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3007A - 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3007A
CN103253007A CN2013100036846A CN201310003684A CN103253007A CN 103253007 A CN103253007 A CN 103253007A CN 2013100036846 A CN2013100036846 A CN 2013100036846A CN 201310003684 A CN201310003684 A CN 201310003684A CN 103253007 A CN103253007 A CN 103253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mentioned
width
drum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036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53007B (zh
Inventor
井上贵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53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3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53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30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22Clamps or grippers
    • B41J13/223Clamps or grippers on rotatable dr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1/00Devices for conveying sheets through 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 B41F21/10Combinations of transfer drums and grip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8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grippers, e.g. suction grippers
    • B65H5/12Revolving grippers, e.g. mounted on arms, frames or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Changing form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4Stretching; Tentering
    • B65H2301/51242Stretching transversely; Ten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30Suction means
    • B65H2406/35Other elements with suction surface, e.g. plate or wall
    • B65H2406/351Other elements with suction surface, e.g. plate or wall facing the surface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30Suction means
    • B65H2406/36Means for producing, distributing or controlling suction
    • B65H2406/362Means for producing, distributing or controlling suction 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distribution of vacuum transversally to the transport direction, e.g. according to the width of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产生褶皱或浮起地进行输送的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在将用纸P卷绕于旋转的图像记录鼓(41)的周面并进行输送的情况下,一边通过反张力赋予装置(300)向用纸P赋予反张力,一边将用纸P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的周面。用纸P被吸附于吸附面(316)并被赋予反张力。此时,作用于用纸P的吸附力被设定为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变低。由此,能够一边使褶皱沿宽度方向分散一边将用纸P拉伸,并能够不产生褶皱或浮起地将用纸P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的周面。

Description

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特别是涉及通过鼓(drum)来输送用纸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对单页纸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的用纸输送方式,鼓输送方式广为人知。在鼓输送方式中,将用纸(单页纸)卷绕于鼓的周面,并使鼓绕轴旋转,由此,对用纸进行输送。
在采用鼓输送方式的印刷装置中,为了印刷高品质的图像,需要不发生褶皱或浮起等地对用纸进行输送。特别是,在以喷墨方式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中,若在用纸上发生浮起或褶皱,则不仅使印刷品质降低,还存在喷射头的喷嘴面由于浮起的用纸而被摩擦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采用鼓输送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为了防止在用纸上发生浮起或褶皱,在将用纸卷绕于鼓时,一边向用纸赋予反张力(back tension,与用纸的输送方向相反方向的张力)一边进行卷绕的方法。根据该方法,由于用纸一边被拉伸一边被卷绕于鼓,所以,能够抑制褶皱或浮起的发生。
此外,在专利文献2至5中记载了在向用纸赋予反张力的情况下,根据用纸的种类或厚度等来改变所赋予的反张力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09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7987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4-01838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31441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1-025498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以往的用纸输送装置中,在向用纸赋予反张力的情况下,以在用纸的宽度方向的全区域作用均匀的张力的方式来赋予反张力。
但是,在这样的反张力的赋予方法中,即使能够将褶皱向后方拉伸,也不能使其分散,所以,在以起皱(Cockle)极多的纸等为对象的情况下,存在褶皱在后方堆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产生褶皱或浮起地进行输送的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如下。
用纸输送装置的第1方案为:在对单页式的用纸进行输送的用纸输送装置中,具备:鼓,通过在外周面上卷绕用纸并旋转来输送用纸;按压辊,在鼓的外周面上的规定位置按压用纸的表面,使用纸的背面紧密附着于鼓的外周面;以及反张力赋予部,具有吸附卷绕于鼓的用纸的表面或背面的吸附面,以使吸附力从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降低的方式,使吸附面吸附用纸的表面或背面,从而向用纸赋予反张力。
根据本方案,在用纸输送装置中具备吸附卷绕于鼓的用纸的表面或背面,并向卷绕于鼓的用纸赋予反张力的反张力赋予部。反张力赋予部具有吸附面,在该吸附面吸附用纸的表面或背面,并向用纸赋予反张力。此时,以从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吸附力变低的方式来吸附用纸的表面或背面。由此,褶皱沿宽度方向被分散,能够防止褶皱在用纸的后端堆积。
用纸输送装置的第2方案为:在上述第1方案中,反张力赋予部具有:吸引室;多个吸附孔,形成于吸附面,并与吸引室连通;以及吸引部,对吸引室进行吸引,以基于吸附孔的吸附面的开口率从吸附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减少的方式,在吸附面形成吸附孔,由此,吸附力从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变低。
根据本方案,用纸从形成于吸附面的多个吸附孔被吸引,并被吸附于吸附面。吸附面以开口率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开口面积的比例)减少的方式形成吸附孔。由此,以从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吸附力变低的方式形成吸附孔。
用纸输送装置的第3方案为:在上述第2方案中,越是配置于吸附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附近的吸附孔,开口面积越小。
根据本方案,以使得越是配置于吸附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附近的吸附孔,开口面积越小的方式,在吸附面形成吸附孔。即,在吸附面形成越是接近宽度方向的两端直径越小的吸附孔。由此,以通过吸附孔形成的吸附面的开口率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减少的方式来形成吸附孔。
用纸输送装置的第4方案为:在上述第3方案中,吸附孔能够扩大缩小,由此,吸附孔的开口面积能够调整。
根据本方案,吸附孔被形成为能够扩大/缩小。由此,能够控制吸附孔的开口面积,并能够根据用纸来控制吸附力。
用纸输送装置的第5方案为:在上述第2方案中,越是从吸附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吸附孔的配置密度越变小。
根据本方案,以使得越是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吸附孔的配置密度越变小的方式,在吸附面形成吸附孔。即,越是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相邻吸附孔的间隔被形成得越稀疏(越是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央,相邻吸附孔的间隔被形成得越密集)。
用纸输送装置的第6方案为:在上述第1方案中,反张力赋予部具有:吸引室,具有与吸附面的宽度对应的宽度;多个吸附孔,均等地配置于吸附面的整个面,并与吸引室连通;多个隔壁,沿宽度方向将吸引室的内部划分为多个室;以及吸引部,独立地对各室进行吸引,通过独立地调整由吸引部产生的吸引各室的吸引力,来调整吸附力。
根据本方案,吸附孔均等地配置于吸附面的整个面,并对与该吸附孔连通的吸引室进行吸引,由此,用纸被吸附于吸附面。吸引室的内部通过多个隔壁被划分为多个室,各室被吸引部独立地吸引。因此,通过独立地调整各室的吸引力,能够调整宽度方向的各区域内的吸附力。
用纸输送装置的第7方案为:在上述第6方案中,吸引部具备:独立吸引管,与各室独立地连通;独立吸引泵,与各独立吸引管独立地连接;独立阀,独立地设于各独立吸引管,且开口量能够调整,通过独立地调整各独立阀的开口量来调整吸引力。
根据本方案,独立吸引管与通过隔壁划分的各室独立地连通。而且,独立吸引泵和独立阀独立地设于各独立吸引管。独立吸引泵通过一定的驱动力被驱动,并通过独立地调整独立阀的开口量来调整各室的吸引力。
用纸输送装置的第8方案为:在上述第6方案中,吸引部具备:独立吸引管,独立地与各室连通;共用吸引管,与各独立吸引管连接;共用吸引泵,与共用吸引管连接;独立阀,独立地设于各独立吸引管,且开口量能够调整,通过独立地调整各独立阀的开口量来调整吸引力。
根据本方案,独立吸引管与通过隔壁划分的各室独立地连通。各独立吸引管介由共用吸引管与共用的共用吸引泵连接。在各独立吸引管独立地设有独立阀,通过独立地调整该独立阀的开口量来调整各室的吸引力。
用纸输送装置的第9方案为:在上述第6至8的任一方案中,还具有:用纸信息取得部,取得用纸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基于通过用纸信息取得部取得的用纸的信息,控制吸引部。
根据本方案,基于用纸的信息来控制吸引部。由此,能够通过与用纸对应的吸附力来吸附用纸,并能够按用纸赋予适当的反张力。
用纸输送装置的第10方案为:在上述第9方案中,用纸信息取得部取得用纸的种类、厚度、透气度、是否为印刷完成用纸中的至少1个信息。
根据本方案,基于用纸的种类、厚度、透气度、是否为印刷完成用纸(是否为两面印刷的情况下的背面侧的印刷)中的至少1个信息来控制吸引部。由此,能够通过与用纸对应的吸附力来吸附用纸,并能够按用纸赋予适当的反张力。
用纸输送装置的第11方案为:在上述第1方案中,反张力赋予部具有:吸引室,具有与吸附面的宽度对应的宽度;多个吸附孔,均等地配置于吸附面的整个面,并与吸引室连通;多个隔壁,沿宽度方向将吸引室的内部划分为多个室;连通口,形成于各隔壁,并连通相邻室;以及吸引部,独立地对各室进行吸引,越是配置于吸附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附近的隔壁,连通口的开口面积越小。
根据本方案,在吸附面的整个面均等地配置吸附孔,并吸引与该吸附孔连通的吸引室,由此,用纸被吸附于吸附面。吸引室的内部通过多个隔壁被划分为多个室,介由形成于各隔壁的连通口来连通相邻的室。因此,若吸引一个室(例如,中央的室),则各室将被吸引。形成于各隔壁的连通口中,越是配置于吸附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附近的隔壁的连通口,开口面积被形成得越小。由此,以越从宽度方向的中央接近宽度方向的两端,吸附力越变弱的方式形成吸附面。
用纸输送装置的第12方案为:在上述第11方案中,连通口能够扩大缩小,由此,连通口的开口面积能够调整。
根据本方案,形成于各隔壁的连通口被形成为能够扩大/缩小。因此,若调整各连通口的开口面积,则能够调整各室的吸引力,并能够调整吸附面的吸附力。由此,能够根据用纸来调整吸附力。
用纸输送装置的第13方案为:在上述第1至12的任一方案中,反张力赋予部在用纸即将进入鼓与按压辊间之前的位置吸附用纸的表面,由此,向用纸赋予反张力。
根据本方案,在用纸即将进入鼓与按压辊间之前的位置吸附用纸的表面,并向用纸赋予反张力。通过在用纸即将进入鼓与按压辊间之前的位置吸附用纸,能够给予张力直至用纸即将被卷于鼓之前,并能够更切实地防止褶皱或浮起的发生。此外,在印刷完成用纸的情况下,通过吸引表面侧,能够防止印刷完成的图像损伤。
喷墨记录装置的一个方案为,具有:上述第1至13的任一方案的用纸输送装置;喷墨头,向通过鼓输送的用纸喷出墨滴,将图像记录于用纸的表面。
根据本方案,墨滴被喷出到通过鼓输送的用纸,并且图像被记录于用纸的表面。用纸是以不存在褶皱或浮起的状态被输送的,因此,能够记录高品质的图像。此外,用纸不接触喷射头,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图像的记录处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不产生褶皱或浮起地对用纸进行输送。由此,能够记录高品质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构成图。
图2为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构成的框图。
图3为表示图像记录部的用纸输送机构(用纸输送装置)的示意构成的侧视图。
图4为表示用纸输送机构的示意构成的立体图。
图5为用纸输送机构的仰视图。
图6为反张力赋予装置的示意构成图。
图7为表示作用于用纸的吸附力的分布的曲线图。
图8为反张力的作用的概念图。
图9为表示吸附面的其他形态(变形例)的图。
图10为表示吸附面的其他形态(变形例)的图。
图11为表示吸附面的其他形态(变形例)的图。
图12为表示吸附面的其他形态(变形例)的图。
图13为表示吸附面的其他形态(变形例)的图。
图14为表示吸附面的其他形态(变形例)的图。
图15为表示吸附面的其他形态(变形例)的图。
图16为表示用纸引导部的其他形态(变形例)的图。
图17为图像记录部的用纸输送机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18为组装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用纸输送机构的反张力赋予装置的示意构成图。
图19为表示反张力赋予装置的其他形态(变形例)的图。
图20为用于根据用纸的种类等来控制作用于用纸的吸附力的系统的构成图。
图21为组装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用纸输送机构的反张力赋予装置的示意构成图。
图中:
10    喷墨记录装置
20    供纸部
21    供纸装置
22    供纸托盘
23    递纸滚筒
30    处理液涂布部
31    输送鼓(处理液涂布鼓)
32    涂布装置
40    图像记录部
41    输送鼓(图像记录鼓)
42    按压辊
43    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
43A   激光投射器
43B   激光接收器
44C,44M,44Y,44K  喷墨头
50    墨水干燥部
51    输送鼓(墨水干燥鼓)
52    墨水干燥装置
60    定影部
61    输送鼓(定影鼓)
62    紫外线照射光源
64    内嵌传感器
70    回收部
71    堆纸器
72    排纸传送带
80    递纸滚筒
82    引导板
84    干燥器
90    递纸滚筒
92    引导板
94    干燥器
100   递纸滚筒
102   引导板
104   干燥器
200   系统控制器
201   通信部
202   图像存储器
203   输送控制部
204   供纸控制部
205   处理液涂布控制部
206   图像记录控制部
207   墨水干燥控制部
208   定影控制部
209   回收控制部
210   操作部
211   显示部
220   用纸厚度检测装置
230   透气度检测装置
300   反张力赋予装置
310   用纸引导部
316   吸附面
318   吸附孔
318A  构成吸附孔的小径的孔
320   吸引室
322   吸引口
330   吸引单元
332   吸引泵
334   吸引管
336   吸引阀
400   反张力赋予装置
410   用纸引导部
416   吸附面
418   吸附孔
420   吸引室
420A~420G  室
422A~422F  隔壁
424A~424G  独立吸引口
430   吸引单元
432A~432G  独立吸引泵
434A~434G  独立吸引管
436A~436G  独立吸引阀
438   共用吸引泵
440   分支管
442   共用吸引管
500   反张力赋予装置
510   用纸引导部
516   吸附面
518   吸附孔
520   吸引室
520A~520G  室
522A~522F  隔壁
524   吸引口
526A~526F  连通口
530   吸引单元
532   吸引泵
534   吸引管
536   吸引阀
G    叼纸牙
P    用纸
A    接收位置
B    吸附开始位置
C    吸附结束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加以详细说明。
《喷墨记录装置的整体构成》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整体构成图。
该喷墨记录装置10为使用水性墨水(使染料、颜料等色料溶解或分散于水以及可溶于水的溶剂而成的墨水)以喷墨方式对单页式的用纸P进行印刷的装置。喷墨记录装置10具备:输送用纸P的供纸部20、在用纸P的表面(印刷面)涂布规定的处理液的处理液涂布部30、通过喷墨头在用纸P的印刷面滴射青(C)、品红(M)、黄(Y)、黑(K)的各色墨滴,描绘彩色图像的图像记录部40、使滴于用纸P的墨滴干燥的墨水干燥部50、使记录于用纸P的图像定影的定影部60和回收用纸P的回收部70。
在处理液涂布部30、图像记录部40、墨水干燥部50、定影部60的各部具备分别作为用纸P的输送装置的输送鼓31、41、51、61。通过该输送鼓31、41、51、61,在处理液涂布部30、图像记录部40、墨水干燥部50、定影部60的各部分输送用纸P。
各输送鼓31、41、51、61形成为圆筒状,并形成为与所要印刷的用纸P的用纸宽度对应。因此,在对不同尺寸的用纸P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形成为与最大尺寸的用纸P的用纸宽度对应。
各输送鼓31、41、51、61被未作图示的电动机驱动而旋转(在图1中为逆时针旋转)。将用纸P卷绕于各输送鼓31、41、51、61的外周面地进行输送。
在各输送鼓31、41、51、61的周面具备叼纸牙。用纸P被该叼纸牙把持前端部来进行输送。本例中,在各输送鼓31、41、51、61的周面的两个位置设置叼纸牙G。以180°的间隔设置叼纸牙G。由此,能够通过一次旋转来输送两张用纸。
此外,在各输送鼓31、41、51、61具备吸附保持被卷绕于外周面上的用纸P的吸附保持机构。本例中,使用空气压(负压),将用纸P吸附保持于外周面上。因此,在各输送鼓31、41、51、61的外周面形成大量的吸附孔。用纸P的背面通过该吸附孔而被吸引,并被吸附保持于各输送鼓31、41、51、61的外周面上。吸附保持机构也可以采用利用静电的方式(所谓的静电吸附方式)。
在处理液涂布部30与图像记录部40之间、图像记录部40与墨水干燥部50之间、墨水干燥部50与定影部60之间分别配置递纸滚筒(旋转输送装置)80、90、100。通过该递纸滚筒80、90、100在各部分之间输送用纸P。
各递纸滚筒80、90、100由圆筒状的框体构成,并形成为与用纸宽度对应。各递纸滚筒80、90、100被未作图示的电动机驱动而旋转(在图1中为顺时针旋转)。
在各递纸滚筒80、90、100的周面具备叼纸牙G。用纸P被该叼纸牙G把持前端部来进行输送。本例中,在各递纸滚筒80、90、100的外周部的两个位置设置叼纸牙G。以180°的间隔设置叼纸牙G。由此,能够通过一次旋转来输送两张用纸。
在各递纸滚筒80、90、100的下部,沿着用纸P的输送路线配设圆弧状的引导板82、92、102。通过该引导板82、92、102来引导通过递纸滚筒80、90、100而被输送的用纸P的背面(与印刷面相反侧的面)并进行输送。
此外,在各递纸滚筒80、90、100的内部设置向通过递纸滚筒80而被输送的用纸P吹出热风的干燥器(dryer)84、94、104(本例中,沿用纸P的输送路线设置3台)。在通过各递纸滚筒80、90、100而被输送的用纸P的输送过程中,从干燥器84、94、104吹出的热风被吹至印刷面。由此,能够在通过各递纸滚筒80、90、100进行的输送过程中对用纸P进行干燥处理。
另外,取代吹出热风来进行加热的构成,干燥器84、94、104也可以采用从红外线加热器等放射热量来进行加热的构成(所谓通过辐射进行的加热)。
从供纸部20被输送的用纸P以输送鼓31→递纸滚筒80→输送鼓41→递纸滚筒90→输送鼓51→递纸滚筒100→输送鼓61的顺序被输送,最后由回收部70回收。在从该供纸部20到由回收部70回收之间对用纸P施加所需要的处理,并将图像记录于印刷面。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的各部分的构成加以详细说明。
〈供纸部〉
供纸部20逐张地周期性地输送单页式的用纸P。该供纸部20主要由供纸装置21、供纸托盘22、递纸滚筒23构成。
供纸装置21从上侧依次将堆积于未作图示的记录纸箱(magazine)的用纸P逐张地输送至供纸托盘22。
供纸托盘22将从供纸装置21输送的用纸P向递纸滚筒23送出。
递纸滚筒23接收从供纸托盘22送出的用纸P,进行旋转,并传送至处理液涂布部30的输送鼓31。
用纸P并不被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在一般的胶版印刷等中所使用的通用印刷用纸(以所谓的全化浆纸、涂布纸、美术纸等纤维为主体的用纸)。在本例中使用涂工纸。涂工纸为一般在未进行表面处理的全化浆纸或中性纸等的表面上涂布涂布材料而设置了涂布层的纸。具体地讲,优选使用美术纸、涂布纸、轻量涂布纸、微涂工纸等。
若以喷墨方式进行印刷,则通用印刷用纸会发生洇渗等,图像的品质受损。因此,为了防止这样的缺陷,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中,在接下来的处理液涂布部30向用纸P的印刷面涂布规定的处理液。
〈处理液涂布部〉
处理液涂布部30向用纸P的印刷面涂布规定的处理液。该处理液涂布部30主要由输送用纸P的输送鼓(以下,称为“处理液涂布鼓”)31和向通过此处理液涂布鼓31输送的用纸P的印刷面涂布规定的处理液的涂布装置32构成。
处理液涂布鼓31从供纸部20的递纸滚筒23接受用纸P(通过叼纸牙G把持用纸P的前端来进行接收),并进行旋转来沿着规定的输送路线输送用纸P。
涂布装置32向由处理液涂布鼓31输送的用纸P的印刷面进行规定的处理液的辊涂布。即,使在周面被赋予了处理液的涂布辊按压抵接于由处理液涂布鼓31输送的用纸P的印刷面,向用纸P的印刷面涂布处理液。处理液被涂布成一定的厚度。
通过涂布装置32涂布的处理液由包含使墨水组成物中的成分凝集的凝集剂的液体构成。
作为凝集剂,可以是能够使墨水组成物的pH变化的化合物,可以是多价金属盐,也可以是聚丙烯胺类。
作为能够使pH降低的化合物,优选列举出水溶性高的酸性物质(磷酸、草酸、丙二酸、柠檬酸、或者这些化合物的衍生物或它们的盐等)。可以独立使用1种酸性物质,或者并用2种以上。由此,能够提高凝集性,并使墨水整体固定化。
此外,优选墨水组成物的pH(25℃)为8.0以上,处理液的pH(25℃)为0.5~4的范围。由此,能够谋求图像浓度、分辨率以及喷墨记录的高速化。
此外,在处理液中可以包含添加剂。例如,可以含有以下公知的添加剂:防干燥剂(湿润剂)、防退色剂、乳化稳定剂、浸透促进剂、紫外线吸收剂、防腐剂、防霉剂、pH调整剂、表面张力调整剂、消泡剂、粘度调整剂、分散剂、分散稳定剂、防锈剂、螯合剂等。
将这样的处理液事先涂布于用纸P的印刷面来进行印刷,由此,能够防止洇渗(feathering)或渗色(bleeding)等的发生,即使使用一般的印刷用纸,也能够进行高品质的印刷。
在以上构成的处理液涂布部30中,用纸P由处理液涂布鼓31保持,并在规定的输送路线内被输送。而且,在此输送过程中,通过涂布装置32将处理液涂布于印刷面。
此后,在印刷面涂布了处理液的用纸P在规定位置从处理液涂布鼓31被传送至递纸滚筒80。然后,通过递纸滚筒80在规定的输送路线内输送用纸P,并将用纸P传送至图像记录部40的输送鼓41。
在此,如上所述,在递纸滚筒80的内部设置有干燥器84,向引导板82吹出热风。在用纸P通过该递纸滚筒80从处理液涂布部30被输送至图像记录部40的过程中,热风被吹至印刷面,涂布于印刷面的处理液被干燥(处理液中的溶剂成分被蒸发去除)。
〈图像记录部〉
图像记录部40向用纸P的印刷面滴射(日文:打滴)C、M、Y、K的各色墨滴,并在用纸P的印刷面描绘彩色图像。该图像记录部40主要具备:输送用纸P的输送鼓(以下,称为“图像记录鼓”)41;按压用纸P的印刷面,并使用纸P的背面紧密附着于图像记录鼓41的周面的按压辊42;检测用纸P的浮起的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43;向用纸P喷出C、M、Y、K的各色的墨滴,描绘图像的喷墨头44C、44M、44Y、44K和向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的用纸P赋予反张力的反张力赋予装置(反张力赋予部)300。
若图像记录鼓41通过叼纸牙G来把持用纸P的前端,由此,从递纸滚筒80接收到用纸P,则进行旋转并沿着规定的输送路线来输送用纸P。
按压辊42由具有与图像记录鼓41的宽度几乎相同的宽度的橡胶辊(至少外周部由橡胶(弹性体)构成的辊)构成,并配置于图像记录鼓41的用纸接收位置(从递纸滚筒80接收用纸P的位置)的附近。从递纸滚筒80被传送至图像记录鼓41的用纸P的表面被该按压辊42按压,由此,用纸P的背面紧密附着于图像记录鼓41的外周面地进行卷绕。
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43对通过了按压辊42的用纸P的浮起进行检测。即,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43对自图像记录鼓41的外周面的一定量以上的浮起进行检测。该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43由投射激光的激光投射器43A和接收此激光的激光接收器43B构成。
激光投射器43A从图像记录鼓41的一端向另一端,向距图像记录鼓41的外周面规定高度的位置(浮起的容许范围的上限高度的位置)投射与图像记录鼓41的轴平行的激光。
激光接收器43B隔着基于图像记录鼓41的用纸P的走行路线与激光投射器43A相对配置,并接收从激光投射器43A投射的激光。
若在通过图像记录鼓41输送的用纸P产生容许值以上的浮起,则从激光投射器43A投射的激光被用纸P遮光。结果,由激光接收器43B接收的激光的接收量降低。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43对由该激光接收器43B接收的激光的接收量进行检测,对用纸P的浮起进行检测。即,将由激光接收器43B接收到的激光的接受量与阈值比较,在小于等于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发生了浮起(容许值以上的浮起)。
若检测到容许值以上的浮起,则停止图像记录鼓41的旋转,并停止用纸P的输送。
另外,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43被构成为能够调整从激光投射器43A投射的激光的高度(距图像记录鼓41的外周面的高度)。由此,能够任意地设定浮起的容许范围。
4台喷墨头44C、44M、44Y、44K沿着用纸P的输送方向以一定的间隔被配置于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43的后段,即,用纸P输送方向的下游。该喷墨头44C、44M、44Y、44K由与用纸宽度对应的线列打印头构成,在其下面(与图像记录鼓41的外周面对置的面)形成喷嘴面。沿着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一定的间距在喷嘴面配置喷嘴(喷嘴列)。各喷墨头44C、44M、44Y、44K从该喷嘴向图像记录鼓41喷出墨滴。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中所使用的墨水为水性紫外线硬化型墨水,并含有颜料、聚合物粒子以及由活性能量线聚合的水溶性的聚合性化合物。水性紫外线硬化型墨水能够通过照射紫外线硬化,并具有耐擦伤性优、膜强度高的性质。
作为颜料,使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聚合物分散剂覆盖的水分散性颜料。
作为聚合物分散剂,使用酸值为25~1000(KOHmg/g)的聚合物分散剂。自我分散性的稳定性变得良好,且与处理液接触时的凝集性变得良好。
作为聚合物粒子,使用酸值为20~50(KOHmg/g)的自我分散性聚合物粒子。自我分散性的稳定性变得良好,且与处理液接触时的凝集性变得良好。
作为聚合性化合物,以不妨碍凝集剂与颜料、聚合物粒子的反应这一点来说,优选非离子性或阳离子性的聚合性化合物,并优选使用相对于水的溶解度为10质量%以上(进而,为15质量%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
此外,墨水含有通过活性能量线使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开始的引发剂。引发剂可以适当选择性地含有能够通过活性能量线开始聚合反应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通过放射线或光或电子线来产生活性物种(自由基、酸、氮基等)的引发剂(例如,光聚合引发剂等)。另外,也可以使引发剂包含于处理液,含于墨水和处理液的至少一方即可。
此外,墨水含有50~70质量%的水。此外,墨水中可以含有添加剂。例如,可以含有以下公知的添加剂:水溶性有机溶剂或防干燥剂(湿润剂)、防退色剂、乳化稳定剂、浸透促进剂、紫外线吸收剂、防腐剂、防霉剂、pH调整剂、表面张力调整剂、消泡剂、粘度调整剂、分散剂、分散稳定剂、防锈剂、螯合剂等。
反张力赋予装置300在用纸P即将被按压辊42按压之前的位置(用纸P即将进入图像记录鼓41与按压辊42间之前的位置)吸附用纸P的表面,由此,向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的用纸P赋予反张力。该反张力赋予装置300具备用于遍及宽度方向地吸附用纸P的表面的用纸引导部310。用纸引导部310具备吸附用纸P的表面的吸附面,从形成于该吸附面的大量的吸附孔进行吸引,由此来吸附用纸P。用纸P的表面被吸附于吸附面,由此,使表面沿吸附面滑动地进行输送。由此,向用纸P赋予反张力。而且,通过像这样地向用纸P赋予反张力,在用纸P被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时,用纸P一边被拉伸一边被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由此,能够不产生褶皱或浮起地将用纸P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的周面。此外,由于用纸P一边被拉紧一边被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所以能够不产生褶皱或浮起地将用纸P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的周面。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反张力赋予装置300中,在通过吸附面来吸附用纸P时,并非沿用纸P的宽度方向以均匀的吸附力进行吸附,而是使吸附力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变低,来吸附用纸P。由此,并非仅将在用纸P产生的变形向后方拉伸,而是能够使变形一边在宽度方向上分散一边进行拉伸,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褶皱或浮起的发生。另外,对于这一点,与反张力赋予装置300的具体构成一同,在后面进行详细记述。
在以上构成的图像记录部40中,通过图像记录鼓41在规定的输送路线内对用纸P进行输送。从递纸滚筒80被传送至图像记录鼓41的用纸P一边通过反张力赋予装置300被赋予反张力,一边由按压辊42夹持(nip),紧密附着于图像记录鼓41的外周面。接着,通过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43来检测浮起的有无,此后,从各喷墨头44C、44M、44Y、44K向印刷面滴射C、M、Y、K的各色墨滴,并在印刷面描绘彩色图像。
另外,在检测到了用纸P的浮起的情况下,停止输送。由此,能够防止浮起的用纸P与喷墨头的44C、44M、44Y、44K的喷嘴面接触。
如上所述,在本例的喷墨记录装置10中,各色均使用水性墨水。即使在使用了这样的水性墨水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在用纸P涂布有处理液,所以,即使在使用了一般的印刷用纸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高品质的印刷。
描绘了图像的用纸P被传送至递纸滚筒90。然后,通过递纸滚筒90在规定的输送路线输送用纸P,并将其传送至墨水干燥部50的输送鼓51。
在此,如上所述,在递纸滚筒90的内部设置有干燥器94,并向引导板92吹出热风。墨水的干燥处理在后段的墨水干燥部50进行,而在通过该递纸滚筒90输送用纸P时,也施以干燥处理。
另外,虽未作图示,但在该图像记录部40具备对喷墨头44C、44M、44Y、44K进行维护的维护部,喷墨头44C、44M、44Y、44K根据需要向维护部移动,并被构成为能够进行所需要的维护。
〈墨水干燥部〉
墨水干燥部50使残留于图像记录后的用纸P上的液体成分干燥。该墨水干燥部50主要由输送用纸P的输送鼓(以下,称为“墨水干燥鼓”)51和对通过墨水干燥鼓51输送的用纸P施以干燥处理的墨水干燥装置52构成。
墨水干燥鼓51从递纸滚筒90接收用纸P(由叼纸牙G把持用纸P的前端来进行接收),旋转并沿规定的输送路线输送用纸P。
墨水干燥装置52例如由干燥器构成(在本例中为由沿着用纸P的输送路线配设的3台干燥器构成),并向通过墨水干燥鼓51输送的用纸P吹送热风(例如,80℃)。
在以上构成的墨水干燥部50中,通过墨水干燥鼓51在规定的输送路线内输送用纸P。而且,在此输送过程中从墨水干燥装置52向印刷面吹送热风,使被赋予印刷面的墨水干燥(溶剂成分被蒸发去除)。
此后,通过了墨水干燥装置52的用纸P在规定位置从墨水干燥鼓51被传送至递纸滚筒100。然后,通过递纸滚筒100在规定的输送路线内输送用纸P,并将用纸P传送至定影部60的输送鼓61。
另外,如上所述,在递纸滚筒100的内部设置有干燥器104,并向引导板102吹出热风。因此,在通过该递纸滚筒100的输送时也对用纸P施以干燥处理。
〈定影部〉
定影部60对用纸P进行加热加压,使被图像记录于印刷面的图像定影。该定影部60主要由输送用纸P的输送鼓(以下,称为“定影鼓”)61、向用纸P的印刷面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光源62、检测印刷后的用纸P的温度、湿度等,并对已印刷的图像进行摄像的内嵌传感器64构成。
定影鼓61从递纸滚筒100接收用纸P(由叼纸牙G把持用纸P的前端来进行接收),旋转并沿着规定的输送路线输送用纸P。
紫外线照射光源62向通过定影鼓61输送的用纸P的印刷面照射紫外线,并使处理液与墨水的凝集体固化。
内嵌传感器64具备温度计、湿度计、CCD线传感器等,检测通过定影鼓61输送的用纸P的温度、湿度等,并读取印刷于用纸P的图像。基于该内嵌传感器64的检测结果来检查装置的异常或喷射头的喷出不良等。
在以上构成的定影部60中,通过定影鼓61在规定的输送路线内输送用纸P。而且,在此输送过程中,从紫外线照射光源62向印刷面照射紫外线,使处理液与墨水的凝集体固化。
此后,被施以了定影处理的用纸P在规定位置从定影鼓61被传向回收部70。
〈回收部〉
回收部70将进行了一系列印刷处理的用纸P堆积于堆纸器(stacker)71来进行回收。该回收部70主要由回收用纸P的堆纸器71、从定影鼓61接收通过定影部60进行了定影处理的用纸P,在规定的输送路线内对用纸进行输送,并向堆纸器71进行排纸的排纸传送带72构成。
通过定影部60进行了定影处理的用纸P从定影鼓61被传送至排纸传送带72,通过此排纸传送带72被输送至堆纸器71,并被回收于堆纸器71内。
《控制系统》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构成的框图。
如图2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0具备:系统控制器200、通信部201、图像存储器202、输送控制部203、供纸控制部204、处理液涂布控制部205、图像记录控制部206、墨水干燥控制部207、定影控制部208、回收控制部209、操作部210、显示部211等。
系统控制器200作为统一控制喷墨记录装置10的各部分的控制装置发挥作用,并作为进行各种运算处理的运算装置发挥作用。该系统控制器200具备CPU、ROM、RAM等,并按照规定的控制程序工作。在ROM中收纳有该系统控制器200所执行的控制程序或控制所需的各种数据。
通信部201具备所需要的通信接口,在与此通信接口连接的主机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图像存储器202作为包含图像数据的各种数据的暂时存储装置发挥作用,通过系统控制器200来进行数据的读写。介由通信部201从主机读入的图像数据被收纳于该图像存储器202。
输送控制部203控制在处理液涂布部30、图像记录部40、墨水干燥部50、定影部60的各部分中作为用纸P的输送装置的输送鼓31、41、51、61和递纸滚筒80、90、100的驱动。
即,输送控制部203控制驱动各输送鼓31、41、51、61的电动机的驱动,并控制各输送鼓31、41、51、61所具备的叼纸牙G的开关。
同样地,输送控制部203控制对各递纸滚筒80、90、100进行驱动的电动机的驱动,并控制各递纸滚筒80、90、100所具备的叼纸牙G的开关。
此外,在各输送鼓31、41、51、61具有将用纸P吸附保持于周面的机构,所以,输送控制部203控制此吸附保持机构的驱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用纸P进行真空吸附,所以,输送控制部203控制作为负压发生装置的真空泵的驱动。
此外,在各递纸滚筒80、90、100具有干燥器84、94、104,所以,输送控制部203控制其驱动(加热量和送风量)。
该输送鼓31、41、51、61与递纸滚筒80、90、100的驱动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200的指令而被控制。
供纸控制部204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200的指令来控制构成供纸部20的各部分(供纸装置21、递纸滚筒23等)的驱动。
处理液涂布控制部205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200的指令来控制构成处理液涂布部30的各部分(涂布装置32等)的驱动。
图像记录控制部206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200的指令来控制构成图像记录部40的各部分(按压辊42、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43、喷墨头44C、44M、44Y、44K、反张力赋予装置300等)的驱动。
墨水干燥控制部207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200的指令来控制构成墨水干燥部50的各部分(墨水干燥装置52等)的驱动。
定影控制部208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200的指令来控制构成定影部60的各部分(紫外线照射光源62、内嵌传感器64等)的驱动。
回收控制部209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200的指令来控制构成回收部70的各部分(排纸传送带72等)的驱动。
操作部210具有所需要的操作装置(例如,操作按钮或键盘、触摸屏等),并向系统控制器200输出从此操作装置输入的操作信息。系统控制器200根据从该操作部210输入的操作信息来执行各种处理。
显示部211具有所需要的显示装置(例如,LCD屏等),并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200的指令使所需要的信息显示于显示装置。
如上所述,记录于用纸的图像数据介由通信部201,从主机被读入喷墨记录装置10,并被收纳于图像存储器202。系统控制器200对收纳于该图像存储器202的图像数据施以所需要的信号处理来生成点阵数据,并按照所生成的点阵数据来控制图像记录部40的各喷墨头的驱动,由此,将此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记录于用纸。
点阵数据一般是对图像数据进行色变换处理、半色调处理而生成的。色变换处理为将由sRGB等表现的图像数据(例如,RGB8比特的图像数据)变换为在喷墨记录装置10所使用的墨水的各色的墨水量数据的处理(在本例中为变换为C、M、Y、K的各色的墨水量数据)。半色调处理为通过误差扩散等的处理,将通过色变换处理所生成的各色的墨水量数据变换为各色的点阵数据的处理。
系统控制器200对图像数据进行色变换处理、半色调处理来生成各色的点阵数据。然后,按照所生成的各色的点阵数据来控制对应的喷墨头的驱动,由此,将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记录于用纸。
《印刷动作》
接下来,对通过上述喷墨记录装置10进行的印刷工作加以概述。
若从系统控制器200向供纸装置21输出供纸指令,则用纸P从供纸装置21被输送至供纸托盘22。被送至供纸托盘22的用纸P介由递纸滚筒23被传送至处理液涂布部30的处理液涂布鼓31。
通过处理液涂布鼓31在规定的输送路线内输送被传送至处理液涂布鼓31的用纸P,并在此输送过程中,通过涂布装置32向印刷面涂布处理液。
涂布了处理液的用纸P从处理液涂布鼓31被传送至递纸滚筒80。然后,通过此递纸滚筒80在规定的输送路线内输送用纸P,并将用纸P传送至图像记录部40的图像记录鼓41。在通过此递纸滚筒80进行的输送过程中,从设置于递纸滚筒80的内部的干燥器84向用纸P的印刷面吹送热气,涂布于印刷面的处理液被干燥。
从递纸滚筒80被传送于图像记录鼓41的用纸P首先被按压辊42夹持,其背面紧密附着于图像记录鼓41的外周面。
此后,通过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43来检测通过了按压辊42的用纸P有无浮起。在此,若检测到用纸P的浮起,则停止输送。另一方面,在未检测到浮起的情况下,直接向喷墨头44C、44M、44Y、44K进行输送。然后,在通过各喷墨头44C、44M、44Y、44K的下方时,从各喷墨头44C、44M、44Y、44K喷出C、M、Y、K的各色的墨滴,并在印刷面描绘彩色图像。
描绘了图像的用纸P从图像记录鼓41被传送至递纸滚筒90。然后,通过此递纸滚筒90在规定的输送路线内输送用纸P,并将用纸P传送至墨水干燥部50的墨水干燥鼓51。在通过此递纸滚筒90进行的输送过程中,从设置于递纸滚筒90的内部的干燥器94向用纸P的印刷面吹送热气,被赋予到印刷面的墨水被干燥。
通过墨水干燥鼓51在规定的输送路线内输送被传送至墨水干燥鼓51的用纸P。然后,在此输送过程中,从墨水干燥装置52向印刷面吹送热风,残留于印刷面的液体成分被干燥。
进行了干燥处理的用纸P从墨水干燥鼓51被传送至递纸滚筒100。然后,通过此递纸滚筒100,在规定的输送路线内输送用纸P,并将用纸P传送至定影部60的定影鼓61。在通过此递纸滚筒100进行的输送过程中,从设置于递纸滚筒100的内部的干燥器104向印刷面吹送热气,被赋予到印刷面的墨水被进一步干燥。
通过定影鼓61,在规定的输送路线内输送被传送至定影鼓61的用纸P。然后,在此输送过程中,向印刷面照射紫外线,并将被描绘的图像定影于用纸P。此后,用纸P从定影鼓61被传送至回收部70的排纸传送带72,通过排纸传送带72被输送至堆纸器71,并被排纸到堆纸器71内。
如以上那样,在本例的喷墨记录装置10中,对用纸P进行鼓输送,并在此输送过程中,对用纸P施以处理液的涂布、干燥、墨滴的滴射、干燥、定影的各处理,并将规定的图像记录于用纸P。
《图像记录部中的用纸输送机构的详细内容》
[第一实施方式]
〈构成〉
图3为表示图像记录部的用纸输送机构(用纸输送装置)的示意构成的侧视图。此外,图4为表示用纸输送机构的示意构成的立体图。此外,图5为用纸输送机构的仰视图。
如上所述,图像记录部40具备:输送用纸P的图像记录鼓41、夹持被此图像记录鼓41输送的用纸P,并使用纸P紧密附着于图像记录鼓41的周面的按压辊42、对通过图像记录鼓41输送的用纸P的浮起进行检测的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43、向通过图像记录鼓41输送的用纸P喷出墨滴的喷墨头44C、44M、44Y、44K和在按压辊42之前的位置吸引用纸P的表面(印刷面),并向用纸P赋予反张力的反张力赋予装置300。
图像记录鼓41在规定的接收位置A接收通过递纸滚筒80输送的用纸P,并绕轴旋转,并沿着圆弧状的输送路线输送用纸P。此时,图像记录鼓41将用纸P吸附保持于外周面上来进行输送。即,在图像记录鼓41的周面以一定的图案形成有大量的吸附孔,并介由该吸附孔从内部吸引空气,由此来吸附保持在外周面上所卷绕的用纸P。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记录鼓41中,吸附的工作范围被限定,吸附仅在从规定的吸附开始位置B到吸附结束位置C的范围内工作。在此,吸附开始位置B被设定于与接收位置A分开一定距离的位置(旋转了一定角度的位置),吸附结束位置C被设定于将用纸P传送至递纸滚筒90的位置。因此,在从接收位置A输送了一定距离的用纸P后,开始吸附。
如图4所示,按压辊42被配置于相对于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喷墨头的上游位置。在本例中被配置于吸附开始位置B。
该按压辊42由具有与图像记录鼓41的宽度几乎相同的宽度的橡胶辊(在此为用橡胶覆盖金属制的芯材(轴部)的周围的辊)构成。按压辊42被配置为平行于图像记录鼓41(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正交配置),其轴部的两端被未作图示的轴承轴支承并被自由旋转地支撑。通过未作图示的施力机构(例如,弹簧),以规定的施加力对轴承向图像记录鼓41施力。由此,按压辊42以规定的按压力被按压抵接于图像记录鼓41的外周面。此外,由此,若图像记录鼓41旋转,则按压辊42与此图像记录鼓41的旋转连动地旋转(所谓牵连)。
若在接收位置被传送至图像记录鼓41的用纸P被输送至吸附开始位置B,则被按压辊42夹持,并紧密附着于图像记录鼓41的外周面。此外,与此同时,开始吸引。
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43检测通过了按压辊42的用纸P的浮起。因此,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43被设置于按压辊42的后段(图像记录鼓41上的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如图4所示,该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43由投射激光的激光投射器43A和接收此激光的激光接收器43B构成。
激光投射器43A从图像记录鼓41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在距离图像记录鼓41的外周面的规定高度的位置(浮起的容许范围的上限高度的位置)投射与图像记录鼓41的轴平行的激光。
激光接收器43B隔着通过图像记录鼓41产生的用纸P的走行路线与激光投射器43A相对配置,并接收从激光投射器43A投射的激光。激光接收器43B对接收到的激光的接收量进行检测,并将此检测结果向系统控制器200输出。
系统控制器200基于所获得的接收量信息来检测用纸P的浮起。即,若在用纸P产生容许值以上的浮起,则从激光投射器43A投射的激光被用纸P遮挡。结果,由激光接收器43B接收的激光的接收量降低。系统控制器200对由该激光接收器43B接收的激光的接收量与阈值进行比较,在接收量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发生了浮起(容许值以上的浮起),并对其进行检测。由此,能够检测用纸P的浮起。
若检测到容许值以上的浮起,则系统控制器200停止图像记录鼓41的旋转,并停止用纸P的输送。由此,能够防止已浮起的用纸P与喷墨头的喷嘴面接触。
另外,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43被构成为可调整通过激光投射器43A和激光接收器43B投射/接收的激光的高度(距离图像记录鼓41的外周面的高度)。由此,根据用纸P的厚度等,能够任意设定浮起的容许范围。
投射/接收的激光的高度的调整例如是通过改变激光投射器43A和激光接收器43B的设置高度来进行的。此外,也可以在激光投射器43A和激光接收器43B的前方设置角度可调整的透明平行平板(例如,玻璃平行平板),并利用折射来调整投射/接收的激光的高度(若面对激光正交地配置透明平行平板,则激光直进,而通过倾斜地设置,能够在射入时和射出时发生折射来进行高度的调整)。
此外,在激光投射器43A和激光接收器43B的前段设置光圈,由此,能够排除不需要的光,并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检测。
如图3所示,反张力赋予装置300在通过图像记录鼓41输送的用纸P即将被按压辊42按压之前的位置(即将进入图像记录鼓41与按压辊42间之前的位置)吸引用纸P的表面,并向用纸P赋予反张力。
反张力赋予装置300主要由用纸引导部310和吸引单元(吸引部)330构成。
图6为反张力赋予装置的示意构成图。
用纸引导部310被形成为使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剖面为梯形的中空的盒状(底部开阔的盒状)。与用纸宽度对应地形成用纸引导部310。因此,以与图像记录鼓41的宽度几乎相同的宽度形成用纸引导部310的宽度(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
用纸引导部310中,在与图像记录鼓41对置的面形成用于吸附用纸P的吸附面316。吸附面316被形成为平坦的面。用纸P在该吸附面上一边被吸引一边滑动。
用纸引导部310被设置为接近按压辊4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按压辊42的设置点(按压辊42与图像记录鼓41的外周面相接的点(在本例中为吸附开始位置B))处的图像记录鼓41的切线T配置吸附面316。即,用纸引导部310被配置为按压辊42的设置点位于吸附面316的延长线上。由此,能够在图像记录鼓41与按压辊42之间顺利地引导用纸P。另外,也可以以用纸P的表面卷于按压辊42的方式进行配置。
如图5所示,在吸附面316形成大量的吸附孔318。吸附孔318以一定的间距(dv=一定)沿用纸P的输送方向配置,并且以一定的间距(dh=一定)沿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吸附面316的宽度方向)配置。此外,吸附孔318被形成为越是接近吸附面316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开口面积越变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吸附孔318被形成为圆形,并被形成为越是从吸附面316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直径越变小。即,例如,若将配置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吸附孔(不在中央的情况下,为在距离中央最近的位置配置的吸附孔)的直径设为L0,随着从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远离,将其直径设为L1,L2,…Ln,则各吸附孔318被形成为L0>L1>L2>…>Ln的关系。
像这样,以开口面积从吸附面316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变小的方式来形成吸附孔318,由此,使作用于用纸P的吸附力形成分布。即,如图7所示,以吸附力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变弱的方式来形成。由此,在使反张力作用于用纸P并拉伸用纸P时,能够一边使用纸P的褶皱沿宽度方向分散一边进行拉伸。
另外,在沿着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以相同的开口面积形成各吸附孔318。在本例中,以相同的形状来形成。
如上所述,用纸引导部310被形成为中空状。该被形成为中空状的用纸引导部310的内部空间被设为吸引室320,并以与吸附面316的宽度几乎相同的宽度来形成。各吸附孔318被形成为与该吸引室320连通。
在用纸引导部310的上面(与吸附面316相反侧的面)的中央部形成吸引口322。吸引口322与吸引室320连通。从该吸引口322吸引空气,由此,吸引室320被吸引,并且空气从已形成于吸附面316的各吸附孔318被吸引。
吸引单元330对用纸引导部310的吸引室320进行吸引。吸引单元330具备吸引泵332、吸引管334和吸引阀336。
吸引泵332由真空泵构成。吸引泵332的驱动介由图像记录控制部206由系统控制器200控制。
吸引管334将吸引泵332与用纸引导部310连接。吸引管334的一端被连接于吸引泵332的吸入口,另一端被连接于用纸引导部310的吸引口322。
吸引阀336被设置于吸引管334的管路的途中。吸引阀336被形成为开口量可调整。吸引阀336的开口量介由图像记录控制部206由系统控制器200控制。
若驱动吸引泵332,则介由吸引管334,吸引室320的内部被真空吸引(使吸引室320内形成负压)。由此,从形成于吸附面316的各吸附孔318吸引空气。
在此,如上所述,在吸附面316,以开口面积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变小的方式形成有吸附孔318。因此,如图7所示,使吸附力形成分布,并以越是朝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吸附力越变弱的方式来形成。由此,在使反张力作用于用纸P并拉伸用纸P时,能够一边使用纸P的褶皱沿宽度方向分散一边进行拉伸。
另外,整体的吸引力的调整是通过吸引阀336来进行的。即,通过调整吸引阀336的开口量,整体的吸引力被调整。
反张力赋予装置300被如上地构成。
〈作用〉
如上所述,用纸P从递纸滚筒80被传送至图像记录鼓41。图像记录鼓41在规定的接收位置A从递纸滚筒80接收用纸P。
用纸P的接收是通过由叼纸牙G来把持用纸P的前端来进行的。图像鼓41一边旋转一边进行该用纸P的接收。
前端被叼纸牙G把持的用纸P通过图像记录鼓41的旋转而被输送。然后,在按压辊42的设置位置,通过按压辊42按压用纸P的表面(印刷面),用纸P紧密附着于图像记录鼓41的外周面。
这里,在本例的喷墨记录装置10中,用纸引导部310被设置于按压辊42的前面(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用纸引导部310的吸附面316与图像记录鼓41的外周分离设置,与喷墨记录装置10的工作同时地,从形成于吸附面316的吸附孔318吸引空气(吸引泵332被驱动)。结果,通过图像记录鼓41输送的用纸P的表面(印刷面)在即将被按压辊42按压之前的位置被吸附于吸附面316,并且用纸一边在吸附面316滑动一边被输送。由此,向用纸P赋予反张力。而且,通过赋予该反张力,用纸P沿输送方向被拉伸,产生于用纸P的变形(歪斜)被去除。
再者,上述反张力是通过在吸附面316吸引用纸P的表面而被赋予的,但该吸附面316的吸附力并不均匀,而是沿宽度方向形成分布。即,如图7所示,使得越是从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吸附力越变弱。这样,如图8所示,通过设定吸附力,能够一边使产生于用纸P的变形沿宽度方向分散一边进行拉伸。由此,能够防止褶皱留于用纸P的后端。
用纸P在通过反张力赋予装置300赋予了反张力的状态下进入按压辊42与图像记录鼓41之间。然后,用纸P的表面被按压辊42按压,用纸被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的外周面。通过赋予反张力,用纸P在被拉紧的状态下被按压辊42按压,因此,能够不产生褶皱或浮起地使用纸紧密附着于图像记录鼓41的周面。
图像记录鼓41自按压辊42的设置点进行吸引工作。因此,用纸P在被按压辊42按压的同时,其背面被吸附于图像记录鼓41的外周面。
此后,用纸P通过用纸浮起检测传感器43,并被检测有无浮起。在未检测到浮起的情况下,直接进行输送并进行图像的记录。即,在通过各喷墨头44C、44M、44Y、44K时,从各喷墨头44C、44M、44Y、44K向表面喷出墨滴,图像被记录于表面。
如以上说明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纸输送机构,在吸引用纸P的表面赋予反张力时,通过使吸附力形成分布来进行吸引,能够一边使褶皱沿宽度方向分散一边拉伸用纸P,并能够不产生褶皱或浮起地将用纸P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的周面。由此,能够稳定地记录高品质的图像。此外,能够不接触喷射头地稳定地输送用纸P。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用纸输送机构中,由于是对用纸P的表面进行吸引的构成,所以,例如,即使在已经在印刷处理对象的用纸P的背面记录有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损伤此图像地进行输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使形成于吸附面316的吸附孔318的开口面积朝两端逐渐减少的方案,但也可使其阶段性地减少。例如,如图9(A)所示,也可沿宽度方向将吸附面316分割成多个区ZL3、ZL2、ZL1、Z0、ZR1、ZR2、ZR3,并按区使开口面积阶段性地减少。在图9(A)所示的例子中形成为配置于中央的区Z0的吸附孔318的开口面积最大,随着远离中央而使开口面积阶段性地变小(ZL1>ZL2>ZL1、ZR1>ZR2>ZR3、ZL1=ZR1、ZL2=ZR2、ZL3=ZR3)。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等间隔地配置吸附孔318(前后配置的吸附孔的中心间的距离为等间隔),但如图9(B)所示,也可采用交错状(彼此不同)配置的构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吸附孔318设为圆形,并采用以规定的图案配列的构成,但吸附孔318的形状并不被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形成缝隙状的吸附孔318。该情况下,如图10(A)所示,也可以沿宽度方向以一定的间距形成沿用纸P的输送方向具有相同长度的缝隙状的吸附孔318,并形成为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宽度逐渐减少。此外,如图10(B)所示,也可以沿用纸P的输送方向以一定的间距形成缝隙状的吸附孔318,并形成为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宽度和长度逐渐减少。
此外,如图11(A)所示,也可以沿宽度方向以一定的间距形成缝隙状的吸附孔318,以宽度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逐渐减少的方式来形成,并且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使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前端侧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央逐渐倾斜地来形成。由此,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开始吸附,能够高效地使褶皱扩散。
此外,如图11(B)所示,也可以在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两端后方延伸的直线上以一定的间距来配置缝隙状的吸附孔318,以宽度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逐渐减少的方式来形成。通过该构成,也是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开始吸附,并能够高效地使褶皱扩散。另外,如图11(C)所示,取代缝隙状的吸附孔318,通过圆形的吸附孔318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即,也可以在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两端后方延伸的直线上以一定的间距来配置圆形的吸附孔318,以直径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逐渐减少的方式来形成。该情况下,如图11所示,也可以沿着用纸P的输送方向来配置多个吸附孔318。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别通过一个孔来形成各吸附孔318,但如图12所示,也可以通过多个小直径的孔318A的集合来形成各吸附孔318。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以多个小直径的孔318A形成圆形的吸附孔318。这样,通过以多个小直径的孔318A的集合来形成各吸附孔318,能够防止用纸P沿吸附孔变形并留下吸附孔的痕迹。
〈吸附孔的其他形成方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通过改变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各吸附孔的开口面积来获得所希望的吸附力分布的构成。使吸附力形成分布的构成并不限于此。即,在从单一的吸引室进行吸引的情况下,若以开口率(开口面积的比例)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减少的方式来形成吸附孔318,则能够使吸附力形成分布。所以,即使在形成具有同一开口面积的吸附孔的情况下,若改变其设置间隔,则能够在相同的吸附面上使吸附力形成分布。
图13为调整吸附孔的设置间隔来使吸附力形成分布的情况的吸附面的平面图。
如图13所示,以相同的尺寸形成各吸附孔318,但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配置得紧密,越朝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配置得越稀疏。即,以随着从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宽度方向的两端,相邻吸附孔之间的间隔dhn变宽的方式进行配置(dhn-1<dhn)。这样,通过沿宽度方向调整相邻吸附孔的间隔(=调整宽度方向的吸附孔的配置密度),也能够使吸附力形成分布(能够以吸附力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变弱的方式来形成)。
图14为形成了缝隙状的吸附孔的情况下的吸附面的平面图。如图图14(A)所示,沿宽度方向排列缝隙状的吸附孔(形成于沿用纸的输送方向延伸的方向上),并以相邻吸附孔之间的间隔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逐渐变宽的方式来配置。该情况下也能够形成为吸附力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逐渐变弱。图14(B)表示沿宽度方向排列缝隙状的吸附孔,并以相邻吸附孔之间的间隔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逐渐变宽的方式来配置,且从用纸P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使得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前端侧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央逐渐倾斜地来形成。由此,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开始吸附,能够高效地使褶皱扩散。
此外,通过按区调整相邻吸附孔的间隔(按区调整吸附孔的配置密度),也能够使吸附力形成分布。
此外,如图15所示,也可以在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两端后方延伸的直线上配置吸附孔318,以相邻吸附孔之间的间隔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逐渐增大的方式来形成。通过该构成,也是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开始吸附,并能够高效地使褶皱扩散。
另外,在像这样地调整相邻吸附孔之间的间隔(=吸附孔的宽度方向的配置密度)来调整吸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相同地通过多个小直径的孔的集合来形成各吸附孔(参照图12)。由此,能够防止用纸P沿吸附孔变形并留下吸附孔的痕迹。
〈其他方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用纸引导部310一体地形成吸附面31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可更换地形成吸附面316(可装卸且可更换地形成构成吸附面316的部分),并根据用纸来改变所作用的吸附力的分布。
例如,如图16所示,也可以准备吸附孔的大小、排列等不同的多个吸附面,并使得能够根据用纸P的种类、厚度、透气度、是否为印刷完成用纸来更换要使用的吸附面。由此,能够根据用纸P来使吸附力适当地作用,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褶皱或浮起的发生。
此外,可扩大缩小地形成各吸附孔(例如,设置光阑(iris)机构等开口面积的调整机构)并使得能够根据用纸来调整开口面积,由此,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调整吸附孔的开口面积或吸附孔的形成间隔来调整吸附力的分布的构成,但也可以调整吸附孔的开口面积和吸附孔的形成间隔双方来调整吸附力的分布。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调整通过吸附孔形成的吸附面的开口率,并使吸附力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变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吸引室分割成多个室,并调整各室的吸引力,由此来调整吸附力的分布。
图17为图像记录部的用纸输送机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仰视图。此外,图18为组装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用纸输送机构的反张力赋予装置的示意构成图。
另外,反张力赋予装置以外的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用纸输送机构相同,因此,这里仅对反张力赋予装置加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反张力赋予装置(反张力赋予部)400也主要由用纸引导部410和吸引单元(吸引部)430构成。
用纸引导部410被形成为使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剖面为梯形的中空的盒状(底部开阔的盒状)。与用纸宽度对应地形成用纸引导部410。因此,以与图像记录鼓41的宽度几乎相同的宽度形成用纸引导部的宽度(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
用纸引导部410中,在与图像记录鼓41对置的面形成用于吸附用纸P的吸附面416。吸附面416被形成为平坦的面。用纸P一边在该吸附面上被吸引一边滑动。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用纸引导部410被设置为接近按压辊42。此外,沿着按压辊42的设置点处的图像记录鼓41的切线来配置吸附面416(参照图4)。
如图17所示,在吸附面416形成大量的吸附孔418。各吸附孔418以相同的形状形成(以相同的开口面积形成)。此外,各吸附孔418以一定的间距(dv=一定)沿用纸P的输送方向配置,并且以一定的间距(dh=一定)沿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吸附面416的宽度方向)配置。即,相同尺寸的吸附孔418被均匀地配置于吸附面416的整个面。
用纸引导部410的内部空间被设为吸引室420,并以与吸附面416的宽度几乎相同的宽度来形成。与该吸引室420连通地形成各吸附孔418。
吸引室420通过多个隔壁422A~422F被分割成多个室420A~420G。隔壁422A~422F沿着用纸P的输送方向配置(沿着与吸附面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将吸引室420沿宽度方向分割成多个室420A~420G。在本例中,吸引室420通过6个隔壁422A~422F被分割成7个室420A~420G,室420A~420G被左右对称地配置。
各室420A~420G以相同的尺寸形成,并各自独立地形成。形成于吸附面416的吸附孔418与任一室420A~420G连通。即,配置于各室420A~420G的形成区域的吸附孔418独立与各室420A~420G连通。因此,例如,配置于室420A的形成区域的吸附孔418仅与室420A连通。
在用纸引导部410的上面(与吸附面416相反侧的面),与各室420A~420G对应地形成独立吸引口424A~424G。各独立吸引口424A~424G与对应的室420A~420G独立连通。从该独立吸引口424A~424G吸引空气,由此,各室420A~420G被独立地吸引,从对应于各室420A~420G的吸附孔418吸引空气。
吸引单元430独立地吸引用纸引导部410的各室420A~420B。吸引单元430具有:按室设置的独立吸引泵432A~432G、按室设置的独立吸引管434A~434G、按独立吸引管434A~434G设置的独立吸引阀(独立阀)436A~436G。
独立吸引泵432A~432G由真空泵构成。各独立吸引泵432A~432G的驱动介由图像记录控制部206由系统控制器200控制。
独立吸引管434A~434G连接独立吸引泵432A~432G与用纸引导部410的各室420A~420G。各独立吸引管434A~434G的一端连接于独立吸引泵432A~432G的吸入口,另一端连接于与各室420A~420G对应设置的独立吸引口424A~424G。
独立吸引阀436A~436G被设置于各独立吸引管434A~434G的管路的途中。各独立吸引阀436A~436G被形成为开口量可调整。各独立吸引阀436A~436G的开口量介由图像记录控制部206由系统控制器200控制。
若驱动各独立吸引泵432A~432G,则介由各独立吸引管434A~434G,各室420A~420G被真空吸引(各室420A~420G的内部形成负压)。由此,从形成于吸附面416的各吸附孔418吸引空气。
在此,在连接各独立吸引泵432A~432G与各室420A~420G的独立吸引管434A~434G上分别独立地设有独立吸引阀436A~436G,通过独立地控制该独立吸引阀436A~436G的开口量,能够独立地控制各室420A~420G的吸引力。而且,通过独立地控制该各室420A~420G的吸引力,能够控制来自与各室420A~420G连通的吸附孔418的吸引力。因此,通过调整各室420A~420G的吸引力,能够将作用于用纸P的吸附力控制为在宽度方向上不同的值。
如上所述,通过将吸附面416内作用于用纸P的吸附力设定为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变小,能够使褶皱沿宽度方向分散。
因此,在吸引时,以越是配置于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室,吸引力越低的方式,独立地控制独立吸引阀436A~436G的开口量。在本例中,吸引室420被分割为7个室420A~420G,室420D被配置于中央,因此,中央的室420D的吸引力最高,以下,以吸引力依室420C、420E→室420B、420F→室420A、420G的顺序变低的方式,对独立吸引阀436A~436G的开口量进行调整。
由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一边使褶皱沿宽度方向分散一边使用纸P拉伸,并能够不产生褶皱或浮起等地将用纸P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构成是独立地控制独立吸引阀436A~436G的开口量,并控制各室420A~420G的吸引力,但也可以采用独立地控制各独立吸引泵432A~432G的吸引力,并控制各室420A~420G的吸引力的构成。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构成是按室420A~420G设置独立吸引泵432A~432G,但如图19所示,也可以采用通过1个泵来吸引各室420A~420G的构成。
该情况下,如图19所示,通过分支管(歧管)440来捆扎连接于各室420A~420G的独立吸引管434A~434G并连接于共用吸引管442,将该共用吸引管442连接于共用吸引泵438。各室420A~420G的吸引力的调整是通过独立地控制设于各室420A~420G的独立吸引管434A~434G的独立吸引阀436A~436G的开口量来进行的。
根据该构成,无需按室设置吸引泵,因此,能够简化装置构成。
〈与用纸对应的吸附力的控制〉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反张力赋予装置400中,通过调整与各室420A~420G对应设置的独立吸引阀436A~436G的开口量,能够控制作用于用纸P的吸附力。通过根据用纸的种类等来改变作用于用纸P的吸附力,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褶皱等的发生。
图20为用于根据用纸的种类等来控制作用于用纸的吸附力的系统的构成图。
如上所述,根据用纸P的种类等来改变所作用的吸附力,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褶皱等的发生。
例如,能够根据用纸P的种类或厚度、透气度、是否为印刷完成用纸(是否为两面印刷的情况下的背面侧的印刷)等来设定所作用的吸附力的强度、分布等。这些信息例如是由使用者事先从操作部210输入来设定的。即,使用者事先从作为用纸信息取得部的操作部210输入用纸P的种类或厚度、透气度、是否为印刷完成用纸等的信息,并基于被输入的信息来设定吸附力的强度、分布等。事先确定应设定的吸附力的强度或分布等,并收纳于存储器。例如,按可设定的用纸的厚度来确定应设定的吸附力的强度或分布,并收纳于存储器。在对多个信息进行组合设定的情况下,按组合来确定应设定的吸附力的强度或分布,并收纳于存储器。系统控制器(控制部)200参照已收纳于该存储器的信息,并根据所输入的信息来设定吸附力。
此外,若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具有自动检测用纸P的种类或厚度、透气度、是否为印刷完成用纸等的装置,则基于从作为用纸信息取得部的检测装置所取得的这些信息,能够设定吸附力。
例如,在作为用纸信息取得部而设置了对用纸P的厚度进行检测的用纸厚度检测装置220的情况下,基于通过该用纸厚度检测装置220所获得的信息(用纸P的厚度信息),能够设定吸附力。也可使用公知的装置来作为用纸厚度检测装置220,并且,例如可设置于供纸部20。
此外,例如,在作为用纸信息取得部而设置了对用纸P的透气度进行检测的透气度检测装置230的情况下,基于通过该透气度检测装置230所获得的信息(用纸P的透气度信息),能够设定吸附力。透气度的检测例如能够通过从用纸P的表面吹送空气并检测向背面的透过量来进行。
此外,例如,在作为用纸信息取得部而设置了对用纸P的背面(与被印刷面相反侧的面)进行摄影的装置(例如,照相机或扫描仪等)的情况下,基于通过该摄影装置所获得的信息,能够检测是否为印刷完成用纸,并且,基于该信息能够设定吸附力。
这样,通过设置用于检测用纸的信息的各种检测装置,能够使用通过此检测装置所获得的信息自动地设定最合适的吸附力(强度、分布等)。另外,在像这样自动地进行设定的情况下,也是以吸附力从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两端变弱的方式进行设定。由此,能够一边使褶皱沿宽度方向分散一边使用纸拉伸。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吸引室420分割成7个室,但分割吸引室420的数量并不被限定于此。可以将吸引室420分割成更多数量的室,也可以分割成较少的室数。此时,优选将吸引室420分割成奇数,且以左右对称的方式进行分割。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所希望的吸附力的分布(将中央部设为最高的吸附力,并且吸附力向两端变低的分布)。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构成是对按各室420A~420G设置的独立吸引阀436A~436G的开口量进行调整,并独立调整各室420A~420G的吸引力,但也可以采用控制按各室420A~420G设置的独立吸引泵432A~432G的驱动,并独立地调整各室420A~420G的吸引力的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吸附孔418的形状设为圆形,但吸附孔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吸附孔418形成为椭圆形、多角形、缝隙状等。此外,在本例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多个小径的孔的集合来形成各吸附孔418(参照图12)。由此,能够防止用纸P沿吸附孔变形并留下吸附孔的痕迹。
[第三实施的形态]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构成是将吸引室420分割成多个室,对按各室420A~420G设置的独立吸引阀436A~436G的开口量进行调整,并独立地调整各室420A~420G的吸引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隔壁将吸引室分割成多个室,通过设于隔壁的连通口将相邻各室之间连通,并改变此连通口的开口面积,由此来调整各室的吸引力。
另外,反张力赋予装置以外的构成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用纸输送机构相同,因此,在此仅对反张力赋予装置加以说明。
图21为组装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用纸输送机构的反张力赋予装置的示意构成图。
本实施方式的反张力赋予装置(反张力赋予部)500也主要由用纸引导部510和吸引单元(吸引部)530构成。
用纸引导部510被形成为使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剖面为梯形的中空的盒状(底部开阔的盒状)。与用纸宽度对应地形成用纸引导部510。因此,以与图像记录鼓41的宽度几乎相同的宽度形成用纸引导部的宽度(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
用纸引导部510中,在与图像记录鼓41对置的面形成用于吸附用纸P的吸附面516。吸附面516被形成为平坦的面。用纸P一边在该吸附面上被吸引一边滑动。
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用纸引导部510被设置为接近按压辊42。此外,沿着按压辊42的设置点处的图像记录鼓41的切线来配置吸附面516(参照图4)。
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用纸引导部410的吸附面416同样地,在吸附面516形成大量的吸附孔518(参照图17)。各吸附孔518以相同的形状来形成(以相同的开口面积来形成)。此外,各吸附孔518以一定的间距沿用纸P的输送方向配置,并且以一定的间距沿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吸附面516的宽度方向)配置。即,相同尺寸的吸附孔518被均匀地配置于吸附面516的整个面。
用纸引导部510的内部空间被设为吸引室520,并以与吸附面516的宽度几乎相同的宽度来形成。与该吸引室520连通地形成各吸附孔518。
吸引室520通过多个隔壁522A~522F被分割成多个室520A~520G。隔壁522A~522F沿着用纸P的输送方向配置(沿着与吸附面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将吸引室520沿宽度方向分割成多个室520A~520G。在本例中,吸引室520通过各隔壁522A~522F被分割成7个室520A~520G,室520A~520G被左右对称地配置。在该隔壁522A~522F分别形成连通口526A~526F,连通口526A~526F连通相邻的室之间。即,例如,室520A与室520B通过形成于隔壁522A的连通口526A被连通,室520B与室520C通过形成于隔壁522B的连通口526B被连通。这样,相邻的室之间通过形成于划分室与室的隔壁的连通口526A~526F被连通。
各室520A~520G以相同的尺寸形成,并各自独立地形成。形成于吸附面516的吸附孔518与任一室520A~520G连通。即,配置于各室520A~520G的形成区域的吸附孔518独立地与各室520A~520G连通。因此,例如,配置于室520A的形成区域的吸附孔518仅与室520A连通。
在用纸引导部510的上面(与吸附面416相反侧的面),吸引口524形成于宽度方向的中央。该吸引口524与中央的室520D连通。因此,若从该吸引口524吸引空气,则中央的室520D被吸引(形成负压)。
如上所述,相邻的室之间通过形成于隔壁522A~522F的连通口526A~526F而被连通,因此,若中央的室520D被吸引,则介由连通口526A~526F,所有的室被吸引。
在此,形成于各隔壁522A~522F的连通口526A~526F以不同的开口面积形成,并以开口面积从中央向两端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即,以位于最中央的隔壁522C、522D的开口面积变大,位于两端的隔壁522A、522F的开口面积变得最小的方式形成(若将形成于各隔壁522A~522F的连通口526A~526F的开口面积分别设为Sa~Sf,则Sc、Sd>Sb、Se>Sa、Sf)。
像这样,以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两端逐渐变小的方式来形成形成于各隔壁522A~522F的连通口526A~526F的开口面积,由此,各室520A~520G的吸引力将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两端逐渐减少。由此,用纸的吸附力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减少。
吸引单元530对用纸引导部510的吸引室520A~520F内进行吸引。吸引单元530具有吸引泵532、吸引管534和吸引阀536。
吸引泵532由真空泵构成。吸引泵532的驱动介由图像记录控制部206由系统控制器200控制。
吸引管534将吸引泵532与用纸引导部510连接。吸引管534的一端与吸引泵532的吸入口连接,另一端与用纸引导部510的吸引口524连接。
吸引阀536被设置于吸引管534的管路的途中。吸引阀536的开口量被形成为可调整。吸引阀536的开口量介由图像记录控制部206由系统控制器200控制。
若驱动吸引泵532,则介由吸引管534,中央的室520D被真空吸引。如上所述,相邻的室之间通过形成于隔壁522A~522F的连通口526A~526F被连通,因此,若中央的室520D被吸引,则介由连通口526A~526F,所有的室被吸引。
此外,形成于各隔壁522A~522F的连通口526A~526F被形成为开口面积从中央向两端逐渐变小,因此,各室520A~520G的吸引力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两端逐渐减少。由此,吸附面516上作用于用纸P的吸附力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减少。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反张力赋予装置500中,也能够使作用于用纸P的吸附力具有所希望的分布(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逐渐变小的分布)。由此,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一边使褶皱沿宽度方向分散一边使用纸P拉伸,并能够不产生褶皱或浮起等地将用纸P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吸引室520分割成7个室,但分割吸引室520的数量并不限于此。可以将吸引室520分割成更多的数量的室,也可以分割成较少的室数量。此时,优选将吸引室520分割成奇数,且以左右对称的方式进行分割。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所希望的吸附力的分布(将中央部设为最高的吸附力,并且吸附力向两端变低的分布)。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1个孔来形成各连通口526A~526F,但也可以通过多个孔来形成。在以多个孔形成各连通口526A~526F的情况下,以开口面积的总和从中央向两端逐渐减少的方式来形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吸附孔518的形状设为圆形,但吸附孔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吸附孔518形成为椭圆形、多角形、缝隙状。此外,在本例的情况下,也能够以多个小径的孔的集合来形成各吸附孔518(参照图12)。由此,能够防止用纸P沿吸附孔变形并留下吸附孔的痕迹。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隔壁522A~522F与用纸引导部310形成一体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隔壁能够更换(以可拆装且可更换的方式构成隔壁的部分)。由此,能够根据用纸来改变连通口的尺寸,并能够按用纸赋予适当的吸附力。
例如,也可以准备多个连通口的开口面积不同的隔壁,并根据用纸P的种类、厚度、透气度、是否为印刷完成用纸等来更换所要使用的隔壁。
此外,以可扩大缩小的方式来形成在各隔壁522A~522F形成的连通口(例如,设置光阑机构等开口面积的调整机构),并使连通口的开口面积可调整,这样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构成是在用纸P即将被按压辊42按压之前的位置吸附用纸P的表面,并向用纸P赋予反张力,但也可以采用吸附用纸P的背面并向用纸P赋予反张力的构成。例如,也可以采用在配置于递纸滚筒80的下部的引导板82的引导面形成多个吸附孔,并从该吸附孔吸附用纸P的背面,向用纸P赋予反张力的构成。该情况下,也是以吸附力从用纸P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变小的方式来形成。由此,能够一边使褶皱沿宽度方向分散一边使用纸P拉伸,能够不产生褶皱或浮起地将用纸P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吸附用纸P的表面,例如即使在为印刷完成用纸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损伤印刷完成的图像地赋予反张力。此外,能够将用纸P保持到用纸P即将被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之前的位置(通过按压辊42产生的夹持位置),所以,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褶皱、浮起的发生。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压辊42被形成为所谓直线形状(外径一定的形状),但也可以使用被形成为所谓冠状(外径从中央向两端变小的形状)的按压辊。通过以这样形状的按压辊42来按压用纸P的表面,能够一边沿宽度方向拉伸用纸P一边按压用纸P。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用纸引导部310、410、510的吸附面316、416、516的形状设为平坦,但吸附面316、416、516的形状并不限于平坦。例如,也可以使吸附面316、416、516的形状形成为圆弧状。该情况下,前后方向(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剖面形状可以形成为向图像记录鼓侧凸出的圆弧状,前后方向的剖面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向与图像记录鼓的相反侧凹陷的圆弧状。此外,宽度方向(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形状可以形成为向图像记录鼓侧凸出的圆弧状,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向与图像记录鼓的相反侧凹陷的圆弧状。此外,也可以以前后方向的剖面形状与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分别成为圆弧状的方式来形成吸附面316、416、516。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本发明适用于图像记录鼓41的用纸输送机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其他用纸输送机构。例如,也可以适用于处理液涂布部30的用纸输送机构。该情况下,在涂布装置32(涂布辊)之前的位置设置反张力赋予装置。由此,能够防止在通过涂布辊被按压的用纸P产生褶皱的情况。

Claims (15)

1.一种用纸输送装置,对单页式的用纸进行输送,具备:
鼓,通过在外周面上卷绕上述用纸并旋转来输送上述用纸;
按压辊,在上述鼓的外周面上的规定位置按压上述用纸的表面,使上述用纸的背面紧密附着于上述鼓的外周面;以及
反张力赋予部,具有对卷绕于上述鼓的上述用纸的表面或背面进行吸附的吸附面,以使吸附力从上述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降低的方式,使上述吸附面吸附上述用纸的表面或背面,从而向上述用纸赋予反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纸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反张力赋予部具有:
吸引室;
多个吸附孔,形成于上述吸附面,并与上述吸引室连通;以及
吸引部,对上述吸引室进行吸引,
以基于上述吸附孔的上述吸附面的开口率从上述吸附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减少的方式,在上述吸附面形成上述吸附孔,由此,基于上述吸附面的上述吸附力从上述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变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纸输送装置,其中,
越是配置于上述吸附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附近的上述吸附孔,开口面积越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纸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吸附孔能够扩大缩小,由此能够调整上述吸附孔的开口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纸输送装置,其中,
从上述吸附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越是朝向宽度方向的两端,上述吸附孔的配置密度越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纸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反张力赋予部具有:
吸引室,具有与上述吸附面的宽度对应的宽度;
多个吸附孔,均等地配置于上述吸附面的整个面,并与上述吸引室连通;
多个隔壁,沿宽度方向将上述吸引室的内部划分为多个室;以及
吸引部,独立地对上述各室进行吸引,
通过独立地调整由上述吸引部产生的吸引上述各室的吸引力,来调整上述吸附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纸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吸引部具备:
独立吸引管,与上述各室独立地连通;
独立吸引泵,与上述各独立吸引管独立地连接;以及
独立阀,独立地设于上述各独立吸引管,且开口量能够调整,
通过独立地调整上述各独立阀的上述开口量来调整上述吸引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纸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吸引部具备:
独立吸引管,独立地与上述各室连通;
共用吸引管,与上述各独立吸引管连接;
共用吸引泵,与上述共用吸引管连接;以及
独立阀,独立地设于上述各独立吸引管,且开口量能够调整,
通过独立地调整上述各独立阀的上述开口量来调整上述吸引力。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纸输送装置,其中,
还具有:
用纸信息取得部,取得上述用纸的信息;以及
控制部,基于通过上述用纸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上述用纸的信息,控制上述吸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纸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用纸信息取得部取得上述用纸的种类、厚度、透气度、是否为印刷完成用纸之中的至少1个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纸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反张力赋予部具有:
吸引室,具有与上述吸附面的宽度对应的宽度;
多个吸附孔,均等地配置于上述吸附面的整个面,并与上述吸引室连通;
多个隔壁,沿宽度方向将上述吸引室的内部划分为多个室;
连通口,形成于上述各隔壁,并连通相邻的上述室;以及
吸引部,独立地吸引上述各室,
越是配置于上述吸附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附近的上述隔壁,上述连通口的开口面积越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纸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连通口能够扩大缩小,由此能够调整上述连通口的开口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以及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纸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反张力赋予部在上述用纸即将进入上述鼓与上述按压辊间之前的位置吸附上述用纸的表面,由此向上述用纸赋予反张力。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纸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反张力赋予部在上述用纸即将进入上述鼓与上述按压辊间之前的位置吸附上述用纸的表面,由此向上述用纸赋予反张力。
15.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纸输送装置;以及
喷墨头,向由上述鼓输送的上述用纸喷出墨滴,将图像记录于上述用纸的表面。
CN201310003684.6A 2012-02-21 2013-01-06 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530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5132A JP5543988B2 (ja) 2012-02-21 2012-02-21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2-035132 2012-0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3007A true CN103253007A (zh) 2013-08-21
CN103253007B CN103253007B (zh) 2016-08-03

Family

ID=47522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0368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53007B (zh) 2012-02-21 2013-01-06 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88274B2 (zh)
EP (1) EP2631079B1 (zh)
JP (1) JP5543988B2 (zh)
CN (1) CN10325300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2789A (zh) * 2014-05-20 2015-11-2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06240154A (zh) * 2015-06-05 2016-12-21 小森公司 印刷机
CN107949479A (zh) * 2015-09-09 2018-04-20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用于依次加工单张纸状的基材的加工站的机器结构
CN111347773A (zh) * 2018-12-24 2020-06-30 豪雅冠得股份有限公司 光照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0785B2 (ja) * 2014-02-26 2017-02-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媒体搬送方法
WO2017043564A1 (ja) * 2015-09-10 2017-03-16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6702074B2 (ja) * 2016-08-10 2020-05-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ベルト形状変更方法
JP7055744B2 (ja) * 2016-09-01 2022-04-18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錠剤印刷装置および錠剤印刷方法
JP6912801B2 (ja) * 2017-04-28 2021-08-04 株式会社日本設計工業 フィルム状ワーク吸着装置
DE102018121758A1 (de) * 2018-09-06 2020-03-12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Verfahren zur Reduzierung der Welligkeit eines Aufzeichnungsträgers
WO2022203682A1 (en) * 2021-03-26 2022-09-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trol of friction and backtension for print medium advance
IT202200011150A1 (it) 2022-05-27 2023-11-27 Durst Group Ag Titolo in lingua tedesca: "Verfahren zum Bedrucken einer Materialbahn". La relativa traduzione del titolo in lingua italiana è la seguente: "Metodo per stampare un nastro di material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10525A1 (de) * 1998-12-15 2000-06-21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Bogenführ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Druckmaschine
CN1325797A (zh) * 2000-04-26 2001-12-12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蜡纸版打印系统
US20030057640A1 (en) * 2001-09-04 2003-03-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sheet-like recording material
CN101070017A (zh) * 2003-03-07 2007-1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US20090231377A1 (en) * 2008-03-17 2009-09-17 Yasuhiko Kachi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CN101544111A (zh) * 2008-03-27 2009-09-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1585260A (zh) * 2008-05-23 2009-11-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
JP2010111474A (ja) * 2008-11-06 2010-05-20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記録ヘッドへの記録媒体の接触防止方法
US20110316953A1 (en) * 2010-06-28 2011-12-2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hol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03879C2 (de) * 1982-02-05 1984-10-31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6050 Offenbach Bogen-Offset-Rotationsdruckmaschine
JPH0418381A (ja) 1990-05-14 1992-01-22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H05107969A (ja) * 1991-10-16 1993-04-3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搬送装置
US6378425B1 (en) * 1995-02-01 2002-04-30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Sheet-guiding device for printing presses
DE19715964C1 (de) * 1997-04-17 1998-11-19 Roland Man Druckmasch Blas- und/oder Saugluftversorgung für eine Druckmaschine
JPH11314417A (ja) 1998-05-07 1999-11-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転写カラープリンタ
JP3690182B2 (ja) * 1999-05-12 2005-08-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01002283A (ja) * 1999-06-25 2001-01-09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
US6729720B2 (en) * 1999-12-20 2004-05-0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uction holes formed in grooves of the paper supporting surface
JP4752601B2 (ja) * 2006-05-11 2011-08-1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吸引式ベルト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419576B2 (ja) 2009-07-24 2014-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記録媒体搬送方法
JP5312306B2 (ja) * 2009-12-11 2013-10-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媒体固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57228B2 (ja) * 2010-03-03 2014-04-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179610B2 (ja) * 2011-03-03 2013-04-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2200875A (ja) * 2011-03-23 2012-10-2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10525A1 (de) * 1998-12-15 2000-06-21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Bogenführ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Druckmaschine
CN1325797A (zh) * 2000-04-26 2001-12-12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蜡纸版打印系统
US20030057640A1 (en) * 2001-09-04 2003-03-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sheet-like recording material
CN101070017A (zh) * 2003-03-07 2007-1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US20090231377A1 (en) * 2008-03-17 2009-09-17 Yasuhiko Kachi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CN101544111A (zh) * 2008-03-27 2009-09-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1585260A (zh) * 2008-05-23 2009-11-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
JP2010111474A (ja) * 2008-11-06 2010-05-20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記録ヘッドへの記録媒体の接触防止方法
US20110316953A1 (en) * 2010-06-28 2011-12-2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hol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2789A (zh) * 2014-05-20 2015-11-2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05082789B (zh) * 2014-05-20 2017-08-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06240154A (zh) * 2015-06-05 2016-12-21 小森公司 印刷机
US9975357B2 (en) 2015-06-05 2018-05-22 Komori Corporation Printing press
CN106240154B (zh) * 2015-06-05 2019-02-26 小森公司 印刷机
CN107949479A (zh) * 2015-09-09 2018-04-20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用于依次加工单张纸状的基材的加工站的机器结构
CN115246265A (zh) * 2015-09-09 2022-10-28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用于依次加工单张纸状的基材的加工站的机器结构
CN111347773A (zh) * 2018-12-24 2020-06-30 豪雅冠得股份有限公司 光照射装置
CN111347773B (zh) * 2018-12-24 2023-05-26 Hoya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31079B1 (en) 2015-04-22
JP5543988B2 (ja) 2014-07-09
JP2013169719A (ja) 2013-09-02
US20130215204A1 (en) 2013-08-22
EP2631079A1 (en) 2013-08-28
US8888274B2 (en) 2014-11-18
CN103253007B (zh)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3007A (zh) 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02950917B (zh) 纸张传送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02216081B (zh) 印刷机、应用印刷机的方法以及操作穿过印刷机引导的带的方法
CN102653187B (zh) 纸张输送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03635326A (zh) 印刷机
CN102101379B (zh) 涂布液剂的干燥方法和装置
CN105531721B (zh) 用于印刷承印材料的方法
US9616689B2 (en) Transport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print medium in a printing system
US953981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condensation on printheads in a print zone within an aqueous inkjet printer
JP2007098186A (ja) 塗工・乾燥装置及び塗工・乾燥方法
CN105073431A (zh) 卷筒纸印刷机
CN101480872A (zh) 调节幅面张力和/或对版的方法
JP201209686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783965B2 (ja) メディア保持装置、メディア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3317860A (zh) 涂布设备和喷墨记录设备
JP201508119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媒体搬送方法
US10207520B2 (en) Multi-color printing method on plastic film and multi-color printing apparatus
WO2016047358A1 (ja) ノズル払拭シート、ノズル払拭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737509B2 (en) Printing with moisture profiles
JP6114885B2 (ja) 払拭部材、ノズル払拭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44664A (ja) 加湿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ITBO20070771A1 (it) Apparecchiatura per la stampa fotografic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6