上特别有利地以具有多个阀的阀组的形式实现。
附图说明
现在借助附图在下文中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不必符合比例地示出实施例,更确切地说,用于阐释的附图以示意性的和/或稍微失真的形式实施。鉴于对由附图直接可知的教导的补充,可以参考相关的现有技术。在此要考虑的是,可以相关地对实施形式的形式和细节进行多种修改和改变,而不背离本发明的普遍思想。在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中公开的本发明的特征无论是单独地还是以任意组合形式,都对本发明的改进十分重要。此外,所有由至少两个在说明书、附图和/或权利要求中公开的特征构成的组合都在本发明的框架内。本发明的普遍思想并不局限于接下来示出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的精确的形式或细节,或相比在权利要求中所要求的主题受到限制的主题。在说明尺寸范围时,处在所提到的界限内的值也应当作为极限值公开并且可以被任意使用和要求。为简单起见,在下文中对相同的或类似的部分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发明其它的优点、特征和细节由接下来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以及借助附图得出;附图中:
图1示出气动系统的线路图,该气动系统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变型方案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其中,排气阀作为间接开关的中继阀是用于间接开关在第二气动连接装置的排气管路中的压缩空气体积的磁阀装置的一部分,并且其中,磁阀装置具有承受利用气动主管路形成的第一气动连接装置的压力的控制阀,其用于控制中继阀和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
图2示出气动系统的线路图,该气动系统具有压缩气体供应设备的经修改的实施形式,其中,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具有与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气动连接的控制腔,其中,控制腔的控制室和排气室气动连通地相连;
图3示出气动系统的线路图,该气动系统具有压缩气体供应设备的另外的经修改的实施形式,其中,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具有控制腔的与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气动连接的控制室和止回阀的控制腔的与第二气动连接装置的排气管路气动连接的排气室;
图4示出气动的止回阀的特别优选的在结构上实现的实施形式,如该止回阀在图1至图3的压缩气体供应设备中优选可使用那样;
图5A示出气动系统的线路图,该气动系统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二变型方案的压缩气体供应设备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其中,在构造为排气管路的第二气动连接装置中的排气阀与在构造为气动主管路的第一气动连接装置中的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一起形成在结构单元中,在气动地预控排气阀以打开的同时,止回阀通过同一控制阀可以被气动地解除截止;
图5B示出完全与图5A的气动系统类似的经修改的气动系统的线路图,其中,通过气动地被控制阀控制的双中继活塞操纵止回阀以使该止回阀解除截止并且操纵排气阀以打开该排气阀;
图6A、图6B、图6C、图6D、图6E、图6F示出气动系统的线路图,该气动系统在原理上与图5A的气动系统相似并且实际上对应图5B的气动系统,其中,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特别的在结构上实现的实施形式与排气阀一起形成在结构单元中,并且其中,止回阀在截止运行中示出(截止运行的运行位置在止回阀未解除截止的情况下适用于在气动设备的通道中的移气(Umfüllen)和/或压力测量;在图6C和图6D中相对于图6A、图6B有所改变的控制活塞在排气腔中的压力加载有利地影响止回阀的打开特性;在图6E、图6F中连通地相连的控制室和排气室有利地影响排气特性),所有实施形式都适用于彼此间整体或部分地任意组合;
图7A、图7B示出气动系统和止回阀,如在图6及其之后的图中那样,其中,止回阀沿充气方向(通流方向)被操纵,通流运行的运行位置适用于气动设备在例如压缩机运行中从压缩空气输送装置被充气;
图8A、图8B示出气动系统和止回阀,如在图6和图7及其之后的图中那样,其中,止回阀到压缩空气输送装置是在排气运行中而到通道是在截止运行中(高压排气运行),也就是说,其中,截止阀体通过控制活塞还未被致动,从而止回阀沿排气方向(截止方向)被截止,然而排气阀被打开,控制活塞用于高压排气的这个运行位置特别有利地适用于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排气;
图9A、图9B示出气动系统和止回阀,如在图6A、图6B、图7A、图7B、图8A、图8B中那样,其中,止回阀在解除截止运行中,也就是说,其中,截止阀体通过控制活塞被致动,从而止回阀和排气阀沿排气方向(截止方向)被打开,解除截止运行的这个运行位置适用于气动设备的排气和空气干燥器的再生;
图10示出形式为具有壳体布置的装置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特别优选的结构,该壳体布置具有三个壳体区域,其中,在第三壳体区域内布置有控制阀和实现为由排气阀和止回阀组成的结构单元的分隔阀。
下文中相同的或类似的部分或功能相同或类似的部分适宜地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具有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和形式为空气弹簧设备的气动设备90的气动系统100。空气弹簧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四个所谓的波纹管91,这些波纹管分别配属于未详细示出的车辆的各一个车轮并且形成车辆的空气弹簧。此外,空气弹簧设备具有用于储存可快速使用的用于波纹管91的压缩空气的存储器92。分别在弹簧分支管路98中在波纹管91之前布置有磁阀93,该磁阀分别充当用于打开或关闭由波纹管91形成的空气弹簧的水平调节阀。在弹簧分支管路98中的磁阀93构造为2/2换向阀。在存储器分支管路99中,形式为另外的2/2换向阀的磁阀94作为存储器阀布置在存储器92之前。磁阀93、94借助弹簧分支管路和存储器分支管路98、99联接到共同的总管路上,亦即形成通道95的气动管路上。通道95通过另外的用于形成气动连接的气动管路96与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的压缩空气接头2气动地连接。在此,磁阀93、94布置在具有五个阀的阀组97中。磁阀93、94在图1中以不通电的状态示出,在此,磁阀93、94构造为不通电地关闭的磁阀。其它在此未示出的经修改的实施形式可以实现磁阀93、94的其它布置,亦即也可以在阀组的框架内使用更少的磁阀。
接下来被描述为分隔阀的止回阀在这里未示出的实施形式中尤其没必要布置在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中。更确切地说,分隔阀也可以布置在气动设备90中,例如也可以布置在阀组97的框架内。气动设备90同样可以具有在此未详细示出的电压/压力传感器,其可以在未示出的附加的分支管路中联接在通道95上,从而通过电压/压力传感器可以测量在气动设备90的通道95中的压力。
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用于运行气动设备90。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为此具有压缩空气输送装置1和通向气动设备90的压缩空气接头2。压缩空气输送装置1在此由空气输送装置0、布置在空气输送装置0之前的空气过滤器0.1、布置在空气输送装置0之后的通过马达M驱动的压气机51以及根据图9例如形式为适当地构造的空气输送接口E0的压缩空气输送接头52形成。
第一气动连接装置在此由在压缩空气输送装置1与压缩空气接头2之间的唯一的气动主管路60形成,该气动主管路一侧联接在压缩空气输送接头52上而另一侧联接在压缩空气接头2和另外的气动管路96上,用于形成气动连接。在气动主管路60中布置有空气干燥器61和具有预定的第一标称通径的第一节流器62。此外,在气动主管路60中还布置有具有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的分隔阀。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在此与节流器62气动串联地布置在气动主管路60中,其中,气动主管路60是第一气动连接装置的唯一的气动管路。也就是说,由节流器62和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构成的串联布置在气动主管路60中布置在空气干燥器61与通向气动设备90的压缩空气接头2之间。
此外,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具有与气动主管路60和排气接头3以及另外的过滤器0.3和/或消音器气动连接的第二气动连接装置,亦即排气管路70。在此,排气管路70在压缩空气输送接头52上联接在气动主管路60上。沿朝向排气接头3的方向,在排气管路70中布置有具有处在第一标称通径之上的第二标称通径的第二节流器72以及可控排气阀73。布置在由排气管路70形成的第二气动连接装置中的排气阀73在此构造为与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分开的3/2阀。
可控排气阀73因此作为间接开关的中继阀是磁阀装置80的一部分,用于间接地开关可从气动主管路60充气的排气管路70的压缩空气体积。在此,磁阀装置80具有形式为3/2换向磁阀的控制阀74。控制阀74可以用可通过控制管路83传递给控制阀74的线圈82的、形式为电压信号和/或电流信号的控制信号来触发。在触发时,控制阀74可以从图1所示的无电流关闭的位置转到气动打开位置,在该气动打开位置中,通过气动的控制管路110将从气动主管路60导出的压力进一步传递以气动控制作为中继阀的可控排气阀73。可控排气阀73在此额外配设有限压装置75。限压装置75通过在排气阀73之前(具体而言在第二节流器72与排气阀73之间)的气动控制管路,截住如下压力,该压力在超过阈压力时使排气阀73的活塞克服可调整的弹簧76的力从阀座抬起,也就是出,可控排气阀73无需通过控制阀74的触发就被带至打开位置中。以此方式避免在气动系统100中产生不希望的过高的压力。
控制阀74在当前关闭的状态下分隔开控制管路110并且通过另外的排气管路170与排气接头3气动连接。换句话说,控制管路110的处在排气阀73与控制阀74之间的、具有分支接头77的管路区段在图1所示的控制阀74关闭的位置中与在控制阀74与排气接头3之间的另外的排气管路170连接。该另外的排气管路170为此在另外的分支接头53中联接到排气管路70上,从而使得排气管路70和另外的排气管路170在处在另外的分支接头53与排气接头3之间的区段内汇合。
在此,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还具有在控制阀74与止回阀63之间的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130,该解除截止管路在分支接头77上联接到控制管路110上。因此,通过控制阀74可以在存在从气动主管路60或从另外的气动管路96通过气动的控制管路110导出的控制压力的情况下将止回阀63在压力加载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130,也就是说通过将控制阀74转到打开状态中时,被解除截止。特别有利的是,将控制阀74转到打开状态中不仅使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解除截止,而且也使排气阀73从关闭的位置转到打开位置中(因为气动控制管路110的处在控制阀74与排气阀73之间的管路区段被控制压力加载)。换句话说,磁阀装置80的控制阀74用于触发与止回阀63分开设置的排气阀73和止回阀63。这导致在将控制阀74转到打开位置中时,空气干燥器61在两侧气动地打开。这个可以通过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占据的另外的运行位置可以在运行中用于气动设备90的排气以及同时用于空气干燥器61的再生。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在图1中示出的运行位置在流过止回阀63(在此示出为在通过位置中)的情况下,首先用于通过气动主管路60给气动设备90充气。为此,布置在波纹管91之前的磁阀93和/或布置在存储器92之前的磁阀94被带至打开位置中。在气动设备90中磁阀93、94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由于在此未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仍然有可能实现气动设备90与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脱开的运行位置。换句话说,波纹管91相互接通(Querschalten)(例如在车辆的无负载运行中)、从存储器92给波纹管91充气或在气动设备90中进行压力测量,都可以通过通道95进行,而无需压力加载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尤其地,空气干燥器61由于将从压缩空气接头2通向压缩空气输送装置1截止的止回阀63以及关闭的控制阀74而被保护免受不必要的压缩空气加载。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在当前示出的实施形式中已经看到,用压缩空气加载空气干燥器61并不是在气动设备90的每一个运行位置中都是有利的。更确切地说,当仅在气动设备90利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进行排气(也就是说,沿从压缩空气接头2到压缩空气输送接头52的排气方向)的情况下进行再生时,才对空气干燥器61高效且快速的再生有利。为此,如上面阐释的那样,控制阀74被带至打开的开关位置中,从而既打开了排气阀73,也使止回阀63解除截止。气动设备90的排气可以在空气干燥器61再生的情况下通过已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节流器62以及通过第二节流器72和打开的通向排气接头3的排气阀73进行。
图2示出了参考图1被稍微修改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1,其中,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或功能相同或类似的部分适宜地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首先,作为对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的补充,在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1中以优选的、结构上实现的第一实施形式示出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该第一实施形式在同样适用于图2和图3的图4的细节图中放大地示出。为此,为了描述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的结构上实现的实施形式,接下来还参考了图4。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在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1的经修改的实施形式中,如已经在图1示出的那样,可以通过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130被控制阀74触发。在此,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130通过第一解除截止分支管路130.1(在图6及其之后的图中是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130)和第二解除截止分支管路130.2(在图6及之后的图中是气动的排气分支管路170.1)联接到止回阀63上。解除截止分支管路130.1和130.2如接下来阐释的那样,联接到止回阀63的控制腔上。在下文中示例性地阐释了解除截止分支管路的作用。为此,第一开分支管路130.1在此联接到控制腔的控制室III.1上,而第二解除截止分支管路130.2在此联接到止回阀63的控制腔的排气室III.2上。
控制活塞640具有承载分隔密封装置652的环形凸缘642,该环形凸缘具有面朝排气室III.2的第二侧642.2和面朝控制室III.1的第一侧642.1。在此,第二侧642.2的可压力加载的排气室侧的面小于第一侧642.1的可压力加载的控制室侧的面。换句话说,控制室具有比排气室更大的环形凸缘642在控制活塞上的可压力加载的面,并且此外通过解除截止分支管路130.1和解除截止分支管路130.2与排气室气动连通地相连。因此在控制活塞640和环形凸缘642一起运动时,通过将压缩空气从排气室III.2转移到控制室III.1产生了气动式致动的加强。这有利地加速了针对止回阀63的解除截止过程。加速度大小依赖于环形凸缘642上可压力加载的面的面积比,并且必要时依赖于控制室侧的管路横截面相对于排气室侧的管路横截面的面积比。另外的利用这种有利原理的实施形式还将借助图6E、图6F进行阐释。
在图3的经进一步修改的实施形式中,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2配设有如下止回阀63(否则就与图1和图2的实施方案相同),该止回阀又通过解除截止管路130(这次是唯一的解除截止管路130)与控制阀74气动地连接。唯一的解除截止管路130为此气动地联接到止回阀63的控制腔上,具体而言联接到控制腔的控制室上。在图3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2的经修改的实施形式中不同的是,止回阀63的控制腔的排气室通过排气分支管路170.1气动地联接到另外的分支管路170上,并通过另外的分支接头53气动地联接到排气管路70上,并进一步气动地联接到排气接头3上。作为备选,这个排气分支管路170.1可以直接与周围环境相连(未示出)。通过这种措施获得了与根据图2的线路相比不同的加速度大小。因此图3示出了如下经修改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2,在其中,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利用单独的排气管路,亦即通过排气分支管路170.1以及另外的排气管路170和排气管路70联接在排气接头3上。
如对接下来的图4的阐释示出的那样,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1的经修改的实施形式,在利用解除截止分支管路130.1、130.2的情况下设计用于止回阀63的控制活塞的快速致动,因为无论是解除截止分支管路130.1还是解除截止分支管路130.2,都可以用来致动止回阀63的控制活塞。不同的是,图3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2的经修改的实施形式被特别简单地实现,因为止回阀63的控制腔的排气室实际上始终被保持在大气压力下,也就是说朝向排气接头3敞开。
图4放大且详细地示出图1、图2和图3的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
止回阀63一方面具有气动地与气动主管路60连接的截止腔I和同样可与气动主管路60连接的通流腔II。在截止腔I与通流腔II之间设置有截止阀座610。在当前所示的截止运行中将截止阀座610封闭的截止阀体620通过构造为压力弹簧的阀弹簧630保持在截止阀座610上。也就是说,止回阀63原则上沿从压缩空气接头2指向空气干燥器61的排气方向ER保持在截止运行中,因为气动设备90的压力压到截止阀体620上并且附加于阀弹簧630将这个截止阀体保持在截止阀座610上。
沿从空气干燥器61通向压缩空气接头2的充气方向BR,在气动主管路60中导引的压缩空气流D必须仅克服阀弹簧630的反压,以便将截止阀体620从截止阀座610抬起。由此使通流腔II与截止腔I沿充气方向BR气动地连接,从而使气动主管路60沿充气方向BR可以被压缩空气流D完全沿朝向气动设备90的方向穿流。
止回阀63在图4中针对截止运行示出的位置可以沿压缩空气流的排气方向ER通过止回阀63的气动解除截止被取消。气动解除截止可以通过控制活塞640的致动来进行,该控制活塞为此在图4中向右克服弹簧660的弹簧力移动地作用到截止阀体620上。为此,控制活塞640的止挡面641压到截止阀体620的配合面621上。截止阀体620可以如下这样从截止阀座610被抬起,即,使得截止阀座610在解除截止运行中通过截止阀体620被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压缩空气流I可以沿排气方向ER穿流截止腔I和通流腔II,并且在空气干燥器再生的情况下可以从压缩空气接头2到达空气干燥器61。
为了致动控制活塞640,止回阀63具有与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130气动地连接的控制腔III,该控制腔与通流腔II气动地分隔开。气动的分隔通过止回阀63的壳体650相对于控制活塞640的密封装置651进行。此外,止回阀63的控制腔III在此被划分成控制室III.1和排气室III.2。这个划分利用另外的在壳体650与控制活塞640之间的分隔密封装置652进行。与固定不动地安装在壳体650中的密封装置651不同的是,分隔密封装置652安装在控制活塞640的凹槽中并且可以与控制活塞640一起在壳体650上在控制腔III的区域内移动。换句话说,分隔密封装置652适用于在控制活塞640的每一个位置中都可变且密封地将控制腔III气动地划分成控制室III.1和排气室III.2。
参考图2,控制室III.1气动地联接到第一解除截止分支管路130.1上,而排气室III.2气动地联接到第二解除截止分支管路130.2上。参考图3,控制室III.1气动地联接到唯一的解除截止管路130上。排气室III.2气动地联接到排气分支管路170.1上。
控制活塞640可以通过用来自解除截止分支管路130.1或唯一的解除截止管路130的控制压力对控制腔III.1的加载而被解除截止压力加载。解除截止控制压力适用于将控制活塞640以其配合面643从控制座644抬起并且克服控制弹簧660的弹簧压力沿朝向截止阀体620的方向运动。参考图2,这个运动通过用从排气室III.2和第二解除截止分支管路130.2导引出来的压缩空气对第一解除截止分支管路130.1的压力加载而被加速。参考图3,控制活塞640克服通过另外的排气分支管路170.1产生的大气压力运动到排气室III.2中。
图5A示出了以图1为依据的气动系统200的线路图,该气动系统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二变型方案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的实施形式。与图1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或功能相同或类似的部分为简化起见适宜地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此,排气阀73、止回阀63和节流器62实现为结构单元,亦即实现为止回阀64,如其在接下来的图6B、图6D、图6F、图7B、图8B中在不同功能位置中(与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的线路图,即图6A、图6C、图6E、图7A、图8A一起)示出的那样。具体而言,在此止回阀63与节流器62一起形成在形式为节流止回阀63’的结构单元中。节流止回阀63’与构造为中继阀的排气阀73一起形成在结构单元中。借助相同的控制阀74,在控制压力加载的情况下,可以在气动地预控排气阀73以打开的同时,气动地解除截止止回阀63。控制管路110处在排气阀73与控制阀74之间的、具有分支接头77的管路区段在控制阀74的打开位置中以可被控制压力加载的方式与排气阀73连接。在此,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130也以可被控制压力加载的方式在控制阀74与止回阀63之间通过分支接头77联接到控制管路110上。在止回阀63以及排气阀73上施加有控制管路110的控制压力,并且该控制压力用于使止回阀63解除截止并同时打开排气阀73。
图5B示出实际上遵循图5A的气动系统200的相同原理的气动系统200,因此该气动系统以及还有其它部分都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图5B被稍微修改地,但仍遵循图5A的止回阀64的原理地示出止回阀64,该止回阀64具体而言连同止回阀63的构件与节流器62和构造为中继阀的排气阀73一起形成在结构单元中。气动管路60的管路导向在止回阀63的区域内不同于图5A的气动管路60的管路导向。在此,沿气动设备90的充气方向,在止回阀63自动打开的情况下首先穿流止回阀63并紧接着穿流节流器62(因为止回阀63和节流器62在气动主管路60中的布置顺序在图5B中不同于在图5A中,在图5B中,止回阀63和节流器62沿充气方向以与图5A的相同部分的相反顺序布置)。
此外,在图5B中,为了同时解除截止地操纵止回阀63并打开地操纵排气阀73,设置有可被控制阀74气动地触发的双中继活塞640’,其在接下来的图6A至图9B中在结构上实现为控制活塞640。在图5B中示出为双中继活塞640’的控制活塞具有中继排气阀体680’,其在接下来的图中在结构上实现为排气阀体680。双中继活塞640’也具有中继解除截止体641’,其在接下来的图中在结构上实现为具有止挡面641的第一和第二区段640.1、640.2。就此而言,图5B象征性地示出接下来描述的在结构上实现的实施形式的线路技术上的实现方案。双中继活塞640’在此说明了用于使止回阀63解除截止并同时通过两个操纵元件,亦即通过可构造为一体式主体或在第一修改方案中构造为单独的主体的中继解除截止体641’和中继排气阀体680’来操纵排气阀73的原理。双中继活塞640’的操纵元件可以(如图5B中象征性示出的且在接下来的图中在结构上实现的那样)优选形成为双中继活塞640’的一体式区域,亦即形成为中继排气阀体680’和中继解除截止体641’。就此而言,建立起了用于止回阀63和排气阀73的操纵元件在控制活塞640的一体式实施方案中的关联的实施方案。
图6A可识别出地示出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其具有以借助图2已经原则上阐释的功能和布置的控制阀74以及止回阀64的实现为由排气阀73和图5A中示出的节流止回阀63’形成的结构单元的第二实施形式。此外还可以看到,基于止回阀64的第二实施形式,排气阀73在排气管路中的在图1至图3中示出的单独的布置是多余的。更确切地说,控制阀74,与借助图3阐释的类似,通过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130和控制室III.1以及另外的排气分支管路170.1和排气室III.2气动地连结到止回阀64上。为了描述止回阀64,在截止腔III、通流腔II和控制腔III的功能方面,参考了图4的描述。为此,在此相同的或类似的部分或功能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又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下文中阐释止回阀64与止回阀63之间的差别。
在图6B中放大地示出在图6A中示出的可气动地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4与可控排气阀一起形成在结构单元中。图6B示出了在截止运行中的,也就是说在功能位置中的止回阀64,图4的止回阀63也占据这个功能位置,并且该功能位置可以用来在气动设备90的通道96中的移气或压力测量。与图4的止回阀63不同并作为对图4的止回阀63的补充,图6A的止回阀64具有排气腔IV,该排气腔与当前形式为排气管路70、70’的第二气动连接装置气动连接。图6A的止回阀64为此具有在排气腔IV与排气管路70、70’之间的排气阀座670。在此,沿排气方向ER在排气腔IV的排气体680之上联接有排气管路70的干燥器侧部分,而在排气腔IV的排气体680之下联接有排气管路70’的排气侧部分。排气阀座670在此在截止运行中通过与控制活塞640一体式形成的排气阀体680气动密封地封闭。排气阀体680具有排气阀密封装置681,其以其未详细示出的配合面抵靠在排气阀座670上并且封闭了到排气管路70的气动连接装置。在其他方面,在此与控制活塞640整合地形成的排气阀体680通过另外的形成在止回阀的壳体650中的密封装置653密封。排气腔IV和控制腔III,亦即尤其是控制腔III的控制室III.1和排气腔IV因此被分隔开或相互密封。控制腔III的控制室III.1和排气腔IV由于控制活塞640的运动也暗示了排气阀体680的运动仍然近似气动地联结。类似地,这也适用于通流腔II和控制腔III的排气室III.2近似气动的联结,因为控制活塞640的运动也暗示了控制活塞640在图7B中示出的区段在通流腔II到截止腔I的出口A1中的运动。
如已借助图4阐释的那样,可以在截止运行中,使压缩空气流沿排气方向ER不经过止回阀64,因为截止阀体620由于阀弹簧630的弹簧压力,而且也由于在气动主管路60中或另外的气动管路96中的压力而被保持在截止阀座610上。
在截止运行中的止回阀64在此所示的功能位置适用于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与气动设备90的气动的脱开。在气动设备90中,可以进行波纹管91和/或存储器92的移气或压力测量或相互接通,而无需利用压缩空气运动来加载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的空气干燥器61。
图6C至图6F示出了相对于在压缩空气设备20中的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4在图6A至图6B中原则上阐释的实施形式而言经稍微修改的实施形式。止回阀64在结构上实际相同的实施形式因此在图6D和图6F中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但相比在图6A中示出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止回阀64的连结方式设计得不同。为此,在图6C中示出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其中,止回阀64的排气腔IV在排气管路70、70’上的连结不同于压缩空气设备20地被翻转。也就是说,在此,沿排气方向ER在排气腔的排气体680下方联接有排气管路70的干燥器侧的部分,而在排气腔IV的排气体680上方联接有排气管路70’的排气侧的部分。这导致了控制活塞640与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相比改变的压力加载,因为现在与控制活塞640相连的排气体680被排气压力沿排气方向ER在下侧作用并且进而除了在控制腔III中的控制压力外还克服控制弹簧660的弹簧力作用。结果导致了控制活塞640在预定的最大压力下克服控制弹簧660的弹簧力已经通过排气压力沿排气方向ER被打开。因此通过图6C所示的、具有止回阀64的当前描述的在图6D中详细示出的接头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不仅影响了止回阀的打开特性,此外还特别有利地实施了针对止回阀64的限压功能。
图6E示出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其中,止回阀64与图2的联接方式类似地联接。为此,在图6F中与图6B和图6A不同地详细示出了具有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130和排气分支管路170.1的接头的止回阀64。在其他方面,针对否则基本上相同地实现的实施形式,与在图6A和图6B中一样,相同或类似的特征相关地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130联接到止回阀64的控制室III.1上。之前在图6A和图6B中示出的排气分支管路170.1又联接到控制腔III的排气室III.2上,但现在回引到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上。由此在相对于图6A、图6B的实施形式的修改方案中,止回阀的控制室III.1和排气室III.2在图6E和图6F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中气动连通地相连。这又有利地导致了针对止回阀64的解除截止过程的加速。加速度大小依赖于环形凸缘642上的可压力加载的面的面积比,并且必要时依赖于控制室侧的管路横截面相对于排气室侧的管路横截面的面积比,因为这个面积比在通过压缩空气从排气室III.2到控制室III.1的转移而加强气动的致动的情况下影响了控制活塞640连同环形凸缘642的运动。在这种实施形式中,一方面有利的是,排气分支管路170.1可以保持得较短或可以简单地与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130短接。此外,在环形凸缘642从两侧以运动加速的方式通过压缩空气的反馈或转移来加载的情况下,还在很大程度上省去了排气分支管路170.1的进一步延伸。
图7A结合图7B又示出了具有止回阀64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这一次是在通流运行中。控制阀74如图6A中那样处在关闭的位置中,从而使得止回阀64的控制活塞640未被致动。在止回阀64的通流运行中沿充气方向BR给气动设备90充气时,压气机51通过马达M被操纵,从而使压缩空气输送装置1可以通过压缩空气输送接头52和空气干燥器61将压缩空气流D通过气动主管路60沿止回阀64的通流方向并通过压缩空气接头2输送到气动设备90。压缩空气流D在此在通流腔II中建立起相对截止阀体620或其配合面621的压力,这个压力足够大以克服阀弹簧630的压力,从而截止阀体620被从截止阀座610上抬起。由此为压缩空气流D释放出了从通流腔III到截止腔I或到通向压缩空气接头2的气动主管路60中的路径。控制活塞640又未被致动并且保持在其已经在图6B中示出的位置中。在其他方面,图6B或图7B(截止运行或通流运行)的止回阀64的工作方式基本上对应借助图4阐释的止回阀63的截止运行和通流运行。
图8A和图8B现在不同于图1至图4地示出在高压排气运行中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和所属的止回阀64。根据对压力变化曲线的分析,这个高压排气运行首先表示相对于完全打开和解除截止的止回阀的中间位置;也就是说,在此首先达到中间位置,并且该中间位置阐释了控制活塞640的打开运动OB。但其有针对性的利用可以限定具有止回阀64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尤其在图8B所示位置中的总使用范围。为此,参考图8A,在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中,控制阀74切换到打开状态中。由此使通过气动的控制管路110从气动主管路60产生的压力通过控制阀74和解除截止管路130进一步传递到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4,具体而言进一步传递到控制腔III的控制室III.1,并且这样沿朝向截止阀体620的方向致动控制活塞640,但不会致动截止阀体,也就是说,截止阀体620保持在截止阀座610上并且关闭出口A1。但由于控制活塞640与排气阀体680的一体式构造,排气阀体680被致动,也就是说,排气阀密封装置681被从排气阀座680抬起且排气腔VI的出口A4被释放。由此止回阀64仍未被解除截止,但与止回阀64一起形成在结构单元中的排气阀73已经通过释放在图8B中示出的排气腔VI的入口A3以及出口A4而沿排气方向ER被打开。具体而言,控制活塞640的止挡面641仍未抵靠在截止阀体620的配合面621上,但排气阀密封装置681已经与排气阀座670相隔一定距离且有利地抵靠在排气腔IV的入口A3的另一侧上。截止阀体620通过阀弹簧630的压力仍被保持在截止阀座610上。排气阀体680以其排气阀密封装置681从排气阀座670抬起并且因此为沿排气方向ER来自干燥器61和必要时来自压缩空气输送装置52的压缩空气流D释放了从止回阀64的入口A3(压缩空气输送装置接口E1)通过排气腔IV到出口A4(排气接口E3)的路径。
压缩空气流D于是从出口A4到排气接头3,通过排气管路70延伸,如借助图8A所示的那样。在这种情况下,通向排气接头3的空气干燥器61通过压缩空气输送接头52已经较宽地打开一定间隙,而控制活塞640却在止回阀64中在多数情况下仅(几乎)贴靠在截止阀体620的配合面621上,也就是说,通道96通过止回阀64正好还是关闭;而止回阀64与图9B所示的位置不同尚未被打开。
这产生了在声学性能上特别优选的高压排气功能,该功能通常附加地必须通过单独的高压排气阀来实现。只有当在干燥器61内的压力以足够的程度下降时,控制活塞640的力才足以通过使控制活塞640将截止阀体620从截止阀座610抬起在止回阀64中同样打开出口A1。这种时间上的顺序可以通过在止回阀64内有针对性地设计力、面积和冲程来实现。
当前具有控制活塞640的止回阀64与排气阀73的排气阀体680一起作为阀组件已经很好地适用于此。在此设置,排气阀体680与控制活塞640一起形成一体式的推杆,该推杆的长度小于在排气腔IV的排气阀座670与截止腔I的截止阀座610之间的间距,而大于在截止腔I的截止阀座610与排气腔IV的入口A3之间的间距。
有利的是,在高压排气位置中仅在干燥器61中未经干燥的空气被排出直至控制活塞640的力足以压开止回阀64并朝向通道96打开。因此存储器充气端部无附加线路费用地在声学性能上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优化,因为干燥器内压控制其本身或多或少都充满噪音的排气。
相反地,针对利用几乎空的空气干燥器61的正常的排气过程以及在通道96中例如来自波纹管91的压力,不存在任何限制。结合在此未示出的无电流打开的排气阀73存在特别简单的修改方案,该修改方案也可以利用具有针对出口A1和A4,例如在0.8mm至4.0mm之间的标称通径的较宽的板来实现。特别吸引人的是,两种变型方案,即无电流地关闭或打开的排气阀73,都是基于在对声学性能起积极影响的情况下控制活塞640和排气阀体680在很大程度上关联的运动。
图9A和图9B同样与图1至图4不同地示出在解除截止运行中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和所属的止回阀64,该止回阀在时间上在刚刚描述的高压排气运行之后进行。为此,参考图9A,在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中,控制阀74被切换到打开状态中。由此,通过气动的控制管路110从气动主管路60产生的压力通过控制阀74和解除截止管路130进一步传递到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4,具体而言进一步传递到控制腔III的控制室III.1,并且这样沿朝向截止阀体620的方向致动控制活塞640。由于控制活塞640与排气阀体680一体式构造,所以排气阀体680也被致动,也就是说,排气阀密封装置681被从排气阀座680抬起。
由此一方面将止回阀64机械地解除截止并同时打开与止回阀64一起形成在结构单元中的排气阀73。具体而言,为此一方面通过将控制活塞640的止挡面641抵靠在截止阀体620的配合面621上,使截止阀体620克服阀弹簧630的压力从截止阀座610抬起。也就是说,控制活塞640直接机械地作用到截止阀体620上并且将其从止回阀64的截止阀座610抬起。此外,控制活塞640的另外的根据需求不同适宜的运动也适用于将截止阀体620直接或间接地从止回阀64的截止阀座610抬起。
针对解除截止运行的这种情况,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4被机械地解除截止;亦即由于直接的机械作用或由于控制活塞640以其止挡面在截止阀体620上的直接止挡。控制活塞640的致动在此气动地通过已阐释的控制阀74进行。
为此,在此也设置,环形凸缘642面朝排气室的一侧642.2通过控制弹簧660抵靠在壳体650中未详细示出的止挡部上。沿排气方向ER来自压缩空气接头2和气动设备90的压缩空气流D因此可以以箭头所示的方式并且与借助图4阐释的类似地穿流截止腔I和现在气动地与截止腔I连接的通流腔II。此外,压缩空气流D进一步通过气动主管路60到达空气干燥器61。气动主管路60可以如当前在图7B中所示那样,以截止腔I的充当图1中的节流器62的入口A0以及尤其是截止腔I在截止阀座610上的出口A1和通流腔II的出口A2的横截面形成。也就是说,入口或出口A0、A1、A2可以用于实现例如在图1、图2中示出的节流器62。
此外,排气阀体680以其排气阀密封装置681从排气阀座670被抬起并且释放出用于压缩空气流D沿排气方向ER从压缩空气输送接口E1(在图8B中的入口A3)经由排气腔IV到止回阀64的排气接口E3(图8B中的出口A4)的路径。压缩空气流D从排气接口E3(出口A4)经由排气管路70延伸到排气接头3,如借助图9A示出的那样。
由图9B的细节图可知,第一节流器62和第二节流器72,如它们在图5A和5B中象征性示出的那样,通过在图9B中的与排气阀73一起形成在结构单元中的止回阀64内的排气接口E3(出口A4)的适合的标称通径来实现。截止阀座610在壳体650上在通流腔II与截止腔I之间的贯通部内由于控制活塞640的横截面而变小的标称通径,在此确定了第一节流器62的标称通径,如其通过图9B中的圆圈示意出的那样。图1、图2中示出的第二节流器72的标称通径由排气腔IV的输出端上的排气接口E3(出口A4)的标称通径确定。在此有利的是(尤其是与图4的控制活塞640不同),控制活塞640的止挡面641在止回阀64中分级地实施。控制活塞640为此如图7B所示在其面朝截止阀体620的一侧上具有远中心的第一区段640.1和近中心的第二区段640.2,其中,第一区段640.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区段640.2的横截面积。这导致,在控制活塞640完全偏移的情况下,第二区段640.2的横截面积确定了在截止腔I与通流腔II之间的过渡部中的出口A1的标称通径,也就是说,导致节流器62的较窄的节流标称通径。相反地,在控制活塞640仅部分偏移的情况下,仅第一区段640.1的较小的横截面起到了限制截止腔I与通流腔II之间的出口A1的标称通径的作用。这导致,在控制活塞640仅部分偏移的情况下,第一节流器62的标称内径比在控制活塞640完全偏移的情况下要大。结果是,具有分级的横截面的控制活塞的在此分级的止挡面641造成了了第一节流器62的可分级调整的节流标称通径。在利用通过解除截止管路130预定控制压力并结合通过排气分支管路170.1排气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控制活塞640的这种结构,以便通过节流标称通径来调整对空气干燥器61的再生有利的压力变化幅度,也就是说,尤其在沿排气方向ER的压缩空气流中调整出对吸收来自空气干燥器61的湿气有利地较低的压力水平。可用第一和第二区段640.1和640.2实现的分级的横截面积的另外的重要的优点在于,在通流运行中,也就是说,在未被操纵的控制活塞640中沿充气方向BE输送压缩空气时,提供了在出口A1上的较大的无节流的横截面。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这个位置可以例如用于在波纹管91和/或存储器92充气之后清空通道96和压缩空气供应设备20。
也在关闭另外借助截止阀座610、截止阀体620和阀弹簧630形成的止回阀时的时间过程的框架内实现了空气干燥器的明显得到改进的再生,这例如在波纹管91和/或存储器92充气之后实现。在此,主要是实现了剩余压力保持功能,其由于用控制弹簧660弹簧加载的控制活塞640引起,因为控制弹簧660作用到环形凸缘642面朝排气室III.2的第二侧642.2上并且因此由于弹簧加载的环形凸缘642而均衡地克服在控制腔III的控制室III.1中的系统压力或控制压力PS,也就是说克服在通道95中的保持压力PR的作用控制活塞640。如例如在图6C和图6F中示出的那样,系统压力或控制压力PS通过从气动主管路60分支出去的气动的控制管路110以及进一步通过在控制腔III的控制室III.1上的气动的解除截止管路130施加在控制室III.1中。
借助用图8A、图8B阐释的用于给空气干燥器61排气的高压排气功能,沿排气方向ER在借助截止阀座610、截止阀体620和阀弹簧形成的止回阀打开时,在止回阀打开前,也就是说在截止阀体620被从截止阀座610抬起之前,已经首先打开了在排气管路70或压缩空气输送接头52侧上的空气干燥器61的干燥器输出端。在高压排气功能下,首先排出在空气干燥器61中未经干燥的空气,然后再压开所提到的止回阀,以便也打开通道96以使压缩空气进一步离开系统。
相反地,关闭借助截止阀座610、截止阀体620和阀弹簧630形成的止回阀也经历了如下时间过程,该时间过程由排气阀体680和控制活塞640的尺寸结合系统压力或控制压力PS得出。关闭所提到的止回阀由于在系统中的,也就是通道96中的压力下降而实现。因此首先关闭所提到的止回阀(也就是说将截止阀体620安设在截止阀座610上),然后关闭排气阀73(也就是说将排气阀体680安设在排气阀座670上)。在安设截止阀体620与安设排气阀体680之间存在如下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的特征一方面在于,系统压力PS,也就是说在通道95中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在一定水平上,而另一方面,空气干燥器61可以朝向干燥器输出端,也就是说沿排气管路70的方向,完全被清空。因此,由于在关闭的止回阀中暂时停滞的系统压力,系统压力或控制压力PS在很大程度上无变化地存在于控制管路110和控制室III.1中,并且处在通过控制弹簧660引起的剩余压力或保持压力PR的范围内。因此排气阀73较长时间地保持敞开,也就是说,排气阀体680在一定的、较长的时间间隔内与排气阀座670相间隔。止回阀64现在承担对通道96以及空气干燥器61的输入端的密封功能,也就是说,空气干燥器61到通流腔II或通道96的输入端首先被关闭。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所有可供使用的空气可以用于空气干燥器61的再生。这样做原则上导致空气干燥器61的再生得到改进。经改进的再生也完全有效,即使从通道96到控制室III.1的系统压力或控制压力PS很小。上面阐释的在控制活塞640上的第一和第二区段640.1、640.2的阶梯式布置也进一步有益于此,从而在关闭借助截止阀座610、截止阀体620和阀弹簧630形成的止回阀时,在沿排气方向ER的压缩空气流D中调整出较小的标称通径,这为空气干燥器61提供了有利地很低的压力水平来吸收来自空气干燥器61的湿气。也就是说,前面提到的经改进的再生由于剩余压力保持功能在控制管路110中的预控压力较小时也被实现。这通常在波纹管压力很小时,也就是说在接近保持压力PR的压力下,是这样的情况,该保持压力对应剩余压力,控制弹簧660的机械的力对抗该剩余压力起作用。因此,在前面提到的实施形式中,与现有技术的不同在于,即使在控制压力较小的情况下也不再存在不足的再生的风险。
在止回阀已经关闭且排气阀73沿排气方向ER仍然敞开的情况下前面提到的空气干燥器61的完全清空导致空气干燥器61被完全清空。空的空气干燥器61原则上有利于实现压气机51例如压缩机、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11、12、20、20’、20”、30的较小的低噪音的起动。与在通道96中的措施无关的是,这种无压力的起动在当前的实施形式中总是得到确保,因为借助截止阀座610、截止阀体620和阀弹簧630形成的止回阀64作为密封元件置放在空气干燥器61与通道96之间。
对这样达到的剩余压力保持功能借助具有排气阀体680的控制活塞640的运动状态的时间过程来进行详细阐述,该控制活塞由于下降的系统压力或控制压力PS从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4在图9B中的状态发展到图8B中的状态并且随后进入图6E中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首先明显在保持压力PR之上的系统压力或控制压力PS的情况下,止回阀64的控制活塞640占据在图9B中示出的位置,该位置被称为解除截止运行。在PS>PR的情况下,控制阀74被接通,并且无论是排气阀体680还是截止阀620都被从各自的阀座抬起。
在图8B中针对控制活塞640的关闭运动SB所示的开关状态中,剩余压力保持功能通过如下方法变得有效,即,使控制阀74仍是接通的且使控制活塞640在通道95内的压力下降时过渡到关闭运动中,在该关闭运动中,截止阀体620已经被置放在阀座610上;这发生在大致等于保持压力PR的系统压力或控制压力PS的情况下。空气干燥器61朝向排气管路70打开的干燥器输出端因此在通道96关闭时可以实现空气干燥器61的完全的排气;这也是因为系统压力或控制压力PS由于在截止阀座610上的关闭的截止阀体620保持恒定。控制活塞640因此承受保持较长时间的大致等于保持压力PR的系统压力或控制压力PS。这导致较长的阶段,在该阶段中,空气干燥器61的前面提到的输出端保持朝向排气管路70打开。
在图8B中针对关闭运动SB所示的状态之后,借助截止阀座610、截止阀体620和阀弹簧630形成的止回阀64于是过渡到在图6F中所示的位置中,在该位置中,控制室III.1在接通控制阀74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排放保持压力PR的情况下被排气。在这种状态中,控制活塞640处在其完全关闭的位置中,也就是说,截止阀体620置放在截止阀610上且排气阀体680置放在排气阀座670上。空气干燥器61因此既在通道侧的输入端上又在排气管路侧的输出端上被关闭。这种状态的特征在于无电流关闭的控制阀74和控制腔III的经排气的控制室III.1,从而仅还有控制弹簧660的机械力作用到控制活塞640上;而在通道95中的可能的保持压力PR不受影响。
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实现了空气干燥器61的再生,该再生恰好在很小的系统压力或控制压力PS的否则被视为不利的系统条件下特别好地起作用;必要时甚至比在止回阀64完全解除截止的运行中的再生还要好(图9B)。这个功能通过在通道96已经被止回阀64截止的情况下仍然打开的排气阀73的已阐释的状态,尤其是结合图9B所示的节流器62在这种状态中调整出的较小的标称通径来实现。结果这产生了用于运行气动设备90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11、12、20、30,其具有压缩空气输送装置1、通通向气动设备90的压缩空气接头2以及通向周围环境的排气接头3,其中,气动主管路60在压缩空气输送装置1与压缩空气接头2之间具有空气干燥器61和止回阀64,并且排气管路70布置在压缩空气接头2与排气接头3之间。根据前面提到的尤其优选构造用于剩余压力保持功能的实施形式,止回阀64以可解除截止的止回阀形式来构造。这个止回阀具有借助排气阀体680和控制活塞640形成的一体式的推杆,该推杆的长度小于在排气腔IV的排气阀座670与止回阀64的截止腔I的截止阀610之间的间距。以如下方式来选择该长度,即,如果在止回阀64的控制腔III上的系统压力或控制压力PS下降或上升,那么可从气动主管路60导出的控制压力PS朝向控制腔III在截止阀座610上的截止阀体620关闭时达到一定水平,该水平大致对应在控制活塞640上的控制弹簧660的弹簧压力,也就是说剩余压力或保持压力PR。通过一方面控制压力或系统压力PS以及另一方面保持压力PR保持较长时间的平衡,排气阀座670被较长时间地保持敞开,从而可以进行空气干燥器61的完全清空和很好的再生。
图10示出形式为具有壳体布置的装置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30特别优选的结构,该壳体布置具有多个壳体区域。在第一个壳体区域A中布置有形式为未详细示出的马达M的驱动器,在第二壳体区域B中布置有具有可在压缩室54内来回运动的活塞55的、可被马达M驱动的压气机51,其中,马达M的转动驱动通过轴和连杆56传递到活塞55上。在压缩室54中,空气通过空气输送接口E0输送给上面提到的空气输送装置0。在压缩室54的输出端上的压缩空气通过排出阀57或类似物转交给用于压缩空气输送装置1的压缩空气输送接口E1。压缩空气在压缩空气供应设备30的第三壳体区域C中被排出。第三壳体区域C包含空气干燥器61并且在干燥容器58的壁W的凹部G中包含压缩空气供应设备30的控制阀74。这个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原则上根据图6C和图6D所示的线路图来构建,从而对彼此对应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壳体区域A、B、C通过一个或多个未详细示出的密封装置相互密封。在底侧,盖T封闭第三壳体区域C,该盖可以包含止回阀63或64,在此示出了具有止回阀64的盖T。
此外,盖T还构成了用于上面提到的压缩空气输送装置2的压缩空气供应接口E2。压缩空气供应接口E2气动地连结到通向通流腔II的出口A2上,通过该接口也进行沿充气方向BR对气动设备90的充气(例如根据图7B)。盖T也构成了用于上面提到的在图1中示出的排气接头3的排气接口E3(根据图6D联接在排气腔IV的入口A3上)。排气接口E3气动地与排气分支管路170.1和用于连结到控制腔III的排气室III.2上的排气管路170连结。用于排气的控制压力从E2经由控制管路110加载控制阀74,该控制阀将这个控制压力经由阀座74A和解除截止管路130提供给控制腔III。盖T也构成了未详细示出的用于将上面提到的控制管路83连结到控制阀74上的电控制接口S。盖T在其大小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与干燥容器58的底部轮廓一致,并且可以实际上配合精确地安设到干燥容器58上。
止回阀64的排气腔IV的入口A3在图10中也配属于排气接口E3。出口A4则如图7B中所示那样且根据图7A的线路图来布置。排气腔IV的沿排气方向ER加载的出口A4在图10中也配属于压力源接口E1。以此方式可以如所阐释的那样将止回阀64,或在此未示出的实施形式中也将止回阀63,在结构上有利地整合到压缩空气供应设备30中。总体上可以紧凑且节省结构空间地提供具有控制阀74和止回阀63、64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30。在此,第三壳体区域C尤其由空气干燥器61的干燥容器58形成,该干燥容器包含干燥颗粒。干燥颗粒通过弹簧F在干燥容器58中保持在压力下。壁W如上面阐释的那样在干燥容器58的底侧形成与干燥容器58的轴线对称地,也就是说在此相对干燥容器58的轴线居中且平行地布置的凹部G,该凹部没有干燥器。凹部G因此可以节省结构空间地且受干燥容器58保护地容纳控制阀74并用盖T封闭。控制阀74为此具有阀座74A,该阀座可以通过布置在阀衔铁74B上的阀密封装置74C封闭。在此无电流关闭的控制阀74可以通过利用经由控制管路83通过控制接口S发送到线圈74D上的控制信号给线圈74D通电而被通电。阀衔铁74B可以因此克服阀弹簧74E的弹簧力从阀座74C被抬起。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阀74从例如在图6A和图7A中所示的关闭状态转换到图9A所示的打开状态中,以便使止回阀64解除截止,也就是说,使止回阀64处在图9B所示的解除截止运行中。
总而言之,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气动设备90,尤其是车辆的空气弹簧设备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11、12、20、30,其具有:
-压缩空气输送装置1,
-通向气动设备90的压缩空气接头2,
-通向周围环境的排气接头3,
-在压缩空气输送装置1与压缩空气接头2之间的第一气动连接装置,其具有空气干燥器61和分隔阀,
-在压缩空气接头2与排气接头3之间的第二气动连接装置。
根据本发明,在此设置,分隔阀用可气动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4形成。
附图标记列表(说明书的组成部分)
0 空气输送装置
0.1 空气过滤器
0.3 过滤器
1 压缩空气输送装置
2 压缩空气接头
3 排气接头
10、11、12、20、20’、20”、30 压缩空气供应设备
51 压气机
52 压缩空气输送接头
53 分支接头
54 压缩室
55 活塞
56 连杆
57 排出阀
58 干燥容器
60 气动主管路
61 空气干燥器
62 第一节流器
63、64 止回阀
63’ 节流止回阀
70、70’ 排气管路
72 第二节流器
73 排气阀
74 控制阀
74A 阀座
74B 阀衔铁
74C 阀密封装置
74D 线圈
74E 阀弹簧
75 限压装置
76 排气阀的可调整的弹簧
77 分支接头
80 磁阀装置
82 线圈
83 控制管路
90 气动设备
91 波纹管
92 存储器
93 磁阀
94 磁阀
95 通道
96 另外的气动管路
97 阀组
98 弹簧分支管路
100、200、300 气动系统
110 气动控制管路
130 气动解除截止管路
130.1 第一解除截止分支管路
130.2 第二解除截止分支管路
170 另外的排气管路
170.1 排气分支管路
610 截止阀座
620 截止阀体
621 配合面
630 阀弹簧
640、640’ 控制活塞、双中继活塞
640.1 第一区段
640.2 第二区段
641、641’ 止挡面,中继解除截止体
642 环形凸缘
642.1 环形凸缘642面朝控制室的第一侧
642.2 环形凸缘642面朝排气室的第二侧
643 配合面
644 控制座
650 壳体
651 密封装置
652 分隔密封装置
653 密封装置
660 控制弹簧
670 排气阀座
680、680’ 排气阀体,中继排气阀体
681 排气阀密封装置
A 第一壳体区域
B 第二壳体区域
C 第三壳体区域
A0 截止腔I的入口
A1 截止腔I的出口A1
A2 通流腔II的出口
A3 排气腔IV的入口
A4 排气腔IV的出口
压缩空气流
ER 排气方向
BR 充气方向
E0 空气输送接口
E1 压缩空气输送接口
E2 压缩空气供应接口
E3 排气接口
F 弹簧
G 凹部
M 马达
OB 控制活塞640的打开运动
PS 在控制室III.1中的系统压力或控制压力
PR 在通道95中的保持压力
S 控制接口
SB 控制活塞640的关闭运动
T 盖
I 截止腔
II 通流腔
III 控制腔
III.1 控制室
III.2 排气室
IV 排气腔

Claims (32)

1.一种用于运行气动设备(90)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11、12、20、30),其具有:
-压缩空气输送装置(1),
-通向气动设备(90)的压缩空气接头(2),
-通向周围环境的排气接头(3),
-在所述压缩空气输送装置(1)与所述压缩空气接头(2)之间的气动主管路(60),其具有空气干燥器(61)和止回阀,
-在所述压缩空气接头(2)与所述排气接头(3)之间的排气管路(70),所述排气管路具有排气阀(73),
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构造为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4)形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63、64)能气动地和/或机械地解除截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主管路(60)和所述排气管路(70)作为单独的管路联接到共同的压缩空气输送接头(5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4)在所述气动主管路(60)中布置在所述空气干燥器(61)与所述压缩空气接头(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主管路(60)具有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和节流器(62),其中,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与所述节流器(62)气动串联,或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构造为能解除截止的节流止回阀(63’)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还具有:
-控制阀(74),
-在所述气动主管路(60)与所述控制阀(74)之间的气动控制管路(110),其中,
-能通过所述控制阀(74)利用从所述气动主管路(60)经由所述气动控制管路(110)导出的压力来使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4)解除截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压力加载在所述控制阀(74)与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4)之间的气动解除截止管路(130)的情况下,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4)能解除截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双中继活塞(640’)能以如下方式来压力加载,即,使得所述止回阀(63)能被解除截止且同时所述排气阀(73)能被操纵。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63、64)
-一方面具有与所述气动主管路(60)气动连接的截止腔(I)、能与所述气动主管路(60)气动连接的通流腔(II)、在截止腔(I)与通流腔(II)之间的截止阀座(610)以及在截止运行中封闭所述截止阀座(610)而在解除截止运行中释放所述截止阀座(610)的截止阀体(620),并且
-另一方面具有与气动控制管路(110)气动连接的控制腔(III),所述控制腔与所述通流腔(II)分隔开并且能借助所述控制腔来致动作用到所述截止阀体(620)上的控制活塞(64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4)的控制腔(III)通过布置在控制活塞(640)上的分隔密封装置(652)被划分成与气动控制管路(110)气动连接的控制室(III.1)和排气室(III.2),所述控制室和所述排气室能气动连通地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活塞(640)具有承载所述分隔密封装置(652)的环形凸缘(642),所述环形凸缘具有面朝所述排气室(III.2)的第二侧(642.2)和面朝所述控制室(III.1)的第一侧(642.1),其中,所述第二侧(642.2)的在排气室侧的面小于所述第一侧(642.1)的在控制室侧的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III)的排气室(III.2)能与气动控制管路(110)气动连接,或能与所述排气管路(70)气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路(70)具有至少一个可控的排气阀(73)并且所述可控的排气阀(73)作为能间接开关的中继阀是用于间接开关压缩空气体积的磁阀装置(80)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磁阀装置(80)具有用于气动控制中继阀的控制阀(74)且所述控制阀(74)在所述气动控制管路(110)中能承受从所述气动主管路(60)导出的压力,并且所述控制阀(74)构造用于气动控制所述排气阀(73)和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4)。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构造为节流止回阀(63’)形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73)和/或所述控制阀(74)与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4)和/或节流器(62)一起形成在结构单元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73)和/或所述控制阀(74)与所述节流止回阀(63’)一起形成在结构单元中。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4)还具有能与所述排气管路(70)气动连接的排气腔(IV),并且具有在排气腔(IV)与排气管路(70)之间的排气阀座(670)以及在截止运行中封闭所述排气阀座(670)而在解除截止运行中释放所述排气阀座(670)的排气阀体(680)。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体(680)与所述控制活塞(640)形成一体式推杆,其中,在控制活塞(640)的分隔密封装置(652)的另一侧形成有所述排气阀体(680)。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设备(90)是车辆的空气弹簧设备。
2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气动控制管路(110)来压力加载在所述控制阀(74)与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3)之间的气动解除截止管路(130)的情况下,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4)能解除截止。
2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双中继活塞(640’)能以如下方式来压力加载,即,通过所述双中继活塞(640’)的两个操纵元件使得所述止回阀(63)能被解除截止且同时所述排气阀(73)能被操纵,其中,所述操纵元件构造为一体式的主体或构造为单独的主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操纵元件是中继解除截止体(641’)和中继排气阀体(680’)。
2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III)通过气动解除截止管路(130)与气动控制管路(110)气动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III.1)和排气室(III.2)通过气动解除截止管路(130)与气动控制管路(110)气动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和所述排气室能以能借助所述控制阀(74)调整的方式气动连通地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III)的排气室(III.2)能通过气动解除截止管路(130)与气动控制管路(110)气动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III)的排气室(III.2)能以能借助所述控制阀(74)调整的方式和/或通过另外的排气管路(170)与所述排气管路(70)气动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活塞(640)具有至少一个具有不同的横截面通径的分级的第一和第二区段(640.1、640.2)。
29.一种气动系统(100、200、300),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28之一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11、12、20、30)和形成为空气弹簧设备形式的气动设备(90),所述气动设备具有通道(95)和至少一个气动联接在所述通道(95)上的分支管路(98、99),所述分支管路具有波纹管(91)和/或存储器(92)以及布置在所述波纹管(91)和/或所述存储器(92)之前的换向阀(93、94)。
30.一种用于借助根据权利要求1至28之一所述的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11、12、20、30)来运行气动设备(90)的方法,其具有如下步骤:
-借助来自所述压缩空气供应设备(10、11、12、20、30)的、通过气动主管路(60)导引的压缩空气流给所述气动设备(90)充气,其中,在所述气动主管路(60)中的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4)自动打开;
-保持在所述气动设备(90)中的压力,其中,所述气动主管路(60)借助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4)截止来自所述气动设备(90)的压缩空气流;以及
-借助来自气动设备(90)的、通过气动主管路(60)导引的压缩空气流给所述气动设备(90)排气,其中,在所述气动主管路(60)中的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4)被解除截止。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还具有如下步骤:
-利用从所述气动主管路(60)导出的压力来使所述止回阀(63、64)解除截止,以及
-利用从所述气动主管路(60)导出的、使所述能解除截止的止回阀(63、64)解除截止的压力来气动地触发在排气管路(70)中的排气阀(73)。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气动设备是车辆的空气弹簧设备。
CN201180060801.1A 2010-12-16 2011-11-24 压缩空气供应设备、气动系统和用于运行气动设备的方法 Active CN1032703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54715.8 2010-12-16
DE102010054715 2010-12-16
DE102011109500.8 2011-08-05
DE201110109500 DE102011109500A1 (de) 2010-12-16 2011-08-05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pneumatisches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Pneumatikanlage
PCT/EP2011/005915 WO2012079698A1 (de) 2010-12-16 2011-11-24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pneumatisches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pneumatikanl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0320A CN103270320A (zh) 2013-08-28
CN103270320B true CN103270320B (zh) 2017-02-15

Family

ID=45047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0801.1A Active CN103270320B (zh) 2010-12-16 2011-11-24 压缩空气供应设备、气动系统和用于运行气动设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5813B2 (zh)
EP (1) EP2652339B1 (zh)
JP (1) JP5998375B2 (zh)
KR (2) KR20130143588A (zh)
CN (1) CN103270320B (zh)
DE (1) DE102011109500A1 (zh)
WO (1) WO20120796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54699A1 (de) * 2010-12-16 2012-06-21 Wabco Gmbh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und pneumatisches System
DE102011121755A1 (de) * 2011-12-21 2013-06-27 Wabco Gmbh Luftfederungsanlage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 deren Steuerung
DE102012005345B4 (de) 2011-12-23 2024-02-08 Zf Cv Systems Hannover Gmbh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Druckluftversorgungssystem, Fahrzeug und Verwendung der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DE102012001736A1 (de) * 2012-01-31 2013-08-01 Wabco Gmbh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pneumatisches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bzw. eines pneumatischen Systems
DE102012001734B4 (de) * 2012-01-31 2020-11-12 Wabco Gmbh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pneumatisches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bzw. eines pneumatischen Systems
DE102012024757A1 (de) 2012-12-19 2014-06-26 Wabco Gmbh Ringförmiges Dichtungselement, Ventil,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Druckluftversorgungssystem und Fahrzeug
JP6126045B2 (ja) * 2014-05-16 2017-05-10 Ckd株式会社 空気圧ユニット
DE102014009419B4 (de) * 2014-06-25 2023-06-07 Zf Cv Systems Hannover Gmbh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pneumatisches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Druckluftversorgungssanlage
DE102014010956B4 (de) 2014-06-25 2023-06-15 Zf Cv Systems Hannover Gmbh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pneumatisches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DE102014012646B4 (de) * 2014-08-22 2023-06-07 Zf Cv Systems Hannover Gmbh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pneumatisches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US10343479B2 (en) 2014-08-22 2019-07-09 Wabco Gmbh Pneumatic circuit for passenger car pneumatic suspension system
DE102014012680B4 (de) 2014-08-22 2023-03-16 Zf Cv Systems Hannover Gmbh Pneumatikschaltung für PKW-Luftfederungssystem
DE102014012645A1 (de) 2014-08-22 2016-02-25 Wabco Gmbh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pneumatisches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Pneumatikanlage
DE102014012609B4 (de) 2014-08-22 2023-03-23 Zf Cv Systems Hannover Gmbh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pneumatisches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Pneumatikanlage
DE102014112780A1 (de) * 2014-09-04 2016-03-10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Steuerventil für selbsttätige Druckluftbremsen mit einem speziellen Ventilgehäuse
DE102015000893B4 (de) * 2015-01-23 2023-07-13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Versorgen eines Nutzfahrzeugs mit Druckluft
WO2017139343A1 (en) * 2016-02-09 2017-08-17 National Oilwell Varco, L.P. Pilot close vent valve
DE102016003661B4 (de) 2016-03-30 2023-06-29 Zf Cv Systems Hannover Gmbh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US10315638B2 (en) * 2016-07-07 2019-06-11 Robert Lambertus Dekam Air braking system
DE102016117607A1 (de) 2016-09-19 2018-03-22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Druckregelventil für ein Luftaufbereitungssystem eines Nutzfahrzeugs
EP3554868B1 (en) 2016-12-16 2022-03-09 ZF CV Systems Europe BV Compressed-ai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to operating a compressed-air supply system
DE102017001710A1 (de) 2017-02-22 2018-08-23 Wabco Gmbh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pneumatisches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bzw. eines pneumatischen Systems
CN111761995B (zh) * 2017-10-18 2021-10-19 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 气动阀组件
US11034205B2 (en) 2017-10-18 2021-06-15 Beijingwest Industries Co., Ltd. Concurrent level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DE102017124383A1 (de) * 2017-10-19 2019-04-25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Luftaufbereitungsein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CN110131243A (zh) * 2018-02-08 2019-08-16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液压系统排气补油单元
DE102018208012A1 (de) * 2018-05-22 2019-11-28 Robert Bosch Gmbh Wassereinspritzsystem für Brennkraftmaschinen mit entsperrbarem Rückschlagventil
CN109404604B (zh) * 2018-11-27 2023-10-20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滑阀式气动换向阀诊断装置
US11135888B2 (en) * 2019-02-26 2021-10-05 Beijingwest Industries Co., Ltd. Closed integrated air management module
DE102020209390A1 (de) * 2020-07-24 2022-01-27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ruckluftversorgungseinrichtung und eine Druckluftversorgungseinrichtung
DE102020134359A1 (de) * 2020-12-21 2022-06-23 Zf Cv Systems Europe Bv Lufttrocknergehäuse, Lufttrockneranordnung,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Fahrzeug
JP2023061328A (ja) * 2021-10-19 2023-05-01 株式会社コスメック 逆止弁装置
CN114414234B (zh) * 2022-01-27 2023-09-01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卡车高度阀用压缩空气模拟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4604218B (zh) * 2022-03-16 2022-11-11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干燥器、气制动控制系统和车辆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6548A (en) * 1985-12-05 1988-07-12 Wabco Westinghouse Fahrzeugbremsen Gmbh Level control arrangement for vehicles having air springs
DE19821420C1 (de) * 1998-05-13 1999-10-21 Haldex Bremsen Gmbh & Co Kg Druckluftaufbereitungseinrichtung für Druckluftbeschaffungsanlagen auf Kraftfahrzeugen
US6332623B1 (en) * 1998-08-06 2001-12-25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Level adjustment device for vehicles with air springs
US6354617B1 (en) * 1999-04-22 2002-03-12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Level control for a vehicle having air sprin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7175A (en) * 1970-11-23 1974-04-30 P Kubik Fluid system having positive vertical hold means
AU1819076A (en) * 1977-01-13 1978-04-06 Power Train Inc Stored energy power system
US4793590A (en) * 1983-04-14 1988-12-27 Gilmore Valve Company Piloted check valve
US4624445A (en) * 1985-09-03 1986-11-25 The Cessna Aircraft Company Lockout valve
US5303549A (en) * 1991-08-05 1994-04-19 Cincinnati Milacron Inc. Counterforce and holding device
JPH05133483A (ja) * 1991-11-08 1993-05-28 Nachi Fujikoshi Corp パイロツトチエツクバルブ
DE4234626C2 (de) 1992-10-14 2003-04-24 Knorr Bremse Systeme Druckgesteuertes Ventil
DE19724747C1 (de) 1997-06-12 1998-06-25 Continental Ag Niveauregeleinrichtung für Fahrzeuge mit Luftfedern
US6073289A (en) * 1997-12-18 2000-06-13 Hill-Rom, Inc. Air fluidized bed
JP4019336B2 (ja) 1998-03-18 2007-12-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アコンプレッサ
DE10004880A1 (de) 2000-02-04 2001-08-0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Luftfeder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064395C2 (de) 2000-12-21 2002-11-14 Continental Ag Niveauregel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20102436U1 (de) 2001-02-13 2001-06-21 Mueller Arnold Gmbh Co Kg Druckluftregeleinrichtung
DE10114018B4 (de) 2001-03-22 2005-05-25 Dr.Ing.H.C. F. Porsche Ag Aufnahme- und Verbind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Bug/Heckschürze eines Kraftfahrzeugs
EP1243447B1 (de) 2001-03-24 2005-12-21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Geschlossene Niveauregelanlage für Fahrzeuge
DE10121582C2 (de) 2001-05-03 2003-04-17 Continental Ag Luftversorgungs-Aggregat für Fahrzeuge mit einem Kompressor und einem Schalldämpfer
DE10223405B4 (de) 2002-05-25 2007-01-11 Daimlerchrysler Ag Luftfeder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31251C1 (de) 2002-07-11 2003-08-14 Continental Ag Geschlossene Niveauregelanlage mit zwei Druckspeichern für Fahrzeuge
DE102004051812A1 (de) * 2004-10-25 2006-08-17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Druckluftversorgung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ruckluftversorgungseinrichtung
DE102005063229A1 (de) * 2005-12-23 2007-06-28 Voith Turbo H + L Hydraulic Gmbh & Co. Kg Entsperrbares Rückschlagventil
US8262058B2 (en) * 2008-08-28 2012-09-11 Kot Norbert J Balanced pilot operated check valve
WO2012068583A1 (en) * 2010-11-19 2012-05-24 Equalaire Systems, Inc. Tire manageme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6548A (en) * 1985-12-05 1988-07-12 Wabco Westinghouse Fahrzeugbremsen Gmbh Level control arrangement for vehicles having air springs
DE19821420C1 (de) * 1998-05-13 1999-10-21 Haldex Bremsen Gmbh & Co Kg Druckluftaufbereitungseinrichtung für Druckluftbeschaffungsanlagen auf Kraftfahrzeugen
US6332623B1 (en) * 1998-08-06 2001-12-25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Level adjustment device for vehicles with air springs
US6354617B1 (en) * 1999-04-22 2002-03-12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Level control for a vehicle having air spring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79698A1 (de) 2012-06-21
EP2652339A1 (de) 2013-10-23
KR20130143588A (ko) 2013-12-31
CN103270320A (zh) 2013-08-28
KR20180100454A (ko) 2018-09-10
JP2014503055A (ja) 2014-02-06
US10865813B2 (en) 2020-12-15
DE102011109500A1 (de) 2012-06-21
US20130276899A1 (en) 2013-10-24
JP5998375B2 (ja) 2016-09-28
KR102080759B1 (ko) 2020-02-24
EP2652339B1 (de)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0320B (zh) 压缩空气供应设备、气动系统和用于运行气动设备的方法
CN107627805B (zh) 压力介质供给设备、气动系统和用于该设备的方法
CN104080631B (zh) 压缩空气供给设备、气动系统和用于运行压缩空气供给设备或气动系统的方法
US9758007B2 (en) Vehicle height adjustment apparatus
JP6183964B2 (ja) 圧縮エア供給装置、圧縮エア供給システム及び圧縮エア供給装置を備えた、特に乗用車である車両
CN106574645A (zh) 用于乘用车空气悬挂系统的气动线路
KR102472771B1 (ko) 에어 서스펜션 장치
KR20140000698A (ko) 에어 서스펜션 장치, 압축 공기 공급 장치 및 공압 시스템
CN104010846A (zh) 机动车的空气悬架系统和用于对其进行控制的方法
CN106470855A (zh) 压缩空气供应设备、气动的系统和用于控制压缩空气供应设备的方法
CN104039570A (zh) 机动车的空气悬架系统和用于对其进行控制的方法
JP6328694B2 (ja)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5105995B2 (ja) エア回路
KR20170084077A (ko) 에어 서스펜션 장치
KR102107921B1 (ko) 에어 서스펜션 시스템
US20200079169A1 (en) Suspension system
CN111216503B (zh) 车辆的空气悬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060006733A1 (en) Pneumatic spr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JP6049040B2 (ja) バルブ装置、圧縮空気供給システム及び当該圧縮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を搭載した車両
JP2009160956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03359102A (zh) 带节流功能的挂车阀
KR100712353B1 (ko) 차량용 에어 서스펜션의 폐회로 에어 공급장치
JP2015217693A (ja) 鉄道車両の制振用ダンパ
KR102562114B1 (ko) 에어 현가 공압 회로
KR100726570B1 (ko) 차량용 에어 서스펜션의 긴급 차고 상승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annover

Patentee after: ZF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Hanover

Address before: Hannover

Patentee before: WABCO GmbH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4

Address after: Brussels,Belgium

Patentee after: ZF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Europe Ltd.

Address before: Hannover

Patentee before: ZF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Han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