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0785B - 冲床的冲头模具、冲切用模具及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冲床的冲头模具、冲切用模具及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0785B
CN103260785B CN201180060963.5A CN201180060963A CN103260785B CN 103260785 B CN103260785 B CN 103260785B CN 201180060963 A CN201180060963 A CN 201180060963A CN 103260785 B CN103260785 B CN 1032607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stamping
mentioned
cutting edge
blad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09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0785A (zh
Inventor
松村浩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60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0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0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07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02Punching blanks or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btaining scrap; No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02Punching blanks or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btaining scrap; Notching
    • B21D28/10Incompletely punching in such a manner that the parts are still coherent with the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02Punching blanks or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btaining scrap; Notching
    • B21D28/16Shoulder or burr prevention, e.g. fine-blan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24Perforating, i.e. punching holes
    • B21D28/34Perforating tools; Die holders
    • B21D28/343Draw punch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04Processes
    • Y10T83/0524Plural cutting ste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929Tool or tool with support
    • Y10T83/9411Cutting couple type
    • Y10T83/9418Punching plus nonpunching to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 Punching Or Pier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冲头模具(1)具有沿板材输送方向(A)排列配置、沿上述方向(A)的侧面互相位于同一面上的第1刀刃部(4)和第2刀刃部(5)。第1刀刃部(4)比第2刀刃部(5)带阶差地突出到下方,将上述方向(A)的下游侧及上游侧的下端边缘作为冲裁用刃口(4a、4b),并且将沿上述方向(A)的下端边缘作为第1切入、冲裁用刃口(4c)。切入、冲裁用刃口(4c)为上述方向(A)的中央部突出到下侧的形状。第2刀刃部(5)将上述方向(A)的上游侧的下端边缘作为冲裁用刃口(5a),并且将沿上述方向(A)的下端边缘作为切入、冲裁用刃口(5c)。切入、冲裁用刃口(5c)为随着前进到上述方向(A)的上游侧而朝上方倾斜的形状。

Description

冲床的冲头模具、冲切用模具及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
本申请主张2011年1月7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002172号的优先权,将其全部通过参照作为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而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板材进行冲切(日语原文:追切り)的冲床的冲头模具、冲切用模具以及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冲床对板材进行冲切的情况下,通常采用作为模具使用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冲头模具、连续加工多个冲孔的方法。该方法存在:在连续开设的冲孔的重合部分的端部,如图20(A)及(B)所示,板材W的切断面100的上部没有形成塌边101地成为小的突起状的接缝102而残留这样的问题。另外,如图20(C)所示,冲压加工形成的切断面100从冲头进入的一侧依次成为塌边101、剪切面103、断裂面104。
作为消除上述接缝102的冲压加工方法,提出了具有底面与水平倾斜的切口刀刃部的冲切用冲头模具,用上述切口刀刃部不是冲裁板材而仅仅是开切口,与前面的切口连续地加工下一个切口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如果采用这样依次切开切口的加工方法,切断面连续美观地完成。另外,该提案的冲切用冲头模具与切口刀刃部分开而分别具有冲裁刀刃部,利用该冲裁刀刃部冲裁在上一次冲压加工中由切口刀刃部形成的切口的内侧部分。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960066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以往的冲切用冲头模具在冲切的最初过程中在板材上开切口时有预先在板材上开设用来插入冲头模具的刀刃部的开口的必要。因此,不能避免在上述开口与最初的切口的重合部分的端部留下与上述同样的突起状的接缝102(图20(A)和(B))。
并且,上述以往的冲切用冲头模具在冲切的最后过程中不能够在残留切口的一部分的状态下冲裁前一次冲压加工所形成的切口的内侧部分。原因是由于切口的内侧部分向下方弯曲,因此该弯曲了的内侧部分与阴模模具干涉。例如,在窗孔等拐角部的内周加工过程中,在使用一般的冲头模具冲裁拐角部分的情况下,如果通过冲切形成的长孔的最终部分没有残留切口的一部分的话,则冲切形成的长孔与一般的冲头模具形成的冲裁孔的重合部分的端部留下与上述同样的突起状的接缝102(图20(A)和(B))。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在用冲床对板材进行冲切的情况下,能够在冲压加工的始端部分或冲切的重合部分的端部几乎不留下接缝地加工的冲床的冲头模具、以及由该冲头模具与阴模模具的组合构成的冲切用模具,以及使用了该冲切用模具的长孔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冲床的冲头模具为对板材进行冲切的冲床的冲头模具,具有沿板材输送方向排列配置、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侧面互相位于同一面上的第1刀刃部和第2刀刃部;上述第1刀刃部比上述第2刀刃部带阶差地向下方突出,板材输送方向下游侧及上游侧的下端边缘作为冲裁用刃口,并且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下端边缘作为切入、冲裁用刃口;该切入、冲裁用刃口为板材输送方向的中央部向下侧突出的形状;上述第2刀刃部的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下端边缘作为冲裁用刃口,并且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下端边缘作为切入、冲裁用刃口;该切入、冲裁用刃口为随着行进到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而朝上方倾斜的形状。
该结构的冲头模具与阴模模具组合起来使用。即,将板材呈水平状地载置在阴模模具上,使冲头模具相对于该板材往下冲进行冲孔加工。通过适当地设定冲头模具往下冲的高度,进行用第1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或第2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在板材上形成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切口的加工和用第1刀刃部冲裁板材的冲孔加工。
例如,在进行冲切的情况下,用第1刀刃部在保留先前形成的切口的根端部分的状态下冲裁切口的内侧部分形成冲裁孔,同时用第2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边使冲头模具与板材的板材输送方向的相对位置错开边反复进行形成与上述冲裁孔连续的切口的冲孔加工。通过该冲切,各冲孔加工的切口连起来,沿板材输送方向切断板材。并且,各冲孔加工的冲裁孔连起来形成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长孔。在上述冲切过程中,由于用第1刀刃部冲裁位于切口内侧的板材部分,因此在冲裁孔重合的部分的端部不会产生连续形成单个冲孔时那样的接缝。
由于第1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采用板材输送方向的中央部向下侧突出的形状,因此既能形成延伸到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切口也能形成延伸到下游侧的切口。因此在通过冲切进行板材的切断或长孔的形成的情况下,能够在切断线或长孔的两端不生成接缝。
本发明的第1冲床的冲切用模具由本发明的冲头模具和阴模模具的组合构成。上述阴模模具互相用分隔壁分隔成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和上游侧,具有上述冲头模具的第1刀刃部和第2刀刃部分别进入的第1通孔和第2通孔;上述第1通孔的构成该孔的内壁面中的板材输送方向下游侧和上游侧的壁面部分的上端边缘,作为分别与上述第1刀刃部的下游侧和上游侧的冲裁用刃口啮合的阴模侧刃口,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壁面部分的上端边缘作为与上述第1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啮合的阴模侧刃口;上述第2通孔的构成该孔的内壁面中的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壁面部分的上端边缘,作为与上述第2刀刃部的冲裁用刃口啮合的阴模侧刃口,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壁面部分的上端边缘作为与上述第2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啮合的阴模侧刃口。
该结构的冲切用模具将板材呈水平状地载置在阴模模具上,使冲头模具相对于该板材往下冲进行冲孔加工。通过适当地设定板材和冲切用模具在板材输送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和冲头模具往下冲的高度,能够对板材进行以下的各加工。
如果使冲头模具往下冲到只有其第1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在板材的上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则成为用第1刀刃部将板材中位于第1刀刃部下方的地方挤压到下方,使该地方变成切开了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切口的下推片的加工。由于第1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为板材输送方向的中央部向下侧突出的形状,因此上述下推片为板材输送方向的中央部弯曲到最下方的形状,在板材输送方向的两端与板材的主体部相连。
如果使冲切用模具位于使上述下推片在板材输送方向的位置成为横跨在第1刀刃部与第2刀刃部之间的位置的位置,使其冲头模具往下冲到第2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的全部或一部分成为板材的上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并且第2刀刃部的冲裁用刃口成为板材的上表面以上的高度水平的话,则成为用第1刀刃部冲裁上述下推片及其板材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板材部分而形成冲裁孔,并且用第2刀刃部形成与上述冲孔相连向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延伸的切口,将该切口的内侧部分挤压到下方而成为切片的加工。
由于下推片只形成了板材输送方向的切口,在切口的根端附近不会产生加工硬化,因此即使利用第1刀刃部冲裁包含下推片的板材部分,在切口与冲裁孔的重合部分的端部也几乎不留下连续形成单个冲孔时那样的接缝。切片以越靠顶端侧越向下方弯曲的形状在其根端与板材的主体部连接。
如果使冲切用模具位于使上述切片在板材输送方向的位置成为横跨第1刀刃部与第2刀刃部的位置的位置,使其冲头模具往下冲到第2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的全部或一部分成为板材的上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并且第2刀刃部的冲裁用刃口成为板材的上表面以上的高度水平的话,则成为用第1刀刃部冲裁上述切片及其板材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板材部分形成冲裁孔,并且用第2刀刃部形成与上述冲裁孔相连向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延伸的新的切口,将该切口的内侧部分向下方挤压成为新的切片的加工。
由于切片也与下推片一样只形成了板材输送方向的切口,在切口的根端附近不会产生加工硬化,因此即使用第1刀刃部冲裁包含切片的板材部分,在切口与冲孔的重合部分的端部也几乎不留下接缝。通过边使冲切用模具相对于板材相对地沿板材输送方向挪动边反复进行该加工,各次加工形成的冲孔连起来形成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长孔。
如果使冲切用模具位于使上述切片在板材输送方向的位置成为横跨第1刀刃部与第2刀刃部的位置、并且第2刀刃部的冲裁用刃口位于想要形成在板材上的长孔终端正上方的位置,使其冲头模具往下冲到第2刀刃部的冲裁用刃口成为板材的下表面以下的高度的水平的话,则成为冲裁切片及其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板材部分形成冲裁孔的加工。与上述同样,在切口与冲孔的重合部分的端部几乎不留下接缝。
本发明的第1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为用冲床对板材进行冲切而形成长孔的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包括:始端切口过程、始端冲裁过程、冲切过程和终端冲裁过程;上述始端切口过程为在想要在板材上形成的长孔的始端切入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2根平行的切口,将这2根切口夹着的板材部分向下方挤压而成为下推片的过程;上述始端冲裁过程为将上述下推片及其板材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板材部分冲裁而形成成为长孔的始端的冲裁孔,并且与上述冲裁孔连续地形成向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延伸的2根平行的切口,将这2根切口夹着的板材部分向下方挤压而成为切片的过程;上述冲切过程为继上述始端冲裁过程后反复进行多次,将上述始端冲裁过程或上一次冲切过程中形成的切片冲裁而形成冲裁孔,并且与上述冲裁孔连续地形成向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延伸的新的2根平行的切口,将这2根切口夹着的板材部分向下方挤压而成为新的切片的过程;上述终端冲裁过程为将最后一次冲切过程中形成的切片冲裁而形成成为长孔终端的冲裁孔的过程。
该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使用例如上述冲切用模具。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各过程如下。
上述始端切口过程为使冲切用模具位于使上述冲头模具的第1刀刃部中板材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冲裁用刃口在板材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与想要在板材上形成的长孔31的始端一致或者成为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通过使该冲切用模具的冲头模具往下冲到仅有其第1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成为板材的上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用上述第1刀刃部将板材中位于第1刀刃部下方的地方挤压到下方,将该地方作为开了沿板材输送方向的切口的下推片的过程。下推片的板材输送方向的中央部最向下方弯曲,在板材输送方向的两端与板材的主体部连接。
上述始端冲裁过程为使冲切用模具位于上述下推片在板材输送方向的位置成为横跨上述第1刀刃部与第2刀刃部的位置的位置,使上述冲头模具往下冲到其第2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的全部或一部分成为板材的上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并且第2刀刃部的冲裁用刃口成为板材的上表面以上的高度水平,用上述第1刀刃部冲裁上述切片及其板材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板材部分形成成为长孔的始端的冲裁孔,并且用上述第2刀刃部形成与上述冲裁孔相连向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延伸的切口,将该切口的内侧部分挤压到下方变成切片的过程。
由于上述下推片只形成了板材输送方向的切口,因此即使用第1刀刃部冲裁包含下推片的板材部分,在下推片的切口与冲裁孔的重合部分的端部也几乎不留下连续形成单个冲孔时那样的接缝。切片以越靠顶端侧越向下方弯曲的形状在其根端与板材的主体部连接。
上述冲切过程为如下过程:继上述始端冲裁过程后反复进行多次,使冲切用模具位于上述始端冲裁过程或上一次冲切过程中形成的切片在板材输送方向上的位置成为横跨上述第1刀刃部与第2刀刃部的位置的位置,通过使上述冲头模具往下冲到其第2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的全部或一部分成为板材的上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并且第2刀刃部的冲裁用刃口成为板材的上表面以上的高度水平,用上述第1刀刃部冲裁上述切片形成冲裁孔,并且用上述第2刀刃部与上述冲孔连续形成向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延伸的新的切口,将该切口的内侧部分挤压到下方变成新的切片。
由于切片也只形成了板材输送方向的切口,因此与上述一样,在切片的切口与冲孔的重合部分的端部也几乎不留下接缝。通过多次冲切过程的加工形成的冲裁孔连起来形成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长孔。
上述终端冲裁过程为下述过程:使冲切用模具位于使最后一次冲切过程中形成的切片在板材输送方向上的位置成为横跨上述第1刀刃部和第2刀刃部的位置,并且第2刀刃部中的冲裁用刃口在板材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与想要在板材上形成的长孔的终端一致的位置,通过使该冲切用模具的冲头模具往下冲到其第2刀刃部的冲裁用刃口成为板材的下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冲裁最后一次冲切过程中形成的切片形成成为长孔的终端的冲裁孔。在这种情况下也与上述同样,在冲裁孔与切口的重合部分的端部几乎不残留接缝。
在本发明的冲床的冲切用模具中,最好上述第1通孔中构成与上述下游侧的冲裁用刃口啮合的阴模侧刃口的壁面部分,与构成与上述切入、冲裁用刃口啮合的阴模侧刃口的壁面部分相比,上端边缘低;从该上端边缘低的壁面部分一直到下游侧形成有上表面的高度比其他部分低的下游侧缺口;上述第2通孔中构成与上述冲裁用刃口啮合的阴模侧刃口的壁面部分,与构成与上述切入、冲裁用刃口啮合的阴模侧刃口的壁面部分相比,上端边缘低;从该上端边缘低的壁面部分一直到上游侧形成有上表面的高度比其他部分低的上游侧缺口。
根据该结构,如果使冲切用模具位于冲头模具的第1刀刃部中的下游侧的冲裁用刃口位于上述下推片的正上方的位置,使其冲头模具往下冲到其第2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的全部或一部分在板材的上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并且第2刀刃部的冲裁用刃口为板材的上表面以上的高度水平的话,则成为用第1刀刃部冲裁上述下推片中的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一部分及其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板材部分形成冲裁孔,使上述下推片的残留部分残存在阴模模具之上,并且用第2刀刃部与上述冲孔连续形成向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延伸的切口,将该切口的内侧部分挤压到下方变成切片的加工。
与上述同样,在下推片的切口与冲孔重合的部分的端部几乎不留下接缝。这样,通过残存下推片的一部分,即使在后面冲裁残存的下推片及其板材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板材部分的情况下,能够几乎不留下接缝。切片以越靠顶端侧越向下方弯曲的形状在根端与板材的主体部连接。
如果使冲切用模具位于使冲头模具的第2刀刃部中的冲裁用刃口位于最后一次加工形成的切片的正上方的位置的位置,使该冲头模具往下冲到其第2刀刃部的冲裁用刃口在板材的下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的话,则成为冲裁最后一次加工所形成的切片中板材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部分,使残留部分残存在阴模模具之上的加工。这样,通过残存切片的一部分,在后面冲裁残存的切片及其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板材部分的情况下,也能够几乎不留下接缝。
在本发明的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中,上述始端冲裁过程冲裁上述下推片中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一部分及其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板材部分形成冲裁孔;上述终端冲裁过程冲裁最后一次冲切过程中形成的切片中的板材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部分。
该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中,上述始端冲裁过程为通过使冲切用模具位于冲头模具的第1刀刃部中的下游侧的冲裁用刃口位于上述下推片的正上方的位置,使其冲头模具往下冲到其第2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的全部或一部分在板材的上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并且第2刀刃部的冲裁用刃口为板材的上表面以上的高度水平,用上述第1刀刃部冲裁上述下推片中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一部分及其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板材部分形成冲裁孔,使上述下推片的残留部分残存在上述阴模模具的上述下游侧缺口之上,并且用上述第2刀刃部与上述冲孔连续形成向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延伸的切口,将该切口的内侧部分挤压到下方变成切片的过程。因此,在下推片的切口和冲孔的重合部分的端部几乎不留下接缝。切片以越靠顶端侧越向下方弯曲的形状在其根端与板材的主体部连接。
上述终端冲裁过程为通过使冲切用模具位于使上述冲头模具的第2刀刃部中的冲裁用刃口位于最后一次冲切过程中形成的切片的正上方的位置的位置,使该冲切用模具的冲头模具往下冲到其第2刀刃部的冲裁用刃口在板材的下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冲裁最后一次冲切过程中形成的切片中板材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部分,使残留的部分残存在上述阴模模具的上述上游侧缺口之上的过程。
根据该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在完成的长孔的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端残存下推片的一部分,并且在上游端残存切片的一部分。因此,在随后用别的冲裁用模具冲裁下推片和切片的残存部分及与其连续的板材部分的情况下,能够使长孔与冲裁孔的重合部分的端部几乎不留下接缝。例如在形成窗孔的情况下,用该长孔形成方法沿窗孔的各边形成长孔,最后通过用别的冲裁用模具冲裁窗孔的拐角部,能够形成在拐角部不残留接缝的窗孔。
权利要求范围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2个结构的任何组合也都包含在本发明中。尤其权利要求范围的各请求项的2个以上的任何组合也都包含的本发明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从将添加的附图作为参考的以下的优选实施形态的说明应该更明了地理解。但是,实施形态和附图只是用于图示和说明,并非是为了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而利用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添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确定。在添加的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同一零部件的编号表示同一部分。
图1为安装了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冲切用模具的冲床的模具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2(A)为上述冲切用模具的冲头模具的主视图,(B)为其仰视图;
图3(A)为上述冲切用模具的阴模模具的剖视主视图,(B)为其俯视图;
图4(A)~(F)为表示使用了上述冲切用模具的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的过程的图;
图5(A)~(C)为表示始端切口过程中的第1次冲孔加工的动作的模具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6(A)~(C)为表示始端切口过程中的第2次冲孔加工的动作的模具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7(A)~(C)为表示始端冲裁过程的冲孔加工的动作的模具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8(A)~(C)为表示冲切过程的冲孔加工的动作的模具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9(A)~(C)为表示终端冲裁过程的冲孔加工的动作的模具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10(A)为下推片的俯视图,(B)为XB-XB线剖视图,(C)为XC-XC线剖视图;
图11(A)为切片的俯视图,(B)为XIB-XIB线剖视图,(C)为XIC-XIC线剖视图;
图12为安装了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冲切用模具的冲床的模具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13(A)为上述冲切用模具的阴模模具的剖视主视图,(B)为其俯视图;
图14(A)~(F)为表示使用了上述冲切用模具的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的过程的图;
图15(A)~(C)为表示始端切口过程中的第1次冲孔加工的动作的模具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16(A)~(C)为表示始端切口过程中的第2次冲孔加工的动作的模具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17(A)~(C)为表示始端冲裁过程的冲孔加工的动作的模具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18(A)~(C)为表示冲切过程的冲孔加工的动作的模具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19(A)~(C)为表示终端冲裁过程的冲孔加工的动作的模具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20(A)为通过以往的冲切切断形成的板材的切断场所的俯视图,(B)为其主视图,(C)为其XXC-XXC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与附图一起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表示安装了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冲切用模具的冲床的模具安装部。冲切用模具由冲头模具1和阴模模具11构成,将板材W水平地载置在阴模模具11上,使冲头模具1相对于该板材W下冲而进行冲孔加工。
如图2(A)及(B)所示,冲头模具1在柄部2的下端设置有刀刃部3。刀刃部3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状,在刀刃部3的下端形成有沿宽度宽的方向即板材输送方向A(图2(A)及(B)的左右方向)彼此排列的第1刀刃部4和第2刀刃部5。因此,第1刀刃部4和第2刀刃部5以互相相同的厚度、两侧面分别为同一个平面。在第1刀刃部4和第2刀刃部5之间,在两侧面形成有拔出槽形状的退让凹陷部6。退让凹陷部6的第1刀刃部4一侧的内壁面6a为沿铅垂方向的面,第2刀刃部5侧的内壁面6b为越是下端侧越靠近第2刀刃部5的倾斜面。另外,图2(A)及(B)的右侧为板材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左侧为下游侧。
第1刀刃部4整体上比第2刀刃部5有阶差地突出到下方。第1刀刃部4的底面7为板材输送方向A的中央部突出到下侧的形状,与板材输送方向A正交的方向(图2(B)的上下方向)为相同高度的水平。成为图2(B)所示的底面7的外周的4个下端边缘中板材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和上游侧的下端边缘作为冲裁用的刃口4a、4b,沿板材输送方向A两侧的下端边缘作为切入、冲裁用刃口4c。图示例的第1刀刃部4如图2(A)所示,底面7从与板材输送方向A正交的方向看为V字形,既可以是中央最突出的部分具有水平的平面部分,也可以是从中央最突出的部分向板材输送方向A的两侧连续的部分为曲面状,例如圆柱面状。
第2刀刃部5的底面9为随着远离第1刀刃部4朝上方倾斜的形状,与板材输送方向A正交的方向为相同的高度水平。成为图2(B)所示的底面9的外周的4个下端边缘中板材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的下端边缘作为冲裁用刃口5a,沿板材输送方向A两侧的下端边缘作为切入、冲裁用刃口5c。板材输送方向A下游侧的下端边缘作为与加工没特别关系的刃口5b。
如图3(B)所示,阴模模具11的俯视形状为大致圆形,如图3(A)所示,上下贯穿设置有冲头模具1的第1刀刃部4和第2刀刃部5进入的缝隙状的刀刃部进入孔12。该刀刃部进入孔12为沿板材输送方向A纵长的带阶梯的孔,上孔部12a采用嵌合冲头模具1的刀刃部3的横截面形状。上孔部12a的板材输送方向A上游侧的壁面作为比上端部靠下游侧的部分向外径侧后退的倾斜面12aa。刀刃部进入孔12在板材输送方向A的中央部用分隔壁13分隔,板材输送方向A下游侧的孔部分成为冲头模具1的第1刀刃部4进入的第1通孔14,上游侧的孔部分成为冲头模具1的第2刀刃部5进入的第2通孔15。分隔壁13的第1通孔14侧的壁面13a为沿铅垂方向的面,第2通孔15侧的壁面13b为与冲切切断用冲头模具1的退让凹陷部6的内壁面6b相对应的倾斜面。
构成图3(B)所示的第1通孔14的4个内壁面中板材输送方向A下游侧和上游侧的壁面部分的上端边缘作为分别与冲头模具1中的第1刀刃部4下游侧和上游侧的冲裁用刃口4a、4b啮合的阴模侧刃口14a、14b,沿板材输送方向A的壁面部分的上端边缘作为与冲头模具1的第1刀刃部4中的切入、冲裁用刃口4c啮合的阴模侧刃口14c。并且,构成第2通孔15的内壁面中板材输送方向A上游侧的壁面部分的上端边缘作为与冲头模具1中的第2刀刃部5的冲裁用刃口5a啮合的阴模侧刃口15a,沿板材输送方向A的壁面部分的上端边缘作为与冲头模具1中的第2刀刃部5的切入、冲裁用刃口5c啮合的阴模侧刃口15c。
上述冲切用模具的冲头模具1及阴模模具11如图1所示安装在冲床的模具安装部上使用。冲头模具1用固定螺栓62安装到头部部件61上,通过冲头夹持器63升降自由地嵌合到上侧的转台64的模具设置孔65中。头部部件61用其T形头部卡合到冲头驱动机构(未图示)的压头66上,被升降驱动。冲头驱动机构既可以是曲柄式机构也可以是液压式机构。冲头夹持器63升降自由地被压簧67A、67B下降施力,将阻挡板68安装在下端。
冲头模具1采用能够分度的分度转位刀夹。即,上述模具设置孔65设置在相对于转台主体64a旋转自由的旋转体71上。旋转体71在外周面上具有蜗轮72,设置在朝转台64的径向配置的旋转轴73上的蜗齿74与该蜗轮72啮合。通过利用驱动机构使旋转轴73旋转,该旋转通过蜗齿74和蜗轮72被传递给旋转体71,冲头模具1被分度到所希望的角度。
阴模模具11也采用能够分度的分度转位刀夹。即,阴模夹持器77旋转自由地被安装在下侧的转台76上,冲切切断用阴模模具11保持在该阴模夹持器77上。阴模夹持器77在外周面上具有蜗轮78,设置在朝转台76的径向配置的旋转轴79上的蜗齿80与该蜗轮78啮合。通过利用驱动机构使旋转轴79旋转,该旋转通过蜗齿80和蜗轮78传递给阴模夹持器77,阴模模具11被分度到所希望的角度。
上下转台64、76为将用来冲孔加工的各种模具支承在圆周方向的多个地方的模具支承部件,作为该设置的模具之一,设置有冲切用模具的冲头模具1和阴模模具11。冲切用模具以外的冲头模具(未图示)及阴模模具也与上述同样能够分度地设置。另外,设置这些模具的冲床并不局限于转台式,冲头模具及阴模模具也可以设置在与转台不同的模具支承部件(未图示)上。
以如图4(A)那样从板材W冲裁长方形的制品30为例,说明使用了由上述冲头模具1和阴模模具11的组合构成的冲切用模具的冲孔加工方法。大致来说为沿制品30的各边进行冲切形成长孔31(图4(F)),通过使各边的长孔31连接而冲裁出制品30。长孔31的形成按始端切口过程、始端冲裁过程、冲切过程和终端冲裁过程的顺序来进行。
始端切口过程如图5(A)~(C)所示,使冲切用模具位于这样的位置:使冲头模具1的第1刀刃部4中的下游侧的冲裁用刃口4a在板材输送方向A上的位置与想要在板材W上形成的长孔31(图4(F))的始端一致,或者成为板材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并使该冲切用模具的冲头模具1下冲进行加工。使冲头模具1下降到最低时(图5(B))的高度成为仅有其第1刀刃部4的切入、冲裁用刃口4c在板材W的上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由此,用第1刀刃部4将板材W中位于第1刀刃部4下方的地方挤压到下方,将该地方作为开了沿板材输送方向A的切口32(图4(B))的下推片33。下推片33的板材输送方向A的中央部最向下方弯曲,在板材输送方向A的两端与板材W的主体部相连着。
图10(A)放大表示下推片33。下推片33用第1刀刃部4的切入、冲裁用刃口4c中的板材输送方向A的中央部形成的地方和用两端部形成的地方切口32的样子不同。即,用切入、冲裁用刃口4c的中央部形成的切口32如图10(B)所示为下推片33完全从板材W的主体部Wa冲裁下成为分离的状态,但用切入、冲裁用刃口4c的两端部形成的切口32如图10(C)所示为下推片33没有完全从板材W的主体部Wa冲裁下来,两者Wa、33成为具有阶差地连接的状态。阶差的大小为越靠近下推片33的两端越小,在两端变成零。这样,通过使下推片33不与板材W的主体部Wa分离地使两者Wa、33的阶差慢慢变小地形成切口32,在切口32的两端附近板材W不会加工硬化,在冲裁面、切口面上几乎不产生塌边。
接着,如图6(A)~(C)所示,将板材W挪动到板材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图的右方向),换言之使冲切用模具相对于板材W相对地挪动到板材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进行与上述同样的始端切口过程的加工,使下推片33的板材输送方向A的长度变长。这是为了在后面的始端冲裁过程中与冲裁孔34连续地形成切口32。反复进行多次始端切口过程的加工直到获得适当长度的切口32。
始端冲裁过程如图7(A)~(C)所示,使冲切用模具位于这样的位置:上述下推片33在板材输送方向A的位置成为横跨第1刀刃部4与第2刀刃部5的位置,使该冲切用模具的冲头模具1下冲,进行加工。使冲头模具1下降到最低时(图7(B))的高度成为其第2刀刃部5的切入、冲裁用刃口5c全部或一部分在板材W的上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并且第2刀刃部5的冲裁用刃口5a为板材W的上表面以上的高度水平。由此,用第1刀刃部4冲裁包含上述下推片33的板材部分形成冲裁孔34,并且用第2刀刃部5与上述冲裁孔34连续地形成向板材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延伸的切口32(图4(C)),将该切口32的内侧部分挤压到下方而变成舌片状的切片35。冲裁下来的冲裁片36通过阴模模具11的第1通孔14而落下。切片35在其根端与板材W的主体部相连。
如先前说明过的那样,由于在上述始端切口过程中利用第1刀刃部4形成的切口32的两端附近板材W上不会产生加工硬化,因此即使在始端冲裁过程中用第1刀刃部4冲裁下推片33,在下推片33的切口32与冲裁孔34重合的部分的端部也几乎不会留下连续形成单个冲孔时那样的接缝。切片35也与下推片33同样在切口32的根端附近板材W不会加工硬化,在冲裁面或切口面几乎不产生塌边。
图11(A)放大表示切片35。切片35在用第2刀刃部5的切入、冲裁用刃口5c中的板材输送方向A下游侧部分形成的地方与用上游侧部分形成的地方切口32的样子不同。即,用切入、冲裁用刃口5c的下游侧部分形成的切口32如图11(B)所示成为切片35完全从板材W的主体部Wa冲裁下而分离的状态,但用切入、冲裁用刃口5c的上游侧部分形成的切口32如图11(C)所示切口片35没有完全从板材W的主体部Wa冲裁下来,两者Wa、35成为具有阶差地相连的状态。阶差的大小为越靠近切片35的根端越小,在根端为零。这样,通过使切片35不与板材W的主体部Wa分离,使两者Wa、35的阶差慢慢变小地形成切口32,在切口32的根端附近板材W不会加工硬化,在冲裁面和切口面几乎不产生塌边。
冲切过程边使冲切用模具沿作为目标的制品30的外缘挪动位置边反复进行多次。各冲切过程如图8(A)~(C)所示,使冲切用模具位于这样的位置:在始端冲裁过程或上一次冲切过程中形成的切片35在板材输送方向A的位置成为横跨第1刀刃部34与第2刀刃部35的位置,使该冲切用模具的冲头模具1下冲而进行加工。使冲头模具1下降到最低时(图8(B))的高度为其第2刀刃部5的切入、冲裁用刃口5c全部或一部分在板材W的上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并且第2刀刃部5的冲裁用刃口5a为板材W的上表面以上的高度水平。由此,用第1刀刃部4冲裁包含切片35的板材部分而形成冲裁孔34,并且用第2刀刃部5与上述冲裁孔34连续地形成向板材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延伸的新的切口32(图4(D)),将该切口32的内侧部分向下方挤压而成为新的切片35。
如先前说明过的那样,由于在切片35的切口32的根端附近板材W不会产生加工硬化,因此在下推片33的切口32与冲裁孔34重合的部分的端部几乎不会留下接缝。
在始端冲裁过程及各冲切过程中被冲裁出的冲裁孔34相连而形成长孔31A,如果该长孔31A的顶端即将到达作为目标的长孔31的终端(图4(E)),则进行终端冲裁过程的加工。终端冲裁过程如图9(A)~(C)所示,使冲切用模具位于这样的位置:使最后一次冲切过程中形成的切片35在板材输送方向A上的位置成为横跨第1刀刃部4和第2刀刃部5的位置,并且第2刀刃部5中的冲裁用刃口5a在板材输送方向A上的位置与想要在板材W上形成的长孔31的终端一致,使该冲切用模具的冲头模具1下冲而进行加工。使冲头模具1下降到最低时(图9(B))的高度为其第2刀刃部5的冲裁用刃口5a在板材W的下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由此,最后一次冲切过程中形成的切片35被冲裁下,形成作为目标的长孔31(图4(F))。冲裁下的冲裁片36通过阴模模具11的第2通孔15而落下。
与上述同样,沿制品30的各边形成长孔31,通过将各边的长孔31连起来而剪下制品30(未图示)。剪下的制品30的外周哪里都几乎不会留下接缝。
图12表示安装了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冲切用模具的冲床的模具安装部。冲切用模具由冲头模具1和阴模模具41构成。由于该冲切用模具的冲头模具1与上述实施形态的冲头模具1为相同的形状,因此省略图示和说明。在将图1的冲切用模具和图12的冲切用模具安装到1台冲床中的情况下,既可以在各自的冲切用模具中设置专用的冲头模具1,也可以两种冲切用模具共用一个冲头模具1。
如图13(A)及(B)所示,该冲切用模具的阴模模具41与上述实施形态的阴模模具41几乎为相同的形状。即,具有由第1通孔14和第2通孔15构成的刀刃部进入孔12。并且,构成第1通孔14的4个内壁面的上端边缘作为分别与冲头模具1的第1刀刃部4的冲裁用刃口4a、4b啮合的阴模侧刃口14a、14b和与第1刀刃部4的切入、冲裁用刃口4c啮合的阴模侧刃口14c。并且,构成第2通孔15的4个内壁面中的3个内壁面的上端边缘作为与冲头模具1的第2刀刃部5的冲裁用刃口5a啮合的阴模侧刃口15a和与第2刀刃部5的切入、冲裁用刃口5c啮合的阴模侧刃口15c。
与上述实施形态的阴模模具不同的第1点是:构成与冲头模具1的第1刀刃部4中上游侧的冲裁用刃口4a啮合的阴模侧刃口14a的壁面部分,比构成与冲头模具1的第1刀刃部4中切入、冲裁用刃口4c啮合的阴模侧刃口14c的壁面部分,上端边缘形成得低。并且,从该上端边缘低的壁面部分一直到板材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形成有上表面的高度比其他部分低的下游侧缺口42。
并且,不同的第2点是:构成与冲头模具1的第2刀刃部5中的冲裁用刃口5a啮合的阴模侧刃口15a的壁面部分,比构成与冲头模具1的第2刀刃部5中的切入、冲裁用刃口5c啮合的阴模侧刃口15c的壁面部分,上端边缘形成得低。并且,从该上端边缘低的壁面部分一直到板材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形成有上表面的高度比其他部分低的上游侧缺口43。
以像图14(A)那样在板材W上形成长方形窗孔50的情况为例说明使用了由上述冲头模具1和阴模模具41的组合构成的冲切用模具的冲孔加工方法。大致为,沿窗孔50的各边进行冲切而形成长孔51(图14(E)),作为图14(F)的状态,最后通过用别的冲裁用模具(未图示)冲裁残留在拐角部的残留片53完成窗孔50。长孔51的形成按始端切口过程、始端冲裁过程、冲切过程和终端冲裁过程的顺序来进行。
始端切口过程如图15(A)~(C)所示,使该冲切用模具位于这样的位置:使冲头模具1的第1刀刃部4中下游侧的冲裁用刃口4a在板材输送方向A上的位置与想要在板材W上形成的长孔51(图14(E))的始端一致或者成为板材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使该冲切用模具的冲头模具1下冲而进行加工。使冲头模具1下降到最低时(图15(B))的高度成为仅有其第1刀刃部4的切入、冲裁用刃口4c在板材W的上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由此,用第1刀刃部4将板材W中位于第1刀刃部4下方的地方向下方挤压,将该地方作为开了沿板材输送方向A的切口32(图14(B))的下推片33。下推片33的板材输送方向A的中央部最向下方弯曲,在板材输送方向A的两端与板材W的主体部相连着。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的情况同样,在切口32的两端附近板材W不会加工硬化,在冲裁面或切口面几乎不产生塌边。
接着,如图16(A)~(C)所示,将板材W挪动到板材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图的右方向),换言之,使冲切用模具相对于板材W相对地挪动到板材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进行上述同样的始端切口过程的加工,使下推片33的板材输送方向A方向的长度变长。这是为了在随后的始端冲裁过程中与冲裁孔34连续地形成切口32。反复进行多次始端切口过程的加工直至获得适当长度的切口32。
始端冲裁过程如图17(A)~(C)所示,使冲切用模具位于冲头模具1的第1刀刃部4中的下游侧的冲裁用刃口4a位于上述下推片33的正上方的位置,使该冲切用模具的冲头模具1下冲而进行加工。使冲头模具1下降到最低时(图17(B))的高度为其第2刀刃部5的切入、冲裁用刃口5c全部或一部分在板材W的上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并且第2刀刃部5的冲裁用刃口5a为板材W的上表面以上的高度水平。由此,用第1刀刃部4冲裁上述下推片33中的板材输送方向A上游侧的一部分及其板材输送方向A上游侧的板材部分而形成冲裁孔34,使上述下推片33的残留部分残存在阴模模具41的上述下游侧缺口42上。
并且,用第2刀刃部5与上述冲裁孔34连续地形成向板材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延伸的切口32(图14(C)),将该切口32的内侧部分挤压到下方而成为舌片状的切片35。冲裁下的冲裁片36通过阴模模具11的第1通孔14落下。切片35在其根端与板材W的主体部相连着。
如先前说明过的那样,由于在上述始端切口过程中用第1刀刃部4形成的切口32的两端附近板材W不会产生加工硬化,因此即使在始端冲裁过程中用第1刀刃部4冲裁下推片33,在下推片33的切口32与冲裁孔34重合的部分的端部也几乎不会留下连续形成单个冲孔时那样的接缝。切片35也与下推片33同样在切口32的根端附近板材W不会加工硬化,在冲裁面、切口面几乎不产生塌边。
冲切过程边使冲切用模具沿窗孔50的内缘挪动位置边反复进行多次。各冲切过程如图18(A)~(C)所示,使冲切用模具位于在始端冲裁过程或上一次冲切过程中形成的切片35在板材输送方向A的位置成为横跨第1刀刃部34与第2刀刃部35的位置的位置,使该冲切用模具的冲头模具1下冲而进行加工。使冲头模具1下降到最低时(图18(B))的高度为其第2刀刃部5的切入、冲裁用刃口5c全部或一部分在板材W的上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并且第2刀刃部5的冲裁用刃口5a为板材W的上表面以上的高度水平。由此,用第1刀刃部4冲裁包含切片35的板材部分而形成冲裁孔34,并且用第2刀刃部5与上述冲裁孔34连续地形成向板材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延伸的新的切口32,将该切口32的内侧部分向下方挤压而成为新的切片35。
如先前说明过的那样,由于在切片35的切口32的根端附近板材W不会产生加工硬化,因此在下推片33的切口32与冲裁孔34重合的部分的端部几乎不会残留接缝。
在始端冲裁过程及各冲切过程中冲裁出的冲裁孔34连起来形成长孔51A,如果该长孔51A的顶端即将到达作为目标的长孔51的终端(图14(D)),则进行终端冲裁过程的加工。终端冲裁过程如图19(A)~(C)所示,使冲切用模具位于使冲头模具1的第2刀刃部5中的冲裁用刃口5a位于最后一次冲切过程中形成的切片35的正上方的位置,使该冲切用模具的冲头模具1下冲而进行加工。使冲头模具1下降到最低时(图19(B))的高度为其第2刀刃部5的冲裁用刃口5a在板材W的下表面以下的高度水平。由此,最后一次冲切过程所形成的切片35中板材输送方向A下游侧的一部分被冲裁掉,形成作为目标的长孔31(图14(E))。冲裁下的冲裁片36通过阴模模具11的第2通孔15落下。没有冲裁下的切片35的残留部分成为残余在阴模模具41的上游侧缺口43上的状态。
与上述同样,如果沿窗孔50的各边形成长孔51,各长孔51连起来除去位于各长孔51内侧的板材部分52(图14(F))。在该阶段,角形的残留片53存在于窗孔50的拐角部。该残留片53的两端部为始端冲裁过程的加工中残存的下推片33的残留部分和终端冲裁过程的加工中残存的切片35的残留部分。通过用别的冲裁用模具(未图示)冲裁残留片53完成窗孔50。由于残留片53的两端部分别为具有切口52的下推片33和切片35,因此在残留片53的冲裁重合部分的端部几乎不残留接缝。
如上所述,虽然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旨意的范围内种种追加、变更或删除是可能的。因此,这样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冲头模具;4.第1刀刃部;4a、5b、5a.冲裁用刃口;4c、5c.切入、冲裁用刃口;5.第2刀刃部;11、41.阴模模具;12.刀刃部进入孔;13.分隔壁;14.第1通孔;14a、14b、14c、15a、15c.阴模侧刃口;15.第2通孔;31、51.长孔;32.切口;33.下推片;34.冲孔;35.切片;42.下游侧缺口;43.上游侧缺口;A.板材输送方向;W.板材。

Claims (3)

1.一种冲切用模具,为由冲头模具和阴模模具的组合构成的冲床的冲切用模具,
上述冲头模具,为对板材进行冲切的冲床的冲头模具,具有沿板材输送方向排列配置、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侧面互相位于同一面上的第1刀刃部和第2刀刃部;上述第1刀刃部比上述第2刀刃部带阶差地向下方突出,板材输送方向下游侧及上游侧的下端边缘作为冲裁用刃口,并且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下端边缘作为切入、冲裁用刃口;该切入、冲裁用刃口为板材输送方向的中央部向下侧突出的形状;上述第2刀刃部的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下端边缘作为冲裁用刃口,并且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下端边缘作为切入、冲裁用刃口;该切入、冲裁用刃口为随着行进到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而朝上方倾斜的形状;
上述阴模模具互相用分隔壁分隔成板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和上游侧,具有上述冲头模具的第1刀刃部和第2刀刃部分别进入的第1通孔和第2通孔;
上述第1通孔的构成该孔的内壁面中的板材输送方向下游侧和上游侧的壁面部分的上端边缘,作为分别与上述第1刀刃部的下游侧和上游侧的冲裁用刃口啮合的阴模侧刃口,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壁面部分的上端边缘作为与上述第1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啮合的阴模侧刃口;
上述第2通孔的构成该孔的内壁面中的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壁面部分的上端边缘,作为与上述第2刀刃部的冲裁用刃口啮合的阴模侧刃口,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壁面部分的上端边缘作为与上述第2刀刃部的切入、冲裁用刃口啮合的阴模侧刃口;
上述第1通孔中构成与上述下游侧的冲裁用刃口啮合的阴模侧刃口的壁面部分,与构成与上述切入、冲裁用刃口啮合的阴模侧刃口的壁面部分相比,上端边缘低;从该上端边缘低的壁面部分一直到下游侧形成有上表面的高度比其他部分低的下游侧缺口;
上述第2通孔中构成与上述冲裁用刃口啮合的阴模侧刃口的壁面部分,与构成与上述切入、冲裁用刃口啮合的阴模侧刃口的壁面部分相比,上端边缘低;从该上端边缘低的壁面部分一直到上游侧形成有上表面的高度比其他部分低的上游侧缺口。
2.一种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为用冲床对板材进行冲切而形成长孔的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包括:始端切口过程、始端冲裁过程、冲切过程和终端冲裁过程;
上述始端切口过程为在想要在板材上形成的长孔的始端切入沿着板材输送方向的2根平行的切口,将这2根切口夹着的板材部分向下方挤压而成为下推片的过程;
上述始端冲裁过程为将上述下推片及其板材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板材部分冲裁而形成成为长孔的始端的冲裁孔,并且与上述冲裁孔连续地形成向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延伸的2根平行的切口,将这2根切口夹着的板材部分向下方挤压而成为切片的过程;
上述冲切过程为继上述始端冲裁过程后反复进行多次,将上述始端冲裁过程或上一次冲切过程中形成的切片冲裁而形成冲裁孔,并且与上述冲裁孔连续地形成向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延伸的新的2根平行的切口,将这2根切口夹着的板材部分向下方挤压而成为新的切片的过程;
上述终端冲裁过程为将最后一次冲切过程中形成的切片冲裁而形成成为长孔终端的冲裁孔的过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上述始端冲裁过程将上述下推片中的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一部分及其板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板材部分冲裁而形成冲裁孔;
上述终端冲裁过程将由最后一次冲切过程所形成的切片中的板材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部分冲裁。
CN201180060963.5A 2011-01-07 2011-11-16 冲床的冲头模具、冲切用模具及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 Active CN1032607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2172 2011-01-07
JP2011-002172 2011-01-07
PCT/JP2011/076379 WO2012093523A1 (ja) 2011-01-07 2011-11-16 パンチプレスのパンチ金型、追切り用金型、および板材の長孔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0785A CN103260785A (zh) 2013-08-21
CN103260785B true CN103260785B (zh) 2015-02-25

Family

ID=46457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0963.5A Active CN103260785B (zh) 2011-01-07 2011-11-16 冲床的冲头模具、冲切用模具及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81559B2 (zh)
EP (1) EP2662160A4 (zh)
JP (1) JP5644865B2 (zh)
CN (1) CN103260785B (zh)
WO (1) WO20120935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089682B4 (de) * 2011-12-22 2013-08-01 Pass Stanztechnik Ag Matrize für eine Stanzvorrichtung, Stanzwerkzeug für eine Stanzvor-richtung mit einer solchen Matrize sowie Verfahren zum Heraus-schneiden von Werkstückteilen aus Werkstücken mit einer entspre-chenden Matrize
CA2792162C (en) * 2012-10-12 2016-07-12 Honda Motor Co., Ltd. Apparatus having scrap-guiding regions positioned on cutting assembly
JP5970345B2 (ja) * 2012-11-09 2016-08-17 株式会社アマダ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追抜き加工用金型及び追抜き加工方法
CN104936732B (zh) * 2012-12-20 2016-11-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切断方法以及切断装置
ES2510015B1 (es) * 2013-04-17 2015-08-07 Geka Automation S.L. Método y unidad para entallar piezas metálicas, particularmente chapas y perfiles
EP3112042B1 (de) * 2015-06-30 2019-05-01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GmbH + Co. KG Stanzwerkzeug und stanzverfahren
EP3257600A1 (en) * 2016-06-15 2017-12-20 Maquinaria GEKA, S.A. Notching tool, use and method
DE102016118175B4 (de) * 2016-09-26 2018-08-23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Gmbh & Co. Kg Werkzeug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arbeiten von plattenförmigen Werkstücken
EP3515624A1 (de) * 2016-09-26 2019-07-31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GmbH + Co. KG Verfahren; werkzeugmaschine und schlitzwerkzeug zum mehrhubig fortschreitenden schlitzen von plattenförmigen werkstücken
KR101798004B1 (ko) 2016-11-16 2017-11-15 (주)중원기계 프리 포밍 장치
CN106391827B (zh) * 2016-11-30 2019-01-11 马鞍山市欧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槽钢专用剪角模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US20210213638A1 (en) * 2018-06-19 2021-07-15 Lumileds Holding B.V. Strapping cutter
EP3998123A4 (en) * 2019-07-12 2023-01-04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ROUGH MATERIAL PRODUCTION METHOD, PRESS FORMED ARTICLE PRODUCTION METHOD, SHAPE DETERMINATION METHOD, SHAPE DETERMINATION PROGRAM, ROUGH MATERIAL 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ROUGH MATERIAL
CN113798391B (zh) * 2021-10-09 2022-06-28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漏泄电缆外导体铜带带料冲孔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80235Y (zh) * 2009-04-08 2010-01-13 上海西重所重型机械成套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冲切剪的等倾角剪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70356A (en) * 1931-06-26 1932-08-09 Paul W Davis Truss
US2064796A (en) * 1936-04-24 1936-12-15 Charles B Gray Tool for metal cutting machines
US4545272A (en) * 1981-09-11 1985-10-08 Trumpf Gmbh & Co. Stamping or nibbling machine
JPH039865Y2 (zh) * 1985-12-03 1991-03-12
DE9015155U1 (de) * 1990-11-03 1991-01-31 Trumpf Grüsch AG, Grüsch Nibbelmaschine, insbesondere Handnibbelmaschine
JPH06297053A (ja) * 1993-04-13 1994-10-25 Murata Mach Ltd 追い抜き切断方法および金型
JP2611128B2 (ja) 1993-08-17 1997-05-21 株式会社アマダメトレックス 追切り用切断金型
US5555759A (en) * 1994-01-12 1996-09-17 Wilson Tool International, Inc. Workpiece-deforming tool and die for use in a punch press
JP3401908B2 (ja) * 1994-03-31 2003-04-2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パンチプレスの追抜き切断金型および追抜き切断方法
JP3297599B2 (ja) * 1996-02-13 2002-07-02 株式会社アマダ 連続切断金型
KR100279566B1 (ko) * 1998-08-13 2001-03-02 배형대 종이모서리 장식용 펀칭기
JP4513995B2 (ja) * 1999-06-09 2010-07-28 株式会社アマダ タレットパンチプレス及びそのタレットパンチプレスを使用する加工方法
JP3960066B2 (ja) * 2002-02-08 2007-08-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パンチプレスの追切り切断金型および切断方法
WO2005023449A1 (ja) * 2003-09-05 2005-03-17 Yutaka Giken Co., Ltd. 板材のプレス成形方法およびプレス成形装置
US7210384B2 (en) * 2004-01-13 2007-05-01 Degelman Industries Ltd. Slug pulling preventing tooling die
US20070044618A1 (en) * 2005-08-30 2007-03-01 Marks Joel S Hole punch element
US7621201B2 (en) * 2008-03-05 2009-11-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Hot forming tools for aluminum and magnesium sheets
DE102009003668B4 (de) * 2009-03-24 2011-05-26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zumindest teilweise geschlossener Profile oder Halbzeuge aus einer Platine
JP5636846B2 (ja) * 2010-09-29 2014-12-10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ボス付き円盤状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ボス付き円盤状部材の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80235Y (zh) * 2009-04-08 2010-01-13 上海西重所重型机械成套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冲切剪的等倾角剪刃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孝培.冲压.《实用冲压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1-3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76603A1 (en) 2013-10-24
US9381559B2 (en) 2016-07-05
CN103260785A (zh) 2013-08-21
JP5644865B2 (ja) 2014-12-24
EP2662160A1 (en) 2013-11-13
EP2662160A4 (en) 2017-01-25
WO2012093523A1 (ja) 2012-07-12
JPWO2012093523A1 (ja) 2014-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0785B (zh) 冲床的冲头模具、冲切用模具及板材的长孔形成方法
JP2012000631A (ja) パンチプレスの追切り切断用パンチ金型、コーナー切断用パンチ金型、および板材の開口形成方法
CN208879475U (zh) 一种用于加工钣金件的冲压、折弯模具
WO2004043658A3 (en) Modular/configurable die for a rotary die cutter
CN103991106A (zh) 线路板剪切分条模具及分条方法
CN203863757U (zh) 线路板剪切分条模具
US3813743A (en) Method of expanding metal
JP2020037127A (ja) 金型、パンチ、ダイ、および加工方法
KR100655456B1 (ko) 링크부재 제조방법 및 제조금형
JP5970345B2 (ja) 追抜き加工用金型及び追抜き加工方法
CN111451720B (zh) 一种电接触滑片的成型方法
CN208891775U (zh) 一种用于制鞋冲裁鞋料的双刃刀模
US950524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rips of continuously-connected gem-settings.
JP2005118900A (ja) 成形シートの加工用刃型
JP2521234B2 (ja) 半導体装置用リ―ドフレ―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1949430A (en) Method of forming scroll edge metal blanks
CN204817652U (zh) 可减少链片接点的模具
US5327666A (en) Method for making a novelty item and the novelty item therefrom
JP2003230920A (ja) パンチプレスの追切り切断金型および切断方法
US852636A (en) Die.
CN104416043B (zh) 一种锯片的多孔冲裁无碎料处理成型方法
CN207629098U (zh) 多层切边模具
JP3836124B1 (ja) 母板加工用金型、加工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品板の製造方法
JP2003094391A (ja) 形抜き型の罫線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369608B (zh) 半导体器件的切筋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